CN105629571A - 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和工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和工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629571A
CN105629571A CN201610045329.9A CN201610045329A CN105629571A CN 105629571 A CN105629571 A CN 105629571A CN 201610045329 A CN201610045329 A CN 201610045329A CN 105629571 A CN105629571 A CN 10562957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wavelength conversion
conversion layer
display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04532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锦成
曹占锋
吕志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045329.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629571A/zh
Publication of CN1056295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2957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6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a specially adapted diffusing, scattering or light controlling memb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5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specially adapted reflecto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Optical Filter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和工作方法,所述显示基板包括衬底基板,所述衬底基板上设置有波长转换层,所述波长转换层的出光侧设置有滤光层,所述波长转换层用于将入射的第一光线转换为出射的第二光线,所述滤光层用于对所述第二光线进行过滤,以形成对应的单色光。本发明提供的波长转换层可以将滤光层无法利用的第一光线转换为滤光层可以利用的第二光线,所述滤光层利用所述第二光线可以形成对应的单色光,从而实现显示功能。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充分利用环境光,以提高光线的利用率,从而提高显示装置的显示亮度和显示效果。

Description

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和工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和工作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透射式液晶显示器户外显示的可读性非常差。如果通过提高亮度来增强透射式液晶显示器户外显示的可读性,将会增加透射式液晶显示器的功耗,从而减少透射式液晶显示器的续航时间,同时伴随有散热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提供一种反射式液晶显示器,用于增强液晶显示器户外显示的可读性。由于反射式液晶显示器不需要背光源,因此反射式液晶显示器可以降低功耗,从而延长续航时间。然而,偏光层会滤掉1/2以上的光线,滤光层也会滤掉2/3以上的光。而且,现有的滤光层无法吸收长波长的光线。因此,现有的显示装置降低了光线的利用率,从而降低了显示装置的显示亮度和显示效果。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和工作方法,用于解决现有的显示装置降低了光线的利用率,从而降低了显示装置的显示亮度和显示效果的问题。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基板,包括衬底基板,所述衬底基板上设置有波长转换层,所述波长转换层的出光侧设置有滤光层;
所述波长转换层用于将入射的第一光线转换为出射的第二光线;
所述滤光层用于对所述第二光线进行过滤,以形成对应的单色光。
可选的,所述第一光线的波长范围为第一波段,所述第二光线的波长范围为第二波段,所述第一波段的下限值大于所述第二波段的上限值。
可选的,所述第一波段为波长大于780nm,所述第二波段为波长大于等于380nm,而且小于等于780nm。
可选的,所述波长转换层的构成材料包括荧光纳米材料、树脂材料和塑化剂。
可选的,所述树脂材料的质量比为80%-98%,所述荧光纳米材料的质量比为0.5%-10%,所述塑化剂的质量比为0.5%-5%。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上述任一显示基板。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所述第一基板上设置有波长转换层,所述第二基板上设置有滤光层;
所述波长转换层用于将入射的第一光线转换为出射的第二光线;
所述滤光层用于对所述第二光线进行过滤,以形成对应的单色光。
可选的,所述第一基板上设置有反射层,所述波长转换层设置在所述反射层上,所述反射层用于反射光线。
可选的,所述第一基板上设置有薄膜晶体管,所述薄膜晶体管包括栅极、有源层、源极以及漏极,所述反射层设置在所述薄膜晶体管上,所述反射层与所述漏极连接,所述反射层的构成材料包括导电材料。
可选的,所述导电材料包括金属材料。
可选的,所述第一光线的波长范围为第一波段,所述第二光线的波长范围为第二波段,所述第一波段的下限值大于所述第二波段的上限值。
可选的,所述第一波段为波长大于780nm,所述第二波段为波长大于等于380nm,而且小于等于780nm。
可选的,所述波长转换层的构成材料包括荧光纳米材料、树脂材料和塑化剂。
可选的,所述树脂材料的质量比为80%-98%,所述荧光纳米材料的质量比为0.5%-10%,所述塑化剂的质量比为0.5%-5%。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显示基板的制备方法,包括:
在衬底基板上形成波长转换层,所述波长转换层用于将入射的第一光线转换为出射的第二光线;
在所述波长转换层的出光侧形成滤光层,所述滤光层用于对所述第二光线进行过滤,以形成对应的单色光。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包括:
在第一基板上形成波长转换层,所述波长转换层用于将入射的第一光线转换为出射的第二光线;
在第二基板上形成滤光层,所述滤光层用于对所述第二光线进行过滤,以形成对应的单色光;
将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相对设置。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显示基板的工作方法,所述显示基板包括衬底基板,所述衬底基板上设置有波长转换层,所述波长转换层的出光侧设置有滤光层;
所述显示基板的工作方法包括:
所述波长转换层将入射的第一光线转换为出射的第二光线;
所述滤光层对所述第二光线进行过滤,以形成对应的单色光。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显示面板的工作方法,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所述第一基板上设置有波长转换层,所述第二基板上设置有滤光层;
所述显示面板的工作方法包括:
所述波长转换层将入射的第一光线转换为出射的第二光线;
所述滤光层对所述第二光线进行过滤,以形成对应的单色光。
本发明具有下述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和工作方法之中,所述显示基板包括衬底基板,所述衬底基板上设置有波长转换层,所述波长转换层的出光侧设置有滤光层,所述波长转换层用于将入射的第一光线转换为出射的第二光线,所述滤光层用于对所述第二光线进行过滤,以形成对应的单色光。本发明提供的波长转换层可以将滤光层无法利用的第一光线转换为滤光层可以利用的第二光线,所述滤光层利用所述第二光线可以形成对应的单色光,从而实现显示功能。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充分利用环境光,以提高光线的利用率,从而提高显示装置的显示亮度和显示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显示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标准太阳光谱分布图;
图3为红色滤光层、绿色滤光层以及蓝色滤光层的过滤光谱图;
图4为图3所示波长转换层的转换光谱;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一种显示基板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六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七提供的一种显示基板的工作方法的流程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八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工作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提供的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和工作方法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显示基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所述显示基板包括衬底基板100,所述衬底基板100上设置有波长转换层103,所述波长转换层103的出光侧设置有滤光层104,所述波长转换层103用于将入射的第一光线转换为出射的第二光线,所述滤光层104用于对所述第二光线进行过滤,以形成对应的单色光。可选的,滤光层104包括红色滤光层、绿色滤光层和蓝色滤光层。因此,所述红色滤光层对所述第二光线进行过滤,吸收所述第二光线之中非红光部分,从而形成红光。所述绿色滤光层对所述第二光线进行过滤,吸收所述第二光线之中非绿光部分,从而形成绿光。所述蓝色滤光层对所述第二光线进行过滤,吸收所述第二光线之中非蓝光部分,从而形成蓝光。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光线为滤光层无法过滤的光线,即显示基板无法利用第一光线。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就是将显示基板无法利用的第一光线转换为显示基板可以利用的第二光线。可选的,所述第一光线的波长范围为第一波段,所述第二光线的波长范围为第二波段,所述第一波段的下限值大于所述第二波段的上限值。优选的,所述第一波段为波长大于780nm,所述第二波段为波长大于等于380nm,而且小于等于780nm。
图2为标准太阳光谱分布图。如图2所示,太阳光的光谱范围为300nm至2400nm。人类能够感觉的光大约位于380nm至780nm的波长范围之内,特别是在450nm至660nm的波长范围之内,人类的视感度最高。图3为红色滤光层、绿色滤光层以及蓝色滤光层的过滤光谱图。如图3所示,三条线分别代表红色滤光层、绿色滤光层和蓝色滤光层的过滤光谱。可以看出,滤光层无法吸收长波长的光,即无法利用波长大于780nm以上的光线。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就是充分利用波长大于780nm的光线,以提高光线的利用率,从而提高显示装置的显示亮度和显示效果。
参见图1,所述衬底基板100上设置有薄膜晶体管。具体来说,所述衬底基板100上设置有栅极105,所述栅极105上设置有栅绝缘层106,所述栅绝缘层106上设置有有源层107,所述有源层107上设置有源极108和漏极109,所述源极108和所述漏极109上设置有钝化层201。本实施例可以使用有机发光二极管(图中未示出)作为光源。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包括阳极202、发光层和阴极。薄膜晶体管的漏极109与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的阳极202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光线的波长为990nm,所述第二光线的波长为477nm、546nm或者650nm。所述波长转换层的构成材料包括荧光纳米材料、树脂材料和塑化剂。可选的,所述树脂材料的质量比为80%-98%,所述荧光纳米材料的质量比为0.5%-10%,所述塑化剂的质量比为0.5%-5%。优选的,所述树脂材料的质量比为96%,所述荧光纳米材料的质量比为3%,所述塑化剂的质量比为1%。更优选的,所述荧光纳米材料为钬铥掺杂钼酸盐荧光纳米材料。
图4为图3所示波长转换层的转换光谱。如图4所示,波长转换层在波长为990nm的光线照射下,可以发射出波长为477nm、546nm、650nm和795nm的光线。可以看出,本实施例提供的波长转换层能够将长波长的光线转换为短波长的光线。而且,使用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之后,显示装置的对比度从30:1提高至35:1。
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包括衬底基板,所述衬底基板上设置有波长转换层,所述波长转换层的出光侧设置有滤光层,所述波长转换层用于将入射的第一光线转换为出射的第二光线,所述滤光层用于对所述第二光线进行过滤,以形成对应的单色光。本实施例提供的波长转换层可以将滤光层无法利用的第一光线转换为滤光层可以利用的第二光线,所述滤光层利用所述第二光线可以形成对应的单色光,从而实现显示功能。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充分利用环境光,以提高光线的利用率,从而提高显示装置的显示亮度和显示效果。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实施例一的显示基板,具体内容可参照实施例一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之中,所述显示基板包括衬底基板,所述衬底基板上设置有波长转换层,所述波长转换层的出光侧设置有滤光层,所述波长转换层用于将入射的第一光线转换为出射的第二光线,所述滤光层用于对所述第二光线进行过滤,以形成对应的单色光。本实施例提供的波长转换层可以将滤光层无法利用的第一光线转换为滤光层可以利用的第二光线,所述滤光层利用所述第二光线可以形成对应的单色光,从而实现显示功能。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充分利用环境光,以提高光线的利用率,从而提高显示装置的显示亮度和显示效果。
实施例三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101和第二基板102,所述第一基板101上设置有反射层203,所述反射层203上设置有波长转换层103,所述第二基板102上设置有滤光层104。所述反射层203用于反射光线,所述波长转换层103用于将入射的第一光线转换为出射的第二光线,所述滤光层104用于对所述第二光线进行过滤,以形成对应的单色光。
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为反射式显示面板。可选的,滤光层104包括红色滤光层、绿色滤光层和蓝色滤光层。因此,所述红色滤光层对所述第二光线进行过滤,吸收所述第二光线之中非红光部分,从而形成红光。所述绿色滤光层对所述第二光线进行过滤,吸收所述第二光线之中非绿光部分,从而形成绿光。所述蓝色滤光层对所述第二光线进行过滤,吸收所述第二光线之中非蓝光部分,从而形成蓝光。
参见图5,所述第一基板101上设置有薄膜晶体管,所述薄膜晶体管包括栅极105、有源层107、源极108以及漏极109,所述反射层203设置在所述薄膜晶体管上,所述反射层203与所述漏极109连接,所述反射层203的构成材料包括导电材料。可选的,所述导电材料包括金属材料。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光线为滤光层无法过滤的光线,即显示基板无法利用第一光线。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就是将显示基板无法利用的第一光线转换为显示基板可以利用的第二光线。可选的,所述第一光线的波长范围为第一波段,所述第二光线的波长范围为第二波段,所述第一波段的下限值大于所述第二波段的上限值。优选的,所述第一波段为波长大于780nm,所述第二波段为波长大于等于380nm,而且小于等于780nm。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就是充分利用波长大于780nm的光线,以提高光线的利用率,从而提高显示装置的显示亮度和显示效果。
参见图5,所述第一基板101上设置有栅极105,所述栅极105上设置有栅绝缘层106,所述栅绝缘层106上设置有有源层107,所述有源层107上设置有源极108和漏极109,所述源极108和所述漏极109上设置有钝化层201。所述反射层203通过过孔与所述漏极109连接。所述第一基板101与所述第二基板102之间设置有液晶层205。所述第一基板上设置有黑矩阵206,所述黑矩阵206对应的区域设置有隔垫物207。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光线的波长为990nm,所述第二光线的波长为477nm、546nm或者650nm。所述波长转换层的构成材料包括荧光纳米材料、树脂材料和塑化剂。可选的,所述树脂材料的质量比为80%-98%,所述荧光纳米材料的质量比为0.5%-10%,所述塑化剂的质量比为0.5%-5%。优选的,所述树脂材料的质量比为96%,所述荧光纳米材料的质量比为3%,所述塑化剂的质量比为1%。更优选的,所述荧光纳米材料为钬铥掺杂钼酸盐荧光纳米材料。
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之中,所述显示基板包括衬底基板,所述衬底基板上设置有波长转换层,所述波长转换层的出光侧设置有滤光层,所述波长转换层用于将入射的第一光线转换为出射的第二光线,所述滤光层用于对所述第二光线进行过滤,以形成对应的单色光。本实施例提供的波长转换层可以将滤光层无法利用的第一光线转换为滤光层可以利用的第二光线,所述滤光层利用所述第二光线可以形成对应的单色光,从而实现显示功能。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充分利用环境光,以提高光线的利用率,从而提高显示装置的显示亮度和显示效果。
实施例四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101和第二基板102,所述第一基板101上设置有像素电极204,所述像素电极204上设置有波长转换层103,所述第二基板102上设置有滤光层104。所述像素电极204用于反射光线,所述波长转换层103用于将入射的第一光线转换为出射的第二光线,所述滤光层104用于对所述第二光线进行过滤,以形成对应的单色光。
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为透射式显示面板,所述透射式显示面板的结构与实施例三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基本相同,只是用像素电极204替代反射层203。具体内容可参照实施例三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之中,所述显示基板包括衬底基板,所述衬底基板上设置有波长转换层,所述波长转换层的出光侧设置有滤光层,所述波长转换层用于将入射的第一光线转换为出射的第二光线,所述滤光层用于对所述第二光线进行过滤,以形成对应的单色光。本实施例提供的波长转换层可以将滤光层无法利用的第一光线转换为滤光层可以利用的第二光线,所述滤光层利用所述第二光线可以形成对应的单色光,从而实现显示功能。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充分利用环境光,以提高光线的利用率,从而提高显示装置的显示亮度和显示效果。
实施例五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一种显示基板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如图7所示,所述显示基板的制备方法包括:
步骤1001、在衬底基板上形成波长转换层,所述波长转换层用于将入射的第一光线转换为出射的第二光线。
步骤1002、在所述波长转换层的出光侧形成滤光层,所述滤光层用于对所述第二光线进行过滤,以形成对应的单色光。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光线为滤光层无法过滤的光线,即显示基板无法利用第一光线。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就是将显示基板无法利用的第一光线转换为显示基板可以利用的第二光线,以提高光线的利用率,从而提高显示装置的显示亮度和显示效果。关于显示基板的具体内容可参照实施例一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的制备方法之中,显示基板包括衬底基板,所述衬底基板上设置有波长转换层,所述波长转换层的出光侧设置有滤光层,所述波长转换层用于将入射的第一光线转换为出射的第二光线,所述滤光层用于对所述第二光线进行过滤,以形成对应的单色光。本实施例提供的波长转换层可以将滤光层无法利用的第一光线转换为滤光层可以利用的第二光线,所述滤光层利用所述第二光线可以形成对应的单色光,从而实现显示功能。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充分利用环境光,以提高光线的利用率,从而提高显示装置的显示亮度和显示效果。
实施例六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六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如图8所示,所述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包括:
步骤2001、在第一基板上形成波长转换层,所述波长转换层用于将入射的第一光线转换为出射的第二光线。
步骤2002、在第二基板上形成滤光层,所述滤光层用于对所述第二光线进行过滤,以形成对应的单色光。
步骤2003、将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相对设置。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光线为滤光层无法过滤的光线,即显示面板无法利用第一光线。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就是将显示面板无法利用的第一光线转换为显示面板可以利用的第二光线,以提高光线的利用率,从而提高显示装置的显示亮度和显示效果。关于显示面板的具体内容可参照实施例三或实施例四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之中,显示基板包括衬底基板,所述衬底基板上设置有波长转换层,所述波长转换层的出光侧设置有滤光层,所述波长转换层用于将入射的第一光线转换为出射的第二光线,所述滤光层用于对所述第二光线进行过滤,以形成对应的单色光。本实施例提供的波长转换层可以将滤光层无法利用的第一光线转换为滤光层可以利用的第二光线,所述滤光层利用所述第二光线可以形成对应的单色光,从而实现显示功能。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充分利用环境光,以提高光线的利用率,从而提高显示装置的显示亮度和显示效果。
实施例七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七提供的一种显示基板的工作方法的流程图。如图9所示,所述显示基板包括衬底基板,所述衬底基板上设置有波长转换层,所述波长转换层的出光侧设置有滤光层。
所述显示基板的工作方法包括:
步骤3001、所述波长转换层将入射的第一光线转换为出射的第二光线。
步骤3002、所述滤光层对所述第二光线进行过滤,以形成对应的单色光。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光线为滤光层无法过滤的光线,即显示基板无法利用第一光线。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就是将显示基板无法利用的第一光线转换为显示基板可以利用的第二光线,以提高光线的利用率,从而提高显示装置的显示亮度和显示效果。关于显示基板的具体内容可参照实施例一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的工作方法之中,显示基板包括衬底基板,所述衬底基板上设置有波长转换层,所述波长转换层的出光侧设置有滤光层,所述波长转换层用于将入射的第一光线转换为出射的第二光线,所述滤光层用于对所述第二光线进行过滤,以形成对应的单色光。本实施例提供的波长转换层可以将滤光层无法利用的第一光线转换为滤光层可以利用的第二光线,所述滤光层利用所述第二光线可以形成对应的单色光,从而实现显示功能。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充分利用环境光,以提高光线的利用率,从而提高显示装置的显示亮度和显示效果。
实施例八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八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工作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0所示,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所述第一基板上设置有波长转换层,所述第二基板上设置有滤光层。
所述显示面板的工作方法包括:
步骤4001、所述波长转换层将入射的第一光线转换为出射的第二光线。
步骤4002、所述滤光层对所述第二光线进行过滤,以形成对应的单色光。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光线为滤光层无法过滤的光线,即显示面板无法利用第一光线。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就是将显示面板无法利用的第一光线转换为显示面板可以利用的第二光线,以提高光线的利用率,从而提高显示装置的显示亮度和显示效果。关于显示面板的具体内容可参照实施例三或实施例四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工作方法之中,所述显示基板包括衬底基板,所述衬底基板上设置有波长转换层,所述波长转换层的出光侧设置有滤光层,所述波长转换层用于将入射的第一光线转换为出射的第二光线,所述滤光层用于对所述第二光线进行过滤,以形成对应的单色光。本实施例提供的波长转换层可以将滤光层无法利用的第一光线转换为滤光层可以利用的第二光线,所述滤光层利用所述第二光线可以形成对应的单色光,从而实现显示功能。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充分利用环境光,以提高光线的利用率,从而提高显示装置的显示亮度和显示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发明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型和改进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8)

1.一种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包括衬底基板,所述衬底基板上设置有波长转换层,所述波长转换层的出光侧设置有滤光层;
所述波长转换层用于将入射的第一光线转换为出射的第二光线;
所述滤光层用于对所述第二光线进行过滤,以形成对应的单色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线的波长范围为第一波段,所述第二光线的波长范围为第二波段,所述第一波段的下限值大于所述第二波段的上限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波段为波长大于780nm,所述第二波段为波长大于等于380nm,而且小于等于780n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波长转换层的构成材料包括荧光纳米材料、树脂材料和塑化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树脂材料的质量比为80%-98%,所述荧光纳米材料的质量比为0.5%-10%,所述塑化剂的质量比为0.5%-5%。
6.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显示基板。
7.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所述第一基板上设置有波长转换层,所述第二基板上设置有滤光层;
所述波长转换层用于将入射的第一光线转换为出射的第二光线;
所述滤光层用于对所述第二光线进行过滤,以形成对应的单色光。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板上设置有反射层,所述波长转换层设置在所述反射层上,所述反射层用于反射光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板上设置有薄膜晶体管,所述薄膜晶体管包括栅极、有源层、源极以及漏极,所述反射层设置在所述薄膜晶体管上,所述反射层与所述漏极连接,所述反射层的构成材料包括导电材料。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材料包括金属材料。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线的波长范围为第一波段,所述第二光线的波长范围为第二波段,所述第一波段的下限值大于所述第二波段的上限值。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波段为波长大于780nm,所述第二波段为波长大于等于380nm,而且小于等于780nm。
1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波长转换层的构成材料包括荧光纳米材料、树脂材料和塑化剂。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树脂材料的质量比为80%-98%,所述荧光纳米材料的质量比为0.5%-10%,所述塑化剂的质量比为0.5%-5%。
15.一种显示基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衬底基板上形成波长转换层,所述波长转换层用于将入射的第一光线转换为出射的第二光线;
在所述波长转换层的出光侧形成滤光层,所述滤光层用于对所述第二光线进行过滤,以形成对应的单色光。
16.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第一基板上形成波长转换层,所述波长转换层用于将入射的第一光线转换为出射的第二光线;
在第二基板上形成滤光层,所述滤光层用于对所述第二光线进行过滤,以形成对应的单色光;
将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相对设置。
17.一种显示基板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基板包括衬底基板,所述衬底基板上设置有波长转换层,所述波长转换层的出光侧设置有滤光层;
所述显示基板的工作方法包括:
所述波长转换层将入射的第一光线转换为出射的第二光线;
所述滤光层对所述第二光线进行过滤,以形成对应的单色光。
18.一种显示面板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所述第一基板上设置有波长转换层,所述第二基板上设置有滤光层;
所述显示面板的工作方法包括:
所述波长转换层将入射的第一光线转换为出射的第二光线;
所述滤光层对所述第二光线进行过滤,以形成对应的单色光。
CN201610045329.9A 2016-01-22 2016-01-22 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和工作方法 Pending CN10562957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045329.9A CN105629571A (zh) 2016-01-22 2016-01-22 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和工作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045329.9A CN105629571A (zh) 2016-01-22 2016-01-22 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和工作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29571A true CN105629571A (zh) 2016-06-01

Family

ID=560446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045329.9A Pending CN105629571A (zh) 2016-01-22 2016-01-22 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和工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629571A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72513A (zh) * 2013-08-21 2013-12-2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彩色滤光层、彩膜基板、显示装置
US20140168575A1 (en) * 2012-12-19 2014-06-19 Radiant Opto-Electronics Corporatio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N104516149A (zh) * 2015-01-16 2015-04-1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4849911A (zh) * 2015-06-03 2015-08-1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168575A1 (en) * 2012-12-19 2014-06-19 Radiant Opto-Electronics Corporatio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N103472513A (zh) * 2013-08-21 2013-12-2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彩色滤光层、彩膜基板、显示装置
CN104516149A (zh) * 2015-01-16 2015-04-1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4849911A (zh) * 2015-06-03 2015-08-1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26479B (zh) 彩色濾光片及使用該彩色濾光片之顯示面板
CN103730472B (zh) 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204389849U (zh) 一种量子点液晶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5301827A (zh) 量子点彩膜基板的制备方法及量子点彩膜基板
CN104280935A (zh) 一种彩膜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05353554A (zh) 彩膜基板的制作方法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2916138B (zh) 一种全色显示方法及显示装置
WO2019052002A1 (zh) 一种彩膜基板及显示设备
Chen et al. Improvement of emission efficiency and color rendering of high-power LED by controlling size of phosphor particles and utilization of different phosphors
CN109004095B (zh) 一种彩膜基板及woled显示装置
CN105629576A (zh) 一种石墨烯背光模组及石墨烯液晶显示装置
CN105932038A (zh) Woled显示装置
CN204314577U (zh) 光学膜片组、背光模组以及液晶显示模组
CN105182612A (zh) 用于背光模组的光源组件、背光模组以及液晶显示器
CN105259700A (zh) 液晶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5355760A (zh) 一种广色域显示的led器件
CN202995193U (zh) 一种使用led背光源的lcd平板显示器
US9537058B2 (en) Embedded white light LED package structure based on solid-state fluorescence materia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09728141A (zh) 像素结构
CN102769105B (zh) 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
TWI435168B (zh) 藍色光阻及使用其之彩色濾光基板與顯示裝置
CN104696752A (zh) 一种发光二极管光源、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和照明装置
CN105629571A (zh) 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和工作方法
CN204739537U (zh) 广色域光学膜片及led背光模组
CN203746858U (zh)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601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