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620565B - 平衡梁方法和制造 - Google Patents

平衡梁方法和制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620565B
CN105620565B CN201510816897.XA CN201510816897A CN105620565B CN 105620565 B CN105620565 B CN 105620565B CN 201510816897 A CN201510816897 A CN 201510816897A CN 105620565 B CN105620565 B CN 10562056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unterweight
extending
balance beam
elongated member
mating su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81689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620565A (zh
Inventor
N·J·塔布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terpillar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terpillar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terpillar Inc filed Critical Caterpillar Inc
Publication of CN1056205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205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6205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2056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55/00Endless track vehicles
    • B62D55/08Endless track units; Parts thereof
    • B62D55/084Endless-track units or carriages mounted separably, adjustably or extensibly on vehicles, e.g. portable track units
    • B62D55/0842Tracked vehicle with track carriages suspended on three points, e.g. by an equaliser ba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55/00Endless track vehicles
    • B62D55/08Endless track units; Parts thereof
    • B62D55/10Bogies; Fram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55/00Endless track vehicles
    • B62D55/32Assembly, disassembly, repair or servicing of endless-track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nnection Of Plates (AREA)
  • Agricultural Machines (AREA)
  • Conveying And Assembling Of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平衡梁方法和制造。一种修复平衡梁的方法包括去除平衡梁的端部的一部分,这可形成长形部件。长形部件可在一端包括附接面。该方法可包括将平衡梁端部定位在长形部件上。该平衡梁端部可包括孔和构造成附接到长形部件的附接面上的配合面。该方法可包括使孔与长形部件中的孔末端对准,并且将紧固件固定到孔和孔末端中。

Description

平衡梁方法和制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上涉及履带型机器,更特别地涉及履带型机器的平衡梁的修复。
背景技术
履带型机器如牵引车(拖拉机)通常使用一对履带,该对履带通过其间的平衡梁连接以允许履带相对于主机架的运动具有一定灵活度。平衡梁安装在主机架上且平衡梁的各端连接至左侧或右侧履带支重轮架中的一者。在牵引车运行期间,平衡梁的两端承受相当大的应力。这可能导致平衡梁的两端受损并需要修复。这种修复会是昂贵的并且会使牵引车停用很长时间。
授予R.Maier等人的美国专利公报No.2014/0166376公开了一种平衡梁端接件,该平衡梁端接件包括限定有纵向轴线的销和构造成支承该销的轴承。轴承包括内圈,该内圈包括构造成与销协作配合的孔,和半球形的外表面。
本发明旨在克服发明人发现的一个或多个问题。
发明内容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修复平衡梁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去除平衡梁的端部的一部分。这可形成在一端包括对应的配合面的长形部件。该方法可包括在长形部件的配合面中形成第一接纳结构端部,以及在长形部件的配合面中形成第二接纳结构端部。该方法还包括将平衡梁端部定位在长形部件附近。平衡梁端部可包括上表面、外表面、底端和配合面。外表面可在平衡梁端部的一端处在上表面和底端之间延伸,并且配合面在平衡梁端部的与外表面相对的一端处在上表面和底端之间延伸。配合面可构造成附接至长形部件的对应的配合面。平衡梁端部可包括从上表面完全贯穿平衡梁端部的体部延伸的第一接纳结构。平衡梁端部可包括从配合面延伸到平衡梁端部的体部中的第二接纳结构。该方法可包括使平衡梁端部的第一接纳结构与长形部件的第一接纳结构端部对准,并且使平衡梁端部的第二接纳结构与长形部件的第二接纳结构端部对准。该方法可包括将第一紧固件固定在第一接纳结构中,并且将第二紧固件固定在第二接纳结构中。
附图说明
图1是示例性机器100的侧视图,机器100可以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牵引车总成。
图2是图1所示的机器100的示例性底架200的透视图。
图3是图2所示的底架200的平衡梁210的正视图。
图4是沿图3的线IV-IV截取的第一平衡梁端部213的剖视图。
图5是图4所示的第一平衡梁端部213的第一配合面216的视图。
图6是沿图3的线IV-IV截取的与长形部件229组装在一起的第一平衡梁端部213的剖视图。
图7是用于修复平衡梁的过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涉及一种修复属于牵引车型机器的底架的构件的方法。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修复底架的平衡梁的方法。可通过去除平衡梁的端部——这可形成长形部件——来修复平衡梁。更换用部件(如平衡梁端部)可附接至长形部件。可使用孔与紧固件的组合来将平衡梁端部附接至长形部件。例如,第一孔可位于平衡梁端部的上表面中,其中第一孔构造成与位于长形部件的附接面中的第一孔末端对准。
图1是示例性机器100的侧视图,机器100可以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牵引车总成。机器100可以是执行与诸如采矿、施工、农作、运输的行业或本领域已知的任何其它行业相关的某种操作的移动型机器。例如,机器100可以是如图1所示的履带型牵引车。机器100可包括底架200,该底架200具有位于机器100的一侧的第一连续履带201和第一履带台车架202以及位于相对侧的第二连续履带和第二履带台车架(未示出)。各连续履带可具有多个地面接合部件208。底架200可具有安装在第一履带台车架202下方的多个支重轮111。支重轮111可支承和引导地面接合部件208。底架200还可包括连接至传动系(未示出)的驱动部件110,所述传动系可构造成接合并驱动第一和第二连续履带。
图2是图1所示的机器100的示例性底架200的透视图。为了清楚起见,图中未示出底架200的各种构件的某些细节或特征。底架200可构造成包括可配置在机器100的相对两侧的第一履带台车架202和第二履带台车架203。平衡梁210可配置在第一履带台车架202和第二履带台车架203之间,并且可将两个履带台车架连接在一起。平衡梁210可包括长形部件229、第一平衡梁端部213和第二平衡梁端部214。第一平衡梁端部213可位于第一端211处,且第二平衡梁端部214可位于第二端212处。第一平衡梁端部213可通过第一端接件218连接至第一履带台车架202,而第二平衡梁端部214可通过第二端接件219连接至第二履带台车架203。第一端接件218和第二端接件219可构造成在机器100移过不平整的地面时在维持第一履带台车架202和第二履带台车架203相对于彼此对准的同时适应于运动。
图3是图2所示的底架200的平衡梁210的正视图。如图所示,平衡梁210可包括中央孔口215、第一端孔口220和第二端孔口221。第一端孔口220和第二端孔口221可分别位于第一平衡梁端部213和第二平衡梁端部214中。平衡梁210可包括竖直轴线204和水平轴线205。竖直轴线204可以是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两侧对称轴线,并且可将中央孔口215分割成两个相等的左、右半部。在一些实施例中,竖直轴线204可将平衡梁210分割成两个相等的左、右半体。水平轴线205可垂直于竖直轴线204,并且可将中央孔口215分割成两个相等的上、下半部。在一些实施例中,水平轴线205可将平衡梁210分割成两个相等的上、下半体。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端孔口220、第二端孔口221和中央孔口215可各自都与水平轴线205对准。在特定情况下,水平轴线205可沿平衡梁210的延长方向延伸。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配合面216可位于第一平衡梁端部213的一端处。第二配合面217也可位于第二平衡梁端部214的一端处。在一些实施例中,长形部件229可包括位于长形部件229的一端处的附接面246(有时称为第一对应的配合面),和位于长形部件229的与附接面246相对的一端处的另一附接面247(有时称为第二对应的配合面)。在特定情况下,第一配合面216可构造成与第一对应的配合面246对准,而第二配合面217可构造成与第二对应的配合面247对准。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平衡梁端部213可通过将第一配合面216附接至第一对应的配合面246而与长形部件229组装在一起。此外,第二平衡梁端部214也可通过将第二配合面217附接至第二对应的配合面247而与长形部件229组装在一起。在特定情况下,第一配合面216可通过螺栓、螺钉、钉子、夹子、销、夹钳或其它紧固方式附接至第一对应的配合面246。第二配合面217可通过类似的方式附接至第二对应的配合面247。
图4是沿图3的线IV-IV截取的第一平衡梁端部213的剖视图。具体地,该图示出了第一平衡梁端部213的截面的正视图。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平衡梁端部213可由铸造或锻造的金属件形成。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平衡梁端部213可通过在距平衡梁210的第一端211一定距离处切割长形部件229而形成。第一配合面216可通过切割而形成。
对第一平衡梁端部213的或平衡梁端部213的各要素的所有讨论也可适用于第二平衡梁端部214。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平衡梁端部213可与第二平衡梁端部214相同。此外,第一平衡梁端部213可与第二平衡梁端部214互换。
第一平衡梁端部213可包括上表面230、外表面248和底端249。外表面248可在第一平衡梁端部213的一端处位于上表面230和底端249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外表面248可被修圆处理。第一配合面216可在第一平衡梁端部213的与外表面248相对的一端处位于上表面230和底端249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配合面216可以是构造成对准并附接至长形部件229的一个表面的平坦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平衡梁端部213可包括多个螺栓孔。例如,第一平衡梁端部213可包括螺栓孔223(有时称为第一螺栓孔223)、螺栓孔225和螺栓孔227(有时称为第二螺栓孔227)。螺栓孔一般可称为孔或接纳结构。在一些实施例中,螺栓孔可以是构造成接纳紧固件或其它附接机构的接纳结构。第一平衡梁端部213还可包括另外的螺栓孔,例如下述的图5所示的螺栓孔。每个螺栓孔都可包括10mm至50mm的直径。第一螺栓孔223可从第一平衡梁端部213的上表面230延伸。在一些情况下,螺栓孔223可从上表面230完全贯穿第一平衡梁端部213的体部延伸。螺栓孔225和螺栓孔227可从第一配合面216延伸到第一平衡梁端部213的体部中。在一些情况下,螺栓孔225可延伸到第一平衡梁端部213的体部中约为螺栓孔225的直径两倍的深度。在一些情况下,螺栓孔227可延伸到第一平衡梁端部213的体部中约为螺栓孔227的直径两倍的深度。
紧固件如螺栓可插入到任意螺栓孔内。这些紧固件可用来将第一平衡梁端部213组装在长形部件229上。在一些情况下,紧固件可从第一平衡梁端部213的顶侧如上表面230插入。在其它情况下,紧固件可从长形部件229的第一对应的配合面216插入。例如,紧固件可从第一对应的配合面246插入,紧固件可越过第一配合面216延伸到螺栓孔227内。紧固件的插入方向可取决于第一平衡梁端部213和长形部件229的几何边界。
第一平衡梁端部213可包括竖直轴线206和水平轴线207。竖直轴线206可平行于平衡梁210的竖直轴线204(在图3中示出),且水平轴线207可平行于平衡梁210的水平轴线205(在图3中示出)。在一些实施例中,水平轴线207可沿与长形部件229的延长方向相同的方向延伸。第一配合面216可相对于水平轴线207以角度222定向。在一些实施例中,角度222可相对于水平轴线207为30°至60°。在一些实施例中,角度222可相对于水平轴线207为约45°。在一些实施例中,角度222可相对于平坦地面为约45°。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配合面216可相对于上表面230以角度252定向。在这些实施例中,角度252可相对于上表面230为30°至60°。在一些实施例中,角度252可相对于上表面230为约45°。
第一平衡梁端部213可包括位于外端248附近的第一端孔口220。第一端孔口220可位于上表面230下方。第一端孔口220可包括具有不同直径的圆孔以容纳标准的底架构件。第一端孔口220可与图2所示的底架200的特定构件如第一端接件218组装在一起。
图5是图4所示的第一平衡梁端部213的第一配合面216的视图。如图所示,第一平衡梁端部213可包括第一螺栓孔223、第二螺栓孔224、第三螺栓孔225、第四螺栓孔226、第五螺栓孔227和第六螺栓孔228。第一平衡梁端部213可包括上端244和下端245。第一螺栓孔223和第二螺栓孔224可形成一对螺栓孔并与同一平面对准。第一螺栓孔223和第二螺栓孔224可位于上端244附近。此外,第三螺栓孔225和第四螺栓孔226可形成一对螺栓孔并与同一平面对准,且第五螺栓孔227和第六螺栓孔228可形成一对螺栓孔并与同一平面对准。第五螺栓孔227和第六螺栓孔228可位于下端245附近。
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个紧固件可插入到其中一个螺栓孔内且可用来将第一平衡梁端部213组装至长形部件229。在一些情况下,多个紧固件可用来将第一平衡梁端部213组装至长形部件229。例如,可使用六个紧固件——第一螺栓孔223、第二螺栓孔224、第三螺栓孔225、第四螺栓孔226、第五螺栓孔227和第六螺栓孔228中各一个——来将第一平衡梁端部213组装至长形部件229。
图6是沿图3的线IV-IV截取的与长形部件229组装在一起的第一平衡梁端部213的剖视图。如图所示,第一平衡梁端部213和长形部件229可彼此附接。在附接时,第一配合面216可与第一对应的配合面246齐平。第一平衡梁端部213的该特定实施例可包括螺栓孔223、螺栓孔225和螺栓孔227。长形部件229可包括螺栓孔末端231、螺栓孔末端242和螺栓孔末端243。螺栓孔末端231、螺栓孔末端242和螺栓孔末端243各自都可从第一对应的配合面246延伸一定深度到长形部件229的体部中。在一些情况下,螺栓孔末端231和螺栓孔末端243可完全贯穿长形部件229的体部延伸。螺栓孔末端231可构造成与螺栓孔225对准,螺栓孔末端242可构造成与螺栓孔223对准,且螺栓孔末端243可构造成与螺栓孔227对准。螺栓孔末端一般可称为孔末端或接纳结构端部。在一些实施例中,螺栓孔末端可以是与接纳结构如螺栓孔223对准的接纳结构端部。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各螺栓孔和螺栓孔末端可带有螺纹。
紧固件240可插入到或定位在螺栓孔223内并延伸穿过螺栓孔223。在延伸穿过螺栓孔223之后,紧固件240可延伸到螺栓孔末端242内。在特定情况下,紧固件240可被旋拧到螺栓孔223和螺栓孔末端242内。该过程可将第一平衡梁端部213联接至长形部件229。在联接之后,第一配合面216可与第一对应的配合面246齐平。紧固件241可插入到螺栓孔末端243内并延伸穿过螺栓孔末端243和螺栓孔227。此外,紧固件253可插入到螺栓孔末端231内并延伸穿过螺栓孔末端231和螺栓孔225。紧固件241和紧固件253也可将第一平衡梁端部213联接至长形部件229。在特定实施例中,长形部件229的一部分可被钻孔以提供用于安装紧固件241和紧固件253的空间。该部分可称为反沉头孔或孔口面。在这些实施例中,反沉头孔可包括大到足以用于紧固件的头部和工具以安装紧固件的直径。紧固件全都可从任意螺栓孔或螺栓孔末端移除。这可帮助使平衡梁端部与长形部件拆分。
工业适用性
平衡梁在机器如牵引车的运行期间可能承受相当大的应力。平衡梁的端部如第一平衡梁端部213和第二平衡梁端部214在牵引车的运行期间可能承受大量应力。平衡梁端部在牵引车移过不平整的表面时可能承受大量负荷。这可能导致平衡梁端部的一部分(如端部孔口)开裂或伸长,并且可能需要昂贵的修复。修复平衡梁的传统方法常常涉及可能非常昂贵的大量切削和焊接。本发明可通过提供能快速且不贵地附接到损坏的平衡梁上的预制的更换用平衡梁端部来降低修复成本。此外,本发明可提供容易修复的平衡梁,所述平衡梁已包括可拆分的部件,例如在损坏时可快速调换的平衡梁端部。
图7是用于修复平衡梁的过程的流程图。在步骤501中,可从平衡梁如平衡梁210去除平衡梁的端部。在一些实施例中,这可能留下或形成具有对应的配合面的长形部件,例如长形部件229。该对应的配合面可以是由于端部的去除而形成的面。在一些实施例中,被去除的端部可以是平衡梁端部。在特定情况下,可丢弃被去除的端部。可通过切削、切割、剪切或其它类似的去除方式来去除端部。可相对于平衡梁的上表面成一角度来从平衡梁切除端部。在一些情况下,该角度可以相对于平衡梁的上表面为30°至60°。在一些情况下,该角度可相对于平衡梁的上表面为45°。对应的配合面可相对于平衡梁的上表面具有与切除角度相同的角度。在如下文在步骤503中所述的那样用平衡梁端部更换该端部之后,切除角度会很重要。该角度对于使得更换用平衡梁端部和长形部件能在机器运行期间吸收大部分或全部负荷而言是重要的。该角度可影响机器的结构完整性。如果该角度太陡或太平缓,则紧固件将吸收大部分负荷并且在负荷太大的情况下可能断裂。
在步骤502中,可在长形部件的对应的配合面中形成接纳结构端部(有时称为孔末端)。在一些情况下,接纳结构端部可以是钻进一定深度到长形部件中的孔。接纳结构端部可构造成与平衡梁端部的某些结构对准。接纳结构端部可带有螺纹。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去除长形部件的一部分以允许安装紧固件到接纳结构端部中的空间。
在步骤503中,可将平衡梁端部如第一平衡梁端部213定位在长形部件附近。在一些实施例中,平衡梁端部可以是铸造或锻造的金属部件,或可由回收的金属废料形成。在一些实施例中,平衡梁端部可包括位于平衡梁端部的外表面附近和平衡梁端部的上表面下方的端部孔口。在平衡梁端部通过铸造或锻造形成的情况下,端部孔口可通过设计而包括更小的直径。这可允许在必要的情况下加工端部孔口至更大的直径。或者,可从已有的平衡梁回收平衡梁端部。
在特定实施例中,平衡梁端部可包括配合面。此外,平衡梁端部可包括上表面、外表面和底端。外表面可在平衡梁端部的一端处在上表面和底端之间延伸。在一些实施例中,外表面可被修圆处理。此外,配合面可在平衡梁端部的与外表面相对的一端处在上表面和底端之间延伸。配合面可构造成附接至长形部件的对应的配合面。此外,配合面可具有与长形部件的对应的配合面相同的角度。
在某些情况下,接纳结构可从配合面延伸到平衡梁端部的体部中。接纳结构可以是钻进到平衡梁端部的配合面中的孔。该孔可被钻进一定深度到平衡梁端部中。此外,该孔可位于平衡梁端部的上端或下端附近。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孔可带有螺纹。
在一些实施例中,平衡梁端部可从损坏的平衡梁被切除且然后单独修复。在修复平衡梁端部之后,可将它重新组装至它原来所属的平衡梁。
在步骤504中,可使平衡梁端部的接纳结构与长形部件的接纳结构端部对准。在接纳结构为孔且接纳结构端部为孔末端的某些实施例中,接纳结构与接纳结构端部的对准可形成长形孔。
在步骤505中,可将紧固件固定到接纳结构中。在接纳结构与接纳结构端部对准的情况下,可将紧固件固定到接纳结构和接纳结构端部两者中。在一些实施例中,紧固件的固定可使配合面与对应的配合面配合。这可将平衡梁端部联接至长形部件。
本发明可不仅适用于牵引车,而且适用于采用履带或底架的其它机器。例如,本发明可适用于滑移装载机或坦克机械。此外,本发明可适用于包括防倾杆的机械。这可包括诸如车辆的机器。
前面的详细描述在性质上仅为示例性的且并非旨在限制本发明或本发明的应用和用途。以上对所公开实施例的描述被提供为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施或使用本发明。这些实施例的各种改型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将显而易见,并且文中描述的一般原理可应用于其它实施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因而,应该理解的是,文中提供的描述和附图代表本发明的目前优选的实施例且因此代表本发明宽泛地构想出的主题。还应理解,本发明的范围完全涵盖可变得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其它实施例并且本发明的范围相应地仅受所附权利要求的限制。

Claims (19)

1.一种修复用于连接履带型机器中的履带台车架的平衡梁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去除所述平衡梁的端部的一部分,以形成在一端包括第一对应的配合面的长形部件;
在所述长形部件的所述第一对应的配合面中形成第一接纳结构端部;
将第一平衡梁端部定位在所述长形部件附近,所述第一平衡梁端部包括
上表面、外表面、底端和第一配合面,所述外表面在所述第一平衡梁端部的一端处在所述上表面和所述底端之间延伸,并且所述第一配合面在所述第一平衡梁端部的与所述外表面相对的一端处在所述上表面和所述底端之间延伸,其中所述第一配合面构造成附接至所述长形部件的所述第一对应的配合面,
第一接纳结构,所述第一接纳结构从所述第一配合面延伸到所述第一平衡梁端部的体部中;
使所述第一平衡梁端部的所述第一接纳结构与所述长形部件的所述第一接纳结构端部对准;以及
将第一紧固件固定到所述第一接纳结构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去除所述平衡梁的相对端部的一部分,以形成位于所述长形部件的相对端处的第二对应的配合面;
在所述长形部件的所述第二对应的配合面中形成第二接纳结构端部;
将第二平衡梁端部定位在所述长形部件附近,所述第二平衡梁端部包括:
上表面、外表面、底端和第二配合面,所述外表面在所述第二平衡梁端部的一端处在所述上表面和所述底端之间延伸,并且所述第二配合面在所述第二平衡梁端部的与所述外表面相对的一端处在所述上表面和所述底端之间延伸,其中所述第二配合面构造成附接至所述长形部件的所述第二对应的配合面,
第二接纳结构,所述第二接纳结构从所述第二配合面延伸到所述第二平衡梁端部的体部中;
使所述第二平衡梁端部的所述第二接纳结构与所述长形部件的第二接纳结构端部对准;以及
将第二紧固件固定到所述第二接纳结构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长形部件的所述第一对应的配合面中形成第三接纳结构端部,并且在所述长形部件的所述第二对应的配合面中形成第四接纳结构端部;
其中,所述第一平衡梁端部包括从所述第一配合面延伸到所述第一平衡梁端部的体部中的第三接纳结构,并且所述第二平衡梁端部包括从所述第二配合面延伸到所述第二平衡梁端部的体部中的第四接纳结构;
使所述第一平衡梁端部的所述第三接纳结构与所述长形部件的所述第三接纳结构端部对准,并且使所述第二平衡梁端部的所述第四接纳结构与所述长形部件的所述第四接纳结构端部对准;以及
将第三紧固件固定到所述第三接纳结构中,并且将第四紧固件固定到所述第四接纳结构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平衡梁端部和所述第二平衡梁端部是可互换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配合面相对于所述第一平衡梁端部的上表面以一角度定向。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对应的配合面以与所述第一配合面的角度相同的角度定向。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配合面相对于所述第一平衡梁端部的上表面所成的角度为30至60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配合面相对于所述第一平衡梁端部的上表面所成的角度为45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平衡梁端部通过铸造或锻造形成。
10.一种用于连接履带型机器中的履带台车架的平衡梁,所述平衡梁包括:
第一平衡梁端部,所述第一平衡梁端部包括:
上表面、外表面、底端和第一配合面以及被所述上表面、外表面、底端和第一配合面包围的孔口,所述外表面在所述第一平衡梁端部的一端处在所述上表面和所述底端之间延伸,并且所述第一配合面在所述第一平衡梁端部的与所述外表面相对的一端处在所述上表面和所述底端之间延伸,其中所述外表面和所述第一配合面是成一体的,和
第一孔,所述第一孔从所述第一配合面延伸到所述第一平衡梁端部的体部中;
长形部件,所述长形部件包括:
中央孔口;
位于所述长形部件的一端处的第一对应的配合面,所述第一对应的配合面包括上端和下端,并且所述第一对应的配合面构造成与所述第一平衡梁端部的所述第一配合面配合,和
第一孔末端,所述第一孔末端从所述第一对应的配合面延伸到所述长形部件的体部中,所述第一孔末端与所述第一平衡梁端部的所述第一孔对准;以及
定位在所述第一孔和所述第一孔末端内的第一紧固件,所述第一紧固件从所述第一配合面延伸以将所述第一平衡梁端部固定在所述长形部件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平衡梁,还包括:
第二平衡梁端部,所述第二平衡梁端部包括:
上表面、外表面、底端和第二配合面,所述外表面在所述第二平衡梁端部的一端处在所述上表面和所述底端之间延伸,并且所述第二配合面在所述第二平衡梁端部的与所述外表面相对的一端处在所述上表面和所述底端之间延伸,和
第二孔,所述第二孔从所述第二配合面延伸到所述第二平衡梁端部的体部中;其中所述长形部件还包括:
位于所述长形部件的与所述第一对应的配合面相对的一端处的第二对应的配合面,所述第二对应的配合面包括上端和下端,并且所述第二对应的配合面构造成与所述第二平衡梁端部的所述第二配合面配合,和
第二孔末端,所述第二孔末端从所述第二对应的配合面延伸到所述长形部件的体部中,所述第二孔末端与所述第二平衡梁端部的所述第二孔对准;以及
定位在所述第二孔和所述第二孔末端内的第二紧固件,所述第二紧固件从所述第二配合面延伸以将所述第二平衡梁端部固定在所述长形部件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平衡梁,还包括:
第三孔,所述第三孔从所述第一配合面延伸到所述第一平衡梁端部的体部中;
第三孔末端,所述第三孔末端从所述第一对应的配合面延伸到所述长形部件的体部中,所述第三孔末端与所述第一平衡梁端部的所述第三孔对准;
定位在所述第三孔和所述第三孔末端内的第三紧固件,所述第三紧固件从所述第一对应的配合面延伸以将所述第一平衡梁端部固定在所述长形部件上;
第四孔,所述第四孔从所述第二配合面延伸到所述第二平衡梁端部的体部中;
第四孔末端,所述第四孔末端从所述第二对应的配合面延伸到所述长形部件的体部中,所述第四孔末端与所述第二平衡梁端部的所述第四孔对准;以及
定位在所述第四孔和所述第四孔末端内的第四紧固件,所述第四紧固件从所述第二对应的配合面延伸以将所述第二平衡梁端部固定在所述长形部件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平衡梁,其中,所述第一平衡梁端部和所述第二平衡梁端部是可互换的。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平衡梁,其中,所述第一配合面相对于所述第一平衡梁端部的上表面以30至60度定向,所述第二配合面相对于所述第二平衡梁端部的上表面以30至60度定向。
15.一种履带型机器的底架,所述底架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平衡梁。
16.一种构造成附接到用于连接履带型机器中的履带台车架的平衡梁的长形部件上的平衡梁端部,所述平衡梁端部包括:
上表面、外表面、底端和配合面,所述外表面在所述平衡梁端部的一端处在所述上表面和所述底端之间延伸,所述配合面在所述平衡梁端部的与所述外表面相对的一端处在所述上表面和所述底端之间延伸,并且所述配合面构造成附接至长形部件的对应的配合面;
位于所述外表面附近和所述上表面下方并被所述上表面、外表面、底端和配合面包围的孔口;
从所述上表面完全贯穿所述平衡梁端部的体部延伸的第一孔,所述第一孔构造成与位于所述长形部件中的孔对准;
从所述配合面延伸一定深度到所述平衡梁端部的体部中的第二孔,所述第二孔构造成与位于所述长形部件中的孔对准;
邻近所述第一孔的第三孔;和
邻近所述第二孔的第四孔。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平衡梁端部,其中,所述配合面通过插入穿过所述第一孔和所述第二孔的紧固件附接至所述长形部件的所述对应的配合面。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平衡梁端部,其中,所述第一孔和所述第二孔的直径为10mm至50mm。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平衡梁端部,其中,所述配合面相对于所述上表面以30至60度定向。
CN201510816897.XA 2014-11-24 2015-11-23 平衡梁方法和制造 Active CN10562056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4/552335 2014-11-24
US14/552,335 US9446803B2 (en) 2014-11-24 2014-11-24 Equalizer bar method and manufactur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20565A CN105620565A (zh) 2016-06-01
CN105620565B true CN105620565B (zh) 2020-04-24

Family

ID=560094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816897.XA Active CN105620565B (zh) 2014-11-24 2015-11-23 平衡梁方法和制造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9446803B2 (zh)
CN (1) CN10562056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370046B2 (en) * 2016-01-22 2019-08-06 NORWOOD SALES, Inc. Track undercarriage camber stop method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18295A (en) * 1975-11-14 1977-04-19 Caterpillar Tractor Co. Vehicle equalizer bar mounting means
US4324303A (en) * 1980-02-05 1982-04-13 Caterpillar Tractor Co. Equalizer bar support assembly
CN1792696A (zh) * 2004-12-20 2006-06-28 卡特彼勒公司 带盖平衡梁端接件
CN201236101Y (zh) * 2008-05-21 2009-05-13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一种吊装用平衡梁
CN202225911U (zh) * 2011-08-06 2012-05-23 山推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板式平衡梁
CN203079516U (zh) * 2012-12-27 2013-07-24 陕西化建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可拆式吊装平衡梁
US9440692B2 (en) * 2012-07-30 2016-09-13 Cnh Industrial America Llc Pin assembly for a tracked work vehicle suspension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825074A (en) 1972-12-21 1974-07-23 Caterpillar Tractor Co Interacting bulldozer stabilizer and equalizer bar
JPS606829B2 (ja) * 1979-12-18 1985-02-20 株式会社小松製作所 装軌式車両の懸架装置
US6298933B1 (en) * 1999-10-08 2001-10-09 Caterpillar Inc. Equalizer bar stop assembly for limiting movement of the equalizer bar relative to the main frame of a track-type work machine
US20040108640A1 (en) * 2002-12-09 2004-06-10 Michael Robert Joseph Elastomeric bearing assembly and associated pin structure
US7516805B2 (en) * 2005-12-20 2009-04-14 Caterpillar Inc. Equalizer bar mounting arrangement
US20140166376A1 (en) * 2012-12-18 2014-06-19 Caterpillar Inc. Equalizer bar end joint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18295A (en) * 1975-11-14 1977-04-19 Caterpillar Tractor Co. Vehicle equalizer bar mounting means
US4324303A (en) * 1980-02-05 1982-04-13 Caterpillar Tractor Co. Equalizer bar support assembly
CN1792696A (zh) * 2004-12-20 2006-06-28 卡特彼勒公司 带盖平衡梁端接件
CN201236101Y (zh) * 2008-05-21 2009-05-13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一种吊装用平衡梁
CN202225911U (zh) * 2011-08-06 2012-05-23 山推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板式平衡梁
US9440692B2 (en) * 2012-07-30 2016-09-13 Cnh Industrial America Llc Pin assembly for a tracked work vehicle suspension system
CN203079516U (zh) * 2012-12-27 2013-07-24 陕西化建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可拆式吊装平衡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20565A (zh) 2016-06-01
US20160144907A1 (en) 2016-05-26
US9446803B2 (en) 2016-09-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160995U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сочленения со съемным пятником
US20140001825A1 (en) Track idler
US20060245888A1 (en) Pipelayer subframe and work machine with same
US20070001060A1 (en) Movable point crossing frog for a rail track
CN101484345B (zh) 具有可更换闸瓦托的备用制动梁
CN105620565B (zh) 平衡梁方法和制造
EP2105374A1 (en) Vehicle frame with stress relief feature
CN104968596A (zh) 形成导轨接头的方法和导轨接头
CN113226901B (zh) 防斜钉履带板
US10994782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ttaching crossmembers to a pair of flanged beams
JP5856882B2 (ja) 乗客コンベアおよび乗客コンベアの組立方法
US9988109B2 (en) Capless and unibeam track roller mounting systems
CN108726399A (zh) 用于移动式起重机的车辆框架和移动式起重机
US11104558B2 (en) Load wheel assembly for preventing axial and rotational movement of an axle
US20060131083A1 (en) Capped equalizer bar end joint
KR200456181Y1 (ko) 고속철도차량 차축 베어링 고착시 이동용 조립식 보조트럭
EP3053813B1 (en) Towing tractor
CN211136378U (zh) 货运火车尾框对孔加工工装
CN209736897U (zh) 设备舱弯梁组焊工装
CN106358469B (zh) 松土器连接架结构
US20220388575A1 (en) Bolt-on front bolster for intermodal chassis
CN110394565A (zh) 齿条弦管结构件的制作方法
US11148737B1 (en) Track pad and fastener bar therefor
CN210717629U (zh) 锅炉上煤装置
CN211728938U (zh) 汽车钢板弹簧辅助定位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