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613538A - 一种活性成分组合物 - Google Patents

一种活性成分组合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613538A
CN105613538A CN201410615997.1A CN201410615997A CN105613538A CN 105613538 A CN105613538 A CN 105613538A CN 201410615997 A CN201410615997 A CN 201410615997A CN 105613538 A CN105613538 A CN 1056135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yraclostrobin
active ingredient
kinetins
composition pesticide
ingredient compositio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61599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昌炎
詹姆斯·T·布里斯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Rotam Chem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Rotam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Rotam Chem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Rotam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615997.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613538A/zh
Publication of CN1056135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1353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农业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活性成分组合物,特别涉及一种含有吡唑醚菌酯与激动素的活性成分组合物及其应用。一种活性成分组合物,含有吡唑醚菌酯与激动素,吡唑醚菌酯与激动素的重量比为100:1至1:100。本发明还涉及包含上述活性成分组合物及农业上可接受的助剂和/或载体的农药组合物,以及所述组合物预防或控制植物病原性真菌和/或改善植物健康的用途。

Description

一种活性成分组合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活性成分组合物,特别涉及一种含有吡唑醚菌酯与激动素的活性成分组合物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反复和单一施用单独的农药化合物在很多情况下导致植物病原性真菌出现快速选择性,即植物病原性真菌对所述活性化合物具有天然或适应的耐药性。
作物保护领域还需要改善植物健康的组合物。更健康的植物能产生更高的植物果实产量和/或更高的植物或果实质量。
吡唑醚菌酯(Pyraclostrobin,Cas.NO:175013-18-0)又名唑菌胺酯,纯品为白色至浅米色无味结晶体。吡唑醚菌酯为新型广谱杀菌剂。作用机理:为线粒体呼吸抑制剂.即通过在细胞色素合成中阻止电子转移。具有保护、治疗、叶片渗透传导作用。吡唑醚菌酯对多种作物如麦类、玉米、大豆、蔬菜以及果树等的多种病害有较好的防效、例如白粉病、霜霉病、黑星病、叶斑病、菌核病等等。
激动素(kinetin)化学名称为6-糖基氨基嘌呤,是一种非天然的细胞分裂素,属植物五大类激素之一的细胞分裂素的一种。激动素纯品为白色片状固体,溶于强酸、碱及冰醋酸,微溶于乙醇、丁醇、丙酮、乙醚等,不溶于水。激动素可被作物的叶、茎、子叶和发芽的种子吸收,移动缓慢。主要生理作用:促进细胞分化、分裂、生长;诱导愈伤组织长芽;解除顶端优势;促进种子发芽、打破侧芽的休眠;延缓叶片衰老及植株的早衰;调节营养物质的运输;促进结实;诱导花芽分化;调节叶片气孔张开等。
CN101248793A公开了一种含有吡唑醚菌酯和多抗霉素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用于防治多种植物病害。
CN101647456A公开了一种含有吡唑醚菌酯和霜脲氰的杀菌组合物,其可用于防治果树、蔬菜的多种病害,如黄瓜霜霉病、番茄霜霉病等。
CN101926339A公开了一种激动素在植物生长调节方面的新用途,具体为对头茬花花芽期的麻疯树植株整枝喷施激动素,用于调控其花器性比,提高麻疯树雌雄花比例。
文章“在低温条件下激动素和激动素对大豆种子萌发的影响”(吕桂兰等,辽宁农业科学,1999(4))公开了在10-15℃,激动素和激动素均能够促进大豆种子在低温条件下萌发。
文章“激动素KT对冷害稻苗的保护作用研究”(吴珍龄等,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第20卷第4期)的研究结果表明,受冷害的水稻幼苗,经激动素(KT)喷雾和根施后,其平均单株鲜重、干重、株高、日均生长率、叶绿素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含量都比冷害苗显著提高。冷害稻苗经KT处理后,各项生理生化指标均接近正常,证明了KT对冷害稻苗具有保护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一种活性成分组合物,对有害真菌具有良好的效力、降低的剂量率、增强的活性谱。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提供一种活性成分组合物,改善了植物健康。
本发明人经过了长期的研究,发现将吡唑醚菌酯与激动素复配,能够防治植物病原性真菌和/或改善植物健康,并且协同增效。
因此,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活性成分组合物,所述活性成分组合物含有吡唑醚菌酯与激动素。
优选的,在上述活性成分组合物中,所述吡唑醚菌酯与激动素的重量比可以为100:1至1:100;优选的,所述吡唑醚菌酯与激动素的重量比为50:1至1:50;更优选的,所述吡唑醚菌酯与激动素的重量比为25:1至1:25,更优选10:1至1:10。
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农药组合物,其中所述组合物包含上述所述的活性成分组合物,以及农业上可接受的助剂和/或载体。
优选的,在上述农药组合物中,所述活性成分组合物在所述农用组合物中的重量含量为1wt.%至80wt.%、优选10wt.%至60wt.%、更优选10wt.%至50wt.%。
上述农药组合物制备成农业上可接受的任意剂型,其中优选制备成乳油、悬浮剂、水乳剂、微乳剂、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微囊悬浮剂、悬乳剂。
本发明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活性成分组合物或农药组合物在防治植物病原性真菌中的用途。
本发明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一种活性成分组合物或农药组合物在改善植物健康中的用途,尤其是促进种子发芽的用途。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防治植物病原性真菌和/或改善植物健康的方法,将本发明所述的活性成分组合物或农药组合物作用于目标有用植物、目标病原性真菌或其环境、目标有用植物的种子。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防治植物病原性真菌和/或改善植物健康的方法,将预期长出目标植物的种子在播种前和/或催芽之后用本发明所述的活性成分组合物或农药组合物处理。
发明详述
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活性成分组合物,所述活性成分组合物含有吡唑醚菌酯与激动素。吡唑醚菌酯与激动素的重量比以协同增效有效量存在。吡唑醚菌酯与激动素的重量比为100:1至1:100;优选的,所述吡唑醚菌酯与激动素的重量比为50:1至1:50;更优选的,所述吡唑醚菌酯与激动素的重量比为20:1至1:20,更优选10:1至1:10。本发明惊讶的发现,在上述范围内,吡唑醚菌酯与激动素获得了协同增效的作用。
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农药组合物,其中所述农药组合物包含上述活性成分组合物,以及农业上可接受的助剂和/或载体。
优选的,在上述农药组合物中,所述活性成分组合物在所述农药组合物中的重量含量为1wt.%至80wt.%、优选5wt.%至60wt.%、更优选10wt.%至50wt.%。
上述农药组合物制备成农业上可接受的任意剂型,其中优选制备成乳油、悬浮剂、水乳剂、微乳剂、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微囊悬浮剂、悬乳剂。
上述剂型均为本领域常规剂型,其制备方法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制备成上述各种剂型所用到的农用助剂和/或载体及其用量同样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这些均可以参见例如《农药剂型加工技术》(刘步林主编,第二版)。所用的助剂和/或载体例如包括但不限于溶剂、助溶剂、乳化剂、分散剂、润湿剂、囊壁材料、粘合剂、成膜剂、崩解剂、增稠剂、防冻剂、稳定剂、pH调节剂、警戒色、填料和/或载体等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选用其中的一种或多种助剂和/或载体。
例如,当制备成悬浮剂时,可以包含如下重量组分:活性成分1%-80%、润湿剂2%-15%、分散剂2%-15%、增稠剂1%-5%、防冻剂1%-5%、消泡剂0.1%-2%、水余量;
当制备成可湿性粉剂时,可以包含如下重量组分:活性成分1%-80%、润湿剂2%-15%、分散剂2%-15%、填料余量;
当制备成悬浮乳剂时,可以包含如下重量组分:活性成分1%-80%、溶剂1%-30%、乳化剂2%-15%、润湿剂2%-15%、分散剂2%-10%、增稠剂1%-5%、防冻剂1%-5%、消泡剂0.1%-2%、水余量;
当制备成水分散粒剂时,可以包含如下重量组分:活性成分1%-80%、润湿剂2%-15%、分散剂2%-15%、崩解剂1%-8%、粘合剂1%-5%、填料余量;
当制备成悬浮种衣剂时,可以包含如下重量组分:活性成分1%-80%、润湿剂2%-15%、分散剂2%-15%、增稠剂1%-5%、成膜剂1%-5%、防冻剂1%-5%、消泡剂0.1%-2%、警戒色0.1%-2%、水余量。
其中,在上述配方中,所述溶剂可以选用:苯、甲苯、二甲苯、丙酮、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亚砜、三氯甲烷、二氯甲烷、环己烷、环己酮、N-甲基吡咯烷酮、甲醇、乙醇、丙醇、异丙醇、丁醇、异丁醇、环己醇、甲基乙二醇醚、乙基乙二醇醚、石油醚、乙腈、石蜡、四氢化萘、异佛尔酮、大豆油、棉籽油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助溶剂可以选用:甲醇、乙醇、异丙醇、正丁醇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乳化剂可以选用: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钙、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胺盐、蓖麻油聚氧乙烯醚磷酸酯胺盐、三苯乙基酚聚氧乙醚磷酸酯胺盐、聚氧乙烯脂肪酰胺、烷基吡啶鎓盐、烷基异喹啉鎓盐、二烷基吗啉鎓盐、油酰胺磺酸盐、二异丙基萘磺酸盐、木质素磺酸盐、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苯乙烯基苯基聚氧乙烯醚、苯乙基苯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壬基酚聚氧乙烯醚、脂肪醇聚氧乙烯醚、聚氧乙烯烷基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嵌段聚合物、烷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烯醚、聚氧乙烯山梨醇脂肪酸酯、山梨醇酐单硬脂酸酯、失水山梨醇单硬脂酸酯聚氧乙烯醚、聚氧化丙二醇单脂肪酸酯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分散剂可以选用:木质素磺酸盐、对羟苯基木质素磺酸钠、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盐、烷基萘磺酸盐、萘磺酸甲醛缩合物钠盐、十二烷基三甲基铵盐、烷基二甲基苄基铵盐、二聚氧乙烯十二烷基醚磷酸盐、苯乙烯-马来酸盐共聚物、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磷酸酯、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甘油脂肪酸聚氧乙烯醚、聚氧乙烯烷基芳基醚、聚氧乙烯羊毛脂醇、聚氧乙烯山梨聚糖脂肪酸酯、聚氧乙烯甘油基单脂肪酸酯、烷基醇酰胺和聚氧乙烯烷基胺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润湿剂可以选用: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钙、异辛醇琥珀酸酯磺酸钠、油酰基甲基牛磺酸钠、聚氧乙烯月桂基醚羧酸钠、月桂酰基肌氨酸钠、N-月桂酰基谷氨酸钠、二辛基磺基琥珀酸盐、聚氧乙烯烷基芳基醚磷酸酯盐、三硅氧烷聚氧乙烯醚、三苯乙基苯酚聚氧乙烯醚、蓖麻油聚氧乙烯醚、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烷基酚聚氧乙烯聚基醚甲醛缩合物、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磷酸酯、聚氧乙烯脂肪酸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山梨聚糖脂肪酸酯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粘合剂可以选用:淀粉、聚乙烯吡咯烷酮、羧甲基纤维素、羧乙基纤维素、明胶、阿拉伯胶、黄原胶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成膜剂可以选用:聚乙烯醇、聚醋酸乙烯酯、聚丙烯酰胺、羧甲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阿拉伯胶、明胶、黄原胶、淀粉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崩解剂可以选用:尿素、硫酸钠、硫酸钙、碳酸氢钠、硫酸铵、氯化镁、氯化钠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增稠剂可以选用:阿拉伯胶、黄原胶、明胶、聚乙烯醇、硅酸镁铝、羧甲基纤维素钠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消泡剂可以选用:磷酸丁酯、磷酸异丁酯、正-辛醇、硅酮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防冻剂可以选用:选自乙二醇、丙二醇、丙三醇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稳定剂可以选用:亚磷酸三苯酯、N-大豆油基三亚甲基二胺、二烷基丁二酸酯磺酸盐、环氧氯丙烷、丁基缩水甘油醚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警戒色可以选用:碱性玫瑰精、碱性紫10、碱性紫49、酸性红51、酸性红52、酸性红14、酸性蓝9、酸性黄23、碱性红10、碱性红108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防腐剂可以选用:苯甲酸、苯甲酸钠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pH调节剂可以选用:盐酸、六偏磷酸钠、柠檬酸钠、碳酸氢钠、氢氧化钠、氢氧化剂、三乙醇胺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填料和/或载体可以选用:凹凸棒土、硅藻土、高岭土、白炭黑、膨润土、蒙脱石、碳酸钙、沸石、酸性粘土、白土、叶蜡石、滑石、方解石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活性成分组合物或农药组合物在防治植物病原性真菌中的用途。
其中,本发明组合物的适用农作物和/或农作物种子包括但不限于:水稻、小麦、玉米、大麦、黑麦、燕麦、高粱、棉花、大豆、小豆、菜豆、花生、荞麦、甜菜、油菜、向日葵、甘蔗、烟草、茄子、番茄、花椒、马铃薯、西葫芦、黄瓜、南瓜、西瓜、冬瓜、南瓜、萝卜、大头菜、大白菜、甘蓝、芥菜、西兰花、花椰菜、牛蒡、苘蒿、菊芋、生菜、大葱、洋葱、大蒜、芦笋、胡萝卜、香菜、芹菜、菠菜、豌豆、唐莴苣、芸苔等。
本发明组合物适于防治的植物病原真菌包括但不限于:
鞭毛菌亚门真菌,例如根肿菌属(Plasmodiophora)、节壶菌属(Physoderma)、水霉属(Saprolegnia)、绵霉属(Achlya)、腐霉属(Pythium)、疫霉属(Phytophthora)、霜霉属(Peronospora)、假霜霉属(Pseudoperonospora)、单轴霉属(Plasmopara)、盘梗霉属(Bremia)、指梗霉属(Sclerospora)等真菌。
接合菌亚门真菌,例如根霉属(Rhizopus)、毛霉属(Mucor)、犁头霉属(Absidia)、笄霉属(Choanephora)等真菌。
子囊菌亚门真菌,例如外囊菌属(Taphrina)、散囊菌目(Eurotiales)、曲霉属(Aspergillus)、青霉属(Penicillium)、布氏白粉菌属(Blumeria)、单丝壳属(Sphaerotheca)、叉丝单囊壳属(Podosphaera、白粉菌属(Erysiphe)、叉丝壳属(Microsphaera)、钩丝壳属(Uncinula)、球针壳属(Phyllactinia)、长喙壳属(Ceratocystis)、赤霉属(Gibberella)、黑腐皮壳属(Valsa)、球腔菌属(Mycosphaerella)、球痤菌属(Guignardia)、黑星菌属(Venturia)、链核盘菌属(Monilinia,无性态为Monilia)、核盘菌属(Sclerotinia)等真菌。
担子菌亚门真菌,例如柄锈菌属(Puccinia)、胶锈菌属(Gymnosporangium)、栅锈菌属(Melampsora)、层锈菌属(Phakopsora)、黑粉菌属(Ustilago)、腥黑粉菌属(Tilletia)、轴黑粉菌属(Sphacelotheca)、隔担耳属(Septobasidium)、外担菌属(Exobasidium)、亡革菌属(Thanatephorus)、蜜环菌属(Armillaria)等真菌。
半知菌亚门真菌,例如丝核菌属(Rhizoctonia)、小核菌属(Sclerotium)、丛梗孢属(Monilia)、粉孢属(Oidium)、葡萄孢属(Botrytis)、柱隔孢属(Ramularia)、梨孢属(Pyricularia)、青霉属(Penicillium)、曲霉属(Aspergillus)、轮枝孢属(Verticillium、尾孢属(Cercospora)、链格孢属、枝孢属(Cladosporium)、黑星孢属(Fusicladium)、内脐蠕孢属(Drechslera)、平脐蠕孢属(Bipolaris)、突脐蠕孢属(Exserohilum)等病害。
具体的,本发明组合物适于防治的具体植物病害及病原真菌包括但不限于:
水稻病害:稻瘟病(灰梨孢(Pyriculariagrisea))、长蠕孢叶斑病(宫部旋孢腔菌(Cochliobolusmiyabeanus))、纹枯病(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solani))、和恶苗病(藤仓赤霉(Gibberellafujikuroi));
大麦、小麦、燕麦和黑麦病害:白粉病(禾白粉菌(Blumeriagraminis))、赤霉病(禾谷镰孢(Fusariumgraminearum)、燕麦镰孢(F.avenacerum)、大刀镰孢(F.culmorum)、F.asiatricum、雪腐微托菌(Microdochiumnivale))、锈病(条形柄锈菌(Pucciniastriiformis)、禾柄锈菌(P.graminis)、小麦叶锈病菌(P.recondite)、大麦柄锈菌(P.hordei))、雪疫病(Typhulasp.、Micronectriellanivalis)、散黑穗病(Ustilagotritici)、小麦团粒病(小麦网腥黑粉菌(Tilletiacaries))、眼斑病(小麦基腐病菌(Pseudocercosporellaherpotrichoides))、云纹病(黑麦喙孢(Rhynchosporiumsecalis))、云纹病(小麦叶枯病菌(Septoriatritici))、颖枯病(颖枯球腔菌(Leptosphaerianodorum))和网斑病(PyrenophorateresDrechsler);
玉米病害:玉米大斑病(突脐蠕孢菌(Exserohilumturcicum))、玉米小斑病(玉蜀黍平脐蠕孢菌(Bipolarismaydis))、玉米锈病(高粱柄锈菌(Pucciniasorghi));
番茄病害:早疫病(索兰氏链格孢(Alternariasolani))、叶霉病(黄枝孢霉(Cladosporiumfulvum))和晚疫病(致病疫霉(Phytophthorainfestans))。
棉花病害:镰孢菌萎蔫病(尖孢镰刀菌(Fusariumoxysporum)),猝倒病(立枯丝核菌(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solani));
油菜病害:菌核病(核盘菌(Sclerotiniasclerotiorum))、黑斑病(甘蓝黑斑病链格孢(Alternariabrassicae))、白粉病(Erysiphecichoracearum)、黑胫病(Leptosphaeriamaculans);
茄子病害:褐斑病(褐纹拟茎点霉(Phomopsisvexans))和白粉病(Erysiphecichoracearum);
十字花科蔬菜病害:交链包属叶斑病(Alternariajaponica)、白斑病(芜青白斑病菌(Cercosporellabrassicae))、根肿病(甘蓝根肿菌(Plasmodiophorabrassicae))和霜霉病(寄生霜霉(Peronosporaparasitica));
大葱病害:锈病(葱柄锈菌(Pucciniaallii));
豆类病害:紫种子斑病(菊池尾孢(Cercosporakikuchii)、痂圆孢属疮痂病(Elsinoeglycines)、豆荚疫病和茎疫病(Diaporthephaseolorumvar.sojae)、锈病(Phakopsorapachyrhizi)、茎腐病(大豆疫霉(Phytophthorasojae))、灰霉病(灰葡萄孢霉(Botrytiscinerea)、菌核病(Sclerotiniasclerotiorum);
菜豆病害:灰霉病(灰葡萄孢霉(Botrytiscinerea)、菌核病(Sclerotiniasclerotiorum)、炭疽病(Colletotrichumlindemthianum);
花生病害:叶斑病(球座尾孢菌(Cercosporapersonata))、褐叶斑病(花生尾孢菌(Cercosporaarachidicola))和白绢病(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rolfsii));
甜菜病害:尾孢菌叶斑病(甜菜尾孢(Cercosporabeticola))、叶枯病(Thanatephoruscucumeris)、根腐病(Aphanomycescochlioides);
豌豆病害:白粉病(豌豆白粉菌(Erysiphepisi));
马铃薯病害:早疫病(索兰氏链格孢(Alternariasolani))、晚疫病(致病疫霉(Phytophthorainfestans))、粉红腐烂病(Phytophthoraerythroseptica)、粉状疮痂病(Spongosporasubterraneanf.sp.subterranea)和丝核菌病(Rhizoctoniasolani);
烟草病害:褐斑病(长柄链格孢(Alternarialongipes))、白粉病(二孢白粉菌(Erysiphecichoracearum))、炭疽病(Colletotrichumtabacum)、霜霉病(霜霉真菌(Peronosporatabacina))和晚疫病(Phytophthoranicotianae)。
与单个化合物可能取得的防治率相比,当吡唑醚菌酯和激动素的组合物作用于植物、种子或其生长场所时,吡唑醚菌酯和激动素的组合物获得了显著提高的对植物病原性真菌的作用(协同增效作用)。
吡唑醚菌酯和激动素可以联合或分开施用。在分开施用的情况下,各活性成分的施用可同时或作为处理顺序的一部分一个接一个进行,其中在依次施用的情况下优选以数分钟至数天的间隔进行施用。
本发明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一种活性成分组合物或农药组合物在改善植物健康中的用途。
本发明的术语“改善植物健康”是指改善的作物特性,包括:促进种子发芽、出苗、作物产量、蛋白质含量、更发达的根系、分蘖增加、植物高度增加、叶片变大、死亡的基生叶更少、更强的分蘖、叶绿色更绿、色素含量、光合作用活性、需要更少肥料、需要更少的种子、更能生产的分蘖、较早开花、谷物更早成熟、更少的植物倒伏、枝生长增加、植物活力增加、植物直立增加和早期萌发。
植物生长调节剂为改变植物中的一般和具体生长和分化及发育过程的物质。植物生长调节剂通常加速或阻滞植物生长或成熟速度或其产量。例如,植物生长调节剂可刺激种子萌发、改变植物高度或改变植物生长速度,包括开花、使叶颜色加深、或改变结果的时间和效率。
令人惊讶的是,与单个化合物可能取得的活性相比,当吡唑醚菌酯和激动素的组合物用于植物、种子或其生长场所时,吡唑醚菌酯和激动素的组合物对植物健康的改善以超加和的方式增加。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防治植物病原性真菌和/或改善植物健康的方法,将本发明所述的活性成分组合物或农药组合物作用于目标有用植物、目标病原性真菌或其环境、目标有用植物的种子。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防治植物病原性真菌和/或改善植物健康的方法,将预期长出目标植物的种子在播种前和/或催芽之后用本发明所述的活性成分组合物或农药组合物处理。
本发明的组合物可以其本身施用,以其制剂形式或由其制备的使用形式施用。通过常规方式对其进行施用,例如进行浇灌、喷雾、弥雾、撒播、喷粉,干拌种、湿拌种、浆液拌种。
种子处理的方法,例如可列举有,稀释液体或固体状的药剂或者不用稀释直接将种子浸泡在液体状态溶液中使药剂浸透种子的方法、将固体药剂或液体药剂与种子混合在一起,进行包衣处理使种子表面附着药剂的方法、在种植的同时在种子附近喷洒等方法。
本发明另一方面涉及所述活性成分组合物或农药组合物用于促进作物种子发芽的用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表现在:
1.本发明的组合物可用于多种作物病害防治,产生增效作用;
2.本发明组合物可进一步促进作物种子发芽,改善植物长势,增加作物产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说明,但并不将本发明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认识到,本发明涵盖了权利要求书范围内所可能包括的所有备选方案、改进方案和等效方案。
(一)制剂实施例
下述制剂实施例中,除另有说明外,所述百分比均为重量百分比。
实施例150%吡唑醚菌酯+2%激动素悬浮剂
配方组成为:吡唑醚菌酯50%、激动素2%、萘磺酸甲醛缩合物钠盐8%、聚氧乙烯甘油基单脂肪酸酯8%、阿拉伯胶3%、乙二醇4%、亚磷酸三苯酯0.5%、水余量;
制备方法为:称取配方量的上述各组分,通过超微粉碎法,制得悬浮剂。
实施例225%吡唑醚菌酯+0.5%激动素悬浮剂
配方组成为:吡唑醚菌酯25%、激动素0.5%、聚氧乙烯山梨醇脂肪酸酯6%、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6%、阿拉伯胶4%、乙二醇4%、亚磷酸三苯酯0.5%、水余量;
制备方法为:称取配方量的上述各组分,通过超微粉碎法,制得悬浮剂。
实施例310%吡唑醚菌酯+0.1%激动素悬浮乳剂
配方组成为:吡唑醚菌酯10%、激动素0.1%、二甲苯13%、十二烷基硫酸钠5%、萘磺酸甲醛缩合物钠盐4%、聚氧乙烯月桂基醚羧酸钠4%、聚乙烯醇4%、丙三醇4%、N-大豆油基三亚甲基二胺0.5%、水余量;
制备方法为:制备方法为:将配方量的吡唑醚菌酯、二甲苯、十二烷基硫酸钠、丙三醇、N-大豆油基三亚甲基二胺以及适量水混合,得到水乳液;将配方量的激动素、萘磺酸甲醛缩合物钠、聚氧乙烯月桂基醚羧酸钠以及适量水混合并进行砂磨,得到悬浮液;将上述水乳液、悬浮液以及剩余量的水混合,搅拌均匀,得到悬浮乳剂。
实施例415%吡唑醚菌酯+3%激动素悬浮乳剂
配方组成为:吡唑醚菌酯15%、激动素3%、二甲苯15%、十二烷基硫酸钠5%、萘磺酸甲醛缩合物钠盐5%、三硅氧烷聚氧乙烯醚5%、44%、丙三醇4%、N-大豆油基三亚甲基二胺0.5%、水余量;
制备方法为:将配方量的吡唑醚菌酯、二甲苯、十二烷基硫酸钠、丙三醇、N-大豆油基三亚甲基二胺以及适量水混合,得到水乳液;将激动素、萘磺酸甲醛缩合物钠、三硅氧烷聚氧乙烯醚以及适量水混合并进行砂磨,得到悬浮液;将上述水乳液、悬浮液以及剩余量的水混合,搅拌均匀,得到悬浮乳剂。
实施例55%吡唑醚菌酯+5%激动素水分散粒剂
配方组成为:吡唑醚菌酯5%、激动素5%、聚氧乙烯甘油基单脂肪酸酯6%、油酰基甲基牛磺酸钠8%、硫酸钠5%、阿拉伯胶5%、高岭土余量;
制备方法为:分别称取配方量的上述各组分,并将其混合、造粒,制得水分散粒剂。
实施例61%吡唑醚菌酯+20%激动素水分散粒剂
配方组成为:吡唑醚菌酯1%、激动素10%、十二烷基三甲基铵盐6%、三硅氧烷聚氧乙烯醚6%、硫酸钠4%、阿拉伯胶5%、高岭土余量;
制备方法为:分别称取配方量的上述各组分,并将其混合、造粒,制得水分散粒剂。
实施例70.1%吡唑醚菌酯+10%激动素可湿性粉剂
配方组成为:吡唑醚菌酯0.1%、激动素10%、对羟苯基木质素磺酸钠6%、聚氧乙烯烷基芳基醚磷酸酯盐7%、膨润土余量;
制备方法为:称取配方量的上述各组分,并将其混合、研磨、粉碎,制得可湿性粉剂。
实施例82%吡唑醚菌酯+20%激动素可湿性粉剂
配方组成为:吡唑醚菌酯2%、激动素20%、聚氧乙烯烷基胺6%、烷基酚聚氧乙烯聚基醚甲醛缩合物7%、膨润土余量;
制备方法为:称取配方量的上述各组分,并将其混合、研磨、粉碎,制得可湿性粉剂。
实施例94%吡唑醚菌酯+20%激动素乳油
配方组成为:吡唑醚菌酯4%、激动素20%、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磷酸酯8%、十二烷基苯磺酸钙4%、N-甲基吡咯烷酮余量。
制备方法为:分别称取配方量的上述各组分,并将其混合、搅拌至均一的相。
实施例104%吡唑醚菌酯+2%激动素悬浮种衣剂
配方组成为:吡唑醚菌酯4%、激动素2%、SOLVESSOTM20020%、乙氧基化蓖麻油5%、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磺基琥珀酸单酯二钠10%、改性木质素磺酸钠5%、黄原胶0.5%、丙三醇5%、聚乙烯吡咯烷酮(PVP-K30)1%、消泡剂0.6%、水补足至100%。
制备方法为:将吡唑醚菌酯溶解在SOLVESSOTM200中,加入乙氧基化蓖麻油,得到含吡唑醚菌酯的乳油;将激动素,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磺基琥珀酸单酯二钠,改性木质素磺酸钙,黄原胶,丙三醇,聚乙烯吡咯烷酮,水等上述各组分按比例混合均匀,并经砂磨,制备成悬浮剂。
将含吡唑醚菌酯的油相加入到含激动素的悬浮剂中,得到本发明的悬浮种衣剂。
实施例1125%吡唑醚菌酯+5%激动素微囊悬浮-悬浮剂
配方组成为:ATLOXTM49134%,柠檬酸0.05%、催化剂0.1%、水13%、激动素5%、PAPI1.35%、SOLVESSOTM20010%、ATLOXTM491316%、分散剂LFH0.3%、消泡剂0.16%、尿素8.4%、吡唑醚菌酯25%、水补足至100%。
制备方法:将多亚甲基多苯基多异氰酸酯(PAPI),吡唑醚菌酯和SOLVESSOTM200形成的油相加入含ATLOXTM4913的水溶液中,形成乳状液。然后加热并保温在50oC下加入催化剂反应2小时。冷却后得到吡唑醚菌酯的微囊剂。将ATLOXTM4913,分散剂LFH,消泡剂,尿素,激动素和水按比例混合均匀,并经砂磨,制备成悬浮剂。
将得到的含吡唑醚菌酯的微囊剂加入激动素的水悬浮剂中,搅拌均匀得到本发明的微囊悬浮-悬浮剂。
实施例1290%吡唑醚菌酯+10%激动素
配方组成为:吡唑醚菌酯90%,激动素10%
制备方法:将吡唑醚菌酯和激动素按配方混合均匀。
以上实施例中配比为重量百分配比。
(二)室内杀真菌生物测试
供试病原真菌:玉米大斑病菌(突脐蠕孢菌,Exserohilumturcicum)
供试药剂:吡唑醚菌酯、激动素
试验方法: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药剂对病原真菌的毒力。具体为,将吡唑醚菌酯与激动素分别用丙酮溶解,配成1000mg/L的母液,按照表1的比例进行混合,得到混合液。然后将各混合液用2%的吐温80水溶液配制5个浓度梯度,然后加入至45-50℃的PDA培养基中,混合均匀并倒入灭菌的培养皿内,冷却后形成带毒的培养基平面,清水为空白对照,各浓度重复3次。之后,将病原菌孢子悬浮液(浓度约1×106个)5μl滴入上述各培养基平面上,将培养皿置于25℃,湿度90%的培养箱中培养72小时。然后,取出培养皿,测量菌落直径,并通过下式计算各药剂处理对病菌的抑制生长率,进而求出各处理对病菌的EC50,依孙云沛(Y-PSun)法将测定的各处理的EC50换算成实际毒性指数(ATI);根据混剂的配比,算出理论毒性指数(TTI),按下列公式计算混剂的共毒系数(CTC)。
这里的AM是指成分A在杀菌组合物中所占的重量百分比,BM是指成分B在杀菌组合物中所占的重量百分比。
若共毒系数大于120,表明有增效作用;若低于100,表明为拮抗作用;100~120之间,表明为相加作用。
表1玉米大斑病菌毒力测定
由表1结果可以看出,吡唑醚菌酯与激动素复配后,在100:1至1:100的范围内对玉米大斑病菌具有增效作用。
小麦锈病病菌毒力测定
供试病原真菌:小麦锈病病菌(条形柄锈菌,Pucciniastriiformis)
供试药剂:吡唑醚菌酯、激动素
试验方法: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药剂对病原真菌的毒力。具体为,将吡唑醚菌酯与激动素分别用丙酮溶解,配成1000mg/L的母液,按照表2的比例进行混合,得到混合液。然后将各混合液用2%的吐温80水溶液配制5个浓度梯度,然后加入至45-50℃的PDA培养基中,混合均匀并倒入灭菌的培养皿内,冷却后形成带毒的培养基平面,清水为空白对照,各浓度重复3次。之后,将病原菌孢子悬浮液(浓度约1×106个)5μl滴入上述各培养基平面上,将培养皿置于25℃,湿度90%的培养箱中培养72小时。然后,取出培养皿,测量菌落直径,并通过下式计算各药剂处理对病菌的抑制生长率,进而求出各处理对病菌的EC50,依孙云沛(Y-PSun)法将测定的各处理的EC50换算成实际毒性指数(ATI);根据混剂的配比,算出理论毒性指数(TTI),按下列公式计算混剂的共毒系数(CTC)。
这里的AM是指成分A在杀菌组合物中所占的重量百分比,BM是指成分B在杀菌组合物中所占的重量百分比。
若共毒系数大于120,表明有增效作用;若低于100,表明为拮抗作用;100~120之间,表明为相加作用。
表2
从表2的数据可以看出,当吡唑醚菌酯和激动素的配比在1:100~100:1范围内时,共毒系数均大于120,由此可以看出两者的复配药剂在防治小麦锈病上取得了增益的效果。
(三)种子发芽率测试
供试种子:大麦种子
供试药剂:激动素、吡唑醚菌酯
试验方法:采用浸种法测定种子的发芽率。具体为,在直径10cm的培养皿内放入直径9cm的滤纸两张,加入约5ml蒸馏水,使滤纸均匀润湿,备用。取一定量大麦种子,用0.5%次氯酸钠水溶液消毒3分钟,然后用蒸馏水漂洗干净。之后将种子分别在表2所示药液中浸种12小时,每处理50粒种子,清水为空白对照。将浸种完成的种子均匀摆放入已准备好的培养皿中的滤纸上,盖上皿盖。之后,将培养皿放入种子发芽箱内,温度控制在10℃,并在发芽箱中置一盛水容器,使箱内湿度接近饱和。发芽期间,培养皿每天通风换气一次。120小时后检查发芽情况。试验重复4次,取平均值,结果见下表3。
表3大麦种子发芽试验
由表3可以看出,激动素对大麦种子发芽有促进作用,吡唑醚菌酯对大麦发芽无促进作用。而吡唑醚菌酯与激动素复配之后,协同增效,能够进一步促进大麦发芽。
本发明的农药组合物已经通过具体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上述实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进一步解释,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定,通过将上述方案进行简单的调整进而得到的方案,没有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均被视为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活性成分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成分组合物含有吡唑醚菌酯与激动素,所述吡唑醚菌酯与激动素的重量比为100:1至1:1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性成分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吡唑醚菌酯与激动素的重量比为50:1至1:5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性成分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吡唑醚菌酯与激动素的重量比为25:1至1:2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性成分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吡唑醚菌酯与激动素的重量比为10:1至1:10。
5.一种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物包含权利要求1的活性成分组合物,以及农业上可接受的助剂和/或载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成分组合物在所述农药组合物中的重量含量为1wt.%至80wt.%。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成分组合物在所述农药组合物中的重量含量为5wt.%至60wt.%。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成分组合物在所述农药组合物中的重量含量为10wt.%至50wt.%。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农药组合物剂型为乳油、悬浮剂、水乳剂、微乳剂、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微囊悬浮剂、悬乳剂。
10.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性成分组合物或权利要求5所述的农药组合物在防治植物病原性真菌中的用途。
11.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性成分组合物或权利要求5所述的农药组合物在改善植物健康中的用途。
12.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性成分组合物或权利要求5所述的农药组合物用于促进种子发芽的用途。
13.一种防治植物病原性真菌和/或改善植物健康的方法,将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性成分组合物或权利要求5所述的农药组合物作用于目标有用植物、目标病原性真菌或其环境。
CN201410615997.1A 2014-11-05 2014-11-05 一种活性成分组合物 Pending CN10561353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615997.1A CN105613538A (zh) 2014-11-05 2014-11-05 一种活性成分组合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615997.1A CN105613538A (zh) 2014-11-05 2014-11-05 一种活性成分组合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13538A true CN105613538A (zh) 2016-06-01

Family

ID=560292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615997.1A Pending CN105613538A (zh) 2014-11-05 2014-11-05 一种活性成分组合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613538A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03131A (zh) * 2005-06-22 2008-06-18 先正达参股股份有限公司 组合物及方法
CN102036562A (zh) * 2008-02-04 2011-04-27 巴斯夫欧洲公司 用于种子处理用途的组合物和方法
WO2013026114A1 (pt) * 2011-08-25 2013-02-28 Fmc Química Do Brasil Ltda. Composição agroquímica, seus usos e processo de preparação, bem como metodo para garantir elevada produtividade de culturas.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03131A (zh) * 2005-06-22 2008-06-18 先正达参股股份有限公司 组合物及方法
CN102036562A (zh) * 2008-02-04 2011-04-27 巴斯夫欧洲公司 用于种子处理用途的组合物和方法
WO2013026114A1 (pt) * 2011-08-25 2013-02-28 Fmc Química Do Brasil Ltda. Composição agroquímica, seus usos e processo de preparação, bem como metodo para garantir elevada produtividade de culturas.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张娜等: "部分麦区小麦条锈菌对粉锈宁的抗药性检测", 《安徽农业科学》 *
杨正宇等: "多种药剂对玉米大斑病的室内生物活性", 《农药》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613537A (zh) 一种活性成分组合物
BR112020022805A2 (pt) composição de suspensão líquida, composição granular, processos de preparação da composição e método para melhorar a saúde ou o rendimento das plantas
CN105594442B (zh) 一种马铃薯高垄密植全膜滴灌免耕栽培方法
CN104642348B (zh) 一种含有噻呋酰胺的杀虫杀菌组合物
CN105145573A (zh) 一种衣剂组合物
CN105613539A (zh) 一种活性成分组合物
CN106489956A (zh) 农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3392715B (zh) 一种含有嘧菌环胺和克菌丹的杀菌组合物
CN105557695B (zh) 一种活性成分组合物
CN104488893B (zh) 一种含甲磺酰菌唑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复配组合物及制剂
CN102754649B (zh) 一种含有苯醚双唑与氟环唑的杀菌组合物
CN102715168B (zh) 一种含有苯醚双唑与嘧菌酯的杀菌组合物及其用途
CN110140728A (zh) 农药组合物
CN105613540A (zh) 一种活性成分组合物
CN105076155B (zh) 一种植物病害防除组合物
CN105638697B (zh) 含有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农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3348990B (zh) 一种含有双炔酰菌胺和克菌丹的杀菌组合物
CN103392739B (zh) 一种含有双炔酰菌胺和硫酸铜钙的杀菌组合物
CN105613538A (zh) 一种活性成分组合物
CN108419798A (zh) 一种含烯肟菌胺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4621173B (zh) 一种含甲磺酰菌唑的农药组合物及制剂
CN105613541A (zh) 一种活性成分组合物
CN103988846B (zh) 一种杀菌组合物
CN105076178B (zh) 一种杀菌组合物
CN115735933B (zh) 一种包含噁唑酰草胺、氰氟草酯和丙草胺的除草组合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601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