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611055A - 通话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通话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611055A
CN105611055A CN201510981360.9A CN201510981360A CN105611055A CN 105611055 A CN105611055 A CN 105611055A CN 201510981360 A CN201510981360 A CN 201510981360A CN 105611055 A CN105611055 A CN 1056110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call
transfer server
cellular network
wireless fidel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98136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611055B (zh
Inventor
陈涛
刘华一君
吴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aomi Technology Co Ltd
Xiaomi Inc
Original Assignee
Xiaomi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omi Inc filed Critical Xiaomi Inc
Priority to CN201510981360.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611055B/zh
Publication of CN1056110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110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6110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1105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5Cordless telephones
    • H04M1/72502Cordless telephones with one base station connected to a single line
    • H04M1/72505Radio link set-up procedures
    • H04M1/72513On hold, intercom or transfer communication m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7/00Arrangements for interconnection between switching centres
    • H04M7/006Networks other than PSTN/ISDN providing telephone service, e.g. 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 (VoIP), including next generation networks with a packet-switched transport lay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14Reselecting a network or an air interfa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通话方法及装置,其中,所述方法包括:当接收到请求与第二终端进行通话的通话请求时,检测第一终端当前所处的第一蜂窝网络的第一蜂窝网络信号值;判断所述第一蜂窝网络信号值是否小于预设阈值;如果所述第一蜂窝网络信号值小于预设阈值,响应于所述通话请求通过所述第一终端当前所处的第一无线保真WIFI网络切换到互联网协议IP电话模式。本公开中,可以在第一终端所处的第一蜂窝网络的第一蜂窝网络信号值较低的情况下,自动切换到IP电话模式,从而确保终端之间的通话,提升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通话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通话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很多小区内手机的蜂窝信号值较低,在室内更是没有蜂窝信号覆盖。相关技术中,如果手机的蜂窝信号值较低,用户无法通过该手机进行通话,用户体验差。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公开提供了通话方法及装置,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不足。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通话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当接收到请求与第二终端进行通话的通话请求时,检测第一终端当前所处的第一蜂窝网络的第一蜂窝网络信号值;
判断所述第一蜂窝网络信号值是否小于预设阈值;
如果所述第一蜂窝网络信号值小于预设阈值,响应于所述通话请求通过所述第一终端当前所处的第一无线保真WIFI网络切换到互联网协议IP电话模式。
可选地,所述响应于所述通话请求通过所述第一终端当前所处的第一无线保真WIFI网络切换到互联网协议IP电话模式,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一终端标识;
根据所述第一终端标识,通过所述第一终端当前所处的第一无线保真WIFI网络登陆中转服务器;
响应于所述通话请求通过已登陆的所述中转服务器建立与所述第二终端的通话。
可选地,所述第一终端标识包括客户识别模块SIM卡号和国际移动设备标识IMEI号。
可选地,所述响应于所述通话请求通过已登陆的所述中转服务器建立与所述第二终端的通话,包括:
响应于所述通话请求获取所述第二终端的第二终端标识;
根据所述第二终端标识,通过已登陆的所述中转服务器确定所述第二终端所在的基站;
通过所述中转服务器与所述基站建立连接;
通过所述连接建立与所述第二终端的通话。
可选地,所述通过所述连接建立与所述第二终端的通话,包括:
采集第一音频信号;
根据所述第一音频信号生成第一数据包;
通过所述中转服务器将所述第一数据包转换为第一蜂窝信号后通过所述连接发送到所述基站,使得所述基站转发给所述第二终端。
可选地,所述通过所述连接建立与所述第二终端的通话,包括:
通过所述中转服务器获取根据第二蜂窝信号生成的第二数据包;所述第二蜂窝信号是所述第二终端发送到所述基站后,所述基站通过所述连接发送到所述中转服务器的;
从所述第二数据包中还原出第二音频信号;
播放所述第二音频信号。
可选地,所述第一数据包的第一数据包包头中至少携带所述第一终端标识中的SIM卡号;
所述第二数据包的第二数据包包头中至少携带所述第一终端标识中的IMEI号。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通话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检测第二终端当前所处第二蜂窝网络的第二蜂窝网络信号值;
判断所述第二蜂窝网络信号值是否小于预设阈值;
如果所述第二蜂窝网络信号值小于预设阈值,获取所述第二终端当前所处的第二无线保真WIFI网络的WIFI网络信息;
发送所述第二终端当前的状态信息到中转服务器,通过所述中转服务器监听请求与所述第二终端进行通话的通话请求;所述状态信息指示所述第二蜂窝网络信号值小于所述预设阈值,且所述状态信息中包括所述WIFI网络信息;
在所述中转服务器监听到所述通话请求后,通过所述第二无线保真WIFI网络切换到互联网协议IP电话模式。
可选地,所述通过所述中转服务器监听到所述通话请求后,通过所述第二无线保真WIFI网络切换到互联网协议IP电话模式,包括:
获取所述第二终端的第二终端标识;
发送所述第二终端标识到所述中转服务器;
通过所述中转服务器在监听到所述通话请求后,验证所述通话请求中携带的被叫终端标识与所述第二终端标识是否匹配;
如果匹配,通过所述第二无线保真WIFI网络切换到互联网协议IP电话模式。
可选地,所述通过所述第二无线保真WIFI网络切换到互联网协议IP电话模式,包括:
输出请求通过所述第二无线保真WIFI网络切换到互联网协议IP电话模式的切换请求;
如果接收到确认切换到IP电话模式的确认信息后,通过所述第二无线保真WIFI网络切换到IP电话模式。
可选地,所述通过所述第二无线保真WIFI网络切换到互联网协议IP电话模式,包括:
根据所述第二终端标识,通过所述第二无线保真WIFI网络登陆中转服务器;
通过已登陆的所述中转服务器建立与发送所述通话请求的第一终端的通话。
可选地,所述第二终端标识包括客户识别模块SIM卡号和国际移动设备标识IMEI号。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通话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检测模块,被配置为当接收到请求与第二终端进行通话的通话请求时,检测第一终端当前所处的第一蜂窝网络的第一蜂窝网络信号值;
第一判断模块,被配置为判断所述第一蜂窝网络信号值是否小于预设阈值;
第一切换模块,被配置为如果所述第一蜂窝网络信号值小于预设阈值,响应于所述通话请求通过所述第一终端当前所处的第一无线保真WIFI网络切换到互联网协议IP电话模式。
可选地,所述第一切换模块包括:
第一获取子模块,被配置为获取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一终端标识;
登陆子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一终端标识,通过所述第一终端当前所处的第一无线保真WIFI网络登陆中转服务器;
通话执行子模块,被配置为响应于所述通话请求通过已登陆的所述中转服务器建立与所述第二终端的通话。
可选地,所述第一终端标识包括客户识别模块SIM卡号和国际移动设备标识IMEI号。
可选地,所述通话执行子模块包括:
获取单元,被配置为响应于所述通话请求获取所述第二终端的第二终端标识;
确定单元,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二终端标识,通过已登陆的所述中转服务器确定所述第二终端所在的基站;
连接建立单元,被配置为通过所述中转服务器与所述基站建立连接;
第一通话执行单元,被配置为通过所述连接建立与所述第二终端的通话。
可选地,所述第一通话执行单元包括:
采集子单元,被配置为采集第一音频信号;
第一生成子单元,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一音频信号生成第一数据包;
发送子单元,被配置为通过所述中转服务器将所述第一数据包转换为第一蜂窝信号后通过所述连接发送到所述基站,使得所述基站转发给所述第二终端。
可选地,所述第一通话执行单元包括:
获取子单元,被配置为通过所述中转服务器获取根据第二蜂窝信号生成的第二数据包;所述第二蜂窝信号是所述第二终端发送到所述基站后,所述基站通过所述连接发送到所述中转服务器的;
还原子单元,被配置为从所述第二数据包中还原出第二音频信号;
播放子单元,被配置为播放所述第二音频信号。
可选地,所述第一数据包的第一数据包包头中至少携带所述第一终端标识中的SIM卡号;
所述第二数据包的第二数据包包头中至少携带所述第一终端标识中的IMEI号。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通话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第二检测模块,被配置为检测第二终端当前所处第二蜂窝网络的第二蜂窝网络信号值;
第二判断模块,被配置为判断所述第二蜂窝网络信号值是否小于预设阈值;
获取模块,被配置为如果所述第二蜂窝网络信号值小于预设阈值,获取所述第二终端当前所处的第二无线保真WIFI网络的WIFI网络信息;
发送模块,被配置为发送所述第二终端当前的状态信息到中转服务器,通过所述中转服务器监听请求与所述第二终端进行通话的通话请求;所述状态信息指示所述第二蜂窝网络信号值小于所述预设阈值,且所述状态信息中包括所述WIFI网络信息;
第二切换模块,被配置为在所述中转服务器监听到所述通话请求后,通过所述第二无线保真WIFI网络切换到互联网协议IP电话模式。
可选地,所述第二切换模块包括:
第二获取子模块,被配置为获取所述第二终端的第二终端标识;
发送子模块,被配置为发送所述第二终端标识到所述中转服务器;
验证子模块,被配置为通过所述中转服务器在监听到所述通话请求后,验证所述通话请求中携带的被叫终端标识与所述第二终端标识是否匹配;
切换子模块,被配置为如果匹配,通过所述第二无线保真WIFI网络切换到互联网协议IP电话模式。
可选地,所述切换子模块包括:
输出单元,被配置为输出请求通过所述第二无线保真WIFI网络切换到互联网协议IP电话模式的切换请求;
切换单元,被配置为如果接收到确认切换到IP电话模式的确认信息后,通过所述第二无线保真WIFI网络切换到IP电话模式。
可选地,所述切换子模块包括:
登陆单元,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二终端标识,通过所述第二无线保真WIFI网络登陆所述中转服务器;
第二通话执行单元,被配置为通过已登陆的所述中转服务器建立与所述第一终端的通话。
可选地,所述第二终端标识包括客户识别模块SIM卡号和国际移动设备标识IMEI号。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五方面,提供一种通话装置,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
当接收到请求与第二终端进行通话的通话请求时,检测第一终端当前所处的第一蜂窝网络的第一蜂窝网络信号值;
判断所述第一蜂窝网络信号值是否小于预设阈值;
如果所述第一蜂窝网络信号值小于预设阈值,响应于所述通话请求通过所述第一终端当前所处的第一无线保真WIFI网络切换到互联网协议IP电话模式。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六方面,提供一种通话装置,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
检测第二终端当前所处第二蜂窝网络的第二蜂窝网络信号值;
判断所述第二蜂窝网络信号值是否小于预设阈值;
如果所述第二蜂窝网络信号值小于预设阈值,获取所述第二终端当前所处的第二无线保真WIFI网络的WIFI网络信息;
发送所述第二终端当前的状态信息到中转服务器,通过所述中转服务器监听请求与所述第二终端进行通话的通话请求;所述状态信息指示所述第二蜂窝网络信号值小于所述预设阈值,且所述状态信息中包括所述WIFI网络信息;
在所述中转服务器监听到所述通话请求后,通过所述第二无线保真WIFI网络切换到互联网协议IP电话模式。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一终端接收到用户发起的通话请求时,可以检测所述第一终端当前所处的第一蜂窝网络的第一蜂窝网络信号值,如果所述第一蜂窝网络信号值小于预设阈值,可以自动切换到IP电话模式,通过当前所处的第一无线保真WIFI网络与第二终端进行通话。上述过程可以在第一终端所处的第一蜂窝网络的第一蜂窝网络信号值较低的情况下,自动切换到IP电话模式,从而确保终端之间的通话,提升用户体验。
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一终端可以将SIM卡号和IMEI号作为自身的唯一第一终端标识,并根据所述第一终端标识,登陆中转服务器。进一步地,通过已登陆的所述中转服务器建立与第二终端的通话。在所述第一终端所处的第一蜂窝网络的第一蜂窝网络信号值较低的情况下,自动切换到IP电话模式,确保终端之间的通话,提升了用户体验。
本公开实施例中,可以根据第二终端的第二终端标识,通过已登陆的中转服务器确定所述第二终端所在的基站,进而通过所述中转服务器与所述基站建立连接,从而在所述第一终端所处的第一蜂窝网络的第一蜂窝网络信号值较低的情况下,确保终端之间的通话,提升了用户体验。
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一终端在采集到用户的第一音频信号后,生成第一数据包。可选地,所述第一终端在所述第一数据包的第一数据包包头中至少添加所述第一终端的SIM卡号,以便标识发送所述第一数据包的发送方。所述中转服务器进行数模转换,得到第一蜂窝信号,进而将所述第一蜂窝信号发送到所述第二终端所在的基站。所述基站转发所述第一蜂窝信号到所述第二终端,所述第二终端还原出所述第一音频信号并进行播放。通过上述过程,实现了通过第一无线保真WIFI网络将第一终端的用户发送的第一音频信号播放给所述第二终端的用户的过程,可用性高,提升了用户体验。
本公开实施例中,基站在接收到第二终端发送的第二蜂窝信号后,转发到中转服务器,所述中转服务器进行模数转换得到第二数据包。可选地,所述中转服务器在所述第二数据包的第二数据包包头中至少添加所述第一终端的IMEI号,以便标识接收所述第二数据包的接收方。所述第一终端接收到所述第二数据包后,还原出所述第二数据包中的第二音频信号进行播放。上述过程,实现了通过第一无线保真WIFI网络将第二终端的用户发送的第二音频信号播放给所述第一终端的用户的过程,可用性高,提升了用户体验。
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二终端如果检测到自身所处的第二蜂窝网络的第二蜂窝网络信号值较低,可以将所述第二蜂窝网络信号值和当前所处的第二无线保真WIFI网络的WIFI网络信息发送到中转服务器,控制所述中转服务器监听请求与所述第二终端进行通话的通话请求,并在监听到所述通话请求后,通过所述第二无线保真WIFI网络切换到互联网协议IP电话模式。可选地,所述第二终端可以将SIM卡号和IMEI号作为自身的唯一第二终端标识,并根据所述第二终端标识,登陆中转服务器,从而实现切换到IP电话模式的过程。上述过程可以在第二终端所处的第二蜂窝网络的第二蜂窝网络信号值较低的情况下,确保终端之间的通话,提升了用户体验。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是本公开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通话方法流程图;
图2是本公开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通话方法流程图;
图3是本公开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通话方法流程图;
图4是本公开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通话方法流程图;
图5是本公开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通话方法流程图;
图6是本公开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通话方法流程图;
图7是本公开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通话方法流程图;
图8是本公开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通话方法流程图;
图9是本公开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通话方法流程图;
图10是本公开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通话方法流程图;
图11是本公开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通话装置框图;
图12是本公开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通话装置框图;
图13是本公开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通话装置框图;
图14是本公开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通话装置框图;
图15是本公开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通话装置框图;
图16是本公开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通话装置框图;
图17是本公开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通话装置框图;
图18是本公开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通话装置框图;
图19是本公开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通话装置框图;
图20是本公开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用于通话装置的一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公开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公开。在本公开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公开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公开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
如图1所示,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通话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步骤101中,当接收到请求与第二终端进行通话的通话请求时,检测第一终端当前所处的第一蜂窝网络的第一蜂窝网络信号值。
本公开实施例中提供的方法可以用于第一终端,例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DigitalAssistant,PDA)等。
本步骤中,所述第一终端可以按照相关技术检测是否接收到所述通话请求。可选地,所述第一终端可以检测用户是否点击预设的通话按键,当用户点击了所述通话按键时,确定接收到所述通话请求。
此时,所述第一终端可以自动检测自身当前所处的第一蜂窝网络的第一蜂窝网络信号值。
在步骤102中,判断所述第一蜂窝网络信号值是否小于预设阈值。
本步骤中,所述第一终端可以按照相关技术,判断检测到的所述第一蜂窝网络信号值是否小于预设阈值,如果小于,则继续执行步骤103,否则可以按照相关技术响应于所述通话请求通过所述第一蜂窝网络与所述第二终端进行通话。
在步骤103中,响应于所述通话请求通过所述第一终端当前所处的第一无线保真WIFI网络切换到互联网协议IP电话模式。
可选地,步骤103如图2所示,图2是根据图1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示出的另一种通话方法,可以包括:
在步骤103-1中,获取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一终端标识。
可选地,所述第一终端标识包括客户识别模块(SubscriberIdentityModule,SIM)卡号和国际移动设备标识(InternationalMobileEquipmentIdentity,IMEI)号。
所述第一终端可以按照相关技术获取自身的SIM卡号和IMEI号作为唯一的第一终端标识。
在步骤103-2中,根据所述第一终端标识,通过所述第一终端当前所处的第一无线保真WIFI网络登陆中转服务器。
本步骤中,所述第一终端可以根据所述第一终端的所述SIM卡号和所述IMEI号,通过当前所处的第一无线保真(WirelessFidelity,WIFI)网络登陆所述中转服务器。可选地,可以将自身的所述第一终端标识封装后发送给所述中转服务器,以便进行登陆。
在步骤103-3中,响应于所述通话请求通过已登陆的所述中转服务器建立与所述第二终端的通话。
可选地,步骤103-3如图3所示,图3是根据图2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示出的另一种通话方法,可以包括:
在步骤103-31中,响应于所述通话请求获取所述第二终端的第二终端标识。
本步骤中,所述第一终端响应于所述通话请求,获取用户请求进行通话的所述第二终端的第二终端标识。可选地,所述第二终端标识可以是所述第二终端的IMEI号。
在步骤103-32中,根据所述第二终端标识,通过已登陆的所述中转服务器确定所述第二终端所在的基站。
本步骤中,所述第一终端可以通过已经登陆的所述中转服务器,按照所述第二终端标识,确定所述第二终端当前所在的基站。可选地,所述中转服务器可以向归属位置寄存器(HomeLocationRegister,HLR)发出查询请求,请求所述HLR根据所述第二终端标识查询所述第二终端当前所在的基站。所述HLR将查询到的所述基站返回到所述中转服务器。
在步骤103-33中,通过所述中转服务器与所述基站建立连接。
本步骤中,所述第一终端按照相关技术,通过所述中转服务器与所述第二终端所在的所述基站建立连接。
在步骤103-34中,通过所述连接建立与所述第二终端的通话。
本步骤中,需要将所述第一终端的用户的第一音频信号发送到所述第二终端进行播放,还需要获取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第二音频信号进行播放。
可选地,将所述第一终端的用户的第一音频信号发送到所述第二终端进行播放的过程中,步骤103-34如图4所示,图4是根据图3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示出的另一种通话方法,可以包括:
在步骤103-341中,采集第一音频信号。
本步骤中,所述第一终端可以按照相关技术,通过自身预先安装的音频采集装置,例如话筒等采集用户的第一音频信号。
在步骤103-342中,根据所述第一音频信号生成第一数据包。
本步骤中,所述第一终端将采集到的所述第一音频信号进行模拟信号到数字信号的转换,生成第一数据包。可选地,所述第一终端在所述第一数据包的第一数据包包头中至少添加所述第一终端的SIM卡号,以便所述中转服务器接收后,可以通过所述第一终端的所述SIM卡号确定发送所述第一数据包的发送方。
在步骤103-343中,通过所述中转服务器将所述第一数据包转换为第一蜂窝信号后通过所述连接发送到所述基站,使得所述基站转发给所述第二终端。
本步骤中,所述第一终端可以通过已登陆的所述中转服务器将所述第一数据包按照相关技术转换得到所述第一蜂窝信号,进而将其通过所述连接发送到所述基站。进一步地,所述基站可以将所述第一蜂窝信号转发给所述第二终端。所述第二终端接收后,按照相关技术进行数字信号到模拟信号的转换,还原出所述第一音频信号并进行播放。
上述过程,实现了通过第一无线保真WIFI网络将第一终端的用户发送的第一音频信号播放给所述第二终端的用户的过程,可用性高,提升了用户体验。
在实现与所述第二终端的通话的过程,还需要获取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第二音频信号进行播放。因此,可选地,步骤103-34如图5所示,图5是根据图3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示出的另一种通话方法,可以包括:
在步骤103-341’中,通过所述中转服务器获取根据第二蜂窝信号生成的第二数据包。
其中,所述第二蜂窝信号是所述第二终端发送到所述基站后,所述基站通过所述连接发送到所述中转服务器的。
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终端按照相关技术通过自身已经安装的音频采集装置采集所述第二终端的用户的第二音频信号。将所述第二音频信号进行模数转换,得到第二蜂窝信号,按照相关技术将所述第二蜂窝信号发送到所述基站,进而由所述基站通过所述连接转发到所述中转服务器。
所述中转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二蜂窝信号生成第二数据包。可选地,所述中转服务器在所述第二数据包的第二数据包包头中至少添加所述第一终端标识中的IMEI号,以便所述中转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一终端的所述IMEI号确定接收所述第二数据包的接收方。
在步骤103-342’中,从所述第二数据包中还原出第二音频信号。
本步骤中,所述第一终端将所述第二数据包中的数据进行数字信号到模拟信号的转换,得到所述第二音频信号。
在步骤103-343’中,播放所述第二音频信号。
本步骤中,所述第一终端可以通过预先安装的音频播放装置,例如扬声器进行播放。
上述过程,实现了通过第一无线保真WIFI网络将第二终端的用户发送的第二音频信号播放给所述第一终端的用户的过程,可用性高,提升了用户体验。
上述实施例中,第一终端接收到用户发起的通话请求时,可以检测所述第一终端当前所处的第一蜂窝网络的第一蜂窝网络信号值,如果所述第一蜂窝网络信号值小于预设阈值,自动切换到IP电话模式,通过所述第一无线保真WIFI网络确保与第二终端之间的通话。上述实施例基于主叫的第一终端自身蜂窝网络信号值较低的情况,确保了终端之间的通话,提升了用户体验。
如图6所示,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通话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步骤201中,检测第二终端当前所处第二蜂窝网络的第二蜂窝网络信号值。
本公开实施例中提供的方法可以用于第二终端,例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DigitalAssistant,PDA)等。
本步骤中,所述第二终端可以按照相关技术自动检测自身当前所处的第二蜂窝网络的第二蜂窝网络信号值。
在步骤202中,判断所述第二蜂窝网络信号值是否小于预设阈值。
本步骤中,所述第二终端可以按照相关技术,判断检测到的所述第二蜂窝网络信号值是否小于预设阈值,如果小于,则继续执行步骤203。
在步骤203中,获取所述第二终端当前所处的第二无线保真WIFI网络的WIFI网络信息。
本步骤中,可选地,所述第二终端可以自动获取当前所处的第二无线保真WIFI网络的WIFI标识。
在步骤204中,发送所述第二终端当前的状态信息到中转服务器,通过所述中转服务器监听请求与所述第二终端进行通话的通话请求。
其中,所述状态信息指示所述第二蜂窝网络信号值小于所述预设阈值,且所述状态信息中携带所述WIFI网络信息。
本步骤中,所述第二终端可以按照相关技术生成状态信息,所述状态信息可以表征所述第二终端当前所处的所述第二蜂窝网络的所述第二蜂窝网络信号值小于所述预设阈值。所述状态信息中还需要携带所述第二终端当前所处的第二无线保真WIFI网络的所述WIFI网络信息。
所述第二终端将所述状态信息发送到所述中转服务器,通过所述中转服务器按照相关技术监听请求与所述第二终端进行通话的通话请求。
在步骤205中,在所述中转服务器监听到所述通话请求后,通过所述第二无线保真WIFI网络切换到互联网协议IP电话模式。
可选地,步骤205如图7所示,图7是根据图6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示出的另一种通话方法,可以包括:
在步骤205-1中,获取所述第二终端的第二终端标识。
可选地,所述第二终端标识包括客户识别模块SIM卡号和国际移动设备标识IMEI号。所述第二终端按照相关技术获取自身的所述第二终端标识。
在步骤205-2中,发送所述第二终端标识到所述中转服务器。
本步骤中,所述第二终端自动将所述第二终端标识发送到所述中转服务器。
在步骤205-3中,通过所述中转服务器在监听到所述通话请求后,验证所述通话请求中携带的被叫终端标识与所述第二终端标识是否匹配。
本步骤中,如果通过所述中转服务器在监听到第一终端发送的请求与所述第二终端进行通话的通话请求后,所述中转服务器按照相关技术,获取所述通话请求中携带的被叫终端标识。进而将所述被叫终端标识与所述第二终端标识进行匹配。为了确保信息安全,所述中转服务器需要在被叫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的SIM卡号和IMEI号均匹配时,继续执行步骤205-4。
在步骤205-4中,通过所述第二无线保真WIFI网络切换到互联网协议IP电话模式。
为了提升用户体验,可选地,步骤205-4如图8所示,图8是根据图7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示出的另一种通话方法,可以包括:
在步骤205-41中,输出请求通过所述第二无线保真WIFI网络切换到互联网协议IP电话模式的切换请求。
本步骤中,所述第二终端可以按照相关技术输出所述切换请求,以便所述第二终端的用户根据所述切换请求决定是否切换到IP电话模式进行通话。
在步骤205-42中,如果接收到确认切换到IP电话模式的确认信息后,通过所述第二无线保真WIFI网络切换到IP电话模式。
本步骤中,如果所述第二终端检测到用户通过确认操作同意切换到IP电话模式后,按照所述第二终端之前发送的所述第二无线保真WIFI网络的所述WIFI网络信息,切换到IP电话模式。
本公开实施例中,可选地,步骤205-4还可以如图9所示,图9是根据图7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示出的另一种通话方法,可以包括:
在步骤205-41’中,根据所述第二终端标识,通过所述第二无线保真WIFI网络登陆中转服务器。
可选地,所述第二终端利用所述第二终端的SIM卡号和IMEI号作为唯一的第二终端标识,通过所述第二无线保真WIFI网络登陆所述中转服务器。
在步骤204-42’中,通过已登陆的所述中转服务器建立与发送所述通话请求的第一终端的通话。
本步骤中,通过所述中转服务器建立与所述第一终端的通话的过程与上述实施例中的步骤103-3的过程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上述实施例中,第二终端如果检测到自身所处的第二蜂窝网络的第二蜂窝网络信号值较低,可以将所述第二蜂窝网络信号值小于预设阈值,以及所述第二终端当前所处的第二无线保真WIFI网络的WIFI网络信息发送到中转服务器,控制所述中转服务器监听请求与所述第二终端进行通话的通话请求,并在监听到所述通话请求后,通过所述第二无线保真WIFI网络切换到互联网协议IP电话模式。可选地,所述第二终端可以将SIM卡号和IMEI号作为自身的唯一第二终端标识,并根据所述第二终端标识,登陆中转服务器,从而实现切换到IP电话模式的过程。上述实施例基于被叫的第二终端自身蜂窝网络信号值较低的情况,确保了终端之间的通话,提升了用户体验。
如图10所示,图10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通话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步骤301中,第一终端接收到请求与第二终端进行通话的通话请求时,检测所述第一终端当前所处的第一蜂窝网络的第一蜂窝网络信号值。
本步骤中,所述第一终端可以按照相关技术检测是否接收到所述通话请求。可选地,所述第一终端可以检测用户是否点击预设的通话按键,当用户点击了所述通话按键时,确定接收到所述通话请求。
此时,所述第一终端可以自动检测自身当前所处的第一蜂窝网络的第一蜂窝网络信号值。
在步骤302中,所述第一终端判断所述第一蜂窝网络信号值是否小于预设阈值。
本步骤中,所述第一终端可以按照相关技术,判断检测到的所述第一蜂窝网络信号值是否小于预设阈值,如果小于,则继续执行步骤303,否则可以按照相关技术响应于所述通话请求通过所述第一蜂窝网络与所述第二终端进行通话。
在步骤303中,所述第一终端获取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一终端标识。
可选地,所述第一终端标识包括SIM卡号和IMEI号。
所述第一终端可以按照相关技术获取自身的SIM卡号和IMEI号作为唯一的第一终端标识。
在步骤304中,所述第一终端根据所述第一终端标识,通过所述第一终端当前所处的第一无线保真WIFI网络登陆中转服务器。
本步骤中,所述第一终端可以根据所述第一终端的所述SIM卡号和所述IMEI号,通过当前所处的第一无线保真WIFI网络登陆所述中转服务器。登陆时,可以将自身的所述第一终端标识封装后发送给所述中转服务器,以便进行登陆。
在步骤305中,第二终端检测当前所处第二蜂窝网络的第二蜂窝网络信号值。
本步骤中,所述第二终端可以按照相关技术自动检测自身当前所处的第二蜂窝网络的第二蜂窝网络信号值。
在步骤306中,所述第二终端判断所述第二蜂窝网络信号值是否小于预设阈值。
本步骤中,所述第二终端可以按照相关技术,判断检测到的所述第二蜂窝网络信号值是否小于预设阈值,如果小于,则继续执行步骤307。
在步骤307中,所述第二终端获取所述第二终端当前所处的第二无线保真WIFI网络的WIFI网络信息。
可选地,所述第二终端自动获取当前所处的第二无线保真WIFI网络的WIFI标识。
在步骤308中,发送所述第二终端当前的状态信息到中转服务器,通过所述中转服务器监听请求与所述第二终端进行通话的通话请求。
其中,所述状态信息指示所述第二蜂窝网络信号值小于所述预设阈值,且所述状态信息中携带所述WIFI网络信息。
本步骤中,所述第二终端可以按照相关技术生成状态信息,所述状态信息可以表征所述第二终端当前所处的所述第二蜂窝网络的所述第二蜂窝网络信号值小于所述预设阈值。所述状态信息中还需要携带所述第二终端当前所处的第二无线保真WIFI网络的所述WIFI网络信息。
所述第二终端将所述状态信息发送到所述中转服务器,通过所述中转服务器按照相关技术监听请求与所述第二终端进行通话的通话请求。
在步骤309中,所述中转服务器监听到所述通话请求。
在步骤310中,所述第一终端采集第一音频信号。
本步骤中,所述第一终端可以按照相关技术,通过自身预先安装的音频采集装置,例如话筒等采集用户的第一音频信号。
在步骤311中,所述第一终端根据所述第一音频信号生成第一数据包。
本步骤中,所述第一终端将采集到的所述第一音频信号进行模拟信号到数字信号的转换,生成第一数据包。可选地,所述第一终端在所述第一数据包的第一数据包包头中至少添加所述第一终端的SIM卡号,以便所述中转服务器接收后,可以通过所述第一终端的所述SIM卡号确定发送所述第一数据包的发送方。
在步骤312中,所述第一终端通过所述中转服务器转发所述第一数据包到所述第二终端。
本步骤中,所述第一终端通过所述第一无线保真WIFI网络将所述第一数据包发送到所述中转服务器,所述中转服务器可以直接将所述第一数据包通过所述第二无线保真WIFI网络转发给所述第二终端。
在步骤313中,所述第二终端从所述第一数据包中还原得到所述第一音频信号并播放。
所述第二终端对所述第一数据包中的数据进行数模转换,得到所述第一音频信号,进而通过扬声器进行播放。
在步骤314中,所述第二终端采集第二音频信号。
在步骤315中,所述第二终端根据所述第二音频信号生成第二数据包。
在步骤316中,所述第二终端通过所述中转服务器将所述第二数据包发送到所述第一终端。
可选地,所述中转服务器在所述第二数据包的第二数据包包头中至少添加所述第一终端标识中的IMEI号,以便所述中转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一终端的所述IMEI号确定接收所述第二数据包的接收方。所述中转服务器此时可以将所述第二数据包通过所述第一无线保真WIFI网络转发给所述第一终端。
在步骤317中,所述第一终端从所述第二数据包中还原得到所述第二音频信号并播放。
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可以在蜂窝网络信号值均较低的情况下,切换到IP电话模式。确保终端之间可以进行通话,提升了用户体验。
与前述方法实施例相对应,本公开还提供了装置的实施例。
如图11所示,图11是本公开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通话装置框图,包括:第一检测模块410、第一判断模块420和第一切换模块430。
其中,所述第一检测模块410,被配置为当接收到请求与第二终端进行通话的通话请求时,检测第一终端当前所处的第一蜂窝网络的第一蜂窝网络信号值;
所述第一判断模块420,被配置为判断所述第一蜂窝网络信号值是否小于预设阈值;
所述第一切换模块430,被配置为如果所述第一蜂窝网络信号值小于预设阈值,响应于所述通话请求通过所述第一终端当前所处的第一无线保真WIFI网络切换到互联网协议IP电话模式。
如图12所示,图12是本公开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通话装置框图,该实施例在前述图11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第一切换模块430包括:第一获取子模块431、登陆子模块432和通话执行子模块433。
其中,所述第一获取子模块431,被配置为获取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一终端标识;
所述登陆子模块432,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一终端标识,通过所述第一终端当前所处的第一无线保真WIFI网络登陆中转服务器;
所述通话执行子模块433,被配置为响应于所述通话请求通过已登陆的所述中转服务器建立与所述第二终端的通话。
可选地,所述第一终端标识包括客户识别模块SIM卡号和国际移动设备标识IMEI号。
如图13所示,图13是本公开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通话装置框图,该实施例在前述图12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通话执行子模块433包括:获取单元4331、确定单元4332、连接建立单元4333和第一通话执行单元4334。
其中,所述获取单元4331,被配置为响应于所述通话请求获取所述第二终端的第二终端标识;
所述确定单元4332,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二终端标识,通过已登陆的所述中转服务器确定所述第二终端所在的基站;
所述连接建立单元4333,被配置为通过所述中转服务器与所述基站建立连接;
所述第一通话执行单元4334,被配置为通过所述连接建立与所述第二终端的通话。
如图14所示,图14是本公开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通话装置框图,该实施例在前述图13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第一通话执行单元4334包括:采集子单元43341、第一生成子单元43342和发送子单元43343。
其中,所述采集子单元43341,被配置为采集第一音频信号;
所述第一生成子单元43342,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一音频信号生成第一数据包;
所述发送子单元43343,被配置为通过所述中转服务器将所述第一数据包转换为第一蜂窝信号后通过所述连接发送到所述基站,使得所述基站转发给所述第二终端。
如图15所示,图15是本公开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通话装置框图,该实施例在前述图13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第一通话执行单元4334包括:获取子单元43344、还原子单元43345和播放子单元43346。
其中,所述获取子单元43344,被配置为通过所述中转服务器获取根据第二蜂窝信号生成的第二数据包;所述第二蜂窝信号是所述第二终端发送到所述基站后,所述基站通过所述连接发送到所述中转服务器的;
所述还原子单元43345,被配置为从所述第二数据包中还原出第二音频信号;
所述播放子单元43346,被配置为播放所述第二音频信号。
可选地,所述第一数据包的第一数据包包头中至少携带所述第一终端标识中的SIM卡号;
所述第二数据包的第二数据包包头中至少携带所述第一终端标识中的IMEI号。
如图16所示,图16是本公开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通话装置框图,包括:第二检测模块510、第二判断模块520、获取模块530、发送模块540和第二切换模块550。
其中,所述第二检测模块510,被配置为检测第二终端当前所处第二蜂窝网络的第二蜂窝网络信号值;
所述第二判断模块520,被配置为判断所述第二蜂窝网络信号值是否小于预设阈值;
所述获取模块530,被配置为如果所述第二蜂窝网络信号值小于预设阈值,获取所述第二终端当前所处的第二无线保真WIFI网络的WIFI网络信息;
所述发送模块540,被配置为发送所述第二终端当前的状态信息到中转服务器,通过所述中转服务器监听请求与所述第二终端进行通话的通话请求;所述状态信息指示所述第二蜂窝网络信号值小于所述预设阈值,且所述状态信息中包括所述WIFI网络信息;
所述第二切换模块550,被配置为在所述中转服务器监听到所述通话请求后,通过所述第二无线保真WIFI网络切换到互联网协议IP电话模式。
如图17所示,图17是本公开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通话装置框图,该实施例在前述图16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第二切换模块550包括:第二获取子模块551、发送子模块552、验证子模块553和切换子模块554。
其中,所述第二获取子模块541,被配置为获取所述第二终端的第二终端标识;
所述发送子模块542,被配置为发送所述第二终端标识到所述中转服务器;
所述验证子模块543,被配置为通过所述中转服务器在监听到所述通话请求后,验证所述通话请求中携带的被叫终端标识与所述第二终端标识是否匹配;
所述切换子模块544,被配置为如果匹配,通过所述第二无线保真WIFI网络切换到互联网协议IP电话模式。
如图18所示,图18是本公开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通话装置框图,该实施例在前述图17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切换子模块554包括:输出单元5541和切换单元5542。
其中,所述输出单元5541,被配置为输出请求通过所述第二无线保真WIFI网络切换到互联网协议IP电话模式的切换请求;
所述切换单元5542,被配置为如果接收到确认切换到IP电话模式的确认信息后,通过所述第二无线保真WIFI网络切换到IP电话模式。
如图19所示,图19是本公开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通话装置框图,该实施例在前述图17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切换子模块554包括:登陆单元5543和第二通话执行单元5544。
其中,所述登陆单元5543,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二终端标识,通过所述第二无线保真WIFI网络登陆中转服务器;
所述第二通话执行单元5544,被配置为通过已登陆的所述中转服务器建立与所述第一终端的通话。
可选地,所述第二终端标识包括客户识别模块SIM卡号和国际移动设备标识IMEI号。
对于装置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对应于方法实施例,所以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公开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相应的,本公开还提供一种通话装置,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
当接收到请求与第二终端进行通话的通话请求时,检测第一终端当前所处的第一蜂窝网络的第一蜂窝网络信号值;
判断所述第一蜂窝网络信号值是否小于预设阈值;
如果所述第一蜂窝网络信号值小于预设阈值,响应于所述通话请求通过所述第一终端当前所处的第一无线保真WIFI网络切换到互联网协议IP电话模式。
相应的,本公开还提供一种通话装置,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
检测第二终端当前所处第二蜂窝网络的第二蜂窝网络信号值;
判断所述第二蜂窝网络信号值是否小于预设阈值;
如果所述第二蜂窝网络信号值小于预设阈值,获取所述第二终端当前所处的第二无线保真WIFI网络的WIFI网络信息;
发送所述第二终端当前的状态信息到中转服务器,通过所述中转服务器监听请求与所述第二终端进行通话的通话请求;所述状态信息指示所述第二蜂窝网络信号值小于所述预设阈值,且所述状态信息中包括所述WIFI网络信息;
在所述中转服务器监听到所述通话请求后,通过所述第二无线保真WIFI网络切换到互联网协议IP电话模式。
如图20所示,图20是本公开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通话装置2000的结构示意图。例如,装置2000可以是智能终端,可以具体为移动电话,计算机,数字广播终端,消息收发设备,智能插座,智能血压计,游戏控制台,平板设备,医疗设备,健身设备,个人数字助理、智能手环、智能手表等。
参照图20,装置2000可以包括以下一个或多个组件:处理组件2002,存储器2004,电源组件2006,多媒体组件2008,音频组件2010,输入/输出(I/O)的接口2012,传感器组件2014,以及通信组件2016。
处理组件2002通常控制装置2000的整体操作,诸如与显示,电话呼叫,数据通信,相机操作和记录操作相关联的操作。处理组件20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2020来执行指令,以完成上述的方法的全部或者部分步骤。此外,处理组件2002可以包括一个或者多个模块,便于处理组件2002和其他组件之间的交互。例如,处理组件2002可以包括多媒体模块,以方便多媒体组件2008和处理组件2002之间的交互。
存储器2004被配置为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以支持在装置2000的操作。这些数据的示例包括用于在装置2000上操作的任何应用程序或者方法的指令,联系人数据,电话簿数据,消息,图片,视频等。存储器2004可以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者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只读存储器(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磁盘或者光盘。
电源组件2006为装置2000的各种组件提供电力。电源组件2006可以包括电源管理系统,一个或者多个电源,及其他与为装置2000生成、管理和分配电力相关联的组件。
多媒体组件2008包括在所述装置2000和用户之间的提供一个输出接口的屏幕。在一些实施例中,屏幕可以包括液晶显示器(LCD)和触摸面板(TP)。如果屏幕包括触摸面板,屏幕可以被实现为触摸屏,以接收来自用户的输入信号。触摸面板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触摸传感器以感测触摸、滑动和触摸面板上的手势。所述触摸传感器可以不仅感测触摸或者滑动动作的边界,而且还检测与所述触摸或者滑动操作相关的持续时间和压力。在一些实施例中,多媒体组件2008包括一个前置摄像头和/或后置摄像头。当装置2000处于操作模式,如拍摄模式或者视频模式时,前置摄像头和/或后置摄像头可以接收外部的多媒体数据。每个前置摄像头和后置摄像头可以是一个固定的光学透镜系统或者具有焦距和光学变焦能力。
音频组件2010被配置为输出和/或输入音频信号。例如,音频组件2010包括一个麦克风(MIC),当装置2000处于操作模式,如呼叫模式、记录模式和语音识别模式时,麦克风被配置为接收外部音频信号。所接收的音频信号可以被进一步存储在存储器2004或者经由通信组件2016发送。在一些实施例中,音频组件2010还包括一个扬声器,用于输出音频信号。
I/O接口2012为处理组件2002和外围接口模块之间提供接口,上述外围接口模块可以是键盘,点击轮,按钮等。这些按钮可包括但不限于:主页按钮、音量按钮、启动按钮和锁定按钮。
传感器组件2014包括一个或者多个传感器,用于为装置2000提供各个方面的状态评估。例如,传感器组件2014可以检测到装置2000的打开/关闭状态,组件的相对定位,例如所述组件为装置2000的显示器和小键盘,传感器组件2014还可以检测装置2000或者装置2000一个组件的位置改变,用户与装置2000接触的存在或者不存在,装置2000方位或加速/减速和装置2000的温度变化。传感器组件2014可以包括接近传感器,被配置用来在没有任何的物理接触时检测附近物体的存在。传感器组件2014还可以包括光传感器,如CMOS或者CCD图像传感器,用于在成像应用中使用。在一些实施例中,该传感器组件2014还可以包括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磁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微波传感器或者温度传感器。
通信组件2016被配置为便于装置2000和其他设备之间有线或者无线方式的通信。装置2000可以接入基于通信标准的无线网络,如WiFi,2G或者3G,或者它们的组合。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通信组件2016经由广播信道接收来自外部广播管理系统的广播信号或者广播相关信息。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通信组件2016还包括近场通信(NFC)模块,以促进短程通信。例如,在NFC模块可基于射频识别(RFID)技术,红外数据协会(IrDA)技术,超宽带(UWB)技术,蓝牙(BT)技术和其他技术来实现。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装置2000可以被一个或者多个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数字信号处理设备(DSPD)、可编程逻辑器件(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或者其他电子元件实现,用于执行上述方法。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包括指令的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包括指令的存储器2004,上述指令可由装置2000的处理器2020执行以完成上述方法。例如,所述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CD-ROM、磁带、软盘和光数据存储设备等。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公开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者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公开,凡在本公开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26)

1.一种通话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当接收到请求与第二终端进行通话的通话请求时,检测第一终端当前所处的第一蜂窝网络的第一蜂窝网络信号值;
判断所述第一蜂窝网络信号值是否小于预设阈值;
如果所述第一蜂窝网络信号值小于预设阈值,响应于所述通话请求通过所述第一终端当前所处的第一无线保真WIFI网络切换到互联网协议IP电话模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响应于所述通话请求通过所述第一终端当前所处的第一无线保真WIFI网络切换到互联网协议IP电话模式,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一终端标识;
根据所述第一终端标识,通过所述第一终端当前所处的第一无线保真WIFI网络登陆中转服务器;
响应于所述通话请求通过已登陆的所述中转服务器建立与所述第二终端的通话。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标识包括客户识别模块SIM卡号和国际移动设备标识IMEI号。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响应于所述通话请求通过已登陆的所述中转服务器建立与所述第二终端的通话,包括:
响应于所述通话请求获取所述第二终端的第二终端标识;
根据所述第二终端标识,通过已登陆的所述中转服务器确定所述第二终端所在的基站;
通过所述中转服务器与所述基站建立连接;
通过所述连接建立与所述第二终端的通话。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所述连接建立与所述第二终端的通话,包括:
采集第一音频信号;
根据所述第一音频信号生成第一数据包;
通过所述中转服务器将所述第一数据包转换为第一蜂窝信号后通过所述连接发送到所述基站,使得所述基站转发给所述第二终端。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所述连接建立与所述第二终端的通话,包括:
通过所述中转服务器获取根据第二蜂窝信号生成的第二数据包;所述第二蜂窝信号是所述第二终端发送到所述基站后,所述基站通过所述连接发送到所述中转服务器的;
从所述第二数据包中还原出第二音频信号;
播放所述第二音频信号。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数据包的第一数据包包头中至少携带所述第一终端标识中的SIM卡号;
所述第二数据包的第二数据包包头中至少携带所述第一终端标识中的IMEI号。
8.一种通话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检测第二终端当前所处第二蜂窝网络的第二蜂窝网络信号值;
判断所述第二蜂窝网络信号值是否小于预设阈值;
如果所述第二蜂窝网络信号值小于预设阈值,获取所述第二终端当前所处的第二无线保真WIFI网络的WIFI网络信息;
发送所述第二终端当前的状态信息到中转服务器,通过所述中转服务器监听请求与所述第二终端进行通话的通话请求;所述状态信息指示所述第二蜂窝网络信号值小于所述预设阈值,且所述状态信息中包括所述WIFI网络信息;
在所述中转服务器监听到所述通话请求后,通过所述第二无线保真WIFI网络切换到互联网协议IP电话模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所述中转服务器监听到所述通话请求后,通过所述第二无线保真WIFI网络切换到互联网协议IP电话模式,包括:
获取所述第二终端的第二终端标识;
发送所述第二终端标识到所述中转服务器;
通过所述中转服务器在监听到所述通话请求后,验证所述通话请求中携带的被叫终端标识与所述第二终端标识是否匹配;
如果匹配,通过所述第二无线保真WIFI网络切换到互联网协议IP电话模式。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所述第二无线保真WIFI网络切换到互联网协议IP电话模式,包括:
输出请求通过所述第二无线保真WIFI网络切换到互联网协议IP电话模式的切换请求;
如果接收到确认切换到IP电话模式的确认信息后,通过所述第二无线保真WIFI网络切换到IP电话模式。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所述第二无线保真WIFI网络切换到互联网协议IP电话模式,包括:
根据所述第二终端标识,通过所述第二无线保真WIFI网络登陆所述中转服务器;
通过已登陆的所述中转服务器建立与发送所述通话请求的第一终端的通话。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终端标识包括客户识别模块SIM卡号和国际移动设备标识IMEI号。
13.一种通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检测模块,被配置为当接收到请求与第二终端进行通话的通话请求时,检测第一终端当前所处的第一蜂窝网络的第一蜂窝网络信号值;
第一判断模块,被配置为判断所述第一蜂窝网络信号值是否小于预设阈值;
第一切换模块,被配置为如果所述第一蜂窝网络信号值小于预设阈值,响应于所述通话请求通过所述第一终端当前所处的第一无线保真WIFI网络切换到互联网协议IP电话模式。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切换模块包括:
第一获取子模块,被配置为获取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一终端标识;
登陆子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一终端标识,通过所述第一终端当前所处的第一无线保真WIFI网络登陆中转服务器;
通话执行子模块,被配置为响应于所述通话请求通过已登陆的所述中转服务器建立与所述第二终端的通话。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标识包括客户识别模块SIM卡号和国际移动设备标识IMEI号。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话执行子模块包括:
获取单元,被配置为响应于所述通话请求获取所述第二终端的第二终端标识;
确定单元,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二终端标识,通过已登陆的所述中转服务器确定所述第二终端所在的基站;
连接建立单元,被配置为通过所述中转服务器与所述基站建立连接;
第一通话执行单元,被配置为通过所述连接建立与所述第二终端的通话。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话执行单元包括:
采集子单元,被配置为采集第一音频信号;
第一生成子单元,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一音频信号生成第一数据包;
发送子单元,被配置为通过所述中转服务器将所述第一数据包转换为第一蜂窝信号后通过所述连接发送到所述基站,使得所述基站转发给所述第二终端。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话执行单元包括:
获取子单元,被配置为通过所述中转服务器获取根据第二蜂窝信号生成的第二数据包;所述第二蜂窝信号是所述第二终端发送到所述基站后,所述基站通过所述连接发送到所述中转服务器的;
还原子单元,被配置为从所述第二数据包中还原出第二音频信号;
播放子单元,被配置为播放所述第二音频信号。
19.根据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数据包的第一数据包包头中至少携带所述第一终端标识中的SIM卡号;
所述第二数据包的第二数据包包头中至少携带所述第一终端标识中的IMEI号。
20.一种通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第二检测模块,被配置为检测第二终端当前所处第二蜂窝网络的第二蜂窝网络信号值;
第二判断模块,被配置为判断所述第二蜂窝网络信号值是否小于预设阈值;
获取模块,被配置为如果所述第二蜂窝网络信号值小于预设阈值,获取所述第二终端当前所处的第二无线保真WIFI网络的WIFI网络信息;
发送模块,被配置为发送所述第二终端当前的状态信息到中转服务器,通过所述中转服务器监听请求与所述第二终端进行通话的通话请求;所述状态信息指示所述第二蜂窝网络信号值小于所述预设阈值,且所述状态信息中包括所述WIFI网络信息;
第二切换模块,被配置为在所述中转服务器监听到所述通话请求后,通过所述第二无线保真WIFI网络切换到互联网协议IP电话模式。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切换模块包括:
第二获取子模块,被配置为获取所述第二终端的第二终端标识;
发送子模块,被配置为发送所述第二终端标识到所述中转服务器;
验证子模块,被配置为通过所述中转服务器在监听到所述通话请求后,验证所述通话请求中携带的被叫终端标识与所述第二终端标识是否匹配;
切换子模块,被配置为如果匹配,通过所述第二无线保真WIFI网络切换到互联网协议IP电话模式。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子模块包括:
输出单元,被配置为输出请求通过所述第二无线保真WIFI网络切换到互联网协议IP电话模式的切换请求;
切换单元,被配置为如果接收到确认切换到IP电话模式的确认信息后,通过所述第二无线保真WIFI网络切换到IP电话模式。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子模块包括:
登陆单元,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二终端标识,通过所述第二无线保真WIFI网络登陆所述中转服务器;
第二通话执行单元,被配置为通过已登陆的所述中转服务器建立与所述第一终端的通话。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终端标识包括客户识别模块SIM卡号和国际移动设备标识IMEI号。
25.一种通话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
当接收到请求与第二终端进行通话的通话请求时,检测第一终端当前所处的第一蜂窝网络的第一蜂窝网络信号值;
判断所述第一蜂窝网络信号值是否小于预设阈值;
如果所述第一蜂窝网络信号值小于预设阈值,响应于所述通话请求通过所述第一终端当前所处的第一无线保真WIFI网络切换到互联网协议IP电话模式。
26.一种通话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
检测第二终端当前所处第二蜂窝网络的第二蜂窝网络信号值;
判断所述第二蜂窝网络信号值是否小于预设阈值;
如果所述第二蜂窝网络信号值小于预设阈值,获取所述第二终端当前所处的第二无线保真WIFI网络的WIFI网络信息;
发送所述第二终端当前的状态信息到中转服务器,通过所述中转服务器监听请求与所述第二终端进行通话的通话请求;所述状态信息指示所述第二蜂窝网络信号值小于所述预设阈值,且所述状态信息中包括所述WIFI网络信息;
在所述中转服务器监听到所述通话请求后,通过所述第二无线保真WIFI网络切换到互联网协议IP电话模式。
CN201510981360.9A 2015-12-23 2015-12-23 通话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561105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981360.9A CN105611055B (zh) 2015-12-23 2015-12-23 通话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981360.9A CN105611055B (zh) 2015-12-23 2015-12-23 通话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11055A true CN105611055A (zh) 2016-05-25
CN105611055B CN105611055B (zh) 2019-05-21

Family

ID=559905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981360.9A Active CN105611055B (zh) 2015-12-23 2015-12-23 通话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611055B (zh)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02087A (zh) * 2016-05-27 2016-11-0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语音通话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6658630A (zh) * 2016-06-30 2017-05-10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终端、基站、系统及方法
CN106792839A (zh) * 2017-03-30 2017-05-31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通话控制的方法及装置
CN106888445A (zh) * 2017-03-01 2017-06-23 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 一种利用wifi网络进行无线覆盖语音业务补盲的方法与系统
WO2018107403A1 (zh) * 2016-12-14 2018-06-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切换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08391295A (zh) * 2018-03-28 2018-08-10 深圳市欧瑞博科技有限公司 通信热切换方法、通信装置、智能门锁及智能插座
CN108495343A (zh) * 2018-03-09 2018-09-04 深圳市风行通信有限公司 通话方法及装置
CN110557793A (zh) * 2018-06-01 2019-12-10 苹果公司 支持在功率受限设备上Wi-Fi到蜂窝无缝切换的方法和系统
CN111263017A (zh) * 2020-01-09 2020-06-09 RealMe重庆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通话方式控制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CN111629409A (zh) * 2020-05-27 2020-09-0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通话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2468468A (zh) * 2020-11-16 2021-03-09 厦门亿联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ip的语音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10067969A (ko) * 2009-12-15 2011-06-22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멀티 모드 이동 통신 단말기에서의 모드 결정 방법
KR20130069140A (ko) * 2011-12-16 2013-06-26 경북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HMIPv6 표준에 기반한 동시 바인딩 형 이동성 관리 방법
CN103428797A (zh) * 2012-05-17 2013-12-04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和拨号切换方法
CN105050062A (zh) * 2015-07-31 2015-11-11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通话请求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5101131A (zh) * 2015-06-18 2015-11-25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来电接听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10067969A (ko) * 2009-12-15 2011-06-22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멀티 모드 이동 통신 단말기에서의 모드 결정 방법
KR20130069140A (ko) * 2011-12-16 2013-06-26 경북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HMIPv6 표준에 기반한 동시 바인딩 형 이동성 관리 방법
CN103428797A (zh) * 2012-05-17 2013-12-04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和拨号切换方法
CN105101131A (zh) * 2015-06-18 2015-11-25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来电接听方法及装置
CN105050062A (zh) * 2015-07-31 2015-11-11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通话请求处理方法和装置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02087A (zh) * 2016-05-27 2016-11-0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语音通话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6658630A (zh) * 2016-06-30 2017-05-10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终端、基站、系统及方法
WO2018107403A1 (zh) * 2016-12-14 2018-06-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切换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US10827407B2 (en) 2016-12-14 2020-11-03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Handover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CN106888445A (zh) * 2017-03-01 2017-06-23 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 一种利用wifi网络进行无线覆盖语音业务补盲的方法与系统
CN106792839A (zh) * 2017-03-30 2017-05-31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通话控制的方法及装置
CN108495343A (zh) * 2018-03-09 2018-09-04 深圳市风行通信有限公司 通话方法及装置
CN108391295A (zh) * 2018-03-28 2018-08-10 深圳市欧瑞博科技有限公司 通信热切换方法、通信装置、智能门锁及智能插座
CN110557793A (zh) * 2018-06-01 2019-12-10 苹果公司 支持在功率受限设备上Wi-Fi到蜂窝无缝切换的方法和系统
CN110557793B (zh) * 2018-06-01 2021-11-09 苹果公司 支持在功率受限设备上Wi-Fi到蜂窝无缝切换的方法和系统
CN111263017A (zh) * 2020-01-09 2020-06-09 RealMe重庆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通话方式控制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CN111629409A (zh) * 2020-05-27 2020-09-0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通话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2468468A (zh) * 2020-11-16 2021-03-09 厦门亿联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ip的语音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468468B (zh) * 2020-11-16 2022-10-28 厦门亿联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ip的语音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11055B (zh) 2019-05-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611055A (zh) 通话方法及装置
CN104936304A (zh) 智能设备绑定方法、智能设备及服务器
CN105101131A (zh) 来电接听方法及装置
CN105578569A (zh) 网络调整方法及装置
CN104394600A (zh) 传输文件的方法及装置
CN105162889A (zh) 设备找回方法及装置
CN105246074A (zh) 建立连接的方法及装置
CN103888290A (zh) 配置信息恢复方法和装置
CN104270806A (zh) 发射功率调整方法及装置
CN105162980A (zh) 一种通话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5162728A (zh) 网络接入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4219038A (zh) 一种同步数据的方法及装置
CN105100355A (zh) 识别主叫用户的方法及装置
CN104468971A (zh) 连接播放源的方法及装置
CN104954361A (zh) 联系人验证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5407368A (zh) 多媒体播放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4539871A (zh) 多媒体通话方法及装置
CN106101456A (zh) 一种呼叫联系人的方法及装置
CN104640059A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04796875A (zh) 通话方式选择方法及装置
CN105141880A (zh) 呼叫应答方法及装置
CN104333641B (zh) 通话方法及装置
CN105389225A (zh) 触摸屏报点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5407021A (zh) 音量调节方法及装置
CN106714125A (zh) 呼叫转移号码的设置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