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611014A - 移动终端通话语音降噪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移动终端通话语音降噪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611014A
CN105611014A CN201410674724.4A CN201410674724A CN105611014A CN 105611014 A CN105611014 A CN 105611014A CN 201410674724 A CN201410674724 A CN 201410674724A CN 105611014 A CN105611014 A CN 10561101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crophone
sound source
mobile terminal
time delay
c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67472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进军
孙焘
薛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410674724.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611014A/zh
Priority to PCT/CN2015/074770 priority patent/WO2015184893A1/zh
Priority to PCT/CN2015/079214 priority patent/WO2016078369A1/zh
Publication of CN1056110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1101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5Cordless telephon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3/00Circuits for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移动终端通话语音降噪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获取移动终端的两个麦克风所采集数据的时延;根据计算的时延确定移动终端用户的声源与两个麦克风之间的相对位置;根据确定的相对位置,将距离声源较近的麦克风设置为主麦克风,将另一麦克风设置为副麦克风;基于确定的主麦克风和副麦克风,通过降噪算法对移动终端的通话语音进行降噪处理。借助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够在不增加移动通信终端设计成本和空间的条件下,提高免提通话接收语音的音质。

Description

移动终端通话语音降噪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移动终端通话语音降噪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移动终端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普及程度非常高。语音通话是移动终端的一项基本功能,语音通话音质的提升是所有移动终端都致力于努力研究的课题。
由于通话环境的不确定性及复杂性,环境噪音是影响通话语音音质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移动终端的降噪性能成为各大运营商评判手机一个关键指标,如何消除或降低环境噪音也成为各芯片厂商及终端厂商致力研究一个重点课题。
对于移动终端而言,降噪算法已经从以往的单麦克风(MIC)降噪发展到双MIC降噪,甚至麦克风阵列算法。移动终端上MIC的数量也早已由单MIC发展成现成现在普遍的双MIC,甚至有的移动终端上已经是3MIC或者4MIC布局,这些新技术都在推动着移动终端降噪技术的发展及性能的提升。
目前的降噪算法中,为了达到最优降噪性能,要求主MIC的信噪比要比副MIC的信噪比大6dB。图1是现有技术中双MIC布局方式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由于传统听筒(Receiver)的发声特点,终端用户在使用听筒模式通话时,主MIC比副MIC更靠近嘴,因此很容易满足降噪算法要求。但如果终端用户使用免提模式进行通话时,当人与终端的相对位置不同时,主副MIC的信噪比会发生变化,使得主副MIC的信噪比差值无法满足降噪算法要求,从而导致降噪算法失效,通话的降噪性能急剧恶化。因此需要一种方法来辨识这种变化,保证语音通话的降噪性能,从而提升用户体验效果,增加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中在终端用户使用免提模式进行通话时降噪算法失效的问题,提出了本发明以便提供一种移动终端通话语音降噪方法及装置。
本发明提供一种移动终端通话语音降噪方法,包括:
获取移动终端的两个麦克风所采集数据的时延;
根据计算的时延确定移动终端用户的声源与两个麦克风之间的相对位置;
根据确定的相对位置,将距离声源较近的麦克风设置为主麦克风,将另一麦克风设置为副麦克风;
基于确定的主麦克风和副麦克风,通过降噪算法对移动终端的通话语音进行降噪处理。
优选地,上述方法进一步包括:
当移动终端进入通话模式时,通过语音通路判断移动终端的通话模式是免提通话模式、手持通话模式、还是耳机通话模式,如果判断为手持通话模式或耳机通话模式,则直接进行语音通话,如果判断为免提通话模式,则启动主副麦克风判定操作。
优选地,上述计算移动终端的两个麦克风所采集数据的时延具体包括:
分别将两个麦克风采样的采集数据通过带通滤波器滤除高频噪声,并对滤波后的采集数据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FFT,计算出分别对应于两个麦克风的两组语音频谱;
计算两组音频频谱的功率谱数据,并进行频域加权,在功率谱数据累计达到预定数量的帧数后进行快速傅里叶逆变换IFFT,获取自相关函数;
基于计算的自相关函数,根据公式1计算两个麦克风所采集数据的时延:
R12(τ)=E[x1(kT)x2(kT-τ)]=E[s(kT-τ1)s(kT-τ1-τ)]=Rss(τ-(τ12))公式1;
其中,R12(τ)的最大值对应的τ为两个麦克风之间的时延τ12,x1(kT)=s(kT-τ1)+n1(kT),x2(kT)=s(kT-τ2)+n2(kT),s(kT)为声源信号,n1(kT)为第一麦克风的背景噪声,n2(kT)为第二麦克风的背景噪声,τ1和τ2分别是声波从声源到第一麦克风和第二麦克风的传播时间,τ12=τ12为两个麦克风之间所采集数据的时延,E[]表示x1(kT)和x2(kT)之间的自相关函数。
优选地,上述根据计算的时延确定移动终端用户的声源与两个麦克风之间的相对位置具体包括:
根据公式2计算以麦克风阵列为参考坐标时声源的仰角φ:
φ=cos(-1)(d/a)=cos(-1)cτ/a公式2;
其中,a为两个麦克风之间的距离,τ为两个麦克风所采集数据的时延,c为声速,d为声程差;
根据声源的仰角φ确定移动终端用户的声源与两个麦克风之间的相对位置。
优选地,上述根据确定的相对位置,将距离声源较近的麦克风设置为主麦克风,将另一麦克风设置为副麦克风具体包括:
当声源的仰角φ≤45°时,位于移动终端底端的麦克风距离声源较近,当声源的仰角45°<φ≤180°时,位于移动终端顶端的麦克风距离声源较近;
将距离声源较近的麦克风设置为主麦克风,将另一麦克风设置为副麦克风。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通话语音降噪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移动终端的两个麦克风所采集数据的时延;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计算的时延确定移动终端用户的声源与两个麦克风之间的相对位置;
设置模块,用于根据确定的相对位置,将距离声源较近的麦克风设置为主麦克风,将另一麦克风设置为副麦克风;
降噪模块,用于基于确定的主麦克风和副麦克风,通过降噪算法对移动终端的通话语音进行降噪处理。
优选地,上述装置进一步包括:
判断模块,用于当移动终端进入通话模式时,通过语音通路判断移动终端的通话模式是免提通话模式、手持通话模式、还是耳机通话模式,如果判断为手持通话模式或耳机通话模式,则直接进行语音通话,如果判断为免提通话模式,则启动主副麦克风判定操作。
优选地,上述获取模块具体用于:
分别将两个麦克风采样的采集数据通过带通滤波器滤除高频噪声,并对滤波后的采集数据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FFT,计算出分别对应于两个麦克风的两组语音频谱;
计算两组音频频谱的功率谱数据,并进行频域加权,在功率谱数据累计达到预定数量的帧数后进行快速傅里叶逆变换IFFT,获取自相关函数;
基于计算的自相关函数,根据公式1计算两个麦克风所采集数据的时延:
R12(τ)=E[x1(kT)x2(kT-τ)]=E[s(kT-τ1)s(kT-τ1-τ)]=Rss(τ-(τ12))公式1;
其中,R12(τ)的最大值对应的τ为两个麦克风之间的时延τ12,x1(kT)=s(kT-τ1)+n1(kT),x2(kT)=s(kT-τ2)+n2(kT),s(kT)为声源信号,n1(kT)为第一麦克风的背景噪声,n2(kT)为第二麦克风的背景噪声,τ1和τ2分别是声波从声源到第一麦克风和第二麦克风的传播时间,τ12=τ12为两个麦克风之间所采集数据的时延,E[]表示x1(kT)和x2(kT)之间的自相关函数。
优选地,上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公式2计算以麦克风阵列为参考坐标时声源的仰角φ:
φ=cos(-1)(d/a)=cos(-1)cτ/a公式2;
其中,a为两个麦克风之间的距离,τ为两个麦克风所采集数据的时延,c为声速,d为声程差;
根据声源的仰角φ确定移动终端用户的声源与两个麦克风之间的相对位置。
优选地,上述设置模块具体用于:
当声源的仰角φ≤45°时,位于移动终端底端的麦克风距离声源较近,当声源的仰角45°<φ≤180°时,位于移动终端顶端的麦克风距离声源较近;
将距离声源较近的麦克风设置为主麦克风,将另一麦克风设置为副麦克风。
本发明有益效果如下:
借助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移动终端的主副MIC会随着用户与移动终端的相对位置变化而进行动态调整,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终端用户使用免提模式进行通话时降噪算法失效的问题,能够在不增加移动通信终端设计成本和空间的条件下,提高免提通话接收语音的音质。使移动终端的降噪性能保持在一个较佳状态,从而提高通话音质,提升了用户体验效果。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是现有技术中双MIC布局方式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终端通话语音降噪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远场声源定位的基本的基本原理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计算两麦克风采集数据的时延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详细处理的流程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主副MIC判断的流程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终端通话语音降噪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在终端用户使用免提模式进行通话时降噪算法失效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通话语音降噪方法及装置,以下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限定本发明。
方法实施例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通话语音降噪方法,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终端通话语音降噪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终端通话语音降噪方法包括如下处理:
步骤201,获取移动终端的两个麦克风所采集数据的时延;
在实际应用中,在执行步骤201之前,首先进行如下处理:当移动终端进入通话模式时,通过语音通路判断移动终端的通话模式是免提通话模式、手持通话模式、还是耳机通话模式,如果判断为手持通话模式或耳机通话模式,则直接进行语音通话,如果判断为免提通话模式,则启动主副麦克风判定操作(即,执行步骤201-204)。
在步骤201中,计算移动终端的两个麦克风所采集数据的时延具体包括:
步骤1,分别将两个麦克风采样的采集数据通过带通滤波器滤除高频噪声,并对滤波后的采集数据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FFT,计算出分别对应于两个麦克风的两组语音频谱;
步骤2,计算两组音频频谱的功率谱数据,并进行频域加权,在功率谱数据累计达到预定数量的帧数后进行快速傅里叶逆变换IFFT,获取自相关函数;
步骤3,基于计算的自相关函数,根据公式1计算两个麦克风所采集数据的时延:
R12(τ)=E[x1(kT)x2(kT-τ)]=E[s(kT-τ1)s(kT-τ1-τ)]=Rss(τ-(τ12))公式1;
其中,R12(τ)的最大值对应的τ为两个麦克风之间的时延τ12,x1(kT)=s(kT-τ1)+n1(kT),x2(kT)=s(kT-τ2)+n2(kT),s(kT)为声源信号,n1(kT)为第一麦克风的背景噪声,n2(kT)为第二麦克风的背景噪声,τ1和τ2分别是声波从声源到第一麦克风和第二麦克风的传播时间,τ12=τ12为两个麦克风之间所采集数据的时延,E[]表示x1(kT)和x2(kT)之间的自相关函数。
步骤202,根据计算的时延确定移动终端用户的声源与两个麦克风之间的相对位置;具体包括如下处理:
步骤1,根据公式2计算以麦克风阵列为参考坐标时声源的仰角φ:
φ=cos(-1)(d/a)=cos(-1)cτ/a公式2;
其中,a为两个麦克风之间的距离,τ为两个麦克风所采集数据的时延,c为声速,d为声程差;
步骤2,根据声源的仰角φ确定移动终端用户的声源与两个麦克风之间的相对位置。
步骤203,根据确定的相对位置,将距离声源较近的麦克风设置为主麦克风,将另一麦克风设置为副麦克风;
优选地,在实际应用中,当声源的仰角φ≤45°时,可以确定位于移动终端底端的麦克风距离声源较近,当声源的仰角45°<φ≤180°时,可以确定位于移动终端顶端的麦克风距离声源较近;
将距离声源较近的麦克风设置为主麦克风,将另一麦克风设置为副麦克风。
步骤204,基于确定的主麦克风和副麦克风,通过降噪算法对移动终端的通话语音进行降噪处理。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远场声源定位的基本的基本原理图,首先,如图3所示,对于免提通话来讲,由于声源与手机麦克风之间的距离较远,因此手机麦克风相对与声源位置可以看做远场范围,因此声信号可以看做是以平面波的形式传播。
假设a为两MIC之间的距离,τ为信号到达两个MIC的时延,c为声速,d为声程差,那么由几何关系得到以麦克风阵列为参考坐标时声源的仰角:
φ=cos(-1)(d/a)=cos(-1)cτ/a;
所以,通过时延为τ,能够得到水平角φ。也就是说可以由两个麦克风接收信号的时延来计算并确定声源的方位。
假设不考虑声强的衰减与混响,则图3中两个麦克风接收信号的离散模型为:
x1(kT)=s(kT-τ1)+n1(kT),x2(kT)=s(kT-τ2)+n2(kT),其中,其中s(kT)为声源信号,n1(kT)和n2(kT)为背景噪声。s(kT)、n1(kT)和n2(kT)互不相关。τ1和τ2是声波从声源到麦克风1和麦克风2的传播时间,τ12=τ12就是两个麦克风之间的时间延迟。
x1(kT)和x2(kT)的相关函数R12(τ)可以表示成:
R12(τ)=E[x1(kT)x2(kT-τ)]=E[s(kT-τ1)s(kT-τ1-τ)]=Rss(τ-(τ12));
由自相关函数性质可知,当τ-(τ12)=0时,R12(τ)达到最大值。所以求得R12(τ)的最大值对应的τ就是两个麦克风之间的时延τ12。根据两个麦克风之间的时延R12可以获得声源的仰角,即声源与麦克风之间的相对位置。
再次,当移动终端处于免提通话状态时,可利用手机现有的麦克风阵列及处理芯片计算获得手机两个麦克风之间的时延。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计算两麦克风采集数据的时延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麦克风采样出的语音数据首先通过一个300~4KHz的带通滤波器滤除高频噪声,然后对滤波后的语音信号做快速傅里叶变换,求出语音频谱;然后对两个麦克风获得的两组音频频谱求出信号的功率谱数据(互功率谱)并进行频域加权,功率谱数据累计达到一帧后做傅里叶逆变换求自相关函数;最后利用获得的自相关函数求得两麦克风采集数据的时延。最后,根据麦克风的时延可以获得声源(讲话人)与麦克风之间的相对位置,并将距离声源(讲话人)较近的麦克风设置为主MIC,另一MIC设置为副MIC,从而保证降噪性能,提升免提通话音质。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详细处理的流程图,如图5所示,具体包括如下处理:
步骤501,移动终端进入通话模式;
步骤502,可通过语音通路判断移动终端通话是免提模式还是手持或耳机模式,如果为手持或耳机模式通话,执行步骤503,直接进行语音通话,如果为免提模式,则执行步骤504。
步骤503,直接进行语音通话;
步骤504,启动主副MIC判定模块;
步骤505,处理如图6所示,包括如下处理:步骤601,MIC1与MIC2接收到声源(讲话人)发出的语音信号;步骤602,利用上述计算方法计算出声源到达MIC1与MIC2的时延τ12;步骤603,得到MIC1与MIC2之间的时延后,可利用公式φ=cos(-1)(d/a)=cos(-1)cτ/a计算出声源与MIC1、MIC2之间的仰角φ;最后,根据仰角φ可以获得声源(讲话人)与MIC之间的相对位置,当仰角φ<45°时,确定图1中的MIC1距离声源(讲话人)较近,当仰角45°<φ≤180°时,确定图1中的MIC2距离声源(讲话人);步骤604,确定主副MIC。
506,骤根据计算出来的MIC1与MIC2之间的相对位置,将距离声源(讲话人)较近的MIC设置为主MIC,如果原有通话的主MIC设置与计算出来的主MIC一致,执行步骤507,如果原有通话的主MIC设置与计算出来的主MIC不一致,则执行步骤508、509。
步骤507,返回语音通话;
步骤508,调整降噪算法;
步骤509,返回语音通话。
在现有技术中,免提通话时使用的主副MIC信息是不变的,因此当人与终端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时,主副MIC的信噪比可能出现恶化,从而影响移动终端的降噪性能及通话语音音质。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能够使用户在免提通话时,当人的位置与移动终端相对位置发生变化时,实时更新主副MIC设置,从而保持降噪算法始终处于一种稳定的状态,保证移动终端的降噪性能,弥补了因为人的位置变化对降噪算法性能的影响,从而提升了音质。
装置实施例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通话语音降噪装置,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终端通话语音降噪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终端通话语音降噪装置包括:获取模块70、确定模块72、设置模块74、以及降噪模块76,以下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各个模块进行详细的说明。
获取模块70,用于获取移动终端的两个麦克风所采集数据的时延;上述获取模块70具体用于:
分别将两个麦克风采样的采集数据通过带通滤波器滤除高频噪声,并对滤波后的采集数据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FFT,计算出分别对应于两个麦克风的两组语音频谱;
计算两组音频频谱的功率谱数据,并进行频域加权,在功率谱数据累计达到预定数量的帧数后进行快速傅里叶逆变换IFFT,获取自相关函数;
基于计算的自相关函数,根据公式1计算两个麦克风所采集数据的时延:
R12(τ)=E[x1(kT)x2(kT-τ)]=E[s(kT-τ1)s(kT-τ1-τ)]=Rss(τ-(τ12))公式1;
其中,R12(τ)的最大值对应的τ为两个麦克风之间的时延τ12,x1(kT)=s(kT-τ1)+n1(kT),x2(kT)=s(kT-τ2)+n2(kT),s(kT)为声源信号,n1(kT)为第一麦克风的背景噪声,n2(kT)为第二麦克风的背景噪声,τ1和τ2分别是声波从声源到第一麦克风和第二麦克风的传播时间,τ12=τ12为两个麦克风之间所采集数据的时延,E[]表示x1(kT)和x2(kT)之间的自相关函数。
确定模块72,用于根据计算的时延确定移动终端用户的声源与两个麦克风之间的相对位置;上述确定模块72具体用于:
根据公式2计算以麦克风阵列为参考坐标时声源的仰角φ:
φ=cos(-1)(d/a)=cos(-1)cτ/a公式2;
其中,a为两个麦克风之间的距离,τ为两个麦克风所采集数据的时延,c为声速,d为声程差;
根据声源的仰角φ确定移动终端用户的声源与两个麦克风之间的相对位置。
设置模块74,用于根据确定的相对位置,将距离声源较近的麦克风设置为主麦克风,将另一麦克风设置为副麦克风;上述设置模块74具体用于:
当声源的仰角φ≤45°时,位于移动终端底端的麦克风距离声源较近,当声源的仰角45°<φ≤180°时,位于移动终端顶端的麦克风距离声源较近;
将距离声源较近的麦克风设置为主麦克风,将另一麦克风设置为副麦克风。
降噪模块76,用于基于确定的主麦克风和副麦克风,通过降噪算法对移动终端的通话语音进行降噪处理。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还包括判断模块,用于当移动终端进入通话模式时,通过语音通路判断移动终端的通话模式是免提通话模式、手持通话模式、还是耳机通话模式,如果判断为手持通话模式或耳机通话模式,则直接进行语音通话,如果判断为免提通话模式,则启动主副麦克风判定操作。
借助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移动终端的主副MIC会随着用户与移动终端的相对位置变化而进行动态调整,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终端用户使用免提模式进行通话时降噪算法失效的问题,能够在不增加移动通信终端设计成本和空间的条件下,提高免提通话接收语音的音质。使移动终端的降噪性能保持在一个较佳状态,从而提高通话音质,提升了用户体验效果。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在此提供的算法和显示不与任何特定计算机、虚拟系统或者其它设备固有相关。各种通用系统也可以与基于在此的示教一起使用。根据上面的描述,构造这类系统所要求的结构是显而易见的。此外,本发明也不针对任何特定编程语言。应当明白,可以利用各种编程语言实现在此描述的本发明的内容,并且上面对特定语言所做的描述是为了披露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
在此处所提供的说明书中,说明了大量具体细节。然而,能够理解,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在一些实例中,并未详细示出公知的方法、结构和技术,以便不模糊对本说明书的理解。
类似地,应当理解,为了精简本公开并帮助理解各个发明方面中的一个或多个,在上面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中,本发明的各个特征有时被一起分组到单个实施例、图、或者对其的描述中。然而,并不应将该公开的方法解释成反映如下意图:即所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要求比在每个权利要求中所明确记载的特征更多的特征。更确切地说,如下面的权利要求书所反映的那样,发明方面在于少于前面公开的单个实施例的所有特征。因此,遵循具体实施方式的权利要求书由此明确地并入该具体实施方式,其中每个权利要求本身都作为本发明的单独实施例。
本领域那些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可以对实施例中的客户端中的模块进行自适应性地改变并且把它们设置在与该实施例不同的一个或多个客户端中。可以把实施例中的模块组合成一个模块,以及此外可以把它们分成多个子模块或子单元或子组件。除了这样的特征和/或过程或者单元中的至少一些是相互排斥之外,可以采用任何组合对本说明书(包括伴随的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所有特征以及如此公开的任何方法或者客户端的所有过程或单元进行组合。除非另外明确陈述,本说明书(包括伴随的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每个特征可以由提供相同、等同或相似目的的替代特征来代替。
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在此所述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发明的范围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例如,在下面的权利要求书中,所要求保护的实施例的任意之一都可以以任意的组合方式来使用。
本发明的各个部件实施例可以以硬件实现,或者以在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上运行的软件模块实现,或者以它们的组合实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实践中使用微处理器或者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来实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加载有排序网址的客户端中的一些或者全部部件的一些或者全部功能。本发明还可以实现为用于执行这里所描述的方法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的设备或者装置程序(例如,计算机程序和计算机程序产品)。这样的实现本发明的程序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或者可以具有一个或者多个信号的形式。这样的信号可以从因特网网站上下载得到,或者在载体信号上提供,或者以任何其他形式提供。
应该注意的是上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而不是对本发明进行限制,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的情况下可设计出替换实施例。在权利要求中,不应将位于括号之间的任何参考符号构造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单词“包含”不排除存在未列在权利要求中的元件或步骤。位于元件之前的单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存在多个这样的元件。本发明可以借助于包括有若干不同元件的硬件以及借助于适当编程的计算机来实现。在列举了若干装置的单元权利要求中,这些装置中的若干个可以是通过同一个硬件项来具体体现。单词第一、第二、以及第三等的使用不表示任何顺序。可将这些单词解释为名称。

Claims (10)

1.一种移动终端通话语音降噪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移动终端的两个麦克风所采集数据的时延;
根据计算的所述时延确定移动终端用户的声源与所述两个麦克风之间的相对位置;
根据确定的所述相对位置,将距离所述声源较近的麦克风设置为主麦克风,将另一麦克风设置为副麦克风;
基于确定的所述主麦克风和所述副麦克风,通过降噪算法对所述移动终端的通话语音进行降噪处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
当所述移动终端进入通话模式时,通过语音通路判断所述移动终端的通话模式是免提通话模式、手持通话模式、还是耳机通话模式,如果判断为手持通话模式或耳机通话模式,则直接进行语音通话,如果判断为免提通话模式,则启动主副麦克风判定操作。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计算移动终端的两个麦克风所采集数据的时延具体包括:
分别将两个麦克风采样的采集数据通过带通滤波器滤除高频噪声,并对滤波后的采集数据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FFT,计算出分别对应于两个麦克风的两组语音频谱;
计算所述两组音频频谱的功率谱数据,并进行频域加权,在功率谱数据累计达到预定数量的帧数后进行快速傅里叶逆变换IFFT,获取自相关函数;
基于计算的自相关函数,根据公式1计算两个麦克风所采集数据的时延:
R12(τ)=E[x1(kT)x2(kT-τ)]=E[s(kT-τ1)s(kT-τ1-τ)]=Rss(τ-(τ12))公式1;
其中,R12(τ)的最大值对应的τ为两个麦克风之间的时延τ12,x1(kT)=s(kT-τ1)+n1(kT),x2(kT)=s(kT-τ2)+n2(kT),s(kT)为声源信号,n1(kT)为第一麦克风的背景噪声,n2(kT)为第二麦克风的背景噪声,τ1和τ2分别是声波从声源到第一麦克风和第二麦克风的传播时间,τ12=τ12为两个麦克风之间所采集数据的时延,E[]表示x1(kT)和x2(kT)之间的自相关函数。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计算的所述时延确定移动终端用户的声源与所述两个麦克风之间的相对位置具体包括:
根据公式2计算以麦克风阵列为参考坐标时所述声源的仰角φ:
φ=cos(-1)(d/a)=cos(-1)cτ/a公式2;
其中,a为两个麦克风之间的距离,τ为两个麦克风所采集数据的时延,c为声速,d为声程差;
根据所述声源的仰角φ确定移动终端用户的声源与所述两个麦克风之间的相对位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确定的所述相对位置,将距离所述声源较近的麦克风设置为主麦克风,将另一麦克风设置为副麦克风具体包括:
当声源的仰角φ≤45°时,位于移动终端底端的麦克风距离声源较近,当声源的仰角45°<φ≤180°时,位于移动终端顶端的麦克风距离声源较近;
将距离所述声源较近的麦克风设置为主麦克风,将另一麦克风设置为副麦克风。
6.一种移动终端通话语音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移动终端的两个麦克风所采集数据的时延;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计算的所述时延确定移动终端用户的声源与所述两个麦克风之间的相对位置;
设置模块,用于根据确定的所述相对位置,将距离所述声源较近的麦克风设置为主麦克风,将另一麦克风设置为副麦克风;
降噪模块,用于基于确定的所述主麦克风和所述副麦克风,通过降噪算法对所述移动终端的通话语音进行降噪处理。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进一步包括:
判断模块,用于当所述移动终端进入通话模式时,通过语音通路判断所述移动终端的通话模式是免提通话模式、手持通话模式、还是耳机通话模式,如果判断为手持通话模式或耳机通话模式,则直接进行语音通话,如果判断为免提通话模式,则启动主副麦克风判定操作。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模块具体用于:
分别将两个麦克风采样的采集数据通过带通滤波器滤除高频噪声,并对滤波后的采集数据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FFT,计算出分别对应于两个麦克风的两组语音频谱;
计算所述两组音频频谱的功率谱数据,并进行频域加权,在功率谱数据累计达到预定数量的帧数后进行快速傅里叶逆变换IFFT,获取自相关函数;
基于计算的自相关函数,根据公式1计算两个麦克风所采集数据的时延:
R12(τ)=E[x1(kT)x2(kT-τ)]=E[s(kT-τ1)s(kT-τ1-τ)]=Rss(τ-(τ12))公式1;
其中,R12(τ)的最大值对应的τ为两个麦克风之间的时延τ12,x1(kT)=s(kT-τ1)+n1(kT),x2(kT)=s(kT-τ2)+n2(kT),s(kT)为声源信号,n1(kT)为第一麦克风的背景噪声,n2(kT)为第二麦克风的背景噪声,τ1和τ2分别是声波从声源到第一麦克风和第二麦克风的传播时间,τ12=τ12为两个麦克风之间所采集数据的时延,E[]表示x1(kT)和x2(kT)之间的自相关函数。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公式2计算以麦克风阵列为参考坐标时所述声源的仰角φ:
φ=cos(-1)(d/a)=cos(-1)cτ/a公式2;
其中,a为两个麦克风之间的距离,τ为两个麦克风所采集数据的时延,c为声速,d为声程差;
根据所述声源的仰角φ确定移动终端用户的声源与所述两个麦克风之间的相对位置。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设置模块具体用于:
当声源的仰角φ≤45°时,位于移动终端底端的麦克风距离声源较近,当声源的仰角45°<φ≤180°时,位于移动终端顶端的麦克风距离声源较近;
将距离所述声源较近的麦克风设置为主麦克风,将另一麦克风设置为副麦克风。
CN201410674724.4A 2014-11-21 2014-11-21 移动终端通话语音降噪方法及装置 Pending CN10561101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674724.4A CN105611014A (zh) 2014-11-21 2014-11-21 移动终端通话语音降噪方法及装置
PCT/CN2015/074770 WO2015184893A1 (zh) 2014-11-21 2015-03-20 移动终端通话语音降噪方法及装置
PCT/CN2015/079214 WO2016078369A1 (zh) 2014-11-21 2015-05-18 移动终端通话语音降噪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674724.4A CN105611014A (zh) 2014-11-21 2014-11-21 移动终端通话语音降噪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11014A true CN105611014A (zh) 2016-05-25

Family

ID=547661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674724.4A Pending CN105611014A (zh) 2014-11-21 2014-11-21 移动终端通话语音降噪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5611014A (zh)
WO (2) WO2015184893A1 (zh)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53835A (zh) * 2016-09-09 2017-02-22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切换接听方式的方法和终端
CN106941549A (zh) * 2017-04-28 2017-07-11 苏州科技大学 一种双麦克风降噪的手机通话装置及其处理方法
WO2017152601A1 (zh) * 2016-03-10 2017-09-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麦克风确定方法和终端
CN107566953A (zh) * 2016-12-12 2018-01-09 北京数科技有限公司 双麦克风的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07592600A (zh) * 2016-07-06 2018-01-16 深圳市三诺声智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分布式麦克风的拾音筛选方法及拾音装置
CN107979790A (zh) * 2017-11-28 2018-05-01 上海与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通话降噪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0166879A (zh) * 2019-06-28 2019-08-23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语音采集控制方法、装置及tws耳机
CN112261201A (zh) * 2020-10-20 2021-01-2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通话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3726947A (zh) * 2020-05-26 2021-11-3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语音通话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4697812A (zh) * 2020-12-29 2022-07-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声音采集方法、电子设备及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72898A (zh) * 2016-04-12 2016-08-17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双话筒的降噪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7948857B (zh) * 2017-12-19 2021-07-16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声音处理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09087648B (zh) * 2018-08-21 2023-10-20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柜台语音监控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510903B (zh) * 2020-04-27 2023-06-09 广州市一横电子有限公司 麦克风与移动终端交互方法、存储介质及麦克风智能装置
CN117768816A (zh) * 2023-11-15 2024-03-26 兴科迪科技(泰州)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小尺寸pcba实现声音采集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33223A (zh) * 2010-12-29 2011-04-27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使用麦克风阵列对声源定位的方法
CN102165521A (zh) * 2008-09-30 2011-08-24 苹果公司 多个麦克风切换和配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239516A1 (en) * 2004-04-27 2005-10-27 Clarity Technologies, Inc. Multi-microphone system for a handheld device
CN101771923A (zh) * 2009-01-07 2010-07-07 王青云 一种眼镜数字助听器声源定位方法
CN103219012B (zh) * 2013-04-23 2015-05-13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军需装备研究所 一种基于声源距离的双麦克风噪声消除方法及装置
CN104270489A (zh) * 2014-09-10 2015-01-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从多个麦克风中确定主副麦克风的方法和系统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65521A (zh) * 2008-09-30 2011-08-24 苹果公司 多个麦克风切换和配置
CN102033223A (zh) * 2010-12-29 2011-04-27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使用麦克风阵列对声源定位的方法

Cited B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152601A1 (zh) * 2016-03-10 2017-09-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麦克风确定方法和终端
CN107592600A (zh) * 2016-07-06 2018-01-16 深圳市三诺声智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分布式麦克风的拾音筛选方法及拾音装置
CN107592600B (zh) * 2016-07-06 2024-04-02 深圳市三诺声智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分布式麦克风的拾音筛选方法及拾音装置
CN106453835B (zh) * 2016-09-09 2019-10-22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切换接听方式的方法和终端
CN106453835A (zh) * 2016-09-09 2017-02-22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切换接听方式的方法和终端
CN107566953A (zh) * 2016-12-12 2018-01-09 北京数科技有限公司 双麦克风的切换方法及装置
WO2018107665A1 (zh) * 2016-12-12 2018-06-21 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 双麦克风的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06941549A (zh) * 2017-04-28 2017-07-11 苏州科技大学 一种双麦克风降噪的手机通话装置及其处理方法
CN107979790A (zh) * 2017-11-28 2018-05-01 上海与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通话降噪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0166879A (zh) * 2019-06-28 2019-08-23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语音采集控制方法、装置及tws耳机
US11937055B2 (en) 2019-06-28 2024-03-19 Goertek Inc. Voice acquisition control method and device, and TWS earphones
CN113726947A (zh) * 2020-05-26 2021-11-3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语音通话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3726947B (zh) * 2020-05-26 2022-09-0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语音通话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2261201A (zh) * 2020-10-20 2021-01-2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通话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4697812A (zh) * 2020-12-29 2022-07-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声音采集方法、电子设备及系统
CN114697812B (zh) * 2020-12-29 2023-06-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声音采集方法、电子设备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5184893A1 (zh) 2015-12-10
WO2016078369A1 (zh) 2016-05-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611014A (zh) 移动终端通话语音降噪方法及装置
US11569789B2 (en) Compensation for ambient sound signals to facilitate adjustment of an audio volume
CN110970057B (zh) 一种声音处理方法、装置与设备
US9489963B2 (en) Correlation-based two microphone algorithm for noise reduction in reverberation
KR101337695B1 (ko) 강력한 노이즈 저감을 위한 마이크로폰 어레이 서브세트 선택
US20190355354A1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speech interaction
CN104422922A (zh) 一种移动终端实现声源定位的方法及装置
JP2017514392A (ja) ユーザ端末ならびに端末の音量を調整する方法および装置
US10283136B1 (en) Doppler microphone processing for conference calls
JP2015520884A (ja) ユーザインターフェースを表示するための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EP3433630A1 (en) Audio processing for an acoustical environment
CN109361995B (zh) 一种电器设备的音量调节方法、装置、电器设备和介质
WO2017152601A1 (zh) 一种麦克风确定方法和终端
US20140341386A1 (en) Noise reduction
CN114189790B (zh) 音频信息的处理方法、电子设备、系统、产品及介质
EP2795884A1 (en) Audio conferencing
CN107205196A (zh) 麦克风阵列指向的调整方法和装置
CN106165015A (zh) 用于促进对于通信设备处的内容传输的基于加水印的回声管理的机制
CN105376418A (zh) 一种来电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Chung et al. Near wireless-control technology between smart devices using inaudible high-frequencies
CN103873978A (zh) 信息处理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0660403B (zh) 一种音频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8769364A (zh) 通话控制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09309888A (zh) 语音信息处理方法、播放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10867619B1 (en) User voice detection based on acoustic near fiel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