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609334B - 自动断电器 - Google Patents

自动断电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609334B
CN105609334B CN201610162334.8A CN201610162334A CN105609334B CN 105609334 B CN105609334 B CN 105609334B CN 201610162334 A CN201610162334 A CN 201610162334A CN 105609334 B CN105609334 B CN 10560933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 conductor
spring
automatic cutout
transmission component
power sour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16233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609334A (zh
Inventor
刘超
Original Assignee
Geng Nianpen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eng Nianpeng filed Critical Geng Nianpeng
Priority to CN201610162334.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609334B/zh
Publication of CN1056093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093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6093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0933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00Contacts
    • H01H1/12Conta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nner in which co-operating contacts engage
    • H01H1/36Conta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nner in which co-operating contacts engage by sliding
    • H01H1/38Plug-and-socket contact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Break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动断电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插座的使用安全性低、开关维修困难及使用便捷性低的技术问题。该断电器包括:多组传动组件,传动组件包括自上而下排列的第一导电体、第二导电体、第二弹簧,以及套设在第一导电体上的第一弹簧,第一弹簧与第二弹簧的伸缩方向相同,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均处于自然状态时,第一导电体与第二导电体间隔设定距离;电源体,与多个第二导电体接触连接;装设电源体和多组传动组件的本体,本体形成有多个梯形装设槽,第一导电体、第一弹簧装设在装设槽的大径区,第二导电体位于所述装设槽的外侧、且与装设槽的小径区对应,所述本体形成有多个与所述第一导电体一一对应的插设孔。

Description

自动断电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安全用电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自动断电器。
背景技术
插板、固定插座、按压式开关等,日常生活中人们常会接触这些用于接通电路的小型部件。
现有技术中,如插座、电灯开关、电源开关(漏电保护器)、继电保护器、各种电器设备的按钮,以及电机电源接线的电源,均直接与外电路电线连接,在工业或日常生活的使用中,会出现插座、电灯开关、电源开关(漏电保护器)、各种电器设备的按钮及电机电源接线损坏的情况,而由于开关柜中控制开关的数目众多,出现上述状况时,操作者需对柜中的所有的开关进行断电操作,方能对损坏的开关或接线进行更换或维修;若只关闭部分开关,则存在可能关错电源的状况,操作者进行维修或更换时,接触带电接线,致使触电意外发生,危及人身安全。并且,针对与单个的插座而言,将插头插入插座中,插头上的金属片与插座中的固定式导电片接触,电路即可导通,在此过程中,金属片与导电片瞬间接触,瞬间引发电流,插座的插孔处可能产生火花,对使用者带来使用安全问题;插头拔出插座以后,人们在接触插座时,有可能直接接触到插座中的导电片,导电片处于导电状态,也很容易对使用者带来安全问题,因此,现有技术中的插座或插板,其使用安全性较低。对于上述应用于各种场合的开关而言,按下按钮,电路即导通,使用中开关出现问题时,必须先关掉电路总闸或切断电路,保持开关电路断开,才能对其进行维修。因此,现有技术中的开关维修困难且使用便捷性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断电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插座的使用安全性低、开关维修困难及使用便捷性低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自动断电器,包括:
相同的多组传动组件,单组所述传动组件包括自上而下依次排列的第一导电体、第二导电体、第二弹簧,以及套设在所述第一导电体上的第一弹簧,所述第二导电体与所述第二弹簧连接,所述第一弹簧与所述第二弹簧的伸缩方向相同,所述第一弹簧和所述第二弹簧均处于自然状态时,所述第一导电体与所述第二导电体间隔设定距离;
电源体,与多个所述第二导电体接触连接;
装设所述电源体和多组所述传动组件的本体,所述本体形成有多个梯形装设槽,所述第一导电体、所述第一弹簧装设在所述装设槽的大径区,所述第二导电体位于所述装设槽的外侧、且与所述装设槽的小径区对应,所述本体形成有多个与所述第一导电体一一对应的插设孔;
使用时,通过所述插设孔向所述第一导电体施加外力,所述第一导电体向所述第二导电体移动至相互接触,电路导通,撤去所述外力,所述第一导电体与所述第二导电体脱离,电路断开。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本体包括:
主壳体,多个所述装设槽形成在所述主壳体上;
装设在所述主壳体上端的上盖体,多个所述插设孔形成在所述上盖体上;
装设在所述主壳体下端的下盖体,所述第二弹簧装设在所述下盖体上,所述第二导电体、所述电源体均装设在所述主壳体与所述下盖体之间。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本体还包括侧盖体,所述侧盖体装设在所述主壳体与所述下盖体之间,所述侧盖体上装设有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与所述第二导电体连接,所述第三弹簧为压缩状态,且,
所述第三弹簧向所述第二导电体施力的方向与所述电源体向所述第二导电体施力的方向相反。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三弹簧为多个;
所述第三弹簧的压缩方向与所述第二弹簧的伸缩方向垂直。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三弹簧与所述第二导电体之间装设有压紧块;
所述压紧块与所述第二导电体接触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弹簧卡装在所述下盖体上,所述第二弹簧与所述第二导电体卡合连接;
所述第三弹簧卡装在所述侧盖体上,所述第三弹簧与所述压紧块卡合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导电体为T字形,所述第一导电体上与所述插设孔对应的位置为平面型、凹面型或倒锥形。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导电体上与所述装设槽的小径区对应的位置为平面型、凹面型或倒锥形。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上述自动断电器还包括链接件,所述链接件包括上壳体、下壳体,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相扣合,所述下壳体上装设有与所述插设孔匹配的多个导电插柱,所述上壳体上开设有与所述插柱对应的多个穿设孔,用于穿设连接导线;使用时,通过所述插柱与所述插设孔的匹配,使所述链接件装设在所述上盖体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传动组件为两组或三组;
所述插设孔、所述插柱、所述穿设孔的数目与所述传动组件的组数相同。
本发明提供的自动断电器,使用时,将该自动断电器通过电源体与外部线路连接,即使得自动断电器的电源体和第二导电体成为带电体,使用者通过可导电体向第一导电体施加外力,由于上述自动断电器的本体形成有梯形装设槽,第一导电体、第一弹簧装设在装设槽的大径区,向第一导电体施加外力,第一弹簧收缩,第一导电体向下移动,即第一导电体向第二导电体移动,第一导电体经过装设槽的小径区,与位于小径区外侧的第二导电体接触,第二弹簧收缩,整个电路得以导通,撤去外力,第一导电体与第二导电体脱离,电路断开;在不使用的状态下,第一导电体与第二导电体间隔设定距离,使用外物接触第一导电体,不会产生安全问题;在使用时,由于第一导电体需要移动设定距离,方可与第二导电体接触,方可导通电路,延缓电流引发的时间,为使用者的安全使用提供方便,且更换时,由于第一导电体与第二导电体间隔设定距离,在不断电的情况下,可轻松实现对第一导电体及与其接触的接线的更换。
现有技术中,将插头插入插座中,插头上的金属片与插座中的固定式导电片接触,电路即可导通,在此过程中,金属片与导电片瞬间接触,瞬间引发电流,插座的插孔处可能产生火花,对使用者带来使用安全问题;插头拔出插座以后,人们在接触插座时,有可能直接接触到插座中的导电片,导电片处于导电状态,也很容易对使用者带来安全问题。因此,现有技术中的插座或插板,其使用安全性较低。相比于现有技术,将本发明提供的自动断电器应用于插板、固定插座,将该断电器上直接与外部施力物接触的第一导电体设置为可移动导电体,代替现有技术中的固定式导电片,如此设置,其一,在不使用的状态下,使用者可能会直接接触到断电器中的第一导电体,而第一导电体与第二导电体间隔设定距离,即第一导电体不带电,不会对使用者产生安全问题;其二,在使用时,由于第一导电体需要移动设定距离,方可与第二导电体接触,方可导通电路,延缓电流引发的时间,可为使用者的安全使用提供方便,因此,本发明提供的自动断电器的使用安全性高;将本发明提供的自动断电器应用于各种场合的开关,使用中开关出现问题时,由于第一导电体与第二导电体间隔设定距离,在不切断电路的条件下,使用者可安全地该断电器进行维修,即该断电器的使用便捷性大幅提高,即只需将插座、电灯开关、继电保护器、电源开关(漏电保护器)、各种电器设备的按钮直接取下来,或只需将电机的电源线直接拔下来,继续安装新的按钮或连接新的接线,对于工厂来说,大型设备而言,其便捷性,安全性及效率大幅提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自动断电器的剖视图一;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自动断电器的剖视图二;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自动断电器的剖视图三;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链接件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
1-第一导电体,2-第二导电体,3-第一弹簧,4-第二弹簧,5-第三弹簧,6-电源体,7-压紧块,8-装设槽,9-插设孔,10-插柱,11-穿设孔,12-本体,13-链接件;
121-主壳体,122-上盖体,123-下盖体,124-侧盖体;
131-上壳体,132-下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自动断电器的剖视图一,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自动断电器的剖视图二,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自动断电器的剖视图三,参照图1、图2、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自动断电器,包括:
相同的多组传动组件,单组所述传动组件包括自上而下依次排列的第一导电体1、第二导电体2、第二弹簧4,以及套设在所述第一导电体1上的第一弹簧3,所述第二导电体2与所述第二弹簧4连接,所述第一弹簧3与所述第二弹簧4的伸缩方向相同,所述第一弹簧3和所述第二弹簧4均处于自然状态时,所述第一导电体1与所述第二导电体2间隔设定距离;具体地,为适应现有技术的两相电流或三相电流,多组传动组件中,可两组或三组为一个使用组。
电源体6,与多个所述第二导电体2接触连接。
装设所述电源体6和多组所述传动组件的本体12,所述本体12形成有多个梯形装设槽8,所述第一导电体1、所述第一弹簧3装设在所述装设槽8的大径区,所述第二导电体2位于所述装设槽8的外侧、且与所述装设槽8的小径区对应,所述本体12形成有多个与所述第一导电体1一一对应的插设孔9;具体地,第一导电体的横截面小于装设槽的小径区的横截面,第一弹簧的横截面大于装设槽的横截面。
使用时,通过所述插设孔9向所述第一导电体1施加外力,所述第一导电体1向所述第二导电体2移动至相互接触,电路导通,撤去所述外力,所述第一导电体1与所述第二导电体2脱离,电路断开。
本发明提供的自动断电器,使用时,将该自动断电器通过电源体与外部线路连接,即使得自动断电器的电源体和第二导电体成为带电体,使用者通过可导电体向第一导电体施加外力,由于上述自动断电器的本体形成有梯形装设槽,第一导电体、第一弹簧装设在装设槽的大径区,向第一导电体施加外力,第一弹簧收缩,第一导电体向下移动,即第一导电体向第二导电体移动,第一导电体经过装设槽的小径区,与位于小径区外侧的第二导电体接触,第二弹簧收缩,整个电路得以导通,撤去外力,第一导电体与第二导电体脱离,电路断开;在不使用的状态下,第一导电体与第二导电体间隔设定距离,使用外物接触第一导电体,不会产生安全问题;在使用时,由于第一导电体需要移动设定距离,方可与第二导电体接触,方可导通电路,延缓电流引发的时间,为使用者的安全使用提供方便,且更换时,由于第一导电体与第二导电体间隔设定距离,在不断电的情况下,可轻松实现对第一导电体及与其接触的接线的更换。
现有技术中,将插头插入插座中,插头上的金属片与插座中的固定式导电片接触,电路即可导通,在此过程中,金属片与导电片瞬间接触,瞬间引发电流,插座的插孔处可能产生火花,对使用者带来使用安全问题;插头拔出插座以后,人们在接触插座时,有可能直接接触到插座中的导电片,导电片处于导电状态,也很容易对使用者带来安全问题。因此,现有技术中的插座或插板,其使用安全性较低。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提供的自动断电器,将直接与外部施力物接触的第一导电体设置为可移动导电体,代替现有技术中的固定式导电片,如此设置,其一,在不使用的状态下,使用者可能会直接接触到断电器中的第一导电体,而第一导电体与第二导电体间隔设定距离,即第一导电体不带电,不会对使用者产生安全问题;其二,在使用时,由于第一导电体需要移动设定距离,方可与第二导电体接触,方可导通电路,延缓电流引发的时间,可为使用者的安全使用提供方便,因此,本发明提供的自动断电器的使用安全性高;将本发明提供的自动断电器应用于各种场合的开关,使用中开关出现问题时,由于第一导电体与第二导电体间隔设定距离,在不切断电路的条件下,使用者可安全地该断电器进行维修,即该断电器的使用便捷性大幅提高,即只需将插座、电灯开关、继电保护器、电源开关(漏电保护器)、各种电器设备的按钮直接取下来,或只需将电机的电源线直接拔下来,继续安装新的按钮或连接新的接线,对于工厂来说,大型设备而言,其便捷性,安全性及效率大幅提高。
实施例二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自动断电器的剖视图一,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自动断电器的剖视图二,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自动断电器的剖视图三,参照图1、图2、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自动断电器,包括:
相同的多组传动组件,单组所述传动组件包括自上而下依次排列的第一导电体1、第二导电体2、第二弹簧4,以及套设在所述第一导电体1上的第一弹簧3,所述第二导电体2与所述第二弹簧4连接,所述第一弹簧3与所述第二弹簧4的伸缩方向相同,所述第一弹簧3和所述第二弹簧4均处于自然状态时,所述第一导电体1与所述第二导电体2间隔设定距离;
电源体6,与多个所述第二导电体2接触连接。
装设所述电源体6和多组所述传动组件的本体12,所述本体12形成有多个梯形装设槽8,所述第一导电体1、所述第一弹簧3装设在所述装设槽8的大径区,所述第二导电体2位于所述装设槽8的外侧、且与所述装设槽8的小径区对应,所述本体12形成有多个与所述第一导电体1一一对应的插设孔9;具体地,第一导电体的横截面小于装设槽的小径区的横截面,第一弹簧的横截面大于装设槽的横截面。
使用时,通过所述插设孔9向所述第一导电体1施加外力,所述第一导电体1向所述第二导电体2移动至相互接触,电路导通,撤去所述外力,所述第一导电体1与所述第二导电体2脱离,电路断开。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进一步地,基于所述自动断电器的安装与拆卸过程的考虑,为简化其拆装过程,本实施例中,设置所述本体12包括:
主壳体121,多个所述装设槽8形成在所述主壳体121上;
装设在所述主壳体121上端的上盖体122,多个所述插设孔9形成在所述上盖体122上;
装设在所述主壳体121下端的下盖体123,所述第二弹簧4装设在所述下盖体123上,所述第二导电体2、所述电源体6均装设在所述主壳体121与所述下盖体123之间。
如此,装设时,先将第一导电体、第一弹簧装设在装设槽中,接着,将上盖体装设在主壳体的上端,或者,将电源体装设在主壳体与下盖体之间,电源体与主壳体之间可使用螺栓进行固定,电源体与下盖体之间成为接触连接即可,接着,将第二导电体装设在主壳体与下盖体之间,再将卡装有第二弹簧的下盖体装设在主壳体的下端,下盖体与主壳体之间可使用螺栓进行固定。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本实施例中,为保证电源体与第二导电体能够在使用过程中保持紧密接触,设置所述本体12还包括侧盖体124,所述侧盖体124装设在所述主壳体121与所述下盖体123之间,所述侧盖体124上装设有第三弹簧5,所述第三弹簧5与所述第二导电体2连接,所述第三弹簧5为压缩状态,且,所述第三弹簧5向所述第二导电体2施力的方向与所述电源体6向所述第二导电体2施力的方向相反,如此,第三弹簧向第二导电体施加的恢复力,可保证第二导电体与电源体紧密接触,防止电路阻断的状况出现,上述电源体、第二导电体、压紧块的组合方式,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导电部分与滑动部分或导电部分与转动部分的连接问题,以替代现有技术中发电机、电动机、行车电源装置中一系列的转动部件和滑动部件,使得整个装置的结构更加简单化,便捷化,接触稳定性大幅提高。
进一步地,为保证第三弹簧对第二导电体所施加力的平衡性,设置所述第三弹簧为多个,三个第三弹簧对第二导电体施加恢复力时,所施加力在第二导电体上均匀分布;为保证第二导电体在使用中的平衡性,设置所述第三弹簧的压缩方向与所述第二弹簧的伸缩方向垂直。
优选地,所述第三弹簧5与所述第二导电体2之间装设有压紧块7,所述压紧块7与所述第二导电体2接触连接,即第二导电体与压紧块的接触为面面接触,匹配于电源体与第二导电体的面面接触的方式,使第二导电体的移动更为顺利。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弹簧4卡装在所述下盖体123上,所述第二弹簧4与所述第二导电体2卡合连接;所述第三弹簧5卡装在所述侧盖体124上,所述第三弹簧5与所述压紧块7卡合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导电体为T字形,所述第一导电体上与所述插设孔对应的位置为平面型、凹面型或倒锥形,所述第二导电体上与所述装设槽的小径区对应的位置为平面型、凹面型或倒锥形。
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自动断电器,使用时,将该自动断电器通过电源体与外部线路连接,即使得自动断电器的电源体和第二导电体成为带电体,使用者通过可导电体向第一导电体施加外力,由于上述自动断电器的本体形成有梯形装设槽,第一导电体、第一弹簧装设在装设槽的大径区,向第一导电体施加外力,第一弹簧收缩,第一导电体向下移动,即第一导电体向第二导电体移动,第一导电体经过装设槽的小径区,与位于小径区外侧的第二导电体接触,第二弹簧收缩,整个电路得以导通,撤去外力,第一导电体与第二导电体脱离,电路断开;在不使用的状态下,第一导电体与第二导电体间隔设定距离,使用外物接触第一导电体,不会产生安全问题;在使用时,由于第一导电体需要移动设定距离,方可与第二导电体接触,方可导通电路,延缓电流引发的时间,为使用者的安全使用提供方便,且更换时,由于第一导电体与第二导电体间隔设定距离,在不断电的情况下,可轻松实现对第一导电体及与其接触的接线的更换。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提供的自动断电器,将直接与外部施力物接触的第一导电体设置为可移动导电体,代替现有技术中的固定式导电片,如此设置,其一,在不使用的状态下,使用者可能会直接接触到断电器中的第一导电体,而第一导电体与第二导电体间隔设定距离,即第一导电体不带电,不会对使用者产生安全问题;其二,在使用时,由于第一导电体需要移动设定距离,方可与第二导电体接触,方可导通电路,延缓电流引发的时间,可为使用者的安全使用提供方便,因此,本发明提供的自动断电器的使用安全性高;将本发明提供的自动断电器应用于各种场合的开关,使用中开关出现问题时,由于第一导电体与第二导电体间隔设定距离,在不切断电路的条件下,使用者可安全地该断电器进行维修,即该断电器的使用便捷性大幅提高,即只需将插座、电灯开关、继电保护器、电源开关(漏电保护器)、各种电器设备的按钮直接取下来,或只需将电机的电源线直接拔下来,继续安装新的按钮或连接新的接线,对于工厂来说,大型设备而言,其便捷性,安全性及效率大幅提高。
实施例三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自动断电器的剖视图一,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自动断电器的剖视图二,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自动断电器的剖视图三,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链接件的剖视图。参照图1至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自动断电器,包括:
相同的多组传动组件,单组所述传动组件包括自上而下依次排列的第一导电体1、第二导电体2、第二弹簧4,以及套设在所述第一导电体1上的第一弹簧3,所述第二导电体2与所述第二弹簧4连接,所述第一弹簧3与所述第二弹簧4的伸缩方向相同,所述第一弹簧3和所述第二弹簧4均处于自然状态时,所述第一导电体1与所述第二导电体2间隔设定距离;
电源体6,与多个所述第二导电体2接触连接。
装设所述电源体6和多组所述传动组件的本体12,所述本体12形成有多个梯形装设槽8,所述第一导电体1、所述第一弹簧3装设在所述装设槽8的大径区,所述第二导电体2位于所述装设槽8的外侧、且与所述装设槽8的小径区对应,所述本体12形成有多个与所述第一导电体1一一对应的插设孔9;具体地,第一导电体的横截面小于装设槽的小径区的横截面,第一弹簧的横截面大于装设槽的横截面。
使用时,通过所述插设孔9向所述第一导电体1施加外力,所述第一导电体1向所述第二导电体2移动至相互接触,电路导通,撤去所述外力,所述第一导电体1与所述第二导电体2脱离,电路断开。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进一步地,基于所述自动断电器的安装与拆卸过程的考虑,为简化其拆装过程,本实施例中,设置所述本体12包括:
主壳体121,多个所述装设槽8形成在所述主壳体121上;
装设在所述主壳体121上端的上盖体122,多个所述插设孔9形成在所述上盖体122上;
装设在所述主壳体121下端的下盖体123,所述第二弹簧4装设在所述下盖体123上,所述第二导电体2、所述电源体6均装设在所述主壳体121与所述下盖体123之间。
如此,装设时,先将第一导电体、第一弹簧装设在装设槽中,接着,将上盖体装设在主壳体的上端,或者,将电源体装设在主壳体与下盖体之间,电源体与主壳体之间可使用螺栓进行固定,电源体与下盖体之间成为接触连接即可,接着,将第二导电体装设在主壳体与下盖体之间,再将卡装有第二弹簧的下盖体装设在主壳体的下端,下盖体与主壳体之间可使用螺栓进行固定。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上述自动断电器还包括链接件13,所述链接件13包括上壳体131、下壳体132,所述上壳体131与所述下壳体132相扣合,所述下壳体131上装设有与所述插设孔9匹配的多个导电插柱10,所述上壳体131上开设有与所述插柱10对应的多个穿设孔11,用于穿设连接导线;使用时,通过所述插柱10与所述插设孔9的匹配,使所述链接件13装设在所述上盖体122上。具体地,上述上壳体和下壳体可通过螺栓相互定位与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传动组件为两组或三组,所述插设孔、所述插柱、所述穿设孔的数目与所述传动组件的组数相同,适用于两相电或三相电。
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自动断电器,使用时,将该自动断电器通过电源体与外部线路连接,即使得自动断电器的电源体和第二导电体成为带电体,使用者通过可导电体向第一导电体施加外力,由于上述自动断电器的本体形成有梯形装设槽,第一导电体、第一弹簧装设在装设槽的大径区,向第一导电体施加外力,第一弹簧收缩,第一导电体向下移动,即第一导电体向第二导电体移动,第一导电体经过装设槽的小径区,与位于小径区外侧的第二导电体接触,第二弹簧收缩,整个电路得以导通,撤去外力,第一导电体与第二导电体脱离,电路断开;在不使用的状态下,第一导电体与第二导电体间隔设定距离,使用外物接触第一导电体,不会产生安全问题;在使用时,由于第一导电体需要移动设定距离,方可与第二导电体接触,方可导通电路,延缓电流引发的时间,为使用者的安全使用提供方便,且更换时,由于第一导电体与第二导电体间隔设定距离,在不断电的情况下,可轻松实现对第一导电体及与其接触的接线的更换。
本发明提供的自动断电器,将直接与外部施力物接触的第一导电体设置为可移动导电体,代替现有技术中的固定式导电片,如此设置,其一,在不使用的状态下,使用者可能会直接接触到断电器中的第一导电体,而第一导电体与第二导电体间隔设定距离,即第一导电体不带电,不会对使用者产生安全问题;其二,在使用时,由于第一导电体需要移动设定距离,方可与第二导电体接触,方可导通电路,延缓电流引发的时间,可为使用者的安全使用提供方便,因此,本发明提供的自动断电器的使用安全性高;将本发明提供的自动断电器应用于各种场合的开关,使用中开关出现问题时,由于第一导电体与第二导电体间隔设定距离,在不切断电路的条件下,使用者可安全地该断电器进行维修,即该断电器的使用便捷性大幅提高,即只需将插座、电灯开关、继电保护器、电源开关(漏电保护器)、各种电器设备的按钮直接取下来,或只需将电机的电源线直接拔下来,继续安装新的按钮或连接新的接线,对于工厂来说,大型设备而言,其便捷性,安全性及效率大幅提高。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自动断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组相同的传动组件,单组所述传动组件包括自上而下依次排列的第一导电体、第二导电体、第二弹簧,以及套设在所述第一导电体上的第一弹簧,所述第二导电体与所述第二弹簧连接,所述第一弹簧与所述第二弹簧的伸缩方向相同,所述第一弹簧和所述第二弹簧均处于自然状态时,所述第一导电体与所述第二导电体间隔设定距离;
电源体,与多个所述第二导电体接触连接;
装设所述电源体和所述传动组件的本体,所述本体形成有多个梯形装设槽,所述第一导电体、所述第一弹簧装设在所述装设槽的大径区,所述第二导电体位于所述装设槽的外侧、且与所述装设槽的小径区对应,所述本体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导电体一一对应的多个插设孔;
使用时,通过所述插设孔向所述第一导电体施加外力,所述第一导电体向所述第二导电体移动至相互接触,电路导通,撤去所述外力,所述第一导电体与所述第二导电体脱离,电路断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断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包括:
主壳体,多个所述装设槽形成在所述主壳体上;
装设在所述主壳体上端的上盖体,多个所述插设孔形成在所述上盖体上;
装设在所述主壳体下端的下盖体,所述第二弹簧装设在所述下盖体上,所述第二导电体、所述电源体均装设在所述主壳体与所述下盖体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断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还包括侧盖体,所述侧盖体装设在所述主壳体与所述下盖体之间,所述侧盖体上装设有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与所述第二导电体连接,所述第三弹簧为压缩状态,且,
所述第三弹簧向所述第二导电体施力的方向与所述电源体向所述第二导电体施力的方向相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断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弹簧为多个;
所述第三弹簧的压缩方向与所述第二弹簧的伸缩方向垂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断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弹簧与所述第二导电体之间装设有压紧块;
所述压紧块与所述第二导电体接触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断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簧卡装在所述下盖体上,所述第二弹簧与所述第二导电体卡合连接;
所述第三弹簧卡装在所述侧盖体上,所述第三弹簧与所述压紧块卡合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动断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体为T字形,所述第一导电体上与所述插设孔对应的位置为平面型、凹面型或倒锥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动断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电体上与所述装设槽的小径区对应的位置为平面型、凹面型或倒锥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动断电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链接件,所述链接件包括上壳体、下壳体,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相扣合,所述下壳体上装设有与所述插设孔匹配的多个导电插柱,所述上壳体上开设有与所述插柱对应的多个穿设孔,用于穿设连接导线;使用时,通过所述插柱与所述插设孔的匹配,使所述链接件装设在所述上盖体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自动断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为两组或三组;
所述插设孔、所述插柱、所述穿设孔的数目与所述传动组件的组数相同。
CN201610162334.8A 2016-03-21 2016-03-21 自动断电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60933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162334.8A CN105609334B (zh) 2016-03-21 2016-03-21 自动断电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162334.8A CN105609334B (zh) 2016-03-21 2016-03-21 自动断电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09334A CN105609334A (zh) 2016-05-25
CN105609334B true CN105609334B (zh) 2017-09-26

Family

ID=559891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162334.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609334B (zh) 2016-03-21 2016-03-21 自动断电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60933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87153A (zh) * 2017-06-05 2018-12-11 绍兴联控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控制开关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156957B2 (ja) * 1995-08-29 2001-04-16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CN201213166Y (zh) * 2008-06-24 2009-03-25 陆德昌 一种电源插座
DE102010062343A1 (de) * 2010-12-02 2012-06-06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Elektrokontaktanordnung
CN203180257U (zh) * 2013-04-12 2013-09-04 公牛集团有限公司 具有浮动插套的安全插座
CN205452054U (zh) * 2016-03-21 2016-08-10 耭念朋 自动断电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09334A (zh) 2016-05-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885734U (zh) 一种箱式变电站箱体接地保护装置
CN105301296B (zh) 一种低压计量箱带电插拔接插件
EP2251941A1 (en) A DC wall outlet/inlet with controlled connect and disconnect sequence to limit arcing
CN104577404A (zh) 进出线模块底座
CN108808280A (zh) 一种携带型短路接地线及其安装方法
CN114236205B (zh) 一种电能表底座及相应的不停电更换电能表的方法
CN105609334B (zh) 自动断电器
CN205452054U (zh) 自动断电器
JP2013008593A (ja) コネクタ
CN204858286U (zh) 一种母线转接器组件及配电柜
KR20080107189A (ko) 옥내배선기구 및 전기기구
CN103956669A (zh) 中置开关柜专用接地线
CN204858285U (zh) 一种无孔封闭母线系统及断路器转接器组件
CN211016980U (zh) 一种压力驱动式开闭线夹
CN208570511U (zh) 能够快速更换熔体的熔断器
CN104979792A (zh) 一种低压电缆分支箱
CN203871732U (zh) 中置开关柜专用接地线
CN206727464U (zh) 一种船舶外供电源控制箱
CN209747849U (zh) 一种快速安装节约型分离式连接器
CN102280745A (zh) 直插式电连接装置及插座、插线板
CN208170159U (zh) 一种led照明灯具以及路灯
CN105895393A (zh) 隔离开关相对触指拉紧又不可电传导的附属件
CN202712468U (zh) 充电插座及开关组合件
CN110047710A (zh) 一种卡槽式塑壳断路器
CN201877755U (zh) 一种中、低压试验型直流墙壁电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620

Address after: 256200 No. 999-6795, Qinghe Road, Weiqiao Town, Zouping County, Binzhou City,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Zhang Jie

Address before: 250200 Li Bacun, Longshan Street Office, Zhangqiu City, Jinan City,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Geng Nianpeng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926

Termination date: 2021032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