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601045A - 一种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601045A CN105601045A CN201610066952.2A CN201610066952A CN105601045A CN 105601045 A CN105601045 A CN 105601045A CN 201610066952 A CN201610066952 A CN 201610066952A CN 105601045 A CN105601045 A CN 10560104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ilter
- sludge
- equipment
- sewage
- filter pla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9/00—Multistage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001—Processes for the treatment of water whereby the filtration technique is of importance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5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flocculation or precipitation of suspended impuritie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301/00—General aspects of water treatment
- C02F2301/04—Flow arrangements
- C02F2301/043—Treatment of partial or bypass stream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301/00—General aspects of water treatment
- C02F2301/08—Multistage treatments, e.g. repetition of the same process step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02—Aerobic processes
- C02F3/12—Activated sludge processes
- C02F3/1236—Particular type of activated sludge installations
- C02F3/1263—Sequencing batch reactors [SBR]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28—Anaerobic digestion processe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30—Aerobic and anaerobic processe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urification Treatments By Anaerobic Or Anaerobic And Aerobic Bacteria Or Animals (AREA)
- Separation Of Suspended Particles By Flocculating Ag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污水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及方法。本发明提供的系统包括:格栅;与格栅的出水口相连的第一过滤设备;第一过滤设备的滤网孔径≤500μm;与第一过滤设备的出水口相连的活性污泥处理设备,用于对污水进行活性污泥处理;与活性污泥处理设备的出水口相连的第二过滤设备,第二过滤设备上设置有进水口、出水口、回流污泥排出口和剩余污泥排出口,回流污泥排出口与活性污泥处理设备的进水口相连;第二过滤设备的滤网孔径≤1000μm;与第一过滤设备的污泥排出口和第二过滤设备的剩余污泥排出口相连的水解酸化设备,水解酸化设备上设置有污泥回流口,污泥回流口与活性污泥处理设备的进水口相连。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污水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采用最为普遍的生活污水处理方法是活性污泥法,活性污泥法可以对生物污水中的悬浮物、磷和氮进行有效去除,但目前活性污泥法在应用过程中也存在很多问题,具体表现为:
1)我国生活污水固体悬浮物浓度一般为200~500mg/L,有些地区甚至高达1000mg/L。这些悬浮物质会沉积在活性污泥处理装置中,除了增加定期的维修管理费用外,还降低污水在活性污泥处理装置中的实际停留时间,从而导致活性污泥处理装置对污水脱氮除磷效果的下降。
2)为了实现出水悬浮物浓度达标排放,一般在污水厂污水处理工艺流程中都会设置二沉池,在重力作用下实现泥水分离。但无论是平流式还是辐流式,二沉池回流污泥浓度普遍较低,导致污泥回流比较大,这不仅增加了污水处理能耗,还大大降低了污水在活性污泥处理装置中的实际停留时间,严重影响了污水脱氮除磷的效果。
3)活性污泥处理污水的过程中,脱氮除磷都需要有机物充当碳源,特别是较好降解的挥发性脂肪酸,但我国生活污水的有机物浓度较低,因此生物脱氮除磷的碳源不足,导致我国污水脱氮除磷的效果常常差强人意。
综上可见,脱氮除磷效果较差是目前我国生活污水处理过程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及方法,本发明提供的处理系统对生活污水中的氮和磷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包括:
格栅;
与格栅的出水口相连的第一过滤设备,所述第一过滤设备上设置有进水口、出水口和污泥排出口;所述第一过滤设备的滤网孔径≤500μm;
与第一过滤设备的出水口相连的活性污泥处理设备,用于对污水进行活性污泥处理;
与活性污泥处理设备的出水口相连的第二过滤设备,所述第二过滤设备上设置有进水口、出水口、回流污泥排出口和剩余污泥排出口,所述回流污泥排出口与所述活性污泥处理设备的进水口相连;所述第二过滤设备的滤网孔径≤1000μm;
与第一过滤设备的污泥排出口和第二过滤设备的剩余污泥排出口相连的水解酸化设备,所述水解酸化设备上设置有污泥进口、污泥排出口和污泥回流口,所述污泥回流口与所述活性污泥处理设备的进水口相连。
优选的,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三过滤设备,所述第三过滤设备设置有进水口、出水口和污泥排出口;所述第三过滤设备的滤网孔径≤200μm;所述第三过滤设备的进水口与所述第二过滤设备的出水口相连;所述第三过滤设备的污泥排出口与所述水解酸化设备的污泥进口相连。
优选的,所述第二过滤设备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三过滤设备的进水口的连接管路上设置有混凝剂加料口。
优选的,所述系统还包括厌氧消化设备,所述厌氧消化设备与所述水解酸化设备的污泥排出口相连。
优选的,所述第一过滤设备的滤网孔径为10~400μm;所述第二过滤设备的滤网孔径为5~600μm。
优选的,所述第三过滤设备的滤网孔径为0.1~100μm。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活污水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得到处理后污水。
优选的,污水在第一过滤设备中的停留时间为0.1~10min;污水在第二过滤设备中的停留时间为0.1~20min。
优选的,所述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包括第三过滤设备,所述污水在第三过滤设备中的停留时间为0.1~30min。
优选的,所述活性污泥处理设备中的活性污泥浓度为6000~20000mg/L。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及方法。本发明提供的系统包括:格栅;与格栅的出水口相连的第一过滤设备,所述第一过滤设备上设置有进水口、出水口和污泥排出口;所述第一过滤设备的滤网孔径≤500μm;与第一过滤设备的出水口相连的活性污泥处理设备,用于对污水进行活性污泥处理;与活性污泥处理设备的出水口相连的第二过滤设备,所述第二过滤设备上设置有进水口、出水口、回流污泥排出口和剩余污泥排出口,所述回流污泥排出口与所述活性污泥处理设备的进水口相连;所述第二过滤设备的滤网孔径≤1000μm;与第一过滤设备的污泥排出口和第二过滤设备的剩余污泥排出口相连的水解酸化设备,所述水解酸化设备上设置有污泥进口、污泥排出口和污泥回流口,所述污泥回流口与所述活性污泥处理设备的进水口相连。在本发明中,生活污水首先进入格栅,污水中较大的悬浮物被格栅截留下来后,出水进入第一过滤设备;污水中全部砂粒、大部分悬浮颗粒态物质以及部分胶体态物质被第一过滤设备的滤布截留下来后,形成高浓度的污泥,这部分污泥排入水解酸化设备,第一过滤设备过滤得到的出水进入活性污泥处理设备;污水在活性污泥处理设备中进行活性污泥处理,得到的泥水混合液进入第二过滤设备;泥水混合液在第二过滤设备中进行高效的泥水分离,分离得到的出水即为处理后污水,分离得到的高浓度活性污泥部分作为回流污泥通过回流污泥排出口返回活性污泥处理设备进水口,用于保持活性污泥处理设备中充足的生物量,另外一部分高浓度活性污泥以剩余污泥的形式通过剩余污泥排出口排入水解酸化设备中;第一过滤设备和第二过滤设备排出的污泥在水解酸化设备中进行水解酸化,得到的水解酸化污泥部分作为外加碳源通过污泥回流口返回活性污泥处理设备进水口,另一部外排等待后续处理。本发明通过采用第一过滤装置和第二过滤装置替代传统活性污泥处理系统中的初沉池和二沉池,降低了活性污泥处理设备进水的悬浮颗粒物浓度,提高了回流污泥浓度,从而提高了活性污泥处理设备对污水中氮和磷的除去效果。同时,本发明通过将水解酸化设备中的水解酸化污泥加入活性污泥处理设备中,为活性污泥处理设备中的活性污泥提供了充足的有机碳源,进一步提高了活性污泥处理设备对污水中氮和磷的除去效果。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处理生活污水中,处理后污水的TP<0.5mg/L,TN<15mg/L,SS<10mg/L,COD<50mg/L,达到一级A污水排放标准。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生活污水处理系统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包括:
格栅;
与格栅的出水口相连的第一过滤设备,所述第一过滤设备上设置有进水口、出水口和污泥排出口;所述第一过滤设备的滤网孔径≤500μm;
与第一过滤设备的出水口相连的活性污泥处理设备,用于对污水进行活性污泥处理;
与活性污泥处理设备的出水口相连的第二过滤设备,所述第二过滤设备上设置有进水口、出水口、回流污泥排出口和剩余污泥排出口,所述回流污泥排出口与所述活性污泥处理设备的进水口相连;所述第二过滤设备的滤网孔径≤1000μm;
与第一过滤设备的污泥排出口和第二过滤设备的剩余污泥排出口相连的水解酸化设备,所述水解酸化设备上设置有污泥进口、污泥排出口和污泥回流口;所述污泥回流口与所述活性污泥处理设备的进水口相连。
参见图1,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生活污水处理系统流程图,其中,1是格栅,2是第一过滤设备,3是活性污泥处理设备,4是第二过滤设备,5是水解酸化设备,6是厌氧消化设备,7是第三过滤设备,8是混凝剂加料口。
本发明提供的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格栅1、第一过滤设备2、活性污泥处理设备3、第二过滤设备4和水解酸化设备5。其中,格栅1用于去除污水中粒径较大的悬浮物。本发明对格栅1的结构和规格没有特别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污水实际处理工况选择合适结构和规格的格栅即可。
在本发明中,第一过滤设备2用于将污水中大部分悬浮态以及小部分胶体态的物质从污水中分离,其上设置有进水口、出水口、污泥排出口和过滤网,第一过滤设备2的进水口与格栅1的出水口相连。在本发明中,第一过滤设备2的滤网孔径≤500μm;在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过滤设备2的滤网孔径为10~400μm。在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过滤设备2结构为:主要有快速旋转的滤带、滤带支撑体、进水口、出水口、杂物收集箱以及滤带气水冲洗系统等组成,滤带速度范围为0~16m/s。在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过滤设备2运行过程中,污水在第一过滤设备2中的停留时间为0.1~10min。
在本发明中,活性污泥处理设备3用于对污水进行活性污泥处理,其上设置有进水口、出水口和曝气装置,活性污泥处理设备3的进水口与第一过滤设备2的出水口相连。本发明对活性污泥处理设备3的结构和规格没有特别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污水实际处理工况选择合适结构和规格的活性污泥处理设备即可。在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活性污泥处理设备3为A2O活性污泥处理设备。在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A2O活性污泥处理设备包括厌氧,缺氧和好氧的三个长方体池,且池体积比为2:3:1,池内都设有普通的搅拌器,好氧池池底还设有普通的曝气器。在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活性污泥处理设备3为SBR活性污泥处理设备。在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SBR活性污泥处理设备是一个长方体池,池内设有普通搅拌器和曝气器。每个运行周期分为5个阶段,即充水阶段,反应阶段,沉淀阶段,排水阶段以及闲置阶段。在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活性污泥处理设备3运行过程中,活性污泥处理设备中的活性污泥浓度为6000~20000mg/L。在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活性污泥处理设备3运行过程中,活性污泥处理设备中的活性污泥的污泥龄为8~35d。在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活性污泥处理设备3运行过程中,污水在活性污泥处理设备中的停留时间为8~16h。
在本发明中,第二过滤设备4用于对泥水混合液进行泥水分离,其上设置有进水口、出水口、回流污泥排出口、剩余污泥排出口和过滤网,第二过滤设备4的进水口与活性污泥处理设备3的出水口相连,第二过滤设备4的回流污泥排出口与活性污泥处理设备3的进水口相连。在本发明中,第二过滤设备4的滤网孔径≤1000μm;在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二过滤设备4的滤网孔径为5~600μm。在本发中,第二过滤设备4除滤网孔径外,其他结构与第一过滤设备2相似,在此不再赘述。在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二过滤设备4运行过程中,污水在第二过滤设备4中的停留时间为0.5~20min。在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二过滤设备4运行过程中,泥水分离得到的污泥的浓度为10000~50000mg/L;在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二过滤设备4运行过程中,泥水分离得到的部分污泥通过污泥回流口回流至活性污泥处理设备3,污泥回流比为40%~70%,优选为50%~60%。
在本发明中,水解酸化设备5用于对第一过滤设备2和第二过滤设备4外排的污泥进行水解酸化处理,其上设置有污泥进口、污泥排出口和污泥回流口,水解酸化设备5的污泥进口与第一过滤设备2的污泥排出口和第二过滤设备4的剩余污泥排出口相连,水解酸化设备5的污泥回流口与活性污泥处理设备3的进水口相连。本发明对水解酸化设备5的结构和规格没有特别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污水实际处理工况选择合适结构和规格的水解酸化设备即可。在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水解酸化设备5运行过程中,污泥在水解酸化设备5的水力停留时间为5~10d,优选为6~8d。在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水解酸化设备5运行过程中,水解酸化处理得到的部分水解酸化污泥通过污泥回流口回流至活性污泥处理设备3,污泥回流比为(1:5)~(2:3)。在本发明中,污泥经过水解酸化处理后得到水解酸化污泥,所述水解酸化污泥中含有挥发性脂肪酸(VolatileFattyAcid,简称VFA),挥发性脂肪酸可作为污水活性污泥处理的补充碳源。
在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系统还包括厌氧消化设备6。在本发明中,厌氧消化设备6用于对水解酸化污泥进行厌氧消化处理,其上设置有污泥进口和排气口,厌氧消化设备6的污泥进口与水解酸化设备5的污泥排出口相连。本发明对厌氧消化设备6的结构和规格没有特别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污水实际处理工况选择合适结构和规格的厌氧消化设备即可。在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厌氧消化设备6运行过程中,污泥在厌氧消化设备6的水力停留时间为20~30d。在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厌氧消化设备6运行过程中,厌氧消化设备6的腔体温度控制在40~60℃,优选为53~55℃。污泥经过厌氧消化处理后,得到沼气,沼气冲厌氧消化设备6的排气口排出。
在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三过滤设备7。在本发明中,第三过滤设备7用于对第二过滤设备5的出水中的污染物进行进一步去除,从而提高系统出水水质。第三过滤设备7上设置有进水口、出水口污泥排出口和过滤网,第三过滤设备7的进水口与第二过滤设备5的出水口相连。在本发明中,第三过滤设备7的滤网孔径≤200μm;在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三过滤设备7的滤网孔径为0.1~100μm。在本发中,第三过滤设备7除滤网孔径外,其他结构与第一过滤设备2相似,在此不再赘述。在本发明提高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二过滤设备5的出水口与第三过滤设备7的进水口的连接管路上设置有混凝剂加料口,用于投加混凝剂。在本发明中,投加混凝剂可以进一步提高污水中磷的去除率,同时有助于污水中的污泥絮体形成大的矾花,提高第三过滤设备7对污水中污泥的分离率。在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三过滤设备7运行过程中,污水在第三过滤设备7中的停留时间为0.1~30min。
在本发明中,生活污水首先进入格栅,污水中较大的悬浮物被格栅截留下来后,出水进入第一过滤设备;污水中全部砂粒、大部分悬浮颗粒态物质以及部分胶体态物质被第一过滤设备的滤布截留下来后,形成高浓度的污泥,这部分污泥排入水解酸化设备,第一过滤设备过滤得到的出水进入活性污泥处理设备;污水在活性污泥处理设备中进行活性污泥处理,得到的泥水混合液进入第二过滤设备;泥水混合液在第二过滤设备中进行高效的泥水分离,分离得到的出水即为处理后污水,分离得到的高浓度活性污泥部分作为回流污泥通过回流污泥排出口返回活性污泥处理设备进水口,用于保持活性污泥处理设备中充足的生物量,另外一部分高浓度活性污泥以剩余污泥的形式通过剩余污泥排出口排入水解酸化设备中;第一过滤设备和第二过滤设备排出的污泥在水解酸化设备中进行水解酸化,得到的水解酸化污泥部分作为外加碳源通过污泥回流口返回活性污泥处理设备进水口,另一部外排等待后续处理。本发明通过采用第一过滤装置和第二过滤装置替代传统活性污泥处理系统中的初沉池和二沉池,降低了活性污泥处理设备进水的悬浮颗粒物浓度,提高了回流污泥浓度,从而提高了活性污泥处理设备对污水中氮和磷的除去效果。同时,本发明通过将水解酸化设备中的水解酸化污泥加入活性污泥处理设备中,为活性污泥处理设备中的活性污泥提供了充足的有机碳源,进一步提高了活性污泥处理设备对污水中氮和磷的除去效果。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处理生活污水中,处理后污水的TP<0.5mg/L,TN<15mg/L,SS<10mg/L,COD<50mg/L,达到一级A污水排放标准。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活污水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得到处理后污水。
在本发明提供的生活污水处理方法中,采用所述处理系统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在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生活污水的固体悬浮物浓度(SS)为150~300mg/L;在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生活污水的化学需氧量(COD)为400~600mg/L;在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生活污水的总氮含量(TN)为60~80mg/L;在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生活污水的总磷含量(TP)为5~7mg/L。所述污水处理系统运行过程中,污水在所述第一过滤设备中的停留时间优选为0.1~10min;所述活性污泥处理设备中的活性污泥浓度优选为6000~20000mg/L;污水在所述第二过滤设备中的停留时间优选为0.1~20min;所述第二过滤设备中泥水分离得到的污泥的浓度优选为10000~50000mg/L;所述第二过滤设备的污泥回流比优选为40%~70%,更优选为50%~60%;污泥在所述水解酸化设备的水力停留时间优选为5~10d,更优选为6~8d;所述水解酸化设备的污泥回流比优选为(1:5)~(2:3);所述厌氧消化设备的水力停留时间优选为20~30d;所述厌氧消化设备的腔体温度优选控制在40~60℃,更优选为53~55℃。生活污水经过所述处理系统处理后,得到处理后污水。
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可以对生活污水中的氮和磷进行有效除去。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处理生活污水中,处理后污水的TP<0.5mg/L,TN<15mg/L,SS<10mg/L,COD<50mg/L,达到一级A污水排放标准。
为更清楚起见,下面通过以下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1)一种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如图1所示的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包括:
格栅1;
与格栅1的出水口相连的第一过滤设备2,第一过滤2设备上设置有进水口、出水口和污泥排出口;第一过滤设备2的滤网孔径为10μm;
与第一过滤设备2的出水口相连的A2O活性污泥处理设备3;
与活性污泥处理设备3的出水口相连的第二过滤设备4,第二过滤设备4上设置有进水口、出水口、回流污泥排出口和剩余污泥排出口,所述回流污泥排出口与活性污泥处理设备3的进水口相连;第二过滤设备4的滤网孔径为5μm;
与第二过滤设备4出水口相连的第三过滤设备7,第三过滤设备7设置有进水口、出水口和污泥排出口;第三过滤设备的滤网孔径为0.1μm;第二过滤设备4的出水口与第三过滤设备7的进水口的连接管路上设置有混凝剂加料口8;
与第一过滤设备2的污泥排出口、第二过滤设备4的剩余污泥排出口和第一过滤设备7的污泥排出口相连的水解酸化设备5,所述水解酸化设备上设置有污泥进口、污泥排出口和污泥回流口,所述污泥回流口与活性污泥处理设备3的进水口相连;
与水解酸化设备5的污泥排出口相连的厌氧消化设备6,厌氧消化设备上设置有污泥进口、污泥排出口和排气口。
2)一种生活污水处理方法
采用上述生物污水处理系统对取至中国人民大学生活区的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处理水量为Q=4m3/d,具体处理过程为:
污水通过格栅1进行预处理;预处理后的污水进入第一过滤设备2,在第一过滤设备2中进行过滤;第一过滤设备2中污水停留时间为10min;第一过滤设备2中滤网上截留的悬浮物形成高浓度污泥,排入水解酸化设备5;第一过滤设备2处理的污水进入A2O活性污泥处理设备3,在A2O活性污泥处理设备3中进行脱氮除磷;A2O活性污泥处理设备3中污泥浓度范围为6000mg/L;A2O活性污泥处理设备3处理得到的泥水混合液进入第二过滤设备4,在第二过滤设备4中进行高效泥水分离;第二过滤设备4中污水停留时间为20min;第二过滤设备4所产生的污泥(浓度为35000mg/L)部分回流到A2O活性污泥处理设备3,污泥回流比为30%,另一部污泥排入水解酸化设备;第二过滤设备4处理的污水进入第三过滤设备7,进一步降低污水出水中悬浮物浓度;污水输送至第三过滤设备7的过程中,在混凝剂加料口8投加硫酸铝,第三过滤设备7中污水停留时间为30min;第三过滤设备7所产生的高浓度污泥排入水解酸化单元;第一过滤设备2、第二过滤设备4、第三过滤设备7所排出的污泥在水解酸化装置5中进行处理,将污泥中的大分子难于降解的有机物处理为易降解的小分子有机物,水解酸化处理后的污泥称为水解酸化污泥;水解酸化装置5的污泥水力停留时间为1d;水解酸化装置5所产生的水解酸化污泥部分回流到A2O活性污泥处理设备3,污泥回流比为1/5;水解酸化装置5中剩余的水解酸化污泥排入厌氧消化装置6,通过对污泥的厌氧消化生成沼气;厌氧消化装置6的水力停留时间取20d;厌氧消化装置6的温度一般保持在53℃。
在本实施例提供的上述生活污水处理方法中,在第三过滤设备7的出水口得到处理后污水。
在本实施例中,污水原水质和处理后的出水水质如表1所示:
表1实施例1污水进出水水质
通过表1可以看出,处理后污水达到一级A污水排放标准(GB18918-2002)。
实施例2
1)一种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如图1所示的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包括:
格栅1;
与格栅1的出水口相连的第一过滤设备2,第一过滤2设备上设置有进水口、出水口和污泥排出口;第一过滤设备2的滤网孔径为400μm;
与第一过滤设备2的出水口相连的A2O活性污泥处理设备3;
与活性污泥处理设备3的出水口相连的第二过滤设备4,第二过滤设备4上设置有进水口、出水口、回流污泥排出口和剩余污泥排出口,所述回流污泥排出口与活性污泥处理设备3的进水口相连;第二过滤设备4的滤网孔径为600μm;
与第二过滤设备4出水口相连的第三过滤设备7,第三过滤设备7设置有进水口、出水口和污泥排出口;第三过滤设备的滤网孔径为100μm;第二过滤设备4的出水口与第三过滤设备7的进水口的连接管路上设置有混凝剂加料口8;
与第一过滤设备2的污泥排出口、第二过滤设备4的剩余污泥排出口和第一过滤设备7的污泥排出口相连的水解酸化设备5,所述水解酸化设备上设置有污泥进口、污泥排出口和污泥回流口,所述污泥回流口与活性污泥处理设备3的进水口相连;
与水解酸化设备5的污泥排出口相连的厌氧消化设备6,厌氧消化设备上设置有污泥进口、污泥排出口和排气口。
2)一种生活污水处理方法
采用上述生物污水处理系统对取至中国人民大学生活区的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处理水量为Q=4m3/d,具体处理过程为:
污水通过格栅1进行预处理;预处理后的污水进入第一过滤设备2,在第一过滤设备2中进行过滤;第一过滤设备2中污水停留时间为0.1min;第一过滤设备2中滤网上截留的悬浮物形成高浓度污泥,排入水解酸化设备5;第一过滤设备2处理的污水进入A2O活性污泥处理设备3,在A2O活性污泥处理设备3中进行脱氮除磷;A2O活性污泥处理设备3中污泥浓度范围为11000mg/L;A2O活性污泥处理设备3处理得到的泥水混合液进入第二过滤设备4,在第二过滤设备4中进行高效泥水分离;第二过滤设备4中污水停留时间为0.1min;第二过滤设备4所产生的污泥(浓度为20000mg/L)部分回流到A2O活性污泥处理设备3,污泥回流比为60%,另一部污泥排入水解酸化设备;第二过滤设备4处理的污水进入第三过滤设备7,进一步降低污水出水中悬浮物浓度;污水输送至第三过滤设备7的过程中,在混凝剂加料口8投加氯化铁,第三过滤设备7中污水停留时间为0.1min;第三过滤设备7所产生的高浓度污泥排入水解酸化单元;第一过滤设备2、第二过滤设备4、第三过滤设备7所排出的污泥在水解酸化装置5中进行处理,将污泥中的大分子难于降解的有机物处理为易降解的小分子有机物,水解酸化处理后的污泥称为水解酸化污泥;水解酸化装置5的污泥水力停留时间为8d;水解酸化装置5所产生的水解酸化污泥部分回流到A2O活性污泥处理设备3,污泥回流比为2/3;水解酸化装置5中剩余的水解酸化污泥排入厌氧消化装置6,通过对污泥的厌氧消化生成沼气;厌氧消化装置6的水力停留时间取30d;厌氧消化装置6的温度一般保持在53℃。
在本实施例提供的上述生活污水处理方法中,在第三过滤设备7的出水口得到处理后污水。
在本实施例中,污水原水质和处理后的出水水质如表2所示:
表2实施例2污水进出水水质
通过表2可以看出,处理后污水达到一级A污水排放标准(GB18918-2002)。
实施例3
1)一种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如图1所示的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包括:
格栅1;
与格栅1的出水口相连的第一过滤设备2,第一过滤2设备上设置有进水口、出水口和污泥排出口;第一过滤设备2的滤网孔径为200μm;
与第一过滤设备2的出水口相连的SBR活性污泥处理设备3;
与SBR活性污泥处理设备3的出水口相连的第二过滤设备4,第二过滤设备4上设置有进水口、出水口、回流污泥排出口和剩余污泥排出口,所述回流污泥排出口与活性污泥处理设备3的进水口相连;第二过滤设备4的滤网孔径为300μm;
与第二过滤设备4出水口相连的第三过滤设备7,第三过滤设备7设置有进水口、出水口和污泥排出口;第三过滤设备的滤网孔径为50μm;第二过滤设备4的出水口与第三过滤设备7的进水口的连接管路上设置有混凝剂加料口8;
与第一过滤设备2的污泥排出口、第二过滤设备4的剩余污泥排出口和第一过滤设备7的污泥排出口相连的水解酸化设备5,所述水解酸化设备上设置有污泥进口、污泥排出口和污泥回流口,所述污泥回流口与活性污泥处理设备3的进水口相连;
与水解酸化设备5的污泥排出口相连的厌氧消化设备6,厌氧消化设备上设置有污泥进口、污泥排出口和排气口。
2)一种生活污水处理方法
采用上述生物污水处理系统对取至中国人民大学生活区的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处理水量为Q=4m3/d,具体处理过程为:
污水通过格栅1进行预处理;预处理后的污水进入第一过滤设备2,在第一过滤设备2中进行过滤;第一过滤设备2中污水停留时间为4min;第一过滤设备2中滤网上截留的悬浮物形成高浓度污泥,排入水解酸化设备5;第一过滤设备2处理的污水进入SBR活性污泥处理设备3,在SBR活性污泥处理设备3中进行脱氮除磷;SBR活性污泥处理设备3中污泥浓度范围为15000mg/L;SBR活性污泥处理设备3处理得到的泥水混合液进入第二过滤设备4,在第二过滤设备4中进行高效泥水分离;第二过滤设备4中污水停留时间为10min;第二过滤设备4所产生的污泥(浓度为31000mg/L)部分回流到SBR活性污泥处理设备3,污泥回流比为45%,另一部污泥排入水解酸化设备;第二过滤设备4处理的污水进入第三过滤设备7,进一步降低污水出水中悬浮物浓度;污水输送至第三过滤设备7的过程中,在混凝剂加料口8投加聚合氯化铝,第三过滤设备7中污水停留时间为15min;第三过滤设备7所产生的高浓度污泥排入水解酸化单元;第一过滤设备2、第二过滤设备4、第三过滤设备7所排出的污泥在水解酸化装置5中进行处理,将污泥中的大分子难于降解的有机物处理为易降解的小分子有机物,水解酸化处理后的污泥称为水解酸化污泥;水解酸化装置5的污泥水力停留时间为3d;水解酸化装置5所产生的水解酸化污泥部分回流到A2O活性污泥处理设备3,污泥回流比为1/3;水解酸化装置5中剩余的水解酸化污泥排入厌氧消化装置6,通过对污泥的厌氧消化生成沼气;厌氧消化装置6的水力停留时间取25d;厌氧消化装置6的温度一般保持在53℃。
在本实施例提供的上述生活污水处理方法中,在第三过滤设备7的出水口得到处理后污水。
在本实施例中,污水原水质和处理后的出水水质如表1所示:
表3实施例3污水进出水水质
通过表3可以看出,处理后污水达到一级A污水排放标准(GB18918-2002)。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包括:
格栅;
与格栅的出水口相连的第一过滤设备,所述第一过滤设备上设置有进水口、出水口和污泥排出口;所述第一过滤设备的滤网孔径≤500μm;
与第一过滤设备的出水口相连的活性污泥处理设备,用于对污水进行活性污泥处理;
与活性污泥处理设备的出水口相连的第二过滤设备,所述第二过滤设备上设置有进水口、出水口、回流污泥排出口和剩余污泥排出口,所述回流污泥排出口与所述活性污泥处理设备的进水口相连;所述第二过滤设备的滤网孔径≤1000μm;
与第一过滤设备的污泥排出口和第二过滤设备的剩余污泥排出口相连的水解酸化设备,所述水解酸化设备上设置有污泥进口、污泥排出口和污泥回流口,所述污泥回流口与所述活性污泥处理设备的进水口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过滤设备,所述第三过滤设备设置有进水口、出水口和污泥排出口;所述第三过滤设备的滤网孔径≤200μm;所述第三过滤设备的进水口与所述第二过滤设备的出水口相连;所述第三过滤设备的污泥排出口与所述水解酸化设备的污泥进口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过滤设备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三过滤设备的进水口的连接管路上设置有混凝剂加料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厌氧消化设备,所述厌氧消化设备与所述水解酸化设备的污泥排出口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设备的滤网孔径为10~400μm;所述第二过滤设备的滤网孔径为5~600μm。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过滤设备的滤网孔径为0.1~100μm。
7.一种生活污水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采用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得到处理后污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污水在第一过滤设备中的停留时间为0.1~10min;污水在第二过滤设备中的停留时间为0.1~20min。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包括第三过滤设备,所述污水在第三过滤设备中的停留时间为0.1~30min。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污泥处理设备中的活性污泥浓度为6000~20000mg/L。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066952.2A CN105601045B (zh) | 2016-01-29 | 2016-01-29 | 一种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及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066952.2A CN105601045B (zh) | 2016-01-29 | 2016-01-29 | 一种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及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601045A true CN105601045A (zh) | 2016-05-25 |
CN105601045B CN105601045B (zh) | 2018-08-14 |
Family
ID=559814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066952.2A Active CN105601045B (zh) | 2016-01-29 | 2016-01-29 | 一种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及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5601045B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007189A (zh) * | 2016-06-28 | 2016-10-12 | 尚川(北京)水务有限公司 | 城市黑臭污水处理系统与城市黑臭污水处理工艺 |
CN106315896A (zh) * | 2016-09-20 | 2017-01-11 | 芜湖市晨曦新型建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新型稳压过滤净水机 |
CN113526780A (zh) * | 2020-04-17 | 2021-10-22 | 王芳 | 废水处理系统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659492A (zh) * | 2008-08-27 | 2010-03-03 | 王季坤 | 一种难降解有机废水的处理方法 |
US20140042086A1 (en) * | 2012-08-07 | 2014-02-13 | Dan Weber | Method for improving a wastewater purification process |
CN103723891A (zh) * | 2014-01-09 | 2014-04-16 | 上海世渊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方法及处理系统 |
CN104058559A (zh) * | 2014-07-16 | 2014-09-24 | 苏州嘉净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污水处理方法及污水处理系统 |
CN204874188U (zh) * | 2015-06-24 | 2015-12-16 | 江苏宜净水处理化学品有限公司 | 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
-
2016
- 2016-01-29 CN CN201610066952.2A patent/CN105601045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659492A (zh) * | 2008-08-27 | 2010-03-03 | 王季坤 | 一种难降解有机废水的处理方法 |
US20140042086A1 (en) * | 2012-08-07 | 2014-02-13 | Dan Weber | Method for improving a wastewater purification process |
CN103723891A (zh) * | 2014-01-09 | 2014-04-16 | 上海世渊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方法及处理系统 |
CN104058559A (zh) * | 2014-07-16 | 2014-09-24 | 苏州嘉净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污水处理方法及污水处理系统 |
CN204874188U (zh) * | 2015-06-24 | 2015-12-16 | 江苏宜净水处理化学品有限公司 | 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007189A (zh) * | 2016-06-28 | 2016-10-12 | 尚川(北京)水务有限公司 | 城市黑臭污水处理系统与城市黑臭污水处理工艺 |
CN106315896A (zh) * | 2016-09-20 | 2017-01-11 | 芜湖市晨曦新型建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新型稳压过滤净水机 |
CN113526780A (zh) * | 2020-04-17 | 2021-10-22 | 王芳 | 废水处理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601045B (zh) | 2018-08-1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585220B (zh) | 一种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及净化方法 | |
CN101928096B (zh) | 生态敏感区污水处理方法及系统 | |
CN103819049B (zh) | 一种污水处理方法及系统 | |
CN102775025A (zh) | 高效低能耗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 |
CN103435235A (zh) | 一种餐厨垃圾滤液的处理设备及方法 | |
CN106277319A (zh) | 一种基于MBBR的Bardenpho脱氮除磷工艺 | |
CN206767868U (zh) | 一种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 | |
CN108046518A (zh) | 一种低碳源污水的强化脱氮除磷的装置和方法 | |
CN102515446B (zh) | Bcm污水生物处理系统及bcm污水生物处理工艺 | |
CN103539324B (zh) | 一种深度处理生活污水的生物陶粒装置及其工艺 | |
CN103739107A (zh) | 一种家电产品脱脂工序废水的处理工艺 | |
CN203558917U (zh) | 一种多点进水式城镇污水处理系统 | |
CN101863592B (zh) | 一种城镇小型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方法 | |
CN107055933A (zh) | 一种高氨氮低碳/氮比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及方法 | |
CN105601045A (zh) | 一种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及方法 | |
CN204111420U (zh) | 多点进水改良序批式活性污泥系统 | |
CN203613075U (zh) | 一种废水处理系统 | |
CN204022622U (zh) | 一种组合式罐形生化技术处理生活污水装置 | |
CN205528299U (zh) | 一种奶牛场废水处理系统 | |
CN202099169U (zh) | 城市污水厂二级处理出水深度处理的装置 | |
CN108033560A (zh) | 达标化粪池 | |
CN106045049A (zh) | 农村污水处理的一体化脱氮除磷系统 | |
CN104891738A (zh) | 一种城市污水的生态处理方法 | |
CN206337127U (zh) | 一种生物降解污水处理装置 | |
CN104743751A (zh) | A/o污水处理流程设备及其工艺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926 Address after: 101399 north of wenyuying village, Gaoliying Town, Shunyi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SHINE (BEIJING) WATER CO.,LTD. Patentee after: Shangchuan (Beijing)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3009, 3rd Floor, Municipal Office Building, No. 2 Guangxi Gate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100097 Patentee before: SHINE (BEIJING) WATER CO.,L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