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594151B - 隐藏节点干扰降低 - Google Patents

隐藏节点干扰降低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594151B
CN105594151B CN201480053907.2A CN201480053907A CN105594151B CN 105594151 B CN105594151 B CN 105594151B CN 201480053907 A CN201480053907 A CN 201480053907A CN 105594151 B CN105594151 B CN 10559415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bile terminal
terminal
access point
signal
instru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5390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594151A (zh
Inventor
列夫·维尔赫姆森
乔汉·尼尔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Original Assignee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filed Critical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Publication of CN1055941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941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5941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9415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7Inter-user or inter-terminal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1/00Orthogonal multiplex systems, e.g. using WALSH codes
    • H04J11/0023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r co-ordination
    • H04J11/005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r co-ordination of intercell interfere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04B17/318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for beam form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15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adaptation strategy
    • H04L1/0017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adaptation strategy where the mode-switching is based on Quality of Service requirement
    • H04L1/0018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adaptation strategy where the mode-switching is based on Quality of Service requirement based on latency requir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16Threshold monito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8Allocation criteria
    • H04L5/0069Allocation based on distance or geographical 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68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using specific QoS parameters for wireless networks, e.g. QoS class identifier [QCI] or guaranteed bit rate [GB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8Reselecting an access po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02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 H04W74/004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in the uplink, i.e. towards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using carrier sensing, e.g.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CS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12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无线通信网络的接入点的隐藏节点干扰降低方法,其中接入点适于服务多个移动终端。该方法包括响应于发送定位信号而从多个移动终端中的至少两个移动终端接收信号,其中每个信号指示相应移动终端的位置。该方法还包括:基于指示的位置来确定至少一对移动终端的度量(其中所述一对移动终端包括第一移动终端和第二移动终端,并且度量与所述一对移动终端的第一移动终端和第二移动终端之间的距离相关联),从而将多个移动终端划分为一个或多个组,以及如果度量满足条件(其中条件指示第一移动终端对第二移动终端造成隐藏节点干扰),则使移动终端对的第一移动终端和第二移动终端属于不同的组。该方法还包括为每个移动终端组分配单独的相应频率资源。还公开了对应的计算机程序产品、装置和接入点。

Description

隐藏节点干扰降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上涉及无线通信网络中干扰降低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由隐藏节点引起的干扰的降低。
背景技术
在无线通信系统的上下文中,载波侦听多址接入(CSMA)是实现设备(例如,移动终端)间信道共享的方案,而且不需要中心化控制或严格定时。例如,在IEEE 802.11系统中使用CSMA。
CSMA的一个特色是CSMA冲突避免(CSMA/CA)。CSMA/CA中,设备在试图发送前先侦听信道。如果信道忙,延缓预期的发送。CSMA/CA具有很多优点。CSMA/CA的一个优点是,当共享信道的设备的数量增加时,针对特定设备所能发送的数据量温和地降低。这和通常为每个特定设备预留发送资源的许多其他系统不同,因此,通常可能存在所能支持的设备数量的严格上限。
在基于CSMA的系统中,所谓的隐藏节点问题指的是第一设备(节点)无法听到第二设备(节点)的情况,尽管这两个设备都能被与其通信的接入点听到,即,两个设备都在接入点的覆盖范围内,但不在彼此的覆盖范围内。因此,当第一设备在发送前侦听信道时,即使第二设备正在发送,该信道看起来也是空闲的。从而,第一设备可能启动发送并在接入点处产生冲突。
解决这种隐藏节点问题的一个已知方法是让想要进行发送的设备(例如,第一设备)先向预期的源(例如,接入点)发送一发送请求(RTS)。如果预期的源接收到RTS,当信道空闲时,可以回复允许发送(CTS)。在第一设备接收到CTS后,可以执行实际发送。如果没有接收到响应,延缓发送。即使第二设备不会听到第一设备的RTS,通常会听到来自预期的源的CTS。因此,如果设备听到与自身发送的RTS不相关的CTS,也延缓任何预期的发送。当发送RTS时,仍然存在冲突风险。但是,由于RTS通常比实际数据发送短很多,所以和RTS消息发生冲突的概率比和实际数据发生冲突的概率要小很多。
RTS/CTS过程的一个缺点是在数据发送中增加了开销和延时。已经注意到,允许一些由隐藏节点引起的冲突比利用RTS/CTS保护全部发送更为高效。
US2013/0136097A1中提出了对隐藏节点问题的一个备选方案,其公开了一种通信系统中的数据发送装置,包括被配置为通过新的频带从多个终端接收相邻终端信息的接收单元。该装置还包括验证单元,该验证单元被配置为通过相邻终端信息识别终端的位置,通过基于位置的分组而将终端分组为终端组,以及验证发送可能时间。该方案假设终端对相邻终端执行测量,因而假定是相邻终端在发送。此外,该方法要求以相邻终端信息的形式从终端向该装置发送的大量开销数据。
“REM based approach for hidden node detection and avoidance incognitive radio networks”,Tim Farnham,Globecom 2012一Cognitive Radio andNetworks Symposium,pp.1391-1397中提出了另一种备选方案。该公开中,基于具有测量功能的设备的测量,使用无线环境地图(REM)来检测和避免隐藏节点问题。
现有针对隐藏节点问题的方案存在的问题是,其通常导致吞吐量降低(例如,增加开销)。
存在着对解决隐藏节点问题的备选方法和装置的总体需要。优选地,应当以最少的吞吐量降低来解决隐藏节点问题。
发明内容
应当强调的是,术语“包括”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时用来指所述特征、要件、步骤、组成部分的存在,但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要件、步骤、组成部分或它们的组合的存在或增加。
本公开中,使用记号“移动终端”和“终端”。(移动)终端可以是任何合适的无线通信设备。(移动)终端的一个示例是根据IEEE 802.11系统定义的站(STA)。
此外,使用记号“接入点”。接入点可以是任何合适的无线通信基站。无线通信基站的一个示例是根据IEEE 802.11系统定义的接入点。
一些实施例的目的是消除至少一些上述缺点,并且提供用于解决隐藏节点问题的方法和装置。
根据第一方面,这通过无线通信网络的接入点的隐藏节点干扰降低方法来实现,其中所述接入点适于服务多个移动终端。
所述方法包括从多个移动终端中的至少两个移动终端接收信号,其中每个信号指示相应移动终端的位置。
该方法还包括:基于指示的位置来确定至少一对移动终端的度量,从而将所述多个移动终端划分为一个或多个组,其中所述一对移动终端包括第一移动终端和第二移动终端,并且所述度量与所述一对移动终端中的第一移动终端和第二移动终端之间的距离相关联,以及如果度量满足条件,则使所述一对移动终端中的第一移动终端和第二移动终端属于不同的组,其中所述条件指示第一移动终端对第二移动终端造成隐藏节点干扰。
所述方法还包括为每个移动终端组分配单独的相应频率资源。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接入点可以应用波束成形,并且可以基于来自第一移动终端和第二移动终端的位置指示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以及第一移动终端和第二移动终端的波束成形参数来确定所述度量。
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使得发送定位信号以在所述多个移动终端中的两个或更多个处接收。这时,来自所述多个移动终端中的至少两个移动终端的每个位置指示信号可以是响应于发送定位信号而被接收的定位响应,并且由相应移动终端基于定位信号而确定。
使得发送定位信号可以例如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产生定位信号,发送定位信号,以及指示另一个接入点产生和/或发送定位信号。
根据一些实施例,单独的频率资源可以包括单独的频带和/或相同频带内的单独信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向至少一个移动终端发送分配的相应频率资源的指示。例如,分配的相应频率资源的指示可以是切换频带(或频带内的信道)的指令的形式,并且可以根据划分而被发送至需要切换频带的移动终端。在一些实施例中,向至少一个移动终端发送分配的相应频率资源的指示可以包括发送将所述至少一个移动终端切换至另一个接入点的指令。例如,向移动终端发送的分配的相应频率资源的指示可以是到另一个接入点的切换指令的形式,所述另一个接入点使用根据划分而被分配至移动终端的频率资源。
定位信号可以是例如蓝牙信号、IEEE 802.11信号、根据第三代合作伙伴项目(3GPP)标准的信号或任何其他合适的信号。
根据一些实施例,定位信号可以包括对定位响应的请求。作为备选或补充,定位信号可以适于被相应移动终端使用以确定定位指示。例如,定位信号可以包括用于确定(将要包括在定位响应中的)定位指示的测量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接收定位信号的移动终端响应于接收到定位信号而确定位置指示。位置指示可以例如基于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例如,全球定位系统“GPS”)或任何其他已知定位系统来确定。作为备选或补充,位置指示可以基于来自接入点的定位信号来确定。例如,可以对定位信号进行测量以确定位置指示。如果移动终端具有对环境的信号传播地图的访问,则其可以用于确定。在实施例中,当接收定位信号的移动终端确定位置指示时,定位响应通常包括定位指示。可以在不需要移动终端对相邻移动终端发送进行测量的情况下确定位置指示。
如果接入点使用波束成形,则其可以用于接入点处确定移动终端的位置。例如,波束成形参数可以用于确定接入点和移动终端之间的方向,并且接收信号强度(例如,具有接收信号强度指示符的形式,RSSI)可以用于确定接入点和移动终端之间的距离。如果接入点具有对环境的信号传播地图的访问,则其可以用于确定。
根据一些实施例,一个或多个组的划分可以使出现隐藏节点的概率最小化(或优化或至少降低)。在一些实施例中,将组内定位指示之间的最大距离最小化。
根据一些实施例,该条件可以包括度量落在度量阈值的第一侧。例如,度量可以是定位指示之间的距离,并且度量阈值可以指示接近到什么程度的两个移动终端应当属于相同的组(或者相应地,距离大到什么程度的两个终端应当属于不同的组)。度量阈值可以是固定或动态的。
度量可以例如包括一个或多个物理距离、虚拟距离、估计衰减(或路径损耗)以及发送活动性估计(例如,期望数据速率)。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将所述多个移动终端划分为一个或多个组还可以基于所述多个移动终端中的每个移动终端的期望数据速率。如果潜在隐藏节点的发送活动性很低,则将该移动终端放在合适的组中可能就不是那么重要。让所使用的两个不同频带承载相似的总数据速率也可以是有益的。
第二方面是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在其上具有计算机程序的计算机可读介质,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所述计算机程序能够被加载到数据处理单元中,并且当被数据处理单元运行时适于使数据处理单元执行根据第一方面的方法。
第三方面是用于无线通信网络的接入点的隐藏节点干扰降低的装置,其中所述接入点适于服务多个移动终端。
所述装置包括接收器、划分器和分配器。接收器适于从所述多个移动终端中的至少两个移动终端接收信号,其中每个信号指示相应移动终端的位置。
划分器适于基于指示的位置来确定至少一对移动终端的度量(其中所述一对移动终端包括第一移动终端和第二移动终端,并且所述度量与所述一对移动终端中的第一移动终端和第二移动终端之间的距离相关联),从而将所述多个移动终端划分为一个或多个组,以及如果所述度量满足条件,则使所述一对移动终端中的第一移动终端和第二移动终端属于不同的组,其中所述条件指示第一移动终端对第二移动终端造成隐藏节点干扰。
分配器适于为每个移动终端组分配单独的相应频率资源。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可以包括发送器,所述发送器适于向至少一个移动终端发送分配的相应频率资源的指示。
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发送器还可以适于使得发送定位信号以在所述多个移动终端中的两个或更多个处接收。这时,来自所述多个移动终端中的所述至少两个移动终端的每个位置指示信号可以是相应移动终端基于定位信号来确定的定位响应,并且接收器可以适于响应于发送器发送定位信号而接收定位响应。
在一些实施例中,发送器可以适于使得发送定位信号,而不需要适于发送所分配的相应频率资源的指示。
根据一些实施例,装置还可以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适于:使得所述发送器发送定位信号;使得所述划分器基于接收的定位响应而将所述多个移动终端划分为一个或多个组;以及使得所述分配器基于所述划分而分配频率资源。
根据第四方面,提供一种无线通信网络的接入点,包括根据第三方面的装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方面、第三方面和第四方面可以另外具有与上文针对第一方面所述的多种特征中的任意一个相同或相对应的特征。
一些实施例的优点是解决了隐藏节点问题由此,可以提高网络(频谱和/或功率)效率。此外,由于降低了冲突次数,可以提高个别用户的服务质量。
一些实施例的另一个优点是该解决方案是鲁棒的。例如,当移动终端进行相邻终端测量时,不存在对特定时刻正在发送的其他终端的依赖性。
一些实施例的另一个优点是开销相对较小。例如,可以相对较少地发送定位响应(例如,相比于RTS/CTS协议)。此外,定位响应中的信息量可以保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平(例如,相对于许多相邻终端的测量信息而言,移动终端的一个定位指示)。
附图说明
根据以下参照附图给出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显而易见,在附图中:
图1是示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隐藏节点问题和划分的示意图;
图2是示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隐藏节点问题和划分的示意图;
图3是示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示例性方法步骤和信令的组合流程图和信令图;
图4是示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接入点的示例性装置的框图;
图5是示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示例性装置的框图;以及
图6是示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描述解决隐藏节点问题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中,接入点向其覆盖范围内的移动终端发送定位信号,并从两个或更多个移动终端接收对应的定位响应。基于移动终端的位置,接入点将终端组织成一个或多个组,并为每个组分配相应的频率资源。因此,根据一些实施例,提供用于基于CSMA的网络的位置辅助信道选择的形式。
一些实施例的一个应用可见于Wi-Fi。随着Wi-Fi越来越多的使用,2.4GHz的ISM(工业、科学和医疗)无线电频带越来越拥挤,并且5GHzISM无线电频带中的Wi-Fi部署越来越多。5GHz频带中的可用带宽要大得多。因此,可用信道的数量相应地比2.4GHz频带中更多。即便如此,2.4GHz频带仍然令人关注。例如,路径损耗随着频率增加而增加,因此,只要不是太拥挤,2.4Ghz频带通常仍是优选选择。同时使用两个ISM频带可能是有益的,并且许多接入点(AP)使用双频带无线电方案。
图1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例的隐藏节点问题和划分。接入点(AP)100服务多个移动终端101、102、103、104、105。所有移动终端101、102、103、104、105都在接入点100的覆盖区域内,但是一些移动终端(例如,102和105)可能不能相互到达。因此,如果终端102要开始发送并探测信道看其是否空闲,尽管终端105同时正在发送,终端102可能认为信道是空闲的并开始发送,这样将引起接入点100处的冲突。这是终端105相对终端102构成隐藏节点的一个示例。
如果接入点100具有关于终端102和105(还可能有其他终端)的位置的信息,则其可以预见到存在着由终端102和105之间的远距离引起的潜在隐藏节点问题。为解决预测到的问题,通过将移动终端101、102、103、104、105分为两个组110、120(其中终端102和105属于不同的组),并为不同的组分配不同的频率资源,接入点可以进行选择以使终端102和105使用不同的频率资源(例如,不同的频带)。通常来说,相互靠近的终端可以分在相同的组中,和/或分在相同的组中的终端彼此不应当相隔太远。还可以考虑除物理/地理距离以外的其他参数。
图2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例的隐藏节点问题和划分。接入点(AP)200服务移动终端201、202、203、205,并且另一个接入点(AP)200’服务移动终端204、206。该示例中,接入点200检测终端202和205之间的潜在隐藏节点问题以及移动终端203和205之间的隐藏节点问题。相应地,接入点200将移动终端201、202、203、205划分为两组210和220,其中移动终端202、203属于和终端205不同的组。但是,由于该示例中的接入点200仅支持一个频带,所以其将终端205切换至服务(至少)接入点200不支持的频带的相邻接入点200’。接入点200和200’可以是物理不同的接入点(例如,两个不同的设备),或者它们可以是虚拟不同的接入点(例如,通过单个设备支持)。
当两个移动终端与不同的接入点相关联时,可能产生隐藏节点问题。例如,如果图2的终端202和206使用相同的频率资源,即使它们与不同的接入点相关联(分别与200和200’相关联),也可能存在隐藏节点问题。在该情况下,终端可以是也可以不是相同扩展服务集(ESS)的一部分,并且接入点可以被也可以不被相同无线控制器控制。
此外,当两个移动终端在不同但干扰的Wi-Fi信道(例如,相同频带中靠近、相邻或重叠的不同信道)上操作时,可能产生隐藏节点问题。
图3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例的由接入点(AP)301实施的方法310。图3还示出了由移动终端(终端)302实施的对应方法320,以及接入点301和移动终端302之间的相关信令。在方法320的执行前,(根据一些实施例的)接入点可以检测到隐藏节点场景是可能的,并且仅在该检测后才执行方法320。
可以根据任何合适的已知或将来的方法来检测隐藏节点场景的可能性。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确定是否满足执行条件,其中所述执行条件指示隐藏节场景是可能的。
根据一个实施例,可以研究接入点处接收的信号强度,并且如果来自两个或更多个终端的信号是以低信号强度被接收的(例如,低于信号强度阈值的信号强度),则可以认为检测到隐藏节点场景的可能性。
根据另一个示例,两个或更多个终端的位置可以和上述执行条件组合使用。例如,如果具有低信号强度的两个或更多个终端中的两个位于接入点的相反(或大致相反)侧,可以认为检测到隐藏节点场景是可能的,而如果具有低信号强度的两个或更多个终端中的全部大致位于接入点的相同侧,则认为隐藏节点场景是不可能的。在另一个示例中,如果具有低信号强度的两个或更多个终端中的两个终端的相互距离大于阈值距离,可以认为检测到隐藏节点场景是可能的,而如果具有低信号强度的两个或更多个终端中没有相互距离大于阈值距离的终端,则认为隐藏节点场景是不可能的。
根据第三个示例,如果接入点开始接收来自一个终端的分组并(在该接收期间)突然触发来自另一个终端的分组的存在(这通常指示一个终端对另一个终端的隐藏),则可以确定隐藏节点场景是可能的。由于接入点可以在一个分组的解调时继续并行地搜索另一个分组的初始部分,所以上述事件是可能的。
方法310开始于步骤311,其中接入点301发送定位信号331。方法320的步骤321中,终端302(还可能有接入点301听服务的一个或多个其他终端)接收到定位信号331,并且在步骤322中,终端302可以基于定位信号来确定其位置。如上所述,可以以各种方式来执行位置确定,例如通过GNSS,通过对定位信号的测量,通过映射至信号传播地图,或者通过以上任何组合。位置可以相对于接入点(例如,距离和方向)确定,或者以绝对方式确定。在一些实施例中,定位信号包括可用于定位确定的与接入点的位置有关的信息。
此上下文中可能相关的用户设备(UE)特征是(室内)定位。通常来说,室内定位基于某种发送信号的中心(例如,此上下文中的接入点),其中所述信号被UE接收时可以用于确定位置。如果可以接收到来自多于一个中心的信号,则通常可以增强位置估计的精度。
还可以使用基于蓝牙和/或Wi-Fi的定位方案。例如,Wi-Fi接入点可以和蓝牙收发器位于同一位置。例如,当接入点确定存在由潜在隐藏节点引起的进行划分的需要时,接入点可以触发蓝牙收发器来发送可以用于定位的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具有信号传播地图(例如,事先下载且“离线”可用),并且当接收到定位信号时,终端可以基于接收到的信号的属性(例如,针对室内每个位置唯一的脉冲响应)和信号传播地图来估计其位置。在这些实施例中,可以广播定位信号,并且不同终端基于相同的信号来确定它们的相应位置。
步骤323中,从终端302发送定位响应333,并且步骤313中,接入点301从至少两个终端接收定位响应。定位响应可以包括相应终端的定位指示。实际上,步骤313可以包括仅从一个终端接收定位响应,但在该情形中方法将至此结束且步骤314-316将不被执行。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311可以被丢弃,并且步骤313可以包括从相应终端接收任何合适的信号。例如,当接入点301应用波束成形时,可以使用波束成形参数来确定接入点301和终端302之间的方向,并且可以使用所接收的合适的信号的RSSI(或类似测量)来确定接入点301和终端302之间的距离。
步骤314中,接入点301将终端划分成组,其目的是避免隐藏节点问题(或至少最小化其影响)。划分基于定位响应(或其他定位指示,例如来自波束成形参数)。如果来自接入点服务的所有移动终端的定位响应并不是都可用,则分组可以先基于可用的定位响应,然后可以根据任何其他原则(例如,到达接入点的顺序)将剩余终端添加到组中。
如上所述,划分可以基于各种原则。根据一个原则,可以使相同组内的终端之间的最大距离(基于定位指示)最小化。该原则可以通过先确定所有终端对之间的距离,然后将距离排序来实现。然后,将具有最大距离的两个终端放在不同组中。然后,将具有第二最大距离的两个终端放在不同组中(除非终端对中的两个终端都已经不在一组中),以此类推。在一些变化中,还可以考虑不同终端的期望数据速率。例如,进行分组可以具有额外的约束:频率资源应当以相似或相当的数据速率被加载。
例如,如果一个或多个终端改变了它们的位置,和/或新的终端连接到接入点,和/或如果一个或多个终端和接入点断开连接,则可能需要进行新的终端分组。
步骤315中,向不同的组分配不同的频率资源。如果步骤315中的分配表明一个或多个终端(例如,终端302)需要切换频率资源,则在步骤316中向这些终端发送分配指示336。步骤326中,终端302接收分配指示336,且终端302相应地切换资源。此后,在步骤317和327中使用新的资源继续通信337。
图4是示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装置400的示意框图。装置400可以例如被包括在接入点中,和/或可以适于执行图3的方法310。
装置400包括具有收发器(RX/TX)410的形式的接收器和发送器、控制器(CNTR)420、划分器(PART)430、分配器(ALLOC)440以及可选的存储器(MEM)450。收发器410可以适于执行图3的步骤311、313、316和317。控制器420可以适于使划分器430和分配器440分别执行图3的步骤314和315。存储器450可以适于存储与装置的操作有关的数据,例如,当前被服务的移动终端的列表以及当前分配的相应频率资源。
图5是示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装置500的示意框图。装置500可以例如被包括在移动终端中,和/或可以适于执行图3的方法320。
装置500包括具有收发器(RX/TX)510的形式的接收器和发送器、控制器(CNTR)520、定位检测器(POS DET)530、移动管理单元(MM)540、以及可选的存储器(MEM)550和/或GPS单元560。收发器510可以适于执行图3的步骤321、323、326和327。控制器520可以适于使定位检测器530执行图3的步骤322(可选地,基于来自GPS单元560的信息)。控制器520还可以适于使移动管理单元540执行如图3的步骤326中指示的资源切换。存储器550可以适于存储与装置的操作有关的数据,例如,信号传播地图(如适用)。
通过本文描述的各种的实施例的应用,利用支持通常位于不同频带的两个或更多个信道的并发操作的接入点(或接入点的系统),提供了对隐藏节点问题的一种解决方案。支持两个不同频带中的操作的终端可以有助于实施例的实现。通过将不同终端智能地分配到接入点使用的不同可用信道中,可以避免隐藏节点问题。由此,可以获得网络(例如,Wi-Fi网络)的更高(频谱和/或功率)效率。此外,由于典型地降低了冲突的次数,可以为网络中的各个连接获得更高的服务质量(QoS)。
描述的实施例及其等同物可以通过软件或硬件或者其结合来实现。它们可以通过与通信设备相关联或者为一体的通用电路来执行,例如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中央处理单元(CPU)、协处理器单元、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其它可编程硬件,或者有专用电路来执行,例如,如特定用途集成电路(ASIC)。所有这些形式预期包括在本公开的范围内。
实施例可以在电子设备(例如无线通信设备)内出现,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根据任何实施例的电路/逻辑或执行方法。电子设备可以例如是接入点、基站或基站控制器。
根据一些实施例,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例如,如图6中示出的磁盘或CD-ROM 600。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存储有包括程序指令的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可以加载到数据处理单元630中,其可以例如被包括在接入点610中。当被载入数据处理单元时,计算机程序可以存储在与数据处理单元相关联或为一体的存储器620中。根据一些实施例,当计算机程序被载入数据处理单元并被数据处理单元运行时,计算机程序可以使处理单元执行根据例如图3中示出的方法的方法步骤。
已经在本文中参照各种实施例。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认识到,对描述的实施例的多种变化仍然会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例如,本文描述的方法实施例通过一特定顺序执行的方法步骤来描述示例方法。然而,应当认识到,在不偏离权利要求的范围的情况下,这些事件顺序可以以另一顺序发生。此外,一些方法步骤可以并行执行,即使它们被描述为顺序执行。
通过相同的方式,应当注意的是,在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功能块划分为特定单元绝不是限制性的。相反,这些划分仅是示例。本文描述为一个单元的功能块可以划分为两个或更多个单元。通过相同的方式,在不偏离权利要求的范围的情况下,本文描述为实现为两个或更多个单元的功能块可以实现为单个单元。
因此,应当理解的是,描述的实施例的细节仅仅是针对示出的目的而不是限制。替代地,落入权利要求范围内的所有变化都旨在包含于其中。

Claims (18)

1.一种无线通信网络的接入点(100,200)的隐藏节点干扰降低方法,其中所述接入点适于服务多个移动终端(101,102,103,104,105,201,202,203,204),所述方法包括:
从所述多个移动终端中的至少两个移动终端接收信号,其中每个信号指示相应移动终端的位置;
通过以下方式,将所述多个移动终端划分(314)为一个或多个组(110,120,210,220):
基于指示的位置,确定至少一对移动终端的度量,其中所述一对移动终端包括第一移动终端和第二移动终端,并且所述度量与所述一对移动终端中的第一移动终端和第二移动终端之间的距离相关联;以及
如果所述度量满足条件,则使所述一对移动终端中的第一移动终端和第二移动终端属于不同的组,其中所述条件指示第一移动终端对第二移动终端造成隐藏节点干扰;以及
为每个移动终端组分配(315)单独的相应频率资源,
其中,所述接入点应用波束成形,并且基于来自第一移动终端和第二移动终端的位置指示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以及第一移动终端和第二移动终端的波束成形参数来确定所述度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使得发送(311)定位信号(311)以在所述多个移动终端中的两个或更多个处接收,其中来自所述多个移动终端中的所述至少两个移动终端的每个位置指示信号是响应于发送定位信号而接收(313)的定位响应(333),并且每个定位响应由相应移动终端基于定位信号而确定(32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定位信号包括对定位响应的请求。
4.根据权利要求2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定位信号适于被相应移动终端使用以确定定位指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定位信号是用于确定定位指示的测量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定位信号适于与信号传播地图组合,以确定定位指示。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单独的频率资源包括单独的频带。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向至少一个移动终端发送(316)分配的相应频率资源的指示(336)。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向至少一个移动终端发送分配的相应频率资源的指示包括发送将所述至少一个移动终端切换至另一个接入点的指令。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条件包括所述度量落在度量阈值的第一侧。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将所述多个移动终端划分为一个或多个组包括使属于相同组的任何一对移动终端之间的最大距离最小化。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将所述多个移动终端划分为一个或多个组还基于所述多个移动终端中的每个移动终端的期望数据速率。
13.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600),其上具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所述计算机程序能够被加载到数据处理单元(610)中并适于当被所述数据处理单元运行时使得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4.一种无线通信网络的接入点(100,200)的用于隐藏节点干扰降低的装置,其中所述接入点适于服务多个移动终端(101,102,103,104,105,201,202,203,204),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器(410),适于从所述多个移动终端中的至少两个移动终端接收信号,其中每个信号指示相应移动终端的位置;
划分器(430),适于通过以下方式将所述多个移动终端划分为一个或多个组(110,120,210,220):
基于指示的位置,确定至少一对移动终端的度量,其中所述一对移动终端包括第一移动终端和第二移动终端,并且所述度量与所述一对移动终端中的第一移动终端和第二移动终端之间的距离相关联;以及
如果所述度量满足条件,则使所述一对移动终端中的第一移动终端和第二移动终端属于不同的组,其中所述条件指示第一移动终端对第二移动终端造成隐藏节点干扰;以及
分配器(440),适于为每个移动终端组分配单独的相应频率资源,
其中,所述接入点应用波束成形,并且基于来自第一移动终端和第二移动终端的位置指示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以及第一移动终端和第二移动终端的波束成形参数来确定所述度量。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还包括:发送器(410),适于向至少一个移动终端发送分配的相应频率资源的指示(336)。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发送器还适于使得发送定位信号(331)以在所述多个移动终端中的两个或更多个处接收,其中,来自所述多个移动终端中的所述至少两个移动终端的每个位置指示信号是定位响应(333),并所述接收器适于响应发送器发送定位信号而接收定位响应,并且每个定位响应由相应移动终端基于定位信号而确定。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还包括:控制器(420),所述控制器适于:
使得所述发送器发送定位信号;
使得所述划分器基于接收的定位响应而将所述多个移动终端划分为一个或多个组;以及
使得所述分配器基于所述划分而分配频率资源。
18.一种无线通信网络的接入点,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4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400)。
CN201480053907.2A 2013-10-03 2014-09-26 隐藏节点干扰降低 Active CN10559415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13187249.1 2013-10-03
EP13187249.1A EP2858291B1 (en) 2013-10-03 2013-10-03 Hidden node interference reduction
PCT/EP2014/070601 WO2015049171A1 (en) 2013-10-03 2014-09-26 Hidden node interference reduction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94151A CN105594151A (zh) 2016-05-18
CN105594151B true CN105594151B (zh) 2019-07-12

Family

ID=493038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53907.2A Active CN105594151B (zh) 2013-10-03 2014-09-26 隐藏节点干扰降低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60301492A1 (zh)
EP (1) EP2858291B1 (zh)
CN (1) CN105594151B (zh)
WO (1) WO201504917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877350B2 (en) * 2016-06-07 2018-01-23 Sony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P2P communications and decentralized spatial sharing in wireless networks with directional transmissions
US10602545B2 (en) * 2016-07-26 2020-03-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operative hidden node identification and management
KR102557530B1 (ko) 2016-12-08 2023-07-20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서버 및 서버에 의해 수행되는 무선 통신 네트워크의 제어 방법
US11343851B2 (en) 2017-05-16 2022-05-24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aging carrier sensing
WO2018222096A1 (en) 2017-05-31 2018-12-06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Network node, wireless device and methods for handling interference
CN113692027A (zh) * 2021-08-24 2021-11-23 上海擎昆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切换方法和基站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85379A (zh) * 2006-03-02 2009-03-11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利用对等通信的位置确定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309616B (en) * 1996-01-27 2000-05-17 Motorola Ltd A spac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llocating channels therein
US6694154B1 (en) * 1997-11-17 2004-02-17 Ericsson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beam searching in a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520673B2 (en) * 2006-10-23 2013-08-27 Telcordia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for routing unicast and multicast messages in an ad-hoc wireless network
DE602008001790D1 (de) * 2008-05-16 2010-08-26 Alcatel Lucent Halbstatisches Strahlbildungs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CN102083148B (zh) * 2009-11-27 2015-01-21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微基站重配置方法及相应的微基站
KR101933445B1 (ko) 2011-10-17 2018-12-28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송수신 장치 및 방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85379A (zh) * 2006-03-02 2009-03-11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利用对等通信的位置确定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858291A1 (en) 2015-04-08
WO2015049171A1 (en) 2015-04-09
US20160301492A1 (en) 2016-10-13
CN105594151A (zh) 2016-05-18
EP2858291B1 (en) 2017-06-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594151B (zh) 隐藏节点干扰降低
EP2831620B1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wireless short-range communication establishment
JP6541796B2 (ja) トラッキングチャネルのための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CN109644436A (zh) 资源共享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JP5231443B2 (ja) 検出及び回避のためのサイレント期間を提供する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CN105592550B (zh) 一种资源分配方法、设备及系统
KR20210134979A (ko) 5g 신무선 상향링크 위치결정 참조 신호를 구성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KR20180025932A (ko)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기지국 및 단말 디바이스
EP3369215B1 (en) Bulk propagation timing measurement messaging
KR20190034287A (ko) 장치 대 장치 통신 방법 및 단말 장치
JP5475822B2 (ja) 無線通信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いて装置をクラスタ化する方法
TW201145908A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beacon transmission
TW201536089A (zh) 用於一無線通訊系統之裝置對裝置使用者裝置及其資源排程方法
CN116457694A (zh) 用户设备协同雷达感测
Singh et al. Cognitive radio intelligent-MAC (CR-i-MAC): channel-diverse contention free approach for spectrum management
KR101465901B1 (ko) D2d 통신에서 단말의 전송 전력을 제어하는 방법 및 d2d 통신 단말
Lim et al. Revisiting overlapped channels: Efficient broadcast in multi-channel wireless networks
KR101278730B1 (ko) 바이너리 cdma 통신의 주파수 간섭 회피 방법, 장치, 및 컴퓨터로 판독 가능한 기록 매체
CN104160765A (zh) 用于在无线网络中确定频谱分配的基站和方法
Lasowski et al. A multi channel synchronization approach in dual radio vehicular ad-hoc networks
JP2015162877A (ja) 車載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13066126A (ja) 利用周波数チャネル選択方法および無線通信装置
WO2012006461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timing synchronization using multiple different timing signal sources
WO2013137709A1 (en) Frequency channel management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Almotairi et al. Fast and slow hopping MAC protocol for single-hop ad hoc wireless network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