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593739A - 照相机系统和焦点检测像素的校正方法 - Google Patents

照相机系统和焦点检测像素的校正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593739A
CN105593739A CN201480053915.7A CN201480053915A CN105593739A CN 105593739 A CN105593739 A CN 105593739A CN 201480053915 A CN201480053915 A CN 201480053915A CN 105593739 A CN105593739 A CN 1055937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cus detection
data
correction
pixel
camer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5391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593739B (zh
Inventor
菊地哲央
伊藤一弥
功刀和正
山崎幸惠
小俣芳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ozhixin Digital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Olympu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lympus Corp filed Critical Olympu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5937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937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5937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9373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7Focus control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 H04N23/672Focus control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based on the phase difference signa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28Systems for automatic generation of focusing signa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28Systems for automatic generation of focusing signals
    • G02B7/34Systems for automatic generation of focusing signals using different areas in a pupil plan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2Bodies
    • G03B17/12Bodies with means for supporting objectives, supplementary lenses, filters, masks, or turrets
    • G03B17/14Bodies with means for supporting objectives, supplementary lenses, filters, masks, or turrets interchangeabl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6Remote 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parts, e.g. by remote control devices
    • H04N23/663Remote 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parts, e.g. by remote control devices for controlling interchangeable camera parts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70Circuitry for compensating brightness variation in the scene
    • H04N23/75Circuitry for compensating brightness variation in the scene by influencing optical camera compon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70Circuitry for compensating brightness variation in the scene
    • H04N23/76Circuitry for compensating brightness variation in the scene by influencing the image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80Camera processing pipelines; Components thereof
    • H04N23/84Camera processing pipelines; Components thereof for processing colour signals
    • H04N23/843Demosaicing, e.g. interpolating colour pixel valu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5/00Circuitry of solid-state image sensors [SSIS]; Control thereof
    • H04N25/10Circuitry of solid-state image sensors [SSIS]; Control thereof for transforming different wavelengths into image signals
    • H04N25/11Arrangement of colour filter arrays [CFA]; Filter mosaics
    • H04N25/13Arrangement of colour filter arrays [CFA]; Filter mosa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spect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ilter elements
    • H04N25/134Arrangement of colour filter arrays [CFA]; Filter mosa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spect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ilter elements based on three different wavelength filter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5/00Circuitry of solid-state image sensors [SSIS]; Control thereof
    • H04N25/60Noise processing, e.g. detecting, correcting, reducing or removing noise
    • H04N25/61Noise processing, e.g. detecting, correcting, reducing or removing noise the noise originating only from the lens unit, e.g. flare, shading, vignetting or "cos4"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5/00Circuitry of solid-state image sensors [SSIS]; Control thereof
    • H04N25/70SSIS architectures; Circuits associated therewith
    • H04N25/703SSIS architectures incorporating pixels for producing signals other than image signals
    • H04N25/704Pixe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focusing, e.g. phase difference pixel set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206/00Systems for exchange of information between different pieces of apparatus, e.g. for exchanging trimming information, for photo finish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Focusing (AREA)
  • Automatic Focus Adjustment (AREA)
  • Structure And Mechanism Of Cameras (AREA)

Abstract

照相机系统(1)具有更换镜头(100)和照相机主体(200)。更换镜头(100)具有存储与像高对应的光瞳数据的镜头侧存储部(108)。照相机主体(200)具有:摄像元件(208),其具有摄像用的多个摄像像素和焦点检测用的多个焦点检测像素;主体侧存储部(230),其存储对向焦点检测像素入射的入射光所引起的照度分布的不均匀性进行校正的校正数据;以及校正部(2222),其从镜头侧存储部(108)接收光瞳数据,根据校正数据和光瞳数据对焦点检测像素的输出的照度分布的不均匀性进行校正。

Description

照相机系统和焦点检测像素的校正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具有焦点检测像素的摄像元件的照相机系统和焦点检测像素的校正方法。
背景技术
公知有利用摄像元件的一部分像素作为焦点检测元件来检测焦点状态的摄像装置。这种摄像装置将摄像元件的一部分像素设定为焦点检测像素,使穿过关于摄影镜头的光轴中心对称的不同光瞳区域后的被摄体光束在多个焦点检测像素中成像,通过检测该被摄体光束之间的相位差,检测摄影镜头的焦点状态。
但是,在摄像装置中,公知根据摄影镜头的光学特性,随着从摄影镜头的光轴起的距离变远,穿过摄影镜头而入射的光束的量减少。因此,产生摄像元件中成像的被摄体像中的照度的不均匀。用于对这种照度的不均匀性进行校正的处理被称为照度校正或阴影校正等。作为照度校正,例如公知有将与从光轴起的距离对应的校正系数和像素输出进行相乘的手法。这里,关于焦点检测像素,由于受光量根据其开口方式等各种条件而不同,所以,仅单纯地乘以与从光轴起的距离对应的校正系数,无法正确地校正像素输出。与此相对,在日本特开2009-244858号公报的摄像装置中,不同于摄像像素用的校正系数而在照相机主体中设置的ROM内具有焦点检测像素用的校正系数,根据作为校正对象的像素区分使用这些校正系数。
发明内容
在日本特开2009-244858号公报的手法中,使照相机主体具有针对焦点检测像素的照度校正用的校正系数。在这种结构的情况下,在由照相机主体和更换镜头构成的照相机系统的情况下,需要使其具有与能够装配的更换镜头对应的校正系数。并且,在使更换镜头具有照度校正用的校正系数的情况下,在内置于所装配的照相机主体中的摄像元件的光学特性变化的情况下,需要追加与该光学特性对应的校正系数。
本发明是鉴于所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即使更换镜头或照相机主体的光学特性的规格变更也能够不追加数据而对焦点检测像素的像素输出进行校正的照相机系统和焦点检测像素的校正方法。
为了达成所述目的,本发明的第1方式的照相机系统具有:更换镜头,其具有包含对焦镜头的摄影光学系统;以及照相机主体,所述更换镜头在该照相机主体上拆装,其中,所述更换镜头具有镜头侧存储部,该镜头侧存储部存储与像高对应的与光瞳有关的数据,所述照相机主体具有:摄像元件,其具有摄像用的多个摄像像素和焦点检测用的多个焦点检测像素;主体侧存储部,其存储校正数据,该校正数据用于针对所述焦点检测像素的输出来校正向所述焦点检测像素入射的入射光所引起的照度分布的不均匀性;以及校正部,其从所述镜头侧存储部接收所述与光瞳有关的数据,根据所述校正数据和所述与光瞳有关的数据,对所述焦点检测像素的输出的照度分布的不均匀性进行校正。
为了达成所述目的,本发明的第2方式的焦点检测像素的校正方法在照相机系统中对所述焦点检测像素的输出进行校正,该照相机系统具有:更换镜头,其具有包含对焦镜头的摄影光学系统,具有与像高对应的与光瞳有关的数据;以及照相机主体,所述更换镜头能够在该照相机主体上拆装,该照相机主体具有包含摄像用的多个摄像像素和焦点检测用的多个焦点检测像素的摄像元件,所述校正方法具有以下步骤:读出所述照相机主体中存储的校正数据,该校正数据用于针对所述焦点检测像素的输出来校正向所述焦点检测像素入射的入射光所引起的照度分布的不均匀性;从所述更换镜头接收所述与光瞳有关的数据;以及根据所述校正数据和所述与光瞳有关的数据,对所述焦点检测像素的输出的照度分布的不均匀性进行校正。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照相机系统的一例的结构的框图。
图2是示出作为一例的摄像元件的焦点检测像素的配置的图。
图3是示出照相机系统中的AF动作的流程图。
图4是示出焦点检测像素中的受光量变化的例子的图。
图5是示出与像高x的焦点检测像素对应的有效口径CF和成像光束的中心方向即成像光束入射角θc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6是示出照度校正1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7是由更换镜头得到的校正出射光瞳位置CEXPI和校正F值CFno的例子。
图8是示出照度校正数据的例子的图。
图9A是用于说明照度校正2的第1图。
图9B是用于说明照度校正2的第2图。
图10是示出照度校正2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11A是示出可靠性的判断的例子的第1图。
图11B是示出可靠性的判断的例子的第2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照相机系统的一例的结构的框图。这里,在图1中,带箭头的实线表示数据流,带箭头的虚线表示控制信号流。
图1所示的照相机系统1具有更换镜头100和照相机主体200。更换镜头100构成为相对于照相机主体200进行拆装。在更换镜头100装配在照相机主体200上时,更换镜头100和照相机主体200以通信自如的方式连接。
更换镜头100具有摄影镜头102、驱动部104、镜头CPU106、镜头侧存储部108。
摄影镜头102是用于使被摄体光束在照相机主体200的摄像元件208上成像的摄影光学系统。该摄影镜头102具有对焦镜头1021和光圈1022。对焦镜头1021构成为通过在光轴方向上移动,对摄影镜头102的焦点位置进行调节。光圈1022配置在对焦镜头1021的光轴上,构成为其口径可变。光圈1022限制穿过对焦镜头1021的被摄体光束的量。驱动部104根据来自镜头CPU106的控制信号对对焦镜头1021、光圈1022进行驱动。这里,摄影镜头102也可以构成为变焦镜头,该情况下,驱动部104还进行变焦驱动。
镜头CPU106构成为经由接口(I/F)110而与照相机主体200的CPU216通信自如。该镜头CPU106根据CPU216的控制进行驱动部104的控制。并且,镜头CPU106还经由接口110将光圈1022的光圈值(F值)和存储在镜头侧存储部108中的镜头数据这样的信息发送到CPU216。
镜头侧存储部108存储与更换镜头100有关的镜头数据。镜头数据例如包括摄影镜头102的焦距的信息和像差的信息。进而,本实施方式中的镜头数据包括光瞳数据。光瞳数据是与像高对应的F值和出射光瞳位置的对应数据。光瞳数据的详细情况在后面说明。
照相机主体200具有机械快门202、驱动部204、操作部206、摄像元件208、摄像控制电路210、模拟处理部212、模拟数字转换部(ADC)214、CPU216、图像处理部218、图像压缩解压缩部220、焦点检测电路222、显示部224、总线226、DRAM228、主体侧存储部230、记录介质232。
机械快门202构成为开闭自如,对来自被摄体的被摄体光束入射到摄像元件208的入射时间(摄像元件208的曝光时间)进行调节。作为机械快门202,可以采用公知的焦面快门、中心式快门等。驱动部204根据来自CPU216的控制信号对机械快门202进行驱动。
操作部206包括电源按钮、释放按钮、动态图像按钮、再现按钮、菜单按钮这样的各种操作按钮和触摸面板等各种操作部件。该操作部206检测各种操作部件的操作状态,将表示检测结果的信号输出到CPU216。
摄像元件208配置在摄影镜头102的光轴上的机械快门202的后方且通过摄影镜头102使被摄体光束成像的位置。摄像元件208构成为二维配置有构成像素的光电二极管。并且,在构成像素的光电二极管的前表面配置有例如拜耳排列的滤色器。拜耳排列具有在水平方向上交替配置R像素和G(Gr)像素的行、以及交替配置G(Gb)像素和B像素的行。构成摄像元件208的光电二极管生成与受光量对应的电荷。光电二极管产生的电荷蓄积在与各光电二极管连接的电容器中。
根据来自摄像控制电路210的控制信号,读出该电容器中蓄积的电荷作为图像信号。这里,本实施方式中的摄像元件208具有用于取得记录和显示用的图像的摄像像素和用于进行焦点检测的焦点检测像素。
摄像控制电路210根据来自CPU216的控制信号设定摄像元件208的驱动模式,根据与所设定的驱动模式对应的读出方式对来自摄像元件208的图像信号的读出进行控制。
模拟处理部212根据摄像控制电路210的控制,对从摄像元件208读出的图像信号进行放大处理等模拟处理。ADC214将从模拟处理部212输出的图像信号转换为数字形式的图像信号(像素数据)。下面,在本说明书中,将多个像素数据的集合记载为摄像数据。
CPU216根据存储在主体侧存储部230中的程序进行照相机系统1的整体控制。图像处理部218对摄像数据实施各种图像处理而生成图像数据。例如,在静态图像的记录时,图像处理部218实施静态图像记录用的图像处理而生成静态图像数据。同样,在动态图像的记录时,图像处理部218实施动态图像记录用的图像处理而生成动态图像数据。进而,在实时取景显示时,图像处理部218实施显示用的图像处理而生成显示用图像数据。
在图像数据的记录时,图像压缩解压缩部220对图像处理部218生成的图像数据(静态图像数据或动态图像数据)进行压缩。并且,在图像数据的再现时,对以压缩状态记录在记录介质232中的图像数据进行解压缩。
焦点检测电路222取得来自焦点检测像素的像素数据,根据所取得的像素数据,使用公知的相位差方式计算对焦镜头1021相对于对焦位置的散焦方向和散焦量。这里,本实施方式中的焦点检测电路222具有校正部2222,该校正部2222在焦点检测之前对摄像数据中的照度分布的不均匀性进行校正。
显示部224例如是液晶显示器或有机EL显示器这样的显示部,例如配置在照相机主体200的背面。该显示部224根据CPU216的控制来显示图像。显示部224用于实时取景显示和已记录图像的显示等。
总线226与ADC214、CPU216、图像处理部218、图像压缩解压缩部220、焦点检测电路222、DRAM228、主体侧存储部230、记录介质232连接,作为用于转送在这些块中产生的各种数据的转送路发挥功能。
DRAM228是可电改写的存储器,暂时存储所述摄像数据(像素数据)、记录用图像数据、显示用图像数据、CPU216中的处理数据这样的各种数据。另外,作为暂时存储用,也可以使用SDRAM。
主体侧存储部230存储CPU216中使用的程序、照相机主体200的调整值等各种数据。这里,在本实施方式中,主体侧存储部230存储校正部2222中的照度校正用的校正数据。校正数据的详细情况在后面说明。
记录介质232构成为内置或装填在照相机主体200中,将记录用图像数据记录为规定形式的图像文件。
图2是示出一例的摄像元件208的焦点检测像素的配置的图。如图2所示,一例的摄像元件208具有37点的AF区。该37点的AF区具有包含3点的AF区的行a、包含5点的AF区的行b、包含7点的AF区的行c、包含7点的AF区的行d、包含7点的AF区的行e、包含5点的AF区的行f、包含3点的AF区的行g这合计7个像素行。在各个AF区中排列有基准部的焦点检测像素的像素列和参照部的焦点检测像素的像素列。在基准部的焦点检测像素的像素列和参照部的焦点检测像素的像素列中配置有相同数量的焦点检测像素。并且,基准部的焦点检测像素的像素列和参照部的焦点检测像素的像素列在不同区域开口,以使得能够检测相位差。例如,在构成为能够检测水平方向的相位差的情况下,基准部的焦点检测像素的左半面(或右半面)的区域开口,参照部的焦点检测像素的右半面(或左半面)的区域开口。
下面,对本实施方式的照相机系统1中的AF动作进行说明。图3是示出照相机系统1中的AF动作的流程图。根据存储在主体侧存储部230中的程序,通过CPU216执行图3所示的流程图的处理。
当进行摄像数据的取入后,图3的流程图的处理开始。在摄像数据的取入后,CPU216使焦点检测电路222执行AF处理。接受该指示,焦点检测电路222执行摄像数据中的焦点检测像素的像素输出(像素数据)的取样(步骤101)。为了进行后面的说明,设作为取样结果而得到的照度校正前的每个AF区的基准部的焦点检测像素的像素列的像素输出为b_dat0[area][el]、参照部的焦点检测像素的像素列的像素输出为r_dat0[area][el]。这里,area表示AF区的位置。在图2的例子的摄像元件208的情况下,area具有0~36(例如设行a的左端为0、行g的右端为36)的值。并且,el表示各个AF区内的焦点检测像素的位置。例如,当设为在各个AF区内排列有100像素的焦点检测像素时,el具有0~99(例如设左端的焦点检测像素为0、右端的焦点检测像素为99)的值。
在像素输出的取样后,焦点检测电路222进行照度校正1的处理(步骤S102)。下面,对照度校正1的处理进行说明。照度校正1是用于对摄像数据中的照度分布的不均匀性进行校正的处理。
在照射均匀光的情况下,根据更换镜头100(摄影镜头102)的特性,入射到摄像元件208的被摄体光束的光量也根据从光轴中心起的距离而降低。例如,图4示出照射均匀光时的图2的行d的受光量变化。图4的横轴x是从光轴中心起的水平方向距离(像高),图4的纵轴表示受光量(像素数据的值)。另外,构成行d的7个AF区的中心的像高例如是-0.15、-0.1、-0.05、0、0.05、0.1、0.15。
引起图4所示的受光量的变化的更换镜头100的特性是出射光瞳位置EXPI和F值Fno。但是,还存在不位于摄影镜头102的光轴上的焦点检测像素,针对位于摄影镜头102的光轴外的焦点检测像素,需要使用根据像高进行校正后的校正F值CFno。同样,出射光瞳位置也需要使用根据像高进行校正后的校正出射光瞳位置CEXPI。参照图5对校正F值CFno和校正出射光瞳位置CEXPI的计算手法进行说明。图5是示出与像高x的焦点检测像素对应的有效口径CF和成像光束的中心方向即成像光束入射角θc之间的关系的图。如图5所示,在像高x的位置成像的成像光束存在于入射角θL~θU的范围内。这里,入射角θL是接近光轴的一侧的最大的入射角,入射角θU是远离光轴的一侧的最大的入射角。而且,成像光束入射角θc是入射角θL与θU之间的中心角。因此,在入射角θL、入射角θU和成像光束θc之间,tanθc=(tanθL+tanθU)/2的关系成立。
光线针对摄像元件208的受光面的入射角与穿过成像光束的中心的光线(图5的虚线)和光轴的交点的位置一对一对应。该位置、即穿过成像光束的中心的直线与光轴相交的位置是校正出射光瞳位置CEXPI(在图中,用以受光面为基准的长度表示)。该校正出射光瞳位置CEXPI用以下的(式1)的关系表示。
另外,有时校正出射光瞳位置CEXPI与摄影镜头102的本来的出射光瞳位置EXPI不同。
CEXPI=x/tanθc(式1)
并且,入射到像高x的位置的像素的光束的范围是有效口径CF,该有效口径CF表示为CF=1/(tanθL-tanθU)。用F值表示有效口径CF而得到的值是校正F值CFno。因此,校正F值CFno用以下的(式2)的关系表示。
CFno=CEXPI/CF(式2)
根据(式1)和(式2)可知,校正出射光瞳位置CEXPI和校正F值CFno均根据像高x(即入射角θL和入射角θU)而具有不同的值。因此,如果与像高x对应的校正出射光瞳位置CEXPI和校正F值CFno已知,则能够根据这些值估计像高x的受光量的变化量。然后,通过根据该受光量的变化进行校正,能够对摄像数据中的照度分布的不均匀性进行校正。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与代表值的像高(例如各个AF区的中心)x对应的校正出射光瞳位置CEXPI和校正F值CFno作为光瞳数据存储在镜头侧存储部108中,并且,将与校正出射光瞳位置CEXPI和校正F值CFno对应的照度校正数据存储在主体侧存储部230中。然后,在AF时,焦点检测电路222取得存储在镜头侧存储部108中的与像高x对应的校正出射光瞳位置CEXPI和校正F值CFno,取得与所取得的校正出射光瞳位置CEXPI和校正F值CFno对应的照度校正数据,根据所取得的照度校正数据对图5所示的照度分布的不均匀性进行校正。这种一连串的处理是照度校正1的处理。
下面,参照图6对照度校正1的处理进行具体说明。这里,说明对行d的照度分布的不均匀性进行校正的例子,但是,其他行也能够进行同样的校正。并且,设当前装配在照相机主体200上的更换镜头100是开放F值Fno为2.0、出射光瞳位置EXPI为60mm的镜头。而且,设根据存储在镜头侧存储部108中的光瞳数据计算出的、当前装配的更换镜头100的每个像高的校正出射光瞳位置CEXPI和校正F值CFno如图7所示。并且,设存储在主体侧存储部230中的照度校正数据hosei_b[area][CFno_index][CEXPI_index]和照度校正数据hosei_r[area][CFno_index][CEXPI_index]例如是与4个阶段的F值CFno=2、4、6、8(CFno_index=0,1,2,3)和3个阶段的出射光瞳位置CEXPI=40mm、60mm、80mm(CEXPI_index=0,1,2)对应的12个阶段的照度校正数据。
作为照度校正1的处理,焦点检测电路222计算代表值的照度校正数据(步骤S201)。这里,在与当前的更换镜头100的代表值的像高x对应的校正出射光瞳位置CEXPI和校正F值CFno如图7所示时,像高x=±0.15时的CEXPI为40mm,该值对应于CEXPI_index=0。另一方面,像高x=±0.15时的CFno为3,该值对应于以1:1的方式划分CFno_index=0(CFno=2)和CFno_index=1(CFno=4)的值。因此,焦点检测电路222将装配了图7的例子的更换镜头100时的像高x=±0.15时的照度校正数据设为,CEXPI_index=0、CFno_index=0时的照度校正数据与CEXPI_index=0、CFno_index=1时的照度校正数据的平均值。同样,像高x=±0.1时的CEXPI为40mm,该值对应于CEXPI_index=0。另一方面,像高x=±0.1时的CFno为2.5,该值对应于以1:3的方式划分CFno_index=0和CFno_index=1的值。因此,焦点检测电路222将装配了图7的例子的更换镜头100时的像高x=±0.1时的照度校正数据设为,对CEXPI_index=0、CFno_index=0时的照度校正数据的3/4倍的值和CEXPI_index=0、CFno_index=1时的照度校正数据的1/4倍的值进行相加而得到的值。进而,同样,像高x=±0.05、0时的CEXPI为40mm,该值对应于CEXPI_index=0。另一方面,像高x=±0.05、0时的CFno为2,该值对应于CFno_index=0。因此,焦点检测电路222将装配了图7的例子的更换镜头100时的像高x=±0.05、0时的照度校正数据设为CEXPI_index=0、CFno_index=0时的照度校正数据的值。图8示出这种照度校正数据。图8的黑色圆点和白色圆圈的位置是代表值的像高的照度校正数据。图8所示的照度校正数据例如是进行调整以使图5所示的光量(像素输出)为恒定值的数据。
在代表值的照度校正数据的计算后,焦点检测电路222通过直线插值来计算与代表值以外的像高x、即构成AF区的各个焦点检测像素的位置对应的照度校正数据(步骤S202)。下面,将通过步骤S202的处理而计算出的AF区的每个焦点检测像素的照度校正数据记为照度校正数据hosei_val_b[area][el]和照度校正数据hosei_val_r[area][el]。
在AF区的每个焦点检测像素的照度校正数据的计算后,焦点检测电路222对焦点检测像素的像素输出进行校正(步骤S203)。然后,焦点检测电路222结束照度校正1的处理。这里,当设照度校正1后的基准部的焦点检测像素的像素输出为b_dat1[area][el]、设参照部的焦点检测像素的像素输出为r_dat1[area][el]时,它们用以下的(式3)表示。
b_dat1[area][el]=hosei_val_b[area][el]×b_dat0[area][el]
r_dat1[area][el]=hosei_val_r[area][el]×r_dat0[area][el](式3)
这里,返回图2的说明。在照度校正1的处理后,焦点检测电路222进行照度校正2的处理(步骤S103)。下面,对照度校正2的处理进行说明。照度校正2是用于吸收由于设计上可能引起的焦点检测像素等的个体偏差而导致的校正残余的影响的处理。通过照度校正1的处理,对图5所示的像素输出进行校正以使其接近恒定值。但是,实际上,由于焦点检测像素等的个体偏差,有时产生图9A所示的校正残余。通过检测基准部的焦点检测像素的像素输出和参照部的焦点检测像素的像素输出之间的偏离量,对这种校正残余进行校正。
下面,参照图10对照度校正2的处理进行具体说明。作为照度校正2的处理,焦点检测电路222计算基准部的像素输出和参照部的像素输出之间的偏离量(例如比率)(步骤S301)。在计算偏离量时,焦点检测电路222计算各个AF区中的基准部的焦点检测像素的像素输出的平均值Ave_b[area]和参照部的焦点检测像素的像素输出的平均值Ave_r[area]。然后,焦点检测电路222如以下的(式4)那样计算偏离量Balance[area]。
Balance[area]=Ave_b[area]/Ave_r[area](式4)
在偏离量的计算后,焦点检测电路222在规定范围内对偏离量进行钳位(步骤S302)。实施钳位是为了防止由于校正而对因个体偏差或被摄体像自身的明暗而产生的基准部和参照部的像素输出的偏离所引起的噪声进行放大并产生伪对焦。另外,根据由于设计上可能引起的个体偏差而导致的噪声的最大值,决定钳位值的上限CLIP_arufa_Max和下限CLIP_arufa_Min。并且,在单次AF时和连续AF时,优选扩大连续AF的钳位值的范围。例如,在设单次AF时的上限CLIP_arufa_SAF_Max为1.2、下限CLIP_arufa_SAF_Min为0.8时,设连续AF时的上限CLIP_arufa_CAF_Max为1.3、下限CLIP_arufa_CAF_Min为0.7。这样,在单次AF时,通过缩小钳位值的范围,能够减少产生伪对焦的可能性,提高AF精度。另一方面,在连续AF时,通过扩大钳位值的范围,产生伪对焦的可能性提高,但是,能够加快AF速度。
在对偏离量进行钳位后,焦点检测电路222使用偏离量Balance[area]对基准部和参照部中的任意一方的焦点检测像素的像素输出进行校正(步骤S303)。例如,当对参照部的焦点检测像素的像素输出进行校正时,根据以下的(式6)得到照度校正2后的参照部的像素输出r_dat2[area][el]。另外,图9B示出照度校正2后的基准部和参照部的焦点检测像素的像素输出。通过照度校正2,校正残余减少,相同像高的基准部和焦点检测部的像素输出大致一致。
r_dat2[area][el]=Balance[area]×r_dat1[area][el](式6)
这里,返回图2的说明,在照度校正2的处理后,焦点检测电路222进行用于计算散焦量的相关运算(步骤S104)。相关运算是基准部的像素输出b_dat1[area][el]与参照部的像素输出r_dat2[area][el]之间的相关运算。
基准部的像素输出b_dat1[area][el]和参照部的像素输出r_dat2[area][el]的相关运算的结果,得到最小的相关值F的像素偏离量成为散焦量。在相关运算后,焦点检测电路222判定散焦量的可靠性是否OK(步骤S105)。例如根据相关值F来判定散焦量的可靠性是否OK。在与散焦量对应的相关值即最小的相关值Fmin充分小、且最小的相关值附近的斜率充分大的情况下,判定为可靠性OK。如图11A所示,通过判定是否是最小的相关值Fmin≦FINT,来判定最小的相关值Fmin是否充分小。这里,FINT是阈值。图11A是可靠性NG的情况的例子。并且,如图11B所示,通过判定是否是FS≧FSmin,来判定最小的相关值附近的斜率是否充分大。这里,FS是FM-Fmin和FP-Fmin中的较大的一方。并且,FM是el比min小1的像素位置的相关值,进而,FP是el比min大1的像素位置的相关值。
在步骤S105中判定为散焦量的可靠性NG的情况下,焦点检测电路222判定为无法对焦,结束图2的处理。此时,焦点检测电路222例如使显示部224显示当前处于非对焦状态的意思。在步骤S105中判定为散焦量的可靠性OK的情况下,焦点检测电路222判定当前摄影镜头102是否处于对焦状态(步骤S106)。例如,设在散焦量小于阈值的情况下处于对焦状态。在步骤S106中判定为摄影镜头102处于对焦状态的情况下,焦点检测电路222判定为能够对焦,结束图2的处理。此时,焦点检测电路222例如使显示部224显示当前处于对焦状态的意思。在步骤S106中判定为摄影镜头102不处于对焦状态的情况下,焦点检测电路222将散焦量发送到CPU216。CPU216根据该散焦量对镜头CPU106进行控制,将摄影镜头102的对焦镜头1021驱动到对焦位置(步骤S107)。然后,CPU216使处理返回步骤S101。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使更换镜头100具有与像高对应的光瞳数据,使照相机主体200具有与光瞳数据对应的照度校正数据,由此,能够进行与更换镜头100对应的照度校正。即,即使更换镜头100的规格变更,也能够进行照度校正而不用改变照相机主体的照度校正数据表的内容。
并且,通过照度校正2对参照部的像素输出进行校正,由此,能够在排除了个体偏差和被摄体像的影响的状态下进行照度校正。并且,通过在照度校正2时对照度校正数据进行钳位,能够降低由于过校正而产生伪对焦的可能性。
这里,在所述例子中,单纯地记载了像素数、F值、出射光瞳位置,但是,在实际运用中不限于此。并且,在一例中,光圈开放而开始AF,但是,光圈1022不一定是开放状态。并且,代表值的像高也不限于AF区的中心位置。并且,也可以在一个AF区中存在2个以上的代表值。
上述实施方式的各处理也可以作为能够由CPU216执行的程序来存储。除此之外,可以存储在存储卡(ROM卡、RAM卡等)、磁盘(软盘、硬盘等)、光盘(CD-ROM、DVD等)、半导体存储器等外部存储装置的存储介质中进行发布。而且,CPU216通过读入该外部存储装置的存储介质中存储的程序并根据该读入的程序来控制动作,能够执行上述处理。

Claims (14)

1.一种照相机系统,其具有:更换镜头,其具有包含对焦镜头的摄影光学系统;以及照相机主体,所述更换镜头能够在该照相机主体上拆装,其中,
所述更换镜头具有镜头侧存储部,该镜头侧存储部存储与像高对应的与光瞳有关的数据,
所述照相机主体具有:
摄像元件,其具有摄像用的多个摄像像素和焦点检测用的多个焦点检测像素;
主体侧存储部,其存储校正数据,该校正数据用于针对所述焦点检测像素的输出来校正向所述焦点检测像素入射的入射光所引起的照度分布的不均匀性;以及
校正部,其从所述镜头侧存储部接收所述与光瞳有关的数据,根据所述校正数据和所述与光瞳有关的数据,对所述焦点检测像素的输出的照度分布的不均匀性进行校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相机系统,其中,
所述多个焦点检测像素对应于用于检测相位差的基准部和参照部中的任意一方,
所述校正部检测所述焦点检测像素的所述基准部的输出与所述参照部的输出之间的偏离量,根据所述偏离量计算对所述焦点检测像素的输出的不均匀性进行校正的校正系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照相机系统,其中,
在所述校正系数超过规定值的情况下,所述校正部将所述校正系数限制为所述规定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相机系统,其中,
所述与光瞳有关的数据是与所述更换镜头的F值有关的数据和与出射光瞳位置有关的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照相机系统,其中,
与所述更换镜头的F值有关的数据是入射到位于规定的像高处的所述焦点检测像素的光束的范围。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照相机系统,其中,
与所述更换镜头的出射光瞳位置有关的数据是与如下的位置有关的信息,该位置是入射到位于规定的像高处的所述焦点检测像素的光束的中心光束与所述摄影光学系统的光轴相交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相机系统,其中,
所述主体侧存储部具有分别对应于多个所述与光瞳有关的数据的多个校正数据,
所述校正部基于所述与光瞳有关的数据,根据所述多个校正数据计算代表性的校正数据,对照度分布的不均匀性进行校正。
8.一种焦点检测像素的校正方法,在照相机系统中对所述焦点检测像素的输出进行校正,该照相机系统具有:更换镜头,其具有包含对焦镜头的摄影光学系统,具有与像高对应的与光瞳有关的数据;以及照相机主体,所述更换镜头能够在该照相机主体上拆装,该照相机主体具有包含摄像用的多个摄像像素和焦点检测用的多个焦点检测像素的摄像元件,所述校正方法具有以下步骤:
读出所述照相机主体中存储的校正数据,该校正数据用于针对所述焦点检测像素的输出来校正向所述焦点检测像素入射的入射光所引起的照度分布的不均匀性;
从所述更换镜头接收所述与光瞳有关的数据;以及
根据所述校正数据和所述与光瞳有关的数据,对所述焦点检测像素的输出的照度分布的不均匀性进行校正。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焦点检测像素的校正方法,其中,
所述多个焦点检测像素对应于用于检测相位差的基准部和参照部中的任意一方,
对所述焦点检测像素的输出的照度分布的不均匀性进行校正的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检测所述焦点检测像素的所述基准部的输出与所述参照部的输出之间的偏离量;
根据所述偏离量计算对所述焦点检测像素的输出的不均匀性进行校正的校正系数;以及
通过所述校正系数进行校正。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焦点检测像素的校正方法,其中,
计算所述校正系数的步骤包括以下步骤:在所述校正系数超过规定值的情况下,将所述校正系数限制为所述规定值。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焦点检测像素的校正方法,其中,
所述与光瞳有关的数据是与所述更换镜头的F值有关的数据和与出射光瞳位置有关的数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焦点检测像素的校正方法,其中,
与所述更换镜头的F值有关的数据是入射到位于规定的像高处的所述焦点检测像素的光束的范围。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焦点检测像素的校正方法,其中,
与所述更换镜头的出射光瞳位置有关的数据是与如下的位置有关的信息,该位置是入射到位于规定的像高处的所述焦点检测像素的光束的中心光束与光轴相交的位置。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焦点检测像素的校正方法,其中,
读出所述校正数据的步骤包括以下步骤:读出分别对应于多个所述与光瞳有关的数据的多个校正数据,
进行所述校正的步骤包括以下步骤:基于所述与光瞳有关的数据,根据所述多个校正数据计算代表性的校正数据,对照度分布的不均匀性进行校正。
CN201480053915.7A 2013-09-30 2014-09-24 照相机系统和焦点检测像素的校正方法 Active CN10559373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205951 2013-09-30
JP2013205951A JP5769773B2 (ja) 2013-09-30 2013-09-30 カメラシステム及び焦点検出画素の補正方法
PCT/JP2014/075278 WO2015046246A1 (ja) 2013-09-30 2014-09-24 カメラシステム及び焦点検出画素の補正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93739A true CN105593739A (zh) 2016-05-18
CN105593739B CN105593739B (zh) 2018-02-09

Family

ID=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55220A (zh) * 2017-12-14 2019-07-02 发那科株式会社 机器人系统
CN112740090A (zh) * 2018-07-20 2021-04-30 株式会社尼康 焦点检测装置、拍摄装置以及可更换镜头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157457A (ja) * 2004-11-29 2006-06-15 Canon Inc 撮像装置及び撮像方法、並びに撮像プログラム
JP2007121896A (ja) * 2005-10-31 2007-05-17 Nikon Corp 焦点検出装置および光学システム
CN101662588A (zh) * 2008-08-25 2010-03-03 佳能株式会社 摄像设备、摄像系统和焦点检测方法
JP2011123133A (ja) * 2009-12-08 2011-06-23 Canon Inc 撮像装置
US20110228163A1 (en) * 2010-03-17 2011-09-22 Panasonic Corporation Imaging apparatus, camera body and interchangeable lens
CN102445817A (zh) * 2010-09-30 2012-05-09 株式会社尼康 更换镜头、相机体及相机系统
CN102883093A (zh) * 2011-07-13 2013-01-16 奥林巴斯映像株式会社 摄像装置以及摄像元件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157457A (ja) * 2004-11-29 2006-06-15 Canon Inc 撮像装置及び撮像方法、並びに撮像プログラム
JP2007121896A (ja) * 2005-10-31 2007-05-17 Nikon Corp 焦点検出装置および光学システム
CN101662588A (zh) * 2008-08-25 2010-03-03 佳能株式会社 摄像设备、摄像系统和焦点检测方法
JP2011123133A (ja) * 2009-12-08 2011-06-23 Canon Inc 撮像装置
US20110228163A1 (en) * 2010-03-17 2011-09-22 Panasonic Corporation Imaging apparatus, camera body and interchangeable lens
CN102445817A (zh) * 2010-09-30 2012-05-09 株式会社尼康 更换镜头、相机体及相机系统
CN102883093A (zh) * 2011-07-13 2013-01-16 奥林巴斯映像株式会社 摄像装置以及摄像元件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55220A (zh) * 2017-12-14 2019-07-02 发那科株式会社 机器人系统
CN109955220B (zh) * 2017-12-14 2023-08-29 发那科株式会社 机器人系统
CN112740090A (zh) * 2018-07-20 2021-04-30 株式会社尼康 焦点检测装置、拍摄装置以及可更换镜头
CN112740090B (zh) * 2018-07-20 2022-08-12 株式会社尼康 焦点检测装置、拍摄装置以及可更换镜头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60212325A1 (en) 2016-07-21
EP3054336A4 (en) 2017-05-24
US9509899B2 (en) 2016-11-29
EP3054336B1 (en) 2019-11-06
WO2015046246A1 (ja) 2015-04-02
EP3054336A1 (en) 2016-08-10
JP2015069180A (ja) 2015-04-13
JP5769773B2 (ja) 2015-08-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847392B1 (ko) 화상처리장치 및 그 제어 방법
CN106257914B (zh) 焦点检测装置和焦点检测方法
US8610784B2 (en) Imaging apparatus, imaging system, control method of imaging apparatus, and program
JP4923005B2 (ja) ディジタル・スチル・カメラ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CN104683688B (zh) 摄像装置和摄像方法
CN102262334A (zh) 成像设备、成像系统以及成像设备控制方法和程序
JP2018087864A (ja) 焦点調節装置及び焦点調節装置の制御方法
JP2017098631A (ja) 画像合成処理装置
CN104243863A (zh) 拍摄装置、拍摄方法
JP5769773B2 (ja) カメラシステム及び焦点検出画素の補正方法
CN104919352A (zh) 摄像装置和图像校正方法以及图像处理装置和图像处理方法
US10630882B2 (en) Image pickup apparatus having function of correcting defocusing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JP6838894B2 (ja) 焦点調節装置、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5144697A (zh) 摄像装置、照相机系统以及图像处理方法
US10129449B2 (en) Flash band, determination device for detecting flash b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storage medium, and image pickup apparatus
JP6881909B2 (ja)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及び画像処理装置及び方法
JP6559021B2 (ja) 撮像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プログラム
JP6541835B2 (ja)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記憶媒体
US10003735B2 (en) Calculation device and image pickup device using calculation device and calculation method
CN105593739B (zh) 照相机系统和焦点检测像素的校正方法
JP6421032B2 (ja) 焦点検出装置、焦点検出方法及び焦点検出プログラム
JP2015176114A (ja) 撮像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の制御方法
JP5871462B2 (ja) 焦点検出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6360409B2 (ja) 撮像装置、撮像方法
JP2019148668A (ja) 焦点調節装置及び焦点調節装置の制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214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Aozhixin Digit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OLYMPUS Corp.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