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591884B - 一种消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消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591884B
CN105591884B CN201510971779.6A CN201510971779A CN105591884B CN 105591884 B CN105591884 B CN 105591884B CN 201510971779 A CN201510971779 A CN 201510971779A CN 105591884 B CN105591884 B CN 10559188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twork connection
message
available
network
cache nu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97177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591884A (zh
Inventor
宋小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971779.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591884B/zh
Publication of CN1055918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918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5918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9188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06Message adaptation to terminal or network requir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消息传输方法及装置。一种消息传输方法,应用于第一设备,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开放交换模型OpenFlow信道具有至少两个网络连接,该方法包括:获取所述第二设备的每个网络连接的可用缓存数量;存在待发送的第一消息时,根据所述第二设备的每个网络连接的可用缓存数量,确定用于传输所述第一消息的第一网络连接;使用所述第一网络连接将所述第一消息发送给所述第二设备。应用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有效避免第二设备的网络连接的消息拥塞,以便第二设备能够及时获得或处理第一设备发送的消息。

Description

一种消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消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SDN(Software Defined Network,软件定义网络),是一种新型网络创新架构,其核心思想是将网络设备的控制层面与转发层面分离,以实现对网络流量的灵活控制,为核心网络及应用的创新提供良好的平台。
SDN网络主要由控制器和交换机构成。在SDN网络中,控制器和每一个交换机之间的信道为开放交换模型(OpenFlow)信道,OpenFlow信道是连接控制器和每一个交换机的接口。控制器通过OpenFlow信道配置和管理交换机,在OpenFlow信道中传输的消息都是根据OpenFlow协议定义的。
控制器和交换机之间的OpenFlow信道可以包含多个网络连接,控制器和交换机之间的消息传输可以在多个网络连接上进行,达到负载分担的目的。现有的一种消息传输方法是,控制器或者交换机根据各自的每个网络连接已发送消息的消息量,选择进行消息传输的网络连接。但是,对端设备(交换机或控制器)的该网络连接的可用缓存数量可能用尽或者很少,这样将无法接收到消息或者导致消息拥塞,使得消息不能被及时处理,影响整个SDN网络的正常运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消息传输方法及装置。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消息传输方法,应用于第一设备,所述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开放交换模型OpenFlow信道具有至少两个网络连接,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第二设备的每个网络连接的可用缓存数量;
存在待发送的第一消息时,根据所述第二设备的每个网络连接的可用缓存数量,确定用于传输所述第一消息的第一网络连接;
使用所述第一网络连接将所述第一消息发送给所述第二设备。
一种消息传输装置,应用于第一设备,所述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开放交换模型OpenFlow信道具有至少两个网络连接,所述装置包括:
可用缓存数量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第二设备的每个网络连接的可用缓存数量;
第一网络连接确定模块,用于在存在待发送的第一消息时,根据所述第二设备的每个网络连接的可用缓存数量,确定用于传输所述第一消息的第一网络连接;
第一消息发送模块,用于使用所述第一网络连接将所述第一消息发送给所述第二设备。
应用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第一设备根据第二设备的每个网络连接的可用缓存数量,确定用于传输第一消息的第一网络连接,并使用第一网络连接将第一消息发送给第二设备。这样,在第一设备需要自己选择用于传输第一消息的网络连接的情况下,第一设备可以选择第二设备的可用缓存数量较多的网络连接进行消息的传输,可以有效避免第二设备的网络连接的消息拥塞,以便第二设备能够及时获得或处理第一设备发送的消息,避免影响整个SDN网络的正常运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OpenFlow信道多网络连接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消息传输方法的一种实施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消息传输方法的另一种实施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消息传输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消息传输装置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消息传输方法应用于第一设备,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开放交换模型OpenFlow信道具有至少两个网络连接。在SDN网络中,第一设备可以为控制器或交换机,在第一设备为控制器的情况下,第二设备可以为交换机,在第一设备为交换机的情况下,第二设备可以为控制器。
在SDN网络中,控制器和交换机之间的OpenFlow信道至少存在一个主连接,可以不存在副连接,还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副连接。主连接是OpenFlow信道的基础连接,只有当主连接正常时其他的副连接才可以传输消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控制器和交换机之间具有至少两个网络连接,即一个主连接和至少一个副连接。
如图1所示,为SDN网络中一个控制器和一个交换机的OpenFlow信道多网络连接的示意图,在控制器和交换机之间的OpenFlow信道存在两个网络连接,一个主连接和一个副连接,OpenFlow信道上的消息可以同时在这些网络连接上传输,达到负载分担的目的。
通过OpenFlow信道的消息是根据OpenFlow协议定义的,通常采用TLS(TransportLayer Security,安全传输层协议)加密来保证传输的安全性,但也支持简单的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直接传输。目前,OpenFlow协议支持三种消息类型,分别为:控制器-交换机(controller-to-switch)类型、异步(asynchronous)类型、对称(symmetric)类型。控制器-交换机类型的消息,可以是由控制器发起的,由交换机接收并处理的消息,主要由控制器对交换机进行状态查询和修改配置等操作。异步类型的消息,可以是由交换机发送给控制器的、用来通知交换机上发生的某些异步事件的消息。对称类型的消息,是指双向对称的消息,用来建立控制器和交换机的连接,检测对方是否在线等。
在SDN网络中,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一消息可以是异步类型的消息,如作为第一设备的控制器向作为第二设备的交换机发送流表添加请求消息,或者,作为第一设备的交换机向作为第二设备的控制器发送端口状态消息等。当第一设备为控制器时,该第一消息还可以是控制器-交换机类型的请求消息,如作为第一设备的控制器向作为第二设备的交换机发送流表内容获取请求消息等。当第一设备为交换机时,该第一消息还可以是与第二设备发送的请求消息对应的应答消息,如作为第一设备的交换机向作为第二设备的控制器返回的携带流表内容的应答消息等。
参见图2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消息传输方法的实施流程图,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210:获取所述第二设备的每个网络连接的可用缓存数量。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OpenFlow信道具有至少两个网络连接。对于第一设备或者第二设备的每个网络连接而言,该网络连接的可用缓存数量标识了该设备能够接收消息的最大数据量。
如果第一设备随机进行网络连接的选择,或者按照现有技术的方法根据每个网络连接已发送消息的消息量确定网络连接,所使用的网络连接可能是第二设备中可用缓存数量较少的网络连接,这样,很容易造成第二设备在该网络连接上的消息拥塞,使得第二设备无法及时有效的处理第一设备发送的消息。
为尽量避免第二设备的网络连接的消息拥塞,第一设备可以获取第二设备的每个网络连接的可用缓存数量,这样,当存在待发送的第一消息时,第一设备可以根据第二设备的每个网络连接的可用缓存数量,确定要使用的网络连接。
在第一设备中,可以保存一个缓存列表,该缓存列表中记录第二设备的每个网络连接的可用缓存数量。在实际应用中,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中都可以保存缓存列表,其中记录对端设备的每个网络连接的可用缓存数量。
当第一设备为控制器,第二设备为交换机,且控制器与多个交换机有连接关系时,控制器可以针对与其有连接关系的每个交换机分别保存一个缓存列表,在每个缓存列表中记录相应交换机的每个网络连接的可用缓存数量。或者,控制器可以保存一个缓存列表,在该缓存列表中记录与其有连接关系的每个交换机的每个网络连接的可用缓存数量。这样,作为第一设备的控制器可以通过自身保存的缓存列表读取到作为第二设备的交换机的每个网络连接的可用缓存数量。
在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设备可以通过每个网络连接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二消息,并将第二消息中携带的第二设备的相应网络连接的可用缓存数量保存在本地。
该第二消息可以是握手消息,如echo消息。在实际应用中,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可以通过相互传输的握手消息获得对端设备的每个网络连接的可用缓存数量。
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的每个网络连接都会传输握手消息。以echo消息为例,第一设备或第二设备可以在每个网络连接的echo消息中添加本端设备的该网络连接的可用缓存数量。echo消息作为一种定时握手消息,在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的每个网络连接中按照设定间隔进行传输。
第一设备在每个网络连接的echo消息中主动添加本端设备的该网络连接的可用缓存数量的信息,第二设备接收到echo消息后,可以获得第一设备的该网络连接的可用缓存数量,并可以在本地保存,如在本地缓存列表中进行记录或者更新。同样,第二设备在每个网络连接的echo消息中也主动添加本端设备的该网络连接的可用缓存数量的信息,第一设备接收到echo消息后,可以获得第二设备的该网络连接的可用缓存数量,并可以在本地保存,如在本地缓存列表中进行记录或者更新。
以图1所示的网络连接示意图为例。控制器分别通过主连接和副连接向交换机发送echo消息。控制器通过主连接发送的echo消息中携带有控制器的主连接的可用缓存数量的信息,控制器通过副连接发送的echo消息中携带控制器的副连接的可用缓存数量的信息。交换机接收到控制器通过主连接发送的echo消息后,可以获得控制器的主连接的可用缓存数量,交换机接收到控制器通过副连接发送的echo消息后,可以获得控制器的副连接的可用缓存数量。
同样,交换机也分别通过主连接和副连接向控制器发送echo消息。交换机通过主连接发送的echo消息中携带交换机的主连接的可用缓存数量的信息,交换机通过副连接发送的echo消息中携带交换机的副连接的可用缓存数量的信息。控制器接收到交换机通过主连接发送的echo消息后,可以获得交换机的主连接的可用缓存数量,控制器接收到交换机通过副连接发送的echo消息后,可以获得交换机的副连接的可用缓存数量。
这样,控制器和交换机之间通过echo消息可以获得对端设备的每个网络连接的可用缓存数量的信息。因为echo消息在每个设定间隔内都会发送,所以,控制器和交换机保存的对端设备的每个网络连接的可用缓存数量的信息可以不断更新。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为了在echo消息中携带设备的网络连接的可用缓存数量,可以对echo消息进行扩展,如下例所示:
/*Echo extension message.*/
struct ofp_echo_msg{
struct ofp_header header;/*Type OFPT_ECHO.*/
uint32_t auxiliary_id;/*Auxiliary connection ID*/
uint8_t buffers_data[0];/*Local connection buffers*/
};
上述例举的扩展后的echo消息中携带了设备在某个副连接(auxiliary_id)上的可用缓存数量(buffers_data[0])的信息,该可用缓存数量标识了该设备能够接收的消息的最大数据量。
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让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及时掌握OpenFlow信道上每个网络连接上对端设备的可用缓存数量,以便本设备发起第一消息时能够选择最优的网络连接进行消息的传输。
S220:存在待发送的第一消息时,根据所述第二设备的每个网络连接的可用缓存数量,确定用于传输所述第一消息的第一网络连接。
如前所述,对于第一设备或者第二设备的每个网络连接而言,该网络连接的可用缓存数量标识了该设备能够接收消息的最大数据量。如果第二设备的某个网络连接的可用缓存数量较小,而第一设备选择通过该网络连接向第二设备发送消息,可能会导致第二设备的该网络连接发生消息拥塞。所以,通过步骤S210,第一设备可以获取到第二设备的每个网络连接的可用缓存数量,当存在待发送的第一消息时,第一设备可以根据第二设备的每个网络连接的可用缓存数量,确定用于传输第一消息的第一网络连接。
具体的,第一设备可以选择第二设备的可用缓存数量较大的网络连接用于传输第一消息,还可以直接选择第二设备的可用缓存数量最大的网络连接用于传输第一消息。
在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步骤S220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根据所述第二设备的每个网络连接的可用缓存数量,确定可用缓存数量大于预设第一阈值的网络连接组成的第一集合;
步骤二:按照预设规则在所述第一集合中选择所述第一网络连接。
为便于描述,将上述两个步骤结合起来进行说明。
可以理解的是,当某设备的某个网络连接的可用缓存数量低于某个极限值时,发送给该设备的消息需要使用OpenFlow信道的其他网络连接进行传输。在实际应用中,第一设备可以根据第二设备的每个网络连接的可用缓存数量,确定出第二设备的可用缓存数量大于预设第一阈值的网络连接,这些网络连接可以组成第一集合,即第二设备在第一集合中的各网络连接的可用缓存数量均大于预设第一阈值。该第一阈值需大于上述所说的极限值,具体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和调整,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第一设备确定出第一集合后,可以按照预设规则在第一集合中选择第一网络连接。具体的,第一设备可以在第一集合中随机或者按照特定要求选择一个网络连接,并将该网络连接确定为用于传输第一消息的第一网络连接。
比较优选的,第一设备可以在第一集合中选择可用缓存数量最大的网络连接,将其确定为用于传输第一消息的第一网络连接。
S230:使用所述第一网络连接将所述第一消息发送给所述第二设备。
在步骤S220,第一设备确定出用于传输第一消息的第一网络连接后,可以使用第一网络连接将第一消息发送给第二设备。
应用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第一设备根据第二设备的每个网络连接的可用缓存数量,确定用于传输第一消息的第一网络连接,并使用第一网络连接将第一消息发送给第二设备。这样,在第一设备需要自己选择用于传输第一消息的网络连接的情况下,第一设备可以选择第二设备的可用缓存数量较多的网络连接进行消息的传输,可以有效避免第二设备的网络连接的消息拥塞,以便第二设备能够及时获得或处理第一设备发送的消息,避免影响整个SDN网络的正常运行。
参见图3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消息为控制器-交换机类型的消息,在步骤S230使用所述第一网络连接将所述第一消息发送给所述第二设备时,该方法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240:根据自身的每个网络连接的可用缓存数量,确定所述第二设备针对所述第一消息返回的应答消息使用的第二网络连接。
在实际应用中,在第一设备为控制器,第二设备为交换机的情况下,第一设备可以向第二设备发送控制器-交换机类型的请求消息。在有些情况下,第一设备需要指定第二设备返回应答消息时所需要使用的网络连接。
比如,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一消息用于向第二设备获取第二设备中的流表内容,第二设备需要将自己的所有流表内容通过多个应答消息返回给第一设备,每个应答消息携带一条流表内容,而第一设备希望能够按照次序接收流表内容。这样,第一设备就需要为第二设备指定用于传输携带流表内容的应答消息的网络连接。如果不指定,第二设备每发送一个携带流表内容的应答消息,可能都会进行一次网络连接的选择,最终可能会通过不同的网络连接将所有流表内容发送给第一设备,造成第一设备接收到的流表内容次序混乱,无法准确处理。
在第一消息为控制器-交换机类型的消息的情况下,第一设备可以根据自身的每个网络连接的可用缓存数量,确定第二设备针对第一消息返回的应答消息所需要使用的第二网络连接。第一设备可以将自身的可用缓存数量较大的网络连接作为第二网络连接,还可以直接将自身的可用缓存数量最大的网络连接作为第二网络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步骤S240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个步骤:根据自身的每个网络连接的可用缓存数量,确定可用缓存数量大于预设第二阈值的网络连接组成的第二集合;
第二个步骤:按照预设规则在所述第二集合中选择所述第二网络连接。
为便于描述,将上述两个步骤结合起来进行说明。
可以理解的是,当某设备的某个网络连接的可用缓存数量低于某个极限值时,发送给该设备的消息需要使用OpenFlow信道的其他网络连接进行传输。在实际应用中,第一设备可以根据自身的每个网络连接的可用缓存数量,确定出可用缓存数量大于预设第二阈值的网络连接,这些网络连接可以组成第二集合,即自身在第二集合中的各网络连接的可用缓存数量均大于预设第二阈值。该第二阈值需大于上述所说的极限值,具体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和调整,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第一设备确定出第二集合后,可以按照预设规则在第二集合中选择第二网络连接。具体的,第一设备可以在第二集合中随机或者按照特定要求选择一个网络连接,并将该网络连接确定为第二设备针对第一消息返回应答消息时所需要使用的第二网络连接。
比较优选的,第一设备可以在第二集合中选择可用缓存数量最大的网络连接,将其确定为用于传输第一消息的第二网络连接。
S250:在所述第一消息中添加所述第二网络连接的标识信息。
第一设备确定出第二网络连接后,可以在第一消息中添加第二网络连接的标识信息。
比如,在控制器使用频繁的Multipart Request消息的公共头部中携带指定的网络连接的标识信息,可以对Multipart Request消息进行扩展,如下例所示:
struct ofp_multipart_request{
struct ofp_header header;
uint16_t type;/*One of the OFPMP_*constants.*/
uint16_t flags;/*OFPMPF_REQ_*flags.*/
uint32_t ack_auxiliary_id;/*Specified response auxiliary ID*/
uint8_t pad[4];
uint8_t body[0];/*Body of the request.0or more bytes.*/
};
上述例举的扩展后的Multipart Request消息中携带了指定第二设备返回应答消息时需要使用的网络连接的标识信息,即ack_auxiliary_id。
第一设备在第一消息中添加上第二网络连接的标识信息后,使用第一网络连接将携带第二网络连接的标识信息的第一消息发送给第二设备。第二设备接收到第一消息后,可以在第一消息中提取第二网络连接的标识信息,并使用第一设备指定的第二网络连接传输相应的应答消息。
由消息发送设备主动指定对端设备的应答消息所需使用的网络连接,以便更好的接收来自对端设备的应答消息。
需要说明的是,当存在待发送的第一消息时,第一设备可以先确定第一网络连接,再确定第二网络连接,还可以先确定第二网络连接,再确定第一网络连接,或者同时确定第一网络连接和第二网络连接,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以图1为例,对OpenFlow信道的消息传输过程进行说明。
控制器和交换机在每个echo周期上都会将主连接和副连接的可用缓存数量通告给对方;
控制器发起了一次Flow stats的查询,要获取交换机上所有的流表内容,控制器需要发送Multipart Request消息给交换机,在之前的echo消息交互中得知交换机的主连接的可用缓存数量较大,同时控制器的副连接的可用缓存数量较大,而控制器的主连接的可用缓存数量较小,因此控制器可以选择通过主连接将Multipart Request消息发送给交换机,并在该消息中添加副连接的标识信息;
交换机接收到Multipart Request消息后,将携带流表内容Flow stat的Multipart Reply消息从副连接上返回给控制器;
控制器从副连接上接收Multipart Reply消息并及时处理。
通过这种方式,控制器和交换机之间可以实时获取对端设备在OpenFlow信道上每个网络连接的可用缓存数量,进行主动消息传输时可以优先选择对端设备的可用缓存数量较多的网络连接,同时可以根据自身需要,要求对端设备在指定的网络连接上进行应答消息的传输,极大的优化了OpenFlow信道的网络连接的传输性能。
相应于上面的方法实施例,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消息传输装置,该装置应用于第一设备,所述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开放交换模型OpenFlow信道具有至少两个网络连接。
参见图4所示,该装置可以包括以下模块:
可用缓存数量获取模块410,用于获取所述第二设备的每个网络连接的可用缓存数量;
第一网络连接确定模块420,用于在存在待发送的第一消息时,根据所述第二设备的每个网络连接的可用缓存数量,确定用于传输所述第一消息的第一网络连接;
第一消息发送模块430,用于使用所述第一网络连接将所述第一消息发送给所述第二设备。
应用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装置,第一设备根据第二设备的每个网络连接的可用缓存数量,确定用于传输第一消息的第一网络连接,并使用第一网络连接将第一消息发送给第二设备。这样,在第一设备需要自己选择用于传输第一消息的网络连接的情况下,第一设备可以选择第二设备的可用缓存数量较多的网络连接进行消息的传输,可以有效避免第二设备的网络连接的消息拥塞,以便第二设备能够及时获得或处理第一设备发送的消息,避免影响整个SDN网络的正常运行。
在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可用缓存数量获取模块410,可以具体用于:
通过每个网络连接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二消息;
将所述第二消息中携带的所述第二设备的相应网络连接的可用缓存数量保存在本地。
在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网络连接确定模块420,可以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第二设备的每个网络连接的可用缓存数量,确定可用缓存数量大于预设第一阈值的网络连接组成的第一集合;
按照预设规则在所述第一集合中选择所述第一网络连接。
参见图5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消息为控制器-交换机类型的消息,该装置还可以包括:
第二网络连接确定模块440,用于在所述使用所述第一网络连接将所述第一消息发送给所述第二设备时,根据自身的每个网络连接的可用缓存数量,确定所述第二设备针对所述第一消息返回的应答消息使用的第二网络连接;
标识信息添加模块450,用于在所述第一消息中添加所述第二网络连接的标识信息。
在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网络连接确定模块440,可以具体用于:
根据自身的每个网络连接的可用缓存数量,确定可用缓存数量大于预设第二阈值的网络连接组成的第二集合;
按照预设规则在所述第二集合中选择所述第二网络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相关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装置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方式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这里所称得的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消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一设备,所述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开放交换模型OpenFlow信道具有至少两个网络连接,对于所述第一设备或者所述第二设备的每个网络连接而言,该网络连接的可用缓存数量标识了该设备能够接收消息的最大数据量,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第二设备的每个网络连接的可用缓存数量;
存在待发送的第一消息时,根据所述第二设备的每个网络连接的可用缓存数量,确定用于传输所述第一消息的第一网络连接;
使用所述第一网络连接将所述第一消息发送给所述第二设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第二设备的每个网络连接的可用缓存数量,包括:
通过每个网络连接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二消息;
将所述第二消息中携带的所述第二设备的相应网络连接的可用缓存数量保存在本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二设备的每个网络连接的可用缓存数量,确定用于传输所述第一消息的第一网络连接,包括:
根据所述第二设备的每个网络连接的可用缓存数量,确定可用缓存数量大于预设第一阈值的网络连接组成的第一集合;
按照预设规则在所述第一集合中选择所述第一网络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消息为控制器-交换机类型的消息,在所述使用所述第一网络连接将所述第一消息发送给所述第二设备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自身的每个网络连接的可用缓存数量,确定所述第二设备针对所述第一消息返回的应答消息使用的第二网络连接;
在所述第一消息中添加所述第二网络连接的标识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自身的每个网络连接的可用缓存数量,确定所述第二设备针对所述第一消息返回的应答消息使用的第二网络连接,包括:
根据自身的每个网络连接的可用缓存数量,确定可用缓存数量大于预设第二阈值的网络连接组成的第二集合;
按照预设规则在所述第二集合中选择所述第二网络连接。
6.一种消息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一设备,所述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开放交换模型OpenFlow信道具有至少两个网络连接,对于所述第一设备或者所述第二设备的每个网络连接而言,该网络连接的可用缓存数量标识了该设备能够接收消息的最大数据量,所述装置包括:
可用缓存数量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第二设备的每个网络连接的可用缓存数量;
第一网络连接确定模块,用于在存在待发送的第一消息时,根据所述第二设备的每个网络连接的可用缓存数量,确定用于传输所述第一消息的第一网络连接;
第一消息发送模块,用于使用所述第一网络连接将所述第一消息发送给所述第二设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用缓存数量获取模块,具体用于:
通过每个网络连接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二消息;
将所述第二消息中携带的所述第二设备的相应网络连接的可用缓存数量保存在本地。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络连接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第二设备的每个网络连接的可用缓存数量,确定可用缓存数量大于预设第一阈值的网络连接组成的第一集合;
按照预设规则在所述第一集合中选择所述第一网络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消息为控制器-交换机类型的消息,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网络连接确定模块,用于在所述使用所述第一网络连接将所述第一消息发送给所述第二设备时,根据自身的每个网络连接的可用缓存数量,确定所述第二设备针对所述第一消息返回的应答消息使用的第二网络连接;
标识信息添加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消息中添加所述第二网络连接的标识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网络连接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自身的每个网络连接的可用缓存数量,确定可用缓存数量大于预设第二阈值的网络连接组成的第二集合;
按照预设规则在所述第二集合中选择所述第二网络连接。
CN201510971779.6A 2015-12-21 2015-12-21 一种消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559188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971779.6A CN105591884B (zh) 2015-12-21 2015-12-21 一种消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971779.6A CN105591884B (zh) 2015-12-21 2015-12-21 一种消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91884A CN105591884A (zh) 2016-05-18
CN105591884B true CN105591884B (zh) 2020-11-06

Family

ID=559311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971779.6A Active CN105591884B (zh) 2015-12-21 2015-12-21 一种消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591884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17323A (zh) * 2012-06-20 2014-01-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异构网络的数据传输方法、分流设备、基站设备
CN103581257A (zh) * 2012-08-03 2014-02-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互联网协议的数据分流方法及装置
CN104426792A (zh) * 2013-09-05 2015-03-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调度器支持能力的查询、通知方法及装置
CN104734948A (zh) * 2013-12-20 2015-06-24 卫征 一种实现智能选路的方法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072299B2 (en) * 2001-08-20 2006-07-04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Credit-based receiver using selected transmit rates and storage thresholds for preventing under flow and over flow-methods, apparatus and program products
KR20080072202A (ko) * 2007-02-01 2008-08-0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데이터 처리 방법 및 데이터 처리 장치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17323A (zh) * 2012-06-20 2014-01-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异构网络的数据传输方法、分流设备、基站设备
CN103581257A (zh) * 2012-08-03 2014-02-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互联网协议的数据分流方法及装置
CN104426792A (zh) * 2013-09-05 2015-03-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调度器支持能力的查询、通知方法及装置
CN104734948A (zh) * 2013-12-20 2015-06-24 卫征 一种实现智能选路的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91884A (zh) 2016-05-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827553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ssion reestablishment, access and mobility management function entity, session management function entity and terminal
US9392081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sending requests
JP2019537356A (ja) ユーザ端末の位置エリアの更新方法、アクセスネットワークエンティティ、ユーザ端末およびコアネットワークエンティティ
CN109792287A (zh) 一种传输响应消息的方法和装置
JP2004056728A5 (zh)
US10334020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nding target data to and acquiring target data from network
WO2017006361A1 (en) A device within a wireless peer-to-peer network,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US20150127837A1 (en) Relay apparatus and data transfer method
CN104243266A (zh) 访问网络的方法及装置
WO2019011076A1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JP7046983B2 (ja) パケット伝送方法及び装置
JP2019511880A (ja) データ伝送方法、装置及びセッション管理デバイス
WO2016110084A1 (zh) 聚合网络精确时间协议时间同步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1328054B (zh) 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08882262A (zh) 设备状态同步方法、系统、智能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
JP2007081569A (ja) 無線ネットワーク情報配信方法
CN105634931B (zh) 消息业务处理方法及即时通讯服务器
CN105591884B (zh) 一种消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WO2019238050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09831467B (zh) 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及系统
US20170005891A1 (en) Intelligent routing in information centric networking
CN107547452B (zh) 一种分布式通信设备及其报文转发方法和装置
JP6251210B2 (ja) 端末装置、通信セッション確立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5912477B (zh) 一种目录读取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1471838A (zh) 一种源切换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310052 Binjiang District Changhe Road, Zhejiang, China, No. 466, No.

Applicant after: Xinhua three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310053 Hangzho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 Park, high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Zhejiang Province, No. six and road, No. 310

Applicant before: Huasa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