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589259A - 改善间隔物周边配向力的显示面板 - Google Patents
改善间隔物周边配向力的显示面板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589259A CN105589259A CN201410589485.2A CN201410589485A CN105589259A CN 105589259 A CN105589259 A CN 105589259A CN 201410589485 A CN201410589485 A CN 201410589485A CN 105589259 A CN105589259 A CN 10558925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ubstrate
- sept
- roughness
- area
- gree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Landscapes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改善间隔物周边配向力的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包括一第一基板、一第二基板、位于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的一液晶层、位于液晶层与第二基板之间的一遮光层、位于第一与第二基板之间的一间隔物以及一配向层。位于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的配向层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第一区域邻近间隔物,且第一区域具有一第一相位值(S1)与一第一粗糙度(R1)。第二区域邻接第一区域且位于第一区域外,第二区域对应遮光层,且第二区域具有一第二相位值(S2)与一第二粗糙度(R2)。第一相位值与第一粗糙度的比值大于第二相位值与第二粗糙度的比值。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显示面板,且特别是涉及一种改善间隔物周边配向力的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具显示面板的电子产品已是现代人不论在工作处理学习上、或是个人休闲娱乐上,不可或缺的必需品,包括智能型手机(SmartPhone)、平板电脑(Pad)、笔记型电脑(Notebook)、显示器(Monitor)到电视(TV)等许多相关产品。其中又以液晶显示面板最为普遍。
液晶显示面板(LCD)是利用电压驱动液晶(LCs)转动进而调整亮度灰度而可构成一种平面显示器、电子视觉显示器,及影像显示器。由于液晶显示面板在绝大多数应用上具有更简洁、更轻盈、可携带、更低价、更高可靠度、以及让眼睛更舒适的功能,已经广泛地取代了阴极射线管显示器(CRT),成为最广泛使用的显示器,同时提供多样性包括尺寸、形状、分辨率等多种选择。然而,在传统显示面板中用来维持液晶显示面板中上下基板等距间隔的间隔物,由于邻近间隔物的液晶分子会沿着间隔物的表面倾倒,而使间隔物旁容易有暗态漏光的缺陷产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显示面板,通过提高间隔物周边的配向力,而改变邻近间隔物周围的液晶分子原本受间隔物影响的预倾角,进而使间隔物旁的漏光区域缩减,来改善暗态漏光的情形。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利用提高间隔物周边的光配向层的相分离程度,来提高间隔物周边的配向力。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提出一种显示面板,包括一第一基板、一第二基板、位于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的一液晶层、位于液晶层与第二基板之间的一遮光层、位于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的一间隔物以及一配向层。位于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的配向层包括第一区域(A1)和第二区域(A2)。其中,第一区域(A1)邻近间隔物,且第一区域具有一第一相位值(S1)与一第一粗糙度(R1)。第二区域(A2)邻接第一区域且位于第一区域外,第二区域对应遮光层,且第二区域具有一第二相位值(S2)与一第二粗糙度(R2)。其中,第一相位值与第一粗糙度的比值P1(=S1/R1)大于第二相位值与第二粗糙度的比值P2(=S2/R2)。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提出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显示面板和一背光模块(backlightmodule),其中背光模块位于显示面板的一侧以提供光线至显示面板。
为了对本发明的上述及其他方面有更佳的了解,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显示面板中单一次像素的侧视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显示面板的局部上视图;
图3A为一传统常黑(normalblack)模式的显示面板的间隔物外围的简示图;
图3B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间隔物外围的简示图;
图3C为液晶分子预倾角的简示图;
图4A为涂布一光配向层材料的示意图;
图4B为光配向层材料烘烤后呈现相分离的示意图;
图5为一实施例的光配向层烘烤制作工艺的示意图;
图6为应用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烘烤制作工艺所制得的光配向层,以原子显微镜在不同区域的其中三组采样位置(Sample1、Sample2和Sample3)所得到的相位值与粗糙度的比值(Phase/Roughness);
图7A为一实施例中预倾角0.5、1、1.5和2时所对应的暗纹图形的示意图;
图7B为一实施例中预倾角0.5、1、1.5和2时所对应的正视穿透率的示意图;
图8为应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提高配向力,其RGB三色次像素在不同采样位置(Sample4和Sample5)的相位值与粗糙度的比值的示意图。
符号说明
11:第一基板
111:第一基材
112:图案化走线
112a:第一金属层
113:第一中间层
114:保护层
115:第一透明导电层
116:第二金属层
117:第一配向层
118:接触孔
12:第二基板
121:第二基材
122:遮光层
123:第二中间层
125:第二透明导电层
127:第二配向层
13:间隔物
14a:第一偏光片
14b:第二偏光片
15:液晶层
151:液晶分子
30:光掩模
30T:穿透区
30B:遮蔽区
WB:遮蔽区的宽度
LA:主动层
TFT:晶体管
R0、R0’:漏光区域
S:基板
液晶长轴
WBM、WBM’:遮光层的宽度
A、B:单体
AH:间隔物周边区域
AIR+H:间隔物外侧区域
A1:第一区域
A12:第二区域
S1、S2、SR、SG、SB:相位值
R1、R2、RR、RG、RB:粗糙度
WPS:间隔物在第二基板上垂直投影的最大宽度
W1:第一区域的第一宽度
W2:第二区域的第二宽度
D:自遮光层边缘至间隔物边缘的距离
d:自光掩模的遮光区边缘至间隔物边缘的距离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出一种显示面板,通过提高间隔物周边的配向力,而改变邻近间隔物周围的液晶分子原本受间隔物影响的预倾角,进而使间隔物旁的漏光区域缩减,来改善暗态漏光的情形。本发明可应用于具有光配向层(photoalignment)的显示面板。在一实施例中,利用提高间隔物周边的光配向层的相分离程度,来提高间隔物周边的配向力。
以下参照所附的附图详细叙述实施态样。需注意的是,实施例所提出的结构和内容仅为举例说明之用,本发明欲保护的范围并非仅限于所述的该些态样。实施例中相同或类似的标号用以标示相同或类似的部分。需注意的是,本发明并非显示出所有可能的实施例。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对结构加以变化与修饰,以符合实际应用所需。因此,未于本发明提出的其他实施态样也可能可以应用。再者,附图已简化以利清楚说明实施例的内容,附图上的尺寸比例并非按照实际产品等比例绘制。因此,说明书和图示内容仅作叙述实施例之用,而非作为限缩本发明保护范围之用。
图1绘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显示面板中单一次像素的侧视图。图2绘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显示面板的局部上视图。图示中相同元件沿用相同标号,以利说明。请同时参照图1和图2。实施例的显示面板设置于一显示装置中,且显示装置与一背光模块(backlightmodule)(图未示)设置于框架处,背光模块位于显示面板一侧(ex:下方)以提供显示面板均匀、高亮度的光线来源。
此实施例中,一显示面板包括一第一基板11、一第二基板12、和位于第一基板11和第二基板12之间的一液晶层15。第一基板11和第二基板12例如分别是一薄膜晶体管基板(TFTsubstrate)和一彩色滤光片基板(CFsubstrate),以下以此提出一相关结构作实施例的说明。但下述实施例的结构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对组的第一基板11和第二基板12也可以分别是一彩色滤光片基板和薄膜晶体管基板,本发明对此并不多作限制。
如图1所示,一实施例的第一基板11包括一第一基材111、一第一透明导电层115与一第一配向层117位于第一透明导电层115上。其中第一配向层117例如是聚酰亚胺(polyimide,PI)所构成的光配向层,第一透明导电层115例如是一ITO层用以做为像素电极。第一基板11还包括多条图案化走线(patternedtraces/conductivetraces)112与多个晶体管TFT形成于第一基材111上。请搭配图2,其中,每一次像素包括一晶体管TFT,晶体管TFT的结构例如是包括图案化的第一金属层112a(定义出栅极)、第一中间层113(如栅极绝缘层)、主动层LA、图案化的第二金属层116(定义出源极/漏极区域)以及一保护层114。再者,第一中间层113还位于第一基材111和第一透明导电层115之间并覆盖图案化走线112。保护层114于对应图案化的第二金属层116处具有接触孔118,第一透明导电层115还通过接触孔118与第二金属层116电连接。第一基板11的层结构(包括TFT)与配置为本技术领域人员所周知,故在此不多赘述。
如图2所示,一实施例的第二基板12包括一第二基材121、一第二透明导电层125与一第二配向层127位于第二透明导电层125上。其中第二配向层127例如是聚酰亚胺所构成的光配向层,第二透明导电层125例如是一ITO层。第二基板12例如还包括一遮光层122(即,一般所称的黑色矩阵BM)和一第二中间层(即彩色光致抗蚀剂层,CF)123形成于第二基材121上;第二中间层123若为一彩色光致抗蚀剂层、一平坦层、一绝缘层、一有机层时,该第二中间层123可位于遮光层122与第二配向层127之间。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中间层123与第二透明导电层125间可以有平坦层或其他绝缘层。实施例中,第二基板12还包括多间隔物(spacers)13形成于第二透明导电层125上,且第二配向层127接触并覆盖间隔物13。此实施例中,遮光层122对应地遮蔽间隔物13、晶体管TFT和接触孔118。第二基板12与第一基板11之间通过该些间隔物13的设置而维持实质上等距的间隔,而令液晶层15(液晶分子)填充其中,使液晶层15位于第一基板11与第二基板12之间。
再者,一第一偏光片14a和一第二偏光片14b分别形成第一基材111和第二基材121的外侧。
在其他实施例中,间隔物也可设置于第一基板上(图未示),其上覆盖有配向层。在另一实施例中,遮光层也可设置第一基板上(图未示)。
请参照图3A和图3B,其说明本发明的功效。图3A为一传统常黑(normalblack)模式的显示面板的间隔物外围的简示图。其中,传统常黑模式的显示面板在暗态时,由于液晶分子151的长轴(指沿液晶分子的主链方向)一般以倾向垂直接触面的方式排列且具有连续性,故当液晶分子151沿着间隔物13表面呈现大角度倾倒时,间隔物13旁将形成漏光区域R0和不均(Mura)缺陷,而遮光层例如黑色矩阵的宽度WBM则对应遮蔽漏光区域R0。图3B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间隔物外围的简示图。其中,实施例的显示面板通过提高间隔物13周边的配向力,以改变邻近间隔物13周围的液晶分子的预倾角,相较图3A和图3B,即在暗态时一部分的液晶分子(即接近间隔物13的部分)的倾倒角度小于传统显示面板,进而使实施例的间隔物13旁所形成的漏光区域R0’相较于传统的漏光区域R0更为缩减,因而改善暗态漏光的情形;而对应遮蔽实施例的漏光区域R0’的遮光层(例如黑色矩阵),其宽度WBM’(图3B)可较传统遮光层的宽度WBM(图3A)更窄,进而提升次像素的开口率。
对于本发明应用于一具光配向层(如聚酰亚胺polyimide,PI)的显示面板的实施例中,可使漏光区域缩减(不均缺陷范围也可缩小)而降低遮光层的遮蔽宽度的技术手段,例如是提高间隔物13周边的光配向层的相分离程度,以提高其配向力,进而改变邻近间隔物13周围的液晶分子的预倾角。而通过原子显微镜(atomicforcemicroscope,AFM)数据的相位值与粗糙度的比值(Phase/Roughness)可监测光配向层(如PI)的相分离程度,其比值越高代表相分离越完全。相分离越完全,光配向层(如PI)对液晶分子的控制力越强,可使液晶分子具有较大的预倾角(指液晶长轴与垂直基板S的Z轴间的夹角)。图3C为液晶分子预倾角的简示图,其中Z轴为垂直基板S的向量,为液晶长轴,两者之间的夹角θ为液晶分子的预倾角。
一实施例中,光配向层例如是在溶剂中混合有至少两种不同极性的高分子单体,例如,其中一种单体含有UV反应侧链(例如含有F),另一种单体则未含有UV反应侧链。图4A为涂布一光配向层材料的示意图。图4B为光配向层材料烘烤后呈现相分离的示意图。当涂布光配向层的材料并经过烘烤后(在空气环境下,空气倾向非极性),极性较低的单体A(即含有UV反应侧链的单体)会往空气方向移动(上浮),而与极性较高的单体B呈现相分离。当两种高分子单体的极性差异达到一定程度时,若以原子显微镜观察相分离的光配向层将明显看到黑点的现象,亦即两种单体的相位差距有较大差异。在烘烤后,再以UV光照射以确定光配向层的配向方向。
表一为光配向层材料涂布后(对应图4A)和烘烤后(对应图4B)的AFM数据的相位、粗糙度、和相位对粗糙度的比值的示意图。在未进行烘烤前,由于单体A和单体B尚未有相分离产生,因此AFM数据的相位值和粗糙度值类似,其相位对粗糙度的比值为一直线。在进行烘烤后,由于单体A和单体B已经产生相分离,上浮至膜层表面的单体A在AFM数据的相位值和相位/粗糙度的比值的表示中清楚可见。注意的是,图4A、图4B与表一中所绘示的凸起物仅是表达光配向层材料在烘烤后示意单体A与单体B产生相分离的一种示意表达方式,并非代表材料层中具有此实际凸起物质,也非代表实际的配向层表面的地貌起伏。
表一
相位/粗糙度(Phase/Roughness)表示:希望得到相位占有的比例,相位的比例越高,表示光配向层的相分离程度越高,其配向力越强。因此在实施例中,通过提高间隔物13周边的光配向层的相分离程度以提高其配向力,而改变间隔物13周围液晶分子的预倾角,缩减间隔物13周边漏光区域的范围。
以下提出一种造成间隔物周边光配向层的相分离程度差异的实施方式,并搭配图示作说明。然而,本发明并不限制于此图示和说明内容的细节。
图5为一实施例的光配向层烘烤制作工艺的示意图,其仅绘示出遮光层122、第二配向层127与间隔物13,其他层别与元件均省略之。一实施例的烘烤制作工艺中,在间隔物13上方置放一光掩模30并以红外线IR做烘烤,间隔物13下方则以一加热器均匀加热。其中,光掩模30上具有特殊图案设计,具有穿透区30T与遮蔽区30B(其遮光部分的宽度为WB),即光掩模30对应间隔物13周边区域AH和外侧区域AIR+H的部分分别是遮蔽区30B和穿透区30T,此可造成间隔物13周边区域AH的烘烤温度较低。由于较低的烘烤温度会使光配向层中的溶剂挥发速率较慢,因此单体可在溶剂中以较快速度移动,使单体在间隔物13周边区域AH可达到较高程度的相分离,进而产生比区域AIR+H更强的配向力。而烘烤制作工艺中受到红外线IR和加热器同时烘烤的区域AIR+H,由于烘烤温度较区域AH高,溶剂挥发速率较快(整体黏度增加),单体移动较为不易,因此相分离程度较低。待烘烤制作工艺完成后,移走光掩模30,并以UV光照射以确定光配向层的配向方向,之后再对组上下基板和灌注液晶于基板之间。
实际应用时,除了上述方式,其他可造成间隔物13周边区域AH和区域AIR+H烘烤温度的差异的技术手段也可应用,只要可使区域AH的烘烤温度T1低于区域AIR+H的烘烤温度T2,造成相分离程度上的差异,达到提升间隔物13周边区域AH的配向力的效果,即可为本发明可应用的技术手段。
另外,实际应用时,并非全面性的提高光配向层配向力,其原因在于开口区的配向力会与光学相关,因此只提高间隔物13周边(如区域AH)的配向力,而非全面地或任意地调整。
图6为应用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烘烤制作工艺所制得的光配向层,以原子显微镜在不同区域的其中三组采样位置Sample1、Sample2和Sample3所得到的相位值与粗糙度的比值(Phase/Roughness)。其中,间隔物13周边区域AH的三组采样位置(Sample1、Sample2和Sample3)所测得的相位值与粗糙度的比值高于区域AIR+H的三组采样位置(Sample1、Sample2和Sample3)所测得的相位值与粗糙度的比值。
请再参看图1和图5。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中,使第二基板12与第一基板11呈实质等距间隔的间隔物13,其于第二基板12上垂直投影的一最大宽度为WPS,而位于液晶层15与第二基板12之间的遮光层122对应间隔物13。位于第一基板11与第二基板12之间的配向层(例如是第二配向层127)包括邻近间隔物13的一第一区域A1和邻接第一区域A1的第二区域A2,第二区域A2对应于遮光层122且位于第一区域A1的外侧;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区域A2环绕第一区域A1。如图5所示。以上述实施方式(涂布与加光掩模30作烘烤)造成配向层材料的相分离的差异后,第一区域A1具有一第一相位值S1与一第一粗糙度R1,第二区域具有一第二相位值S2与一第二粗糙度R2。实施例中,第一相位值S1与第一粗糙度R1的比值P1(即S1/R1)大于第二相位值S2与第二粗糙度R2的比值P2(即S2/R2)。
一实施例中,第一相位值S1与第一粗糙度R1的比值P1(=S1/R1)与第二相位值S2与第二粗糙度R2的比值P2(=S2/R2)的差值至少大于0.5且小于5(5>(P1-P2)>0.5)。另一实施例中,第一相位值S1与第一粗糙度R1的比值P1(=S1/R1)与第二相位值S2与第二粗糙度R2的比值P2(=S2/R2)的差值至少大于0.5且小于2(2>(P1-P2)>0.5)。(最大范围是介于0.5~5之间,优选范围介于0.5~2之间)
如图5所示,间隔物13对应配向层的第一区域A1内,第一区域A1具有一第一宽度W1,第二区域A2具有一第二宽度W2,间隔物13在第二基板12上垂直投影的最大宽度为WPS,遮光层122对应间隔物13的宽度为WBM’。一实施例中,第一区域A1的第一宽度W1大于间隔物13在第二基板12上垂直投影的最大宽度WPS,且第一宽度W1小于遮光层122对应间隔物13的宽度WBM’(即WPS<W1<WBM’)。其中,该间隔物13的垂直投影以10%的间隔物高度H(即0.1H)的范围作为投影最大宽度WPS的基准。
再者,如图5所示,距离D是指自遮光层122边缘至间隔物13边缘的距离,距离d是自光掩模30的遮光区边缘至间隔物13边缘的距离,而自遮光层122边缘回推至光掩模30的遮光区边缘的距离(=D-d)即是第二区域A2的第二宽度W2。一实施例中,距离D是指自遮光层122边缘至10%的间隔物13高度H(即0.1H)处边缘的距离,距离d是自光掩模30的遮光区边缘至10%的间隔物高度H(即0.1H)处边缘的距离。一实施例中,第二宽度W2范围例如是0.3D至0.7D,即:
[(WBM’-WPS)/2]×0.3≤W2≤[(WBM’-WPS)/2]×0.7。
一实施例中,第二宽度W2例如是0.5D,即:
W2=[(WBM’-WPS)/2]×0.5
如前述图3A和图3B的说明,实施例的显示面板通过提高间隔物13周边的配向力,可改变邻近间隔物13周围的液晶分子的预倾角,使实施例的间隔物13旁所形成的漏光区域R0’相较于传统的漏光区域R0更为缩减,而对应遮蔽实施例的漏光区域R0’的遮光层(例如黑色矩阵),其宽度WBM’(图3B)可较传统遮光层的宽度WBM(图3A)更窄。一实施例中,遮光层122对应间隔物13的宽度WBM’大于等于40μm和小于等于150μm的范围之间。
另外,对于具有彩色滤光层的显示面板,以RGB三色次像素为例,由于人眼对于绿色最敏锐,绿色次像素影响像素穿透率最大,因此在应用设计上希望可以提高绿色次像素的穿透率。图7A为一实施例中预倾角0.5、1、1.5和2时所对应的暗纹图形。图7B为一实施例中预倾角0.5、1、1.5和2时所对应的正视穿透率。从图7A和图7B可知,预倾角越大,暗纹宽度越窄且正视穿透率越高。由于配向力会影响预倾角,预倾角影响了暗纹宽度,暗纹宽度进而影响穿透率。通过应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提高绿色次像素上的配向力(即提升其相位值与粗糙度的比值),进而提高其穿透率。
请参照图5和图8。图8为应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提高配向力,其RGB三色次像素在Sample4和Sample5的相位值与粗糙度的比值。实施例中,不论是在Sample4或Sample5,均以绿色次像素的配向膜的相位值与粗糙度的比值较其他色次像素的更高,代表绿色次像素区域内的配向膜的配向力更高于其他色次像素,而提高其穿透率。
请再参照图1、图2和图5。图2中例如包括了RGB三色次像素,可针对绿色次像素利用如图5所示的烘烤制作工艺(红外线搭配特殊图案的光掩模进行烘烤),以光掩模遮蔽绿色次像素区域,令绿色次像素区域内的温度较低,进而绿色次像素区域内的配向层相分离程度较高,而具有较高的配向力。实施例中,第二基板12例如包括多个红色滤光区(redCFregions)、多个绿色滤光区(greenCFregions)和多个蓝色滤光区(blueCFregions),配向层对应红色滤光区之一具有一红色相位值Sr与一红色粗糙度Rr,配向层对应绿色滤光区之一具有一绿色相位值Sg与一绿色粗糙度Rg,配向层对应蓝色滤光区之一具有一蓝色相位值Sb与一蓝色粗糙度Rb。一实施例中,绿色相位值Sg与绿色粗糙度Rg的比值Pg(即Sg/Rg)大于该红色相位值Sr与该红色粗糙度Rr的比值Pr(即Sr/Rr)。一实施例中,绿色相位值Sg与绿色粗糙度Rg的比值Pg(即Sg/Rg)大于蓝色相位值Sb与蓝色粗糙度Rb的比值Pb(即Sb/Rb)。
综上所述,实施例所提出的显示面板,例如是具有光配向层的显示面板,其可通过提高间隔物周边的光配向层的相分离程度,来提高间隔物周边配向层的配向力,使原本暗态时原本受间隔物影响而倾倒的液晶分子有一部分的预倾角可更为直立,进而缩减漏光区域,改善间隔物旁暗态漏光及不均的情形,进而可窄化遮光层的宽度,提升像素的开口率。另外,也可提升绿色次像素区域配向层的配向力,以提升绿色次像素的穿透率。其中,可通过AFM数据中相位值与粗糙度比值来观察相分离的程度,比值越高代表相分离越完全。再者,实施例中提出的技术手段与现有制作工艺相容性高,并不会使制作工艺复杂化或大幅增加制造成本,但却可明显改善间隔物周边漏光及不均缺陷,十分适合量产。
综上所述,虽然结合以上实施例公开了本发明,然而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附上的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为准。
Claims (20)
1.一种显示面板,包括:
第一基板;
第二基板;
液晶层,位于该第一基板与该第二基板之间;
遮光层,位于该液晶层与该第二基板之间;
间隔物,位于该第一基板与该第二基板之间;和
配向层,位于该第一基板与该第二基板之间,该配向层包括:
第一区域,邻近该间隔物,该第一区域具有一第一相位值与一第一粗糙度;和
第二区域,邻接该第一区域且位于该第一区域外,该第二区域对应该遮光层且具有一第二相位值与一第二粗糙度;
其中该第一相位值与该第一粗糙度的比值大于该第二相位值与该第二粗糙度的比值。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该间隔物对应该配向层的该第一区域内,且该第一区域的一第一宽度W1大于该间隔物在该第二基板上垂直投影的一最大宽度WPS,且该第一宽度W1小于该遮光层对应该间隔物的一宽度WB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该间隔物对应该配向层的该第一区域内,且该第二区域具有一第二宽度W2,该间隔物在该第二基板上垂直投影的一最大宽度为WPS,该遮光层对应该间隔物的一宽度为WBM,
其中该第二宽度W2为:
[(WBM-WPS)/2]×0.3≤W2≤[(WBM-WPS)/2]×0.7。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该间隔物和该配向层设于该第二基板上,且该配向层接触并覆盖该间隔物。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还包括另一配向层设于该第一基板上且面向该第二基板上的该配向层,其中该液晶层设置于两该配向层之间。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该第一相位值与该第一粗糙度的比值与该第二相位值与该第二粗糙度的比值的差值至少大于0.5且小于5。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该遮光层对应该间隔物的一宽度WBM在大于等于40μm和小于等于150μm之间。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该第二基板包括多个红色滤光区、多个绿色滤光区和多个蓝色滤光区,该配向层对应该些红色滤光区之一具有一红色相位值与一红色粗糙度,该配向层对应该些绿色滤光区之一具有一绿色相位值与一绿色粗糙度,
其中该绿色相位值与该绿色粗糙度的比值大于该红色相位值与该红色粗糙度的比值。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该第二基板包括多个红色滤光区、多个绿色滤光区和多个蓝色滤光区,该配向层对应该些绿色滤光区之一具有一绿色相位值与一绿色粗糙度,该配向层对应该些蓝色滤光区之一具有一蓝色相位值与一蓝色粗糙度,
其中该绿色相位值与该绿色粗糙度的比值大于该蓝色相位值与该蓝色粗糙度的比值。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还包括:
第一偏光片,形成于该第一基板的外侧;和
第二偏光片,形成于该第二基板的外侧。
11.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显示面板,包括:
第一基板;
第二基板,相对该第一基板设置;
液晶层,位于该第一基板与该第二基板之间;
遮光层,位于该液晶层与该第二基板之间;
间隔物,位于该第一基板与该第二基板之间,使该第二基板与该第一基板呈实质等距间隔;和
配向层,位于该第一基板与该第二基板之间,该配向层包括:
第一区域,邻近该间隔物,该第一区域具有一第一相位值与一第一粗糙度;和
第二区域,邻接该第一区域且位于该第一区域外,该第二区域对应该遮光层且具有一第二相位值与一第二粗糙度,其中该第一相位值与该第一粗糙度的比值大于该第二相位值与该第二粗糙度的比值;以及
背光模块,位于该显示面板的一侧以提供光线至该显示面板。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该显示面板的该间隔物对应该配向层的该第一区域内,且该第一区域的一第一宽度W1大于该间隔物在该第二基板上垂直投影的一最大宽度WPS,且该第一宽度W1小于该遮光层对应该间隔物的一宽度WBM。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该显示面板的该间隔物对应该配向层的该第一区域内,且该第二区域具有一第二宽度W2,该间隔物在该第二基板上垂直投影的一最大宽度为WPS,该遮光层对应该间隔物的一宽度为WBM,
其中该第二宽度W2为:
[(WBM-WPS)/2]×0.3≤W2≤[(WBM-WPS)/2]×0.7。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该显示面板的该间隔物和该配向层设于该第二基板上,且该配向层接触并覆盖该间隔物。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该显示面板还包括另一配向层设于该第一基板上且面向该第二基板上的该配向层,其中该液晶层设置于两该配向层之间。
16.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该第一相位值与该第一粗糙度的比值与该第二相位值与该第二粗糙度的比值的差值至少大于0.5且小于5。
17.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该显示面板的该遮光层对应该间隔物的一宽度WBM在大于等于40μm和小于等于150μm之间。
18.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该显示面板的该第二基板包括多个红色滤光区、多个绿色滤光区和多个蓝色滤光区,该配向层对应该些红色滤光区之一具有一红色相位值与一红色粗糙度,该配向层对应该些绿色滤光区之一具有一绿色相位值与一绿色粗糙度,
其中该绿色相位值与该绿色粗糙度的比值大于该红色相位值与该红色粗糙度的比值。
19.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该显示面板的该第二基板包括多个红色滤光区、多个绿色滤光区和多个蓝色滤光区,该配向层对应该些绿色滤光区之一具有一绿色相位值与一绿色粗糙度,该配向层对应该些蓝色滤光区之一具有一蓝色相位值与一蓝色粗糙度,
其中该绿色相位值与该绿色粗糙度的比值大于该蓝色相位值与该蓝色粗糙度的比值。
20.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该显示面板还包括形成于该第一基板的外侧的一第一偏光片,和形成于该第二基板的外侧的一第二偏光片。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589485.2A CN105589259B (zh) | 2014-10-28 | 2014-10-28 | 改善间隔物周边配向力的显示面板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589485.2A CN105589259B (zh) | 2014-10-28 | 2014-10-28 | 改善间隔物周边配向力的显示面板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589259A true CN105589259A (zh) | 2016-05-18 |
CN105589259B CN105589259B (zh) | 2019-02-01 |
Family
ID=559289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589485.2A Active CN105589259B (zh) | 2014-10-28 | 2014-10-28 | 改善间隔物周边配向力的显示面板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5589259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742499A (zh) * | 2017-11-30 | 2018-02-27 |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异形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5055713A (ja) * | 2003-08-05 | 2005-03-03 | Sony Corp | 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投射型液晶表示装置 |
US20070004068A1 (en) * | 2004-02-24 | 2007-01-04 | Satoko Oyaizu | Image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CN101290436A (zh) * | 2007-04-19 | 2008-10-22 | Nec液晶技术株式会社 | 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
CN101329479A (zh) * | 2008-08-05 | 2008-12-24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
US20080316405A1 (en) * | 2007-06-21 | 2008-12-25 | Min-Sik Jung | Display substrat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
CN103984158A (zh) * | 2014-04-09 | 2014-08-13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 |
CN203882060U (zh) * | 2014-06-04 | 2014-10-15 |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 |
CN204129385U (zh) * | 2014-10-28 | 2015-01-28 |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改善间隔物周边配向力的显示面板 |
-
2014
- 2014-10-28 CN CN201410589485.2A patent/CN105589259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5055713A (ja) * | 2003-08-05 | 2005-03-03 | Sony Corp | 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投射型液晶表示装置 |
US20070004068A1 (en) * | 2004-02-24 | 2007-01-04 | Satoko Oyaizu | Image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CN101290436A (zh) * | 2007-04-19 | 2008-10-22 | Nec液晶技术株式会社 | 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
US20080316405A1 (en) * | 2007-06-21 | 2008-12-25 | Min-Sik Jung | Display substrat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
CN101329479A (zh) * | 2008-08-05 | 2008-12-24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
CN103984158A (zh) * | 2014-04-09 | 2014-08-13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 |
CN203882060U (zh) * | 2014-06-04 | 2014-10-15 |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 |
CN204129385U (zh) * | 2014-10-28 | 2015-01-28 |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改善间隔物周边配向力的显示面板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742499A (zh) * | 2017-11-30 | 2018-02-27 |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异形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589259B (zh) | 2019-02-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394090B2 (en) | Display panel and manufacture method thereof, display device | |
CN108196406B (zh) | 阵列基板及制造方法、显示面板及操作方法、电子装置 | |
TWI581043B (zh) | 畫素結構 | |
WO2021093475A1 (zh) | 阵列基板、控光面板和显示装置 | |
TWI424234B (zh) | 畫素陣列、聚合物穩定配向液晶顯示面板以及光電裝置 | |
US9874791B2 (en) | Display device, array substrat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rray substrate | |
TWI592725B (zh) | 畫素電極及液晶顯示面板 | |
CN108828817A (zh)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CN101750779A (zh) | 液晶显示器件 | |
WO2015039382A1 (zh) | 一种内嵌式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 |
CN104503155A (zh) | 液晶显示像素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 |
CN106449652B (zh) | 阵列基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面板和显示设备 | |
CN104678629B (zh) | 显示面板 | |
CN105158993A (zh)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TWI541578B (zh) | 顯示面板 | |
CN104062815A (zh) | 液晶显示装置 | |
CN105629556B (zh) | 光阀及显示装置 | |
CN204129385U (zh) | 改善间隔物周边配向力的显示面板 | |
CN100480795C (zh) | 液晶显示器面板、液晶显示器的阵列基板 | |
US8537313B2 (en)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and color filter substrate | |
TWI241445B (en) | Multi-domain homeotropic alignment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 |
US20180046292A1 (en) | Touch sensor-equipped display device | |
CN105589259A (zh) | 改善间隔物周边配向力的显示面板 | |
CN113934061B (zh) | 阵列基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 |
US20200004072A1 (en) | Touch panel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