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580437B - 在无线网络中发现路由以从源节点向汇节点转发分组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在无线网络中发现路由以从源节点向汇节点转发分组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580437B
CN105580437B CN201480052352.XA CN201480052352A CN105580437B CN 105580437 B CN105580437 B CN 105580437B CN 201480052352 A CN201480052352 A CN 201480052352A CN 105580437 B CN105580437 B CN 10558043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de
nodes
control messages
source node
r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5235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580437A (zh
Inventor
郭建林
杨鑫
菲利普·奥尔利克
K·帕森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5804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804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5804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8043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22Traffic shaping
    • H04L47/225Determination of shaping rate, e.g. using a moving window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04L43/0876Network utilisation, e.g. volume of load or congestion level
    • H04L43/0894Packet rat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0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 H04W40/026Route selection considering the moving speed of individual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0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 H04W40/1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based on transmission quality or channel quality
    • H04W40/14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based on transmission quality or channel quality based on stabilit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一种方法在无线网络中发现用于从源节点(源)向汇点节点(汇点)转发分组的路由,其中,一些相邻的源作为中继节点。各个源测量从各个相邻的节点接收控制消息的速率。然后,经由具有最低速率的所述相邻的节点将所述数据分组从特定源转发到所述汇点。

Description

在无线网络中发现路由以从源节点向汇节点转发分组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上涉及在无线网络中对分组进行路由,并且具体地,涉及在多跳低功率有损网络中发现稳定路由。
背景技术
低功率有损网络(LLN)在各式各样的通信应用(诸如高级电表架构(AMI)、工业自动化、建筑与家庭自动化以及环境监测)中是重要的。多个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ETF)工作组(WG)一直在从事用于LLN的基于IPv6的标准。6LoWPAN(低功率无线个域网上的IPv6)已公布六个标准,包括用于LLN的相邻的节点发现和报头压缩。ROLL(LLN上的路由)WG已完成包括LLN IPv6路由协议(RPL)以及用于LLN中的路径确定的路由度量在内的十一个标准。CoRE(受限RESTful环境)WG正在公布受限应用协议(CoAP)。许多其它标准在开发中。ZigBee联盟和IPSO(智能对象网际协议)联盟正在实现协议栈并执行互操作性测试。LLN的工业部署也在进行中。
在LLN中,节点和通信链路严重受限。节点的操作在处理能力、内存、功耗等方面受到资源约束。定义了两类受限节点。第1类节点具有大约10kB(千字节)RAM和100kB ROM,而第2类节点具有大约50kB RMA和250kB ROM。节点之间的通信链路的特征在于高丢失率、低数据速率、不稳定性、低发送功率和短发送距离。在实际LLN内可能存在几十个乃至几百万个节点。LLN中的节点通常被部署在扩展的室外和室内环境中。由于极其受限的资源和大规模部署,LLN节点通常形成无线网状网络并按照多跳方式进行通信。
与其它网络对比,LLN还能够具有受限业务模式。多点对点(例如,从LLN内部的多个节点朝向中央控制节点或数据集中器节点)业务占主导。点对多点(例如,从中央控制节点到LLN内部的多个节点的子集)业务不太常见。点对点(例如,在LLN中的节点之间)业务是稀少的。LLN中的控制节点通常作为数据汇点(sink)并从LLN中的所有其它节点收集数据。
要求诸如智能电表网络的LLN中的数据收集具有高可靠性。然而,LLN本身是受限节点网络。这对路由过程提出了挑战。常规的对等路由协议(诸如AODV(自组织按需距离矢量)和DSR(动态源路由))不适合于在LLN中路由。结果,IETF ROLL WG已开发RPL作为路由协议以在LLN中实现多点对点业务主导路由。
已经在2011年IEEE ICMR的Accettura等人的“Performance Analysis of theRPL Routing Protocol”中评估并分析了RPL的性能。Accettura等人得出RPL展示快速网络建立的结论。在2013年IEEE通信杂志第51卷第1期“The Role of the RPL RoutingProtocol for Smart Grid Communications”中,Ancillotti等人阐明RPL示出良好的可扩展性,但是可能由于次优路由选择而遭受严重的不可靠性。在2012年KTH皇家理工学院的“Performance and Route Stability Analysis of RPL Protocol”中,Khan演示了频繁的路由改变对RPL的性能有负面影响。
美国公开20120099587描述了一种用于改进RPL可靠性的机会主义方法。节点向相同等级的多个父节点发送数据分组,并且父节点执行信道接入以确定数据分组是否已被其兄弟节点转发。如果否,则父节点朝向汇点(sink)转发数据分组。如果是,则父节点丢弃数据分组的本地拷贝。然而,此方法的问题包括冗余和通信开销。如果作为兄弟节点的两个父节点不在无线电范围内,则同一数据分组的至少两个拷贝被转发到汇点。沿着多个路径发送同一分组增加了通信开销和与其它传输发生干扰的概率。
能够通过选择最优路由来改进RPL的可靠性。为了选择最优路由,关键是选择适当的路由度量,例如,跳数。然而,短路由可由低质量链路组成,并且因此,短路由不一定提供高可靠性。IETF标准RFC 6551定义了包括跳数、链路质量等在内的RPL路由度量。针对RPL还提出了其它度量。例如,在2012年东芝公司的“Wireless Mesh Network CommunicationUnit for Smart Meters Enabling Low-Cost and Stable Communication in SmartGrid Systems”中,Yoneyama等人描述了使用接收信号强度和重传速率作为用于RPL在智能电网系统中实现低成本且稳定通信的度量。在2013年IEEE WCNC的“Load BalancedRouting for Low Power and Lossy Networks”中,Liu等人描述了一种用于改进RPL的可靠性的基于工作负荷的度量。然而,基于稳定性的度量仍然缺失。
在LLN中发现稳定路由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稳定路由持续很长时间。无线网络中的短期路由使网络拓扑变得不稳定。不稳定路由可能是由于障碍物的不能预料的发生、不能预料的信号干扰等而导致的。
基于稳定性的路由度量向LLN提供许多好处,诸如改进网络可靠性、减少通信开销、减轻干扰、增加带宽利用、增加能量效率以及尤其对于电池供电的网络来说使网络操作持续时间延长。利用稳定路由,节点不必进行频繁的路由改变,并且因此,节点发送较少的控制消息,控制消息可能干扰数据分组发送。结果,节点将更多时间和更多带宽用于数据分组发送,这进而增加分组递送速率。因此,期望不仅为RPL路由协议而且为无线网络中的所有路由过程提供基于稳定性的路由度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各种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在数据汇点和节点形成无线网状网络的用于路由分组的无线网络中发现稳定路由的方法。
实施方式使用被称作稳定性指标(SI)的路由度量。所述SI表征网络拓扑的稳定性和路由的稳定性。结果,定义了两种类型的SI:面向目的地的有向非循环图(DODAG)SI和节点SI。所述DODAG SI表征网络拓扑的稳定性,而节点SI表征所述节点的稳定性。稳定的路由由沿着所述路由在每跳处的相对稳定的节点组成。
为了确定所述SI,使用了节点稳定性与控制消息发送之间的关系。稳定节点发送较少的控制消息,而不稳定节点发送较多的控制消息。因此,所述SI是发送控制消息的速率的量度。较低的SI表征较高水平的稳定性,而较高的SI表征较不稳定的拓扑或节点。所述SI通过使用被动技术来确定,在所述被动技术中,节点仅监测从相邻的节点接收到的控制消息。因此,不会引发通信开销。如本文所定义的,相邻的节点是在接收节点的无线电范围内的任何发送节点。
为了节约内存,仅存储元数据而不是控制消息,控制消息的尺寸可能很大。滑动时间窗口和定时器被用来收集元数据以用于准确的SI确定。
稳定路由增加数据分组递送速率并减少控制消息开销。因此,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基于稳定性的路由度量改进路由过程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的智能电表网络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的具有稳定路由和不稳定路由的智能电表网络的示意示例;
图3是根据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的由各个节点为控制消息记录维护的示例滑动时间窗口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的节点记录由不同DODAG中的相邻的节点发送的控制消息以确定不同DODAG的稳定性指标的示例的简图;
图5是根据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的节点在滑动时间窗口中记录从相邻的节点接收的控制消息数据的示例的简图;
图6是根据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的在节点中用于维护用于准确的稳定性指标确定的记录的处理器的示意图;
图7是根据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的对接收到的由相邻的节点发送的消息进行处理的流程图;
图8是用于改进路由的稳定性的示例稳定性指标度量的示意图;
图9是针对各种路由度量的作为窗口大小的函数的分组递送速率的曲线图;以及
图10是针对各种度量的作为窗口大小的函数的控制消息发送的平均数的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使用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智能电表网络的示例的示意图。网络包括智能电表节点(M)100和数据集中器节点(C)110。节点使用无线链路120形成无线网状网络。链路的方向指示从智能电表(源节点或源)到集中器(汇点节点或汇点)的数据分组的一般流动,尽管能够在任一方向上发送控制消息。
一些源(例如,M1 130和M2 140)向汇点直接发送数据分组。这些源中的一些(例如,M3 150和M4 160)不能够向任何集中器直接发送数据分组。替代地,首先将数据分组发送到其它源(即,中间或中继节点,例如,M2 140),然后将分组中继到汇点。换句话说,按照多跳方式进行数据收集。因此,本文所定义和表示的一些源节点可以是源节点,或者充当针对源于其它源节点的分组中间节点的中继节点。
另外,一些智能电表节点(例如,M1 130和M4 160)选择一个集中器作为主汇点并选择另一集中器作为备用汇点。一些智能电表节点(例如,M3 150和M4 160)选择到汇点的多个路由。
图2示出了智能电表网络中的稳定路由和不稳定路由。繁忙的道路200通过部署有智能电表网络的区域。来自该道路上的车辆交通的干扰无线信号可能使一些智能电表210的路由变得不稳定,但是离干扰节点较远的其它智能电表220可以是稳定路由的一部分。本发明使稳定路由的数量最大化。
在无线网络中,路由过程使用控制消息来发现从源到汇点的路由。例如,AODV和DSR使用路由请求(RREQ)和路由应答(RREP)消息来发现路由。本发明基于通过稳定路由连接的节点发送较少的RREQ消息的实现。结果,对应的RREP消息发送也较少。另一方面,不稳定路由发送较多的RREQ消息和对应的RREP消息。因此,能够使用控制消息发送的速率来测量路由稳定性。IETF RPL协议被用作示例来描述如何通过利用接收控制消息的速率来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发现稳定路由。然而,除了RPL以外,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能够应用于所有路由过程。
RPL概述
为了为LLN设计可扩展的路由协议,IETF ROLL WG已将RPL标准化为RFC6550。RPL是为LLN专门设计的路由协议。RPL将LLN中的节点组织为有向非循环图(DAG)并且将该DAG分割成一个或更多个面向目的地的DAG(DODAG)。每个数据汇点存在一个DODAG。为了构造DODAG的拓扑以及从节点到数据汇点的向上路由,数据汇点充当DODAG的根并向相邻的节点广播DODAG信息对象(DIO)消息。DIO消息包含用于构造DODAG的信息。例如,三个参数RPLInstanceID、DODAGID和DODAGVersionNumber被包封以标识DODAG版本。
节点的等级定义该节点关于DODAG的根相对于其它节点的单独位置。数据汇点附近的节点接收DIO消息,在节点决定加入DODAG时确定它们的等级,并且向相邻的节点(例如,作为中间或中继节点的一些其它源节点)发送更新的DIO消息。节点的等级被包含在DIO消息中。DIO消息在所有方向上传播,使得DODAG拓扑按照波前方式构造,直到每个节点都加入DODAG为止。RPL使用目的地通告对象(DAO)消息来建立从数据汇点到其它目的地的向下路由。DODAG信息征求(DIS)消息被用来从RPL节点征求DIO,即,用来发现新路由。
为了实现可靠的路由,RPL使得节点能够利用DODAG结构具有多个父节点以确定数据分组转发的下一跳。这些父节点中的一个被选择为优选父节点并且其它父节点是备用父节点。优选父被用作用于分组转发的默认下一跳。如果优选父节点不可用,则能够使用备用父节点。RPL将目标函数(OF)用于协助节点确定等级并选择父节点。
稳定性
虽然在OF中规定了诸如跳数和链路质量的多个路由度量,但是任何已知的RPL中都未规定表征节点和路由的稳定性的度量。在无线通信中,具有不稳定连接的节点即使在靠近目的地时也可能不是令人满意的父节点(即,具有低等级)。转发到不稳定节点的数据分组被排队直到路由恢复为止,或者更糟,分组可能由于有限大小的排队缓冲而被丢弃。在任一情况下,分组转发被延迟并且开销增加。
RPL节点和路由的稳定性特性
由稳定节点组成的路由更稳定。因此,为了构造稳定路由,网络中的各个节点需要选择稳定节点作为下一跳节点,即,作为中间或中继节点的一些相邻的父节点,它们本身也可能是发起数据分组的源节点。
发送控制消息DIS、DIO和DAO的速率能够暗示节点和网络的稳定性。DIS发送表示节点发现新路由的意图。DIO发送表示节点的路由信息改变或者来自相邻的节点以用于发现新路由的征求。DAO表示节点的路由信息改变或者发送节点的子DODAG中的另一节点的路由信息改变。相结合地,控制消息的发送与节点的稳定性紧密相关。在规定时间期间,不稳定节点发送较多的控制消息而稳定节点发送较少的控制消息。一般而言,接收到的控制消息的速率与稳定性成比例。
稳定性路由度量
在RPL中,控制消息DIO、DIS和DAO用来构造和维护路由。控制消息发送表示节点是否足够稳定以被选择为父节点,即,下一跳节点(中间或中继节点)。例如,向常常发送DIS消息的节点转发分组可能是效率低的,因为DIS发送的高速率暗示节点频繁地失去链接。频繁地或者以高速率发送DIO消息的节点可能不稳定。这些节点可能具有不稳定的相邻的节点,并且可以向不稳定的下一跳节点转发分组。
为了量化稳定性,稳定性指标(SI)被用作度量。节点能够维护两种类型的SI:DODAG SI和节点SI。DODAG SI表征DODAG的稳定性,然而节点SI表征节点的稳定性。基于这两种类型的SI,节点首先选择要加入的最稳定DODAG,然后选择DODAG中的较稳定节点作为其父节点。
如图3所示,为了在任何节点310处确定其它节点的SI,在节点310处使用滑动时间窗口W 320来确定从相邻的节点接收到的控制消息的速率。因此,在任何时候,滑动窗口通常表示在当前时间段内接收控制消息的速率。
出于内存效率目的,节点仅记录从感兴趣的相邻的节点接收到的控制消息。如本文所定义的,相邻的节点是在接收节点的无线电范围内的任何节点。
在RPL中,控制消息的尺寸较大。为了减少内存使用,不将整个控制消息存储到W中,仅在W中记录控制消息的元数据。为了确定DODAG SI,记录了元数据{Transmiter_ID,Message_Type,Timestamp,RPLInstanceID,DODAGID,DODAGVersionNumber}。为了确定节点SI,记录了元数据{Transmiter_ID,Message_Type,Timestamp}。
根据时间按升序来安排记录。如图3所示,各个节点独立地维护其W,其中汇点(S)300从节点310收集数据分组,并且各个节点维护窗口W 320。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W 320具有固定大小。在另一实施方式中,W是基于时间的,并且节点记录在最近过去的时间段(例如,60秒)内所接收的控制消息,而不论使用了多少内存。基于大小的W具有内存效率的优点。然而,相邻的节点的控制消息发送的突发可能迅速地填满W。基于时间的W记录所接收的所有控制消息。然而,这可能用尽节点的内存。
节点对控制消息进行计数以确定控制消息被接收的速率。节点使用W 320中的记录来针对其相邻的节点计算控制消息被接收的速率。节点维护DIS记录器、DIO记录器和DAO记录器,以记录由节点本身发送的控制消息的时间戳。每当节点发送控制消息DIS或DIO或DAO时,时间戳被添加到所对应的记录器。记录器被用来计算由节点本身发送的控制消息的速率。除W和控制消息记录器之外,定时器被用来周期性地刷新W中的记录以及控制消息记录器。
图4示出了具有根据多个数据汇点组织的多个DODAG的LLN。不同的节点能够选择加入不同的DODAG。例如,节点M 400具有五个相邻的节点M1、M2、M3、M4和M5 410。节点M1和节点M2被加入在DODAG_1 421中,而其它三个相邻的节点被加入DODAG_2 422。节点M将来自DODAG_1的控制消息440的元数据以及来自DODAG_2的控制消息450的元数据记录到其窗口W430中。节点能够确定所感兴趣的DODAG的SI。假定节点M1、M2、…、Mn是节点M的相邻的节点并且节点M1、M2、…、Mn加入了同一DODAG_G。然后,节点M能够通过被动地监测从节点M1、M2、…、Mn接收到的控制消息来确定DODAG_G的SI。
如果节点M不是DODAG_G的成员,则节点M确定DODAG_G的SI如下
其中,WDIS、WDIO和WDAO分别是根据DIS消息、DIO消息和DAO消息相对于稳定性的重要性的非负权重,并且分别是节点M从节点Mi(1≤i≤n)接收到的DIS消息、DIO消息和DAO消息的数量,而T是用来确定所接收或发送的控制消息的速率的时间段的长度。T与用来刷新窗口W和记录器的时间段的长度无关。
如果节点M是DODAG_G的成员,则节点M确定DODAG_G的SI如下
其中,分别是节点M发送并通过对在对应的记录器中的时间戳的数量进行计数而获得的DIS消息、DIO消息和DAO消息的数量。其它变量与在式(1)中相同。
在特定DODAG内,节点能够确定本身或相邻的节点的SI。节点M可以确定它自己的SI如下
其中,与式(2)中相同。WDIS、WDIO和WDAO具有与式(1)中的那些含义相同的含义,但是能够具有不同的值。T具有与在式(1)中相同的含义。
节点能够使用式(3)来确定其SI并且将其SI包括在分组中以让其相邻的节点知道其SI。然而,此方法增加网络的开销。为了减少此开销,引入了被动SI测量方法以让节点测量其相邻的节点的SI,而不是通过相邻的节点来发送它们的SI。利用被动SI测量,节点仅监测从其相邻的节点接收到的控制消息并且将元数据记录在其窗口W 320中。节点然后使用窗口W中的记录来确定相邻的节点的SI。
假设节点P为节点M的相邻的节点,节点M测量节点P的SI如下
其中,是节点M从节点P接收到的DIS消息、DIO消息和DAO消息的数量。WDIS、WDIO和WDAO与式(3)中相同。T也与式(3)中相同。
图5示出了节点M 500具有六个相邻的节点N、O、P、Q、S和T 510的示例。然而,节点M仅对相邻的节点O、P和Q感兴趣。结果,节点M将从这三个相邻的节点接收到的控制消息记录到其W 520中。使用其W中的记录,节点M将其相邻的节点P的SI确定为为了准确地确定SI,除了W和控制消息记录器之外,节点还维护定时器。节点使用定时器通过删除陈旧的记录来刷新其窗口W和控制消息记录器。
图6示意性地示出了典型节点。节点包括处理器600、发送器610、接收器620、内存630、定时器640以及连接所有组件的总线650。为DIS记录器632、DIO记录器634、DAO记录器636和窗口W 638分配了内存。
RPL的SI路由度量
SI能够由RPL节点用来选择父节点并确定等级。节点的SI越低,节点越稳定。因此,节点通常选择具有较低的SI值的相邻的节点作为用于转发数据分组的父节点。
在选择了父节点之后,节点能够确定基于SI的等级。在RPL中,节点M的等级被定义为
R(M)=R(P)+Rank_Increase (5)
其中,R(P)是优选父节点的等级并且
Rank_Increase=C×MinHopRankIncrease,(6)
其中,等级增加系数C是正整数并且1≤C≤180。对于节点M,基于SI的等级被定义为
R(M)=R(P)+f(SIM)×MinHopRankIncrease (7)
其中,f(SIM)是正整数值函数,使得1≤f(SIM)≤180并且f(SIM)随着SIM增加而增加。
图7示出了由节点在接收710到分组之后使用的过程。首先,节点确定715分组的类型。如果分组是要转发的数据分组720,则节点通过使用W 750中的记录来确定725其所有父节点的SI,并且将数据分组转发730到具有最低SI值的父节点,即,最稳定父节点。如果分组是控制消息DIS、DIO或DAO 735,则节点确定740该控制消息是否是由感兴趣的相邻的节点发送的。如果是,则节点将消息的元数据记录745到窗口W 750中,然后遵循RPL标准对控制消息进行处理755。如果否,则节点丢弃760控制消息。如果所接收的分组是另一分组765(例如,不去往该节点),则节点通过遵循以下标准RPL规则来对该分组进行处理770。另外,节点要发送780它自己的数据分组。为了这样做,节点通过使用W 750中的记录来确定725其所有父节点的SI并且将数据分组730转发到具有最低SI值的父节点,即,最稳定父节点。如果定时器790期满,则节点通过删除旧记录来刷新795窗口和记录器750。
与其它路由度量一起使用SI
SI能够与其它路由度量(诸如跳数或链路质量)组合。在这种情况下,等级计算基于其它路由度量并且SI被用来为数据分组转发选择最稳定父节点。下文是与作为示例度量的跳数一起使用SI的一些示例:
1.节点仅基于跳数来选择父节点并确定等级。然而,在分组发送期间,节点选择具有最低SI的父节点作为下一跳,而未必使用优选父节点;
2.节点首先基于SI来选择候选父节点,然后使用跳数度量在父节点候选当中选择父节点并且基于跳数确定等级;以及
3.节点首先基于跳数来选择父节点候选,并且在父节点候选当中,节点使用SI度量来选择父节点候选。然而,节点基于跳数确定等级。
SI的其它使用情况也是可能的。
将SI与其它路由度量进行比较
图8示出了SI度量胜过常规跳数(HC)度量和期望发送计数(ETX)度量的示例。存在从节点N5到节点N2的不稳定链路800以及从节点N6到N5的非常稳定链路810。链路820的其余部分是相当稳定的。节点N6需要向汇点S 830发送数据分组。使用HC度量,节点N6选择路由N6→N5→N2→S 840,因为这是最短路由。使用ETX度量,节点N6也选择路由840,因为链路810比链路820好。然而,由于不稳定链路800,路由840不是最优路由。问题是节点N6在常规方法中不知道路由上的不稳定链路。然而,使用SI度量,能够避免这个问题。因为链路800是不稳定的,所以节点N5发送更多的控制消息以维护路由。节点N6从节点N5接收控制消息并记录在其W中。为了发送分组,节点N6选择路由N6→N4→N3→N1→S 850,因为节点N4的SI低于节点N6的SI。换句话说,SI提供更好的路由850。
为了评估新近引入的SI路由度量是否能够提供稳定路由并且改进路由过程的性能,使用两个常用的路由度量HC和ETX进行比较。
图9示出了SI度量900提供最高分组递送速率,ETX度量910表现在SI度量与具有最低分组递送速率的HC度量920之间。因为HC和ETX度量不涉及窗口W,所以所对应的曲线被绘制为直线。
在控制消息开销方面,图10示出了SI度量1000具有最低控制消息开销。再者,ETX度量1010表现在SI度量与具有最高控制消息开销的HC度量1020之间。
SI度量的优点
SI测量机制具有多个优点:
1.可扩展:SI由各个节点独立地确定,并且计算基于各个节点对相邻的节点或DODAG的本地分析。不需要全局信息。
2.被动:节点通过监测从相邻的节点接收到的控制消息来确定SI。节点之间不存在信息交换。
3.低开销:SI的计算不对网络引发任何通信开销,并且节点仅需要维护滑动窗口和控制消息记录器。
4.自适应:能够与其它度量一起使用SI度量,其中,节点在计算路由时可以或者可以不实现SI并且仅将SI用于数据分组转发。
5.动态:SI是在节点要发送数据分组或者想要切换DODAG时动态地确定的。
6.独立:SI的计算与任何其它协议或层无关,并且仅使用来自RPL的信息。SI的计算不要求RPL协议的任何修改。
7.可靠:与现有的路由度量相比,SI度量提供较高的分组递送速率和较低的控制消息开销。
工业适用性
本发明的方法适用于许多类型的领域中的无线网络。

Claims (11)

1.一种在无线网络中发现路由以从源节点向汇节点转发分组的方法,其中,一些相邻的源节点充当中继节点,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各个源节点中测量从各个相邻的节点接收控制消息的速率,其中,对来自各个相邻的节点的所述控制消息的数量进行计数,并根据所述控制消息的重要性对所述控制消息的数量进行加权以测量所述速率;
在滑动时间窗口中存储在各个源节点处接收到的各个控制消息的元数据,其中,所述元数据包括所述控制消息的类型和时间;以及
经由具有接收控制消息的最低速率的相邻的节点从特定源节点向所述汇节点转发数据分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控制消息包括面向目的地有向非循环图信息对象消息、目的地通告对象消息以及面向目的地有向非循环图信息征求消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滑动时间窗口具有固定大小,并且在所述滑动时间窗口充满时,新接收到的元数据覆写旧的元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滑动时间窗口记录最近过去的时间段的所述元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各个源节点包括用于更新所述滑动时间窗口的定时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该方法还包括:
确定各个源节点的等级,其中,所述等级基于所述路由的稳定性指标。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接收控制消息的所述速率是在转发所述数据分组时动态地测量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接收控制消息的所述速率表示所述源节点的稳定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源节点和汇节点被组织为面向目的地有向非循环图拓扑。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网络是低功率有损网状网络。
11.一种在无线网络中发现路由以从源节点向汇节点转发分组的方法,其中,一些相邻的源节点充当中继节点,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各个源节点中测量从各个相邻的节点接收控制消息的速率,其中,对来自各个相邻的节点的所述控制消息的数量进行计数,并根据所述控制消息的重要性对所述控制消息的数量进行加权以测量所述速率;
在滑动时间窗口中存储在各个源节点处接收到的各个控制消息的元数据,其中,所述元数据包括所述控制消息的类型和时间;
确定各个源节点的等级,其中,所述等级基于所述路由的稳定性指标;以及
经由具有最低分组递送速率和最低等级的所述相邻的节点,从特定源节点向所述汇节点转发所述数据分组。
CN201480052352.XA 2013-09-23 2014-08-18 在无线网络中发现路由以从源节点向汇节点转发分组的方法 Active CN10558043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4/033,582 2013-09-23
US14/033,582 US9407559B2 (en) 2013-09-23 2013-09-23 Discovering stable routes in wireless networks
PCT/JP2014/072078 WO2015041002A1 (en) 2013-09-23 2014-08-18 Discovering stable routes in wireless network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80437A CN105580437A (zh) 2016-05-11
CN105580437B true CN105580437B (zh) 2019-02-12

Family

ID=515354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52352.XA Active CN105580437B (zh) 2013-09-23 2014-08-18 在无线网络中发现路由以从源节点向汇节点转发分组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407559B2 (zh)
JP (1) JP6072983B2 (zh)
CN (1) CN105580437B (zh)
WO (1) WO201504100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356875B2 (en) * 2013-07-22 2016-05-31 Cisco Technology, Inc. Using statistical and historical information of topology metrics in constrained networks
US9882804B2 (en) * 2013-09-26 2018-01-30 Cisco Technology, Inc. Co-existence of a distributed routing protocol and centralized path computation for deterministic wireless networks
CN105791053B (zh) * 2016-04-19 2019-04-19 上海海事大学 一种不连续连通网络的连通性测量方法
US10362374B2 (en) * 2016-10-27 2019-07-23 Itron, Inc. Discovery mechanism for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networks
US10554369B2 (en) 2016-12-30 2020-02-04 Itron, Inc. Group acknowledgement message efficiency
EP3547622A1 (en) * 2018-03-29 2019-10-02 Mitsubishi Electric R&D Centre Europe B.V. Method for network management and apparatus for implementing the same
US11395371B2 (en) * 2018-05-31 2022-07-19 Roku, Inc. Real-time assessment of multimedia service in a particular environment
US10979918B2 (en) * 2018-11-20 2021-04-13 Cisco Technology, Inc. Identification and remediation of mesh instability source in a mesh network
FR3092220B1 (fr) * 2019-01-30 2021-01-08 Ogga Procédé de communication au sein d’un réseau de communication dynamique entre une pluralité de produits
CN111836329B (zh) * 2019-04-19 2022-04-2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3271642B (zh) * 2021-05-18 2022-01-28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多智能体系统自组织网络路由协议实现方法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754192B2 (en) * 2002-04-29 2004-06-22 Harris Corporation Temporal transition network protocol (TTNP) in a mobile ad hoc network
US7764617B2 (en) * 2002-04-29 2010-07-27 Harris Corporation Mobile ad-hoc network and methods for performing functions therein based upon weighted quality of service metrics
US7616575B2 (en) * 2004-06-23 2009-11-10 Microsoft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link quality routing using a weighted cumulative expected transmission time metric
US20070195702A1 (en) * 2006-02-17 2007-08-23 Yuen Wing H Link duration based routing protocol for multihop ad hoc networks
US7688808B2 (en) * 2006-03-21 2010-03-30 Tropos Networks, Inc. Mobile access node routing selections through a mesh network
US8233435B2 (en) * 2006-12-04 2012-07-31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Inter-channel communication methods in multi-channel wireless networks
JP2008172517A (ja) * 2007-01-11 2008-07-24 Nec Corp 輻輳制御システム、輻輳制御方法、輻輳制御プログラム、及び、プログラム記録媒体
US7881206B2 (en) * 2007-12-31 2011-02-01 Oracle Americ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esh routing
US8238367B1 (en) * 2008-03-27 2012-08-07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Slot allocation, user grouping, and frame partition method for H-FDD systems
WO2010028311A1 (en) * 2008-09-04 2010-03-11 Powerwave Cognition, Inc. Enhanced wireless ad ho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s
US20110164527A1 (en) * 2008-04-04 2011-07-07 Mishra Rajesh K Enhanced wireless ad ho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s
US20110228696A1 (en) * 2010-03-19 2011-09-22 Navneet Agarwal Dynamic directed acyclic graph (dag) topology reporting
CN102374868B (zh) * 2010-08-06 2015-06-03 爱信艾达株式会社 路径搜索装置和路径搜索方法
US20120078931A1 (en) * 2010-09-29 2012-03-29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ethods for managing ownership of redundant data and systems thereof
US9277482B2 (en) 2011-11-10 2016-03-01 Cisco Technology, Inc. Adaptive reoptimization rate for unstable network topologies
US8984277B2 (en) * 2012-09-28 2015-03-17 Cisco Technology, Inc. Reduced authentication times in constrained computer networks
US20140257926A1 (en) * 2013-03-11 2014-09-11 Tyco Fire & Security Gmbh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obile point-of-sale process management
US9356875B2 (en) * 2013-07-22 2016-05-31 Cisco Technology, Inc. Using statistical and historical information of topology metrics in constrained networks
US9485186B2 (en) * 2013-07-23 2016-11-01 Cisco Technology, Inc. Network congestion control with awareness of random packet losse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407559B2 (en) 2016-08-02
CN105580437A (zh) 2016-05-11
WO2015041002A1 (en) 2015-03-26
US20150085668A1 (en) 2015-03-26
JP2016527765A (ja) 2016-09-08
JP6072983B2 (ja) 2017-0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580437B (zh) 在无线网络中发现路由以从源节点向汇节点转发分组的方法
Li et al. Enhancing real-time delivery i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with two-hop information
Baumann et al. A survey on routing metrics
Gomez et al. Impact of LQI-based routing metrics on the performance of a one-to-one routing protocol for IEEE 802.15. 4 multihop networks
Tilwari et al. MCLMR: A multicriteria based multipath routing in the mobile ad hoc networks
Brachman RPL objective function impact on LLNs topology and performance
Park et al.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in wireless ad-hoc networks
Hasan et al. Optimized Quality of Service for Real‐Time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Using a Partitioning Multipath Routing Approach
Ouacha et al. Reliable MPR selection based on link lifetime-prediction method
Nair et al. Prediction based link stability scheme for mobile ad hoc networks
Cui Data aggregation i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Amel et al. The effects of physical layer on the routing wireless protocol
Wenning et al. Opportunistic distance-aware routing in multi-sink mobile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Nguyen et al. Towards skewness and balancing of RPL trees for the internet of things
Sadat et al. A trade-off between reliability and energy efficiency for inter-cluster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Bachir et al. Localized max-min remaining energy routing for wsn using delay control
Pagnotta et al. NARUN: noise adaptive routing for utility networks
Geng A cross layer qos design model for mobile ad hoc networks
Karia et al. Review of routing metrics for wireless mesh networks
Shi et al. Routing Metric of Expected Delay in Multi-Radio Multi-Channel Wireless Mesh Networks.
Hema et al. Analysis of Quality of Service Parameters and Monitoring of Energy Consumption in Mobile Wireless Adhoc Networks
Ye et al. A unified model for joint throughput-overhead analysis of mobile ad hoc networks
Ouacha et al. Novel multipoint relays scheme based on hybrid cost function
Luo Bloom Filter Based Load Balancing Mechanis for Mobile Ad Hoc Networks.
Pitchaipillai Enhanced On-Demand Multipath Routing for Wireless Network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