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580419A - 上行链路数据传输方法及其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上行链路数据传输方法及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580419A
CN105580419A CN201480053616.3A CN201480053616A CN105580419A CN 105580419 A CN105580419 A CN 105580419A CN 201480053616 A CN201480053616 A CN 201480053616A CN 105580419 A CN105580419 A CN 1055804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station
information
terminal
uplink
c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5361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580419B (zh
Inventor
洪成杓
李景准
崔宇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T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T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2014003042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20150034588A/ko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4004369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1930114B1/ko
Application filed by KT Corp filed Critical KT Corp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KR2014/008311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15046780A1/ko
Publication of CN1055804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804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5804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8041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24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 H04B7/26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at least one of which is mobile
    • H04B7/2612Arrangements for wireless medium access control, e.g. by allocating physical layer transmission capac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5Setup of multiple wireless link connec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终端向基站传输上行链路数据的方法及其装置,在与多个基站构成双连接(Dual?connectivity)的终端通过多个载波传输接收上行链路及下行链路的流量中,涉及一种对其进行区分而传输接收的方法及其装置。更详细地说,本发明提供一种终端传输上行链路数据的方法及其装置,其中,该方法包括:接收包括用于与第一基站及第二基站构成双连接的信息的上层信令的步骤;基于上述上层信令与上述第一基站及上述第二基站构成双连接的步骤;以及PDCP实体基于上层信令向与上述第二基站相对等而构成的RLC实体提交分别对一个以上的无线承载的PDCP?PDU的步骤。

Description

上行链路数据传输方法及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终端向基站传输上行链路数据的方法及其装置,在与多个基站构成双连接(Dualconnectivity)的终端通过多个载波传输接收上行链路及下行链路的用户数据流量中,涉及一种将上行链路路径通过与下行链路路径进行不同地传输接收的方法及装置。
并且,在小小区环境下终端与一个以上的基站构成双连接(Dualconnectivity)而传输上行链路用户数据中,本发明涉及一种在终端的上行链路缓冲区中提供用于向基站传输的与可利用的数据量(dataavailablefortransmission)有关的信息所使用的缓冲状态报告传输方法及其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系统的发展,如企业及个人那样的消费者开始使用非常多种多样的无线终端设备。
在当前的3GPP系列的LTE(LongTermEvolution)、LTEAdvanced等移动通信系统中需要一种脱离以语音为主的服务,并能够传输接收视频、无线数据等多种数据的高速大容量的通信系统。
为了满足这种高速大容量的通信系统,要求开发通过有效利用小小区能够增加终端的容量的技术。即,要求开发终端通过利用具有广泛覆盖范围的宏小区和具有相对狭小覆盖范围的小小区来传输接收数据,使得能够提高流量处理量的技术。
并且,在终端向基站传输数据的过程中,也要重点考虑其速度及消耗功率。此外,为了高速大容量的通信系统而利用多个小区的同时,也需要提高终端减少用于上行链路数据传输的消耗功率而传输的对上行链路数据的传输速度。为此,在小小区环境下,要求与上行链路及下行链路数据的传输接收方法有关的详细步骤。
尤其是,当终端利用多个基站而高速传输大容量的数据时,终端有必要向基站传输向上行链路传输的准确的数据量。并且,也要求终端对传输的上行链路数据进行传输的详细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根据上述的要求,对于终端通过有效利用小小区而构成双连接的情况,为了降低用于上行链路数据传输的消耗功率,有必要将上行链路传输路径与下行链路进行区分来设置。
并且,在双连接构成中,终端通过宏小区基站和小小区基站传输上行链路数据,因此出现向宏小区基站传输的上行链路数据的路径损失相对增加或根据终端移动而损失向小小区基站传输的上行链路数据的问题。
此外,当配置一个以上的基站和无线承载的终端传输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缓冲状态信息时,本发明有必要传输使向一个以上的基站传输的缓冲状态信息不重复或不遗漏。
技术方案
根据上述要求提出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方法,是终端传输上行链路数据的方法,其包括:接收包括用于与第一基站及第二基站构成双连接的信息的上层信令的步骤;基于上层信令与上述第一基站及上述第二基站构成双连接的步骤;以及PDCP实体基于上层信令向与第一基站或第二基站相对等而构成的RLC实体提交分别对一个以上的无线承载的PDCPPDU的步骤。
并且,本发明提供一种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一个以上的无线承载是分离(split)于上述第一基站及上述第二基站而构成的无线承载。
此外,本发明提供一种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向上述第一基站或上述第二基站传输上述上行链路数据,上述上层信令还包括上行链路小区或用于识别上行链路基站的索引或区分信息。
并且,本发明提供一种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向上述第一基站或上述第二基站传输上述上行链路数据的索引或区分信息,其包括用于以通过第一基站传输上行链路数据的方式构成的值和用于以通过第二基站传输上行链路数据的方式构成的值。
此外,本发明提供一种方法,其还包括,向上述RLC实体提交的步骤之后,在与上述第一基站或上述第二基站相对等而构成的MAC实体中执行逻辑信道优先顺序过程的步骤。
并且,本发明提供一种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逻辑信道优先顺序过程,其通过上述第一基站或上述第二基站对传递上述上行链路数据的逻辑信道执行逻辑信道优先顺序过程。
本发明提供一种方法,是第一基站控制终端的上行链路数据传输的方法,其包括:生成包括用于与终端构成双连接的信息的上层信令的步骤;向上述终端传输上层信令的步骤;以及对终端配置分离无线承载的步骤。
此外,本发明提供一种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向上述第一基站或第二基站传输上述上行链路数据,上述上层信令还包括上行链路小区或用于识别上行链路基站的索引或区分信息。
并且,本发明提供一种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向上述第二基站传输上述上行链路数据的索引或区分信息,其包括用于以通过第一基站传输上行链路数据的方式构成的值和用于以通过第二基站传输上行链路数据的方式构成的值。
本发明提供一种终端装置,是传输上行链路数据的终端,其包括:接收部,其接收包括用于与第一基站及第二基站构成双连接的信息的上层信令;以及控制部,其以基于上层信令与第一基站及第二基站构成双连接,并且,PDCP实体基于上述上层信令向与上述第一基站或上述第二基站相对等而构成的RLC实体提交分别对一个以上的无线承载的PDCPPDU的方式进行控制。
此外,本发明提供一种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一个以上的无线承载是分离(split)于上述第一基站及上述第二基站而构成的无线承载。
并且,本发明提供一种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向上述第一基站或上述第二基站传输上述上行链路数据,上述上层信令还包括上行链路小区或用于识别上行链路基站的索引或区分信息。
此外,本发明提供一种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向上述第一基站或上述第二基站传输上述上行链路数据的索引或区分信息,其包括用于以通过第一基站传输上行链路数据的方式构成的值和用于以通过第二基站传输上行链路数据的方式构成的值。
并且,本发明提供一种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与上述第一基站或上述第二基站相对等而构成的MAC实体中,上述控制部以执行逻辑信道优先顺序的方式进行控制。
此外,本发明提供一种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逻辑信道优先顺序过程,其通过上述第一基站或上述第二基站对传递上述上行链路数据的逻辑信道执行逻辑信道优先顺序过程。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站装置,是控制终端的上行链路数据传输的第一基站,其包括:控制部,其生成包括用于与终端构成双连接的信息的上层信令;以及传输部,其向上述终端传输上层信令,其中,控制部对终端以配置分离无线承载的方式进行控制。
并且,本发明提供一种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向上述第一基站或上述第二基站传输上述上行链路数据,上述上层信令还包括上行链路小区或用于识别上行链路基站的索引或区分信息。
此外,本发明提供一种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向上述第一基站或上述第二基站传输上述上行链路数据的索引或区分信息,其包括用于以通过第一基站传输上行链路数据的方式构成的值和用于以通过第二基站传输上行链路数据的方式构成的值。
本发明提供一种方法,是终端传输缓冲状态信息的方法,其包括:将根据上层信令映射于分离承载的一个以上的逻辑信道或逻辑信道组与第一基站及第二基站构成双连接的步骤;以及向第一基站及第二基站传输映射于分离承载的一个以上的逻辑信道或逻辑信道组的PDCP层可用数据量(dataavailablefortransmissioninaPDCPlayer)的步骤。
并且,本发明提供一种方法,其中,上述PDCP层可用数据量包括上述终端向上行链路传输的、对PDCP的可用数据量的信息,并与缓冲状态报告进行区分而向上述第一基站及上述第二基站中一个以上的基站进行传输。
此外,本发明提供一种方法,其中,上述PDCP缓冲状态信息包括于MAC控制元素中进行传输。
并且,本发明提供一种方法,其中,上述PDCP层可用数据量分别分配于向上述第一基站传输的缓冲状态报告及向上述第二基站传输的缓冲状态报告而被包括。
此外,本发明提供一种方法,其中,上述PDCP层可用数据量基于从上述第一基站或上述第二基站接收的配置信息进行分配。并且,本发明提供一种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根据上述上层信令映射于分离承载的逻辑信道或逻辑信道组进行配置的步骤包括每基站或每小区组缓冲状态报告(BufferStatusReport,BSR)定时器而构成。
并且,本发明提供一种方法,其中,上述PDCP层可用数据量根据上述上层信令仅包括于向上述第一基站传输的缓冲状态报告或者向上述第二基站传输的缓冲状态报告中任意一个缓冲状态报告进行传输。
本发明提供一种方法,是第一基站接收缓冲状态信息的方法,其包括:对于通过上层信令映射于分离承载的一个以上的逻辑信道或逻辑信道组,在终端与第二基站构成双连接的步骤;以及从终端接收PDCP层可用数据量的步骤。
此外,本发明提供一种方法,其中,上述PDCP层可用数据量能够与缓冲状态报告进行区分而被接收。
并且,本发明提供一种方法,其中,上述PDCP层可用数据量包括于MAC控制元素而被接收。
此外,本发明提供一种方法,其中,上述PDCP层可用数据量是通过上述终端分配的信息,并包括于缓冲状态报告而被接收。并且,本发明提供一种方法,其中,上述PDCP层可用数据量根据上述上层信令仅包括于通过第一基站接收的缓冲状态报告,或者由于仅包括于通过第二基站接收的缓冲状态报告而在通过第一基站接收的缓冲状态报告中未被包括并接收。
本发明提供一种终端装置,是传输缓冲状态信息的终端,其包括:控制部,将根据上层信令映射于分离承载的一个以上的逻辑信道或逻辑信道组与第一基站及第二基站构成双连接;以及传输部,向第一基站及第二基站传输映射于分离承载的一个以上的逻辑信道或逻辑信道组的PDCP层可用数据量。
并且,本发明提供一种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PDCP层可用数据量包括上述终端向上行链路传输的、对PDCP的可用数据量的信息,并与缓冲状态报告进行区分而向上述第一基站及上述第二基站中一个以上的基站进行传输。
此外,本发明提供一种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PDCP层可用数据量包括于MAC控制元素中进行传输。
并且,本发明提供一种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PDCP层可用数据量分别分配于向上述第一基站传输的缓冲状态报告及向上述第二基站传输的缓冲状态报告而被包括。
此外,本发明提供一种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PDCP层可用数据量基于从上述第一基站或上述第二基站接收的配置信息进行分配。并且,本发明提供一种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部根据上层信令包括每基站或每小区组缓冲状态报告(BufferStatusReport,BSR)定时器而配置上述逻辑信道或逻辑信道组。
并且,本发明提供一种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PDCP层可用数据量根据上述上层信令仅包括于向上述第一基站传输的缓冲状态报告或者向上述第二基站传输的缓冲状态报告中任意一个缓冲状态报告进行传输。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站装置,是接收缓冲状态信息的第一基站,其包括:控制部,对于通过上层信令映射于分离承载的一个以上的逻辑信道或逻辑信道组,在终端与第二基站构成双连接;以及接收部,从终端接收PDCP层可用数据量。
此外,本发明提供一种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PDCP层可用数据量能够与缓冲状态报告进行区分而被接收。
并且,本发明提供一种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PDCP层可用数据量包括于MAC控制元素而被接收。
此外,本发明提供一种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PDCP层可用数据量是通过上述终端分配的信息,并包括于缓冲状态报告而被接收。并且,本发明提供一种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PDCP层可用数据量根据上述上层信令仅包括于通过第一基站接收的缓冲状态报告,或者由于仅包括于通过第二基站接收的缓冲状态报告而在通过第一基站接收的缓冲状态报告中未被包括并接收。
有益效果
根据上述的本发明具有如下效果,即,在终端与多个基站构成双连接的环境下,通过与终端路径损失少的特定基站能够传输上行链路数据流量。通过其具有如下效果,即,减少终端的功率消耗,并能够提高上行链路数据传输速度。或者具有如下效果,即,在终端与多个基站构成双连接的环境下,终端通过覆盖范围大的特定基站能够传输上行链路数据流量。通过其具有如下效果,即,能够减少根据终端移动的数据损失。
并且,根据本发明也具有如下效果,即,即使在双连接构造下,对特定小区或特定基站也能够独立执行上行链路缓冲状态报告及逻辑信道优先顺序程序。
此外,根据本发明具有如下效果,即,当终端传输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缓冲状态信息时,不会使传输的缓冲状态信息向一个以上的基站重复或遗漏地传输。
并且,根据本发明具有如下效果,即,在传输映射于由双连接构成的承载分离的逻辑信道或逻辑信道组的缓冲状态信息中,向一个以上的基站准确传输PDCP实体缓冲区的可利用数据量信息而提供无线资源的有效利用。
附图说明
图1是图示载波聚合构成时上行链路第二层结构的附图。
图2是图示载波聚合构成时下行链路第二层结构的附图。
图3是图示能够适用本发明的网络结构场景的一个例子的附图。
图4是图示能够适用本发明的网络结构场景的另一个例子的附图。
图5是图示能够适用本发明的网络结构场景的又一个例子的附图。
图6是图示用于用户平面数据传输的第二层协议结构的一个例子的附图。
图7是图示用于用户平面数据传输的第二层协议结构的另一个例子的附图。
图8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无线资源配置信息的一个例子的附图。
图9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无线资源配置信息的另一个例子的附图。
图10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无线资源配置信息的又一个例子的附图。
图11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无线资源配置信息的又一个例子的附图。
图12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无线资源配置信息的又一个例子的附图。
图13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无线资源配置信息的又一个例子的附图。
图14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SeNB辅小区添加修改(SeNBSCellToAddMod)的又一个例子的附图。
图15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主基站和辅基站的第二层结构的附图。
图16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主基站和辅基站的第二层结构的附图。
图17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的终端的第二层结构的附图。
图18是图示对根据本发明的AMRLC的RLC配置的一个例子的附图。
图19是图示对根据本发明的AMRLC的RLC配置的另一个例子的附图。
图20是图示对根据本发明的AMRLC的RLC配置的又一个例子的附图。
图21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的终端及基站的操作的信号图。
图22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的基站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23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的基站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24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的终端的构成的附图。
图25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的基站的构成的附图。
图26是图示以往终端的MAC结构图的一个例子的附图。
图27是图示承载分离用户平面结构的一个例子的附图。
图28是图示承载分离用户平面结构的另一个例子的附图。
图29是在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终端内对映射于承载分离的逻辑信道的可利用数据量的例示图。
图30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MACPDU结构的一个例子的附图。
图31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用于UL-SCH的LCID值的一个例子的附图。
图32是图示各PDCPBSRMAC控制元素格式的一个例子的附图。
图33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的终端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34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的基站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35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的用户终端的构成的附图。
图36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的基站的构成的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例示性的附图对本发明的部分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应注意,在对各附图的构成要素标注附图标记时,对于相同的构成要素,即使显示在不同的附图上,也尽可能使用相同的符号。此外,对本发明进行说明时,在判断为对相关的公知结构或功能的具体说明可能会使本发明的主旨不清楚的情况下,将省略其详细说明。
本发明中的无线通信系统被广泛布置而用于提供如语音、数据包等的多种通信服务。无线通信系统包括用户终端(UserEquipment,UE)及基站(BaseStation,BS,或eNB)。本说明书中的用户终端应解释为表示无线通信中的终端的一种广义概念,不仅包括WCDMA及LTE、HSPA等中的用户终端(UserEquipment,UE),而且包括GSM中的移动台(MobileStation,MS)、用户终端(UserTerminal,UT)、用户站(SubscriberStation,SS)、无线设备(wirelessdevice)等。
基站或小区(cell)一般是指与用户终端进行通信的地点(station),也可以称为节点-B(Node-B)、演进型节点B(evolvedNode-B,eNB)、扇区(Sector)、站点(Site)、基站收发系统(BaseTransceiverSystem,BTS)、接入点(Accesspoint)、中继节点(RelayNode)、射频拉远头(RemoteRadioHead,RRH)、射频单元(RadioUnit,RU)、小小区(smallcell)等其它术语。
即,在本说明书中,基站或小区(cell)应被解释为表示CDMA中的基站控制器(BaseStationController,BSC)、WCDMA的NodeB、LTE中的eNB或者扇区(站点)等所覆盖的部分区域或功能的广义的含义,是将特大小区(megacell)、宏小区(macrocell)、微小区(microcell)、微微小区(picocell)、毫微微小区(femtocell)及中继节点(relaynode)、射频拉远头(RemoteRadioHead,RRH)、射频单元(RadioUnit,RU)、小小区(smallcell)通信范围等多种覆盖区域全都包括在内的含义。
上述被罗列的多种小区由于存在控制各小区的基站,因此基站可以被解释为两种含义。i)与无线区域相关而提供特大小区、宏小区、微小区、微微小区、毫微微小区、小小区的装置本身,或者ii)可以指上述无线区域本身。在i)中,提供规定的无线区域的装置被相同的实体所控制或者相互作用使上述无线区域协作而构成的所有装置全都指为基站。根据无线区域的构成方式eNB、RRH、天线、RU、LPN、点、传输接收点、传输点、接收点等成为基站的一个实施例。在ii)中,从用户终端的观点或者相邻基站的角度,可以将接收或传输信号的无线区域本身指为基站。
并且,将特大小区、宏小区、微小区、微微小区、毫微微小区、小小区、RRH、天线、RU、低功率节点(LowPowerNode,LPN)、点、eNB、传输接收点、传输点、接收点统称为基站。
在本说明书中,用户终端和基站作为用于实现本说明书中记载的技术或技术思想的两种传输接收主体而以广义的含义来使用,并不由特定术语或单词所限定。用户终端和基站作为用于实现本说明书中记载的技术或技术思想的两种(上行链路(Uplink)或下行链路(Downlink))传输接收主体而以广义的含义来使用,并不由特定术语或单词所限定。其中,上行链路(Uplink,UL,或上行)是指通过用户终端向基站传输接收数据的方式,下行链路(Downlink,DL,或下行)是指通过基站向用户终端传输接收数据的方式。
对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的多址接入方式没有限制。可以使用如码分多址接入方式(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CDMA)、时分多址接入方式(TimeDivisionMultipleAccess,TDMA)、频分多址接入方式(FrequencyDivisionMultipleAccess,FDMA)、正交频分多址接入方式(OrthogonALFrequencyDivisionMultipleAccess,OFDMA)、OFDM-FDMA、OFDM-TDMA、OFDM-CDMA那样的多种多址接入方式。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能够应用于经GSM、WCDMA、HSPA进化为LTE及LTE-Advanced的非同步无线通信和进化为CDMA、CDMA-2000及UMB的同步无线通信领域等的资源分配。本发明不能限定或限制于特定的无线通信领域进行解释,应解释为包括能够适用本发明的思想的所有技术领域。
上行链路传输及下行链路传输可以使用利用相互不同的时间进行传输的时分双工(TimeDivisionDuplex,TDD)方式,或者可以使用利用相互不同的频率进行传输的频分双工(FrequencyDivisionDuplex,FDD)方式。
此外,在LTE、LTE-Advanced那样的系统中是以单个载波或载波对为基准来构成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而建立规格。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通过如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hysicslDownlinkControlChannel,PDCCH)、物理控制格式指示信道(PhysicalControlFormatIndicatorChannel,PCFICH)、物理混合ARQ指示信道(PhysicalHybridARQIndicatorChannel,PHICH)、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hysicalUplinkControlChannel,PUCCH)、增强型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EnhancedPhysicalDownlinkControlChannel,EPDCCH)等控制信道来传输控制信息,并由如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hysicalDownlinkSharedChannel,PDSCH)、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hysicalUplinkSharedChannel,PUSCH)等数据信道构成而传输数据。
另外,使用EPDCCH(增强型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enhancedPDCCH)或者扩展型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extendedPDCCH))也可以传输控制信息。
在本说明书中,小区(cell)还可以指具有从传输接收点传输的信号的覆盖范围或者从传输接收点(传输点(transmissionpoint)或接收点(transmission/receptionpoint))接受的信号的覆盖范围的分量载波(componentcarrier)、该传输接收点本身。
应用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可以是通过两个以上的传输接收点协作来传输信号的多点协作传输接收系统(coordinatedmulti-pointtransmission/receptionSystem,CoMP系统)或多天线协作传输方式(coordinatedmulti-antennatransmissionsystem)、多小区协作通信系统。CoMP系统可以包括至少两个多重传输接收点和终端。
多重传输接收点也可以是基站或宏小区(macrocell,以下称为“eNB”),以及通过光缆或光纤维与eNB连接并被有线控制的、具有高的传输功率或宏小区区域内的具有低的传输功率的至少一个RRH。
以下,下行链路(downlink)是指从多重传输接收点向终端的通信或通信路径,上行链路(upnlink)是指从终端向多重传输接收点的通信或通信路径。在下行链路中,传输器可以是多重传输接收点的一部分,接收器可以是终端的一部分。在上行链路中,传输器可以是终端的一部分,接收器可以是多重传输接收点的一部分。
在以下,有时将通过如PUCCH、PUSCH、PDCCH、EPDCCH及PDSCH等的信道来传输接收信号的情况表示为“传输/接收PUCCH、PUSCH、PDCCH、EPDCCH及PDSCH”的形式。
此外,在以下,“传输或接收PDCCH,或者通过PDCCH传输或接收信号”的记载可以包括“传输或接收EPDCCH,或者通过EPDCCH传输或接收信号”的含义来使用。
即,在以下记载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可以是指PDCCH,或者可以是指EPDCCH,并且也可以将PDCCH及EPDCCH全都包括的含义来使用。
此外,为了便于说明,通过PDCCH说明的部分也可以适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EPDCCH,并且通过EPDCCH说明的部分也可以适用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EPDCCH。
另外,在以下记载的上层信令(HighLayerSignaling)包括传输含有无线资源控制(RadioResourceControl,RRC)参数的RRC信息的RRC信令。
eNB向终端执行下行链路传输。eNB可以传输作为用于单播传输(unicasttransmission)的主物理信道的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hysicalDownlinkSharedChannel,PDSCH)、以及用于传输PDSCH的接收所需的调度等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和用于在上行链路数据信道中(例如,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hysicalDownlinkSharedChannel,PUSCH))进行传输的调度许可信息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hysicalDownlinkControlChannel,PDCCH)。以下,将通过各信道传输接收信号的情况表示为“传输接收该信道”的形式。
作为用于应对移动流量激增的方法,可考虑使用低功率节点的小小区方案。与一般宏节点相比,低功率节点(Node)表示使用低传输(Tx)功率的节点。
在3GPPRelease11之前的载波聚合(CarrierAggregation,以下称为“CA”)技术中,可以使用作为在宏小区覆盖范围内地理上分散的天线的低功率RRH(RemoteRadioHead)来建立小小区。
但是,为了应用上述CA技术,宏小区和RRH小区以在一个基站的控制下进行调度的方式建立,为此需要在宏小区节点和RRH之间构筑理想回程(idealbackhaul)。
理想回程是指像使用光纤(opticalfiber)、LOS(LineOfSight)微波(microwave)的专用点对点连接那样示出非常高的吞吐量(throughput)和非常小的延迟的回程。
与此相反,将像xDSL(DigitalSubscriberLine,数字用户线路)、Non-LOS微波(microwave)那样示出相对低的吞吐量(throughput)和大的延迟的回程称为非理想回程(non-idealbackhaul)。
多个服务小区通过基于以上说明的单个基站的CA技术进行聚合而能够对终端提供服务。即,对于无线资源控制(RadioResourceControl,以下称为“RRC”)连接(CONNECTED)状态的终端可建立多个服务小区,在宏小区节点和RRH之间建立理想回程的情况下,宏小区与RRH小区能够共同构成为服务小区而能够对终端提供服务。
当建立了基于单个基站的CA技术时,终端与网络只能具有一个RRC连接(connection)。
在RRC连接(connection)建立(establishment)/重建(re-establishment)/切换中,由一个服务小区提供非接入层(NonAccessStratum,以下称为“NAS”)移动性(mobility)信息(例如,TrackingAreaIdentity(跟踪区标识),TAI)。并且,在RRC连接(connection)重建/切换中,由一个服务小区提供安全输入(securityinput)。这种小区称为主小区(PrimaryCell,PCell)。PCell只能与切换流程一起变更。根据终端能力(capabilities),辅小区(SecondaryCell,SCell)能够与PCell共同构成为服务小区。
由于上述SCell的构成可以根据流量而不同,因此SCell也可以仅由下行链路分量载波(ComponentCarrier,CC)来构成。对于各个SCell,上行链路资源的使用可通过添加于下行链路资源而构成。即,SCell不能以仅使用上行链路资源的方式构成。相反,PCell应始终由下行链路CC和上行链路CC共同构成。
此外,处理PCell和SCells的一个基站在物理层具有互不相同的载波(DL/ULPCC:Downlink/UplinkPrimaryComponentCarrier(上行链路/下行链路主分量载波);DL/ULSCC:Downlink/UplinkSecondaryComponentCarrier(上行链路/下行链路辅分量载波)),但可能仅对媒体接入控制(MediumAccessControl,MAC)层产生影响。对于其以上的层(RadioLinkControl(无线链路控制,以下称为“RLC”)/PacketDataConvergenceProtocol(分组数据汇聚协议,以下称为“PDCP”)),对导入载波聚合技术之前的RLC/PDCP层不产生影响。即,在RLC/PDCP层中不能区分CA操作。
图1是图示载波聚合构成时上行链路第二层结构的附图。
图2是图示载波聚合构成时下行链路第二层结构的附图。
参考图1及图2,根据基于上述单个eNB的CA的物理层的多个载波属性只对MAC层(MediumAccessControl)产生影响。MAC层在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中每个服务小区具有一个独立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AutomaticRetransmitreQuest,HARQ)实体。各自的HARQ实体处理分量载波(componentcarrier)的数据流。
即,如图1及图2所示,在基于单个基站的CA中,根据SCell添加及删除的MAC层在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中对各个服务小区构成独立的HARQ实体而对CC的数据流进行了处理。
如上所述,在现有移动通信网中使用载波聚合技术,使得宏小区和小区为了利用小小区在一个eNB控制下应能够进行调度。为此,出现了在宏小区节点和小区节点之间需要构筑理想回程(idealbackhaul)的问题。而且,在宏小区和小小区通过非理想回程下的个别的eNB而构筑的情况下,出现了不能使用载波聚合技术的问题。并且,因具有高功率(highoutputpower)的宏小区和低功率(lowoutputpower)小小区的功率不均衡(powerimbalance)问题而在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中能够提供最优的性能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小区边界(cellborders)会不同,因此会出现上行链路/下行链路小区边界的性能下降的问题。并且,PCell始终以处理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的方式构成,不能构成仅用于上行链路流量的SCell。即,在使用载波聚合技术的情况下,即使终端和路径损失少的小区构成为SCell,上行链路也可以通过由PCell构成的宏小区进行传递。由于这种问题,终端为了上行链路流量传输而利用路径损失大的宏小区,从而出现应消耗更多的功率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种问题而提出的本发明在移动通信网的宏小区和小小区通过非理想回程下的个别的eNB而构筑的环境中,在宏小区的控制下通过小小区或通过宏小区和小小区之间的协作而传输用户平面数据流量中,目的在于提供对上行链路流量路径和下行链路流量路径进行分离传递的方法。即,提供对特定数据无线承载的上行链路流量路径和下行链路流量路径进行不同方式而提供的方法。
图3是图示能够适用本发明的网络结构场景的一个例子的附图。
参考图3,宏小区302和多个小小区301可具有相同的载波频率(carrierfrequency)F1。提供宏小区的第一基站310和提供各自的小小区的第二基站332、第二基站334、第二基站336通过非理想回程(non-idealbackhaul)进行连接。多个小小区构筑于叠加(overlaid)的宏小区302网络内。可考虑室外(outdoor)小小区环境和小小区集群301。终端在小小区集群301内通过与宏小区及小小区的双连接能够提供接受多个服务小区。
图4是图示能够适用本发明的网络结构场景的另一个例子的附图。
参考图4,宏小区402和多个小小区401可具有相互不同(different)的载波频率(carrierfrequency)F1及F2。提供宏小区的第一基站410和提供各自的小小区的第二基站432、第二基站434、第二基站436通过非理想回程(non-idealbackhaul)进行连接。多个小小区构筑于叠加(overlaid)的宏小区402网络内。可考虑室外(outdoor)小小区环境和小小区集群401。终端在小小区集群401内通过与宏小区及小小区的双连接能够提供接受多个服务小区。此时,如图4所示,各服务小区的频率可以由F1及F2相互不同。
图5是图示能够适用本发明的网络结构场景的又一个例子的附图。
参考图5,能想到多个小小区形成小小区集群501的情况。此时,提供小小区的小小区基站510、小小区基站512、小小区基站514之间通过非理想回程(non-idealbackhaul)进行连接。可考虑室内(Indoor)小小区环境和小小区集群501。并且,在小小区之间也可以使用相同的载波频率,也可以使用相互不同的载波频率。在小小区之间能够重复覆盖范围。
在图3及图4的场景中小小区eNB或在图5的场景中特定小小区eNB可以作为独立的(stand-alone)eNB进行操作。即,为了控制平面数据传输,UE可设置小小区eNB和一个RRC连接,并且还可设置一个或其以上的SRBs(SignalingRadioBearers)。为了用户平面数据传输,UE可具有小小区eNB和一个或其以上的DRBs(DataRadioBearers)。
在图3及图4的场景中,终端在宏小区eNB的控制下通过一个或其以上的小小区eNB、或者通过宏小区eNB和一个或其以上的小小区eNB之间协作能够传输用户平面数据。即,为了控制平面(controlplane),UE设置宏小区eNB和一个RRC连接,并设置一个或其以上的SRBs(SignalingRadioBearers)。为了用户平面数据传输,UE可设置宏小区eNB及/或小小区eNB和一个或其以上的DRBs(DataRadioBearers)。以相类似的方式,在图5的场景中,终端在任意一个小小区eNB的控制下通过一个或其以上的其它小小区eNB、或者任意一个小小区eNB和一个或其以上的其它小小区eNB之间协作,能够传输用户平面数据。即,为了控制平面(controlplane)数据传输,UE设置任意一个小小区eNB和一个RRC连接,并设置一个或其以上的SRBs(SignalingRadioBearers)。为了用户平面数据传输,UE可设置任意一个小小区eNB及/或其它小小区eNB和一个或其以上的DRBs(DataRadioBearers)。
本发明能够在上述图3至图5的场景中全部执行。但是,在以下为了便于说明及理解,仅对图3及图4的情况进行举例说明而已,对图5的情况也能够适用。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终端构成双连接时,将与终端形成RRC连接并提供作为切换的基准的PCell的基站或终止S1-MME并对核心网起到移动锚点(mobilityanchor)作用的基站记载为主基站或第一基站。主基站或第一基站可以是提供宏小区的基站,在小小区之间的双连接状况下也可以是提供任一个小小区的基站。另一方面,在双连接环境下,将不同于主基站的、向终端提供额外的无线资源的基站记载为辅基站或第二基站。第一基站(主基站)及第二基站(辅基站)可以分别向终端提供至少一个以上的小区,第一基站及第二基站可以通过第一基站与第二基站之间的接口连接。此外,为了有助于理解,可以将与第一基站相关联的小区记载为宏小区,将与第二基站相关联的小区记载为小小区。但是,在小小区集群(cluster)场景中,与第一基站相关联的小区也可以记载为小小区。
本发明中的宏小区既可以是指至少一个以上的小区的每一个,也可以记载为代表与第一基站相关联的所有小区的含义。此外,小小区既可以是指至少一个以上的小区的每一个,也可以记载为代表与第二基站相关联的所有小区的含义。但是,如上所述,在像小小区集群这样的特定场景中,则可以是与第一基站相关联的小区,在该情况下,第二基站的小区可以被记载为另一小小区或又一小小区。此外,终端可以通过与上述第一基站相关联的多个小区及与第二基站相关联的多个小区执行通信,在该情况下,与第一基站相关联的多个小区中可以将执行上述PCell功能的特定小区记载为第一基站PCell。并且,与第二基站相关联的多个小区中可以将特定小区记载为第二基站PCell。第二基站PCell是指与第二基站相关联的小区中将执行上述PCell的功能中全部或部分的小区。例如,第二基站PCell能够执行PUCCH传输接收功能。在终端构成双连接时,将与上述第一基站相关联的小区或与第一基站相关联的服务小区称为主小区组,并可以将与第二基站相关联的小区或与第二基站相关联的服务小区称为辅小区组。小区组从终端观点看,以用于区分基站的概念来使用。
图6是图示用于用户平面数据传输的第二层协议结构的一个例子的附图。
参考图6,利用如图6所示的协议结构,使得对各数据无线承载可以利用通过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提供的无线资源来传输用户平面数据。例如,第一基站的PDCP实体能够以第一基站RLC实体及第二基站RLC实体提交(submit)PDCPPDU。即,特定无线承载可以分离于(split)第一基站及第二基站而构成。
图7是图示用于用户平面数据传输的第二层协议结构的另一个例子的附图。
作为对此的又一个例子,利用如图7所示的协议结构,使得对各数据无线承载只能通过第一基站来传输用户平面数据、或者只能通过第二基站来传输用户平面数据。
在图3至图7的场景或协议结构中,本发明的UE在主基站的控制下,通过一个或其以上的辅基站,或者通过主基站或其以上的辅基站之间协作,可以将用户平面数据通过分离上行链路流量和下行链路流量进行传输。即,通过对已知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数据流量考虑负荷、路径损失(pathloss)、覆盖范围等,使得能够选择可提供最优化的传输率的eNB。作为通过分离上行链路流量和下行链路流量进行传递一个例子,通过终端和路径损失少的辅基站传递对所有DRBs的上行链路流量,并通过主基站能够传递对所有DRBs(或者RBs)的下行链路流量。
作为另一个例子,通过基站传递对特定DRB(s)的上行链路流量,通过主基站传递对又一个特定DRB(s)的下行链路流量,通过上行链路下行链路所有主基站及辅基站能够传递对又一个特定DRB(s)的流量。即,如图6所示,对于利用通过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提供的无线资源来传输用户平面数据的特定数据无线承载,上行链路流量仅通过第二基站进行传递,下行链路流量可通过第一基站及第二基站进行传递。或者,如图6所示,对于利用通过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提供的无线资源来传输用户平面数据的另一个特定数据无线承载,上行链路流量通过第一基站及第二基站进行传递,下行链路流量也可以仅通过第一基站进行传递。或者,如图6所示,对于利用通过第一基站及第二基站提供的无线资源来传输用户平面数据又一个特定数据无线承载,上行链路流量及下行链路流量也可以全部通过第一基站及第二基站进行传递。
作为又一个例子,如图7所示,对特定的数据无线承载只能通过第一基站来传输上行链路/下行链路用户平面数据流量。或者,对另一个特定的数据无线承载只能通过第二基站来传输上行链路/下行链路用户平面数据流量。终端对上行链路流量和下行链路流量的传输路径进行分离而传输接收的方法不仅包括以上说明的例示,而且通过多种实现方式能够使路径区分而进行传输接收。
在以下,通过举例,对根据本发明的各实施例而分离上行链路流量和下行链路流量进行传输接收的方法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例:以无线承载(RadioBearer,RB)为单位分离上下行流量产生路径的方法
UE设置提供通过PCell操作的小区的第一基站和RRC连接而处于RRC连接状态时,UE可以将通过非理想回程连接的、与第二基站相关联的小区添加到第二基站SCell(或者服务小区)。
提供通过PCell操作的小区的第一基站检测新的第二基站SCell候选之后,用于将与第二基站相关联的小区添加到第二基站SCell、或者用于修改配置的第二基站SCell而决定第二基站SCell添加/修改时,提供通过PCell操作的小区的第一基站通过RRC连接重配置过程而添加/修改第二基站SCell。
如果在UE所接收的RRC连接重配置消息中包括添加/修改的第二基站SCell列表(SeNBSCellToAddModList)时,UE将执行第二基站SCell添加或修改。添加/修改的第二基站SCell列表的、添加/修改的第二基站SCell信息(SeNBSCellToAddMod)可包括如下信息。
■(第二基站)SCell索引((SeNB)SCellindex):在对UE配置的第二基站SCells内包括用于识别一个第二基站SCell而使用的索引信息。
■小区标识符(CellIdentification):包括第二基站SCell的物理小区ID(PhysicalCellId,PCI)和绝对射频信道号(AbsoluteRadioFrequencyChannelNumber,ARFCN)信息。
■无线资源配置公共SCell信息(radioResourceConfigCommonScell):作为UE在SCell中用于操作而必须的(essential)信息在系统信息(Systeminformation)内包括公共无线资源配置信息。作为公共无线资源配置信息的一例,其可包括物理层参数、随机接入参数等。
■无线资源配置专用SCell信息(radioResourceConfigDedicatedSCell):包括对SCell能够适用的UE特定配置信息(例如,物理配置专用SCell、mac主要配置SCell)。
终端添加能够使第二基站SCell和与现有PCell有关的基站的SCell进行区分的小区信息(小区添加修改信息)可包括第二基站区分信息。或者,将第二基站SCell索引值设置成与现有PCell有关的基站的SCell索引值不同,使得也能够区分与第二基站相关联的小区。例如,为了能够使用不是以与现有PCell有关的基站的SCell索引来使用的值的其它值,当前能够使可具有从1到7的整数值的SCell索引具有1~14的整数值。即,从1到7的整数值以用于与PCell有关的基站的SCell的索引来使用,8~14的整数值可以以用于第二基站的索引来使用。作为另一个例子,可以将表示SCell索引及通过第二基站的SCell的表示信息字段共同构成而进行传输,以便能够区分与PCell有关的基站的SCell索引和第二基站的SCell索引。
当上述添加/修改的第二基站SCell信息中所包括的第二基站SCell索引不是当前UE配置(currentUEconfiguration)部分时,UE根据接收的无线资源配置公共SCell信息和无线资源配置专用SCell信息添加相应于小区标识符的第二基站SCell。即,当其不是向UE配置的第二基站SCell时,根据接收的无线资源配置公共SCell信息和无线资源配置专用SCell信息添加相应于小区标识符的第二基站SCell。
如果添加/修改的第二基站SCell信息中所包括的第二基站SCell索引为当前UE配置(currentUEconfiguration)部分时,UE根据接收的无线资源配置专用SCell信息修改第二基站SCell。即,如果其为向UE配置的第二基站SCell时,根据接收的无线资源配置专用SCell信息修改第二基站SCell。
上述添加/修改的第二基站SCell信息中所包括的信息在提供通过PCell操作的小区的第一基站通过RRC连接重配置过程对第二基站SCell进行添加/修改之前,可以通过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之间X2接口进行查询(interrogation)。作为另一个例子,添加/修改的第二基站SCell信息中所包括的信息事先配置于提供通过PCell操作的小区的第一基站中,或者事先通过操作、管理与维护(Operations,AdministrationandMaintenance,OAM)进行存储或者在之前的第二基站SCell添加/修改步骤中进行存储而能够被利用。
如上所述,在添加/修改第二基站中,UE能够区分第二基站或与第二基站相关联的CC。本发明的UE通过其能够区分下行链路数据(流量)及上行链路数据(流量)的传输接收路径。具体而言,提供通过PCell操作的小区的第一基站通过RRC连接重配置过程,对提供通过PCell操作的小区的第一基站及/或提供通过SCell操作的小区的第二基站利用如下的方法可配置无线资源。在以下,参考附图,对配置无线资源的详细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在无线资源配置信息(RadioResourceConfigDedicated)中包括用于数据传输 路径设置的小区/基站索引/区分信息的方法
提供通过PCell操作的小区的第一基站利用无线资源配置信息(RadioResourceConfigDedicated)的无线承载添加修改列表(DRB-ToAddModList)或者无线承载释放列表(DRB-ToReleaseList)信息,可以对提供通过PCell操作的小区的第一基站及/或提供通过第二基站SCell(或者服务小区)操作的小区的第二基站进行配置无线资源。例如,可以将第一基站的特定无线承载添加/修改于提供通过PCell操作的小区的第一基站及/或提供通过第二基站SCell(或者服务小区)操作的小区的第二基站中进行配置。
作为一例,在如上述图6的连接结构中,无线承载添加修改列表(drb-ToAddModList)的无线承载添加修改信息(DRB-ToAddMod)可包括eps-BearerIdentity(EPS承载标识符)、drb标识符(drb-Identity)、PDCP配置信息(pdcp-Config)、用于与第一基站RLC实体相对等的RLC实体和与第二基站RLC实体相对等的RLC实体的RLC配置信息(rlc-Config)、逻辑信道标识符(logicalChannelIdentity)、逻辑信道配置(logicalChannelConfig)中一个以上的信息。
作为另一个例子,在如上述图7的连接结构中,无线承载添加修改列表(drb-ToAddModList)的无线承载添加修改信息(DRB-ToAddMod)可包括eps-BearerIdentity(EPS承载标识符)、drb标识符(drb-Identity)、与第二基站PDCP实体相对等的PDCP实体配置信息(pdcp-Config)、与第二基站RLC实体相对等的RLC实体配置信息(rlc-Config)、逻辑信道标识符(logicalChannelIdentity)、逻辑信道配置(logicalChannelConfig)中一个以上的信息。
提供通过PCell操作的小区的第一基站用于分离对特定无线承载的上行链路流量和下行链路流量而进行传递,在无线承载添加修改信息(DRB-ToAddMod)中可包括上行链路小区标识符(例如,PCI)/下行链路小区标识符(例如,PCI)、或者上行链路SCell索引/下行链路SCell(或者PCell)索引、或者上行链路eNB标识符/下行链路eNB标识符、或者UE用于区分上行链路/下行链路小区/基站的索引/区分信息。或者通过PCell操作的第一基站分离对特定无线承载的上行链路流量和下行链路流量,使得为了通过特定小区或特定第二基站SCell或特定CC或特定eNB进行传递,在上述无线承载添加修改信息(DRB-ToAddMod)中可包括上行链路小区标识符(例如,PCI)/下行链路小区标识符(例如,PCI)、或者上行链路SCell索引/下行链路SCell(或者PCell)索引、或者上行链路eNB标识符/下行链路eNB标识符、或者UE用于区分上行链路/下行链路小区/基站的索引/区分信息。
在添加修改上述无线承载中,如果UE接收上行链路小区标识符(例如,PCI)/下行链路小区标识符(例如,PCI)、或者上行链路SCell索引/下行链路SCell索引、或者上行链路eNB标识符/下行链路eNB标识符、或者UE用于区分上行链路/下行链路小区/基站的索引/区分信息时,可以将无线承载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流量分别通过上行链路小区/下行链路小区、或者上行链路SCell/下行链路SCell、或者上行链路CC/下行链路CC、或者上行链路eNB/下行链路eNB、或者与上行链路eNB相关联的小区组/与下行链路eNB相关联的小区组进行区分并传递。
在添加修改无线承载中,如果UE接收不包括上述上行链路小区标识符(例如,PCI)/下行链路小区标识符(例如,PCI)、或者上行链路SCell索引/下行链路SCell索引、或者上行链路eNB标识符/下行链路eNB标识符、或者UE用于区分上行链路/下行链路小区/基站的索引/区分信息的无线资源配置信息时,上述无线承载不区分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并能够传递。即,无线承载可以通过宏小区或PCC(PrimaryComponentCarrier)或第一基站进行传递。作为另一个例子,无线承载也可以通过服务小区或服务小区eNB进行传递。例如,可以通过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或者与第一基站相关联的小区组和与第二基站相关联的小区组进行传递。
在添加修改无线承载中,如果UE接收上行链路小区标识符(例如,PCI)、或者上行链路SCell索引、或者仅包括上行链路eNB标识符的无线资源配置信息时,终端对相应无线承载可以通过相应小区或相应基站或与相应基站相关联的小区组来传递上行链路流量。以及终端对相应无线承载可以通过宏小区或第一基站或与第一基站相关联的小区来传递下行链路流量。作为另一个例子,终端对相应无线承载也可以通过相应小区或相应基站或与相应基站相关联的小区组来传递上行链路流量。以及终端对相应无线承载可以通过服务小区或服务小区eNB来传递下行链路流量。即,终端对相应无线承载可以通过宏小区和小小区、或者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或者与第一基站相关联的小区组和与第二基站相关联的小区组来传递下行链路流量。
在以上举例说明的无线承载添加修改列表(drb-ToAddModList)中所包括的信息在通过PCell操作的第一基站通过RRC连接重配置过程来添加/修改及/或释放无线承载之前,可以通过经由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之间的X2接口的过程来生成。
图8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无线资源配置信息的一个例子的附图。
参考图8,上述无线资源配置信息在无线承载添加修改信息中可包括上行链路小区标识符(例如,PCI)/下行链路小区标识符(例如,PCI)、或者上行链路SCell索引/下行链路SCell索引、或者上行链路eNB标识符/下行链路eNB标识符、或者UE用于区分上行链路/下行链路小区/基站的索引/区分信息。即,在无线承载添加修改信息(DRB-ToAddMod)中包括上行链路小区标识符(例如,PCI)/下行链路小区标识符(例如,PCI)、或者上行链路SCell索引/下行链路SCell索引、或者上行链路eNB标识符/下行链路eNB标识符、或者UE用于区分传递上行链路流量的小区/基站及/或传递下行链路流量的小区/基站的索引/区分信息的无线资源配置信息作为一个例子,可以构成为如图8所示。当详细举例时,ENBIndex能够以作为传输上行链路流量的特定基站索引值具有1~5之间的整数值的方式构成。作为另一个例子,当ENBIndex以仅通过第二基站传输上行链路流量的方式构成时,其为真(Ture),当以其他方式构成时(例如,以仅通过第一基站传输上行链路流量的方式构成时),其也可以构成具有假(False)值。作为又一个例子,ENBIndex也可以构成能够使用于区分构成使上行链路流量传输的值、用于区分构成仅通过第一基站使上行链路流量传输的值、用于区分构成通过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使上行链路流量传输的值进行区分。作为又一个例子,SCellIndex/ENBIndex也能够以将多个索引的列表作为值的方式具有。即,当ENBIndex通过两个基站处理下行链路流量时,可以具有两个索引值。
作为又一个例子,通过PCell操作的第一基站用于分离对特定无线承载的上行链路流量和上行链路流量而进行传递,在无线承载添加修改信息(DRB-ToAddMod)中可包括上行链路小区标识符(例如,PCI)、或者上行链路第二基站SCell索引、或者上行链路eNB标识符、或者UE用于区分传递上行链路流量的小区/基站的索引/区分信息。或者,第一基站为了向由第二基站SCell构成的小小区传递对特定无线承载的上行链路流量,在无线承载添加修改信息(DRB-ToAddMod)中可包括上行链路小区标识符(例如,PCI)、或者上行链路第二基站SCell索引、或者上行链路eNB标识符、或者UE用于区分传递上行链路流量的小区/基站的索引/区分信息。或者,第一基站为了通过特定小区或特定第二基站SCell或特定CC或特定eNB来传递对特定无线承载的上行链路流量,在无线承载添加修改信息(DRB-ToAddMod)中可包括上行链路小区标识符(例如,PCI)、或者上行链路第二基站SCell索引、或者上行链路eNB标识符、或者UE用于区分传递上行链路流量的小区/基站的索引/区分信息。
在添加修改上述无线承载中,如果UE接收上行链路小区标识符(例如,PCI)、或者上行链路第二基站SCell索引、或者上行链路eNB标识符、或者UE用于区分传递上行链路流量的小区/基站的索引/区分信息时,基于无线承载添加修改信息并可以通过相应小区或第二基站SCell或辅分量载波(SecondaryComponentCarrier,SCC)或相应基站或与相应基站相关联的小区组来传递相应无线承载的上行链路流量。以及通过宏小区或PCC或第一基站进行区分而能够传递相应无线承载的下行链路流量。或者,通过服务小区或服务小区eNB进行区分而也能够传递相应无线承载的下行链路流量。例如,相应无线承载的下行链路流量可以通过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或与第一基站相关联的小区组和与第二基站相关联的小区组进行传递。
在添加修改相应无线承载中,如果UE接收不包括上述上行链路小区标识符(例如,PCI)、或者上行链路SCell索引、或者上行链路eNB标识符、或者UE用于区分传递上行链路流量的小区/基站的索引/区分信息的无线资源配置信息时,相应无线承载对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不进行区分并能够传递。即,相应无线承载可以通过宏小区或主分量载波(PrimaryComponentCarrier,PCC)或第一基站进行传递。或者,相应无线承载也可以通过服务小区或服务小区eNB进行传递。例如,可以通过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或者与第一基站相关联的小区组和与第二基站相关联的小区组进行传递。
在上述无线承载添加修改列表(drb-ToAddModList)中所包括的信息在通过PCell操作的第一基站通过RRC连接重配置过程而添加/修改及/或释放无线承载之前,可以通过经由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之间的X2接口的过程来生成。
图9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无线资源配置信息的另一个例子的附图。
参考图9,在上述无线资源配置信息中所包括的无线承载添加修改信息(DRB-ToAddMod)可包括上行链路小区标识符(例如,PCI)、或者上行链路SCell索引、或者上行链路eNB标识符、或者UE用于区分传递上行链路流量的小区/基站的索引/区分信息。作为一个例子,ENBIndex能够以作为传输上行链路流量的特定基站索引值具有1~5之间的整数值的方式构成。作为另一个例子,当ENBIndex以仅通过第二基站传输上行链路流量的方式构成时,其为真(Ture),当以其他方式构成时(例如,以仅通过第一基站传输上行链路流量的方式构成时),其也可以构成具有假(False)值。作为又一个例子,ENBIndex也可以构成能够使用于区分构成使上行链路流量传输的值、用于区分构成仅通过第一基站使上行链路流量传输的值、用于区分构成通过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使上行链路流量传输的值进行区分。作为又一个例子,ENBIndex能够以将多个索引的列表作为值的方式具有。例如,当ENBIndex通过两个基站处理下行链路流量时,可包括两个索引值。
-在无线资源配置信息(RadioResourceConfigDedicated)中包括上行链路/下行 链路区分信息的方法
通过PCell操作的第一基站利用无线资源配置信息(RadioResourceConfigDedicated)的无线承载添加修改列表(DRB-ToAddModList)或无线承载释放列表而对提供通过PCell操作的小区的第一基站及/或提供通过第二基站SCell(或者服务小区)操作的小区的第二基站可以配置无线资源。例如,可以将提供通过PCell操作的小区的第一基站的特定无线承载添加/修改于第一基站及/或通过第二基站SCell(或者服务小区)操作的第二基站进行配置。
作为一个例子,在如上述图6的连接结构中,无线承载添加修改列表(drb-ToAddModList)的无线承载添加修改信息(DRB-ToAddMod)可包括eps-BearerIdentity(EPS承载标识符)、drb标识符(drb-Identity)、PDCP配置信息(pdcp-Config)、用于与第一基站RLC实体相对等的RLC实体和与第二基站RLC实体相对等的RLC实体的RLC配置信息(rlc-Config)、逻辑信道标识符(logicalChannelIdentity)、逻辑信道配置(logicalChannelConfig)中一个以上的信息。
作为另一个例子,在如上述图7的连接结构中,无线承载添加修改列表(drb-ToAddModList)的无线承载添加修改信息(DRB-ToAddMod)可包括eps-BearerIdentity(EPS承载标识符)、drb标识符(drb-Identity)、与第二基站PDCP实体相对等的PDCP实体配置信息(pdcp-Config)、与第二基站RLC实体相对等的RLC实体配置信息(rlc-Config)、逻辑信道标识符(logicalChannelIdentity)、逻辑信道配置(logicalChannelConfig)中一个以上的信息。
提供通过PCell操作的小区的第一基站用于分离对特定无线承载的上行链路流量和下行链路流量而进行传递,在无线承载添加修改信息(DRB-ToAddMod)中可包括小区标识符(例如,PCI)、或者第二基站SCell索引、或者eNB标识符、或者UE用于区分小区/基站的索引/区分信息。或者第一基站分离对特定无线承载的上行链路流量和下行链路流量,使得为了通过特定小区或特定第二基站SCell或特定CC或特定eNB进行传递,在无线承载添加修改信息(DRB-ToAddMod)中也可以包括小区标识符(例如,PCI)、或者第二基站SCell索引、或者eNB标识符、或者UE用于区分小区/基站的索引/区分信息。此外,无线承载添加修改信息还可包括上行链路/下行链路区分信息(例如,上下指示符(UpDownIndicator))。
在添加修改上述无线承载中,UE根据上行链路/下行链路区分信息并通过特定小区或特定SCell或特定CC或特定eNB能够传递相应无线承载的上行链路(或者下行链路)流量。例如,当上行链路/下行链路区分信息被设置为下行链路值时,相应无线承载的下行链路流量可以仅通过在无线承载添加修改信息(DRB-ToAddMod)中所包括的小区/基站进行传输。作为另一个例子,当上行链路/下行链路区分信息被设置为两个方向值时,无线承载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流量也可以仅通过在无线承载添加修改信息(DRB-ToAddMod)中所包括的小区/基站进行传输。
在无线承载添加修改列表(drb-ToAddModList)中所包括的信息在通过PCell操作的第一基站通过RRC连接重配置过程而添加/修改及/或释放无线承载之前,可以通过经由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之间的X2接口的过程来生成。
图10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无线资源配置信息的又一个例子的附图。
参考图10,无线资源配置信息在无线承载添加修改信息(DRB-ToAddMod)中可包括小区标识符(例如,PCI)、或者第二基站SCell索引、或者eNB标识符、或者UE用于区分小区/基站的索引/区分信息和上行链路/下行链路区分信息。
作为一个例子,上行链路/下行链路区分信息(例如,UpDownIndicator)通过0~3的整数值而能够区分上行链路、下行链路及/或两个方向(上行链路/下行链路)。例如,如果上行链路/下行链路区分信息被设置为上行链路值时,相应无线承载的上行链路流量可以仅通过相应小区或相应第二基站SCell或相应基站或与相应基站相关联的小区组进行传递。在该情况下,下行链路流量可以通过第一基站或宏小区进行传递。或者,在该情况下,下行链路流量可以通过服务小区基站或服务小区进行传递。即,下行链路流量可以通过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或者与第一基站相关联的小区和与第二基站相关联的小区进行传递。
如果上述上行链路/下行链路区分信息被设置为下行链路值时,相应无线承载的下行链路流量可以仅通过相应小区或相应第二基站SCell或相应基站或与相应基站相关联的小区组进行传输。在该情况下,上行链路流量可以通过第一基站或宏小区进行传输。或者,在该情况下,上行链路流量可以通过服务小区基站后服务小区进行传输。即,上行链路流量可以通过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或者与第一基站相关联的小区和与第二基站相关联的小区进行传递。
如果上行链路/下行链路区分信息被设置为两个方向值时,可以仅通过相应小区或相应第二基站SCell或相应基站或与相应基站相关联的小区组来传输相应无线承载的上行链路流量和下行链路流量。
作为另一个例子,上行链路/下行链路区分信息(例如,上下指示符)可以通过0~1的整数值或真(True)/假(False)值对上行链路、下行链路进行区分,使得能够传递流量。例如,如果上行链路/下行链路区分信息被设置为0或真(Ture)时,可以仅通过相应小区或相应第二基站SCell或相应基站或与相应基站相关联的小区组来传递上行链路流量。在该情况下,下行链路流量可以通过第一基站或宏小区进行传递。或者,在该情况下,下行链路流量也可以通过服务小区基站或服务小区进行传输。即,下行链路流量可以通过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或者与第一基站相关联的小区组和与第二基站相关联的小区组进行传递。
如果上行链路/下行链路区分信息被设置为1或假(False)时,可以仅通过相应小区或相应第二基站SCell或相应基站或与相应基站相关联的小区组来传递下行链路流量。在该情况下,上行链路流量可以通过第一基站或宏小区进行传递。或者,在该情况下,上行链路流量也可以通过服务小区基站或服务小区进行传递。即,上行链路流量可以通过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或者与第一基站相关联的小区组和与第二基站相关联的小区组进行传递。
-在SeNB/SCell无线资源配置信息 (RadioResourceConfigDedicatedSeNB/Radi oResourceConfigDedicatedSCell) 中包括上行链路小区索引、 下行链路小区索引的 方法
提供通过PCell操作的小区的第一基站利用第一基站无线资源配置信息(RadioResourceConfigDedicated)的无线承载添加修改列表(DRB-ToAddModList)或者无线承载释放列表(DRB-ToReleaseList)而对提供通过PCell操作的小区的第一基站可以配置无线资源。以及提供通过PCell操作的小区的第一基站在第二基站无线资源配置信息(RadioResourceConfigDedicatedSeNB/RadioResourceConfigDedicatedSCell)中添加无线承载添加修改列表(DRB-ToAddModList)或者添加用于表示通过第二基站SCell来传递无线承载的信息,使得对提供通过第二基站SCell操作的小区的第二基站可以配置无线资源。
例如,可以将提供通过PCell操作的小区的第一基站的特定无线承载添加于第一基站及/或提供通过第二基站SCell(或者服务小区)操作的小区的第二基站进行配置。
作为为此的一个例子,在第二基站无线资源配置信息(RadioResourceConfigDedicatedSeNB/RadioResourceConfigDedicatedSCell)中添加无线承载添加修改列表(DRB-ToAddModList)而对第一基站及/或第二基站可以配置无线资源。如上所述,无线承载添加修改列表(DRB-ToAddModList)能够以相同的方式进行配置。
提供通过PCell操作的小区的第一基站用于分离对特定无线承载的上行链路流量和下行链路流量而进行传递,在无线承载添加修改信息(DRB-ToAddMod)中可包括上行链路小区标识符(例如,PCI)/下行链路小区标识符(例如,PCI)、或者上行链路SCell索引/下行链路SCell索引、或者上行链路eNB标识符/下行链路eNB标识符、或者UE用于区分上行链路/下行链路小区/基站的索引/区分信息。或者第一基站分离对特定无线承载的上行链路流量和下行链路流量,使得为了通过特定小区或特定第二基站SCell或特定CC或特定eNB进行传递,在无线承载添加修改信息(DRB-ToAddMod)中也可以包括上行链路小区标识符(例如,PCI)/下行链路小区标识符(例如,PCI)、或者上行链路SCell索引/下行链路SCell索引、或者上行链路eNB标识符/下行链路eNB标识符、或者UE用于区分上行链路/下行链路小区/基站的索引/区分信息。
在添加/修改上述无线承载中,如果UE接收上行链路小区标识符(例如,PCI)/下行链路小区标识符(例如,PCI)、或者上行链路SCell索引/下行链路SCell(或者PCell)索引、或者上行链路eNB标识符/下行链路eNB标识符、或者UE用于区分上行链路/下行链路小区/基站的索引/区分信息时,可以将相应无线承载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流量分别通过相应上行链路小区/下行链路小区、或者上行链路SCell/下行链路SCell、或者上行链路CC/下行链路CC、或者上行链路eNB/下行链路eNB进行区分并传递。
在添加修改相应无线承载中,如果UE接收不包括上行链路小区标识符(例如,PCI)/下行链路小区标识符(例如,PCI)、或者上行链路SCell索引/下行链路SCell索引、或者上行链路eNB标识符/下行链路eNB标识符、或者UE用于区分上行链路/下行链路小区/基站的索引/区分信息的无线资源配置信息时,相应无线承载不区分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并能够传递。即,相应无线承载可以通过宏小区或主分量载波(PrimaryComponentCarrier,PCC)或第一基站进行传递。或者,相应无线承载也可以通过服务小区或服务小区eNB进行传递。例如,可以通过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或者与第一基站相关联的小区组和与第二基站相关联的小区组进行传递。
在上述无线承载添加修改列表(drb-ToAddModList)中所包括的信息在提供通过PCell操作的小区的第一基站通过RRC连接重配置过程而添加/修改及/或释放无线承载之前,可以通过经由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之间的X2接口的过程来生成。
图11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无线资源配置信息的又一个例子的附图。
参考图11,上述无线资源配置信息在无线承载添加修改信息(DRB-ToAddMod)中可包括小区标识符(例如,PCI)、或者第二基站SCell索引、或者eNB标识符、或者UE用于区分小区/基站的索引/区分信息。
例如,ENBIndex能够以作为传输上行链路流量的特定基站索引值具有1~5之间的整数值的方式构成。作为另一个例子,当ENBIndex以仅通过第二基站传输上行链路流量的方式构成时,其为真(Ture),当以其他方式构成时(例如,以仅通过第一基站传输上行链路流量的方式构成时),其也可以构成具有假(False)值。作为又一个例子,ENBIndex也可以构成能够使用于区分构成仅通过第二基站使上行链路流量传输的值、用于区分构成仅通过第一基站使上行链路流量传输的值、用于区分构成通过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使上行链路流量传输的值进行区分。
作为另一种方法,提供通过PCell操作的小区的第一基站用于分离对特定无线承载的上行链路流量和下行链路流量而进行传递,在无线承载添加修改信息(DRB-ToAddMod)中可包括上行链路小区标识符(例如,PCI)、或者上行链路第二基站SCell索引、或者上行链路eNB标识符、或者UE用于区分传递上行链路流量的小区/基站的索引/区分信息。或者第一基站分离对特定无线承载的上行链路流量,使得为了向由第二基站SCell构成的小小区进行传递,在无线承载添加修改信息(DRB-ToAddMod)中可包括上行链路小区标识符(例如,PCI)、或者上行链路第二基站SCell索引、或者上行链路eNB标识符、或者UE用于区分传递上行链路流量的小区/基站的索引/区分信息。或者,第一基站分离对特定无线承载的上行链路流量,使得为了通过特定小区或特定第二基站SCell或特定CC或特定eNB进行传递,在无线承载添加修改信息(DRB-ToAddMod)中可包括上行链路小区标识符(例如,PCI)、或者上行链路第二基站SCell索引、或者上行链路eNB标识符、或者UE用于区分传递上行链路流量的小区/基站的索引/区分信息。
在添加修改无线承载中,如果UE接收上述上行链路小区标识符(例如,PCI)、或者上行链路第二基站SCell索引、或者上行链路eNB标识符、或者UE用于区分传递上行链路流量的小区/基站的索引/区分信息时,可以将相应无线承载的上行链路流量通过上述小区或第二基站SCell或SCC或eNB进行区分并传递。以及也可以将相应无线承载的下行链路流量通过宏小区或PCC或第一基站进行区分并传递。或者,也可以将相应无线承载的下行链路流量通过服务小区或服务小区eNB进行区分并传递。例如,相应无线承载的下行链路流量可以通过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或者与第一基站相关联的小区组和与第二基站相关联的小区组进行传递。
在添加修改无线承载中,如果UE接收不包括上行链路小区标识符(例如,PCI)、或者上行链路SCell索引、或者上行链路eNB标识符、或者UE用于区分传递上行链路流量的小区/基站的索引/区分信息的无线资源配置信息时,相应无线承载对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不进行区分并能够传递。即,相应无线承载可以通过宏小区或主分量载波(PrimaryComponentCarrier,PCC)或第一基站进行传递。或者,相应无线承载也可以通过服务小区或服务小区eNB进行传递。例如,可以通过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或者与第一基站相关联的小区组和与第二基站相关联的小区组进行传递。
在无线承载添加修改列表(drb-ToAddModList)中所包括的信息在通过PCell操作的第一基站通过RRC连接重配置过程而添加/修改及/或释放无线承载之前,可以通过经由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之间的X2接口的过程来生成。
图12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无线资源配置信息的又一个例子的附图。
参考图12,上述第二基站无线资源配置信息在无线承载添加修改信息(DRB-ToAddMod)中可包括小区标识符(例如,PCI)、或者第二基站SCell索引、eNB标识符、或者UE用于区分小区/基站的索引/区分信息。例如,ENBIndex能够以作为传输上行链路流量的特定基站索引值具有1~5之间的整数值的方式构成。作为另一个例子,当ENBIndex以仅通过第二基站传输上行链路流量的方式构成时,其为真(Ture),当以其他方式构成时(例如,以仅通过第一基站传输上行链路流量的方式构成时),其也可以构成具有假(False)值。作为又一个例子,ENBIndex也可以构成能够使用于区分构成仅通过第一基站使上行链路流量传输的值、用于区分构成通过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使上行链路流量传输的值进行区分。
-在SeNB/SCell无线资源配置信息 (RadioResourceConfigDedicatedSeNB/Radi oResourceConfigDedicatedSCell) 中包括上行链路/下行链路区分信息的方法
提供通过PCell操作的小区的第一基站利用第一基站无线资源配置信息(RadioResourceConfigDedicated)的无线承载添加修改列表(DRB-ToAddModList)或无线承载释放列表(DRB-ToReleaseList)而对通过PCell操作的第一基站可以配置无线资源。以及通过PCell操作的第一基站在第二基站无线资源配置信息(RadioResourceConfigDedicatedSeNB/RadioResourceConfigDedicatedSCell)中添加无线承载添加修改列表(DRB-ToAddModList)或者添加用于表示通过第二基站SCell来传递无线承载的信息,使得对提供通过SCell操作的小区的第二基站可以配置无线资源。
例如,可以将提供通过PCell操作的小区的第一基站的特定无线承载添加于第一基站及/或提供通过第二基站SCell(或者服务小区)操作的小区的第二基站进行配置。
作为为此的一个例子,在第二基站无线资源配置信息(RadioResourceConfigDedicatedSeNB/RadioResourceConfigDedicatedSCell)中添加无线承载添加修改列表(DRB-ToAddModList)而对第一基站及/或第二基站可以配置无线资源。无线承载添加修改列表(DRB-ToAddModList)能够与上述方法相同的方式进行配置。
提供通过PCell操作的小区的第一基站用于分离对特定无线承载的上行链路流量和下行链路流量而进行传递,在无线承载添加修改信息(DRB-ToAddMod)中可包括小区标识符(例如,PCI)、或者第二基站SCell索引、或者eNB标识符、或者UE用于区分小区/基站的索引/区分信息。或者第一基站分离对特定无线承载的上行链路流量和下行链路流量,使得为了通过特定小区或特定SCell或特定CC或特定eNB进行传递,在无线承载添加修改信息(DRB-ToAddMod)中也可以包括小区标识符(例如,PCI)、或者第二基站SCell索引、或者eNB标识符、或者UE用于区分小区/基站的索引/区分信息。并且,无线承载添加修改信息还可包括上行链路/下行链路区分信息(例如,上下指示符)。
作为另一个例子,无线承载添加修改信息仅包括于第二基站无线资源配置专用(RadioResourceConfigDedicatedSeNB/RadioResourceConfigDedicatedSCell)信息的情况下,也可以包括小区标识符(例如,PCI)、或者第二基站SCell索引、或者eNB标识符、或者UE用于区分小区/基站的索引/区分信息。
在添加修改上述无线承载中,UE根据上行链路/下行链路区分信息并通过特定小区或特定第二基站SCell或特定CC或特定eNB或与特定eNB相关联的小区组能够传递相应无线承载的上行链路(或者下行链路)流量。
例如,如果上行链路/下行链路区分信息被设置为上行链路值时,对相应无线承载的上行链路流量可以仅通过在无线承载添加修改信息(DRB-ToAddMod)中所包括的小区/基站进行传输。在该情况下,对相应无线承载的下行链路流量可以通过第一基站或宏小区进行传递。或者,在该情况下,对相应无线承载的下行链路流量可以通过服务小区基站或服务小区进行传输。即,对相应无线承载的下行链路流量可以通过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或者与第一基站相关联的小区组和与第二基站相关联的小区组进行传递。
如果上行链路/下行链路区分信息被设置为下行链路值时,对相应无线承载的下行链路流量可以仅通过在无线承载添加修改信息(DRB-ToAddMod)中所包括的小区/基站进行传输。在该情况下,对相应无线承载的上行链路流量可以通过第一基站或宏小区进行传递。或者,在该情况下,对相应无线承载的上行链路流量可以通过服务小区基站或服务小区进行传输。即,对相应无线承载的上行链路流量可以通过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或者与第一基站相关联的小区组和与第二基站相关联的小区组进行传递。
如果上行链路/下行链路区分信息被设置为两个方向值时,对相应无线承载的上行链路流量和下行链路流量可以仅通过无线承载添加修改信息(DRB-ToAddMod)中所包括的小区/基站进行传递。
在无线承载添加修改列表(drb-ToAddModList)中所包括的信息在通过PCell操作的第一基站通过RRC连接重配置过程而添加/修改及/或释放无线承载之前,可以通过经由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之间的X2接口的过程来生成。
图13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无线资源配置信息的又一个例子的附图。
参考图13,第二基站无线资源配置信息在无线承载添加修改信息(DRB-ToAddMod)中可包括小区标识符(例如,PCI)、或者第二基站SCell索引、或者eNB标识符、或者UE用于区分小区/基站的索引/区分信息和上行链路/下行链路区分信息。
举一个例子,上行链路/下行链路区分信息(例如,上下指示符)可以通过0~3的整数值能够区分上行链路、下行链路及/或两个方向(上行链路/下行链路)。
如果上行链路/下行链路区分信息被设置为上行链路值时,相应无线承载的上行链路流量可以仅通过相应小区或相应第二基站SCell或相应基站或与相应基站相关联的小区进行传输。在该情况下,下行链路流量可以通过第一基站或宏小区进行传递。或者,在该情况下,下行链路流量也可以通过服务小区基站或服务小区进行传输。即,下行链路流量可以通过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或者与第一基站相关联的小区组和与第二基站相关联的小区组进行传递。
如果上行链路/下行链路区分信息被设置为下行链路值时,相应无线承载的下行链路流量可以仅通过相应小区或相应第二基站SCell或相应基站或与相应基站相关联的小区组进行传输。在该情况下,上行链路流量可以通过第一基站或宏小区进行传递。或者,在该情况下,上行链路流量也可以通过服务小区基站或服务小区进行传输。即,上行链路流量可以通过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或者与第一基站相关联的小区组和与第二基站相关联的小区组进行传递。
如果上行链路/下行链路区分信息被设置为两个方向值时,相应无线承载的上行链路流量和下行链路流量可以仅通过相应小区或相应第二基站SCell或相应基站或与相应基站相关联的小区组进行传输。
举另一个例子,上行链路/下行链路区分信息(例如,上下指示符)通过0~1的整数值或真(Ture)/假(False)值来区分上行链路、下行链路,使得能够传递流量。
如果上行链路/下行链路区分信息被设置为0或真(Ture)时,可以通过相应小区或相应第二基站SCell或相应基站或与相应基站相关联的小区组来传递上行链路流量。在该情况下,下行链路流量可以通过第一基站或宏小区进行传递。或者,在该情况下,下行链路流量可以通过服务小区基站或服务小区进行传输。即,下行链路流量可以通过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或者与第一基站相关联的小区组和与第二基站相关联的小区组进行传递。
如果上行链路/下行链路区分信息被设置为1或假(False)时,可以通过相应小区或相应第二基站SCell或相应基站或与相应基站相关联的小区组来传递下行链路流量。在该情况下,上行链路流量可以通过第一基站或宏小区进行传递。或者,在该情况下,上行链路流量可以通过服务小区基站或服务小区进行传递。即,上行链路流量可以通过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或者与第一基站相关联的小区组和与第二基站相关联的小区组进行传递。
第二实施例:以小区或CC或eNB为单位分离上下行流量传输路径的方法
-在添加/修改的第二基站SCell信息(SeNBSCellToAddMod)中包括SCell上 行链路/下行链路区分信息的方法
UE设置提供通过PCell操作的小区的第一基站和RRC连接而处于RRC连接状态时,UE可以将通过非理想回程连接的、与第二基站相关联的小区添加到第二基站SCell(或者服务小区)。
提供通过PCell操作的小区的第一基站检测新的第二基站SCell候选之后,用于将与第二基站相关联的小区添加到第二基站SCell、或者用于修改配置的第二基站SCell而决定第二基站SCell添加/修改时,通过PCell操作的第一基站通过RRC连接重配置过程而添加/修改第二基站SCell。
如果在UE所接收的RRC连接重配置消息中包括添加/修改的第二基站SCell列表(SeNBSCellToAddModList)时,UE将执行第二基站SCell添加或修改。
提供通过PCell操作的小区的第一基站用于分离上行链路流量和下行链路流量而进行传递,在添加/修改的第二基站SCell列表的、添加/修改的第二基站SCell信息(SeNBSCellToAddMod)中可包括如下信息。或者,通过PCell操作的第一基站分离上行链路流量和下行链路流量,使得为了通过特定小区或特定SCell或特定CC或特定eNB进行传递,在上述添加/修改的第二基站SCell列表的、添加/修改的SCell信息(SeNBSCellToAddMod)中可包括如下信息。
■第二基站SCell索引(SeNBSCellindex):在对UE配置的第二基站SCells内包括用于识别一个第二基站SCell而使用的索引信息。
■小区标识符(CellIdentification):包括第二基站SCell的物理小区ID(PhysicalCellId,PCI)和绝对射频信道号(AbsoluteRadioFrequencyChannelNumber,ARFCN)信息。
■无线资源配置公共SCell信息(radioResourceConfigCommonScell):作为UE在SCell中用于操作而必须的(essential)信息在系统信息(Systeminformation)内包括公共无线资源配置信息(例如,物理层参数、随机接入参数)。
■无线资源配置专用SCell信息(radioResourceConfigDedicatedSCell):包括对SCell能够适用的UE特定配置信息(例如,物理配置专用SCell、mac主要配置SCell)。
■第二基站或第二基站SCell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区分信息(例如,上下指示符SeNB、上下指示符SCell):包括对通过第二基站或第二基站SCell传递的流量的方向(上行链路/下行链路)的区分信息。
终端添加使第二基站SCell能够和与现有PCell有关的基站的SCell相区分的小区信息(小区添加修改信息)可包括第二基站区分信息。或者,将第二基站SCell索引值设置成与现有PCell有关的基站的SCell值不同,从而能够区分与第二基站相关联的小区。例如,为了能够使用不是以与现有PCell有关的基站的SCell索引来使用的值的其它值,当前能够使可具有从1到7的整数值的SCell索引具有1~14的整数值。即,从1到7的整数值以用于与PCell有关的基站的SCell的索引来使用,8~14的整数值可以以用于第二基站的索引来使用。或者,可以将表示SCell索引及通过第二基站的SCell的表示信息字段一起传输,以便能够区分与PCell有关的基站的SCell索引和第二基站的SCell索引。
当上述添加/修改的第二基站SCell信息中所包括的第二基站SCell索引不是当前UE配置(currentUEconfiguration)部分时,UE根据接收的无线资源配置公共SCell信息和无线资源配置专用SCell信息添加相应于小区标识符的第二基站SCell。即,当第二基站SCell索引不是向UE配置的第二基站SCell时,根据接收的无线资源配置公共SCell信息和无线资源配置专用SCell信息添加相应于小区标识符的第二基站SCell。
如果添加/修改的第二基站SCell信息中所包括的第二基站SCell索引为当前UE配置(currentUEconfiguration)部分时,UE根据接收的无线资源配置专用SCell信息修改第二基站SCell。即,如果第二基站SCell索引为向UE配置的第二基站SCell时,根据接收的无线资源配置专用SCell信息修改第二基站SCell。
上述添加/修改的第二基站SCell信息中所包括的信息在提供通过PCell操作的小区的第一基站通过RRC连接重配置过程而对第二基站SCell进行添加/修改之前,可以通过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之间X2接口进行查询(interrogation)。或者,添加/修改的第二基站SCell信息中所包括的信息事先配置于提供通过PCell操作的小区的第一基站中,或者事先通过操作、管理与维护(Operations,AdministrationandMaintenance,OAM)进行存储或者在之前的第二基站SCell添加/修改步骤中进行存储而也能够被利用。
以上说明的第二基站SCell信息可以构成为如图14所示。
图14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SeNB辅小区添加修改(SeNBSCellToAddMod)的又一个例子的附图。
参考图14,上述添加/修改的第二基站SCell信息(SeNBSCellToAddMod)可包括SCell上行链路/下行链路区分信息而构成。
举一个例子,第二基站或第二基站SCell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区分信息(例如,上下指示符SeNB或上下指示符SCell)通过0~3的整数值能够区分上行链路、下行链路以及/或两个方向(上行链路/下行链路)。
如果第二基站或第二基站SCell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区分信息被设置为上行链路值时,所有用户平面数据的上行链路流量可以仅通过第二基站或第二基站SCell或与第二基站相关联的小区组进行传输。在该情况下,下行链路流量可以通过第一基站或宏小区进行传递。或者,在该情况下,下行链路流量可以通过服务小区基站或服务小区进行传输。即,下行链路流量可以通过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或者与第一基站相关联的小区和与第二基站相关联的小区进行传递。
如果上行链路/下行链路区分信息被设置为下行链路值时,所有用户平面数据的下行链路流量可以仅通过第二基站或第二基站SCell或与第二基站相关联的小区组进行传输。在该情况下,上行链路流量可以通过第一基站或宏小区进行传递。或者,在该情况下,上行链路流量也可以通过服务小区基站后服务小区进行传输。即,上行链路流量可以通过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或者与第一基站相关联的小区组和与第二基站相关联的小区组进行传递。
如果上行链路/下行链路区分信息被设置为两个方向值时,可以仅通过第二基站或第二基站SCell或与第二基站相关联的小区组来传输所有用户平面数据的上行链路流量和下行链路流量。
举另一个例子,上述第二基站或第二基站SCell上行链路/下行链路区分信息(例如,上下指示符SeNB或上下指示符SCell)通过0~1的整数值或真(Ture)/假(False)值而区分上行链路、下行链路,使得能够传递流量。
如果第二基站或第二基站SCell上行链路/下行链路区分信息被设置为0或真(Ture)时,可以通过第二基站或第二基站SCell或与第二基站相关联的小区组来传递上行链路流量。在该情况下,下行链路流量可以通过第一基站或宏小区进行传递。或者,在该情况下,下行链路流量可以通过服务小区基站或服务小区进行传输。即,下行链路流量可以通过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或者与第一基站相关联的小区组和与第二基站相关联的小区组进行传递。
如果第二基站或第二基站SCell上行链路/下行链路区分信息被设置为1或假(False)时,可以通过第二基站或第二基站SCell或与第二基站相关联的小区组来传递下行链路流量。在该情况下,上行链路流量可以通过宏小区基站或宏小区进行传递。或者,在该情况下,上行链路流量可以通过服务小区基站或服务小区进行传输。即,上行链路流量可以通过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或者与第一基站相关联的小区组和与第二基站相关联的小区组进行传递。
在以上,对用于分离根据本发明的各实施例的上行链路流量和下行链路流量的传输接收路径而进行传递的无线资源配置信息及第二基站SCell添加/修改步骤进行了说明。
在以下,在传输本发明的用户平面数据流量中,通过参考附图,对用于分离上行链路流量路径和下行链路流量路径而进行传递的网络结构、通过RRC重配置消息的RLC配置信息设置及对逻辑信道优先顺序过程的各实施例进行说明。
图15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主基站和辅基站的第二层结构的附图。
图15例示了用于分离上行链路流量路径和下行链路流量路径而进行传递的第一基站(宏小区eNB)和第二基站(小小区eNB)的第二层协议结构。
参考图15,对于一个数据无线承载(DRB),下行链路流量通过第一基站进行传递,上行链路数据流量通过第二基站进行传递。当处理多个DRB时,能够以与图15的结构相类似的方式进行适用。
具体而言,第一基站在PDCP层中对一个DRB生成一个PDCP实体。在执行分段(Segmentation)和自动重复请求(AutomaticRepeatreQuest,AQR)等的无线链路控制(RadioLinkControl,RLC)层中,对一个DRB能够分离用于处理下行链路流量的RLC实体和用于处理上行链路流量的RLC实体。即,为了确认模式(AcknowledgedMode,AM)RLC处理,第一基站可具有对下行链路数据的、用于确认模式(AcknowledgedMode,AM)RLC处理的实体(或者用于第一基站内的AMRLC处理的实体)。第二基站可具有对上行链路数据的、用于确认模式(AcknowledgedMode,AM)RLC处理的实体(或者用于第二基站内的AMRLC处理的实体)。
对上述下行链路数据的、用于确认模式(AcknowledgedMode,AM)RLC处理的实体(或者用于第一基站内的AMRLC处理的实体)和对上行链路数据的、用于确认模式(AcknowledgedMode,AM)RLC处理的实体(或者用于第二基站内的AMRLC处理的实体)可以通过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之间的回程能够执行自动重复请求(AutomaticRepeatreQuest,AQR)操作。例如,对下行链路流量的DLAMRLC实体(或者用于第一基站内的AMRLC处理的实体)基于通过ULAMRLC实体(或者用于第二基站内的AMRLC处理的实体)接收的反馈(作为一例,RLC状态报告)能够执行再传输。即,AMRLC实体用于提供RLCPDUs的积极(positive)及/或否定确认(negativeacknowledgements)而可通过其对等(peer)AMRLC实体发送状态报告。换句而言,用于UE的下行链路确认模式(AcknowledgedMode,AM)RLC处理的实体(或者与用于第一基站内的AMRLC处理的实体相对等的用于终端内AMRLC处理的实体)通过第二基站传输通过第一基站接收的下行链路RLCPDUs的积极(positive)及/或否定确认(negativeacknowledgements)。如图15所示,用于UE的下行链路确认模式(AcknowledgedMode,AM)RLC处理的实体通过第二基站可以向对第一基站内的下行链路流量的DLAMRLC实体(或者第一基站内的AMRLC实体)发送状态报告。
第一基站用于传递与下行链路流量相关的控制信息(作为一例,L1控制信息)而可具有一个以上的混合自动重复请求(Hybridautomaticrepeatrequest,HARQ)实体。第二基站用于传递与上行链路流量相关的控制信息(作为一例,L1控制信息)而可具有一个以上的混合自动重复请求(Hybridautomaticrepeatrequest,HARQ)实体。
图16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主基站和辅基站的第二层结构的附图。
图16示出用于分离根据本发明的上行链路流量路径和下行链路流量路径而进行传递的第一基站(宏小区eNB)和第二基站(小小区eNB)的第二层协议结构的另一个例子。
参考图16,对一个数据无线承载(DRB)的下行链路流量通过第一基站(宏小区eNB)及第二基站(小小区eNB)进行传递,上行链路流量通过第二基站进行传递。当处理多个DRB时,也可以以相类似的方式适用图16的结构。
具体而言,第一基站在PDCP层中对一个DRB生成一个PDCP实体。在执行分段(Segmentation)和自动重复请求(AutomaticRepeatreQuest,AQR)等的无线链路控制(RadioLinkControl,RLC)层中,对一个DRB为了确认模式(AcknowledgedMode,AM)RLC处理,第一基站可具有对下行链路流量的、用于确认模式(AcknowledgedMode,AM)RLC处理的实体(或者用于第一基站内的AMRLC处理的实体)。第二基站可具有对上行链路流量和下行链路流量的、用于确认模式(AcknowledgedMode,AM)RLC处理的实体(或者用于第二基站内的AMRLC处理的实体)。
用于第一基站内的AMRLC处理的实体和用于第二基站内的AMRLC处理的实体分别通过与第一基站相关联的小区、与第二基站相关联的小区能够执行自动重复请求(AutomaticRepeatreQuest,AQR)操作(operation)。例如,配置于第一基站的、用于第一基站内的AMRLC处理的实体可以通过宏小区或第一基站或PCC或与第一基站相关联的小区组传输对下行链路用户平面数据流量的RLCPDU。并且,配置于第一基站的、用于第一基站内的AMRLC处理的实体基于通过宏小区或第一基站或PCC或与第一基站相关联的小区组接收的、对下行链路流量的RLC接收器(receiver)的反馈(作为一例,RLC状态报告)能够执行再传输。配置于第二基站的、用于第二基站内的AMRLC处理的实体通过小小区或第二基站或SCC或与第二基站相关联的小区传输接收对上行链路、下行链路用户平面数据流量的RLCPDU。此外,用于第二基站内的AMRLC处理的实体可以向UE传输通过小小区或第二基站或SCC或与第二基站相关联的小区接收的、对上行链路流量的RLC接收器的反馈(作为一例,RLC状态报告)。并且,用于第二基站内的AMRLC处理的实体通过对下行链路流量的RLC接收器的反馈(作为一例,RLC状态报告)能够执行再传输,其中,该RLC接收器的反馈是通过小小区或第二基站或SCC或与第二基站相关联的小区接收的。
第一基站用于传递与下行链路流量相关的反馈(及/或控制信息)等而可具有一个以上的混合自动重复请求(Hybridautomaticrepeatrequest,HARQ)实体。第二基站用于传递与上行链路、下行链路流量相关的反馈(及/或控制信息)而可具有一个以上的混合自动重复请求(Hybridautomaticrepeatrequest,HARQ)实体。
图17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的终端的第二层结构的附图。
参考图17,终端可具有用于分离上行链路流量和下行链路流量而进行传递的第二层协议结构。
具体而言,在PDCP层中对一个数据无线承载(DRB)生成一个PDCP实体。终端在RLC(RadioLinkControl)层中对一个数据无线承载(DRB)为了AM(AcknowledgedMode)RLC处理,可具有用于通过宏小区或第一基站(宏小区eNB)或PCC或与第一基站相关联的小区组进行下行链路流量的AM(AcknowledgedMode)RLC处理的实体(与MeNBAMRLC实体相对应的实体)和用于通过小小区或第二基站(小小区eNB)或SCC进行上行链路、下行链路流量的AM(AcknowledgedMode)RLC处理的实体(与SeNBAMRLC实体相对应的实体)。
用于通过宏小区或第一基站或PCC或与第一基站相关联的小区处理下行链路流量的AMRLC实体通过宏小区或第一基站或PCC或与第一基站相关联的小区接收下行链路RLCPDU,并可以向第一基站传输通过宏小区或第一基站或PCC或与第一基站相关联的小区组的、对下行链路流量的RLC接收器的反馈(作为一例,RLC状态报告)。第一基站基于对下行链路流量的RLC接收器的反馈能够执行RLC再传输。
用于通过小小区或第二基站或SCC或与第二基站相关联的小区处理上行链路、下行链路流量的AMRLC实体通过小小区或第二基站或SCC或与第二基站相关联的小区能够传输接收上行链路、下行链路RLCPDU。终端基于通过小小区或第二基站或SCC或与第二基站相关联的小区组传输的、对上行链路用户平面数据流量的RLC接收器的反馈(作为一例,RLC状态报告)能够执行RLC再传输。
在UE的MAC层中,可以将通过由第二基站SCell构成的小小区或第二基站或小小区的CC或与第二基站相关联的小区组传递上行链路流量的逻辑信道(logicalchannels)映射到通过由第二基站SCell构成的小小区或第二基站或小小区的CC或与第二基站相关联的小区组的传输信道(作为一例,上行链路共享信(UplinkSharedChannel,UL-SCH))中。为了传递与下行链路流量相关的反馈(及/或控制信息)等,UE可具有一个以上的HARQ(Hybridautomaticrepeatrequest)实体。为了传递与上行链路反馈相关的反馈(及/或控制信息),UE可具有一个以上的HARQ(Hybridautomaticrepeatrequest)实体。
在上述图16、图17中,对仅通过第二基站传输上行链路用户平面数据的内容进行了说明,但仅通过第一基站传输上行链路用户平面数据的内容在本发明的范畴中同样能够适用。
如上所述,终端可以分别配置与第一基站及第二基站相对等的RLC实体。并且,终端可以通过与第一基站的RLC实体相对等而配置的RLC实体来接收下行链路流量,并可以通过与第二基站的RLC实体相对等而配置的RLC实体来传输上行链路流量。此外,作为另一例,终端可以通过与第一基站的RLC实体相对等而配置的RLC实体及与第二基站的RLC实体相对等而配置的RLC实体来接收下行链路流量。但是,上行链路流量可以仅通过与第二基站的RLC相对等而配置的RLC实体进行处理。
如前面所述,对一个数据无线承载(DRB)在RLC(RadioLinkControl)层中为了AM(AcknowledgedMode)RLC处理,当分离用于通过第一基站而处理下行链路流量的RLC实体和用于通过第二基站而处理上行链路流量(或者上行链路流量和下行链路流量)的RLC实体时,本发明的第一基站在RRC重配置消息的无线承载添加修改信息(DRB-ToAddMod)中可包括用于对其进行区分的信息(作为一例,反馈AM-RLC信息或上行链路下行链路区分表示信息或上行链路小区/基站索引/区分信息)。
在以下,通过参考附图,对上层信令(作为一例,RRC重配置)消息的无线承载添加修改信息(DRB-ToAddMod)中包括用于对其进行区分的信息的情况的各实施例进行说明。
图18是图示对根据本发明的AMRLC的RLC配置的一个例子的附图。
参考图18,RRC重配置消息在包括于无线承载添加修改信息(DRB-ToAddMod)的、对AMRLC的RLC配置信息中可包括上述区分信息。
例如,上述ul-AM-RLC-SeNB可包括通过第二基站处理上行链路流量的、用于RLC实体的配置信息。dl-AM-RLC-SeNB可包括通过第二基站处理下行链路流量的、用于RLC实体的配置信息。
ul-AM-RLC-MeNB反馈可包括通过第一基站用于向上行链路传输RLC反馈的、用于RLC实体的配置信息。dl-AM-RLC-MeNB可包括通过第一基站处理下行链路流量的、用于RLC实体的配置信息。
图19是图示对根据本发明的AMRLC的RLC配置的另一个例子的附图。
参考图19,RRC重配置消息在无线承载添加修改信息(DRB-ToAddMod)中可包括对AMRLC的RLC配置信息。
例如,上述上下分离指示符(up-down-split-indicator)信息可分别包括表示上行链路下行链路分离的信息。即,表示应向现有RLC实体额外配置与配置于各基站的RLC实体相对等而用于处理RLC数据或反馈信息所需的RLC实体。
图20是图示对根据本发明的AMRLC的RLC配置的又一个例子的附图。
参考图20,为了配置传输上行链路数据的小区/基站,RRC重配置消息在无线承载添加修改信息(DRB-ToAddMod)中可包括上行链路小区标识符(作为一例,PCI)、或者上行链路第二基站SCell索引、或者上行链路eNB标识符、或者UE用于区分小区/基站的索引/区分信息、或者上行链路/下行链路区分信息等。在包括上述区分信息等的情况下,对AMRLC的RLC配置信息利用3GPPRel-11之前的信息,使得终端能够额外配置由此的RLC实体。例如,对于具有相同的DRB-ID的无线承载,在第一基站无线资源配置信息(或者在此包括的无线承载信息)中包括第一基站RLC配置的同时,在第二基站无线资源配置信息(或者在此包括的无线承载信息)中可包括第二基站RLC配置。
作为另一例,在RRC重配置消息的无线承载添加修改信息(DRB-ToAddMod)中包括以上说明的上行链路小区标识符(作为一例,PCI)、或者上行链路第二基站SCell索引、或者上行链路eNB标识符、或者UE用于区分上行链路小区/基站的索引/区分信息、或者上行链路/下行链路区分信息等情况下,对相应无线承载的PDCP实体可以向通过上行链路小区标识符(作为一例,PCI)、或者上行链路第二基站SCell索引、或者上行链路eNB标识符、或者UE用于区分上行链路小区/基站的索引/区分信息、或者上行链路/下行链路区分信息而设置的基站(例如,第二基站)或者配置于与相应基站(例如,第二基站)相关联的小区的、与AMRLC实体相对等的终端内AMRLC实体传递PDCPPDU。通过其,终端仅通过第二基站或与第二基站相关联的小区能够传递对相应无线承载的上行链路流量。
换句而言,终端的PDCP实体利用上述索引、标识符及区分信息中一个以上的信息,使得可以仅向与第一基站或第二基站的RLC实体相对等的终端内AMRLC实体提交(submit)用于上行链路数据传输的PDCPPDU。
即,终端的PDCP实体向与第一基站的RLC实体相对等的终端内AMRLC实体提交PDU,或者可以向与第二基站的RLC实体相对等的终端内AMRLC实体进行提交。
在以下本说明书中,将第一基站或第二基站作为特定基站进行说明。
逻辑信道优先顺序(LogicalChannelPrioritization,LCP)过程从应包括于MACPDU的各自的逻辑信道和MAC控制元素类型中决定数据量,使得在建立(construction)MACPDU时进行使用。
如上所述,在UE的MAC层中,可以将通过由第二基站SCell构成的小小区或第二基站或小小区的CC或与第二基站相关联的小区组传递上行链路流量的逻辑信道(logicalchannels)映射到通过由第二基站SCell构成的小小区或第二基站或小小区的CC或与第二基站相关联的小区组的传输信道(UplinkSharedChannel,UL-SCH)。
UE可以按由第二基站SCell构成的小小区或第二基站或小小区的CC或与第二基站相关联的每小区组执行逻辑信道优先顺序(LogicalChannelPrioritization)过程。
作为一例,本发明的UE可以按由SCell构成的小小区或第二基站或小小区CC类别或与第二基站相关联的每小区组、并按如下步骤将资源分配于由SCell构成的特定小小区或第二基站或属于小小区CC的逻辑信道中。
步骤1)通过递减优先级顺序(decreasingpriorityorder)将资源分配于由SCell构成的特定小小区或者第二基站或者小小区CC或者属于与第二基站相关联的小区组的Bj>0的所有逻辑信道中。
步骤2)UE使Bj减小至服务于步骤1的逻辑信道的MACSDUs的总(total)的大小。
步骤3)如果UE剩余任何资源时,由SCell构成的特定小小区或者第二基站或者属于小小区CC的所有逻辑信道通过严格递减优先级顺序(strictdecreasingpriorityorder)服务使对逻辑信道的数据或上行链路授权耗尽为止。
对于逻辑信道优先顺序过程,UE可以按由SCell构成的小小区或第二基站或小小区CC类别考虑优先顺序。
如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一种方法,是在移动通信网通过宏小区和小小区通过非理想回程的个别的eNB而构筑的环境中,在宏小区的控制下,终端通过小小区或通过宏小区和小小区之间的协作来利用从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提供的无线资源,从而传递用户平面数据的方法。尤其是,根据本发明的UE具有如下效果,即,通过由与终端路劲损失少的第二基站SCell构成的小小区或第二基站或小小区CC或与第二基站相关联的小区组能够传输上行链路流量。由此具有如下效果,即,在通过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的双连接结构下,也只可以对由第二基站SCell构成的小小区或第二基站或小小区CC或与第二基站相关联的小区组执行上行链路缓冲状态报告和逻辑信道优先顺序(LogicalChannelPrioritization,LCP)。
图21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的终端及基站的操作的信号图。
参考附图21,通过举例对上述各实施例能够全部执行的终端及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的操作进行说明。
终端2101可以从第一基站2102接收上层信令(S2110)。例如,上层信令可以是RRC重配置消息。并且,上层信令可包括传输根据上述各实施例的上行链路用户平面数据的特定基站(例如,第二基站)或与特定基站相关联的小区或能够区分与特定基站相关联的小区组的索引/标识符/区分信息等。
终端2101能够与第一基站2102及第二基站2103构成双连接。例如,如图6及图7所示,可以构成通过第一基站的无线承载和通过第二基站的无线承载。并且,可以构成全部通过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的无线承载。全部通过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的无线承载分离(split)于第一基站及第二基站,使得能够与图6相类似的方式构成。即,可以配置一个PDCP实体和分别与第一基站及第二基站各自的RLC实体相对等的一个以上的RLC实体。
在构成双连接中,终端2101可以配置与各基站相对等的RLC实体等。
终端2101的PDCP实体在向RLC实体提交对上行链路流量的PDCPPDU中,可以利用上述上层信令中所包括的信息而构成。即,利用上述索引、标识符及区分信息中一个以上的信息,使得可以向与特定基站(例如,第二基站)的RLC实体相对等的RLC实体进行传递(S2130)。
传递的上行链路数据通过MAC层向第二基站2103进行传输(S2140)。
在各步骤中,终端及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可以通过由上述各实施例的多种变形步骤或信息来实现。
本发明的终端构成包括第一基站及第二基站和分离无线承载(splitradiobearer)的双连接,下行链路数据可以通过第一基站及第二基站来接收。在终端传输上行链路数据中,可以仅向特定基站(例如,第二基站)传输。
图22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的基站的操作的流程图。
一种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的终端传输上行链路数据的方法,其可包括:接收包括用于与第一基站及第二基站构成双连接的信息的上层信令的步骤;基于上层信令与第一基站及第二基站构成双连接的步骤;以及PDCP实体基于上层信令向与特定基站(例如,第二基站)相对等而构成的RLC实体提交分别对一个以上的无线承载的PDCPPDU的步骤。
参考图22,终端可接收包括用于与第一基站及第二基站构成双连接的信息的上层信令(S2210)。作为一例,为了向特定基站(例如,第二基站)传输上行链路数据,上层信令可包括用于识别上行链路小区或上行链路基站的索引或区分信息。即,可包括上述各实施例的索引、标识符、区分信息中一个以上的信息。并且,上层信令可包括无线资源配置信息,并且可以是RRC重配置消息。
终端基于上层信令能够与第一基站及第二基站构成双连接(S2220)。例如,为了与由非理想回程连接的多个基站构成双连接,终端可以配置一个以上的RLC实体,并且与各基站构成专用无线承载,也可以和多个基站构成分离无线承载(splitradiobearer)。
此后,还可包括终端的PDCP实体基于上层信令向与特定基站(例如,第二基站)相对等而构成的RLC实体提交分别对一个以上的无线承载的PDCPPDU的步骤(S2230)。例如,一个以上的无线承载可以是分离(split)于第一基站及第二基站而构成的无线承载。即,终端的PDCP实体在传输上行链路用户平面数据中,一个PDCP实体可以向与特定基站(例如,第二基站)RLC实体相对等而构成的终端内RLC实体提交PDCPPDU。通过其,终端可以仅向第二基站传输上行链路数据。
此外,终端向RLC实体提交PDCPPDU之后,还可包括在与第二基站相对等而构成的MAC实体中执行逻辑信道优先顺序过程的步骤。逻辑信道优先顺序过程通过第二基站能够对传递上行链路数据的逻辑信道执行逻辑信道优先顺序步骤。
除此之外,终端能够执行将上述各实施例的本发明执行所需的操作。
图23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的基站的操作的流程图。
一种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的第一基站控制终端的上行链路数据传输的方法,其可包括:生成包括用于与终端构成双连接的信息的上层信令的步骤;向终端传输上层信令的步骤;以及对终端构成分离无线承载(splitradiobearer)的步骤。
参考图23,第一基站可生成包括用于与终端构成双连接的信息的上层信令(S2310)。例如,为了向特定基站(例如,第二基站)传输,上层信令还可包括上行链路小区或用于识别上行链路基站的索引或区分信息。此外,上层信令可包括上述各实施例的索引、标识符、区分信息中一个以上的信息。
第一基站可以向终端传输生成的上层信令(S2320)。例如,上层信令可包括无线资源配置信息,并可以向RRC重配置消息进行传输。
第一基站在终端能够和第二基站共同构成双连接,并且还可构成分离无线承载(splitradiobearer)(S2330)。第一基站通过与终端构成双连接,并且,如图6及图7所示可构成分离无线承载及/或专用无线承载。终端基于从第一基站接收的上层信令的信息而构成双连接,并且可以仅向特定基站(例如,第二基站)传输对分体式承载的上行链路数据。
除此之外,基站能够执行将上述各实施例的本发明执行所需的操作。
图24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的终端的构成的附图。
一种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的终端2400,其可包括:接收部2410,其接收包括用于与第一基站及第二基站构成双连接的信息的上层信令;以及控制部,其控制基于上层信令与第一基站及第二基站构成双连接,并且PDCP实体基于上层信令向与特定基站(例如,第二基站)相对等而构成的RLC实体提交分别对一个以上的无线承载的PDCPPDU。
参考图24,根据又一个实施例的用户终端2400包括接收部2410、控制部2420及传输部2430。
接收部2410通过相应信道可以从基站接收上层信令和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及数据、消息。例如,为了向特定基站(例如,第二基站)传输上行链路数据,上层信令可包括上行链路小区或用于识别上行链路基站的索引或区分信息。即,可包括上述各实施例的索引、标识符、区分信息中一个以上的信息。此外,上层信令可包括无线资源配置信息,并且可以是RRC重配置消息。
在为执行上述本发明的各实施例所需的移动通信网中,多个基站在终端构成双连接的情况下,控制部2420控制用于对上行链路流量路径和下行链路流量路径进行不同传递的整个终端的操作。并且,控制部2420可构成分离于第一基站及第二基站而构成的无线承载。并且,控制部2420能够以终端的PDCP实体基于上层信令向与特定基站(例如,第二基站)相对等而构成的RLC实体提交分别对一个以上的无线承载的PDCPPDU的方式进行控制。例如,一个以上的无线承载可以是分离于第一基站及第二基站而构成的无线承载。即,控制部2420能够以一个PDCP实体向与特定基站(例如,第二基站)的RLC实体相对等而构成的终端内RLC实体提交PDCPPDU的方式进行控制。
并且,控制部2420在与第二基站相对等而构成的MAC实体中能够以执行逻辑信道优先顺序的方式进行控制。例如,对于通过第二基站传递上行链路数据的逻辑信道能够以执行逻辑信道优先顺序的方式进行控制。
传输部2430通过相应信道向基站传输上行链路控制信息及数据、消息。在该情况下,传输部2430可以仅向特定基站(例如,第二基站)传输对承载分离的上行链路数据。
图25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的基站的构成的附图。
一种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的第一基站2500,其包括:控制部2510,在控制终端的上行链路数据传输中,向终端生成包括用于构成双连接的信息的上层信令;以及传输部,其向终端传输上层信令,其中,该控制部2510对终端能够以配置分离无线承载的方式进行控制。
参考图25,根据又一个实施例的基站2500包括控制部2510、传输部2520及接收部2530。
在为执行上述本发明的各实施例所需的移动通信网中,多个基站在终端构成双连接的情况下,控制部2510控制用于对上行链路流量路径和下行链路流量路径进行不同构成的整个基站的操作。
并且,控制部2510可生成包括用于与终端构成双连接的信息的上层信令。例如,为了向特定基站(例如,第二基站)传输,上层信令还可包括上行链路小区或用于识别上行链路基站的索引或区分信息。并且,上层信令可包括上述各实施例的索引、标识符、区分信息中一个以上的信息。并且,控制部2510在第二基站和终端可构成分离无线承载。或者,也可以将专用无线承载和分离无线承载共同构成。
传输部2520向终端传输生成的上层信令。作为一个例子,上层信令可包括无线资源配置信息,并可以向RRC重配置消息进行传输。并且,传输部2520可以向终端传输下行链路数据。
接收部2530用于与终端接收为执行上述本发明所需的信号或消息、数据。但是,终端的上行链路数据通过特定基站(例如,第二基站)进行传输,从而可以向第一基站传输。当特定基站为第一基站时,终端的上行链路数据可以仅向第一基站传输。
根据上述本发明具有如下效果,即,终端通过与多个基站构成双连接的环境下,通过特定基站能够传输上行链路数据流量。例如,本发明具有如下效果,即,通过终端和路径损失少的第二基站能够传输上行链路数据,并通过其减少终端的功率消耗,并且也可以提高上行链路数据传输速度。再例如,本发明具有如下效果,即,通过覆盖范围广的第一基站能够传输上行链路数据,并且通过其能够提高移动性性能。
此外,根据本发明还具有如下效果,即,即使在双连接结构下,仅对特定小区或特定基站也能够执行上行链路缓冲状态报告及逻辑信道优先顺序过程。
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终端的缓冲状态报告传输方法
在以下终端通过与基站执行通信中,对传输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缓冲状态报告的情况进行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终端与一个以上的基站构成双连接,并且用于进行上行链路传输将传输缓冲状态信息。并且,在以下说明的第一实施例及第二实施例是指用于本发明的上行链路传输的终端的缓冲状态报告传输方法的各实施例,并且是指与用于上述上行链路传输的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及第二实施例不同的实施例。
图26是图示以往终端的MAC结构图的一个例子的附图。
参考图26,MAC层可以执行多种功能。例如,MAC层可以执行多个逻辑信道(logicalchannels)和多个传输信道(transportchannels)之间的映射。此外,MAC层通过从一个或相互不同的逻辑信道向物理层的传输信道上传递的传输块(TransportBlocks,TB)可以执行对MAC服务数据单元(ServiceDataUnits,SDUs)进行多路复用(multiplexing)的功能。并且,MAC层通过从一个或相互不同的逻辑信道向物理层传输信道上传递的传输块(TransportBlocks,TB)也能够执行对MAC服务数据单元(ServiceDataUnits,SDUs)进行去多路复用(de-multiplexing)的功能。除此之外,其也可以执行通过逻辑信道优先顺序决定(LogicalChannelprioritization)及HARQ(Hybridautomaticrepeatrequest)的纠错等的功能。并且,MAC层提供对逻辑信道的数据传输服务。各自的逻辑信道类型可以按传输什么类型的信息来进行定义。在一个MAC层实体中,一个无线承载映射于一个逻辑信道。在以下,通过参考附图,对由非理想回程连接的基站之间的聚合技术进行例示说明。
图27及图28是图示承载分离用户平面结构的各例子的附图。
参考图27及图28,即使在基站之间具有非理想回程的情况下,为承载传输,也可以聚合使用多个基站的无线资源。在非理想回程环境下,为了有效的无线资源调度,各自的基站需要具有独立的调度器。作为一例,当为了一个无线承载传输而使用第一基站(宏小区基站或主基站或MeNB)和第二基站(小小区基站或辅基站或SeNB)时,对特定无线承载可以分别向第一基站及第二基站配置RLC实体及MAC实体。
作为一例,参考图27,一个无线承载在向第二基站分离的承载分离结构中,第一基站对特定无线承载具有一个PDCP实体和RLC实体和MAC实体。以及第二基站对相应无线承载可具有RLC实体和MAC实体。在以下,如图27的右边无线承载所示,将通过RLC实体及MAC实体分别向第一基站及第二基站提供的无线承载像图6一样称为承载分离(splitradiobearer)。
作为另一例,参考图28,承载也可以从第一基站的RLC实体中分离。在该情况下,第一基站对特定无线承载可具有一个PDCP实体和RLC实体和MAC实体。以及在承载分离而构成的承载中,对相应无线承载第二基站可具有与第一基站不同的一个MAC实体。作为又一例,还可以具有RLC实体。
缓冲状态报告过程是为了向服务小区基站提供在终端上行链路(UL)缓冲区中用于传输的、与可用的(available)数据量有关的信息而使用的过程。具体缓冲状态报告程序记载在3GPPTS36.3215.4.4节中。缓冲状态报告(BufferStatusReport,BSR)发生如下的事件时应进行触发。
-为了在RLC(RadioLinkControl)实体或PDCP(PacketDataConvergenceProtocol)中进行传输,对属于一个逻辑信道组(LogicalChannelGroup,LCG)的一个逻辑信道,可用(available)上行链路数据。以及该数据属于任意的逻辑信道组,并属于与对已经可利用的数据的逻辑信道的优先顺序相比具有更高的优先顺序的一个逻辑信道,或者对属于一个逻辑信道组的逻辑信道中的任意一个任何数据也不可用。将这种情况的缓冲状态报告称为“常规BSR”。
-当分配上行链路资源且填充比特数大于等于缓冲状态报告MAC控制元素(Controlelement)中加上此子报头的大小时,将缓冲状态报告称为“填充BSR”。
-再传输缓冲状态报告定时器(retxBSR-Timer)到期且终端具有用于对属于逻辑信道组的逻辑信道中任意一个的传输的、可用的数据时的缓冲状态报告也称为“常规BSR”。
-周期缓冲状态报告定时器(periodicBSR-Timer)到期时的缓冲状态报告称为“周期BSR”。
一个MAC协议数据单元(ProtocolDataUnit,PDU)最多可包括一个MAC缓冲状态报告控制元素(BSRcontrolelement)。
终端应在一个传输时间间隔(Transmissiontimeinterval,TTI)内最多传输一个常规/周期BSR。如果终端在一个TTI内以传输多个MACPDUs的方式请求时,UE在不包括常规/周期BSR的MACPDUs中的任意一个中可包括填充BSR。
在一个TTI内传输的所有BSRs始终对该TTI示出所有MACPDUs被创建之后的缓冲状态。每个逻辑信道组应最多每TTI报告一个缓冲状态报告。以及该值应在报告对该逻辑信道组的缓冲状态的所有缓冲状态报告(BSR)内进行报告。
对上述可利用的数据量(dataavailablefortransmission)进行更加详细地说明。
以MAC层的缓冲状态报告为目的,终端应在RLC层内通过可利用的数据量来考虑以下的情况。
-考虑还未包括于RLC数据PDU内的RLCSDUs、或者分段(Segment)。
-考虑为再传输而挂起的(pending)RLC数据PDUs(RLCAM)。
另外,终端以MAC层的缓冲状态报告为目的在PDCP层内通过可利用的数据量应考虑PDCP控制PDUs和下一个。
对于未向下层提交PDU的SDU,如果有通过PDCP仍未被处理的SDU时,考虑SDU自身。此外,对于未向下层提交PDU的SDU,如果有通过PDCP进行处理的SDU时,考虑PDU。
如果除了表示通过PDCP状态报告而成功传递的SDUs之外,并且从用于通过下层未被接受确认的相应PDUs的传递的第一个SDU开始至PDCP重设置之前,对于PDU仅向下层提交的相应PDU的、对相应PDU的SDU有通过PDCP仍未被处理的SDU时,考虑SDU自身。此外,如果有通过PDCP进行处理的SDU时,考虑PDU。
在图27及图28中所图示的承载中如右边承载(分离承载)所示,特定承载对一个承载在第一基站中中断SI-U接口,并利用承载分离(Bearersplit)的用户平面结构,使得能够以通过第一基站及第二基站进行处理的方式构成。此外,承载分离的承载为了一个承载传输,在多个基站可具有调度器。
如上所述,为了上行链路传输,通过现有缓冲状态报告提供的可用数据量是对RLC层和PDCP层的可用数据量进行合计而计算的。
并且,在图27或图28中,如承载分离的特定承载所示,对于一个承载,在第一基站中利用承载分离(Bearersplit)的用户平面结构而以通过第一基站及第二基站进行处理的方式构成的情况下,终端的缓冲状态报告时可能发生问题。例如,当计算通过第一基站的上行链路缓冲区和计算通过第二基站的上行链路缓冲区时,PDCP可用数据量可以重复计算。并且,在第一基站中进行上行链路调度或在第二基站中进行上行链路调度时,与终端的总的上行链路缓冲量相比可能发生过度的调度。即,在一个PDCP实体中所包括的、对可用的数据量的信息在多个缓冲状态报告中被叠加包括,因此可能发生对实际可用的数据量的信息没有向基站正确传输的问题。
整理时,如上所述,即使相互不同的基站通过非理想回程而连接,也可以通过多个基站聚合无线资源而能够传输数据。并且,为了一个承载传输而对个别基站需要单独的调度器。
此时,对于特定承载,在第一基站中利用承载分离(Bearersplit)的用户平面结构而以通过第一基站及第二基站进行处理的方式构成的情况下,终端计算通过第一基站的上行链路缓冲区和计算通过第二基站的上行链路缓冲区时,可能发生PDCP层的可用数据量重复的问题。并且,由于导致超过终端的总的上行链路缓冲量的调度,因此可能发生导致无线资源浪费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种问题而提出的本发明提供方法,是对于承载分离的特定承载在相互不同的基站通过单独的调度器聚合无线资源而以传输数据的方式构成的情况下,也能够进行正确的缓冲状态报告的方法。例如,其目的在于提供方法,是终端可以向个别基站报告对相应无线承载的逻辑信道的、与总的上行链路缓冲量相对应的可用数据量,从而能够有效利用无线资源的方法。
图29是在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终端内对映射于承载分离的逻辑信道的可利用数据量的例示图。
如图29所示,终端对分离承载具有与主基站的RLC实体相对等的终端内RLC实体(RLC-M)和与辅基站的RLC实体相对等的终端内RLC实体(RLC-S)。并且,终端具有与主基站的MAC实体相对等的终端内MAC实体(MAC-M)和与辅基站的MAC实体相对等的终端内MAC实体(MAC-S)。
参考图29,根据现有的可用数据量计算方法映射于终端的MAC层或终端的MAC实体或与终端的MAC实体的逻辑信道由于对上层的可用数据量进行合计计算,因此可能会过度请求BSR。例如,终端可以向各基站传输缓冲状态报告。在该情况下,与主基站的MAC实体相对等的终端内MAC实体(MAC-Master,MAC-M)在向第一基站传输的缓冲状态报告中可包括合计PDCP实体的可用数据量500和与第一基站RLC实体相对等的RLC实体(RLC-Master,RLC-M)的可用数据量200而成的700的可用数据量信息。通过同样的方法,与辅基站的MAC实体相对等的终端内MAC实体(MAC-Secondary,MAC-S)在向第二基站传输的缓冲状态报告中可包括合计PDCP实体的可用数据量500和与RLC(RLC-Secondary,RLC-S)层的可用数据量100而成的600的可用数据量信息。并且,与在终端的各层中包括的总的可用数据量800(500+200+100)相比存在有500的可用数据量过度传输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种问题,本发明提供基于以下所提示的各实施例的有效缓冲状态报告方法。在以下为了便于说明,作为一例,主要对映射于分离承载的逻辑信道进行说明,并且不仅适用于逻辑信道,而且在逻辑信道组的情况下,也能够适用相同的方法。
此外,PDCP缓冲状态信息是指PDCP层的可用数据量。
第一实施例:将映射于分离承载的逻辑信道的PDCP缓冲状态信息与缓冲状 态报告进行区分而传输的方法
图30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MACPDU结构的一个例子的附图。
参考图30进行说明时,MACPDU包括一个MAC报头、0或其以上的MACSDUs(ServiceDataUnits)、0或其以上的MAC控制元素(controlelements),并选择性包括填充而构成。
MACPDU报头由一个或其以上的MACPDU子报头(subheader)3001构成。各自的子报头3001相应于一个MACSDU、一个MAC控制元素(controlelement)或填充(AMACPDUheaderconsistsofoneormoreMACPDUsubheaders;eachsubheadercorrespondstoeitheraMACSDU,aMACcontrolelementorpadding)。
包括于MAC报头的LCID(LogicalChannelID)字段能够识别相应的MACSDU逻辑信道实例(instances)、或者相应的MAC控制元素(controlelement)、或者填充的类型。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终端可以向基站传输与缓冲状态报告相区分而映射于分离承载的逻辑信道、或者对逻辑信道的PDCP缓冲状态信息。
例如,如图27或图28中所图示的特定承载所示,当一个以上的承载因分离而构成的分离承载时,可以单独向基站传输包括对映射于相应分离承载的逻辑信道(或者包括多个逻辑信道的逻辑信道组)的PDCP缓冲大小信息的缓冲状态信息。作为一例,PDCP缓冲状态信息可以通过MAC控制元素(MACControlelement)进行传递。为此,也可以定义单独的LCID(LogicalChannelID)值。单独的LCID值可以像在图31中例示性图示那样进行定义。
图31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用于UL-SCH的LCID值的一个例子的附图。
如图31所示,终端可以向第一基站及/或第二基站传输PDCP缓冲状态信息。并且,因PDCP缓冲状态信息重复,使得在缓冲状态报告中不包括并单独进行传输,从而能够传递正确的、对可用数据量的信息。
作为一例,PDCP缓冲状态信息因包括于MAC控制元素而可以向第一基站及/或第二基站进行传输。具体而言,PDCP缓冲状态信息MAC控制元素(MACcontrolelements)的格式可以分为PDCP短BSR格式、PDCP截断BSR格式、PDCP长BSR格式。即,PDCP缓冲状态报告可以利用BSR格式来进行传输,并利用特定索引能够与现有的BSR进行区分。
图32是图示各PDCPBSRMAC控制元素格式的一个例子的附图。
参考图32,终端可以向第一基站及/或第二基站传输PDCP缓冲状态信息。在该情况下,终端可以利用BSR格式来传输PDCP缓冲状态信息。为了能够与现有的BSR进行区分,如图31所示,仅包括PDCP缓冲状态信息进行传输的BSR可以分为单独的索引。
具体举例时,如图32所示,PDCP短BSR/PDCP截断BSR格式3200由一个逻辑信道组ID(LogicalchannelgroupID,LCGID)字段和一个相应的缓冲大小字段构成。逻辑信道组ID字段可以由识别缓冲状态信息被报告的逻辑信道组的字段并以2比特长度所构成。
另外,如图32所示,PDCP长BSR格式可以由与各LCGID#0~#3相应的四个缓冲大小字段3210、3220、3230构成。在图32中例示了缓冲大小由6个比特构成的内容,但对于PDCPBSR适用与现有BSR不同的级别也可以设计为少于6个比特的值。例如,也可以设计为可具有8个索引的3个比特、或者可具有16个索引的4个比特、可具有32个索引的5个比特等。
作为一例,图32的缓冲大小字段在对映射于通过第一基站及第二基站的分离承载的逻辑信道(或者包括承载分离逻辑信道的逻辑信道组)的PDCP层中可包括对可用数据的总量的信息。
在该情况下,接收PDCP缓冲状态信息的基站可以估计通过各自的基站能够进行处理的PDCP层的可用数据量。作为对此的一例,基站在终端内的PDCP层(或者实体)中乘于向与第一基站相对等的RLC层(或者实体)和与第二基站相对等的RLC层(或者实体)的分配比例而能够计算通过各自的基站能够进行处理的PDCP层可用数据量。即,根据分配比例分配PDCP层的总的可用数据量,使得能够确认应在各基站中进行处理的PDCP层的缓冲状态信息。第一基站及第二基站各自在合计RLC层和PDCP层的可用数据量而计算的现有缓冲状态报告(短BSR或者截断BSR或者长BSR)中减去应在上述各基站进行处理的PDCP缓冲状态信息的值,从而能够确认各基站的RLC层的可用数据量。并且,各基站合计按上述每基站RLC层的可用数据量和根据分配比例分配的PDCP层可用数据量而能够确认通过各基站上行链路传输的可用数据量。各基站通过上述方法计算通过各基站进行调度的实际上行链路无线资源(上行链路授权)而能够分配应通过各基站提供的上行链路无线资源。
在上述终端内PDCP层(或者实体)中,向与第一基站相对等的RLC层(或者实体)和与第二基站相对等的RLC层(或者实体)的分配比例可以在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之间以静态的方式事先进行设置。例如,第一基站通过与第二基站的信令在终端构成用于分离承载的双连接时可进行设置。或者,根据无线品质动态进行变更,使得通过经由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之间的接口的信令也可以按周期或根据特定事件进行交换。在动态计算分配比例的情况下,计算该分配比例的计算周期、变更分配比例的变更周期及用于接口信令的触发条件中一个以上的信息也可以一起进行交换。在终端内PDCP层(或者实体)中动态变更向与第一基站相对等的RLC层(或者实体)和与第二基站相对等的RLC层(或者实体)的分配比例时,第一基站或第二基站通过RRC信令或MAC信令可以向终端提供该信息。
作为另一例,图32的缓冲大小字段在对通过第一基站及第二基站的分离承载的逻辑信道(或者包括承载分离逻辑信道的逻辑信道组)的PDCP层中可包括用于计算可用数据的总量的比例信息。
在该情况下,接收PDCP缓冲状态信息的基站合计RLC层和PDCP层的可用数据量,使得在计算的现有BSR(短BSR或者截断BSR或者长BSR)中乘于用于计算PDCP层的可用数据的总量的比例而能够计算PDCP层的可用数据的总量。此后,基站在合计RLC层和PDCP层的可用数据量而计算的现有BSR(短BSR或者截断BSR或者长BSR)中减去PDCP层的可用数据量,从而能够知晓RLC层的可用数据量。并且,合计应通过各基站进行处理的RLC层的可用数据量和PDCP层的可用数据量,从而能够计算通过各基站进行调度的实际上行链路无线资源(上行链路授权)。计算上行链路无线资源的各基站可以分配应分别通过各自的基站进行提供的上行链路无线资源。在上述终端内PDCP层(或者实体)中,向与第一基站相对等的RLC层(或者实体)和与第二基站相对等的RLC层(或者实体)的分配比例可以在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之间以静态的方式事先进行设置。例如,第一基站通过与第二基站的信令在终端构成用于分离承载的双连接时可进行设置。或者,根据无线品质动态进行变更,使得通过经由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之间的接口的信令也可以按周期或根据特定事件进行交换。在动态计算分配比例的情况下,计算该分配比例的计算周期、变更分配比例的变更周期及用于接口信令的触发条件中一个以上的信息也可以一起进行交换。在终端内PDCP层(或者实体)中动态变更向与第一基站相对等的RLC层(或者实体)和与第二基站相对等的RLC层(或者实体)的分配比例时,第一基站或第二基站通过RRC信令或MAC信令可以向终端提供该信息。
如此,在第一实施例中,终端能够以与现有的BSR不同的方式传输与PDCP层的可用数据量相关的PDCP缓冲状态信息。
第二实施例:终端根据分配比例计算按每基站可用的数据而传输的方法。
如在图27或图28中图示的特定承载所示,当一个以上的承载由分离承载构成时,将对映射于上述分离承载的逻辑信道(或者逻辑信道组)的可用数据量按每基站进行区分计算,使得通过现有BSR(短BSR或者截断BSR或者长BSR)MACCE能够进行报告。
为此,终端对于利用承载分离(Bearersplit)的用户平面结构而通过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以处理数据的方式构成的、映射于分离承载的逻辑信道(或者逻辑信道组),在PDCP层内计算可用的数据量时,可以将现有的PDCP层的可用的数据量和向个别基站的分配比例一并考虑进行计算。
作为一例,终端对于利用承载分离(Bearersplit)的用户平面结构而通过第一基站及第二基站(或者通过一个以上的多个基站)以处理数据的方式构成的、映射于分离承载的逻辑信道(或者逻辑信道组),在各自的每基站接收的相应TTI中比例于上行链路授权信息能够计算各每基站(或者每小区组)PDCP层的缓冲状态信息(可用数据量)。或者,终端基于之前或最近TTI引流期间段的上行链路授权平均也可以计算各每基站(或者每小区组)PDCP层的缓冲状态信息(可用数据量)。即,在对现有的相应逻辑信道的PDCP层的可用数据量中,向按各自的每基站接收的相应TTI乘于上行链路授权(或者之前(最近)TTI引流期间段的上行链路授权平均值)比例而能够计算按各每基站(或者每小区组)PDCP层的缓冲状态信息。例如,当第一基站上行链路授权为a且第二基站上行链路授权为b时,将上行链路授权比例a/(a+b)乘于PDCP层的整个可用数据量而能够计算第一基站PDCP层的缓冲状态信息。或者,在计算上述各每基站(或者每小区组)PDCP层的缓冲状态信息的方法中,通过代替上行链路授权来使用下行链路分配,或者可以通过合计上行链路授权和下行链路分配进行使用。为此,在RRC消息上无线资源配置专用信息、或者在无线资源配置专用信息中包括的逻辑信道配置信息、或者在无线资源配置专用信息中包括的MAC主要配置配置信息中也可以包括用于计算各自的每基站(或者每小区组)PDCP层的可用的数据量的TTI周期信息及/或用于表示其的信息。或者,在终端也可以事先设置用于计算PDCP层的可用的数据量的上述信息。
作为另一例,终端对于利用承载分离(Bearersplit)的用户平面结构而通过第一基站及第二基站(或者通过一个以上的多个基站)以处理数据的方式构成的、映射于分离承载的逻辑信道(或者逻辑信道组),比例于按各每基站MAC主要配置信息元素(informationelement)中所包括的周期BSR定时器期间的上行链路授权而能够计算PDCP层的各每基站缓冲状态信息(可用数据量)。或者,终端比例于MAC主要配置信息元素中所包括的retxBSR定时器期间的上行链路授权而能够计算PDCP层的各每基站(或者每小区组)缓冲状态信息(可用数据量)。或者,终端接收在RRC消息上用于计算比率所需的新的信息(作为一例,计算周期),使得比例于根据相应信息计算的上行链路授权而能够计算PDCP层的各每基站(或者每小区组)缓冲状态信息(可用数据量)。即,向对现有的相应逻辑信道的PDCP层的可用数据量乘于各每基站周期BSR定时器期间或retxBSR定时器期间的上行链路授权比率而能够计算各每基站(或者每小区组)PDCP层的可用数据量。详细举出计算方法的例子时,当上述期间段的第一基站上行链路授权为a且第二基站上行链路授权为b时,将a/(a+b)的比率乘于PDCP层的整个可用数据量而能够计算第一基站的PDCP层的可用数据量。或者,通过代替以上所提及的上行链路授权来使用下行链路分配,或者也可以通过合计上行链路授权和下行链路分配进行使用。为此,在RRC消息上无线资源配置专用信息、或者在无线资源配置专用信息中包括的逻辑信道配置信息、或者在无线资源配置专用信息中包括的MAC主要配置配置信息中也可以包括用于计算各自的每基站(或者每小区组)PDCP层的可用的数据量的周期信息及/或用于表示其的信息。或者,在终端也可以事先设置用于计算PDCP层的可用的数据量的上述信息。
在终端构成双连接时,上述各每基站MAC主要配置信息元素可包括用于各基站或各小区组的对MAC实体的个别配置参数。例如,辅基站MAC主要配置(MAC主要配置SeNB或MAC主要配置SCG)可包括在主基站MAC主要配置内包括的缓冲状态报告定时器(例如,周期BSR定时器及/或retxBSR定时器)和独立的缓冲状态报告定时器。
作为又一例,终端对于利用承载分离(Bearersplit)的用户平面结构而通过第一基站及第二基站(或者通过一个以上的多个基站)以处理数据的方式构成的、映射于分离承载的逻辑信道(或者逻辑信道组),按各每基站(或者每小区组)均等分配对现有的相应逻辑信道的PDCP层的可用数据量,使得能够计算各每基站(或者每小区组)PDCP层的缓冲状态信息(可用数据量)。为此,在RRC消息上无线资源配置专用信息、或者在无线资源配置专用信息中包括的逻辑信道配置信息、或者在无线资源配置专用信息中包括的MAC主要配置配置信息中也可以包括用于计算各自的每基站(或者每小区组)PDCP层的可用的数据量的信息及/或用于表示其的信息。或者,在终端也可以事先设置用于计算PDCP层的可用的数据量的上述信息。
作为又一例,终端对于利用承载分离(Bearersplit)的用户平面结构而通过第一基站及第二基站(或者通过一个以上的多个基站)以处理数据的方式构成的、映射于分离承载的逻辑信道(或者逻辑信道组),基于以终端和各自的基站之间无线品质状态或RRM测量信息等为基础计算的比率,使得能够计算各每基站(或者每小区组)PDCP层的缓冲状态信息(可用数据量)。即,比例或反比例于无线品质状态或RRM测量信息,使得分配对相应逻辑信道的PDCP层的可用数据量而能够计算各自的每基站(或者每小区组)PDCP层的可用数据量。为此,在RRC消息上无线资源配置专用信息、或者在无线资源配置专用信息中包括的逻辑信道配置信息、或者在无线资源配置专用信息中包括的MAC主要配置配置信息中也可以包括用于计算各自的每基站(或者每小区组)PDCP层的可用的数据量的信息、测量周期、测量事件、用于表示其的信息中一个以上的信息。或者,在终端可以事先设置上述信息。
作为又一例,终端对于利用承载分离(Bearersplit)的用户平面结构而通过第一基站及第二基站(或者通过一个以上的多个基站)以处理数据的方式构成的、映射于分离承载的逻辑信道(或者逻辑信道组),也可以基于与终端和各自的基站相对等的RLC层的可用数据量信息进行计算。即,比例或反比例于分别与第一基站及第二基站相对等的RLC层的可用数据量信息,使得分配对相应逻辑信道的PDCP层的可用数据量而也能够计算各每基站PDCP层的缓冲状态信息(可用数据量)。为此,在RRC消息上无线资源配置专用信息、或者在无线资源配置专用信息中包括的逻辑信道配置信息、或者在无线资源配置专用信息中包括的MAC主要配置配置信息中也可以包括用于计算各自的每基站(或者每小区组)PDCP层的可用的数据量的信息及/或用于表示其的信息。或者,在终端也可以事先设置用于计算PDCP层的可用的数据量的上述信息。
作为又一例,终端对于利用承载分离(Bearersplit)的用户平面结构而通过第一基站及第二基站(或者通过一个以上的多个基站)以处理数据的方式构成的、映射于分离承载的逻辑信道(或者逻辑信道组),可以按各自的每基站(或者每小区组)计算用于分配对现有的相应逻辑信道的PDCP层的可用数据量的比率信息、或者接收用于分配方法信息而能够计算按各每基站PDCP层的缓冲状态信息(可用数据量)。详细举例时,终端通过设置有RRC连接的第一基站(主基站)可以接收上述比率信息或分配方法信息等。或者,终端通过由设置有RRC连接的第一基站(主基站)得到确认的第二基站(辅基站)也可以接收上述比率信息或分配方法信息等。或者,终端通过第一基站接收上述比率信息或分配方法信息等,但相应信息也可以是支持第一基站的第二基站通过第一基站进行传输的。为此,在RRC消息上无线资源配置专用信息、或者在无线资源配置专用信息中包括的逻辑信道配置信息、或者在无线资源配置专用信息中包括的MAC主要配置配置信息中也可以包括用于计算各自的每基站(或者每小区组)PDCP层的可用的数据量的比率信息及/或用于表示其的信息。或者,在终端也可以事先设置用于计算PDCP层的可用的数据量的上述信息。或者,新的MAC控制元素被定义而也可以接收上述比率信息等。例如,通过设置有RRC连接的第一基站(或者得到第二基站的确认而通过第一基站)、或者通过由设置有RRC连接的第一基站得到确认的且支持第一基站的第二基站、或者通过支持第一基站的第二基站也可以向终端传输被重新定义的MAC控制元素。
终端基于从基站接收的比例信息在终端内PDCP层中,可以向映射于各基站的RLC实体的终端内RLC实体传递/提交数据(PDU)。
在以上,对于举例说明的各方法,终端可以计算各每基站PDCP缓冲状态信息。终端将计算的各每基站(或者每小区组)PDCP缓冲状态信息和与各基站相对等的RLC层的可用数据量进行合计,使得可以向各基站传输缓冲状态报告。即,在第二实施例中,PDCP缓冲状态报告包括于不是单独传输的现有的缓冲状态报告(BSR)中进行传输。但是,按各每基站传输的缓冲状态报告中所包括的PDCP缓冲状态信息是通过上述各方法按各每基站分类计算的信息。终端内各每基站(或者每小区组)MAC实体可以向各基站传输缓冲状态报告。
并且,各自的基站通过BSR接收应通过各基站进行处理的可用数据量,从而适于接收的BSR的缓冲大小信息能够有效分配上行链路无线资源,并能够解决对PDCP层的缓冲状态信息的重复传输的问题。
第三实施例:按各每基站不同设置可用数据计算方法而进行报告的方法。
如在图27或图28中图示的特定承载所示,当一个以上的承载由分离承载构成时,将对映射于上述分离承载的逻辑信道(或者逻辑信道组)的可用数据量按每基站不同设置计算方法,使得通过现有BSR(短BSR或者截断BSR或者长BSR)MACCE能够进行报告。
作为一例,终端对于利用承载分离(Bearersplit)的用户平面结构而通过第一基站及第二基站以处理数据的方式构成的、映射于分离承载的逻辑信道(或者逻辑信道组),通过第一基站(或者主小区组、或者第一基站MAC实体、或者与第一基站MAC实体相对等的终端内第一基站MAC实体)的可用数据量可以使用现有的可用数据量计算方法。即,终端通过经由第一基站的可用数据量合计对终端内的现有的相应逻辑信道的PDCP层的可用数据量和用于第一基站的RLC层的可用数据量,使得能够进行BSR报告。以及终端通过经由第二基站(或者辅小区组、或者第二基站MAC实体、或者与第二基站MAC实体相对等的终端内第二基站MAC实体)的可用数据量而利用用于终端内的第二基站的RLC层的可用数据量,使得能够进行BSR报告。即,向第二基站传输的缓冲状态报告可以不包括PDCP层的缓冲状态信息(可用数据量)。终端根据无线状况(品质)决定其、或者可以接收用于表示使通过设置有RRC连接的第一基站映射于分离承载的对逻辑信道的PDCP层的可用数据量合计于通过第一基站的可用数据量的信息而构成(处理)。为此,在基站中,向终端传输的消息可以利用RRC消息或MACCE。终端对分离承载构成使PDCP层的可用数据量包括于通过第一基站的可用数据量时,终端可以仅向与第一基站RLC实体相对等的终端内RLC实体提交对相应分离承载的PDCPPDU。即,可以仅通过第一基站传输对相应承载的上行链路数据。
作为另一例,终端对于利用承载分离(Bearersplit)的用户平面结构而通过第一基站及第二基站以处理数据的方式构成的、映射于分离承载的逻辑信道(或者逻辑信道组),通过第二基站(或者辅小区组、或者第二基站MAC实体、或者与第二基站MAC实体相对等的终端内第二基站MAC实体)的可用数据量可以使用现有的可用数据量计算方法。即,终端通过经由第二基站的可用数据量合计对终端内的现有的相应逻辑信道的PDCP层的可用数据量和用于第二基站的RLC层的可用数据量,使得能够进行BSR报告。以及终端通过经由第一基站的可用数据量而利用用于终端内的第一基站的RLC层的可用数据量,使得能够进行BSR报告。即,向第一基站传输的缓冲状态报告可以不包括PDCP层的缓冲状态信息(可用数据量)。终端根据无线状况(品质)决定其、或者通过设置有RRC连接的第一基站(或者得到第二基站的确认而通过第一基站)或者通过由设置有RRC连接的第一基站得到确认的且支持第一基站的第二基站或者支持第一基站的第二基站通过第一基站可以接收用于表示使对相应逻辑信道的PDCP层的可用数据量合计于通过第二基站的可用数据量的信息而构成(处理)。为此,在基站中,向终端传输的消息可以是在RRC消息中包括新的信息而被利用或定义MACCE而被利用。终端对分离承载构成使PDCP层的可用数据量包括于通过第二基站的可用数据量时,终端可以仅向与第二基站RLC实体相对等的终端内RLC实体提交对相应分离承载的PDCPPDU。即,可以仅通过第二基站传输对相应承载的上行链路数据。
作为又一个例子,终端对于利用承载分离(Bearersplit)的用户平面结构而通过第一基站及第二基站(或者通过一个以上的多个基站)以处理数据的方式构成的、映射于分离承载的逻辑信道,可以选择终端和基于各自的基站之间无线品质状态或RRM测量信息等优先分配PDCP层的可用数据量的基站。为此,在RRC消息上无线资源配置专用信息、或者包括于无线资源配置专用信息的逻辑信道配置信息、或者包括于无线资源配置专用信息的MAC主要配置配置信息中可包括优先分配PDCP层的可用数据量的基站信息、用于选择优先分配的基站的信息、测量周期、测定事件及用于表示其的信息中一个以上的信息。或者在终端能够事先设置上述信息。
并且,各自的基站通过BSR接收应通过各基站进行处理的可用数据量,因此各基站按请求的缓冲大小能够有效分配上行链路无线资源。即,可以将PDCP缓冲状态信息仅包括于多个基站中向任意一个基站传输的缓冲状态报告,从而能够解决PDCP缓冲状态信息向基站重复而传输的问题。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具有如下效果,即,对于特定承载,在相互不同的基站通过单独的调度器聚合无线资源而构成使数据传输的情况下,各基站也可以对实际所需的可用数据量分配无线资源,从而能够有效分配无线资源。
在以下,参考附图,再次对能够全部执行上述各实施例的终端及基站的操作进行说明。
图33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的终端的操作的流程图。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终端传输缓冲状态信息的方法,其可包括:通过上层信令将映射于分离承载的一个以上的逻辑信道或逻辑信道组与第一基站及第二基站构成双连接的步骤;以及向第一基站或第二基站传输一个以上的逻辑信道或逻辑信道组的PDCP层可用数据量的步骤。
参考图33,终端对映射于分离承载的至少一个逻辑信道或逻辑信道组,根据上层信令能够与第一基站及第二基站构成双连接(Dualconnectivity)(S3310)。即,如图27及图28所示,终端可配置至少一个以上的基站和承载,一个以上的承载分离于第一基站及第二基站而构成。
终端可以向第一基站或第二基站传输将映射于上述分离而构成的承载的逻辑信道或相应逻辑信道包括的逻辑信道组的PDCP层可用数据量(S3320)。
终端在传输PDCP层可用数据量中,在上述实施例可包括于现有的缓冲状态报告中进行传输。在包括于现有的缓冲状态报告中进行传输的情况下,如第三实施例所示,可以仅包括于向任意一个基站传输的缓冲状态报告中进行传输。
并且,终端在MAC实体配置逻辑信道或逻辑信道组中,根据上层信令按每基站或每小区组包括缓冲状态报告(Bufferstatusreport,BSR)定时器也可以构成。
作为一例,PDCP层可用数据量根据上层信令仅包括于向第一基站传输的缓冲状态报告或向第二基站传输的缓冲状态报告中的任意一个缓冲状态报告也可以进行传输。
如此,终端能够以PDCP层可用数据量不会向第一基站或第二基站重复的方式进行传输,第一基站及第二基站可进行无线资源的有效分配。
图34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的基站的操作的流程图。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第一基站接收缓冲状态信息的方法,其可包括:对映射于分离承载的一个以上的逻辑信道或逻辑信道组,在终端与第二基站构成双连接的步骤;以及从终端接收层可用数据量的步骤。
参考图34,第一基站能够与终端构成双连接(Dualconnectivity)(S3410)。即,第一基站对映射于分离承载的一个以上的逻辑信道或逻辑信道组在终端能够与第二基站共同构成双连接。例如,如图27及图28所示,第一基站通过分离一个以上的承载,在终端也能够与第二基站共同构成双连接。
第一基站可以从终端接收PDCP层可用数据量(S3420)。第一基站基于接收的缓冲状态报告向终端分配上行链路无线资源。在接收PDCP层可用数据量中,第一基站根据上述实施例包括于现有的缓冲状态报告中进行接收。在包括于现有的缓冲状态报告而接收的情况下,如第三实施例所示,并没有包括于向第二基站传输的缓冲状态报告,而是仅包括于向第一基站传输的缓冲状态报告而能够接收。
作为一例,PDCP的可用数据量也可以根据上层信令仅包括于从第一基站接收的缓冲状态报告中进行接收。即,向第二基站传输的缓冲状态报告中也可以不包括对PDCP层的可用数据量的信息。
第一基站通过以上的方法并基于现有的缓冲状态报告可以向终端计算分配的无线资源。具体计算方法可以使用在上述各实施例中记载的方法。
第一基站向终端分配计算的无线资源,并可以从终端接收上行链路。
在第二基站的情况下,也能够与第一基站执行相同的操作。但是,PDCP层可用数据量仅包括于向第一基站传输的缓冲状态报告时,第二基站可接收除了PDCP层可用数据量之外的缓冲状态报告。
通过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各实施例能够全部执行的终端及基站的构成进行说明。
图35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的用户终端的构成的附图。
传输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的缓冲状态信息的终端,其可包括:控制部3520,将映射于分离承载的一个以上的逻辑信道或逻辑信道组与第一基站及第二基站构成双连接;以及传输部3530,向第一基站或第二基站传输映射于分离承载的一个以上的逻辑信道或逻辑信道组的PDCP层可用数据量。
参考图35,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的用户终端3500包括接收部3510、控制部3520及传输部3530。
接收部3510通过相应信道从基站接收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及数据、消息。即,可接收像上行链路无线资源分配信息那样的下行信息。
控制部3520控制为执行上述本发明所需的、用于与第一基站及第二基站构成双连接所需的终端的操作。并且,控制部3520可以控制根据各实施例用于分配或区分传输承载分离而构成的逻辑信道或逻辑信道组的PDCP层可用数据量的终端的操作。
除此之外,传输部3530通过相应信道传输上行链路控制信息及数据、消息。
除此之外,终端能够执行用于执行上述各实施例所需的整个操作。
图36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的基站的构成的附图。
接收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的缓冲状态信息的第一基站,其可包括:控制部3610,对映射于分离承载的一个以上的逻辑信道或逻辑信道组,在终端与第二基站构成双连接;以及接收部,从终端接收PDCP层可用数据量。
参考图36,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的基站3600包括控制部3610、传输部3620及接收部3630。
控制部3610可以控制在终端用于与第二基站共同构成双连接所需的基站的操作。并且,控制部3610根据各实施例并基于从终端接收的缓冲状态报告可以分配上行链路无线资源。
传输部3620可以向终端传输下行链路控制信息、消息。
接收部3630可以从终端接收PDCP层可用数据量。具体而言,接收部3630根据上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将PDCP层可用数据量包括在缓冲状态报告中进行接收。此外,接收部3630可以接收为执行其它本发明所需的上行链路信号或消息或数据。
除此之外,基站能够执行用于执行上述各实施例所需的整个操作。
以上的说明只是对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例示性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本质特征的情况下进行多种修改和变形。因此,本发明所公开的实施例不是为了限定本发明的技术思想,而仅是为了进行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思想范围并不被这些实施例所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根据以下的权利要求书进行解释,应解释为与其在同等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思想都包括在本发明的权利范围内。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根据美国专利法119(a)条(35U.S.C§119(a)),本专利申请对2013年09月26日在韩国申请的专利申请号第10-2013-0114769号及2013年11月26日在韩国申请的专利申请号第10-2013-0144656号及2014年03月14日在韩国申请的专利申请号第10-2014-0030422号及2014年04月11日在韩国申请的专利申请号第10-2014-0043696号要求其优选权,并且作为参考文献将其全部内容并入到本专利申请中。进而,当本专利申请对于美国以外的其它国家也以上述同样的理由要求优选权时,其全部内容将作为参考文献并入到本专利申请中。

Claims (17)

1.一种终端传输上行链路数据的方法,其包括:
接收包括用于与第一基站及第二基站构成双连接的信息的上层信令的步骤;
基于所述上层信令与所述第一基站及所述第二基站构成双连接的步骤;以及
PDCP实体基于所述上层信令向与所述第一基站或所述第二基站相对等而构成的RLC实体提交分别对一个以上的无线承载的PDCPPDU的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个以上的无线承载是分离于所述第一基站及所述第二基站而构成的无线承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为了向所述第一基站或所述第二基站传输所述上行链路数据,所述上层信令还包括上行链路小区或用于识别上行链路基站的索引或区分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用于向所述第一基站或所述第二基站传输所述上行链路数据的索引或区分信息,其包括用于以通过所述第一基站传输所述上行链路数据的方式构成的值和用于以通过所述第二基站传输所述上行链路数据的方式构成的值。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还包括,
向所述RLC实体提交的步骤之后,还包括在与所述第一基站或所述第二基站相对等而构成的MAC实体中执行逻辑信道优先顺序过程的步骤。
6.一种第一基站控制终端的上行链路数据传输的方法,其包括:
生成包括用于与所述终端构成双连接的信息的上层信令的步骤;
向所述终端传输所述上层信令的步骤;以及
对所述终端配置分离无线承载的步骤。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为了向所述第一基站或第二基站传输所述上行链路数据,所述上层信令还包括上行链路小区或用于识别上行链路基站的索引或区分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用于向所述第一基站或所述第二基站传输所述上行链路数据的索引或区分信息,其包括用于以通过所述第一基站传输所述上行链路数据的方式构成的值和用于以通过所述第二基站传输所述上行链路数据的方式构成的值。
9.一种传输上行链路数据的终端,其包括:
接收部,其接收包括用于与第一基站及第二基站构成双连接的信息的上层信令;以及
控制部,其进行以下控制:基于所述上层信令与所述第一基站及所述第二基站构成双连接,且使得PDCP实体基于所述上层信令向与所述第一基站或所述第二基站相对等而构成的RLC实体提交分别对一个以上的无线承载的PDCPPDU。
10.一种控制终端的上行链路数据传输的第一基站,其包括:
控制部,其生成包括用于与所述终端构成双连接的信息的上层信令;以及
传输部,其向所述终端传输所述上层信令,
其中,控制部对所述终端以配置分离无线承载的方式进行控制。
11.一种终端传输缓冲状态报告的方法,其包括:
将基于上层信令而映射于分离承载的一个以上的逻辑信道或逻辑信道组与第一基站及第二基站构成双连接的步骤;以及
向所述第一基站及所述第二基站传输所述一个以上的逻辑信道或逻辑信道组的PDCP层可用数据量的步骤。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对基于所述上层信令而映射于分离承载的逻辑信道或逻辑信道组进行配置的步骤包括每基站或每小区组的缓冲状态报告定时器而构成。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PDCP层可用数据量基于所述上层信令仅包括于向所述第一基站传输的缓冲状态报告或者向所述第二基站传输的缓冲状态报告中任意一个缓冲状态报告而进行传输。
14.一种第一基站接收缓冲状态报告的方法,其包括:
对于基于上层信令而映射于分离承载的一个以上的逻辑信道或逻辑信道组,与终端和第二基站构成双连接的步骤;以及
从所述终端接收PDCP层可用数据量的步骤。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PDCP层可用数据量基于所述上层信令仅包括于通过所述第一基站接收的缓冲状态报告,或者仅包括于通过所述第二基站接收的缓冲状态报告而不包括在通过所述第一基站接收的缓冲状态报告。
16.一种传输缓冲状态信息的终端,其包括:
控制部,将基于上层信令而映射于分离承载的一个以上的逻辑信道或逻辑信道组与第一基站及第二基站构成双连接;以及
传输部,向所述第一基站及所述第二基站传输所述一个以上的逻辑信道或逻辑信道组的PDCP层可用数据量。
17.一种接收缓冲状态信息的第一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控制部,对于基于上层信令而映射于分离承载的一个以上的逻辑信道或逻辑信道组,与终端和第二基站构成双连接;以及
接收部,从所述终端接收PDCP层可用数据量,
其中,所述PDCP层可用数据量根据所述上层信令仅包括于通过所述第一基站接收的缓冲状态报告,或者仅包括于通过所述第二基站接收的缓冲状态报告而不包括在通过所述第一基站接收的缓冲状态报告。
CN201480053616.3A 2013-09-26 2014-09-04 上行链路数据传输方法及其装置 Active CN10558041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9)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20130114769 2013-09-26
KR10-2013-0114769 2013-09-26
KR10-2013-0144656 2013-11-26
KR20130144656 2013-11-26
KR10-2014-0030422 2014-03-14
KR20140030422A KR20150034588A (ko) 2013-09-26 2014-03-14 버퍼 상태 리포트 전송 방법 및 그 장치
KR1020140043696A KR101930114B1 (ko) 2013-04-11 2014-04-11 업링크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및 그 장치
KR10-2014-0043696 2014-04-11
PCT/KR2014/008311 WO2015046780A1 (ko) 2013-09-26 2014-09-04 업링크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및 그 장치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80419A true CN105580419A (zh) 2016-05-11
CN105580419B CN105580419B (zh) 2020-02-07

Family

ID=558883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53616.3A Active CN105580419B (zh) 2013-09-26 2014-09-04 上行链路数据传输方法及其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0362590B2 (zh)
CN (1) CN105580419B (zh)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54959A (zh) * 2016-11-01 2017-02-22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一种分布式网络的服务质量控制方法、及服务器
WO2017198154A1 (zh) * 2016-05-16 2017-11-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连接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7396455A (zh) * 2016-05-16 2017-11-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连接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8632897A (zh) * 2017-03-15 2018-10-09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获得和下发数据的方法及装置
CN109792658A (zh) * 2016-09-30 2019-05-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接入网中的超可靠低时延连接支持
CN110418378A (zh) * 2019-09-17 2019-11-05 郑州轻工业学院 基于物联网的用于家庭监护系统的消息的传输方法及系统
CN110583084A (zh) * 2017-05-05 2019-12-17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无线电网络中的方法和装置
CN110603896A (zh) * 2017-03-24 2019-12-20 诺基亚技术有限公司 新型无线电接入技术中的pdcp重复和数据恢复的处理
CN110710314A (zh) * 2017-12-25 2020-01-1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上行授权的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CN111357387A (zh) * 2017-11-27 2020-06-30 鸿颖创新有限公司 多连接的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1727661A (zh) * 2018-02-14 2020-09-29 株式会社Kt 中继节点中rrc消息的处理方法及设备
CN112889337A (zh) * 2018-10-25 2021-06-01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使用蜂窝无线电接入技术在无线回程上的承载映射
CN113973347A (zh) * 2020-07-24 2022-01-25 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移动性程序的方法和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051514A1 (en) * 2008-10-31 2010-05-06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wireless transmissions using multiple uplink carriers
US8620334B2 (en) 2009-03-13 2013-12-31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arrier assignment, configuration and switching for multicarrie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KR102287928B1 (ko) 2013-09-27 2021-08-10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복수의 캐리어를 이용하는 데이터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US11637763B2 (en) * 2013-10-30 2023-04-25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Connectivity robustness in wireless systems
EP3883330A1 (en) 2013-10-30 2021-09-22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Carrier aggregation configuration in wireless systems
EP3496495B1 (en) 2013-10-31 2020-11-25 Nec Corporation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 st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US10159083B2 (en) * 2014-01-24 2018-12-18 Sharp Kabushiki Kaish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 station apparatus, terminal apparatu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integrated circuit
CN105794303B (zh) * 2014-01-31 2020-04-21 夏普株式会社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US10285212B2 (en) * 2014-03-20 2019-05-07 Kyocera Corporation Master base station, mobile station,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WO2016072495A1 (ja) * 2014-11-06 2016-05-1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および方法
EP3021612B1 (en) * 2014-11-12 2018-03-21 HTC Corporation Device and method of handling network configurations
US10555208B2 (en) * 2015-03-30 2020-02-04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performing a buffer status report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therefor
CN106535254B (zh) * 2015-09-09 2022-01-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多点传输资源的方法及装置
US10129828B2 (en) 2015-12-14 2018-11-13 Apple Inc. ROHC-based link estimation and power saving in VoLTE
CN107889152B (zh) * 2016-09-29 2021-10-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多空口通信方法和装置
CN108617029B (zh) * 2016-12-30 2023-05-12 夏普株式会社 无线承载配置方法、及相应的ue和基站
CN110856189B (zh) * 2017-01-05 2020-11-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KR102333327B1 (ko) * 2017-01-16 2021-12-02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처리 방법 및 장치
US10986530B2 (en) 2017-03-10 2021-04-20 Kt Corporation Buffer state report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therefor
US10237784B2 (en) 2017-03-24 2019-03-19 Motorola Mobility Llc Split bearer packet data converge protocol protocol data unit routing
KR102315582B1 (ko) * 2017-05-04 2021-10-21 광동 오포 모바일 텔레커뮤니케이션즈 코포레이션 리미티드 스케줄링 요청 전송 제어 방법 및 관련 제품
WO2018212535A1 (en) * 2017-05-16 2018-11-22 Lg Electronics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 user equipment (ue) operating a split bearer
WO2018227590A1 (en) 2017-06-16 2018-12-20 Zte Corporation Secondary path configuration
CN107332648B (zh) * 2017-06-23 2021-01-15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数据重传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其计算机设备
EP3666035B1 (en) 2017-08-07 2023-04-05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keeping dc configuration
EP3912419A4 (en) * 2019-01-14 2022-01-05 ZTE Corporation APPLICATION OF MOBILITY IN A WIRELESS CONNECTED STATE
CN111132228B (zh) * 2019-12-25 2022-07-15 展讯半导体(成都)有限公司 Rrc重配置消息的处理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终端
WO2021162507A1 (en) * 2020-02-13 2021-08-19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response messag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210385858A1 (en) * 2020-06-04 2021-12-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selection by an integrated access and backhaul node
CN115967477A (zh) * 2021-10-09 2023-04-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相关产品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150082A1 (en) * 2008-12-11 2010-06-17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Terminal device of carrier aggregation based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buffer status reporting method thereof
CN101835191A (zh) * 2010-04-19 2010-09-15 新邮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载波聚合通信系统的上行载波调度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CN101843157A (zh) * 2007-11-01 2010-09-22 爱立信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无线电承载配置的缓冲器状态报告
CN102111751A (zh) * 2009-12-28 2011-06-29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缓存状态报告上报方法和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492A (en) * 1864-07-12 Improvement in wood-turning lathes
KR100943901B1 (ko) 2003-08-19 2010-02-2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방송 및 멀티캐스트를 위한 무선 프로토콜 엔터티 공유방식
EP2204057B1 (en) 2007-09-28 2016-12-21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Operation of control protocol data units in 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
AU2009313191B2 (en) 2008-11-10 2014-03-13 Blackberry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transition to a battery efficient state or configuration by indicating end of data transmission in long term evolution
US8989004B2 (en) 2010-11-08 2015-03-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multi-point HSDPA communication utilizing a multi-link PDCP sublayer
US10098028B2 (en) 2012-03-16 2018-10-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of offloading traffic to a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US9629028B2 (en) 2012-03-16 2017-04-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heterogeneous carrier aggregation
US9264930B2 (en) * 2012-11-07 2016-02-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Buffer status reporting and logical channel prioritization in multiflow operation
EP3025545B1 (en) * 2013-07-26 2022-09-07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calculating an amount of data available for transmission and a device therefor
US20150043492A1 (en) * 2013-08-12 2015-02-12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for providing dual connectivity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43157A (zh) * 2007-11-01 2010-09-22 爱立信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无线电承载配置的缓冲器状态报告
US20100150082A1 (en) * 2008-12-11 2010-06-17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Terminal device of carrier aggregation based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buffer status reporting method thereof
CN102111751A (zh) * 2009-12-28 2011-06-29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缓存状态报告上报方法和设备
CN101835191A (zh) * 2010-04-19 2010-09-15 新邮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载波聚合通信系统的上行载波调度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3GPP: "Medium Access Control (MAC) protocol specification", 《3GPP TS 36.321 V10.9.0》 *
LG ELECTRONICS INC: "R2-132583 BSR Impacts by Bearer Split", 《3GPP TSG-RAN2 MEETING #83》 *

Cited By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198154A1 (zh) * 2016-05-16 2017-11-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连接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7396455A (zh) * 2016-05-16 2017-11-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连接处理方法及装置
US10764795B2 (en) * 2016-05-16 2020-09-01 Zte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andling connections
US10750410B2 (en) 2016-09-30 2020-08-18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Ultra reliable low latency connection support in radio access networks
CN109792658A (zh) * 2016-09-30 2019-05-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接入网中的超可靠低时延连接支持
CN106454959A (zh) * 2016-11-01 2017-02-22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一种分布式网络的服务质量控制方法、及服务器
CN108632897A (zh) * 2017-03-15 2018-10-09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获得和下发数据的方法及装置
US11343671B2 (en) 2017-03-24 2022-05-24 Nokia Technologies Oy Handling of PDCP duplication and data recovery in new radio access technology
CN110603896A (zh) * 2017-03-24 2019-12-20 诺基亚技术有限公司 新型无线电接入技术中的pdcp重复和数据恢复的处理
CN110583084B (zh) * 2017-05-05 2023-04-07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无线电网络中的方法和装置
US11743760B2 (en) 2017-05-05 2023-08-29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device in a radio network
CN110583084A (zh) * 2017-05-05 2019-12-17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无线电网络中的方法和装置
CN111357387B (zh) * 2017-11-27 2023-08-04 鸿颖创新有限公司 多连接的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1357387A (zh) * 2017-11-27 2020-06-30 鸿颖创新有限公司 多连接的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0710314A (zh) * 2017-12-25 2020-01-1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上行授权的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CN111727661A (zh) * 2018-02-14 2020-09-29 株式会社Kt 中继节点中rrc消息的处理方法及设备
CN111727661B (zh) * 2018-02-14 2023-12-26 株式会社Kt 中继节点中rrc消息的处理方法及设备
CN112889337A (zh) * 2018-10-25 2021-06-01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使用蜂窝无线电接入技术在无线回程上的承载映射
CN112889337B (zh) * 2018-10-25 2024-01-02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使用蜂窝无线电接入技术在无线回程上的承载映射
CN110418378A (zh) * 2019-09-17 2019-11-05 郑州轻工业学院 基于物联网的用于家庭监护系统的消息的传输方法及系统
CN113973347A (zh) * 2020-07-24 2022-01-25 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移动性程序的方法和设备
CN113973347B (zh) * 2020-07-24 2024-04-05 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移动性程序的方法和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80419B (zh) 2020-02-07
US20160242193A1 (en) 2016-08-18
US10362590B2 (en) 2019-07-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580419A (zh) 上行链路数据传输方法及其装置
US11722914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and transmitting power headroom report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190124677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scheduling request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8463007B (zh) 被配置用于报告双连接的非周期性信道状态信息的装置
KR102018057B1 (ko) 중첩 셀 환경에서의 조정 다중점 송수신 방법
EP3328155B1 (en) Method, base station, and user equipment for implementing carrier aggregation
KR102103343B1 (ko) 이종 네트워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전송 장치 및 방법
EP3070990B1 (en) Bsr reporting method, base station, terminal and computer storage medium
CN105432028A (zh) 小小区环境中终端的缓存状态报告传输方法及其装置
US20160309429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uplink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KR102251134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의 물리 사이드링크 제어 채널의 블라인드 디코딩 수행 방법 및 상기 방법을 이용하는 단말
JP6963026B2 (ja) 複数の搬送波が設定された端末の電力割当方法及び上記方法を利用する端末
US11272462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power headroom report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6105339A (zh) 考虑了双连接的功率限制状况下的pusch/pucch功率定标方法及其装置
WO2012168996A1 (ja) 基地局および通信方法
CN106416115A (zh) 用于机器类型通信的用户设备和演进节点b以及随机接入方法
CN105453666A (zh) 移动终端、第一无线网络接入点以及在其中执行的方法
CN104969489A (zh) 在小小区环境中的用户平面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CN106332046A (zh) 一种双连接dc模式下动态选择无线资源的方法
WO2013135290A1 (en) Wireless multi-flow communications in the uplink
CN107437985A (zh) 一种建立演进分组系统承载的方法及基站
CN115104342A (zh) 缓冲器状态报告的连续性
WO2015043659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determining resources for a cell
KR101930114B1 (ko) 업링크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및 그 장치
EP3609253B1 (en) Method for s-tti operation of termi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terminal using said metho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