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579989A - 通过集中的端到端连接传输包的方法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通过集中的端到端连接传输包的方法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579989A
CN105579989A CN201380077946.1A CN201380077946A CN105579989A CN 105579989 A CN105579989 A CN 105579989A CN 201380077946 A CN201380077946 A CN 201380077946A CN 105579989 A CN105579989 A CN 1055799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d connection
group
built vertical
vertical end
pac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7794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579989B (zh
Inventor
宋浩伟
吴锦超
梁允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ismo Labs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Pismo Labs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ismo Labs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Pismo Labs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620072.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737262B/zh
Publication of CN1055799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799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5799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7998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24Multipath
    • H04L45/245Link aggregation, e.g. trunk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41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by acting on aggregated flows or link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5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ine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low power modes or reduced link rate

Abstract

一种由第一通信路由器实施的通过与第二通信路由器建立集中的端到端连接以向所述第二通信路由器传输数据包的方法。所述集中的端到端连接包括多个已建立端到端连接,所述多个已建立端到端连接被分成第一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和至少一组非第一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所述第一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符合一个或多个条件中的所有条件,并且所述至少一组非第一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不符合所述一个或多个条件中的所有条件。虽然通过所述第一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和所述至少一组非第一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传输数据包,但是优选的是,通过所述第一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传输数据包。本发明进一步包括一种用于确定集中的端到端连接的所述已建立端到端连接中的每一个连接是属于第一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还是属于至少一组非第一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并且确定数据包是否是第一类型数据包的方法和系统。通过所述第一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传输所述第一类型数据包。

Description

通过集中的端到端连接传输包的方法和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上涉及计算机网络的领域。更确切地说,本发明涉及通过两个通信路由器之间的多个已建立的端到端连接(establishedend-to-endconnection)建立集中的端到端连接,并且将所述多个已建立的端到端连接分成组的方法和系统。根据分类以及数据包的类型,通过一组或多组已建立的端到端连接发送数据包。
背景技术
多广域网(WAN)站点到站点VPN路由器是用以支持集中多个互连(例如,用于访问一个或多个远程专用网络的WAN连接)的带宽的路由器。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每个TCP/IP会话仅路由到一个WAN。在此配置中,单个TCP文件传送会话仅能够利用每个终端上的一个WAN连接的带宽。例如,在基于站点到站点虚拟专用网络(VPN)连接的会话中,VPN流量被路由到两个站点(例如,站点A和B)之间的多个WAN连接。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在WAN连接之间初始地形成M×N个隧道,其中M和N分别是站点A和站点B的WAN网络连接的数目。随后经由不同的隧道路由应用程序TCP/IP会话。然而,应注意,虽然基于站点到站点VPN的会话能够针对不同的会话利用不同的隧道,但是此类型的连接中的单个下载会话仅能够利用一个隧道。
为了提高单数据传送会话的吞吐量,已经创建路由模式以尝试针对单个TCP/IP会话利用多个WAN连接。在一些情况下,实施信道绑定。例如,在多WAN路由器上的绑定的站点到站点VPN连接中,来自单个TCP/IP会话的数据被分布到多个隧道。在这些布置中,根据M×N个隧道的相应上行或下行带宽来利用所述隧道,并且经由这些隧道发送的单个会话中的数据的量与隧道的各个带宽比成比例地分布。然而,这些解决方案仍未能考虑到一些隧道因一个或多个条件而不应用于传输数据。此外,这些解决方案也未考虑到一些网络接口未能符合一个或多个条件,并且因此那些网络接口不应用于传输数据。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提供通过将已建立的端到端连接分类成第一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和至少一组非第一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来选择已建立的端到端连接的装置、系统和方法,其中第一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符合一个或多个条件中的所有条件,并且其中至少一组非第一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不符合一个或多个条件中的所有条件。通过使用多个条件,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选择已经符合条件的已建立的端到端连接来传输数据包,而不使用不符合要求的已建立的端到端连接来传输数据包。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路由器将已建立的端到端连接分类成不同组。接着,路由器通过不同的已建立的端到端连接传输不同类型的包,包含数据包、管理包和纠错包。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第一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符合所有条件并且用以传输数据包。非第一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用以传输管理包和纠错包。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条件包含性能度量标准、服务提供商、使用度量标准、位置、时间、价格度量标准、安全性、用户身份标识、互联网协议地址范围、通信协议、通信技术、应用程序以及装置。根据一个或多个参数创建性能度量标准,例如吞吐量、错误率、包时延、包抖动、符号抖动、服务质量、安全性、涵盖区域、带宽、误码率、包错误率、帧错误率、弃包率、排队延迟、往返时间、容量、信号电平、干涉电平、带宽延迟产品、切换延迟时间、信号干扰比以及信噪比。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当存在超过一组非第一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时,根据分级在所述非第一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之中分布数据包。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当存在用于对已建立端到端连接进行分类的多个条件时,为所述多个条件分配权重以指示条件的优先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仅提供优选示例性实施例和示例性实施例,且不意图限制本发明的范围、适用性或配置。实际上,优选示例性实施例和示例性实施例的以下说明将为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提供实施本发明的优选示例性实施例的有效说明。应理解,在不脱离如在所附权利要求书中阐述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制得元件的功能和布置的各种变化。
同样,应注意,实施例可以描述为过程,过程描绘为流程图、流程图表、数据流图、结构图或方块图。尽管流程图可以将操作描述为顺序过程,但是许多操作可以并行或同时执行。另外,操作的顺序可以重新布置。当操作完成时,过程终止,但是过程可以具有不包含在图中的另外步骤。过程可以与方法、函数、步骤、子例程、子程序等相对应。当过程与函数相对应时,其终止与所述函数返回到调用函数或主函数相对应。
此外,如本文所揭示,术语“从存储装置”和“主存储器”可以表示用于存储数据的一个或多个装置,包含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磁性RAM、磁心存储器、磁盘存储媒体、光学存储媒体、快闪存储器装置和/或用于存储信息的其它机器可读媒体。术语“机器可读媒体”包含但不限于便携式或固定存储装置、光学存储装置、无线信道以及能够存储、含有或承载指令和/或数据的各种其它媒体。机器可读媒体可以通过虚拟化来实现,且可以是虚拟机器可读媒体,包含在基于云的实例中的虚拟机器可读媒体。
此外,实施例可以由硬件、软件、固件、中间件、微码、硬件描述语言或其任意组合来实施。当以软件、固件、中间件或微码实施时,执行必要任务的程序代码或代码段可以存储在例如存储媒体等机器可读媒体中。处理单元可以执行必要任务。处理单元可以是CPU、ASIC半导体芯片、半导体芯片、逻辑单元、数字处理器、模拟处理器、FPGA或能够执行逻辑和算术函数的任何处理器。代码段可以表示步骤、函数、子程序、程序、例程、子例程、模块、软件包、类别,或指令、数据结构或程序语句的任何组合。一个代码段可以通过传递和/或接收信息、数据、自变量、参数或存储器内容耦合到另一代码段或硬件电路。信息、自变量、参数、数据等可以经由包含存储器共享、消息传递、令牌传递、网络传输等任何合适的方式传递、转发或传输。处理单元可以通过虚拟化来实现,且可以是虚拟处理单元,包含在基于云的实例中的虚拟处理单元。
端到端连接可以使用面向连接的协议(例如,传输控制协议(TCP))或无连接协议(例如,用户数据报协议(UDP))来传输数据包。用于部署端到端连接的众所周知的协议包含第二层隧道协议(L2TP)、安全外壳(SSH)协议、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以及微软的点对点隧道协议(PPTP)。连接到网络接口的连接呈光纤、以太网、ATM、帧中继、T1/E1.IPv4、IPv6、无线技术、Wi-Fi、WiMax、高速包接入技术、3GPP长期演进(LTE)等形式。
网络接口可以是虚拟网络接口,包含在基于云的实例中的虚拟网络接口。
图1A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多个实施例中的一个的网络环境。通信路由器106与通信路由器108建立集中的端到端连接103。集中的端到端连接103包括多个已建立的端到端连接。多个已建立的端到端连接被分成多个组。为了更好地说明,组103A表示第一组已建立的端到端连接,组103B表示第二组已建立的端到端连接,并且组103C表示不属于第一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或第二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的所有其它已建立端到端连接。本文后续细节中将更详细地论述将已建立端到端连接分成组103A、103B或103C。替代地,多个已建立端到端连接被分成多个组。
根据多个实施例中的一个,通信路由器106和108具有一个或多个网络接口。通信路由器106经由其一个或多个网络接口与通信路由器108的一个或多个网络接口建立多个所述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
在多个实施例中的一个中,在已建立端到端连接被分成组103A、103B和103C之后,通过通信路由器106,根据通信路由器106的用户、制造商或管理员设置的条件,经由不同组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传输数据包。
在多个实施例中的一个中,在已建立端到端连接被分成组103A、103B和/或103C之后,通过通信路由器106,根据通信路由器106的用户、制造商或管理员设置的条件以及包的类型,经由不同组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传输不同类型的包。
集中的端到端连接
将多个已建立端到端连接集中、组合或绑定在一起以形成一个集中的端到端连接,例如集中的端到端连接103。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将了解,存在种种方式来集中、组合或绑定多个所建立端到端连接以形成一个集中的端到端连接。集中的端到端连接被使用其的会话或应用程序视为一个端到端连接。集中的端到端连接可以被视为隧道、虚拟专用网络或连接模式或面向连接的无连接模式。例如,集中的端到端连接103是TCP连接。在另一实例中,集中的端到端连接103是UDP连接。在另一实例中,集中的端到端连接是多个隧道的集中,并且每个隧道在通信路由器106与通信路由器108之间链接。在另一实例中,集中的端到端连接103是VPN隧道,包括多个已建立端到端连接,并且每个已建立端到端连接在通信路由器106与通信路由器108之间链接。
通常,通信路由器106将源自发射主机的数据包封装到至少一个数据包中。为便于阅读,源自发射主机的数据包被称为原始数据包。发射主机可以通过电缆、无线连接、近场连接传输或通过其它网络装置连接到通信路由器106。当通信路由器108接收已经封装了原始数据包的数据包时,通信路由器108将原始数据包从所述数据包解封装并且接着将原始数据包转发到接收主机或节点。
存在种种方式来将原始数据包封装到由通过通信路由器106发送的数据包中。确切地说,通信路由器106可以使用已知的二层和/或三层隧道协议(例如,第二层隧道协议(L2TP)和通用路由封装(GRE)协议)在其逻辑端点之间隧道传送原始数据包。在此情况下,一个或多个隧道报头前置于数据包以沿着虚电路恰当地传送所述数据包。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协议可以用作隧道机制,以用于通过IP网络建立二层虚电路或三层的基于网络的VPN。
通信路由器106可以使用TCP、UDP或其它通信协议作为已建立端到端连接的通信协议。在使用集中的端到端连接时所面临的最大的挑战之一是将在已建立端到端连接之中接收到的数据包重新排序,因为接收到的数据包可能无序地到达通信路由器108。如果通信路由器108将接收到的数据包太早传递到接收主机,那么接收主机可能将那些尚未接收到的数据包视为丢失数据包,即使那些数据包最终会到达。克服此挑战的一种方法是当通信路由器106向通信路由器108传输数据包时,通信路由器106为每个数据包分配一个序列号。通信路由器108接着能够根据所述序列号将数据包重新排序。
在通信路由器106与通信路由器108之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集中的端到端连接。每个集中的端到端连接具有其自身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例如,第一个集中的端到端连接可具有十个已建立端到端连接,而第二个集中的端到端连接可具有五个已建立端到端连接。第一个集中的端到端连接和第二个集中的端到端连接不能使用相同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多个实施例中的一个的通信路由器(例如,通信路由器106)的示意性方块图。通信路由器106包括处理单元502、主存储器503、系统总线504、从存储装置505以及多个网络接口506。处理单元502和主存储器503彼此直接连接。系统总线504将处理单元502直接或间接连接到从存储装置505和多个网络接口506。使用系统总线504可允许通信路由器106具有较高的模块性。系统总线504将处理单元502耦合到从存储装置505和多个网络接口506。系统总线504可以是多种类型总线结构中的任一个,包含存储器总线、外围总线以及使用多种总线架构中的任一个的本地总线。从存储装置505存储由处理单元502执行的程序指令。从存储装置505进一步存储条件,其中将已建立端到端连接分成不同组取决于已建立端到端连接是否符合条件。
图4是示出了根据多个实施例中的一个的如何将已建立端到端连接分成组的树形图。已建立端到端连接400表示在两个网络节点(例如,通信路由器106和108)之间的所有已建立端到端连接。符合将在第一组中的条件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被分到第一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410中。不符合将被分到第一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410的条件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被分到非第一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420。在一个变型中,非第一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420进一步被分成第二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421和非第一/第二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422。不符合将被分到第二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421的条件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被分到非第一/第二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422。在一个变型中,不将非第一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进一步分成第二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421和非第一/第二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422。因此省略第二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421。
为了将已建立端到端连接分成不同组,通信路由器确定已建立端到端连接是否符合某些条件。根据多个实施例中的一个,进行分类以便通过属于某一组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传输某些类型的包,并且使用其它组中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传输其它类型的包。根据多个实施例中的一个,一旦完成分类,就对组进行分级,使得使用具有最高等级的一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来传输具有最高优先级的数据包。
在本发明的多个实施例中的一个中,当在第一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中存在多个已建立端到端连接时,使用负载均衡技术或任何其它允许在多个已建立端到端连接之中分布并传输数据包的技术,在第一组的多个已建立端到端连接之中分布数据包并通过所述多个已建立端到端连接传输数据包。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了解,存在许多技术来使用多个已建立端到端连接传输数据包。也可以应用相同技术在其它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中分布数据包。
图1B示出了根据实施例调适的系统100,其配置成通过调节在数据传送会话期间的隧道带宽加权模式来优化绑定的多个可变带宽连接的吞吐量。系统100包含多个站点102和104,每个站点包括至少一个通信路由器106和108。通信路由器106和108可以实施作为多WAN路由器,其支持集中多个因特网连接的带宽。通信路由器106和108经由网络110连接。网络110可以包括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广域网(WAN)、无线网、公共交换电话网(PSTN)、因特网、企业内部网、外联网等。
站点102和路由器106可以包括M个连接112,且站点104和路由器108可以包括N个连接114。连接112和114是用于在站点102与104之间的网络110内传送信息的数据连接。在所图示的实施例中,M等于3且N等于2;然而,这些值可以根据所需的路由器和配置改变。连接112和114可以具有类似的或不同的带宽容量。此外,连接112和114可以包括不同类型的WAN连接,例如WiFi、电缆、DSL、T1、3G、4G、卫星连接等。还应注意,站点102和站点104可以被认为是发送器或接收器两者,并且关于任一站点的功能性的论述可以在另一站点上实施。换句话说,系统100可以实施为对称网络。
图2A展示了系统100的操作的高阶流程图,其描绘了用于提高绑定的连接的吞吐量的方法200。应了解,图2A中提供的具体功能、功能的顺序等意图是根据本发明的概念的示例性操作。因此,本文中的概念可以用与所图示的实施例的方式不同的方式来实施。
在所图示的实施例的方块201处,当在路由器102与104之间建立绑定的连接(例如通过实施绑定的站点到站点VPN连接)时,可以创建M×N个虚拟隧道116。虚拟隧道116对应于站点102的网络连接和站点104的网络连接组成的独特排列。
集中的端到端连接103相当于M×N个虚拟隧道116,因为路由器106和108集中M×N个虚拟隧道116以形成集中的端到端连接103。M×N个虚拟隧道116被分成组103A、103B和103C。
在所图示的实施例的方块202处,为隧道确定和/或分配默认权重。为了确定默认权重,实施例在站点102与104之间交换连接112和114的上行和下行带宽数据。使用此带宽数据,可以根据以下来计算默认权重:假设站点102的连接1到m的下行带宽是d1、d2、……、dm,且站点104的连接1到n的上行带宽是u1、u1、……、un;站点102的连接X与站点104的连接Y之间的隧道的默认权重可以定义为DW(x,y),其中DW(x,y)=dx·uy。
使用以上方法来计算默认权重,如果连接112-1到112-3是具有10M/6M、8M/4M和6M/6M的相应上行带宽/下行带宽的多WAN路由器的WAN连接,且连接114-1到114-2是具有7M/5M和9M/3M的相应上行带宽/下行带宽的多WAN路由器的WAN连接,那么每个隧道的相应默认权重将是如下:
表0001
对于站点102 对于站点104
DW(1,1)=6*7=42 DW(1,1)=5*10=50
DW(1,2)=6*9=54 DW(1,2)=5*8=40
DW(2,1)=4*7=28 DW(1,3)=5*6=30
DW(2,2)=4*9=36 DW(2,1)=3*10=30
DW(3,1)=6*7=42 DW(2,2)=3*8=24
DW(3,2)=6*9=54 DW(2,3)=3*6=18
应注意,可构想其它计算默认权重的方式,并且上文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实施方案的实例。应注意,可以使用许多不同的加权模式来定义隧道的初始带宽。例如,可能希望仅使用接收站点的下行容量和发送站点的上行容量对一个方向上的隧道加权。用来表征在绑定的连接的机构处的隧道容量的任何加权模式可以用于本发明的目的。
当根据实施例将包从站点102路由发送到站点104时,将以根据有效权重EW(x,y)的比率将包分布到隧道。初始地,实施例的有效权重设置成等于默认权重,EW(x,y)=DW(x,y),并且如果隧道116的带宽从初始设置保持不变,那么对于包分布,所述有效权重是对于包分布最佳的。然而,如果用户在具有存在弃丢包的一个或多个隧道的TCP会话中正经由绑定的网络连接下载文件,那么所述会话的整体吞吐量将急剧地下降。该情况,这部分地是因为丢弃包将持继续引起TCP重传,并且TCP的流量控制将维持较低吞吐量,即使无丢弃包的隧道未被全部占用。
提高吞吐量的一种有效方式可以是避免此类丢包。为了这样做,在所图示的实施例的方块203处,本发明的实施例对隧道何时正经历丢包率的提高或降低进行辨别。在方块204处,实施例进一步用于修改正经历或已经经历丢包率改变的隧道的有效权重。可以连续地监控或基于特定时间周期来监控丢包率信息。一旦确定隧道正经历不可接受的丢包率(方块204-1),在方块204-2处,所图示的实施例就降低隧道的有效权重。在一些实施例中,不可接受的可能意味着丢包率是非零数量,而其它实施例可确定不可接受的比率是除预定义阈值以外的任何比率。实施例以逐步的方式、以连续的方式、以与丢包率的提高成一倍比例地降低等方式来实施这些降低。当以逐渐的方式进行降低时,实施例可以继续监控隧道以便优化所实施的降低的量。
可以通过经由路由器106或路由器108的每个隧道发送心跳包来建立或监控隧道116。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接收终端在一段时间未能从隧道接收到心跳包时,其将会将所述隧道看作下行并且所述隧道将不会用于路由流量。如果心跳包再次开始被接收,那么可以重新建立所述隧道并连同其它隧道一起加权。由此,在所有包在隧道中被丢弃并且所述隧道的有效权重降低为零的情况下,实施例可以利用心跳包来监控并重新建立连接。
此外,当隧道恢复其相应带宽的全部或部分时,例如,确定丢包率降低(方块204-3)时,所图示的实施例用于提高此类隧道的有效权重(方块204-4)以便充分或更充分地利用所述带宽。一些实施例使用预定步长提高隧道的有效权重直到恢复准确的有效权重。其它实施例以与最新测量的带宽成比例地提高有效权重,最新测量的带宽可对应于最新测量的丢包率。此外,实施例可以基于预定线性或指数比例提高隧道的有效权重。
在调节隧道的有效权重之后,或在确定无需调节之后,在所图示的实施例的方块205处更新系统的加权模式。此更新可以包括存储任何处理后的信息、在进一步处理中使用此类信息、使系统不操作等。例如,关于方块205进行的处理可以用来在一段时间内对加权模式取平均值以便缓解与高瞬态异常相关联的错误。此外,可以在系统100上使用更新后的信息以修改数据传送会话的包分布,如关于图2B所论述。系统100可以在整个数据传送会话中连续地或周期性地继续实施步骤203到205。
图2B示出了其中在实施加权方法200之后至少部分基于隧道的修改后的权重分布包的实施例。具体来说,所图示的实施例的方块206用以根据通过方法200的操作确定的加权模式跨隧道分布包。在一些实施例中,此分布将在整个数据传送会话中改变,因此图2B的步骤会重复示出。一些实施例在每次在方块205处更新系统时改变包分布。此外,方块205可以使得响应于某些丢弃率改变的阈值等而周期性地实施改变。应了解,通过方法200的操作确定权重以及在方块206处将所确定的权重应用到包分布可以具有不同的周期性。例如,方法200可用以使用相对较短的迭代循环来提供加权模式信息的更新,而包的分布则使用较长的迭代循环来基于此类加权模式信息进行变化。
为了监控各个隧道116的带宽,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用各种信息封装每个所传输的IP包。图3示出了一个实例实施例,其展示意了可以封装到在所传输的IP包中封装的信息300的类型的实例实施例。版本字段302可以含有关于所利用的协议版本的信息且协议类型字段303可以含有净负荷的包的协议类型。一般来说,此字段的值将对应于包的以太网协议类型。然而,另外的值可以在其它文档中定义。隧道ID字段304可以是32位字段并且可以含有用以识别IP包的当前隧道的标识符。高级加密标准(AES)初始化向量字段306可以是32位字段并且可以含有AES加密的初始化向量。全局序列号字段308可以是32位字段并且可以含有序列号,所述序列号用来在当用于各个会话的包中的每一个包已经从它们的相应隧道出现时将所述每个包重新排序为适当的顺序。每隧道序列号字段310可以是32位字段,其可以表示分配给被路由传送到具体隧道的每个包的序列号。AES加密后的净负荷字段312可以用来传送IP包的净负荷。
上文所论述的每隧道序列号可以用来监控隧道中的丢弃包。在一个实施例中,接收终端上的路由器通过监控接收到的包的每隧道序列号来计算每f秒内每个隧道的丢弃包率DR(x,y)。DR(x,y)可以表征为针对一个周期f内,错过丢失的序列号个数除以序列号增加量。周期f的长度可以变化,并且在一个实施例中,f等于5秒。
也可以使用其它方法来监控丢包,例如:发送器可以周期性地通知接收终端其已经发送了多少包;发送器每隔一段固定时间周期向接收终端发送心跳包;并且接收终端可以通过监控心跳包的丢弃率、通过从物理接口/装置/层获取丢弃率图等来评估整体丢弃率。
接收终端可以向发送路由器反馈具体隧道的丢弃率、有效权重或其它带宽指标。当发送器接收到关于丢包的信息时,一些实施例通过EW(x,y)·DR(x,y)来降低隧道的有效权重EW(x,y)。可以使用其它度量标EW(x,y)·DR(x,y)来降低隧道的有效权重EW(x,y)。也可使用其它度量值来修改隧道的有效权重。在一些实施例中,发送器可以接收反馈,并且有效权重可以通过大于或小于弃包率的数值来降低。可以根据通信系统的具体需要来配置此类变化变量。以上实例表示度量值,其尝试将隧道的有效权重降低至一个权重,以防止进一步弃包丢失,同时最大化隧道的可用带宽量的权重的度量标准。任何可发现此平衡的度量值都是优选的。
图6A是流程图,其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多个实施例中的一个的用来将已建立端到端连接分成多个组中的一组的过程。为了更好地理解实施例,结合图5查看图6A。在步骤601中,处理单元502从从存储装置505检索条件。分类是基于已建立端到端连接是否符合所检索到的条件。
在步骤602中,处理单元502确定在通信路由器106与通信路由器108之间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是否符合条件。
如果在步骤602中处理单元502确定已建立端到端连接符合所有条件,那么在步骤603中已建立端到端连接属于第一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
如果在步骤602中处理单元502确定已建立端到端连接符合至少一个条件但不是所有条件,那么在步骤604中已建立端到端连接属于第二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
如果在步骤602中处理单元502确定已建立端到端连接符合一个或多个特定条件但不是所有条件,那么在步骤604中已建立端到端连接属于第二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
在一个变型中,如果在步骤602中处理单元502确定已建立端到端连接不符合任何条件,那么在步骤605中已建立端到端连接属于非第一/第二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属于非第一/第二组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不属于第一组或第二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
在一个变型中,不存在第二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省略步骤604。如果在步骤602中处理单元502确定已建立端到端连接不符合所有条件,那么在步骤605中已建立端到端连接属于非第一/第二组。
在一个变型中,在步骤601中仅从从存储装置505检索到一个条件。如果在步骤602中处理单元502确定已建立端到端连接符合所述条件,那么在步骤603中已建立端到端连接属于第一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如果在步骤602中处理单元502确定已建立端到端连接不符合所述条件,那么在步骤605中已建立端到端连接属于非第一/第二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步骤604省略,因为仅存在一个条件。
当条件与性能度量标准有关时,通过使用已建立端到端连接发送测试数据到通信路由器108来进行步骤602中的确定。测试数据的内容可以至少部分基于数据包的内容、随机生成的内容或一个或多个基准测试。发送测试数据的时间周期优选地小于十秒,因为在十秒内发送的测试数据的数目足以确定大多数网络中的性能,例如往返时间、时延和丢包。
替代地,代替使用测试数据,通过发送数据包、纠错/检错包、管理包或健康检查包来完成步骤602中的确定。发送健康检查包用于维护已建立的端到端连接并且以便检查已建立的端到端连接的状态。当针对步骤602中的确定经由每个已建立的端到端连接传输数据包时,在完成分类之后,仅经由特定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传输数据包。在多个实施例中的一个中,从通信路由器108接收性能报告,并且所述性能报告用以确定已建立的端到端连接是否符合与性能有关的条件。可以通过多个已建立端到端连接依次、逐个、以组、同步或几乎同步地传输测试数据。在一个变型中,步骤602中的确定至少部分基于存储于从存储装置505中的信息或所述信息的分析内容。替代地,通过使用历史数据或历史性能数据完成步骤602中的确定。历史数据存储于从存储装置505中。在步骤602中使用历史数据来确定已建立端到端连接是否符合条件的情境的实例是,当所述条件基于使用度量标准时。例如,如果已建立端到端连接的使用尚未达到某一限制,那么其符合条件,并且如果其使用已经达到或接近某一限制,那么其不符合条件。因此需要监控使用情况并且将使用情况的数据作为历史数据存储在从存储装置505中。
在一个变型中,通过点对点协议(PPP)、帧中继协议、地址解析协议(ARP)或任何其它数据链路层协议使用OSI二层包发送测试数据。替代地,通过传输控制协议(TCP)、用户数据报协议(UDP)或因特网控制报文协议(ICMP)使用互联网协议(IP)包发送测试数据。如果已建立端到端连接使用LTE协议,那么使用1型或2型LTE帧发送测试数据。替代地,使用以太网帧发送测试数据。替代地,测试数据的格式部分地基于所检索到的条件以及已建立的端到端连接的通信协议。
在多个实施例中的一个中,基于符合条件来计算已建立端到端连接的评分。已建立端到端连接必须符合最小数目的条件以便属于一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最小数目可以通过通信路由器106的用户、制造商或管理员来预定义。例如,存在五个条件,已建立端到端连接要属于第一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所需要符合的条件的最小数目是三个。如果处理单元502确定已建立端到端连接符合至少三个条件,那么已建立端到端连接属于第一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如果处理单元502确定已建立端到端连接不符合至少三个条件,那么已建立端到端连接属于非第一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在一个变型中,已建立端到端连接要属于第二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所需要符合的条件的最小数目是两个。如果处理单元502确定已建立端到端连接不符合至少三个条件,但是已建立端到端连接符合至少两个条件,那么已建立端到端连接属于第二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存在多种技术来应用已建立端到端连接要属于某一组所需要符合的条件的组合。可以通过通信路由器106的用户、制造商或网络管理员根据他们的偏好来配置组合。对用户来说有益的是能够配置条件的不同组合,因为在不同情形中可能需要不同特征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
替代地,为条件分配权重以便计算已建立端到端连接的评分。根据评分完成将已建立端到端连接分成组。例如,存在三个条件,即,第一条件、第二条件和第三条件。分配给第一条件、第二条件和第三条件的权重分别是五十、三十和二十。如果已建立端到端连接仅符合第一条件,那么其评分是五十。如果已建立端到端连接仅符合第二条件,那么其评分是三十。如果已建立端到端连接仅符合第三条件,那么其评分是二十。如果已建立端到端连接符合第一条件和第二条件,那么其评分是八十。如果已建立端到端连接符合第一条件和第三条件,那么其评分是七十。如果已建立端到端连接符合第二条件和第三条件,那么其评分是五十。如果已建立端到端连接符合所有三个条件,那么其评分是一百。要属于第一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所需的最小评分是五十。因此,如果处理单元502根据权重确定已建立端到端连接的评分是至少五十,那么已建立端到端连接属于第一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权重被用以强调某些条件。
在一个变型中,针对将已建立端到端连接分成多个组配置多个最小得分,已建立端到端连接的得分根据其所符合的条件的权重来计算。每个组分配有对应的最小评分,其中已建立端到端连接的评分必须超过或等于分配给一组的对应的最小评分以便属于所述组。例如,为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和第四组分别分配七十、六十、五十和四十作为各自对应的最小得分。如果已建立端到端连接具有七十或高于七十的评分,那么其属于第一组。类似地,如果已建立端到端连接具有在六十到七十之间、在五十到六十之间或在四十到五十之间的评分,那么其分别属于第二组、第三组或第四组。
当一些特定条件的符合比其它条件的符合更重要时,用户能够为所述特定条件分配更高权重。通过为更重要的条件分配更高权重来为所述条件提供更高优先级,同时不完全忽略不太重要的其它条件。
在一个变型中,当存在多个已建立端到端连接,并且针对已建立端到端连接中的一个进行分类时,通信路由器106不使用其它已建立端到端连接来传输数据。这可以减少其它已建立端到端连接的干涉,并且因此更准确且更有效地进行分类。替代地,当针对已建立端到端连接中的一个进行分类时,通信路由器106继续使用其它已建立端到端连接来传输数据包。因此,直到完成分类才停止数据包的传输,并且因此通信路由器106始终参与传输数据包。这是有利的,因为这可以确保每当进行分类时数据包的传输不存在中断。
在一个变型中,在对已建立端到端连接进行分类之后,周期性地或在发生特定事件时对其重新分类。如果来自一组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已经变得符合更多或更少条件,那么所述已建立端到端连接可以被分到另一组。这允许通信路由器106在网络环境改变时选择合适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这对于通过无线技术承载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尤其更为重要,因为物理环境的改变也可能改变网络性能。具体来说,用以确定已建立端到端连接是否必须移到另一组或能够保持在所述组中的时间周期在两秒到两分钟的范围内。针对使用有线连接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的时间周期优选地长于针对使用无线连接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的时间周期,因为使用无线连接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通常经历更多变化。重新分类进行得越频繁,通信路由器106就能够在检测到符合条件的变化时越早地将已建立端到端连接从一组移动到另一组。重新分类进行得越不频繁,所需传输的测试包的量就越少。
为了进行说明,第二组中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能够在其符合针对属于第一组的条件时属于第一组。类似地,当第一组中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未能或停止符合针对属于第一组的条件时,从第一组中移除所述已建立端到端连接。接着,如果所述已建立端到端连接符合针对属于第二组的条件,那么所述已建立端到端连接从属于第一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变成属于第二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如果所述已建立端到端连接不符合针对属于第二组的条件,那么所述已建立端到端连接从属于第一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变成属于非第一/第二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类似地,非第一/第二组中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在其符合属于第一组的条件时变成属于第一组。类似地,非第一/第二组中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在其符合针对属于第二组的条件但是不符合针对属于第一组的条件时变成属于第二组。类似地,如果第二组中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未能或停止符合针对属于第二组所需的条件,那么其变成属于非第一/第二组。因此,属于第二组或非第一/第二组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执行备份或故障转移(failover)功能。
图6B示出了根据多个实施例中的一个的基于多个条件将已建立端到端连接分成多个组的过程,其中所述多个条件全部基于相同的度量标准。例如,所述多个条件基于包时延,其是性能度量标准。所述多个条件通过处理单元502从从存储装置505检索到。为了更好地说明,所述多个条件包含第一条件、第二条件、第三条件、第四条件和第五条件。如果包时延分别小于10ms、20ms、30ms、40ms和50ms,那么分别符合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和第五条件。多个组包含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和不符合要求的组。在步骤611中,处理单元502确定已建立端到端连接是否符合第五条件,更确切地说,包时延是否小于50ms。如果已建立端到端连接不符合第五条件,更确切地说,如果包时延不小于50ms,那么在步骤621中已建立端到端连接属于不符合要求的组。如果已建立端到端连接符合第五条件,更确切地说,如果包时延小于50ms,那么在步骤612中,处理单元502确定已建立端到端连接是否符合第四条件,更确切地说,包时延是否小于40ms。如果已建立端到端连接不符合第四条件,更确切地说,如果包时延不小于40ms,那么在步骤622中已建立端到端连接属于第五组。如果已建立端到端连接符合第四条件,更确切地说,如果包时延小于40ms,那么在步骤613中,处理单元502确定已建立端到端连接是否符合第三条件,更确切地说,包时延是否小于30ms。如果已建立端到端连接不符合第三条件,更确切地说,如果包时延不小于30ms,那么在步骤623中已建立端到端连接属于第四组。如果已建立端到端连接符合第三条件,更确切地说,如果包时延小于30ms,那么在步骤614中,处理单元502确定已建立端到端连接是否符合第二条件,更确切地说,包时延是否小于20ms。如果已建立端到端连接不符合第二条件,更确切地说,如果包时延不小于20ms,那么在步骤624中已建立端到端连接属于第三组。如果已建立端到端连接符合第二条件,更确切地说,如果包时延小于20ms,那么在步骤615中,处理单元502确定已建立端到端连接是否符合第一条件,更确切地说,包时延是否小于10ms。如果已建立端到端连接不符合第一条件,更确切地说,如果包时延不小于10ms,那么在步骤625中已建立端到端连接属于第二组。如果已建立端到端连接符合第一条件,更确切地说,如果包时延小于10ms,那么在步骤626中已建立端到端连接属于第一组。
替代地,可以使用基于除包时延之外的多个条件来实施图6B的过程,例如其它性能度量标准、使用价格、IP地址范围、或可以用来实施多个阈值的任何其它度量标准。
图6B的步骤可以依次、同步或几乎同步地进行。所述步骤的顺序可以不同于图6B中所图示的顺序。
图6C示出了根据多个实施例中的一个的基于多个条件将已建立端到端连接分成多个组的过程。所述多个条件存储于从存储装置505中。出于说明的目的,多个条件包含第一条件、第二条件、第三条件、第四条件和第五条件。在步骤630中将多个已建立端到端连接分成多个组。如果处理单元502确定已建立端到端连接符合第一条件,那么所述已建立端到端连接属于第一组631。如果处理单元502确定已建立端到端连接符合第二条件,那么所述已建立端到端连接属于第二组632。如果处理单元502确定已建立端到端连接符合第三条件,那么所述已建立端到端连接属于第三组633。如果处理单元502确定已建立端到端连接符合第四条件,那么所述已建立端到端连接属于第四组634。如果处理单元502确定已建立端到端连接符合第五条件,那么所述已建立端到端连接属于第五组635。
在一个变型中,多个条件基于多个度量标准、准则和/或参数。例如,第一条件基于位置,第二条件基于时间,第三条件基于用户身份标识,第四条件基于安全性且以及第五条件基于通信协议。如果已建立端到端连接符合的条件超过一个,那么其可以属于的组可以超过一个。替代地,多个条件基于相同度量标准、准则或参数但是多个阈值。例如,所述多个条件基于吞吐量,其是性能度量标准。如果已建立端到端连接的吞吐量值在第一范围内,则符合第一条件。类似地,如果已建立端到端连接的吞吐量值分别在第二、第三、第四和第五范围内,则符合第二、第三、第四或第五条件。更确切地说,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和第五范围全部不同。在另一替代方案中,可以使用基于除吞吐量之外的部分的多个条件来实施图6C的过程,例如其它性能度量标准、使用价格、IP地址范围、或可以用来实施多个数值阈值的任何其它度量标准、准则或参数。
在多个实施例中的一个中,基于已建立端到端连接所符合的条件的组合将已建立端到端连接分成多个组。例如,符合第一和第二条件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属于一组。符合第一、第二和第三条件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属于另一组。类似地,符合其它条件组合的端到端连接属于其它组。在需要使用符合特定条件组合的特定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来传输特定数据类型的包时,具有多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是有利的,其中可以使用用于包检测(包含深度包检测)的种种技术来检测特定数据类型的包。
在多个实施例中的一个中,基于已建立端到端连接所不符合的条件将已建立端到端连接分到某一组中。例如,条件是基于指定第一用户的用户身份标识。在确定已建立端到端连接的用户不是第一用户时,已建立端到端连接属于第一组。在确定已建立端到端连接的用户是第一用户时,已建立端到端连接不属于第一组。
在多个实施例中的一个中,在通过通信路由器106将多个已建立端到端连接分成组之后,未被用来传输数据包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将被维持且不被断开。在一些通信协议中,如果已建立端到端连接在某一段时间未被用来传输包,那么断开所述已建立端到端连接。为了避免这样,通过所述已建立端到端连接传输维护包、健康检查包或管理包以便维持所述已建立端到端连接并且保持所述已建立端到端连接被建立的状态。这确保每当需要通过通信路由器使用所述已建立端到端连接来传输数据包时,其可用于使用而不经历迟缓。
条件的描述:
在多个实施例中的一个中,基于已建立端到端连接是否符合某些条件将已建立端到端连接分成不同组。所述条件选自由以下内容组成的群组:性能度量标准、服务提供商、位置、时间、使用价格、安全性、用户身份标识、互联网协议(IP)地址范围、通信协议、通信技术、应用程序以及装置。性能度量标准可以基于吞吐量、错误率、包时延、包抖动、符号抖动、服务质量、带宽、误码率、包错误率、帧错误率、弃包率、排队延迟、往返时间、容量、信号电平、干涉电平、带宽延迟产品、切换延迟时间、信号干扰比以及信噪比中的一个或多个。
服务提供商:
在多个实施例中的一个中,条件至少部分基于已建立端到端连接的服务提供商。例如,服务提供商A比服务提供商B提供更可靠的服务。那么条件可以是这样的:如果已建立端到端连接是来自服务提供商A,则其符合条件。归因于可靠性、成本或性能,用户可以相较于其它服务提供商更偏好服务提供商A。
使用度量标准:
在多个实施例中的一个中,条件至少部分基于针对已建立端到端连接的使用限制的使用度量标准。例如,如果已建立端到端连接的使用尚未达到使用限制,那么其符合条件,并且如果其使用已经达到或接近使用限制,那么其不符合条件。只要使用低于某一阈值,大多数服务提供商就收取每千兆比特很低的价格,并且在使用变得高于所述某一阈值时,每千兆比特价格增加。因此,通过使得使用限制等于所述某一阈值,将使用已建立端到端连接的成本保持在预算内。
位置:
在多个实施例中的一个中,条件至少部分基于位置。例如,当通信路由器106处于某一位置时,使用一些已建立端到端连接可能比其它已建立端到端连接更优选。这些更优选的端到端连接符合条件。具有基于位置的条件是有利的,因为一些已建立端到端连接可以在某些位置中更优选,这主要归因于在所述某些位置中已建立端到端连接的较高信号强度。在另一实例中,当通信路由器106处于某一位置使用利用LTE协议的第一已建立端到端连接时,并且利用Wi-Fi连接的第二已建立端到端连接在所述某一些位置中变得可用时,基于所述位置,通信路由器106能够从第一已建立端到端连接切换到第二已建立端到端连接并且执行网络分流。因此,在某些位置中,第一已建立端到端连接不符合条件而第二已建立端到端连接符合条件。
时间:
在多个实施例中的一个中,条件至少部分基于时间。例如,在一天当中的某一时间处,一些已建立端到端连接可能比其它已建立端到端连接更优选。这些更优选的端到端连接符合条件。此实施例利用了在高峰期和非高峰期已建立端到端连接的成本、性能和可靠性的差异。
使用价格:
在多个实施例中的一个中,条件至少部分基于使用价格。如果使用已建立端到端连接的价格超过用户的价格限制,那么已建立端到端连接不符合条件。如果使用已建立端到端连接的价格等于或小于用户的价格限制,那么已建立端到端连接符合条件。设置价格限制对于那些有使用已建立端到端连接的成本预算的用户是有益的。例如,用户的价格限制是每千兆比特$10。因此,如果使用已建立端到端连接的价格超过每千兆比特$10,那么已建立端到端连接不符合条件,并且如果使用已建立端到端连接的价格小于或等于每千兆比特$10,那么已建立端到端连接符合条件。
安全性:
在多个实施例中的一个中,条件至少部分基于安全性。如果已建立端到端连接不够安全,或在所已建立端到端连接中使用的安全协议不是用户优选的安全协议,那么已建立端到端连接不符合条件。为了获得通过已建立端到端连接传输的数据包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机密性,具有安全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具有安全性是极其重要的。数据包的完整性能够维持并确保数据包中提供的信息的准确性和一致性。为了防止数据包中提供的信息被泄漏给未经授权的个体或系统,还需要数据包的机密性。例如,条件是已建立端到端连接必须使用加密标准AES192。如果已建立端到端连接使用AES128加密,或使用除AES192外的任何加密标准,那么所已建立端到端连接不符合条件。如果已建立端到端连接使用AES192加密,那么已建立端到端连接符合条件。替代地,如果已建立端到端连接所使用的加密标准提供比AES192更高的安全度量,例如AES256,那么已建立端到端连接也符合条件。
用户身份标识:
在多个实施例中的一个中,条件至少部分基于用户身份标识。例如,使用已建立端到端连接需要用户验证。根据用户的身份标识,可以为某些用户保留某些已建立的端到端连接。如果为使用通信路由器106的用户保留了已建立的端到端连接,那么该已建立端到端连接符合条件。在具有超过一个用户(其中每个用户可能具有使用已建立端到端连接的不同偏好)的通信路由器中设置具有基于用户身份标识的条件是有利的。
IP地址范围:
在多个实施例中的一个中,条件至少部分基于IP地址范围。例如,在条件中指定一系列IP地址,这样的话,如果已建立的端到端连接是在通信路由器106与IP地址不属于所述IP地址范围的网络接口之间,那么所述已建立端到端连接不符合条件。如果所述已建立的端到端连接在通信路由器106与IP地址属于所述IP地址范围的网络接口之间,那么所述已建立端到端连接符合条件。
通信协议:
在多个实施例中的一个中,条件至少部分基于通信协议。通信协议包含PPP、帧中继协议、ARP和IP,例如TCP、UDPICMP。例如,用户想要使用已建立端到端连接通过特定通信协议来传输某一类型的数据包。如果已建立端到端连接使用所述特定通信协议,那么所述已建立端到端连接符合条件。如果所述已建立端到端连接不使用所述特定通信协议,那么所述已建立端到端连接不符合条件。例如,用户想要使用已建立端到端连接用于传输PPP数据包。如果已建立端到端连接使用PPP,那么已建立端到端连接符合条件。如果已建立端到端连接不使用PPP,那么已建立端到端连接不符合条件。
通信技术:
在多个实施例中的一个中,条件至少部分基于通信技术。通信技术包含无线技术、Wi-Fi、WiMax、高速包接入技术、3GPP长期演进(LTE)等。例如,用户想要使用已建立端到端连接通过特定通信技术来传输某一类型的数据包。如果已建立端到端连接使用所述特定通信技术,那么所述已建立端到端连接符合条件。如果所述已建立端到端连接不使用所述特定通信技术,那么所述已建立端到端连接不符合条件。出于说明的目的,用户想要使用已所建立端到端连接通过3GPPLTE技术来传输数据包。因此,如果已建立端到端连接使用3GPPLTE,那么所述已建立端到端连接符合条件。由于不同通信技术的不同特征,某些通信技术的一些特定特征有助于实现使用已建立端到端连接的目的,因此设置基于通信技术的条件是有利的。
应用程序:
在多个实施例中的一个中,条件至少部分基于应用程序。例如,用户想要使用已建立端到端连接将数据包传输到某一应用。如果已建立端到端连接适用于在所述某一应用中使用,那么所述已建立端到端连接符合条件。替代地,当已知一个已建立端到端连接适用于某一应用时,只要用户想要使用所述已建立端到端连接将数据包传输到所述某一应用,所述已建立端到端连接就符合条件。
装置:
在多个实施例中的一个中,条件至少部分基于装置。例如,用户想要使用这样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其形成在使用特定型号的特定类型调制解调器的网络接口之间。如果已建立端到端连接是在使用特定型号的特定类型调制解调器的网络接口之间形成的,那么所述已建立端到端连接符合条件。在所述特定型号的所述特定类型调制解调器的性能、使用价格或可靠性更好,且更适合于传输用户想要通过所述已建立端到端连接传输的数据包类型的情况下,这是有利的。例如,用户想要使用通过威瑞森(Verizon)无线4GLTEUSB调制解调器551L建立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如果已建立端到端连接将通信路由器106连接到威瑞森(Verizon)无线4GLTEUSB调制解调器551L,那么已建立端到端连接符合条件。在另一实例中,用户想要使用利用订制到特定服务提供商或具有特定服务计划的订户身份模块(SIM)卡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如果已建立端到端连接使用来自所述特定服务提供商或具有所述特定服务规划的SIM卡,那么所述已建立端到端连接符合条件。这在与SIM卡相关联的成本和可靠性方面是有利的。
组的分级:
在本发明的多个实施例中的一个中,当将已建立端到端连接分成不同组(例如,第一组、第二组和非第一/第二组)时,为不同组分配等级以便优先化使用具有较高等级的组中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传输包。此优先排序是重要的,使得根据用户的偏好使用具有较高等级和最佳特征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来发送数据包。使用具有较低等级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来传输其它类型的包,例如管理包、纠错包和所有非数据包。因此,具有较高等级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被保留用于数据包,并且它们的容量不被其它类型的包填充。替代地,由于一些管理员可能认为管理包和纠错包应具有与数据包相同的或甚至更高的优先级,因此具有较高等级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也用以传输其它类型的包。属于具体组的多个已建立端到端连接具有相同等级。在一个变型中,第一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的等级是最高的。非第一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的等级低于第一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的等级。如果存在第二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那么第二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的等级是第二高的。非第一/第二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的等级是最低的。
替代地,存在多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其中所述多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是基于已建立端到端连接所符合或不符合的条件而创建。图6B和图6C具体示出了可以如何将已建立端到端连接分成多个组。
在一个变型中,通信路由器106仅使用第一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将数据包传输到通信路由器108。当第一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的容量为满的时,稍后传输数据包。通信路由器106等待直到第一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具有足够容量,并且接着使用第一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将数据包传输到通信路由器108。这样做可以有多种原因。例如,第一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比第二组或非第一/第二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更可靠且更快。因此,归因于第一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的可靠性和速度,用户可以选择始终使用第一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来传输数据包。
替代地,通信路由器106仅使用第一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将数据包传输到通信路由器108。当第一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的容量为满的时,通信路由器106使用非第一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将数据包传输到通信路由器108。
替代地,通信路由器106仅使用第一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将数据包传输到通信路由器108。当第一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的容量为满的时,通信路由器106使用第二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将数据包传输到通信路由器108。当第二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的容量也为满的时,直到第一组或第二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的容量可用才传输数据包。通信路由器106等待直到第一组或第二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具有足够容量,并且接着使用第一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将数据包传输到通信路由器108。应注意,仅在第一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的容量仍然为满的时才使用第二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
替代地,当第一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的容量为满的时,通信路由器106使用第二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将数据包传输到通信路由器108。当第二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的容量也为满的时,通信路由器106使用非第一/第二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将数据包传输到通信路由器108。非第一/第二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包括非第一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和非第二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
在多个实施例中的一个中,将第二组中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根据其所符合的条件来分级。第一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符合所有条件并且非第一/第二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不符合任何条件。然而,第二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符合一些条件但是不符合所有条件。因此,第二组包括具有一些特征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其中,对于相同条件,各个已建立端到端连接可能符合或可能不符合。由于第二组中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具有不同特征,因为为每个已建立端到端连接分配等级是有利的,使得可以根据用户的偏好使用具有较高等级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来传输包。
图7示出了根据实施例中的一个的在通信路由器处的多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的分级。分级存储于从存储装置505中并且通过处理单元502实施。分级表700列出多个组和它们的相应等级。在一个变型中,考虑分级720。根据分级720,第一组711、第二组712、第三组713、第四组714和第五组715分别分配有第一等级、第二等级、第三等级、第四等级和第五等级。可以由通信路由器的用户或网络管理员来配置分级。因此在另一变体中,当考虑分级730时,第一组711、第二组712、第三组713、第四组714和第五组715分别分配有第二等级、第三等级、第一等级、第四等级和第五等级。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了解,为了优先化使用具有较高等级的组中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传输包,为每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分配等级是有利的。还应了解,在为组分配等级时,不同用户可具有不同偏好,因此,在分级表700中示出两种类型的分级,即分级720和分级730,仅出于说明的目的。
传输
根据本发明的多个实施例中的一个,当已建立端到端连接未能符合针对于一种数据类型的条件时,通信路由器106不通过所述已建立端到端连接传输属于所述数据类型的数据包,但是仍然通过所述已建立端到端连接传输不属于所述数据类型的数据包。用以传输某一类型数据包但不是所有类型数据包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属于第二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
使用第二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来传输数据包的方式可以帮助改进数据包传输性能,因为不是所有已建立端到端具有相同的网络性能。例如,一些已建立端到端连接具有更大时延,一些已建立端到端连接具有更少的弃包。取决于已建立端到端连接所满足的条件,已建立端到端连接可属于适用于一类数据包但是不适用于另一类数据包的一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例如,具有高时延的第二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适合于属于文件传送应用的数据包,但是不适合于属于语音通信的数据包。
根据本发明的多个实施例中的一个,通信路由器106持续监控第二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中的任一个是否已经因符合所有条件而变得有资格属于第一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或已经因未能符合其它条件而变得有资格属于非第一/第二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将已建立端到端连接从第二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移到第一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可以改进集中的端到端连接的整体网络性能,因为通信路由器106在第一组中具有更多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可供选择来传输数据包。将已建立端到端连接从第二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移到非第一/第二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也可以改进集中的端到端连接的整体网络性能,因为通信路由器106不通过非第一/第二组中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传输数据包,从而减少了数据包丢包、数据包延迟、数据包抖动和其它不当的影响。
尽管重要的是,对于某些应用,通信路由器106不通过非第一/第二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将数据包从通信路由器106传输到通信路由器108,但是应当允许通信路由器106使用第二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用于其它应用,使得不使用非第一/第二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的严格要求得以宽松,从而改进数据包性能。
对于使用TCP用于通信的应用,在属于第一组的集中的端到端连接中的多个已建立端到端连接中的一个连接上的数据包丢包会不利地影响集中的端到端连接的整体吞吐量。这是因为由通信路由器106传输到通信路由器108的一个TCP会话的数据包被分散在第一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之中。因此,当属于第一组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变成属于非第一/第二组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时,通信路由器106不应通过属于非第一/第二组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传输数据包。
包检测
根据多个实施例中的一个,根据三种类别(即,数据包、管理包和纠错包)来分布包。在一个替代方案中,通过包检测进行包的分布,其中包的内容被检测以确定它们是数据包、管理包还是纠错包。在另一替代方案中,对于源自通信路由器106的包,例如管理包,不需要包检测来确定所述包所属于的类别。
数据包是承载需要经由至少一个已建立端到端连接从通信路由器106传输到通信路由器108的信息的包。数据包可以源自通信路由器106或可以源自连接到通信路由器106的主机或节点。数据包的目的地是通信路由器108或连接到通信路由器108的主机和/或节点。
管理包是由通信路由器106创建,并且经由已建立端到端连接传输以便管理集中的端到端连接的包。管理包包含路由包、切换包、健康检查包、维护包、性能报告包以及管理集中的端到端连接所需的其它类型的包。管理信息用来协助通信路由器106,包括管理已建立端到端连接、管理集中的端到端连接、测试端到端连接的性能以及与通信路由器108通信以协调管理已建立端到端连接。管理信息可以用一个或多个数据包中的数据捎带,或可以作为一个或多个独立的数据包被传输。
纠错包是由通信路由器106传输的用以纠正或检测从通信路由器106传输到通信路由器108的数据包中的任何错误的包。纠错包包含前向纠错(FEC)包、自动重传请求(ARQ)包、奇偶校验包等。
根据优选实施例,使用第一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传输数据包。第一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在其它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之中具有最高等级。因此,根据用户的偏好,第一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最适用于传输数据包。使用第二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或非第一/第二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传输管理包、纠错包。使用非第一组和/或非第一/第二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传输管理包和纠错包的好处是第一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被保留以用于数据包,并且有更高容量可用于传输数据包。此外,优选地,使用与用于传输数据包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不同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传输纠错包,使得在纠错包中不存在相同的错误。
在多个实施例中的一个中,如果第一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的容量为满的,则使用第二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传输数据包。在多个实施例中的一个中,如果第一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和第二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的容量为满的,则使用非第一/第二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传输数据包。
在多个实施例中的一个中,如果第一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具有足够的容量用于传输除数据包之外的非数据包,则使用第一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传输管理包。在多个实施例中的一个中,使用第一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传输用于用户验证的管理包。例如,使用文件传送协议(FTP)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需要用户验证,因此,使用第一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传输验证信息。
在多个实施例中的一个中,数据包被分布在一组内的多个已建立的端到端连接之中,并且使用图2A和2B中描述的技术通过已建立端到端连接进行传输。
故障转移
根据图8中描述的本发明的多个实施例中的一个以及图4中所图示的分类,当属于第一组的一个或多个已建立端到端连接失效且属于第一组的其它已建立端到端连接不具有足够容量来传输数据包时,通信路由器106使用属于第二组的一个或多个已建立端到端连接来传输数据包。因此,属于第二组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执行备份或故障转移功能。属于第一组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不具有足够容量的原因有许多可能性。例如,数据包的数目太大。在另一实例中,属于第一组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因断开连接或设备发生故障而失效,因此所述已建立端到端连接打断并且不能再被分到第一组中。虽然属于第二组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的性能可能不如第一组中的那些已建立端到端连接好,但是属于第二组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能够提供额外容量以用于传输数据包。
根据本发明的多个实施例中的一个,第一已建立端到端连接是属于第一组的唯一一个已建立端到端连接。在步骤801中通过第一已建立端到端连接传输数据包。如果在步骤802中处理单元502确定在第一预定义时间周期内在第一已建立端到端连接中检测到的数据包弃包或丢包的数目少于数据包弃包或丢包的第一预定义数目,那么在步骤801中继续通过第一已建立端到端连接传输数据包。当在步骤802中处理单元502在第一预定义时间周期内在第一已建立端到端连接中检测到至少第一预定义数目的数据包弃包或丢包时,在步骤803中,通信路由器106通过属于第二组的第二已建立端到端连接传输“热身”包。如果在步骤804中处理单元502确定在第二预定义时间周期内在第一已建立端到端连接中检测到的数据包弃包或丢包的数目少于数据包弃包或丢包的第二预定义数目,那么在步骤801中继续通过第一已建立端到端连接传输数据包。当在步骤804中处理单元502在第二预定义时间周期内在第一已建立端到端连接中检测到至少另外的第二预定义数目的数据包弃包或丢包时,在步骤805中,通信路由器106开始通过第二已建立端到端连接传输数据包。在第三预定义时间周期之后,在步骤806中,通信路由器106测试第一已建立端到端连接的性能以检查在第四预定义时间周期内是否仍然存在至少第三预定义数目的弃包或丢包。如果在第四预定义时间周期内第一已建立端到端未经历至少第三预定义数目的弃包或丢包,那么在步骤807中通信路由器106开始重复使用第一已建立端到端连接传输数据包,并且在步骤808中停止使用第二已建立端到端连接传输数据包。如果在步骤806中处理单元502在第四预定义时间周期内在第一所建立端到端连接中检测到至少第三预定义数目的数据包弃包或丢包,那么在步骤805中继续通过第二已建立端到端连接传输数据包。重要的是,在进行步骤806之前允许经过第三预定义时间周期,使得在使用第一已建立端到端连接与使用第二已建立端到端连接之间的切换不会太频繁,因为太频繁切换可能降低整体性能。在一个变型中,省略步骤808并且通信路由器继续通过第二已建立端到端连接传输数据包(更确切地说,“热身”包),使得第二已建立端到端连接保持起作用。图8的过程周期性地进行。
在步骤803中使用“热身”包来帮助及时地充分启用第二已建立端到端连接。由于不同的接入服务提供商部署不同的机制来处理来自非活动连接的数据包,因此,当数据包通过这些使用非活动连接的已建立的端到端连接开始被传输时,这些连接可能经历迟缓。同样,不同网络适配器制造商在管理非活动的网络接口时可部署不同技术。例如,用作网络接口或网络接口的一部分的无线调制解调器可以在长期不接收或不传输包之后被切换为节能模式或睡眠模式。为了减少数据包所经历的迟缓的概率,通信路由器106传输“热身”包以使得连接变得起作用。这对用于建立端到端连接的无线连接(例如,使用卫星、3G、LTE和蜂窝式技术的连接)尤其更为重要。“热身”包可含有数据或可以是健康检查包。应针对用以建立端到端连接的不同通信技术和协议调节发送“热身”包的大小和频率。
在步骤803中传输“热身”包的另一目的是测试第二已建立端到端连接是否仍处于操作状态且仍属于第二组。如果第二已建立端到端连接不处于操作状态或不应保留在第二组中,则在步骤803中选择属于第二组的第三已建立端到端连接并用“热身”包对其进行测试。
通过通信路由器106的制造商、管理员或用户设置数据包弃包或丢包的第一预定义数目、数据包弃包或丢包的第二预定义数目以及数据包弃包或丢包的第三预定义数目。这些预定义数目可以是相同的或不同的。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数据包弃包或丢包的第一预定义的第一数目小于五个,数据包弃包或丢包的第二预定义的第一数目小于十个,数据包弃包或丢包的第二预定义的第一数目小于五个。预定义数目越小,所建立端到端连接的性能要求就越严格,因为所允许丢弃或丢失的包的数目越小。
通过通信路由器106的制造商、管理员或用户设置第一预定义时间周期、第二预定义时间周期、第三预定义时间周期和第四预定义时间周期。这些预定义时间周期可以是相同的或不同的。第一预定义时间周期、第二预定义时间周期和第四预定义时间周期越长,已建立端到端连接的性能要求就越严格,因为所允许的弃包率或丢包率越小。
根据本发明的多个实施例中的一个以及图4中所图示的分类,通信路由器106通过第一已建立端到端连接传输数据包。当第一已建立端到端连接不能够保留在第一组中的概率达到预定义阈值或第一已建立端到端连接将被从第一组移除时,通信路由器106通过属于第二组的第二已建立端到端连接传输“热身”包。当第一已建立端到端连接不再保留在第一组中时,通信路由器106开始通过第二已建立端到端连接传输数据包。在预定义时间周期之后,当第一已建立端到端连接再次在第一组时,通信路由器106再次使用第一已建立端到端连接传输数据包并且停止使用第二已建立端到端连接传输数据包。
通信路由器106基于接近违背第一组的条件的程度来确定第一已建立端到端连接是否能够保留在第一组中的概率。例如,第一组的条件分别是平均时延低于50ms、平均丢包率在两千个包中低于一个包、并且在下午的五点与六点之间没有数据传输。出于说明的目的,当第一已建立端到端连接在十秒内经历从40毫秒上升到48毫秒的平均时延时,取决于计算概率的方法论,概率可上升到极高值。在此情况下,通信路由器106通过第二已建立端到端连接传输“热身”包,因为第一已建立端到端连接可能在不久后被从第一组中移除。同样出于说明的目的,当时间是下午四点五十八分时,通信路由器106通过第二已建立端到端连接传输“热身”包以测试第二已建立端到端连接是否仍属于第二组。如果第二已建立端到端连接仍属于第二组,那么通信路由器106在时间刚好大概在下午五点时开始通过第二已建立端到端连接传输数据包,因为第一已建立端到端连接将在下午五点时不符合第一组的条件。
根据本发明的多个实施例中的一个,当第二已建立端到端连接不再属于第二组并且也不属于第一组时,第二已建立端到端连接要么被破坏要么被分到非第一/第二组。因此,通信路由器106通过属于第二组的另外的一个或多个已建立端到端连接传输另一个“热身”包,以确定在第一已建立端到端连接不再保留在第一组中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哪个已建立端到端连接。在没有更多已建立端到端连接属于第二组的情况下,通信路由器106通过属于非第一/第二组的一个或多个已建立端到端连接传输另一个“热身”包。由于已确定第二已建立端到端连接被破坏或在非第一/第二组中,当花费时间来使用“热身”包以确定其它已建立端到端连接的质量和/或状态时,确定出可以使用哪个已建立端到端连接的时间窗口可缩小。
通过使用上述实施例可以确定第一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
图9是示出了根据多个实施例中的一个的过程的流程图。在步骤901中,建立集中的端到端连接。集中的端到端连接包括多个已建立端到端连接。多个已建立端到端连接包括分到第一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中的第一已建立端到端连接以及分到第二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中的第二已建立端到端连接。在步骤902中,处理单元502确定是否符合第一条件。如果符合第一条件,则在步骤905中通过第一已建立端到端连接传输数据包。如果不符合第一条件,则在步骤904中不使用第一已建立端到端连接传输数据包。在步骤903中,处理单元502确定是否符合第二条件。如果符合第二条件,则在步骤907中通过第二已建立端到端连接传输数据包。如果不符合第二条件,则在步骤906中不使用第二已建立端到端连接传输数据包。
根据本发明的多个实施例中的一个,在步骤901之后并且在确定是否符合第一和第二条件之前将多个已建立端到端连接分成组。分类是为了确定哪些已建立端到端连接应分在一起。因此一个条件适用于属于同一组的所有已建立端到端连接。此外,同一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可以一起管理。
在一个变型中,第一条件和第二条件相互排斥。例如,当不符合第二条件时,符合第一条件,并且当不符合第一条件时,符合第二条件。因此,要么在步骤906中通过第一已建立端到端连接传输数据包,要么在步骤907中通过第二已建立端到端连接传输。
替代地,第一条件和第二条件不相关。有可能同时符合第一条件和第二条件两者。当符合第一条件和第二条件两者时,通过第一和第二已建立端到端连接两者,在其中分布并传输数据包。
替代地,第一条件和第二条件相关。因此符合条件的概率受是否符合或不符合另一条件影响。
在一个变型中,当在步骤902中符合第一条件时,在步骤905中通过属于第一组的所有已建立端到端连接传输数据包,并且当在步骤902中不符合第一条件时,在步骤906中不通过属于第一组的任何已建立端到端连接传输数据包。类似地,当在步骤903中符合第二条件时,在步骤907中通过属于第二组的所有已建立端到端连接传输数据包,并且当在步骤903中不符合第二条件时,在步骤906中不通过属于第二组的任何已建立端到端连接传输数据包。
在一个变型中,第一条件和第二条件可以基于当使用某些已建立端到端连接时所述某些已建立端到端连接的性能、某些已建立端到端连接的服务提供商、通信路由器106的位置、当天的时间、某些已建立端到端连接的使用价格、某些已建立端到端连接的安全协议、用户身份标识、集中的端到端连接的目的地的IP地址范围、某些已建立端到端连接的通信协议、某些已建立端到端连接的通信技术、使用某些已建立端到端连接的应用、以及使用某些已建立端到端连接的装置。
网络接口故障
具有端到端连接的网络接口
根据本发明的多个实施例中的一个以及图4中所图示的分类,通信路由器106具有多个网络接口并且所述网络接口中的一些与端到端连接相连接。通信路由器106通过第一连接使用第一网络接口建立第一已建立端到端连接。第一已建立端到端连接通过处理单元502分到第一组中。通信路由器106不具有其它已建立端到端连接,但是具有可以通过至少一个非第一网络接口可供使用的可能的端到端连接。当处理单元502确定第一已建立端到端连接不能够保留在第一组中的概率已经达到预定义阈值、第一已建立端到端连接将被从第一组移除、或网络接口已经报告可能导致第一已建立端到端连接不能保留在第一组中的至少一个错误时,通信路由器106启用第二网络接口并且尝试与通信路由器108建立第二端到端连接。如果第二端到端连接能够成功地建立并且符合第二组的条件,那么处理单元502将第二端到端连接分到第二组中。如果第二端到端连接无法成功地建立和/或无法符合第二组的条件,那么通信路由器106启用其它非第一/第二网络接口,并且处理单元502确定哪个网络接口能够建立符合第二组的条件的端到端连接。
一旦存在能够符合第二组的条件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通信路由器106就准备好在第一已建立端到端连接不再属于第一组时使用所述已建立端到端连接传输数据包。此实施例不需要预先建立第二已建立端到端连接。取而代之,当第一端到端连接具有不能保留在第一组中的高概率或将不被保留在第一组中时建立第二已建立端到端连接。此实施例减少了通过非第一网络接口发送包的需要,并且使得更少地使用连接到非第一网络接口的连接。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了解,存在多种原因导致网络接口报告错误,包含连接故障、调制解调器故障、操作系统故障、通过调制解调器检测到的信噪比的下降等。当网络接口报告错误时,很可能其将不能够传输和/或接收数据包并影响已建立端到端连接通过其建立的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多个实施例中的一个,由于在此实施例中,仅存在一个已建立端到端连接,因此不需要具有集中的端到端连接来保持已建立端到端连接,因为这在不提供明显改进时可减小可用净负荷的大小。此外,由于一次仅使用一个网络接口,因此用以确定第一已建立端到端连接是否能够保留在第一组中的条件也可以用来确定是否使用非第一网络接口传输所有数据包,不管数据包的目的地是否是通信路由器108。
例如,确定通信路由器106的第一网络接口将在第一组中以用于传输和接收数据包,因为其符合所有条件,而第二网络接口确定将在第二组中。当第一网络接口将被从第一组移除时,通信路由器106开始通过第二网络接口发送“热身”包以便准备第二网络接口用于传输数据包。当第一网络接口从第一组移除时,第二网络接口能够开始传输并接收数据包。当第一网络接口再次属于第一组时,通信路由器106将使用第一网络接口来传输并接收数据包,并且停止使用第二网络接口来传输并接收数据包。可以如上述实施例中所论述的将已建立端到端连接分成不同组类似的方式将网络接口分成第一组和第二组。
当通信路由器106不使用第二网络接口传输和接收数据包时,通信路由器106仍能够使用第二网络接口传输纠错包、管理包、健康检查包和测试包。
不具有端到端连接的网络接口
根据本发明的多个实施例中的一个,在通信装置的网络接口上而不是在端到端连接上进行分类。通信装置可以是路由器、交换机、多路复用器、主机或节点。这在图11中图示,为了更好地理解,结合图5查看图11,其中图5示出了通信装置的方块图。在步骤1101中,数据包准备好通过通信装置传输。当在步骤1102中处理单元502确定符合第一条件时,在步骤1105中通信装置使用第一网络接口传输数据包。当在步骤1103中处理单元502确定符合第二条件时,在步骤1107中通信装置使用第二网络接口传输数据包。在一个变型中,当在步骤1102中处理单元确定不符合第一条件时,通信装置仍可以使用第一网络接口传输数据包;当符合第一条件时,通信装置必须使用第一网络接口传输数据包。类似地,当在步骤1103中处理单元502确定不符合第二条件时,通信装置仍可以使用第二网络接口传输数据包;当符合第二条件时,通信装置必须使用第二网络接口传输数据包。在一个变型中,当在步骤1102中处理单元502确定不符合第一条件时,在步骤1104中通信装置停止使用第一网络接口传输数据包,并且同样的情况也适用于在步骤1106中的第二条件和第二网络接口。
第一条件第二条件可以是独立的、不相关的、依赖的、或相关的。通过通信装置的管理员、制造商或用户配置第一条件和第二条件。
在不符合第一条件时,在步骤1104中通信装置停止使用第一网络接口传输数据包的情况下,如果第一网络接口突然停止操作,则通信装置的整体网络性能将受到不利影响。因此,通信装置应在不会不利地明显影响整体网络性能的同时停止使用第一网络适配器来传输数据包。根据本发明的多个实施例中的一个,通信装置将在其将要停止使用第一网络接口时使第二网络接口准备好传输和接收数据包。因此,通信装置在将要不符合第一条件时使第二网络接口准备好。假设,第一条件在预定义一段时间之后仍符合或第一条件不符合的概率已经降低,通信装置不试图保持第二网络接口起作用,因为保持第二网络接口会增加功率消耗并导致较高的数据使用。
图11的过程类似于图9的过程,唯一的区别是图9示出了选择用于传输数据包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的过程,而图11示出了选择用于传输数据包的网络接口的过程。
先前描述的对端到端连接或网络接口进行分类的条件,包含性能度量标准、服务提供商、使用度量标准、位置、时间、使用价格、安全性、用户身份标识、互联网协议地址范围、通信协议、通信技术和应用,可以用作用于网络接口的条件。例如,第一条件是基于性能度量标准,因此如果第一网络接口或通过第一网络接口承载的网络连接不符合第一条件,则通信装置不进一步使用第一网络接口。在另一实例中,第一条件是基于用户身份标识,仅经过验证的用户才能使用第一网络接口。因此,通信装置不使用第一网络接口来传输源自非验证用户的数据包。
根据本发明的多个实施例中的一个,第三条件用以开始第二网络接口的启用过程。在启用过程期间,通信装置开始启用第二网络接口或为其“热身”。存在种种方式来启用第二网络接口。例如,可以通过向第二网络接口供电来启用第二网络接口。在另一实例中,通过经由第二网络接口传输包到通信网络来启用第二网络接口,所述包可封装数据、另一包、管理信息、随机生成的内容或预定义内容。启用第二网络接口的目的是允许第二网络接口在符合第一条件时或在当第一网络接口被停止传输数据包时传输数据包。
第三条件应比第二条件更严格,否则的话将发生符合第三条件但是尚未符合第二条件而导致不能及时启用第二网络接口的情形。
根据本发明的多个实施例中的一个,当通信装置已经确定其能够再次使用第一网络接口传输数据包时,通信装置将停止使用第二网络接口传输数据包并且开始使用第一网络接口传输数据包。第四条件用来评估是否能够再次使用第一网络接口来传输数据包。
根据本发明的多个实施例中的一个,条件,包括第一条件、第二条件、第三条件和第四条件,可以遵循本发明的前一部分中所描述的条件。
根据本发明的多个实施例中的一个,当通信装置通过网络接口中的一个传输数据时,通信装置可以使用同一网络接口或另一网络接口接收数据包。
图10是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图示。在步骤1001处,通信装置通过第一网络接口传输数据包。在步骤1002处,处理单元502确定第一网络接口是否符合第三条件,第三条件是在第三预定义时间周期内数据包弃包或丢包的第三预定义数目。如果符合第三条件,那么在步骤1003处,通信装置开始启动第二网络接口。数据包弃包或丢包的第三预定义数目在一个包到一百个包的范围内。第三预定义时间周期在一秒钟到一分钟的范围内。数据包弃包或丢包的第三预定义数目越大,就容许越多的弃包或丢包。另一方面第三预定义时间周期越大,就容许越少的弃包或丢包。出于说明的目的,数据包丢包的第三预定义数目是五个包且第三预定义时间周期是十秒。因此,当在五秒内存在六个或更多弃包时符合第三条件。
在步骤1004处,处理单元502确定是否符合第二条件,即在第一网络接口处检测到的第二预定义时间段内弃包或丢包的第二预定义数目。如果符合第二条件,那么在步骤1005处通信装置开始使用第二网络接口传输数据包。在一个变型中,当通信装置使用第二网络接口传输数据包时,通信装置停止使用第一网络接口传输数据包。因此,可以基于第一条件构造第二条件使得第二条件与第一条件相反。因此,当符合第一条件时,不符合第二条件,并且当符合第二条件时,不符合第一条件。仅出于说明的目的,在第一网络接口处丢包的第二预定义数目是十个包并且第二预定义时间周期是十秒。因此,当在少于十秒内已经存在十个弃包时符合第二条件。第一条件应配置成在十秒内少于十个丢包。因此,当通信装置停止使用第一网络接口传输数据包时,第二网络接口能够大体上同时地传输数据包。
在步骤1006处,处理单元502确定是否应再次使用第一网络接口传输数据包。如果符合第四条件,则执行步骤1007和1008以再次通过第一网络接口传输数据包并且停止使用第二网络接口传输数据包。第四条件是在第一网络接口处检测到的在第四预定义时间段内丢包的预定义数目。仅出于说明的目的,在第一网络接口处丢包的第四预定义数目是五个包并且第四预定义时间周期是十秒。
在一个变型中,通信装置不应几乎紧接在步骤1005之后执行步骤1006。这是因为有可能第一网络接口的网络连接尚未稳定。如果在第一网络接口的网络连接或网络接口不稳定时执行步骤1006,那么通信装置可能在使用第一网络接口与使用第二网络接口之间频繁地转换。这可能导致对性能的显著不利影响。
在一个变型中,相比于第一条件,第四条件不应太宽松。否则的话,通信装置也可能经历在使用与停止使用第一网络接口之间频繁地转换。这也可能导致对性能的显著不利影响。
条件存储于从存储装置505中,并且通过处理单元502从从存储装置505检索条件以确定网络接口是否符合条件。第一网络接口和第二网络接口是多个网络接口506中的两个。
根据本发明的多个实施例中的一个,处理单元502通过确定网络接口所相关联的接入链路、连接、网络或端到端连接是否符合条件来确定网络接口是否符合条件。例如,如果条件是网络接口所经历的网络时延必须小于两毫秒,那么条件相当于在通过网络接口连接的接入链路处所观察到的网络时延小于两毫秒。
警告消息
根据本发明的多个实施例中的一个,当已建立端到端连接脱离或加入一组时,或当已建立端到端连接停止符合条件时,通信路由器106产生至少一个警告消息并且所述警告消息被发送到预定义目的地。警告消息可以是电子邮件、即时消息、短消息服务(SMS)、电话呼叫、网页中显示的消息、网页处的弹出消息、警报、声音、闪烁光、打开的发光二极管(LED)以及可以用来指示事件已发生的其它指示物。预定义目的地可以是电子邮件地址、IP地址、LED、扬声器、显示屏、控制台、网络节点、主机、移动电话、膝上型电脑以及能够接收警告消息的任何电子装置。例如,当通信路由器106处的第一已建立端到端连接已经脱离第一组时,发送SMS到通信路由器106的管理员。在另一实例中,当通信路由器106处的第一已建立端到端连接已经脱离第一组时,由通信路由器106产生至少两个警告消息。所述至少两个警告消息包含在网页上产生的弹出消息和发送给通信路由器106的用户和/或管理员的即时消息。在另一实例中,当通信路由器106处的第一已建立端到端连接已经重新加入第一组时,通信路由器106上的LED光将闪烁几秒以指示第一已建立端到端连接已经重新加入第一组。
条件的输入
条件可以通过控制台、连接装置和/或可移动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媒体输入到通信路由器106中。确切地说,控制台是串联控制台,使得例如笔记本电脑通过所述串联控制台连接到通信路由器106以输入、配置、管理和移除条件。连接装置确切地说通过以太网缆线连接到通信路由器106。以太网缆线的一端连接到通信路由器106并且以太网缆线的另一端连接到网络节点,该网络节点提供到其它网络(包含因特网)的连接。因此,例如,通信路由器106的管理员能够登录到通信路由器106上以输入、配置、管理和移除条件。替代地,连接装置是实施包含LTE、WiFi、高速下行链路包接入(HSDPA)通信标准、Zigbee、UWB、3G、WiMAX、蓝牙和GPRS等的无线通信标准的无线连接。可移动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媒体包含快闪记忆卡、订户身份模块(SIM)卡、安全数字(SD)卡或允许将指令上传到通信路由器106上的任何可移动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媒体。
根据本发明的多个实施例中的一个,当管理员通过连接接入通信路由器106时,为管理员提供web接口、命令行接口和/或应用编程接口(API)。因此,可以远程地输入或通过web接口、命令行接口和/或API在本地输入条件并且可以将条件存储于从存储装置505中。
附图说明
图1A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多个实施例中的一个的网络环境。
图1B示出了根据实施例调适的系统,其配置成通过调节在数据传送会话期间的隧道带宽加权模式来优化绑定的多个可变带宽连接的吞吐量。
图2A展示了系统的操作的高阶流程图,其描绘了用于提高绑定的连接的吞吐量的方法。
图2B示出了其中在实施加权方法之后至少部分地基于隧道修改后的权重分布包的实施例。
图3示出了根据多个实施例中的一个的可以在所传输的IP包中封装的信息的类型。
图4是示出了根据多个实施例中的一个的如何将已建立的端到端连接分成组的树形图。
图5是根据多个实施例中的一个的通信路由器的示意性方块图。
图6A是流程图,其示出了根据多个实施例中的一个的用来将已建立的端到端连接分成组中的一组的过程。
图6B示出了根据多个实施例中的一个的基于多个条件将已建立的端到端连接分成多个组的过程。
图6C示出了根据多个实施例中的一个的基于多个条件将已建立的端到端连接分成多个组的过程,其中所述多个条件全部基于相同度量标准。
图7示出了根据多个实施例中的一个的在通信路由器处的多组已建立的端到端连接的分级。
图8是示出了根据多个实施例中的一个的过程的流程图。
图9是示出根据多个实施例中的一个的选择用于传输数据包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的过程的流程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图示。
图11是示出根据多个实施例中的一个的选择用于传输数据包的网络接口的过程的流程图。

Claims (28)

1.一种通过第一通信路由器向第二通信路由器传输数据包的方法,其包括:
与所述第二通信路由器建立集中的端到端连接,其中所述集中的端到端连接包括多个已建立端到端连接;
将所述多个已建立端到端连接分成第一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和至少一组非第一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其中所述第一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符合一个或多个条件中的所有条件,并且其中所述至少一组非第一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不符合所述一个或多个条件中的所有条件;
通过所述第一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和所述至少一组非第一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传输数据包,以由所述集中的端到端连接传输所述数据包,其中优先由所述第一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传输所述数据包。
2.一种通过第一通信路由器向第二通信路由器传输数据包的方法,其包括:
与所述第二通信路由器建立集中的端到端连接,其中所述集中的端到端连接包括多个已建立端到端连接;
确定所述已建立端到端连接中的每一个连接是属于第一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还是属于至少一组非第一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其中所述第一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符合一个或多个条件中的所有条件,并且其中所述至少一组非第一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不符合所述一个或多个条件中的所有条件;
确定所述数据包是否是第一类型数据包;以及通过所述第一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传输所述第一类型数据包,以由所述集中的端到端连接传输所述第一类型数据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进一步包括:
确定所述数据包是第一类型数据包还是第二类型数据包;以及
通过所述第一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和所述至少一组非第一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传输第二类型数据包,以由所述集中的端到端连接传输所述第二类型数据包。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
当属于所述第一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不再符合所述一个或多个条件中的所有条件时,所述已建立端到端连接不再属于所述第一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并且根据所述已建立端到端连接所符合的条件而变成属于所述至少一组非第一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中的一组。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
当属于所述至少一组非第一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中的一组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已经符合所述一个或多个条件中的所有条件时,所述已建立端到端连接不再属于所述至少一组非第一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中的所述一组,并且变成属于所述第一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进一步包括当属于所述第一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脱离所述第一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和/或不再符合所述一个或多个条件中的所有条件时,传输至少一个警告消息。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进一步包括:
通过所述第一组或所述至少一组非第一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传输管理数据包,以由所述集中的端到端连接传输所述管理数据包。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进一步包括:
通过所述第一组或所述至少一组非第一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传输纠错数据包,以由所述集中的端到端连接传输所述纠错数据包,其中所述纠错包由所述第一通信路由器至少部分基于所述数据包而创建。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周期性地进行所述分类。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条件选自由以下内容组成的群组:性能度量标准、服务提供商、使用度量标准、位置、时间、价格度量标准、安全性、用户身份标识、互联网协议地址范围、通信协议、通信技术、应用以及装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性能度量标准选自由以下内容组成的群组:吞吐量、错误率、包时延、包抖动、符号抖动、服务质量、安全性、涵盖区域、带宽、误码率、包错误率、帧错误率、弃包率、排队延迟、往返时间、容量、信号电平、干涉电平、带宽延迟产品、切换延迟时间、信号干扰比以及信噪比。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从远程服务器远程地检索或从本地存储媒体在本地检索所述一个或多个条件,并且通过web接口、应用编程接口(API)、命令行接口或控制台接收所述一个或多个条件。
1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当存在超过一组非第一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时,通过根据分级在所述非第一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之中分布数据包来进行所述数据包的传输。
1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当存在超过一个条件时,为所述超过一个条件分配权重,其中当对所述多个已建立端到端连接进行分类时,具有较高权重的条件比具有较低权重的条件具有更高优先级。
15.一种能够向第二通信路由器传输数据包的第一通信路由器,其包括:
多个网络接口,
至少一个处理单元;
至少一个主存储器;
至少一个从存储装置,所述从存储装置存储有可由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单元执行以用于以下操作的程序指令:
与所述第二通信路由器建立集中的端到端连接,其中所述集中的端到端连接包括多个已建立端到端连接;
将所述多个已建立端到端连接分成第一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和至少一组非第一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其中所述第一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符合一个或多个条件中的所有条件,并且其中所述至少一组非第一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不符合所述一个或多个条件中的所有条件;
通过所述第一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和所述至少一组非第一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传输数据包,以由所述集中的端到端连接传输所述数据包,其中优先由所述第一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传输所述数据包。
16.一种能够向第二通信路由器传输数据包的第一通信路由器,其包括:
多个网络接口,
至少一个处理单元;
至少一个主存储器;
至少一个从存储装置,所述从存储装置存储有可由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单元执行以用于以下操作的程序指令:
与所述第二通信路由器建立集中的端到端连接,其中所述集中的端到端连接包括多个已建立端到端连接;
确定所述已建立端到端连接中的每一个连接是属于第一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还是属于至少一组非第一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其中所述第一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符合一个或多个条件中的所有条件,并且其中所述至少一组非第一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不符合所述一个或多个条件中的所有条件;
确定所述数据包是否是第一类型数据包;以及通过所述第一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传输所述第一类型数据包,以由所述集中的端到端连接传输所述第一类型数据包。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第一通信路由器,其中所述至少一个从存储装置进一步存储有可由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单元执行以用于以下操作的程序指令:
确定所述数据包是第一类型数据包还是第二类型数据包;以及
通过所述第一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和所述至少一组非第一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传输第二类型数据包,以由所述集中的端到端连接传输所述第二类型数据包。
18.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第一通信路由器,其中:
当属于所述第一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不再符合所述一个或多个条件中的所有条件时,所述已建立端到端连接不再属于所述第一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并且根据所述已建立端到端连接所符合的条件而变成属于所述至少一组非第一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中的一组。
19.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第一通信路由器,其中:
当属于所述至少一组非第一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中的一组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已经符合所述一个或多个条件中的所有条件时,所述已建立端到端连接不再属于所述至少一组非第一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中的所述一组,并且变成属于所述第一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
20.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第一通信路由器,其中所述至少一个从存储装置进一步存储有可由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单元执行以用于以下操作的程序指令:当属于所述第一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脱离所述第一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和/或不再符合所述一个或多个条件中的所有条件时,传输至少一个警告消息。
21.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第一通信路由器,其中所述至少一个从存储装置进一步存储有可由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单元执行以用于以下操作的程序指令:
通过所述第一组或所述至少一组非第一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传输管理数据包,以由所述集中的端到端连接传输所述管理数据包。
22.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第一通信路由器,其中所述至少一个从存储装置进一步存储有可由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单元执行以用于以下操作的程序指令:
通过所述第一组或所述至少一组非第一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传输纠错数据包,以由所述集中的端到端连接传输所述纠错数据包,其中所述纠错包由所述第一通信路由器至少部分基于所述数据包而创建。
23.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第一通信路由器,其中周期性地进行所述分类。
24.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第一通信路由器,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条件选自由以下内容组成的群组:性能度量标准、服务提供商、使用度量标准、位置、时间、价格度量标准、安全性、用户身份标识、互联网协议地址范围、通信协议、通信技术、应用以及装置。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第一通信路由器,其中所述性能度量标准选自由以下内容组成的群组:吞吐量、错误率、包时延、包抖动、符号抖动、服务质量、安全性、涵盖区域、带宽、误码率、包错误率、帧错误率、弃包率、排队延迟、往返时间、容量、信号电平、干涉电平、带宽延迟产品、切换延迟时间、信号干扰比以及信噪比。
26.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第一通信路由器,其中从远程服务器远程地检索或从所述从存储装置在本地检索所述一个或多个条件,并且通过web接口、应用编程接口(API)、命令行接口或控制台接收所述一个或多个条件。
27.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第一通信路由器,其中当存在超过一组非第一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时,通过根据分级在所述非第一组已建立端到端连接之中分布数据包来进行所述数据包的传输。
28.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第一通信路由器,其中当存在超过一个条件时,为所述超过一个条件分配权重,其中当对所述多个已建立端到端连接进行分类时,具有较高权重的条件比具有较低权重的条件具有更高优先级。
CN201380077946.1A 2013-07-05 2013-07-05 通过集中的端到端连接传输包的方法和系统 Active CN10557998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620072.4A CN108737262B (zh) 2013-07-05 2013-07-05 传输数据包的方法以及通信路由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IB2013/055496 WO2015001393A1 (en) 2013-07-05 2013-07-05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transmitting packets through aggregated end-to-end connection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620072.4A Division CN108737262B (zh) 2013-07-05 2013-07-05 传输数据包的方法以及通信路由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79989A true CN105579989A (zh) 2016-05-11
CN105579989B CN105579989B (zh) 2018-07-10

Family

ID=52001428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77946.1A Active CN105579989B (zh) 2013-07-05 2013-07-05 通过集中的端到端连接传输包的方法和系统
CN201810620072.4A Active CN108737262B (zh) 2013-07-05 2013-07-05 传输数据包的方法以及通信路由器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620072.4A Active CN108737262B (zh) 2013-07-05 2013-07-05 传输数据包的方法以及通信路由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CN (2) CN105579989B (zh)
GB (1) GB2519443B (zh)
WO (1) WO2015001393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17766A (zh) * 2017-03-17 2017-11-03 深圳市磊科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多wan口网络设备的智能负载策略
WO2018172833A1 (en) * 2014-07-14 2018-09-27 Pismo Labs Technology Ltd.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evaluating network performance of an aggregated connection
CN109565471A (zh) * 2016-06-18 2019-04-02 科里维网络有限公司 使用多通道提高性能的智能自适应传输层
GB2575228A (en) * 2017-03-20 2020-01-08 Pismo Labs Technology Ltd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evaluating network performance of an aggregated connection
US10805219B2 (en) 2014-07-14 2020-10-13 Pismo Labs Technology Limited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evaluating network performance of an aggregated connection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172958A1 (zh) * 2015-04-30 2016-11-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流量动态控制方法、设备及网关、融合接入汇聚点
CN113261239A (zh) * 2019-01-03 2021-08-13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用于会话管理的方法和装置
CN113098770B (zh) * 2020-01-08 2024-04-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报文发送方法、路由表项的生成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20058A (zh) * 2003-11-19 2005-05-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异步传输模式反向复用协议中参考链路选择切换的方法
US20110276699A1 (en) * 2010-05-09 2011-11-10 Pedersen Bradley J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llocation of classes of service to network connections corresponding to virtual channels
CN102447686A (zh) * 2010-10-15 2012-05-09 薛鹰 一种aodv应用路由协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153316A (ja) * 2002-10-28 2004-05-27 Ntt Docomo Inc ハンドオーバ制御方法、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及び制御装置
US6956847B2 (en) * 2003-06-19 2005-10-18 Cisco Technology, Inc. Multi-rate, multi-protocol, multi-port line interface for a multiservice switching platform
CN100440746C (zh) * 2003-12-01 2008-12-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端口多链路的通讯网络备份控制方法及其装置
JP4058014B2 (ja) * 2004-04-08 2008-03-05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パケット転送装置
US7675849B2 (en) * 2005-03-29 2010-03-09 Panasonic Avionics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routing communication signals via a data distribution network
US7974202B2 (en) * 2005-05-06 2011-07-05 Corrigent Systems, Ltd. Tunnel provisioning with link aggregation
CN101242252B (zh) * 2007-02-08 2012-05-09 北京天融信网络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利用Combo接口实现网络设备双链路冗余备份的方法
CN101340381A (zh) * 2008-08-04 2009-01-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聚合链路管理方法和装置
US8190768B2 (en) * 2008-10-31 2012-05-29 Toshiba America Research, Inc. Network selection mechanism
CN102394787B (zh) * 2011-12-14 2015-09-30 重庆邮电大学 基于epa交换机的双链路冗余控制方法
CN103067982B (zh) * 2012-12-14 2015-09-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CN103118098B (zh) * 2013-01-25 2016-05-25 清华大学 基于预测的多连接移动节点接口切换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20058A (zh) * 2003-11-19 2005-05-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异步传输模式反向复用协议中参考链路选择切换的方法
US20110276699A1 (en) * 2010-05-09 2011-11-10 Pedersen Bradley J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llocation of classes of service to network connections corresponding to virtual channels
CN102447686A (zh) * 2010-10-15 2012-05-09 薛鹰 一种aodv应用路由协议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172833A1 (en) * 2014-07-14 2018-09-27 Pismo Labs Technology Ltd.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evaluating network performance of an aggregated connection
CN109983737A (zh) * 2014-07-14 2019-07-05 柏思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评估聚合的连接的网络性能的方法和系统
US10805219B2 (en) 2014-07-14 2020-10-13 Pismo Labs Technology Limited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evaluating network performance of an aggregated connection
CN109983737B (zh) * 2014-07-14 2022-01-21 柏思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评估聚合的连接的网络性能的方法和系统
CN109565471A (zh) * 2016-06-18 2019-04-02 科里维网络有限公司 使用多通道提高性能的智能自适应传输层
CN107317766A (zh) * 2017-03-17 2017-11-03 深圳市磊科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多wan口网络设备的智能负载策略
CN107317766B (zh) * 2017-03-17 2020-07-28 深圳市网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wan口网络设备的智能负载方法
GB2575228A (en) * 2017-03-20 2020-01-08 Pismo Labs Technology Ltd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evaluating network performance of an aggregated connection
GB2575228B (en) * 2017-03-20 2022-07-06 Pismo Labs Technology Ltd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evaluating network performance of an aggregated connec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737262A (zh) 2018-11-02
CN108737262B (zh) 2022-01-21
GB2519443B (en) 2021-07-21
WO2015001393A1 (en) 2015-01-08
CN105579989B (zh) 2018-07-10
GB201418210D0 (en) 2014-11-26
GB2519443A (en) 2015-04-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005685B2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transmitting packets through aggregated end-to-end connection
CN105579989A (zh) 通过集中的端到端连接传输包的方法和系统
CN105359467A (zh) 通过集中的端到端连接传输包的方法和系统
US9258216B2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transmitting packets through network interfaces
US9585175B2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transmitting packets through aggregated end-to-end connection
CN105594176B (zh) 通过网络接口传输包的方法和系统
CN105723784B (zh) 用于通过隧道组传输和接收数据的方法和系统
CN111262772B (zh) 用于安置在网络环境中的节点的方法及节点
CN108259362B (zh) 流控方法、装置、cu及du
CN111934993B (zh) 用于通过从属网关通信的方法和系统
CN103618678A (zh) 自适应多链路聚合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4247344A (zh) 用于拆分式体系结构中快速故障转移的控制器安排
US10250528B2 (en) Packet prediction in a 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 network using operation, administration, and maintenance (OAM) messaging
EP2744259A1 (en) Method and network element to limit service disruption due to a failure on a layer 2 interface
GB2578415A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transmitting information packets through tunnel groups at a network node
EP2858302B1 (en) Connectivity check method of service stream link, related apparatus and system
CN107770061B (zh) 转发报文的方法及转发设备
EP2523401B1 (en) Virtual networks within a physical network
US10341232B2 (en) Packet prediction in a 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 network using openflow messaging
CN101635685A (zh) 一种学习获得pmtu的方法及装置
US20190036770A1 (en) Network route provisioning
CN113395334B (zh) 服务功能链在线更新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14598637B (zh) 维护与链路聚合组相关联的链路集合以支持客户边缘设备
CN107528759B (zh) 业务处理方法、业务出环节点及环网
CN103840952A (zh) 用于mac黑洞预防的方法以及相应的分布式双宿节点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