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549130B - 一种基于偏振态控制的双档变焦透镜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偏振态控制的双档变焦透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549130B
CN105549130B CN201511015914.6A CN201511015914A CN105549130B CN 105549130 B CN105549130 B CN 105549130B CN 201511015914 A CN201511015914 A CN 201511015914A CN 105549130 B CN105549130 B CN 10554913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prime
nano brick
focal length
zoo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101591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549130A (zh
Inventor
郑国兴
吴伟标
何平安
李松
李子乐
赵江南
高俊玲
周辉
田昕
张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University WH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University WHU filed Critical Wuhan University WHU
Priority to CN201511015914.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549130B/zh
Publication of CN1055491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491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5491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4913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 G02B3/0006Arrays
    • G02B3/0037Arrays characterized by the distribution or form of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28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for polarising
    • G02B27/286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for polarising for controlling or changing the state of polarisation, e.g. transforming one polarisation state into another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 G02B3/0006Arrays
    • G02B3/0037Arrays characterized by the distribution or form of lenses
    • G02B3/0043Inhomogeneous or irregular arrays, e.g. varying shape, size, heigh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偏振态控制的双档变焦透镜,在光的前进方向上,依次设有起偏器、1/4波片、透镜1和透镜2,透镜1和透镜2采用由纳米砖阵列构造的平面纳米砖透镜,纳米砖阵列中各纳米砖的尺寸相同,相邻纳米砖的中心间隔相同,纳米砖的转角根据距离透镜中心距离确定。这种双档变焦透镜的特点在于,仅需要将照射纳米砖超材料结构透镜的圆偏光的旋向改变(即1/4波片转动90°),两片纳米砖超材料结构透镜的焦距值均会变成原来焦距值的相反数,从而实现组合透镜的变焦功能。这种偏振控制的双档变焦透镜具有变焦简单、体积小、重量轻、高度集成、可以批量复制等诸多优势,可广泛用于光子集成、激光加工等领域。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偏振态控制的双档变焦透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纳光学及偏振光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偏振态控制的双档变焦透镜。
背景技术
双档、甚至多档变焦透镜在很多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比如在中波红外成像领域,需要在不改变透镜后截距(无需调焦)的前提下,实现大视场目标的发现(短焦情形)和小视场目标的识别(长焦情形)。再比如在激光加工领域,需要把相同的激光光束在不同的工况下聚焦成大小不同的光点,因此需要变焦镜头,或者更换不同焦距的定焦镜头实现。传统透镜实现变焦的方法是:通过优化光学系统的结构设计,在光轴方向移动变焦透镜组,实现组合透镜焦距的改变。这种方法需要复杂和巧妙的光学设计,并且需要精密的机械结构配合实现透镜组的移动,因此不仅造成系统设计和制造成本增加,而且加工出的光学系统体积重量都较大,给实际应用带来诸多不便。现代光学系统都向着小型化、微型化发展,因此传统的双档变焦透镜也急需新原理、新方法、新技术的突破。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一种基于超颖表面材料制造的微纳结构透镜组合,实现只需要改变入射光的偏振态、就可以实现变焦的方法。
本发明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基于偏振态控制的双档变焦透镜,在光的前进方向上,依次设有起偏器、1/4波片、透镜1和透镜2,
所述起偏器,用于将入射激光转为线偏光;
所述1/4波片,用于将线偏光转为圆偏光;
所述透镜1和透镜2是成像聚焦透镜,采用由纳米砖阵列构造的平面纳米砖透镜,每个纳米砖为无定形硅薄膜材料,并且沉积在熔融石英玻璃衬底表面;纳米砖为长方体,其长宽高均为亚波长尺寸;纳米砖阵列中各纳米砖的尺寸相同,相邻纳米砖的中心间隔相同,距离透镜中心为r位置处的纳米砖的转角φ(r)采用下式确定,
其中,r为纳米砖中心与透镜中心的距离,f'为透镜焦距,2φ(r)为改变的位相,φ(r)为距离透镜中心r位置处、纳米砖长轴与x轴的夹角,λ为入射光的波长;
当将1/4波片转动90°时,则照射纳米砖超材料结构透镜的圆偏光的旋向改变,透镜1和透镜2的焦距值均变为原焦距值的相反数,就能改变透镜1和透镜2的组合焦距。
而且,设f'1和f'2分别为透镜1和透镜2的焦距,d为两透镜的距离,令
则变焦比为a倍以上,a>1。
而且,令
则变焦比为3倍以上。
和目前已经实现的或被报导的透镜变焦方法相比,本发明所涉及的一种基于偏振态控制的双档变焦透镜具有以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1、本发明所涉及的纳米砖变焦透镜不仅光学结构简单,而且机械结构也非常简单,其仅需要两片纳米砖透镜、波片转动90°(传统变焦需要轴向移动透镜)就可以实现透镜组的变焦,因此纳米砖变焦透镜是变焦技术的重要理论和方法的突破。
2、纳米砖变焦透镜的制造方法完全不同于传统变焦透镜,其采用微电子光刻工艺制造,且可以批量复制,在成本上有较大的优势。
3、纳米砖变焦透镜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紧凑,符合未来光学系统小型化的目标,极具发展前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纳米砖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纳米砖单元结构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平面纳米砖透镜的纳米砖排布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平面纳米砖透镜的单个纳米砖调节位相的原理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基于偏振态控制的双档变焦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基于偏振态控制的双档变焦系统的短焦情形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基于偏振态控制的双档变焦系统的长焦情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以具体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近年来,超颖表面材料(metasurface)赋予了人们更多精密操控光波电磁场的发展空间。超颖表面材料是一种二维的超材料,即在光学材料表面刻画出周期性的微纳结构。这种微纳结构对入射光波具有特殊的调控作用,可等效为可逐点变化的各向异性材料、超大(>10)、超小(~0)、负(<0)折射率材料,从而精密操控入射光波电磁场。
超颖表面材料的各向异性意味着其对入射波偏振态敏感。进一步的研究表明,优化设计的超颖表面材料纳米砖,可以等效为一个高效的半波片,这种半波片不仅能够使入射的圆偏光经过半波片后产生位相延迟,而且不同偏振态的圆偏光所经历的位相延迟正好符号相反。因此,由半波片微结构阵列构成的偏振透镜,采用不同的偏振光照明,将在不移动透镜的前提下,实现不同的组合焦距,这就是基于偏振态控制的双档变焦透镜的工作原理。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基于偏振态控制的双档变焦透镜,从光的前进方向算起,依次由四个部分组成:(1)起偏器:用于将入射激光转为线偏光;(2)1/4波片:用于将线偏光转为圆偏光;(3)透镜1:成像聚焦透镜,由纳米砖阵列组成;(4)透镜2:成像聚焦透镜,由纳米砖阵列组成。
所述的透镜1和透镜2,纳米砖为无定形硅薄膜材料(即非晶硅材料),并且沉积在熔融石英玻璃衬底表面(即衬底为二氧化硅材料);纳米砖为长方体,其长宽高均为亚波长尺寸;实施例的纳米砖参见图1和图2,其中,1-纳米砖,采用非晶硅材料;2-衬底,采用二氧化硅材料;L为纳米砖长度,W为纳米砖宽度,H为纳米砖高度,C为纳米砖单元大小,φ为纳米砖转角。图4中,f’为平面纳米砖透镜的焦距,r为纳米砖距透镜中心的距离,φ(r)为距透镜中心为r的纳米砖的转角。
纳米砖阵列单元中纳米砖的尺寸相同,相邻硅纳米砖的中心间隔相同;参见图3,以透镜中心为原点,可以建立三维坐标系,光的前进方向为z轴,纳米砖层上则为xoy平面坐标系,多个纳米砖单元按行列排列组合而成的圆形平面超材料器件,具有透镜的性质。
纳米砖阵列单元通过各纳米砖朝向角的不同来对其响应的波长进行位相调节,如图4所示,从而实现透镜的位相调节功能。
所述的透镜1和透镜2,两者相隔一定距离,对任一种旋向的圆偏光入射时,透镜焦距设计值的符号相反。将照射纳米砖超材料结构透镜的圆偏光的旋向改变(即1/4波片转动90°),两片纳米砖超材料结构透镜的焦距值均会变为原焦距值的相反数。例如,若入射光为右旋圆偏光,透镜1的焦距是-4mm,透镜2的焦距是2.56mm,若入射光为左旋圆偏光,透镜1的焦距是4mm,透镜2的焦距是-2.56mm。
纳米砖位相调节原理为:
在纳米砖层上建立xoy坐标系后,纳米砖的长边方向代表长轴,短边方向代表短轴,长轴与x轴的夹角为朝向角,记作φ。由晶体光学知识可知,半波片的琼斯矩阵可以表示为:其中φ为半波片长轴与x轴夹角。入射在某纳米砖的左旋或者右旋圆偏光,其琼斯矢量可以表示为:因此透过纳米砖之后的光束的琼斯矢量表示为
由(1)式可以看出,透射光的旋向相反,同时将经历±2φ的位相延迟。因此通过调整φ的大小(也就是纳米砖在xoy坐标平面内的朝向角),就可以调节和控制出射光的位相。
根据双档变焦透镜组的结构,要求制作两个平面纳米砖透镜,它们由纳米砖阵列构成。由纳米砖的位相调节原理及透镜聚焦原理,透镜上不同位置上纳米砖调节的位相差等于:
其中,r为纳米砖中心与透镜中心的距离,f'为透镜焦距,2φ(r)为改变的位相,φ(r)为距离透镜中心r位置处、纳米砖长轴与x轴的夹角,λ为入射光的波长。这样就可以通过其朝向角的不同来对其响应的波长进行位相调节,从而实现透镜的位相调节功能。
纳米砖透镜组变焦原理为:
由(1)式可以看出,入射圆偏光的旋向相反时,其经历的位相也正好相反。这意味着由纳米砖构成的透镜,在入射光的旋向发生改变时,透镜的焦距将变成数值相等、但符号相反的另一焦距。因此,由两个不同焦距的透镜进行组合后,在入射光的旋向改变时,这两个透镜的焦距分别变成它们各自原焦距的相反数,组合透镜的焦距也随即发生改变,从而实现变焦功能。
因此,可在两个透镜前放置一个λ/4波片,让一束线偏振光垂直入射到波片上,使偏振方向与波片的快轴方向成45°角,这样出射的就是一束平行的圆偏振光,此圆偏振光经过两个透镜后,由组合光学系统的焦距公式(3),
可以算出两组合透镜的焦距,也即双档变焦系统的第一档焦距F'1,其中,f'1和f'2分别为透镜1和透镜2的焦距,d为两透镜的距离。又
此为焦面到透镜2的距离fb1,也即此组合光学系统的工作距。
接着,把λ/4波片旋转90°角,使慢轴方向与线偏振光的偏振方向成45°角,这样出射的光就是与原先的圆偏振光旋向相反的圆偏振光,由纳米棒的原理可知,两透镜的性质将发生变化,原先的正透镜变成负透镜,负透镜变成正透镜,且焦距变为原来的相反数,可得:
即为双档变焦光学系统的第二档焦距F'2,且工作面的距离fb2为:
双档变焦的光学系统,先假定f'1>0,f'2<0,需要保持系统的焦面位置不变,即(4)、(6)两式相等,可令变量m=f'1,n=f'1+f'2,则要使fb1=fb2=fb,即变量fb不变,系统的后截距不变(无需调焦),则需满足
m·n=d2 (8)
若要求此光学系统的变焦比为a倍以上(a>1),则F'1>aF'2,由(3)、(5)式,得
该系统除了要满足(8)、(9)之外,还必须保持焦面在系统的外侧,经计算得到,一个变焦比为a倍以上的双档变焦光学系统的f'1、f'2和d参数必须满足以下:
由(10)式可知,只要选取合适的焦距和距离,就能保证光学系统在焦面位置不变的情况下、完美地实现变焦比为a倍以上的基于偏振态控制的双档变焦。
以a=3为例,令
则变焦比为3倍以上。
图5和图6、图7中,f1为透镜1的焦距值,f2为透镜2的焦距值,fb为组合透镜的后截距,d为透镜1和2的间距。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偏振态控制的双档变焦透镜的具体实施过程。
作为实施例,选取通信波段主波长λ=1.55μm。
然后,针对这个主波长,可以采用电磁仿真软件Comsol对单元结构参数进行设计和仿真,仿真以左旋(或者右旋)圆偏光垂直入射、以透射的右旋(或者左旋)圆偏光的转化效率及响应带宽作为优化对象。扫描单元结构长宽尺寸C、非晶硅纳米砖宽度W和高度H、纳米砖长度L,以期获得最佳参数。要求每种硅纳米砖仅对主波长附近窄带宽内波段响应,且交叉偏振(左旋→右旋,或右旋→左旋)转化效率最高、同向偏振(左旋→左旋,或右旋→右旋)转化效率最低。经优化计算,得到优化参数为:C=650nm,W=230nm,H=750nm,L=440nm。图1是纳米砖单元结构示意图。图2是纳米砖单元结构俯视图。具体实施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自行根据需要预先进行仿真设定。
根据双档变焦透镜组的结构要求,设计两个平面纳米砖透镜的结构排布方式,由此制作透镜1、透镜2。图3是本发明中平面纳米砖透镜的纳米砖排布示意图,平面纳米砖透镜正是由如图1所示的纳米砖单元排布而成的超材料结构透镜。图4是平面纳米砖透镜中单个纳米砖调节位相的原理示意图。距离透镜中心为r位置处的纳米砖的转角φ(r)由公式(2)确定。因此,根据纳米砖朝向角的不同来对其响应的波长进行逐点的位相调节,由此来构造纳米砖平面聚焦器件。
图5是基于偏振态控制的双档变焦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6、图7分别是基于偏振态控制的双档变焦系统的短焦和长焦情形俯视图。
设计两个透镜的距离d=2.4mm。首先,当入射光经过1/4波片变成右旋圆偏光时,设计透镜1的焦距f′1=-4mm,透镜2的焦距f′2=2.56mm,根据组合系统的焦距公式(3),得到系统的总焦距F'1=2.67mm。再由焦面位置的计算公式(4),得到焦面到透镜2的距离fb1=4.267mm。
然后,将1/4波片旋转90°,此时透过波片的光变成左旋圆偏光,透镜1的焦距变为原焦距的相反数4mm,透镜2的焦距变为原焦距的相反数-2.56mm。根据组合系统的焦距公式(5),得到系统的总焦距F'2=10.7mm。再由焦面位置的计算公式(6),得到焦面到透镜2的距离fb2=4.267mm。
因此,说明此基于偏振态控制的变焦系统能在不改变透镜后截距(fb1=fb2,因此无需调焦)的前提下,完美地实现双档变焦。

Claims (3)

1.一种基于偏振态控制的双档变焦透镜,其特征在于:在光的前进方向上,依次设有起偏器、1/4波片、透镜1和透镜2,
所述起偏器,用于将入射激光转为线偏光;
所述1/4波片,用于将线偏光转为圆偏光;
所述透镜1和透镜2是成像聚焦透镜,采用由纳米砖阵列构造的平面纳米砖透镜,每个纳米砖为无定形硅薄膜材料,并且沉积在熔融石英玻璃衬底表面;纳米砖为长方体,其长宽高均为亚波长尺寸;纳米砖阵列中各纳米砖的尺寸相同,相邻纳米砖的中心间隔相同,距离透镜中心为r位置处的纳米砖的转角φ(r)采用下式确定,
2 &phi; ( r ) = 2 &pi; &lambda; ( r 2 + f &prime; 2 - f &prime; )
其中,r为纳米砖中心与透镜中心的距离,f'为透镜焦距,2φ(r)为改变的位相,设建立三维坐标系,光的前进方向为z轴,纳米砖层上为xoy平面坐标系,φ(r)为距离透镜中心r位置处、纳米砖长轴与x轴的夹角,λ为入射光的波长;
当将1/4波片转动90°时,则照射纳米砖超材料结构透镜的圆偏光的旋向改变,透镜1和透镜2的焦距值均变为原焦距值的相反数,就能改变透镜1和透镜2的组合焦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偏振态控制的双档变焦透镜,其特征在于:设f1'和f2'分别为透镜1和透镜2的焦距,d为两透镜的距离,令
f 1 &prime; > 0 f 2 &prime; < 0 d < f 1 &prime; f 1 &prime; ( f 1 &prime; + f 2 &prime; ) = d 2 f 1 &prime; + f 2 &prime; < d < a + 1 a - 1 ( f 1 &prime; + f 2 &prime; )
则变焦比为a倍以上,a>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基于偏振态控制的双档变焦透镜,其特征在于:
f 1 &prime; > 0 f 2 &prime; < 0 d < f 1 &prime; f 1 &prime; ( f 1 &prime; + f 2 &prime; ) = d 2 f 1 &prime; + f 2 &prime; < d < 2 ( f 1 &prime; + f 2 &prime; )
则变焦比为3倍以上。
CN201511015914.6A 2015-12-29 2015-12-29 一种基于偏振态控制的双档变焦透镜 Active CN10554913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1015914.6A CN105549130B (zh) 2015-12-29 2015-12-29 一种基于偏振态控制的双档变焦透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1015914.6A CN105549130B (zh) 2015-12-29 2015-12-29 一种基于偏振态控制的双档变焦透镜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49130A CN105549130A (zh) 2016-05-04
CN105549130B true CN105549130B (zh) 2017-06-27

Family

ID=558284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1015914.6A Active CN105549130B (zh) 2015-12-29 2015-12-29 一种基于偏振态控制的双档变焦透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54913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12761A (zh) * 2018-05-08 2019-11-05 武汉大学 一种基于超表面材料的多档静态变焦透镜
CN108761585B (zh) * 2018-05-17 2021-04-27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介质超表面构造多焦点透镜的方法
CN109031660B (zh) * 2018-09-04 2020-12-01 武汉大学 消单色像差大视场双级联变焦透镜及其设计方法
CN109212741B (zh) * 2018-10-31 2021-08-03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连续变焦透镜及光学系统
CN110161676B (zh) * 2019-05-31 2020-09-08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双层介质超表面的光学变焦系统
CN111210713B (zh) * 2020-01-21 2021-09-03 武汉大学 基于防伪底纹与图像复用的防伪超表面的设计方法
CN111338156B (zh) * 2020-04-07 2022-02-18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基于偏振态调控实现超透镜变焦的装置、变焦方法和应用
CN112147721B (zh) * 2020-09-11 2021-06-04 武汉大学 偏振阶数可调且可连续变焦的柱矢量光束透镜及构造方法
CN112130231B (zh) * 2020-09-11 2022-03-04 武汉大学 产生偏振阶数可调的柱矢量光束的超表面系统及构造方法
CN112255711B (zh) * 2020-10-26 2022-04-29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产生柱矢量光束的连续变焦透镜及其设计方法
CN112987012A (zh) * 2021-02-02 2021-06-1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光学组件、光线发射装置及接收装置、深度相机、终端及测距方法
CN113238470B (zh) * 2021-05-14 2022-02-15 北京理工大学 基于超颖表面全息的码分复用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681428B1 (en) * 2012-04-03 2014-03-25 Rockwell Collins, Inc. High refractive index, polarization insensitive nano-rod based plasmonic metamaterials for lenses
CN104777545B (zh) * 2015-05-05 2018-05-01 武汉大学 一种硅纳米砖阵列偏振分光器
CN105068396B (zh) * 2015-09-02 2017-12-26 武汉大学 一种反射式铝纳米棒阵列及利用其实现彩色全息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49130A (zh) 2016-05-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549130B (zh) 一种基于偏振态控制的双档变焦透镜
CN108761585B (zh) 一种基于介质超表面构造多焦点透镜的方法
CN109270606B (zh) 一种基于介质和石墨烯构造动态多焦点超透镜的方法
Fan et al. A high numerical aperture, polarization-insensitive metalens for long-wavelength infrared imaging
Cui et al. Reconfigurable continuous-zoom metalens in visible band
CN105487145B (zh) 一种基于人工微结构超表面构造超薄光学透镜的方法
WO2020073303A1 (zh) 基于介质超表面的偏振发生器及其设计方法
CN106094066B (zh) 一种基于人工微结构超表面构造超薄彩色光学透镜的方法
CN109212741B (zh) 一种连续变焦透镜及光学系统
CN112379514B (zh) 一种偏振无关的超透镜及其设计方法
Wang et al. Multichannel spatially nonhomogeneous focused vector vortex beams for quantum experiments
CN106772813A (zh) 基于相位光栅阵列的分辨率可调波长选择开关及控制方法
CN111338156B (zh) 基于偏振态调控实现超透镜变焦的装置、变焦方法和应用
CN104932043B (zh) 一种基于金属微纳结构天线阵列的反射式离轴透镜
CN110954974B (zh) 一种基于超表面的全Stokes红外偏振成像器
CN107589540A (zh) 双折射相位调控超表面结构单元、宽带偏振与相位调控阵列及器件
CN108873555A (zh) 一种基于液晶可调介质超表面构造变焦透镜的方法
CN107884865A (zh) 基于硅纳米砖超材料的圆偏振起偏器及制备方法
CN110780366A (zh) 一种抗温度干扰的光学超表面聚焦成像元件及其方法
CN114089539B (zh) 一种基于复合相位调控的双完美涡旋光束超表面设计方法
CN109901251A (zh) 一种基于多层石墨烯的双焦点与长焦深超透镜
CN112147721A (zh) 偏振阶数可调且可连续变焦的柱矢量光束透镜及构造方法
CN110412761A (zh) 一种基于超表面材料的多档静态变焦透镜
CN107894647A (zh) 变焦透镜和图像获取装置
CN109164536B (zh) 基于超表面材料的智能光功率分配器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117

Address after: 430000 Beacon Fire Science Park No. 6, High-tech Fourth Road, Donghu New Technology Development Zone, Wuhan City, Hube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China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Address before: 430072 Wuhan University, Luojia mountain, Wuchang District, Wuhan, Hubei

Patentee before: Wuhan University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