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546590A - 具有排灰功能的节能灶 - Google Patents

具有排灰功能的节能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546590A
CN105546590A CN201610089088.8A CN201610089088A CN105546590A CN 105546590 A CN105546590 A CN 105546590A CN 201610089088 A CN201610089088 A CN 201610089088A CN 105546590 A CN105546590 A CN 1055465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mber
communicated
energy
stove
ash dischar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08908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546590B (zh
Inventor
任裕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610089088.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546590B/zh
Publication of CN1055465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465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5465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4659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B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FOR SOLID FUELS; IMPLEMENTS FOR USE IN CONNECTION WITH STOVES OR RANGES
    • F24B1/00Stoves or ranges
    • F24B1/20Rang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KFEEDING FUEL TO COMBUSTION APPARATUS
    • F23K3/00Feeding or distributing of lump or pulverulent fuel to combustion apparatus
    • F23K3/10Under-feed arrangements
    • F23K3/14Under-feed arrangements feeding by screw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LSUPPLYING AIR OR NON-COMBUSTIBLE LIQUIDS OR GASES TO COMBUSTION APPARATUS IN GENERAL ; VALVES OR DAMP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ROLLING AIR SUPPLY OR DRAUGHT IN COMBUSTION APPARATUS; INDUCING DRAUGHT IN COMBUSTION APPARATUS; TOPS FOR CHIMNEYS OR VENTILATING SHAFTS; TERMINALS FOR FLUES
    • F23L9/00Passages or apertures for delivering secondary air for completing combustion of fue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40/00Technologies aiming at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home appliances, e.g. induction cooking or efficient technologies for refrigerators, freezers or dish wash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olid-Fuel Combus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排灰功能的节能灶,属于灶具领域,包括加料装置、与加料装置连通的燃烧室以及设置于燃烧室上方的灶台本体,灶台本体内设置有蒸汽发生室、加热腔、炉心以及储灰腔,加热腔的下部呈倒立的圆台状,炉心的外壁与加热腔的内壁底部之间形成灰尘进口,加热腔通过灰尘进口与储灰腔连通,储灰腔位于蒸汽发生室和加热腔的下方。本节能灶可以有效防止灰尘覆盖于加热腔的内壁上,保证火焰对蒸汽发生室内水的加热效果,进而保证本节能灶的正常工作,弥补现有技术的缺陷。

Description

具有排灰功能的节能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灶具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具有排灰功能的节能灶。
背景技术
节能灶,同一时间同一环境,对比传统灶具,相对节能的灶具,根据用途又分为家用节能灶和商用节能灶。
但是,现有的节能灶大多存在结构不合理,无法有效加热灶台内的水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排灰功能的节能灶,以改善上述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本具有排灰功能的节能灶包括加料装置、与加料装置连通的燃烧室以及设置于燃烧室上方的灶台本体,灶台本体内设置有蒸汽发生室、加热腔、炉心以及储灰腔,蒸汽发生室连通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加热腔的下部呈倒立的圆台状,加热腔的顶部设置有炊具安装部,炉心的底部与燃烧室连通,顶部与加热腔连通,炉心的外壁与加热腔的内壁底部之间形成灰尘进口,加热腔通过灰尘进口与储灰腔连通,储灰腔位于蒸汽发生室和加热腔的下方。
作为优选的,炉心上设置有盖板,盖板上设置有与炉心的顶部匹配的避位孔,盖板的边缘与加热腔内壁之间的距离为0.5-3.5cm。
设置盖板的目的在于减小炉心外壁和加热腔内壁底部之间的距离,即减小灰尘进口的尺寸,从而在保证在灰尘能够穿过灰尘进口进入储灰腔的同时避免火焰穿过灰尘进口进入储灰腔,以防止热能的浪费,使得加热效果最优化。
作为优选的,盖板的边缘与加热腔内壁之间的距离为1-3cm。
这样设置灰尘进口的尺寸的目的在于进一步保证在灰尘能够穿过灰尘进口进入储灰腔的同时避免火焰穿过灰尘进口进入储灰腔。
作为优选的,灶台本体上设置有多个加热通道,多个加热通道均贯穿蒸汽发生室且顶部与加热腔连通,底部与储灰腔连通。
设置加热通道的目的在于使得进入加热腔的火焰在炊具的压迫下可以折返进入,即增大火焰与蒸汽发生室的接触面积,提高火焰对蒸汽发生室内的水的加热效果。
作为优选的,具有排灰功能的节能灶还包括供氧装置,供氧装置包括鼓风机和第一通气管,第一通气管一端与鼓风机连通,另一端与燃烧室连通。
设置供氧装置的目的在于实现空气与燃料的混合,保证燃烧的充分性,减少灰尘的产生。
作为优选的,炉心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气孔,炉心的外壁上套设有套筒,套筒的内壁和炉心的外壁之间形成上下封口的环形腔,环形腔与多个气孔连通,供氧装置还包括第二通气管,第二通气管一端与鼓风机连通,另一端与环形腔连通。
设置第二通气管的目的在于提高炉心内的氧气含量,促进火焰与空气的混合,保证其充分燃烧,从而尽可能减少灰尘的产生,保证火焰对炊具和蒸汽发生室的加热效果。
作为优选的,加料装置包括料斗和螺旋输送机,螺旋输送机包括输送管、转动连接于输送管内的螺旋叶片以及驱动螺旋叶片转动的电机,输送管上设置有进料口和出料口,进料口与料斗连通,出料口与燃烧室连通。
这样设置加料装置的目的在于其结构简单,工作可靠,可以有效实现燃料的输送,从而保证火焰的稳定性。
作为优选的,供氧装置还包括第三通气管,第三通气管一端鼓风机连通,另一端与输送管连通。
这样设置的目的在于使得鼓风机产生的空气可以先进入输送管与燃料充分混合,之后燃料进入燃烧室就能充分地燃烧,一方面减少烟气的产生,节省燃料,另一方面可以实现整个节能灶优良的加热效果。
作为优选的,蒸汽发生室内设置有换热装置,换热装置包括换热管,换热管包括进水端和出水端,进水端和出水端均伸出蒸汽发生室。
设置换热管的目的在于可以有效回收蒸汽发生室内热水的热量,并将回收的这部分热量加以利用,从而达到节约热能的目的。
作为优选的,换热管呈螺旋状,其轴心线垂直于水平面。
采用螺旋状的目的在于尽可能延长冷水在换热管中的流动路程,从而促进换热的充分性,保证热量的充分回收;设置轴心线垂直于水平面的目的在于充分利用蒸汽发生室的内部空间,方便换热管的位置设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节能灶采用圆台状的加热腔通过燃料进口与储灰腔连通的结构,使得燃烧产生的灰尘能沿着加热腔的内壁下滑,最终穿过灰尘进口落入储灰腔,从而有效防止灰尘覆盖于加热腔的内壁上,保证火焰对蒸汽发生室内水的加热效果,进而保证本节能灶的正常工作,弥补现有技术的缺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具有排灰功能的节能灶的剖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具有排灰功能的节能灶的正视图。
附图标记汇总:
料斗100;电机110;输送管120;
燃烧室200;灶台本体300;
加热腔310;蒸汽发生室320;炉心330;
储灰腔340;加热通道350;换热管360;
套筒370;盖板380;风机400;
第一通气管410;第二通气管420;
第三通气管43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2,本具有排灰功能的节能灶包括加料装置、与加料装置连通的燃烧室200以及设置于燃烧室200上方的灶台本体300,灶台本体300内设置有蒸汽发生室320、加热腔310、炉心330以及储灰腔340,蒸汽发生室320连通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加热腔310的下部呈倒立的圆台状,加热腔310的顶部设置有炊具安装部,炉心330的底部与燃烧室200连通,顶部与加热腔310连通,炉心330的外壁与加热腔310的内壁底部之间形成灰尘进口,加热腔310通过灰尘进口与储灰腔340连通,储灰腔340位于蒸汽发生室320和加热腔310的下方。
其中,本节能灶的燃料主要为生物质燃料,包括破碎的秸秆、甘蔗渣、锯末等农业废弃物,具有绿色环保节能的特点;炊具安装部为开设于灶台本体300上表面的凹槽,炊具安装部的形状和尺寸与炊具的形状尺寸匹配,以便炊具的放置;加热腔310、炉心330以及储灰腔340从上到下依次连通,加热腔310呈环形,且截面整体呈三角形,上述截面指的是加热腔310的轴心线和径向线所在的平面;炉心330为上下开口的圆管结构且呈倒立的圆台状,以实现集火效果,炉心330下部位于储灰腔340内,上部进入加热腔310内,相应地,灰尘进口呈环形;灰尘进口(即炉心330的外壁与加热腔310的内壁底部之间的距离)的尺寸为4-6cm;所述储灰腔340的壁上设置有灰尘出口和用于遮挡灰尘出口的门,上述门是可开闭的,当灰尘积累到一定程度时,打开门即可将灰尘掏出。
本节能灶的工作原理和过程是这样的:首先,加料装置将生物质燃料输送到燃烧室200内部;然后,点燃燃料,燃料燃烧产生火焰,火焰穿过炉心330进入加热腔310,从而对安装于炊具安装部上的炊具(比如铁锅)进行加热,以实现灶的基本功能;之后,火焰进入加热腔310燃烧一段时候后,会产生大量的灰尘,这些灰尘会落到加热腔310的内壁上,并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向下滑动,最终穿过灰尘进口进入储灰腔340内。
现有的节能灶的加热腔310大多都是阶梯状的,燃烧产生的灰尘掉落到上面无法继续滑落,因此一段时候后加热腔310的内壁上就会覆盖一层灰尘,这层灰尘会减弱或者隔离火焰的热量传递,导致火焰对蒸汽发生室320内的水的加热效果大大降低甚至无法加热。针对上述情况,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把加热腔310的下部改造成倒立的圆台状,即加热腔310下部的内壁呈倾斜状(上部因为炊具安装部的设置,所以无法完全设置为倾斜状),这样掉落到加热腔310内壁上的灰尘就能继续向下滑动最终穿过灰尘进口,进入储灰腔340内进行临时存储,而灰尘就不会堆积在加热腔310的内壁上形成“灰尘隔热层”,从而保证火焰对蒸汽发生室320内的水的加热效果。
本实施例中,炉心330上设置有盖板380,盖板380上设置有与炉心330的顶部匹配的避位孔,盖板380的边缘与加热腔310内壁之间的距离为0.5-3.5cm。
其中,盖板380呈圆盘状且放置于炉心330的顶部,安装和拆卸均非常容易,以便清理和更换;避位孔为圆形孔且直径略大于炉心330的顶部,以便可以轻松地套住炉心330的顶部,以保证盖板380安装的稳定性;上述“距离”指的是最小距离,因为加热腔310的内壁是倾斜的。
设置盖板380的目的在于减小炉心330外壁和加热腔310内壁底部之间的距离,即减小灰尘进口的尺寸,从而在保证在灰尘能够穿过灰尘进口进入储灰腔340的同时避免火焰穿过灰尘进口进入储灰腔340,以防止热能的浪费,使得加热效果最优化。
本实施例中,盖板380的边缘与加热腔310内壁之间的距离为1-3cm。
这样设置灰尘进口的尺寸的目的在于进一步保证在灰尘能够穿过灰尘进口进入储灰腔340的同时避免火焰穿过灰尘进口进入储灰腔340。
本实施例中,灶台本体300上设置有多个加热通道350,多个加热通道350均贯穿蒸汽发生室320且顶部与加热腔310连通,底部与储灰腔340连通。
其中,加热通道350为圆柱形通道且竖直设置,多个加热通道350沿圆周方向均匀间隔排;每条加热通道350均从加热腔310的内壁上部延伸至储灰腔340的顶部。
设置加热通道350的目的在于使得进入加热腔310的火焰在炊具的压迫下可以折返进入,即增大火焰与蒸汽发生室320的接触面积,提高火焰对蒸汽发生室320内的水的加热效果。
本实施例中,具有排灰功能的节能灶还包括供氧装置,供氧装置包括鼓风机400和第一通气管410,第一通气管410一端与鼓风机400连通,另一端与燃烧室200连通。
其中,鼓风机400为现有技术,其通过螺栓安装于燃烧室200的底部;第一通气管410为刚性的金属管,以保证其结构稳定性和安装稳定性。
设置供氧装置的目的在于实现空气与燃料的混合,保证燃烧的充分性,减少灰尘的产生。
本实施例中,炉心330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气孔,炉心330的外壁上套设有套筒370,套筒370的内壁和炉心330的外壁之间形成上下封口的环形腔,环形腔与多个气孔连通,供氧装置还包括第二通气管420,第二通气管420一端与鼓风机400连通,另一端与环形腔连通。
其中,套筒370的内壁和炉心330的外壁之间焊接有多根连接条,多根连接条沿圆周方向均匀间隔排列,以实现两者的稳定连接;第二通气管420采用软管设计,以提高其位置布置的灵活性;第二通气管420连通于环形腔的底部,空气经过第二通气管420进入环形腔后,再经过多个气孔进入炉心330,以促进火焰的充分燃烧。
设置第二通气管420的目的在于提高炉心330的氧气含量,促进火焰与空气的混合,保证其充分燃烧,从而尽可能减少灰尘的产生,保证火焰对炊具和蒸汽发生室320的加热效果。
本实施例中,加料装置包括料斗100和螺旋输送机,螺旋输送机包括输送管120、转动连接于输送管120内的螺旋叶片以及驱动螺旋叶片转动的电机110,输送管120上设置有进料口和出料口,进料口与料斗100连通,出料口与燃烧室200连通。
其中,底座上可拆卸连接有支架,料斗100架设于支架上,以便安装;料斗100呈锥形,包括顶部的燃料进口和底部的燃料出口,燃料出口正对输送管120的进料口且两者的形状大小相同,以便燃料能流畅地进入输送管120;输送管120呈圆柱形,固定于灶台本体300下方。
这样设置加料装置的目的在于其结构简单,工作可靠,可以有效实现燃料的输送,从而保证火焰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供氧装置还包括第三通气管430,第三通气管430一端鼓风机400连通,另一端与输送管120连通。
其中,输送管120上设置有与第一供氧口连通的第一供氧管,第一供氧管与第一通气管410对接;第一供氧口呈圆形,相应地,第一供氧管呈圆筒形。
这样设置的目的在于使得鼓风机400产生的空气可以先进入输送管120与燃料充分混合,之后燃料进入燃烧室200就能充分地燃烧,一方面减少烟气的产生,节省燃料,另一方面可以实现整个节能灶优良的加热效果。
本实施例中,蒸汽发生室320内设置有换热装置,换热装置包括换热管360,换热管360包括进水端和出水端,进水端和出水端均伸出蒸汽发生室320。
其中,换热管360为铜管,铜材具有优良的导热性能,可以有效提高换热管360的换热效果;出水端设置有阀门,以便控制换热管360内的水流出。
设置换热管360的目的在于可以有效回收蒸汽发生室320内热水的热量,并将回收的这部分热量加以利用,从而达到节约热能的目的。
本实施例中,换热管360呈螺旋状,其轴心线垂直于水平面。
其中,其中,相邻两圈换热管360之间相互紧贴,从而使得换热管360结构紧凑;螺旋状的换热管360设置于蒸汽发生室320的底部,换热管360的轴心线与灶台本体300的中心线重合,以便安装。
采用螺旋状的目的在于尽可能延长冷水在换热管360中的流动路程,从而促进换热的充分性,保证热量的充分回收;设置轴心线垂直于水平面的目的在于充分利用蒸汽发生室320的内部空间,方便换热管360的位置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换热管360也可以设置为其它形状,比如波浪形,具体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本节能灶采用圆台状的加热腔310通过燃料进口与储灰腔340连通的结构,使得燃烧产生的灰尘能沿着加热腔310的内壁下滑,最终穿过灰尘进口落入储灰腔340,从而有效防止灰尘覆盖于加热腔310的内壁上,保证火焰对蒸汽发生室320内水的加热效果,进而保证本节能灶的正常工作,弥补现有技术的缺陷。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具有排灰功能的节能灶,其特征在于,包括加料装置、与所述加料装置连通的燃烧室以及设置于所述燃烧室上方的灶台本体,所述灶台本体内设置有蒸汽发生室、加热腔、炉心以及储灰腔,所述蒸汽发生室连通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加热腔的下部呈倒立的圆台状,所述加热腔的顶部设置有炊具安装部,所述炉心的底部与所述燃烧室连通,顶部与所述加热腔连通,所述炉心的外壁与所述加热腔的内壁底部之间形成灰尘进口,所述加热腔通过所述灰尘进口与所述储灰腔连通,所述储灰腔位于所述蒸汽发生室和所述加热腔的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排灰功能的节能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炉心上设置有盖板,所述盖板上设置有与所述炉心的顶部匹配的避位孔,所述盖板的边缘与所述加热腔内壁之间的距离为0.5-3.5c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排灰功能的节能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的边缘与所述加热腔内壁之间的距离为1-3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排灰功能的节能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灶台本体上设置有多个加热通道,多个所述加热通道均贯穿所述蒸汽发生室且顶部与所述加热腔连通,底部与所述储灰腔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排灰功能的节能灶,其特征在于,具有排灰功能的节能灶还包括供氧装置,所述供氧装置包括鼓风机和第一通气管,所述第一通气管一端与鼓风机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燃烧室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排灰功能的节能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炉心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气孔,所述炉心的外壁上套设有套筒,所述套筒的内壁和所述炉心的外壁之间形成上下封口的环形腔,所述环形腔与多个所述气孔连通,所述供氧装置还包括第二通气管,所述第二通气管一端与所述鼓风机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环形腔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排灰功能的节能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料装置包括料斗和螺旋输送机,所述螺旋输送机包括输送管、转动连接于所述输送管内的螺旋叶片以及驱动所述螺旋叶片转动的电机,所述输送管上设置有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进料口与所述料斗连通,所述出料口与所述燃烧室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具有排灰功能的节能灶,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氧装置还包括第三通气管,所述第三通气管一端所述鼓风机连通,另一端与所述输送管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排灰功能的节能灶,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发生室内设置有换热装置,所述换热装置包括换热管,所述换热管包括进水端和出水端,所述进水端和出水端均伸出所述蒸汽发生室。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具有排灰功能的节能灶,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呈螺旋状,其轴心线垂直于水平面。
CN201610089088.8A 2016-02-17 2016-02-17 具有排灰功能的节能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54659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089088.8A CN105546590B (zh) 2016-02-17 2016-02-17 具有排灰功能的节能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089088.8A CN105546590B (zh) 2016-02-17 2016-02-17 具有排灰功能的节能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46590A true CN105546590A (zh) 2016-05-04
CN105546590B CN105546590B (zh) 2018-09-14

Family

ID=558259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089088.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546590B (zh) 2016-02-17 2016-02-17 具有排灰功能的节能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546590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87833A (zh) * 2016-09-24 2017-01-04 成都测迪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层式环保生物灶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177192A (en) * 1986-01-29 1987-01-14 Waclaw Micuta Cooking stove
CN2564893Y (zh) * 2002-08-16 2003-08-06 钟万臣 多功能节煤移动锅灶
CN201606908U (zh) * 2009-10-23 2010-10-13 重庆教程工贸有限公司 生物质高效低排放节能炉灶
CN104896521A (zh) * 2015-06-26 2015-09-09 重庆柏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换热装置的节能灶
CN205560849U (zh) * 2016-02-17 2016-09-07 任裕中 具有排灰功能的节能灶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177192A (en) * 1986-01-29 1987-01-14 Waclaw Micuta Cooking stove
CN2564893Y (zh) * 2002-08-16 2003-08-06 钟万臣 多功能节煤移动锅灶
CN201606908U (zh) * 2009-10-23 2010-10-13 重庆教程工贸有限公司 生物质高效低排放节能炉灶
CN104896521A (zh) * 2015-06-26 2015-09-09 重庆柏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换热装置的节能灶
CN205560849U (zh) * 2016-02-17 2016-09-07 任裕中 具有排灰功能的节能灶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87833A (zh) * 2016-09-24 2017-01-04 成都测迪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层式环保生物灶
CN106287833B (zh) * 2016-09-24 2018-06-08 成都测迪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层式环保生物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46590B (zh) 2018-09-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807498U (zh) 一种燃烧生物质颗粒节能灶
CN205717348U (zh) 一种新型洁净煤专用炉
CN110173719B (zh) 一种小型生物质供热系统
CN105546590A (zh) 具有排灰功能的节能灶
CN204901840U (zh) 具有换热装置的节能灶
CN205560849U (zh) 具有排灰功能的节能灶
CN206669807U (zh) 一种生物质燃料灶
CN208794390U (zh) 生物质颗粒燃料燃烧系统及生物质颗粒燃料商用灶
CN208011769U (zh) 一种生物质颗粒蒸汽灶
CN201715557U (zh) 生物质燃料炊用热水炉
CN104896521A (zh) 具有换热装置的节能灶
CN206269161U (zh) 多功能汽化燃烧炉
CN205560848U (zh) 灰尘排出装置及节能灶
CN109028154A (zh) 一种生物质颗粒燃料集成炉灶
CN205102399U (zh) 秸秆燃烧热风炉
CN108266755A (zh) 自动控制送风量的节能炉灶
CN207006544U (zh) 一种立式锅炉节能装置
CN203082933U (zh) 带热水器的生物能猛火炉
CN203286590U (zh) 采暖炉
CN107101367A (zh) 一种热水锅炉
CN209147070U (zh) 一种生物质锅炉燃烧系统
CN211781243U (zh) 一种高效清洁生物质颗粒炊事采暖炉
CN201166395Y (zh) 节能煤气采暖炉
CN100422635C (zh) 节能环保气化锅炉
CN205860089U (zh) 环保无烟正反双烧气化炊暖两用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914

Termination date: 2020021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