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附件和吸附件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吸附件和吸附件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智能终端中的屏幕与壳体的贴合一般为以下的工艺:点胶工艺、泡棉胶贴合工艺、或者泡棉胶+局部点胶工艺。发明人在实施上述工艺将屏幕贴合上壳体上时,发现以下问题:(1)、点胶工艺由于点胶路径的不同,需要配备点胶机,耗费成本,且容易存在溢胶,影响产品外观,同时需要等到胶水凝结后才具有较佳的贴合效果,因此需要长时间的保压,影响生产效率;(2)、泡棉胶贴合工艺由于泡棉胶的粘性在高温情况下会失去活性,导致粘性下降、屏幕开胶等问题;(3)、不管是点胶工艺、泡棉胶贴合工艺、或者泡棉胶+局部点胶工艺在将屏幕相对于壳体拆装后,皆不可以重复利用,需要对粘合部位进行清洁,才可进行下次的贴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粘性较佳、拆卸方便的吸附件和吸附件的制备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吸附件,包括底部和设置于所述底部上的若干个吸附单元,所述吸附单元包括沿着其轴向相背设置的连接面和吸附面,所述连接面连接于所述底部上,所述吸附面为圆弧面,所述吸附面朝着所述底部凹陷。
其中,所述吸附件还包括疏水性膜,所述疏水性膜沉积于各个所述吸附单元之间。
其中,所述吸附件还包括粘接层,所述粘接层设置于所述底部上,所述粘接层与所述若干个吸附单元相背设置。
其中,所述若干个吸附单元的密度为单位平方毫米内8~40个。
其中,所述吸附面为半圆弧面,所述吸附面的圆心位于所述吸附单元的中心轴上。
其中,所述吸附面的直径为0.04~0.30mm。
其中,所述连接面的直径大于所述吸附面的直径。
其中,所述吸附单元还包括外周面,所述外周面为鼓形,且所述外周面朝着所述吸附单元的中心轴凹陷。
其中,所述吸附单元沿着轴向的高度为0.08~0.32mm。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吸附件的制备方法,包括:
提供初始光刻基板;
在所述初始光刻基板上制备若干个吸附孔获得目标光刻基板,所述吸附孔的底部为圆弧形,所述吸附孔的底部朝着吸附孔的开口凹陷;
将聚合物涂抹或热压于所述目标光刻基板上直至所述聚合物冷凝形成吸附件;
将所述吸附件与所述目标光刻基板分离。
其中,所述从所述目标光刻基板上取下所述吸附件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沉积疏水性膜于所述吸附件上。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吸附件包括底部和设置在底部上的若干个吸附单元,每个吸附单元具有圆弧状的吸附面,该吸附面能够可拆卸吸附一外在部件,而底部则能够固定连接于另一外在部件上,即该吸附件能够将一外在部件可拆卸连接于另一外在部件上,从而使得吸附件的粘性较佳,拆卸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吸附件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吸附件的第II局部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的吸附单元的示意图;
图4至图5是图3中的吸附单元的使用状态变化示意图;
图6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吸附件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
图7是本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吸附件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底”、“内”、“外”、“轴向Z”、“周向”、“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暗示或指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面将结合附图1~附图5,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吸附件100的结构进行详细介绍。
请参见图1至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吸附件100,包括底部1和设置于底部1上的若干个吸附单元2,吸附单元2包括沿着其轴向Z相背设置的连接面21和吸附面22,连接面21连接于底部1上,吸附面22为圆弧面,吸附面22朝着底部1凹陷。
吸附件100包括底部1和设置在底部1上的若干个吸附单元2,每个吸附单元2具有圆弧状的吸附面22,吸附面22能够可拆卸吸附一外在部件,而底部1则能够固定连接于另一外在部件上,即该吸附件100能够将一外在部件可拆卸连接于另一外在部件上,从而使得吸附件100的粘性较佳,拆卸方便。
在本实施例中,请参照图2,吸附件100为聚合物材料涂抹或热压于模板上形成。该吸附件100的底部1的形状根据实际所需而相应设置,一般为矩形,便于在使用该吸附件100时,较易剪切合适的面积。底部1包括相背设置的正面11和背面12,其背面12用于粘接于外在部件上,正面11上设置有若干个吸附单元2。
在本实施例中,请参照图2,若干个吸附单元2与底部1的正面11为一体成型。若干个吸附单元2的连接面21均匀排布于正面11上。请参照图4至图5,使用该吸附件100于屏幕200与壳体300的贴合时,将底部1的背面12粘接于壳体300上,接着将屏幕200置于若干个吸附单元2的吸附面22上,并压紧若干个吸附单元2的吸附面22,使得各个吸附面22中的空气排出,产生气压差,若干个吸附单元2将屏幕200吸附住,实现屏幕200与壳体300的贴合;将屏幕200从壳体300上拆卸下来时,只需克服若干个吸附面22的吸力即可将屏幕200与壳体300分离,若拆卸下来的屏幕200需要再次与壳体300贴合,只需将屏幕200置于若干个吸附单元2的吸附面22上,并压紧若干个吸附单元2的吸附面22即实现再次贴合。可以理解的是,该吸附件100可以用于需要相互固定或贴合的任意两个部件上。
为了更进一步的改进,吸附件100还包括疏水性膜,疏水性膜沉积于各个吸附单元2之间。
通过在各个吸附单元2之间沉积疏水性膜,防止各个吸附单元2之间相互粘接,进一步优化吸附件100的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疏水性膜沉积于底部1的正面11上,相邻两个吸附单元2之间皆沉积有疏水性膜,在吸附单元2发生相互挤压时,相邻两个吸附单元2不会相互粘接。
为了更进一步的改进,吸附件100还包括粘接层,粘接层设置于底部1上,粘接层与若干个吸附单元2相背设置。
通过在底部1设置粘接层,使得底部1可以粘接于其它设备上,进一步优化吸附件100的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粘结层设置于底部1的背面12上,从而使用吸附件100时,底部1可以直接粘接于所需的部件上,进一步优化吸附件100的结构。
为了更进一步的改进,若干个吸附单元2的密度为单位平方毫米内8~40个。
通过将若干个吸附单元2的密度限定为单位平方毫米内8~40个,进一步提高了吸附件100的吸附力,保证了吸附件100的可靠性。
在本实施例中,发明人通过大量的实验发现,若干个吸附单元2的密度为单位平方毫米内8~40个时,吸附件100的吸附力较强,能够较佳的将两部件固定或者贴合在一起。
为了更进一步的改进,请参照图2和图3,吸附面22为半圆弧面,吸附面22的圆心位于吸附单元2的中心轴上。
通过将吸附面22设置为半圆弧面,进一步提高吸附件100的吸附力。
在本实施例中,发明人通过对吸附面22的各种结构的实验,发现吸附面 22为半圆弧面时,吸附面22与吸附于其上的部件之间的间隙较小,使得每个吸附面22形成更佳的气压差,从而获得较佳的吸附力,从而能够更佳的将两部件固定或者贴合在一起。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吸附面22还可以为碗状、半椭圆面或者锥面,等等。
为了更进一步的改进,请参照图3,吸附面22的直径为0.04~0.30mm。
通过将吸附面22的直径为0.04~0.30mm,进一步提高了吸附件100的吸附力,保证了吸附件100的可靠性。
在本实施例中,发明人通过大量的实验发现,吸附面22的直径X1为0.04~0.30mm时,吸附件100的吸附力较强,能够较佳的将两部件固定或者贴合在一起。
为了更进一步的改进,请参照图3,连接面21的直径X2大于吸附面22的直径X1。
通过将连接面21的直径X2限定为大于吸附面22的直径X1,使得吸附件100在制备时较为容易与模具相分离,进一步优化吸附件100的制备。
在本实施例中,发明人通过大量的实验发现,连接面21的直径X2为0.06~0.33mm时,吸附件100的吸附力较强,能够较佳的将两部件固定或者贴合在一起。
为了更进一步的改进,请参照图3,吸附单元2沿着轴向Z的高度H为0.08~0.32mm。
通过将吸附单元2沿着轴向Z的高度为0.08~0.32mm,进一步提高了吸附件100的吸附力,保证了吸附件100的可靠性。
在本实施例中,发明人通过大量的实验发现,吸附单元2沿着轴向Z的高度H为0.08~0.32mm时,吸附件100的吸附力较强,能够较佳的将两部件固定或者贴合在一起。
为了更进一步的改进,请参照图2和图3,吸附单元2还包括外周面23,外周面23为鼓形,且外周面朝着吸附单元2的中心轴凹陷。
通过将外周面23设置为鼓形,且外周面朝着吸附单元2的中心轴凹陷,使得吸附面22受到挤压而使得外周面23在高度方向亦受到压缩时,其外周面23会朝着其中心轴方向内陷,从而使得相邻两个吸附单元2不会相互干涉,进而影响吸附件100的吸附。
在本实施例中,外周面23的弧度较为平滑,以便于吸附件100的制备。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吸附单元2的外周面还可以为锥面、柱面等等。
当吸附件100开始使用时,首先根据两个部件需要贴合的面积对应剪切合适的吸附件100;接着将吸附件100的底部1的背面12粘接于一部件上;再将另一部件压合于若干个吸附单元2的吸附面22上,并将若干个吸附单元2的吸附面22中的空气排出,使其与吸附面22之间的间隙较小,形成气压差,从而实现两部件的贴合。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吸附件100包括底部1和设置在底部1上的若干个吸附单元2,每个吸附单元2具有圆弧状的吸附面22,吸附面22能够可拆卸吸附一外在部件,而底部1则能够固定连接于另一外在部件上,即该吸附件100能够将一外在部件可拆卸连接于另一外在部件上,从而使得吸附件100的粘性较佳,拆卸方便。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吸附件100还通过在各个吸附单元2之间沉积疏水性膜,防止各个吸附单元2之间相互粘接,进一步优化吸附件100的结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吸附件100还通过在底部1设置粘接层,使得底部1可以粘接于其它设备上,进一步优化吸附件100的结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吸附件100还通过将若干个吸附单元2的密度限定为单位平方毫米内8~40个,进一步提高了吸附件100的吸附力,保证了吸附件100的可靠性。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吸附件100还通过将吸附面22设置为半圆弧面,进一步提高吸附件100的吸附力。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吸附件100还通过将吸附面22的直径X1为0.04~0.30mm,进一步提高了吸附件100的吸附力,保证了吸附件100的可靠性。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吸附件100还通过将外周面23设置为鼓形,且外周面23朝着吸附单元2的中心轴凹陷,使得吸附面22受到挤压而使得外周面 23在轴向Z亦受到压缩时,其外周面23会朝着其中心轴方向内陷,从而使得相邻两个吸附单元2不会相互干涉,进而影响吸附件100的吸附。
下面将结合附图6~附图7,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吸附件的制备方法进行详细介绍,需要说明的是,附图6~附图7的吸附件的制备方法,用于制备本发明图1~图5所示实施例的结构,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发明实施例相关的部分,具体技术细节未揭示的,请参照本发明图1-图3所示的实施例。
请参照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吸附件的制备方法,包括:
S100:提供初始光刻基板;
S110:在初始光刻基板上制备若干个吸附孔获得目标光刻基板,吸附孔的底部为圆弧形,吸附孔的底部朝着吸附孔的开口凹陷;
具体的,通过计算机绘制出比实际尺寸大几十或几百倍的掩模,再经过缩放支撑实际的工作模,将工作模附在初始光刻基板上,让光子束透过工作模在初始光刻基板上刻出吸附孔。该吸附孔的底部为圆弧形,且吸附孔的底部朝着吸附孔的开口凹陷,使得后续形成吸附件的吸附单元的吸附面为相应的圆弧面。其中,为了优化吸附件的结构,吸附孔的底部为半圆面,其圆心位于吸附孔的中心轴上。
S120:将聚合物涂抹或热压于目标光刻基板上直至聚合物冷凝形成吸附件;
具体的,将聚合物如聚对二甲苯均匀涂抹或热压于目标光刻基板上,等待聚合物冷凝,形成吸附件,其中,聚合物位于目标光刻基板外部的材料形成平整的吸附件平整的底部,以便于吸附件粘接于部件上,聚合物位于目标光刻基板的吸附孔中的材料形成吸附单元,吸附单元用于吸附部件。
S130:将吸附件与光刻基板分离;
具体的,将冷凝成型的吸附件与目标光刻基板分离。
当吸附件开始使用时,首先根据两个部件需要贴合的面积对应剪切合适的吸附件;接着将吸附件的底部的背面粘接于一部件上;再将另一部件压合于若干个吸附单元的吸附面上,并将若干个吸附单元的吸附面中的空气排出,使其与吸附面之间的间隙较小,形成气压差,从而实现两部件的贴合。
请参照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吸附件的制备方法,包括:
S200:提供初始光刻基板;
S210:在初始光刻基板上制备若干个吸附孔获得目标光刻基板,吸附孔的底部为圆弧形,吸附孔的底部朝着吸附孔的开口凹陷;
具体的,通过计算机绘制出比实际尺寸大几十或几百倍的掩模,再经过缩放支撑实际的工作模,将工作模附在初始光刻基板上,让光子束透过工作模在初始光刻基板上刻出吸附孔。该吸附孔的底部为圆弧形,且吸附孔的底部朝着吸附孔的开口凹陷,使得后续形成吸附件的吸附单元的吸附面为相应的圆弧面。其中,为了优化吸附件的结构,吸附孔的底部为半圆面,其圆心位于吸附孔的中心轴上。
S220:将聚合物涂抹或热压于目标光刻基板上直至聚合物冷凝形成吸附件;
具体的,将聚合物如聚对二甲苯均匀涂抹或热压于目标光刻基板上,等待聚合物冷凝,形成吸附件,其中,聚合物位于目标光刻基板外部的材料形成平整的吸附件平整的底部,以便于吸附件粘接于部件上,聚合物位于目标光刻基板的吸附孔中的材料形成吸附单元,吸附单元用于吸附部件。
S230:将吸附件与光刻基板分离;
具体的,将冷凝成型的吸附件与目标光刻基板分离。
S240:沉积疏水性膜于吸附件上。
具体的,在吸附件的表面采取喷雾工艺,使得吸附件沉积一层疏水性膜,以防止吸附单元之间相互粘接。
当吸附件开始使用时,首先根据两个部件需要贴合的面积对应剪切合适的吸附件;接着将吸附件的底部的背面粘接于一部件上;再将另一部件压合于若干个吸附单元的吸附面上,并将若干个吸附单元的吸附面中的空气排出,使其与吸附面之间的间隙较小,形成气压差,从而实现两部件的贴合。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吸附件的制备方法制备出来的吸附件包括底部和设置在底部上的若干个吸附单元,每个吸附单元具有圆弧状的吸附面,吸附面能够可拆卸吸附一外在部件,而底部则能够固定连接于另一外在部件上,即该吸附件能够将一外在部件可拆卸连接于另一外在部件上,从而使得吸附件的粘性较佳,拆卸方便。
本发明实施例的模块或单元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组合或拆分。
以上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实施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的模块或单元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组合或拆分。
以上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实施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