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531953A - 用户设备、基站及用于用户设备的提前解码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户设备、基站及用于用户设备的提前解码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531953A
CN105531953A CN201580001826.2A CN201580001826A CN105531953A CN 105531953 A CN105531953 A CN 105531953A CN 201580001826 A CN201580001826 A CN 201580001826A CN 105531953 A CN105531953 A CN 1055319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down link
link data
channel data
control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0182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修圣
蔡政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ediaTek Inc
Original Assignee
MediaTek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ediaTek Inc filed Critical MediaTek Inc
Publication of CN1055319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3195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04L5/005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of common pilots, i.e. pilots destined for multiple users or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36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receiver
    • H04L1/0038Blind format det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5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CK/NAC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up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the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至少一种用户设备(UE)、基站(BS)及用于UE的提前解码方法。UE通过在盲检测解码尝试过程中关闭一些特定的帧提前终止机会来执行提前解码方法,以降低解码复杂度。BS获取UE所发送的确认信息,一旦该确认信息指示确认(ACK)响应,则BS终止发送下行链路(DL)数据的剩余部分。

Description

用户设备、基站及用于用户设备的提前解码方法
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主张于2014年8月8日提出的编号为62/034,939的美国临时申请案的优先权,在此加以引用其全部内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用户设备(UserEquipment,UE),基站(BaseStation,BS),以及用于UE的提前解码方法。更具体地,当使用传输格式盲检测(BlindTransportFormatDetection,BTFD)时,本发明所提供的UE可关闭(disable)一些帧提前终止(FrameEarlyTermination,FET)机会,从而减少在下行链路FET中的UE解码复杂度。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无线装置已广泛使用。为了满足用户对于通信的需求,开发了多种电信标准。例如,通用移动电信系统地面无线接入(UniversalMobileTelecommunicationsSystemTerrestrialRadioAccess,UTRA)版本12为用在第三代合作伙伴项目(3GPP)通信系统中的一个版本。
在UTRA版本12标准中,定义了一种称为“下行链路数据帧提前终止(DownlinkDataFrameEarlyTermination,DL-FET)”的新的下行链路(downlink,DL)传输模式。为了执行DL-FET,当接收到来自BS的DL数据时,UE需要执行多次提前解码尝试。另外,BTFD通常用于DL数据帧传输,然而,这使得UE在执行DL-FET时,解码操作对UE来说变得甚至更加复杂。
因此,在本领域中亟需一种提前解码机制,以当UE执行DL-FET并使用BTFD时降低UE的解码复杂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前解码机制,可用于当UE执行DL-FET并使用BTFD时关闭一些DL-FET机会。通过本发明的提前解码机制,DL-FET中的UE解码复杂度可极大降低,几乎没有DL链路增益损失。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用户设备,该用户设备包含收发器和处理器。收发器用于接收来自BS的第一DL数据和第二DL数据,其中,第二DL数据是在第一DL数据之后接收的。处理器电性耦接于收发器,并用于在收发器已接收第一DL数据的最初多个时隙(slots)之后,执行第一提前解码操作;其中,第一提前解码操作包含以下步骤:当收发器接收到第一DL数据的多个第一部分时隙之后,基于无专用控制信道(DedicatedControlChannel,DCCH)数据模式,对第一DL数据的已接收时隙中的第一专用业务信道(DedicatedTrafficChannel,DTCH)数据进行提前解码;关闭基于有DCCH数据模式对第一DTCH数据和DCCH数据中的至少一个的提前解码,直至收发器接收到第一DL数据的多个第二部分时隙。
另外,本发明更提供一种用于UE的提前解码方法。用户设备包含收发器与处理器。收发器用于接收来自BS的第一DL数据和第二DL数据。第二DL数据是在第一DL数据之后接收的。处理器电性耦接于收发器。该提前解码方法由处理器执行,并包含以下步骤:当收发器接收第一DL数据的最初多个时隙后,执行第一提前解码操作,其中,第一提前解码操作包含以下步骤:当收发器接收到第一DL数据的多个第一部分时隙后,基于无DCCH数据模式,对第一DL数据的已接收时隙中的第一DTCH数据进行提前解码;关闭基于有DCCH数据模式对第一DTCH数据和DCCH数据中的至少一个的提前解码,直至接收到第一DL数据的多个第二部分时隙。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种配合上述UE工作的BS。该BS用于从对应于第一DL数据的上行链路(Uplink,UL)专用物理控制信道(DedicatedPhysicalControlChannel,DPCCH)数据的成对时隙(pairwiseslots)中获取第一确认信息,并当第一确认信息指示确认(Acknowledgement,ACK)响应时,终止向UE发送第一DL数据的剩余部分。然后,BS进一步用于从对应于第二DL数据的ULDPCCH数据的成对时隙中获取第二确认信息,并当第二确认信息指示ACK响应时,终止向UE发送第二DL数据的剩余部分。另外,BS进一步用于当第一DL数据包含DCCH数据时,关闭从对应于第一DL数据的ULDPCCH数据的成对时隙中获取第一确认信息。
有关本发明的详细技术及较佳实施例参考以下附图说明如下,以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特征。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第一至第十一实施例的UE1的示意图。
图2A-2B分别为本发明的第一DL数据和第二DL数据的示意图。
图3A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提前解码方法的第一提前解码操作的流程图。
图3B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多种较佳实施方式的示意表格。
图4A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提前解码方法的第二提前解码操作的流程图。
图4B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多种较佳实施方式的示意表格。
图5为根据本发明第五、第七和第八实施例的提前解码方法的第一提前解码操作的流程图。
图6为根据本发明第六和第九实施例的提前解码方法的第一提前解码操作的流程图。
图7为根据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提前解码方法的第二提前解码操作的流程图。
图8为根据本发明第八和第九实施例的提前解码方法的第二提前解码操作的流程图。
图9A-9B为分别为本发明的对应于第一DL数据的UL数据以及对应于第二DL数据的UL数据的示意图。
图10A和10B为根据本发明多个实施例的当使用BTFD时在最差情况下用于DL-FET的解码尝试次数的示意表格。
图11为本发明的UE1和BS9之间的数据传输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UE,BS及用于BS的提前解码方法。在以下描述中,本发明将参考多个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了解,本发明的这些实施例并非用以将本发明限定于这些实施例中所述的任何特定环境、应用或实施方式。因此,这些实施例的描述目的仅用于说明而非限制本发明,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所限定。另外,在以下多个实施例及附图中,省略了与本发明无关的元件;附图中的单个元件之间的维度关系仅用以便于理解,并非用以限制其实际尺寸。
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如图1,图2A-2B和图3A-3B所示。图1为本发明的UE1的示意图。UE1可以是智能手机,平白电脑或具有通信功能的其它装置。请注意,为达到简化的目的,UE1的其它元件,例如显示模块,天线模块,电源模块及与本发明关联不大的其它元件,此处均予以省略。
UE1包含收发器101和电性耦接于收发器101的处理器103。收发器101用于接收来自BS9的DL数据102,其中DL数据102包含第一DL数据102a和第二DL数据102b。具体地,BS9可设计为符合UTRA版本12标准。如图2A-2B所示,第二DL数据102b是在第一DL数据102a之后发出的。以UTRA版本12标准为例,第一DL数据102a和第二DL数据102b中的每个分别包含两个无线电数据帧,这两个无线电数据帧占用30个时隙。具体地,第一DL数据102a的第一和第二无线电数据帧的这30个时隙如图2A所示,以及第二DL数据102b的第三和第四无线电数据帧的这30个时隙如图2B所示。
通常,第一DTCH数据被切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承载于第一DL数据102a的第一和第二无线电数据帧中,以及第二DTCH数据被切分为两个部分,并分别承载于第二DL数据102b的第三和第四无线电数据帧中。另外,在BS9具有等待发送至UE1的控制消息的情况下,DCCH数据被切分为四个部分,并分别承载于第一DL数据102a的第一和第二无线电数据帧和第二DL数据102b的第三和第四无线电数据帧中。换言之,使用两个无线电数据帧的DTCH数据的传输时间间隔(TransmissionTimeInterval,TTI)为20ms,以及使用四个无线电数据帧的DCCH数据的TTI为40ms。
应当了解,DTCH数据携带语音数据(speechdata)以及DCCH数据携带控制消息。以自适应多速率(AdaptiveMulti-Rate,AMR)12.2k语音服务为例,DTCH数据具有三种数据包类型:静音(mute),静音插入描述符(SilenceInsertionDescriptor,SID),全速率语音(FullRateSpeech,FRS);以及DCCH数据只有一种数据包类型。当执行DL-FET且使用BTFD时,传统的UE需要通过对下行链路数据尝试所有可能的六种解码方式来解码DTCH数据和DCCH数据:有DCCH数据的静音DTCH数据解码,无DCCH数据的静音DTCH数据解码,有DCCH数据的SIDDTCH数据解码,无DCCH数据的SIDDTCH数据解码,有DCCH数据的FRSDTCH数据解码,以及无DCCH数据的FRSDTCH数据解码。因此,当UE执行上述所述的DL-FET时,传统的BTFD使得DL-FET操作对于UE来说变得甚至更加复杂。
与传统BTFD相比,当UE执行DL-FET并使用BTFD时,本发明的提前解码机制关闭一些DL-FET机会,详情描述如下。在本发明中,处理器103通过减少BTFD解码尝试来执行提前解码方法。首先,当收发器接收到第一DL数据的最初多个时隙后,处理器103执行第一提前解码操作。例如,第一DL数据的最初多个时隙可设为10个时隙,表示处理器103可在第一DL数据的10个时隙被接收后执行第一提前解码操作。
具体地,处理器103执行第一提前解码操作如图3A所示。在步骤301中,当收发器101接收到第一DL数据的多个第一部分时隙后,处理器103基于无DCCH数据模式从第一DL数据102a的已接收时隙中解码第一DTCH数据。然后,执行步骤303以关闭基于有DCCH数据模式的对第一DTCH数据和DCCH数据的提前解码,直至收发器接收到第一DL数据的多个第二部分时隙。在无DCCH数据模式下,处理器103通过尝试三种解码方式来解码DTCH数据:无DCCH数据的静音DTCH数据解码,无DCCH数据的SIDDTCH数据解码,以及无DCCH数据的FRSDTCH数据解码。另一方面,在有DCCH数据模式下,处理器103通过尝试另外三种解码方式来解码DTCH数据:有DCCH数据的静音DTCH数据解码,有DCCH数据的SIDDTCH数据解码,以及有DCCH数据的FRSDTCH数据解码,并且也通过尝试三种解码方式来解码DCCH数据:有静音DTCH数据的DCCH数据解码,有SIDDTCH数据的DCCH数据解码,以及有FRSDTCH数据的DCCH数据解码。请注意,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可执行步骤303来仅关闭基于有DCCH数据模式的对第一DTCH数据和DCCH数据中的一个(来取代上述第一DTCH数据和DCCH数据的全部)的提前解码,直至收发器101接收到第一DL数据的多个第二部分时隙。
为便于说明,第一DL数据的多个第一部分时隙,第一DL数据的多个第二部分时隙,以及第一DL数据的最初多个时隙,以下将分别使用“N11”,“N12”和“N1i”来表示。在下面的描述中,将进一步通过较佳实施方式来说明多种情形:N11等于或大于N1i的情形,若N11等于N1i且N12大于N11的情形,若N11大于N1i且N12等于N11的情形,以及若N11大于N1i且N12不同于(例如,大于)N11的情形。特别地,在一较佳实施例中,N11可等于N1i,以及N12可等于第一DL数据的全部时隙数,第一DL数据的全部时隙数使用“N1t”来表示。
换言之,在此较佳实施例中,当执行第一提前解码操作时,处理器仅使用无DCCH数据模式来解码第一DTCH数据。也就是说,在该第一提前解码操作期间,处理器103关闭使用有DCCH数据模式来提前解码第一DL数据102a的机会。相反,仅当接收到第一DL数据102a的全部时隙后,处理器103使用有DCCH数据模式来解码第一DL数据102a(即,第一DTCH数据及/或DCCH数据)。
现在,假定第一DL数据102a占用如图2A所示的30个时隙。例如,如图3B的情形1所示,N11为10,且N11等于N1i,以及N12为30。在情形1中,当接收到第一DL数据102a的10个时隙后,处理器103执行第一提前解码操作。当处理器103发起第一提前解码操作时,也开始使用无DCCH数据的模式来对第一DL数据102a中的第一DTCH进行提前解码。然而,在第一提前解码操作期间,跳过了有DCCH数据模式。仅当第一DL数据102a的全部时隙(即30个时隙)已被接收时,有DCCH数据模式才会用于解码第一DTCH数据及/或DCCH数据。
应当了解,在情形1中,处理器103仅以三种方式(没有DCCH数据的模式)解码第一DTCH数据:无DCCH数据的静音DTCH数据解码,无DCCH数据的SIDDTCH数据解码,以及无DCCH数据的FRSDTCH数据解码;因此,若在第一DL数据102a中包含DCCH数据,则处理器103无法成功解码第一DL数据102a。由于DCCH数据出现机率很低,因此,关闭提前解码DCCH数据和第一DTCH数据或DCCH数据几乎不会引入链路增益损失。
在另一较佳实施例中,N11大于N1i,且N12等于N11。在该较佳实施例中,处理器103可推迟使用无DCCH数据模式和有DCCH数据模式来提前解码第一DTCH数据及/或DCCH数据,即便第一提前解码操作已发起。例如,如图3B中的情形2所示,处理器103分别使用无DCCH数据模式和有DCCH数据模式,以便当接收到第一DL数据102a的16个时隙之后提前解码第一DL数据102a。
此外,在一实施例中,N11和N12均大于N1i,但是N12大于N11而不是等于N11。在该较佳实施例中,处理器103也可推迟使用无DCCH数据模式和有DCCH数据模式以提前解码第一DTCH数据及/或DCCH数据,即便第一提前解码操作已发起。例如,如情形3所示,处理器103推迟使用无DCCH数据模式来提前解码第一DTCH数据,直至第一DL数据102a的16个时隙均已被接收;另一方面,有DCCH数据模式不会用于解码第一DTCH数据和DCCH数据,直至第一DL数据102a的全部时隙(即30个时隙)已被接收。请注意,图3B所示的情形仅为较佳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如图4A-4B所示。第二实施例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扩展。如图4A所示,当收发器101接收第二DL数据的最初多个时隙后,处理器103进一步用于执行第二提前解码操作,第二提前解码操作详述如下。
首先,执行步骤401以当收发器101接收第二DL数据102b的多个第一部分时隙之后,基于无DCCH模式从第二DL数据102b的已接收时隙中解码第二DTCH数据。然后,执行步骤403以当收发器101接收到第二DL数据102b的多个第二部分时隙后,基于有DCCH数据模式从第二DL数据102b的已接收时隙中解码DTCH数据,以及基于有DCCH数据模式从第一DL数据102a和第二DL数据102b的已接收时隙中解码DCCH数据。具体地,第二DL数据102b的多个第一部分时隙等于或大于第二DL数据102b的最初多个时隙,以及第二DL数据102b的多个第二部分时隙等于或大于第二DL数据102b的多个第一部分时隙。
类似地,为便于说明,第二DL数据102b的多个第一部分时隙,第二DL数据102b的多个第二部分时隙,以及第二DL数据102b的最初多个时隙将分别表示为“N21”,“N22”,“N2i”。更具体地,在一较佳实施例中,N21和N22均等于N2i。在另一较佳实施例中,只有N21等于N2i,且N22不同于(例如,大于)N12。此外,在另一较佳实施例中,N21和N22均大于N2i,且N21和N22可彼此相同或不同(例如,N22大于N21,且N21大于N2i)。请理解,本发明并不限制N2i,N21和N22的值。因此,N2i,N21和N22存在多种排列方式。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N21等于N2i,且N22为第二DL数据102b的全部时隙数,此后第二DL102b的全部时隙数可表示为“N2t”。例如,如图4B的情形1所示,一旦收发器接收到第二DL数据102b的10个时隙(即一旦执行第二提前解码操作),则处理器103将使用无DCCH数据模式来提前解码包含于第二DL数据102b中的第二DTCH数据。另一方面,处理器103不会使用有DCCH数据模式来提前解码第二DTCH数据,直至第二DL数据102b的全部时隙(例如,30个时隙)已被接收。
在情形2中,当接收到第二DL数据102b的16个时隙后,处理器103将使用无DCCH数据模式来提前解码第二DTCH数据,以及使用有DCCH模式来提前解码第二DTCH数据和DCCH数据。换言之,处理器103推迟使用无DCCH模式和有DCCH模式来提前解码第二DL数据102b。在情形3中,处理器103也会推迟使用无DCCH数据模式来提前解码第二DL数据102b,直至第二DL数据102b的16个时隙都被接收。另外,当第二DL数据102b的全部时隙(即30个时隙)均已被接收时,处理器103基于有DCCH数据模式解码第二DTCH数据和DCCH数据,这意味着当执行第二提前解码操作时,处理器103关闭使用有DCCH数据模式提前解码第二DL数据102b。
此外,在情形4中,一旦发起第二提前解码操作(即,一旦接收到第二DL数据102b的10个时隙),第二处理器103可使用无DCCH数据模式和有DCCH数据模式来提前解码第二DL数据102b。请注意,在图4B所示的情形仅为较佳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为之前的实施例的扩展。在该实施例中,本发明的UE1可进一步向BS9发送确认信息,以便将提前解码结果通知BS9。也就是说,确认信息是根据第一DL数据102a和第二DL数据102b的提前解码结果来产生的。具体地,处理器103进一步用于将确认信息填入对应于第一DL数据102a的ULDPCCH数据的成对时隙中。具体地,根据基于无DCCH数据模式的第一DTCH数据是否已解码成功,或者基于有DCCH数据模式的第一DTCH数据和DCCH数据是否已解码成功,该确认信息指示ACK响应或者否认(Negative-Acknowledgment,NACK)响应。
类似地,处理器103进一步用于将确认信息填入对应于第二DL数据102b的ULDPCCH数据的成对时隙中。根据基于无DCCH数据模式的第二DTCH数据是否已解码成功,或者基于有DCCH数据模式的第二DTCH数据和DCCH数据是否已解码成功,确认信息指示ACK响应或NACK响应。相应地,BS9可终止第一DL数据102a和第二DL数据102b的剩余部分的发送,以便增强BS9和UE1的系统容量。
第四实施例为本发明之前的实施例的扩展。在该实施例中,提前解码方法进一步包含以下操作:当接收到第一DL数据102a的全部时隙(30个时隙)后,基于无DCCH数据模式和有DCCH数据模式从第一DL数据102a中解码第一DTCH数据,除非第一DTCH数据已解码成功。请理解,在若DCCH数据在第一提前解码操作期间尚未解码成功的情形下,当接收到第一DL数据102a的全部时隙(例如,30个时隙)后,处理器103可再次基于有DCCH数据模式解码DCCH数据。然而,在其它实施例中,若DCCH数据尚未解码成功,在第一DL数据102a结束时,处理器103可能不会尝试再次解码DCCH数据。相反,当接收到第二DL数据102b的多个时隙后,处理器103可再次解码DCCH数据。换言之,只要第一DTCH数据及/或DCCH数据在第一提前解码操作期间尚未解码成功,则在第一DL数据结束时(例如,如图2A所示的前20ms的结束处),处理器103将再次解码第一DTCH数据及/或DCCH数据。
类似地,当执行第二提前解码操作之后,处理器103尚未成功解码第二DL数据102b时,处理器103进一步用于当接收到第二DL数据102b的全部时隙后,再次解码第二DL数据102b。具体地,当接收到第二DL数据102b的全部时隙后,处理器103基于无DCCH数据模式和有DCCH数据模式从第二DL数据102b中解码第二DTCH数据,除非第二DTCH数据已解码成功,以及当接收到第二DL数据102b的全部时隙(例如,30个时隙)后,处理器103基于有DCCH数据模式从第一DL数据102a和第二DL数据102b中解码DCCH数据,除非基于无DCCH数据模式的第二DTCH数据已解码成功或基于有DCCH数据模式的DCCH数据已解码成功。换言之,只要第二DTCH数据及/或DCCH数据尚未解码成功,则处理器103将在第二DL数据102b结束时(例如,在图2B所示的最后20ms的结束之处)再次解码第二DTCH数据及/或DCCH数据。
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为第一实施例的较佳实施方式。在该实施例中,假设如UTRA版本12标准所定义的,第一DL数据102a和第二DL数据102b中的每个包含占据30个时隙(即20ms)的两个无线电数据帧。更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的提前解码方法包含以下操作:当收发器101接收第一DL数据102a的N+2*i个时隙后,执行第一提前解码操作,直至第一DL数据102a解码成功或i达到9+X-Y,其中,i为时间变量,取值范围为从1到9+X-Y,以及N为起始数值,并通过如下式1来定义:
N=8-2×X+2×Y(式1)
如式1所示,N由前向移位数值(forwardshiftnumber)X和后向移位数值(backwardshiftnumber)Y来确定。前向移位数值X的取值范围为从0到4,后向移位数值Y的取值范围为从0到8,以及i为从1到9+X-Y。具体地,前向移位数值X和后向移位数值Y通常由制造商来配置。多数情况下,前向移位数值X配置为0。然而,对于一些特殊目的和应用,前向移位数值X可以是1到4中的一个。为了简化说明,此处仅针对前向移位数值X等于0的情形进行说明,而前向移位数值不等于0的情形将省略,这是因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基于以下说明,轻易理解移位数值X同后向移位数值Y一样只会影响到执行提前解码操作的时序。
在本实施例中,后向移位数值Y配置为0,以及处理器103执行图5所示的第一提前解码操作。一开始,时间变量i从设置为数值1开始,意味着当收发器101接收到第一DL数据102a的N+2个时隙(即10个时隙)时,发起第一提前解码操作。然后,执行步骤501,以仅基于无DCCH数据模式从第一DL数据102a的N+2*i个时隙中解码第一DTCH数据。换言之,在该实施例中,N11等于N1i(即,10),以及N12为30,意味着UE1在第一解码操作期间将不会使用有DCCH数据模式来提前解码第一DTCH数据和DCCH数据。
接着,执行步骤503,以确定第一DTCH数据是否已解码成功。若第一DTCH数据未解码成功,则执行步骤505以确定时间变量i是否达到9+X-Y。若在步骤505中确定为“是”,则进一步执行步骤507以停止第一提前解码操作,以及第一提前解码操作结束。否则,时间变量i加1,且第一提前解码操作返回步骤501。另一方面,若在步骤503中第一DTCH数据已解码成功,则处理器103执行步骤507以停止第一提前解码操作,然后第一提前解码操作停止。换言之,一旦第一DTCH数据已解码成功,或者时间变量i达到9+X-Y,则终止第一提前解码操作。
如上所述,在Y等于0的情形下,处理器103关闭基于三种解码方式(即,有DCCH数据模式)的提前解码DTCH数据和DCCH数据的FET机会:有DCCH数据的静音DTCH数据解码,有DCCH数据的SIDDTCH数据解码,有DCCH的FRSDTCH数据解码。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中,仅当DCCH数据未包含于第一DL数据102a中时,UE1可成功解码第一DTCH数据。因此,当第一DL数据102a包含DCCH数据时,处理器103无法成功解码第一DTCH数据,这是因为处理器103只使用无DCCH数据模式来解码第一DTCH数据。
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如图1,图2A-2B及图6所示。与第五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显示了当Y不等于0时的第一提前解码操作。类似地,时间变量在最开始从设置为数值1开始,意味着当收发器101接收到第一DL数据102a的N+2个时隙(例如,当Y=2时为14个时隙)时,发起第一提前解码操作。换言之,N11和N12均大于N1i(例如,N11和N12均为14,大于数值为10的N1i),以及处理器103推迟使用无DTCH数据模式和有DTCH数据模式的时隙,以提前解码第一DL数据102a。
执行步骤601,以基于无DCCH数据模式和有DCCH数据模式从第一DL数据102a的N+2*i个时隙中解码第一DTCH数据,除非第一DTCH数据已解码成功。以及执行步骤603,以基于有DCCH数据模式从第一DL数据102a的N+2*i个时隙中解码DCCH数据,除非基于无DCCH数据模式的第一DTCH数据已解码成功,或者基于有DCCH数据模式的DCCH数据已解码成功。请理解,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步骤601和步骤603的执行顺序可交换,或者步骤601和步骤603可以合并为一个步骤。
然后,执行步骤605,以确定基于无DCCH数据模式的第一DTCH数据是否已解码成功,或者基于有DCCH数据模式的第一DTCH数据和DCCH数据是否已解码成功。若基于无DCCH数据模式的第一DTCH数据已解码成功,或者基于有DCCH数据模式的第一DTCH数据和DCCH数据均已解码成功,则处理器103执行步骤609来停止第一提前解码操作,然后第一提前解码操作结束。另一方面,若确定基于无DCCH数据模式的第一DTCH数据未解码成功,或者基于有DCCH数据模式的第一DTCH数据和DCCH数据未解码成功,则执行步骤607以确定i是否达到9+X-Y。若在步骤607中的确定结果为“否”,则时间变量i加1,且第一提前解码操作返回步骤601。否则,执行步骤609,以停止第一提前解码操作,然后第一提前解码操作结束。
可见,在本实施例中,处理器103通过推迟执行提前解码操作的时序来关闭提前解码DTCH数据和DCCH数据的FET机会。换言之,当第一DL数据102a的已接收时隙的数目至少超过12个时隙后,处理器103发起执行提前解码操作。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轻易理解,(i)DCCH数据极少发送至UE,以及(ii)提前解码DTCH数据和DCCH数据的成功机率与DL数据的已接收时隙数目成比例。考虑到情形(i),本发明第五实施例通过不尝试解码DTCH数据和DCCH数据的三种解码方式来关闭FET机会:有DCCH数据的静音DTCH数据解码,有DCCH数据的SIDDTCH数据解码,有DCCH的FRSDTCH数据解码。另外,关于情形(ii),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通过晚一点发起提前解码操作来关闭FET机会,直至接收到DL数据的更多时隙。
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如图1,图2A-2B和图7所示。该实施例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扩展。提前解码方法进一步包含以下操作:当接收到第二DL数据102b的N+2*j个时隙后,执行第二提前解码操作。如上所述,N为起始数据,并可通过前向移位数值X和后向移位数值Y来确定。类似地,j为时间变量,并可从1到9+X-Y。如图7所示,当后向移位数值Y等于0时,处理器103执行第二提前解码操作,并包含以下操作。
一开始,时间变量j从设置为数值1开始,意味着当收发器101接收到第二DL数据102b的N+2个时隙时发起第二提前解码操作。然后,执行步骤701,以基于无DCCH数据模式从第二DL数据的N+2*j个时隙中解码第二DTCH数据。换言之,在该实施例中,N21等于N2i,且N22等于N2t。
接着,执行步骤703,以确定第二DTCH数据是否已解码成功。若第二DTCH尚未解码成功,则进一步执行步骤705以确定j的数值是否达到9+X-Y。若在步骤705中的确定结果为“是”,则执行步骤707,以停止第二提前解码操作,以及第二提前按解码操作结束。否则,时间变量j加1,且第二提前解码操作返回步骤701。另一方面,若在步骤703中确定第二DTCH数据已解码成功,则处理器103执行步骤707以停止第二提前解码操作,以及第二提前解码操作结束。
换言之,在后向移位数值Y配置为0的情形下,本发明的处理器103以与第五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提前解码操作相同的方式执行第二提前解码操作。在此情形下,UE1关闭基于三种解码方式的提前解码DTCH数据和DCCH数据的FET机会(即有DCCH数据模式):有DCCH数据的静音DTCH数据解码,有DCCH数据的SIDDTCH数据解码,以及有DCCH数据的FRSDTCH数据解码。也就是说,仅当DCCH数据未包含于第一DL数据102a和第二DL数据102b时,UE1可成功解码第一DL数据102a和第二DL数据102b。因此,当第二DL数据102b包含DCCH数据时,处理器103无法成功解码第二DL数据102b,这是因为处理器103仅基于无DCCH数据模式解码DTCH数据。
本发明的第八实施例如图1,图2A-2B和图8所示。当前实施例也是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扩展。在该实施例中,后向移位数值Y也配置为0。然而,如第五实施例所述,本实施例中的UE1只关闭包含DCCH数据的第一DL数据102a的提前解码(即,UE1只使用无DCCH数据模式来解码第一DL数据102a)的FET机会,并使用无DCCH数据模式和有DCCH数据模式来解码第二DL数据102b。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提前解码操作包含以下操作。一开始,时间变量j从设置为数值1开始,意味着当收发器101接收到第二DL数据102b的N+2个时隙时发起第二提前解码操作。
然后,执行步骤801,以基于无DCCH数据模式和有DCCH数据模式从第二DL数据102b的N+2*j个时隙中解码第二DTCH数据,除非第二DTCH数据已解码成功。接着,执行步骤803以基于有DCCH数据模式从第一DL数据102a和第二DL数据102b的N+2*j个时隙中解码DCCH数据,除非基于无DCCH数据模式的第二DTCH数据已解码成功或者DCCH数据已解码成功。请理解,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步骤801和步骤803的执行顺序可以交换,或者步骤801和步骤803可以合并为一个步骤。
此后,执行步骤805,以确定基于无DCCH数据模式的第二DTCH数据是否已解码成功,或者基于有DCCH数据模式的第二DTCH数据和DCCH数据是否解码成功。若基于无DCCH数据模式的第二DTCH数据未解码成功,以及基于有DCCH数据模式的第二DTCH数据和DCCH数据未解码成功(即,基于无DCCH数据模式和有DCCH数据模式的第二DL数据102b未成功解码),则执行步骤807,以确定j的数值是否达到9+X-Y。若在步骤807中的确定结果为“是”,则执行步骤809,以停止第二提前解码操作,以及第二提前解码操作结束。否则,时间变量j加1,且第二提前解码操作返回步骤801。另一方面,若在步骤805中的确定结果为“是”,则处理器执行步骤809,以停止第二提前解码操作,,然后第二提前解码操作结束。
本发明的第九实施例也如图1,图2A-2B和图8所示,该实施例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扩展。在后向移位数值Y未配置为0的情形下,UE1通过推迟对第二DL数据102b执行提前解码操作的时序来关闭提前解码DTCH数据和DCCH数据的一些较早的FET机会。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N21和N22大于N2i(即,10),以及N21等于N22。换言之,当第二DL数据102b的已接收时隙的数目至少超过12个时隙后,处理器103发起执行第二提前解码操作。
在本实施例中,处理器103也执行如图8所示的第二提前解码操作,但当收发器101接收到第二DL数据102b的至少12个时隙(例如,当j=1且Y=1时,N+2*j=12)时,发起本实施例中的第二提前解码操作。基于以上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轻易了解在本实施例中当后向移位数值Y不等于0时如何执行图8所示的这些操作,因而此处不再进一步描述。
在另一实施例中,Y也未配置为0。然而,在该实施例中,处理器103仅基于无DCCH数据模式从第一DL数据102a的N+2*i个时隙中解码第一DTCH数据。另外,处理器103也仅基于无DCCH数据模式从第二DL数据102b的N+2*i个时隙中解码第二DTCH数据。换言之,在本实施例中,N11(例如,14)大于N1i(即10),以及N12等于N1t(即30)。类似地,N21(例如,14)大于N2i(即10),以及N22等于N2t(即30)。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Y也未配置为0。类似地,在该实施例中,处理器103仅基于无DCCH数据模式从第一DL数据102a的N+2*i个时隙中解码第一DTCH数据。然而,本实施例中的处理器103基于无DCCH数据模式和有DCCH数据模式从第二DL数据102b的N+2*i个时隙中解码第二DTCH数据。换言之,在该实施例中,N11(例如,14)大于N1i(即10),以及N12等于N1t(即30)。另一方面,N21(例如,14)大于N2i(即10),以及N22等于N21(即14)。
本发明的第十实施例如图9A-9B所示。当得到解码结果后,如之前所述,UE1将发送指示解码结果的确认信息至BS9。每个确认信息承载于ULDPCCH数据的成对时隙中。
图9A显示UL数据的多个时隙,该UL数据的多个时隙对应于第一DL数据102a,并可用于在Y等于或不等于0(即Y=0和Y=2)的情形下发送确认信息。根据解码结果(即,基于无DCCH数据模式的第一DTCH数据是否解码成功,或者基于有DCCH数据模式的第一DTCH数据和DCCH数据是否已解码成功),该确认信息指示ACK响应或NACK响应。请了解,为说明目的,本实施例显示了UTRA版本12标准所定义的第一DL数据102a和第二DL数据102b;然而,本发明并非用以限制在特定标准下的确认信息传送。毫无疑问,本发明的精神也可实施于不同的通信标准。
具体地,在第五实施例所述的后向移位数值Y等于0的情形下,若基于无DCCH数据模式的第一DTCH数据已解码成功,则处理器103将指示ACK响应的确认信息填入ULDPCCH数据的成对时隙中。否则,处理器103将指示NACK响应的确认信息填入ULDPCCH数据的成对时隙中。由于当收发器101接收到第一DL数据102a的10个时隙后,处理器103发起第一提前解码操作,因此,将确认信息填入ULDPCCH数据的成对时隙的最早机会为在时隙#11和时隙#12。
在第六实施例所述的Y不等于0的情形下,若基于无DCCH数据模式的第一DTCH数据已解码成功,或者基于有DCCH数据模式的第一DTCH数据和DCCH数据已解码成功,则处理器103将指示ACK响应的确认信息填入ULDPCCH数据的成对时隙中。否则,处理器103将指示NACK响应的确认信息填入ULDPCCH数据的成对时隙中。例如,当Y=2时,当收发器101接收到第一DL数据102a的14个时隙之后,处理器103发起第一提前解码操作,因此,将确认信息填入ULDPCCH数据的成对时隙的最早机会为在时隙#15和时隙#16。
类似地,图9B显示对应于第二DL数据102b并可在后向移位数值Y等于或不等于0(即,Y=0和Y=2)的情形下被用于发送确认信息的UL数据的多个时隙。根据第二DL数据102b的解码结果(即,基于无DCCH数据模式的第二DTCH数据是否已解码成功,或者基于有DCCH数据模式的第二DTCH数据和DCCH数据是否已解码成功),确认信息指示ACK响应或NACK响应。
具体地,在第七实施例中所述的在后向移位数值Y等于0的情形下,若基于无DCCH数据模式的第二DTCH数据已解码成功,则处理器103将指示ACK响应的确认信息填入ULDPCCH数据的成对时隙中。否则,处理器103将指示NACK响应的确认信息填入ULDPCCH数据的成对时隙中。由于当收发器101接收到第二DL数据102b的10个时隙后,处理器103发起第二提前解码操作,因此,将确认信息填入ULDPCCH数据的成对时隙的最早机会为在时隙#11和时隙#12。
另外,在第八实施例中所述的在后向移位数值Y也等于0的情形下,若基于无DCCH数据模式的第二DTCH数据已解码成功,或者基于有DCCH数据模式的第二DTCH数据和DCCH数据已解码成功,则处理器103将指示ACK响应的确认信息填入ULDPCCH数据的成对时隙中。否则,处理器103将指示NACK响应的确认信息填入ULDPCCH数据的成对时隙中。类似地,由于当收发器101接收到第二DL数据102b的10个时隙后,处理器103发起第二提前解码操作,因此,将ACK信息填入ULDPCCH数据的成对时隙的最早机会为在时隙#11和时隙#12。
在第九实施例所述的在Y不等于0的情形下,若基于无DCCH数模据式的第二DTCH数据已解码成功,或者基于有DCCH数据模式的第二DTCH数据和DCCH数据已解码成功,则处理器103将指示ACK响应的确认信息填入ULDPCCH数据的成对时隙中。否则,处理器103将指示NACK响应的确认信息填入ULDPCCH数据的成对时隙中。例如,当Y=2时,处理器103在收发器101接收到第二DL数据102b的14个时隙后发起第二提前解码操作,因此,将确认信息填入ULDPCCH数据的成对时隙中的最早机会为在时隙#15和时隙#16。
请了解,本发明并非用以限制处理器103如何将确认信息填入ULDPCCH。在一实施例中,处理器103也可将确认信息填入ULDPCCH的单个时隙中,而非ULDPCCH数据的成对时隙中。在一实施例中,当提前解码操作结束时,处理器103可停止将确认信息填入ULDPCCH(在此情形下,将确认信息填入ULDPCCH数据的成对时隙的最后机会为在时隙#27和时隙#28)。以及,在一实施例中,一旦确认信息指示ACK响应已填入之前的ULDPCCH数据的成对时隙中,处理器103可将指示ACK响应的确认信息填入ULDPCCH的剩余时隙中。
另外,如上所述,只要第一DTCH数据及/或DCCH数据在第一提前解码操作期间未解码成功,则处理器103将在第一个20ms结束时再次解码第一DTCH数据和DCCH数据。以及,只要第二DTCH数据及/或DCCH数据未解码成功,则处理器103将在最后一个20ms结束时再次解码第二DTCH数据及/或DCCH数据。通常,图10A和10B为显示在对应于本发明之前实施例所述的提前解码方法的最差情形下的解码尝试次数的表格。如之前所述,以AMR12.2k为例,传统的UE需要通过对下行链路数据尝试所有可能的六种解码方式来解码DTCH数据和DCCH数据:有DCCH数据的静音DTCH数据解码,无DCCH数据的静音DTCH数据解码,有DCCH数据的SIDDTCH数据解码,无DCCH数据的SIDDTCH数据解码,有DCCH数据的FRSDTCH数据解码,以及无DCCH数据的FRSDTCH数据解码。因此,在最差情形下,传统UE每40ms(即,在第一DL数据和第二DL数据内)的解码尝试次数总和为12*M+12,其中,M=9+X。与传统的提前解码机制不同,本发明可减少如图10A和10B所示的最差情形下每40ms的解码尝试次数总和。
在类型I,UE1关闭如第五和第七实施例所示的40ms内提前解码同时包含DTCH数据和DCCH数据的DL数据的FET机会。因此,在类型I的最差情形中,每40ms的解码尝试次数总和从12*M+12减少至6*M+12(减少近乎50%)。在类型II,UE1关闭如第五和第八实施例所示的第一个20ms内提前解码同时包含DTCH数据和DCCH数据的DL数据的FET机会。因此,在类型II的最差情形中,每40ms的解码尝试次数总和从12*M+12减少至9*M+12(减少近乎25%)。由于DCCH数据出现的较低可能性(仅当存在待发送至UE1的控制消息时,发送DCCH数据),在类型I和类型II中关闭提前解码包含DCCH数据和DTCH数据的DL数据的FET机会几乎不会引入链路增益损失,这意味着DL-FET的性能不会降级。
在类型III,UE1通过推迟执行如第六和第九实施例所示的提前解码操作的时序,来关闭提前解码DTCH数据或提前解码DTCH数据和DCCH数据的一些较早的FET机会。因此,在类型III的最差情形下,每40ms的解码尝试次数总和减少为12*(M-Y)+12。另外,在类型IV,UE1关闭40ms内提前解码同时包含DTCH数据和DCCH数据的DL数据的FET机会。此外,UE1通过推迟使用无DCCH数据模式来提前解码DTCH数据的时序,来进一步关闭提前解码DTCH数据的一些较早的FET机会。
与类型IV不同,在类型V的UE1仅在DL数据的第一个20ms内关闭提前解码包含DTCH数据和DCCH数据的DL数据的FET机会。然而,在DL数据的第二个20ms期间,UE1用于通过推迟使用有DCCH数据模式来提前解码DCCH数据的时序,而不是如类型IV跳过有DCCH数据模式,来关闭提前解码DCCH数据的一些较早的FET机会。应了解,制造商可将UE1配置为基于类型I,类型II,类型III,类型IV和类型V的提前解码机制中的一个来执行提前解码方法。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BS9可提前与UE1进行协调,以执行提前解码操作,以便UE1可自适应地配置为三种类型的提前解码机制(即:类型I,类型II,类型III,类型IV和类型V)中的一个。
本发明的第十一实施例如图11所示,显示了本发明的UE1与BS9之间的数据传输的示意图。如前所述,BS9向UE1发送第一DL数据102a和第二DL数据102b,并从UE1接收UL数据104。UL数据104可包含第一确认信息104a和第二确认信息104b,其中第一确认信息104a指示第一DL数据102a是否已解码成功,第二确认信息104b指示第二DL数据102b是否已解码成功。请了解,BS9可包含收发器和处理器,其中收发器用以向UE发送信号以及接收来自UE的信号,处理器可执行如下操作。
当向UE1发送第一DL数据102a时,BS9也从对应于第一DL数据102a的ULDPCCH数据的成对时隙中获取第一确认信息104a。当第一确认信息104a指示ACK响应时,BS9终止向UE发送第一DL数据102a的剩余部分。类似地,当向UE1发送第二DL数据102b时,BS9也从对应于第二DL数据102b的ULDPCCH数据的成对时隙中获取第二确认信息104b。当第二确认信息104b指示ACK响应时,BS9终止向UE发送第二DL数据102b的剩余部分。
另外,UE1可将当前使用的提前解码操作的类型提前告知BS9。在此情形下,当UE1使用提前解码操作的类型I,以及第一DL数据102a和第二DL数据102b包含DCCH数据时,BS9了解到UE1无法成功提前解码第一DL数据102a和第二DL数据102b(这是因为UE1仅基于无DCCH模式解调第一DL数据102a和第二DL数据)。在此情形下,BS9可忽略UE1所发送的确认信息,以便防止ACK或NACK虚警(falsealarm)。换言之,当第一DL数据102a和第二DL数据102b包含DCCH数据时,BS9关闭从对应于第一DL数据102a的ULDPCCH数据的成对时隙中获取第一确认信息104a,以及关闭从对应于第二DL数据102b的ULDPCCH数据的成对时隙中获取第二确认信息104b。
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当BS9向UE1发送包含DCCH数据的DL数据时,BS9可配置为关闭获取确认信息(即第一确认信息和第二确认信息)。在此实施例中,一旦存在等待发送至UE1的DCCH数据,则BS9可将UE1配置为使用提前解码操作的类型I。
类似地,在UE1使用提前解码操作的类型II且第一DL数据102a包含DCCH数据的情形下,BS9可了解到UE1无法提前解码第一DL数据102a(这是因为UE1仅基于无DCCH模式解码第一DL数据102a),并忽略从UE1发送来的确认信息104a,以便防止ACK或NACK虚警。换言之,当第一DL数据102a包含DCCH数据时,BS9关闭从对应于第一DL数据102a的ULDPCCH数据的成对时隙中获取第一确认信息104a。
根据上述说明,当执行DL-FET并使用BTFD时,本发明的提前解码机制可降低UE的解码复杂度,且几乎没有DL链路增益损失。另外,当DL数据包含DCCH数据且UE只使用无DCCH数据模式执行提前解码操作时,本发明可允许BS忽略从UE发送来的确认信息,以防止ACK或NACK虚警。
以上说明是有关于本发明的具体技术内容及其发明特征。基于这些说明及本发明所给出的提示,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做出多种修改及替换。然而,虽然这些修改和替换并未全部记载于以上说明,但实质上仍落入后附的权利要求。

Claims (20)

1.一种用户设备,包含:
收发器,用于接收来自基站的第一下行链路数据和第二下行链路数据,其中,所述第二下行链路数据是在所述第一下行链路数据之后接收的;以及
处理器,电性耦接于所述收发器,并用于在所述收发器已接收所述第一下行链路数据的最初多个时隙之后,执行第一提前解码操作;
其中,所述第一提前解码操作包含以下步骤:
当所述收发器接收到所述第一下行链路数据的多个第一部分时隙之后,基于无专用控制信道数据模式,对所述第一下行链路数据的已接收时隙中的第一专用业务信道数据进行提前解码;
关闭基于有专用控制信道数据模式的对所述第一专用业务信道数据和专用控制信道数据中的至少一个的提前解码,直至所述收发器接收到所述第一下行链路数据的多个第二部分时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下行链路数据的所述多个第一部分时隙等于所述第一下行链路数据的所述最初多个时隙,以及所述第一下行链路数据的所述多个第二部分时隙等于所述第一下行链路数据的全部时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下行链路数据的所述多个第一部分时隙大于所述第一下行链路数据的所述最初多个时隙,以及所述第一下行链路数据的所述多个第二部分时隙等于所述第一下行链路数据的所述多个第一部分时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进一步用于执行以下步骤:
当所述收发器接收到所述第一下行链路数据的全部时隙之后,基于所述无专用控制信道数据模式和所述有专用控制信道数据模式,从所述第一下行链路数据中解码所述第一专用业务信道数据,直至成功解码得到所述第一专用业务信道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进一步用于执行以下步骤:
将确认信息填入上行链路专用物理控制信道数据的成对时隙中;
其中,根据基于所述无专用控制信道数据模式的所述第一专用业务信道数据是否已解码成功,或者基于所述有专用控制信道数据模式的所述第一专用业务信道数据和所述专用控制信道数据是否已解码成功,所述确认信息指示确认响应或者否认响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进一步用于当所述收发器接收到所述第二下行链路数据的最初多个时隙之后,执行第二提前解码操作,以及所述第二提前解码操作包含以下步骤:
当所述收发器接收到所述第二下行链路数据的多个第一部分时隙后,基于所述无专用控制信道数据模式,从所述第二下行链路数据的已接收时隙中解码第二专用业务信道数据;以及
当所述收发器接收到所述第二下行链路数据的多个第二部分时隙后,基于所述有专用控制信道数据模式,从所述第二下行链路数据的已接收时隙中解码所述第二专用业务信道数据,以及从所述第一下行链路数据和所述第二下行链路数据的已接收时隙中解码所述专用控制信道数据;
其中,所述第二下行链路数据的所述多个第一部分时隙等于或大于所述第二下行链路数据的所述最初多个时隙,以及所述第二下行链路数据的所述多个第二部分时隙等于或大于所述第二下行链路数据的所述多个第一部分时隙。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下行链路数据的所述多个第一部分时隙等于所述第二下行链路数据的所述最初多个时隙,以及所述第二下行链路数据的所述多个第二部分时隙为所述第二下行链路数据的全部时隙。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进一步用于执行以下步骤:
当所述收发器接收到所述第二下行链路数据的全部时隙后,基于所述无专用控制信道数据模式和所述有专用控制信道数据模式,从所述第二下行链路数据中解码所述第二专用业务信道数据,除非所述第二专用业务信道数据解码成功;以及
当所述收发器接收到所述第二下行链路数据的所述全部时隙后,基于所述有专用控制信道数据模式,从所述第一下行链路数据和所述第二下行链路数据中解码所述专用控制信道数据,除非基于所述无专用控制信道数据模式的所述第二专用业务信道数据已解码成功,或者基于所述有专用控制信道数据模式的所述专用控制信道数据已解码成功。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进一步用于执行以下步骤:
将确认信息填入上行链路专用物理控制信道数据的成对时隙中;
其中,根据基于所述无专用控制信道数据模式的所述第二专用业务信道数据是否解码成功,或者基于所述有专用控制信道数据模式的所述第二专用业务信道数据和所述专用控制信道数据是否解码成功,所述确认信息指示确认响应或者否认响应。
10.一种提前解码方法,用于用户设备,所述用户设备包含收发器与处理器,所述收发器用于接收来自基站的第一下行链路数据和第二下行链路数据,以及所述第二下行链路数据是在所述第一下行链路数据之后接收的,所述处理器电性耦接于所述收发器,所述提前解码方法由所述处理器执行,并包含以下步骤:
当所述收发器接收所述第一下行链路数据的最初多个时隙后,执行第一提前解码操作,其中,所述第一提前解码操作包含以下步骤:
当所述收发器接收到所述第一下行链路数据的多个第一部分时隙后,基于无专用控制信道数据模式,对所述第一下行链路数据的已接收时隙中的第一专用业务信道数据进行提前解码;
关闭基于有专用控制信道数据模式对所述第一专用业务信道数据和专用控制信道数据中的至少一个的提前解码,直至接收到所述第一下行链路数据的多个第二部分时隙。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提前解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下行链路数据的所述多个第一部分时隙等于所述第一下行链路数据的所述最初多个时隙,以及所述第一下行链路数据的所述多个第二部分时隙为所述第一下行链路数据的全部时隙。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提前解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下行链路数据的所述多个第一部分时隙大于所述第一下行链路数据的所述最初多个时隙,以及所述第一下行链路数据的所述多个第二部分时隙等于所述第一下行链路数据的所述多个第一部分时隙。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提前解码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以下步骤:
当所述收发器接收到所述第一下行链路数据的全部时隙之后,基于所述无专用控制信道数据模式和所述有专用控制信道数据模式,从所述第一下行链路数据中解码所述第一专用业务信道数据,除非成功解码得到所述第一专用业务信道数据。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提前解码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以下步骤:
将确认信息填入上行链路专用物理控制信道数据的成对时隙中;
其中,根据基于所述无专用控制信道数据模式的所述第一专用业务信道数据是否已解码成功,或者基于所述有专用控制信道数据模式的所述第一专用业务信道数据和所述专用控制信道数据是否已解码成功,所述确认信息指示确认响应或者否认响应。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提前解码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以下步骤:
当所述收发器接收到所述第二下行链路数据的最初多个时隙之后,执行第二提前解码操作,以及所述第二提前解码操作包含以下步骤:
当所述收发器接收到所述第二下行链路数据的多个第一部分时隙后,基于所述无专用控制信道数据模式,从所述第二下行链路数据的已接收时隙中解码第二专用业务信道数据;以及
当所述收发器接收到所述第二下行链路数据的多个第二部分时隙后,基于所述有专用控制信道数据模式,从所述第二下行链路数据的已接收时隙中解码所述第二专用业务信道数据,以及从所述第一下行链路数据和所述第二下行链路数据的已接收时隙中解码所述专用控制信道数据;
其中,所述第二下行链路数据的所述多个第一部分时隙等于或大于所述第二下行链路数据的所述最初多个时隙,以及所述第二下行链路数据的所述多个第二部分时隙等于或大于所述第二下行链路数据的所述多个第一部分时隙。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提前解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下行链路数据的所述多个第一部分时隙等于所述第二下行链路数据的所述最初多个时隙,以及所述第二下行链路数据的所述多个第二部分时隙为所述第二下行链路数据的全部时隙。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提前解码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以下步骤:
当所述收发器接收到所述第二下行链路数据的全部时隙后,基于所述无专用控制信道数据模式和所述有专用控制信道数据模式,从所述第二下行链路数据中解码所述第二专用业务信道数据,除非所述第二专用业务信道数据解码成功;以及
当所述收发器接收到所述第二下行链路数据的所述全部时隙后,基于所述有专用控制信道数据模式,从所述第一下行链路数据和所述第二下行链路数据中解码所述专用控制信道数据,除非基于所述无专用控制信道数据模式的所述第二专用业务信道数据已解码成功,或者基于所述有专用控制信道数据模式的所述专用控制信道数据已解码成功。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提前解码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
将确认信息填入上行链路专用物理控制信道数据的成对时隙中;
其中,根据基于所述无专用控制信道数据模式的所述第二专用业务信道数据是否解码成功,或者基于所述有专用控制信道数据模式的所述第二专用业务信道数据和所述专用控制信道数据是否解码成功,所述确认信息指示确认响应或者否认响应。
19.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用于从对应于所述第一下行链路数据的上行链路专用物理控制信道数据的成对时隙中获取第一确认信息,并当所述第一确认信息指示确认响应时,终止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所述第一下行链路数据的剩余部分,以及所述基站进一步用于从对应于所述第二下行链路数据的上行链路专用物理控制信道数据的成对时隙中获取第二确认信息,并当所述第二确认信息指示确认响应时,终止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所述第二下行链路数据的剩余部分,其中,所述基站进一步用于当所述第一下行链路数据包含所述专用控制信道数据时,关闭从对应于所述第一下行链路数据的上行链路专用物理控制信道数据的成对时隙中获取所述第一确认信息。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进一步用于当所述第二下行链路数据包含所述专用控制信道数据时,关闭从对应于所述第二下行链路数据的上行链路专用物理控制信道数据的成对时隙中获取所述第二确认信息。
CN201580001826.2A 2014-08-08 2015-08-07 用户设备、基站及用于用户设备的提前解码方法 Pending CN10553195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462034939P 2014-08-08 2014-08-08
US62/034,939 2014-08-08
PCT/CN2015/086322 WO2016019896A1 (en) 2014-08-08 2015-08-07 User equipment, base station, and early decoding method for user equipment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31953A true CN105531953A (zh) 2016-04-27

Family

ID=552631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01826.2A Pending CN105531953A (zh) 2014-08-08 2015-08-07 用户设备、基站及用于用户设备的提前解码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70141884A1 (zh)
EP (1) EP3072252A4 (zh)
CN (1) CN105531953A (zh)
WO (1) WO2016019896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227591A1 (en) * 2017-06-16 2018-12-20 Motorola Mobility Llc Information indicating data in slots
WO2019029224A1 (zh) * 2017-08-10 2019-02-14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数据发送方法、确认信号发送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CN114467353A (zh) * 2022-01-10 2022-05-10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传输控制方法、装置、通信装置和存储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356764B2 (en) * 2016-09-30 2019-07-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Channelization for uplink transmissions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120047A2 (en) * 2012-02-10 2013-08-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etection of a dedicated control channel (dcch)
US20130223363A1 (en) * 2012-02-23 2013-08-29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for enabling early decoding gains in presence of multiple simultaneous packet streams
US20140078951A1 (en) * 2012-09-17 2014-03-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downlink power in early decode termination mode
US20140169273A1 (en) * 2012-12-17 2014-06-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early decoding of tfci in umts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879514B2 (en) * 2012-09-14 2014-11-04 Qualcomm Incorporate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etection of a dedicated control channel (DCCH)
US9172486B2 (en) * 2012-06-22 2015-10-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ime-division multiplexing of dedicated channel
US9350511B2 (en) * 2013-08-09 2016-05-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Efficiency of traffic communication over a downlink (DL) channel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120047A2 (en) * 2012-02-10 2013-08-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etection of a dedicated control channel (dcch)
US20130223363A1 (en) * 2012-02-23 2013-08-29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for enabling early decoding gains in presence of multiple simultaneous packet streams
US20140078951A1 (en) * 2012-09-17 2014-03-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downlink power in early decode termination mode
US20140169273A1 (en) * 2012-12-17 2014-06-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early decoding of tfci in umts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QUALCOMM INCORPORATED: "An Alternate Solution for DL DCH Enhancements", 《3GPP DRAFT, R1-133678, VOL. RAN WG1, NO. BARCELONA, SPAIN》 *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227591A1 (en) * 2017-06-16 2018-12-20 Motorola Mobility Llc Information indicating data in slots
US11350407B2 (en) 2017-06-16 2022-05-31 Motorola Mobility Llc Information indicating data in slots
WO2019029224A1 (zh) * 2017-08-10 2019-02-14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数据发送方法、确认信号发送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CN111034100A (zh) * 2017-08-10 2020-04-17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数据发送方法、确认信号发送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CN114467353A (zh) * 2022-01-10 2022-05-10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传输控制方法、装置、通信装置和存储介质
WO2023130466A1 (zh) * 2022-01-10 2023-07-13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传输控制方法、装置、通信装置和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072252A4 (en) 2017-07-19
US20170141884A1 (en) 2017-05-18
WO2016019896A1 (en) 2016-02-11
EP3072252A1 (en) 2016-09-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435575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data
CN111277391B (zh) 信息发送方法及装置、信息接收方法及装置
EP3370358B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US20200137782A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ccess network device, and terminal device
CN105531953A (zh) 用户设备、基站及用于用户设备的提前解码方法
CN107690198B (zh) 处理信道接入程序的装置及方法
CN111246582A (zh) 信息发送方法及装置、信息接收方法及装置
EP2329677B1 (en) Provision of a scheduled legacy protection frame
CN110800360B (zh) 竞争窗长度调整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218002B (zh) 在频宽部分中执行数据传输的装置及方法
CN108306716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数据传输装置
JP2022539972A (ja) ランダムアクセス方法、端末デバイス及びネットワークデバイス
JP5327055B2 (ja) 通信システム、応答通知方法および装置
EP2460305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dynamic timeslot reduction
US9980289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stablishing transmission mode
EP3737178B1 (en) Data sending method, data receiving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EP2600665B1 (en) Detecting extended acquisition indicators
EP3734872B1 (en)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EP3618340B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EP3614762B1 (en) Device-to-device (d2d)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terminal device
CN108737042B (zh) 用于无线通信网络中的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EP4020838A1 (en) Time domain location determin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terminal, computer-readable medium, and chip
EP3554175A1 (en) Random access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0808815A (zh) 数据存储方法及装置
EP3500030A1 (en) Transmission method, device, mobi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and network-side equipmen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