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529837A - 一种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恒压补偿网络拓扑的确定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恒压补偿网络拓扑的确定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529837A
CN105529837A CN201610060977.1A CN201610060977A CN105529837A CN 105529837 A CN105529837 A CN 105529837A CN 201610060977 A CN201610060977 A CN 201610060977A CN 105529837 A CN105529837 A CN 1055298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ameter
capacitive
network
choose
percep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06097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529837B (zh
Inventor
曲小慧
景妍妍
韩洪豆
黄少聪
谢智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theast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outheast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east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outheast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610060977.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529837B/zh
Publication of CN1055298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298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5298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2983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02B60/50

Landscapes

  • Coils Or Transformers For Communic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恒压补偿网络拓扑的确定方法,该补偿网络使得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输出电压与负载无关,且不受非接触式变压器参数的限制,从而能够简化非接触式变压器的设计。本发明以系统的电压增益与负载无关、系统输入阻抗为纯阻性、系统效率最大化为目标确定补偿电路参数,进而确定恒压补偿网络拓扑,给出了4组原边、副边谐振网络均可由T型或者Π型网络等效的恒压补偿网络拓扑。IPT系统的输出电压不受限于非接触式变压器的参数,简化了非接触式变压器的设计;可同时实现与负载无关的恒压输出和单位功率因数,减少无功功率,降低器件应力的要求,提高传输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恒压补偿网络拓扑的确定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恒压补偿网络拓扑的确定方法,适用于无线充电场合,属于无线电能传输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感应式无线电能传输(InductivePowerTransfer,IPT)技术以交变的电磁场为媒介,将能量传输到负载。由于无直接的电气接触,因而能够避免电火花,不受环境的影响,可以在恶劣的环境下工作。目前,IPT技术在消费电子、照明、电动汽车等领域获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为高效传递有功能量,IPT变换器需具有以下特性:1、零无功功率,2、开关器件软开关,3、直接输出负载所需的电压或电流。电路中不存在无功能量,即单位功率因数,可有效减小器件应力,减小无功环流带来的损耗,有效提高传输效率和功率。软开关技术可进一步减少开关器件的损耗,提高效率。谐振补偿使得输出电压或电流与负载和频率有关,定频控制可避免输出受频率影响,为避免负载变化时对输出的影响,IPT变换器的输出应具有负载无关性。
为同时实现以上目标,在基本的四种补偿拓扑结构中,经研究发现只有串串(SS)和并串(PS)结构工作在时可同时实现与负载无关的恒流输出和单位功率因数;串并(SP)和并并(PP)工作在时可同时实现与负载无关的恒压输出和单位功率因数。但上述结构的输出恒压和恒流大小均受非接触式变压器参数的影响,而非接触式变压器的参数受空间、距离限制,设计复杂,在有限的空间和距离下,变压器参数可能难以满足恒压或恒流要求。因此,本发明是基于以上问题,针对恒压提出一族新的补偿网络拓扑,使得在满足单位功率因数和输出负载无关性的前提下,通过设计补偿参数,可实现负载所需的恒定电压,该补偿网络可有效避免设计时对变压器参数的限制,从而简化变压器的设计。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恒压补偿网络拓扑的确定方法,由该方法获取4种新型恒压谐振补偿网络,该谐振补偿网络能够实现不随负载变化的恒压输出,且恒压大小不受非接触式变压器参数限制,从而简化非接触式变压器设计,解决了现有恒压输出方案中输出大小均受非接触式变压器参数的限制以及在有限的空间和距离下变压器参数可能难以满足恒压要求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恒压补偿网络拓扑的确定方法,
首先,分别在非接触式变压器原边和副边连接原边补偿电路和副边补偿电路,在原边补偿电路输入端施加正弦电压Vin后形成向副边补偿电路输出端负载供电的感应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
接着,以系统的电压增益E与负载无关、系统输入阻抗为纯阻性、系统效率最大化为目标确定系统的转移参数矩阵A, A = 1 E 0 0 E , Vo为负载所需的输出电压;
然后,选取串联在非接触式变压器原边的电容作为原边补偿电路,采用参数满足: Z 1 Z 2 Z 3 = j ω ( E M - L S ) - j ω M E j ω M E 的T型网络或者参数满足: Z A Z B Z C = - j ω M E j ω M E - jωM 2 E 2 E M - L S 的Π型网络作为副边补偿电路,ω为工作角频率,CP为原边补偿电路的电容值,LP、LS分别为非接触式变压器原边绕组、副边绕组的电感值,M为非接触式变压器原副边绕组的互感值,Z1、Z2、Z3分别为T型网络参数,参数为Z1、Z2、Z3的器件的一端并接在一起,参数为Z1的器件的另一端和参数为Z2的器件的另一端构成T型网络的一个端口,参数为Z3的器件的另一端和参数为Z2的器件的另一端构成T型网络的另一个端口,ZA、ZB、ZC分别为Π型网络参数,参数为ZA的器件的一端和参数为ZB的器件的一端连接,参数为ZB的器件的另一端和参数为ZC的器件的一端连接,参数为ZA的器件的两端构成Π型网络的一个端口,参数为ZC的器件的两端构成Π型网络的另一个端口,
时:选取Z1为容性、Z2为容性、Z3为感性的器件构成T型网络,或者,选取ZA为容性、ZB为感性、ZC为感性的器件构成Π型网络,
时:选取Z2为容性、Z3为感性的器件以及Z1=0的器件构成T型网络,或者,选取ZA为容性、ZB为感性器件以及ZC无穷大的器件构成Π型网络,
时:选取Z1为感性、Z2为容性、Z3为感性的器件构成T型网络,或者,选取ZA为容性、ZB为感性、ZC为容性的器件构成Π型网络,
时:选取Z1为容性、Z2为感性、Z3为容性的器件构成T型网络,或者,选取ZA为感性、ZB为容性、ZC为感性的器件构成Π型网络。
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恒压补偿网络拓扑的确定方法,
首先,分别在非接触式变压器原边和副边连接原边补偿电路和副边补偿电路,在原边补偿电路输入端施加正弦电压Vin后形成向副边补偿电路输出端负载供电的感应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
接着,以系统的电压增益E与负载无关、系统输入阻抗为纯阻性、系统效率最大化为目标确定系统的转移参数矩阵A, A = 1 E 0 0 E , Vo为负载所需的输出电压;
然后,选取串联在非接触式变压器副边的电容作为副边补偿电路,采用参数满足: Z 1 Z 2 Z 3 = j ω M E - j ω M E j ω ( M E - L P ) 的T型网络或者参数满足: Z A Z B Z C = jωM 2 E ( EL P - M ) j ω M E - j ω M E 的Π型网络作为原边补偿电路,ω为工作角频率,Cs为副边补偿电路的电容值,LP、LS分别为非接触式变压器原边绕组、副边绕组的电感值,M为非接触式变压器原副边绕组的互感值,Z1、Z2、Z3分别为T型网络参数,参数为Z1、Z2、Z3的器件的一端并接在一起,参数为Z1的器件的另一端和参数为Z2的器件的另一端构成T型网络的一个端口,参数为Z3的器件的另一端和参数为Z2的器件的另一端构成T型网络的另一个端口,ZA、ZB、ZC分别为Π型网络参数,参数为ZA的器件的一端和参数为ZB的器件的一端连接,参数为ZB的器件的另一端和参数为ZC的器件的一端连接,参数为ZA的器件的两端构成Π型网络的一个端口,参数为ZC的器件的两端构成Π型网络的另一个端口,
时:选取Z1为感性、Z2为容性、Z3为容性的器件构成T型网络,或者,选取ZA为感性、ZB为感性、ZC为容性的器件构成Π型网络,
时:选取Z1为感性、Z2为容性的器件以及Z3=0的器件构成T型网络,或者,选取ZB为感性、ZC为容性的器件以及ZA无穷大的器件构成Π型网络,
时:选取Z1为感性、Z2为容性、Z3为感性的器件构成T型网络,或者,选取ZA为容性、ZB为感性、ZC为容性的器件构成Π型网络,
时:选取Z1为容性、Z2为感性、Z3为容性的器件构成T型网络,或者,选取ZA为感性、ZB为容性、ZC为感性的器件构成Π型网络。
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恒压补偿网络拓扑的确定方法,
首先,分别在非接触式变压器原边和副边连接原边补偿电路和副边补偿电路,在原边补偿电路输入端施加正弦电压Vin后形成向副边补偿电路输出端负载供电的感应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
接着,以系统的电压增益E与负载无关、系统输入阻抗为纯阻性、系统效率最大化为目标确定系统的转移参数矩阵A, A = 1 E 0 0 E , Vo为负载所需的输出电压;
然后,选取并联在非接触式变压器原边的电容作为原边补偿电路,采用参数满足: Z 1 + Z 3 Z 2 = - j ω E ( L P L S - M 2 ) M ∞ 的T型网络或者参数满足: Z A Z B Z C = - j ω E ( M 2 - L P L S ) M - EL P j ω E ( M 2 - L P L S ) M jωE 2 L P ( M 2 - L P L S ) M ( M - EL P ) 的Π型网络作为副边补偿电路,ω为工作角频率,CP为原边补偿电路的电容值,LP、LS分别为非接触式变压器原边绕组、副边绕组的电感值,M为非接触式变压器原副边绕组的互感值,Z1、Z2、Z3分别为T型网络参数,参数为Z1、Z2、Z3的器件的一端并接在一起,参数为Z1的器件的另一端和参数为Z2的器件的另一端构成T型网络的一个端口,参数为Z3的器件的另一端和参数为Z2的器件的另一端构成T型网络的另一个端口,ZA、ZB、ZC分别为Π型网络参数,参数为ZA的器件的一端和参数为ZB的器件的一端连接,参数为ZB的器件的另一端和参数为ZC的器件的一端连接,参数为ZA的器件的两端构成Π型网络的一个端口,参数为ZC的器件的两端构成Π型网络的另一个端口,
时:选取ZA为容性、ZB为容性、ZC为感性器件构成Π型网络,
时:选取等效为一个电容的器件构成T型网络,或者,选取ZB为容性的器件以及ZA和ZC均无穷大的器件构成Π型网络,
时:选取ZA为感性、ZB为容性、ZC为容性的器件构成Π型网络,
时:选取ZA为容性、ZB为感性、ZC为容性的器件构成Π型网络。
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恒压补偿网络拓扑的确定方法,
首先,分别在非接触式变压器原边和副边连接原边补偿电路和副边补偿电路,在原边补偿电路输入端施加正弦电压Vin后形成向副边补偿电路输出端负载供电的感应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
接着,以系统的电压增益E与负载无关、系统输入阻抗为纯阻性、系统效率最大化为目标确定系统的转移参数矩阵A, A = 1 E 0 0 E , Vo为负载所需的输出电压;
然后,选取并联在非接触式变压器副边的电容作为副边补偿电路,采用参数满足: Z 1 + Z 3 Z 2 = - j ω ( L P L S - M 2 ) E M ∞ 的T型网络或者参数满足: Z A Z B Z C = - jωL S ( L P L S - M 2 ) E M ( E M - L S ) - j ω ( L P L S - M 2 ) E M j ω ( L P L S - M 2 ) E M - L S 的Π型网络作为原边补偿电路,ω为工作角频率,Cs为副边补偿电路的电容值,LP、LS分别为非接触式变压器原边绕组、副边绕组的电感值,M为非接触式变压器原副边绕组的互感值,Z1、Z2、Z3分别为T型网络参数,参数为Z1、Z2、Z3的器件的一端并接在一起,参数为Z1的器件的另一端和参数为Z2的器件的另一端构成T型网络的一个端口,参数为Z3的器件的另一端和参数为Z2的器件的另一端构成T型网络的另一个端口,ZA、ZB、ZC分别为Π型网络参数,参数为ZA的器件的一端和参数为ZB的器件的一端连接,参数为ZB的器件的另一端和参数为ZC的器件的一端连接,参数为ZA的器件的两端构成Π型网络的一个端口,参数为ZC的器件的两端构成Π型网络的另一个端口,
时:选取ZA为感性、ZB为容性、ZC为容性的器件构成Π型网络,
时:选取等效为一个电容的器件构成T型网络,或者,选取ZB为容性的器件以及ZA和ZC都无穷大的器件构成Π型网络,
时:选取ZA为容性、ZB为容性、ZC为感性的器件构成Π型网络,
时:选取ZA为容性、ZB为感性、ZC为容性的器件构成Π型网络。
本发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对于一个非接触式变压器,通过设计不同的补偿网络参数即可实现负载所需的不同恒压输出,简化了非接触式变压器的设计;
(2)以本申请简化设计的非接触式变压器作为IPT系统的核心部件,IPT系统的输出电压不受限于非接触式变压器的参数同时实现了与负载无关的恒压输出和单位功率因数,减少无功功率,降低器件应力的要求,提高IPT系统的传输效率;
(3)本申请以原边/副边一侧采用单个电容而另一侧采用T型或Π型网络组成恒压补偿网络,减少了谐振补偿网络阶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恒压谐振补偿网络的框图。
图2(a)、图2(b)分别是T型网络和Π型网络。
图3(a)是原边串联电容且副边T型(或Π型)的谐振网络,图3(b)至图3(e)是电压增益满足不同条件时的T型网络,图3(f)至图3(i)是电压增益满足不同条件时的Π型网络。
图4(a)是副边串联电容且原边T型(或Π型)的谐振网络,图4(b)至图4(e)是电压增益满足不同条件时的T型网络,图4(f)至图4(i)是电压增益满足不同条件时的Π型网络。
图5(a)是原边并联电容且原边T型(或Π型)的谐振网络,图5(b)为T型网络,图5(c)至图5(f)是电压增益满足不同条件时的Π型网络。
图6(a)是副边并联电容且副边T型(或Π型)的谐振网络,图6(b)为T型网络,图6(c)至图6(f)是电压增益满足不同条件时的Π型网络。
图7是原边串联电容,副边T型结构实验电路图。
图8是负载10欧姆时驱动信号vGS1、输入电压vAB,输入电流iIN及输出电压VO的波形。
图9是负载15欧姆时驱动信号vGS1、输入电压vAB,输入电流iIN及输出电压VO的波形。
图10是负载20欧姆时驱动信号vGS1、输入电压vAB,输入电流iIN及输出电压VO的波形。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基于二端口网络理论,根据负载无关性、输入阻抗零相位差等要求确定整个系统二端口网络的阻抗特性,将系统二端口网络分解为原边补偿网络、非接触变压器、副边补偿网络三个子二端口网络级联,进而得出原、副边谐振补偿网络的参数特性。下面结合附图对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图1为本发明恒压谐振补偿网络的框图,包括原边补偿电路,非接触变压器,副边补偿电路,ω为工作角频率,CP为原边补偿电路的电容值,LP、LS分别为非接触式变压器原边绕组、副边绕组的电感值,M为非接触式变压器原副边绕组的互感值。定义原边补偿网络的转移参数矩阵为AP,非接触式变压器的转移参数矩阵为AT,副边补偿网络的转移参数矩阵为AS,整个系统的转移参数矩阵为A,那么有:
A = A P · A T · A S = a 11 a 12 a 21 a 22 - - - ( 1 )
那么系统可简化为:
U i n = a 11 U o u t + a 12 ( - I o u t ) I i n = a 21 U o u t + a 22 ( - I o u t ) U o u t = R L ( - I o u t ) - - - ( 2 )
根据式(2)可得到:
E = U o u t U i n = R L a 12 + a 11 R L - - - ( 3 )
Z i n = a 11 R L + a 12 a 21 R L + a 22 - - - ( 4 )
η P = | U o u t | 2 / R L | U i n | 2 / Re ( Z i n ) = | G v | 2 Re ( Z i n ) R L - - - ( 5 )
为了使输出为恒压源,即电压增益E与负载RL无关,那么a12=0。那么,
E = 1 a 11 ⇒ a 11 = 1 E Z i n = a 11 R L a 21 R L + a 22 - - - ( 6 )
当电压增益E为定值时,根据能量守恒原理,负载RL变化时,输入阻抗Zin随负载RL变化,所以a22≠0。
为了减小无功功率,需要使输入阻抗Zin为纯阻性,即Re(Zin)=Zin,那么
η P = | G v | 2 Z i n R L - - - ( 7 )
忽略元件的寄生电组,ηP为单位系统效率,ηP=1,所以
Z i n R L = 1 | E | 2 ⇒ a 11 a 21 R L + a 22 = 1 | E | 2 ⇒ a 21 = 0 a 22 = | E | 2 E - - - ( 8 )
所以系统的转移参数矩阵A为:
A = 1 E 0 0 | E | 2 E - - - ( 9 )
根据转移参数矩阵的性质a11a22-a12a21=1,可得E为实数。
所以系统的转移参数矩阵A简化为:
A = 1 E 0 0 E , E = ± | V o V i n | - - - ( 10 )
图2(a)、图2(b)分别为T型网络和Π型网络,根据电路理论,原副边补偿网络都可以用T型网络和Π型网络等效,为了减少谐振网络阶数,该发明采用原副边一侧采用单个电容,另一侧采用T型或Π型网络,因此其结构大致可以分为四组:1、原边串联电容,副边T型(或Π型)谐振网络;2、副边串联电容,原边T型(或Π型)谐振网络;3、原边并联电容,副边T型(或Π型)谐振网络;4、副边并联电容,原边T型(或Π型)谐振网络。
图3(a)为原边串联电容且副边T型(或Π型)的谐振网络,原边串联电容CP满足如下条件:设计副边补偿系统,使得输出为恒压源。
变压器的转移参数矩阵AT和原边补偿网络的转移参数矩阵AP分别为:
A T = L P M jωL P L S M - j ω M 1 j ω M L S M - - - ( 11 )
A P = 1 - jωL P 0 1 - - - ( 12 )
所以副边补偿网络的转移参数矩阵AS为:
A S = A T - 1 · A P - 1 · A = L S E M j ω M E - 1 j ω M E 0 - - - ( 13 )
如果副边补偿网络用T型网络等效,解得方程为:
Z 1 Z 2 Z 3 = j ω ( E M - L S ) - j ω M E j ω M E - - - ( 14 )
如图3(b)所示,Z1为容性,Z2为容性,Z3为感性;
如图3(c)所示,Z1=0,Z2为容性,Z3为感性;
如图3(d)所示,Z1为感性,Z2为容性,Z3为感性;
如图3(e)所示,Z1为容性,Z2为感性,Z3为容性。
如果补偿网络采用Π型等效,解得方程为:
Z A Z B Z C = - j ω M E j ω M E - jωM 2 E 2 E M - L S - - - ( 15 )
如图3(f)所示,ZA为容性,ZB为感性,ZC为感性;
如图3(g)所示,ZA为容性,ZB为感性,ZC为开路;
如图3(h)所示,ZA为容性,ZB为感性,ZC为容性;
如图3(i)所示,ZA为感性,ZB为容性,ZC为感性。
图4(a)为副边串联电容且原边T型(或Π型)的谐振网络,副边串联电容CS满足:设计原边补偿系统,使得输出为恒压源。
变压器的转移参数矩阵AT和副边补偿电容的转移参数矩阵AS分别为:
A T = L P M jωL P L S M - j ω M 1 j ω M L S M - - - ( 16 )
A S = 1 - jωL S 0 1 - - - ( 17 )
所以原边补偿网络的转移参数矩阵AP为:
A P = A · A S - 1 · A T - 1 = 0 j ω M E - E j ω M EL P M - - - ( 18 )
如果原边补偿网络用T型网络等效,解得方程为:
Z 1 Z 2 Z 3 = j ω M E - j ω M E j ω ( M E - L P ) - - - ( 19 )
如图4(b)所示,Z1为感性,Z2为容性,Z3为感性;
如图4(c)所示,Z1为感性,Z2为容性,Z3=0;
如图4(d)所示,Z1为感性,Z2为容性,Z3为容性;
如图4(e)所示,Z1为容性,Z2为感性,Z3为容性。
如果原边补偿网络用Π型网络等效,那么:
Z A Z B Z C = jωM 2 E ( EL P - M ) j ω M E - j ω M E - - - ( 20 )
如图4(f)所示,ZA为感性,ZB为感性,ZC为容性;
如图4(g)所示,ZA为开路,ZB为感性,ZC为容性;
如图4(h)所示,ZA为容性,ZB为感性,ZC为容性;
如图4(i)所示,ZA为感性,ZB为容性,ZC为感性。
图5(a)为原边并联电容且副边T型(或Π型)的谐振网络,原边并联电容CP满足:设计副边补偿系统,使得输出为恒压源。
变压器的转移参数矩阵AT和原边并联电容的转移参数矩阵AP分别为:
A T = L P M jωL P L S M - j ω M 1 j ω M L S M - - - ( 21 )
A P = 1 0 - 1 jωL P 1 - - - ( 22 )
A S = A T - 1 · A P - 1 · A = M EL P j ω E ( M 2 - L P L S ) M 0 EL P M - - - ( 23 )
如果副边补偿网络采用T型网络等效,方程组解为:
Z 1 + Z 3 Z 2 = - j ω E ( L P L S - M 2 ) M ∞ - - - ( 24 )
T网络等效为一个电容,如图5(b)所示。
如果副边补偿网络采用Π型网络等效。方程组的解为:
Z A Z B Z C = - j ω E ( M 2 - L P L S ) M - EL P j ω E ( M 2 - L P L S ) M jωE 2 L P ( M 2 - L P L S ) M ( M - EL P ) - - - ( 25 )
如图5(c)所示,ZA为感性,ZB为容性,ZC为容性;
如图5(d)所示,ZA为开路,ZB为容性,ZC为开路;
如图5(e)所示,ZA为容性,ZB为容性,ZC为感性;
如图5(f)所示,ZA为容性,ZB为感性,ZC为容性。
图6(a)为副边并联电容且原边T型(或Π型)的谐振网络,副边并联电容CS满足设计原边补偿系统,使得输出为恒压源。
变压器的转移参数矩阵AT和副边并联电容的转移参数矩阵AS分别为:
A T = L P M jωL P L S M - j ω M 1 j ω M L S M - - - ( 26 )
A S = 1 0 - 1 jωL S 1 - - - ( 27 )
A P = AA S - 1 A T - 1 = L S M E j ω ( M 2 - L P L S ) M E 0 M E L S - - - ( 28 )
如果原边采用T型网络等效,方程组解为:
Z 1 + Z 3 Z 2 = - j ω ( L P L S - M 2 ) E M ∞ - - - ( 29 )
T网络等效为一个如图6(b)所示的电容。
如果原边采用Π型网络等效,方程解为:
Z A Z B Z C = jωL S ( M 2 - L P L S ) E M ( E M - L S ) j ω ( M 2 - L P L S ) E M - j ω ( M 2 - L P L S ) E M - L S - - - ( 30 )
如图6(c)所示,ZA为容性,ZB为容性,ZC为感性;
如图6(d)所示,ZA、ZC开路,ZB为电容;
如图6(e)所示,ZA为电感,ZB为电容,ZC为电容;
如图6(f)所示,ZA为电容,ZB为电感,ZC为电容。
图7为实验电路的图形,以原边串联电容,副边T型结构为例进行实验验证,T型结构选择电压增益为负的结构。设定输入电压VIN为24V,电压增益Gv为-1,系统的工作频率f为200KHz。非接触式变压器参数如下:LP=20.92uH,LS=22.22uH,M=13.77uH。原、副边补偿参数设计如下:
ω=2πf
C P = 1 ω 2 L P = 30.27 n F
Z1=jω(GvM-LS)=-j45.226
Z2=-jωMGv=j17.304
Z3=jωMGv=-j17.304
C 1 = 1 jωZ 1 = 17.6 n F
L 2 = Z 2 j ω = 13.77 u H
C 3 = 1 jωZ 3 = 45.99 n F
具体实验参数如下:CP=30.3nF,C1=14.7nF,L2=13.2uH,C3=46.2nF。理论推导表明,C1略小于理论值便于实现ZVS。
图8为负载10欧姆时驱动信号vGS1、输入电压vAB,输入电流iIN及输出电压VO的波形;图9为负载15欧姆时驱动信号vGS1、输入电压vAB,输入电流iIN及输出电压VO的波形;图10为负载20欧姆时驱动信号vGS1、输入电压vAB,输入电流iIN及输出电压VO的波形。从图中可以看出,当负载从10欧姆变到20欧姆时,输出电压VO基本保持不变。同时输入电压vAB和电流iIN基本同相,输入阻抗角很小,功率因素接近为1,即应用本发明公开的方法确定的恒压补偿网络实现了电压增益与负载无关、输入阻抗纯阻性、单位系统效率的设计目标。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对于一个非接触式变压器,通过设计不同的补偿网络参数即可实现负载所需的不同恒压输出,简化了非接触式变压器的设计;
(2)以本申请简化设计的非接触式变压器作为IPT系统的核心部件,IPT系统的输出电压不受限于非接触式变压器的参数同时实现了与负载无关的恒压输出和单位功率因数,减少无功功率,降低器件应力的要求,提高IPT系统的传输效率;
(3)本申请以原边/副边一侧采用单个电容而另一侧采用T型或Π型网络组成恒压补偿网络,减少了谐振补偿网络阶数。

Claims (4)

1.一种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恒压补偿网络拓扑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
首先,分别在非接触式变压器原边和副边连接原边补偿电路和副边补偿电路,在原边补偿电路输入端施加正弦电压Vin后形成向副边补偿电路输出端负载供电的感应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
接着,以系统的电压增益E与负载无关、系统输入阻抗为纯阻性、系统效率最大化为目标确定系统的转移参数矩阵A, A = 1 E 0 0 E , Vo为负载所需的输出电压;
然后,选取串联在非接触式变压器原边的电容作为原边补偿电路,采用参数满足: Z 1 Z 2 Z 3 = j ω ( E M - L S ) - j ω M E j ω M E 的T型网络或者参数满足: Z A Z B Z C = - j ω M E j ω M E - jωM 2 E 2 E M - L S 的Π型网络作为副边补偿电路,ω为工作角频率,CP为原边补偿电路的电容值,LP、LS分别为非接触式变压器原边绕组、副边绕组的电感值,M为非接触式变压器原副边绕组的互感值,Z1、Z2、Z3分别为T型网络参数,参数为Z1、Z2、Z3的器件的一端并接在一起,参数为Z1的器件的另一端和参数为Z2的器件的另一端构成T型网络的一个端口,参数为Z3的器件的另一端和参数为Z2的器件的另一端构成T型网络的另一个端口,ZA、ZB、ZC分别为Π型网络参数,参数为ZA的器件的一端和参数为ZB的器件的一端连接,参数为ZB的器件的另一端和参数为ZC的器件的一端连接,参数为ZA的器件的两端构成Π型网络的一个端口,参数为ZC的器件的两端构成Π型网络的另一个端口,
时:选取Z1为容性、Z2为容性、Z3为感性的器件构成T型网络,或者,选取ZA为容性、ZB为感性、ZC为感性的器件构成Π型网络,
时:选取Z2为容性、Z3为感性的器件以及Z1=0的器件构成T型网络,或者,选取ZA为容性、ZB为感性器件以及ZC无穷大的器件构成Π型网络,
时:选取Z1为感性、Z2为容性、Z3为感性的器件构成T型网络,或者,选取ZA为容性、ZB为感性、ZC为容性的器件构成Π型网络,
时:选取Z1为容性、Z2为感性、Z3为容性的器件构成T型网络,或者,选取ZA为感性、ZB为容性、ZC为感性的器件构成Π型网络。
2.一种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恒压补偿网络拓扑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
首先,分别在非接触式变压器原边和副边连接原边补偿电路和副边补偿电路,在原边补偿电路输入端施加正弦电压Vin后形成向副边补偿电路输出端负载供电的感应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
接着,以系统的电压增益E与负载无关、系统输入阻抗为纯阻性、系统效率最大化为目标确定系统的转移参数矩阵A, A = 1 E 0 0 E , Vo为负载所需的输出电压;
然后,选取串联在非接触式变压器副边的电容作为副边补偿电路,采用参数满足: Z 1 Z 2 Z 3 = j ω M E - j ω M E j ω ( M E - L P ) 的T型网络或者参数满足: Z A Z B Z C = jωM 2 E ( EL P - M ) j ω M E - j ω M E 的Π型网络作为原边补偿电路,ω为工作角频率,Cs为副边补偿电路的电容值,LP、LS分别为非接触式变压器原边绕组、副边绕组的电感值,M为非接触式变压器原副边绕组的互感值,Z1、Z2、Z3分别为T型网络参数,参数为Z1、Z2、Z3的器件的一端并接在一起,参数为Z1的器件的另一端和参数为Z2的器件的另一端构成T型网络的一个端口,参数为Z3的器件的另一端和参数为Z2的器件的另一端构成T型网络的另一个端口,ZA、ZB、ZC分别为Π型网络参数,参数为ZA的器件的一端和参数为ZB的器件的一端连接,参数为ZB的器件的另一端和参数为ZC的器件的一端连接,参数为ZA的器件的两端构成Π型网络的一个端口,参数为ZC的器件的两端构成Π型网络的另一个端口,
时:选取Z1为感性、Z2为容性、Z3为容性的器件构成T型网络,或者,选取ZA为感性、ZB为感性、ZC为容性的器件构成Π型网络,
时:选取Z1为感性、Z2为容性的器件以及Z3=0的器件构成T型网络,或者,选取ZB为感性、ZC为容性的器件以及ZA无穷大的器件构成Π型网络,
时:选取Z1为感性、Z2为容性、Z3为感性的器件构成T型网络,或者,选取ZA为容性、ZB为感性、ZC为容性的器件构成Π型网络,
时:选取Z1为容性、Z2为感性、Z3为容性的器件构成T型网络,或者,选取ZA为感性、ZB为容性、ZC为感性的器件构成Π型网络。
3.一种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恒压补偿网络拓扑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
首先,分别在非接触式变压器原边和副边连接原边补偿电路和副边补偿电路,在原边补偿电路输入端施加正弦电压Vin后形成向副边补偿电路输出端负载供电的感应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
接着,以系统的电压增益E与负载无关、系统输入阻抗为纯阻性、系统效率最大化为目标确定系统的转移参数矩阵A, A = 1 E 0 0 E , Vo为负载所需的输出电压;
然后,选取并联在非接触式变压器原边的电容作为原边补偿电路,采用参数满足: Z 1 + Z 3 Z 2 = - j ω E ( L P L S - M 2 ) M ∞ 的T型网络或者参数满足: Z A Z B Z C = - j ω E ( M 2 - L P L S ) M - EL P j ω E ( M 2 - L P L S ) M jωE 2 L P ( M 2 - L P L S ) M ( M - EL P ) 的Π型网络作为副边补偿电路,ω为工作角频率,CP为原边补偿电路的电容值,LP、LS分别为非接触式变压器原边绕组、副边绕组的电感值,M为非接触式变压器原副边绕组的互感值,Z1、Z2、Z3分别为T型网络参数,参数为Z1、Z2、Z3的器件的一端并接在一起,参数为Z1的器件的另一端和参数为Z2的器件的另一端构成T型网络的一个端口,参数为Z3的器件的另一端和参数为Z2的器件的另一端构成T型网络的另一个端口,ZA、ZB、ZC分别为Π型网络参数,参数为ZA的器件的一端和参数为ZB的器件的一端连接,参数为ZB的器件的另一端和参数为ZC的器件的一端连接,参数为ZA的器件的两端构成Π型网络的一个端口,参数为ZC的器件的两端构成Π型网络的另一个端口,
时:选取ZA为容性、ZB为容性、ZC为感性器件构成Π型网络,
时:选取等效为一个电容的器件构成T型网络,或者,选取ZB为容性的器件以及ZA和ZC均无穷大的器件构成Π型网络,
时:选取ZA为感性、ZB为容性、ZC为容性的器件构成Π型网络,
时:选取ZA为容性、ZB为感性、ZC为容性的器件构成Π型网络。
4.一种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恒压补偿网络拓扑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
首先,分别在非接触式变压器原边和副边连接原边补偿电路和副边补偿电路,在原边补偿电路输入端施加正弦电压Vin后形成向副边补偿电路输出端负载供电的感应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
接着,以系统的电压增益E与负载无关、系统输入阻抗为纯阻性、系统效率最大化为目标确定系统的转移参数矩阵A, A = 1 E 0 0 E , Vo为负载所需的输出电压;
然后,选取并联在非接触式变压器副边的电容作为副边补偿电路,采用参数满足: Z 1 + Z 3 Z 2 = - j ω ( L P L S - M 2 ) E M ∞ 的T型网络或者参数满足: Z A Z B Z C = - jωL S ( L P L S - M 2 ) E M ( E M - L S ) - j ω ( L P L S - M 2 ) E M j ω ( L P L S - M 2 ) E M - L S 的Π型网络作为原边补偿电路,ω为工作角频率,Cs为副边补偿电路的电容值,LP、LS分别为非接触式变压器原边绕组、副边绕组的电感值,M为非接触式变压器原副边绕组的互感值,Z1、Z2、Z3分别为T型网络参数,参数为Z1、Z2、Z3的器件的一端并接在一起,参数为Z1的器件的另一端和参数为Z2的器件的另一端构成T型网络的一个端口,参数为Z3的器件的另一端和参数为Z2的器件的另一端构成T型网络的另一个端口,ZA、ZB、ZC分别为Π型网络参数,参数为ZA的器件的一端和参数为ZB的器件的一端连接,参数为ZB的器件的另一端和参数为ZC的器件的一端连接,参数为ZA的器件的两端构成Π型网络的一个端口,参数为ZC的器件的两端构成Π型网络的另一个端口,
时:选取ZA为感性、ZB为容性、ZC为容性的器件构成Π型网络,
时:选取等效为一个电容的器件构成T型网络,或者,选取ZB为容性的器件以及ZA和ZC都无穷大的器件构成Π型网络,
时:选取ZA为容性、ZB为容性、ZC为感性的器件构成Π型网络,
时:选取ZA为容性、ZB为感性、ZC为容性的器件构成Π型网络。
CN201610060977.1A 2016-01-28 2016-01-28 一种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恒压补偿网络拓扑的确定方法 Active CN10552983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060977.1A CN105529837B (zh) 2016-01-28 2016-01-28 一种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恒压补偿网络拓扑的确定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060977.1A CN105529837B (zh) 2016-01-28 2016-01-28 一种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恒压补偿网络拓扑的确定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29837A true CN105529837A (zh) 2016-04-27
CN105529837B CN105529837B (zh) 2017-10-31

Family

ID=557718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060977.1A Active CN105529837B (zh) 2016-01-28 2016-01-28 一种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恒压补偿网络拓扑的确定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529837B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11950A (zh) * 2018-06-04 2018-10-26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用于线性提高远距离无线电能传输电压增益的拓扑结构电路及参数设计方法
CN110535251A (zh) * 2019-08-26 2019-12-03 华南理工大学 输出电压具有负载无关性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构造方法
CN111654116A (zh) * 2020-04-17 2020-09-11 中国矿业大学 一种高增益恒压恒流输出电场耦合无线电能传输系统
CN111799894A (zh) * 2020-06-29 2020-10-20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适应于高频无线能量传输的tsp补偿网络及其设计方法
CN111987812A (zh) * 2020-07-28 2020-11-24 东北林业大学 一种面向串串补偿拓扑的无线充电系统动态调谐方法
CN112104095A (zh) * 2020-09-21 2020-12-18 哈尔滨工业大学 具有强抗偏移能力的恒压或恒流型补偿拓扑的设计方法
WO2021008203A1 (zh) * 2019-07-12 2021-01-21 江南大学 一种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在最大效率跟踪下的阻抗匹配网络优化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42657A (zh) * 2014-08-29 2014-12-24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原边并串补偿副边串联补偿的非接触谐振变换器
CN104753152A (zh) * 2015-04-10 2015-07-01 东南大学 恒流-恒压复合拓扑的感应式充电系统
CN105141139A (zh) * 2015-08-03 2015-12-09 重庆大学 用于ipt系统的lcl网络结构及其参数设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42657A (zh) * 2014-08-29 2014-12-24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原边并串补偿副边串联补偿的非接触谐振变换器
CN104753152A (zh) * 2015-04-10 2015-07-01 东南大学 恒流-恒压复合拓扑的感应式充电系统
CN105141139A (zh) * 2015-08-03 2015-12-09 重庆大学 用于ipt系统的lcl网络结构及其参数设计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唐亚鹏 等: "基于LCLC恒流网络的LED自均流电路",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
韩洪豆 等: "基于恒流源补偿网络的电磁感应式非接触能量传输的LED驱动电路",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11950A (zh) * 2018-06-04 2018-10-26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用于线性提高远距离无线电能传输电压增益的拓扑结构电路及参数设计方法
CN108711950B (zh) * 2018-06-04 2020-05-26 哈尔滨工业大学 提高远距离无线输电电压增益的电路拓扑及其设计方法
WO2021008203A1 (zh) * 2019-07-12 2021-01-21 江南大学 一种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在最大效率跟踪下的阻抗匹配网络优化方法
US11101700B1 (en) 2019-07-12 2021-08-24 Jiangnan University Impedance matching network optimization method for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system under maximum efficiency tracking
CN110535251A (zh) * 2019-08-26 2019-12-03 华南理工大学 输出电压具有负载无关性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构造方法
CN111654116A (zh) * 2020-04-17 2020-09-11 中国矿业大学 一种高增益恒压恒流输出电场耦合无线电能传输系统
CN111799894A (zh) * 2020-06-29 2020-10-20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适应于高频无线能量传输的tsp补偿网络及其设计方法
CN111799894B (zh) * 2020-06-29 2023-03-07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适应于高频无线能量传输的tsp补偿网络及其设计方法
CN111987812A (zh) * 2020-07-28 2020-11-24 东北林业大学 一种面向串串补偿拓扑的无线充电系统动态调谐方法
CN111987812B (zh) * 2020-07-28 2022-12-09 东北林业大学 一种面向串串补偿拓扑的无线充电系统动态调谐方法
CN112104095A (zh) * 2020-09-21 2020-12-18 哈尔滨工业大学 具有强抗偏移能力的恒压或恒流型补偿拓扑的设计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29837B (zh) 2017-10-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529837A (zh) 一种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恒压补偿网络拓扑的确定方法
WO2021008203A1 (zh) 一种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在最大效率跟踪下的阻抗匹配网络优化方法
CN106655528B (zh) 基于双侧lc网络的ecpt系统及其参数设计方法
CN105186718B (zh) 复合谐振式ecpt系统及其参数设计方法
CN105429313A (zh) 一种谐振补偿拓扑可切换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4753152A (zh) 恒流-恒压复合拓扑的感应式充电系统
CN105515215A (zh) 一种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恒流补偿网络拓扑的确定方法
Jianyu et al. Frequency splitting analysis of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system based on T-type transformer model
CN104065178A (zh) 一种三相负载单相无线供电系统及其设计方法
CN105226952B (zh) 一种恒流恒频感应耦合传输系统及其设计方法
CN112803614B (zh) 基于接收端等效负电阻pt对称的无线供电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3541323B (zh) 一种具有多恒流输出的多容性能量传输系统
CN112688441B (zh) 基于选频补偿网络抗位置偏移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
CN110611375A (zh) 一种基于pt对称原理的多频多负载无线供电系统
CN107465271B (zh) 一种基于谐振补偿网络的超声无线电能传输功率提升系统
CN104319909A (zh) 基于最小二乘法的感应电能传输系统负载识别方法
CN106787240B (zh) 基于阵列线圈式无线能量传输的复用型lcl结构及该结构的工作方法
CN108258812A (zh) 应用于电容式无线充电系统的六极板
Liu et al. Pulsed self-oscillating nonlinear systems for robust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CN204947740U (zh) 一种基于双e类功放的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
CN104269946B (zh) 一种无线射频能量采集器
CN206564577U (zh) 一种多路叠加型高压纳秒脉冲源
Suarez et al. Frequency splitting in an LCLC capacitive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system for electric vehicle charging
CN202587451U (zh) 微波炉
CN204720990U (zh) 无功补偿有源滤波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