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528017B - 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528017B
CN105528017B CN201410515757.4A CN201410515757A CN105528017B CN 105528017 B CN105528017 B CN 105528017B CN 201410515757 A CN201410515757 A CN 201410515757A CN 105528017 B CN105528017 B CN 10552801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ntology
noumenon
electronic equipment
relative
damping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51575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528017A (zh
Inventor
章骏
黄梓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515757.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528017B/zh
Publication of CN1055280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280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5280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2801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第一本体;第二本体;连接装置;分别与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连接;所述第二本体上具有挂接区域,所述挂接区域贯通于所述第二本体,所述电子设备依靠贯通于所述第二本体上的所述挂接区域与一悬空支撑体配合,并使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挂接状态以保证所述电子设备挂接于所述悬空支撑体上。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电子设备一般包括平板结构,由于设备比较小巧所以便于携带。但是类似与平板结构的电子设备制作成类似与一体机大小时那么就变得笨重。用户携带和移动起来都比较麻烦。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
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第一本体;
第二本体;
连接装置;分别与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连接;
所述第二本体上具有挂接区域,所述挂接区域贯通于所述第二本体,所述电子设备依靠贯通于所述第二本体上的所述挂接区域与一悬空支撑体配合,并使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挂接状态以保证所述电子设备挂接于所述悬空支撑体上。
优选地,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弹性罩体,所述弹性罩体统一包覆在所述第一本体、所述连接装置、所述第二本体上且所述弹性罩体避开贯通于所述第二本体上的所述挂接区域而形成所述电子设备的完整的统一的外观形态以使得所述电子设备的用户认知所述电子设备为一个完整的平板状结构;
所述弹性罩体上具有用于显露所述第一本体所包括的第一电子元器件的操作面/展示面的第一窗口或/和具有用于显露所述第二本体所包括的第二电子元器件的操作面的第二窗口。
优选地,所述第一本体的具有第一长边和第一短边,所述第二本体具有第二长边和第二短边,所述第一长边与所述第二长边相同,所述第一短边大于所述第二短边。
优选地,所述第一本体所包括的第一电子元器件为显示屏幕,所述显示屏幕包括显示输出区域,所述第一窗口的尺寸与所述显示输出区域的尺寸匹配;
所述第二本体为所述电子设备的主机,所述主机中包括多个电子元器件,所述第二本体的所包括的第二电子元器件为多个,每个所述第二电子元器件包括操作面,每个所述第二电子元器件的操作面通过所述第二窗口显露。
优选地,所述第一本体通过所述连接装置与所述第二本体进行旋转连接;
当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在外力作用下通过所述连接装置进行旋转的过程中以及所述外力撤销时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维持在相对旋转角度,所述弹性罩体进行弹性形变以维持形成所述电子设备的完整的统一的外观形态。
优选地,在所述外力作用下所述第一本体通过所述连接装置的轴线旋转;所述连接装置的轴线与所述第一本体的第一长边对应;或者
在所述外力作用下所述第二本体通过所述连接装置的轴线旋转;所述连接装置的轴线与所述第二本体的第二长边对应;
所述连接装置至少能够维持两个相对旋转角度的稳定状态。
优选地,在外力的作用下所述第一本体通过所述连接装置的轴线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绕所述轴线进行旋转并且在所述外力撤销时所述连接装置维持所述第一本体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之间第一相对旋转角度;其中,当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之间维持在所述第一相对旋转角度时通过所述弹性罩体形成所述电子设备的完整的统一的外观形态为平板状;
在外力的作用下所述第一本体通过所述连接装置的轴线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绕进行旋转并且在所述外力撤销时所述连接装置维持所述第一本体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之间第二相对旋转角度,其中,当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之间维持在所述第二相对旋转角度时通过所述弹性罩体形成所述电子设备的完整的统一的外观形态为弯曲状。
优选地,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感应器,用于当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之间维持在所述第一相对旋转角度时,根据感应器所感应的感应数值控制所述电子设备的响应模式;其中,当所述感应数值为第一数值时控制所述电子设备为第一响应模式;当所述感应数值为第二数值时控制所述电子设备为第二响应模式;以及
用于当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之间维持在所述第二相对旋转角度时,根据感应器所感应的感应数值控制所述电子设备的响应模式;其中,当所述感应数值为第三数值时控制所述电子设备为第三响应模式;当所述感应数值为第四数值时控制所述电子设备为第四响应模式。
优选地,所述连接装置包括:
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一本体连接;
第一转轴组,与所述第一连接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轴组包括:
至少一个第一转轴,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转轴中与第二转轴组对接的一个第一转轴上的至少一端设置有第一传动件;
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二本体连接;
第二转轴组,与所述第二连接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轴组包括:
至少一个第二转轴,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转轴中与第一转轴组对接的一个第二转轴上与所述第一转轴上的至少一端对应的一端设置有第二传动件。
优选地,所述连接装置还包括:
第一阻尼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一转轴组中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转轴上;
第二阻尼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二转轴组中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转轴上,所述第二阻尼装置与所述第一阻尼装置的位置对应;
在所述第一本体通过所述第一转轴组及所述第二转轴组以第一方向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运动的过程中,当所述第一本体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运动至第一角度时,所述第一阻尼装置与所述第二阻尼装置相互抵接而产生第一阻尼力,当所述第一本体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从所述第一角度运动至第二角度时,所述第一阻尼装置与所述第二阻尼装置之间产生的阻尼力逐渐增大而达到第二阻尼力;当所述第一本体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从所述第二角度运动至第三角度时,所述第一阻尼装置与所述第二阻尼装置之间所产生的阻尼力逐渐减小而达到第三阻尼力;当所述第一本体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运动超过所述第三角度时,所述第一阻尼装置与所述第二阻尼装置相互分离;
在所述第一本体通过所述第一转轴组及所述第二转轴组以第二方向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运动的过程中,当所述第一本体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运动至所述第三角度时,所述第一阻尼装置与所述第二阻尼装置相互抵接而产生第三阻尼力,当所述第一本体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从所述第三角度运动至所述第二角度时,所述第一阻尼装置与所述第二阻尼装置之间产生的阻尼力逐渐增大而达到所述第二阻尼力;当所述第一本体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从所述第二角度运动至所述第一角度时,所述第一阻尼装置与所述第二阻尼装置之间所产生的阻尼力逐渐减小而达到第一阻尼力;当所述第一本体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运动小于所述第一角度时,所述第一阻尼装置与所述第二阻尼装置相互分离;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反。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电子设备的第二本体上设置有挂接区域,该挂接区域能够挂接于悬空支撑体上而处于稳固状态;电子设备的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能够通过连接装置而旋转至不同的角度,使电子设备根据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的相对状态而维持相应的使用状态。本发明实施例为用户提供了更方便使用的电子设备,并可根据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之间的相对状态而调整电子设备的使用功能,使一个电子设备具有多种电子设备的功能,大大提升了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应用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应用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阻尼装置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阻尼装置的配合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举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组成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包括:第一本体10、第二本体20、连接装置30;连接装置30分别与所述第一本体10和所述第二本体20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本体10及第二本体20可以与连接装置30固定连接,第一本体10及第二本体20也可以与连接装置30可旋转连接;即第一本体10可以通过连接装置30旋转,第二本体20也可以通过连接装置30旋转。
所述第二本体20上具有挂接区域201,所述挂接区域201贯通于所述第二本体20,所述电子设备依靠贯通于所述第二本体20上的所述挂接区域201与一悬空支撑体配合,并使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挂接状态以保证所述电子设备挂接于所述悬空支撑体上。
本发明实施例中,悬空支撑体可以是固定于支撑面上的突起物如挂钩、吊钩等,也可以是用户的手指等。电子设备可以通过第二本体20上的挂接区域201悬挂于悬空支撑体上,并达到稳定的悬挂状态。
在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的基础上,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还包括:
弹性罩体(图中未示出),所述弹性罩体统一包覆在所述第一本体10、所述连接装置30、所述第二本体20上且所述弹性罩体避开贯通于所述第二本体20上的所述挂接区域201而形成所述电子设备的完整的统一的外观形态以使得所述电子设备的用户认知所述电子设备为一个完整的平板状结构;
所述弹性罩体上具有用于显露所述第一本体10所包括的第一电子元器件的操作面/展示面的第一窗口或/和具有用于显露所述第二本体20所包括的第二电子元器件的操作面的第二窗口。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在电子设备外部覆盖有弹性罩体,使电子设备的第一本体10、第二本体20和连接装置30更具统一整体性。当电子设备呈现如图1所示的一体结构时,第一本体10与第二本体20之间的夹角为180度,通过弹性罩体套设于电子设备外部,使电子设备可以充当一体电脑使用,如可以使电子设备充当平板电脑使用。
由于电子设备需要通过第二本体20上的挂接区域201悬挂于悬空支撑体上,因此,弹性罩体在挂接区域201的对应部分不设置,而使挂接区域201显露出来。
当第一本体10上设置有显示屏等的第一电子元器件时,弹性罩体可以在显示屏的对应区域不设置,而使第一本体10上的显示屏显露。
对应地,当第二本体20上设置有键盘等的第二电子元器件时,弹性罩体可以在键盘的对应区域不设置,而使第二本体10上的键盘显露。当显示屏及键盘对用户显露时,方便用户直接对显示屏进行触控操作,对键盘进行按击的操作,更方便用户对电子设备的使用。
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本体10的具有第一长边101和第一短边102,所述第二本体20具有第二长边202和第二短边203,所述第一长边101与所述第二长边202相同,所述第一短边102大于所述第二短边203。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本体20在能设置键盘且键盘大小适于使用的情况下,尽可能地使其体积小,以方便用户携带电子设备。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所述第一本体10所包括的第一电子元器件为显示屏幕,所述显示屏幕包括显示输出区域,所述第一窗口的尺寸与所述显示输出区域的尺寸匹配;
所述第二本体20为所述电子设备的主机,所述主机中包括多个电子元器件,所述第二本体的所包括的第二电子元器件为多个,每个所述第二电子元器件包括操作面,每个所述第二电子元器件的操作面通过所述第二窗口显露。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电子元器件可以为电子设备的操作键盘。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本体10通过所述连接装置30与所述第二本体20进行旋转连接。即所述第一本体10可以通过所述连接装置30旋转,所述第二本体20也可以通过所述连接装置30旋转。
当所述第一本体10与所述第二本体20在外力作用下通过所述连接装置30进行旋转的过程中以及所述外力撤销时所述第一本体10与所述第二本体20维持在相对旋转角度,所述弹性罩体进行弹性形变以维持形成所述电子设备的完整的统一的外观形态。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在外力作用下第一本体10与第二本体20均可沿连接装置30旋转,第一本体10及第二本体20均可沿连接装置30旋转360度,并且,无论第一本体10及第二本体20旋转到哪个角度,均可维持该旋转角度并保持稳定。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应用状态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另一应用状态示意图,如图2、3所示,电子设备通过使第一本体10及第二本体20相对于连接装置30旋转,可以呈现不同的使用状态。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所述外力作用下所述第一本体10通过所述连接装置30的轴线旋转;所述连接装置30的轴线与所述第一本体10的第一长边101对应;或者
在所述外力作用下所述第二本体20通过所述连接装置30的轴线旋转;所述连接装置30的轴线与所述第二本体的第二长边202对应;
所述连接装置30至少能够维持两个相对旋转角度的稳定状态。也就是说,不论第一本体10及第二本体20通过所述连接装置30旋转至哪个角度,通过连接装置所提供的阻尼力,均可使第一本体10及第二本体20处于稳定状态,例如可以使第一本体10及第二本体20呈180度,第一本体10及第二本体20位于同一个平面内,该电子设备相当于平板电脑。而当第一本体10及第二本体20通过所述连接装置30旋转而相对呈一定角度(非0度、180度、360度)时,电子设备通过第一本体10或第二本体20放置在支撑面如桌子上。若保证第二本体20支撑于支撑面上而使键盘朝上即面对用户,第一本体10与第二本体20之间的夹角应当在如60度至120度之间,具体情况视第二本体20的第二短边203的长度、第一本体10及第二本体20的重量而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实现第二本体20对第一本体10的支撑是容易实现的。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外力的作用下所述第一本体10通过所述连接装置30的轴线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20绕所述轴线进行旋转并且在所述外力撤销时所述连接装置维持所述第一本体10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20之间第一相对旋转角度;该第一相对选择角度为180度,此时,所述第一本体10与所述第二本体20之间维持在所述第一相对旋转角度时通过所述弹性罩体形成所述电子设备的完整的统一的外观形态为平板状,如图1所示。
在外力的作用下所述第一本体10通过所述连接装置30的轴线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20绕进行旋转并且在所述外力撤销时所述连接装置30维持所述第一本体10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20之间第二相对旋转角度,其中,当所述第一本体10与所述第二本体20之间维持在所述第二相对旋转角度时通过所述弹性罩体形成所述电子设备的完整的统一的外观形态为弯曲状。该第二相对旋转角度为非180度,在0度至360度之间。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感应器,用于当所述第一本体10与所述第二本体20之间维持在所述第一相对旋转角度时,根据感应器所感应的感应数值控制所述电子设备的响应模式;其中,当所述感应数值为第一数值时控制所述电子设备为第一响应模式;当所述感应数值为第二数值时控制所述电子设备为第二响应模式。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第一响应模式可以是平板模式。也即,当感应器检测到所述第一本体10与所述第二本体20之间维持180度时,将电子设备的调整为平板模式,该电子设备以平板电脑模式而工作。作为一种实现方式,第一响应模式可以是挂接模式。当电子设备被挂接时,检测显示屏幕的朝向,并自动调整显示屏幕的显示方向,使显示屏幕朝向用户。当检测到电子设备被反向挂接时,调整显示屏幕使其显示方向翻转而使用户看到正对用户的显示图像。
用于当所述第一本体10与所述第二本体20之间维持在所述第二相对旋转角度时,根据感应器所感应的感应数值控制所述电子设备的响应模式;其中,当所述感应数值为第三数值时控制所述电子设备为第三响应模式;当所述感应数值为第四数值时控制所述电子设备为第四响应模式。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第三响应模式可以是站立模式。即电子设备通过第二本体20支撑于支撑面上,使第一本体10被支撑,使第一本体10的显示屏正对用户,方便用户察看显示屏幕。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第四响应模式可以是type模式。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连接装置的组成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连接装置30包括:
第一连接件301,与所述第一本体10连接;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301是与电子设备的本体固定连接的连接件,第一连接件301与连接装置30的旋转轴连接,并能随旋转轴的旋转而旋转。
第一转轴组302,与所述第一连接件30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轴组302包括:
至少一个第一转轴3021,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转轴3021中与第二转轴组303对接的一个第一转轴3021上的至少一端设置有第一传动件3022;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转轴组302中可以包含一个以上的第一转轴3021,转轴上设置有传动件3022,一般而言,传动件在转轴的两端设置。如果在转轴的一端设置传动件3022,也可以实现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传动件3022可以是齿轮、棘轮等结构。当第一转轴组302中包含两个以上的第一转轴3021时,每一第一转轴3021的两端均设置传动件3022,各相邻转轴之间通过传动件相互配合而连接。即每一转轴上的传动件之间相互啮合,并在其中的转轴之一转动时,带动其他的转轴一起转动。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当第一转轴组302中包含两个以上的第一转轴3021时,也可以为两个以上的第一转轴3021设置一个传动件3022,即各个第一转轴都作为传动件3022的转轴,传动件3022转动时,该两个以上的第一转轴同步转动。
第二连接件303,与所述第二本体20连接;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连接件303是与电子设备的本体固定连接的连接件,第二连接件303与连接装置30的旋转轴连接,并能随旋转轴的旋转而旋转。
第二转轴组304,与所述第二连接件303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轴组304包括:
至少一个第二转轴3041,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转轴3041中与第一转轴组302对接的一个第二转轴3041上的至少一端设置有第二传动件3042;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转轴组304中可以包含一个以上的第二转轴3041,第二转轴3041上设置有传动件3042,一般而言,传动件3042在转轴的两端设置。如果在第二转轴3041的一端设置传动件3042,也可以实现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传动件3042可以是齿轮、棘轮等结构。当第二转轴组304中包含两个以上的第二转轴3041时,每一第二转轴3041的两端均设置传动件3042,各相邻第二转轴3041之间通过传动件相互配合而连接。即每一第二转轴3041上的传动件之间相互啮合,并在其中的第二转轴3041之一转动时,带动其他的第二转轴3041一起转动。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当第二转轴组304中包含两个以上的第二转轴3041时,也可以为两个以上的第二转轴3041设置一个传动件3042,即各个第二转轴3041都作为传动件3042的转轴,传动件3042转动时,该两个以上的第二转轴3041同步转动。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本发明实施例中,连接装置30还包括第一阻尼装置305和第二阻尼装置306,其中,
第一阻尼装置305,设置于所述第一转轴组302中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转轴上;
第二阻尼装置306,设置于所述第二转轴组304中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转轴3041上;所述第二阻尼装置306与所述第一阻尼装置305的位置对应。
本发明实施例中,阻尼装置的设置是为增加连接装置30在第一本体10和第二本体20相对转动过程中的阻力。并且,在第一本体10和第二本体20相对转动达到设定阈值的角度时,连接装置30提供的阻力达到最大。
在所述第一本体10通过所述第一转轴组302及所述第二转轴组以第一方向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20运动的过程中,当所述第一本体10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20运动至第一角度时,所述第一阻尼装置305与所述第二阻尼装置306相互抵接而产生第一阻尼力,当所述第一本体10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20从所述第一角度运动至第二角度时,所述第一阻尼装置305与所述第二阻尼装置306之间产生的阻尼力逐渐增大而达到第二阻尼力;当所述第一本体10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20从所述第二角度运动至第三角度时,所述第一阻尼装置305与所述第二阻尼装置306之间所产生的阻尼力逐渐减小而达到第三阻尼力;当所述第一本体10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20运动超过所述第三角度时,所述第一阻尼装置305与所述第二阻尼装置306相互分离;
在所述第一本体10通过所述第一转轴组302及所述第二转轴组以第二方向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20运动的过程中,当所述第一本体10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20运动至所述第三角度时,所述第一阻尼装置305与所述第二阻尼装置306相互抵接而产生第三阻尼力,当所述第一本体10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20从所述第三角度运动至所述第二角度时,所述第一阻尼装置305与所述第二阻尼装置306之间产生的阻尼力逐渐增大而达到所述第二阻尼力;当所述第一本体10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20从所述第二角度运动至所述第一角度时,所述第一阻尼装置305与所述第二阻尼装置306之间所产生的阻尼力逐渐减小而达到第一阻尼力;当所述第一本体10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20运动小于所述第一角度时,所述第一阻尼装置305与所述第二阻尼装置306相互分离;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反。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本体10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20从所述第三角度运动至所述第二角度时,所述第一阻尼装置305的凸轮结构的圆心与所述第二阻尼装置306的凸轮结构的圆心之间的距离最大。
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所述第一阻尼装置305和所述第二阻尼装置306优选均为凸轮结构。这是因为凸轮为非正圆形,通过调整凸轮之间的抵接角度,以及设置凸轮的形状或大小,可以控制第二角度的大小。如图5所示,在第一本体10与第二本体20之间成第二角度时,两个凸轮的转轴之间的距离最大,此时,两凸轮相互抵接所产生的阻力也最大。如图5所示,由于两凸轮之间的转轴距离最大,与凸轮连接的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会被撑开。因此,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转轴及第二转轴最好选用具有弹性的材料制成。当两凸轮使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保持第二角度时,连接装置30为第一本体10和第二本体20提供的支撑力也最大。一旦第一本体10与第二本体20相互转动未达到第二角度或超过了第二角度,两凸轮之间抵接所产生的阻力将会变小。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轴组302中的至少一个第一转轴3021和所述第二转轴组304中的至少一个第二转轴3041均为弹性部件。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可以使第一本体10与第二本体20之间的夹角达到180度时,使第一阻尼装置305的凸轮结构的圆心与第二阻尼装置306的凸轮结构的圆心之间的距离最大,两凸轮相互抵接所产生的阻力也最大,此时,电子设备可以作为平板电脑使用。
需要说明的是,连接装置30中即使不设置第一阻尼装置305及第二阻尼装置306,也可以实现使第一本体10与第二本体20分别相对于连接装置30的旋转,并使第一本体10及第二本体20维持任意的夹角。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本发明实施例的连接装置30仅是一示例性的结构,任何能够实现第一本体10及第二本体20相对于连接装置旋转并能维持相应角度的结构,均可应用于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中。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301、所述第一转轴组302、所述第二连接件303、所述第二转轴组304、所述第一阻尼装置305以及第二阻尼装置306共同构成一个主功能模组,所述连接装置包括:
N个所述主功能模组,N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连接装置还包括:
M个辅助单元,M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
每所述M个辅助单元设置在两个相邻所述主功能模组之间。
也就是说,在每两个连接装置30之间,设置有辅助单元。辅助单元可以是仅为增加连接装置30之间的长度而设置的,其可以是连接片或连接块等,用于将多个连接装置30串联在一起。
本发明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之间,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任意组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第一本体;
第二本体;
连接装置;分别与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连接;所述第一本体通过所述连接装置与所述第二本体进行旋转连接;
所述第二本体上具有挂接区域,所述挂接区域贯通于所述第二本体,所述电子设备依靠贯通于所述第二本体上的所述挂接区域与一悬空支撑体配合,并使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挂接状态以保证所述电子设备挂接于所述悬空支撑体上;
弹性罩体;所述弹性罩体统一包覆在所述第一本体、所述连接装置、所述第二本体上;当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在外力作用下通过所述连接装置进行旋转的过程中以及所述外力撤销时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维持在相对旋转角度,所述弹性罩体进行弹性形变以维持形成所述电子设备的完整的统一的外观形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所述弹性罩体避开贯通于所述第二本体上的所述挂接区域而形成所述电子设备的完整的统一的外观形态以使得所述电子设备的用户认知所述电子设备为一个完整的平板状结构;
所述弹性罩体上具有用于显露所述第一本体所包括的第一电子元器件的操作面/展示面的第一窗口或/和具有用于显露所述第二本体所包括的第二电子元器件的操作面的第二窗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体的具有第一长边和第一短边,所述第二本体具有第二长边和第二短边,所述第一长边与所述第二长边相同,所述第一短边大于所述第二短边。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体所包括的第一电子元器件为显示屏幕,所述显示屏幕包括显示输出区域,所述第一窗口的尺寸与所述显示输出区域的尺寸匹配;
所述第二本体为所述电子设备的主机,所述主机中包括多个电子元器件,所述第二本体的所包括的第二电子元器件为多个,每个所述第二电子元器件包括操作面,每个所述第二电子元器件的操作面通过所述第二窗口显露。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外力作用下所述第一本体通过所述连接装置的轴线旋转;所述连接装置的轴线与所述第一本体的第一长边对应;或者
在所述外力作用下所述第二本体通过所述连接装置的轴线旋转;所述连接装置的轴线与所述第二本体的第二长边对应;
所述连接装置至少能够维持两个相对旋转角度的稳定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在外力的作用下所述第一本体通过所述连接装置的轴线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绕所述轴线进行旋转并且在所述外力撤销时所述连接装置维持所述第一本体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之间第一相对旋转角度;其中,当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之间维持在所述第一相对旋转角度时通过所述弹性罩体形成所述电子设备的完整的统一的外观形态为平板状;
在外力的作用下所述第一本体通过所述连接装置的轴线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绕进行旋转并且在所述外力撤销时所述连接装置维持所述第一本体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之间第二相对旋转角度,其中,当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之间维持在所述第二相对旋转角度时通过所述弹性罩体形成所述电子设备的完整的统一的外观形态为弯曲状。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感应器,用于当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之间维持在第一相对旋转角度时,根据感应器所感应的感应数值控制所述电子设备的响应模式;其中,当所述感应数值为第一数值时控制所述电子设备为第一响应模式;当所述感应数值为第二数值时控制所述电子设备为第二响应模式;和
用于当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之间维持在第二相对旋转角度时,根据感应器所感应的感应数值控制所述电子设备的响应模式;其中,当所述感应数值为第三数值时控制所述电子设备为第三响应模式;当所述感应数值为第四数值时控制所述电子设备为第四响应模式。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包括:
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一本体连接;
第一转轴组,与所述第一连接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轴组包括:
至少一个第一转轴,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转轴中与第二转轴组对接的一个第一转轴上的至少一端设置有第一传动件;
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二本体连接;
第二转轴组,与所述第二连接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轴组包括:
至少一个第二转轴,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转轴中与第一转轴组对接的一个第二转轴上与所述第一转轴上的至少一端对应的一端设置有第二传动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还包括:
第一阻尼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一转轴组中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转轴上;
第二阻尼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二转轴组中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转轴上,所述第二阻尼装置与所述第一阻尼装置的位置对应;
在所述第一本体通过所述第一转轴组及所述第二转轴组以第一方向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运动的过程中,当所述第一本体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运动至第一角度时,所述第一阻尼装置与所述第二阻尼装置相互抵接而产生第一阻尼力,当所述第一本体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从所述第一角度运动至第二角度时,所述第一阻尼装置与所述第二阻尼装置之间产生的阻尼力逐渐增大而达到第二阻尼力;当所述第一本体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从所述第二角度运动至第三角度时,所述第一阻尼装置与所述第二阻尼装置之间所产生的阻尼力逐渐减小而达到第三阻尼力;当所述第一本体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运动超过所述第三角度时,所述第一阻尼装置与所述第二阻尼装置相互分离;
在所述第一本体通过所述第一转轴组及所述第二转轴组以第二方向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运动的过程中,当所述第一本体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运动至所述第三角度时,所述第一阻尼装置与所述第二阻尼装置相互抵接而产生第三阻尼力,当所述第一本体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从所述第三角度运动至所述第二角度时,所述第一阻尼装置与所述第二阻尼装置之间产生的阻尼力逐渐增大而达到所述第二阻尼力;当所述第一本体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从所述第二角度运动至所述第一角度时,所述第一阻尼装置与所述第二阻尼装置之间所产生的阻尼力逐渐减小而达到第一阻尼力;当所述第一本体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运动小于所述第一角度时,所述第一阻尼装置与所述第二阻尼装置相互分离;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反。
CN201410515757.4A 2014-09-29 2014-09-29 电子设备 Active CN10552801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515757.4A CN105528017B (zh) 2014-09-29 2014-09-29 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515757.4A CN105528017B (zh) 2014-09-29 2014-09-29 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28017A CN105528017A (zh) 2016-04-27
CN105528017B true CN105528017B (zh) 2019-04-23

Family

ID=557702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515757.4A Active CN105528017B (zh) 2014-09-29 2014-09-29 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52801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61093B (zh) * 2022-03-16 2023-12-08 苏州三星电子电脑有限公司 连接装置以及具有该连接装置的可携式电子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34392A (zh) * 2004-08-10 2006-02-15 株式会社东芝 具有通用人机接口的电子装置
CN2876867Y (zh) * 2006-03-14 2007-03-07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自带把手的笔记本电脑
CN1988782A (zh) * 2005-12-21 2007-06-27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可单手悬挂或平放的电子装置
CN103167070A (zh) * 2011-11-15 2013-06-19 捷讯研究有限公司 具有柔性显示器的手持电子设备
CN203433424U (zh) * 2013-07-29 2014-02-12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CN104019120A (zh) * 2013-02-07 2014-09-03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便携式电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072115A (ja) * 2004-09-03 2006-03-16 Fuji Photo Film Co Ltd 画像表示装置
KR101452872B1 (ko) * 2013-01-11 2014-11-03 (주) 프렉코 디스플레이장치의 힌지장치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34392A (zh) * 2004-08-10 2006-02-15 株式会社东芝 具有通用人机接口的电子装置
CN1988782A (zh) * 2005-12-21 2007-06-27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可单手悬挂或平放的电子装置
CN2876867Y (zh) * 2006-03-14 2007-03-07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自带把手的笔记本电脑
CN103167070A (zh) * 2011-11-15 2013-06-19 捷讯研究有限公司 具有柔性显示器的手持电子设备
CN104019120A (zh) * 2013-02-07 2014-09-03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便携式电子装置
CN203433424U (zh) * 2013-07-29 2014-02-12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28017A (zh) 2016-04-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468091B (zh) 电子设备及连接装置
CN103148087B (zh) 铰链装置和具有铰链装置的折叠设备
US7161580B2 (en) Haptic feedback using rotary harmonic moving mass
CN205606108U (zh) 竖向增稳机构、云台装置、支撑装置及拍摄设备
CN109979324A (zh) 可折叠显示装置和框架装置
CN103047524B (zh) 一种显示屏调整臂及其设备
CN202326681U (zh) 双轴枢纽器及具有双轴枢纽器的电子装置
CN104373457A (zh) 具有分段旋转功能的枢轴机构及其电子装置
WO2016043304A1 (ja) ロボット上半身の支持構造
CN105528017B (zh) 电子设备
US20190198202A1 (en) Controllable rotary knob
CN110192780A (zh) 一种智能炒菜机颠炒及翻锅系统
CN106959763A (zh) 虚拟现实体验设备及控制系统
CN103389775A (zh) 一种电子设备
JP2018518344A (ja) 外骨格ロボットのサーボ制御装置
CN110389623A (zh) 具有扬声模块的电子装置
CN201628889U (zh) 一种笔记本电脑
CN205074784U (zh) 转位变角台
CN207777242U (zh) 一种无叶风扇
JP2011048584A (ja) タッチパネル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CN206534835U (zh) 自动辅助行走装置
CN105630076A (zh) 双屏幕电子装置
CN205497525U (zh) 通用机械臂
WO2013141668A1 (ko) 부채 선풍기
CN210414565U (zh) 一种具有操作能力的陪护服务机器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