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527825B - 电子设备和显示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和显示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527825B
CN105527825B CN201410510566.9A CN201410510566A CN105527825B CN 105527825 B CN105527825 B CN 105527825B CN 201410510566 A CN201410510566 A CN 201410510566A CN 105527825 B CN105527825 B CN 10552782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display
region
distance
display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51056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527825A (zh
Inventor
刘俊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510566.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527825B/zh
Priority to US14/583,612 priority patent/US10379608B2/en
Priority to DE102014019605.4A priority patent/DE102014019605B3/de
Publication of CN1055278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278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5278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2782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11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with the human body, e.g. for user immersion in virtual reality
    • G06F3/013Eye tracking input arrangeme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Wearable computers, e.g. on a bel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37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37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 G06F1/1647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including at least an additional display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34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 G09G3/36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using liquid crystals
    • G09G3/3611Control of matrices with row and column drivers
    • G09G3/3622Control of matrices with row and column drivers using a passive matrix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00/00Aspects of the constitution of display devices
    • G09G2300/06Passive matrix structure, i.e. with direct application of both column and row voltages to the light emitting or modulating elements, other than LCD or OLED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10/00Command of the display device
    • G09G2310/02Addressing, scanning or driving the display screen or processing steps related thereto
    • G09G2310/0264Details of driving circuits
    • G09G2310/0278Details of driving circuits arranged to drive both scan and data electrod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Controls And Circuits For Display Device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和显示方法。电子设备包括:本体装置,包括用于生成图像以及执行显示控制的处理单元;与本体装置连接并且用于固定与观看者的相对位置关系的固定装置;设置在本体装置和/或固定装置上,用于输出图像的显示单元,包括用于显示图像的显示组件和用于将从显示组件发出的与图像对应的光线进行光路转换以形成图像对应的放大虚像的光路转换组件。显示单元包括可视区域,当观看者的眼部距离可视区域第一距离时,能感知到第一图像区域,距离第二距离时,能感知到第二图像区域,第二图像区域包含第一图像区域,第一距离大于第二距离;图像中的第一内容显示在第一图像区域,使得观看者的眼部距离可视区域第一距离时,能感知到第一内容。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和显示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设备的领域,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内置近眼显示系统的电子设备及其显示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诸如智能手表的穿戴式电子设备通常只配备有传统的显示器,诸如液晶显示器(LCD)、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器等。由于受限于诸如智能手表的穿戴式电子设备本身的尺寸,其所配备的传统显示器的显示面积通常很小,只能显示有限的信息。
因此,希望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及其显示方法,其能够不受诸如智能手表的穿戴式电子设备本身的尺寸的限制,提供更大尺寸和更高分辨率的图像或视频显示,并且同时在观看者处于不同观看距离时,适应性地提供用户所希望观看的内容,从而提升相关的用户体验。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本体装置,包括处理单元,所述处理单元用于生成第一图像以及执行显示控制;固定装置,其与所述本体装置连接,所述固定装置用于固定与所述电子设备的观看者的相对位置关系;以及第一显示单元,设置在所述本体装置和/或所述固定装置上,用于输出所述第一图像,其中所述第一显示单元包括第一显示组件和第一光路转换组件,所述第一显示组件用于显示所述第一图像;所述第一光路转换组件用于将从所述第一显示组件发出的与所述第一图像对应的光线进行光路转换,以形成所述第一图像对应的放大虚像,其中,所述第一显示单元包括第一可视区域,当所述观看者的眼部距离所述第一可视区域第一距离时,能感知到图像的第一图像区域,距离所述第一可视区域第二距离时,能感知到图像的第二图像区域,所述第二图像区域包含所述第一图像区域,所述第一距离大于所述第二距离;所述第一图像中的第一内容显示在所述第一图像区域,使得所述观看者的眼部距离所述第一可视区域所述第一距离时,能感知到所述第一内容。
此外,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一传感器单元,设置在所述本体装置和/或所述固定装置上,用于感测所述观看者的眼部与所述第一可视区域的相对位置参数,当所述观看者的眼部距离所述第一可视区域的距离保持不变,并且所述相对位置参数发生改变时,所述处理单元生成并控制所述第一显示单元显示包括所述第一内容的第一更新图像,使得所述观看者仍能够感知到所述第一内容。
此外,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图像中的第二内容显示在所述第二图像区域,使得所述观看者的眼部距离所述第一可视区域所述第二距离时,能感知到所述第二内容,所述第二图像区域中的所述第一图像的所述第二内容的信息量大于所述第一图像区域中的所述第一图像的第一内容的信息量。
此外,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二传感器单元,设置在所述本体装置和/或所述固定装置上,用于感测所述观看者的眼部距离所述第一可视区域的距离参数,当感测所述距离从所述第一距离改变为所述第二距离时,所述处理单元生成并控制所述第一显示单元显示第二图像,其中所述第二图像中的第二内容显示在所述第二图像区域,使得所述观看者的眼部距离所述第一可视区域所述第二距离时,能感知到所述第二内容,所述第二图像区域中的所述第二图像的第二内容的信息量大于所述第一图像区域中的所述第一图像的第一内容的信息量。
此外,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所述第一距离大于第一预定阈值,并且所述第二距离小于所述第一预定阈值。
此外,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二传感器单元,设置在所述本体装置和/或所述固定装置上,用于感测所述观看者的眼部距离所述第一可视区域的距离参数,当感测所述距离从所述第二距离改变为所述第一距离时,所述处理单元生成并控制所述第一显示单元显示第三图像,所述观看者能感知到图像的第三图像区域,所述第三图像区域包含在所述第二距离时处于所述第三图像区域外且所述第二图像区域内的一部分所述第一内容,使得所述观看者的眼部距离所述第一可视区域所述第一距离时,能感知到所述第一内容。
此外,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固定装置至少包括一固定状态,在所述固定状态下,所述固定装置能作为一环状空间或满足第一预定条件的近似环状空间的至少一部分,所述环状空间或所述近似环状空间能围绕在满足第二预定条件的柱状体外围。
此外,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二显示单元,用于执行图像的显示,其设置在所述本体装置和/或所述固定装置中,其中所述第一显示单元和所述第二显示单元为不同类型的显示单元。
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方法,应用于一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本体装置,其包括处理单元,所述处理单元用于生成第一图像以及执行显示控制;固定装置,其与所述本体装置连接,所述固定装置用于固定与所述电子设备的观看者的相对位置关系;以及第一显示单元,设置在所述本体装置和/或所述固定装置上,用于输出所述第一图像,其中所述第一显示单元包括第一显示组件和第一光路转换组件,所述第一显示组件用于显示所述第一图像;所述第一光路转换组件用于将从所述第一显示组件发出的与所述第一图像对应的光线进行光路转换,以形成所述第一图像对应的放大虚像,所述显示方法包括:生成或获取用于显示的第一图像信号;以及基于所述第一图像信号执行所述第一图像的显示,其中,所述第一显示单元包括第一可视区域,当所述观看者的眼部距离所述第一可视区域第一距离时,能感知到图像的第一图像区域,距离所述第一可视区域第二距离时,能感知到图像的第二图像区域,所述第二图像区域包含所述第一图像区域,所述第一距离大于所述第二距离;所述第一图像中的第一内容显示在所述第一图像区域,所述观看者距离所述第一可视区域所述第一距离时,能感知到所述第一内容。
此外,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显示方法,其中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本体装置和/或所述固定装置上的第一传感器单元,用于感测所述观看者的眼部与所述第一可视区域的相对位置参数,基于所述第一图像信号执行所述第一图像的显示包括:当所述观看者的眼部距离所述第一可视区域的距离保持不变,并且所述相对位置参数发生改变时,所述处理单元生成并控制所述第一显示单元显示包括所述第一内容的第一更新图像,使得所述观看者仍能够感知到所述第一内容。
此外,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显示方法,其中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本体装置和/或所述固定装置上的第二传感器单元,用于感测所述观看者的眼部距离所述第一可视区域的距离参数,所述显示方法还包括:当感测所述距离从所述第一距离改变为所述第二距离时,生成并控制所述第一显示单元显示第二图像,其中所述第二图像中的第二内容显示在所述第二图像区域,使得所述观看者的眼部距离所述第一可视区域所述第二距离时,能感知到所述第二内容,所述第二图像区域中的所述第二图像的第二内容的信息量大于所述第一图像区域中的所述第一图像的第一内容的信息量。
此外,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显示方法,所述显示方法还包括:当感测所述距离从所述第二距离改变为所述第一距离时,所述处理单元生成并控制所述第一显示单元显示第三图像,所述观看者能感知到图像的第三图像区域,所述第三图像区域包含在所述第二距离时处于所述第三图像区域外且所述第二图像区域内的一部分所述第一内容,使得所述观看者的眼部距离所述第一可视区域所述第一距离时,能感知到所述第一内容。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和显示方法,实现不受诸如智能手表的穿戴式电子设备本身的尺寸的限制,提供更大尺寸和更高分辨率的图像或视频显示,并且同时在观看者处于不同观看距离时,适应性地提供用户所希望观看的内容,从而提升相关的用户体验。
要理解的是,前面的一般描述和下面的详细描述两者都是示例性的,并且意图在于提供要求保护的技术的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A到1E是图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框图;
图2A到2D是图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中所采用的近眼光学显示系统的原理图;
图3A到3C是图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中的第一显示单元的示意图;
图4A和4B是概述图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及其显示状态的示意图;
图5A到5C是进一步具体图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及其显示状态第一示例的示意图;
图6是图示对应于第一示例的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方法的第一流程图;
图7A到7C是进一步具体图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及其显示状态第二示例的示意图;
图8是图示对应于第二示例的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方法的第二流程图;
图9是图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显示单元的第一示例的结构框图;
图10A和10B分别是图示现有以及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显示单元的第二示例的结构框图;
图11是图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显示单元中的发光子组件的结构框图;
图12是图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显示单元中的显示组件的结构框图;
图13是图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显示单元中的显示组件的结构框图;
图14是图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显示单元中的显示子组件的结构框图;
图15A和15B是图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显示单元的第三示例的结构框图;
图16A和16B是图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框图;
图17是概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显示单元的结构框图;
图18A到图18C是图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显示单元的第一示例的顶面视图、底面视图和侧面视图;
图19A和图19B是图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显示单元的第二示例的示意图;
图20A和图20B是图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显示单元的第三示例的示意图;
图21是图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显示单元的第四示例的示意图;
图22是图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显示单元的第五示例的示意图;
图23是图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显示单元的第六示例的示意图;
图24是图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显示单元的第七示例的示意图;以及
图25A和图25B是图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显示单元的第八示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首先,将参照图1A到1E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可以诸如智能手表的穿戴式电子设备。当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不限于此,而是可以包括其中具有显示单元的任何电子设备。为了便于描述的目的,以下将以诸如智能手表的穿戴式电子设备为例进行描述。
图1A到1E图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框图。如图1A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100包括本体装置101和固定装置102。固定装置102与所述本体装置101连接。所述固定装置102至少包括一固定状态,在所述固定状态下,所述固定装置102能作为一环状空间至少一部分或满足第一预定条件的近似环状空间的至少一部分,所述环状空间或所述近似环状空间能围绕在满足第二预定条件的柱状体外围。
具体地,图1B和1C分别图示所述固定装置102与所述本体装置101连接的两种固定状态。在如图1B所示的第一固定状态下,所述固定装置102与所述本体装置101形成闭环的环状空间,其中所述固定装置102与所述本体装置101分别构成环状空间的一部分。在如图1C所示的第二固定状态下,所述固定装置102与所述本体装置101形成具有小开口的近似环状空间,其中所述固定装置102与所述本体装置101分别构成环状空间的一部分,并且该近似环状空间的小开口的宽度小于所述柱状体的直径。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本体装置101为智能手表的表盘部分,而所述固定装置102为智能手表的表带部分。由所述本体装置101和所述固定装置102形成的所述环状空间或所述近似环状空间能围绕在作为所述柱状体的智能手表的用户的手腕周围,并且所述环状空间或所述近似环状空间的直径大于用户手腕的直径而小于用户拳头的直径。
此外,所述环状空间或所述近似环状空间当然也可以由所述固定装置102单独形成。如图1D和1E所示,所述本体装置101可以布置在所述固定装置102上(即,所述本体装置101以面接触的方式附接到所述固定装置102),以便仅有所述固定装置102自身形成用于外绕所述柱状体的所述环状空间(图1D)或所述近似环状空间(图1E)。所述固定装置102布置有诸如搭扣、摁扣、拉链等的固定机构(未示出)。
进一步地,如图1A到1E所示,所述本体装置101上布置有处理单元103和第一显示单元104。所述处理单元103用于生成第一图像以及执行显示控制。在图1A到1E示出的电子设备100中,所述第一显示单元104布置在所述本体装置101上。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显示单元104也可以布置在所述固定装置102上。此外,在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显示单元104还可以布置在所述本体装置101和所述固定装置102上。例如,如下将进一步详细描述的,所述第一显示单元104中将进一步包括光路转换组件和显示组件,该光路转换组件可以一部分布置在所述本体装置101上,另一部分布置在所述固定装置102;该显示组件则可以根据需要布置在所述本体装置101或所述固定装置102上。
更进一步地,如图1A到1E所示,所述第一显示单元104包括第一可视区域1041,所述第一可视区域1041是由用户实际观察到图像内容显示的区域。
以下将参照图2A到2D以及图3A到3C具体描述所述第一显示单元104的原理和实施方式。
图2A图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中所采用的近眼光学显示系统的原理图。在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中,采用近眼光学显示系统作为所述第一显示单元104。如图2所示,近眼光学显示系统中的微显示器单元201发出的与其所显示的图像对应的光线经由诸如透镜组的光路转换组件202接收并且进行相应的光路转换。结果,光路转换之后的光线进入观看者的瞳孔203,形成放大的虚像。
图2B到2D进一步示出基于如图2A所示的原理图的三种具体实施方式。具体地,图2B图示的技术方案采用了折衍混合曲面设计,其中透镜组204对应于图2A中所示的光路转换组件202,从而减小了所需的镜片体积。图2C图示的技术方案采用了自由曲面设计,其中包括曲面1、曲面2和曲面3的自由曲面透镜组205对应于图2A中所示的光路转换组件202,从而进一步减小了所需的镜片体积。图2D图示的技术方案则采用了平行平板设计,其中除了对应于图2A中所示的光路转换组件202的透镜组206外,还包括光波导片207。通过利用光波导片207,在减小所需的镜片厚度的情况下,对于形成放大的虚像的光线的出射方向(即,放大的虚像的显示方向)进行诸如平移的控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中所采用的近眼光学显示系统不限于以上图2B到2D所示,而是还可以采用诸如投影式目镜设计的其他实施方式。
图3A到3C图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中的第一显示单元的示意图。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100中的第一显示单元104采用以上参照图2A到2D描述的近眼光学显示系统。所述第一显示单元104包括第一显示组件301和第一光路转换组件302(图3A到3C中的第一光路转换组件302A到302C),所述第一显示组件301用于显示第一图像;所述第一光路转换组件302用于接收从所述第一显示组件301发出的与所述第一图像对应的光线,并对所述第一图像对应的光线进行光路转换,以形成所述第一图像对应的放大虚像。
具体地,在图3A中,所述第一显示组件301可以为微显示器,而所述第一光路转换组件302A由透镜组形成。该透镜组形成与所述第一显示组件301显示的所述第一图像对应的放大虚像。
在图3B中,所述第一显示组件301也可以为微显示器,而所述第一光路转换组件302B由在设备内进行多次反射的光学器件形成。在此情况下,与图3A所示的所述第一光路转换组件302A相比,可以节约第一显示单元104所需的空间大小,从而便于更加小型化的电子设备的设计和制造。
在图3C中,所述第一显示组件301也同样可以为微显示器,而所述第一光路转换组件302C由在设备内在驱动单元(未示出)驱动下进行伸缩变焦的变焦透镜组形成。在此情况下,与图3A所示的所述第一光路转换组件302A相比,可以通过变焦动态地调整由所述第一显示单元104显示的放大虚像的大小,从而满足用户的不同需要。
如图3A到3C所示,由用户实际观察到第一显示单元104的图像内容显示的区域为以上参照图1A到1C描述的所述第一可视部分1041。
图4A和4B是概述图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及其显示状态的示意图。
如图4A所示,所述第一显示单元101包括第一可视区域1041,当所述观看者的眼部30距离所述第一可视区域1041第一距离L1时,能感知到图像的第一图像区域10411。此时,由所述第一显示单元104显示的第一图像的第一内容1042显示在所述第一图像区域10411中,使得所述观看者的眼部30距离所述第一可视区域1041第一距离L1时能够感知所述第一图像的第一内容1042。
如图4B所示,当所述观看者的眼部30距离所述第一可视区域1041第二距离L2时,能感知到图像的第二图像区域10412。所述第二图像区域10412包含所述第一图像区域10411,所述第一距离L1大于所述第二距离L2。此时,所述第一图像中的第二内容1043显示在所述第二图像区域10412,使得所述观看者的眼部30距离所述第一可视区域所述第二距离L2时,能感知到所述第二内容1043,所述第二图像区域10412中的所述第一图像的所述第二内容1043的信息量大于所述第一图像区域10411中的所述第一图像的第一内容1042的信息量。
在如图4A和图4B概述的示例中,随着所述观看者的眼部30逐渐接近所述第一可视区域1041,其能感知的图像区域扩大,并且在所述第一显示单元104所输出的显示图像不变的情况下,图像区域中能感知到的内容的信息量也随之增加。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和显示方法可以进一步根据观看者的使用状态,适应性地调整图像的显示以保证用户能够感知所希望观看的内容。
图5A到5C是进一步具体图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及其显示状态第一示例的示意图。
如图5A到5C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进一步配置有第一传感器单元105。所述第一传感器单元105设置在所述本体装置101和/或所述固定装置102上,用于感测所述观看者的眼部30与所述第一可视区域1041的相对位置参数。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相对位置参数包括但不限于诸如距离、方向等参数。
图5A所示的状态与图4A相同,即所述观看者的眼部30距离所述第一可视区域1041第一距离L1时,能感知到图像的第一图像区域10411。此时,由所述第一显示单元104显示的第一图像的第一内容1042显示在所述第一图像区域10411中,使得所述观看者的眼部30距离所述第一可视区域1041第一距离L1时能够感知所述第一图像的第一内容1042。
在图5B和5C中,所述第一传感器单元105感测所述观看者的眼部30与所述第一可视区域1041的相对位置参数发生了变化,并且其中当所述观看者的眼部30距离所述第一可视区域1041的距离保持不变时,所述处理单元103生成并控制所述第一显示单元104显示包括所述第一内容1042的第一更新图像,使得所述观看者仍能够感知到所述第一内容1042。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内容1042是用户使用电子设备时希望能一直观看到的内容。也就是说,所述第一内容1042相对于所述第一显示单元104显示的第一图像中的其他内容具有更高的观看优先级。例如,所述第一内容104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时间、通知、天气预报、备忘录等内容。
具体地,如图5B所示,所述观看者的眼部30相对于所述第一可视区域1041并没有移动,所述第一传感器单元105感测到所述观看者的眼部30注视所述第一可视区域1041的视线方向发生变化。在图5B所示的示例中,所述观看者的眼部30注视所述第一可视区域1041的方向从注视所述第一可视区域1041的中心转向注视所述第一可视区域1041的右侧。响应于此,所述处理单元103生成并控制所述第一显示单元104显示包括所述第一内容1042的第一更新图像,使得第一更新图像中的所述第一内容1042相应地显示在所述第一可视区域1041的右侧,能够被所述观看者的眼部30所感知。
进一步地,如图5C所示,所述第一传感器单元105感测到所述观看者的眼部30相对于所述第一可视区域1041发生平移。在图5C所示的示例中,所述观看者的眼部30相对于所述第一可视区域1041向右平移。响应于此,所述处理单元103生成并控制所述第一显示单元104显示包括所述第一内容1042的第一更新图像,使得第一更新图像中的所述第一内容1042相应地显示在所述第一可视区域1041的右侧,能够被所述观看者的眼部30所感知。如此,仅用配置单个的第一显示单元就可以为所述观看者提供足够大的可视区域,并且根据所述观看者的眼部与可视区域的相对位置关系的变化适应性地提供可更新的显示图像,保证具有更高的观看优先级的内容能够一直被观看者感知。与配置两个甚至多个显示单元相比,以更低的成本实现了灵活的显示方案。
图6是图示对应于第一示例的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方法的第一流程图。如图6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方法的第一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在步骤S601中,所述处理单元103生成或获取用于显示的第一图像信号。此后,处理进到步骤S602。
在步骤S602中,所述第一显示单元104基于所述第一图像信号执行所述第一图像的显示。此后,处理进到步骤S603。
在步骤S603中,所述第一传感器单元105感测所述观看者的眼部30与所述第一可视区域1041的相对位置参数。此后,处理进到步骤S604。
在步骤S604中,判断感测到的相对位置参数是否发生变化。
如果在步骤S604中获得肯定结果,即感测到的相对位置参数发生变化,则处理进到步骤S605。
在步骤S605中,所述处理单元103生成并控制所述第一显示单元104显示包括所述第一内容1042的第一更新图像。如上参照图5B和5C所示,当所述观看者的眼部30距离所述第一可视区域1041的距离保持不变时,不管是所述观看者的眼部30注视所述第一可视区域1041的视线方向发生变化还是所述观看者的眼部30相对于所述第一可视区域1041发生平移,都可以使得第一更新图像中的所述第一内容1042能够被所述观看者的眼部30所感知。
相反地,如果在步骤S604中获得否定结果,即感测到的相对位置参数没有发生变化,则处理返回步骤S602。
图7A到7C是进一步具体图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及其显示状态第二示例的示意图。
如图7A到7C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进一步配置有第二传感器单元106。所述第二传感器单元106设置在所述本体装置101和/或所述固定装置102上,用于感测所述观看者的眼部30距离所述第一可视区域1041的距离参数。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传感器单元106可以采用诸如红外测距、亮度测距等测距方式,并且可以将测量到的距离参数转换为所述观看者的眼部30距离所述第一可视区域1041的实际距离。
图7A所示的状态与图4A和图5A相同,即所述观看者的眼部30距离所述第一可视区域1041第一距离L1时,能感知到图像的第一图像区域10411。此时,由所述第一显示单元104显示的第一图像的第一内容1042显示在所述第一图像区域10411中,使得所述观看者的眼部30距离所述第一可视区域1041第一距离L1时能够感知所述第一图像的第一内容1042。
在图7B中,所述第二传感器单元106感测所述距离从图7A所示的所述第一距离L1改变为所述第二距离L2。所述处理单元103生成并控制所述第一显示单元104显示第二图像,其中所述第二图像中的第二内容1044显示在所述第二图像区域10412,使得所述观看者的眼部30距离所述第一可视区域1041所述第二距离L2时,能感知到所述第二内容1044。如图7B所示,所述第二图像区域10412中的所述第二图像的第二内容1044的信息量大于所述第一图像区域10411中的所述第一图像的第一内容1042的信息量。
在图7C中,所述第二传感器单元106感测所述距离进一步从图7B所示的所述第二距离L2改变为所述第一距离L1。所述处理单元103生成并控制所述第一显示单元104显示第三图像,所述观看者能感知到图像的第三图像区域10413,所述第三图像区域10413包含在所述第二距离L2时处于所述第三图像区域10413外且所述第二图像区域10412内的一部分所述第一内容,使得所述观看者的眼部30距离所述第一可视区域1041所述第一距离L1时,能感知到所述第一内容1045。
如上所述,在图4A和4B所示的情况中,所述第一显示单元104输出的显示图像随着所述观看者的眼部30距离所述第一可视区域1041的距离变化保持不变。与此不同,在图7A到图7C所示的第二示例中,所述第一显示单元104输出的显示图像随着所述观看者的眼部30距离所述第一可视区域1041的距离变化相应地发生了变化。进一步地,在输出的显示图像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仍然保持所述观看者的眼部30能感知到具有更高的观看优先级的第一内容。例如,当所述距离进一步从图7B所示的所述第二距离L2改变为图7C所述第一距离L1时,用户能够感知的所述第三图像区域10413比所述第二距离L2时能够感知的所述第二图像区域10412小。因此在随着距离变化生成的第三图像中,将处于所述第三图像区域10413外的一部分所述第一内容聚拢到所述第三图像区域10413中,使得所述观看者的眼部30距离所述第一可视区域1041所述第一距离L1时能够感知到全部的第一内容而没有遗漏。在图7A到图7C所示的第二示例中,所述第一距离L1大于第一预定阈值,并且所述第二距离L2小于所述第一预定阈值。
图8是图示对应于第二示例的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方法的第二流程图。如图8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方法的第二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在步骤S801中,所述处理单元103生成或获取用于显示的第一图像信号。此后,处理进到步骤S802。
在步骤S802中,所述第一显示单元104基于所述第一图像信号执行所述第一图像的显示。此后,处理进到步骤S803。
在步骤S803中,所述第二传感器单元106感测所述观看者的眼部30距离所述第一可视区域1041的距离参数。此后,处理进到步骤S804。
在步骤S804中,判断是否感测到的距离从第一距离L1变为第二距离L2。
如果在步骤S804中获得肯定结果,即感测到距离从第一距离L1变为第二距离L2,则处理进到步骤S805。
在步骤S805中,所述处理单元103生成并控制所述第一显示单元104显示第二图像。如上参照图7B所述,所述第二图像中的第二内容1044显示在所述第二图像区域10412,使得所述观看者的眼部30距离所述第一可视区域1041所述第二距离L2时,能感知到所述第二内容1044,所述第二图像区域10412中的所述第二图像的第二内容1044的信息量大于所述第一图像区域10411中的所述第一图像的第一内容1042的信息量。
相反地,如果在步骤S804中获得否定结果,即没有感测到距离发生变化,则处理返回步骤S802。
在步骤S805后,处理进到步骤S806。
在步骤S806中,进一步判断是否感测到的距离从第二距离L2变为第一距离L1。
如果在步骤S806中获得肯定结果,即感测到距离从第二距离L2变为第一距离L1,则处理进到步骤S807。
在步骤S807中,所述处理单元103生成并控制所述第一显示单元104显示第三图像。如上参照图7C所述,所述观看者能感知到图像的第三图像区域10413,所述第三图像区域10413包含在所述第二距离L2时处于所述第三图像区域10413外且所述第二图像区域10412内的一部分所述第一内容,使得所述观看者的眼部30距离所述第一可视区域1041所述第一距离L1时,能感知到所述第一内容1045。
相反地,如果在步骤S806中获得否定结果,即没有感测到距离进一步发生变化,则处理返回步骤S805。
以下,将参照图9到图15进一步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中的第一显示单元。
图9是图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单元的结构框图。为了图示的简洁,图9中仅仅图示包括显示组件100和光路转换组件200的第一显示单元901,所述显示组件100和光路转换组件200的内部配置以及光路在图9中没有示出。
如图9所示,所述显示组件100中形成所述第一图像的光线处于第一平面300,而从所述光路转换组件200的出射的形成与所述第一图像对应的虚像的光线处于第二平面400。所述第一平面300和所述第二平面400存在第一夹角。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角为90度。在此情况下,使得所述显示组件在垂直于所述第一平面的方向上的第一尺寸La小于所述显示组件在平行于所述第一平面的方向上的第二尺寸Lb。因此,当所述第一显示单元901布置在穿戴式电子设备中时,例如,当电子设备是智能眼镜时,所述显示组件100布置在智能眼镜的一侧的框架(即,眼镜腿)中,如此配置使得用于布置所述显示组件100的框架的厚度更薄。类似地,当电子设备是智能手表时,所述显示组件100布置在智能手表的一侧的表带中,如此配置使得用于布置所述显示组件100的表带的厚度更薄。因此,根据本发明的第八实施例的所述显示组件100实现了特定方向上的厚度减小,并且从而实现布置在第一显示单元901在相应方向上的厚度减小。
图10A和10B分别是图示现有以及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单元的结构框图。与如图9所示的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显示单元901类似,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第一显示单元902同样包括显示组件100和光路转换组件200。如图10A所示,在现有显示组件100A中,具体包括光源子组件111、匀光子组件112和显示子组件12,其中所述匀光子组件112将所述光源子组件111在与所述第一图像对应的初始光线的发射方向上重叠设置,所述匀光子组件112将所述光源子组件111发射的点光源均匀化为背光。与此不同,如图10B所示,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显示单元902中,所示显示组件100B具体包括发光子组件11和显示子组件12。所述发光子组件11用于产生并发射平面背光(如图10B中虚线箭头所示的光线),所述平面背光即位于如上参照图9所述的第一平面。所述显示子组件12设置在所述平面背光的照射区域内,用于依据所述第一图像,产生与所述第一图像对应的初始光线(如由图10B中实线箭头所示的光线)。
因此,在如图10B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显示单元902中,用发射平面背光的单个发光子组件11替代如图10A所示的单个点光源与光学匀光系统的组合方式,从而使得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第二显示单元902的显示组件100在与所述第一图像对应的初始光线的发射方向上的厚度减小。
图11是图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显示单元中的发光子组件的结构框图。如图11所示的发光子组件11可以是图10B所示的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显示单元902中的发射平面背光的发光子组件的一种实施方式。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单元中的发光子组件11具体包括光源部件101和导光部件102。具体地,所述光源部件101用于向第二方向发射光线(如图11中虚线箭头所示的光线),所述导光部件102设置在所述光线的照射区域内,所述光线通过所述导光部件102形成所述背光(如图11中实线箭头所示的光线)。也就是说,所述导光部件102通过将作为单个点光源的所述光源部件101发射的光线转换为平面背光,所述平面背光即位于如上参照图9所述的第一平面。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光源子部件101可以是LED光源,并且所述发光子组件11还可以包括光学膜片。将整个发光子组件11的厚度控制在诸如1.5mm以内,并且将所述导光部件102的转换后的平面背光的发光角度控制在14度以内,即使得通过所述导光部件102形成所述背光的出射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的最大夹角为7度。因此,通过所述导光部件102的转换后的平面背光的发射方向近似可以被视为同一方向(即,所述第二方向),避免了向不同于所述第二方向出射的杂散光的产生。
因此,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显示单元的发光子组件11中,所述光源部件101的光线发射方向与所述导光部件102转换后的光线发射方向不同(即,在与背光发射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将所述光源部件101布置在所述导光部件102侧面),从而使得与在背光发射方向上重叠布置光源部件和导光部件的情况相比,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单元903的显示组件100在与所述第二图像对应的初始光线的发射方向上的厚度减小。
图12是图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显示单元中的显示组件的结构框图。如图12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显示单元中的显示组件100包括发光子组件51、显示子组件52以及分束子组件53。具体地,所述发光子组件51用于发射背光(如图12中虚线箭头所示的光线)。如上所述,所述发光子组件51可以是如上参照图10和图11描述的发射平面背光的发光子组件。来自所述发光子组件51的背光透射通过所述分束子组件53。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分束子组件53是偏振分束子组件(PBS)。所述发光子组件51发射的P偏振的背光在作为所述分束子组件53的PBS透射通过,以照射所述显示子组件52。所述显示子组件52设置在透射通过所述分束子组件53的背光的照射区域内,用于依据所述第一图像,产生与所述第一图像对应的初始光线(如图12中实线箭头所示的光线)。进一步地,来自所述显示子组件52的与所述第一图像对应的初始光线(在调制为S偏振光后)在作为所述分束子组件53的PBS处反射,以经由所述分束子组件53导向所述光路转换组件。
图13是图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显示单元中的显示组件的结构框图。如图13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显示单元中的显示组件100包括发光子组件61、显示子组件62以及分束子组件63。具体地,所述显示子组件62用于依据所述第一图像,产生与所述第一图像对应的显示信号。所述发光子组件61用于基于所述显示信号产生与所述第一图像对应的初始光线。也就是说,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显示单元中的发光子组件61和显示子组件62可以实施为自发光型的OLED显示器件,所述显示子组件62是用于根据要显示的第一图像生成显示驱动信号的控制子组件,所述发光子组件61是基于接收的显示驱动信号执行发光显示的自发光层。类似于参照图12描述的情况,所述分束子组件63用于将来自所述发光子组件61的与所述第一图像对应的初始光线导向所述光路转换组件。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分束子组件63是偏振分束子组件(PBS)。
因此,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显示单元的显示组件100中,所述显示子组件和发光子组件集成布置在所述分束子组件一侧,使得所述第一显示单元在产生所述初始光线的方向上的尺寸小于在所述显示子组件和发光子组件集成布置在所述分束子组件两侧的情况(如参照图12所示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显示单元在产生所述初始光线的方向上的尺寸。
图14是图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显示单元中的显示子组件的结构框图。图14所示的显示子组件12可用于参照图10到图13描述的显示组件。如图14所示,所述显示子组件12包括微显示部件701、电路板部件702和基板部件703。具体地,所述微显示部件701由多个像素单元阵列配置,每个像素单元用于产生与所述第一图像对应的初始光线。所述电路板部件702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图像提供控制信号以控制所述微显示部件701中的像素单元产生与所述第一图像对应的初始光线。所述基板部件703用于在其上配置所述微显示部件701和电路板部件702。所述基板部件703的抗弯强度和断裂韧性可由下列等式表示:
(等式1)
(等式2)
其中σf为抗弯强度,KZC为断裂韧性、E为弹性模量,γf为断裂能并且C为裂纹尺寸。从上述等式1和2中可以看出,为了提高材料强度,必须提高断裂能和弹性模量,以减少断裂尺寸。要达到材料韧性,必须提高断裂能和弹性模量。在现有技术中,基板部件通常由诸如铝的金属基材制备,其厚度往往达到1.6mm。诸如陶瓷材料的非金属材料的弹性模量比金属大的多,常高出1倍至几倍。
因此,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显示单元的显示子组件中,所述基板部件703由满足预定强度的非金属材料制备,使得所述基板部件703的厚度比由满足预定强度的金属材料制备的基板部件厚度低(例如,低至0.25mm)。
图15A和15B是图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显示单元的第三示例的结构框图。如图15A和15B所示的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显示单元具体包括显示组件100和光路转换组件200。
具体地,所述显示组件100包括显示子组件12和分束子组件13(如图15A所示),以上已经参照图13描述了此种类型的显示组件。可替代地,所述显示组件100包括发光子组件11、显示子组件12和分束子组件13(如图15B所示),以上已经参照图12描述了此种类型的显示组件。在此,将省略对于显示组件100及其光路的重复描述。
如图15A和15B所示,所述光路转换组件200进一步包括准直子组件21和波导子组件22。所述准直子组件21用于将来自所述显示组件100的与所述第一图像对应的初始光线准直为与所述第一图像对应的准直光线并且导入所述波导子组件22。具体地,所述准直子组件21包括相对布置的第一准直部件201和第二准直部件202,以及布置在所述第一准直部件201和第二准直部件202之间的偏振分束部件203,来自所述显示组件100的与所述第一图像对应的光线初始经由所述偏振分束部件203反射向所述第一准直部件201,然后经由所述第一准直部件201和第二准直部件202准直后经由所述偏振分束部件203作为与所述第一图像对应的准直光线出射。所述波导子组件22将来自所述准直子组件21的与所述第一图像对应的准直光线导向所述特定位置,其中与所述第一图像对应的准直光线用于形成与所述第一图像对应的虚像。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准直部件201和第二准直部件202可以是根据需要设计的单个透镜或透镜组。调整配置所述第一准直部件201和第二准直部件202的透镜或透镜组的相对位置,可以实现与所述第一图像对应的虚像的大小调节。
此外,如图15A和15B所示,所述波导子组件22进一步包括第一反射部件204和/或第二反射部件205,通过设置第一反射部件204和/或第二反射部件205的位置和角度,可以控制来自所述准直子组件21的与所述第一图像对应的准直光线导向所述特定位置出射。在第一情况下,所述准直子组件21以及所述显示组件100处于相对于所述波导子组件22所处平面的第一侧,当设置由如图15A和15B所示的第一反射部件204时,可以向所述第一侧出射。在第二情况下,当设置由如图15A和15B所示的第二反射部件203时,与所述第一图像对应的准直光线可以向相对于所述波导子组件22所处平面的第二侧出射,所述第一侧和第二侧是相对于所述波导子组件所处平面的相反侧。具体地,在所述第一显示单元例如应用于头戴式电子设备时,可以采用上述第一情况的配置示例,使得与所述第一图像对应的准直光线向所述第一侧出射,即使得所述准直光线向佩戴头戴式电子设备的用户的眼部出射。在所述第一显示单元例如应用于腕带式电子设备时,可以采用上述第一情况的配置示例,使得与所述第一图像对应的准直光线向所述第二侧出射,即使得所述准直光线向佩戴并观看腕带式电子设备的用户的眼部出射。进一步地,如下将进一步详细说明的,可以根据观看需要配置所述第一显示单元的出射方向,例如可以控制所述第一反射部件204和/或第二反射部件205的转动,以便控制所述第一反射部件204和/或第二反射部件205出射方向,实现所述第一显示单元的双向显示的切换。
因此,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显示单元中,通过在所述准直子组件21中利用所述偏振分束部件203实现所述第一准直部件201和第二准直部件202之间的折叠成像光路,从而减小了所述第一显示单元的整体尺寸。
图16A是图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示意图。如图16所示,根据本发明来另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1000还包括第二显示单元107,用于执行图像的显示,其设置在所述本体装置101和/或所述固定装置102中,其中所述第一显示单元104和所述第二显示单元107为不同类型的显示单元。
如图16B所示,所述第一显示单元104具有第一可视区域1041,所述第二显示单元107具有第二可视区域1071,所述第一可视区域1041与所述第二可视区域1071相邻的边缘为曲线。如从图16A和16B所见,为了在电子设备1000中同时配置所述第一显示单元104和所述第二显示单元107,所述第二显示单元107需要满足为非常规形态和窄边框。
以下,将参照图17到图25B进一步描述所述第二显示单元107。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显示单元可以是诸如液晶显示器、LED显示器、等离子体显示器等需要为其提供驱动信号的第二显示单元。
图17是概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显示单元的结构框图。如图17所示的第二显示单元107包括显示单元阵列10、多条第一类驱动线20、多条第二类驱动线30和显示驱动组件40。具体地,所述显示单元阵列10包含多个显示子单元1011…10nn。容易理解的是,如图17所示的由多个显示子单元构成的显示单元阵列10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多个显示子单元的数目及其具体分布可以依赖于设计和使用需求而变化。所述多条第一类驱动线20的每一条(201…20n)与所述多条第二类驱动线30的每一条(301…30n)相交,其交点与所述多个显示子单元(1011…10nn)中的每一个显示子单元对应,以便为所述每一个显示子单元提供显示驱动信号。所述显示驱动组件40与所述多条第一类驱动线以及多条第二类驱动线连接,以便为所述多条第一类驱动线以及多条第二类驱动线提供显示驱动信号。
与现有技术中多条第一类驱动线和多条第二类驱动线分别连接到水平驱动单元和垂直驱动单元的配置方式不同,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显示单元107仅包含单个显示驱动组件40,从而节约了布置显示驱动组件所需的布线空间和简化了设计复杂度。此外,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显示单元107中,所述多条第一类驱动线20以及多条第二类驱动线30分为至少两个驱动线组,所述至少两个驱动线组中的每一组连接到所述显示驱动组件40。这种分组连接驱动线的方式将大大减少第二显示单元107的边缘布线,使得封装其的边框能够充分变窄并且能够灵活地适应于不同的边框形状。以下,将参照图18A到图25B进一步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显示单元的具体配置。
图18A到图18C是图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显示单元的第一示例的顶面视图、底面视图和侧面视图。具体地,图18A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第二显示单元107A的顶面视图。容易理解的是,如图18A所示的驱动线的数目和布线方式仅仅是示意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显示单元107A不限于此。如图18A所示,所述多条第一类驱动线以及多条第二类驱动线分为多个驱动线组(图18A中示出分为4组)。如从图18A所见,采用如此分组布线方式,在第二显示单元107A的边缘的布线区域趋于集中,从而便于第二显示单元107A的边框的进一步窄化。也就是说,在配置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显示单元107A的电子设备中,第二显示单元107A可以根据需要适配电子设备的形态。具体地来说,通过对于第二显示单元107A的布线进行分组配置,可以将基于电子设备的形态而适于布线的第二显示单元107A的边缘选择作为配置有布线分组的区域,而将基于电子设备的形态而不具备布线空间的第二显示单元107A的边缘选择没有配置布线分组。在此,不具备布线空间的第二显示单元107A的边缘可能是第二显示单元107A的边缘与电子设备本身外框基本重合的边缘。替代地,不具备布线空间的第二显示单元107A的边缘可能是电子设备本身外框为不规则形态从而不便进行布线的边缘。以下,将参照附图描述具体的示例。
进一步地,图18B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显示单元107A的底面视图。如图18B所示,所述第二显示单元107A还包括多个集线组件50,由所述多条第一类驱动线以及多条第二类驱动线分为多个驱动线组中的每一组经由所述多个集线组件50中的一个连接到所述显示驱动组件40,所述多个集线组件50中的一个与所述至少两个驱动线组中的每一组连接的输入端子数为M,与所述显示驱动组件40连接的输出端子数为N,并且M>N。在图18B所示的实施例中,一个所述集线组件50与一个驱动线组连接的输入端子数为3,并且与所述显示驱动组件40连接的输出端子数为2。采用如此分组后经由集线组件连接显示驱动组件的布线方式,可以进一步减少执行显示驱动所需的布线数量。当然,容易理解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显示单元不限于此,而是分组后的驱动线组可以直接连接到所述显示驱动组件40而无需所述多个集线组件50。
更进一步地,图18C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显示单元107A的侧面视图。如图18C所示,所述显示单元阵列10所处表面的一侧为可视侧,并且所述多条第一类驱动线20以及多条第二类驱动线30的至少一部分以及所述显示驱动组件40布置在所述表面的另一侧。具体地,所述显示驱动组件40处于所述第二显示单元107A的底面70,所述第二显示单元107A还包括连接所述显示单元阵列10所处表面的边缘与所述底面70的侧面60,沿着所述侧面60布置所述多条第一类驱动线20以及多条第二类驱动线30。在图18C所示的侧面视图中,所述多条第一类驱动线20以及多条第二类驱动线30在所述显示单元阵列10所处表面上的部分与可视方向垂直的面(也就是说,底面70)的投影距所述显示单元阵列10所处表面的边缘为距离L。所述距离L满足小于一预定阈值。在预定阈值可以根据设计和显示需求来设置,例如其可以设为10mm、5mm、1mm。甚至在分组布线的情况下,该距离L可以为0。也就是说,在驱动线没有下折以便与所述显示驱动组件40连接的边缘,可以不存在驱动线的布线,并且在该部分的边缘,所述显示单元阵列10所处表面除了可视区域外的边框为最窄。
图19A和图19B是图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显示单元的第二示例的示意图。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显示单元107B和107C中,所述多条第一类驱动线以及多条第二类驱动线分为多个驱动线组中的每一组可以仅包括所述第一类驱动线或所述第二类驱动线,或者所述多条第一类驱动线以及多条第二类驱动线分为多个驱动线组中的每一组可以包括所述第一类驱动线和所述第二类驱动线。具体地,如图19A所示,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显示单元107B中,所述多条第一类驱动线以及多条第二类驱动线分为多个驱动线组中的每一组可以仅包括所述第一类驱动线(例如,由201、202、203构成的分组以及由20n-2、20n-1、20n构成的分组)或所述第二类驱动线(例如,由301、302、303构成的分组以及由30n-2、30n-1、30n构成的分组)。与此相比,如图19B所示,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显示单元107C中,所述多条第一类驱动线以及多条第二类驱动线分为多个驱动线组中的每一组包括所述第一类驱动线和所述第二类驱动线(例如,由201、202、203、301、302、303构成的分组以及由20n-2、20n-1、20n、30n-2、30n-1、30n构成的分组)。如从图19A和19B所见,采用如此分组布线方式,所述多条第一类驱动线以及多条第二类驱动线的分组方式更加灵活,可以根据设计和显示需求选择构成分组的驱动线,而不受驱动线本身的类别限制。
图20A和图20B是图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显示单元的第三示例的示意图。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显示单元107D和107E中,所述多条第一类驱动线以及多条第二类驱动线分为多个驱动线组中的每一组可以仅包括相邻的驱动线,或者所述多条第一类驱动线以及多条第二类驱动线分为多个驱动线组中的每一组可以包括不相邻的驱动线。具体地,如图20A所示,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显示单元107D中,所述多条第一类驱动线以及多条第二类驱动线分为多个驱动线组中的每一组可以仅包括相邻的驱动线(例如,由相邻的201、202、203;20n-2、20n-1、20n;301、302、303以及30n-2、30n-1、30n构成的分组)。与此相比,如图20B所示,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显示单元107E中,所述多条第一类驱动线以及多条第二类驱动线分为多个驱动线组中的每一组可以包括不相邻的驱动线(例如,由不相邻的201、203、205;20n-4、20n-2、20n;301、303、305以及30n-4、30n-2、30n构成的分组)。如从图20A和20B所见,采用如此分组布线方式,所述多条第一类驱动线以及多条第二类驱动线的分组不限于将相邻驱动线进行分组,而是可以根据设计和显示需求选择不相邻的驱动线进行分组,从而避免选择第二显示单元的窄边框部分进行驱动线的布线。
图21是图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显示单元的第四示例的示意图。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显示单元107F中,所述多条第一类驱动线以及多条第二类驱动线中的至少一类驱动线中包含至少一条驱动线是曲线。如图21所示,所述多条第一类驱动线20的每一条(201…20n)为曲线,所述多条第二类驱动线30的每一条(301…30n)为直线。容易理解的是,如图21所示的驱动线的数目和布线方式仅仅是示意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显示单元不限于此。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实施例中,可以为所述多条第二类驱动线(301…30n)为曲线,或者所述多条第一类驱动线(201…20n)和所述多条第二类驱动线(301…30n)中的一条或多条驱动线为曲线。
如图21所示,所述第二显示单元107F的可视区域的边缘分为两个部分,与所述显示驱动组件40连接的所述多条第一类驱动线以及多条第二类驱动线对应的所述可视区域的边缘位于所述两个部分中的第一部分,即图21中由粗线所示的边缘部分,而没有布置与所述显示驱动组件40连接的所述多条第一类驱动线以及多条第二类驱动线的所述可视区域的边缘为第二部分。在图21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有两个交点,即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分别为两个独立的连续边缘区域,其仅在各自的端点相交。容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范围不限于此,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分别可以分为多个子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的多个子部分可以相互交替分布,如上参照图18A到图20B所示。由于所述多条第一类驱动线(201…20n)为曲线,使得其所述第一部分边缘可以趋于集中。也就是说,所述第一部分对应的所述可视区域的边缘长度小于所述可视区域的边缘总长度的50%。例如,在图21所示的示例中,布置有驱动线的所述第一部分对应的所述可视区域的边缘长度为所述可视区域的边缘总长度的1/3。因此,可以为第二显示单元107F提供无需进行驱动线布线的更大的边缘区域,从而便于第二显示单元107F的边框的进一步窄化。也就是说,在配置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显示单元107F的电子设备中,第二显示单元107F可以根据需要适配电子设备的形态。具体地来说,通过采用所述多条第一类驱动线以及多条第二类驱动线中的至少一类驱动线中包含至少一条驱动线是曲线的配置,可以将驱动线向基于电子设备的形态而适于布线的第二显示单元的边缘弯曲,而将基于电子设备的形态而不具备布线空间的第二显示单元的边缘选择没有配置布线。在此,不具备布线空间的第二显示单元的边缘可能是第二显示单元的边缘与电子设备本身外框基本重合的边缘。替代地,不具备布线空间的第二显示单元的边缘可能是电子设备本身外框为不规则形态从而不便进行布线的边缘。
此外,如图21所示,作为曲线的驱动线的形状与第二显示单元边缘的形状相互匹配。在图21所示的第二显示单元107F中,所述第二显示单元107F的边缘形状为椭圆。容易理解的是,取决于应用需求,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显示单元的边缘形状不限于椭圆,而是可以为诸如圆形等各种规则或不规则形状。作为曲线的驱动线的形状可以实现更好地与各种规则或不规则形状的第二显示单元的边缘匹配。
具体地,作为曲线的所述多条第一类驱动线(201…20n)与所述第二显示单元107F对应边缘的曲率相同。具体地,在图21所示的示例中,所述多条第一类驱动线(201…20n)为与所述第二显示单元107F的部分边缘形成一组具有相同圆心并且逐层向外中心放射状的曲线组,其中所述第二显示单元107F的部分边缘为该组同心嵌套的曲线组的最外层曲线。所述多条第二类驱动线(301…30n)则近似可为从所述圆心放射状向外辐射的多条直线。所述多条第二类驱动线(301…30n)的延长线将可以在所述圆心相交。此外,所述多条第二类驱动线(301…30n)可以分为相对于所述第二显示单元107F的中心剖面相互对称的两组,例如,驱动线301、302、303与驱动线30n-2、30n-1、30n
此外,如图21所示,所述多条第一类驱动线(201…20n)在与所述显示单元阵列的显示方向垂直的面上的投影为等距排布的多条曲线。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显示单元阵列所在的表面可能根据应用其的电子设备的形态而具有起伏。例如,在所述第二显示单元应用于作为凸面的智能手表的表盘上时,所述显示单元阵列所在的表面可以是与表盘对应的凸面。所述凸面向外面对用户的方向是所述显示单元阵列的显示方向,所述多条第一类驱动线(201…20n)在与该显示方向垂直的平面上的投影为等距排布的多条曲线。
图22是图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显示单元的第五示例示意图。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显示单元107G中,所述多条第一类驱动线20的每一条(201…20n)和所述多条第二类驱动线30的每一条(301…30n)为曲线。具体地,类似于图21所示,所述多条第一类驱动线(201…20n)为与所述第二显示单元107G的部分边缘形成一组具有相同圆心并且逐层向外中心放射状的曲线组,其中所述第二显示单元107G的部分边缘为该组同心嵌套的曲线组的最外层曲线。所述多条第二类驱动线(301…30n)则近似分为相对于所述第二显示单元107G的中心剖面相互对称的两组曲线,例如,驱动线301、302、303与驱动线30n-2、30n-1、30n。其中,每组驱动线(301、302、303)或(30n-2、30n-1、30n)为相互嵌套且具有共同切点的一组内切圆的一部分。
因此,与如图21所示的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显示单元107F相比,通过将所述多条第一类驱动线20和所述多条第二类驱动线30都配置为曲线,可以进一步减小布置有驱动线的所述第一部分对应的所述可视区域的边缘的长度。例如,在图22所示的示例中,布置有驱动线的所述第一部分对应的所述可视区域的边缘长度为所述可视区域的边缘总长度的1/4。
图23是图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显示单元的第六示例的示意图。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显示单元107H中,所述多条第一类驱动线20的每一条(201…20n)形成圆形,所述多条第二类驱动线30的每一条(301…30n)为直线。具体地,在图23所示的示例中,所述多条第一类驱动线(201…20n)为与所述第二显示单元107H的边缘同心嵌套的同心圆组,其中所述第二显示单元107H的边缘为该组同心圆组的最外层圆周。所述多条第二类驱动线(301…30n)则可为从所述同心圆组的共同圆心向外辐射的多条直线,所述多条直线即为最外层圆周的多条直径。因此,与如图21和图22所示的第二显示单元107F和107G相比,通过将所述多条第一类驱动线20设置为圆形,可以使得驱动线的布线完美地适配圆形的第二显示单元的外框。
图24是图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显示单元的第七示例的示意图。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显示单元107I中,所述多条第一类驱动线以及多条第二类驱动线分为多个驱动线组中至少一组中的至少一条驱动线为曲线。具体地,如图24所示,驱动线201、202、203、20n-2、20n-1、20n为曲线。此外,所述多条第一类驱动线(201…20n)以及多条第二类驱动线(301…30n)分为多个驱动线组(图24中示出分为4组)。如从图24所见,采用如此驱动线的分组配置与曲线配置相结合的方式,与单纯采用分组配置(如图18到图20B所示)和单纯采用曲线配置(如图21到23所示)的情况相比,可以使第二显示单元的边缘的布线区域更趋于集中,便于第二显示单元的边框的进一步窄化,同时使得驱动线的布线更灵活地适配第二显示单元的外框。
图25A和图25B是图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显示单元的第八示例示意图。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显示单元107J和107K中,所述显示单元阵列40所处表面的边缘至少一部分为曲线,并且所述边缘至少分为第一边缘部分和第二边缘部分,所述第一边缘部分和所述第二边缘部分具有不同的曲率。具体地,如图25A所示,所述边缘分为上部第一曲线边缘部分和下部的第二曲线边缘部分,这两个部分具有不同的曲率。类似地,如图25B所示,所述边缘上部第一曲线边缘部分和下部的第二直线边缘部分,这两个部分显然也具有不同的曲率。如从图25A和25B所见,采用如此布线方式,在图25A和25B中对应于需要实现容纳第二显示单元的窄边框的所述第一边缘部分中不设置多条驱动线的布线,而将相应的驱动线301、302、303、30n-2、30n-1、30n分组布置在不需要实现窄边框的所述第二边缘部分中,使得布线可以容易地适应于不同需要的边框形状。更具体地,例如如图25A和25B所示的第二显示单元应用于诸如智能手表的电子设备时,智能手表的表盘与表带接合的边缘为不需要实现窄边框的所述第二边缘部分,而智能手表的表盘未与表带接合的边缘为所述第一边缘部分。在图25A和25B的示例中,选择了上下边缘部分之一作为布置布线分组的部分。容易理解的是,本发明不限于此,还可以选择左右边缘部分之一作为布置布线分组的部分。
以上,参照图1到图25B描述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及其显示方法,其能够不受诸如智能手表的穿戴式电子设备本身的尺寸的限制,提供更大尺寸和更高分辨率的图像或视频显示,并且同时在观看者处于不同观看距离时,适应性地提供用户所希望观看的内容,从而提升相关的用户体验。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一系列处理不仅包括以这里所述的顺序按时间序列执行的处理,而且包括并行或分别地、而不是按时间顺序执行的处理。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发明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全部通过硬件来实施。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对背景技术做出贡献的全部或者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以上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12)

1.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本体装置,包括处理单元,所述处理单元用于生成第一图像以及执行显示控制;
固定装置,其与所述本体装置连接,所述固定装置用于固定与所述电子设备的观看者的相对位置关系;以及
第一显示单元,设置在所述本体装置和/或所述固定装置上,用于输出所述第一图像,其中所述第一显示单元包括第一显示组件和第一光路转换组件,所述第一显示组件用于显示所述第一图像;所述第一光路转换组件用于将从所述第一显示组件发出的与所述第一图像对应的光线进行光路转换,以形成所述第一图像对应的放大虚像,
其中,所述第一显示单元包括第一可视区域,当所述观看者的眼部距离所述第一可视区域第一距离时,能感知到图像的第一图像区域,距离所述第一可视区域第二距离时,能感知到图像的第二图像区域,所述第二图像区域包含所述第一图像区域,所述第一距离大于所述第二距离;
所述第一图像中的第一内容显示在所述第一图像区域,使得所述观看者的眼部距离所述第一可视区域所述第一距离时,能感知到所述第一内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一传感器单元,设置在所述本体装置和/或所述固定装置上,用于感测所述观看者的眼部与所述第一可视区域的相对位置参数,
当所述观看者的眼部距离所述第一可视区域的距离保持不变,并且所述相对位置参数发生改变时,所述处理单元生成并控制所述第一显示单元显示包括所述第一内容的第一更新图像,使得所述观看者仍能够感知到所述第一内容。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图像中的第二内容显示在所述第二图像区域,使得所述观看者的眼部距离所述第一可视区域所述第二距离时,能感知到所述第二内容,所述第二图像区域中的所述第一图像的所述第二内容的信息量大于所述第一图像区域中的所述第一图像的第一内容的信息量。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二传感器单元,设置在所述本体装置和/或所述固定装置上,用于感测所述观看者的眼部距离所述第一可视区域的距离参数,当感测所述距离从所述第一距离改变为所述第二距离时,所述处理单元生成并控制所述第一显示单元显示第二图像,其中所述第二图像中的第二内容显示在所述第二图像区域,使得所述观看者的眼部距离所述第一可视区域所述第二距离时,能感知到所述第二内容,所述第二图像区域中的所述第二图像的第二内容的信息量大于所述第一图像区域中的所述第一图像的第一内容的信息量。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第一距离大于第一预定阈值,并且所述第二距离小于所述第一预定阈值。
6.如权利要求3到5的任一所述的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二传感器单元,设置在所述本体装置和/或所述固定装置上,用于感测所述观看者的眼部距离所述第一可视区域的距离参数,当感测所述距离从所述第二距离改变为所述第一距离时,所述处理单元生成并控制所述第一显示单元显示第三图像,所述观看者能感知到图像的第三图像区域,所述第三图像区域包含在所述第二距离时处于所述第三图像区域外且所述第二图像区域内的一部分所述第一内容,使得所述观看者的眼部距离所述第一可视区域所述第一距离时,能感知到所述第一内容。
7.如权利要求1到5的任一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固定装置至少包括一固定状态,在所述固定状态下,所述固定装置能作为一环状空间或满足第一预定条件的近似环状空间的至少一部分,所述环状空间或所述近似环状空间能围绕在满足第二预定条件的柱状体外围。
8.如权利要求1到5的任一所述的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二显示单元,用于执行图像的显示,其设置在所述本体装置和/或所述固定装置中,其中所述第一显示单元和所述第二显示单元为不同类型的显示单元。
9.一种显示方法,应用于一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本体装置,其包括处理单元,所述处理单元用于生成第一图像以及执行显示控制;固定装置,其与所述本体装置连接,所述固定装置用于固定与所述电子设备的观看者的相对位置关系;以及第一显示单元,设置在所述本体装置和/或所述固定装置上,用于输出所述第一图像,其中所述第一显示单元包括第一显示组件和第一光路转换组件,所述第一显示组件用于显示所述第一图像;所述第一光路转换组件用于将从所述第一显示组件发出的与所述第一图像对应的光线进行光路转换,以形成所述第一图像对应的放大虚像,所述显示方法包括:
生成或获取用于显示的第一图像信号;以及
基于所述第一图像信号执行所述第一图像的显示,
其中,所述第一显示单元包括第一可视区域,当所述观看者的眼部距离所述第一可视区域第一距离时,能感知到图像的第一图像区域,距离所述第一可视区域第二距离时,能感知到图像的第二图像区域,所述第二图像区域包含所述第一图像区域,所述第一距离大于所述第二距离;
所述第一图像中的第一内容显示在所述第一图像区域,所述观看者距离所述第一可视区域所述第一距离时,能感知到所述第一内容。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方法,其中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本体装置和/或所述固定装置上的第一传感器单元,用于感测所述观看者的眼部与所述第一可视区域的相对位置参数,基于所述第一图像信号执行所述第一图像的显示包括:
当所述观看者的眼部距离所述第一可视区域的距离保持不变,并且所述相对位置参数发生改变时,所述处理单元生成并控制所述第一显示单元显示包括所述第一内容的第一更新图像,使得所述观看者仍能够感知到所述第一内容。
11.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显示方法,其中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本体装置和/或所述固定装置上的第二传感器单元,用于感测所述观看者的眼部距离所述第一可视区域的距离参数,所述显示方法还包括:
当感测所述距离从所述第一距离改变为所述第二距离时,生成并控制所述第一显示单元显示第二图像,其中所述第二图像中的第二内容显示在所述第二图像区域,使得所述观看者的眼部距离所述第一可视区域所述第二距离时,能感知到所述第二内容,所述第二图像区域中的所述第二图像的第二内容的信息量大于所述第一图像区域中的所述第一图像的第一内容的信息量。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方法,所述显示方法还包括:
当感测所述距离从所述第二距离改变为所述第一距离时,所述处理单元生成并控制所述第一显示单元显示第三图像,所述观看者能感知到图像的第三图像区域,所述第三图像区域包含在所述第二距离时处于所述第三图像区域外且所述第二图像区域内的一部分所述第一内容,使得所述观看者的眼部距离所述第一可视区域所述第一距离时,能感知到所述第一内容。
CN201410510566.9A 2014-09-28 2014-09-28 电子设备和显示方法 Active CN10552782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510566.9A CN105527825B (zh) 2014-09-28 2014-09-28 电子设备和显示方法
US14/583,612 US10379608B2 (en) 2014-09-28 2014-12-27 Electronic apparatus with built-in near-vision display system and display method using built-in near-vision display system
DE102014019605.4A DE102014019605B3 (de) 2014-09-28 2014-12-30 Elektronische Vorrichtung und Anzeigeverfahr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510566.9A CN105527825B (zh) 2014-09-28 2014-09-28 电子设备和显示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27825A CN105527825A (zh) 2016-04-27
CN105527825B true CN105527825B (zh) 2018-02-27

Family

ID=554063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510566.9A Active CN105527825B (zh) 2014-09-28 2014-09-28 电子设备和显示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379608B2 (zh)
CN (1) CN105527825B (zh)
DE (1) DE102014019605B3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54641B (zh) 2015-04-02 2020-06-23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显示组件和电子设备
CN105206242B (zh) * 2015-10-28 2017-11-0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驱动电路及其驱动方法、显示面板
DE102015222388A1 (de) * 2015-11-13 2017-05-18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Steuern einer Anzeigeeinrichtung in einem Kraftfahrzeug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09040A (zh) * 2012-03-12 2013-09-18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手持电子设备和显示方法
CN103454771A (zh) * 2012-06-01 2013-12-18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手持电子设备和显示方法
CN204129444U (zh) * 2014-09-28 2015-01-28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326723A1 (en) * 1999-05-06 2013-12-05 Thomas J. La Rosa Soy nucleic acid molecules and other molecules associated with plants and uses thereof for plant improvement
JP3816375B2 (ja) * 2001-11-15 2006-08-30 株式会社スクウェア・エニックス ビデオゲーム装置、ビデオゲームにおけるキャラクタの表示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US7184025B2 (en) * 2002-05-31 2007-02-27 Microsoft Corporation Altering a display on a viewing device based upon a user controlled orientation of the viewing device
US7317449B2 (en) * 2004-03-02 2008-01-08 Microsoft Corporation Key-based advanced navigation techniques
US7327349B2 (en) * 2004-03-02 2008-02-05 Microsoft Corporation Advanced navigation techniques for portable devices
DE602008005865D1 (de) * 2008-05-29 2011-05-12 Lg Electronics Inc Transparente Anzeige und Betriebsverfahren dafür
KR101651430B1 (ko) * 2009-12-18 2016-08-2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휴대용 단말기에서 출력 데이터의 사이즈를 조절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JP5408048B2 (ja) * 2010-06-17 2014-02-0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虚像表示装置用の導光板及び虚像表示装置
JP5565771B2 (ja) * 2010-06-17 2014-08-06 ルネサス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マイクロレンズの製造方法および撮像素子
US8754831B2 (en) * 2011-08-02 2014-06-17 Microsoft Corporation Changing between display device viewing modes
US8611015B2 (en) * 2011-11-22 2013-12-17 Google Inc. User interface
US8947382B2 (en) * 2012-02-28 2015-02-03 Motorola Mobility Llc Wearable display device, corresponding systems, and method for presenting output on the same
US9230515B2 (en) * 2012-03-12 2016-01-05 Lenovo (Beijing) Co., Ltd. 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 and display method
US9232145B2 (en) 2012-04-24 2016-01-05 Lenovo (Beijing) Co., Ltd. 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 and display method
US9201625B2 (en) * 2012-06-22 2015-12-01 Nokia Technologies O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ugmenting an index generated by a near eye display
US9245388B2 (en) * 2013-05-13 2016-01-26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Interactions of virtual objects with surfaces
US20150193102A1 (en) * 2014-01-08 2015-07-09 Microsoft Corporation Multi-mode display system
CN107621777A (zh) * 2014-03-07 2018-01-23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和采集控制方法
US20150277841A1 (en) * 2014-03-27 2015-10-01 Microsoft Corporation Multi mode display system
US9727296B2 (en) * 2014-06-27 2017-08-08 Lenovo (Beijing) Co., Ltd. Display switching metho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9934573B2 (en) * 2014-09-17 2018-04-03 Intel Corporation Technologies for adjusting a perspective of a captured image for display
CN105511846B (zh) * 2014-09-24 2018-12-14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和显示控制方法
CN105788451B (zh) * 2014-12-24 2020-08-25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处理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09040A (zh) * 2012-03-12 2013-09-18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手持电子设备和显示方法
CN103454771A (zh) * 2012-06-01 2013-12-18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手持电子设备和显示方法
CN204129444U (zh) * 2014-09-28 2015-01-28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60091969A1 (en) 2016-03-31
US10379608B2 (en) 2019-08-13
CN105527825A (zh) 2016-04-27
DE102014019605B3 (de) 2016-03-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469732B (zh) 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4950443B (zh) 导光单元、图像显示装置及显示设备
US9766453B2 (en) Display apparatus
CN104067159B (zh) 显示装置
CN104950437B (zh) 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1151562B (zh) 多平面光学设备
US20190139290A9 (en) Integrated 3d-d2 visual effects dispay
CN105093536B (zh) 显示设备和电子设备
CN203811898U (zh) 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5527825B (zh) 电子设备和显示方法
US10712775B2 (en) Dichroic combiner backlight used in a head mounted display
CN105445935B (zh) 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CN204129444U (zh) 电子设备
CN109804297A (zh) 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系统的实时算法校准和补偿以及优化的半透明和透明的逆反射显示系统和方法
CN106154640A (zh) 显示组件和电子设备
CN105807424B (zh) 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CN204303315U (zh) 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4392684B (zh) 电子设备、显示装置和显示控制方法
US20170094757A1 (en) Display Device, Light Converting Device And Display System
US11280955B2 (en) Wearable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wearable device
CN204666959U (zh) 电子设备
CN204303316U (zh) 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6154641A (zh) 显示组件和电子设备
CN105182539B (zh) 电子设备和显示方法
CN105223692A (zh) 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