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叶黄连木组培苗炼苗基质及其炼苗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科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红叶黄连木组培苗炼苗基质及其炼苗方法。
背景技术
红叶黄连木,又名楷树、楷木、黄楝树等,是从漆树科黄连木属植物黄连木(Pistacia chinensis)野生变异中选育出来的林木新品种,品种名为“华夏红”。在成都平原及川西盆地周边地区生长良好,适应性强。尤其是在低海拔、低日照、低温差的环境与气候条件下,红叶树的叶片能变为鲜明的红色。红叶形成期为11月中旬至12月上旬,单株红叶保持时间为15-20天,红叶林的保持时间为20-25天,其观赏性及景观效果超过常见的槭属植物。该品种的木材重而坚硬,纹理致密,生长快,植株高大,成年植株可达8-15米,冠幅5-7米,其生长速度超过同树龄的银杏。因此,它可以用作速生用材林,在荒山造林和退耕还林地区发挥积极的作用。而且其种子含油率42.5%,出油率20%-30%,可提炼成生物柴油。近年来,红叶黄连木被国家列为“十一五”期间重点开发的主要生物质能源树种之一,极具发展潜力。
红叶黄连木主要通过播种和嫁接繁殖,但出芽率和成活率都不是很高,远不能满足国内对种苗的需求。用组织培养技术进行植物的快速无性繁殖的方法简称为试管繁殖(propagation by tissue culture),也称微体繁殖或微型繁殖。繁殖的植株称试管苗,以此与种子苗(实生苗)、扦插苗、嫁接苗相区别。通过组织培养可以迅速获得大量红叶黄连木组培苗。试管苗的移植是从“异养”到“自养”的转变过程,移植前试管苗要加强光照,让植株生长健壮,这种“炼苗”方法可以提高移植成活率。盆栽的土壤一般用泥炭土、珍珠岩、粗粒状蛭石等,将它们按一定比例混合使用。移植后的小苗管理,必须注意控制土壤湿度,掌握光照强度,使小苗逐渐适应外界环境条件。炼苗,适时移栽,保温、保湿以及适度的光照是保证该阶段顺利通过的主要因素。
目前,采用现有的炼苗方法红叶黄连木成活率较低,最高只能达到50%,因此,急需一种可提高红叶黄连木炼苗成活率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红叶黄连木组培苗炼苗基质及其炼苗方法。本发明通过优化基质配方,采用本发明苗床苗炼苗基质和容器苗炼苗基质及其炼苗流程,使炼苗成活率从传统的50%提高到75%左右,极大提高了红叶黄连木组培苗的炼苗成活率。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红叶黄连木组培苗的炼苗基质,包括苗床苗炼苗基质和容器苗炼苗基质;
苗床苗炼苗基质包括泥炭和珍珠岩,泥炭与珍珠岩的体积比为2:1;
容器苗炼苗基质包括泥炭、珍珠岩和蛭石,泥炭、珍珠岩与蛭石的体积比为2:1:1。
本发明通过优化基质配方,采用本发明苗床苗炼苗基质和容器苗炼苗基质及其炼苗流程,使炼苗成活率从传统的50%提高到75%左右,极大提高了红叶黄连木组培苗的炼苗成活率。通过3个月炼苗驯化的种苗,已基本适应温室的生长环境条件,植株的叶片明显变厚、颜色加深、茎干变壮,根系更为粗壮,驯化苗移栽后的成活率达到了95%以上,产生了极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作为优选,容器苗炼苗基质还包括缓释肥料和杀菌剂。
作为优选,每立方米容器苗炼苗基质所用缓释肥料的用量为1~10kg,每立方米容器苗炼苗基质所用杀菌剂的用量为10~100g。
在本发明提供的一些实施例中,每立方米容器苗炼苗基质所用缓释肥料的用量为2kg,每立方米容器苗炼苗基质所用杀菌剂的用量为50g。
在本发明提供的一些实施例中,缓释肥料的配方为:氮18%,磷6%,钾12%,镁1.7%,硫7.3%,铜0.05%,铁0.5%,锰0.05%,钼0.0005%,锌0.05%。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红叶黄连木组培苗的炼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将红叶黄连木组培苗进行闭瓶驯化,然后进行开瓶驯化;
步骤2:将开瓶驯化后的红叶黄连木组培苗移栽至苗床苗炼苗基质,进行苗床苗炼苗;苗床苗炼苗基质包括泥炭和珍珠岩,泥炭与珍珠岩的体积比为2:1;
步骤3:将苗床苗移栽至容器苗炼苗基质,进行容器苗炼苗;容器苗炼苗基质包括泥炭、珍珠岩和蛭石,泥炭、珍珠岩与蛭石的体积比为2:1:1。
作为优选,苗床苗炼苗的时间为35~40天,苗床苗炼苗的温湿度条件为:
温度为18℃~28℃;
通过在苗床上搭建小拱棚,并通过通风实现对湿度的控制,湿度条件具体为:
移栽后1~7天,湿度为95%~100%;
移栽后8~14天,湿度为90%~100%;
移栽后15天~苗床苗炼苗结束,湿度为自然湿度。
作为优选,苗床苗炼苗的光照条件为:
移栽后1~7天,光照强度为2000~3000lux;
移栽后8~15天,光照强度为3000~4000lux;
移栽后16~25天,光照强度为4000~5000lux;
移栽后26天~苗床苗炼苗结束,光照强度为5000~7000lux。
在本发明提供的一些实施例中,苗床苗炼苗基质在使用前进行消毒,消毒采用福尔马林进行熏蒸消毒。
作为优选,苗床苗炼苗过程中还包括:移栽7天后开始施用叶面肥和杀菌剂,每7天施用一次;叶面肥为KH2PO4或尿素,杀菌剂为多菌灵或代森锰锌。
作为优选,容器苗炼苗基质还包括缓释肥料和杀菌剂,每立方米基质所用缓释肥料的用量为1~10kg,每立方米基质所用杀菌剂的用量为10~100g。
在本发明提供的一些实施例中,每立方米基质所用缓释肥料的用量为2kg,每立方米基质所用杀菌剂的用量为50g。
在本发明提供的一些实施例中,缓释肥料的配方为:氮18%,磷6%,钾12%,镁1.7%,硫7.3%,铜0.05%,铁0.5%,锰0.05%,钼0.0005%,锌0.05%。
作为优选,容器苗炼苗的时间为60~70天,容器苗炼苗的温湿度条件为:
温度为18℃~28℃;
移栽后1~7天,湿度为70%~80%;
移栽后8~10天,湿度为50%~70%;
移栽后10天~容器苗炼苗结束,湿度为自然湿度。
作为优选,容器苗炼苗的光照条件为:
移栽后1~7天,光照强度为5000~6000lux;
移栽后8~15天,光照强度为8000~9000lux;
移栽后16天~容器苗炼苗结束,光照强度为13000~15000lux。
作为优选,炼苗的时期为5~9月份,5~9月份炼苗成活率较高,低温不宜进行。
作为优选,步骤1中红叶黄连木组培苗的株高为4~8cm,叶片4~8片,根长2cm以上,根数3根以上,根系颜色为朱红色,幼苗健壮挺拔,叶色正绿,叶片平展。
作为优选,闭瓶驯化的条件为:光照强度为2000~3000lux,温度为18℃~28℃,闭瓶驯化4~7天。
作为优选,开瓶驯化具体为:光照强度为2000~3000lux,温度为18℃~28℃,开瓶驯化4~7天。开瓶驯化先半开瓶驯化2~3天,然后再全开瓶驯化2~4天。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红叶黄连木组培苗炼苗基质及其炼苗方法。该炼苗基质包括苗床苗炼苗基质和容器苗炼苗基质;苗床苗炼苗基质包括泥炭和珍珠岩,泥炭与珍珠岩的体积比为2:1;容器苗炼苗基质包括泥炭、珍珠岩和蛭石,泥炭、珍珠岩与蛭石的体积比为2:1:1。本发明具有如下优势之一:
1、本发明通过优化基质配方,采用本发明苗床苗炼苗基质和容器苗炼苗基质及其炼苗流程,使炼苗成活率从传统的50%提高到75%左右,极大提高了红叶黄连木组培苗的炼苗成活率;
2、本发明通过在苗床上搭建小拱棚,从而可有效控制湿度;
3、本发明苗床苗炼苗基质和容器苗炼苗基质的消毒方法可有效杀灭基质中的微生物;
4、本发明通过组培苗炼苗时期的选择、组培苗瓶苗的选择、组培苗苗床炼苗基质的选择和处理、组培苗移栽前的驯化、组培苗的移栽、组培苗苗床炼苗管理办法、组培苗小容器炼苗基质的选择和处理、苗床苗的移栽、组培苗小容器苗炼苗管理办法九个方面进行控制和管理,通过3个月炼苗驯化的种苗,已基本适应温室的生长环境条件,植株的叶片明显变厚、颜色加深、茎干变壮,根系更为粗壮,驯化苗移栽后的成活率达到了95%以上,产生了极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附图说明
图1示实施例1红叶黄连木闭瓶驯化7天后生长情况;
图2示实施例1红叶黄连木开瓶驯化7天后生长情况;
图3示实施例1红叶黄连木苗床炼苗35天后生长情况;
图4示实施例1红叶黄连木小容器炼苗60天生长情况。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红叶黄连木组培苗炼苗基质及其炼苗方法,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借鉴本文内容,适当改进工艺参数实现。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所有类似的替换和改动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它们都被视为包括在本发明。本发明的方法及应用已经通过较佳实施例进行了描述,相关人员明显能在不脱离本发明内容、精神和范围内对本文所述的方法和应用进行改动或适当变更与组合,来实现和应用本发明技术。
本发明提供的红叶黄连木组培苗炼苗基质及其炼苗方法中所用设施、仪器、基质组分、肥料、农药等均可由市场购得。
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实施例1红叶黄连木组培苗的炼苗方法
(一)智能玻璃温室设施的设计和建设:
1、玻璃温室长度、宽度根据场地条件确定,棚高不能低于3.2米。玻璃温室要安装外遮阳、内遮阴,侧遮阴、湿帘风机、自动喷灌。温室内安装移动苗床,苗床要用钢材或耐腐蚀的材料制作,一般每个苗床宽1.7米,苗床间的操作道0.5米,苗床离地0.7米高。
2、采用双层遮阳网系统及侧遮阴来控制光照,选择90%遮光率的黑色遮阳网,安装于棚架上端用于外遮阴,距离棚架顶端30-50cm为宜,选择70%遮光率的白色遮阳网,安装于棚架内部用于内遮阴,内外遮阴网应为活动式,选择70%遮光率的白色遮阳网,安装于温室内部用于侧遮阴,侧遮阴应为活动式,可人工自由收放遮阴网。
(二)苗床苗炼苗
1、组培苗炼苗时期的选择:炼苗在5月份开始进行。
2、组培苗瓶苗的选择:
株高达4-8cm,叶片4-8片,根长2cm以上,根数3根以上,根系颜色一般朱红色,幼苗健壮挺拔,叶色正绿叶片平展。排除黄化苗、玻璃苗、瘦弱苗、发育畸形苗及老化苗等不符合要求的组培苗。
3、组培苗苗床炼苗基质的选择和处理:
选择泥炭、珍珠岩为炼苗基质,按照泥炭:珍珠岩=2:1的比例混合基质,基质深度15cm,移栽组培苗前进行甲醛熏蒸消毒,采用40%甲醛(福尔马林)原液稀释50倍,用喷壶将基质均匀喷湿,所需药液量一般为20-40L/m3基质。最后用塑料薄膜覆盖封闭24-48h后揭膜,将基质摊开,风干2周或暴晒2d后,达到基质中无甲醛气味后方可使用。要求工作人员戴上口罩,做好防护工作。移栽前24小时浇透基质。
4、组培苗移栽前驯化:
(1)闭瓶驯化:将组培瓶移到温室移动苗床上,根据天气阴晴情况,通过合理控制内外遮阳网,将光照强度控制在2000~3000lux。通过通风、遮阴、控温等设施,使温室内温度控制在18~25℃。组培苗闭瓶驯化7天,随时观察组培苗生长情况。图1为红叶黄连木闭瓶驯化7天后生长情况。
(2)开瓶驯化:经过闭瓶驯化后,就将组培苗在温室进行开瓶锻炼,即首先松盖3天,然后完全去盖,在温室内开瓶炼苗2-4天,随时观察幼苗生长情况。根据天气阴晴情况,通过合理控制内外遮阳网,将光照强度控制在2000~3000lux。通过通风、遮阴、控温等设施,使温室内温度控制在18~25℃。等驯化完成后就准备将组培苗移栽到苗床。图2为红叶黄连木开瓶驯化7天后生长情况。
5、组培苗的移栽:
(1)温度控制在18~25℃,湿度控制在80%以上;
(2)24小时前往瓶里灌入少量清水,用金属镊子,夹住组培苗的基部轻轻拉出瓶口放入水池,注意不能伤到茎、叶,也不能伤及根系;
(3)用清水将植株的培养基清洗干净,红叶黄连木根系较长将根系修剪至3cm,将组培苗分为10cm及10cm以下两个级别并整齐地排列在苗盘内,苗盘里的苗不宜放置过多,便于植物透气晾干;
(4)将装苗的苗盘和组培苗根部放置在50%多菌灵1000倍液和生根剂(总有效成分含量5%,其中,吲哚丁酸含量2.5%,萘乙酸含量2.5%)300倍稀释液中浸泡3-5分钟后再稍微晾干后,就可以进行炼苗移栽;
(5)采用行距6cm,株距5cm进行移栽,先挖1-3cm深的小洞,然后放入组培苗,舒展根系,深度以叶片不接触基质和根茎过渡区与基质面相平为宜。一边移栽一边覆盖基质,而后轻轻压实。栽植完毕后,及时浇定根水,叶片稍干后喷洒50%多菌灵800倍液,搭建小拱棚。
6、组培苗苗床苗炼苗管理方法:
(1)温度管理
通过通风、遮阴、控温等设施,使小拱棚温度控制在18~25℃。
(2)光照
移栽后7天内光照强度可低一点,控制在2000~3000lux;8-15天,光照强度3000~4000lux;16-25天,光照强度4000~5000lux;26-40天,光照强度5000~7000lux。
(3)湿度
移栽后7天内通过小拱棚湿度控制在95%~100%,8-14d内小拱棚内湿度在90%~100%。14天后见到小苗根系密集,有新稍露头,就可炼苗,先两头揭除薄膜通风2天,然后在傍晚或阴天全部揭除后适应自然湿度。
(4)水分管理
要用干净的井水、山泉水浇苗,自来水要经水池沉淀处理后才能浇苗,脏水、温水不能浇苗。
移栽后组培苗通过小拱棚保持棚内水分,7-10天后根据观察基质湿度和幼苗生长的情况,控制好浇水量,灵活浇水。
(5)施肥
移栽7d后,根据幼苗生长情况每周用0.2%的KH2PO4或尿素喷施叶面肥,直到移栽为止。
(6)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每周喷一次50%多菌灵800倍液或代森锰锌800倍液等杀菌剂(两种杀菌剂交替使用)进行预防。无论是病害还是虫害,平常要注意观察,经发现病虫害症状,应立即采取措施处理,不得延误。在用药时,要对症下药,按照使用方法要求按量使用。及时清理干净苗床死苗、杂草,保持苗床干净整洁。
图3为红叶黄连木苗床炼苗35天后生长情况。经统计,苗床苗炼苗成活率为76%。
(三)小容器苗炼苗
1、小容器苗基质选择及处理:
采用15×13cm的小容器,用泥炭:珍珠岩:蛭石=2:1:1的基质配方,每立方米基质中拌入缓释肥料2kg和50%多菌灵粉剂50g,将装好基质的小容器移入苗床并提前24小时浇透。
2、苗床苗移栽:
将苗床苗带基质进行移栽。移栽时先将小容器里基质挖开放入苗床苗(注意带苗床基质移栽至小容器,不要损坏根系),舒展根系,深度以叶片不接触基质和根茎过渡区与基质面相平为宜。一边移栽一边覆盖基质,而后轻轻压实。移栽过程中注意保湿,移栽完成后及时浇定根水,待叶片稍干后喷洒50%多菌灵800倍液。
3、小容器苗炼苗管理方法
(1)温度
通过通风、遮阴、控温等设施,使温室内温度控制在23~28℃。
(2)光照
移栽后7天内光照强度可低一点,控制在5000~6000lux;8-15天,光照强度8000~9000lux;16-60天,光照强度13000~15000lux。
(3)湿度
移栽后7天内湿度控制在70%~80%,8-10天内,逐渐降低湿度至50%~70%,10天后适应自然湿度。
(4)水分管理
要用干净的井水、山泉水浇苗,自来水要经水池沉淀处理后才能浇苗,脏水、温水不能浇苗。
根据观察基质湿度和幼苗生长的情况,控制好浇水量,灵活浇水。
(5)病虫害的防治
病虫害防治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每周喷一次50%多菌灵800倍液或代森锰锌800倍液等杀菌剂(两种杀菌剂交替使用)进行预防。无论是病害还是虫害,平常要注意观察,经发现病虫害症状,应立即采取措施处理,不得延误。在用药时,要对症下药,按照使用方法要求按量使用。及时清理干净苗床死苗、杂草,保持苗床干净整洁。
(6)施肥
混合基质的时候拌入了缓释肥,后期可根据幼苗的生长状况0.2%的KH2PO4。
图4为红叶黄连木小容器炼苗60天生长情况。经统计,小容器苗炼苗成活率为95%。
结合苗床苗炼苗及小容器苗炼苗情况,红叶黄连木组培苗的成活率为72.2%。
实施例2红叶黄连木组培苗的炼苗方法
(一)智能玻璃温室设施的设计和建设:
1、玻璃温室长度、宽度根据场地条件确定,棚高不能低于3.2米。玻璃温室要安装外遮阳、内遮阴,侧遮阴、湿帘风机、自动喷灌。温室内安装移动苗床,苗床要用钢材或耐腐蚀的材料制作,一般每个苗床宽1.7米,苗床间的操作道0.5米,苗床离地0.7米高。
2、采用双层遮阳网系统及侧遮阴来控制光照,选择90%遮光率的黑色遮阳网,安装于棚架上端用于外遮阴,距离棚架顶端30-50cm为宜,选择70%遮光率的白色遮阳网,安装于棚架内部用于内遮阴,内外遮阴网应为活动式,选择70%遮光率的白色遮阳网,安装于温室内部用于侧遮阴,侧遮阴应为活动式,可人工自由收放遮阴网。
(二)苗床苗炼苗
1、组培苗炼苗时期的选择:炼苗在6月份开始进行。
2、组培苗瓶苗的选择:
株高达4-8cm,叶片4-8片,根长2cm以上,根数3根以上,根系颜色一般朱红色,幼苗健壮挺拔,叶色正绿叶片平展。排除黄化苗、玻璃苗、瘦弱苗、发育畸形苗及老化苗等不符合要求的组培苗。
3、组培苗苗床炼苗基质的选择和处理:
选择泥炭、珍珠岩为炼苗基质,按照泥炭:珍珠岩=2:1的比例混合基质,基质深度15cm,移栽组培苗前进行甲醛熏蒸消毒,采用40%甲醛(福尔马林)原液稀释50倍,用喷壶将基质均匀喷湿,所需药液量一般为20-40L/m3基质。最后用塑料薄膜覆盖封闭24-48h后揭膜,将基质摊开,风干2周或暴晒2d后,达到基质中无甲醛气味后方可使用。要求工作人员戴上口罩,做好防护工作。移栽前24小时浇透基质。
4、组培苗移栽前驯化:
(1)闭瓶驯化:将组培瓶移到温室移动苗床上,根据天气阴晴情况,通过合理控制内外遮阳网,将光照强度控制在2000~3000lux。通过通风、遮阴、控温等设施,使温室内温度控制在23~28℃。组培苗闭瓶驯化7天,随时观察组培苗生长情况。
(2)开瓶驯化:经过闭瓶驯化后,就将组培苗在温室进行开瓶锻炼,即首先松盖3天,然后完全去盖,在温室内开瓶炼苗2-4天,随时观察幼苗生长情况。根据天气阴晴情况,通过合理控制内外遮阳网,将光照强度控制在2000~3000lux。通过通风、遮阴、控温等设施,使温室内温度控制在23~28℃。等驯化完成后就准备将组培苗移栽到苗床。
5、组培苗的移栽:
(1)温度控制在23~28℃,湿度控制在80%以上;
(2)24小时前往瓶里灌入少量清水,用金属镊子,夹住组培苗的基部轻轻拉出瓶口放入水池,注意不能伤到茎、叶,也不能伤及根系;
(3)用清水将植株的培养基清洗干净,红叶黄连木根系较长将根系修剪至3cm,将组培苗分为10cm及10cm以下两个级别并整齐地排列在苗盘内,苗盘里的苗不宜放置过多,便于植物透气晾干;
(4)将装苗的苗盘和组培苗根部放置在50%多菌灵1000倍液和生根剂(总有效成分含量5%,其中,吲哚丁酸含量2.5%,萘乙酸含量2.5%)300倍稀释液中浸泡3-5分钟后再稍微晾干后,就可以进行炼苗移栽;
(5)采用行距6cm,株距5cm进行移栽,先挖1-3cm深的小洞,然后放入组培苗,舒展根系,深度以叶片不接触基质和根茎过渡区与基质面相平为宜。一边移栽一边覆盖基质,而后轻轻压实。栽植完毕后,及时浇定根水,叶片稍干后喷洒50%多菌灵800倍液,搭建小拱棚。
6、组培苗苗床苗炼苗管理方法:
(1)温度管理
通过通风、遮阴、控温等设施,使小拱棚内温度控制在23~28℃。
(2)光照
移栽后7天内光照强度可低一点,控制在2000~3000lux;8-15天,光照强度3000~4000lux;16-25天,光照强度4000~5000lux;26-40天,光照强度5000~7000lux。
(3)湿度
移栽后7天内通过小拱棚湿度控制在95%~100%,8-14天内小拱棚内湿度在90%~100%。14天后见到小苗根系密集,有新稍露头,就可炼苗,先两头揭除薄膜通风2天,然后在傍晚或阴天全部揭除后适应自然湿度。
(4)水分管理
要用干净的井水、山泉水浇苗,自来水要经水池沉淀处理后才能浇苗,脏水、温水不能浇苗。
移栽后组培苗通过小拱棚保持棚内水分,7-10天后根据观察基质湿度和幼苗生长的情况,控制好浇水量,灵活浇水。
(5)施肥
移栽7d后,根据幼苗生长情况每周用0.2%的KH2PO4或尿素喷施叶面肥,直到移栽为止。
(6)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每周喷一次50%多菌灵800倍液或代森锰锌800倍液等杀菌剂(两种杀菌剂交替使用)进行预防。无论是病害还是虫害,平常要注意观察,经发现病虫害症状,应立即采取措施处理,不得延误。在用药时,要对症下药,按照使用方法要求按量使用。及时清理干净苗床死苗、杂草,保持苗床干净整洁。
经统计,苗床苗炼苗成活率为79%。
(三)小容器苗炼苗
1、小容器苗基质选择及处理:
采用15×13cm的小容器,用泥炭:珍珠岩:蛭石=2:1:1的基质配方,每立方米基质中拌入缓释肥料2kg和50%多菌灵粉剂50g,将装好基质的小容器移入苗床并提前24小时浇透。
2、苗床苗移栽:
将苗床苗带基质进行移栽。移栽时先将小容器里基质挖开放入苗床苗(注意带苗床基质移栽至小容器,不要损坏根系),舒展根系,深度以叶片不接触基质和根茎过渡区与基质面相平为宜。一边移栽一边覆盖基质,而后轻轻压实。移栽过程中注意保湿,移栽完成后及时浇定根水,待叶片稍干后喷洒50%多菌灵800倍液。
3、小容器苗炼苗管理方法
(1)温度
通过通风、遮阴、控温等设施,使温室内温度控制在23~28℃。
(2)光照
移栽后7天内光照强度可低一点,控制在5000~6000lux;8-15天,光照强度8000~9000lux;16-60天,光照强度13000~15000lux。
(3)湿度
移栽后7天内湿度控制在70%~80%,8-10天内,逐渐降低湿度至50%~70%。10天后适应自然湿度。
(4)水分管理
要用干净的井水、山泉水浇苗,自来水要经水池沉淀处理后才能浇苗,脏水、温水不能浇苗。
根据观察基质湿度和幼苗生长的情况,控制好浇水量,灵活浇水。
(5)病虫害的防治
病虫害防治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每周喷一次50%多菌灵800倍液或代森锰锌800倍液等杀菌剂(两种杀菌剂交替使用)进行预防。无论是病害还是虫害,平常要注意观察,经发现病虫害症状,应立即采取措施处理,不得延误。在用药时,要对症下药,按照使用方法要求按量使用。及时清理干净苗床死苗、杂草,保持苗床干净整洁。
(6)施肥
混合基质的时候拌入了缓释肥,后期可根据幼苗的生长状况0.2%的KH2PO4。
经统计,小容器苗炼苗成活率为95%。
结合苗床苗炼苗及小容器苗炼苗情况,红叶黄连木组培苗的成活率为75%。
实施例3红叶黄连木组培苗的炼苗方法
(一)智能玻璃温室设施的设计和建设:
1、玻璃温室长度、宽度根据场地条件确定,棚高不能低于3.2米。玻璃温室要安装外遮阳、内遮阴,侧遮阴、湿帘风机、自动喷灌。温室内安装移动苗床,苗床要用钢材或耐腐蚀的材料制作,一般每个苗床宽1.7米,苗床间的操作道0.5米,苗床离地0.7米高。
2、采用双层遮阳网系统及侧遮阴来控制光照,选择90%遮光率的黑色遮阳网,安装于棚架上端用于外遮阴,距离棚架顶端30-50cm为宜,选择70%遮光率的白色遮阳网,安装于棚架内部用于内遮阴,内外遮阴网应为活动式,选择70%遮光率的白色遮阳网,安装于温室内部用于侧遮阴,侧遮阴应为活动式,可人工自由收放遮阴网。
(二)苗床苗炼苗
1、组培苗炼苗时期的选择:炼苗在7月份开始进行。
2、组培苗瓶苗的选择:
株高达4-8cm,叶片4-8片,根长2cm以上,根数3根以上,根系颜色一般朱红色,幼苗健壮挺拔,叶色正绿叶片平展。排除黄化苗、玻璃苗、瘦弱苗、发育畸形苗及老化苗等不符合要求的组培苗。
3、组培苗苗床炼苗基质的选择和处理:
选择泥炭、珍珠岩为炼苗基质,按照泥炭:珍珠岩=2:1的比例混合基质,基质深度15cm,移栽组培苗前进行甲醛熏蒸消毒,采用40%甲醛(福尔马林)原液稀释50倍,用喷壶将基质均匀喷湿,所需药液量一般为20-40L/m3基质。最后用塑料薄膜覆盖封闭24-48h后揭膜,将基质摊开,风干2周或暴晒2d后,达到基质中无甲醛气味后方可使用。要求工作人员戴上口罩,做好防护工作。移栽前24小时浇透基质。
4、组培苗移栽前驯化:
(1)闭瓶驯化:将组培瓶移到温室移动苗床上,根据天气阴晴情况,通过合理控制内外遮阳网,将光照强度控制在2000~3000lux。通过通风、遮阴、控温等设施,使温室内温度控制在23~28℃。组培苗闭瓶驯化7天,随时观察组培苗生长情况。
(2)开瓶驯化:经过闭瓶驯化后,就将组培苗在温室进行开瓶锻炼,即首先松盖3天,然后完全去盖,在温室内开瓶炼苗2-4天,随时观察幼苗生长情况。根据天气阴晴情况,通过合理控制内外遮阳网,将光照强度控制在2000~3000lux。通过通风、遮阴、控温等设施,使温室内温度控制在23~28℃。等驯化完成后就准备将组培苗移栽到苗床。
5、组培苗的移栽:
(1)温度控制在23~28℃,湿度控制在80%以上;
(2)24小时前往瓶里灌入少量清水,用金属镊子,夹住组培苗的基部轻轻拉出瓶口放入水池,注意不能伤到茎、叶,也不能伤及根系;
(3)用清水将植株的培养基清洗干净,红叶黄连木根系较长将根系修剪至3cm,将组培苗分为10cm及10cm以下两个级别并整齐地排列在苗盘内,苗盘里的苗不宜放置过多,便于植物透气晾干;
(4)将装苗的苗盘和组培苗根部放置在50%多菌灵1000倍液和生根剂(总有效成分含量5%,其中,吲哚丁酸含量2.5%,萘乙酸含量2.5%)300倍稀释液中浸泡3-5分钟后再稍微晾干后,就可以进行炼苗移栽;
(5)采用行距6cm,株距5cm进行移栽,先挖1-3cm深的小洞,然后放入组培苗,舒展根系,深度以叶片不接触基质和根茎过渡区与基质面相平为宜。一边移栽一边覆盖基质,而后轻轻压实。栽植完毕后,及时浇定根水,叶片稍干后喷洒50%多菌灵800倍液,搭建小拱棚。
6、组培苗苗床苗炼苗管理方法:
(1)温度管理
通过通风、遮阴、控温等设施,使小拱棚内温度控制在23~28℃。
(2)光照
移栽后7天内光照强度可低一点,控制在2000~3000lux;8-15天,光照强度3000~4000lux;16-25天,光照强度4000~5000lux;26-40天,光照强度5000~7000lux。
(3)湿度
移栽后7天内通过小拱棚湿度控制在95%~100%;8-14天内,小拱棚内湿度在90%~100%;14天后见到小苗根系密集,有新稍露头,就可炼苗,先两头揭除薄膜通风2天,然后在傍晚或阴天全部揭除后适应自然湿度。
(4)水分管理
要用干净的井水、山泉水浇苗,自来水要经水池沉淀处理后才能浇苗,脏水、温水不能浇苗。
移栽后组培苗通过小拱棚保持棚内水分,7-10天后根据观察基质湿度和幼苗生长的情况,控制好浇水量,灵活浇水。
(5)施肥
移栽7d后,根据幼苗生长情况每周用0.2%的KH2PO4或尿素喷施叶面肥,直到移栽为止。
(6)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每周喷一次50%多菌灵800倍液或代森锰锌800倍液等杀菌剂(两种杀菌剂交替使用)进行预防。无论是病害还是虫害,平常要注意观察,经发现病虫害症状,应立即采取措施处理,不得延误。在用药时,要对症下药,按照使用方法要求按量使用。及时清理干净苗床死苗、杂草,保持苗床干净整洁。
经统计,苗床苗炼苗成活率为79%。
(三)小容器苗炼苗
1、小容器苗基质选择及处理:
采用15×13cm的小容器,用泥炭:珍珠岩:蛭石=2:1:1的基质配方,每立方米基质中拌入缓释肥料2kg和50%多菌灵粉剂50g,将装好基质的小容器移入苗床并提前24小时浇透。
2、苗床苗移栽:
将苗床苗带基质进行移栽。移栽时先将小容器里基质挖开放入苗床苗(注意带苗床基质移栽至小容器,不要损坏根系),舒展根系,深度以叶片不接触基质和根茎过渡区与基质面相平为宜。一边移栽一边覆盖基质,而后轻轻压实。移栽过程中注意保湿,移栽完成后及时浇定根水,待叶片稍干后喷洒50%多菌灵800倍液。
3、小容器苗炼苗管理方法
(1)温度
通过通风、遮阴、控温等设施,使温室内温度控制在23~28℃。
(2)光照
移栽后7天内光照强度可低一点,控制在5000~6000lux;8-15天,光照强度8000~9000lux;16-60天,光照强度13000~15000lux。
(3)湿度
移栽后7天内湿度控制在70%~80%,8-10天内,逐渐降低湿度至50%~70%。10天后适应自然湿度。
(4)水分管理
要用干净的井水、山泉水浇苗,自来水要经水池沉淀处理后才能浇苗,脏水、温水不能浇苗。
根据观察基质湿度和幼苗生长的情况,控制好浇水量,灵活浇水。
(5)病虫害的防治
病虫害防治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每周喷一次50%多菌灵800倍液或代森锰锌800倍液等杀菌剂(两种杀菌剂交替使用)进行预防。无论是病害还是虫害,平常要注意观察,经发现病虫害症状,应立即采取措施处理,不得延误。在用药时,要对症下药,按照使用方法要求按量使用。及时清理干净苗床死苗、杂草,保持苗床干净整洁。
(6)施肥
混合基质的时候拌入了缓释肥,后期可根据幼苗的生长状况0.2%的KH2PO4。
经统计,小容器苗炼苗成活率为95%。
结合苗床苗炼苗及小容器苗炼苗情况,红叶黄连木组培苗的成活率为75%。
对比例1红叶黄连木组培苗的炼苗方法
本对比例与实施例1基本一致,不同的是苗床苗湿度控制方法为喷雾控制,苗床苗炼苗基质配方及消毒方法不同,容器苗炼苗基质配方及消毒方法不同。具体方法如下:
(一)智能玻璃温室设施的设计和建设:
1、玻璃温室长度、宽度根据场地条件确定,棚高不能低于3.2米。玻璃温室要安装外遮阳、内遮阴,侧遮阴、湿帘风机、自动喷雾。温室内修建固定苗床,一般每个苗床宽1.4米,苗床间的操作道0.5米,苗床深度40cm。
2、采用双层遮阳网系统及侧遮阴来控制光照,选择90%遮光率的黑色遮阳网,安装于棚架上端用于外遮阴,距离棚架顶端30-50cm为宜,选择70%遮光率的白色遮阳网,安装于棚架内部用于内遮阴,内外遮阴网应为活动式,选择70%遮光率的白色遮阳网,安装于温室内部用于侧遮阴,侧遮阴应为活动式,可人工自由收放遮阴网。
(二)苗床苗炼苗
1、组培苗炼苗时期的选择:炼苗在5月份开始进行。
2、组培苗瓶苗的选择:
株高达4-8cm,叶片4-8片,根长2cm以上,根数3根以上,根系颜色一般朱红色,幼苗健壮挺拔,叶色正绿叶片平展。排除黄化苗、玻璃苗、瘦弱苗、发育畸形苗及老化苗等不符合要求的组培苗。
3、组培苗苗床炼苗基质的选择和处理:
选择泥炭、珍珠岩为炼苗基质,按照泥炭:珍珠岩=3:1的比例混合基质,基质深度30cm,移栽组培苗前采用50%多菌灵800倍液喷灌消毒。
4、组培苗移栽前驯化:
(1)闭瓶驯化:将组培瓶移到温室苗床间的操作道上,根据天气阴晴情况,通过合理控制内外遮阳网,将光照强度控制在2000~3000lux。通过通风、遮阴、控温等设施,使温室内温度控制在18~25℃。组培苗闭瓶驯化7天,随时观察组培苗生长情况。
(2)开瓶驯化:经过闭瓶驯化后,就将组培苗在温室进行开瓶锻炼,即首先松盖3天,然后完全去盖,在温室内开瓶炼苗2-4天,随时观察幼苗生长情况。根据天气阴晴情况,通过合理控制内外遮阳网,将光照强度控制在2000~3000lux。通过通风、遮阴、控温等设施,使温室内温度控制在18~25℃。等驯化完成后就准备将组培苗移栽到苗床。
5、组培苗的移栽:
(1)温度控制在18~25℃,湿度控制在80%以上;
(2)24小时前往瓶里灌入少量清水,用金属镊子,夹住组培苗的基部轻轻拉出瓶口放入水池,注意不能伤到茎、叶,也不能伤及根系;
(3)用清水将植株的培养基清洗干净,红叶黄连木根系较长将根系修剪至3cm,将组培苗分为10cm及10cm以下两个级别并整齐地排列在苗盘内,苗盘里的苗不宜放置过多,便于植物透气晾干;
(4)将装苗的苗盘和组培苗根部放置在50%多菌灵1000倍液和生根剂(总有效成分含量5%,其中,吲哚丁酸含量2.5%,萘乙酸含量2.5%)300倍稀释液中浸泡3-5分钟后再稍微晾干后,就可以进行炼苗移栽;
(5)采用行距6cm,株距5cm进行移栽,先挖1-3cm深的小洞,然后放入组培苗,舒展根系,深度以叶片不接触基质和根茎过渡区与基质面相平为宜。一边移栽一边覆盖基质,而后轻轻压实。栽植完毕后,及时浇定根水,叶片稍干后喷洒50%多菌灵800倍液。
6、组培苗苗床苗炼苗管理方法:
(1)温度管理
通过通风、遮阴、控温等设施,使温室内温度控制在18~25℃。
(2)光照
移栽后7天内光照强度可低一点,控制在2000~3000lux;8-15天,光照强度3000~4000lux;16-25天,光照强度4000~5000lux;26-40天,光照强度5000~7000lux。
(3)湿度
苗床苗炼苗7天内当植物叶片湿度低于90%时通过喷雾控制湿度,7-14天内,植物叶片湿度低于80%时通过喷雾控制湿度。14天后见到小苗根系密集,有新稍露头,就可炼苗,15-16天内,植物叶片湿度低于60%时通过喷雾控制湿度,然后在傍晚或阴天停止喷雾以适应自然湿度。
(4)水分管理
要用干净的井水、山泉水浇苗,自来水要经水池沉淀处理后才能浇苗,脏水、温水不能浇苗。
移栽后组培苗通过小拱棚保持棚内水分,7-10天后根据观察基质湿度和幼苗生长的情况,控制好浇水量,灵活浇水。
(5)施肥
移栽7d后,根据幼苗生长情况每周用0.2%的KH2PO4或尿素喷施叶面肥,直到移栽为止。
(6)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每周喷一次50%多菌灵800倍液或代森锰锌800倍液等杀菌剂(两种杀菌剂交替使用)进行预防。无论是病害还是虫害,平常要注意观察,经发现病虫害症状,应立即采取措施处理,不得延误。在用药时,要对症下药,按照使用方法要求按量使用。及时清理干净苗床死苗、杂草,保持苗床干净整洁。
经统计,苗床苗炼苗成活率为59%。
(三)小容器苗炼苗
1、小容器苗基质选择及处理:
采用15×13cm的小容器,用泥炭:泥土:珍珠岩=2:1:1的基质配方,将装好基质的小容器移入苗床并提前24小时浇透。采用50%多菌灵800倍液喷灌消毒。
2、苗床苗移栽:
将苗床苗带基质进行移栽。移栽时先将小容器里基质挖开放入苗床苗(注意带苗床基质移栽至小容器,不要损坏根系),舒展根系,深度以叶片不接触基质和根茎过渡区与基质面相平为宜。一边移栽一边覆盖基质,而后轻轻压实。移栽过程中注意保湿,移栽完成后及时浇定根水,待叶片稍干后喷洒50%多菌灵800倍液。
3、小容器苗炼苗管理方法
(1)温度
通过通风、遮阴、控温等设施,使温室内温度控制在23~28℃。
(2)光照
移栽后7天内光照强度可低一点,控制在5000~6000lux;8-15天,光照强度8000~9000lux;16-60天,光照强度13000~15000lux。
(3)湿度
移栽后7天内湿度控制在70%~80%,在移栽后8-10天内,逐渐降低湿度至50%~70%。10天后适应自然湿度。
(4)水分管理
要用干净的井水、山泉水浇苗,自来水要经水池沉淀处理后才能浇苗,脏水、温水不能浇苗。
根据观察基质湿度和幼苗生长的情况,控制好浇水量,灵活浇水。
(5)病虫害的防治
病虫害防治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每周喷一次50%多菌灵800倍液或代森锰锌800倍液等杀菌剂(两种杀菌剂交替使用)进行预防。无论是病害还是虫害,平常要注意观察,经发现病虫害症状,应立即采取措施处理,不得延误。在用药时,要对症下药,按照使用方法要求按量使用。及时清理干净苗床死苗、杂草,保持苗床干净整洁。
(6)施肥
后期可根据幼苗的生长状况0.2%的KH2PO4。
经统计,小容器苗炼苗成活率为85%。
结合苗床苗炼苗及小容器苗炼苗情况,红叶黄连木组培苗的成活率为50%。
对比例2红叶黄连木组培苗的炼苗方法
本对比例与实施例1基本一致,不同的是苗床苗湿度控制方法为喷雾控制,苗床苗炼苗基质配方及消毒方法不同,容器苗炼苗基质配方及消毒方法不同。具体方法如下:
(一)智能玻璃温室设施的设计和建设:
1、玻璃温室长度、宽度根据场地条件确定,棚高不能低于3.2米。玻璃温室要安装外遮阳、内遮阴,侧遮阴、湿帘风机、自动喷雾。温室内修建固定苗床,一般每个苗床宽1.4米,苗床间的操作道0.5米,苗床深度40cm。
2、采用双层遮阳网系统及侧遮阴来控制光照,选择90%遮光率的黑色遮阳网,安装于棚架上端用于外遮阴,距离棚架顶端30-50cm为宜,选择70%遮光率的白色遮阳网,安装于棚架内部用于内遮阴,内外遮阴网应为活动式,选择70%遮光率的白色遮阳网,安装于温室内部用于侧遮阴,侧遮阴应为活动式,可人工自由收放遮阴网。
(二)苗床苗炼苗
1、组培苗炼苗时期的选择:炼苗在5月份开始进行。
2、组培苗瓶苗的选择:
株高达4-8cm,叶片4-8片,根长2cm以上,根数3根以上,根系颜色一般朱红色,幼苗健壮挺拔,叶色正绿叶片平展。排除黄化苗、玻璃苗、瘦弱苗、发育畸形苗及老化苗等不符合要求的组培苗。
3、组培苗苗床炼苗基质的选择和处理:
选择泥炭、珍珠岩为炼苗基质,按照泥炭:珍珠岩=1:1的比例混合基质,基质深度30cm,移栽组培苗前采用50%多菌灵800倍液喷灌消毒。
4、组培苗移栽前驯化:
(1)闭瓶驯化:将组培瓶移到温室苗床间的操作道上,根据天气阴晴情况,通过合理控制内外遮阳网,将光照强度控制在2000~3000lux。通过通风、遮阴、控温等设施,使温室内温度控制在18~25℃。组培苗闭瓶驯化7天,随时观察组培苗生长情况。
(2)开瓶驯化:经过闭瓶驯化后,就将组培苗在温室进行开瓶锻炼,即首先松盖3天,然后完全去盖,在温室内开瓶炼苗2-4天,随时观察幼苗生长情况。根据天气阴晴情况,通过合理控制内外遮阳网,将光照强度控制在2000~3000lux。通过通风、遮阴、控温等设施,使温室内温度控制在18~25℃。等驯化完成后就准备将组培苗移栽到苗床。
5、组培苗的移栽:
(1)温度控制在18~25℃,湿度控制在80%以上;
(2)24小时前往瓶里灌入少量清水,用金属镊子,夹住组培苗的基部轻轻拉出瓶口放入水池,注意不能伤到茎、叶,也不能伤及根系;
(3)用清水将植株的培养基清洗干净,红叶黄连木根系较长将根系修剪至3cm,将组培苗分为10cm及10cm以下两个级别并整齐地排列在苗盘内,苗盘里的苗不宜放置过多,便于植物透气晾干;
(4)将装苗的苗盘和组培苗根部放置在50%多菌灵1000倍液和生根剂(总有效成分含量5%,其中,吲哚丁酸含量2.5%,萘乙酸含量2.5%)300倍稀释液中浸泡3-5分钟后再稍微晾干后,就可以进行炼苗移栽;
(5)采用行距6cm,株距5cm进行移栽,先挖1-3cm深的小洞,然后放入组培苗,舒展根系,深度以叶片不接触基质和根茎过渡区与基质面相平为宜。一边移栽一边覆盖基质,而后轻轻压实。栽植完毕后,及时浇定根水,叶片稍干后喷洒50%多菌灵800倍液。
6、组培苗苗床苗炼苗管理方法:
(1)温度管理
通过通风、遮阴、控温等设施,使温室内温度控制在18~25℃。
(2)光照
移栽后7天内光照强度可低一点,控制在2000~3000lux;8-15天,光照强度3000~4000lux;16-25天,光照强度4000~5000lux;26-40天,光照强度5000~7000lux。
(3)湿度
苗床苗炼苗7天内当植物叶片湿度低于90%时通过喷雾控制湿度,7-14天内,植物叶片湿度低于80%时通过喷雾控制湿度。14天后见到小苗根系密集,有新稍露头,就可炼苗,15-16天内,植物叶片湿度低于60%时通过喷雾控制湿度,然后在傍晚或阴天停止喷雾以适应自然湿度。
(4)水分管理
要用干净的井水、山泉水浇苗,自来水要经水池沉淀处理后才能浇苗,脏水、温水不能浇苗。
移栽后组培苗通过小拱棚保持棚内水分,7-10天后根据观察基质湿度和幼苗生长的情况,控制好浇水量,灵活浇水。
(5)施肥
移栽7d后,每周用0.2%的KH2PO4或尿素喷施叶面肥,直到移栽为止。
(6)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每周喷一次50%多菌灵800倍液或代森锰锌800倍液等杀菌剂(两种杀菌剂交替使用)进行预防。无论是病害还是虫害,平常要注意观察,经发现病虫害症状,应立即采取措施处理,不得延误。在用药时,要对症下药,按照使用方法要求按量使用。及时清理干净苗床死苗、杂草,保持苗床干净整洁。
经统计,苗床苗炼苗成活率为73%。
(三)小容器苗炼苗
1、小容器苗基质选择及处理:
采用15×13cm的小容器,用泥炭:珍珠岩:蛭石=1:1:1,将装好基质的小容器移入苗床并提前24小时浇透。采用50%多菌灵800倍液喷灌消毒。
2、苗床苗移栽:
将苗床苗带基质进行移栽。移栽时先将小容器里基质挖开放入苗床苗(注意带苗床基质移栽至小容器,不要损坏根系),舒展根系,深度以叶片不接触基质和根茎过渡区与基质面相平为宜。一边移栽一边覆盖基质,而后轻轻压实。移栽过程中注意保湿,移栽完成后及时浇定根水,待叶片稍干后喷洒50%多菌灵800倍液。
3、小容器苗炼苗管理方法
(1)温度
通过通风、遮阴、控温等设施,使温室内温度控制在23~28℃。
(2)光照
移栽后7天内光照强度可低一点,控制在5000~6000lux;8-15天,光照强度8000~9000lux;16-60天,光照强度13000~15000lux。
(3)湿度
移栽后7天内湿度控制在70%~80%,在移栽后8-10天内,逐渐降低湿度至50%~70%,10天后适应自然湿度。
(4)水分管理
要用干净的井水、山泉水浇苗,自来水要经水池沉淀处理后才能浇苗,脏水、温水不能浇苗。
根据观察基质湿度和幼苗生长的情况,控制好浇水量,灵活浇水。
(5)病虫害的防治
病虫害防治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每周喷一次50%多菌灵800倍液或代森锰锌800倍液等杀菌剂(两种杀菌剂交替使用)进行预防。无论是病害还是虫害,平常要注意观察,经发现病虫害症状,应立即采取措施处理,不得延误。在用药时,要对症下药,按照使用方法要求按量使用。及时清理干净苗床死苗、杂草,保持苗床干净整洁。
(6)施肥
后期可根据幼苗的生长状况0.2%的KH2PO4。
经统计,小容器苗炼苗成活率为90%。
结合苗床苗炼苗及小容器苗炼苗情况,红叶黄连木组培苗的成活率为65.7%。
对比例3红叶黄连木组培苗的炼苗方法
本对比例与实施例2基本一致,不同的是:苗床苗炼苗基质配方和容器苗炼苗基质配方不同。具体方法如下:
(一)智能玻璃温室设施的设计和建设:
1、玻璃温室长度、宽度根据场地条件确定,棚高不能低于3.2米。玻璃温室要安装外遮阳、内遮阴,侧遮阴、湿帘风机、自动喷灌。温室内安装移动苗床,苗床要用钢材或耐腐蚀的材料制作,一般每个苗床宽1.7米,苗床间的操作道0.5米,苗床离地0.7米高。
2、采用双层遮阳网系统及侧遮阴来控制光照,选择90%遮光率的黑色遮阳网,安装于棚架上端用于外遮阴,距离棚架顶端30-50cm为宜,选择70%遮光率的白色遮阳网,安装于棚架内部用于内遮阴,内外遮阴网应为活动式,选择70%遮光率的白色遮阳网,安装于温室内部用于侧遮阴,侧遮阴应为活动式,可人工只有收放遮阴网。
(二)苗床苗炼苗
1、组培苗炼苗时期的选择:炼苗在6月份开始进行。
2、组培苗瓶苗的选择:
株高达4-8cm,叶片4-8片,根长2cm以上,根数3根以上,根系颜色一般朱红色,幼苗健壮挺拔,叶色正绿叶片平展。排除黄化苗、玻璃苗、瘦弱苗、发育畸形苗及老化苗等不符合要求的组培苗。
3、组培苗苗床炼苗基质的选择和处理:
选择泥炭、珍珠岩为炼苗基质,按照泥炭:珍珠岩=1:1的比例混合基质,基质深度15cm,移栽组培苗前进行甲醛熏蒸消毒,采用40%甲醛(福尔马林)原液稀释50倍,用喷壶将基质均匀喷湿,所需药液量一般为20-40L/m3基质。最后用塑料薄膜覆盖封闭24-48h后揭膜,将基质摊开,风干2周或暴晒2d后,达到基质中无甲醛气味后方可使用。要求工作人员戴上口罩,做好防护工作。移栽前24小时浇透基质。
4、组培苗移栽前驯化:
(1)闭瓶驯化:将组培瓶移到温室移动苗床上,根据天气阴晴情况,通过合理控制内外遮阳网,将光照强度控制在2000~3000lux。通过通风、遮阴、控温等设施,使温室内温度控制在23~28℃。组培苗闭瓶驯化7天,随时观察组培苗生长情况。
(2)开瓶驯化:经过闭瓶驯化后,就将组培苗在温室进行开瓶锻炼,即首先松盖3天,然后完全去盖,在温室内开瓶炼苗2-4天,随时观察幼苗生长情况。根据天气阴晴情况,通过合理控制内外遮阳网,将光照强度控制在2000~3000lux。通过通风、遮阴、控温等设施,使温室内温度控制在23~28℃。等驯化完成后就准备将组培苗移栽到苗床。
5、组培苗的移栽:
(1)温度控制在23~28℃,湿度控制在80%以上;
(2)24小时前往瓶里灌入少量清水,用金属镊子,夹住组培苗的基部轻轻拉出瓶口放入水池,注意不能伤到茎、叶,也不能伤及根系;
(3)用清水将植株的培养基清洗干净,红叶黄连木根系较长将根系修剪至3cm,将组培苗分为10cm及10cm以下两个级别并整齐地排列在苗盘内,苗盘里的苗不宜放置过多,便于植物透气晾干;
(4)将装苗的苗盘和组培苗根部放置在50%多菌灵1000倍液和生根剂(总有效成分含量5%,其中,吲哚丁酸含量2.5%,萘乙酸含量2.5%)300倍稀释液中浸泡3-5分钟后再稍微晾干后,就可以进行炼苗移栽;
(5)采用行距6cm,株距5cm进行移栽,先挖1-3cm深的小洞,然后放入组培苗,舒展根系,深度以叶片不接触基质和根茎过渡区与基质面相平为宜。一边移栽一边覆盖基质,而后轻轻压实。栽植完毕后,及时浇定根水,叶片稍干后喷洒50%多菌灵800倍液,搭建小拱棚。
6、组培苗苗床苗炼苗管理方法:
(1)温度管理
通过通风、遮阴、控温等设施,使小拱棚内温度控制在23~28℃。
(2)光照
移栽后7天内光照强度可低一点,控制在2000~3000lux;8-15天,光照强度3000~4000lux;16-25天,光照强度4000~5000lux;26-40天,光照强度5000~7000lux。
(3)湿度
移栽后7天内通过小拱棚湿度控制在95%~100%,8-14天内小拱棚内湿度在90%~100%。14天后见到小苗根系密集,有新稍露头,就可炼苗,先两头揭除薄膜通风2天,然后在傍晚或阴天全部揭除后适应自然湿度。
(4)水分管理
要用干净的井水、山泉水浇苗,自来水要经水池沉淀处理后才能浇苗,脏水、温水不能浇苗。
移栽后组培苗通过小拱棚保持棚内水分,7-10天后根据观察基质湿度和幼苗生长的情况,控制好浇水量,灵活浇水。
(5)施肥
移栽7d后,根据幼苗生长情况每周用0.2%的KH2PO4或尿素喷施叶面肥,直到移栽为止。
(6)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每周喷一次50%多菌灵800倍液或代森锰锌800倍液等杀菌剂(两种杀菌剂交替使用)进行预防。无论是病害还是虫害,平常要注意观察,经发现病虫害症状,应立即采取措施处理,不得延误。在用药时,要对症下药,按照使用方法要求按量使用。及时清理干净苗床死苗、杂草,保持苗床干净整洁。
经统计,苗床苗炼苗成活率为76%。
(三)小容器苗炼苗
1、小容器苗基质选择及处理:
采用15×13cm的小容器,用泥炭:泥土:珍珠岩=2:1:1的基质配方,每立方米基质中拌入缓释肥料2kg和50%多菌灵粉剂50g,将装好基质的小容器移入苗床并提前24小时浇透。
2、苗床苗移栽:
将苗床苗带基质进行移栽。移栽时先将小容器里基质挖开放入苗床苗(注意带苗床基质移栽至小容器,不要损坏根系),舒展根系,深度以叶片不接触基质和根茎过渡区与基质面相平为宜。一边移栽一边覆盖基质,而后轻轻压实。移栽过程中注意保湿,移栽完成后及时浇定根水,待叶片稍干后喷洒50%多菌灵800倍液。
3、小容器苗炼苗管理方法
(1)温度
通过通风、遮阴、控温等设施,使温室内温度控制在23~28℃。
(2)光照
移栽后7天内光照强度可低一点,控制在5000~6000lux;8-15天,光照强度8000~9000lux;16-60天,光照强度13000~15000lux。
(3)湿度
移栽后7天内湿度控制在70%~80%,8-10天内,逐渐降低湿度至50%~70%。10天后适应自然湿度。
(4)水分管理
要用干净的井水、山泉水浇苗,自来水要经水池沉淀处理后才能浇苗,脏水、温水不能浇苗。
根据观察基质湿度和幼苗生长的情况,控制好浇水量,灵活浇水。
(5)病虫害的防治
病虫害防治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每周喷一次50%多菌灵800倍液或代森锰锌800倍液等杀菌剂(两种杀菌剂交替使用)进行预防。无论是病害还是虫害,平常要注意观察,经发现病虫害症状,应立即采取措施处理,不得延误。在用药时,要对症下药,按照使用方法要求按量使用。及时清理干净苗床死苗、杂草,保持苗床干净整洁。
(6)施肥
混合基质的时候拌入了缓释肥,后期可根据幼苗的生长状况0.2%的KH2PO4。
经统计,小容器苗炼苗成活率为87%。
结合苗床苗炼苗及小容器苗炼苗情况,红叶黄连木组培苗的成活率为66.12%。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