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509971A - 胶筒密封性能的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 Google Patents

胶筒密封性能的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509971A
CN105509971A CN201610091235.5A CN201610091235A CN105509971A CN 105509971 A CN105509971 A CN 105509971A CN 201610091235 A CN201610091235 A CN 201610091235A CN 105509971 A CN105509971 A CN 10550997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cking element
forced section
inner seal
seal liner
pi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09123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宋炜
金浪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ding Lian Sealing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ding Lian Sealing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ding Lian Sealing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ding Lian Sealing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091235.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509971A/zh
Publication of CN1055099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0997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3/00Investigating fluid-tightness of structures
    • G01M3/02Investigating fluid-tightness of structures by using fluid or vacuum
    • G01M3/04Investigating fluid-tightness of structures by using fluid or vacuum by detecting the presence of fluid at the leakage poin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asket Se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石油开采工业的密封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在高温或/和高压环境下对胶筒的密封性能进行检测的检测装置和检测方法。检测装置包括:内密封件、外密封件、正向施压件、固定件和检漏件。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正向施压件和固定件能将胶筒限定于竖向方向。由此在轴向压力的作用下,胶筒只能在外密封件和内密封件限定的间隙内发生形变,此时使用检漏仪向胶筒施加高压的气体或液体就能检测出被压缩后的胶筒是否有泄漏。通过本发明的检测装置,能在胶筒被使用前来预先对胶筒的密封性能进行检测,只有达到密封要求的胶筒才能视为合格产品,减少胶筒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泄漏问题。

Description

胶筒密封性能的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油开采工业的密封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在高温或/和高压环境下对胶筒的密封性能进行检测的检测装置和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胶筒是用于石油开采领域的密封件,胶筒一般采用橡胶类材料制成,故称之为胶筒。应当注意的是,胶筒仅是一种行业内约定成俗的技术术语,用于表示在石油开采过程中作为封隔器使用的一个功能性部件或者配合封隔器使用的部件,而不仅仅指胶筒的材料需要由橡胶制作。当胶筒承受一定的压力来促使其变形用来密封时,需要考虑胶筒本身的形变能力,若形变不足会导致其无法起到密封作用;若形变过大,可能导致胶筒因压溃而失效,丧失恢复能力。最重要的是,当胶筒受到高温蒸汽作用时,胶筒更多的是受到高温高压的作用而失效导致失去恢复能力。
现有技术中,并没有成熟的胶筒密封性能的检测技术,导致胶筒在实际使用时的密封性能无法得到保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胶筒的密封性能进行检测的技术,来预先对胶筒的密封性能进行检测,减少胶筒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泄漏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对胶筒密封性能进行检测的检测装置,所述胶筒具有位于中心的通孔、位于通孔处的内表面、与所述内表面相对应的外表面、以及分别位于所述胶筒两端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检测装置包括:
内密封件,其竖向设置,用于与所述内表面密封;
外密封件,其竖向设置,套设于所述内密封件的外部,用于与所述外表面密封;
其中,所述内密封件和所述外密封件之间设置有圆环形的间隙,所述间隙的大小设置为允许所述胶筒在被压缩前能竖向的放置于所述间隙内,并在所述胶筒的第一端部受预定大小的轴向压力作用而致所述胶筒被轴向压缩时,所述胶筒在进行径向的向外凸起和径向的向内凸起来分别与所述外密封件和所述内密封件贴合;
正向施压件,用于提供所述轴向压力;
固定件,设置在所述内密封件的外表面或所述外密封件的内表面上,用于对所述第二端部进行固定,以使所述胶筒能承受到所述轴向压力;
检漏件,在所述胶筒被压缩后与所述间隙连通,并在所述胶筒被压缩后通入高压的气体或液体来检测被压缩后的所述胶筒是否有泄漏。
优选地,所述正向施压件高于所述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在所述胶筒被压缩时能与所述胶筒的第二端部相抵触来对所述胶筒的下端部进行固定;
优选地,所述正向施压件包括上固定板、固定臂和伸缩件,所述固定臂的上端与所述上固定板连接而下端与所述外密封件连接或与设置于所述外密封件底部的底座连接,所述伸缩件的上端与所述上固定板相抵触从而在所述伸缩件伸缩时由所述伸缩件的下端来对所述胶筒施加所述轴向压力。
优选地,检测装置还包括:套管,具有沿所述套管的轴向方向延伸的中空部,和在所述套管两个端部上分别设置的第一受力部和第二受力部;
其中,在压缩时,所述第一受力部直接与所述第一端部相抵触来直接提供所述轴向压力,所述第二受力部与所述正向施压件相抵触来承受所述轴向压力;在所述胶筒被压缩时,至少一部分的所述内密封件穿过所述第二受力部处设置的开孔来防止所述内密封件与所述第二受力部抵触;并且,所述第一受力部为环形,所述第一受力部的壁厚设置为,当所述套管承受所述轴向压力时,包含所述第一受力部在内的所述套管的至少一部分能被压入至所述间隙内。
优选地,所述第一受力部的壁厚与所述间隙宽度之差小于等于3毫米。
优选地,所述第二受力部具有侧壁,所述侧壁具有中央设置的凹槽,所述正向施压件的施压部设置有与该凹槽相配的凸起;所述凹槽和所述侧壁设置为,在所述正向施压件向所述套管施加所述轴向压力时,所述凸起能伸入所述凹槽内且使围绕所述凸起的所述施压部的边缘部分能与所述侧壁相抵触。
优选地,检测装置还包括:套筒,具有沿所述套筒的轴向方向延伸的中空部,和在所述套筒两个端部上分别设置的第三受力部和第四受力部;
其中,在压缩时,所述第三受力部直接与所述第一端部相抵触来直接提供所述轴向压力,所述第四受力部与所述正向施压件相抵触来承受所述轴向压力;在所述胶筒被压缩时,所述胶筒置于所述中空部内,所述中空部的长度设置为,防止所述内密封件与所述第四受力部抵触;并且,所述第三受力部为环形,所述第三受力部的壁厚设置为,当所述套筒承受所述轴向压力时,包含所述第三受力部在内的所述套筒的至少一部分能被压入至所述间隙内。
优选地,所述第三受力部的壁厚与所述间隙宽度之差小于等于3毫米。
优选地,检测装置还包括:底端密封件,分别与所述内密封件和所述外密封件固定连接,且与所述外密封件密封。
优选地,检测装置还包括:加热件,与所述胶筒直接地或间接地连接,在所述胶筒被压缩后,用于对所述胶筒直接地或间接地进行加热来使所述胶筒达到预定温度;
优选地,所述加热件在所述外密封件的外周环绕所述外密封件且包覆于所述外密封件上;且其在所述外密封件上的位置设置成,在所述胶筒被压缩后,所述加热件能通过自发热来通过所述外密封件对所述胶筒间接地加热;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加热件为加热电阻;
优选地,所述加热件外置于所述外密封件且与所述间隙连通;在所述胶筒被压缩后,所述加热件能向所述间隙内通入高温的气体或液体,该高温的气体或液体作用于所述胶筒而直接地对所述胶筒加热;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加热件同时用作所述检漏件。
优选地,检测装置还包括:内固定组件,包括至少一个长形的在所述内密封件的径向方向延伸的固定杆和一处于所述外密封件内的挡板,所述挡板具有容纳所述固定杆的卡槽;所述固定杆和所述挡板之一连接于所述内密封件上,另一个直接或间接地连接于所述外密封件上;所述挡板在沿所述轴向方向开设有供所述固定杆进入的通槽,所述挡板的底部开设有与所述通槽相通的且基本与所述通槽垂直的用于容纳进入所述通槽后的所述固定杆的容纳槽;
所述容纳槽的形状设置为,当所述固定杆穿过所述通槽后,所述固定杆相对于所述挡板发生径向的转动时,所述固定杆能容纳于所述容纳槽内,以防止所述内密封件在所述轴向方向发生位移;
优选地,所述固定杆设置在所述内密封件上,所述挡板固定连接于所述外密封件底部的底座上。
优选地,所述内密封件的上端设置有用于移动所述内密封件提起的移动孔。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使用上述技术方案之一所述检测装置对胶筒密封性能进行检测的检测方法,包括:
将所述胶筒套设于所述内密封件上;
将所述内密封件连同套设于其外的所述胶筒一起竖向的放置于所述间隙内;
使用所述固定件对所述胶筒的一个端部进行固定;
施加所述轴向压力来使所述胶筒被轴向压缩,并在所述胶筒被压缩后,所述胶筒进行径向的向外凸起和径向的向内凸起来分别对所述外密封件和所述内密封件进行贴合;
通过所述检漏件来检测所述胶筒在所述内表面处和所述外表面处是否有泄漏。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正向施压件和固定件能将胶筒限定于竖向方向。由此在轴向压力的作用下,胶筒只能在外密封件和内密封件限定的间隙内发生形变,即胶筒在进行径向的向外凸起和径向的向内凸起来分别与所述外密封件和所述内密封件贴合,此时使用检漏仪向所述胶筒施加高压的气体或液体就能检测出被压缩后的所述胶筒是否有泄漏。通过本发明的检测装置,能在胶筒被使用前来预先对胶筒的密封性能进行检测,只有达到密封要求的胶筒才能视为合格产品,减少胶筒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泄漏问题。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胶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胶筒密封性能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检测装置的剖视图;
图4是图3所示检测装置的A向示意图;
图5是压缩时的胶筒与正向施压件的位置关系图;
图6是图2的俯视图;
图7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内固定组件与内密封件、外密封件和底座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胶筒检测方法的示意图。
图中的附图标记如下:
1-外密封件,2-底座,3-内密封件,
4-套管,41-第一受力部,42-第二受力部,
5-垫片,6-水活塞,7-法兰,8-螺母,
9-内固定组件,91-固定杆,92-挡板,93-通槽,94-容纳槽;
10-胶筒,101-外表面,102-内表面,103-通孔,104-第一端部,105-第二端部;
11-间隙;
12-固定件;
13-固定臂;
14-伸缩件;
15-中空部;
F-轴向压力。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的一种类型的胶筒10,如图1所示,胶筒10具有位于中心的通孔103、位于通孔103处的内表面102、与所述内表面102相对应的外表面101、以及分别位于所述胶筒10两端的第一端部104和第二端部105。
本发明的检测装置用于对例如图1所示的胶筒10的密封性能进行检测,如图2-图6所示,一般地,检测装置可以包括内密封件3、外密封件1、正向施压件、固定件12和检漏件,其中:
内密封件3,其竖向设置,需要说明的是,在下文的叙述中,图3所示的轴向压力F就在该竖向方向上,也就是说轴向和竖向处于同一方向。内密封件3用于与胶筒10的内表面102密封。
外密封件1,其同样地竖向设置,外密封件1套设于所述内密封件3的外部,外密封件1用于与所述外表面101密封。
由于内外密封件3、1需要对胶筒10的内外表面102、101进行密封,所以需要在内密封件3和所述外密封件1之间设置间隙11,该间隙11应与胶筒10的形状相适应,即应该为圆环形。所述间隙11的大小设置为允许所述胶筒10在被压缩前能竖向的放置于所述间隙11内,并在所述胶筒10的第一端部104受预定大小的轴向压力F作用而致所述胶筒10被轴向压缩时,所述胶筒10在进行径向的向外凸起和径向的向内凸起来分别与所述外密封件1和所述内密封件3贴合。所以,间隙11的大小与轴向压力F的大小和胶筒10的形变能力都具有关系,也就是说也可以设置恒定大小的间隙11,通过调整轴向压力F的大小来使得不同形变能力的胶筒10能起到密封作用。
正向施压件,用于提供所述轴向压力F,如上文所述,轴向压力F直接或间接地对胶筒10压缩。
固定件12,设置在所述内密封件3的外表面101或所述外密封件1的内表面102上,用于对所述第二端部105进行竖向的固定,以使所述胶筒10能承受到所述轴向压力。在图3中,固定件12设置于内密封件3的外表面101上,且位于内密封件3的下部方向,这样便于在检测完毕后通过向上拖动所述内密封件3来将所述胶筒10从所述外密封件1内取出。
检漏件,在所述胶筒10被压缩后与所述间隙11连通,并在所述胶筒10被压缩后向所述胶筒10施加高压的气体或液体来检测被压缩后的所述胶筒10是否有泄漏。以图3为例,检漏件可以为一高压提供装置,该高压提供装置提高高压的液体通入图3所示的间隙11内,通过观察胶筒10的上端部即第一端部104处是否有泄漏,可以检测处胶筒10是否密封及密封情况如何。
通过本发明的正向施压件和固定件12,能将胶筒10限定于竖向方向。由此在轴向压力F的作用下,胶筒10只能在外密封件1和内密封件3限定的间隙11内发生形变,即胶筒10在进行径向的向外凸起和径向的向内凸起来分别与所述外密封件1和所述内密封件3贴合,此时使用检漏仪向所述胶筒10施加高压的气体或液体就能检测出被压缩后的所述胶筒10是否有泄漏。通过本发明的检测装置,能在胶筒10被使用前来预先对胶筒10的密封性能进行检测,只有达到密封要求的胶筒才能视为合格产品,减少胶筒10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泄漏问题。
在其它实施例中,胶筒10、外密封件1和内密封件3也可以均水平设置,但是,当如图2-图6所示的那样检测装置为竖向设置时,才能够利用如图3所示的水活塞6自身的重力对胶筒10产生一定的压缩。所以,仅在图示的实施例中,所述正向施压件高于所述固定件12。并且,所述固定件12在所述胶筒10被压缩时能与所述胶筒10的第二端部105相抵触来对所述胶筒10的下端部进行固定。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正向施压件也可以低于所述固定件12设置,此时正向施压件仅凭推力而不包括自身的重力对胶筒10进行压缩。
如图2-图6所示,所述正向施压件包括上固定板7、固定臂13和伸缩件,该伸缩件为水活塞6。所述固定臂13的上端与所述上固定板7连接而下端与设置于所述外密封件1底部的底座2连接,所述伸缩件的上端与所述上固定板7相抵触从而在所述伸缩件伸缩时由所述伸缩件的下端来对所述胶筒10施加所述轴向压力。当然,所述固定臂13的下端与所述外密封件1连接也是可以的,同样可以起到对固定臂13的下端进行固定的作用。在图2中,上固定板7与固定臂13通过螺栓8连接,底座2与固定臂13也通过螺栓连接,这样的设计能方便地将固定臂13安装和拆卸。
参见图2和图3,本发明检测装置设置的套管4具有沿所述套管4的轴向方向延伸的中空部15,和在所述套管4两个端部上分别设置的第一受力部41和第二受力部42,在图3中第一受力部41低于第二受力部42。可以看出,在压缩时,所述第一受力部41直接与所述第一端部104相抵触来直接提供所述轴向压力F,或者说将轴向压力F传递给胶筒10。所述第二受力部42与所述正向施压件的水活塞6相抵触来承受所述轴向压力。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胶筒10被压缩时,至少一部分的所述内密封件3穿过所述第二受力部42处设置的开孔来防止所述内密封件3与所述第二受力部42抵触。观察图3,所述第一受力部41为环形,所述第一受力部41的壁厚设置为,当套管4承受所述轴向压力F时,包含所述第一受力部41在内的套管4的至少一部分能被压入至所述间隙11内。例如在图3中就是套管4的下部分。可以看出,当第一受力部41的壁厚较小时,能够较为容易地插入间隙11内,但若第一受力部41的壁厚较小,在压缩后,胶筒10在第一端部104处将收到较大的压强,容易在此处造成胶筒10的压溃。所以若仅考虑压溃问题,经过试验,所述第一受力部41的壁厚与所述间隙11宽度之差小于等于3毫米为宜。
可以看出,所述第二受力部42具有位于上部的可分离的侧壁,此侧壁即为图3所示的垫片5,垫片5堵住了所述第二受力部42处设置的开孔。垫片5能起到缓冲作用以及在压力较大而致垫片5压溃后容易更换。垫片5可以具有中央设置的凹槽,相应地,水活塞6的下端设置有与该凹槽相配的凸起。在水活塞6向所述套管4施加所述轴向压力F时,所述凸起能伸入所述凹槽内且使围绕所述凸起的所述施压部的边缘部分能与垫片5相抵触。或者,垫片5也可以不为套管4的一部分,而与水活塞6的下端固定设置,这样水活塞6通过垫片5来施加给套管4轴向压力F。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可以将套管替换为套筒。以图2和图3加以说明,套筒同样可以具有沿所述套筒的轴向方向延伸的中空部15,和在所述套筒两个端部上分别设置的第三受力部和第四受力部。以图3为例,第三受力部相当于第一受力部41所处的位置,第四受力部相当于第二受力部42所处的位置。在压缩时,所述第三受力部直接与所述第一端部104相抵触来直接提供所述轴向压力,所述第四受力部与所述正向施压件相抵触来承受所述轴向压力。在所述胶筒10被压缩时,所述胶筒10置于所述中空部15内。与套管实施例不同的是,所述中空部15的长度设置为,防止所述内密封件3与所述第四受力部抵触。同样地,所述第三受力部为环形,所述第三受力部的壁厚设置为,当套筒承受所述轴向压力时,包含所述第三受力部在内的套筒的至少一部分能被压入至所述间隙11内。基于与上文相同对考虑,所述第三受力部的壁厚与所述间隙11宽度之差小于等于3毫米。
为了检漏仪向所述胶筒10施加高压的气体或液体,需要提供一能够密闭的空间。在一个实施例中,本发明通过一个底端密封件来实现,该底端密封件分别与所述内密封件3和所述外密封件1固定连接,且与所述外密封件1密封。与外密封件1固定且密封连接,连同被压缩的胶筒10能够形成一个密闭空间。而底端密封件与内密封件3固定连接,能防止密封于内密封件3上的胶筒10在高压的作用下,带动内密封件3发生位移。在图3所示实施例中,底端密封件的功能由底座2来提供。
当胶筒10受到高温高压作用时,胶筒10经常会失效导致失去恢复能力,所以需要检测胶筒10能否承受住高温高压。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检测装置还包括加热件,在所述胶筒10被压缩后,与所述胶筒10连接,用于对所述胶筒10直接地或间接地进行加热来使所述胶筒10达到预定温度。在一个间接加热的实施例中,所述加热件在所述外密封件1的外周环绕所述外密封件1且包覆于所述外密封件1上;且其在所述外密封件1上的位置设置成,在所述胶筒10被压缩后,所述加热件能通过自发热来通过所述外密封件1对所述胶筒10间接地加热,例如加热件与胶筒10高度相同且在水平反向平齐设置。在一个示意性的实施例中,所述加热件可以为加热电阻。在一个间接加热的实施例中,所述加热件外置于所述外密封件1且与所述间隙11连通;在所述胶筒10被压缩后,所述加热件能向所述间隙11内通入高温的气体或液体,该高温的气体或液体作用于所述胶筒10而直接地对所述胶筒10加热;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加热件同时用作所述检漏件。例如,当通入的为高温饱和蒸汽时,会同时对胶筒10产生高温和高压的作用。
本发明的检测装置还包括内固定组件9,如图7所示,内固定组件9包括一个长形的在所述内密封件3的径向方向延伸的固定杆91和一处于所述外密封件1和内密封件3之间的挡板92,从图3和图7可以看出,挡板92基本位于间隙11内且与底座2连接。所述挡板92在沿所述轴向方向开设有供所述固定杆91进入的通槽93,所述挡板92的底部开设有与所述通槽93相通的且基本与所述通槽93垂直的用于容纳进入所述通槽93后的所述固定杆91的容纳槽94。当所述固定杆91穿过所述通槽93后,所述固定杆91相对于所述挡板92发生径向的转动时,所述固定杆91能容纳于所述容纳槽94内,以防止所述内密封件3在所述轴向方向发生位移。并且,挡板92的整体形状与内密封件3的形状或者说内密封件3的底端的形状相同,均为圆形。这样,内密封件3能很好的嵌入挡板92所围成的圆环中,起到了对内密封件3一定的定位作用。
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设置多个固定杆91,但是固定杆91的数量应小于或等于通槽93数量。当设置数量相当的通槽93和固定杆91时,每个固定杆91均置于通槽93内,并进而通过内密封件3的径向旋转使得每个固定杆91均移动到容纳槽94内。在图5和图7中,所述固定杆91设置在内密封件3上,挡板92固定连接于所述外密封件1底部的底座2上。在另外的实施例中,可以将固定杆91设置在外密封件1的内壁上,而挡板92设置在内密封件3上。也就是说,所述固定杆91和所述挡板92之一连接于所述内密封件3上,另一个直接或间接地连接于所述外密封件1上。
当检测完毕后,需要将内密封件3连同胶筒10一起取出,由于压缩后的胶筒10紧密地贴合于内外密封件3、1,所以需要较大的力量才能将内密封件3取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密封件3的上端设置有用于移动所述内密封件3提起的移动孔。该移动孔在图3中示出但未标出,为处于上下两个圆孔中的下面一个。通过移动孔能将具有胶筒10的内密封件3压入外密封件1内或从外密封件1取出。
如图8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使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检测装置对胶筒10密封性能进行检测的检测方法,包括:
步骤S1,将胶筒置于内密封件3和外密封件1之间。具体地,在该步骤中包括:将所述胶筒10套设于所述内密封件3上;将所述内密封件3连同套设于其外的所述胶筒10一起竖向的放置于所述间隙11内;使用所述固定件12对所述胶筒10的一个端部进行竖向的固定;
步骤S2,对胶筒进行轴向方向的压缩。在该步骤中,施加所述轴向压力来使所述胶筒10被轴向压缩,并在所述胶筒10被压缩后,所述胶筒10进行径向的向外凸起和径向的向内凸起来分别对所述外密封件1和所述内密封件3进行贴合。
步骤S3,检测胶筒是否有泄漏。在该步骤中,通过所述检漏件来检测所述胶筒10在所述内表面102处和所述外表面101处是否有泄漏。
如上文所述,当胶筒10受到高温高压作用时,胶筒10经常会失效导致失去恢复能力,所以需要检测胶筒10能否承受住高温高压。由此在步骤S3中,在所述胶筒10被压缩后,加热件与所述胶筒10连接,来对所述胶筒10直接地或间接地进行加热来使所述胶筒10达到预定温度。当达到预定温度和预定压力后,检测胶筒10是否有泄漏。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当间隙11内通入的为高温饱和蒸汽时,会同时对胶筒10产生高温和高压的作用。此时,本发明的内固定组件9能防止在检测时,高温高压的饱和蒸汽将胶筒10从内密封件3上脱落而顶出到外密封件1之外。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发明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发明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发明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Claims (10)

1.一种对胶筒(10)密封性能进行检测的检测装置,所述胶筒(10)具有位于中心的通孔(103)、位于通孔(103)处的内表面(102)、与所述内表面(102)相对应的外表面(101)、以及分别位于所述胶筒(10)两端的第一端部(104)和第二端部(105),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包括:
内密封件(3),与所述通孔(103)同轴设置,用于与所述内表面(102)密封;
外密封件(1),与所述通孔(103)同轴设置,套设于所述内密封件(3)的外部,用于与所述外表面(101)密封;
其中,所述内密封件(3)和所述外密封件(1)之间设置有圆环形的间隙(11),所述间隙(11)的大小设置为允许所述胶筒(10)在被压缩前能竖向的放置于所述间隙(11)内,并在所述胶筒(10)的第一端部(104)受预定大小的轴向压力作用而致所述胶筒(10)被轴向的压缩时,所述胶筒(10)在进行径向的向外凸起和径向的向内凸起来分别与所述外密封件(1)和所述内密封件(3)贴合;
正向施压件,用于提供所述轴向压力;
固定件(12),设置在所述内密封件(3)的外表面(101)或所述外密封件(1)的内表面(102)上,用于对所述第二端部(105)进行固定,以使所述胶筒(10)能承受到所述轴向压力;
检漏件,在所述胶筒(10)被压缩后与所述间隙(11)连通,并在所述胶筒(10)被压缩后向所述胶筒(10)施加高压的气体或液体来检测被压缩后的所述胶筒(10)是否有泄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正向施压件高于所述固定件(12)设置,所述固定件(12)在所述胶筒(10)被压缩时能与所述胶筒(10)的第二端部(105)相抵触来对所述胶筒(10)的下端部进行固定;
优选地,所述正向施压件包括上固定板(7)、固定臂(13)和伸缩件(6),所述固定臂(13)的上端与所述上固定板(7)连接而下端与所述外密封件(1)连接或与设置于所述外密封件(1)底部的底座(2)连接,所述伸缩件(6)的上端与所述上固定板(7)相抵触从而在所述伸缩件(6)伸缩时由所述伸缩件(6)的下端来对所述胶筒(10)施加所述轴向压力。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套管(4),具有沿所述套管(4)的轴向方向延伸的中空部(15)和在所述套管(4)的两个端部上分别设置的第一受力部(41)和第二受力部(42);
其中,在压缩时,所述第一受力部(41)直接与所述第一端部(104)相抵触来直接提供所述轴向压力,所述第二受力部(42)与所述正向施压件相抵触来承受所述轴向压力;在所述胶筒(10)被压缩时,至少一部分的所述内密封件(3)穿过所述第二受力部(42)处设置的开孔来防止所述内密封件(3)与所述第二受力部(42)抵触;并且,所述第一受力部(41)为环形,所述第一受力部(41)的壁厚设置为,当所述套管(4)承受所述轴向压力时,包含所述第一受力部(41)在内的所述套管(4)的至少一部分能被压入至所述间隙(11)内;
优选地,所述第一受力部(41)的壁厚与所述间隙(11)宽度之差小于等于3毫米。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受力部(42)具有侧壁,所述侧壁具有所述开孔,所述正向施压件的施压部设置有与该开孔相配的凸起;所述开孔和所述侧壁设置为,在所述正向施压件向所述套管(4)施加所述轴向压力时,所述凸起能伸入所述开孔内且使围绕所述凸起的所述施压部的边缘部分能与所述侧壁相抵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套筒,具有沿所述套筒的轴向方向延伸的中空部(15)和在所述套筒两个端部上分别设置的第三受力部和第四受力部;
其中,在压缩时,所述第三受力部直接与所述第一端部(104)相抵触来直接提供所述轴向压力,所述第四受力部与所述正向施压件相抵触来承受所述轴向压力;在所述胶筒(10)被压缩时,所述胶筒(10)置于所述中空部(15)内,所述中空部(15)的长度设置为防止所述内密封件(3)与所述第四受力部抵触;并且,所述第三受力部为环形,所述第三受力部的壁厚设置为,当所述套筒承受所述轴向压力时,包含所述第三受力部在内的所述套筒的至少一部分能被压入至所述间隙(11)内;
优选地,所述第三受力部的壁厚与所述间隙(11)宽度之差小于等于3毫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底端密封件,分别与所述内密封件(3)和所述外密封件(1)固定连接,且与所述外密封件(1)密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加热件,与所述胶筒(10)直接地或间接地连接,在所述胶筒(10)被压缩后,用于对所述胶筒(10)直接地或间接地进行加热来使所述胶筒(10)达到预定温度;
优选地,所述加热件在所述外密封件(1)的外周环绕所述外密封件(1)且包覆于所述外密封件(1)上;且其在所述外密封件(1)上的位置设置成,在所述胶筒(10)被压缩后,所述加热件能通过自发热来通过所述外密封件(1)对所述胶筒(10)间接地加热;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加热件为加热电阻;
优选地,所述加热件外置于所述外密封件(1)且与所述间隙(11)连通;在所述胶筒(10)被压缩后,所述加热件能向所述间隙(11)内通入高温的气体或液体,该高温的气体或液体作用于所述胶筒(10)而直接地对所述胶筒(10)加热;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加热件同时用作所述检漏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内固定组件(9),包括至少一个长形的在所述内密封件(3)的径向方向延伸的固定杆(91)和一处于所述外密封件(1)和内密封件(3)之间的挡板(92),所述挡板(92)具有容纳所述固定杆(91)的卡槽;所述固定杆(91)和所述挡板(92)之一连接于所述内密封件(3)上,另一个直接或间接地连接于所述外密封件(1)上;所述挡板(92)在沿所述轴向方向开设有供所述固定杆(91)进入的通槽(93),所述挡板(92)的底部开设有与所述通槽(93)相通的且基本与所述通槽(93)垂直的用于容纳进入所述通槽(93)后的所述固定杆(91)的容纳槽(94);
所述容纳槽(94)的形状设置为,当所述固定杆(91)穿过所述通槽(93)后,所述固定杆(91)相对于所述挡板(92)发生径向的转动时,所述固定杆(91)能容纳于所述容纳槽(94)内,以防止所述内密封件(3)在所述轴向方向发生位移;
优选地,所述固定杆(91)设置在所述内密封件(3)上,所述挡板(92)固定连接于所述外密封件(1)底部的底座(2)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密封件(3)的上端设置有用于移动所述内密封件(3)提起的移动孔。
10.一种使用权利要求1-9之一所述检测装置对胶筒(10)密封性能进行检测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所述胶筒(10)套设于所述内密封件(3)上;
将所述内密封件(3)连同套设于其外的所述胶筒(10)一起竖向的放置于所述间隙(11)内;
使用所述固定件(12)对所述胶筒(10)的一个端部进行固定;
施加所述轴向压力来使所述胶筒(10)被轴向压缩,并在所述胶筒(10)被压缩后,所述胶筒(10)进行径向的向外凸起和径向的向内凸起来分别对所述外密封件(1)和所述内密封件(3)进行贴合;
通过所述检漏件来检测所述胶筒(10)在所述内表面(102)处和所述外表面(101)处是否有泄漏。
CN201610091235.5A 2016-02-18 2016-02-18 胶筒密封性能的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Pending CN10550997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091235.5A CN105509971A (zh) 2016-02-18 2016-02-18 胶筒密封性能的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091235.5A CN105509971A (zh) 2016-02-18 2016-02-18 胶筒密封性能的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09971A true CN105509971A (zh) 2016-04-20

Family

ID=557181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091235.5A Pending CN105509971A (zh) 2016-02-18 2016-02-18 胶筒密封性能的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509971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48369A (zh) * 2016-10-10 2016-12-21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机械加载式封隔器胶筒单元实验测量装置
CN106644318A (zh) * 2017-02-08 2017-05-10 隆学武 密封环密封性能的检测装置
CN107271116A (zh) * 2017-06-08 2017-10-20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封隔器胶筒的轴向密封试验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N110082045A (zh) * 2019-05-31 2019-08-02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用于筒状部件的密封性检测的辅助工装夹具
CN110095236A (zh) * 2019-05-15 2019-08-06 清华大学 一种封隔器胶筒密封性能测试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2031265A2 (en) * 2010-09-02 2012-03-08 Schlumberger Canada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observe a swellable packer element
CN203191180U (zh) * 2013-04-07 2013-09-11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封隔器胶筒测试装置
CN204188353U (zh) * 2014-10-23 2015-03-04 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封隔器胶筒密封性能检测装置
CN104634514A (zh) * 2015-03-05 2015-05-20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一种封隔器胶筒组件密封性能测试装置
CN204731109U (zh) * 2015-07-06 2015-10-28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胶筒的性能测试装置
CN205642745U (zh) * 2016-02-18 2016-10-12 天鼎联创密封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对胶筒密封性能进行检测的检测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2031265A2 (en) * 2010-09-02 2012-03-08 Schlumberger Canada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observe a swellable packer element
CN203191180U (zh) * 2013-04-07 2013-09-11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封隔器胶筒测试装置
CN204188353U (zh) * 2014-10-23 2015-03-04 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封隔器胶筒密封性能检测装置
CN104634514A (zh) * 2015-03-05 2015-05-20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一种封隔器胶筒组件密封性能测试装置
CN204731109U (zh) * 2015-07-06 2015-10-28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胶筒的性能测试装置
CN205642745U (zh) * 2016-02-18 2016-10-12 天鼎联创密封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对胶筒密封性能进行检测的检测装置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48369A (zh) * 2016-10-10 2016-12-21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机械加载式封隔器胶筒单元实验测量装置
CN106644318A (zh) * 2017-02-08 2017-05-10 隆学武 密封环密封性能的检测装置
CN107271116A (zh) * 2017-06-08 2017-10-20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封隔器胶筒的轴向密封试验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N110095236A (zh) * 2019-05-15 2019-08-06 清华大学 一种封隔器胶筒密封性能测试装置
CN110095236B (zh) * 2019-05-15 2020-05-12 清华大学 一种封隔器胶筒密封性能测试装置
CN110082045A (zh) * 2019-05-31 2019-08-02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用于筒状部件的密封性检测的辅助工装夹具
CN110082045B (zh) * 2019-05-31 2023-09-29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用于筒状部件的密封性检测的辅助工装夹具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509971A (zh) 胶筒密封性能的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CN107143298A (zh) 石油井口环空密封装置
CA2606184A1 (en) Energized thermoplastic sealing element
US9103739B2 (en) Seal for pressure transmitter for use in industrial process
CN106644318A (zh) 密封环密封性能的检测装置
EP2948681A1 (en) Seals for electric submersible pump
WO2006119037A3 (en) Expandable packer with mounted exterior slips and seal
CN107002920A (zh) 用于油田抽油增产的旋转接头
CN103900768B (zh) 一种多功能密封圈检漏装置
CN109477755A (zh) 车辆的重量测定装置
CN105319020B (zh) 一种外套式油套管气密性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JPS61157887A (ja) 高圧弁用ステムシール装置
CN205642745U (zh) 对胶筒密封性能进行检测的检测装置
CN102879156A (zh) O形密封圈的密封试压方法及其密封装置
US3034339A (en) Tool for detecting pipe leaks
US4027743A (en) Axle end oil fill and leakage detector method of charging lubricant
CN101334115A (zh) 填料函密封装置
EP0847521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esting threaded joints and threaded members
CN204532339U (zh) 油井测试缆密封器
CN106289782A (zh) 一种推力轴承试验台液压加载装置
US10352455B2 (en) Radial seal and assembly
FR3068299B1 (fr) Pivot de direction ameliore formant un conduit pneumatique interne
CN206450386U (zh) 密封环密封性能的检测装置
CN210829169U (zh) 一种热采注蒸汽封隔器
JPH09105698A (ja) 管継手の密閉性検査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420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