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507954B - 一种发动机叶片角度控制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发动机叶片角度控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507954B
CN105507954B CN201511003992.4A CN201511003992A CN105507954B CN 105507954 B CN105507954 B CN 105507954B CN 201511003992 A CN201511003992 A CN 201511003992A CN 105507954 B CN105507954 B CN 10550795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fueller
drive mechanism
hydraulic
hydraulic 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100399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507954A (zh
Inventor
刘永泉
叶迪
李春光
李利
范秀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VIC Shenyang Engine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AVIC Shenyang Engine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VIC Shenyang Engine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AVIC Shenyang Engine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1511003992.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507954B/zh
Publication of CN1055079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079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5079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0795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D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e.g. STEAM TURBINES
    • F01D7/00Rotors with blades adjustable in operation; Control thereof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5INDEXING SCHEMES RELATING TO ENGINES OR PUMPS IN VARIOUS SUBCLASSES OF CLASSES F01-F04
    • F05DINDEXING SCHEME FOR ASPECTS RELATING TO NON-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GAS-TURBINES OR JET-PROPULSION PLANTS
    • F05D2220/00Application
    • F05D2220/80Application in supersonic vehicles excluding hypersonic vehicles or ram, scram or rocket propuls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发动机叶片角度控制系统。所述发动机叶片角度控制系统包括:驱动机构,其与发动机叶片转轮连接;驱动机构第一供油装置,其包括第一供油装置进油口以及第一供油装置出油口;驱动机构第二供油装置,其具有第二供油装置进油口、高压来油出口以及机械液压油出口,第二供油装置出油口用于将油源处的液压油分别通过高压来油出口以及机械液压油出口传递给第一供油装置进油口,驱动机构第一供油装置用于选择其中一个第一供油装置进油口处进入的液压油,并将其传递给驱动机构,驱动机构用于驱动发动机叶片转轮。本发明的发动机叶片角度控制系统设计两个供油装置对驱动机构进行供油,并通过驱动机构第一供油装置选择供油线路,避免干扰。

Description

一种发动机叶片角度控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航空发动机控制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发动机叶片角度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涡扇发动机包括机械液压控制、电调控制或者机械液压控制为辅、电调控制为主等多种控制方式。
在电调控制为主、机械液压控制为辅的控制系统中,由数字式电子控制系统来完成控制系统所规定的全部任务;当数字式电子控制系统出现故障时,由机械液压备份系统接管控制。因此,机械液压备份是对发动机安全的又一重保障。
方案设计之初,机械液压规律和电调规律是完全相同的。随着技术状态的演变,机械液压规律的变更滞后于电调规律的变化,两种规律的不一致导致电调主控时受到机械液压的干扰,从而发生控制不到位的情况。
当机械液压备份和电调的规律不一致时,共用的燃油执行机构使得机械液压备份规律对电调的控制产生限制,从而出现发动机叶片角度控制不到位、出现静差的情况。
因此,希望有一种技术方案来克服或至少减轻现有技术的至少一个上述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动机叶片角度控制系统来克服或至少减轻现有技术的中的至少一个上述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发动机叶片角度控制系统,用于涡扇发动机,所述涡扇发动机是由带机械液压备份的电调系统所控制的涡扇发动机,所述发动机叶片角度控制系统包括: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与发动机叶片转轮连接;驱动机构第一供油装置,所述驱动机构第一供油装置包括两个第一供油装置进油口以及两个第一供油装置出油口,所述第一供油装置出油口与所述驱动机构连接;驱动机构第二供油装置,所述驱动机构第二供油装置具有一个第二供油装置进油口、高压来油出口以及机械液压油出口,所述第二供油装置进油口用于与油源连接,所述高压来油出口与一个所述第一供油装置进油口连接,所述机械液压油出口与另一个所述第一供油装置进油口连接;其中,所述驱动机构第二供油装置用于将油源处的液压油分别通过高压来油出口以及机械液压油出口传递给所述第一供油装置进油口,所述驱动机构第一供油装置用于选择其中一个第一供油装置进油口处进入的液压油,并将其传递给所述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发动机叶片转轮。
优选地,所述驱动机构为作动筒。
优选地,所述驱动机构第二供油装置为油泵。
优选地,所述驱动机构第二供油装置的机械液压油出口为与其连接的第一供油装置进油口提供两路液压油,分别为高压机械油路以及低压机械油路;
所述驱动机构第一供油装置包括:分压装置,所述分压装置具有一个进油口以及两个出油口,所述分压装置的进油口与所述驱动机构第二供油装置的高压来油出口通过管路连接,用于接收所述驱动机构第二供油装置的高压来油出口的液压油;所述分压装置将自所述驱动机构第二供油装置的高压来油出口的液压油进行分流,从而形成两股具有压差的液压油,其中一股液压油自一个所述分压装置的出油口流出,另一股液压油从另一个分压装置的出油口流出;切换活门,所述切换活门具有一组来油进油口组、一组机械液压进油口组以及一组出油口;所述来油进油口组与所述分压装置的两个出油口连接;所述机械液压进油口组用于接收所述高压机械油路以及低压机械油路中的液压油;所述切换活门的出油口与所述作动筒连接,所述切换活门的出油口用于接收所述机械液压进油口组或所述来油进油口组所传递的液压油,并为所述作动筒供油。
优选地,所述驱动机构第一供油装置进一步包括:油滤,所述油滤设置在所述分压装置的进油口与所述驱动机构第二供油装置的高压来油出口连接的管路上。
优选地,切换活门具有控制端,所述控制端设置在所述切换活门上,所述控制端能够控制所述切换活门选择将机械液压油出口传递的液压油或者分压装置处传递的液压油传递给作动筒。
优选地,所述分压装置为电液伺服阀。
本发明的发动机叶片角度控制系统设计两个供油装置对驱动机构进行供油,并通过驱动机构第一供油装置选择供油线路,从而避免互相干扰,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当机械液压备份和电调的规律不一致时,共用的燃油执行机构使得机械液压备份规律对电调的控制产生限制,从而出现发动机叶片角度控制不到位、出现静差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发动机叶片角度控制系统的系统示意图。
附图标记: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在附图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发动机叶片角度控制系统的系统示意图。
涡扇发动机是由带机械液压备份的电调系统所控制的涡扇发动机,本申请的发动机叶片角度控制系统用于上述的具有机械液压备份的电调系统所控制的涡扇发动机。
如图1所示的发动机叶片角度控制系统包括驱动机构、驱动机构第一供油装置2以及驱动机构第二供油装置,驱动机构与发动机叶片转轮连接;驱动机构第一供油装置2包括两个第一供油装置进油口以及两个第一供油装置出油口,所述第一供油装置出油口与所述驱动机构连接;驱动机构第二供油装置具有一个第二供油装置进油口、高压来油出口以及机械液压油出口,第二供油装置进油口用于与油源连接,高压来油出口与一个所述第一供油装置进油口连接,机械液压油出口与另一个所述第一供油装置进油口连接;其中,所述驱动机构第二供油装置用于将油源处的液压油分别通过高压来油出口以及机械液压油出口传递给所述第一供油装置进油口,驱动机构第一供油装置2用于选择其中一个第一供油装置进油口处进入的液压油,并将其传递给驱动机构,驱动机构用于驱动发动机叶片转轮。
在本实施例中,驱动机构为作动筒3。
在本实施例中,驱动机构第二供油装置为油泵1。
驱动机构第二供油装置的机械液压油出口为与其连接的第一供油装置进油口提供两路液压油,分别为高压机械油路以及低压机械油路;即在本实施例中,油泵的机械液压油出口包括两个,其中一个提供高压机械液压油,另一个提供低压机械液压油。
参见图1,在本实施例中,驱动机构第一供油装置2包括分压装置、切换活门4以及油滤7,分压装置具有一个进油口以及两个出油口,分压装置的进油口与驱动机构第二供油装置的高压来油出口通过管路连接,用于接收驱动机构第二供油装置的高压来油出口的液压油;分压装置将自驱动机构第二供油装置的高压来油出口的液压油进行分流,从而形成两股具有压差的液压油,其中一股液压油自一个所述分压装置的出油口流出,另一股液压油从另一个分压装置的出油口流出。
切换活门4具有一组来油进油口组、一组机械液压进油口组以及一组出油口;来油进油口组与所述分压装置的两个出油口连接;机械液压进油口组用于接收所述高压机械油路以及低压机械油路中的液压油;切换活门4的出油口与所述作动筒连接,切换活门4的出油口用于接收所述机械液压进油口组或来油进油口组所传递的液压油,并为作动筒3供油。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切换活门具有控制端5,控制端5设置在切换活门上,控制端5能够控制切换活门4选择将机械液压油出口传递的液压油或者分压装置处传递的液压油传递给作动筒3。
在本实施例中,油滤设置在分压装置的进油口与驱动机构第二供油装置的高压来油出口连接的管路上。用于过滤液压油中杂质。
在本实施例中,分压装置为电液伺服阀6。
本发明的发动机叶片角度控制系统设计两个供油装置对驱动机构进行供油,并通过驱动机构第一供油装置选择供油线路,从而避免互相干扰,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当机械液压备份和电调的规律不一致时,共用的燃油执行机构使得机械液压备份规律对电调的控制产生限制,从而出现发动机叶片角度控制不到位、出现静差的情况。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7)

1.一种发动机叶片角度控制系统,用于涡扇发动机,所述涡扇发动机是由带机械液压备份的电调系统所控制的涡扇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叶片角度控制系统包括:
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与发动机叶片转轮连接;
驱动机构第一供油装置(2),所述驱动机构第一供油装置(2)包括两个第一供油装置进油口以及两个第一供油装置出油口,所述第一供油装置出油口与所述驱动机构连接;
驱动机构第二供油装置,所述驱动机构第二供油装置具有一个第二供油装置进油口、高压来油出口以及机械液压油出口,所述第二供油装置进油口用于与油源连接,所述高压来油出口与一个所述第一供油装置进油口连接,所述机械液压油出口与另一个所述第一供油装置进油口连接;其中,
所述驱动机构第二供油装置用于将油源处的液压油分别通过高压来油出口以及机械液压油出口传递给所述第一供油装置进油口,所述驱动机构第一供油装置(2)用于选择其中一个第一供油装置进油口处进入的液压油,并将其传递给所述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发动机叶片转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叶片角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为作动筒(3)。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叶片角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第二供油装置为油泵(1)。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叶片角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机构第二供油装置的机械液压油出口为与其连接的第一供油装置进油口提供两路液压油,分别为高压机械油路以及低压机械油路;
所述驱动机构第一供油装置(2)包括:
分压装置,所述分压装置具有一个进油口以及两个出油口,所述分压装置的进油口与所述驱动机构第二供油装置的高压来油出口通过管路连接,用于接收所述驱动机构第二供油装置的高压来油出口的液压油;所述分压装置将自所述驱动机构第二供油装置的高压来油出口的液压油进行分流,从而形成两股具有压差的液压油,其中一股液压油自一个所述分压装置的出油口流出,另一股液压油从另一个分压装置的出油口流出;
切换活门(4),所述切换活门(4)具有一组来油进油口组、一组机械液压进油口组以及一组出油口;所述来油进油口组与所述分压装置的两个出油口连接;所述机械液压进油口组用于接收所述高压机械油路以及低压机械油路中的液压油;所述切换活门(4)的出油口与所述作动筒连接,所述切换活门(4)的出油口用于接收所述机械液压进油口组或所述来油进油口组所传递的液压油,并为所述作动筒(3)供油。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动机叶片角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第一供油装置进一步包括:
油滤(7),所述油滤设置在所述分压装置的进油口与所述驱动机构第二供油装置的高压来油出口连接的管路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动机叶片角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切换活门具有控制端(5),所述控制端(5)设置在所述切换活门上,所述控制端(5)能够控制所述切换活门(4)选择将机械液压油出口传递的液压油或者分压装置处传递的液压油传递给作动筒(3)。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动机叶片角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压装置为电液伺服阀(6)。
CN201511003992.4A 2015-12-29 2015-12-29 一种发动机叶片角度控制系统 Active CN10550795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1003992.4A CN105507954B (zh) 2015-12-29 2015-12-29 一种发动机叶片角度控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1003992.4A CN105507954B (zh) 2015-12-29 2015-12-29 一种发动机叶片角度控制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07954A CN105507954A (zh) 2016-04-20
CN105507954B true CN105507954B (zh) 2017-04-05

Family

ID=557162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1003992.4A Active CN105507954B (zh) 2015-12-29 2015-12-29 一种发动机叶片角度控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507954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1561980A (zh) * 1967-12-14 1969-04-04
EP2235329A4 (en) * 2007-12-20 2018-02-21 GKN Aerospace Sweden AB Gas turbine engine
CN202132114U (zh) * 2011-07-18 2012-02-01 中国人民解放军徐州空军学院 飞机发动机油封供油装置
CN103869707A (zh) * 2012-12-13 2014-06-18 中航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 应用于商用航空发动机控制系统的半物理仿真试验系统
CN103334838A (zh) * 2013-06-25 2013-10-02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发动机设计研究所 一种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起动点火供油方法
CN204755011U (zh) * 2015-05-26 2015-11-11 瑞庆汽车发动机技术有限公司 发动机的vvt系统油路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07954A (zh) 2016-04-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20711B (zh) 一种自动切换型负载敏感液压系统
CN103518081A (zh) 双离合变速器
CN102425426B (zh) 推进进油口侧安装蓄能器的节能盾构液压推进系统
US20160061185A1 (en) Hydraulic system
CN105351293A (zh) 一种被动容积同步系统的能量回收系统
CN104442772B (zh) 磁浮列车及其列车液压制动系统
CN101011679A (zh) 一种简化煤泥重介选煤工艺
CN205370659U (zh) 一种汽轮机用的液压调节系统
CN106837947A (zh) 一种用于回收器具中液压能的装置和相应器具
CN102913332A (zh) 液压系统及其功率分配方法和功率分配装置
CN105507954B (zh) 一种发动机叶片角度控制系统
CN102713088A (zh) 工程机械的液压系统
CN109790857A (zh) 建筑机械的油压驱动系统
CN1126507A (zh) 功率感测再生器
CN202182071U (zh) 工程机械负荷传感液压系统
CN105864130A (zh) 平地机负载敏感液压系统
CN103758805B (zh) 主推进液压系统和顶管机
CN103452961A (zh) 具有恒定及调节泵的开放式中心控制装置
CN203614516U (zh) 多级可调式液压油缸
CN202507118U (zh) 一种液压平衡回路和一种液压平衡装置
CN204279610U (zh) 平地机变量工作转向液压系统
CN204412434U (zh) 用于氯化法钛白粉生产工艺中的砂磨机给料设备
CN205329745U (zh) 一种平地机双作业模式控制系统
CN106762887B (zh) 一种负载可调的履带钻机液压系统
CN204005162U (zh) 一种稀油站液压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