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491908A - 特别地为腕带的磁性带装置 - Google Patents

特别地为腕带的磁性带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491908A
CN105491908A CN201380079089.9A CN201380079089A CN105491908A CN 105491908 A CN105491908 A CN 105491908A CN 201380079089 A CN201380079089 A CN 201380079089A CN 105491908 A CN105491908 A CN 1054919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lting
latch members
magnetic
blocking device
alo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7908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491908B (zh
Inventor
约阿希姆·菲德勒
阿图尔·图乔尔克
布赖多·博特库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ee Was Locke Co Ltd
Fidlock GmbH
Original Assignee
Fee Was Lock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ee Was Locke Co Ltd filed Critical Fee Was Locke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4919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919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4919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9190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CPERSONAL ADORNMENTS, e.g. JEWELLERY; COINS
    • A44C5/00Bracelets; Wrist-watch straps; Fastenings for bracelets or wrist-watch straps
    • A44C5/18Fasteners for straps, chains or the like
    • A44C5/20Fasteners for straps, chains or the like for open straps, chains or the like
    • A44C5/2071Fasteners for straps, chains or the like for open straps, chains or the like with the two ends of the strap or chain overlapping each other and fastened by an action perpendicularly to the main plane of these two en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CPERSONAL ADORNMENTS, e.g. JEWELLERY; COINS
    • A44C5/00Bracelets; Wrist-watch straps; Fastenings for bracelets or wrist-watch straps
    • A44C5/0007Bracele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ther functions or with means for attaching other artic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CPERSONAL ADORNMENTS, e.g. JEWELLERY; COINS
    • A44C5/00Bracelets; Wrist-watch straps; Fastenings for bracelets or wrist-watch straps
    • A44C5/18Fasteners for straps, chains or the like
    • A44C5/20Fasteners for straps, chains or the like for open straps, chains or the like
    • A44C5/2019Hoo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3827Portable transceivers
    • H04B1/385Transceivers carried on the body, e.g. in helme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FGARMENT FASTENINGS; SUSPENDERS
    • A41F1/00Fasten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garments
    • A41F1/002Magnetic fastening devic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D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BUTTONS, PINS, BUCKLES OR SLIDE FASTENERS, AND TO JEWELLERY, BRACELETS OR OTHER PERSONAL ADORNMENTS
    • A44D2203/00Fastening by use of magne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3827Portable transceivers
    • H04B1/385Transceivers carried on the body, e.g. in helmets
    • H04B2001/3861Transceivers carried on the body, e.g. in helmets carried in a hand or on fing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Buckles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一种带装置(5)、特别是腕带,其沿着延伸5方向(L)纵向延伸并且至少部分地形成为柔性的以便将其围绕使用者的肢体布置。该带装置包括具有第一表面(502)的第一端部(50)、具有第二表面(513)的第二端部(51)以及闭锁装置(6),该闭锁装置用于将第一端部(50)和第二端部(51)彼此连接并使得第一端部(50)和第二端部(51)在闭锁装置(6)的闭合位置中保持在彼此上,其中,在闭合10位置中,第一端部(50)和第二端部(51)通过第一端部(50)的第一表面(502)和第二端部(51)的第二表面(513)沿着彼此延伸。闭锁装置(6)包括设置在第一端部(50)上的至少一个接合元件(500)和设置在第二端部(51)上的至少一个接合开口(510-512),其中,在闭锁装置(6)的闭合位置中,至少一个接合元件(500)接合15至少一个接合开口(510-512),其中,端部(50、51)中的至少一者包括具有极性相反的至少两个磁极(600、601、610、611)的磁性构件(60、61),所述至少两个磁极(600、601、610、611)相对于彼此沿着相关联的第一表面(502)或第二表面(513)移位。

Description

特别地为腕带的磁性带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的带装置以及涉及外部电气装置和带装置的布置。
背景技术
这种带装置可以特别地构成为腕带,但是也可以构造成用于绕身体的其他部分设置。带装置沿着延伸方向纵向延伸并且至少部分地形成为柔性的,从而使得该带装置能够绕使用者的肢体设置。
这种类型的带装置包括具有第一表面的第一端部和具有第二表面的第二端部。闭锁装置设置成用于将带装置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彼此连接并使得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在闭锁装置的闭合位置中保持在彼此上。在闭合位置中,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通过第一端部的第一表面和第二端部的第二表面沿着彼此延伸。由此,通过闭合闭锁装置,带装置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能够彼此连接从而使得带装置能够围绕使用者的肢体闭合。
这种类型的带装置例如用于承载手表、移动计算装置、移动电话等。借助于这样的带装置可以将手表、移动计算装置、移动电话等紧固至使用者的臂部或腕部或另外的肢体。
需要一种如下类型的带装置:该带装置由于允许其容易地闭合和容易打开以便于将该带装置系于使用者的肢体或便于将带装置从使用者的肢体解除,因此在其使用方面是简单且舒适的。在此,处于闭合状态中的带装置应当被安全地紧固成使得其不能在不费力的情况下被意外地打开。特别地,该带装置应当确保通过该带装置紧固至使用者的肢体的手表、移动计算装置或移动电话不会轻易丢失。
由于用于例如手表的带装置参与到手表的整体设计和风格中,用于将带装置的端部紧固至彼此的闭锁装置必须在某种程度上符合手表的风格或必须至少能够整合到带装置中从而使得该闭锁装置不会破坏带装置的外观。
在如US5,664,298中公开的闭锁装置中,提供了各自包括锁定突出部的两个闭锁构件。该锁定突出部能够彼此接合并且在闭锁装置的闭合位置中以形状锁定的方式适当地保持在一起。在每个闭锁构件上设置有两个磁体以确保闭锁构件不能以意外的方式彼此分离。US5,664,298的闭锁装置用作用于珠宝的闭锁。
在如从US2003/0229974A1中已知的同样用作用于珠宝的闭锁的闭锁装置中,第一闭锁构件能够与第二闭锁构件形状锁定接合,其中,该接合在闭锁装置的闭合位置中借助磁体加固。
由DE202011106267U1可知一种具有磁性闭锁件的带。该带的一个端部上承载有永磁体,该永磁体在带的闭合位置中接合到带的另一端部上的开口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装置,该带装置允许将例如手表、移动计算装置、移动电话等紧固至使用者的肢体,并且由于该带装置能够舒适地围绕使用者的肢体闭合并且也能够舒适地打开,因此在这点上,该带装置在其使用方面是舒适的。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外部电气装置与带装置的布置,该布置允许带装置与外部电气装置——例如充电装置等——容易地连接,其中带装置上设置有电子装置。
所述目标通过包括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带装置实现。
相应地,闭锁装置包括设置在第一端部上的至少一个接合元件以及设置在第二端部上的至少一个接合开口,其中,在闭锁装置的闭合位置中,至少一个接合元件与至少一个接合开口接合,其中,端部中的至少一个端部包括具有极性相反的至少两个磁极的磁性构件,至少两个磁极相对于彼此沿着相关联的第一表面或第二表面移位。
接合开口能够在相关联的端部中形成为凹部或通孔。
本发明以提供用于将带装置的两个端部连接在一起的舒适的闭锁装置的理念为基础。在此,带装置至少部分为柔性的。这应当被理解为意味着该带装置可以围绕使用者的肢体设置并且可以变形以将该带装置从使用者的肢体解除。该带装置例如可以由以柔性材料——诸如织物或塑料——制成的柔性条形成。然而,带装置也可以由刚性部段形成,该刚性部段彼此联接以形成能够变形从而围绕使用者的肢体设置的带。在特定示例中,带装置可以包括例如两个刚性部段,该两个刚性部段彼此联接并且因此能够相对于彼此枢转,从而使得该带装置能够灵活地围绕使用者的肢体设置。
本发明以提供一种如下闭锁装置的理念为基础:该闭锁装置一方面提供带装置的两个端部的彼此的机械固定,另一方面提供带装置的受磁性支持的闭合。为此,带装置的一个端部带有呈销或钩的形式的至少一个接合元件,另一端部带有至少一个接合开口,至少一个接合元件可以以形状锁定的方式结合在该至少一个接合开口中。此外,端部中的至少一个端部包括具有极性相反的至少两个磁极的磁性构件。在此,所述两个磁极相对于彼此沿着平面——带装置的相关联的端部在该平面内延伸——移位。也就是说,两个磁极沿着由其上设置有该至少两个磁极的端部限定的表面移位。在此,磁极并非必须直接置于表面上,而是也可以定位在表面的下方并埋藏在带装置的本体中。
在优选实施方式中,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均带有磁性构件。特别地,第一磁性构件设置在第一端部上并且第二磁性构件设置在第二端部上,其中,第一磁性构件和第二磁性构件各自包括极性相反的至少两个磁极,该至少两个磁极相对于彼此沿着相关联的第一表面或第二表面移位。
然而,在替代性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使端部中的仅一个端部带有具有极性相反的两个磁极的磁性构件。在这种情况下,另一端部例如可以带有呈单个磁体的形式或呈由铁磁材料形成的磁衔铁形式的磁性元件,铁磁材料本身是未磁化的,但是其与另一端部的磁性构件相互作用并产生用于将带装置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朝向彼此吸引的磁引力。
在特定实施方式中,磁性构件的至少两个磁极相对于彼此沿着带装置的延伸方向移位。因此,该至少两个磁极沿着延伸方向彼此邻接。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磁性构件可以包括多个磁极,即多于两个磁极,该多个磁极相对于彼此移位并且设置成形成磁极模式的周期序列。这种周期序列可以例如形成为使得例如沿着带装置的纵向延伸方向在北极(N)之后为南极(S)、南极(S)之后又是北极(N),从而产生磁极序列NSNSNS...。然而,也可以将磁极设置成形成不只包括交替磁极的周期序列。例如,可以周期地设置两个北极一个南极的模式(NNS)以形成序列NNSNNSNNS...。显然其他周期序列也是可行的。
借助于设置在带装置的一个端部上并且与带装置的另一端部上的磁衔铁或另一磁性构件相互作用的至少一个磁性构件,可以简单且舒适地实现带装置的闭合,因为当闭合带装置时带装置的两个端部彼此吸引,从而使得该两个端部能够通过使一个端部的至少一个接合元件与另一端部上的至少一个接合开口接合而以容易的方式彼此吸引。在此,磁性构件的磁极可以用于确保端部在接合元件与接合开口能够机械结合的位置中彼此叠置。
如果在带装置的任一端部上均设置有具有极性相反的至少两个磁极的磁性构件,则端部可以彼此叠置以闭合带装置,其中,两端部由于磁引力而相对于彼此吸引并且被朝向彼此牵引至两者通过接合元件和接合开口——接合开口例如可以由纵向延伸的孔或凹部形成——而彼此接合的位置中。为了打开带装置,可以然后使两端部沿着延伸方向相对于彼此移位从而使得带装置的两个端部的磁极相对于彼此移位并且位于两个端部上的极性相同的磁极相接近。这至少引发磁引力的弱化或者甚至引发两个端部的磁性构件之间的磁斥力,从而使得带装置的端部能够容易地脱离彼此以便将带装置打开。
第一端部的磁性构件和/或第二端部的磁性构件例如由形成磁体排列结构的离散的磁体形成。替代性地,磁性构件可以由磁条或磁箔的磁化区域形成或通过任意其他用于产生具有极性相反的至少两个磁极的磁性构件的磁性装置形成。
有利地,磁性构件仅在带装置的端部的其所设置于的一侧上产生磁场。也就是说,磁性构件优选地大致仅在相关联的第一端部或第二端部的具有第一表面或第二表面——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在带装置的闭合位置沿着该第一表面或第二表面邻接——的一侧上产生磁场。
这样具有两个主要的益处:
-第一,如果仅朝向各个端部的一侧产生磁场,则由于第一端部的第一表面和第二端部的第二表面相接近从而在闭合位置中彼此邻接,因此能够确保带装置的端部总是在相对于彼此的正确位置中附接至彼此。特别地,能够避免第一端部通过与第一表面相反的表面在与第二表面相对的表面上邻接第二端部。
-第二,如果仅朝向实现两个端部的接合的一侧产生磁场而几乎不朝向面向使用者的肢体的另一侧产生磁场(如果带装置围绕使用者的肢体设置的话),则能够确保没有(大的)磁场进入到人体组织中,这将对使用者的舒适度有利。
为了仅在相关联的端部的带有磁性构件的一侧上产生磁场,可以采用不同的途径。第一种,(各项同性的)可磁化材料形成的磁条或磁箔可以仅在一侧上被磁化,从而在平面箔或条的一侧上形成并排的磁极。替代性地,特别地,当形成由离散的磁体元件组成的磁性构件时,可以形成所谓的海尔贝克阵列,从而产生朝向一侧的磁通量而几乎不产生朝向另一侧的任何磁通量。为了形成这种海尔贝克阵列,通过使相邻元件的磁化方向倾转90°来布置永磁体的段。以此方式,磁通量朝向该排列结构的一侧增强而在另一侧几乎消失。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至少一个接合开口沿着延伸方向纵向延伸并且其沿着延伸方向的开口宽度大于至少一个接合元件的宽度,从而使得该至少一个接合元件能够在至少一个接合开口中沿着延伸方向移位。
特别地,在带装置的闭合位置中,其中带装置例如围绕使用者的肢体设置,接合元件以如下方式置于相关联的接合开口中:带的端部在朝向使由闭合的带装置形成的孔口变宽的方向上以形状锁定的方式保持在彼此上。带装置的端部由此通过接合元件与接合开口的接合而机械地紧固在彼此上。然而,接合元件能够在纵向延伸的接合开口中沿反方向——朝向使由闭合的带装置围成的孔口减小的方向——移动,从而使得带装置的端部能够沿这一打开方向相对于彼此运动。
沿打开方向的这种相对运动允许使带装置的两个端部的磁性构件的磁极相对于彼此移动,从而使得为了打开带装置,能够使相同极性的磁极相接近以提供带装置的两个端部之间的变弱的磁引力或者甚至是磁斥力以便舒适地打开带装置。
接合开口的沿延伸方向的宽度可以使得接合元件能够在接合开口内移动第一磁性构件和/或第二磁性构件的至少两个磁极中的一个磁极的宽度的至少一半,优选移动一倍宽度。通过使带装置的两个端部相对于彼此移动磁极的宽度的至少一半,带装置的两个端部之间的磁引力至少能够减小。如果端部相对于彼此精确地移位一个磁极的宽度,则相同极性的磁极朝向彼此接近并且成为彼此相对地设置,使得在该端部之间产生斥力,从而允许容易且舒适地打开带装置。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在第一端部上沿着延伸方向等间隔地设置有多个接合元件,以及/或者在第二端部上沿着延伸方向等间隔地设置有多个接合开口。所述多个接合元件和/或接合开口允许带装置在不同的、离散的闭合位置中闭合,其中,在每个离散的闭合位置中,至少一个接合元件接合到至少一个接合开口中。
在第一端部上以及在第二端部上均设置有接合元件与接合开口的组合也是可行的。
优选地,两个相邻的接合元件之间的和/或两个相邻的接合开口之间的沿延伸方向的间距等于由至少两个磁极形成的磁性模式的周期宽度、或等于周期宽度的整数倍。如果接合元件和/或接合开口之间的间距等于由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上的磁极形成的磁性模式的周期宽度,则两个端部同样地彼此吸引至两者能够紧固至彼此的不同的、离散的位置中。因此,由接合元件和接合开口限定的不同的闭合位置在磁性上和功能上使类似的,从而使得带装置能够舒适地闭合在不同的离散的闭合位置中。
而为了闭合带装置,在端部的磁性构件之间产生磁引力,从而将两端部一起牵引至至少一个接合元件与相关联的接合开口接合的位置中,为了打开带装置,可以沿着带装置的纵向延伸方向相对于彼此移动带装置的端部,使得两个端部的磁性构件相对于彼此移动,从而使磁引力减弱或甚至可能地将磁引力逆转成磁斥力,由此允许容易、舒适地打开带装置。
至少一个接合元件可以呈销的形式或呈从第一端部突出出来的任何其他耐剪切力结构的形式。然而,在另一实施方式中,至少一个接合元件可以包括形成底部切口的钩状部段,在闭锁装置的闭合位置中第二端部接合在该底部切口中。这种钩状部段优选地形成为使得其能够伸入穿过带装置的第二端部的相关联的接合开口,其中,第二端部能够沿与打开方向相反的接合方向与钩状部段接合。借助于钩状部段,带装置的两个端部因此在闭锁装置的闭合位置中稳固地保持在彼此上,从而确保第一端部的接合元件不能不费力地、特别是在非蓄意打开带装置的情况下脱离与第二端部的接合开口的接合。特别地,如果钩状部段设置在接合元件上,则在两端部能够彼此分离之前第二端部必须相对于第一端部沿着打开方向被牵引。
该目标还通过如下带装置、特别是腕带来实现,该带装置、特别是腕带沿延伸方向纵向延伸并且至少部分地形成为柔性的以便将其围绕使用者的肢体设置,该带装置包括:
-第一端部,
-第二端部,以及
-闭锁装置,该闭锁装置用于将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彼此连接并使得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在闭锁装置的闭合位置中保持在彼此上,
在此,闭锁装置包括
-第一闭锁构件,该第一闭锁构件连接至第一端部并且具有刚性的第一锁定突出部,以及
-第二闭锁构件,该第二闭锁构件连接至第二端部并且能够附接至第一闭锁构件,使得在闭合位置中第二闭锁构件保持在第一闭锁构件上,该第二闭锁构件具有刚性的第二锁定突出部,
其中,第二锁定突出部能够沿接合方向与第一锁定突出部接合并且在闭合位置中以形状锁定的方式与第一锁定突出部接合,其中,第一闭锁构件包括第一磁性构件并且第二闭锁构件包括第二磁性构件,第一磁性构件和第二磁性构件构造成当第二闭锁构件附接至第一闭锁构件时彼此磁性吸引以便使闭锁装置闭合。
优选地,闭锁装置包括在第二锁定突出部附近的施力位置处枢转地附接至第二闭锁构件的施力元件,施力元件构造成将力引入到第二闭锁构件中。
相应地,第二闭锁构件可枢转地连接至用于当闭锁装置在其闭合位置中受力时将力引入到第二闭锁构件中的施力元件。由于施力元件在第二锁定突出部附近的施力位置处作用在第二闭锁构件上,因此在第二闭锁构件以形状锁定的方式接合第一闭锁构件的位置处,能够由闭锁装置在施力元件相对于第二闭锁构件的枢转位置的很大范围内承担大的载荷,从而降低了闭锁装置在载荷作用下意外打开的风险。
施力元件例如可以是能够围绕第二闭锁构件上的枢转轴线枢转的方括号状元件。枢转轴线在此构成施力位置并且因此假设为线的形式。
施力元件也可以是能够绕第二闭锁构件上的枢转点枢转的绳、链或线缆。在这种情况下,枢转点构成施力位置,因此假设施力位置呈单个点的形式。绳、链或线缆可以是刚性的或者是柔性的。
施力元件也可以由带装置本身构成。因此,带装置可以通过其(第二)端部直接连接至第二闭锁构件。在这点上,如果说施力元件被连接至第二端部,这应当意味着施力元件也可以与第二端部一件式地形成并且因此施力元件由第二端部本身构成。
如果将方括号状元件用作施力元件,其可以与第二闭锁元件形成枢转接合部,其中,该接合部可以形成在第二闭锁构件的两侧或单侧或中心点上。对于施力元件为也可枢转地附接至第二闭锁构件的两侧或单侧或中心点的绳、链或线缆的情况也是同样适用的。
为了将方括号状元件附接至第二闭锁构件,枢转接合部——特别是在将方括号状元件用作可绕枢转轴线枢转的施力元件的情况下——可以沿垂直于枢转轴线的方式打开,使得方括号状元件可以被夹入到形成该接合部的开口中。形成该接合部的开口也可以在垂直于枢转轴线的所有方向上周向地闭合,从而使得可以通过将方括号状元件沿着枢转轴线插入到相应的开口中而仅将方括号状元件附接至接合部。
特别地,如果施力元件为链、绳或线缆的形式,则该施力元件可以以可调节的方式附接至第二闭锁构件使得该施力元件能够在其长度方面进行调节。为此,例如,可以在链、绳或线缆上以可滑动的方式设置环,从而使得能够通过改变环在链、绳或线缆上位置来调节链、绳或线缆的长度。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闭锁构件包括基部和锁定元件,该锁定元件刚性地附接至基部并且带有第一锁定突出部。相应地,第二闭锁构件包括锁定部分,该锁定部分带有第二锁定突出部并且具有在闭合位置中面向第一闭锁构件的锁定构件的正面。其上设置有第一锁定突出部的锁定元件和基部在此有利地形成U形凹部,第二闭锁构件的第二锁定突出部的锁定部分接合在该闭合位置中,使得第二闭锁构件通过其第二锁定突出部以形状锁定的方式保持在由第一闭锁构件的第一锁定突出部、锁定元件以及基部形成的U形凹部中。
在本文中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施力位置——即施力元件接合的位置——在闭锁装置的闭合位置中可以位于第二闭锁元件的正面与第一闭锁构件的第一磁性构件的中心之间。第一磁性构件的中心可以由构成第一磁性构件的磁体或磁衔铁的几何中心或质量中心确定。由于施力位置位于第二闭锁元件的正面与第一闭锁构件的第一磁性构件的中心之间,从而确保了存在对于利用第一闭锁构件的磁性构件与第二闭锁构件的磁性构件之间的磁引力保持第二闭锁构件与第一闭锁构件的接合的有利影响。由于施力位置位于正面与第一磁性构件的中心之间,作用在施力位置处的力将以比由磁性构件引起的磁引力的力臂小的力臂作用从而使得很小的磁引力便可足以确保保持闭锁构件彼此接合,即使是在经由施力元件以很大的载荷作用于第二闭锁构件上的施力位置处的情况下。
在特定实施方式中,第一锁定突出部形成第一腿部并且基部形成U形凹部的第二腿部,第一腿部和第二腿部大致彼此平行地延伸。在这种情况下,第二闭锁构件在闭锁装置的闭合位置中通过其第二锁定突出部与U形凹部接合,其中,第二锁定突出部在闭合位置中在U形凹部的内侧邻接第一锁定突出部。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第一闭锁构件包括止挡元件,该止挡元件在闭合位置中面向第二闭锁构件的背面。在本文中,背面面向与接合方向相反的方向并且在第一闭锁构件的基部上位于正面的相反侧。止挡元件被构造成防止当闭锁装置处于其闭合位置中时第二锁定突出部沿与接合方向相反的方向脱离第二锁定突出部与第一锁定突出部的接合。因此止挡元件用于防止第二闭锁构件沿与接合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脱离与第一闭锁构件的接合,从而使得第二闭锁构件不能通过使其逆着接合方向移位而被不费力地释放。
止挡元件的设置可以提供特别牢固的闭锁装置。借助于该止挡元件显著降低了闭锁装置因为大载荷作用在附接至第二闭锁构件的施力元件上而被打开的风险,因为第二闭锁构件逆着接合方向脱离与第一闭锁构件的接合的滑动被阻止。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第二闭锁构件可以包括支撑元件,该支撑元件附接至锁定部分并且沿着与接合方向相反的方向延伸超过锁定部分。支撑元件构造成防止当闭合闭锁装置时背面与止挡元件在第二锁定突出部接合第一锁定突出部之前邻接。当为了闭合闭锁装置而使第二闭锁构件接近第一闭锁构件时,支撑元件首先与第一闭锁构件的基部邻接并且引导第二闭锁构件相对于第一闭锁构件的运动,从而使得第二锁定突出部能够滑动至与第一锁定突出部相接合,而止挡元件不阻碍这一运动。
止挡元件可以刚性地设置在基部上并且可以定形状成从基部突出的突出部。
然而,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止挡元件也可以弹性地设置在第一闭锁构件的基部上并使得该止挡元件能够在为了闭合闭锁装置而将第二闭锁构件附接至第一闭锁构件时被偏转。因此,在闭合闭锁装置时,第二闭锁构件与第一闭锁构件的止挡元件邻接并且使止挡元件偏转成使得第二闭锁构件的第二锁定突出部能够滑动至与第一闭锁构件的第一锁定突出部接合。一旦第二锁定突出部已到达其接合位置(在该接合位置中,第二锁定突出部与第一锁定突出部接合),弹性止挡元件迅速返回至其初始位置并且然后在初始位置中阻挡第二闭锁构件防止第二闭锁构件沿与接合方向相反的方向滑动脱离其与第一闭锁构件的接合。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第一锁定突出部的在闭合位置中背离第二锁定突出部的一侧可以包括斜面。附加地或替代性地,第二锁定突出部的在闭合位置中背离第一锁定突出部的一侧也可以包括斜面。以此方式,由于锁定突出部的斜面彼此接触并且第二锁定突出部可以沿着第一锁定突出部滑动直到第二锁定突出部能够移动至与第一锁定突出部接合为止,因此可以实现在闭合闭锁装置时,当沿闭合方向——该闭合方向与接合方向垂直并且与第一闭锁构件的基部延伸大致所沿的平面垂直——将第二闭锁构件附接至第一闭锁构件时,第二锁定突出部被引导越过第一锁定突出部。
在此,由于当闭合闭锁装置时第二锁定突出部在斜面上滑动,因此使第二闭锁元件逆着接合方向移位一定距离,以便能够使第二锁定突出部移动越过第一锁定突出部直到第二锁定突出部能够移动至与第一锁定突出部形状锁定接合为止。
可以以不同方式将闭锁装置从其闭合位置中打开。
第一,为了打开闭锁装置,可以使第二闭锁构件能够利用其第二锁定突出部围绕第一锁定突出部枢转以便使第二锁定突出部从其与第一锁定突出部的形状锁定接合中断开接合。
第二,可以使第二闭锁构件能够沿与接合方向垂直并且与第一闭锁构件的基部延伸大致所沿的平面垂直的方向移位,通过该移位运动,第二锁定突出部沿着第一锁定突出部滑动并且因此移动脱离与第一锁定突出部的接合。
如果能够通过使第二闭锁构件相对于第一闭锁构件枢转而使第二闭锁构件与第一闭锁构件断开接合,则另外可以想到的是也可以通过使闭锁构件相对于彼此移位而将闭锁装置打开,从而使得大致两个打开运动是可行的。为了使第二闭锁构件相对于第一闭锁构件枢转,可以在第二闭锁构件上设置把手,该把手允许致动第二闭锁构件以使第二闭锁构件利用其第二锁定突出部围绕第一锁定突出部枢转。
如果闭锁装置需要通过使第二闭锁构件相对于第一闭锁构件枢转来打开,则还可以想到借助于呈括号状的施力元件与例如第一闭锁构件的锁定元件的共同作用、或者借助于阻止第二闭锁构件相对于第一闭锁构件在与接合方向垂直并且与第一闭锁构件的基部延伸所沿的平面平行的方向上的移位运动的额外的侧部元件来阻挡通过使第二闭锁构件相对于第一闭锁构件移位而实现的打开。
如果闭锁装置需要通过使第二锁定突出部沿第一锁定突出部滑动从而使第二闭锁构件移位来打开,则可以想到不在第二闭锁构件上设置允许第二闭锁构件枢转的把手。在这点上,还可以想到仅在施力元件被移动至不阻挡移位运动的位置中时才可以发生移位运动。另外,可以设置额外的互锁元件,在使第二闭锁构件相对于第一闭锁构件移位之前必须释放该互锁元件。或者能够想到通过例如以使打开移位运动仅可沿一个方向进行的方式将施力元件附接至第二闭锁构件而允许仅沿一个方向的移位。
施力元件例如可以构成用于将带装置的相关联的(第二)端部固定至第二闭锁构件的紧固构件。此外,第一闭锁构件可以带有用于将带装置的相关联的(第一)端部固定至第一闭锁构件的紧固构件,使得经由该闭锁装置能够使带装置的两个端部彼此连接。
如果呈方括号形状的施力元件包括两个端部,施力元件经由该两个端部以可枢转的方式附接至第二闭锁构件的至少一个开口,则还可以借助于设置在方括号状元件上的固定元件来固定施力元件至第二闭锁构件的附接。固定元件将方括号状元件保持在一起,因为方括号状元件的两个端部不能相对于彼此移位从而防止端部从第二闭锁构件的至少一个开口中脱离。这种方括号状元件连同固定元件也可以形成用于将带装置的相关联的端部附接至施力元件的紧固构件,其中,固定元件所用于的第一用途是其固定方括号状元件至第二闭锁构件的附接,并且第二用途是其将带装置的端部保持并固定在方括号状元件上。
磁性构件可以设置成产生沿着接合方向或沿着垂直于接合方向的方向的引力。在第一种情况下,闭锁构件被吸引,使得闭锁构件沿着接合方向朝向彼此被牵引。在第二种情况下,磁引力例如垂直于第一闭锁构件的基部延伸的平面作用。在第一种情况下,闭锁构件的磁体、或者闭锁构件中的一个闭锁构件的磁体与闭锁构件中的另一闭锁构件的磁衔铁沿着接合方向面向彼此。在第二种情况下,闭锁构件的磁体、或者闭锁构件中的一个闭锁构件的磁体与闭锁构件中的另一闭锁构件的磁衔铁沿着垂直于接合方向的方向面向彼此。
在闭锁构件中的一者或每一者上可以设置具有相反磁极的面向另一闭锁构件的多个磁体。通过这种磁体装置,能够确保当闭合闭锁装置时闭锁构件沿正确的取向附接至彼此,因为磁体相互作用以使闭锁构件相对于彼此移动从而使得闭锁构件以期望的方式面向彼此。
然而,除了上述实施方式以外,闭锁装置可以具有能够在施力位置处可枢转地或刚性地附接至第二闭锁构件的施力元件。因此,闭锁装置也可以带有刚性地附接至第二闭锁构件的施力元件。
由于闭锁装置的应用,不需要提供用于锁定突出部的弹性部件。这使得可以例如利用挤压型材将第一闭锁构件和第二闭锁构件生产为金属部件。这些挤压型材可以以容易且成本有效的方式由金属或塑料加工生产为可靠、高强度的部件。此外,由于闭锁装置的容易的结构构建,闭锁装置不易脏并且因此提供用于闭合带装置的可靠闭锁。
在所有的上述实施方式中,可以在带装置上设置磁场传感器,例如设置在带装置的端部中的一个端部上,以便感测在闭合位置中由磁性构件产生的磁场。在此,磁场传感器检测由磁性构件产生的磁场的强度。或者磁场传感器可以检测两个磁性构件中的一者或两者的位置。通过磁场传感器可以产生向使用者指示是否已达到闭合位置以及是否已经以正确的方式确立闭合位置,从而使使用者接收到关于带装置的闭合的反馈。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带装置至少部分地形成为弹性的。特别地,带装置可以构造成在闭合位置中提供沿朝向使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彼此分离的方向的预张紧力。特别地,带装置可以在其闭合位置中沿与打开方向相反的方向预张紧。通过弹性带装置的这种预张紧,能够确保在带装置的闭合位置中,第一端部的接合元件和第二端部的接合开口能够稳固地保持彼此接合,以提供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之间的形状锁定连接。
替代性地,预张紧力能够作用为抵抗端部的彼此分离,例如在能够通过使端部垂直于带装置的纵向延伸方向移动来实现带装置的打开的情况下。
优选地,带装置包括手表、移动计算装置、移动电话或另一电子装置。在此,例如,可以将手表本身整合到带装置中,或者可以将用于将手表(以可释放地方式)附接至带装置的适当保持装置整合到带装置中。也可以将移动计算装置、移动电话或另一电子装置整合到带装置中或者可以将适当的保持装置设置在带装置上。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可以在带装置的带部段上设置长度调节装置。所述长度调节装置用于调节带装置的沿延伸方向的长度,使得带装置能够适应于不同使用者的喜好。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带装置在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中的至少一者处包括至少一个电触头,以建立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之间的电连接或者是带装置与外部电气装置之间的电连接。
如果在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上分别设置电触头,则所述电触头可以在带装置闭合时接触从而可以用于提供指示带装置是否已正确闭合的(电)信号。带装置也可以经由所述电触头连接至外部电气装置——例如充电装置,从而可以经由该电触头对设置在带装置上或整合在带装置中的电气装置电力地供以能量。
在此,外部电气装置也可以是可以与带装置的电子装置通信的外部装置。在该情况下,电触头可以用于设置在带装置上的电子装置与外部电气装置之间的数据传输。
在这点上,还能够想到的是在带装置的一个端部上设置两个电触头,使得能够经由该一个端部建立与外部装置的电连接,以用于对带装置的电子装置充电或用于建立外部装置与带装置的电子装置之间的数据通信联接。
目的还通过外部电气装置与其上设置有电子装置的带装置、特别是腕带的布置来实现,其中
-该带装置沿着延伸方向纵向延伸、至少部分地形成为柔性的以便将其围绕使用者的肢体设置、并且包括至少一个磁性构件和至少一个电触头,并且
-外部电气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磁性构件和至少一个电触头,
其中,在带装置连接至外部电气装置的连接状态中,带装置的至少一个电触头和外部电气装置的至少一个电触头电接触以建立带装置与外部电气装置之间的电连接,并且其中,带装置的至少一个磁性构件和外部电气装置的至少一个磁性构件构造成相互作用,以在将带装置连接至外部电气装置时引导带装置的至少一个电触头与外部电气装置的至少一个电触头接触。
在这点上,带装置可以根据前述类型进行构造。
特别地,可以将带装置的至少一个磁性构件置于带装置的端部上。在这点上,还能够想到的是带装置的两端各自包括磁性构件并且带有电触头,使得带装置能够经由其两个端部连接至外部电气装置。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带装置和外部电气装置中的一者包括接合元件并且带装置和外部电气装置中的另一者包括接合开口,其中,在连接状态中接合元件与接合开口相接合。因此,在连接状态中,带装置被机械地保持在外部电气装置上,从而建立带装置与外部电气装置之间的安全连接。
在特定实施方式中,带装置可以包括第一端部、第二端部以及闭锁装置,该闭锁装置用于将带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连接至彼此从而使得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在闭锁装置的闭合位置中保持在彼此上。在此,闭锁装置可以包括设置在第一端部上的至少一个接合元件以及设置在第二端部上的至少一个接合开口,其中,在闭锁装置的闭合位置中,至少一个接合元件接合至少一个接合开口。优选地,闭锁装置还包括设置在第一端部上的第一磁性构件和设置在第二端部上的第二磁性构件,其中,第一磁性构件和第二磁性构件各自包括极性相反的至少两个磁极,所述至少两个磁极沿着第一端部的表面和第二端部的表面——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在闭锁装置的闭合位置中沿着所述表面邻接——相对于彼此移位。
附图说明
随后将就图中示出的实施方式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潜在的理念。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具有两个端部的带装置的示意图,第一端部具有接合元件并且第二端部具有接合开口,在带装置的闭合位置中,接合元件与接合开口接合;
图2A示出了处于带装置的闭合位置中的沿带装置的延伸方向的示意性剖面图;
图2B示出了处于带装置的打开位置中的沿带装置的延伸方向的示意性剖面图;
图3A示出了在闭合带装置时的沿带装置的延伸方向的示意性剖面图;
图3B示出了在闭合带装置时的沿带装置的延伸方向的另一示意性剖面图;
图4A示出了带装置的示意性立体图;
图4B示出了带装置的侧视图;
图5A示出了带装置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示意性立体图;
图5B示出了带装置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6示出了具有呈钩状的接合元件的带装置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7A示出了在闭合带装置期间的示意图;
图7B示出了在闭合带装置期间的另一示意图;
图7C示出了处于闭合位置的带装置的示意图;
图8A示出了具有闭锁装置的带装置的侧视图,该闭锁装置包括第一闭锁元件和第二闭锁元件;
图8B示出了处于闭合位置的图8A的带装置;
图8C示出了处于打开位置的图8A的带装置;
图9A、9B示出了闭锁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分解图;
图10A-15A示出了处于不同位置的闭锁装置的立体图;
图10B-15B示出了处于根据图10A-15A的状态中的闭锁装置的俯视图;
图10C-15C示出了沿根据图10B-15B的线A-A至F-F截取的剖面图;
图16A示出了闭锁装置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立体分解图;
图16B示出了图16A的闭锁装置的闭合位置的侧视图;
图17示出了端部处具有电触头的带装置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18示出了附接至外部电气装置的带装置的示意图;以及
图19示出了以另一方式连接至外部电气装置的带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至图4A、4B示出了沿着如图1和图4B中以示例示出的延伸方向L纵向延伸的带装置5的实施方式。如从图4B中可见的,在本文中的延伸方向L可以根据带的形状弯曲。带装置5例如可以承载手表、电子计算装置、移动电话或另外的电子装置。经由该带装置5,可以通过将带装置5围绕使用者的肢体闭合而将手表等紧固在使用者的肢体上。
带装置5包括第一端部50和第二端部51。为闭合带装置5以将带装置5围绕使用者的肢体设置,带装置5的端部50、51可以彼此连接并使得在如图2A所示的闭合状态下该端部50、51固定至彼此。
在这点上,应当注意的是,术语“端部”在本文的涵义中应当指代带装置的端部部段。
在第一端部50上设置有呈突出的销的形式的接合元件500。销置于第一端部50的表面502上并且从表面502竖向突出。第二端部51进而包括多个接合开口510、511,接合元件500能够插入到该接合开口510、511中并使得在带装置5的闭合状态下该接合元件500如图2A中所示地与接合开口510接合。
在带装置5的闭合状态下,两个端部50、51彼此邻接。在该状态中,第一端部50的表面502——接合元件500设置在该表面502上——邻接第二端部51的表面513并使得端部50、51在该闭合状态中以平面型式彼此叠置。
每个端部50、51均带有磁性构件60、61,磁性构件60、61形成多个磁极600、601、610、611,该多个磁极600、601、610、611相对于彼此沿纵向延伸方向L偏移,从而形成磁极600、601、610、611的交替序列。因此,在第一端部500上以交替的形式设置有极性相反的多个磁极610、611(例如参见图4A)。同样地,在第二端部50上以交替的形式设置有极性相反的多个磁极600、601。因此,在第一端部50和第二端部51上,北极(N)之后是南极(S),南极之后又是北极(N),以此类推。
尽管在图1至图4A、4B中示出第二端部51的在端部51的表面上的磁极600、601偏离第一端部50(主要是为了简化附图),应当理解为磁极600、601通过其所示出的极性面向第一端部50以与所述第一端部50上的磁极610、611相互作用。
磁性构件60、61连同接合元件500和接合开口510至512形成用于将端部50、51连接至彼此的闭锁装置6。
为了闭合带装置5,如图3A和3B所示,使端部50、51彼此接近,其中,设置在两个端部50、51上的磁性构件60、61提供两个端部50、51之间的磁引力,该磁引力将端部50、51朝向彼此牵引至第一端部50的接合元件500与第二端部51的接合开口510接合的位置中。
因此,如图2A中所示,在闭合状态中,接合元件500伸入到接合开口510中,其中,接合元件500在接合开口510中处于如下位置中:接合元件500沿朝向使由处于闭合位置中的带装置5围成的孔口变宽的方向邻接接合开口510的边缘。接合元件500接合到接合开口510中从而提供沿与打开方向O相反的方向的形状锁定(参见图2B)。因此,如果有力逆着打开方向O作用在端部50、51之间,接合元件500与接合开口510的磁性接合使得这种力不能将带装置5打开。
为了打开带装置5,可以使接合元件500在接合开口510内沿打开方向O——如图2B中所示地沿着带装置5的纵向延伸方向L指示——移位。为此,接合开口510形成为沿着延伸方向L延伸的纵向孔,从而允许相对于第一端部50沿打开方向O牵引第二端部51。通过这种运动,端部50、51的磁极600、601、610、611相对于彼此移动,其中,在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中,相同极性的磁极在如图2B中可见的打开状态中接近彼此,从而在两个端部50、51之间产生磁斥力。因此,在这种打开状态中,端部50、51可以以容易且舒适的方式彼此分离以便打开带装置5。
在图1至图4A、4B的示例中,磁极600、601、610、611相对于彼此沿纵向延伸方向L移位。应当理解的是,这是一个示例。同样地,磁极600、601、610、611也能够沿着相关联的端部50、51的表面502、513在另一方向上相对于彼此移位,例如,沿着垂直于延伸方向L的方向移位。
此外,磁极600、601、610、611并非必须形成交替极性的周期序列。磁极600、601、610、611也可以形成任意磁性模式的周期序列,其中,例如,在两个北极之后为一个南极,从而形成NNSNNSNNS...序列。
在图1至图4A、4B的示例中,接合开口510、511之间的间距W1等于第二端部51的磁性构件60的周期宽度W1,该周期宽度W1也等于第一端部50的磁性构件61的周期宽度。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使接合元件500与不同的接合开口510、511接合,其中,在各个离散的闭合位置中,提供有用于牵引接合元件500以使接合元件500与相关联的接合开口510、511接合的磁引力。
在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中,磁极600、601、610、611的宽度W是相等的。然而,这不是非此不可的。也可以使不同的磁极600、601、610、611具有不同的宽度W。
在所示出的示例中,可以通过接合元件500可以在接合开口510中精确移位了磁极600、601、610、611的宽度W。这样允许磁力由闭合状态中的磁引力(图2A)至打开状态中的磁斥力(图2B)的逆转。
然而,接合开口510、511也可以形成为允许更小或更大的位移,例如仅磁极600、601、610、611的宽度W的一半。这样至少允许用于打开带装置5的磁引力减小。
在所示示例中,带装置5由弹性材料制成,例如由塑料或由另一弹性材料制成。在中性状态中,如图4A和4B中所示,在此状态下,端部50、51彼此接近,其中,为了在例如将带装置5围绕使用者的肢体设置之后闭合带装置5,可以借助于磁性构件60、61的磁引力以及借助于因接合元件500接合至接合开口510、511中而产生的机械连接将端部50、51吸引至彼此并且将端部50、51保持在闭合位置中。
如从图4A、4B中可见的,在带装置5的中性位置中,当沿着围绕带装置5的周向方向观察时,端部50、51位于近似相同的位置。因此,可以提供第一接合位置,在该第一接合位置中,端部50、51能够在几乎没有由于带装置5的弹性而作用在端部50、51之间的预张紧力的情况下附接至彼此。然而,在对应于带装置5的不同孔口开度的其他接合位置中,带装置5可能被弹性地张紧而使得端部50、51之间的预张紧力沿与打开方向O相反的方向作用在这种接合位置中。
然而,在不同的示例中,如图5A和5B中所示出的,在中性状态中,端部50、51也可以设置成彼此分离并使得带装置5与图4A、4B的实施方式相比进一步打开。为了闭合带装置5,使端部50、51彼此接近并附接至彼此,其中,在带装置5各个闭合位置中,由于带装置5的弹性预张紧,弹力逆着打开方向O(沿图5B中所示的箭头方向)作用。在弹性载荷的作用下,这种预张紧力可以借助于第一端部50上的接合元件500至第二端部51上的接合开口510、511中的接合而提供端部50、51的稳固连接。
图6和图7A-7C示出了带装置5的另一实施方式,该实施方式大体上类似于前述实施方式,但是接合元件500不再为如在图1至图5A、5B的实施方式中所使用的销的形式,该实施方式包括其上设置有钩状部段501的接合元件500,从而形成与接合开口510、511接合的底部切口。
此处的具有钩状部段501的接合元件500例如在下述情况下是有益的:如图6中所示,在带装置5的中性位置中,带装置5的端部50、51彼此分开地设置,并且带装置5形成为弹性的,从而使得在图7C中所示的闭合状态下,有弹性预张紧力F作用在端部50、51之间,从而牵引第二端部51的接合开口510的边缘部段使得该边缘部段与由第一端部50的接合元件500的钩状部段501形成的底部切口相接合。在此,底部切口沿打开方向O敞开,使得作用在第二端部51上的预张紧力F逆着打开方向O将牵引接合开口510的相关联的边缘部段牵引为与底部切口接合,由此增强接合元件500与接合开口510的接合。
在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中,为了闭合带装置5,在设置在两个端部50、51上的磁性构件60、61的磁引力的支持下,端部50、51被吸引至彼此(图7A)。在此可以发生闭合,使得端部50、51在磁性构件60、61之间的磁引力作用下首先到达图7B的位置,在该位置中,接合开口510的边缘部段尚未与由接合元件500的钩状部段501形成的底部切口相接合。然后,由于作用在端部50、51之间的弹性预张紧力F,钩状部段501被牵引至与接合开口510的边缘部段接合,如图7C中所示。
在图7C的闭合状态中,磁极600、601、610、611此时相对于彼此处于如下位置中:磁极600、601、610、611在该位置中(精确地)以相反极性面对彼此,使得在该闭合状态中有最大磁引力作用在磁极600、601、610、611之间。然而,磁极600、601、610、611也可以处于彼此精确相对的图7B的位置中,其中,在根据图7C的闭合状态中,两个端部50、51的极性相反的磁极600、601、610、611并非处于彼此精确相对的位置中,而是相对于彼此小幅度地偏移。
如图6中所示,在带装置5的带部段54上可以附接有长度调节装置8,从而允许沿延伸方向L调节带装置5的长度。这种类型的长度调节装置8可以用在本文所描述的带装置5的任意一者中。
如同样在图6中示出的,手表7或另一电子装置——例如移动计算装置或移动电话——可以附接至带装置5或整合到带装置5中。因此,带装置5可以用于将手表、移动计算装置、移动电话等紧固至使用者的肢体。
在图8A至8C中示出了具有两个端部50、51的带装置5的另一实施方式。带装置5包括具有第一闭锁构件2和第二闭锁构件3的闭锁装置1。第一闭锁构件2包括锁定元件21,该锁定元件21带有锁定突出部210从而形成底部切口。第二锁定构件3包括锁定部分30,锁定部分30在如图8B中所示的闭锁装置1的闭合位置中与由锁定元件21形成的底部切口接合并且因此使带装置5的端部50、51彼此连接。
每个闭锁构件2、3均包括呈磁体或磁衔铁形式的磁性构件23、33,使得在闭合闭锁装置1时,闭锁装置1的闭合通过彼此吸引的磁性构件23、33而被磁性地支持。
随后将参照图9A、9B至图16A、16B详细地描述闭锁装置1的功能原理。
在此,第一闭锁构件2包括承载带有锁定突出部210的锁定元件21的基部20。锁定元件21刚性地附接至基部20,该锁定元件21从基部20延伸并且带有刚性的锁定突出部210。基部20和带有锁定突出部210的锁定元件21可以有利地由塑料或金属形成为单件。
基部20包括开口200,该开口200中容纳磁体外壳22,呈磁体或磁衔铁形式的磁性构件23插入到接收开口220中并使得磁性构件23固定地保持在基部20上。
基部20还具有紧固构件201,带装置5的相关联的端部50能够附接至该紧固构件201。然而,基部20也可以刚性地固定至第一端部50或可以与带装置5的第一端部50成一体,如图8a至8C所示。
第二闭锁构件3包括锁定部分30,该锁定部分30带有锁定突出部304并且具有纵向延伸的开口300以便将呈方括号形状的施力元件31附接至锁定部分30。锁定部分30还具有中央开口301,磁体或磁衔铁形式的磁性构件33能够插入到该中央开口301中并使得该磁性构件33固定地保持在该锁定部分30上。
从锁定部分30延伸有把手302和支撑元件303。把手302用于致动锁定部分30以将闭锁装置1从闭合位置打开。支撑元件303用于确保锁定部分30能够以容易、舒适且可靠的方式附接至第一闭锁构件2,随后将对此作更详细的解释。
固定元件32附接至呈方括号形状的施力元件31,该固定元件32以附接至方括号状元件31的状态围绕方括号状元件31延伸。固定元件32连同方括号状元件31用作用于将带装置5的相关联的端部51附接至第二闭锁构件3的紧固构件。此外,固定元件32用于在方括号状元件31已经通过将其两个端部310、311插入到锁定部分30的纵向开口305中而附接至锁定部分30之后将方括号状元件31固定在锁定部分30上。
然而,锁定部分30也可以以可枢转的形式直接联接至带装置的第二端部51,如图8a至8C中所示。在此,锁定部分30并非必须借助于可枢转接合部联接至第二端部51,而是也可以刚性地连接至第二端部51,只要第二端部51能够足够地弯曲以允许锁定部分30相对于基部20的打开运动即可,下文将对此作详细描述。
呈方括号形状的施力元件31在附接至锁定部分30时能够相对于锁定部分30绕纵向轴线300枢转。纵向轴线300在这种情况下会因为沿着该轴线300作用在施力元件31上的力被插入到锁定部分30中而形成施力位置。
图10A至10C至图15A至15C示出了处于不同位置中的闭锁装置1。在此,图10A至15A以立体图示出了闭锁装置1处于打开状态(图10A)、在闭合闭锁装置1期间(图11A至图14A)以及处于闭合位置中(图15A)。图10B至图15B示出了对应的俯视图,并且图10C至15C示出了对应的剖面图。
在打开位置中,在闭合之前,闭锁构件2、3彼此分离,并且可以通过使第二闭锁构件3沿闭合方向X接近第一闭锁构件2而使闭锁构件2、3附接至彼此,其中该闭合方向X大致垂直于第一闭锁构件2的基部20(参见图10C)。
当闭合闭锁装置1时,如图11C所示,第二闭锁构件3沿闭合方向X接近第一闭锁构件2,其中,闭锁构件2、3的磁性构件23、33产生支持闭锁构件2、3的接近运动的磁引力,从而使得闭锁构件2、3被磁性地牵引到一起并且磁性地支持闭合运动。当第二闭锁构件3接近第一闭锁构件2时,第二闭锁构件3经由锁定部分30上的倾斜面306与第一闭锁构件2的锁定突出部210的倾斜面211相接触。倾斜面306设置在锁定部分30的前端部上并且位于与锁定部分30的锁定突出部304相反的位置处。
当第二闭锁构件3进一步接近第一闭锁构件2,如图12C中所示,倾斜面306沿着锁定突出部210上的倾斜面211滑动。由此锁定部分30移动越过锁定突出部210。
随着磁性构件23、33以增大的强度彼此吸引,第一闭锁构件3可以枢转成使得支撑构件303接近第一闭锁构件2的基部20(倾转方向X’)并且与基部20邻接。由于支撑元件303与基部20邻接并因此将锁定部分30支撑在基部20上,第一闭锁构件3的进一步的接近运动由支撑元件303利用其远端沿着基部20滑行移动而引导。这特别地防止在锁定部分的正面307已经移动超过第一闭锁构件的锁定突出部210之前锁定部分30的背面308(参见图13C)与设置在基部20上的止挡元件24接触,如图13C中所示。以此方式,防止了第二闭锁构件3会因其锁定部分30处于可能阻止第二闭锁构件3到达其闭合位置的位置中而被阻塞。相反,如图13C中所示,锁定部分30的正面307被引导越过第一闭锁构件的锁定元件21的锁定突出部210,从而使得第二闭锁构件3到达图14C中所示的位置。
在图14C的位置中,由于锁定部分30的正面307已经移动到由锁定元件21、锁定突出部210和基部20形成的U形凹部中,锁定部分30通过其锁定突出部304接合第一闭锁构件2的锁定突出部210。在此,锁定部分30已经沿接合方向E移动成与U形凹部接合,其中,在进一步的闭合运动期间以及在磁性构件23、33之间的磁引力的支持下,闭锁装置1到达其在图15C中示出的闭合位置,在该闭合位置中,正面307面向锁定元件21并且背面308面向位于第一闭锁构件2的基部20上的止挡元件24。
由于锁定突出部210、304分别刚性地设置在第一闭锁构件2和第二闭锁构件3上,因此闭合运动不是简单的纵向运动,而是包括不同的运动。特别地,例如,闭锁构件2、3在第一阶段沿着大致直线的闭合方向X彼此接近(参见图10A)。然而,第二闭锁构件3继而在第一倾转取向中沿倾转方向X’(参见图12C)倾转并且继而在第二倾转取向中向后沿倾转方向X”倾转(图13C)以达到图15C的闭合位置。
在闭合位置中,由于第二闭锁构件3的锁定部分30处于与锁定元件21的形状锁定接合中,其中锁定元件21带有第一闭锁构件2的锁定突出部210,因此第二闭锁构件3被保持在第一闭锁构件2上。此外,闭锁构件2、3在此借助于磁性构件23、33而保持在彼此上,从而防止闭锁装置1的意外打开。
此外,由于呈方括号形状的施力元件31在施力位置300处附接至第二闭锁构件3的锁定部分30(参见图15C),因此通过作用在第二闭锁构件3上的大载荷而有效地防止非蓄意的打开。由于施力位置300(该施力位置300对应于呈方括号形状的施力元件31的枢转线)——沿接合方向E观察——位于锁定部分30的正面307与第一闭锁构件2的磁性构件23的中心230之间,借助于施力元件31引入到锁定部分30中的力——其中具有逆着闭合方向X作用的力分量——的力臂比作用在磁性构件23、33之间的磁引力的力臂小,使得即使在大载荷下也能避免通过该载荷将闭锁装置1打开。
此外,由于通过刚性地设置在第一闭锁构件2的基部20上的止挡元件24阻止了闭锁构件3逆着接合方向E的移位运动,因此载荷能够经由施力元件31沿实质上任意方向引入到第二闭锁构件3中,而闭锁装置1不会因载荷的作用而打开。如果载荷例如大致沿逆着接合方向E的方向作用在第二闭锁构件3上,锁定部分30将通过其背面308与止挡元件24邻接,使得锁定部分30不能移动脱离与锁定元件21的接合。
因此,提供了一种高强度闭锁装置1,该高强度闭锁装置1特别适用于例如作为能够经受大载荷的安全闭锁装置。此外,由于闭锁装置1的简单构造,该闭锁装置1易于操纵、可靠并且不易脏,从而使得该闭锁装置1适用于各种条件下的各种环境中的各种各样的不同应用。
如图15C中所示,为了获得关于闭锁装置1已到达其闭合位置的反馈,磁场传感器4可以设置在例如第一闭锁构件2(但是设置在第二闭锁构件3也是可以的)上。磁场传感器4例如可以能够感测磁体装置23、33的磁场强度,从而使得其可以从闭锁装置1的闭合位置中的磁场中推断出闭锁装置1是否确实已达到其闭合位置。这可以借助于例如光或声音或以任何其他适当的方式向使用者示意。
为了打开闭锁装置1,使用者可以作用在锁定部分30的把手302上并且可以使第二闭锁构件3沿如图15C中所示的打开方向Y1枢转,以便使第二闭锁构件3倾转并且使第二闭锁构件3脱离与止挡元件24的锁定关系。通过以该方式使第二闭锁构件3倾转,磁性构件23、33离开彼此并且锁定部分30被倾转脱离其与锁定元件21的接合,从而使得第二闭锁构件3能够与第一闭锁构件2分离。
把手302也用作杠杆臂,以允许磁性构件23、33的容易、平稳的分离。
为便于倾转运动,在本文中,锁定部分30在面向锁定突出部210的外边缘212的前边缘处是圆的,从而使得在使第二闭锁构件3倾转时锁定部分30的圆形前边缘能够滑动越过锁定突出部210的外边缘212以便打开闭锁装置1。
此外,闭锁装置1可以通过使第二闭锁构件3沿如图15B中示出的打开方向Y2滑行移动而打开。为此,必须使呈方括号形状的施力元件31进入到其不包绕锁定元件21的位置中,从而使得第二闭锁构件3能够自由地通过其锁定突出部304沿着第一闭锁构件2的锁定突出部210滑动,直到第二闭锁构件3已脱离其与第一闭锁构件2的接合为止。
第二闭锁构件3的锁定部分30和第一闭锁构件2可以由塑料或金属通过例如挤压制造而成。这些部分可以以容易的方式由挤压型材生产而成,使得制造容易且成本有效。
在先前描述的实施方式的改型中,呈方括号形状的施力元件31也可以刚性地附接至锁定部分30。
在图16A、图16B所示的另一实施方式中,在第一闭锁构件2的基部20上未设置止挡元件24。相应地,与前述实施方式相比,第二闭锁构件3的锁定部分30没有必要包括用于当闭合闭锁装置1时防止第二闭锁元件3被阻塞在止挡元件24与锁定突出部210之间的支撑元件303。除了该方面以外,图16A、16B的实施方式与先前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同,因此该实施方式也可以参照上文。
图17示出了带装置5的实施方式,在该实施方式中,在每个端部50、51上设置有用于建立两个端部50、51之间的电连接的至少一个电触头52、53。借助于这种电触头52、53,能够产生例如用于指示带装置5是否已正确闭合的信号。
在这方面,每个端部50、51可以各自带有用于建立电连接的单个电触头52、53。然而,也可以例如一个端部50、51带有两个电触头52、53,其中,另一个端部50、51带有用于使另一端部50、51的电触头52、53彼此短路的短路元件。通过检测电触头52、53是否短路能够确定带装置是否已经以正确的形式闭合。
设置在带装置5的端部50、51中的一个端部或两个端部上的电触头52、53也可以用于建立与外部电气装置9——诸如充电装置——的电连接。
在图18中示出了这种类型的第一实施方式,在该实施方式中,带装置5的每个端部50、51各自带有电触头52、53。借助于这种电触头52、53,能够建立与外部电气装置9的电触头90、91的电连接,以便例如为带装置5的电子装置7——诸如手表、移动计算装置或移动电话——充电。同样地,这种电触头52、53、90、91也能够用于建立电气数据连接,从而允许电子装置7与外部电气装置9之间的数据通信。
在图18的实施方式中,带装置5的每个端部50、51各自包括磁性构件60、61,并且在外部电气装置9同样设置有两个磁性构件92、93。借助于这种磁性构件60、61、92、93,带装置的端部50、51能够被磁性地保持在外部电气装置9上,其中,借助于这种磁性构件60、61、92、93,由于磁性构件60、61、92、93将电触头52、53、90、91引导到彼此之间的电连接中,因此可以以容易且舒适的方式实现带装置5在外部电气装置9上的紧固。
在带装置5和外部电气装置9的布置的另一实施方式中,电触头53(在该情况下为至少两个电触头)仅设置在带装置5的一个端部51上,并且在带装置5被紧固至外部电气装置9的状态下,该电触头53与外部电气装置9的电触头91电连接。借助于设置在带装置5的端部51上的磁性构件60和设置在外部电气装置9上的磁性构件93,带装置5被磁性地保持在外部电气装置9上,该外部电气装置9例如为充电站等。
此外,在外部电气装置9上可以设置有上述类型的至少一个接合元件和/或接合开口,以便在一个或两个端部50、51上建立与带装置5的磁性连接。
电触头52、53、90、91可以是诸如USB接口等的标准化接口的一部分。
本发明所隐含的理念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而是可以以完全不同的实施方式实现。
例如,本文所描述的磁性构件可以形成几乎任意模式的磁极。这些磁性模式可以由靠近彼此布置的离散的磁体元件形成。替代性地,磁性构件也可以由磁化箔或磁化条形成。
优选地,磁性构件仅在带装置相关联端部的一侧——优选为待附接至另一端部的一侧——上产生磁通量。这种单侧磁通量能够例如由磁箔或磁条产生、或者通过将离散的磁体元件彼此靠近地布置以形成所谓的海尔贝克阵列而产生。这种单侧磁通量具有能够使带装置的端部自动在其正确的侧面附接至彼此的优点,因为仅在所述侧面上存在磁通量。同样地,如果带装置被系于使用者的臂部,则仅有有限的磁通量会进入到人体组织中。
附图标记列表
1闭锁装置
2闭锁构件
20基部
200开口
201紧固构件
21锁定元件
210锁定突出部
211倾斜表面
212锁定突出部的外边缘
22磁体外壳
220开口
23磁性构件
230中心
24止挡元件
3闭锁构件
30锁定部分
300施力位置(线、点)
301开口
302把手
303支撑元件
304锁定突出部
305开口
306倾斜面
307正面
308背面
31施力元件
310、311端部
32固定元件
33磁性构件
4磁场传感器
5带装置(腕带)
50、51端部
500接合元件
501钩状部段
502表面
510、511,512接合开口
513表面
52、53电触头
54带部段
6闭锁装置
60、61磁性构件
600、610北极
601、611南极
7电子装置
8长度调节装置
9外部电气装置(充电器)
90、91电触头
92、93磁性元件
C闭合力
E接合方向
F预张紧力
L延伸方向
O打开方向
W、W1宽度
X闭合方向
X‘、X“倾转运动
Y1、Y2打开方向

Claims (37)

1.一种带装置(5),特别是腕带,所述带装置沿着延伸方向(L)纵向延伸并且至少部分地形成为柔性的以便将所述带装置围绕使用者的肢体设置,所述带装置包括:
-第一端部(50),所述第一端部具有第一表面(502),
-第二端部(51),所述第二端部具有第二表面(513),以及
-闭锁装置(6),所述闭锁装置用于将所述第一端部(50)和所述第二端部(51)彼此连接而使得所述第一端部(50)和所述第二端部(51)在所述闭锁装置(6)的闭合位置中保持在彼此上,其中,在所述闭合位置中,所述第一端部(50)和所述第二端部(51)通过所述第一表面(502)和所述第二表面(513)沿着彼此延伸,
其特征在于,
所述闭锁装置(6)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端部(50)上的至少一个接合元件(500)和设置在所述第二端部(51)上的至少一个接合开口(510-512),其中,在所述闭锁装置(6)的所述闭合位置中,所述至少一个接合元件(500)接合所述至少一个接合开口(510-512),其中,所述端部(50、51)中的至少一者包括具有极性相反的至少两个磁极(600、601、610、611)的磁性构件(60、61),所述至少两个磁极(600、601、610、611)沿着相关联的所述第一表面(502)或所述第二表面(513)相对于彼此移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装置(5),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部(50)上设置有第一磁性构件(61)并且所述第二端部(51)上设置有第二磁性构件(60),其中,所述第一磁性构件(61)和所述第二磁性构件(60)各自包括极性相反的至少两个磁极(600、601、610、611),所述至少两个磁极(600、601、610、611)沿着相关联的所述第一表面(502)或所述第二表面(513)相对于彼此移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装置(5),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磁极(600、601、610、611)沿着所述带装置(5)的所述延伸方向(L)相对于彼此移位。
4.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带装置(5),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性构件(60、61)包括多个磁极(600、601、610、611),所述多个磁极相对于彼此移位并且设置成形成周期序列模式的磁极(600、601、610、611)。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带装置(5),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性构件(60、61)由离散的磁体、由磁条或磁箔的磁化区域形成。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带装置(5),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性构件(61)大体上仅在相关联的所述第一端部(50)或所述第二端部(51)的带有所述第一表面(502)或所述第二表面(513)的一侧上产生磁场。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带装置(5),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接合开口(510-512)沿着所述延伸方向(L)纵向延伸,并且所述至少一个接合开口的沿着所述延伸方向(L)的开口宽度大于所述至少一个接合元件(500)的宽度,使得所述至少一个接合元件(500)能够在所述至少一个接合开口(510-512)中沿着所述延伸方向(L)移动。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带装置(5),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接合元件(500)能够在所述至少一个接合开口(510-512)中沿着所述延伸方向(L)移动所述第一磁性构件(61)和/或所述第二磁性构件(60)的所述至少两个磁极(600、601、610、611)中的一个磁极的宽度(W)的至少一半,优选地移动所述宽度(W)。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带装置(5),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端部(50)上沿着所述延伸方向(L)等间隔地设置有多个接合元件(500)并且/或者在所述第二端部(50)上沿着所述延伸方向(L)等间隔地设置有多个接合开口(510-512)。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带装置(5),其特征在于,两个相邻的接合元件(500)之间沿所述延伸方向(L)的间距和/或两个相邻的接合开口(510-512)之间沿所述延伸方向(L)的间距等于由所述至少两个磁极(600、601、610、611)形成的磁性模式的周期宽度(W1)或等于多个所述周期宽度(W1)。
1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带装置(5),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接合元件(500)为从所述第一端部(500)突出的销的形式。
1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带装置(5),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接合元件(500)包括形成底部切口的钩状部段(501),所述第二端部(51)在所述闭锁装置(6)的所述闭合位置中接合在所述底部切口中。
13.一种带装置(5),特别是腕带,所述带装置(5)沿着延伸方向(L)纵向延伸并且至少部分地形成为柔性的以便将所述带装置(5)围绕使用者的肢体设置,所述带装置包括:
-第一端部(50),
-第二端部(51),以及
-闭锁装置(1),所述闭锁装置用于将所述第一端部(50)和所述第二端部(51)彼此连接而使得所述第一端部(50)和所述第二端部(51)在所述闭锁装置(1)的闭合位置中保持在彼此上,
其特征在于,
所述闭锁装置(1)包括
-第一闭锁构件(2),所述第一闭锁构件连接至所述第一端部(50)并且具有刚性的第一锁定突出部(210),以及
-第二闭锁构件(3),所述第二闭锁构件连接至所述第二端部(51)并且能够附接至所述第一闭锁构件(2)而使得在所述闭合位置中所述第二闭锁构件(3)被保持在所述第一闭锁构件(2)上,所述第二闭锁构件(3)具有刚性的第二锁定突出部(304),
其中,所述第二锁定突出部(304)能够沿接合方向(E)与所述第一锁定突出部(210)接合并且在所述闭合位置中以形状锁定的方式与所述第一锁定突出部(210)接合,其中,所述第一闭锁构件(2)包括第一磁性构件(23、23A、23B)并且所述第二闭锁构件(3)包括第二磁性构件(33、33A、33B),所述第一磁性构件(23、23A、23B)和所述第二磁性构件(33、33A、33B)构造成当所述第二闭锁构件(3)附接至所述第一闭锁构件(2)时磁性地吸引彼此以闭合所述闭锁装置(1)。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带装置(5),其特征在于,所述闭锁装置(1)包括施力元件(31),所述施力元件连接至所述第二端部(51)并且能够在所述第二锁定突出部(304)附近的施力位置(300)处枢转地附接至所述第二闭锁构件(3),所述施力元件(31)构造成将力引入到所述第二闭锁构件(3)中。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带装置(5),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力元件(31)为能够绕所述第二闭锁构件(3)上的构成所述施力位置(300)的枢转轴线枢转的方括号状元件。
16.根据权利要求14或权利要求15所述的带装置(5),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闭锁构件(2)包括基部(20)和锁定元件(21),所述锁定元件刚性地附接至所述基部(20)并且带有所述第一锁定突出部(210),其中,所述第二闭锁构件(3)包括锁定部分(30),所述锁定部分带有所述第二锁定突出部(304)并且具有在所述闭合位置中面向所述第一闭锁构件(2)的所述锁定元件(21)的正面(307)。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带装置(5),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闭合位置中,当沿与所述接合方向(E)相反的方向观察时,所述第二闭锁构件(3)上的所述施力位置(300)位于所述正面(307)与所述第一闭锁构件(2)的所述第一磁性构件(23)的中心(230)之间。
18.根据权利要求16或权利要求17所述的带装置(5),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元件(21)与其上设置的所述第一锁定突出部(210)和所述基部(20)一起形成U形凹部,其上设置有所述第二锁定突出部(304)的所述锁定部分(30)在所述闭锁装置(1)的所述闭合位置中接合在所述U形凹部中。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带装置(5),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定突出部(210)形成所述U形凹部的第一腿部并且所述基部(20)形成所述U形凹部的第二腿部,所述第一腿部和所述第二腿部大致彼此平行地延伸。
20.根据权利要求16至权利要求19所述的带装置(5),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闭锁构件(2)包括止挡元件(24),其中,所述止挡元件(24)在所述闭合位置中面向所述第二闭锁构件(3)的面向与所述接合方向(E)相反的方向的背面(308),所述止挡元件(24)构造成当所述闭锁装置(1)处于所述闭锁装置的所述闭合位置中时防止所述第二锁定突出部(304)沿与所述接合方向(E)相反的方向运动脱离所述第二锁定突出部与所述第一锁定突出部(210)的接合。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带装置(5),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闭锁构件(3)包括支撑元件(303),所述支撑元件附接至所述锁定部分(30)并且沿着与所述接合方向(E)相反的方向延伸超出所述锁定部分(30),所述支撑元件(303)构造成防止所述背面(308)与所述止挡元件(24)在所述第二锁定突出部(304)接合所述第一锁定突出部(210)之前邻接。
22.根据权利要求20或权利要求21所述的带装置(5),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元件(24)弹性地设置在所述第一闭锁构件(2)的所述基部(20)上而使得所述止挡元件能够在所述第二闭锁构件(3)附接至所述第一闭锁构件(2)以闭合所述闭锁装置(1)时被偏转。
23.根据权利要求13至权利要求2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带装置(5),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锁定突出部(210)的在所述闭合位置中背离所述第二锁定突出部(304)的一侧上包括斜面(211),并且/或者
-所述第二锁定突出部(304)的在所述闭合位置中背离所述第一锁定突出部(210)的一侧上包括斜面(306)
从而当闭合所述闭锁装置(1)时沿着与所述接合方向(E)垂直的闭合方向(X)将所述第二闭锁构件(3)附接至所述第一闭锁构件(2)时引导所述第二锁定突出部(304)越过所述第一锁定突出部(210)。
24.根据权利要求13至权利要求2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带装置(5),其特征在于,为了打开所述闭锁装置(1),所述第二闭锁构件(3)-能够通过所述第二闭锁构件(3)的第二锁定突出部(304)绕所述第一闭锁构件(2)的所述第一锁定突出部(210)枢转,或者
-能够移位并使得所述第二锁定突出部(304)沿着所述第一锁定突出部(210)滑动,
以使所述第二锁定突出部(304)与所述第一锁定突出部(210)断开接合。
25.根据权利要求13至权利要求2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带装置(5),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性构件(23、33)设置成产生沿着所述接合方向(E)或沿着垂直于所述接合方向(E)的方向的引力。
2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带装置(5),其特征在于,设置有磁场传感器(4)来感测在所述闭合位置中由所述磁性构件(60、61;23、33)产生的磁场。
2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带装置(5),其特征在于,所述带装置(5)至少部分地形成为弹性的。
2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带装置(5),其特征在于,所述带装置(5)在所述闭合位置中沿着朝向使所述第一端部(50)和所述第二端部(51)彼此分离的方向被预张紧。
2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带装置(5),其特征在于,所述带装置(5)包括手表、移动计算装置、移动电话或另外的电子装置(7)。
3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带装置(5),其特征在于,所述带装置(5)的位于所述第一端部(50)与所述第二端部(51)之间的带部段(54)上包括用于调节所述带装置的沿所述延伸方向(L)的长度的长度调节装置(8)。
3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带装置(5),其特征在于,所述带装置(5)在所述第一端部(50)和所述第二端部(51)中的至少一者处包括至少一个电触头(52、53),以建立所述第一端部(50)与所述第二端部(51)彼此之间的电连接或者建立与外部电气装置(9)的电连接。
32.一种外部电气装置(9)和特别为腕带的带装置(5)的布置,所述带装置上设置有电子装置(7),其中
-所述带装置(5)沿着延伸方向(L)纵向延伸,所述带装置至少部分地形成为柔性的以便将所述带装置绕使用者的肢体设置,并且所述带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磁性构件(60、61;23、33)和至少一个电触头(52、53),并且
-所述外部电气装置(9)包括至少一个磁性构件(92、93)和至少一个电触头(90、91),
其中,在所述带装置(5)连接至所述外部电气装置(9)的连接状态中,所述带装置(5)的所述至少一个电触头(52、53)和所述外部电气装置(9)的所述至少一个电触头(90、91)电接触以建立所述带装置(5)与所述外部电气装置(9)之间的电连接,并且其中,所述带装置(5)的所述至少一个磁性构件(60、61;23、33)和所述外部电气装置(9)的所述至少一个磁性构件(92、93)构造成相互作用,以在将所述带装置(5)连接至所述外部电气装置(9)时引导所述带装置(5)的所述至少一个电触头(52、53)与所述外部电气装置(9)的所述至少一个电触头(90、91)接触。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布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带装置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1中的任一项进行构造。
34.根据权利要求32或权利要求33所述的布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带装置(5)的所述至少一个磁性构件(52、53)置于所述带装置(5)的端部(50、51)上。
35.根据权利要求32至权利要求3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布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带装置(5)和所述外部电气装置(9)中的一者包括接合元件(500)并且所述带装置(5)和所述外部电气装置(9)中的另一者包括接合开口(510-512),其中,在所述连接状态中,所述接合元件(500)与所述接合开口(510-512)接合。
36.根据权利要求32至权利要求3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布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带装置(5)包括第一端部(50)、第二端部(51)和闭锁装置(6),所述闭锁装置用于将所述第一端部(50)和所述第二端部(51)连接至彼此而使得所述第一端部(50)和所述第二端部(51)在所述闭锁装置(6)的闭合位置中保持在彼此上,其中,所述闭锁装置(6)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端部(50)上的至少一个接合元件(500)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端部(51)上的至少一个接合开口(510-512),其中,在所述闭锁装置(6)的所述闭合位置中,所述至少一个接合元件(500)接合所述至少一个接合开口(510-512)。
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布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闭锁装置(6)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端部(50)上的第一磁性构件(61)和设置在所述第二端部(51)上的第二磁性构件(60),其中,所述第一磁性构件(61)和所述第二磁性构件(60)各自包括极性相反的至少两个磁极(600、601、610、611),所述至少两个磁极(600、601、610、611)沿着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51)在所述闭锁装置(6)的所述闭合位置中邻接时所沿的表面(502、513)相对于彼此移位。
CN201380079089.9A 2013-08-26 2013-08-26 特别地为腕带的磁性带装置 Active CN10549190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EP2013/067642 WO2015028044A1 (en) 2013-08-26 2013-08-26 Magnetic band device, in particular wristband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91908A true CN105491908A (zh) 2016-04-13
CN105491908B CN105491908B (zh) 2018-11-02

Family

ID=492745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79089.9A Active CN105491908B (zh) 2013-08-26 2013-08-26 特别地为腕带的磁性带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098422B2 (zh)
EP (1) EP3038487B1 (zh)
CN (1) CN105491908B (zh)
WO (1) WO2015028044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66900A (zh) * 2017-01-05 2017-05-17 赵立文 以柔性磁体为载体的快捷佩戴睫毛饰件
WO2020103947A1 (en) * 2018-11-23 2020-05-28 Amorv (Ip) Company Limited A physiological measurement device and a method thereof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161878B1 (en) 2014-02-11 2015-10-20 Compression Kinetics, Inc. Method for building a dynamic compression garment
US11672729B2 (en) 2014-02-11 2023-06-13 Koya Medical, Inc. Compression garment
US9826789B2 (en) * 2014-08-09 2017-11-28 Apple Inc. Milanese band
US10117504B2 (en) 2014-08-09 2018-11-06 Apple Inc. Wearable band including magnets
WO2016025348A1 (en) 2014-08-11 2016-02-18 Apple Inc. Magnetic buckle
US10123608B2 (en) 2014-08-11 2018-11-13 Apple Inc. Wearable band including magnets
US9141086B1 (en) 2014-08-11 2015-09-22 Apple Inc. Magnetic actuated attachment mechanisms for wearable devices
US9949532B2 (en) 2015-05-15 2018-04-24 Nike, Inc. Articles of footwear with an alternate fastening system
US9750309B2 (en) 2016-01-08 2017-09-05 Nike, Inc. Articles of footwear with an alternate fastening system
EP3135142B1 (en) * 2015-08-31 2019-06-05 Max-Planck-Gesellschaft zur Förderung der Wissenschaften e.V. Magnetic closure element and closure device
US10172426B2 (en) 2015-09-16 2019-01-08 Apple Inc. Magnetic band clasp
WO2017208168A2 (en) * 2016-05-31 2017-12-07 Lab Schöpfergeist Ag Strap arrangement for a nerve stimulator
DE102016220740A1 (de) * 2016-10-21 2018-04-26 Fidlock Gmbh Kniehebelverschluss
CN106858860A (zh) * 2017-01-05 2017-06-20 迈杰斯蒂国际集团有限公司 以多极充磁的柔性磁条为载体的睫毛饰件
WO2018150372A1 (en) 2017-02-16 2018-08-23 Koya, Inc. Compression garment
US20180352913A1 (en) * 2017-06-11 2018-12-13 Akasaka Limited Jewelry securement device
WO2019011823A1 (en) * 2017-07-14 2019-01-17 Fidlock Gmbh CLOSURE DEVICE
CA3101673A1 (en) 2017-12-07 2019-06-07 Wonderland Switzerland Ag Magnetic buckling assembly comprising a male buckling component and a female buckling component
CN108741471A (zh) * 2018-08-29 2018-11-06 东莞市晋源祥塑胶五金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磁吸硅胶表带
US11102563B2 (en) * 2018-09-28 2021-08-24 Apple Inc. Attachment mechanism for eartips
GB2585139B (en) * 2019-06-12 2022-03-09 Watchguard Video Inc Magnetic body-worn mounting system and method
US11497299B2 (en) 2019-06-12 2022-11-15 Watchguard Video Inc. Magnetic body-worn mounting system and method
CN112237315B (zh) 2019-07-17 2023-09-29 明门瑞士股份有限公司 扣具
CN117016926A (zh) 2019-07-17 2023-11-10 明门瑞士股份有限公司 扣具
USD897881S1 (en) * 2019-10-24 2020-10-06 Nora L Ashton Combined bracelet and purse hook
US11512840B2 (en) * 2020-05-19 2022-11-29 Blink Tech LLC System,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ambient lighting
EP4138607A4 (en) * 2020-07-23 2024-06-05 Koya Medical Inc QUICK CONNECT ANCHOR BUCKLE
JP2023538378A (ja) 2020-08-19 2023-09-07 マシモ・コーポレイション ウェアラブルデバイス用のストラップ
US11517080B2 (en) * 2021-02-07 2022-12-06 Yang Lei Freely spliced buckle strap and watchband
US20230132647A1 (en) * 2021-11-02 2023-05-04 Trudi Gibbs Towel securement device
CN114052358B (zh) * 2021-11-05 2023-12-05 杭州中芯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aoa多功能人员腕带式标签生产磁力扣安装设备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73677A (en) * 1987-07-10 1989-10-10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Charging apparatus for an electronic device
US5664298A (en) * 1996-04-30 1997-09-09 Nessar-Ivanovic; Lori J. Jewelry clasp
US20030099164A1 (en) * 2001-11-27 2003-05-29 Eta Sa Fabriques D'ebauches Portable instrument with a wristband provided with electric connection means
US20040107547A1 (en) * 2002-12-10 2004-06-10 Taiwan Industrial Fastener Corporation Structure of magnetic buckle
WO2005009167A2 (en) * 2003-07-22 2005-02-03 Fuhrman Esther C Magnetic jewelry clasp with safety catch
US20120044031A1 (en) * 2010-08-20 2012-02-23 Seberu Pico Co., Ltd. Magnetic Connector
US20120223673A1 (en) * 2011-03-01 2012-09-06 Shih-Hui Chen Charging modul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41236A (en) * 1989-07-06 1990-07-17 Timex Corporation Magnetic clasp for wristwatch strap
US5004425A (en) 1989-10-10 1991-04-02 Jes, L.P. Magnetic snap assembly for connecting grounding cord to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body band
FR2834622B1 (fr) * 2002-01-14 2005-09-09 Eric Sitbon Dispositif pour fixation ou ajustage entre elles de parties de vetements ou de sous-vetements tels que des soutiens-gorge
US20030229974A1 (en) 2002-06-15 2003-12-18 Zemer Jack D. Concealed secure magnetic clasp
US7073232B1 (en) * 2002-07-22 2006-07-11 Fuhrman Esther C Magnetic jewelry clasp with safety catch
US7496994B1 (en) * 2007-10-04 2009-03-03 Theresa Headley Connecting device using a magnet
DE202011106267U1 (de) 2011-10-04 2012-02-02 Michael Gromball Guertel mit Magnetverschluss
US8978213B2 (en) * 2011-10-13 2015-03-17 Paul J. Hayton Clamping buckle for belts and straps
EP2679113B1 (fr) * 2012-06-27 2014-12-17 The Swatch Group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Ltd. Fermoir magnétique
KR101943248B1 (ko) * 2013-03-15 2019-01-28 애플 인크. 자기 손목밴드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73677A (en) * 1987-07-10 1989-10-10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Charging apparatus for an electronic device
US5664298A (en) * 1996-04-30 1997-09-09 Nessar-Ivanovic; Lori J. Jewelry clasp
US20030099164A1 (en) * 2001-11-27 2003-05-29 Eta Sa Fabriques D'ebauches Portable instrument with a wristband provided with electric connection means
US20040107547A1 (en) * 2002-12-10 2004-06-10 Taiwan Industrial Fastener Corporation Structure of magnetic buckle
WO2005009167A2 (en) * 2003-07-22 2005-02-03 Fuhrman Esther C Magnetic jewelry clasp with safety catch
US20120044031A1 (en) * 2010-08-20 2012-02-23 Seberu Pico Co., Ltd. Magnetic Connector
US20120223673A1 (en) * 2011-03-01 2012-09-06 Shih-Hui Chen Charging module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66900A (zh) * 2017-01-05 2017-05-17 赵立文 以柔性磁体为载体的快捷佩戴睫毛饰件
WO2018127211A1 (zh) * 2017-01-05 2018-07-12 赵立文 以柔性磁体为载体的快捷佩戴睫毛饰件
CN106666900B (zh) * 2017-01-05 2018-07-17 赵立文 以柔性磁体为载体的快捷佩戴睫毛饰件
WO2020103947A1 (en) * 2018-11-23 2020-05-28 Amorv (Ip) Company Limited A physiological measurement device and a method thereof
CN113164051A (zh) * 2018-11-23 2021-07-23 爱脉(知识产权)有限公司 一种生理测量装置及其方法
CN113164051B (zh) * 2018-11-23 2024-05-24 爱脉(知识产权)有限公司 一种生理测量装置及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038487A1 (en) 2016-07-06
CN105491908B (zh) 2018-11-02
WO2015028044A1 (en) 2015-03-05
US20160198813A1 (en) 2016-07-14
US10098422B2 (en) 2018-10-16
EP3038487B1 (en) 2018-06-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491908A (zh) 特别地为腕带的磁性带装置
CN102726891B (zh) 设有永磁体和机械锁定件的磁性紧固带扣
US10212993B2 (en) Closure device
JP4785740B2 (ja) 電気コネクタ
US8430434B2 (en) Mechanical-magnetic connecting structure
KR102623232B1 (ko) 2개의 부품을 탈착 가능하게 연결하기 위한 폐쇄 장치
US10177491B2 (en) Connector assembly
US11291274B2 (en) Magnetic buckle with a decoupling lip
JP2021507475A (ja) 転換力ラッチングシステム
CN109788816A (zh) 用于连接两个部分的封闭设备
KR20080000729U (ko) 박스 커버의 체결구조
US8814460B2 (en) Cable connector
WO2019011823A1 (en) CLOSURE DEVICE
KR20110106050A (ko) 코일을 이용하여 잠금 기능을 구현하는 잠금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맨홀
US20190214941A1 (en) Panel with Magnetically-Controlled Connectors for Attachment to a Support Member
US20230329399A1 (en) Magnetic buckle assembl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