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490792A - 一种载波信号调制的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载波信号调制的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490792A
CN105490792A CN201510843105.8A CN201510843105A CN105490792A CN 105490792 A CN105490792 A CN 105490792A CN 201510843105 A CN201510843105 A CN 201510843105A CN 105490792 A CN105490792 A CN 10549079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ation
carrier signal
signal
amplitude
digital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84310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490792B (zh
Inventor
邢少民
张海宝
顾志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Aviation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Aviation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Aviation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jin Aviation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843105.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490792B/zh
Publication of CN1054907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907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4907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9079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2Channel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signal
    • H04L5/023Multiplexing of 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Digital Transmission Methods That Use Modulated Carrier Wav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载波信号调制的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调制端接收调制信号,所述调制信号包括第一数字信号和第二数字信号;调制端根据调制信号对载波信号进行调制,若调制第一数字信号,则使所述载波信号在预设传输周期与前一传输周期交界位置处的幅值和相位保持原有特性,若调制第二数字信号,则使所述载波信号在预设传输周期与前一传输周期交界位置处的幅值和相位改变原有特性;调制端将调制后的载波信号发送至传输信道。通过采用上述方法,可以降低调制载波信号的复杂度,提升调制载波信号的效率,同时可以降低设备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载波信号调制的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载波信号调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载波信号调制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调制就是将单个信号比特转换成可以置于物理层之上的某种形式,调制过程就是将所传输数据组成的比特转换成电压,使其可以叠加在载体上传输的过程。电力线上干扰众多,通信时需要信号具有较好的抗干扰能力,因此要求调制技术具有较好的抗干扰和抗衰减能力。
调制技术有很多,之前国内外经常使用的调制解调技术有:扩频调制技术(DSSS)、多载波调制(OFDM)。
DSSS技术通过对所传输的信号进行了频谱扩展,来提高信号的抗干扰能力。其优点是信号的抗干扰能力强,缺点是传输速率无法做到很高。
OFDM技术是将信道划分成若干个正交子信道,信号的频谱分解成一系列低速窄带一次载波,各次载波通过每个子通道进行传输,在发送端分别对其进行解调。其优点是通信可靠,数据传输速率可以达到很高;其缺点是对硬件成本很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载波信号调制的方法及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传输速率和硬件成本不能兼顾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载波信号调制的方法,包括:
调制端接收调制信号,所述调制信号包括第一数字信号和第二数字信号;
调制端根据调制信号对载波信号进行调制,若调制第一数字信号,则使所述载波信号在预设传输周期与前一传输周期交界位置处的幅值和相位保持原有特性,若调制第二数字信号,则使所述载波信号在预设传输周期与前一传输周期交界位置处的幅值和相位改变原有特性;
调制端将调制后的载波信号发送至传输设备。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载波信号调制的装置,包括配置于调制端的调制接收模块、调制模块和调制发送模块,其中:
调制接收模块,用于接收调制信号,所述调制信号包括第一数字信号和第二数字信号;
调制模块,用于根据调制信号对载波信号进行调制,若调制第一数字信号,则使所述载波信号在预设传输周期与前一传输周期交界位置处的幅值和相位保持原有特性,若调制第二数字信号,则使所述载波信号在预设传输周期与前一传输周期交界位置处的幅值和相位改变原有特性;
调制发送模块,用于将调制后的载波信号发送至传输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载波信号调制的方法及装置,通过调制端接收调制信号,并根据调制信号对载波信号进行调制,若调制第一数字信号,则使载波信号在预设传输周期与前一传输周期交界位置处的幅值和相位保持原有特性;若调制第二数字信号,则在所述周期交界位置处改变载波信号的幅值和相位的原有特性,最后将调制后的载波信号发送至传输信道。该方法降低了调制过程的复杂度,提高了调制效率,并降低了硬件设备成本。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载波信号调制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调制端调制后的载波信号的波形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调制端调制后的载波信号的波形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调制端调制后的载波信号的波形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载波信号调制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解调端接收到调制后的载波信号的波形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载波信号调制的装置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载波信号调制系统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一种数据帧判断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内容。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载波信号调制的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的方法可以由载波信号调制的装置执行,该装置可由软件和/或硬件来实现,集成在对载波信号进行调制的终端中。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
S110、调制端接收调制信号,所述调制信号包括第一数字信号和第二数字信号。
示例性的,调制端为根据调制信号对载波信号进行调制的装置。调制信号为包含有效信息的数字信号,优选为包括第一数字信号和第二数字信号。载波信号为模拟信号,根据调制信号中的数字信号对载波信号的特征量进行调制,得到调制后的载波信号带有有效信息。调制过程即为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的过程。调制的特征量包括频率、幅值、以及相位中的至少一个。
S120、调制端根据调制信号对载波信号进行调制,若调制第一数字信号,则使所述载波信号在预设传输周期与前一传输周期交界位置处的幅值和相位保持原有特性,若调制第二数字信号,则使所述载波信号在预设传输周期与前一传输周期交界位置处的幅值和相位改变原有特性。
示例性的,预设传输周期为传输1bit数据的时间,即传输一个数字信号的时间,传输周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这里不做限定。原有特性为预设传输周期的前一传输周期内载波信号的特性。若调制第一个传输周期的载波信号,则原有特性为原始载波信号的特性。载波信号的特性包括频率、相位和幅值等,具体的调制方法可以为在预设传输周期与前一传输周期交界位置处载波信号的幅值、频率和相位中至少一项根据调制信号进行转变。优选为若传输第一数字信号,则使所述载波信号在预设传输周期与前一传输周期交界位置处的幅值和相位保持原有特性,若传输第二数字信号,则使所述载波信号在预设传输周期与前一传输周期交界位置处的幅值和相位改变原有特性。若在第一个传输周期内调制第一数字信号,则保持原始载波的幅值和相位的特性,调制第二数字信号,则在周期起始位置处改变载波信号的幅值和相位的特性。
进一步的,若在预设传输周期内调制第一数字信号,则调制端使所述载波信号在预设传输周期内的幅值高于预设幅值,并在预设传输周期与前一传输周期交界位置处的相位不发生转换。
示例性的,预设幅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优选为载波信号峰值的80%。若在预设周期内,传输第一数字信号,则调制端使载波信号的幅值在预设传输周期内全部高于峰值的80%,并且在所述传输周期交界位置处的相位不发生转换,即保持前一传输周期的传输特性,不发生角度转换。
进一步的,若在预设传输周期内调制第二数字信号,则调制端使所述载波信号在所述交界位置处的幅值低于预设最小值,并使所述传输周期交界位置处的相位发生转换。
示例性的,若在预设传输周期内调制第二数字信号,则调制端使所述载波信号在所述交界位置处的幅值低于预设最小值,预设最小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优选为载波信号峰值的20%。优选的,若在预设传输周期内调制第二数字信号,则调制端在所述前一传输周期的后半周期降低所述载波信号的幅值,使所述载波信号在所述交界位置的幅值调至低于预设最小值,并在所述预设传输周期的前半周期内将所述载波信号的幅值调至高于预设幅值。同时,在交界位置处的相位发生转换,转换角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优选为转换180度。即若在预设传输周期内调制第二数字信号,则调制端降低载波信号在前一传输周期内后半周期的幅值,使在交界位置处的幅值低于峰值的20%同时转换180度的相位,并在预设传输周期的前半周期内将幅值调至高于峰值的80%,完成了对传输第二数字信号的载波信号的调制。若第一个传输周期内调制第二数字信号,则在传输周期起始位置处使所述载波信号的幅值低于峰值的20%且在前半周期内调至高于峰值的80%,同时起始相位改变180度。
图2、图3和图4分别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调制端调制后的载波信号的波形图。假设调制信号的第一数字信号为0,第二数字信号为1。若调制信号为000,载波信号在预设传输周期范围内的幅值高于预设峰值,并在传输周期交界位置处的幅值和相位不发生转换,均保持前一传输周期载波信号的幅值和相位的特性。若调制信号为111,则如图3所示,载波信号在各传输周期交界处的幅值和相位均改变特性,其中载波信号在前一传输周期的后半周期内幅值降低使得在传输周期交界位置处的幅值低于预设峰值的20%,并在预设传输周期的前半周期内恢复至峰值的80%,且相位转换180度。若调制信号为010,则如图4所示,第一传输周期内的载波信号保持前一传输周期内幅值和相位的特性,第二传输周期与第一传输周期交界位置处载波信号的幅值低于预设峰值的20%且相位转换180度,且在第二传输周期前半周期内幅值恢复至峰值的80%,第三传输周期的载波信号在周期交界位置处保持第二传输周期的幅值和相位的特性。
S130、调制端将调制后的载波信号发送至传输设备。
示例性的,调制后的载波信号带有调制信号的信息,即完成了调制信号的数模转换。调制端将调制后的载波信号发送至传输设备上,经传输设备发送给相应的终端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载波信号调制的方法,调制端根据接收到的调制信号对载波信号进行调制,若调制第一数字信号,则使所述载波信号在预设传输周期与前一传输周期交界位置处的幅值和相位保持原有特性,若调制第二信号,则是所述载波信号在预设传输周期与前一传输周期交界位置处的幅值和相位改变原有特性,并将调制后的载波信号发送至传输信道。通过采用上述方法,可以降低调制载波信号的复杂度,提升调制载波信号的效率,同时可以降低设备的成本。
实施例二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载波信号调制的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对调制后载波信号的解调做了进一步的限定。如图5所示,该方法具体包括:
S210、解调端接收传输设备发送的调制后的载波信号。
示例性的,解调端为对调制后的载波信号进行解调的装置,解调为得到载波信号中附载信息的过程,附载信息为所述调制信号。
S220、所述解调端根据调制后的载波信号得到解调信号,若在预设传输周期与前一传输周期的交界位置处的所述调制后的载波信号的幅值和相位原有特性不变,则得到第一数字信号,若在预设传输周期与前一传输周期的交界位置处的所述调制后的载波信号的幅值和相位原有特性改变,则得到第二数字信号。
示例性的,解调端根据对调制后的载波信号进行解调得到解调信号,具体的解调方法可以与调制方法相对应。
进一步的,若所述调制后的载波信号在预设传输周期内的幅值高于预设幅值且所述调制后的载波信号在所述交界位置处的相位未发生转换,则所述解调端得到第一数字信号。
示例性的,预设幅值与调制端设定的预设幅值相同,优选为载波信号峰值的80%。若解调端收到调制后的载波信号在预设传输周期内的幅值高于峰值的80%,且在预设传输周期与前一传输周期交界位置处的相位不发生转换,则解调出第一数字信号。若在第一传输周期内载波信号的幅值高于峰值的80%,则第一传输周期解调出第一数字信号。
进一步的,若所述调制后的载波信号在所述交界位置处的幅值低于预设最小值且相位发生转换,则所述解调端得到第二数字信号。
示例性的,预设最小幅值与调制端设定的预设最小幅值相同,优选为载波信号峰值的20%。相位转换的角度与调制端设定的相位转换角度相同,优选为转换180度。若解调端接收到调制后的载波信号在预设传输周期与前一传输周期交界位置处的幅值低于峰值的20%且相位转换180度,则解调出第二数字信号。在第一个传输周期起始位置的幅值低于峰值的20%且在前半传输周期内恢复至峰值的80%,则解调端得到的第一个解调信号为第二数字信号。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解调端接收到调制后的载波信号的波形图。假设第一数字信号为0,第二数字信号为1。如图6所示,调制后的载波信号在第一个传输周期与前一传输周期幅值低于峰值的20%且相位转换180度,则调制端得到的第一个解调信号为1。第二传输周期与第一传输周期交接位置处的幅值和相位保持第一传输周期的特性,则解调端得到的第二个解调信号为0。第三传输周期与第二传输周期交界位置处的幅值低于峰值20%且相位发生180度的转换,则解调端得到的第三个解调信号为1,即得到的全部解调信号为101。
S230、所述解调端将所述解调信号发送至目标设备。
示例性的,在解调端完成解调得到解调信号后,将所述解调信号发送至目标设备。目标设备为需要接收解调信号进行后续处理的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载波信号调制的方法。解调端通过对获取的调制后的载波信号进行解调,根据调制后的载波信号的特性得到解调信号,并将解调信号发送至指定的目标设备。采用上述方法,可以快速得到解调信号,同时降低设备的成本。
实施例三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载波信号调制的装置的示意图。如图7所示,该装置具体包括配置于调制端的调制接收模块301、调制模块302和调制发送模块303。
其中,调制接收模块301,用于接收调制信号,所述调制信号包括第一数字信号和第二数字信号;调制模块302,用于根据调制信号对载波信号进行调制,若调制第一数字信号,则使所述载波信号在预设传输周期与前一传输周期交界位置处的幅值和相位保持原有特性,若调制第二数字信号,则使所述载波信号在预设传输周期与前一传输周期交界位置处的幅值和相位改变原有特性;调制发送模块303,用于将调制后的载波信号发送至传输设备。
优选的,调制模块302包括:第一数字信号调制单元和第二数字信号调制单元。
其中,第一数字信号调制单元,用于若在预设传输周期内调制第一数字信号,则使所述载波信号在预设传输周期内的幅值高于预设幅值,并在预设传输周期与前一传输周期交界位置处的相位不发生转换;第二数字信号调制单元,用于若在预设传输周期内调制第二数字信号,则使所述载波信号在所述交界位置处的幅值低于预设最小值,并使所述传输周期交界位置处的相位发生转换。
优选的,第二数字信号调制单元具体用于:若在预设传输周期内调制第二数字信号,则在所述前一传输周期的后半周期降低所述载波信号的幅值,使所述载波信号在所述交界位置的幅值调至低于预设最小值,并在所述预设传输周期的前半周期内将所述载波信号的幅值调至高于预设幅值。
本实施例装置还包括配置于解调端的解调接收模块、解调模块和解调发送模块。
其中,解调接收模块,用于接收传输设备发送的调制后的载波信号;解调模块,用于根据调制后的载波信号得到解调信号,若在预设传输周期与前一传输周期的交界位置处的所述调制后的载波信号的幅值和相位原有特性不变,则得到第一数字信号,若在预设传输周期与前一传输周期的交界位置处的所述调制后的载波信号的幅值和相位原有特性改变,则得到第二数字信号;解调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解调信号发送至目标设备。
优选的,解调模块包括:第一数字信号解调单元和第二数字信号解调单元。
其中,第一数字信号解调单元,用于若所述调制后的载波信号在预设传输周期内的幅值高于预设幅值且所述载波信号在所述交界位置处的相位未发生转换,则得到得到第一数字信号;第二数字信号解调单元,用于若所述调制后的载波信号在所述交界位置处的幅值低于预设最小值且相位发生转换,则得到第二数字信号。
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载波信号调制的装置。通过调制端接收调制信号,并根据调制信号对载波信号进行调制,若调制第一数字信号,则使载波信号在预设传输周期与前一传输周期交界位置处的幅值和相位保持原有特性;若调制第二数字信号,则在所述周期交界位置处改变载波信号的幅值和相位的特性,最后将调制后的载波信号发送至传输信道。该装置降低了调制过程的复杂度,提高了调制效率,并降低了硬件设备成本。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载波信号调制的装置用于执行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载波信号调制的方法,具备相应的功能和有益效果。
实施例四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载波信号调制系统的示意图。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提出了载波信号调制的系统。如图8所示,该载波信号调制系统80包括上位机接口801、数据链路层802、物理层803和模拟信号输出/接收端804。
上位机接口801负责接收上位机81发送的数据,并将所述数据发送给数据链路层802,同时还负责接收数据链路层802的数据,并发送给上位机81,即实现了上位机81与载波信号调制系统80之间的数据接收与发送。上位机81可以为用户使用的设备,也可以为集成的服务器设备。数据可以为用户数据,也可以为服务器产生的反馈数据。所述数据为数字信号。
数据链路层802负责在接收上位机接口801发送的数据后,对所述数据进行封装成数据帧,数据帧包括物理帧、数据链路帧和安全加密帧三种类型,具体封装规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这里不做进一步限定。得到数据帧后发送至物理层803。同时还负责再接收物理层803发送的数据帧,并对数据帧进行解析,得到数据后发送至上位机接口801。即数据链路层802负责数据帧的封装和解析。
物理层803负责对接收数据链路层802发送的数据帧,并对数据帧进行调制成模拟信号后发送至模拟信号输出/接收端804,数据帧即调制信号,模拟信号即调制后的载波信号。同时还负责接收模拟信号输出/接收端804发送的模拟信号,并对模拟信号进行解调,得到数据帧后发送至数据链路层802。物理层包括载波信号调制的装置和幅值调整的装置等。载波信号调制的装置包括调制端和解调端,调制端用于信号的调制,具体调制方法采用本发明实施一提供的调制方法。解调端用于信号的解调,具体解调方法采用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调制方法。幅值调整的装置用于在调制之前,对载波信号的幅值进行放大,使得载波信号的幅值特征更加明显,便于载波信号的调制。幅值调整的装置还可以用于在解调之前,对调制后的载波信号的幅值进行放大,使得幅值特征更加明显,便于解调。载波信号调制装置不可同时进行载波信号的调制和解调。
模拟信号输出/接收端804即传输设备,负责接收物理层803发送的调制后的载波信号,并将该信号通过传输信道82发送至其他设备83中。其他设备83中也包含上位机及载波信号调制系统。同时还负责接收其他设备83发送的调制后的载波信号,并将该信号发送至物理层803。
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载波信号调制系统,通过上位机接口接收与发送上位机与数据链路层之间的数据,数据链路层负责数据帧的封装和解析,物理层负责根据数据帧对载波信号进行调制与解调,模拟信号输出/接收端负责发送和接收调制后的载波信号。使用该系统可以快速的使需要传输的数据转换成适合在传输信道中传输的数据,同时可以保证数据传输的准确率。
实施例五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一种数据帧判断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添加了数据链路层对接收的数据帧的类别判断。如图9所示,该方法具体包括:
S910、接收数据帧的帧头、特征字、数据模式和数据长度。
示例性的,数据帧为对数据进行封装处理后得到数据帧。所述数据帧包括物理帧、数据链路帧和安全加密帧三种类别。物理帧包括帧头、特征字、数据模式、数据长度以及数据内容。数据链路帧在物理帧的基础上在帧尾增加了1、2或4字节的循环冗余校验码(CyclicRedundancyCheck,CRC)。加密帧在数据链路帧的基础上进加密,主要将数据分为不加密数据、加密数据、加密算法初始化信号、不加密数据长度和加密算法摘要。
S920、判断所述数据帧是否为物理帧。
示例性的,根据数据帧的数据模式判断所述数据帧是否为物理帧。若为物理帧则执行S930,若非物理帧,则执行S940。
S930、标记所述数据帧为物理帧。
示例性的,若接收的数据帧为物理帧,则标记为物理帧,按照物理帧的解析规则对其进行解析。
S940、计算所述数据帧的循环冗余校验码并校验是否正确。
示例性的,具体的计算和校验规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若校验正确则执行S950,若校验错误,则执行S960。
S950、判断所述数据帧是否为数据链路帧。
示例性的,若循环冗余校验码校验正确,则根据数据帧的数据模式判断是否为数据链路帧,若为数据链路帧则执行S970,若不是数据链路帧则执行S980。
S960、若CRC校验错误,则判断所述数据侦测功能能否打开。
示例性的,若循环冗余校验码校验错误,则判断数据侦测功能能否打开,若能打开,则执行S970,若不能打开,则执行S990。
S970、标记所述数据帧为数据链路帧。
示例性的,若数据帧的数据模式判断所述数据帧为数据链路帧,则对数据帧进行标记为数据链路帧。或者若数据侦测功能可以成功打开,则标记侦测到的数据帧为数据链路帧。按照数据链路帧的解析规则对其进行解析。
S980、对所述数据帧进行解密与验证。
示例性的,若数据模式判断所述数据帧不是数据链路帧,则说明数据帧为安全加密帧,此时对数据帧进行解密并验证。若验证正确则执行S9110,若验证失败则执行S9100。
S990、不对所述数据帧做标记。
示例性的,若数据侦测不能打开,则不对数据帧做任何标记。
S9100、若数据帧解密验证结果错误,则判断所述数据侦测功能能否打开。
示例性的,若数据侦测功能打开,则执行S9110,若侦测功能没有打开,则执行S9120。
S9110、标记所述数据帧为安全加密帧。
示例性的,若对数据帧进行解密并验证结果正确,则标记接收到的数据帧为安全加密帧,具体的解密和验证的规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或者若解密验证结果错误,且所述数据侦测功能能打开,则标记所述数据帧为安全加密帧。按照安全加密帧的解析规则对数据帧进行解析。
S9120、若侦测功能没有打开,则对所述数据帧不做标记。
示例性的,若数据侦测不能打开,则不对数据帧做任何标记。
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一种数据帧判断方法的流程图,通过数据链路层接收的数据帧的帧头、特征字、数据模式和数据长度,通过数据模式判断是否为物理帧,若是则标记数据帧为物理帧,若否则计算并校验循环冗余校验码是否正确,若正确则判断数据帧为数据链路帧,若错误则判断数据侦测功能能否打开,若能则判断数据帧为数据链路帧,若不能则不做任何标记,若判断数据帧为数据链路帧,则标记为数据链路帧,若判断数据帧不是数据链路帧,则对数据帧进行解密并验证,若验证结构正确,则标记为安全加密帧,若验证结果不正确,则判断数据侦测功能能否打开,若能打开,则标记数据帧为安全加密帧,若不能打开,则不做任何标记。这样可以快速的对数据链路层接收到的数据帧的类型进行判断,便于后续的解析和处理。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0)

1.一种载波信号调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调制端接收调制信号,所述调制信号包括第一数字信号和第二数字信号;
调制端根据调制信号对载波信号进行调制,若调制第一数字信号,则使所述载波信号在预设传输周期与前一传输周期交界位置处的幅值和相位保持原有特性,若调制第二数字信号,则使所述载波信号在预设传输周期与前一传输周期交界位置处的幅值和相位改变原有特性;
调制端将调制后的载波信号发送至传输设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调制第一数字信号,则使所述载波信号在预设传输周期与前一传输周期交界位置处的幅值和相位保持原有特性,若调制第二数字信号,则使所述载波信号在预设传输周期与前一传输周期交界位置处的幅值和相位改变原有特性包括:
若在预设传输周期内调制第一数字信号,则调制端使所述载波信号在预设传输周期内的幅值高于预设幅值,并在预设传输周期与前一传输周期交界位置处的相位不发生转换;
若在预设传输周期内调制第二数字信号,则调制端使所述载波信号在所述交界位置处的幅值低于预设最小值,并使所述传输周期交界位置处的相位发生转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在预设传输周期内调制第二数字信号,则调制端使所述载波信号在所述交界位置处的幅值低于预设最小值包括:
若在预设传输周期内调制第二数字信号,则调制端在所述前一传输周期的后半周期降低所述载波信号的幅值,使所述载波信号在所述交界位置的幅值调至低于预设最小值,并在所述预设传输周期的前半周期内将所述载波信号的幅值调至高于预设幅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调制端将调制后的载波信号发送至传输信道之后,还包括:
解调端接收传输设备发送的调制后的载波信号;
所述解调端根据调制后的载波信号得到解调信号,若在预设传输周期与前一传输周期的交界位置处的所述调制后的载波信号的幅值和相位原有特性不变,则得到第一数字信号,若在预设传输周期与前一传输周期的交界位置处的所述调制后的载波信号的幅值和相位原有特性改变,则得到第二数字信号;
所述解调端将所述解调信号发送至目标设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在预设传输周期与前一传输周期的交界位置处的所述调制后的载波信号的幅值和相位原有特性不变,则得到第一数字信号,若在预设传输周期与前一传输周期的交界位置处的所述调制后的载波信号的幅值和相位原有特性改变,则得到第二数字信号包括:
若所述调制后的载波信号在预设传输周期内的幅值高于预设幅值且所述调制后的载波信号在所述交界位置处的相位未发生转换,则所述解调端得到第一数字信号;
若所述调制后的载波信号在所述交界位置处的幅值低于预设最小值且相位发生转换,则所述解调端得到第二数字信号。
6.一种载波信号调制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配置于调制端的调制接收模块、调制模块和调制发送模块,其中:
调制接收模块,用于接收调制信号,所述调制信号包括第一数字信号和第二数字信号;
调制模块,用于根据调制信号对载波信号进行调制,若调制第一数字信号,则使所述载波信号在预设传输周期与前一传输周期交界位置处的幅值和相位保持原有特性,若调制第二数字信号,则使所述载波信号在预设传输周期与前一传输周期交界位置处的幅值和相位改变原有特性;
调制发送模块,用于将调制后的载波信号发送至传输设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调制模块包括:
第一数字信号调制单元,用于若在预设传输周期内调制第一数字信号,则使所述载波信号在预设传输周期内的幅值高于预设幅值,并在预设传输周期与前一传输周期交界位置处的相位不发生转换;
第二数字信号调制单元,用于若在预设传输周期内调制第二数字信号,则使所述载波信号在所述交界位置处的幅值低于预设最小值,并使所述传输周期交界位置处的相位发生转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数字信号调制单元具体用于:
若在预设传输周期内调制第二数字信号,则在所述前一传输周期的后半周期降低所述载波信号的幅值,使所述载波信号在所述交界位置的幅值调至低于预设最小值,并在所述预设传输周期的前半周期内将所述载波信号的幅值调至高于预设幅值。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配置于解调端的解调接收模块、解调模块和解调发送模块,其中:
解调接收模块,用于接收传输设备发送的调制后的载波信号;
解调模块,用于根据调制后的载波信号得到解调信号,若在预设传输周期与前一传输周期的交界位置处的所述调制后的载波信号的幅值和相位原有特性不变,则得到第一数字信号,若在预设传输周期与前一传输周期的交界位置处的所述调制后的载波信号的幅值和相位原有特性改变,则得到第二数字信号;
解调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解调信号发送至目标设备。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解调模块包括:
第一数字信号解调单元,用于若所述调制后的载波信号在预设传输周期内的幅值高于预设幅值且所述调制后的载波信号在所述交界位置处的相位未发生转换,则得到第一数字信号;
第二数字信号解调单元,用于若所述调制后的载波信号在所述交界位置处的幅值低于预设最小值且相位发生转换,则得到第二数字信号。
CN201510843105.8A 2015-11-25 2015-11-25 一种载波信号调制的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549079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843105.8A CN105490792B (zh) 2015-11-25 2015-11-25 一种载波信号调制的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843105.8A CN105490792B (zh) 2015-11-25 2015-11-25 一种载波信号调制的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90792A true CN105490792A (zh) 2016-04-13
CN105490792B CN105490792B (zh) 2018-10-23

Family

ID=556775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843105.8A Active CN105490792B (zh) 2015-11-25 2015-11-25 一种载波信号调制的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490792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52409A (zh) * 2016-12-01 2017-05-10 重庆君农哥科技有限公司 无线传感终端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29209A (zh) * 2005-02-28 2006-09-06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对二进制相移键控(bpsk)信号进行相干解调的系统
CN101714961A (zh) * 2009-01-05 2010-05-26 南京师范大学 基于等幅等周期调制载波的数字信号传输方法及设备
CN101729471A (zh) * 2008-10-24 2010-06-09 南京师范大学 广播通信系统的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复合传输通信方法
CN101895387A (zh) * 2010-07-15 2010-11-24 东南大学 扩展的二元相移键控调制突发通信快速同步方法
US20130010848A1 (en) * 2010-03-19 2013-01-10 Junzoh Shimizu Wireless transmission system and wireless transmitter, wireless receiver, wireless transmission method, wireless reception method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used with same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29209A (zh) * 2005-02-28 2006-09-06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对二进制相移键控(bpsk)信号进行相干解调的系统
CN101729471A (zh) * 2008-10-24 2010-06-09 南京师范大学 广播通信系统的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复合传输通信方法
CN101714961A (zh) * 2009-01-05 2010-05-26 南京师范大学 基于等幅等周期调制载波的数字信号传输方法及设备
US20130010848A1 (en) * 2010-03-19 2013-01-10 Junzoh Shimizu Wireless transmission system and wireless transmitter, wireless receiver, wireless transmission method, wireless reception method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used with same
CN101895387A (zh) * 2010-07-15 2010-11-24 东南大学 扩展的二元相移键控调制突发通信快速同步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彭丽娟: "《实用数字电视基础教程》", 30 June 2014, 中国电力出版社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52409A (zh) * 2016-12-01 2017-05-10 重庆君农哥科技有限公司 无线传感终端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90792B (zh) 2018-10-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20077886A1 (en) Backscatter Communication Method, Excitation Device, Backscatter Device, and Receiving Device
CN104602364B (zh) 无线设备连接无线接入点的方法及无线设备、智能终端
KR20150035971A (ko) 사물인터넷에서 스마트 디바이스 또는 스마트 센서와 네트워크 게이트웨이 사이의 안전한 데이터 전달을 위한 통신 프로토콜
CN111970693B (zh) 一种低复杂度的LoRa物联网基于物理层波形的安全加密方法
US10362538B2 (en) WUR packets generation with legacy WiFi transmitter
CN104463007A (zh) 数据验证方法及其装置
JP2017513436A (ja) ダウンリンク制御チャネルの繰り返し回数を決定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03795487B (zh) 可见光信号发送、接收处理方法、发射端、接收端及系统
CN104168109A (zh) 一种基于aes加密的遥控器协议实现方法及装置
CN105430640A (zh) 一种短信加密认证方法、终端及系统
WO2012019397A1 (zh) 一种射频识别标签识别的方法及系统
CN104754565A (zh) 无线参数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
CN105848145A (zh) 一种wifi智能配置方法和装置
CN105490792A (zh) 一种载波信号调制的方法及装置
CN111406390A (zh) 加密通信方法、装置、系统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Du et al. Timespan-based Backscatter Using a Single COTS Receiver
CN104683976A (zh) 报文发送以及接收方法
CN111756741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344848B (zh) 标识获取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10200348B2 (en) Method to detect an OTA (over the air) standard message affected by an error
KR20090065141A (ko) 무선 센서네트워크 보안을 위한 송수신 방법 및 송수신장치
KR101289810B1 (ko) 송신기, 수신기,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데이터 수신 방법 및 데이터 송수신 방법
CN116886208B (zh) 信息加密传输方法、装置、终端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13038459A (zh) 隐私信息传输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04378201A (zh) 排污数据安全传输的方法、终端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