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485763A - 一种除湿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除湿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485763A
CN105485763A CN201510789578.4A CN201510789578A CN105485763A CN 105485763 A CN105485763 A CN 105485763A CN 201510789578 A CN201510789578 A CN 201510789578A CN 105485763 A CN105485763 A CN 10548576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humidifying
air
regeneration
dehumidification
dehumidiz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78957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袁一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510789578.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485763A/zh
Publication of CN1054857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8576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3/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 F24F3/12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 F24F3/14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dehumidification
    • F24F3/1411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dehumidification by absorbing or adsorbing water, e.g. using an hygroscopic desiccan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3/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 F24F3/12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 F24F3/14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dehumidification
    • F24F2003/144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dehumidification by dehumidification onl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rying Of Gases (AREA)
  • Central Air Condition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除湿方法和系统,除湿方法是基于系统实现,空气被除湿/再生单元除湿后,一部分空气作为产品空气,另一部分空气进入除湿/再生单元实现除湿剂的再生,外部热能输入提供再生所需要的能量;除湿/再生单元在除湿和再生两种状态间切换;其除湿剂再生过程中可以有加热,除湿过程中有冷却,除湿效率高,再生温度低,且即使环境空气湿度大时仍然可以采用较低再生温度再生,同时没有除湿液腐蚀性强、溶液泄露、空气中携带液体等缺点,和复杂的切换系统。通过本方法和系统,采用低品位的热能,包括太阳能等即可实现除湿制冷,具有效率高,系统简单,成本低等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除湿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除湿剂的除湿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利用除湿剂的除湿的方法和系统主要为两种情况,其一为液体除湿,其二为固体除湿。液体除湿的优点是除湿剂再生过程中可以有加热,除湿过程中有冷却,这样导致除湿效率高,再生温度低,但液体除湿有除湿液腐蚀性强、溶液泄露、空气中携带液体等缺点。
固体除湿没有液体除湿的上面的问题,但固体除湿的除湿和再生的切换较复杂,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采用转轮转动的方式切换,二是固定除湿塔采用阀门切换。对于固体除湿转轮而言,由于转轮转动,除湿过程中一般不能冷却,再生过程中也不能加热,所以一般只能采取预冷却或预加热方式,这样导致除湿效率低,再生温度高。
对于液体除湿和固定除湿塔而言,虽然除湿剂再生过程中可以有加热,但当环境空气湿度较大时,其再生温度仍然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面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除湿剂除湿方法和系统,其除湿剂再生过程中可以有加热,除湿过程中有冷却,除湿效率高,再生温度低,且即使环境空气湿度大时仍然可以采用较低再生温度再生,同时没有除湿液腐蚀性强、溶液泄露、空气中携带液体等缺点。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除湿方法,空气被至少一个除湿/再生单元除湿后,一部分空气作为产品空气,另一部分空气进入至少一个除湿/再生单元实现除湿剂的再生,外部热能输入提供再生所需要的能量(可以在再生过程中提供,也可以在再生前提供);除湿/再生单元在除湿和再生两种状态间切换,切换通过风机的状态的切换,或者通过风机状态的切换与阀门状态的切换共同来实现。
进一步地,除湿/再生单元对空气进行除湿过程中,有外界冷量的输入;或者在再生过程中,有外界热量的输入;或者,在除湿过程中有外界冷量的输入的同时,在再生过程中有热量的输入。
进一步地,在除湿过程中有外界冷量的输入的同时,在再生过程中有热量的输入,且除湿和再生切换时,外界热源和冷源同时切换。
进一步地,所述的除湿/再生单元为除湿剂芯体和换热器的组成体,或为表面附有除湿剂的换热器,或为除湿剂芯体、表面附有除湿剂的换热器、换热器中的两种或者三种的组合体。
一种除湿系统,系统含有两个除湿/再生单元、两个风机、外壳及切换系统;所述外壳上开有第一空气口、第二空气口和第三空气口,两个除湿/再生单元分别设置在第一空气口和第二空气口处,两个风机分别位于除湿/再生单元的内侧或外侧;所述切换系统包括两个风机切换开关和两个热能切换开关,所述两个风机切换开关分别与两个风机相连,两个热能切换开关分别与两个除湿/再生单元中的换热器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上还开有第四空气口和第五空气口,第四空气口位于第一空气口一侧,第五空气口位于第二空气口的一侧,第一空气口、第二空气口均设置有进气阀门,第四空气口、第五空气口均设置有排气阀门。
进一步地,所述系统还包括两个辅助风机,两个辅助风机分别与两个风机串联。
进一步地,所述系统还包括一个或多个除湿/再生单元。
进一步地,所述的除湿/再生单元为除湿剂芯体和换热器的组合,或为表面附有除湿剂的换热器,或者为除湿剂芯体、表面附有除湿剂的换热器、换热器中的两种或者三种的组合体。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可以采用低品位的热能,包括太阳能等实现除湿制冷,具有效率高,系统简单,成本低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基本原理模式一;
图2为本发明基本原理模式二;
图3为本发明第二种实现方式;
图4为本发明第三种实现方式;
图5为本发明第四种实现方式模式一;
图6为本发明第四种实现方式模式二;
图7为本发明第五种实现方式模式一;
图8为本发明第五种实现方式模式二;
图9为本发明第五种实现方式的变型;
图10为本发明第六种实现方式模式一;
图11为本发明第六种实现方式模式二;
图12为本发明第六种实现方式模式三;
图13和14为本发明第七种实现形式;
图中,外壳10、第一风机11、第一除湿剂芯体12、第一换热器13、第二风机11A、第二除湿剂芯体12A、第二换热器13A、第三除湿剂芯体12B,第三换热器13B、第一阀门14、第四阀门15、第二阀门14A、第五阀门15A、第一空气口100、第二空气口102、第三空气口101、第四空气口204、第五空气口205、第一辅助风机34、第二辅助风机34A、第三风机35、第三风机11B、第一除湿/再生换热器42、第二除湿/再生换热器42A、除湿剂43、第一冷源阀门441、第一热源阀门443、第二冷源阀门442、第二热源阀门444、第三冷源阀门445、第三热源阀门447、第四冷源阀门446、第四热源阀门448。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空气A的除湿通过两个除湿/再生单元进行交替除湿和再生,这里所述的除湿/再生单元为具有除湿剂且除湿剂能够再生的功能单元。第一除湿/再生单元由第一除湿剂芯体12和第一换热器13构成,第二除湿/再生单元由第二除湿剂芯体12A和第二换热器13A构成,两个除湿/再生单元在外壳10内并置于两侧,两侧设有第一空气口100和第二空气口102,外壳中部介于两个除湿/再生单元之间设有第三空气口101,第一风机11可设置于第一除湿/再生单元的任意一侧,图中为左侧,第二风机11A设置于第一除湿/再生单元的任意一侧,图中为右侧。
除湿系统1由两个除湿/再生单元,两个风机,外壳及切换系统构成。
图1中,第一风机11开启,第二风机11A停止,空气A在第一风机11驱动下,经过第一除湿/再生单元的第一除湿剂芯体12被除湿剂吸附或者吸收水蒸气得到除湿,再经过第一换热器13(第一换热器13为关闭状态),被除湿后的空气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空气A1作为产品空气经过空气口101供给有需要的场合,如房间,设备等,另一部分空气A2先经过第二除湿/再生单元的第二换热器13A,空气被加热,加热的空气再经过第二除湿剂芯体12A对芯体进行再生,空气降温后,再经过停止的第二风机11A排出。由于空气A2的含湿量低于空气A的含湿量,与直接采用空气A加热后对除湿剂芯体再生相比而言,空气A2加热的温度可以低。
第一除湿剂芯体12被饱和后,系统切换至图2的状态。
图2中,第二风机11A开启,第一风机11停止,空气A在第二风机11A驱动下,经过第二除湿/再生单元的第二除湿剂芯体12A被除湿剂吸附或者吸收水蒸气得到除湿,再经过第二换热器13A,空气被加热,被除湿、加热后的空气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空气A1作为产品空气经过空气口101供给有需要的场合,如房间,设备等,另一部分空气A2先经过第一除湿/再生单元的第一换热器13(状态为关,不对空气进行加热),再经过第一除湿剂芯体12对芯体进行再生,空气降温后排出,再经过停止的第一风机11排出。
除湿系统在图1和图2所示状态之间切换通过切换系统实现,所述切换系统包括两个风机切换开关和两个热能切换开关,所述两个风机切换开关分别与两个风机相连,两个热能切换开关分别与两个换热器相连。风机切换开关使风机在开启与停止两种状态之间切换。然后通过热能切换开关切换热能N的供给,从而使换热器在加热与不加热两种状态之间切换,如采用电加热,能量供给的开关即为电开关,如为蒸汽或者热水等加热,能量供给的开关即为蒸汽或者热水阀门。
图1,图2中的风机也可以是能够正反转的风机,风机在正反转两种状态间切换,即图1中,风机11正转,风机11A反转,图2中,第一风机11反转,第二风机11A正转。
图1和图2中的空气A一般为来自环境的空气,A2也排出至环境,由于环境的稀释能力,空气A和A2不会短路。
当环境的稀释能力有限,空气A不是环境空气时,可以考虑采用阀门切换,如图3所示。
图3与图1、图2不同在于,增加了两个空气口:第四空气口104和第五空气口105,外壳上共有五个空气口,即第一空气口100,第二空气口102,第三空气口101,第四空气口104,第五空气口105,第一空气口100设置第一阀门14,第四空气口104设置第四阀门15,第二空气口102设置第二阀门14A,第五空气口105设置第五阀门15A。
图3中第一阀门14开,第四阀门15关,第二阀门14A关,第五阀门15A开,空气A经过第一阀门14进入,A2经过第五阀门15A排出。第一风机11开,第二风机11A关。
图3也可以切换到另一种状态,第四阀门15开,第一阀门14关,第五阀门15A关,第一阀门14A开,空气A经过阀门第一阀门14A进入,A2经过第四阀门15排出。第二风机11A开,第一风机11关。
图3中空气A和A2可以完全分开。
图3为本发明的第二种系统,系统也由两个除湿/再生单元,两个风机,外壳及切换系统构成。
图4为本发明的第三种系统,系统与系统唯一不同在于,系统中还包括两个辅助风机,即第一辅助风机34和第二辅助风机34A,其中第一辅助风机34与第一风机11串联,第二辅助风机34A与第二风机11A串联。
图4中,第一风机11开,第二辅助风机34关,第二风机11A关,第二辅助风机34A开。图4可以切换到第一风机111关,第二辅助风机34开,第二风机11A开,第二辅助风机34A关。
图13和14中,将图3中的第一风机11和第二风机11A用一个第三风机35替代,安装在101口,常开,不需切换,只需切换第一辅助风机34和第二辅助风机34A。
图1,图2中,除湿/再生单元由除湿剂芯体和换热器构成,图5,图6中,除湿/再生单元由除湿/再生换热器构成,所谓的除湿/再生换热器(42、42A)是在普通的空气换热器的空气换热表面附有除湿剂43,包括硅胶、分子筛、具有除湿功能的盐、离子交换树脂、或者它们的复合体。所谓的空气换热器选自管式换热器,或者管翅式换热器,管内可以是水、其他液体、氟利昂等,管外是空气。
图5、图6为本发明的第四种系统,系统包括第一除湿/再生换热器42和第二除湿/再生换热器42A,第一风机11和第二风机11A,外壳10,外壳10上有第一空气口100、第二空气口102和第三空气口101,第一除湿/再生换热器42的一端连接有第一冷源阀门441和第一热源阀门443,另一端连接有第二冷源阀门442和第二热源阀门444,第二除湿/再生换热器42A的一端连接第三冷源阀门445和第三热源阀门447,另一端连接有第四冷源阀门446和第四热源阀门448。
图5中,第一风机11开,第二风机11A关,第一冷源阀门441和第二冷源阀门442开,第一热源阀门443和第二热源阀门444关,第三冷源阀门445和第四冷源阀门446关,第三热源阀门447和第四热源阀门448开,第一除湿/再生换热器42输入制冷流体为除湿提供冷量C,第二除湿/再生换热器42A输入制热流体为再生提供热量H。
空气A经过第一除湿/再生换热器42被除湿,除湿后的空气分为两个部分,A1作为产品空气,A2经过第二除湿/再生换热器42A对除湿剂43再生,然后排出。
与图1相比,由于除湿过程中有冷量输入,再生过程中有热量输入,其除湿效率高,再生温度低。图1中,只是对再生前的空气预先加热,要求再生温度高。
图6切换为第一除湿/再生换热器42为再生状态,第二除湿/再生换热器42A为除湿状态。相应的阀门和风机的状态也进行切换。
图7、图8中的系统包含两个第一除湿/再生单元和两个第二除湿/再生单元,其中,第一除湿/再生单元含有两个第一除湿剂芯体12和两个第一换热器13,第二除湿/再生单元含有两个第二除湿剂芯体12A和两个第二换热器13A,第一换热器13和第二换热器13A可以是表面附有除湿剂的除湿/再生换热器,或者表面没有除湿剂的换热器。除湿芯体和换热器交错排列。
两个第一换热器13的一端均连接有第一冷源阀门441和第一热源阀门443,另一端均连接有第二冷源阀门442和第二热源阀门444,两个第二换热器13A的一端均连接第三冷源阀门445和第三热源阀门447,另一端均连接有第四冷源阀门446和第四热源阀门448。其中第一冷源阀门441、第二冷源阀门442、第三冷源阀门445、第四冷源阀门446为控制冷源输入的阀门,第一热源阀门443、第二热源阀门444、第三热源阀门447、第四热源阀门448为控制热源输入的阀门。
图7中,441、442开,443、444关,445、446开,447、448关。冷量C输入第一除湿/再生单元除湿,热量H输入第二除湿/再生单元再生。
图8中,冷量C输入第二除湿/再生单元除湿,热量H输入第一除湿/再生单元再生。相应的阀门和风机均需要切换。
图7,图8中的组合是一种典型情况,还可以其他的情况,如可以有多于两个的除湿剂芯体,图中为两个。
图9与图7不同在于,两个换热器中冷却或者加热流体串联,即两个第一除湿剂芯体12串联,两个第二除湿剂芯体12A串联。
图7、图8与图9代表第五种系统。
图10,图11和图12代表本发明的第六种系统,与图1、图2不同,第六种系统含有三个除湿/再生单元,即第一除湿/再生单元含第一除湿剂芯体12,第一换热器13,第二除湿/再生单元含第二除湿剂芯体12A,第二换热器13A,第三除湿再生单元含第三除湿剂芯体12B,第三换热器13B。有三个风机,即第一风机11,第二风机11A,第三风机11B。外壳10上有四个空气口100、101、102和103。
图10中,第一风机11、第二风机11A开,第三风机11B关,第一换热器12、第二换热器12A关,第三换热器12B开,空气A1、A2经过第一和第二除湿/再生单元被除湿,除湿后的空气分成两部分,空气A3作为产品空气,另一部分空气经过第三除湿/再生单元对除湿剂芯体进行再生,然后排出。
图11中,第一风机11、第三风机11B开,第二风机11A关,第一换热器13、第三换热器13B关,第二换热器13A开,空气A1、A4经过第一和第三除湿/再生单元被除湿,除湿后的空气分成两部分,空气A3作为产品空气,另一部分空气经过第二除湿/再生单元对除湿剂芯体进行再生,然后排出。
图12中,第二风机11A、第三风机11B开,第一风机11关,第二换热器13A、第三换热器13B关,第一换热器13开,空气A2、A4经过第二和第三除湿/再生单元被除湿,除湿后的空气分成两部分,空气A3作为产品空气,另一部分空气经过第一除湿/再生单元对除湿剂芯体进行再生,然后排出。

Claims (9)

1.一种除湿方法,其特征在于:空气被至少一个除湿/再生单元除湿后,一部分空气作为产品空气,另一部分空气进入至少一个除湿/再生单元实现除湿剂的再生,外部热能输入提供再生所需要的能量(可以在再生过程中提供,也可以在再生前提供);除湿/再生单元在除湿和再生两种状态间切换,切换通过风机的状态的切换,或者通过风机状态的切换与阀门状态的切换共同来实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除湿/再生单元对空气进行除湿过程中,有外界冷量的输入;或者在再生过程中,有外界热量的输入;或者,在除湿过程中有外界冷量的输入的同时,在再生过程中有热量的输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除湿过程中有外界冷量的输入的同时,在再生过程中有热量的输入,且除湿和再生切换时,外界热源和冷源同时切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除湿/再生单元为除湿剂芯体和换热器的组成体,或为表面附有除湿剂的换热器,或为除湿剂芯体、表面附有除湿剂的换热器、换热器中的两种或者三种的组合体。
5.一种除湿系统,其特征在于,系统含有两个除湿/再生单元、两个风机、外壳及切换系统;所述外壳上开有第一空气口、第二空气口和第三空气口,两个除湿/再生单元分别设置在第一空气口和第二空气口处,两个风机分别位于除湿/再生单元的内侧或外侧;所述切换系统包括两个风机切换开关和两个热能切换开关,所述两个风机切换开关分别与两个风机相连,两个热能切换开关分别与两个除湿/再生单元中的换热器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上还开有第四空气口和第五空气口,第四空气口位于第一空气口一侧,第五空气口位于第二空气口的一侧,第一空气口、第二空气口均设置有进气阀门,第四空气口、第五空气口均设置有排气阀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两个辅助风机,两个辅助风机分别与两个风机串联。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一个或多个除湿/再生单元。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除湿/再生单元为除湿剂芯体和换热器的组合,或为表面附有除湿剂的换热器,或者为除湿剂芯体、表面附有除湿剂的换热器、换热器中的两种或者三种的组合体。
CN201510789578.4A 2015-11-17 2015-11-17 一种除湿方法及系统 Pending CN10548576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789578.4A CN105485763A (zh) 2015-11-17 2015-11-17 一种除湿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789578.4A CN105485763A (zh) 2015-11-17 2015-11-17 一种除湿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85763A true CN105485763A (zh) 2016-04-13

Family

ID=556729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789578.4A Pending CN105485763A (zh) 2015-11-17 2015-11-17 一种除湿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485763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28093A (zh) * 2021-10-08 2021-12-24 上海进贤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隧道空气净化的碳中和系统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102642A (ja) * 2000-10-03 2002-04-09 Daikin Ind Ltd 除湿機
CN1428564A (zh) * 2001-12-27 2003-07-09 袁一军 同时除湿和降温的空气调节方法和设备
JP3861579B2 (ja) * 2000-10-03 2006-12-20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除湿機および局所空間用除湿機
JP2006341217A (ja) * 2005-06-10 2006-12-21 Tokyo Gas Co Ltd 除湿機
CN1962030A (zh) * 2005-11-07 2007-05-16 韩国银河流体(空气)技术有限公司 利用鼓风机使再生空气循环、压缩空气干燥的装置
WO2012162760A1 (en) * 2011-06-02 2012-12-06 Commonwealth Scientific And Industrial Research Organisation Compact desiccant cooling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102642A (ja) * 2000-10-03 2002-04-09 Daikin Ind Ltd 除湿機
JP3861579B2 (ja) * 2000-10-03 2006-12-20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除湿機および局所空間用除湿機
CN1428564A (zh) * 2001-12-27 2003-07-09 袁一军 同时除湿和降温的空气调节方法和设备
JP2006341217A (ja) * 2005-06-10 2006-12-21 Tokyo Gas Co Ltd 除湿機
CN1962030A (zh) * 2005-11-07 2007-05-16 韩国银河流体(空气)技术有限公司 利用鼓风机使再生空气循环、压缩空气干燥的装置
WO2012162760A1 (en) * 2011-06-02 2012-12-06 Commonwealth Scientific And Industrial Research Organisation Compact desiccant cooling system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28093A (zh) * 2021-10-08 2021-12-24 上海进贤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隧道空气净化的碳中和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91187B (zh) 一种低温热源吸收式耦合空调装置及调控方法
CN101846367B (zh) 一种热泵驱动的内冷型溶液除湿新风机组
JP4582243B2 (ja) 除湿システム
JP3861902B2 (ja) 調湿装置
CN100334408C (zh) 太阳能蓄能型冷水机组装置及其蒸发冷冻制冷方法
CN109990398A (zh) 节能型锂电池生产环境处理系统
CN108050625B (zh) 一种用于数据机房的联合冷却空调系统
CN107388627B (zh) 一种新型能源塔热泵系统
CN103307804A (zh) 一种热泵化霜系统
CN201866867U (zh) 带热回收功能的转轮除湿装置
CN211822702U (zh) 一种可再生除湿空调系统
CN111769299B (zh) 带除湿功能的电池热管理系统及其除湿方法
WO2024007935A1 (zh) 一种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
CN105485763A (zh) 一种除湿方法及系统
CN111059614A (zh) 一种可再生除湿空调系统
CN110595106B (zh) 一种热泵系统
JP5762023B2 (ja) デシカント空調システム
CN205191740U (zh) 一种除湿系统
CN209588445U (zh) 一种热泵系统和热泵干燥装置
CN110345572A (zh) 一种除湿系统和空调系统
JP2013210116A (ja) 吸着式ヒートポンプシステム及び吸着式ヒートポンプの駆動方法
CN213810919U (zh) 一种新型除湿机用的管道结构
CN209819745U (zh) 一种节能型锂电池生产环境处理系统
CN210718200U (zh) 一种热泵系统
CN210441355U (zh) 复合式工业深度除湿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