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485491A - 支撑架 - Google Patents

支撑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485491A
CN105485491A CN201510816144.9A CN201510816144A CN105485491A CN 105485491 A CN105485491 A CN 105485491A CN 201510816144 A CN201510816144 A CN 201510816144A CN 105485491 A CN105485491 A CN 10548549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body
press block
supporting frame
press
bearing su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81614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485491B (zh
Inventor
朱斌璋
庄金瑞
王宝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ining huangwan town Asset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ventec Pudong Technology Corp
Invent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ventec Pudong Technology Corp, Inventec Corp filed Critical Inventec Pudong Technology Corp
Priority to CN201510816144.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485491B/zh
Publication of CN1054854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854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4854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8549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MFRAMES, CASINGS OR BEDS OF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NOT SPECIFIC TO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PROVIDED FOR ELSEWHERE; STANDS; SUPPORTS
    • F16M13/00Other supports for positioning apparatus or articles; Means for steadying hand-held apparatus or articles
    • F16M13/005Other supports for positioning apparatus or articles; Means for steadying hand-held apparatus or articles integral with the apparatus or articles to be support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一种支撑架,用以支撑一电子装置。支架包括至少一第一架体、至少一第二架体、至少一第一抵压块及至少一第二抵压块。至少一第一架体具有一第一表面。第一架体用以枢接于电子装置。至少一第二架体具有一第二表面。第二表面面向第一表面。第二架体枢接于第一架体。至少一第一抵压块设置于第一表面。至少一第二抵压块设置于第二表面。第一抵压块可脱离地抵压于第二抵压块。当第一抵压块抵压于第二抵压块,第二架体与第一架体彼此固定。当第一抵压块相对第二抵压块滑移,第二架体相对第一架体转动。

Description

支撑架
技术领域
本发明系关于一种支撑架,特别是一种用以支撑电子装置的支撑架。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如智能型手机或平板计算机等具有观看影片、浏览网页或玩游戏等功能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已成为现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以平板计算机为例,为了提供使用者更舒适的观看视角,平板计算机上通常装设有支撑架,通过支撑架可相对于平板计算机枢转展开的设计,使用者可依据所需的观赏角度将平板计算机以不同的倾斜程度摆放于平面(如:桌面)上。
但这样的设计仍有不足之处,例如,当支撑架相对平板计算机枢转至抵顶到平板计算机的止挡定位点时,支撑架处于相对平板计算机打开的最大角度。此情况下,若使用者忘记支撑架已打开至最大角度而继续压迫平板计算机时,则支撑架易受外力压迫而于靠近止挡定位点处产生弯曲变形的问题。当支撑架弯曲变形后则无法再平贴于平板计算机而影响整体美观。
此外,在此情况下,若使用者的手指又没注意地摆放于支撑架与平板计算机之间,则会不慎发生手指被支撑架夹伤的意外。
发明内容
本发明在于提供一种支撑架,借以解决传统上支撑架抵靠于止挡定位点时容易受外力压迫而弯曲变形的问题,及降低手指不慎被支撑架夹伤的机率。
本发明所揭露的一种支撑架,用以支撑一电子装置。支架包括至少一第一架体、至少一第二架体、至少一第一抵压块及至少一第二抵压块。至少一第一架体具有一第一表面。第一架体用以枢接于电子装置。至少一第二架体具有一第二表面。第二表面面向第一表面。第二架体枢接于第一架体。至少一第一抵压块固设置于第一表面。至少一第二抵压块设置于第二表面。至少一第一抵压块可脱离地抵压于至少一第二抵压块。当至少一第一抵压块抵压于至少一第二抵压块,至少一第二架体与至少一第一架体彼此固定。当至少一第一抵压块相对至少一第二抵压块滑移,至少一第二架体相对至少一第一架体转动。
本发明所揭露的一种支撑架,用以支撑一电子装置。支架包括至少一第一架体、至少一第二架体及至少一第一抵压块。至少一第一架体具有一第一表面。第一架体用以枢接于电子装置。至少一第二架体具有一第二表面。第二表面面向第一表面。第二架体枢接于第一架体。至少一第一抵压块固定于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之一,并可滑动地抵压于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之另一,以令至少一第二架体与至少一第一架体得以相对电子装置同步转动。当一外力施加于支撑架及该电子装置之一者,且外力克服至少一第一抵压块抵压于第二表面之静摩擦力时,至少一第二架体相对至少一第一架体转动。
本发明所揭露的支撑架,通过第一架体与第二架体之间设置抵压块的设计,可在第一架体与第二架体之间产生静摩擦力,以让支撑架在合理的范围枢转内正常使用,但在支撑架相对于电子装置枢转至最大角度或受过大外力抵压时得以令第二架体与第一架体相对枢转,以避免造成支撑架弯曲变形的情形发生。此外,也可降低手指不慎被支撑架夹伤的机率。
以上之关于本揭露内容之说明及以下之实施方式之说明系用以示范与解释本发明之精神与原理,并且提供本发明之专利申请范围更进一步之解释。
附图说明
图1系根据本发明之第一实施例之支撑架应用于一电子装置的示意图。
图2系根据本发明之图1的分解图。
图3系根据本发明之第一实施例之支撑架的局部放大分解图。
图4A系根据本发明之第一实施例之支撑架的第一抵压块与第二抵压块相脱离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B系根据本发明之第一实施例之支撑架的支撑架的第一抵压块与第二抵压块相抵压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A系根据本发明之第一实施例之支撑架相对电子装置展开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5B系根据本发明之图5A的支撑架受外力推抵的示意图。
图6系根据本发明之第一实施例之支撑架相对电子装置展开至最大角度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7A系根据本发明之图6的电子装置受外力推抵的示意图。
图7B系根据本发明之图7A的支撑架的局部放大图。
图8A系根据本发明之第二实施例之支撑架的第一抵压块未抵压于第二架体及第二抵压块未抵压于第一架体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8B系根据本发明之第二实施例之支撑架的第一抵压块抵压于第二架体及第二抵压块抵压于第一架体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9A系根据本发明之第三实施例之支撑架的第一抵压块未抵压于第二架体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9B系根据本发明之第三实施例之支撑架的第一抵压块抵压于第二架体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
1-支撑架
9-电子装置
10-第一架体
11-第一表面
20-第二架体
21-第二表面
30-第三架体
40-枢轴
110-第一抵压块
111-第一抵接面
113-第一导引斜面
210-第二抵压块
211-第二抵接面
213-第二导引斜面
D1~D8-距离
A1-第一枢转轴线
A2-第二枢转轴线
F1、F2-外力
G-平面
T-枢转方向
θ1-第一角度
θ2-第二角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在实施方式中详细叙述本发明之详细特征以及优点,其内容足以使任何熟习相关技艺者了解本发明之技术内容并据以实施,且根据本说明书所揭露之内容、申请专利范围及图式,任何熟习相关技艺者可轻易地理解本发明相关之目的及优点。以下之实施例系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之观点,但非以任何观点限制本发明之范畴。
请参照图1,图1系根据本发明之第一实施例之支撑架应用于一电子装置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发明提出一种可用以支撑一电子装置9的支撑架1。具体的说,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架1系枢接于电子装置9,通过支撑架1可相对于电子装置9枢转展开的设计,使用者可依据所需的观赏视角将电子装置9以不同的倾斜程度摆放于平面(例如,桌面)上。需声明的是,这里所述之电子装置9可以但不限于系指平板计算机(tablet)、智能型手机(smartphone)、小笔电(notebook)或整合式全功能计算机(All-in-OnePC,AIOPC)等便携式电子装置,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
以下,将针对支撑架1的详细结构进行解说。请参阅图2~4B,图2系根据本发明之图1的分解图,图3系根据本发明之第一实施例之支撑架的局部放大分解图,图4A系根据本发明之第一实施例之支撑架的第一抵压块与第二抵压块相脱离的局部放大示意图,而图4B系根据本发明之第一实施例之支撑架的支撑架的第一抵压块与第二抵压块相抵压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如图2所示,支撑架1包括二第一架体10、二第二架体20、一第三架体30及二枢轴40。具体来说,二第一架体10枢接于电子装置9,二第二架体20分别经由二枢轴40枢接于二第一架体10。在本实施例中,枢轴40可以但不限于系为一螺栓。进一步来说,第一架体10系以一第一枢转轴线A1相对于电子装置9枢转,第二架体20系以一第二枢转轴线A2相对于第一架体10枢转,且第一枢转轴线A1与第二枢转轴线A2系非共轴。而第三架体30系连接于二第二架体20之间。就相对位置而言,二第二架体20分别系经由二第一架体10连接于电子装置9,而第三架体30系经由第二架体20连接于第一架体10。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三架体30与二第二架体20为一体成型且共同形成一U型的结构,但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例如,于其他实施例中,第二架体20与第三架体30可为彼此独立的元件。另外,需先声明的是,第一架体10与第二架体20的数量并非用于限制本发明。例如,于其他实施例中,支撑架可仅包括单一个第一架体10与单一个第二架体20。在此情况下,支撑架可省略第三架体30。
接着,如图3所示,将针对其中一对相枢接的第一架体10与第二架体20来说明。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架1更包括多个第一抵压块110与多个第二抵压块210。具体的说,第一架体10具有一第一表面11,第二架体20具有一第二表面21,第一表面11与第二表面21分别系指第一架体10与第二架体20上相面对的表面,二个第一抵压块110设置于第一架体10的第一表面11,二个第二抵压块210设置于第二架体20的第二表面21,且二第一抵压块110系分别对应于二第二抵压块210。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抵压块110与第一架体10系一体成型,而第二抵压块210与第二架体20系一体成型。
更具体的说,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抵压块110与第二抵压块210的形状略呈梯形,每一第一抵压块110上具有一第一抵接面111及连接于第一抵接面111的相对两侧的二第一导引斜面113,每一第二抵压块210具有一第二抵接面211及连接于第二抵接面211的相对两侧的二第二导引斜面213,而第一抵压块110的第一抵接面111系对应于第二抵压块210的第二抵接面211。
在本实施例中,枢轴40系位于二第一抵压块110之间,也可以说,枢轴40系位于二第二抵压块210之间。通过第一架体10与第二架体20彼此相对枢转,二第一抵压块110的二第一抵接面111得以可滑移地分别抵压于二第二抵压块210的二第二抵接面211。
接着,如图4A所示,在第一抵压块110与第二抵压块210相脱离的情况下,即第一抵压块110之第一抵接面111未抵压于第二抵压块210之第二抵接面211时,第一抵压块110之第一抵接面111与第一表面11相距一距离D1,第二抵压块210之第二抵接面211与第二表面21相距一距离D2,第一表面11与第二表面21相距一距离D3,且距离D1与距离D2的总和系大于距离D3。
通过第一架体10与第二架体20彼此相对枢转,例如以枢转方向T来枢转第二架体20,第二抵压块210之其中一第二导引斜面213可滑移而推抵于第一抵压块110之其中一第一导引斜面113,如图4B所示,以导引第一抵压块110之第一抵接面111而抵压于第二抵压块210之第二抵接面211。由于上述距离D1与距离D2的总和系大于距离D3。因此,第一架体10与第二架体20的间距可通过第一抵压块110与第二抵压块210相抵顶而稍被撑开,因此,第一抵接面111与第二抵接面211会相抵紧而产生一静摩擦力。可理解的是,抵压块的形状与尺寸并非用于限制本发明,使用者可通过调整抵压块的尺寸来控制第一架体10与第二架体20之间所需的静摩擦力。当然,距离D1与距离D2的大小与相对大小可分别据第一抵压块110与第二抵压块210之尺寸而不同,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
接着,将叙述支撑架1的使用方式。请参阅图5A~7B,图5A系根据本发明之第一实施例之支撑架相对电子装置展开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5B系根据本发明之图5A的支撑架受外力推抵的示意图,图6系根据本发明之第一实施例之支撑架相对电子装置展开至最大角度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7A系根据本发明之图6的电子装置受外力推抵的示意图,而图7B系根据本发明之图7A的支撑架的局部放大图。需先声明的是,为求清楚示意的目的,图5B与图7B的视角分别与图5A与图7A的视角方向相反。
首先,如图5A所示,使用者可将支撑架1相对展开以将电子装置9摆放于平面G上,在此情况下,电子装置9可通过支撑架1的支撑而以较为陡峭的方式摆放于平面上,如图所示,电子装置9与平面G之间夹一第一角度θ1。接着,若使用者欲将电子装置9调整成较为平躺以配合所需的观赏角度,使用习惯通常系直接推抵电子装置9。例如,使用者可以直接的推抵电子装置9,此时,平面G会对支撑架1之第二架体20产生一外力F1来推抵第二架体20,如图5B所示,但由于外力F1对于枢轴40产生的力矩小于或等于前述第一抵压块110与第二抵压块210之间的静摩擦力对枢轴40产生的力矩,使得第一抵压块110与第二抵压块210彼此相固定。因此,被推抵的第二架体20得以带动第一架体10一并的相对电子装置9枢转至所需的位置,即第二架体20与第一架体10得以相对电子装置9同步的转动。
接着,如图6所示,使用者可将支撑架1相对电子装置9枢转展开至最大角度,以将电子装置9以较为平躺的方式摆放于平面G,如图所示,电子装置9与平面G之间夹一小于前述第一角度θ1的第二角度θ2。在此情况下,使用者仍可持续的以触控电子装置9的方式来操控电子装置9,即持续的以手指抵压电子装置9。
但当使用者对电子装置9甚或是支撑架1本身施加的力量过大时,如图7A~7B所示,则会使第二架体20相对于第一架体10相对枢转。具体的说,当使用者对电子装置9施加的力量过大,使得平面G对支撑架1之第二架体20产生一过大的外力F2时,即外力F2对于枢轴40产生的力矩系已大于前述第一抵压块110与第二抵压块210之间的静摩擦力对枢轴40产生的力矩,在此情况下,外力F2已令第二架体20克服了前述第一抵压块110与第二抵压块210之间的静摩擦力,使得第一抵压块110可相对第二抵压块210滑移而彼此相脱离,即可让第二架体20相对于第一架体10枢转。因此,可避免支撑架1展开至最大角度或承受过大外力时而容易弯曲变形的情形发生。
由上所述,可理解的是,抵压块的数量系为选用,只要系可将第一架体10与第二架体20相对撑开而产生一门槛值的静摩擦力的设计,均属于本发明之范畴。即,每一第一架体10上的第一抵压块110与每一第二架体20上的第二抵压块210的数量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系可据使用者的需求进行数量的调整。
例如,请参阅图8A~8B,图8A系根据本发明之第二实施例之支撑架的第一抵压块未抵压于第二架体及第二抵压块未抵压于第一架体的局部放大示意图,而图8B系根据本发明之第二实施例之支撑架的第一抵压块抵压于第二架体及第二抵压块抵压于第一架体的局部放大示意图。需声明的是,为求简洁明了之目的,关在本实施例之支撑架的内容仅针对与前述实施例相异之处进行说明,与前述实施例具有相似之处请容不再赘述。
如图所示,系以其中一组相枢接的第一架体10与第二架体20为例。在本实施例中,每一第一架体10的第一表面11上仅设置一第一抵压块110,而每一第二架体20的第二表面21上仅设置一第二抵压块210。第一抵压块110之第一抵接面111系可滑动地抵压于第二表面21,而第二抵压块210之第二抵接面211系可滑动地抵压于第一表面11。并且,在第一抵压块110之第一抵接面111未抵压第二表面21及第二抵压块210之第二抵接面211未抵压于第二表面21时,第一抵接面111与第一表面11之距离D4及第二抵接面211与第二表面21之距离D5系相等且均大于第一表面11与第二表面21之距离D6。通过例如将第二架体20以枢转方向T相对第一架体10枢转,即可使得第一抵压块110之第一抵接面111抵压于第二表面21及第二抵压块210之第二抵接面211抵压于第一表面11以产生静摩擦力。故,类似于前述实施例的使用方式,当施加于第二架体20的外力未使第二架体20未克服第一抵压块110抵压于第二表面21与第二抵压块210抵压于第一表面11所产生的静摩擦力时,受力推抵的第二架体20得以带动第一架体10相对于电子装置9转动,即第二架体20与第一架体10可相对电子装置9同步转动。但当外力克服第一抵压块110抵压于第二表面21与第二抵压块210抵压于第一表面11所产生的静摩擦力时,则可令第二架体20相对第一架体10转动。
接着,又例如图9A~9B,图9A系根据本发明之第三实施例之支撑架的第一抵压块未抵压于第二架体的局部放大示意图,而图9B系根据本发明之第三实施例之支撑架的第一抵压块抵压于第二架体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如图所示,系以其中一组相枢接的第一架体10与第二架体20为例。在本实施例中,每一第一架体10之第一表面11上仅设置一第一抵压块110,但第二架体20上并没有设置任何抵压块。在此情况下,第一抵压块110之第一抵接面111系可滑动地抵压于第二表面21,且在第一抵压块110之第一抵接面111未抵压于第二表面21时,第一抵接面111与第一表面11之距离D7系大于第一表面11与第二表面21之距离D8。通过例如将第二架体20以枢转方向T相对第一架体10枢转,即可使得第一抵压块110之第一抵接面111抵压于第二表面21以产生静摩擦力。故,类似于前述实施例的使用方式,当施加于第二架体20之外力未使第二架体20克服第一抵压块110之第一抵接面111与第二表面21之间所产生的静摩擦力时,第二架体20与第一架体10得以相对于电子装置9同步转动。但当外力克服第一抵压块110之第一抵接面111抵压于第二表面21所产生的静摩擦力时,则可令第二架体20相对第一架体10转动。
因此,可理解的是,本发明并非受限于第一抵压块110所设置的位置。例如,于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抵压块110可设置于第二架体20之第二表面21。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支撑架,通过第一架体与第二架体之间设置抵压块的设计,可在第一架体与第二架体之间产生静摩擦力,以让支撑架在合理的枢转范围内正常使用,但在支撑架相对于电子装置枢转至最大角度或受过大外力抵压时得以令第二架体与第一架体相对枢转,以避免造成支撑架弯曲变形的情形发生。此外,也可降低手指不慎被支撑架夹伤的机率。
虽然本发明以前述之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在不脱离本发明之精神和范围内,所为之更动与润饰,均属本发明之专利保护范围。关于本发明所界定之保护范围请参考所附之申请专利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支撑架,用以支撑一电子装置,该支架包括:
至少一第一架体,具有一第一表面,该第一架体用以枢接于该电子装置;
至少一第二架体,具有一第二表面,该第二表面面向该第一表面,该第二架体枢接于该第一架体;
至少一第一抵压块,设置于该第一表面;
至少一第二抵压块,设置于该第二表面,该至少一第一抵压块可脱离地抵压于该至少一第二抵压块;
当该至少一第一抵压块抵压于该至少一第二抵压块,该至少一第二架体与该至少一第一架体彼此固定;
当该至少一第一抵压块相对该至少一第二抵压块滑移,该至少一第二架体相对该至少一第一架体转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支撑架,其中该至少一第一抵压块与该至少一第二抵压块的数量均为二个。
3.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支撑架,其中该至少一第一抵压块具有一第一抵接面,该至少一第二抵压块具有一第二抵接面,该第一抵接面可滑移地抵压于该第二抵接面,当该第一抵接面未抵压于该第二抵接面时,该第一抵接面与该第一表面之距离及该第二抵接面与该第二表面之距离的总和大于该第一表面与该第二表面之距离。
4.如权利要求3所述之支撑架,其中该至少一第一抵压块具有连接于该第一抵接面的相对两侧的二第一导引斜面,该至少一第二抵压块具有连接于该第二抵接面的相对两侧的二第二导引斜面,其中一该第一导引斜面可滑移地抵压于其中一该第二导引斜面,使得该至少一第一抵压块之该第一抵接面得以抵压于该至少一第二抵压块之该第二抵接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支撑架,更包括至少一枢轴,该至少一第二架体经由该至少一枢轴枢接于该至少一第一架体,该至少一枢轴位于该二第一抵压块之间。
6.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支撑架,其中该至少一第一抵压块与该至少一第一架体为一体成型,该至少一第二抵压块与该至少一第二架体为一体成型。
7.一种支撑架,用以支撑一电子装置,该支架包括:
至少一第一架体,具有一第一表面,该第一架体用以枢接于该电子装置;
至少一第二架体,具有一第二表面,该第二表面面向该第一表面,该第二架体枢接于该第一架体;
至少一第一抵压块,固定于该第一表面与该第二表面之一,并可滑动地抵压于该第一表面与该第二表面之另一,以令该至少一第二架体与该至少一第一架体得以相对该电子装置同步转动;
当一外力施加于该支撑架及该电子装置之一者,且该外力克服该至少一第一抵压块抵压于该第二表面之静摩擦力时,该至少一第二架体相对该至少一第一架体转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之支撑架,其中该至少一第一抵压块固定于该第一表面,该至少一第一抵压块具有一第一抵接面可滑动地抵压于该第二表面,当该第一抵接面未抵压于该第二表面时,该第一抵接面与该第一表面之距离大于该第一表面与该第二表面之距离。
9.如权利要求7所述之支撑架,更包括至少一第二抵压块,固定于该第二表面,并可滑动地抵压于该第一表面,该至少一第一抵压块固定于该第一表面,并可滑动地抵压于该第二表面,以令该至少一第二架体与该至少一第一架体得以相对于该电子装置同步转动,当该外力施加于该至少一第二架体,且该外力克服该至少一第一抵压块抵压于该第二表面与该至少一第二抵压块抵压于该第一表面之静摩擦力时,该外力可令该至少一第二架体相对该至少一第一架体转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之支撑架,其中该至少一第一抵压块具有一第一抵接面可滑动地抵压于该第二表面,该至少一第二抵压块具有一第二抵接面可滑动地抵压于该第一表面,当该第一抵接面未抵压于该第二表面且该第二抵接面未抵压于该第一表面时,该第一抵接面与该第一表面之距离及该第二抵接面与该第二表面之距离相等且均大于该第一表面与该第二表面之距离。
CN201510816144.9A 2015-11-20 2015-11-20 支撑架 Active CN10548549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816144.9A CN105485491B (zh) 2015-11-20 2015-11-20 支撑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816144.9A CN105485491B (zh) 2015-11-20 2015-11-20 支撑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85491A true CN105485491A (zh) 2016-04-13
CN105485491B CN105485491B (zh) 2017-07-28

Family

ID=556726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816144.9A Active CN105485491B (zh) 2015-11-20 2015-11-20 支撑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485491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16612A (zh) * 2016-09-13 2018-03-20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支撑组件
US10268240B2 (en) 2016-09-01 2019-04-23 Acer Incorporated Supporting assembly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09411A (en) * 1990-06-21 1992-04-28 Scientific Dimensions Telephone handset cradle mount
JPH0716272A (ja) * 1993-06-22 1995-01-20 Osada Res Inst Ltd 無影灯の関節機構
US20070129659A1 (en) * 2005-10-16 2007-06-07 Yu-Kuang Chang Hinge positioning structure
CN103792993A (zh) * 2012-10-29 2014-05-14 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隐藏式转轴结构的电子装置
CN104571269A (zh) * 2013-10-10 2015-04-29 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 快拆扣合组件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09411A (en) * 1990-06-21 1992-04-28 Scientific Dimensions Telephone handset cradle mount
JPH0716272A (ja) * 1993-06-22 1995-01-20 Osada Res Inst Ltd 無影灯の関節機構
US20070129659A1 (en) * 2005-10-16 2007-06-07 Yu-Kuang Chang Hinge positioning structure
CN103792993A (zh) * 2012-10-29 2014-05-14 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隐藏式转轴结构的电子装置
CN104571269A (zh) * 2013-10-10 2015-04-29 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 快拆扣合组件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268240B2 (en) 2016-09-01 2019-04-23 Acer Incorporated Supporting assembly
US10564673B2 (en) 2016-09-01 2020-02-18 Acer Incorporated Supporting assembly
CN107816612A (zh) * 2016-09-13 2018-03-20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支撑组件
CN107816612B (zh) * 2016-09-13 2019-10-25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支撑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85491B (zh) 2017-07-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200061U (ja) 嵌め込み式弾性緩衝シートを有する保護カバー体
US9013865B2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support mechanism thereof
CN209511523U (zh) 移动设备及电脑设备支撑架
US10678300B2 (en) Multi-fold computing device
CN201741069U (zh) 用来承载便携式计算机的外接式扩充座及计算机系统
US10146267B2 (en) Computing device with elastomeric hinge assembly
US20130088431A1 (en) Apparatus Cover with Keyboard
US8590857B2 (en) Structure of support frame featuring fast warping and closing
US11561575B2 (en) Display device
CN103576880A (zh) 电子装置的外接键盘与电子装置的护套
CN102981555B (zh) 移动式产品扩展装置
US20230195176A1 (en) Display device
CN105485491A (zh) 支撑架
CN106155193A (zh) 电子装置
CN207603695U (zh) 板件、柔性显示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1426354B (zh) 可携式电子装置结构
CN103092273B (zh) 扩充底座
CN101282623A (zh) 可携式电子装置
CN104216670B (zh) 外接显示的系统及其外接显示方法
CN203630664U (zh) 一种保护壳及电子装置
CN102679108A (zh) 具有双向支撑功能的旋转式支架结构
CN202563389U (zh) 可折叠式平板电脑支架
CN104484013A (zh) 可调整显示视角的电子装置
CN204302876U (zh) 电子装置
CN105257958A (zh) 支撑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1212

Address after: Within huangwan town government, Haining City, Jiaxing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aining huangwan town Asset Management Co., Ltd

Address before: 201114 Shanghai City Caohejing export processing zone of Minhang District Pu Xing Road No. 789

Co-patentee before: Yingda Co., Ltd.

Patentee before: Yingda Technology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