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480367A - 自行车踏板 - Google Patents
自行车踏板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480367A CN105480367A CN201510603550.7A CN201510603550A CN105480367A CN 105480367 A CN105480367 A CN 105480367A CN 201510603550 A CN201510603550 A CN 201510603550A CN 105480367 A CN105480367 A CN 10548036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mponent
- pivot axis
- sub
- clamping component
- ped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3/00—Construction of cranks operated by hand or foot
- B62M3/08—Pedals
- B62M3/086—Attachments between shoe and pedal other than toe clips, e.g. clea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Control Devices (AREA)
Abstract
自行车踏板包括踏板轴、踏板体、第一子构件、第一夹紧构件、第二夹紧构件和偏置结构。所述第一子构件相对于所述踏板体围绕第一枢转轴线沿第一枢转方向和与所述第一枢转方向相反的第二枢转方向可移动。所述第一夹紧构件相对于所述第一子构件围绕大致平行于所述第一枢转轴线的第二枢转轴线沿第三枢转方向和与所述第三枢转方向相反的第四枢转方向可移动。当从平行于所述第一枢转轴线的轴向方向看时,所述第一枢转轴线比所述第二枢转轴线更靠近所述踏板轴上的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行车踏板。
背景技术
骑自行车正成为越来越受欢迎的娱乐形式和交通方式。此外,骑自行车对于业余爱好者和职业运动员均已成为非常受欢迎的竞技运动。不论自行车用于娱乐、交通或是竞技,自行车产业都在持续改进自行车的各种部件。一个广泛重新设计的自行车部件是诸如卡式踏板的自行车踏板。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自行车踏板包括踏板轴、踏板体、第一子构件、第一夹紧构件、第二夹紧构件和偏置结构。踏板体围绕旋转轴线可旋转地支撑在所述踏板轴上。所述第一子构件可移动地联接至所述踏板体。所述第一子构件相对于所述踏板体围绕第一枢转轴线沿第一枢转方向和与所述第一枢转方向相反的第二枢转方向可移动。所述第一夹紧构件可移动地联接至所述第一子构件。所述第一夹紧构件相对于所述第一子构件围绕大致平行于所述第一枢转轴线的第二枢转轴线沿第三枢转方向和与所述第三枢转方向相反的第四枢转方向可移动。所述第二夹紧构件联接至所述踏板体,以与所述第一夹紧构件一起将锁片夹紧。偏置结构构造为使所述第一夹紧构件沿所述第四枢转方向偏置且使所述第一子构件沿所述第二枢转方向偏置。当从平行于所述第一枢转轴线的轴向方向看时,所述第一枢转轴线比所述第二枢转轴线更靠近所述踏板轴上的点。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根据第一方面的自行车踏板构造为使得所述第一枢转轴线大致平行于所述旋转轴线。当从平行于所述第一枢转轴线的所述轴向方向看时,所述第一枢转轴线比所述第二枢转轴线更靠近所述踏板轴。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根据第一方面的自行车踏板构造为使得所述第一夹紧构件包括第一锁片接合部分,所述第一锁片接合部分构造为在所述第一夹紧构件和所述第二夹紧构件夹紧所述锁片的状态下接合所述锁片。当从平行于所述旋转轴线的轴向方向看时,所述第二枢转轴线比所述第一枢转轴线更靠近所述第一锁片接合部分。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根据第一方面的自行车踏板构造为使得所述第一子构件相对于所述踏板体围绕所述第一枢转轴线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移动。所述第一夹紧构件相对于所述第一子构件围绕所述第二枢转轴线在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之间可移动。所述第一子构件、所述第一枢转轴线、所述第一夹紧构件、所述第二枢转轴线和所述偏置结构构造为使得使所述第一子构件围绕所述第一枢转轴线朝向所述第二位置枢转的第一扭矩小于使所述第一夹紧构件围绕所述第二枢转轴线朝向所述第四位置枢转的第二扭矩。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根据第一方面的自行车踏板构造为使得所述第一子构件、所述第一枢转轴线、所述第一夹紧构件、所述第二枢转轴线和所述偏置结构构造为使得在使所述第一夹紧构件沿所述第一枢转方向移动的第一力施加至所述第一夹紧构件的状态下所述第一子构件相对于所述踏板体围绕所述第一枢转轴线沿所述第一枢转方向移动。所述第一子构件、所述第一枢转轴线、所述第一夹紧构件、所述第二枢转轴线和所述偏置结构构造为使得在使所述第一夹紧构件沿所述第三枢转方向移动的第二力施加至所述第一夹紧构件的状态下所述第一子构件停留或相对于所述踏板体围绕所述第一枢转轴线沿所述第二枢转方向移动,所述第一力指向与所述第二力的方向不同的方向。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根据第五方面的自行车踏板构造为使得在所述自行车踏板的穿入(stepin)操作中,所述第一力从所述锁片施加至所述第一夹紧构件。在所述自行车踏板的脱出(stepout)操作中,所述第二力从所述锁片施加至所述第一夹紧构件。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根据第六方面的自行车踏板构造为使得所述第一力指向第一力方向,以在所述第一力方向和由所述第一夹紧构件和所述第二夹紧构件限定的锁片接附平面之间提供第一力角。所述第二力指向第二力方向,以在所述第二力方向和所述锁片接附平面之间提供第二力角。所述第一力角大于所述第二力角。
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方面,根据第三方面的自行车踏板构造为使得所述偏置结构包括第一偏置构件和第二偏置构件。第一偏置构件构造为使所述第一夹紧构件相对于所述踏板体沿所述第四枢转方向偏置。第二偏置构件构造为使所述第一夹紧构件相对于所述第一子构件沿所述第四枢转方向偏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九方面,根据第八方面的自行车踏板构造为使得所述第一偏置构件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构造为与所述踏板体接合。第二端构造为与所述第一夹紧构件接合。所述第二偏置构件包括第三端和第四端。第三端构造为与所述第一子构件接合。第四端构造为与所述第一夹紧构件接合。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方面,根据第九方面的自行车踏板构造为使得所述第二偏置构件构造为在限定在所述第三端和所述第一子构件之间的第三点处将偏置力施加至所述第一子构件。所述第二偏置构件构造为在限定在所述第四端和所述第一夹紧构件之间的第四点处将偏置力施加至所述第一夹紧构件。所述第一枢转轴线和所述第三点之间的距离短于所述第一枢转轴线和所述第四点之间的距离。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一方面,根据第八方面的自行车踏板构造为使得所述偏置结构包括偏置支撑件,所述偏置支撑件构造为支撑所述第二偏置构件,以使所述第二偏置构件相对于所述第一子构件围绕偏置枢转轴线可枢转。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二方面,根据第十一方面的自行车踏板构造为使得所述偏置枢转轴线大致与所述第一枢转轴线同轴。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三方面,根据第十一方面的自行车踏板构造为使得所述偏置支撑件包括可移动部和枢转部。所述可移动部与所述偏置枢转轴线间隔开。所述枢转部构造为相对于所述踏板体围绕所述偏置枢转轴线可枢转地支撑所述可移动部。所述第二偏置构件安装至所述可移动部。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四方面,根据第十三方面的自行车踏板构造为使得当从平行于所述旋转轴线的所述轴向方向看时,所述可移动部设置在所述踏板轴和所述第二枢转轴线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五方面,根据第十三方面的自行车踏板构造为使得当从平行于所述旋转轴线的所述轴向方向看时,所述可移动部比所述第一枢转轴线更靠近所述第一锁片接合部分。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六方面,根据第十三方面的自行车踏板构造为使得所述第二偏置构件包括构造为与所述第一子构件接合的第三端,所述第三端包括构造为与所述第一子构件接触的接触部。当从平行于所述旋转轴线的轴向方向看时,所述接触部比所述第一枢转轴线更靠近所述第一锁片接合部分。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七方面,根据第十三方面的自行车踏板构造为使得所述枢转部构造为可枢转地连接至所述踏板体。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八方面,根据第十三方面的自行车踏板构造为使得当从平行于所述旋转轴线的所述轴向方向看时,所述偏置枢转轴线比所述第二枢转轴线更靠近所述第一锁片接合部分。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九方面,根据第十三方面的自行车踏板构造为使得当从平行于所述旋转轴线的所述轴向方向看时,在所述第一夹紧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夹紧构件不受来自所述锁片的作用力的静止位置的状态下,所述第二枢转轴线设置在所述第二偏置构件的轮廓线内。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方面,根据第十八方面的自行车踏板构造为使得所述第二偏置构件包括构造为与所述第一子构件接合的第三端,所述第三端包括构造为与所述第一子构件接触的接触部。当从平行于所述旋转轴线的轴向方向看时,所述接触部比所述第一枢转轴线更靠近所述第一锁片接合部分。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一方面,根据第一方面的自行车踏板构造为使得所述踏板体包括限制部分,所述限制部分构造为限制所述第一子构件相对于所述踏板体沿所述第二枢转方向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二方面,自行车踏板包括踏板轴、踏板体、第一子构件、第一夹紧构件、第二夹紧构件和偏置结构。所述踏板体围绕旋转轴线可旋转地支撑在所述踏板轴上。所述第一子构件可移动地联接至所述踏板体。所述第一子构件相对于所述踏板体围绕第一枢转轴线沿第一枢转方向和与所述第一枢转方向相反的第二枢转方向可移动。所述第一夹紧构件可移动地联接至所述第一子构件。所述第一夹紧构件相对于所述第一子构件围绕大致平行于所述第一枢转轴线的第二枢转轴线沿第三枢转方向和与所述第三枢转方向相反的第四枢转方向可移动。所述第二夹紧构件联接至所述踏板体,以与所述第一夹紧构件一起将锁片夹紧。偏置结构构造为使所述第一夹紧构件沿所述第四枢转方向偏置且使所述第一子构件沿所述第二枢转方向偏置。所述第一子构件、所述第一枢转轴线、所述第一夹紧构件、所述第二枢转轴线和所述偏置结构构造为使得在使所述第一夹紧构件沿所述第一枢转方向移动的第一力施加至所述第一夹紧构件的状态下所述第一子构件相对于所述踏板体围绕所述第一枢转轴线沿所述第一枢转方向移动。所述第一子构件、所述第一枢转轴线、所述第一夹紧构件、所述第二枢转轴线和所述偏置结构构造为使得在使所述第一夹紧构件沿所述第三枢转方向移动的第二力施加至所述第一夹紧构件的状态下所述第一子构件停留或相对于所述踏板体围绕所述第一枢转轴线沿所述第二枢转方向移动,所述第一力指向与所述第二力的方向不同的方向。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结合附图所考虑的以下详细描述,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从而将容易获得对本发明及其很多伴随的优点的更完整的了解,在附图中:
图1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自行车踏板的立体图,其具有锁片;
图2为沿图1的线II-II所截的自行车踏板的截面图;
图3为沿图1的线III-III所截的自行车踏板截面图;
图4为沿图1的线IV-IV所截的自行车踏板截面图;
图5为图1中图示的自行车踏板的分解立体图;
图6为图1中图示的自行车踏板的局部分解立体图;
图7为沿图1的线VII-VII所截的自行车踏板的局部分解立体图;
图8为沿图1的线VIII-VIII所截的自行车踏板的局部放大截面图;
图9为沿图1的线XI-XI所截的自行车踏板的局部放大截面图;
图10为沿图1的线X-X所截的自行车踏板的局部放大截面图;
图11为沿图1的线XI-XI所截的自行车踏板的局部放大截面图;
图12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自行车踏板的分解立体图;
图13为沿图12的线XIII-XIII所截的自行车踏板的局部放大截面图;
图14为图12中图示的自行车踏板的局部分解立体图;
图15为根据第三实施例的自行车踏板的分解立体图;
图16为沿图15的线XVI-XVI所截的自行车踏板的局部放大截面图;
图17为沿图15的线XVII-XVII所截的自行车踏板的局部放大截面图;
图18为图15中图示的自行车踏板的局部分解立体图;
图19为图15中图示的自行车踏板的偏置结构的局部侧立视图;
图20为沿图15的线XX-XX所截的自行车踏板的局部放大截面图;
图21为沿图15的线XXI-XXI所截的自行车踏板的局部放大截面图;
图22为沿图15的线XXII-XXII所截的自行车踏板的局部放大截面图;
图23为根据第四实施例的自行车踏板的分解立体图;
图24为自行车踏板沿图23的线XXIV-XXIV所截的局部放大截面图;
图25为自行车踏板沿图23的线XXV-XXV所截的局部放大截面图;
图26为图23中图示的自行车踏板的局部分解立体图;以及
图27为图23中图示的自行车踏板的偏置结构的局部侧立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描述实施例,其中在各个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应或相同的元件。
第一实施例
首先参考图1,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自行车踏板10包括踏板轴12、踏板体14、第一子构件16、第一夹紧构件18和第二夹紧构件20。踏板轴12构造为固定至曲柄臂(未示出)。踏板体14围绕旋转轴线A1可旋转地支撑在踏板轴12上。
第一子构件16可移动地联接至踏板体14。第一夹紧构件18可移动地联接至第一子构件16。在图示实施例中,第一子构件16可枢转地联接至踏板体14。第一夹紧构件18可枢转地联接至第一子构件16。第二夹紧构件20联接至踏板体14以与第一夹紧构件18一起将锁片2夹紧。锁片2使用螺栓4接附至鞋(未示出)的鞋底。锁片2包括锁片体6和接附板8。
在图示实施例中,第一夹紧构件18为后夹紧构件,其构造为与锁片2的后端2a接合。第二夹紧构件20为前夹紧构件,其构造为与锁片2的前端2b接合。但是根据需要和/或期望,第一夹紧构件18可以为前夹紧构件,第二夹紧构件20可以为后夹紧构件。
在本申请中,以下方向性术语“前”、“后”、“向前”、“向后”、“左”、“右”、“横向”、“向上”和“向下”以及任何其他类似的方向性术语是基于面向手把(未示出)坐在自行车(未示出)的车座(未示出)上的使用者(例如骑车者)确定的那些方向。因此,用来描述自行车踏板10的这些术语应当相对于在水平面上的竖直骑乘位置中使用的装备有自行车踏板10的自行车来解释。
如图2所示,第一子构件16相对于踏板体14围绕第一枢转轴线PA1沿第一枢转方向D11和与第一枢转方向D11相反的第二枢转方向D12可移动。第一子构件16相对于踏板体14围绕第一枢转轴线PA1在第一位置P1和第二位置P2之间可移动。在图示实施例中,第一子构件16相对于踏板体14围绕第一枢转轴线PA1沿第一枢转方向D11和第二枢转方向D12可枢转。第一子构件16相对于踏板体14围绕第一枢转轴线PA1在第一位置P1和第二位置P2之间可枢转。在锁片2(图1)从自行车踏板10释放的状态下,第一子构件16定位在第一位置P1处。
如图3所示,踏板体14包括限制部分21,限制部分21构造为限制第一子构件16相对于踏板体14沿第二枢转方向D12移动。限制部分21构造为限制第一子构件16相对于踏板体14沿第二枢转方向D12围绕第一枢转轴线PA1枢转。第一子构件16构造为与限制部分21接触,以限制第一子构件16相对于踏板体14沿第二枢转方向D12围绕第一枢转轴线PA1枢转。在限制部分21限制第一子构件16相对于踏板体14沿第二枢转方向D12移动的状态下,第一子构件16定位在第一位置P1处。但是第一位置P1可以是第一子构件16与限制部分21间隔开的位置。
如图4所示,第一夹紧构件18相对于第一子构件16围绕大致平行于第一枢转轴线PA1的第二枢转轴线PA2沿第三枢转方向D13和与第三枢转方向D13相反的第四枢转方向D14可移动。第一夹紧构件18相对于第一子构件16围绕第二枢转轴线PA2在第三位置P3和第四位置P4之间可移动。在图示实施例中,第一夹紧构件18相对于第一子构件16围绕第二枢转轴线PA2沿第三枢转方向D13和第四枢转方向D14可枢转。第一夹紧构件18相对于第一子构件16围绕第二枢转轴线PA2在第三位置P3和第四位置P4之间可枢转。
如图4所示,在锁片2(图1)从自行车踏板10释放的状态下,第一夹紧构件18定位在第三位置P3处。第一子构件16包括限制部16a,限制部16a构造为限制第一夹紧构件18相对于第一子构件16沿第四枢转方向D14移动。限制部16a构造为与第一夹紧构件18接触。在第一子构件16限制第一夹紧构件18相对于第一子构件16沿第四枢转方向D14移动的状态下,第一夹紧构件18相对于第一子构件16定位在第三位置P3处。
在图示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一夹紧构件18的第三位置P3和第四位置P4基于第二枢转轴线PA2和参考点RP1限定。第一子构件16的第一位置P1和第二位置P2基于第一枢转轴线PA1和第二枢转轴线PA2限定。
如图2所示,第一夹紧构件18与第一子构件16一起相对于踏板体14围绕第一枢转轴线PA1可枢转。在图示实施例中,第一夹紧构件18与第一子构件16一起相对于踏板体14围绕第一枢转轴线PA1在第五位置P5和第六位置P6之间可枢转。在第一夹紧构件18相对于第一子构件16定位在第三位置P3的状态下(图4),第一夹紧构件18相对于踏板体14围绕第一枢转轴线PA1在第五位置P5和第六位置P6之间枢转。第一夹紧构件18的第五位置P5对应于第一子构件16的第一位置P1。第一夹紧构件18的第六位置P6对应于第一子构件16的第二位置P2。
在图示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夹紧构件18的第五位置P5和第六位置P6基于第一枢转轴线PA1和参考点RP1限定。
如图2所示,第一枢转轴线PA1大致平行于旋转轴线A1。第二枢转轴线PA2大致平行于旋转轴线A1和第一枢转轴线PA1。更具体地,第一枢转轴线PA1平行于旋转轴线A1。第二枢转轴线PA2平行于旋转轴线A1和第一枢转轴线PA1。
当从平行于第一枢转轴线PA1的轴向方向D2(垂直于图4的纸表面的方向)看时,第一枢转轴线PA1比第二枢转轴线PA2更靠近踏板轴12上的点PT1。更具体地,当从平行于第一枢转轴线PA1的轴向方向D2(垂直于图4的纸表面的方向)看时,第一枢转轴线PA1比第二枢转轴线PA2更靠近踏板轴12。
虽然在图示实施例中第一枢转轴线PA1和第二枢转轴线PA2大致平行于旋转轴线A1,但是第一枢转轴线PA1和第二枢转轴线PA2不需要平行于旋转轴线A1。
如图2所示,踏板体14包括管状部14a。踏板轴12包括轴杆12a、外管12b和轴承12c。外管12b设置在管状部14a中且固定至管状部14a的内周表面。轴杆12a构造为设置在外管12b中且由外管12b经由轴承12c可旋转地支撑。例如,点PT1限定在轴杆12a的外周表面上。当从轴向方向D2(垂直于图4的纸表面的方向)看时,第一枢转轴线PA1比第二枢转轴线PA2更靠近旋转轴线A1。
虽然点PT1限定在轴杆12a的外周表面上,但是点PT1可以限定在除了图4中示出的在轴杆12a的外周表面上的位置之外的位置处。此外,点PT1可以限定在踏板轴12中的除了轴杆12a的外周表面之外的位置处。例如,点PT1可以限定在外管12b的外周表面上。
如图2所示,第一夹紧构件18包括第一锁片接合部分22,第一锁片接合部分22构造为在第一夹紧构件18和第二夹紧构件20将锁片2(图1)夹紧的状态下接合锁片2。当从平行于旋转轴线A1的轴向方向D2看时,第二枢转轴线PA2比第一枢转轴线PA1更靠近第一锁片接合部分22。进一步地,沿垂直于锁片接附平面PL1(后文描述)的方向,第二枢转轴线PA2比第一枢转轴线PA1更靠近第一锁片接合部分22。第一锁片接合部分22构造为与锁片2的后端2a(图1)接触。
第二夹紧构件20包括第二锁片接合部分23,第二锁片接合部分23构造为在第一夹紧构件18和第二夹紧构件20将锁片2(图1)夹紧的状态下接合锁片2。第二锁片接合部分23构造为与锁片2的前端2b(图1)接触。锁片接附平面PL1由第一夹紧构件18和第二夹紧构件20限定。更具体地,锁片接附平面PL1由第一锁片接合部分22和第二锁片接合部分23在锁片2从自行车踏板10移除的状态下限定。
如图5所示,自行车踏板10进一步包括第一枢轴24。第一枢轴24构造为围绕第一枢转轴线PA1可枢转地支撑第一子构件16。第一枢轴24接附至踏板体14。第一子构件16通过第一枢轴24围绕第一枢转轴线PA1可枢转地联接至踏板体14。如图2所示,第一枢转轴线PA1限定为第一枢轴24的中心轴线。
如图5所示,自行车踏板10进一步包括第二枢轴25。第二枢轴25构造为围绕第二枢转轴线PA2可枢转地支撑第一夹紧构件18。第二枢轴25接附至第一子构件16。第一夹紧构件18通过第二枢轴25围绕第二枢转轴线PA2可枢转地联接至第一子构件16。如图2所示,第二枢转轴线PA2限定为第二枢轴25的中心轴线。
在图示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自行车踏板10为双面踏板(例如山地自行车式)。更具体地,自行车踏板10进一步包括第二子构件26、第三夹紧构件28和第四夹紧构件30。第三夹紧构件28与第一夹紧构件18一样为后夹紧构件,其构造为与锁片2的后端2a(图1)接合。第四夹紧构件30与第二夹紧构件20一样为前夹紧构件,其构造为与锁片2的前端2b(图1)接合。但是如果需要和/或期望,第三夹紧构件28可以为前夹紧构件,第四夹紧构件30可以为后夹紧构件。
在图示实施例中,第二子构件26具有与第一子构件16的结构相同的结构。第三夹紧构件28具有与第一夹紧构件18的结构相同的结构。第四夹紧构件30具有与第二夹紧构件20的结构相同的结构。但是,第二子构件26可以具有与第一子构件16的结构不同的结构。第三夹紧构件28可以具有与第一夹紧构件18的结构不同的结构。第四夹紧构件30可以具有与第二夹紧构件20的结构不同的结构。
第二子构件26、第三夹紧构件28和第四夹紧构件30分别具有与第一子构件16、第一夹紧构件18和第二夹紧构件20的结构相同的结构。因此,与第一实施例的元件具有大致相同功能的元件此处将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为了简洁,此处不再详细描述和/或图示。
在自行车踏板10为单面踏板(例如公路式)的情况下,第二子构件26、第三夹紧构件28和第四夹紧构件30中的至少一个可以从自行车踏板10省略。
如图2所示,第二子构件26可移动地联接至踏板体14。在图示实施例中,第三夹紧构件28可枢转地联接至第二子构件26。第三夹紧构件28相对于踏板体14(旋转轴线A1)设置在第一夹紧构件18的相对侧上。第四夹紧构件30联接至踏板体14,以与第三夹紧构件28一起将锁片2(图1)夹紧。更具体地,第四夹紧构件30可枢转地联接至踏板体14。第四夹紧构件30相对于踏板体14(旋转轴线A1)设置在第二夹紧构件20的相对侧上。
如图2所示,第二子构件26相对于踏板体14围绕第三枢转轴线PA3沿第五枢转方向D15和与第五枢转方向D15相反的第六枢转方向D16可移动。第二子构件26相对于踏板体14围绕第三枢转轴线PA3在第七位置P7和第八位置P8之间可移动。在图示实施例中,第二子构件26相对于踏板体14围绕第三枢转轴线PA3沿第五枢转方向D15和与第五枢转方向D15相反的第六枢转方向D16可枢转。第二子构件26相对于踏板体14围绕第三枢转轴线PA3在第七位置P7和第八位置P8之间可枢转。在锁片2(图1)从自行车踏板10释放的状态下,第二子构件26定位在第七位置P7处。
如图3所示,踏板体14包括附加限制部分31,附加限制部分31构造为限制第二子构件26相对于踏板体14沿第六枢转方向D16移动。附加限制部分31构造为限制第二子构件26相对于踏板体14沿第六枢转方向D16围绕第三枢转轴线PA3枢转。第二子构件26构造为与附加限制部分31接触。在附加限制部分31限制第二子构件26相对于踏板体14沿第六枢转方向D16移动的状态下,第二子构件26定位在第七位置P7处。
如图4所示,第三夹紧构件28相对于第二子构件26围绕大致平行于第三枢转轴线PA3的第四枢转轴线PA4沿第七枢转方向D17和与第七枢转方向D17相反的第八枢转方向D18可移动。第三夹紧构件28相对于第二子构件26围绕第四枢转轴线PA4在第九位置P9和第十位置P10之间可移动。在图示实施例中,第三夹紧构件28相对于第二子构件26围绕第四枢转轴线PA4沿第七枢转方向D17和第八枢转方向D18可枢转。第三夹紧构件28相对于第二子构件26围绕第四枢转轴线PA4在第九位置P9和第十位置P10之间可枢转。
在图示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三夹紧构件28的第九位置P9和第十位置P10基于第四枢转轴线PA4和参考点RP2限定。第二子构件26的第七位置P7和第八位置P8基于第三枢转轴线PA3和第四枢转轴线PA4限定。
第三枢转轴线PA3大致平行于旋转轴线A1、第一枢转轴线PA1和第二枢转轴线PA2。第四枢转轴线PA4大致平行于旋转轴线A1、第一枢转轴线PA1、第二枢转轴线PA2和第三枢转轴线PA3。当从平行于第三枢转轴线PA3的轴向方向D2看时,第三枢转轴线PA3比第四枢转轴线PA4更靠近踏板轴12上的点PT1。更具体地,当从平行于第三枢转轴线PA3的轴向方向D2看时,第三枢转轴线PA3比第四枢转轴线PA4更靠近踏板轴12。
虽然在图示实施例中,第三枢转轴线PA3和第四枢转轴线PA4大致平行于旋转轴线A1,但是第三枢转轴线PA3和第四枢转轴线PA4不需要平行于旋转轴线A1。
如图2所示,第三夹紧构件28与第二子构件26一起相对于踏板体14围绕第三枢转轴线PA3可枢转。在图示实施例中,第三夹紧构件28与第二子构件26一起相对于踏板体14围绕第三枢转轴线PA3在第十一位置P11和第十二位置P12之间可枢转。在第三夹紧构件28相对于第二子构件26定位在第九位置P9的状态下(图4),第三夹紧构件28相对于踏板体14围绕第三枢转轴线PA3在第十一位置P11和第十二位置P12之间枢转。第三夹紧构件28的第十一位置P11对应于第二子构件26的第七位置P7。第三夹紧构件28的第十二位置P12对应于第二子构件26的第八位置P8。
如图5所示,踏板体14包括第一框架14b和第二框架14c。管状部14a沿轴向方向D2延伸。管状部14a可旋转地支撑在踏板轴12上。第一框架14b固定至管状部14a。第二框架14c固定至管状部14a且与第一框架14b相对。管状部14a和第一框架14b限定第一空间SP1。第一子构件16和第一夹紧构件18至少部分地设置在第一空间SP1中。管状部14a和第二框架14c限定第二空间SP2。第二子构件26和第三夹紧构件28至少部分地设置在第二空间SP2中。
在图示实施例中,第一框架14b和第二框架14c与管状部14a一体地设置为单个的单体构件。但是如果需要和/或期望,第一框架14b和第二框架14c中的至少一个可以为与管状部14a分离的构件。
如图6所示,第一子构件16与第四夹紧构件30一体地设置。在图示实施例中,第一子构件16与第四夹紧构件30一体地设置为单个的单体构件。第四夹紧构件30与第一子构件16一起相对于踏板体14围绕第一枢转轴线PA1可枢转。但是,第一子构件16可以为与第四夹紧构件30分离的构件。
第一子构件16包括沿轴向方向D2彼此间隔开的一对联接部分34。联接部分34通过第四夹紧构件30彼此联接。联接部分34的每个包括第一枢转孔34a和第二枢转孔34b。第一枢转轴24(图5)延伸通过第一枢转孔34a。第二枢轴25分别延伸通过第二枢转孔34b。
如图6所示,第一夹紧构件18包括夹紧体36和一对接附部分38。夹紧体36包括构造为与锁片2的后端2a(图1)接合的第一锁片接合部分22。接附部分38通过夹紧体36彼此联接。接附部分38从夹紧体36突出,且沿轴向方向D2彼此间隔开。接附部分38的每个包括枢转孔38a。第二枢转轴25延伸通过枢转孔38a,以相对于第一子构件16围绕第二枢转轴线PA2可枢转地支撑第一夹紧构件18。
在图示实施例中,接附部分38与夹紧体36一体地设置为单个的单体构件。但是如果需要和/或期望,接附部分38中的至少一个可以为与夹紧体36分离的构件。
如图7所示,第一夹紧构件18进一步包括调节板40和调节螺栓42。调节板40具有螺纹孔40a。调节螺栓42包括螺纹螺杆42a、凸缘部分42b和头部分42c。调节螺栓42从凸缘部分42b突出。头部分42c从凸缘部分42b朝向螺纹螺杆42a的相反侧突出。螺纹螺杆42a旋拧到螺纹孔40a中。凸缘部分42b设置在调节板40和夹紧体36之间。凸缘部分42b与夹紧体36接合。夹紧体36包括通孔36a。头部分42c设置在通孔36a中。调节螺栓42相对于夹紧体36和调节板40围绕调节螺栓42的中心轴线A2可旋转。
夹紧体36构造为沿平行于调节螺栓42的中心轴线A2的调节方向D3对调节板40进行导向。夹紧体36构造为防止调节板40相对于夹紧体36围绕中心轴线A2旋转。调节螺栓42相对于夹紧体36的旋转使调节板40相对于夹紧体36沿调节方向D3移动。
如图8所示,自行车踏板10包括偏置结构44。偏置结构44构造为使第一夹紧构件18沿第四枢转方向D14偏置且使第一子构件16沿第二枢转方向D12偏置。偏置结构44构造为使第一夹紧构件18朝向第三位置P3偏置。偏置结构44构造为在限制部16a限制第一夹紧构件18相对于第一子构件16沿第四枢转方向D14移动的状态下使第一子构件16朝向第一位置P1偏置。在图示实施例中,偏置结构44构造为使第一夹紧构件18(调节板40)朝向第三位置P3偏置,使得第一子构件16朝向第一位置P1偏置。
如图5所示,偏置结构44包括第一偏置构件46。在图示实施例中,例如,第一偏置构件46为扭簧。但是,第一偏置构件46可以为除了扭簧之外的偏置构件。此外,偏置结构44可以包括多个偏置构件,以使第一夹紧构件18和第一子构件16偏置。
第一枢轴24延伸通过第一偏置构件46。第一偏置构件46与第一枢轴24一起安装至踏板体14。由此,第一偏置构件46安装在第一枢转轴线PA1上。但是,第一偏置构件46可以安装在第二枢转轴线PA2上或自行车踏板体10的其它位置处。
如图8所示,第一偏置构件46构造为使第一夹紧构件18相对于踏板体14沿第四枢转方向D14朝向第三位置P3偏置。第一偏置构件46包括第一端46a和第二端46b。第一端46a构造为与踏板体14接合。第二端46b构造为与第一夹紧构件18接合。
在图示实施例中,第一端46a构造为与踏板体14的管状部14a接合。第二端46b构造为在接合点PE1处与第一夹紧构件18的调节板40接合。第一偏置构件46构造为在第一夹紧构件18与第一子构件16的限制部16a接触的状态下使第一子构件16相对于踏板体14沿第二枢转方向D12偏置。
第一偏置力FB1由第一偏置构件46在接合点PE1处施加至第一夹紧构件18(调节板40)。第一偏置力FB1可以例如限定在调节螺栓42的中心轴线A2上。
如图8所示,第二枢转轴线PA2比第一枢转轴线PA1更靠近调节螺栓42的中心轴线A2。第一最小距离L1限定在第一枢转轴线PA1和中心轴线A2之间。第二最小距离L2限定在第二枢转轴线PA2和与接合点PE1相交且平行于第一偏置力FB1的方向的线之间。该线大致与第一实施例中的中心轴线A2相同。第二最小距离L2比第一最小距离L1短。
在自行车踏板10的穿入操作中,需要第一扭矩T1以使第一子构件16围绕第一枢转轴线PA1沿第一枢转方向D11枢转。在自行车踏板10的脱出操作中,需要第二扭矩T2以使第一夹紧构件18围绕第二枢转轴线PA2沿第三枢转方向D13枢转。第一扭矩T1可以小于第二扭矩T2。在图示实施例中,第一扭矩T1还可以限定为使第一夹紧构件18与第一子构件16一起围绕第一枢转轴线PA1朝向第六位置P6枢转的扭矩。穿入操作为其中使用者(骑车者)将鞋的锁片2卡至自行车踏板10中的操作。脱出操作为其中使用者(骑车者)将鞋的锁片2从自行车踏板10释放的操作。
对于自行车踏板10,在穿入操作和脱出操作中,第一夹紧构件18的枢转轴线在第一枢转轴线PA1和第二枢转轴线PA2之间转换。转换第一夹紧构件18的工作原理将在下文描述。
如图9所示,在自行车踏板10的穿入操作中,第一力FC1从锁片2施加至第一夹紧构件18。在图示实施例中,第一夹紧构件18包括构造为与锁片2的后端2a接触的接触表面18a。第一力FC1指向垂直于接触表面18a的方向。第一力FC1指向第一力方向D41,以在第一力方向D41和由第一夹紧构件18和第二夹紧构件20限定的锁片接附平面PL1之间提供第一力角θ1。
如图9所示,在自行车踏板10的穿入操作中,第一偏置力FB1和第一力FC1的第一合力FT1施加至第一夹紧构件18。可以认为第一合力FT1施加在第二枢转轴线PA2处。由于第一合力FT1从第一枢转轴线PA1偏离,且第一合力FT1相对于包括第一枢转轴线PA1和第二枢转轴线PA2的线向下倾斜,第一旋转力矩M1(第一子扭矩)围绕第一枢转轴线PA1沿第一枢转方向D11施加至第一子构件16。由此,第一子构件16相对于踏板体14围绕第一枢转轴线PA1沿第一枢转方向D11移动。
也就是,第一子构件16、第一枢转轴线PA1、第一夹紧构件18、第二枢转轴线PA2和偏置结构44构造为使得在使第一夹紧构件18沿第一枢转方向D11移动的第一力FC1施加至第一夹紧构件18的状态下第一子构件16相对于踏板体14围绕第一枢转轴线PA1沿第一枢转方向D11移动。更具体地,在自行车踏板10的穿入操作中,第一子构件16和第一夹紧构件18相对于踏板体14围绕第一枢转轴线PA1沿第一枢转方向D11枢转。
另一方面,如图10所示,在自行车踏板的脱出操作中,第二力FC2从锁片2施加至第一夹紧构件18。在脱出操作期间,使用者围绕竖直轴线扭转鞋,以将第二力FC2经由锁片2施加至第一夹紧构件18。
第一力FC1指向与第二力FC2的方向不同的方向。第二力FC2指向第二力方向D42,以在第二力方向D42和锁片接附平面PL1之间提供第二力角θ2。不同于穿入操作,由于锁片2围绕大致垂直于锁片接附平面PL1的竖直轴线扭转,第二力FC2指向大致平行于锁片接附平面PL1的第二力方向D42。
如图9和图10所示,第一力角θ1大于第二力角θ2。在图示实施例中,例如,第一力角θ1大约为45度而第二力角θ2大约为0度。
如图10所示,在自行车踏板10的脱出操作中,第一偏置力FB1和第二力FC2的第二合力FT2施加至第一夹紧构件18。可以认为第二合力FT2施加在第二枢转轴线PA2处。由于第二合力FT2从第一枢转轴线PA1偏离,且第二合力FT2相对于包括第一枢转轴线PA1和第二枢转轴线PA2的线向上倾斜,因此第二旋转力矩M2(第二子扭矩)围绕第一枢转轴线PA1沿第二枢转方向D12施加至第一子构件16。由此,第一子构件16在由限制部分21限制的情况下停留在第一位置P1处或相对于踏板体14围绕第一枢转轴线PA1沿第二枢转方向D12移动,直到第一子构件16接触限制部分21。
也就是,第一子构件16、第一枢转轴线PA1、第一夹紧构件18、第二枢转轴线PA2和偏置结构44构造为使得在使第一夹紧构件18沿第三枢转方向D13移动的第二力FC2施加至第一夹紧构件18的状态下第一子构件16停留或相对于踏板体14围绕第一枢转轴线PA1沿第二枢转方向D12移动。
更具体地,在脱出操作中,在限制部分21(图3)限制第一子构件16相对于踏板体14沿第二枢转方向D12枢转的状态下,第一子构件16相对于踏板体14停留在第一位置P1处。此时,第一夹紧构件18由于第二力FC2而相对于第一子构件16围绕第二枢转轴线PA2沿第三枢转方向D13枢转。
在脱出操作中,在第一子构件16与限制部分21(图3)间隔开的状态下,第一子构件16相对于踏板体14围绕第一枢转轴线PA1沿第二枢转方向D12移动。此时,第一夹紧构件18由于第二力FC2而相对于第一子构件16围绕第二枢转轴线PA2沿第三枢转方向D13枢转。在第一子构件16与限制部分21接触之后,第一子构件16相对于踏板体14停留在第一位置P1处,第一夹紧构件18由于第二力FC2而相对于第一子构件16沿第三枢转方向D13围绕第二枢转轴线PA2进一步枢转。
如图11所示,当从轴向方向D2(垂直于图11的纸表面的方向)看时,第一合力FT1限定在通过第二枢转轴线PA2的第一虚线LV1上。当从轴向方向D2看时,第二合力FT2限定在通过第二枢转轴线PA2的第二虚线LV2上。第二虚线LV2与第一虚线LV1在第二枢转轴线PA2处相交,以在第一虚线LV1和第二虚线LV2之间提供第三角θ3。在图示实施例中,第三角θ3为锐角。当从轴向方向D2看时,第一枢转轴线PA1设置在区域AR1中,区域AR1以第三角度θ3限定在第一虚线LV1和第二虚线LV2之间。
对于自行车踏板10,如图4所示,当从平行于第一枢转轴线PA1的轴向方向D2看时,第一枢转轴线PA1比第二枢转轴线PA2更靠近踏板轴14上的点PT1。此设置方式使得能够在穿入操作和脱出操作中使第一夹紧构件18的枢转轴线在第一枢转轴线PA1和第二枢转轴线PA2之间转换。由此,通过分别调节施加至第一夹紧构件18和第一子构件的偏置力,可以使得在穿入操作中使第一子构件16围绕第一枢转轴线PA1沿第一枢转方向D11枢转的第一扭矩T1小于在脱出操作中使第一夹紧构件18围绕第二枢转轴线PA2沿第三枢转方向D13枢转的第二扭矩T2。因此可以使穿入操作对于使用者来说更容易,同时锁片2由自行车踏板10牢固地保持,从而防止锁片2从自行车踏板10意外释放。
第二实施例
下文将参考图12-图14描述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自行车踏板210。除了偏置结构44之外,自行车踏板210具有与自行车踏板10相同的构造。因此,与第一实施例中的那些元件具有大致相同功能的元件此处将使用相同的标记,且为了简洁,此处将不再详细描述和/或图示。
如图12所示,自行车踏板210包括偏置结构244。偏置结构244包括第一偏置构件46和第二偏置构件248。
如图13所示,偏置结构244构造为使第一夹紧构件18沿第四枢转方向D14偏置且使第一子构件16沿第二枢转方向D12偏置。第二偏置构件248构造为使第一夹紧构件18相对于第一子构件16沿第四枢转方向D14偏置。
第二偏置构件248包括第三端248a和第四端248b。第三端248a构造为与第一子构件16接合。第四端248b构造为与夹紧体36接合。第一枢轴24延伸通过第二偏置构件248。第二偏置构件248包括构造为产生偏置力的卷绕体248c。第三端248a和第四端248b分别与卷绕体248c的两端连接。第一枢轴24延伸通过卷绕体248c。
如图14所示,第一子构件16包括一对接合部分235。接合部分235分别从联接部分34延伸。如图13所示,第三端248a构造为与接合部分235的一个接合。
如图13所示,第二偏置构件248构造为在限定在第三端248a和第一子构件16之间的第三点PT23处将偏置力FB23施加至第一子构件16。第二偏置构件248构造为在限定在第四端248b和第一夹紧构件18之间的第四点PT24处将偏置力FB24施加至第一夹紧构件18。第一枢转轴线PA1和第三点PT23之间的距离L21短于第一枢转轴线PA1和第四点PT24之间的距离L22。距离L21短于第一枢转轴线PA1和第二枢转轴线PA2之间的距离L23。
如在第一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在自行车踏板210的穿入操作中,第一子构件16和第一夹紧构件18相对于踏板体14围绕第一枢转轴线PA1沿第一枢转方向D11枢转。由此,在穿入操作中,仅第一偏置构件46(图12)在踏板体14和第一夹紧构件18之间被压缩。
在自行车踏板210的脱出操作中,第一夹紧构件18相对于第一子构件16围绕第二枢转轴线PA2沿第三枢转方向D13枢转。由此,第一偏置构件46(图12)和第二偏置构件248在第一子构件16和第一夹紧构件18之间被压缩。
也就是,第一子构件16、第一枢转轴线PA1、第一夹紧构件18、第二枢转轴线PA2和偏置结构244构造为使得使第一子构件16围绕第一枢转轴线PA1朝向第二位置P2枢转的第一扭矩T21小于使第一夹紧构件18围绕第二枢转轴线PA2朝向第四位置P4枢转的第二扭矩T22。因此,可以使穿入操作对于使用者来说更容易,同时锁片2由自行车踏板210牢固地保持,从而防止锁片2从自行车踏板210意外释放。
如图13所示,由于距离L21短于距离L22,由围绕第一枢转轴线PA1的偏置力FB23引起的第三旋转力矩M23小于第二旋转力矩M2。由此,在脱出操作中,第三旋转力矩M23不会阻止第二旋转力矩M2使第一子构件16围绕第一枢转轴线PA1沿第二枢转方向D12枢转。
对于自行车踏板210,如图13所示,由于当从平行于第一枢转轴线PA1的轴向方向D2看时,第一枢转轴线PA1比第二枢转轴线PA2更靠近踏板轴14上的点PT1,因此可以获得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自行车踏板10的有益效果大致相同的有益效果。
第三实施例
下文将参考图15-图22描述根据第三实施例的自行车踏板310。除了偏置结构44之外,自行车踏板310具有与自行车踏板10相同的构造。因此,与以上实施例中的那些元件具有大致相同功能的元件此处将使用相同的标记,且为了简洁,此处将不再详细描述和/或图示。
如图15所示,自行车踏板310包括偏置结构344。偏置结构344包括第一偏置构件346和第二偏置构件348。
如图16所示,偏置结构344构造为使第一夹紧构件18沿第四枢转方向D14偏置且使第一子构件16沿第二枢转方向D12偏置。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第一偏置构件46一样,第一偏置构件346构造为使第一夹紧构件18相对于踏板体14沿第四枢转方向D14偏置。与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第二偏置构件246一样,第二偏置构件348构造为使第一夹紧构件18相对于第一子构件16沿第四枢转方向D14偏置。第一偏置构件346具有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第一偏置构件46的功能大致相同的功能。第二偏置构件348具有与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第二偏置构件的功能大致相同的功能。但是,第一偏置构件346和第二偏置构件348具有与第一偏置构件46和第二偏置构件248的构造不同的构造。
第一偏置构件346包括第一端346a和第二端346b。第一端346a构造为与踏板体14接合。第二端346b构造为与第一夹紧构件18接合。在图示实施例中,第一端346a构造为与踏板体14的管状部14a接合。第二端346b构造为与夹紧体36和/或接附部分38中的一个接合,而与非调节板40接合。在图示实施例中,调节板40和调节螺栓42从第一夹紧构件18省略。
如图16和17所示,第二偏置构件348包括第三端348a和第四端348b。第三端348a构造为与第一子构件16接合。第四端348b构造为与第一夹紧构件18接合。在图示实施例中,第四端348b构造为与夹紧体36接合。第二偏置构件348包括构造为产生偏置力的卷绕体348c。第三端348a和第四端348b分别与卷绕体348c的两端连接。
如图18和19所示,第一子构件16的联接部分34的每个包括通孔365。第三端348a插入通孔365的一个中。更具体地,第二偏置构件348的第三端348a包括构造为接触第一子构件16的接触部348d。第三端348a包括臂部348e。接触部348d从臂部348e沿轴向方向D2延伸。接触部348d插入通孔365的一个中,以将偏置力从第二偏置构件348传递至第一子构件16。
如图17所示,偏置结构344包括偏置支撑件360,偏置支撑件360构造为支撑第二偏置构件348,以使第二偏置构件348相对于第一子构件16围绕偏置枢转轴线PB1可枢转。偏置枢转轴线PB1与第一枢转轴线PA1大致同轴。更具体地,偏置枢转轴线PB1与第一枢转轴线PA1同轴。
偏置支撑件360包括可移动部362和枢转部364。可移动部362与偏置枢转轴线PB1间隔开。可移动部362与偏置枢转轴线PB1、第一枢转轴线PA1和第二枢转轴线PA2间隔开。第二偏置构件348安装至可移动部362。
如图18和19所示,可移动部362沿大致平行于偏置枢转轴线PB1的方向延伸。在图示实施例中,可移动部362沿轴向方向D2延伸。可移动部362延伸通过卷绕体348c。
枢转部364构造为相对于踏板体14围绕偏置枢转轴线PB1可枢转地支撑可移动部362。枢转部364包括第一枢转部366和第二枢转部368。可移动部362包括第一可移动端362a和第二可移动端362b。第一枢转部366设置在第一可移动端362a处。第二枢转部368设置在第二可移动端362b处。第一枢转部366沿垂直于偏置枢转轴线PB1的径向方向从第一可移动端362a延伸。第二枢转部368沿垂直于偏置枢转轴线PB1的径向方向从第二可移动端362b延伸。
如图18和19所示,第一枢转部366和第二枢转部368的每个可枢转地安装至第一枢轴24。第一枢转部366包括第一孔366a。第二枢转部368包括第二孔368a。第一枢轴24延伸通过第一孔366a和第二孔368a。偏置支撑件360相对于第一子构件16和第一夹紧构件18(图18)围绕第一枢转轴线PA1可枢转。
如图17所示,当从平行于旋转轴线A1的轴向方向D2(垂直于图17的纸表面的方向)看时,可移动部362设置在踏板轴12和第二枢转轴线PA2之间。当从平行于旋转轴线A1的轴向方向D2看时,可移动部362比第二枢转轴线PA2更靠近踏板轴12。当从平行于旋转轴线A1的轴向方向D2看时,可移动部362比第一枢转轴线PA1更靠近第一锁片接合部分22。当从平行于旋转轴线A1的轴向方向D2看时,接触部348d比第一枢转轴线PA1更靠近第一锁片接合部分22。
如图20所示,第一偏置力FB31由第一偏置构件346施加至第一夹紧构件18(夹紧体36)。在自行车踏板310的穿入操作中,第一偏置力FB31和第一力FC1的第一合力FT31施加至第一夹紧构件18。可以认为第一合力FT31施加在第二枢转轴线PA2处。由于第一合力FT31从第一枢转轴线PA1偏离,第一旋转力矩M31(第一子扭矩)围绕第一枢转轴线PA1沿第一枢转方向D11施加至第一子构件16。由此,第一子构件16相对于踏板体14围绕第一枢转轴线PA1沿第一枢转方向D11移动。
也就是,第一子构件16、第一枢转轴线PA1、第一夹紧构件18、第二枢转轴线PA2和偏置结构344构造为使得在使第一夹紧构件18沿第一枢转方向D11移动的第一力FC1施加至第一夹紧构件18的状态下第一子构件16相对于踏板体14围绕第一枢转轴线PA1沿第一枢转方向D11移动。更具体地,在自行车踏板310的穿入操作中,第一子构件16和第一夹紧构件18相对于踏板体14围绕第一枢转轴线PA1沿第一枢转方向D11枢转。
另一方面,如图21所示,在自行车踏板10的脱出操作中,第一偏置力FB31和第二力FC2的第二合力FT32施加至第一夹紧构件18。可以认为第二合力FT32施加在第二枢转轴线PA2处。进一步地,在自行车踏板310的脱出操作中,第二力FC2和由第四端348b造成的偏置力FB34的第三合力FT33施加至第一夹紧构件18。此外,第三端348a造成的偏置力FB33施加至第一子构件16。由于第二合力FT32从第一枢转轴线PA1偏离,第二旋转力矩M32(第二子扭矩)围绕第一枢转轴线PA1沿第二枢转方向D12施加至第一子构件16。进一步地,由第三合力FT33引起的第三旋转力矩M33围绕第一枢转轴线PA1沿第一枢转方向D11施加至第一子构件16。此外,由第三偏置力FB33引起的第四旋转力矩M34围绕第一枢转轴线PA1沿第二枢转方向D12施加至第一子构件16。第一、第二和第三旋转力矩M32、M33和M34的合力矩围绕第一枢转轴线PA1沿第二枢转方向D12施加至第一子构件16。由此,第一子构件16停留在第一位置P1处或相对于踏板体14围绕第一枢转轴线PA1沿第二枢转方向D12移动。
也就是,与第一实施例一样,第一子构件16、第一枢转轴线PA1、第一夹紧构件18、第二枢转轴线PA2和偏置结构344构造为使得在使第一夹紧构件18沿第三枢转方向D13移动的第二力FC2施加至第一夹紧构件18的状态下第一子构件16停留或相对于踏板体14围绕第一枢转轴线PA1沿第二枢转方向D12移动。
在脱出操作中,在限制部分21(图3)限制第一子构件16相对于踏板体14沿第二枢转方向D12枢转的状态下,第一子构件16相对于踏板体14停留在第一位置P1处。此时,第一夹紧构件18由于第二力FC2而相对于第一子构件16围绕第二枢转轴线PA2沿第三枢转方向D13枢转。
在脱出操作中,在第一子构件16与限制部分21(图3)间隔开的状态下,第一子构件16相对于踏板体14围绕第一枢转轴线PA1沿第二枢转方向D12移动。此时,第一夹紧构件18由于第二力FC2而相对于第一子构件16围绕第二枢转轴线PA2沿第三枢转方向D13枢转。在第一子构件16与限制部分21接触之后,第一子构件16相对于踏板体14停留在第一位置P1处,第一夹紧构件18由于第二力FC2而相对于第一子构件16沿第三枢转方向D13围绕第二枢转轴线PA2进一步枢转。
如图17所示,第二偏置构件348构造为在限定在第三端348a和第一子构件16之间的第三点PT33处将偏置力FB33施加至第一子构件16。第二偏置构件348构造为在限定在第四端348b和第一夹紧构件18之间的第四点PT34处将偏置力FB34施加至第一夹紧构件18。第一枢转轴线PA1和第三点PT33之间的距离L51短于第一枢转轴线PA1和第四点PT34之间的距离L52。
例如,第三点PT33限定在第三端348a的接触部348d的中心轴线上。当从平行于旋转轴线A1的轴向方向D2看时,第三点PT33比第一枢转轴线PA1更靠近第一锁片接合部分22。由此,在脱出操作中,偏置力FB33沿第二枢转方向D12向第一子构件16提供围绕第一枢转轴线PA1的力矩M34。
在图示实施例中,当从平行于旋转轴线A1的轴向方向D2看时,偏置力FB33可以限定在垂直于第三端348a延伸的线L33上。线L33从第一枢转轴线PA1偏离且设置在第一锁片接合部分22和第一枢转轴线PA1之间。由此,偏置力FB33引起第一子构件16相对于踏板体14围绕第一枢转轴线PA1沿第二枢转方向D12枢转。
在自行车踏板310的穿入操作中,第一子构件16和第一夹紧构件18相对于踏板体14围绕第一枢转轴线PA1沿第一枢转方向D11枢转。由此,在穿入操作中,仅第一偏置构件346(图16)在踏板体14和第一夹紧构件18之间被压缩。
在自行车踏板310的脱出操作中,第一夹紧构件18相对于第一子构件16围绕第二枢转轴线PA2沿第三枢转方向D13枢转。由此,第一偏置构件346(图16)和第二偏置构件348在第一子构件16和第一夹紧构件18之间被压缩。
也就是,第一子构件16、第一枢转轴线PA1、第一夹紧构件18、第二枢转轴线PA2和偏置结构344构造为使得使第一子构件16围绕第一枢转轴线PA1朝向第二位置P2枢转的第一扭矩T31小于使第一夹紧构件18围绕第二枢转轴线PA2朝向第四位置P4枢转的第二扭矩T32。因此,可以使穿入操作对于使用者来说更容易,同时锁片2由自行车踏板310牢固地保持,从而防止锁片2从自行车踏板310意外释放。
对于自行车踏板310,如图16所示,当从平行于第一枢转轴线PA1的轴向方向D2看时,第一枢转轴线PA1比第二枢转轴线PA2更靠近踏板轴14上的点PT1。此设置方式使得能够在穿入操作和脱出操作中使第一夹紧构件18的枢转轴线在第一枢转轴线PA1和第二枢转轴线PA2之间转换。由此,在穿入操作中使第一子构件16围绕第一枢转轴线PA1沿第一枢转方向D11枢转的第一扭矩T31小于在脱出操作中使第一夹紧构件18围绕第二枢转轴线PA2沿第三枢转方向D13枢转的第二扭矩T32。因此可以使穿入操作对于使用者来说更容易,同时锁片2由自行车踏板310牢固地保持,从而防止锁片2从自行车踏板310意外释放。
第四实施例
下文将参考图23-图27描述根据第四实施例的自行车踏板410。除了偏置结构344之外,自行车踏板410具有与自行车踏板310相同的构造。因此,与以上实施例中的那些元件具有大致相同功能的元件此处将使用相同的标记,且为了简洁,此处将不再详细描述和/或图示。
如图23所示,自行车踏板410包括偏置结构444。偏置结构444包括第一偏置构件346和第二偏置构件448。
如图24所示,偏置结构444构造为使第一夹紧构件18沿第四枢转方向D14偏置且使第一子构件16沿第二枢转方向D12偏置。与根据第三实施例的第二偏置构件348一样,第二偏置构件448构造为使第一夹紧构件18相对于第一子构件16沿第四枢转方向D14偏置。第二偏置构件448具有与根据第三实施例的第二偏置构件348的功能大致相同的功能。但是,第二偏置构件448具有与第二偏置构件348的构造不同的构造。
如图24和25所示,第二偏置构件448包括第三端448a和第四端448b。第三端448a构造为与第一子构件16接合。第四端448b构造为与第一夹紧构件18接合。在图示实施例中,第四端448b构造为与夹紧体36接合。第一夹紧构件18的夹紧体36包括接附孔470。第四端448b插入接附孔470中。第二偏置构件448包括构造为产生偏置力的卷绕体448c。第三端448a和第四端448b分别与卷绕体448c的两端连接。
如图26和27所示,第一子构件16的联接部分34的每个包括通孔465。第三端448a插入通孔465的一个中。更具体地,第二偏置构件448的第三端448a包括构造为与第一子构件16接触的接触部448d。第三端448a包括臂部448e。接触部448d从臂部448e沿平行于第一枢转轴线PA1的方向延伸。接触部448d插入通孔465的一个中,以将偏置力从第二偏置构件448传递至第一子构件16。
如图25所示,偏置结构444包括偏置支撑件460,偏置支撑件460构造为支撑第二偏置构件448,以使第二偏置构件448相对于第一子构件16围绕偏置枢转轴线PB41可枢转。不同于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偏置支撑件360,偏置枢转轴线PB41与第一枢转轴线PA1不同轴。当从平行于旋转轴线A1的轴向方向D2看时,偏置枢转轴线PB41与第一枢转轴线PA1和第二枢转轴线PA2间隔开。
偏置支撑件460包括可移动部462和枢转部464。可移动部462与偏置枢转轴线PB41间隔开。可移动部462与偏置枢转轴线PB1和第一枢转轴线PA1间隔开。第二偏置构件448安装至可移动部462。
如图26和27所示,可移动部462沿大致平行于偏置枢转轴线PB41的方向延伸。在图示实施例中,可移动部462沿轴向方向D2延伸。可移动部462延伸通过卷绕体448c。
枢转部464构造为相对于踏板体14围绕偏置枢转轴线PB41可枢转地支撑可移动部462。枢转部464构造为可枢转地连接至踏板体14。枢转部464包括第一枢转部466和第二枢转部468。可移动部462包括第一可移动端462a和第二可移动端462b。第一枢转部466设置在第一可移动端462a处。第二枢转部468设置在第二可移动端462b处。
第一枢转部466包括第一连接部466a和第一轴466b。第一连接部466a从第一可移动端462a沿垂直于偏置枢转轴线PB41的径向方向延伸。第一轴466b从第一连接部466a的端部沿偏置枢转轴线PB41延伸。
第二枢转部468包括第二连接部468a和第二轴468b。第二连接部468a从第二可移动端462b沿垂直于偏置枢转轴线PB41的径向方向延伸。第二轴468b从第二连接部468a的端部沿偏置枢转轴线PB41延伸。第二轴468b与第一轴466b同轴。
如图27所示,第一枢转部466和第二枢转部468的每个枢转地安装至踏板体14。踏板体14包括第一支撑孔470和第二支撑孔472。第一轴466b插入第一支撑孔470中。第二轴468b插入第二支撑孔472中。第一枢转部466和第二枢转部468限定偏置枢转轴线PB41。偏置支撑件460相对于第一子构件16和第一夹紧构件18围绕偏置枢转轴线PB41可枢转。
如图24所示,当从平行于旋转轴线A1的轴向方向D2(垂直于图24的纸表面的方向)看时,偏置枢转轴线PB41比第二枢转轴线PA2更靠近第一锁片接合部分22。当从平行于旋转轴线A1的轴向方向D2看时,偏置枢转轴线PB41比第一枢转轴线PA1更靠近第一锁片接合部分22。当从平行于旋转轴线A1的轴向方向D2看时,偏置枢转轴线PB41比第二枢转轴线PA2更靠近踏板轴12。
当从平行于旋转轴线A1的轴向方向D2看时,在第一夹紧构件18设置在第一夹紧构件18不受来自锁片2的力的静止位置的状态下,第二枢转轴线PA2设置在第二偏置构件448的轮廓线OL1内。当从平行于旋转轴线A1的轴向方向D2看时,在第一夹紧构件18设置在其不受来自锁片2的作用力的静止位置的状态下,第二枢转轴线PA2设置在第二偏置构件448的卷绕体448c的轮廓线OL2内。在图示实施例中,第一夹紧构件18的静止位置为第三位置P3和第五位置P5。当从平行于旋转轴线A1的轴向方向D2看时,接触部448d比第一枢转轴线PA1更靠近第一锁片接合部分22。
如图25所示,第二偏置构件448构造为在限定在第三端448a和第一子构件16之间的第三点PT43处将偏置力FB43施加至第一子构件16。第二偏置构件448构造为在限定在第四端448b和第一夹紧构件18之间的第四点PT44处将偏置力FB44施加至第一夹紧构件18。第一枢转轴线PA1和第三点PT43之间的距离L61短于第一枢转轴线PA1和第四点PT44之间的距离L62。
在自行车踏板410的穿入操作中,第一子构件16和第一夹紧构件18相对于踏板体14围绕第一枢转轴线PA1沿第一枢转方向D11枢转。由此,在穿入操作中,仅第一偏置构件346(图24)在踏板体14和第一夹紧构件18之间被压缩。
在自行车踏板410的脱出操作中,第一夹紧构件18相对于第一子构件16围绕第二枢转轴线PA2沿第三枢转方向D13枢转。由此,第一偏置构件346(图24)和第二偏置构件448在第一子构件16和第一夹紧构件18之间被压缩。
也就是,第一子构件16、第一枢转轴线PA1、第一夹紧构件18、第二枢转轴线PA2和偏置结构444构造为使得使第一子构件16围绕第一枢转轴线PA1朝向第二位置P2枢转的第一扭矩T41小于使第一夹紧构件18围绕第二枢转轴线PA2朝向第四位置P4枢转的第二扭矩T42。因此,可以使穿入操作对于使用者来说更容易,同时锁片2由自行车踏板410牢固地保持,从而防止锁片2从自行车踏板410意外释放。
对于自行车踏板410,如图24所示,由于当从平行于第一枢转轴线PA1的轴向方向D2看时,第一枢转轴线PA1比第二枢转轴线PA2更靠近踏板轴14上的点PT1,因此可以获得与根据第三实施例的自行车踏板310的有益效果大致相同的有益效果。
自行车领域的技术人员从此公开可以理解,如果需要和/或期望,第一至第四实施例的特征可以彼此合并。
本文使用的术语“包括”及其派生词,意图为开放性术语,其指明所记载的特征、元件、部件、群组、整体和/或步骤的存在,但并不排除其他未记载的特征、元件、部件、群组、整体和/或步骤的存在。前述还适用于具有类似含义的词汇,诸如术语“具有”、“包含”及其派生词。
术语“构件”、“区段”、“部分”、“部”和“元件”当用作单数时可以具有单个部或多个部的双重含义。
本申请中所引用的诸如“第一”和“第二”的序数词仅仅是标识,而不具有任何其它含义,例如特定的顺序等。而且,例如,术语“第一元件”其本身不暗示“第二元件”的存在,术语“第二元件”本身不暗示“第一元件”的存在。
本文所使用的术语“一对”除了包含其中该对元件具有彼此相同的形状或结构的构造之外,还可以包含其中该对元件具有彼此不同的形状或结构的构造。
最后,本文所使用的程度术语,诸如“大致”、“大约”和“接近”意味着所修饰术语的合理量的偏差,使得最终结果不会显著改变。
明显地,根据以上教导,可能对本发明做出许多其它的变型和改变。因此,应当理解: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本发明可以不同于本文所具体描述地实施。
Claims (22)
1.自行车踏板,包括:
踏板轴;
围绕旋转轴线可旋转地支撑在所述踏板轴上的踏板体;
可移动地联接至所述踏板体的第一子构件,所述第一子构件相对于所述踏板体围绕第一枢转轴线沿第一枢转方向和与所述第一枢转方向相反的第二枢转方向可移动;
可移动地联接至所述第一子构件的第一夹紧构件,所述第一夹紧构件相对于所述第一子构件围绕大致平行于所述第一枢转轴线的第二枢转轴线沿第三枢转方向和与所述第三枢转方向相反的第四枢转方向可移动;
第二夹紧构件,其联接至所述踏板体,以与所述第一夹紧构件一起将锁片夹紧;以及
偏置结构,其构造为使所述第一夹紧构件沿所述第四枢转方向偏置且使所述第一子构件沿所述第二枢转方向偏置,当从平行于所述第一枢转轴线的轴向方向看时,所述第一枢转轴线比所述第二枢转轴线更靠近所述踏板轴上的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踏板,其中
所述第一枢转轴线大致平行于所述旋转轴线,且
当从平行于所述第一枢转轴线的所述轴向方向看时,所述第一枢转轴线比所述第二枢转轴线更靠近所述踏板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踏板,其中
所述第一夹紧构件包括第一锁片接合部分,所述第一锁片接合部分构造为在所述第一夹紧构件和所述第二夹紧构件夹紧所述锁片的状态下接合所述锁片,且
当从平行于所述旋转轴线的所述轴向方向看时,所述第二枢转轴线比所述第一枢转轴线更靠近所述第一锁片接合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踏板,其中
所述第一子构件相对于所述踏板体围绕所述第一枢转轴线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移动;
所述第一夹紧构件相对于所述第一子构件围绕所述第二枢转轴线在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之间可移动,且
所述第一子构件、所述第一枢转轴线、所述第一夹紧构件、所述第二枢转轴线和所述偏置结构构造为使得使所述第一子构件围绕所述第一枢转轴线朝向所述第二位置枢转的第一扭矩小于使所述第一夹紧构件围绕所述第二枢转轴线朝向所述第四位置枢转的第二扭矩。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踏板,其中
所述第一子构件、所述第一枢转轴线、所述第一夹紧构件、所述第二枢转轴线和所述偏置结构构造为使得在使所述第一夹紧构件沿所述第一枢转方向移动的第一力施加至所述第一夹紧构件的状态下所述第一子构件相对于所述踏板体围绕所述第一枢转轴线沿所述第一枢转方向移动,且
所述第一子构件、所述第一枢转轴线、所述第一夹紧构件、所述第二枢转轴线和所述偏置结构构造为使得在使所述第一夹紧构件沿所述第三枢转方向移动的第二力施加至所述第一夹紧构件的状态下所述第一子构件停留或相对于所述踏板体围绕所述第一枢转轴线沿所述第二枢转方向移动,所述第一力指向与所述第二力的方向不同的方向。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行车踏板,其中
在所述自行车踏板的穿入操作中,所述第一力从所述锁片施加至所述第一夹紧构件,且
在所述自行车踏板的脱出操作中,所述第二力从所述锁片施加至所述第一夹紧构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行车踏板,其中
所述第一力指向第一力方向,以在所述第一力方向和由所述第一夹紧构件和所述第二夹紧构件限定的锁片接附平面之间提供第一力角,
所述第二力指向第二力方向,以在所述第二力方向和所述锁片接附平面之间提供第二力角,且
所述第一力角大于所述第二力角。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行车踏板,其中
所述偏置结构包括
第一偏置构件,其构造为使所述第一夹紧构件相对于所述踏板体沿所述第四枢转方向偏置;以及
第二偏置构件,其构造为使所述第一夹紧构件相对于所述第一子构件沿所述第四枢转方向偏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行车踏板,其中
所述第一偏置构件包括
构造为与所述踏板体接合的第一端;以及
构造为与所述第一夹紧构件接合的第二端,且
所述第二偏置构件包括
构造为与所述第一子构件接合的第三端;以及
构造为与所述第一夹紧构件接合的第四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自行车踏板,其中
所述第二偏置构件构造为在限定在所述第三端和所述第一子构件之间的第三点处将偏置力施加至所述第一子构件,
所述第二偏置构件构造为在限定在所述第四端和所述第一夹紧构件之间的第四点处将偏置力施加至所述第一夹紧构件,且
所述第一枢转轴线和所述第三点之间的距离短于所述第一枢转轴线和所述第四点之间的距离。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行车踏板,其中
所述偏置结构包括偏置支撑件,所述偏置支撑件构造为支撑所述第二偏置构件,以使所述第二偏置构件相对于所述第一子构件围绕偏置枢转轴线可枢转。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自行车踏板,其中
所述偏置枢转轴线大致与所述第一枢转轴线同轴。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自行车踏板,其中
所述偏置支撑件包括:
可移动部,所述可移动部与所述偏置枢转轴线间隔开,以及
枢转部,所述枢转部构造为相对于所述踏板体围绕所述偏置枢转轴线可枢转地支撑所述可移动部,且
所述第二偏置构件安装至所述可移动部。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自行车踏板,其中
当从平行于所述旋转轴线的所述轴向方向看时,所述可移动部设置在所述踏板轴和所述第二枢转轴线之间。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自行车踏板,其中
当从平行于所述旋转轴线的所述轴向方向看时,所述可移动部比所述第一枢转轴线更靠近所述第一锁片接合部分。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自行车踏板,其中
所述第二偏置构件包括构造为与所述第一子构件接合的第三端,所述第三端包括构造为与所述第一子构件接触的接触部,且
当从平行于所述旋转轴线的轴向方向看时,所述接触部比所述第一枢转轴线更靠近所述第一锁片接合部分。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自行车踏板,其中
所述枢转部构造为可枢转地连接至所述踏板体。
18.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自行车踏板,其中
当从平行于所述旋转轴线的所述轴向方向看时,所述偏置枢转轴线比所述第二枢转轴线更靠近所述第一锁片接合部分。
19.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自行车踏板,其中
当从平行于所述旋转轴线的所述轴向方向看时,在所述第一夹紧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夹紧构件不受来自所述锁片的作用力的静止位置的状态下,所述第二枢转轴线设置在所述第二偏置构件的轮廓线内。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自行车踏板,其中
所述第二偏置构件包括构造为与所述第一子构件接合的第三端,所述第三端包括构造为与所述第一子构件接触的接触部,且
当从平行于所述旋转轴线的轴向方向看时,所述接触部比所述第一枢转轴线更靠近所述第一锁片接合部分。
2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踏板,其中
所述踏板体包括限制部分,所述限制部分构造为限制所述第一子构件相对于所述踏板体沿所述第二枢转方向移动。
22.一种自行车踏板,包括:
踏板轴;
围绕旋转轴线可旋转地支撑在所述踏板轴上的踏板体;
可移动地联接至所述踏板体的第一子构件,所述第一子构件相对于所述踏板体围绕第一枢转轴线沿第一枢转方向和与所述第一枢转方向相反的第二枢转方向可移动;
可移动地联接至所述第一子构件的第一夹紧构件,所述第一夹紧构件相对于所述第一子构件围绕大致平行于所述第一枢转轴线的第二枢转轴线沿第三枢转方向和与所述第三枢转方向相反的第四枢转方向可移动;
第二夹紧构件,其联接至所述踏板体,以与所述第一夹紧构件一起将锁片夹紧;以及
偏置结构,其构造为使所述第一夹紧构件沿所述第四枢转方向偏置且使所述第一子构件沿所述第二枢转方向偏置,
所述第一子构件、所述第一枢转轴线、所述第一夹紧构件、所述第二枢转轴线和所述偏置结构构造为使得在使所述第一夹紧构件沿所述第一枢转方向移动的第一力施加至所述第一夹紧构件的状态下所述第一子构件相对于所述踏板体围绕所述第一枢转轴线沿所述第一枢转方向移动,且
所述第一子构件、所述第一枢转轴线、所述第一夹紧构件、所述第二枢转轴线和所述偏置结构构造为使得在使所述第一夹紧构件沿所述第三枢转方向移动的第二力施加至所述第一夹紧构件的状态下所述第一子构件停留或相对于所述踏板体围绕所述第一枢转轴线沿所述第二枢转方向移动,所述第一力指向与所述第二力的方向不同的方向。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14/505,447 US9469372B2 (en) | 2014-10-02 | 2014-10-02 | Bicycle pedal |
US14/505,447 | 2014-10-02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480367A true CN105480367A (zh) | 2016-04-13 |
CN105480367B CN105480367B (zh) | 2018-03-20 |
Family
ID=555312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603550.7A Active CN105480367B (zh) | 2014-10-02 | 2015-09-21 | 自行车踏板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469372B2 (zh) |
CN (1) | CN105480367B (zh) |
DE (1) | DE102015012753A1 (zh) |
TW (1) | TWI640452B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189953A (zh) * | 2016-12-06 | 2018-06-22 | 卢克赛克国际公司 | 无夹子自行车踏板 |
CN110962987A (zh) * | 2018-09-28 | 2020-04-07 | 株式会社岛野 | 自行车踏板和自行车扣片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0358184B2 (en) * | 2017-07-28 | 2019-07-23 | Shimano Inc. | Bicycle pedal |
DE102022212576A1 (de) | 2022-11-24 | 2024-05-29 | Shimano Inc. | Pedal für ein menschlich angetriebenes fahrzeug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253092A (zh) * | 1998-11-05 | 2000-05-17 | 株式会社岛野 | 自行车踏板 |
CN1521082A (zh) * | 2003-02-09 | 2004-08-18 | ά��ҵ�ɷ�����˾ | 自行车的脚踏板 |
CN1618689A (zh) * | 2003-11-21 | 2005-05-25 | 株式会社岛野 | 自行车踏板 |
CN101139003A (zh) * | 2006-09-06 | 2008-03-12 | 维格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脚踏板 |
US20120167711A1 (en) * | 2011-01-05 | 2012-07-05 | Chin-Long Hsieh | Clipless Pedal |
US20120260768A1 (en) * | 2011-04-18 | 2012-10-18 | Time Sport International | Automatic engagement and disengagement bicycle pedal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2128987A (ja) * | 1988-11-09 | 1990-05-17 | Shimano Ind Co Ltd | 自転車用ペダル |
TWI220670B (en) * | 2003-01-14 | 2004-09-01 | Wellgo Pedals Corp | Pedal set for a bicycle |
TW200810989A (en) * | 2006-08-29 | 2008-03-01 | Wellgo Pedals Corp | Pedal |
US8312791B2 (en) * | 2009-10-14 | 2012-11-20 | Shimano Inc. | Bicycle pedal |
US9021918B2 (en) * | 2010-11-18 | 2015-05-05 | Shimano Inc. | Bicycle pedal |
US8720305B1 (en) | 2012-10-31 | 2014-05-13 | Shimano Inc. | Bicycle pedal |
US9290234B2 (en) * | 2013-04-23 | 2016-03-22 | Shimano Inc. | Bicycle pedal |
-
2014
- 2014-10-02 US US14/505,447 patent/US9469372B2/en active Active
-
2015
- 2015-08-03 TW TW104125133A patent/TWI640452B/zh active
- 2015-09-21 CN CN201510603550.7A patent/CN105480367B/zh active Active
- 2015-09-30 DE DE102015012753.5A patent/DE102015012753A1/de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253092A (zh) * | 1998-11-05 | 2000-05-17 | 株式会社岛野 | 自行车踏板 |
CN1521082A (zh) * | 2003-02-09 | 2004-08-18 | ά��ҵ�ɷ�����˾ | 自行车的脚踏板 |
CN1618689A (zh) * | 2003-11-21 | 2005-05-25 | 株式会社岛野 | 自行车踏板 |
CN101139003A (zh) * | 2006-09-06 | 2008-03-12 | 维格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脚踏板 |
US20120167711A1 (en) * | 2011-01-05 | 2012-07-05 | Chin-Long Hsieh | Clipless Pedal |
US20120260768A1 (en) * | 2011-04-18 | 2012-10-18 | Time Sport International | Automatic engagement and disengagement bicycle pedal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189953A (zh) * | 2016-12-06 | 2018-06-22 | 卢克赛克国际公司 | 无夹子自行车踏板 |
CN108189953B (zh) * | 2016-12-06 | 2021-05-14 | 卢克赛克国际公司 | 无夹子自行车踏板 |
CN110962987A (zh) * | 2018-09-28 | 2020-04-07 | 株式会社岛野 | 自行车踏板和自行车扣片 |
CN115195928A (zh) * | 2018-09-28 | 2022-10-18 | 株式会社岛野 | 自行车踏板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DE102015012753A1 (de) | 2016-04-07 |
TW201613792A (en) | 2016-04-16 |
US20160096586A1 (en) | 2016-04-07 |
CN105480367B (zh) | 2018-03-20 |
US9469372B2 (en) | 2016-10-18 |
TWI640452B (zh) | 2018-11-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480367A (zh) | 自行车踏板 | |
US8651350B2 (en) | Accessory mounting structure | |
US7704172B2 (en) | Bicycle front derailleur | |
US20160009333A1 (en) | Bicycle pedal | |
US10689065B2 (en) | Bicycle pedal and bicycle cleat | |
US6578652B1 (en) | Motorcycle rider multi-position body support system | |
US7699331B2 (en) | Motorcycle-stance alteration kit | |
US8534521B2 (en) | Accessory mounting device for saddle riding type vehicle | |
US8230758B1 (en) | Multiple axis adjustable handlebars and handlebar mounting risers | |
US4321883A (en) | Safety flag attachment means for bicycles, etc. | |
EP1045792A1 (en) | Motorcycle provided with a steering hub | |
US20090121446A1 (en) | Device for adjusting the trail of a cycle front wheel assembly, a wheel equipped with such device, and a method of using same | |
KR20150060426A (ko) | 핸들 바의 위치를 변경할 수 있는 자전거용 스템 | |
US20050225132A1 (en) | Lightweight three-link cycle seat clamp | |
TWI725337B (zh) | 操作裝置 | |
US6471229B2 (en) | Bicycle steering dampening apparatus and an apparatus for installing the same | |
US11981398B2 (en) | Bicycle derailleur | |
US6945369B1 (en) | Adjustable disk brake assembly for a bicycle | |
US9821880B2 (en) | Bicycle rim brake | |
EP2477880A1 (en) | Bicycle handlebar grip | |
US20190118890A1 (en) | Rotatable Connecting Assembly for a Top Case | |
CN108622287B (zh) | 自行车悬架管和自行车悬架叉 | |
CN112124425B (zh) | 车轮后倾角调节结构、悬架及车辆 | |
CN107650582B (zh) | 自行车车轮固定装置 | |
CN218616998U (zh) | 自行车的后视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