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471459A - 一种可穿戴电子设备、移动设备、通信系统及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穿戴电子设备、移动设备、通信系统及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471459A
CN105471459A CN201510959339.9A CN201510959339A CN105471459A CN 105471459 A CN105471459 A CN 105471459A CN 201510959339 A CN201510959339 A CN 201510959339A CN 105471459 A CN105471459 A CN 10547145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arable electronic
mobile device
condition
identify label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95933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庄艺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959339.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471459A/zh
Publication of CN1054714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7145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3827Portable transceivers
    • H04B1/385Transceivers carried on the body, e.g. in helme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3827Portable transceivers
    • H04B1/385Transceivers carried on the body, e.g. in helmets
    • H04B2001/3861Transceivers carried on the body, e.g. in helmets carried in a hand or on fing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3827Portable transceivers
    • H04B1/385Transceivers carried on the body, e.g. in helmets
    • H04B2001/3866Transceivers carried on the body, e.g. in helmets carried on the head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穿戴电子设备、移动设备、通信系统及控制方法可穿戴电子设备,该可穿戴电子设备包括:维持部,维持部用于在可穿戴电子设备被使用者佩戴时,维持可穿戴电子设备与使用者的相对位置;存储装置,设置于维持部,存储装置存储有第一身份标识,第一身份标识与一移动设备中的第二身份标识相匹配,第二身份标识用于唯一地标识移动设备,并用于与基站进行数据交互;第一通信装置,第一通信装置设置于维持部,用于通过第一身份标识与基站连接并进行分组数据传输;处理装置,设置于维持部,用于从分组数据传输中获取针对第二身份标识的消息。当使用者未携带移动设备时,可以通过该可穿戴电子设备获取信息,使得使用者可以及时获取信息。

Description

一种可穿戴电子设备、移动设备、通信系统及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可穿戴电子设备、移动设备、通信系统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智能可穿戴电子设备被广泛的应用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工作当中,为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工作带来了巨大的便利,成为当今人们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使用者在运动过程中,一般不便于携带手机,而可穿戴电子设备可以方便的实时佩戴在身上,进行数据采集。但是,常规的可穿戴电子设备一般只是用于采集以及记录设定的数据,当使用者未携带手机时,使用者不能及时获取信息。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穿戴电子设备、移动设备、通信系统及控制方法,可以通过该可穿戴电子设备接收信息,使得使用者能够及时获取信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穿戴电子设备,该可穿戴电子设备包括:
维持部,所述维持部用于在所述可穿戴电子设备被使用者佩戴时,维持所述可穿戴电子设备与所述使用者的相对位置;
存储装置,设置于所述维持部,所述存储装置存储有第一身份标识,所述第一身份标识与一移动设备中的第二身份标识相匹配,所述第二身份标识用于唯一地标识所述移动设备,并用于与基站进行数据交互;
第一通信装置,所述第一通信装置设置于所述维持部,用于通过所述第一身份标识与基站连接并进行分组数据传输;
处理装置,设置于所述维持部,用于从所述分组数据传输中获取针对所述第二身份标识的消息。
优选的,在上述可穿戴电子设备中,还包括:输出模块,所述输出模块用于输出所述消息。
优选的,在上述可穿戴电子设备中,还包括:输入模块,所述输入模块用于获得针对消息的处理,并将处理结果通过分组数据传输经过基站反馈给所述移动设备。
优选的,在上述可穿戴电子设备中,还包括:第二通信装置;所述第二通信装置用于与所述移动设备中的通信模块进行数据交互,所述第二通信装置与所通信模块均为通信距离小于设定阈值的近距离通信模块。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移动设备,所述移动设备包括:
存储模块,所述存储模块存储有第二身份标识,所述第二身份标识用于唯一地标识所述移动设备,并用于与基站进行数据交互;
其中,所述第二身份标识与一可穿戴电子设备中的第一身份标识相匹配,所述第一身份标识用于唯一地识别所述可穿戴电子设备中,并用于与基站进行数据交互;
处理模块,在接收到信息时用于判断是否满足第一条件,如果是,通过基站将所述信息发送给所述可穿戴电子设备。
优选的,在上述移动设备中,还包括:通信模块,所述通信模块用于与所述可穿戴电子设备中的通信装置进行数据交互,所述通信模块为通信距离小于设定阈值的近距离通信模块。
优选的,在上述移动设备中,所述处理模块用于依据所述移动设备与所述可穿戴电子设备之间的距离判断是否满足所述第一条件;
当所述距离大于设定阈值时,则满足所述第一条件;
当所述距离小于设定阈值时,则不满足所述第一条件。
优选的,在上述移动设备中,所述处理模块用于依据所述信息的处理状态判断是否满足所述第一条件;
当所述信息在设定时间段内未被处理时,则满足所述第一条件;
当所述信息在设定时间段内被处理时,则不满足所述第一条件。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包括:可穿戴电子设备以及移动设备;
所述可穿戴电子设备为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可穿戴电子设备;
所述移动设备为权利要求5-8任一项所述的移动设备。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控制方法,用于移动设备,该控制方法包括:
与基站建立通信连接;
在接收到信息时,判断是否满足第一条件;
如果是,通过基站将所述信息发送给可穿戴电子设备。
优选的,在上述控制方法中,所述判断是否满足第一条件包括:
检测与所述可穿戴电子设备之间的距离;
判断所述距离是否大于设定阈值;
如果是,则满足所述第一条件;如果否,则不满足所述第一条件。
优选的,在上述控制方法中,所述判断是否满足第一条件包括:
判断所述信息在设定时间段内是否被处理;
如果是,则不满足所述第一条件;如果否,则满足所述第一条件。
通过上述描述可知,本发明提供的可穿戴电子设备包括:维持部,所述维持部用于在所述可穿戴电子设备被使用者佩戴时,维持所述可穿戴电子设备与所述使用者的相对位置;存储装置,设置于所述维持部,所述存储装置存储有第一身份标识,所述第一身份标识与一移动设备中的第二身份标识相匹配,所述第二身份标识用于唯一地标识所述移动设备,并用于与基站进行数据交互;第一通信装置,所述第一通信装置设置于所述维持部,用于通过所述第一身份标识与基站连接并进行分组数据传输;处理装置,设置于所述维持部,用于从所述分组数据传输中获取针对所述第二身份标识的消息。所述可穿戴电子设备可以获取针对移动设备中的第二身份标识的信息,当使用者未携带移动设备时,可以通过该可穿戴电子设备获取信息,使得使用者可以及时获取信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穿戴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常见的可穿戴电子设备由智能手表、智能手环以及智能眼镜等。可穿戴电子设备可以方便的实时穿戴在使用者身上进行数据采集。可穿戴电子设备的常用功能是进行运动数据采集以及记录,以跟踪记录使用者的运动数据。
特别的,当使用者在通过可穿戴电子设备进行运动数据采集的时候,大多不方便携带手机等移动设备。这样,使得使用者在运动过程中往往不能够及时的获取发给手机的信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发明人发现,如果设计可穿戴电子设备能够也可以接受针对于移动设备的信息,这样就可以使得使用者通过可穿戴电子设备及时的获取信息。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穿戴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如图1所示。
参考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穿戴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可穿戴电子设备包括:维持部、存储装置11、第一通信装置12以及处理装置13。
所述维持部用于在所述可穿戴电子设备被使用者佩戴时,维持所述可穿戴电子设备与所述使用者的相对位置。
所述存储装置11设置于所述维持部,所述存储装置11存储有第一身份标识,所述第一身份标识与一移动设备中的第二身份标识相匹配,所述第二身份标识用于唯一地标识所述移动设备,并用于与基站进行数据交互。
所述第一通信装置12与所述存储装置11连接。所述第一通信装置12设置于所述维持部,用于通过所述第一身份标识与基站连接并进行分组数据传输。
所述处理装置13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12连接。所述处理装置13设置于所述维持部,用于从所述分组数据传输中获取针对所述第二身份标识的消息。
需要说明的是,图1所示可穿戴电子设备中未示出所述维持部。所述维持部可以根据所述可穿戴电子设备的佩戴形式设置为不同的形状结构。所述可穿戴电子设备可以为智能手表、智能手环以及智能眼镜等电子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所述可穿戴电子设备能够通过与基站进行通信,从分组数据传输中获取针对所述第二身份标识的消息,即可以通过与基站进行通信获取针对移动设备的信息,使得使用者在移动设备不在身边时及时的获取信息。
可选的,所述可穿戴电子设备还包括:输出模块14,所述输出模块14与所述处理装置14连接,用于输出所述消息。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可以为LTE模块。
LTE模块可以实现基于IP的语音服务和数据服务。通过使用单纯的LTE模块来为可穿戴电子设备提供语音和网络服务。既可以让可穿戴电子设备保持在网络线,通过云和移动设备协同,同时可以使得可穿戴电子设备具有小尺寸、低功耗以及低成本的优点。
LTE模块较可以打电话的全功能的手机通信模块功耗低很多。可穿戴电子设备通过如今遍布的LTE基站可以实现网络的无缝切换。通过该LTE模块使得可穿戴电子设备实现网络电话以及短信发送功能。
同时,所述可穿戴电子设备还包括显示模块,用于展示所述信息。所述显示模块可以通过驱动显示器展示所述信息。
可选的,所述可穿戴电子设备还包括:输入模块15,所述输入模块15与所述处理装置14连接,用于获得针对消息的处理,并将处理结果通过分组数据传输经过基站反馈给所述移动设备。所述移动设备可以根据所述处理结果执行对应指令,如移动设备可以关闭信息提示。所述处理结果可以通过第一通信装置12发送给基站,通过基站发送给移动设备。
例如当接收到来电信息时,会有接收、拒接以及接通后再挂断的等处理,输入模块15将处理结果通过分组数据传输经过基站反馈给所述移动设备后,移动设备可以关闭来电提示。
可选的,所述可穿戴电子设备还还包括:第二通信装置16。所述第二通信装置16与所述处理装置14连接,用于与所述移动设备中的通信模块进行数据交互,所述第二通信装置与所通信模块均为通信距离小于设定阈值的近距离通信模块。当可穿戴电子设备与移动设备的距离在第二通信装置16的通信范围内时,为了降低能耗,优选的采用所述第二通信装置16发送上述处理结果。
所述第一通信装置12用于与基站进行数据交互,是远距离通信装置,能耗较大。所述第二通信装置16为近距离通信模块,能耗较低。可以根据可穿戴电子设备与移动设备的距离选择第一通信装置或是第二通信装置实现与移动设备之间通信连接,避免近距离时选用高能耗通信方式,降低能耗。
当所述第二通信装置16以及所述移动设备的通信模块进行数据交互时,所述可穿戴电子设备与移动设备建立通信连接,此时,所述处理装置13还用于基于该通信连接方式获取针对所述第二身份标识的消息,以便于通过可穿戴电子设备获取信息。
所述第二通信装置16可以为与所述移动设备匹配的蓝牙模块。通过所述蓝牙模块与所述移动设备的通信模块的通信连接,可以使得所述可穿戴电子设备获取移动设备的来电以及短信等信息,并进行相应处理。
进一步的,所述可穿戴电子设备还包括身份认证模块,所述身份认证模块用于获取使用者的身份标识。所述处理装置13还用于根据所述身份标识判断所述使用者是否为预设使用者。当所述使用者为预设使用者时,通过所述输出模块14向所述使用者展示所述针对所述第二身份标识的消息。
所述可穿戴电子设备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维持部的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在所述使用者佩戴所述可穿戴电子设备时与所述使用者接触。所述检测装置用于获取所述使用者的穿戴信号。所述处理装置13还用于根据所述处理信号判断所述可穿戴电子设备的穿戴状态。并将判断结果通过第一通信装置12或是第二通信装置16发送给移动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当可穿戴电子设备与移动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交互时,为了降低能耗,保证可穿戴电子设备的电池续航能力,在可穿戴电子设备与移动设备之间的距离在第二通信装置16的通信距离范围内时,优选的采用第二通信装置16实现与移动设备的数据交互。
基于上述实施例,本申请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移动设备,该移动设备如图2所示,可以与上述实施例所述可穿戴电子设备进行数据交互,使得所述可穿戴电子设备获取针对该移动设备中的第二身份标识的信息。
参考图2,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移动设备包括:存储模块21以及处理模块22。
所述存储模块21存储有第二身份标识,所述第二身份标识用于唯一地标识所述移动设备,并用于与基站进行数据交互。其中,所述第二身份标识与一可穿戴电子设备中的第一身份标识相匹配,所述第一身份标识用于唯一地识别所述可穿戴电子设备中,并用于与基站进行数据交互。
所述处理模块22与所述存储模块21连接。在接收到信息时用于判断是否满足第一条件,如果是,通过基站将所述信息发送给所述可穿戴电子设备。所述存储模块22包括远距离通信模块,该距离通信模块用于与基站进行数据交互,以便于所述移动设备将所述信息发送给所述基站,通过基站将所述信息发送给可穿戴电子设备。
如图2所示,所述移动设备还包括:通信模块23,所述通信模块23与所述处理模块22连接,用于与所述可穿戴电子设备中的通信装置进行数据交互,所述通信模块为通信距离小于设定阈值的近距离通信模块。近距离通信模块与可穿戴电子设备直接进行数据交互,通信距离小于上述远距离通信模块,能耗交上述远距离通信模块低。
可选的,所述处理模块22用于依据所述移动设备与所述可穿戴电子设备之间的距离判断是否满足所述第一条件。当所述距离大于设定阈值时,则满足所述第一条件;当所述距离小于设定阈值时,则不满足所述第一条件。
可穿戴电子设备具有近距离通信模块。可穿戴电子设备与移动设备的近距离通信模块相匹配。
可以通过所述近距离通信模块检测移动设备与可穿戴电子设备之间的距离。所述近距离通信模块获取的信号强度与二者之间的距离成反比,距离越近,强度越大,反之则强度越小。可选的,所述设定阈值可以为所述近距离通信模块的最大通信距离。这样,当近距离通信模块能够感知到该可穿戴电子设备的通信连接时,则可以判断不满足第一条件,如果不能感知,则判定满足第一条件。该实施方式中,在判断是否满足第一条件时,需要使得可穿戴电子设备的近距离通信模块匹配的开启配对模式,以便于避免二者距离在所述阈值范围内时,移动设备无法检测可穿戴电子设备的距离。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22用于依据所述信息的处理状态判断是否满足所述第一条件。此时,当所述信息在设定时间段内未被处理时,则满足所述第一条件;当所述信息在设定时间段内被处理时,则不满足所述第一条件。该实施方式相对于上述通过距离判断的方式时效性较差,需要经过所述时间段,才可以将所述信息发送到匹配的可穿戴电子设备。
在使用者未携带该移动设备,而携带了以该移动设备匹配的可穿戴电子设备时,该移动设备可以将接收到的信息通过基站或是近距离通信模块发送给可穿戴电子设备,使得使用者及时的获取信息。
在上述两种判断是否满足第一条件的实施方式中,为了避免在使用者携带移动设备而为佩戴可穿戴电子设备的情况下导致的移动设备向可穿戴电子设备发送信息的不必要实施方式,所述处理模块22在判断是否满足第一条件前,需要首先检测可穿戴电子设备的佩戴状态。如果该可穿戴电子设备未被穿戴,则移动设备无需判断是否满足第一条件,进而无需向可穿戴电子设备发送信息。当可穿戴电子设备被穿戴时,判断是否满足第一条件。
通过上述描述可知,所述移动设备可以在使用者未携带时,通过向使用者佩戴的可穿戴电子设备发送接收到的信息,使得使用者可以及时的获取信息。
基于上述各个实施例,本申请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包括:可穿戴电子设备以及移动设备。所述可穿戴电子设备为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可穿戴电子设备。所述移动设备为上述实施例所述的移动设备。
所述通信系统可以在使用者未携带移动设备时,通过移动设备向使用者佩戴的可穿戴电子设备发送接收到的信息,使得使用者可以及时的获取信息。
基于上述各个实施例,本申请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控制方法,用于上述实施例所述的移动设备,该控制方法如图3所示,包括:
步骤S31:与基站建立通信连接。
步骤S32:在接收到信息时,判断是否满足第一条件。
步骤S33:如果是,通过基站将所述信息发送给可穿戴电子设备。
如果否,则不发送该信息,等待下一次接收到信息时,再进行该判断过程。
在所述控制方法中,所述判断是否满足第一条件包括:
检测与所述可穿戴电子设备之间的距离;
判断所述距离是否大于设定阈值;
如果是,则满足所述第一条件;如果否,则不满足所述第一条件。
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判断是否满足第一条件包括:
判断所述信息在设定时间段内是否被处理;
如果是,则不满足所述第一条件;如果否,则满足所述第一条件。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述控制方法基于上述移动设备,相同相似之处可以相互补充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所述控制方法可以在使用者未携带移动设备时,通过向使用者佩戴的可穿戴电子设备发送接收到的信息,使得使用者可以及时的获取信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2)

1.一种可穿戴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维持部,所述维持部用于在所述可穿戴电子设备被使用者佩戴时,维持所述可穿戴电子设备与所述使用者的相对位置;
存储装置,设置于所述维持部,所述存储装置存储有第一身份标识,所述第一身份标识与一移动设备中的第二身份标识相匹配,所述第二身份标识用于唯一地标识所述移动设备,并用于与基站进行数据交互;
第一通信装置,所述第一通信装置设置于所述维持部,用于通过所述第一身份标识与基站连接并进行分组数据传输;
处理装置,设置于所述维持部,用于从所述分组数据传输中获取针对所述第二身份标识的消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输出模块,所述输出模块用于输出所述消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输入模块,所述输入模块用于获得针对消息的处理,并将处理结果通过分组数据传输经过基站反馈给所述移动设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通信装置;所述第二通信装置用于与所述移动设备中的通信模块进行数据交互,所述第二通信装置与所通信模块均为通信距离小于设定阈值的近距离通信模块。
5.一种移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设备包括:
存储模块,所述存储模块存储有第二身份标识,所述第二身份标识用于唯一地标识所述移动设备,并用于与基站进行数据交互;
其中,所述第二身份标识与一可穿戴电子设备中的第一身份标识相匹配,所述第一身份标识用于唯一地识别所述可穿戴电子设备中,并用于与基站进行数据交互;
处理模块,在接收到信息时用于判断是否满足第一条件,如果是,通过基站将所述信息发送给所述可穿戴电子设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通信模块,所述通信模块用于与所述可穿戴电子设备中的通信装置进行数据交互,所述通信模块为通信距离小于设定阈值的近距离通信模块。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用于依据所述移动设备与所述可穿戴电子设备之间的距离判断是否满足所述第一条件;
当所述距离大于设定阈值时,则满足所述第一条件;
当所述距离小于设定阈值时,则不满足所述第一条件。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用于依据所述信息的处理状态判断是否满足所述第一条件;
当所述信息在设定时间段内未被处理时,则满足所述第一条件;
当所述信息在设定时间段内被处理时,则不满足所述第一条件。
9.一种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可穿戴电子设备以及移动设备;
所述可穿戴电子设备为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可穿戴电子设备;
所述移动设备为权利要求5-8任一项所述的移动设备。
10.一种控制方法,用于移动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与基站建立通信连接;
在接收到信息时,判断是否满足第一条件;
如果是,通过基站将所述信息发送给可穿戴电子设备。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是否满足第一条件包括:
检测与所述可穿戴电子设备之间的距离;
判断所述距离是否大于设定阈值;
如果是,则满足所述第一条件;如果否,则不满足所述第一条件。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是否满足第一条件包括:
判断所述信息在设定时间段内是否被处理;
如果是,则不满足所述第一条件;如果否,则满足所述第一条件。
CN201510959339.9A 2015-12-18 2015-12-18 一种可穿戴电子设备、移动设备、通信系统及控制方法 Pending CN10547145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959339.9A CN105471459A (zh) 2015-12-18 2015-12-18 一种可穿戴电子设备、移动设备、通信系统及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959339.9A CN105471459A (zh) 2015-12-18 2015-12-18 一种可穿戴电子设备、移动设备、通信系统及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71459A true CN105471459A (zh) 2016-04-06

Family

ID=556088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959339.9A Pending CN105471459A (zh) 2015-12-18 2015-12-18 一种可穿戴电子设备、移动设备、通信系统及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471459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152931A1 (zh) * 2017-02-27 2018-08-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切换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9756875A (zh) * 2017-08-25 2019-05-14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屏的自适应显示方法
CN110012146A (zh) * 2018-01-04 2019-07-1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共享方法及终端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112125B2 (en) * 2006-11-10 2012-02-07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Voice activated dialing for wireless headsets
CN104270826A (zh) * 2014-09-23 2015-01-07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5050075A (zh) * 2015-08-31 2015-11-11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基于虚拟sim卡的通话处理方法、装置及可穿戴设备
CN105049559A (zh) * 2015-07-10 2015-11-11 捷开通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利用穿戴式电子设备进行通信的系统与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112125B2 (en) * 2006-11-10 2012-02-07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Voice activated dialing for wireless headsets
CN104270826A (zh) * 2014-09-23 2015-01-07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5049559A (zh) * 2015-07-10 2015-11-11 捷开通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利用穿戴式电子设备进行通信的系统与方法
CN105050075A (zh) * 2015-08-31 2015-11-11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基于虚拟sim卡的通话处理方法、装置及可穿戴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SAMSUNG ELECTRONICS: "《Samsung Gear S(SM-R750)使用手册》", 6 January 2015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152931A1 (zh) * 2017-02-27 2018-08-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切换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9756875A (zh) * 2017-08-25 2019-05-14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屏的自适应显示方法
CN110012146A (zh) * 2018-01-04 2019-07-1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共享方法及终端
CN110012146B (zh) * 2018-01-04 2021-01-0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共享方法及终端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301456B (zh) 转接电话的方法、穿戴设备和终端
CN104199071B (zh) 一种穿戴式设备获取定位信息的方法与装置
CN107277668B (zh) 一种双蓝牙耳机
CN104660494B (zh) 一种通信系统
CN104243684B (zh) 无线通讯的方法及电子装置
CN103312787B (zh) 一种通过指纹识别快速共享文件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5471459A (zh) 一种可穿戴电子设备、移动设备、通信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5101471B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智能设备
CN107105186A (zh) 基于智能安全帽的无缝漫游网络视频通话系统及方法
CN103458507B (zh) 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蓝牙网络应用方法及系统
CN204887029U (zh) 一种新型wifi芯片连接路由器的配置系统
CN202309783U (zh) 带话机耳机组件的无线电话系统
CN103428900A (zh) 基于ZigBee的矿井通信系统和方法
CN102881145A (zh) 一种适配器及应用于适配器的数据传输方法
CN202503533U (zh) 基于wlan网络技术的网络监控装置
CN202856740U (zh) 一种多模式现场应急通信系统
CN103297886B (zh) Zigbee适配器及包括其的耳机装置
CN103152777A (zh) 通信装置和频段切换方法
CN106507288A (zh) 一种基于人体通讯的信息传输方法及智能终端
CN106454784A (zh) 一种便携智能通讯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CN202435609U (zh) 具有追踪定位功能的手机
CN201986164U (zh) 一种对讲机联通装置
CN105635399A (zh) 一种添加联系人的方法和系统
CN111769636A (zh) 一种基于边缘云的台区智能管家系统
CN202798896U (zh) 一种在voip通话中实现视频控制的移动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406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