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468235A - 用户对话窗口的管理方法、装置及终端 - Google Patents

用户对话窗口的管理方法、装置及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468235A
CN105468235A CN201510811379.9A CN201510811379A CN105468235A CN 105468235 A CN105468235 A CN 105468235A CN 201510811379 A CN201510811379 A CN 201510811379A CN 105468235 A CN105468235 A CN 1054682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dialog box
message
user dialog
user ses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81137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468235B (zh
Inventor
沈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811379.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468235B/zh
Publication of CN1054682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682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4682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6823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1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based on specific properties of the displayed interaction object or a metaphor-based environment, e.g. interaction with desktop elements like windows or icons, or assisted by a cursor's changing behaviour or appearance
    • G06F3/04812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cursor appearance or behaviour, e.g. being affected by the presence of displayed objec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1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based on specific properties of the displayed interaction object or a metaphor-based environment, e.g. interaction with desktop elements like windows or icons, or assisted by a cursor's changing behaviour or appearance
    • G06F3/0481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based on specific properties of the displayed interaction object or a metaphor-based environment, e.g. interaction with desktop elements like windows or icons, or assisted by a cursor's changing behaviour or appearance using ic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用户对话窗口的管理方法、装置及终端,该方法包括:确定至少两个用户对话窗口的消息状态;其中,每个所述用户对话窗口的消息状态为以下一种:未读、待本端回复、待对端回复以及已读;进一步地,根据所述至少两个用户对话窗口的消息状态分别对所述至少两个用户对话窗口进行处理操作,所述处理操作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显示排序、保留窗口、关闭窗口和增加标记;从而本端用户可快速确定需要处理的用户对话窗口,同时提高了终端的运行性能。

Description

用户对话窗口的管理方法、装置及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计算机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用户对话窗口的管理方法、装置及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用户通过互联网进行交流,例如用户通过QQ或者微信等聊天工具与家人、朋友和同事聊天交流。当用户在线时,通常会同时和多个好友聊天,即会在终端上同时打开多个用户对话窗口,导致用户难以获知哪些用户对话窗口中的用户对话消息需要处理。
现有技术中,通过终端性能指标以及活动频率(收发消息次数)来控制用户对话窗口的数量;具体地,当满足预设条件时,则自动关闭一定数量的用户对话窗口,如关闭活动频率(即所述用户对话窗口中包括的用户对话消息的个数之和)最低的所述一定数量的用户对话窗口。可见,现有技术中可能会将活动频率最低但需要用户处理的用户对话窗口自动关闭,给用户带来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用户对话窗口的管理方法、装置及终端,使本端用户可快速确定需要处理的用户对话窗口,同时提高了终端的运行性能。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用户对话窗口的管理方法,包括:
确定至少两个用户对话窗口的消息状态;其中,每个所述用户对话窗口的消息状态为以下一种:未读、待本端回复、待对端回复以及已读;
根据所述至少两个用户对话窗口的消息状态分别对所述至少两个用户对话窗口进行处理操作,所述处理操作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显示排序、保留窗口、关闭窗口和增加标记。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确定至少两个用户对话窗口的消息状态,包括:
根据第一用户对话窗口中用户对话消息的特征信息,确定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的消息状态;其中,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为所述至少两个用户对话窗口中的任一用户对话窗口;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中用户对话消息的特征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所述用户对话消息中最新用户消息所包括的关键字、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的标记状态、所述用户对话消息中收发消息的频率以及间隔。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至少两个用户对话窗口的消息状态分别对所述至少两个用户对话窗口进行处理操作,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的消息状态对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进行处理操作。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第一用户对话窗口中用户对话消息的特征信息,确定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的消息状态,包括:
若根据所述用户对话消息的特征信息确定本端用户未读所述最新用户消息,则确定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的消息状态为未读;
对应地,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的消息状态对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进行处理操作,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的未读消息状态,保留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并增加未读标记,所述未读标记用于:指示所述本端用户需要查看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第一用户对话窗口中用户对话消息的特征信息,确定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的消息状态,包括:
若所述用户对话消息中最新用户消息所包括的关键字中包括:疑问关键字和/或指令关键字,且所述最新用户消息为本端用户发送的消息,则确定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的消息状态为待对端回复;
对应地,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的消息状态对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进行处理操作,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的待对端回复消息状态,保留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并增加待对端回复标记,所述待对端回复标记用于:指示所述本端用户已向对端用户发送消息,等待所述对端用户回复。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第一用户对话窗口中用户对话消息的特征信息,确定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的消息状态,包括:
若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的标记状态为未标记,且所述用户对话消息中最新消息与所述用户对话消息中次新消息之间的间隔时长大于等于第一预设时长,则确定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的消息状态为待对端回复;
对应地,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的消息状态对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进行处理操作,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的待对端回复消息状态,保留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并增加待对端回复标记,所述待对端回复标记用于:指示本端用户已向对端用户发送消息,等待所述对端用户回复。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第一用户对话窗口中用户对话消息的特征信息,确定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的消息状态,包括:
若所述用户对话消息中最新用户消息所包括的关键字中包括:疑问关键字和/或指令关键字,且所述最新用户消息为对端用户发送的消息,则确定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的消息状态为待本端回复;
对应地,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的消息状态对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进行处理操作,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的待本端回复消息状态,保留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并增加待本端回复标记,所述待本端回复标记用于:指示本端用户需要向所述对端用户回复消息。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第一用户对话窗口中用户对话消息的特征信息,确定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的消息状态,包括:
若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的标记状态为未标记,且所述用户对话消息中最新消息与所述用户对话消息中次新消息之间的间隔时长小于第一预设时长,则确定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的消息状态为待本端回复;
对应地,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的消息状态对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进行处理操作,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的待本端回复消息状态,保留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并增加待本端回复标记,所述待本端回复标记用于:指示本端用户需要向对端用户回复消息。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第一用户对话窗口中用户对话消息的特征信息,确定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的消息状态,包括:
若根据所述用户对话消息的特征信息确定本端用户已读所述用户对话消息中最新用户消息,则确定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的消息状态为已读;
对应地,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的消息状态对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进行处理操作,包括:
若所述用户对话消息中收发消息的频率大于第一频率,则根据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的已读消息状态,保留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或者,
若所述用户对话消息中收发消息的频率大于第二频率且小于所述第一频率,则根据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的已读消息状态,关闭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或者,
若所述用户对话消息中收发消息的频率小于所述第二频率,则根据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的已读消息状态,关闭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的消息状态对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进行处理操作之后,还包括:
接收所述本端用户输入的查看指令,所述查看指令用于:指示所述本端用户查看所述用户对话消息中的最新用户消息;
取消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的所述未读标记。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四种或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十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的消息状态对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进行处理操作之后,还包括:
接收所述对端用户回复的消息,或者接收所述本端用户输入的第一标记取消指令,所述第一标记取消指令用于:指示取消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的所述待对端回复标记;
取消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的所述待对端回复标记。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六种或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十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的消息状态对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进行处理操作之后,还包括:
向所述对端用户回复消息,或者接收所述本端用户输入的第二标记取消指令,所述第二标记取消指令用于:指示取消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的所述待本端回复标记;
取消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的所述待本端回复标记。
结合第一方面、第一方面的第一种或至第八种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十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至少两个用户对话窗口的消息状态分别对所述至少两个用户对话窗口进行处理操作,还包括:
根据所述至少两个用户对话窗口的消息状态对所述至少两个用户对话窗口进行显示排序;其中,所述未读的优先级高于所述待本端回复的优先级和/或所述待对端回复的优先级,所述待本端回复的优先级和/或所述待对端回复的优先级高于所述已读的优先级。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用户对话窗口的管理装置,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至少两个用户对话窗口的消息状态;其中,每个所述用户对话窗口的消息状态为以下一种:未读、待本端回复、待对端回复以及已读;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至少两个用户对话窗口的消息状态分别对所述至少两个用户对话窗口进行处理操作,所述处理操作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显示排序、保留窗口、关闭窗口和增加标记。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确定模块用于:
根据第一用户对话窗口中用户对话消息的特征信息,确定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的消息状态;其中,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为所述至少两个用户对话窗口中的任一用户对话窗口;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中用户对话消息的特征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所述用户对话消息中最新用户消息所包括的关键字、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的标记状态、所述用户对话消息中收发消息的频率以及间隔。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用于:
根据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的消息状态对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进行处理操作。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若根据所述用户对话消息的特征信息确定本端用户未读所述最新用户消息,则确定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的消息状态为未读;
对应地,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的未读消息状态,保留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并增加未读标记,所述未读标记用于:指示所述本端用户需要查看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若所述用户对话消息中最新用户消息所包括的关键字中包括:疑问关键字和/或指令关键字,且所述最新用户消息为本端用户发送的消息,则确定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的消息状态为待对端回复;
对应地,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的待对端回复消息状态,保留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并增加待对端回复标记,所述待对端回复标记用于:指示所述本端用户已向对端用户发送消息,等待所述对端用户回复。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若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的标记状态为未标记,且所述用户对话消息中最新消息与所述用户对话消息中次新消息之间的间隔时长大于等于第一预设时长,则确定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的消息状态为待对端回复;
对应地,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的待对端回复消息状态,保留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并增加待对端回复标记,所述待对端回复标记用于:指示本端用户已向对端用户发送消息,等待所述对端用户回复。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若所述用户对话消息中最新用户消息所包括的关键字中包括:疑问关键字和/或指令关键字,且所述最新用户消息为对端用户发送的消息,则确定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的消息状态为待本端回复;
对应地,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的待本端回复消息状态,保留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并增加待本端回复标记,所述待本端回复标记用于:指示本端用户需要向所述对端用户回复消息。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若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的标记状态为未标记,且所述用户对话消息中最新消息与所述用户对话消息中次新消息之间的间隔时长小于第一预设时长,则确定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的消息状态为待本端回复;
对应地,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的待本端回复消息状态,保留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并增加待本端回复标记,所述待本端回复标记用于:指示本端用户需要向对端用户回复消息。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若根据所述用户对话消息的特征信息确定本端用户已读所述用户对话消息中最新用户消息,则确定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的消息状态为已读;
对应地,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若所述用户对话消息中收发消息的频率大于第一频率,则根据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的已读消息状态,保留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或者,
若所述用户对话消息中收发消息的频率大于第二频率且小于所述第一频率,则根据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的已读消息状态,关闭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或者,
若所述用户对话消息中收发消息的频率小于所述第二频率,则根据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的已读消息状态,关闭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取消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本端用户输入的查看指令,所述查看指令用于:指示所述本端用户查看所述用户对话消息中的最新用户消息;
所述第一取消模块,还用于取消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的所述未读标记。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四种或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十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取消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对端用户回复的消息,或者接收所述本端用户输入的第一标记取消指令,所述第一标记取消指令用于:指示取消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的所述待对端回复标记;
所述第二取消模块,还用于取消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的所述待对端回复标记。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六种或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十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三取消模块,用于向所述对端用户回复消息,或者接收所述本端用户输入的第二标记取消指令,所述第二标记取消指令用于:指示取消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的所述待本端回复标记;
所述第三取消模块,还用于取消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的所述待本端回复标记。
结合第二方面、第二方面的第一种或至第八种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十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还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至少两个用户对话窗口的消息状态对所述至少两个用户对话窗口进行显示排序;其中,所述未读的优先级高于所述待本端回复的优先级和/或所述待对端回复的优先级,所述待本端回复的优先级和/或所述待对端回复的优先级高于所述已读的优先级。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包括:如上述第二方面中任一种实现方式所述的用户对话窗口的管理装置。
本发明中,确定至少两个用户对话窗口的消息状态;其中,每个所述用户对话窗口的消息状态为以下一种:未读、待本端回复、待对端回复以及已读;进一步地,根据所述至少两个用户对话窗口的消息状态分别对所述至少两个用户对话窗口进行处理操作,其中,所述处理操作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显示排序、保留窗口、关闭窗口和增加标记;从而本端用户可快速确定需要处理的用户对话窗口,同时提高了终端的运行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A为本发明用户对话窗口的管理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示意图;
图1B为本发明用户对话窗口的消息状态变化示意图;
图2A为未采用本发明用户对话窗口的管理方法之前的用户界面示意图;
图2B为采用本发明用户对话窗口的管理方法之后的用户界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用户对话窗口的管理装置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用户对话窗口的管理装置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中的终端包括但不限于移动电话、移动电脑、平板电脑、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DigitalAssistant,简称PDA)及智能手机等。
可选的,本申请中涉及的最新用户消息所包括的关键字可能包括以下至少一种:疑问关键字、指令关键字和时间关键字。
可选的,本申请中涉及的疑问关键字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疑问感叹词(如么、吗、嘛等)、疑问词(如哪、几、多少等)、疑问代词(如什么、谁、哪个等)和疑问副词(如哪里、什么时间、为什么等);当然,疑问关键字还可包括其它类型的表示疑问的字和/或词,本发明实施例中对此并不作限制。
可选的,本申请中涉及的指令关键字可能包括:请求助词(如请、吧等);当然,指令关键字还可包括其它类型的字和/或词,本发明实施例中对此并不作限制。
可选的,本申请中涉及的时间关键字是指用于表示时间的字和/或词,如今天、明天、星期一、5月2日和6点钟等;当然,时间关键字还可包括其它类型的字和/或词,本发明实施例中对此并不作限制。
另外,本申请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图1A为本发明用户对话窗口的管理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示意图,图1B为本发明用户对话窗口的消息状态变化示意图。本实施例的执行主体可以为配置在终端中的用户对话窗口的管理装置,该装置可以通过软件和/或硬件实现。本实施例的方案可使本端用户快速确定需要处理的用户对话窗口,同时提高了终端的运行性能。如图1A所示,本实施例的方法可以包括:
S101、确定至少两个用户对话窗口的消息状态。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多个用户对话窗口(如至少两个)在终端上被打开时,确定至少两个用户对话窗口的消息状态,其中,每个所述用户对话窗口的消息状态为以下一种:未读、待本端回复、待对端回复以及已读。可选地,分别根据所述至少两个用户对话窗口中用户对话消息的特征信息,确定所述至少两个用户对话窗口的消息状态,如根据A用户对话窗口中用户对话消息的特征信息确定所述A用户对话窗口的消息状态,根据B用户对话窗口中用户对话消息的特征信息确定所述B用户对话窗口的消息状态等,其中,每个用户对话窗口中用户对话消息的特征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所述用户对话消息中最新用户消息所包括的关键字、所述用户对话消息所属的用户对话窗口的标记状态、所述用户对话消息中收发消息的频率以及间隔;当然,每个用户对话窗口中用户对话消息的特征信息还可包括其它信息,本发明实施例对此并不作限制。
可选地,如图1B所示,每个所述用户对话窗口的消息状态随着本端用户与对端用户的互动会实时变化,如1)本端用户接收到对端用户发送的第一消息(此时,用户对话窗口的消息状态为未读);2)当本端用户读取该第一消息(如里面包含疑问关键字、指令关键字或者时间关键字等)后,该用户对话窗口的消息状态变化为待本端回复;3)本端用户在A时刻向对端用户回复了第二消息(如里面包含疑问关键字、指令关键字或者时间关键字等),该用户对话窗口的消息状态变化为待对端回复;4)在B时刻收到对端用户的回复消息(如里面包含疑问关键字、指令关键字或者时间关键字等),该用户对话窗口的消息状态便更改为待本端回复;以上举例只是用于说明“每个所述用户对话窗口的消息状态随着本端用户与对端用户的互动会实时变化”的示意性例子,对于用户对话窗口的其它消息状态类型之间的切换与上述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S102、根据所述至少两个用户对话窗口的消息状态分别对所述至少两个用户对话窗口进行处理操作。
其中,所述处理操作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显示排序、保留窗口、关闭窗口和增加标记。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多个用户对话窗口(如至少两个)在终端上被打开时,为了便于本端用户获知哪些用户对话窗口中的用户对话消息需要处理,在确定至少两个用户对话窗口的消息状态后,根据所述至少两个用户对话窗口的消息状态分别对所述至少两个用户对话窗口进行处理操作,其中,所述处理操作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显示排序(如将重要内容优先显示等)、保留窗口(如将可能需要本端用户处理的用户对话窗口保留)、关闭窗口(如将话题已经完成的用户对话消息所属的用户对话窗口关闭等)和增加标记(如将需要本端用户处理的用户对话窗口增加对应标记);从而本端用户可快速确定需要处理的用户对话窗口,同时提高了终端的运行性能。
本发明用户对话窗口的管理方法实施例二中,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对步骤S101和S102进行详细说明:
可选地,步骤S101包括:根据第一用户对话窗口中用户对话消息的特征信息,确定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的消息状态;其中,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为所述至少两个用户对话窗口中的任一用户对话窗口;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中用户对话消息的特征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所述用户对话消息中最新用户消息所包括的关键字、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的标记状态(如标记或未标记)、所述用户对话消息中收发消息的频率以及间隔。当然,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中用户对话消息的特征信息还可包括其它信息,本发明实施例对此并不作限制。
对应地,步骤S102包括:根据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的消息状态对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进行处理操作。
本发明实施例中为了便于描述,将所述至少两个用户对话窗口中的任一用户对话窗口称之为第一用户对话窗口,所述至少两个用户对话窗口中的每个用户对话窗口都按照“确定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的消息状态”的方式确定所述每个用户对话窗口的消息状态;对应地,根据所述每个用户对话窗口的消息状态对所述每个用户对话窗口进行处理操作。本发明实施例中,以下部分详细描述如何确定所述第一用户会话窗口的消息状态,以及如何根据所述第一用户会话窗口的消息状态对所述第一用户会话窗口进行处理操作。
图2A为未采用本发明用户对话窗口的管理方法之前的用户界面示意图,图2B为采用本发明用户对话窗口的管理方法之后的用户界面示意图。如图2A所示,用户界面显示多个用户对话窗口,导致本端用户难以获知哪些用户对话窗口中的用户对话消息需要处理。
1)根据第一用户对话窗口中用户对话消息的特征信息,确定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的消息状态,包括:
若根据所述用户对话消息的特征信息(如是否包含服务器未读标记)确定本端用户未读所述最新用户消息,则确定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的消息状态为未读;可选地,在本端用户接收到一条消息后,该消息携带服务器设置的未读标记(即服务器未读标记),当该本端用户读取该消息后,便取消了所述服务器未读标记;对应地,若所述用户对话消息的特征信息中包含服务器未读标记,则确定本端用户未读所述最新消息。当然,还可通过其他方式确定本端用户未读所述最新用户消息,本发明实施例对此并不作限制。
对应地,根据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的消息状态对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进行处理操作,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的未读消息状态,保留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并增加未读标记(如图2B所示),所述未读标记用于:指示所述本端用户需要查看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以便所述本端用户直接根据所述未读标记确定需要查看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
可选地,根据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的消息状态对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进行处理操作之后,还包括:
接收所述本端用户输入的查看指令,所述查看指令用于:指示所述本端用户查看所述用户对话消息中的最新用户消息;
取消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的所述未读标记。
2A)根据第一用户对话窗口中用户对话消息的特征信息,确定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的消息状态,包括:
若所述用户对话消息中最新用户消息所包括的关键字中包括:疑问关键字和/或指令关键字(可选地,还可包括时间关键字),且所述最新用户消息为本端用户发送的消息,则确定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的消息状态为待对端回复;
对应地,根据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的消息状态对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进行处理操作,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的待对端回复消息状态,保留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并增加待对端回复标记(如图2B所示),所述待对端回复标记用于:指示所述本端用户已向对端用户发送消息,等待所述对端用户回复,以便所述本端用户直接根据所述待对端回复标记确定需要等待所述对端用户回复。
2B)根据第一用户对话窗口中用户对话消息的特征信息,确定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的消息状态,包括:
若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的标记状态为未标记,且所述用户对话消息中最新消息与所述用户对话消息中次新消息之间的间隔时长大于等于第一预设时长(如2小时,即可获知所述最新消息为所述本端用户主动发送的消息),则确定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的消息状态为待对端回复;
对应地,根据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的消息状态对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进行处理操作,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的待对端回复消息状态,保留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并增加待对端回复标记(如图2B所示),所述待对端回复标记用于:指示本端用户已向对端用户发送消息,等待所述对端用户回复,以便所述本端用户直接根据所述待对端回复标记确定需要等待所述对端用户回复。
可选地,在上述2A)和2B中的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的消息状态对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进行处理操作之后,还包括:
接收所述对端用户回复的消息,或者接收所述本端用户输入的第一标记取消指令,所述第一标记取消指令用于:指示取消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的所述待对端回复标记;
取消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的所述待对端回复标记。
3A)根据第一用户对话窗口中用户对话消息的特征信息,确定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的消息状态,包括:
若所述用户对话消息中最新用户消息所包括的关键字中包括:疑问关键字和/或指令关键字(可选地,还可包括时间关键字),且所述最新用户消息为对端用户发送的消息,则确定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的消息状态为待本端回复;
对应地,根据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的消息状态对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进行处理操作,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的待本端回复消息状态,保留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并增加待本端回复标记(如图2B所示),所述待本端回复标记用于:指示本端用户需要向所述对端用户回复消息,以便所述本端用户直接根据所述待本端回复标记确定需要向所述对端用户回复消息。
3B)根据第一用户对话窗口中用户对话消息的特征信息,确定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的消息状态,包括:
若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的标记状态为未标记,且所述用户对话消息中最新消息与所述用户对话消息中次新消息之间的间隔时长小于第一预设时长(如2小时,即可获知所述最新消息为所述对端用户发送的消息,则所述本端用户需要对之进行回复),则确定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的消息状态为待本端回复;
对应地,根据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的消息状态对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进行处理操作,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的待本端回复消息状态,保留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并增加待本端回复标记(如图2B所示),所述待本端回复标记用于:指示本端用户需要向对端用户回复消息,以便所述本端用户直接根据所述待本端回复标记确定需要向所述对端用户回复消息。
可选地,在上述3A)和3B中的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的消息状态对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进行处理操作之后,还包括:
向所述对端用户回复消息,或者接收所述本端用户输入的第二标记取消指令,所述第二标记取消指令用于:指示取消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的所述待本端回复标记;
取消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的所述待本端回复标记。
4)根据第一用户对话窗口中用户对话消息的特征信息,确定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的消息状态,包括:
若根据所述用户对话消息的特征信息(如是否包含服务器未读标记)确定本端用户已读所述用户对话消息中最新用户消息,则确定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的消息状态为已读;可选地,若所述用户对话消息的特征信息中不包含服务器未读标记,则确定本端用户已读所述最新消息。当然,还可通过其他方式确定本端用户已读所述最新用户消息,本发明实施例对此并不作限制。
对应地,根据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的消息状态对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进行处理操作,包括:
若所述用户对话消息中收发消息的频率大于第一频率(如1次/天,则说明本端用户经常与所述对端用户交流,可保留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则根据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的已读消息状态,保留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如图2B中与小刘的用户对话窗口);或者,
若所述用户对话消息中收发消息的频率大于第二频率(如1次/月)且小于所述第一频率(说明本端用户与对端用户所聊话题已经完成且二者不经常交流),则根据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的已读消息状态,关闭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即实时清除无用的用户对话窗口,从而减少内存占用,提高了终端的运行性能;或者,
若所述用户对话消息中收发消息的频率小于所述第二频率(说明本端用户与对端用户所聊话题已经完成且二者几乎不交流),则根据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的已读消息状态,关闭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即实时清除无用的用户对话窗口,从而减少内存占用,提高了终端的运行性能。
进一步地,步骤S102还包括:
根据所述至少两个用户对话窗口的消息状态对所述至少两个用户对话窗口进行显示排序;其中,所述未读的优先级高于所述待本端回复的优先级和/或所述待对端回复的优先级,所述待本端回复的优先级和/或所述待对端回复的优先级高于所述已读的优先级。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确定至少两个用户对话窗口的消息状态后,根据所述至少两个用户对话窗口的消息状态对所述至少两个用户对话窗口进行显示排序,如图2B所示,将未读的用户对话窗口排列于第一位,其次排列待本端回复和/或待对端回复的用户对话窗口,最后排列已读的用户对话窗口,从而本端用户可有效地按排列顺序处理需要处理的用户对话窗口。
图3为本发明用户对话窗口的管理装置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用户对话窗口的管理装置30包括:确定模块301以及处理模块302。
其中,确定模块301用于确定至少两个用户对话窗口的消息状态;其中,每个所述用户对话窗口的消息状态为以下一种:未读、待本端回复、待对端回复以及已读;
处理模块302用于根据所述至少两个用户对话窗口的消息状态分别对所述至少两个用户对话窗口进行处理操作,所述处理操作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显示排序、保留窗口、关闭窗口和增加标记。
可选地,所述确定模块301用于:
根据第一用户对话窗口中用户对话消息的特征信息,确定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的消息状态;其中,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为所述至少两个用户对话窗口中的任一用户对话窗口;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中用户对话消息的特征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所述用户对话消息中最新用户消息所包括的关键字、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的标记状态、所述用户对话消息中收发消息的频率以及间隔。
可选地,所述处理模块302用于:
根据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的消息状态对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进行处理操作。
可选地,所述确定模块301具体用于:
若根据所述用户对话消息的特征信息确定本端用户未读所述最新用户消息,则确定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的消息状态为未读;
对应地,所述处理模块302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的未读消息状态,保留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并增加未读标记,所述未读标记用于:指示所述本端用户需要查看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
可选地,所述确定模块301具体用于:
若所述用户对话消息中最新用户消息所包括的关键字中包括:疑问关键字和/或指令关键字,且所述最新用户消息为本端用户发送的消息,则确定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的消息状态为待对端回复;
对应地,所述处理模块302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的待对端回复消息状态,保留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并增加待对端回复标记,所述待对端回复标记用于:指示所述本端用户已向对端用户发送消息,等待所述对端用户回复。
可选地,所述确定模块301具体用于:
若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的标记状态为未标记,且所述用户对话消息中最新消息与所述用户对话消息中次新消息之间的间隔时长大于等于第一预设时长,则确定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的消息状态为待对端回复;
对应地,所述处理模块302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的待对端回复消息状态,保留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并增加待对端回复标记,所述待对端回复标记用于:指示本端用户已向对端用户发送消息,等待所述对端用户回复。
可选地,所述确定模块301具体用于:
若所述用户对话消息中最新用户消息所包括的关键字中包括:疑问关键字和/或指令关键字,且所述最新用户消息为对端用户发送的消息,则确定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的消息状态为待本端回复;
对应地,所述处理模块302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的待本端回复消息状态,保留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并增加待本端回复标记,所述待本端回复标记用于:指示本端用户需要向所述对端用户回复消息。
可选地,所述确定模块301具体用于:
若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的标记状态为未标记,且所述用户对话消息中最新消息与所述用户对话消息中次新消息之间的间隔时长小于第一预设时长,则确定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的消息状态为待本端回复;
对应地,所述处理模块302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的待本端回复消息状态,保留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并增加待本端回复标记,所述待本端回复标记用于:指示本端用户需要向对端用户回复消息。
可选地,所述确定模块301具体用于:
若根据所述用户对话消息的特征信息确定本端用户已读所述用户对话消息中最新用户消息,则确定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的消息状态为已读;
对应地,所述处理模块302具体用于:
若所述用户对话消息中收发消息的频率大于第一频率,则根据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的已读消息状态,保留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或者,
若所述用户对话消息中收发消息的频率大于第二频率且小于所述第一频率,则根据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的已读消息状态,关闭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或者,
若所述用户对话消息中收发消息的频率小于所述第二频率,则根据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的已读消息状态,关闭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取消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本端用户输入的查看指令,所述查看指令用于:指示所述本端用户查看所述用户对话消息中的最新用户消息;
所述第一取消模块,还用于取消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的所述未读标记。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取消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对端用户回复的消息,或者接收所述本端用户输入的第一标记取消指令,所述第一标记取消指令用于:指示取消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的所述待对端回复标记;
所述第二取消模块,还用于取消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的所述待对端回复标记。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三取消模块,用于向所述对端用户回复消息,或者接收所述本端用户输入的第二标记取消指令,所述第二标记取消指令用于:指示取消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的所述待本端回复标记;
所述第三取消模块,还用于取消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的所述待本端回复标记。
可选地,所述处理模块302还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至少两个用户对话窗口的消息状态对所述至少两个用户对话窗口进行显示排序;其中,所述未读的优先级高于所述待本端回复的优先级和/或所述待对端回复的优先级,所述待本端回复的优先级和/或所述待对端回复的优先级高于所述已读的优先级。
本实施例的用户对话窗口的管理装置可以用于执行本发明上述用户对话窗口的管理方法任意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图4为本发明用户对话窗口的管理装置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用户对话窗口的管理装置40可以包括处理器401和存储器402。用户对话窗口的管理装置40还可以包括数据接口单元403,该数据接口单元403可以和处理器401相连。其中,数据接口单元403用于接收/发送数据或消息,存储器402用于存储执行指令。当用户对话窗口的管理装置40运行时,处理器401与存储器402之间通信,处理器401调用存储器402中的执行指令,用以执行本发明上述用户对话窗口的管理方法任意实施例中的操作。
本实施例的用户对话窗口的管理装置,可以用于执行本发明上述用户对话窗口的管理方法任意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包括:用户对话窗口的管理装置;其中,所述用户对话窗口的管理装置可以采用上述用户对话窗口的管理装置实施例一及实施例二的结构,其对应地,可以执行上述用户对话窗口的管理方法任意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27)

1.一种用户对话窗口的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至少两个用户对话窗口的消息状态;其中,每个所述用户对话窗口的消息状态为以下一种:未读、待本端回复、待对端回复以及已读;
根据所述至少两个用户对话窗口的消息状态分别对所述至少两个用户对话窗口进行处理操作,所述处理操作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显示排序、保留窗口、关闭窗口和增加标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至少两个用户对话窗口的消息状态,包括:
根据第一用户对话窗口中用户对话消息的特征信息,确定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的消息状态;其中,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为所述至少两个用户对话窗口中的任一用户对话窗口;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中用户对话消息的特征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所述用户对话消息中最新用户消息所包括的关键字、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的标记状态、所述用户对话消息中收发消息的频率以及间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至少两个用户对话窗口的消息状态分别对所述至少两个用户对话窗口进行处理操作,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的消息状态对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进行处理操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第一用户对话窗口中用户对话消息的特征信息,确定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的消息状态,包括:
若根据所述用户对话消息的特征信息确定本端用户未读所述最新用户消息,则确定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的消息状态为未读;
对应地,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的消息状态对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进行处理操作,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的未读消息状态,保留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并增加未读标记,所述未读标记用于:指示所述本端用户需要查看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第一用户对话窗口中用户对话消息的特征信息,确定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的消息状态,包括:
若所述用户对话消息中最新用户消息所包括的关键字中包括:疑问关键字和/或指令关键字,且所述最新用户消息为本端用户发送的消息,则确定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的消息状态为待对端回复;
对应地,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的消息状态对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进行处理操作,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的待对端回复消息状态,保留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并增加待对端回复标记,所述待对端回复标记用于:指示所述本端用户已向对端用户发送消息,等待所述对端用户回复。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第一用户对话窗口中用户对话消息的特征信息,确定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的消息状态,包括:
若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的标记状态为未标记,且所述用户对话消息中最新消息与所述用户对话消息中次新消息之间的间隔时长大于等于第一预设时长,则确定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的消息状态为待对端回复;
对应地,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的消息状态对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进行处理操作,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的待对端回复消息状态,保留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并增加待对端回复标记,所述待对端回复标记用于:指示本端用户已向对端用户发送消息,等待所述对端用户回复。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第一用户对话窗口中用户对话消息的特征信息,确定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的消息状态,包括:
若所述用户对话消息中最新用户消息所包括的关键字中包括:疑问关键字和/或指令关键字,且所述最新用户消息为对端用户发送的消息,则确定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的消息状态为待本端回复;
对应地,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的消息状态对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进行处理操作,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的待本端回复消息状态,保留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并增加待本端回复标记,所述待本端回复标记用于:指示本端用户需要向所述对端用户回复消息。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第一用户对话窗口中用户对话消息的特征信息,确定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的消息状态,包括:
若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的标记状态为未标记,且所述用户对话消息中最新消息与所述用户对话消息中次新消息之间的间隔时长小于第一预设时长,则确定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的消息状态为待本端回复;
对应地,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的消息状态对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进行处理操作,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的待本端回复消息状态,保留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并增加待本端回复标记,所述待本端回复标记用于:指示本端用户需要向对端用户回复消息。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第一用户对话窗口中用户对话消息的特征信息,确定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的消息状态,包括:
若根据所述用户对话消息的特征信息确定本端用户已读所述用户对话消息中最新用户消息,则确定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的消息状态为已读;
对应地,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的消息状态对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进行处理操作,包括:
若所述用户对话消息中收发消息的频率大于第一频率,则根据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的已读消息状态,保留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或者,
若所述用户对话消息中收发消息的频率大于第二频率且小于所述第一频率,则根据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的已读消息状态,关闭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或者,
若所述用户对话消息中收发消息的频率小于所述第二频率,则根据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的已读消息状态,关闭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的消息状态对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进行处理操作之后,还包括:
接收所述本端用户输入的查看指令,所述查看指令用于:指示所述本端用户查看所述用户对话消息中的最新用户消息;
取消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的所述未读标记。
11.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的消息状态对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进行处理操作之后,还包括:
接收所述对端用户回复的消息,或者接收所述本端用户输入的第一标记取消指令,所述第一标记取消指令用于:指示取消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的所述待对端回复标记;
取消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的所述待对端回复标记。
12.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的消息状态对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进行处理操作之后,还包括:
向所述对端用户回复消息,或者接收所述本端用户输入的第二标记取消指令,所述第二标记取消指令用于:指示取消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的所述待本端回复标记;
取消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的所述待本端回复标记。
13.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至少两个用户对话窗口的消息状态分别对所述至少两个用户对话窗口进行处理操作,还包括:
根据所述至少两个用户对话窗口的消息状态对所述至少两个用户对话窗口进行显示排序;其中,所述未读的优先级高于所述待本端回复的优先级和/或所述待对端回复的优先级,所述待本端回复的优先级和/或所述待对端回复的优先级高于所述已读的优先级。
14.一种用户对话窗口的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至少两个用户对话窗口的消息状态;其中,每个所述用户对话窗口的消息状态为以下一种:未读、待本端回复、待对端回复以及已读;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至少两个用户对话窗口的消息状态分别对所述至少两个用户对话窗口进行处理操作,所述处理操作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显示排序、保留窗口、关闭窗口和增加标记。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用于:
根据第一用户对话窗口中用户对话消息的特征信息,确定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的消息状态;其中,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为所述至少两个用户对话窗口中的任一用户对话窗口;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中用户对话消息的特征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所述用户对话消息中最新用户消息所包括的关键字、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的标记状态、所述用户对话消息中收发消息的频率以及间隔。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用于:
根据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的消息状态对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进行处理操作。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若根据所述用户对话消息的特征信息确定本端用户未读所述最新用户消息,则确定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的消息状态为未读;
对应地,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的未读消息状态,保留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并增加未读标记,所述未读标记用于:指示所述本端用户需要查看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若所述用户对话消息中最新用户消息所包括的关键字中包括:疑问关键字和/或指令关键字,且所述最新用户消息为本端用户发送的消息,则确定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的消息状态为待对端回复;
对应地,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的待对端回复消息状态,保留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并增加待对端回复标记,所述待对端回复标记用于:指示所述本端用户已向对端用户发送消息,等待所述对端用户回复。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若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的标记状态为未标记,且所述用户对话消息中最新消息与所述用户对话消息中次新消息之间的间隔时长大于等于第一预设时长,则确定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的消息状态为待对端回复;
对应地,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的待对端回复消息状态,保留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并增加待对端回复标记,所述待对端回复标记用于:指示本端用户已向对端用户发送消息,等待所述对端用户回复。
20.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若所述用户对话消息中最新用户消息所包括的关键字中包括:疑问关键字和/或指令关键字,且所述最新用户消息为对端用户发送的消息,则确定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的消息状态为待本端回复;
对应地,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的待本端回复消息状态,保留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并增加待本端回复标记,所述待本端回复标记用于:指示本端用户需要向所述对端用户回复消息。
21.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若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的标记状态为未标记,且所述用户对话消息中最新消息与所述用户对话消息中次新消息之间的间隔时长小于第一预设时长,则确定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的消息状态为待本端回复;
对应地,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的待本端回复消息状态,保留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并增加待本端回复标记,所述待本端回复标记用于:指示本端用户需要向对端用户回复消息。
22.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若根据所述用户对话消息的特征信息确定本端用户已读所述用户对话消息中最新用户消息,则确定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的消息状态为已读;
对应地,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若所述用户对话消息中收发消息的频率大于第一频率,则根据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的已读消息状态,保留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或者,
若所述用户对话消息中收发消息的频率大于第二频率且小于所述第一频率,则根据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的已读消息状态,关闭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或者,
若所述用户对话消息中收发消息的频率小于所述第二频率,则根据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的已读消息状态,关闭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
23.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取消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本端用户输入的查看指令,所述查看指令用于:指示所述本端用户查看所述用户对话消息中的最新用户消息;
所述第一取消模块,还用于取消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的所述未读标记。
24.根据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取消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对端用户回复的消息,或者接收所述本端用户输入的第一标记取消指令,所述第一标记取消指令用于:指示取消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的所述待对端回复标记;
所述第二取消模块,还用于取消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的所述待对端回复标记。
25.根据权利要求20或2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三取消模块,用于向所述对端用户回复消息,或者接收所述本端用户输入的第二标记取消指令,所述第二标记取消指令用于:指示取消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的所述待本端回复标记;
所述第三取消模块,还用于取消所述第一用户对话窗口的所述待本端回复标记。
26.根据权利要求14-22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还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至少两个用户对话窗口的消息状态对所述至少两个用户对话窗口进行显示排序;其中,所述未读的优先级高于所述待本端回复的优先级和/或所述待对端回复的优先级,所述待本端回复的优先级和/或所述待对端回复的优先级高于所述已读的优先级。
27.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4-26中任一项所述的用户对话窗口的管理装置。
CN201510811379.9A 2015-11-20 2015-11-20 用户对话窗口的管理方法、装置及终端 Active CN10546823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811379.9A CN105468235B (zh) 2015-11-20 2015-11-20 用户对话窗口的管理方法、装置及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811379.9A CN105468235B (zh) 2015-11-20 2015-11-20 用户对话窗口的管理方法、装置及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68235A true CN105468235A (zh) 2016-04-06
CN105468235B CN105468235B (zh) 2019-11-19

Family

ID=556060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811379.9A Active CN105468235B (zh) 2015-11-20 2015-11-20 用户对话窗口的管理方法、装置及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468235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55566A (zh) * 2016-04-21 2016-09-21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提示的方法和终端
CN108028870A (zh) * 2016-05-24 2018-05-11 深圳市赛亿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用于电子社交软件消息回复提醒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09254820A (zh) * 2018-09-05 2019-01-2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窗口关闭方法、装置、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547335A (zh) * 2018-12-28 2019-03-29 天津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 会话消息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12256879A (zh) * 2020-10-29 2021-01-22 贝壳技术有限公司 信息处理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271249A (zh) * 2021-03-19 2021-08-17 北京京东拓先科技有限公司 消息的排序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41706A (zh) * 2005-09-28 2007-04-04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即时通信提醒方法及装置
US20070186173A1 (en) * 2006-02-03 2007-08-09 Yahoo! Inc. Instant messenger alerts and organization systems
US20120083319A1 (en) * 2010-10-01 2012-04-05 Imerj LLC Receiving calls in different modes
CN102780650A (zh) * 2012-07-21 2012-11-14 上海量明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即时通信交互界面调整的方法及客户端
CN102801649A (zh) * 2012-08-11 2012-11-28 上海量明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建立即时通信交互界面快捷方式的方法及客户端
CN102882762A (zh) * 2011-07-11 2013-01-16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在多页面间同步聊天状态信息的方法及系统
CN103777838A (zh) * 2012-10-18 2014-05-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个消息应答窗口的切换方法、装置
CN104065628A (zh) * 2013-03-22 2014-09-24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会话处理方法和装置
KR20140122404A (ko) * 2013-04-10 2014-10-2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휴대 단말기에서 메시지를 편집하는 장치 및 방법
US20150066734A1 (en) * 2010-06-30 2015-03-05 Trading Technologies International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otion Based Target Prediction and Interaction
CN104461239A (zh) * 2014-11-28 2015-03-25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交互方法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41706A (zh) * 2005-09-28 2007-04-04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即时通信提醒方法及装置
US20070186173A1 (en) * 2006-02-03 2007-08-09 Yahoo! Inc. Instant messenger alerts and organization systems
US20150066734A1 (en) * 2010-06-30 2015-03-05 Trading Technologies International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otion Based Target Prediction and Interaction
US20120083319A1 (en) * 2010-10-01 2012-04-05 Imerj LLC Receiving calls in different modes
CN102882762A (zh) * 2011-07-11 2013-01-16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在多页面间同步聊天状态信息的方法及系统
CN102780650A (zh) * 2012-07-21 2012-11-14 上海量明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即时通信交互界面调整的方法及客户端
CN102801649A (zh) * 2012-08-11 2012-11-28 上海量明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建立即时通信交互界面快捷方式的方法及客户端
CN103777838A (zh) * 2012-10-18 2014-05-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个消息应答窗口的切换方法、装置
CN104065628A (zh) * 2013-03-22 2014-09-24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会话处理方法和装置
KR20140122404A (ko) * 2013-04-10 2014-10-2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휴대 단말기에서 메시지를 편집하는 장치 및 방법
CN104461239A (zh) * 2014-11-28 2015-03-25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交互方法和装置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55566A (zh) * 2016-04-21 2016-09-21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提示的方法和终端
CN108028870A (zh) * 2016-05-24 2018-05-11 深圳市赛亿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用于电子社交软件消息回复提醒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09254820A (zh) * 2018-09-05 2019-01-2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窗口关闭方法、装置、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547335A (zh) * 2018-12-28 2019-03-29 天津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 会话消息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9547335B (zh) * 2018-12-28 2021-06-25 天津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 会话消息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12256879A (zh) * 2020-10-29 2021-01-22 贝壳技术有限公司 信息处理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256879B (zh) * 2020-10-29 2021-07-20 贝壳找房(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信息处理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271249A (zh) * 2021-03-19 2021-08-17 北京京东拓先科技有限公司 消息的排序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68235B (zh) 2019-11-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468235A (zh) 用户对话窗口的管理方法、装置及终端
US20170193083A1 (en) Identifying message content related to an event utilizing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and performing an action pertaining to the event
US10129193B2 (en) Identifying relevant content contained in message streams that appear to be irrelevant
US11252117B2 (en) Electronic communication message coaching service
US10140291B2 (en) Task-oriented messaging system
US20120158853A1 (en) Sending a chat context to a recipient
CN101339642B (zh) 多方互动自动化电子商务系统
CN102917075B (zh) 用户请求处理方法及系统
US10237228B2 (en) Initiating social interaction based on E-mail content
CN105630461A (zh) 一种android应用界面的管理方法
CN110545236A (zh) 即时通讯消息修改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设备
US20190182189A1 (en) Enhanced instant message handling and delivery
US9639349B2 (en) Subject and audience oriented instant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CN107147557A (zh) 修改会话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CN105721389B (zh) 多终端设备互通数据处理和服务响应方法、装置
CN106101358A (zh) 一种联系人信息更新的方法及智能设备
CN103001853B (zh) 处理服务器
US20170024462A1 (en) Associating a text message containing an answer with a text message containing a question
WO2019133919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human to ai cooperation in association with machine learning conversations
CN113055485A (zh) 远程控制方法及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US9461956B2 (en) Adaptive guidance for managing a communications repository
US9935906B2 (en) Selectively unmuting electronic messaging conversations
US11271881B2 (en) Integration of an email client with hosted applications
CN109981446A (zh) 信息生成方法、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4662452A (zh) 去隐私化的文本标签分析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