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467724B - 编码光源与应用其的光场投影装置 - Google Patents

编码光源与应用其的光场投影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467724B
CN105467724B CN201410458125.9A CN201410458125A CN105467724B CN 105467724 B CN105467724 B CN 105467724B CN 201410458125 A CN201410458125 A CN 201410458125A CN 105467724 B CN105467724 B CN 10546772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ken
light beam
prism
light sour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45812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467724A (zh
Inventor
黄俊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lta Optoelectronics Inc
Original Assignee
Delta Opto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lta Opto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Delta Opto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to CN201410458125.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467724B/zh
Publication of CN1054677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677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4677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6772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chanical Light Control Or Optical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编码光源与应用其的光场投影装置。该编码光源包含光源、光均匀元件、编码元件与光学模块。光源提供光束。光均匀元件将光束均匀化。编码元件具有沿行方向排列的多个视域单元。编码元件包含控制元件与多个呈矩阵排列的反射元件。控制元件连接反射元件,使得在任一时序,反射元件分别处于开启状态或关闭状态。于至少一个视域单元中,处于开启状态的反射元件组成沿列方向延伸的反射区域,列方向实质垂直于行方向。视域单元的灰阶由开启状态的反射元件的数目决定。光学模块将均匀化的光束导引至编码元件,自视域单元反射的光束会回到光学模块且分别对应至不同视域。本公开可以以较低的画面更新率产生较多的视域数。

Description

编码光源与应用其的光场投影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编码光源。
背景技术
利用人类的两眼视差,现有的立体显示装置以分别提供观赏者两眼不同的光源影像来实现立体显示。而其中的立体裸视显示器,顾名思义,不像其他的立体显示装置需要使用眼镜来区分左右眼光源影像,立体裸视显示器将具不同影像的光束分别传送到空间上不同的位置,因此若不同的影像同时传至观赏者的左右眼,观赏者即能够以裸视感受到立体影像。立体裸视显示技术能避免眼镜式立体显示技术的不便,是目前重要的发展方向。然而,随着立体裸视显示技术的发展,如何增加视域的数目为目前业界努力解决的问题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编码光源,包含光源、光均匀元件、编码元件与光学模块。光源提供一光束。光均匀元件用以将光束均匀化。编码元件具有沿行方向排列的多个视域单元。编码元件包含多个反射元件与控制元件。反射元件呈矩阵排列。控制元件连接反射元件,使得在任一时序,反射元件分别处于开启状态或关闭状态。于至少一个视域单元中,处于开启状态的反射元件组成沿列方向延伸的反射区域,列方向实质垂直于行方向。视域单元的灰阶由开启状态的反射元件的数目决定。光学模块用以将均匀化的光束导引至编码元件,自视域单元反射的部分光束会回到光学模块且分别对应至不同视域。
在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每一视域单元包含X列×Y行的反射元件,X≥1且Y>1。
在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反射区域的中心位于第Y/2行的至少一反射元件上、第(Y+1)/2行的至少一反射元件上或第Y/2行与第(Y+1)/2行的反射元件之间。
在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编码元件为数位微型反射镜元件(Digital MicromirrorDevice)。
在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光学模块包含第一棱镜与第二棱镜。第一棱镜具有第一侧面、第二侧面与第三侧面。编码元件置于第一侧面。第二棱镜与第一棱镜的第二侧面之间具有间隙。光束由第三侧面进入第一棱镜,被间隙反射至第一侧面而到达编码元件,之后编码元件将光束反射回第一侧面,接着光束依序通过间隙与第二棱镜。
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光场投影装置,包含编码光源、第二光均匀元件、第一光调制器、镜头与第二光学模块。编码光源包含光源、第一光均匀元件、编码元件与第一光学模块。光源提供光束。第一光均匀元件用以将光束均匀化。编码元件具有沿行方向排列的多个视域单元。编码元件包含多个反射元件与控制元件。反射元件呈矩阵排列。控制元件连接反射元件,使得在任一时序,反射元件分别处于开启状态或关闭状态。于至少一个视域单元中,处于开启状态的反射元件组成沿列方向延伸的反射区域。列方向实质垂直于行方向。视域单元的灰阶由开启状态的反射元件的数目决定。第一光学模块用以将均匀化的光束导引至编码元件,自视域单元反射的部分光束会回到光学模块且分别对应至不同视域。第二光均匀元件置于第一光均匀元件与第一光学模块之间。第一光调制器用以将光束依时序调制成多个影像。第二光学模块用以将离开第一光学模块的光束导引至第一光调制器,且将影像导引至镜头。
在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自第二光均匀元件至第一光调制器之间的光路形成中继系统。编码元件置于中继系统的孔径光栏。
在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通过第一光均匀元件的光束的成像面位于编码元件上,通过第二光均匀元件的光束的成像面位于第一光调制器上,且自编码元件反射的光束的成像面位于镜头中。
在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二光学模块包含第一棱镜与第二棱镜。第一棱镜具有第一侧面、第二侧面与第三侧面。第一光调制器置于第一侧面。第二棱镜与第一棱镜的第二侧面之间具有间隙。光束由第三侧面进入第一棱镜,被间隙反射至第一侧面而到达第一光调制器,之后第一光调制器将光束反射回第一侧面,接着光束依序通过间隙与第二棱镜。
在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光场投影装置还包含第二光调制器与第三光调制器,且第二光学模块还包含分合光棱镜组,置于第一棱镜与第一光调制器之间。第一光调制器、第二光调制器与第三光调制器分别位于分合光棱镜组的三侧面。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光场投影装置可利用演算法,以较少的影像数加上编码元件编码,以分别叠加成不同视域的影像,因此可以较低的画面更新率(Frame Rate)产生较多的视域数。编码光源亦可应用于传统的光场显示与二维显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光场投影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编码元件于一时序的前视示意图。
图3为本图1的镜头与屏幕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1的编码元件于另一时序的前视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光场投影装置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编码光源
110:光源
112:光束
120:第一光均匀元件
130:编码元件
132:反射元件
134:控制元件
140:第一光学模块
142、510、552:第一棱镜
142a、512:第一侧面
142b、514:第二侧面
142c、516:第三侧面
144、520、554:第二棱镜
146、540:反射镜
200:第二光均匀元件
300:第一光调制器
400:镜头
500:第二光学模块
530、600、650:透镜
550:分合光棱镜组
550a、550b、550c:侧面
556:第三棱镜
700:第二光调制器
800:第三光调制器
900:屏幕
910:第一柱状透镜阵列
920:扩散层
930:第二柱状透镜阵列
940:准直透镜
D1:行方向
D2:列方向
S1、S2、S3、S4:间隙
IM1、IM2、IM3、IM4:成像面
M:影像
O:中心
R:反射区域
RS:中继系统
Stop:孔径光栏
U、U1~U13:视域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附图公开本发明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发明。也就是说,在本发明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附图起见,一些现有惯用的结构与元件在附图中将以简单示意的方式进行绘示。
在本文中,使用第一、第二与第三等等的词汇,用于描述各种元件、组件、区域、层与/或区块。但是这些元件、组件、区域、层与/或区块不应该被这些术语所限制。这些词汇只限于用来辨别单一元件、组件、区域、层与/或区块。因此,在下文中的一第一元件、组件、区域、层与/或区块也可被称为第二元件、组件、区域、层与/或区块,而不脱离本发明的本意。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光场投影装置的示意图。光场投影装置包含编码光源100、第二光均匀元件200、第一光调制器300、镜头400与第二光学模块500。编码光源100包含光源110、第一光均匀元件120、编码元件130与第一光学模块140。光源110提供光束112。第一光均匀元件120用以将光束112均匀化。第一光学模块140用以将均匀化的光束112导引至编码元件130,且自编码元件130反射的光束112会回到第一光学模块140并分别对应至不同视域。第二光均匀元件200置于第一光均匀元件120与第一光学模块140之间。第一光调制器300用以将光束112依时序调制成多个影像M。第二光学模块500用以将离开第一光学模块140的光束112导引至第一光调制器300,且将影像M导引至镜头400。
接着请参照图2,其为图1的编码元件130于一时序的前视示意图。编码元件130例如为数位微型反射镜元件(Digital Micromirror Device),其具有沿行方向D1排列的多个视域单元U。编码元件130包含多个反射元件132与控制元件134。反射元件132呈矩阵排列。控制元件134连接反射元件132(例如在图2中,控制元件134可为置于反射元件132后方的电路模块,然而本发明不以此为限),使得在任一时序,反射元件132分别处于开启状态或关闭状态。其中开启状态或关闭状态是以反射元件132的倾斜角度来定义,亦即处于开启状态的反射元件132所处的倾斜角度能够将入射该反射元件132的部分光束112(如图1所标示)反射回第一光学模块140(如图1所标示);而处于关闭状态的反射元件132所处的倾斜角度则将入射该反射元件132的部分光束112反射至他处,离开光场投影装置的光路。为了清楚起见,在图2中,处于开启状态的反射元件132以网点表示进行。于至少一个视域单元U中,处于开启状态的反射元件132组成沿列方向D2延伸的反射区域R。列方向D2实质垂直于行方向D1。视域单元U的灰阶由开启状态的反射元件132的数目决定。自视域单元U反射的光束112会回到第一光学模块140且分别对应至不同的视域,也就是自不同视域单元U反射的光束112将会被投射至不同的视域。
在本实施方式中,光场投影装置可利用演算法,以较少的影像数加上编码元件130编码,以分别叠加成不同视域的画面,因此可以较低的画面更新率(Frame Rate)产生较多的视域数。详细而言,传统的光场投影机若具有100个视域,则必须依时序提供100个视域的画面。而若每个视域皆要具有60Hz的画面更新率,则光场投影机至少必须具有100*60Hz=6000Hz的画面更新率。但实际上,100个视域的同一画面的相似度相当高,因此可以较少(例如25个)的基本影像搭配不同分量(在此为不同影像灰阶)以分别模拟出100个视域的画面。因此以25个基本影像搭配60Hz的画面更新率,则本实施方式的光场投影装置的画面更新率可降低至25*60Hz=1500Hz。此演算法的细节请参阅文献(M.Hirsch,G.Wetzstein,R.Raskar.A Compressive Light Field Projection System.ACM Proc.of SIGGRAPH(Transactions on Graphics33,4),2014),在本文中仅举例作说明。
在此简述上述演算法的原理,并以25个基本影像同时模拟100个视域的画面作为例子。假设H1~H25为25个基本影像的影像数据,G1(1)~G25(1)为分别对应25个基本影像的第一个视域的分量,G1(2)~G25(2)为分别对应25个基本影像的第二个视域的分量,以此类推。其中分量是表示影像的灰阶(亮度)高低,即分量越高,灰阶越高,反之则越低。以产生同一格的画面为例,第一个视域的画面I(1)由H1~H25与G1(1)~G25(1)组成:
I(1)=G1(1)*H1+G2(1)*H2+…+G25(1)*H25;第二个视域的画面I(2)由H1~H25与G1(2)~G25(2)组成:
I(2)=G1(2)*H1+G2(2)*H2+…+G25(2)*H25,第三个视域的画面I(3)至第一百个视域的画面I(100)则依此类推。
上述的画面I(1)~I(100)的产生程序可分成25个时序,其中每一时序皆对应一基本影像。详细而言,在第一时序时,第一个基本影像的影像数据H1搭配被编码为G(t1)=[G1(1),G1(2),…,G1(100)]的光束。在第二时序时,第二个基本影像的影像数据H2搭配被编码为G(t2)=[G2(1),G2(2),…,G2(100)]的光束,以此类推。如此一来,经过25个时序后,即可以25个基本影像同时模拟出100个视域的画面,能大幅降低画面更新率。其中以上述的演算法实现多视域的影像的实例可参照文献(M.Hirsch,G.Wetzstein,R.Raskar.ACompressive Light Field Projection System.ACM Proc.of SIGGRAPH(Transactionson Graphics33,4),2014),在此便不赘述。
而在本实施方式中,是以图1的第一光调制器300依时序提供上述的影像数据(即H1~H25),且以图2的编码元件130依时序提供分量G(t1)、G(t2)、…,其中上述的影像数据与视域的个数皆为例示,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详细而言,图2的视域单元U分别对应不同视域,且以反射区域R的大小决定分量G1(1)~G25(1)、G1(2)~G25(2)、…的值,即反射区域R越大,影像的灰阶越高,则G1(1)~G25(1)、G1(2)~G25(2)、…的值越大。举例而言,在图2中的编码元件130提供13个视域(为了清楚起见,在此仅绘示13个视域,亦即13个视域单元U。然而若欲提供100个视域,则图2的编码元件130则具有100个视域单元U),编码元件130的编码为G=[10,19,27,27,32,32,18,14,8,6,2,10,9],其值为反射元件132的列数。
接下来将介绍本实施方式的光场投影装置的光路与产生画面的细节。请同时参照图1与图2。光源110提供的光束112分别在经过第一光均匀元件120与第二光均匀元件200的均匀化后,被第一光学模块140导引至编码元件130。沿行方向D1排列的视域单元U将光束112分为不同视域的光束,亦即视域单元U的数量即为视域的数量,使得被不同视域单元U反射的光束112皆会沿不同方向行进,然而其整体行进的方向仍维持在光场投影装置的光路上。利用调整每一视域单元U的反射区域R的大小,编码元件130可个别调整每一视域单元U的部分光束112的灰阶,亦即将光束112编码(即前述的分量G)。而编码后的光束112则进入第二光学模块500,并被第二光学模块500导引至第一光调制器300,因此被第一光调制器300调制成影像M(也就是经过加乘分量G后的影像,例如在第一时序中,一并产生影像M(1)=G1(1)*H1、M(2)=G1(2)*H1、…,而在第二时序中,一并产生影像M(1)=G2(1)*H2、M(2)=G2(2)*H2、…,其中M(1)为第一个视域的影像,M(2)为第二个视域的影像,以此类推)。这些影像M则接着回到第二光学模块500,因此被导引至镜头400,接着由镜头400投影至屏幕900上。如此一来,在经过25个时序后,光场投影装置即能产生100个视域的同一格画面。而在下25个时序,只要重复上述过程,光场投影装置即能再产生100个视域的下一格画面。如此一来,对于60Hz的画面而言,具100个视域的光场投影装置的画面更新率可降低至25*60Hz=1500Hz。
请回到图1。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第一光均匀元件120的光束112的成像面IM1位于编码元件130上,亦即第一光均匀元件120用以将打至编码元件130的光束112均匀化,使得光束112能够均匀地分布于编码元件130上。通过第二光均匀元件200的光束112的成像面IM2位于第一光调制器300上,亦即第二光均匀元件200用以将打至第一光调制器300的光束112均匀化,使得光束112能够均匀地分布于第一光调制器300上。自编码元件130反射的光束112的成像面IM3位于镜头400中,更进一步地说,位于镜头400的出光瞳孔中,亦即不同视域的影像M会成像于镜头400中的不同位置。另外,自第一光调制器300产生的影像M的成像面IM4位于屏幕900上,也就是影像M成像于屏幕900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自第二光均匀元件200至第一光调制器300之间的光路形成中继系统RS(为了清楚起见,在图1中以粗体虚线表示其光路)。编码元件130置于中继系统RS的孔径光栏Stop。因此通过第二光均匀元件200的光束112都会打至编码元件130上,在编码元件130经过调整出光的灰阶后,自编码元件130反射的光束112都会打至第一光调制器300。
请参照图2。在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每一视域单元U皆为矩形,包含X列×Y行的反射元件132,X≥1且Y>1。换言之,每一视域单元U最少可占一列,也可占多列。占越多列,则视域数越少,但每一视域的基本亮度可增加;反之,占越少列,则视域数越多,但基本亮度降低,因此X值可视实际情况而调整。另外,为了改变反射区域R的大小,Y值需大于1,而Y值越大,灰阶的解析度越高,而叠加而成的画面也能越准确。其中在图2中,X=4,Y=32,且共有13个视域单元U,然而本发明不以此为限。
在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反射区域R的中心O位于第Y/2行的至少一反射元件132上、第(Y+1)/2行的至少一反射元件132上或第Y/2行与第(Y+1)/2行的反射元件132之间。若Y为偶数,则中心O位于第Y/2行(于图2为第16行)与第(Y+1)/2行(于图2为第17行)的反射元件132之间;若Y为奇数,则中心O可位于第Y/2行或第(Y+1)/2行的反射元件132上,也就是反射区域R相对于视域单元U向上或向下略为偏移,然而基本上,反射区域R相对于视域单元U是为上下对称,且在调整反射区域R的大小时,是沿着列方向D2上下等量扩张或收缩。
接着请回到图1。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光学模块140包含第一棱镜142与第二棱镜144。第一棱镜142具有第一侧面142a、第二侧面142b与第三侧面142c。编码元件130置于第一侧面142a。第二棱镜144与第一棱镜142的第二侧面142b之间具有间隙S1。另外第一光学模块140可还包含反射镜146,且光场投影装置可还包含透镜600与650。透镜600置于第一光均匀元件120与第二光均匀元件200之间,透镜650置于第二光均匀元件200与反射镜146之间,反射镜146用以将离开第二光均匀元件200的光束112反射至第一棱镜142。因此光源110提供的光束112依序通过第一光均匀元件120、透镜600、第二光均匀元件200与透镜650后,被反射镜146反射至第一棱镜142。光束112由第三侧面142c进入第一棱镜142,被间隙S1反射至第一侧面142a而到达编码元件130。之后编码元件130将光束112反射回第一侧面142a,接着光束112依序通过间隙S1与第二棱镜144后离开第一光学模块140。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若离开第二光均匀元件200的光束112可直接入射第一棱镜142,则可省略反射镜146。
第二光学模块500包含第一棱镜510与第二棱镜520。第一棱镜510具有第一侧面512、第二侧面514与第三侧面516。第一光调制器300置于第一侧面512。第二棱镜520与第一棱镜510的第二侧面514之间具有间隙S2。另外第二光学模块500可还包含透镜530与反射镜540,透镜530置于第一光学模块140与反射镜540之间,反射镜540用以将通过透镜530的光束112反射至第一棱镜510。因此离开第一光学模块140的光束112通过透镜530,且被反射镜540反射至第一棱镜510。光束112由第三侧面516进入第一棱镜510,被间隙S2反射至第一侧面512而到达第一光调制器300。第一光调制器300将光束112调制成影像M。之后影像M反射回第一侧面512,接着依序通过间隙S2与第二棱镜520而离开第二光学模块500并进入镜头400。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若通过透镜530的光束112可直接入射第一棱镜510,则可省略反射镜540。
接着请参照图3,其为本图1的镜头400与屏幕900的放大示意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屏幕900包含第一柱状透镜阵列910、扩散层920、第二柱状透镜阵列930与准直透镜940。第一柱状透镜阵列910面向镜头400设置,准直透镜940位于镜头400与第一柱状透镜阵列910之间,而扩散层920置于第一柱状透镜阵列910与第二柱状透镜阵列930之间。镜头400将不同视域的影像M投射至准直透镜940,其使得影像M成为面光源后入射第一柱状透镜阵列910,进而成像于扩散层920。扩散层920上的影像M接着通过第二柱状透镜阵列930,其视域之间的夹角被第二柱状透镜阵列930放大后投射于不同的视域。因此观赏者的双眼即能看到不同视域的画面,进而体验立体影像。
然而上述的光场投影装置亦可应用于传统的光场投影方式,也就是说,在一时序中即投影单一视域的画面。请参照图4,为图1的编码元件130于另一时序的前视示意图。举例而言,在一时序中,光场投影装置提供第一个视域的画面,因此视域单元U1的反射区域R的大小即为视域单元U1的大小,同时视域单元U2~U13的反射元件132皆处于关闭状态。而在下一时序中,光场投影装置提供第二个视域的画面,因此视域单元U2的反射区域R的大小即为视域单元U2的大小,同时视域单元U1、U3~U13的反射元件132皆处于关闭状态。因此只要依时序改变视域单元U1~U13的反射元件132的开启/关闭状态,即可实现光场投影显示。
另一方面,上述的光场投影装置亦可应用于二维显示,只要在每一时序中,所有的反射元件132皆处于开启状态,亦即编码元件130不进行编码,如此一来光束112(如图1所绘示)的灰阶(亮度)便会均匀,即可实现二维显示。
接着请参照图5,其为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光场投影装置的示意图,在此为清楚起见,仅绘示其中一子时序的光路。本实施方式与图1的实施方式的不同处在于显示颜色。在图1中,光场投影装置因包含第一光调制器300,因此可应用于单色显示。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光场投影装置可应用于彩色显示。具体而言,光源110可为依时序提供不同色光的光源模块,而光场投影装置还包含第二光调制器700与第三光调制器800,且第二光学模块500还包含分合光棱镜组550,置于第一棱镜510与第一光调制器300之间。第一光调制器300、第二光调制器700与第三光调制器800分别位于分合光棱镜组550的三侧面550a、550b与550c。更进一步而言,第一光调制器300位于侧面550a,第二光调制器700位于侧面550b,且第三光调制器800位于侧面550c。分合光棱镜组550包含第一棱镜552、第二棱镜554与第三棱镜556。间隙S3存在于第一棱镜552与第二棱镜554之间,且间隙S4存在于第二棱镜554与第三棱镜556之间。
在第一时序的第一子时序(在此的第一时序与图1的实施方式的第一时序相同),光源110可提供具第一色光(如绿光)的光束112。因光束112自光源110至第一棱镜510的光路与图1的实施方式相同,因此便不再赘述。光束112在离开第一棱镜510后依序通过分合光棱镜组550的第一棱镜552、第二棱镜554与第三棱镜556后入射第一光调制器300,因此被第一光调制器300调制成绿色影像。绿色影像接着依序通过第三棱镜556、第二棱镜554与第一棱镜552后入射镜头400。接着在第一时序的第二子时序,光源110可提供具第二色光(如蓝光)的光束。光束在离开第一棱镜510后进入分合光棱镜组550的第一棱镜552,且被间隙S3反射至第二光调制器700,因此被第二光调制器700调制成蓝色影像。蓝色影像接着回到第一棱镜552,被间隙S3反射至镜头400。接着在第一时序的第三子时序,光源110可提供具第三色光(如红光)的光束。光束在离开第一棱镜510后依序进入分合光棱镜组550的第一棱镜552与第二棱镜554,接着被间隙S4反射至第三光调制器800,因此被第三光调制器800调制成红色影像。红色影像接着回到第二棱镜554,被间隙S4反射,通过第一棱镜552后入射镜头400,因此即可于第一时序中产生彩色影像。接着,第二时序可重复上述操作方式。至于本实施方式的其他细节因与图1的实施方式相同,因此便不再赘述。
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方式公开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变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后附的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编码光源,包含:
一光源,提供一光束;
一光均匀元件,用以将该光束均匀化;
其特征在于,该编码光源还包含:
一编码元件,具有沿一行方向排列的多个视域单元,该编码元件包含:
多个反射元件,呈矩阵排列;以及
一控制元件,连接所述反射元件,使得在任一时序,所述反射元件分别处于一开启状态或一关闭状态,其中于至少一个所述视域单元中,处于该开启状态的所述反射元件组成沿一列方向延伸的一反射区域,该列方向实质垂直于该行方向,该视域单元的灰阶由处于该开启状态的所述反射元件的数目决定;以及
一光学模块,用以将均匀化的该光束导引至该编码元件,且自所述视域单元反射的该光束会回到该光学模块且分别对应至不同视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编码光源,其中每一所述视域单元包含X列×Y行的所述反射元件,X≥1且Y>1。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编码光源,其中该反射区域的中心位于第Y/2行的至少一所述反射元件上、第(Y+1)/2行的至少一所述反射元件上或第Y/2行与第(Y+1)/2行的所述反射元件之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编码光源,其中该编码元件为一数位微型反射镜元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编码光源,其中该光学模块包含:
一第一棱镜,具有一第一侧面、一第二侧面与一第三侧面,该编码元件置于该第一侧面;以及
一第二棱镜,与该第一棱镜的该第二侧面之间具有一间隙,该光束由该第三侧面进入该第一棱镜,被该间隙反射至该第一侧面而到达该编码元件,之后该编码元件将该光束反射回该第一侧面,接着该光束依序通过该间隙与该第二棱镜。
6.一种光场投影装置,包含:
一编码光源,包含:
一光源,提供一光束;
一第一光均匀元件,用以将该光束均匀化;
其特征在于,该编码光源还包含:
一编码元件,具有沿一行方向排列的多个视域单元,该编码元件包含:
多个反射元件,呈矩阵排列;以及
一控制元件,连接所述反射元件,使得在任一时序,所述反射元件分别处于一开启状态或一关闭状态,其中于至少一个所述视域单元中,处于该开启状态的所述反射元件组成沿一列方向延伸的一反射区域,该列方向实质垂直于该行方向,该视域单元的灰阶由处于该开启状态的所述反射元件的数目决定;以及
一第一光学模块,用以将均匀化的该光束导引至该编码元件,自所述视域单元反射的该光束会回到该第一光学模块且分别对应至不同视域;
一第二光均匀元件,置于该第一光均匀元件与该第一光学模块之间;
一第一光调制器,用以将该光束依时序调制成多个影像;
一镜头;以及
一第二光学模块,用以将离开该第一光学模块的该光束导引至该第一光调制器,且将所述影像导引至该镜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场投影装置,其中自该第二光均匀元件至该第一光调制器之间的光路形成一中继系统,该编码元件置于该中继系统的孔径光栏。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场投影装置,其中通过该第一光均匀元件的该光束的成像面位于该编码元件上,通过该第二光均匀元件的该光束的成像面位于该第一光调制器上,且自该编码元件反射的该光束的成像面位于该镜头中。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场投影装置,其中该第二光学模块包含:
一第一棱镜,具有一第一侧面、一第二侧面与一第三侧面,该第一光调制器置于该第一侧面;以及
一第二棱镜,与该第一棱镜的该第二侧面之间具有一间隙,该光束由该第三侧面进入该第一棱镜,被该间隙反射至该第一侧面而到达该第一光调制器,之后该第一光调制器将该光束反射回该第一侧面,接着该光束依序通过该间隙与该第二棱镜。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场投影装置,还包含:
一第二光调制器与一第三光调制器,且该第二光学模块还包含一分合光棱镜组,置于该第一棱镜与该第一光调制器之间,且该第一光调制器、该第二光调制器与该第三光调制器分别位于该分合光棱镜组的三侧面。
CN201410458125.9A 2014-09-10 2014-09-10 编码光源与应用其的光场投影装置 Active CN10546772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458125.9A CN105467724B (zh) 2014-09-10 2014-09-10 编码光源与应用其的光场投影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458125.9A CN105467724B (zh) 2014-09-10 2014-09-10 编码光源与应用其的光场投影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67724A CN105467724A (zh) 2016-04-06
CN105467724B true CN105467724B (zh) 2017-06-16

Family

ID=556055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458125.9A Active CN105467724B (zh) 2014-09-10 2014-09-10 编码光源与应用其的光场投影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46772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36489A (zh) * 2016-05-25 2017-12-05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头戴式显示器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76439A (zh) * 2012-07-23 2014-02-12 深圳市亿思达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3d激光投影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841533B2 (en) * 2003-11-13 2010-11-30 Metrologic Instruments, Inc. Method of capturing and processing digital images of an object within the field of view (FOV) of a hand-supportable digitial image capture and processing system
JP2008003215A (ja) * 2006-06-21 2008-01-10 Necディスプレイ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照明光学系および投写型表示装置
CN101995760A (zh) * 2009-08-27 2011-03-30 上海华博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带通色轮滤光的色彩分割三维立体投影装置
CN102854722B (zh) * 2011-07-01 2015-04-22 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投影装置及其光源调整方法
US9410670B2 (en) * 2011-09-01 2016-08-09 Production Resource Group, Llc Animated gobo
JP5834690B2 (ja) * 2011-09-22 2015-12-24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投影装置、投影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2520568A (zh) * 2011-11-30 2012-06-27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激光投影显示系统
CN102520394A (zh) * 2011-12-09 2012-06-27 南京大学 利用照明系统实现室内定位的方法
CN202794834U (zh) * 2012-07-23 2013-03-13 深圳市亿思达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3d激光投影机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76439A (zh) * 2012-07-23 2014-02-12 深圳市亿思达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3d激光投影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67724A (zh) 2016-04-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31215B (zh) 編碼光源與應用其之光場投影裝置
JP3035117B2 (ja) 光学装置
CN101180873B (zh) 电子投影系统及其方法
CN106415365B (zh) 用于平视显示器的漫射器
US9405124B2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light field projection
JP5512798B2 (ja) 高ダイナミックレンジ投影システム
CN100571408C (zh) 生成3d图像的方法与设备
US7340382B2 (en) Lens array and display apparatus using same
JP5503750B2 (ja) 3dディスプレイにおいてクロストークを補償する方法
US20080144174A1 (en) Dynamic autostereoscopic displays
CN108803053B (zh) 三维光场显示系统
Damberg et al. High brightness HDR projection using dynamic freeform lensing
JP2009530661A (ja) 動的裸眼立体視ディスプレイ
CN1640153A (zh) 使用回归反射屏幕的三维图像投影
US11503274B2 (en) High speed binary compressive light field projection system
CN112639588A (zh) 具有扩展像素分辨率的紧凑型显示器
Liao et al. Scalable high-resolution integral videography autostereoscopic display with a seamless multiprojection system
KR20180073513A (ko) 홀로그래픽 영상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이의 제어 방법
CN110082960B (zh) 一种基于高亮分区背光的光场显示装置及其光场优化算法
Pei et al. Three-dimensional light field fusion display system and coding scheme for extending depth of field
CN108965838B (zh) 高动态范围景象生成方法、装置及系统
Kikuta et al. Development of SVGA resolution 128-directional display
CN105467724B (zh) 编码光源与应用其的光场投影装置
CN116165864B (zh) 一种用于增强现实的二值层析三维场景实现方法及系统
Ma et al. High-rank coded aperture projection for extended depth of fiel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