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449353A - 全向吸顶天线 - Google Patents

全向吸顶天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449353A
CN105449353A CN201510945701.7A CN201510945701A CN105449353A CN 105449353 A CN105449353 A CN 105449353A CN 201510945701 A CN201510945701 A CN 201510945701A CN 105449353 A CN105449353 A CN 1054493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tenna element
plate
base plate
edge
antenn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94570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449353B (zh
Inventor
漆一宏
于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ENERAL TEST SYSTEMS Inc.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ENICE NETWORK INFORM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ENICE NETWORK INFORM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ENICE NETWORK INFORM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945701.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449353B/zh
Priority to PCT/CN2016/074673 priority patent/WO2017101215A1/zh
Priority to US16/062,898 priority patent/US10749253B2/en
Publication of CN1054493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493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4493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4935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36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 H01Q1/38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formed by a conductive layer on an insulating suppor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007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door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52Means for reducing coupling between antennas; Means for reducing coupling between an antenna and another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52Means for reducing coupling between antennas; Means for reducing coupling between an antenna and another structure
    • H01Q1/521Means for reducing coupling between antennas; Means for reducing coupling between an antenna and another structure reducing the coupling between adjacent 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21/00Antenna arrays or systems
    • H01Q21/28Combinations of substantially independent non-interacting antenna units or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9/00Electrically-short antennas having dimensions not more than twice the operating wavelength and consisting of conductiv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s
    • H01Q9/04Resonant antennas
    • H01Q9/0407Substantially flat resonant element parallel to ground plane, e.g. patch antenna
    • H01Q9/0421Substantially flat resonant element parallel to ground plane, e.g. patch antenna with a shorting wall or a shorting pin at one end of the elem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9/00Electrically-short antennas having dimensions not more than twice the operating wavelength and consisting of conductiv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s
    • H01Q9/04Resonant antennas
    • H01Q9/16Resonant antennas with feed intermediate between the extremities of the antenna, e.g. centre-fed dipole

Landscapes

  • Variable-Direction Aerials And Aerial Arrays (AREA)
  • Details Of A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向吸顶天线,所述全向吸顶天线包括:底板;第一天线单元和第二天线单元,所述第一天线单元和所述第二天线单元间隔开地设在所述底板上,所述第一天线单元和所述第二天线单元相对所述底板的纵向中心轴线不对称;耦合板,所述耦合板设在所述底板上;隔离板,所述隔离板设在所述底板上;以及第一馈电件和第二馈电件,所述第一馈电件与所述第一天线单元配合以便对所述第一天线单元馈电,所述第二馈电件与所述第二天线单元配合以便对所述第二天线单元馈电。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全向吸顶天线具有噪音低、隔离度高、相关性低、总性能平衡好等优点。

Description

全向吸顶天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天线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全向吸顶天线。
背景技术
在相关技术中,全向吸顶天线采用PIFA(PlanarInvertedF-shapedAntenna)天线。现有的全向吸顶天线存在噪声高、隔离度低、相关性高、总性能平衡差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申请是基于发明人对以下事实和问题的发现和认识作出的:在相关技术中,全向吸顶天线包括两个PIFA天线,由于两个PIFA天线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因此导致全向吸顶天线存在噪声高、隔离度低、相关性高、总性能平衡差的缺陷。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具有噪音低、隔离度高、相关性低、总性能平衡好的优点的全向吸顶天线。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全向吸顶天线包括:底板;第一天线单元和第二天线单元,所述第一天线单元和所述第二天线单元间隔开地设在所述底板上,所述第一天线单元和所述第二天线单元相对所述底板的纵向中心轴线不对称;耦合板,所述耦合板设在所述底板上;隔离板,所述隔离板设在所述底板上;以及第一馈电件和第二馈电件,所述第一馈电件与所述第一天线单元配合以便对所述第一天线单元馈电,所述第二馈电件与所述第二天线单元配合以便对所述第二天线单元馈电。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全向吸顶天线具有噪音低、隔离度高、相关性低、总性能平衡好等优点。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全向吸顶天线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底板包括:板体,所述板体上设有第一通孔;以及第一倾斜板和第二倾斜板,所述第一倾斜板的下沿与所述板体的第一侧沿相连,所述第一倾斜板从所述第一侧沿向上且向远离所述板体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倾斜板的下沿与所述板体的第二侧沿相连,所述第二倾斜板从所述第二侧沿向上且向远离所述板体的方向延伸,其中所述第一侧沿与所述第二侧沿相对。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天线单元的结构不同于所述第二天线单元的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天线单元和所述第二天线单元中的每一个包括:金属板;至少两个金属短路点,每个所述金属短路点的上沿与所述金属板的第一边沿相连,每个所述金属短路点的下沿与所述底板相连;至少一个金属枝节,所述金属枝节的上沿与所述金属板的第二边沿相连,所述金属枝节的下沿与所述底板间隔开;和至少一个金属馈电面,所述金属馈电面的上沿与所述金属板的第三边沿相连,所述金属馈电面的下沿与所述底板间隔开,所述金属板的第三边沿与所述金属板的第二边沿相对;其中通过以下方式中的至少一种使所述第一天线单元的结构不同于所述第二天线单元的结构,方式A:所述第一天线单元和所述第二天线单元的金属板、金属短路点、金属枝节和金属馈电面中的至少一个的至少一个要素彼此不同,所述要素包括大小、形状、数量、与所述底板的距离以及在所述第一天线单元和所述第二天线单元上的位置;方式B:所述第一天线单元和所述第二天线单元中的一个的金属板上设有第二通孔;方式C:所述第一天线单元和所述第二天线单元中的每一个的金属板上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天线单元和所述第二天线单元的第二通孔的大小、形状、数量以及在所述第一天线单元和所述第二天线单元上的位置中的至少一个彼此不同。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天线单元和所述第二天线单元中的一个的金属板上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具有分形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天线单元的金属板的至少一个拐角被去除以便形成至少一个缺角,所述第二天线单元的金属板的至少一个拐角被去除以便形成至少一个缺角。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通过以下方式中的至少一种使所述第一天线单元和所述第二天线单元相对所述底板的纵向中心轴线不对称:方式A:所述第一天线单元在上下方向上与所述底板的距离不同于所述第二天线单元在上下方向上与所述底板的距离;方式B:所述第一天线单元在左右方向上与所述底板的左侧沿的距离不同于所述第二天线单元在左右方向上与所述底板的右侧沿的距离;方式C:所述第一天线单元在前后方向上与所述底板的前沿的距离不同于所述第二天线单元在前后方向上与所述底板的前沿的距离;方式D:所述第一天线单元在前后方向上与所述底板的后沿的距离不同于所述第二天线单元在前后方向上与所述底板的后沿的距离。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隔离板邻近所述底板的中部,优选地,所述隔离板的第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天线单元与所述第二天线单元之间,所述隔离板的第二部分位于所述耦合板的上表面的下方。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隔离板为两个,两个所述隔离板间隔开地设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耦合板包括:下板,所述下板设在所述底板上;第三倾斜板,所述第三倾斜板的下沿与所述下板相连,所述第三倾斜板从所述下板向上且向邻近所述底板的中部的方向延伸;和上板,所述上板与所述第三倾斜板的上沿相连,其中所述上板与所述隔离板相连。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三倾斜板上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具有分形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耦合板进一步包括:第一金属板,所述第一金属板的上沿与所述耦合板的第一边沿相连,所述第一金属板的下沿与所述底板间隔开;和第二金属板,所述第二金属板的上沿与所述耦合板的第二边沿相连,所述第二金属板的下沿与所述底板间隔开,其中所述耦合板的第一边沿与所述耦合板的第二边沿相对。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馈电件包括第一金属件和第一馈电线缆,所述第一金属件设在所述底板上,所述第一馈电线缆的外导体与所述第一金属件相连,所述第一馈电线缆的内导体穿过所述第一金属件且与所述第一天线单元的金属馈电面相连;所述第二馈电件包括第二金属件和第二馈电线缆,所述第二金属件设在所述底板上,所述第二馈电线缆的外导体与所述第二金属件相连,所述第二馈电线缆的内导体穿过所述第二金属件且与所述第二天线单元的金属馈电面相连。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全向吸顶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图1的主视图;
图4是图1的侧视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全向吸顶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俯视图;
图7是图5的主视图;
图8是图5的侧视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全向吸顶天线的耦合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全向吸顶天线的隔离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全向吸顶天线的第一天线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全向吸顶天线的第二天线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全向吸顶天线10。如图1-图12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全向吸顶天线10包括底板101、第一天线单元102、第二天线单元103、耦合板104、隔离板105、第一馈电件106和第二馈电件107。
第一天线单元102和第二天线单元103间隔开地设在底板101上,第一天线单元102的结构不同于第二天线单元103的结构,第一天线单元102和第二天线单元103相对底板101的纵向中心轴线不对称。耦合板104设在底板101上,隔离板105设在底板101上。第一馈电件106与第一天线单元102配合以便对第一天线单元102馈电,第二馈电件107与第二天线单元103配合以便对第二天线单元103馈电。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全向吸顶天线10通过使第一天线单元102和第二天线单元103相对底板101的纵向中心轴线M不对称,从而可以有效地降低全向吸顶天线10的噪声,提高全向吸顶天线10的无源互调指标(PIM指标)值,增加全向吸顶天线10的隔离度、减小耦合(即增加第一天线单元102和第二天线单元103的隔离度,减小第一天线单元102和第二天线单元103的耦合),使第一天线单元102和第二天线单元103具有更好的低相关性,并使第一天线单元102和第二天线单元103的总性能实现平衡,拓展全向吸顶天线10的频带宽度,实现高增益。
因此,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全向吸顶天线10具有噪音低、隔离度高、相关性低、总性能平衡好等优点。
也就是说,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全向吸顶天线10采用差异化的非相似天线单元设计。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全向吸顶天线10可应用领域十分广泛,例如全向吸顶天线10可以应用于移动通信的室内分布系统中,满足3G及4G-LTE室内分布天线的应用要求。
如图1-图12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的全向吸顶天线10包括底板101、第一天线单元102、第二天线单元103、耦合板104、隔离板105、第一馈电件106和第二馈电件107。
底板101可以是金属板,底板101可以具有平面结构或非平面结构。
如图1-图3以及图5-图7所示,底板101包括板体1011、第一倾斜板1012和第二倾斜板1013。板体1011上设有第一通孔10111,板体1011可以是平板,板体1011可以是正多边形,也可以是不规则的多边形。
第一倾斜板1012的下沿与板体1011的第一侧沿相连,第一倾斜板1012从该第一侧沿向上且向远离板体1011的方向延伸,第二倾斜板1013的下沿与板体1011的第二侧沿相连,第二倾斜板1013从该第二侧沿向上且向远离板体1011的方向延伸,其中该第一侧沿与该第二侧沿相对。
通过在板体1011上设置第一倾斜板1012和第二倾斜板1013,从而可以明显地改善高频的驻波,同时可以改善低频的驻波。换言之,第一倾斜板1012和第二倾斜板1013对高频的驻波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同时对低频的驻波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具体而言,第一倾斜板1012的下沿与板体1011的左侧沿相连,第一倾斜板1012从该左侧沿向上向左延伸,第二倾斜板1013的下沿与板体1011的右侧沿相连,第二倾斜板1013从该右侧沿向上向右延伸。
如图1-图8、图11和图12所示,第一天线单元102和第二天线单元103中的每一个包括金属板1021、至少两个金属短路点1022、至少一个金属枝节1023和至少一个金属馈电面1024。金属板1021可以是平板,金属板1021可以是正多边形或不规则多边形。
每个金属短路点1022的上沿与金属板1021的第一边沿相连,每个金属短路点1022的下沿与底板101相连。换言之,金属板102位于底板101的上方。具体地,每个金属短路点1022可以是金属平板,每个金属短路点1022可以是正多边形或不规则多边形(例如长方形),每个金属短路点1022的下沿与底板101直接相连或耦合相连。通过设置至少两个金属短路点1022,从而可以改善全向吸顶天线10的阻抗匹配。
金属枝节1023的上沿与金属板1021的第二边沿相连,金属枝节1023的下沿与底板101间隔开,即金属枝节1023的下沿与底板101间隔一定距离。金属枝节1023可以是金属平板,金属枝节1023可以是正多边形或不规则多边形(例如长方形)。
金属馈电面1024的上沿与金属板1021的第三边沿相连,金属馈电面1024的下沿与底板101间隔开,即金属馈电面1024的下沿与底板101间隔一定距离。金属馈电面1024可以是金属平板,金属馈电面1024可以是正多边形或不规则多边形。
金属板1021的第三边沿与金属板1021的第二边沿相对。也就是说,金属枝节1023与金属馈电面1024相对设置。例如,第一天线单元102的金属馈电面1024的上沿与金属板1021的左侧沿相连,第一天线单元102的金属枝节1023的上沿与金属板1021的右侧沿相连,第二天线单元103的金属馈电面1024的上沿与金属板1021的右侧沿相连,第二天线单元103的金属枝节1023的上沿与金属板1021的左侧沿相连,左右方向如图2中的箭头A所示。
现有的全向吸顶天线的金属枝节与底板直接相连。通过使金属枝节1023的下沿与底板101间隔开,从而可以增加全向吸顶天线10的频点。现有的全向吸顶天线的金属馈电面与底板直接相连。通过使金属馈电面1024的下沿与底板101间隔开,从而可以有效地调节全向吸顶天线10的高频和低频的频点,并降低驻波。
如图1和图4所示,第一天线单元102可以包括两个金属短路点1022、三个金属枝节1023和一个金属馈电面1024,第二天线单元103可以包括两个金属短路点1022、三个金属枝节1023和一个金属馈电面1024。
第一天线单元102的结构与第二天线单元103的结构可以完全相同,且第一天线单元102和第二天线单元103相对底板101的纵向中心轴线M不对称。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示例中,第一天线单元102的结构不同于第二天线单元103的结构,且第一天线单元102和第二天线单元103相对底板101的纵向中心轴线M不对称。
具体而言,可以采用以下方式中的至少一种以便使第一天线单元102的结构不同于第二天线单元103的结构:
方式A:第一天线单元102和第二天线单元103的金属板1021、金属短路点1022、金属枝节1023和金属馈电面1024中的至少一个的至少一个要素彼此不同,该要素包括大小、形状、数量、与底板101的距离以及在底板101、第一天线单元102和第二天线单元103上的位置。
例如,第一天线单元102包括三个金属短路点1022,第二天线单元103包括两个金属短路点1022,或者第一天线单元102的金属板1021的尺寸大于第二天线单元103的金属板1021的尺寸,或者第一天线单元102的金属枝节1023的数量和形状不同于第二天线单元103的金属枝节1023的数量和形状且第一天线单元102的金属馈电面1024的数量和形状不同于第二天线单元103的金属馈电面1024的数量和形状,或者第一天线单元102的金属板1021在上下方向上与底板101的距离不同于第二天线单元103的金属板1021在上下方向上与底板101的距离,或者金属短路点1022在第一天线单元102上的位置不同于金属短路点1022在第二天线单元103上的位置。其中,上下方向如图4中的箭头C所示。
如图5和图6所示,为了调整全向吸顶天线10的指标,耦合板104的接近第一天线单元102的部分1046向远离第一天线单元102的方向凹陷,耦合板104的接近第二天线单元103的部分1047向邻近第二天线单元103的方向凸出。
也就是说,第一天线单元102的结构不同于第二天线单元103的结构,且第一天线单元102与第二天线单元103不相对底板101的纵向中心轴线M对称。同时,耦合板104也是非中心纵向对称结构,即耦合板104相对底板101的纵向中心轴线M不对称。有利地,耦合板104上的第三通孔10421也相对底板101的纵向中心轴线M不对称。
方式B:第一天线单元102和第二天线单元103中的一个的金属板1021上设有第二通孔1025,即第一天线单元102和第二天线单元103中的另一个的金属板1021上没有设置第二通孔1025。
方式C:第一天线单元102和第二天线单元103中的每一个的金属板1021上设有第二通孔1025,第一天线单元102和第二天线单元103的第二通孔1025的大小、形状、数量以及在所述第一天线单元和所述第二天线单元上的位置中的至少一个彼此不同。
例如,第一天线单元102上设有一个第二通孔1025,第二天线单元103上设有多个第二通孔1025,或者第一天线单元102上的第二通孔1025的大小和形状不同于第二天线单元103上的第二通孔1025的大小和形状,或者第二通孔1025在第一天线单元102上的位置不同于第二通孔1025在第二天线单元103上的位置。
第二通孔1025可以是长方形孔。
有利地,第二通孔1025具有分形结构,即第二通孔1025可以是分形孔。其中,分形结构为具有某种自相似性结构的集合(可以参考以下材料:http://wenku.baidu.com/link?url=H3Ffd5QdAAzFBm_J1z4q9A8nC1wpUI2IjkJzALL7ywkNN-2Y84vX2Q8WzR9GwtDCwSqUniACog-QNEGcinGCWgcmJO9Ub_gzZGl2HDBivjK)。通过使第二通孔1025具有分形结构,从而可以有效地调节全向吸顶天线10的频带宽度。
如图2和图6所示,第一天线单元102的金属板1021的至少一个拐角被去除以便形成至少一个缺角,第二天线单元103的金属板1021的至少一个拐角被去除以便形成至少一个缺角。由此可以降低全向吸顶天线10的低频的驻波。有利地,第一天线单元102的金属板1021和第二天线单元103的金属板1021的两个拐角被去除以便形成两个缺角。
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中的至少一种使第一天线单元102和第二天线单元103相对底板101的纵向中心轴线不对称:
方式A:第一天线单元102在上下方向上与底板101的距离不同于第二天线单元103在上下方向上与底板101的距离。换言之,第一天线单元102的至少一个部件在上下方向上与底板101的距离不同于第二天线单元103的相应的部件在上下方向上与底板101的距离。
方式B:第一天线单元102在左右方向上与底板101的左侧沿的距离不同于第二天线单元103在左右方向上与底板101的右侧沿的距离。也就是说,第一天线单元102的至少一个部件在左右方向上与底板101的左侧沿的距离不同于第二天线单元103的相应的部件在左右方向上与底板101的右侧沿的距离。
方式C:第一天线单元102在前后方向上与底板101的前沿的距离不同于第二天线单元103在前后方向上与底板101的前沿的距离。也就是说,第一天线单元102的至少一个部件在前后方向上与底板101的前沿的距离不同于第二天线单元103的相应的部件在前后方向上与底板101的前沿的距离。
方式D:第一天线单元102在前后方向上与底板101的后沿的距离不同于第二天线单元103在前后方向上与底板101的后沿的距离。也就是说,第一天线单元102的至少一个部件在前后方向上与底板101的后沿的距离不同于第二天线单元103的相应的部件在前后方向上与底板101的后沿的距离。
隔离板105用于调节全向吸顶天线10的隔离度。隔离板105可以是金属件,隔离板105可以具有平面结构或非平面结构。
如图1、图2、图5和图6所示,隔离板105设在底板101上,隔离板105可以与底板101直接相连或耦合相连。隔离板105的第一部分1051位于第一天线单元102与第二天线单元103之间,即隔离板105的第一部分1051在左右方向上位于第一天线单元102与第二天线单元103之间。由此可以将第一天线单元102和第二天线单元103间隔开。
隔离板105的第二部分1052位于耦合板104的上表面的下方。由此隔离板105能与耦合板104有效地相互作用,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第一天线单元102与第二天线单元103之间的隔离度,同时可以有效地降低全向吸顶天线10的低频与高频的隔离度。
有利地,隔离板105邻近底板101的中部。也就是说,隔离板105在前后方向上邻近底板101的中部。由此可以缩小全向吸顶天线10的整体长度,缩小全向吸顶天线10的体积。其中,前后方向如图2中的箭头B所示。
如图2和图5所示,隔离板105为两个,两个隔离板105间隔开地设置。隔离板105还可以是一个,该一个隔离板105具有非平面结构。该一个隔离板105可以由两个隔离板105连接组合而成。
有利地,该一个隔离板105的第二部分1052位于耦合板104的上表面的下方,该一个隔离板105的第三部分位于耦合板104的上方。该一个隔离板105可以与耦合板104耦合相连,该一个隔离板105也可以与耦合板104直接相连。
如图10所示,隔离板105包括一个不规则多边形的第一金属平面1053以及一个沿第一金属平面1053的一个边缘弯折延伸的第二金属平面1054。
耦合板用于调节全向吸顶天线10的驻波、全向性等指标。耦合板104可以是金属件,耦合板104可以具有平面结构或非平面结构。有利地,耦合板104可以是非中心纵向对称结构。
如图4和图8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耦合板104包括下板1041、第三倾斜板1042和上板1043。下板1041设在底板101上,下板1041可以与底板101直接相连或耦合相连。第三倾斜板1042的下沿与下板1041相连,第三倾斜板1042从下板1041向上且向邻近底板101的中部的方向延伸,底板101的该中部为底板101的在前后方面上的中部。上板1043与第三倾斜板1042的上沿相连,上板1043与隔离板105相连,其中隔离板105的第二部分1052位于上板1043的下方。具体地,上板1043与隔离板105直接相连或耦合相连。
也就是说,第三倾斜板1042与底板101形成一个夹角。其中,隔离板105的第二部分1052可以位于第三倾斜板1042与底板101形成的夹角内。
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三倾斜板1042上设有第三通孔10421,第三通孔10421具有分形结构。有利地,第三通孔10421可以是多个。
在本发明的一个示例中,如图3、图4、图7和图8所示,耦合板104进一步包括第一金属板1044和第二金属板1045。第一金属板1044的上沿与耦合板104的第一边沿相连,第一金属板1044的下沿与底板101间隔开。第二金属板1045的上沿与耦合板104的第二边沿相连,第二金属板1045的下沿与底板101间隔开。其中,耦合板104的第一边沿与耦合板104的第二边沿相对,即第一金属板1044和第二金属板1045可以相对设置。
第一金属板1044的上沿与耦合板104的左侧沿相连,第二金属板1045的上沿与耦合板104的右侧沿相连。有利地,第一金属板1044和第二金属板1045中的每一个都可以竖直地设置。耦合板104相对底板101的纵向中心轴线M不对称。
在现有技术中,耦合板单独地设置在天线的一侧的边缘处,耦合板难以与隔离板相互作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全向吸顶天线10的耦合板104具有如下作用:首先,通过使耦合板104与隔离板105配合工作,可以提高第一天线单元102与第二天线单元103之间的隔离度,同时有效地降低全向吸顶天线10的低频和高频的隔离度;其次,耦合板104对低频的耦合作用较强,尤其是第一金属板1044和第二金属板1045可以调节低频驻波和高频驻波;第三,设在第三倾斜板1042上的具有分形结构的第三通孔10421可以提高全向吸顶天线10的全向性,减少对方向图的影响。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全向吸顶天线10可以采用多种恰当方式进行馈电。如图1、图3-图5、图7和图8所示,第一馈电件106包括第一金属件1061和第一馈电线缆1062,第一金属件1061设在底板101上,第一馈电线缆1062的外导体10621与第一金属件1061相连,第一馈电线缆1062的内导体10622穿过第一金属件1061且与第一天线单元102的金属馈电面1024相连。第二馈电件107包括第二金属件1071和第二馈电线缆1072,第二金属件1071设在底板101上,第二馈电线缆1072的外导体10721与第二金属件1071相连,第二馈电线缆1072的内导体10722穿过第二金属件1071且与第二天线单元103的金属馈电面1024相连。
具体地,第一金属件1061和第二金属件1071中的每一个均为L形,第一金属件1061和第二金属件1071中的每一个的水平板设在底板101上,第一馈电线缆1062的外导体与第一金属件1061的竖直板相连,第二馈电线缆1072的外导体与第二金属件1071的竖直板相连。
有利地,金属短路点1022与底板101之间、第一金属件1061与底板101之间、第二金属件1071与底板101之间、隔离板105与底板101之间以及耦合板104与底板101之间均设置绝缘层以便形成耦合连接,由此可以提高全向吸顶天线10的无源互调指标。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3)

1.一种全向吸顶天线,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板;
第一天线单元和第二天线单元,所述第一天线单元和所述第二天线单元间隔开地设在所述底板上,所述第一天线单元和所述第二天线单元相对所述底板的纵向中心轴线不对称;
耦合板,所述耦合板设在所述底板上;
隔离板,所述隔离板设在所述底板上;以及
第一馈电件和第二馈电件,所述第一馈电件与所述第一天线单元配合以便对所述第一天线单元馈电,所述第二馈电件与所述第二天线单元配合以便对所述第二天线单元馈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向吸顶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包括:
板体,所述板体上设有第一通孔;以及
第一倾斜板和第二倾斜板,所述第一倾斜板的下沿与所述板体的第一侧沿相连,所述第一倾斜板从所述第一侧沿向上且向远离所述板体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倾斜板的下沿与所述板体的第二侧沿相连,所述第二倾斜板从所述第二侧沿向上且向远离所述板体的方向延伸,其中所述第一侧沿与所述第二侧沿相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向吸顶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天线单元的结构不同于所述第二天线单元的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全向吸顶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天线单元和所述第二天线单元中的每一个包括:
金属板;
至少两个金属短路点,每个所述金属短路点的上沿与所述金属板的第一边沿相连,每个所述金属短路点的下沿与所述底板相连;
至少一个金属枝节,所述金属枝节的上沿与所述金属板的第二边沿相连,所述金属枝节的下沿与所述底板间隔开;和
至少一个金属馈电面,所述金属馈电面的上沿与所述金属板的第三边沿相连,所述金属馈电面的下沿与所述底板间隔开,所述金属板的第三边沿与所述金属板的第二边沿相对;
其中通过以下方式中的至少一种使所述第一天线单元的结构不同于所述第二天线单元的结构,
方式A:所述第一天线单元和所述第二天线单元的金属板、金属短路点、金属枝节和金属馈电面中的至少一个的至少一个要素彼此不同,所述要素包括大小、形状、数量、与所述底板的距离以及在所述第一天线单元和所述第二天线单元上的位置;
方式B:所述第一天线单元和所述第二天线单元中的一个的金属板上设有第二通孔;
方式C:所述第一天线单元和所述第二天线单元中的每一个的金属板上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天线单元和所述第二天线单元的第二通孔的大小、形状、数量以及在所述第一天线单元和所述第二天线单元上的位置中的至少一个彼此不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全向吸顶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天线单元和所述第二天线单元中的一个的金属板上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具有分形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全向吸顶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天线单元的金属板的,至少一个拐角被去除以便形成至少一个缺角,所述第二天线单元的金属板的至少一个拐角被去除以便形成至少一个缺角。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向吸顶天线,其特征在于,通过以下方式中的至少一种使所述第一天线单元和所述第二天线单元相对所述底板的纵向中心轴线不对称:
方式A:所述第一天线单元在上下方向上与所述底板的距离不同于所述第二天线单元在上下方向上与所述底板的距离;
方式B:所述第一天线单元在左右方向上与所述底板的左侧沿的距离不同于所述第二天线单元在左右方向上与所述底板的右侧沿的距离;
方式C:所述第一天线单元在前后方向上与所述底板的前沿的距离不同于所述第二天线单元在前后方向上与所述底板的前沿的距离;
方式D:所述第一天线单元在前后方向上与所述底板的后沿的距离不同于所述第二天线单元在前后方向上与所述底板的后沿的距离。
8.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全向吸顶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板邻近所述底板的中部,优选地,所述隔离板的第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天线单元与所述第二天线单元之间,所述隔离板的第二部分位于所述耦合板的上表面的下方。
9.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全向吸顶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板为两个,两个所述隔离板间隔开地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全向吸顶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耦合板包括:
下板,所述下板设在所述底板上;
第三倾斜板,所述第三倾斜板的下沿与所述下板相连,所述第三倾斜板从所述下板向上且向邻近所述底板的中部的方向延伸;和
上板,所述上板与所述第三倾斜板的上沿相连,其中所述上板与所述隔离板相连。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全向吸顶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倾斜板上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具有分形结构。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全向吸顶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耦合板进一步包括:
第一金属板,所述第一金属板的上沿与所述耦合板的第一边沿相连,所述第一金属板的下沿与所述底板间隔开;和
第二金属板,所述第二金属板的上沿与所述耦合板的第二边沿相连,所述第二金属板的下沿与所述底板间隔开,其中所述耦合板的第一边沿与所述耦合板的第二边沿相对。
13.根据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全向吸顶天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馈电件包括第一金属件和第一馈电线缆,所述第一金属件设在所述底板上,所述第一馈电线缆的外导体与所述第一金属件相连,所述第一馈电线缆的内导体穿过所述第一金属件且与所述第一天线单元的金属馈电面相连;
所述第二馈电件包括第二金属件和第二馈电线缆,所述第二金属件设在所述底板上,所述第二馈电线缆的外导体与所述第二金属件相连,所述第二馈电线缆的内导体穿过所述第二金属件且与所述第二天线单元的金属馈电面相连。
CN201510945701.7A 2015-12-16 2015-12-16 全向吸顶天线 Active CN10544935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945701.7A CN105449353B (zh) 2015-12-16 2015-12-16 全向吸顶天线
PCT/CN2016/074673 WO2017101215A1 (zh) 2015-12-16 2016-02-26 全向吸顶天线
US16/062,898 US10749253B2 (en) 2015-12-16 2016-02-26 Omnidirectional ceiling antenna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945701.7A CN105449353B (zh) 2015-12-16 2015-12-16 全向吸顶天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49353A true CN105449353A (zh) 2016-03-30
CN105449353B CN105449353B (zh) 2019-06-14

Family

ID=555593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945701.7A Active CN105449353B (zh) 2015-12-16 2015-12-16 全向吸顶天线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749253B2 (zh)
CN (1) CN105449353B (zh)
WO (1) WO2017101215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72967A (zh) * 2017-12-06 2018-06-15 广州创锦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宽频带的双极化全向吸顶天线
CN109742558A (zh) * 2018-12-29 2019-05-10 江苏省东方世纪网络信息有限公司 双极化顶吸天线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114077A1 (zh) * 2019-12-10 2021-06-17 瑞声声学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隔离板结构和天线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80626A (zh) * 2013-04-28 2013-09-04 广东通宇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双宽频双极化全向吸顶天线
CN103825106A (zh) * 2012-11-16 2014-05-28 深圳光启创新技术有限公司 多天线组件及其无线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601217U (zh) * 2009-12-31 2010-10-06 佛山市领先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双宽频全向吸顶天线
US9300034B2 (en) * 2013-07-05 2016-03-29 Auden Techno. Corp. Multi-antenna structure
CN103811861B (zh) * 2014-01-21 2016-06-08 盛宇百祺(南京)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水平极化全向天线
CN104103894A (zh) 2014-07-14 2014-10-15 广州杰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天线及阵列天线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25106A (zh) * 2012-11-16 2014-05-28 深圳光启创新技术有限公司 多天线组件及其无线设备
CN103280626A (zh) * 2013-04-28 2013-09-04 广东通宇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双宽频双极化全向吸顶天线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72967A (zh) * 2017-12-06 2018-06-15 广州创锦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宽频带的双极化全向吸顶天线
CN109742558A (zh) * 2018-12-29 2019-05-10 江苏省东方世纪网络信息有限公司 双极化顶吸天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49353B (zh) 2019-06-14
WO2017101215A1 (zh) 2017-06-22
US10749253B2 (en) 2020-08-18
US20180366819A1 (en) 2018-12-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216207U (zh) 天线
CN103811861B (zh) 水平极化全向天线
CN204497377U (zh) 一种gsm/lte双频天线辐射单元及天线
CN104300209A (zh) 垂直极化吸顶全向天线
CN203850423U (zh) 一种宽频双极化振子
CN204424446U (zh) 天线模组和采用所述天线模组的移动终端设备
CN204011731U (zh) 复合介质微带天线
CN104300208A (zh) 垂直极化全向天线
CN104901012A (zh) 天线及电子设备
CN108292794A (zh) 一种通信设备
US10727596B2 (en) Antenna structure
CN103682645A (zh) 一种多角度主波束指向可重构的平面微带天线
CN104092008B (zh) 天线单元和天线
CN105186120A (zh) 一种磁偶极子的八木天线
CN105449353A (zh) 全向吸顶天线
JP2014107782A (ja) アンテナ
CN101707290A (zh) 一种耦合式空气传输天线结构
JP2017530614A (ja) 無線通信用の減結合アンテナ
KR101621647B1 (ko) Mimo 안테나와 전자기기
CN203386888U (zh) 双极化全向吸顶天线
CN103794869B (zh) 全向天线
CN202749512U (zh) 一种高增益高交极比辐射单元
CN103794853B (zh) 全向天线
CN104377445A (zh) 双天线结构
CN203119094U (zh) 一种宽频带高增益小型平板电视天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1210

Address after: 210 029 Block B, 20th Floor, Xinghan Building, 180 Hanzhong Road, Gulou District, Nanji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Jiangsu Enice Network Information Co., Ltd.

Applicant after: Leader Technology (Hengqin) Co., Ltd.

Address before: 211106 No. 30 Shuige Road, Jiangn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Nanji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Jiangsu Enice Network Information Co., 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223

Address after: 518107 1605, 1606, 1607, 1608, block B, building 4, Huaqiang Creative Industry Park, Guangming Street, Guangming New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honganshi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210 029 Block B, 20th Floor, Xinghan Building, 180 Hanzhong Road, Gulou District, Nanji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JIANGSU EAST CENTURY NETWORK INFORMATION Co.,Ltd.

Patentee before: Leader Technology (Hengqin)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218

Address after: 518126 Kaida toy factory, 564 Zhoushi Road, Jiuwei community, Hangcheng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GENERAL TEST SYSTEMS Inc.

Address before: 518107 1605, 1606, 1607, 1608, block B, building 4, Huaqiang Creative Industry Park, Guangming Street, Guangming New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honganshi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