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442122A - 送纱器滤纱装置 - Google Patents

送纱器滤纱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442122A
CN105442122A CN201510950008.9A CN201510950008A CN105442122A CN 105442122 A CN105442122 A CN 105442122A CN 201510950008 A CN201510950008 A CN 201510950008A CN 105442122 A CN105442122 A CN 10544212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adjusting knob
compact heap
yarn
feed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95000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442122B (zh
Inventor
林俊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LINGYA KNITTING MACHINERY FITTING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LINGYA KNITTING MACHINERY FITTING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LINGYA KNITTING MACHINERY FITTINGS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LINGYA KNITTING MACHINERY FITTING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950008.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442122B/zh
Publication of CN1054421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421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4421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4212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13/00Other common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 D01H13/32Counting, measuring, recording or registering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Knitting Machines (AREA)
  • Yarns And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送纱器滤纱装置,包括壳体、至少一个微调机构及两个压紧块。所述的壳体中部设有一缺口,两个压紧块相向设置在缺口的两端,一个压紧块与微调机构相连,另一个压紧块固定在壳体上或者与另一个微调机构相连。由于本发明的两个压紧块之间的距离是由微调机构决定的,而微调机构由调节旋钮和小螺杆组成,定位准确、稳定,使得本发明纱线线径宽度限位精确。

Description

送纱器滤纱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纺织设备,尤指一种送纱器的滤纱装置。
背景技术
在纱线织造过程中,为防止纱径粗细不一混纺于布匹中而影响布匹的质量,皆在纱线进入送纱轮1’之前设置一过滤纱线线径的滤纱器2’,如图1、图2所示,在滤纱器2’上设有多条不同大小规格的线径沟槽21’,以供选择不同线径纱线送纱作业的选择,该滤纱器2’上的线径沟槽21’均呈放射状。这种传统的滤纱器2’所能提供的线径沟槽21’的尺寸有限,一旦纱线的纱径与滤砂器2’的线径沟槽21’不吻合,需对滤纱器2’进行更换,给操作生产带来不便。
如图3-图5所示,有鉴于此,于是我司开发了一种可以调节线径沟槽宽度的送纱器滤纱装置,专利申请公布号CN104894709A,该送纱器滤纱装置包括由上壳11a和下壳12a扣接构成的壳体1a、该壳体1a的中部设有一缺口13a,在缺口13a的两端相向设有两组微调机构2a,所述的微调机构2a由调节旋钮21a、小螺杆22a、压紧块23a、复位弹簧24a组成。该调节旋钮21a可转动的安装在壳体1a内,小螺杆22a的外端与调节旋钮21a的内螺纹孔螺接,小螺杆22a的内端紧固套置于压紧块23a的内端孔231a内,压紧块23a放置于上壳11a与下壳12a之间形成的压紧块水平容置槽121a内,因此压紧块23a只能水平活动套置于壳体1a内,且压紧块23a的伸出段232a位于该壳体1a的缺口13a上,与另一组微调机构2a的压紧块23a的伸出段232a相对,使两个压紧块23a之间的间隙构成滤纱用的线径沟槽S,通过调整上述两个压紧块之间线径沟槽S的宽度,从而实现滤纱的功能。为了确保小螺杆22a与调节旋钮21a之间不易受到外界环境影响(如振动等因素)产生水平窜动,一复位弹簧24a套接在小螺杆22a上,且两端分别抵靠在压紧块23a及调节旋钮21a上;同时为了方便准确地调节线径沟槽之间的宽度,在微调机构2a与壳体1a之间设置定位装置,该定位装置我司提供了两者实施例,实施例1,在调节旋钮21a的外侧凸柱211a的端面上形成定位凹部212a,与壳体1a的定位凸条122a相互配合;实施例2,在调节旋钮21a的内侧凸柱213a的端面上形成定位凸部215a,在壳体1a的相对端面形成定位凹部相互配合;通过上述两个定位装置的设置,从而可以实现对线径沟槽s宽度距离的精确调节,但采用上述结构由于定位装置均设置在轴向端,因此调节旋钮21a需间隙地设置在壳体1a的容置腔内,该间隙的宽度至少不能小于上述两个实施例定位凸部的高度,否则将导致调节旋钮21a无法旋转,同时由于加载了复位弹簧24a,因此当该滤纱装置线径沟槽S的宽度确定,一旦线径较宽的纱线通过该沟槽S时,向压紧块23a施加一向壳体外侧的轴向力,该轴向力通过复位弹簧24a反馈至调节旋钮21a,由于调节旋钮21a间隙地设置在壳体1a的容置腔内,从而驱动调节旋钮21a沿壳体1a的外侧窜动,最终造成两个压紧块23a之间形成的线径沟槽S的宽度产生变化,无法完全过滤超过原先预设线径宽度的纱线,使用效果有待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纱线线径宽度限位精确的送纱器滤纱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本发明是一种送纱器滤纱装置,包括壳体、至少一个微调机构及两个压紧块;所述的壳体中部设有一缺口;所述的两个压紧块设置在壳体内并位于该缺口的两端,其中一压紧块的伸出段与另一个的压紧块的伸出段相对,两个压紧块之间的间隙构成滤纱用的线径沟槽,同时至少一个压紧块与微调机构相连,另一个压紧块固定在壳体内或者与另一个微调机构相连;所述的微调机构由调节旋钮、小螺杆组成,该调节旋钮可转动的安装在壳体内,其轴向端与壳体的内壁过渡配合,小螺杆的一端与调节旋钮的内螺纹孔螺接,小螺杆的另一端紧固套置于压紧块的内端孔内;所述的与微调机构相连的压紧块只能沿水平方向移动且间隙套置于壳体内,且压紧块伸出段位于缺口处。
进一步,所述的壳体由上壳和下壳构成;所述的上壳与下壳扣接在一起,在两者之间形成容置腔;所述的上壳和下壳相对调节旋钮处为通槽,调节旋钮可转动的安装在壳体内且部分伸出上壳和下壳,以便调节;同时在上壳与下壳的中部设有一缺口,压紧块的伸出段位于该缺口上。
进一步,在调节旋钮的径向端或调节旋钮轴向延伸段的径向端与壳体之间还设有一用于确定小螺杆旋转螺距的定位机构。
进一步,所述调节旋钮的径向端或者该调节旋钮轴向延伸段的径向端设有若干定位凹条,与该定位凹条相对的壳体侧壁上设有一带弹簧的定位凸柱,定位凸柱的两端分别顶靠在壳体内侧壁和定位凹条上。
进一步,所述调节旋钮的径向端或者该调节旋钮轴向延伸段的径向端设有若干定位凹条,与该定位凹条相对的壳体上形成一匹配其弧度的定位凸条,定位凸条与定位凹条靠接,该定位凸条一端与壳体相连,另一端悬空。
进一步,所述的调节旋钮的外缘上设有若干防摩擦条。
进一步,所述的压紧块的伸出段的厚度由内至外渐缩。
进一步,所述的压紧块的伸出段的外侧端面呈圆弧过渡。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发明主要由壳体、至少一个微调机构及两个压紧块组成,所述的两个压紧块相向设置在缺口的两端,其中至少一个压紧块与微调机构相连,另一个压紧块固定在壳体上或者与另一个微调机构相连,纱线线径宽度是由两个压紧块两个压紧块之间的间隙构成,由于微调机构的调节旋钮的轴向端与壳体的内壁过渡配合,因此调节旋钮与壳体之间不会产生轴向窜动,从而确保与该调节旋钮相连的压紧块不会产生轴向窜动,最终保证本发明两个压紧块之间所确定的线径宽度距离保持不变。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种习用滤纱器安装在送纱器上的主视图;
图2是第一种习用滤纱器的主视图;
图3是第二种习用滤送纱器滤纱装置的主视图;
图4是第二种习用送纱器滤纱装置第一个实施例的轴测图;
图5是第二种习用送纱器滤纱装置第二个实施例的轴测图;
图6是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7是本发明第二个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6所示,本发明是一种送纱器滤纱装置,包括壳体1、至少1个微调机构2和两个压紧块3。
所述的壳体1由上壳11和下壳12构成。所述的上壳11与下壳12扣接在一起,在两者之间形成容置腔;所述的上壳11和下壳12相对调节旋钮处为通槽111、121;同时在上壳11与下壳12的中部设有一缺口112、122,扣接在一起的上壳11和下壳12缺口112、122构成了壳体1缺口13。
所述的两个压紧块3设置在壳体1内并位于该缺口13的两端设置在壳体1缺口13的两端,压紧块3的伸出段与另一组的压紧块3的伸出段相对,压紧块3的伸出段的厚度由内至外渐缩且外侧端面呈圆弧过渡,两个压紧块3之间的间隙构成滤纱用的线径沟槽,两个压紧块3的外端分别与两个微调机构相连,需要说明的是,其中一个压紧块也可直接固定在壳体上,而省却一个微调机构。
所述的微调机构2由调节旋钮21、小螺杆22组成。该调节旋钮21可转动的安装在壳体1内且调节旋钮部分外缘伸出上壳11通槽111和下壳12通槽121,以便调节,调节旋钮21轴向端与壳体1的内壁过渡配合,确保调节旋钮21不会沿壳体1的轴向位置产生窜动,在调节旋钮21的径向端或调节旋钮21轴向延伸段的径向端与壳体1之间还设有一用于确定小螺杆22旋转螺距的定位机构4,调节旋钮21的外缘上设有若干防摩擦条212。所述的小螺杆22的一端与调节旋钮21的内螺纹孔螺接,小螺杆22的另一端紧固套置于压紧块3的内端孔内;所述的与微调机构相连的压紧块3只能沿水平方向移动且间隙套置于壳体1内,且压紧块3伸出段位于缺口13处。
所述的定位机构4具有两种实施方式:
定位机构4第一个实施例:如图6所示,该调节旋钮轴21轴向延伸段的径向端设有若干定位凹条211,与该定位凹条211相对的壳体1侧壁上设有一带弹簧14的定位凸柱15,定位凸柱15的两端分别顶靠在壳体1内侧壁和定位凹条211上,通过旋转调节旋钮21,实现定位凸柱15与各个定位凹条211之间进行顺时针或逆时针的切换,而每进行一次定位凹条211的切换,根据小螺杆22与调节旋钮21之间的螺纹配合,即可换算为小螺杆22向内或向外水平位移的距离,从而确定两压紧块3之间的距离,当然如果将定位凹条211之间设置在调节旋钮21的径向端,同时该定位凹条211可同时作为调节旋钮21的防摩擦条212(图未示)。
定位机构4第二个实施例:如图7所示,所述调节旋钮21B轴向延伸段的径向端设有若干定位凹条211B,与该定位凹条211B相对的壳体1B上形成一匹配其弧度的定位凸条14B,该定位凸条14B一端与壳体1B相连,另一端悬空,其悬空端的末端设有一凸块141B,定位凸条14B与定位凹条211B相互靠接,当外力驱动调节旋钮21进行旋转时,可使定位凸条14B在各个定位凹条211B之间进行切换,从而实现调整两压紧块3之间的距离,同样该定位凹条211B也可直接设置在调节旋钮21B的径向端,在此不再进行累述。
如图6所示,本发明的使用方法:
旋转调节旋钮21,调节旋钮21驱动与其螺接的小螺杆22前后移动,进而驱动顶靠在小螺杆22内端的压紧块3移动,由于调节旋钮21的轴向端与壳体1的内壁过渡配合,因此调节旋钮21与壳体1之间不会产生轴向窜动,从而确保通过小螺杆22与该调节旋钮21相连的压紧块3不会产生轴向窜动;同时为更精确地调整两压紧块3之间的间隙,其微调机构2的定位机构4设置在调节旋钮21的径向端或者是调节旋钮21轴向延伸段的径向端,这样一来可方便测算出两压紧块3之间的间隙,二来定位机构4不会对调节旋钮21施加一轴向的作用力,从而进一步确保通过小螺杆22与该调节旋钮21相连的压紧块3不会产生轴向窜动,大大提高两压紧块3所确定的线径沟槽宽度的稳定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而已,微调机构的结构形式可有多种,如小螺杆采用波珠螺丝代替,故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即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发明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送纱器滤纱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至少一个微调机构及两个压紧块;所述的壳体中部设有一缺口;所述的两个压紧块设置在壳体内并位于该缺口的两端,其中一压紧块的伸出段与另一个的压紧块的伸出段相对,两个压紧块之间的间隙构成滤纱用的线径沟槽,同时至少一个压紧块与微调机构相连,另一个压紧块固定在壳体内或者与另一个微调机构相连;所述的微调机构由调节旋钮、小螺杆组成,该调节旋钮可转动的安装在壳体内,其轴向端与壳体的内壁过渡配合,小螺杆的一端与调节旋钮的内螺纹孔螺接,小螺杆的另一端紧固套置于压紧块的内端孔内;所述的与微调机构相连的压紧块只能沿水平方向移动且间隙套置于壳体内,且压紧块伸出段位于缺口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纱器滤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由上壳和下壳构成;所述的上壳与下壳扣接在一起,在两者之间形成容置腔;所述的上壳和下壳相对调节旋钮处为通槽,调节旋钮可转动的安装在壳体内且部分伸出上壳和下壳,以便调节;同时在上壳与下壳的中部设有一缺口,压紧块的伸出段位于该缺口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纱器滤纱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调节旋钮的径向端或调节旋钮轴向延伸段的径向端与壳体之间还设有一用于确定小螺杆旋转螺距的定位机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送纱器滤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旋钮的径向端或者该调节旋钮轴向延伸段的径向端设有若干定位凹条,与该定位凹条相对的壳体侧壁上设有一带弹簧的定位凸柱,定位凸柱的两端分别顶靠在壳体内侧壁和定位凹条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送纱器滤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旋钮的径向端或者该调节旋钮轴向延伸段的径向端设有若干定位凹条,与该定位凹条相对的壳体上形成一匹配其弧度的定位凸条,定位凸条与定位凹条靠接,该定位凸条一端与壳体相连,另一端悬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纱器滤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调节旋钮的外缘上设有若干防摩擦条。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纱器滤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紧块的伸出段的厚度由内至外渐缩。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送纱器滤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紧块的伸出段的外侧端面呈圆弧过渡。
CN201510950008.9A 2015-12-18 2015-12-18 送纱器滤纱装置 Active CN10544212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950008.9A CN105442122B (zh) 2015-12-18 2015-12-18 送纱器滤纱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950008.9A CN105442122B (zh) 2015-12-18 2015-12-18 送纱器滤纱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42122A true CN105442122A (zh) 2016-03-30
CN105442122B CN105442122B (zh) 2019-03-26

Family

ID=555527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950008.9A Active CN105442122B (zh) 2015-12-18 2015-12-18 送纱器滤纱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442122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057A (zh) * 1990-07-05 1992-01-22 索布莱维工业企业专利公司 喂纱装置
CN200952063Y (zh) * 2006-08-30 2007-09-26 谢美珠 压纱器
CN201674106U (zh) * 2009-12-08 2010-12-15 浙江君权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剥线机的微调机构
CN202203441U (zh) * 2011-09-02 2012-04-25 广东万和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可调恒温混水阀
CN202466026U (zh) * 2012-02-23 2012-10-03 上海海石花纺织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纱线张力分度微调机构
CN204379345U (zh) * 2014-10-24 2015-06-10 飞依诺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具有微调机构的吻合器
CN104894709A (zh) * 2015-05-27 2015-09-09 厦门绫亚针织机械配件有限公司 送纱器滤纱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057A (zh) * 1990-07-05 1992-01-22 索布莱维工业企业专利公司 喂纱装置
CN200952063Y (zh) * 2006-08-30 2007-09-26 谢美珠 压纱器
CN201674106U (zh) * 2009-12-08 2010-12-15 浙江君权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剥线机的微调机构
CN202203441U (zh) * 2011-09-02 2012-04-25 广东万和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可调恒温混水阀
CN202466026U (zh) * 2012-02-23 2012-10-03 上海海石花纺织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纱线张力分度微调机构
CN204379345U (zh) * 2014-10-24 2015-06-10 飞依诺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具有微调机构的吻合器
CN104894709A (zh) * 2015-05-27 2015-09-09 厦门绫亚针织机械配件有限公司 送纱器滤纱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42122B (zh) 2019-03-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DE102011081209A1 (de) Linsenantrieb und kameramodul, welches selbigen besitzt
TWI449259B (zh) 用來調整天線模組角度之螺桿機構及其天線系統
CN106089890A (zh) 一种防脱出结构及防脱出端盖
CN105442122A (zh) 送纱器滤纱装置
CN204644549U (zh) 送纱器滤纱装置
CN104762743A (zh) 用于针织圆纬机的针筒
CN104894709A (zh) 送纱器滤纱装置
CN213470170U (zh) 轴端部滚花装置
CN100538957C (zh) 旋转型电子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JP2015200879A (ja) 光学鏡筒および光学レンズ
CN206913947U (zh) 一种新型的纸卷轴结构
JP5619983B2 (ja) スプール支持具
CN203948590U (zh) 丝杆螺母传动机构
CN203707543U (zh) 一种模具高度调节机构
CN217385947U (zh) 一种侧调焦调节机构
TWM513220U (zh) 送紗器濾紗裝置
CN216325531U (zh) 一种切断挡料机构
CN204278753U (zh) 一种低成本16点直排阀门式喷头
CN204869298U (zh) 一种全自动石材线条机快速换磨轮的创新结构
CN204431283U (zh) 用于工业机器人的校准装置
CN209880394U (zh) 一种绕线机送丝装置
CN203963238U (zh) 一种气动调节阀门的连接机构
CN109519482B (zh) 一种有限空间内滚动支撑的机构及其装配方法
CN210575612U (zh) 一种柱上开关的分合指示牌
CN211956260U (zh) 一种工业操纵杆的中位调节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Li Junxian

Inventor before: Lin Junxia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