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92636A - 装订用具 - Google Patents

装订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92636A
CN105392636A CN201480036546.0A CN201480036546A CN105392636A CN 105392636 A CN105392636 A CN 105392636A CN 201480036546 A CN201480036546 A CN 201480036546A CN 105392636 A CN105392636 A CN 1053926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tooth
paper
binder
inclin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3654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392636B (zh
Inventor
山田登志子
兴津彰规
长谷川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kuyo Co Ltd
Kakuy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okuy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kuyo Co Ltd filed Critical Kokuyo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3926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926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3926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9263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2BOOKBINDING; ALBUMS; FILES; SPECIAL PRINTED MATTER
    • B42BPERMANENTLY ATTACHING TOGETHER SHEETS, QUIRES OR SIGNATURES OR PERMANENTLY ATTACHING OBJECTS THERETO
    • B42B5/00Permanently attaching together sheets, quires or signatures otherwise than by stitch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Folding Of Thin Sheet-Like Materials, Special Discharging Devices, And Others (AREA)

Abstract

(技术问题)提供将操作所需的能量抑制得低并且所装订的用纸能够确保一定以上的保持力的装订用具。(技术方案)该装订用具,通过用成对的齿的倾斜面部对在该齿之间多张层叠地配置的用纸的一部分进行伴有用纸原料的伸长的压接,由此能够对这些用纸进行装订;其特征在于,满足下面三条中的至少一个条件:(1)所述倾斜面部的相对于齿的接近分离方向的所述倾斜角度的绝对值低于38°;(2)在使所述成对的齿接近使得与所述成对的齿的所述倾斜面部彼此的最短距离相对应的法线的长度成为0.09mm的状态下,所述两倾斜面部压接的主要压接区域的与所述法线正交的方向上的长度低于0.18mm;(3)所述用纸原料的伸长率大于1.32且小于等于1.60。

Description

装订用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重合的多张用纸的端部装订成一体的装订用具中的特别是不使用金属制的钉的方式的装订用具。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这种装订用具已知有如下类型:将多张层叠地配置于沿一定方向接近分离的成对的齿之间的用纸的一部分,通过上述齿沿厚度方向压缩用纸,由此对用纸进行装订(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但是,在以往的装订用具中,为了对用纸进行压缩以发挥一定以上的保持力,所以存在施加于操作把手的操作力变得过大这一问题。如果换言之,则在实用的操作力的范围内操作操作把手的情况下,存在用纸彼此的保持力不会变成实用的保持力这一问题。
这样的不良情况并不限定于手动操作操作把手的装订用具,在电动使其工作的情况下也需要大电容的致动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国实公昭36-1320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着眼于以上这一点,其目的在于提供将操作所需的能量抑制得低并且所装订的用纸能够确保一定以上的保持力的装订用具。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为了解决以上那样的课题而采用了下面那样的构成。即,本发明所涉及的装订用具,在沿一定方向接近分离的成对的齿分别设置有相对于该接近分离方向呈预定的倾斜角度的倾斜面部,通过用所述成对的齿的倾斜面部对在该齿之间多张层叠地配置的用纸的一部分进行伴有用纸原料的伸长的压接,由此能够对这些用纸进行装订;其特征在于,满足下面三条中至少的一个条件:(1)所述倾斜面部的相对于齿的接近分离方向的所述倾斜角度的绝对值低于38°;(2)在使所述成对的齿接近使得与所述成对的齿的所述倾斜面部彼此的最短距离相对应的法线的长度成为0.09mm的状态下,所述两倾斜面部压接的主要压接区域的与所述法线正交的方向上的长度低于0.18mm;(3)所述用纸原料的伸长率大于1.32且小于等于1.60。
此处,所谓“用纸原料”是表示构成用纸的所有原料的概念,包含用纸和/或塑料纤维等。
另外,所谓“主要压接区域”是在齿的倾斜面部间用纸最受压缩的部分,具体地说,指的是双方的倾斜面部都是平面的情况下倾斜面部彼此面对的部分和/或、至少一方的倾斜面部是线状或点状的情况下倾斜面部间的最接近的部分。
作为所述各齿的优选一个形态,可列举:所述各齿具备:形成齿的波峰的多个波峰侧曲面部;形成齿的波谷的多个波谷侧曲面部;和在这些波峰侧曲面部的端部与波谷侧曲面部的端部之间分别连续而形成的多个所述倾斜面部,由这些波峰侧曲面部、波谷侧曲面部及倾斜面部形成截面成为波形的齿面。
优选:所述倾斜面部的相对于齿的接近分离方向的所述倾斜角度的绝对值大于等于25°且小于38°。
优选:在使所述成对的齿接近使得与所述成对的齿的所述倾斜面部彼此的最短距离相对应的法线的长度变为0.09mm的状态下,所述两倾斜面部的主要压接区域的与所述法线正交的方向上的长度超过0mm且小于0.18mm。
优选:所述用纸原料的伸长率大于等于1.36且小于等于1.47。
优选:所述波峰侧曲面部的沿着所述波形的长度的一半在所述倾斜面部的沿着所述波形的长度以上。更优选,所述波峰侧曲面部的沿着所述波形的长度的一半在所述倾斜面部的沿着所述波形的长度相等。
此处,所谓“波峰侧曲面部的沿着波形的长度”,是表示从波峰侧曲面部的顶点到与倾斜面部的边界的测地线的长度的概念。另外,所谓“倾斜面部的沿着波形的长度”,是表示与波峰侧曲面部的边界和与波谷侧曲面部的边界之间的最短距离的概念。
发明效果
本发明是以上那样的构成,所以将操作所需的能量抑制得低并且所装订的用纸能够确保一定以上的保持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装订用具的侧视图。
图2是该装订用具的侧视图。
图3是表示该装订用具的要部及由该装订用具装订起来的册子的平面图。
图4是图3的A-A线剖视图。
图5是该装订用具的平面图。
图6是该装订用具的主视图。
图7是该装订用具的分解立体图。
图8是该装订用具的中央剖视图。
图9是该装订用具的中央剖视图。
图10是表示该装订用具的齿支架及主轴的分解立体图。
图11是表示该装订用具的齿的主视图。
图12是表示该装订用具的第1齿的平面图。
图13是图11的B-B线剖视图。
图14是图11的C-C线剖视图。
图15是图11的D部分放大图。
图16是表示该装订用具的齿的制成步骤的概略图。
图17是表示该装订用具的齿的制成步骤的概略图。
图18是该装订用具的工作说明图。
图19是该装订用具的工作说明图。
图20是该装订用具的工作说明图。
图21是该装订用具的工作说明图。
图22是该装订用具的工作说明图。
图23是示意性地表示该装订用具的工作的概略图。
图24是表示该装订用具的实施例及比较例的表。
图25是表示该装订用具的参考例的表。
图26是本实施方式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装订用具的侧视图。
图27是该装订用具的分解立体图。
图28是该装订用具的中央剖视图。
图29是该装订用具的中央剖视图。
图30是表示该装订用具的齿支架、齿及主轴的分解立体图。
图31是表示该装订用具的齿的立体图。
图32是表示该装订用具的齿的主视图。
图33是该装订用具的工作说明图。
图34是表示该装订用具的要部的放大图。
图35是表示该装订用具的要部的放大图。
图36是表示该装订用具的要部的放大图。
图37是表示该装订用具的要部的放大图。
图38是表示本发明的变形例所涉及的册子的平面图。
图39是表示本发明的其他变形例所涉及的册子的平面图。
图40是表示本发明的另外的其他变形例所涉及的册子的平面图。
图41是表示本发明的另外的其他变形例所涉及的册子的平面图。
图42是放大表示本发明的变形例所涉及的齿的主视图。
图43是该变形例所涉及的齿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图25所示,该装订用具1是如下上述的装订用具:通过在沿一定方向接近分离的成对的齿6、7之间配置有层叠的多张用纸P1,用上述两齿6、7夹压上述用纸P1而对这些纸P1进行装订,由此能够将这些多张用纸P1相互装订而制作册子P。更具体地说,该装订用具1,在沿一定方向接近分离的成对的齿6、7上分别设置有相对于该接近分离方向成预定的倾斜角度A1、A2的倾斜面部62、72,通过用上述成对的齿6、7的倾斜面部62、72对在该齿6、7之间层叠配置的多张用纸P1的一部分进行伴有用纸原料的伸长的压接,由此能够对这些用纸P1进行装订。
如图3及图4所示,上述册子P是捆束多张用纸P1而成的,这些用纸P1在设定于端边P11的一处冲压部P2相互接合。在该实施方式中所用的用纸P1是每张64克/m2、厚度尺寸是0.08~0.09mm的复印纸P1,但只要是可起到后述作用效果的用纸,也可以是其他的用纸P1,例如可以使用绘图纸、传票、收据纸、喷墨打印纸、光泽纸、再生复印纸等各种用纸原料。装订的用纸P1优选为同质的用纸,但也可以将不同的用纸P1彼此装订。在该实施方式中的装订用具1中,能够装订2张~5张左右上述的复印纸P1。
以下,对冲压部P2进行说明。
如图3及图4所示,上述冲压部P2在平面视图中呈矩形状,可以设定为,宽度尺寸L7小于0.6~4.0mm、长度尺寸L8小于8~20mm。特别是在作为办公用的装订用具1而使用的情况下,优选设定为,宽度尺寸L7约为1.4mm、长度尺寸L8约为10mm,如果是这样的冲压部,则能够用一个冲压部P2保持用纸P。即,如果上述宽度尺寸L7及长度尺寸L8是该范围内的尺寸,则冲压部P2的专有面积、操作所需的力和装订用纸P1所需的保持力的关系的平衡变得特别良好。长度尺寸L8优选小于8~20mm的理由后述。
另外,如图4所示,该冲压部P2剖视呈波状,在该实施方式中,设定为10个波峰。上述冲压部P2的波峰数不限定于10个波峰,可以进行各种变更。然而,上述冲压部P2,若在有限的范围内波峰数增多,则各波峰的倾斜角度A1、A2会变得过小,存在用纸P1变得容易破损这一问题。另一方面,上述冲压部P2,若在有限的范围内波峰数减少,则各波峰的倾斜角度A1、A2会变得过大,会出现力分散于应该压缩的面积、施加于每单位面积的载荷变小这一问题。即,出现不能适当牢固地进行装订的不良情况。
冲压部P2剖视呈波形,是使下述部分连续多个而成的:由一方的齿6的波峰侧曲面部61及另一方的齿7的波谷侧曲面部73成形的波峰状变形部P21;由两齿6、7的倾斜面部62、72压缩成形的倾斜压缩部P22;和由一方的齿6的波谷侧曲面部63及另一方的齿7的波峰侧曲面部71成形的波谷状变形部P23。即,该冲压部P2因通过齿6、7的强压力使呈平面的各用纸原料伸长而成形为这样的截面呈波形的形态。另外,在图3中,为了方便,而在波峰状变形部P21的顶点与波谷状变形部P23的谷底的中间点上标上线。
此处,所谓“用纸原料”是表示构成用纸P1的全部原料的概念,包括用纸和/或塑料的纤维等。用纸原料的伸长率,优选大于1.32且小于等于1.60。更优选,上述用纸原料的伸长率大于等于1.36且小于等于1.47,在本实施方式中,用纸原料的伸长率设定为1.44。
另外,可以推测:压缩使用纸原料的纤维伸长由此用纸P1彼此被具有一定的保持力地装订,是基于下面那样的原理的。即,可以认为:相邻的用纸P1彼此被保持使得它们不会分离是由后述的锚紧(anchor)效应和氢键效应所引起的。
作为上述锚紧效应说的是下述现象:因为用纸原料的纤维被拉伸而露出,特别是在由倾斜面部62、72所夹持的部分,相邻的用纸原料的纤维彼此沿压缩方向互相缠绕,所以向相对于压缩方向倾斜的方向的剪切剥离会伴随大的阻力。
上述氢键效应基于在相邻的用纸P1间通过压缩力而接近的OH基(羟基)彼此的结合,如果详细叙述,则是基于构成用纸P1的用纸原料的纤维的纤维素分子所含的一个OH基与位于该OH基附近的构成用纸P1的用纸原料的纤维的纤维素分子的其他OH基通过强的压缩力不伴随水分地直接结合的现象,压缩用纸P1彼此的力越大则氢键效应越显著。
在上述齿6、7的倾斜比较平缓的情况下,具体地说,若上述倾斜面部62、72相对于齿6、7的接近分离方向的上述倾斜角度A1、A2的绝对值大于等于38°,则上述锚紧效应变弱。另外,因为因在上述倾斜面部62、72的比较宽的面积中进行压缩而使压缩用纸P1彼此的力分散,所以上述氢键也变弱。另一方面,在上述齿6、7的倾斜比较陡峻的情况下,具体地说,若上述倾斜面部62、72相对于齿6、7的接近分离方向的上述倾斜角度A1、A2的绝对值低于38°,则可发挥上述锚紧效应。而且,因为因在上述倾斜面部62、72的比较窄的面积中进行压缩而使压缩用纸P1彼此的力集中,所以能够比较多地产生上述氢键。
另外,若上述伸长率小于等于1.32,则不能得到充分的锚紧效应,氢键效应也会变弱。因此,会出现用纸P1的保持力变得不够实用这一问题。另一方面,若上述伸长率比1.60大,则会出现用纸P1破损并且/或者操作所需的能量变得过大这一问题。即,如果在用纸P1不会破损的范围内增大伸长率,则使更多的纤维露出,容易显现上述的锚紧效应及氢键效应。如果换言之,则若伸长率小于等于1.32那么就不能在实用的操作力的范围内期待大的锚紧效应和/或氢键效应。
参照图1~图3及图5~图23,对于在这样装订用纸P1时所使用的装订用具1进行说明。
如图1~图9及图18~图22所示,该装订用具1在沿一定方向接近分离的成对的齿6、7之间配置有多张层叠的用纸P1,能够用上述两齿6、7夹压上述用纸P1而对这些用纸P1进行装订,并具备:用于沿夹压方向对第1齿6施力的第1基座2;用于沿夹压方向对第2齿7施力的第2基座3;将这些两基座2、3在顶端附近部2a、3a枢接的主轴4;用于通过将上述第1、第2基座2、3的基端部2b、3b相互推宽而向上述两齿6、7付与夹压力的施力机构5;由上述主轴4直接支撑且能够转动并保持第1齿6的第1齿支架8;和由上述主轴4直接支撑且能够转动并保持第2齿7的第2齿支架9。而且,该装订用具1沿着配置应该装订的用纸P1的假想基准面11配置上述第1齿6的齿顶6b及上述主轴4的轴心4a。
如图1、图2、图5~图9及图18~图22所示,上述第1基座2用于用顶端附近部2a沿夹压方向对第1齿6施力。上述第1基座2具备:由主轴4支撑的基座主体21;由该基座主体21保持并沿夹压方向按压相对应的齿6的基端6a的硬质的齿座部件22;和配置于该齿座部件22与上述基座主体21之间的板部件23。
如图1、图2、图5~图9及图18~图22所示,上述基座主体21具备:底板24;从该底板24的两侧边缘立起的成对的侧壁26;从这两个侧壁26的前端向内侧延伸的前壁25;和从上述底板24的后端向上方延伸的后壁27,是通过对钣金原料进行折弯加工而一体成形的。在上述底板24设有曲折部241。在上述侧壁26的前端附近部设有供上述主轴4贯通的轴孔261。
如图1、图2、图8、图9及图18~图22所示,上述齿座部件22,用于抑制夹压时来自第1齿6的反作用力集中地作用于第1基座2的特定部位,由弹簧钢等硬质材料制作。
如图1、图2、图6、图8、图9及图18~图22所示,上述板部件23是介于该齿座部件22与上述基座主体21之间的板状的部件。
如图1~图3、图5~图9及图18~图22所示,上述第2基座3用于用顶端附近部3a沿夹压方向对第2齿7施力。上述第2基座3具备:由主轴4支撑的基座主体31;由该基座主体31保持并沿夹压方向按压相对应的齿7的基端7a的硬质的齿座部件32;和配置于该齿座部件32与上述基座主体31之间的板部件33。
如图1~图3、图5~图9及图18~图22所示,上述基座主体31具备:顶板34;从该顶板34的两侧边缘垂下的成对的侧壁36;从这两个侧壁36的前端向内侧延伸的前壁35;和从上述顶板34的后端向下方延伸的后壁37,是通过对钣金原料进行折弯加工而一体成形的。即,上述第2基座3是在两侧具有侧壁36且横截面呈コ形的部件,上述侧壁36具备缺口部361,在后述的操作把手51不被操作的状态下,在该操作把手51设置的后述的按压部件53进入该缺口部361。在上述侧壁36的前端附近部设有供上述主轴4贯通的轴孔362。另外,在上述侧壁36的后端附近部设有供后述的副轴10贯通的轴孔363。在上述顶板34设有加强用的鼓出部341。
如图1、图2、图8、图9及图18~图22所示,上述齿座部件32用于抑制夹压时来自第2齿7的反作用力集中地作用于第2基座3的特定部位,由弹簧钢等硬质材料制作。
如图1、图2、图6、图8、图9及图18~图22所示,上述板部件33是介于该齿座部件32与上述基座主体31之间的板状的部件。
如图1、图2、图5、图7~图10及图18~图22所示,上述主轴4是将上述第1、第2基座2、3在顶端附近部2a、3a枢接的部件。另外,上述主轴4不仅将第1基座2与第2基座3轴连结,还作为沿齿6、7的接近分离方向支撑上述第1、第2齿支架8、9的共用的轴而发挥功能。
如图1、图2、图5~图10及图18~图22所示,上述施力机构5是用于通过将上述第1、第2基座2、3的预定部位彼此推宽而向上述两齿6、7付与夹压力的部件,更具体地说,是用于通过将上述第1、第2基座2、3的基端部2b、3b相互推宽而向上述第1齿6及第2齿7付与夹压力的部件。上述施力机构5具备:设置于第2基座3的操作把手51;设置于上述第1基座2的弹性反弹部件52;和按压部件53,其为轴状,设置于上述操作把手51使得外周面531与该弹性反弹部件52相接,伴随着该操作把手51的操作而经由上述弹性反弹部件52沿从第2基座3的预定部位离开的方向按压上述第1基座2的预定部位。
如图1、图2、图5~图9及图18~图22所示,上述操作把手51在两侧具有侧壁512且横截面呈コ形,构成为在将上述操作把手51操作到最终位置(L)的状态下外嵌于第2基座3。即,上述操作把手51的两侧壁512拼接(添接,splice)于上述第2基座3的侧壁36外表面,将操作把手51的基端部的两侧壁512经由副轴10能够转动地枢接于上述第2基座3的基端部3b的两侧壁36。在上述操作把手51的顶板511设有加强用的鼓出部514。在上述侧壁512的后端附近部设有供上述副轴10贯通的轴孔513。另外,在上述两侧壁512的从上述轴孔513偏心的位置,架设有按压部件53。
如图1、图2、图7、图8、图9及图18~图22所示,上述按压部件53是轴状的部件,设置于上述操作把手51使得外周面531与上述弹性反弹部件52相接,伴随着该操作把手51的操作而经由上述弹性反弹部件52沿从第2基座3的基端部3b离开的方向按压上述第1基座2的基端部2b。
如图1、图2、图5、图7~图9及图18~图22所示,上述弹性反弹部件52具备:呈长方体形状的橡胶制的部件主体521;和在该部件主体521的上表面设置的金属制的橡胶压板522,上述部件主体521安装于第1基座2的基端部2b的上表面。橡胶压板522具备:用于将来自按压部件53的载荷分散地向部件主体521传递的顶板部523;和从该顶板部523的前边缘及两侧边缘向下方垂下的防错位用的限制板部524。
操作把手51能够在从图1、图8及图18所示的待机位置(F)到图2、图5、图6、图9及图22所示的最终位置(L)之间转动,在从待机位置(F)到达最终位置(L)的期间,通过上述按压部件53仅将上述弹性反弹部件52压缩预定的行程。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行程设定为3.8mm左右。
但是,如图1、图2、图5~图9及图18~图23所示,上述施力机构5是第2基座3的基端部3b经由副轴10枢接有操作把手51,在该操作把手51的从上述副轴10偏心的位置止动附着有上述按压部件53的结构,构成为,通过使上述操作把手51向第1、第2基座2、3的顶端2c、3c侧转动而使上述按压部件53受弹性反弹部件52压接并且向基端2d、3d侧移动。上述施力机构5设定为,在将上述操作把手51操作到了最终位置(L)的状态下,上述按压部件53位置比上述假想基准面11靠第1基座2侧的位置,并且上述副轴10位于比上述假想基准面11靠第2基座3侧的位置。
而且,如图2及图23所示,上述装订用具1优选构成为,在将投影距离L5与投影距离L6的比设为1:X的情况下,上述X为1~6.2,其中,该投影距离L5是从上述齿6、7的齿顶6b、7b到上述主轴4的轴心4a相对于上述假想基准面11的投影距离,该投影距离L6是从上述主轴4的轴心4a到上述副轴10的轴心10a相对于上述假想基准面11的投影距离。在X比1小的情况下,在用手动操作装订实用的张数的用纸P1例如5张用纸P1的条件下,需要使操作把手51的杠杆比不正常地增大。因此,操作把手51相对于基座2、3变大、装订用具1整体的平衡变差,或导致装订用具1整体的大型化。另一方面,在X比6.2大的情况下,为了装订实用的张数的用纸P1,而导致以基座2、3为首的各零件的大型化。
另外,为了手动装订用纸P1,齿6、7的夹压力相对于向操作把手51施加的操作力需要在20倍以上。因此,为了不导致装订用具1整体的大型化和/或平衡的破坏地装订实用的张数的用纸P1,优选满足以上那样的条件。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从上述齿6、7的齿顶6b、7b到上述主轴4的轴心4a的相对于上述假想基准面11的投影距离L5是11.0mm左右,并且从上述主轴4的轴心4a到上述副轴10的轴心10a的相对于上述假想基准面11的投影距离L6为50.0mm左右,上述X变为4.5,如果设定为该值前后,则能够很平衡地设计出整个装订用具1。
以下,对于第1齿6进行说明。
如图1、图2、图6、图8~图15及图18~图22所示,上述第1齿6具备:形成齿6的波峰的多个波峰侧曲面部61;形成齿6的波谷的多个波谷侧曲面部63;和在这些波峰侧曲面部61的端部611与波谷侧曲面部63的端部631之间分别连续而形成的多个上述倾斜面部62,由这些波峰侧曲面部61、波谷侧曲面部63及倾斜面部62形成截面为波形的齿面6c。上述第1齿6由上述齿面6c的宽度尺寸设定为小于0.6~4.0mm的能够容易地进行冲压加工的板状的金属原料制作。
如图6、图11及图15所示,上述第1齿6设定为,上述倾斜面部62相对于齿6的接近分离方向的上述倾斜角度A1的绝对值低于38°。上述倾斜面部62相对于齿6的接近分离方向的上述倾斜角度A1的绝对值,优选大于等于25°且小于38°。若上述倾斜角度A1的绝对值低于25°,则第1齿6的角度变为陡峻倾斜,用纸P1容易破损。另一方面,若上述倾斜角度A1的绝对值超过38°,则上述的锚紧效应及氢键效应不能充分发挥。因此,为了得到充分的装订力就需要大的操作力,没有收在手动操作时的实用的范围内。但是,如果上述倾斜角度A1的绝对值是上述范围内的数值,则能够不破裂地高效地拉伸而压缩用纸P1。
如图6、图11及图15所示,上述第1齿6,其上述波峰侧曲面部61的沿着上述波形的长度的一半L11在上述倾斜面部62的沿着上述波形的长度L12以上。另外,上述第1齿6优选,上述波峰侧曲面部61的沿着上述波形的长度的一半L11与上述倾斜面部62的沿着上述波形的长度L12相等。此处,所谓“波峰侧曲面部61的沿着(上述)波形的长度的一半L11”,是表示从波峰侧曲面部61的顶点到倾斜面部62的边界为止的测地线的长度的概念。另外,所谓“倾斜面部62的沿着(上述)波形的长度L12”,是表示与波峰侧曲面部61的边界和与波谷侧曲面部63的边界之间的最短距离的概念。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齿6设定为,在使波峰侧齿6与波谷侧齿7啮合了时,上述波峰侧曲面部61的沿着上述波形的长度的一半L11、上述倾斜面部62的沿着上述波形的长度L12和与上述波谷侧曲面部63相向的波峰侧曲面部71的沿着上述波形的长度的一半L13变得大致相等。另外,若设定为上述波峰侧曲面部61的沿着上述波形的长度的一半L11在上述倾斜面部62的沿着上述波形的长度L12以上,则容易使用纸原料伸长而产生变形。然而,为了抑制用纸P1的过度拉伸并且/或者防止负载过大地施加在用纸P1的一部分,优选,上述波峰侧曲面部61的沿着上述波形的长度的一半L11与上述倾斜面部62的沿着上述波形的长度L12相等。
另外,本说明书中所说的“伸长率”如下这样定义。即,在使波峰侧齿6与波谷侧齿7了啮合时,将上述波峰侧曲面部61的沿着上述波形的长度的一半L11、上述倾斜面部62的沿着上述波形的长度L12和与上述波谷侧曲面部63相向的波峰侧曲面部71的沿着上述波形的长度的一半L13的合计长度尺寸设为Y,将连结波峰侧曲面部61的中心点和与波谷侧曲面部63相向的波峰侧曲面部71的中心点的线投影到上述假想基准面11上的长度尺寸L14设为Z时,上述伸长率用Y/Z表示。
如图6及图10~图15所示,上述第1齿6,如上所述具备具有波峰与波谷的截面为波形的齿面6c,在齿顶6b的前面侧的边缘部具备用于将用纸P1导向用纸插入用间隙12的倾斜引导部66。如果详细叙述,则上述第1齿6,如图16及图17示意性所示那样通过冲压加工对金属原料60进行冲切而制作,在齿顶6b的金属原料60的厚度方向两侧形成有倒角部64、65。这些倒角部64、65是在金属原料60的厚度方向两侧施加切削加工并且/或者通过冲压模具使其塑性变形而形成的。
如图13及图14所示,上述第1齿6,其一方的倒角部64设定为比另一方的倒角部65大。在该实施方式中,位于齿6的前面侧的倒角部65的倒角深度D2设定为比位于齿6的背面侧的倒角部64的倒角深度D1浅,将该前面侧的倒角部65的中间平面部分视为上述倾斜引导部66。具体地说,前面侧的倒角部65的倒角深度D2设定为与齿6的波谷的深度D3大致同等大小,上述倾斜引导部66位于比上述各齿6的波谷靠齿顶6b侧的位置。另外,所谓“齿6的波谷的深度D3”是表示从连结互相相邻的齿6的波峰彼此的面到齿6的波谷为止的最短距离的概念。
接下来,对于第2齿7进行说明。
如图1~图3、图5~图11、图13~图15及图18~图22所示,上述第2齿7具备:形成齿7的波峰的多个波峰侧曲面部71;形成齿7的波谷的多个波谷侧曲面部73;和在这些波峰侧曲面部71的端部711与波谷侧曲面部73的端部731之间分别连续而形成的多个上述倾斜面部72,由这些波峰侧曲面部71、波谷侧曲面部73及倾斜面部72形成截面为波形的齿面7c。上述第2齿7是用上述齿面7c的宽度尺寸设定为小于0.6~4.0mm的能够容易地进行冲压加工的板状的金属原料制作的。
如图6、图11及图15所示,上述第2齿7设定为,上述倾斜面部72相对于齿7的接近分离方向的上述倾斜角度A2的绝对值低于38°。上述倾斜面部72相对于齿7的接近分离方向的上述倾斜角度A2的绝对值,优选大于等于25°且小于38°。若上述倾斜角度A2的绝对值低于25°,则第1齿6的角度变为陡峻倾斜、用纸P1容易破损。另一方面,若上述倾斜角度A2的绝对值超过38°,则不能充分发挥上述的锚紧效应及氢键效应。因此,为了得到充分的装订力就需要大的操作力,变得不会收在手动操作时的实用的范围内。但是,如果上述倾斜角度A2的绝对值是上述范围内的数值,则能够不破裂地有效地拉伸而压缩用纸P1。
如图6、图11及图15所示,上述第2齿7,其上述波峰侧曲面部71的沿着上述波形的长度的一半L21在上述倾斜面部72的沿着上述波形的长度L22以上。另外,上述第2齿7优选,上述波峰侧曲面部71的沿着上述波形的长度的一半L21与上述倾斜面部72的沿着上述波形的长度L22相等。此处,所谓“波峰侧曲面部71的沿着(上述)波形的长度L22”,是表示从波峰侧曲面部71的顶点到与倾斜面部72的边界为止的测地线的长度的概念。另外,所谓“倾斜面部72的沿着(上述)波形的长度L22”,是表示与波峰侧曲面部71的边界和与波谷侧曲面部73的边界之间的最短距离的概念。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齿7设定为,在使波峰侧齿7与波谷侧齿6啮合了时,上述波峰侧曲面部71的沿着上述波形的长度的一半L21、上述倾斜面部72的沿着上述波形的长度L22和与上述波谷侧曲面部73相对的波峰侧曲面部61的沿着上述波形的长度的一半L23变得大致相等。另外,若上述波峰侧曲面部71的沿着上述波形的长度的一半L21设定在上述倾斜面部72的沿着上述波形的长度L22以上,则容易使用纸原料伸长而产生变形。然而,为了防止用纸P1的过度拉伸并且/或者防止负载过大地施加于用纸P1的一部分,优选,上述波峰侧曲面部71的沿着上述波形的长度的一半L21与上述倾斜面部72的沿着上述波形的长度L22相等。
另外,本说明书中所说的“伸长率”如下述这样定义。即,在使波峰侧齿7与波谷侧齿6啮合了时,在将上述波峰侧曲面部71的沿着上述波形的长度的一半L21、上述倾斜面部72的沿着上述波形的长度L22和与上述波谷侧曲面部73相向的波峰侧曲面部61的沿着上述波形的长度的一半L23合计所得的长度尺寸设为Y,将连结波峰侧曲面部71的中心点和与波谷侧曲面部73相向的波峰侧曲面部61的中心点的线投影到上述假想基准面11上的长度尺寸L24设为Z时,上述伸长率用Y/Z表示。
如图6及图11、图13~图15所示,上述第2齿7,如上所述具备具有波峰与波谷的截面为波形的齿面7c,在齿顶7b的前面侧的边缘部具备用于将用纸P1导向用纸插入用间隙12的倾斜引导部76。如果详细叙述,则上述第2齿7是通过冲压加工对未图示的金属原料进行冲切而制作的,在齿顶7b在金属原料的厚度方向两侧形成有倒角部74、75。这些倒角部74、75是实施切削加工并且/或者通过冲压模具使其塑性变形而形成的。
如图13及图14所示,上述第2齿7,其一方的倒角部74设定为比另一方的倒角部75大。在该实施方式中,位于齿7的前面侧的倒角部75的倒角深度D5设定为比位于齿7的背面侧的倒角部74的倒角深度D4浅,将该前面侧的倒角部75的中间平面部分视为上述倾斜引导部76。具体地说,前面侧的倒角部75的倒角深度D5设定为与齿6、7的波谷的深度D6大致等同,上述倾斜引导部76位于比上述各齿7的波谷靠齿顶7b侧的位置。另外,所谓“齿7的波谷的深度D6”,是表示从连结互相相邻的齿7的波峰彼此的面到齿7的波谷为止的最短距离的概念。
但是,如图15所示,上述第1齿6及第2齿7设定为,在彼此接近使得与上述成对的齿6、7的上述倾斜面部62、72彼此的距离即倾斜面部62、72彼此的最短距离相对应的法线的长度L3变为0.09mm的状态下,上述倾斜面部62、72彼此面对的部分的长度、即上述两倾斜面部62、72的主要压接区域的与上述法线正交的方向上的长度L4低于0.18mm。具体地说,在接近使得与上述成对的齿6、7的上述倾斜面部62、72彼此的最短距离相对应的法线的长度L3变为0.09mm的状态下,上述两倾斜面部62、72的主要压接区域的与上述法线正交的方向上的长度L4优选,超过0mm且小于0.18mm。若上述倾斜面部62、72彼此面对的部分的长度L4大于等于0.18mm,则会出现因为力分散于应该压缩的宽的面积所以难以增大保持力这一不良情况。即,只要上述两倾斜面部62、72的主要压接区域的与上述法线正交的方向上的长度L4是上述超过0mm且小于0.18mm的长度,就能够是压缩面积变得适当,能够有效地使力仅集中于相邻的用纸P1的纤维彼此缠绕的部分。因此,能够用实用的范围内的力得到强的装订力。
以下,关于第1齿6及第2齿7的优选的实施例1、2、3及比较例,使用图24进行说明。
<实施例1>
·上述冲压部P2的宽度尺寸L7:4mm
·上述冲压部P2的长度尺寸L8:10mm
·波峰的数量:10个
·上述倾斜面部62、72相对于齿6、7的接近分离方向的上述倾斜角度A1、A2的绝对值:27°
·上述波峰侧曲面部61、71的沿着上述波形的长度的一半L11、L21:0.24mm
·上述倾斜面部62、72的沿着上述波形的长度L12、L22:0.24mm
·与一方的齿6、7的波谷侧曲面部63、73相向的另一方的齿7、6的波峰侧曲面部71、61的沿着上述波形的长度的一半L13、L23:0.24mm
·伸长率:1.44
·在接近使得与成对的齿6、7的上述倾斜面部彼此的最短距离相对应的法线的长度L3变为0.09mm(设想2张用纸P1的压缩后的厚度的值)的的状态(以下,称为“设想接近状态”)下,上述两倾斜面部62、72的主要压接区域的与上述法线正交的方向上的长度(上述倾斜面部62、72彼此面对的部分的长度)L4:0.06mm
<实施例2>
·上述冲压部P2的宽度尺寸L7:4mm
·上述冲压部P2的长度尺寸L8:10mm
·波峰的数量:10个
·上述倾斜面部62、72相对于齿6、7的接近分离方向的上述倾斜角度A1、A2的绝对值:25°
·上述波峰侧曲面部61、71的沿着上述波形的长度的一半L11、L21:0.245mm
·上述倾斜面部62、72的沿着上述波形的长度L12、L22:0.22mm
·与一方的齿6、7的波谷侧曲面部63、73相向的另一方的齿7、6的波峰侧曲面部71、61的沿着上述波形的长度的一半L13、L23:0.245mm
·伸长率:1.461
·在上述设想接近状态下上述两倾斜面部62、72的主要压接区域的与上述法线正交的方向上的长度L4:0.02mm
<实施例3>
·上述冲压部P2的宽度尺寸L7:4mm
·上述冲压部P2的长度尺寸L8:10mm
·波峰的数量:10个
·上述倾斜面部62、72相对于齿6、7的接近分离方向的上述倾斜角度A1、A2的绝对值:32.5°
·上述波峰侧曲面部61、71的沿着上述波形的长度的一半L11、L21:0.22mm
·上述倾斜面部62、72的沿着上述波形的长度L12、L22:0.12mm
·与一方的齿6、7的波谷侧曲面部63、73相向的另一方的齿7、6的波峰侧曲面部71、61的沿着上述波形的长度的一半L13、L23:0.22mm
·伸长率:1.36
·在上述设想接近状态下上述两倾斜面部62、72的主要压接区域在与上述法线正交的方向上的长度L4:0.1mm
<比较例>
·上述冲压部P2的宽度尺寸L7:4mm
·上述冲压部P2的长度尺寸L8:10mm
·波峰的数量:10个
·上述倾斜面部62、72相对于齿6、7的接近分离方向的上述倾斜角度A1、A2的绝对值:38°
·上述波峰侧曲面部61、71的沿着上述波形的长度的一半L11、L21:0.18mm
·上述倾斜面部62、72的沿着上述波形的长度L12、L22:0.15mm
·与一方的齿6、7的波谷侧曲面部63、73相向的另一方的齿7、6的波峰侧曲面部71、61的沿着上述波形的长度的一半L13、L23:0.18mm
·伸长率:1.32
·在上述设想接近状态下上述两倾斜面部62、72的主要压接区域的与上述法线正交的方向上的长度L4:0.19mm
接下来,对于齿支架8、9进行说明。
如图1、图2、图6~图10及图18~图22所示,上述第1齿支架8及第2齿支架9分别具备定位面86、96,该定位面86、96相互滑动接触而用于进行这两个齿支架8、9的轴4的轴心4a方向的定位。
如图1、图2、图6~图10及图18~图22所示,上述第1齿支架8由合成树脂一体成型,具备:保持齿6的支架主体81;和将该支架主体81能够转动地支撑于上述轴4的轴承部82。上述第1齿支架8具备在两侧具有定位面86的单一的轴承部82。另外,上述第1齿支架8由第1基座2保持。即,该第1齿支架8用小螺钉85止动附着于第1基座2的板部件23的上表面。上述第1齿支架8在供被插入到在该第1齿支架8的上表面侧与上述第2齿支架9的下表面侧之间形成的用纸插入用间隙12的用纸P1抵接的部位、即间隙的深处具备卡定壁83。上述第1齿支架8在上述卡定壁83的中央部具有定位部84,该定位部84用于通过与上述用纸P1的角部P12抵接而进行用纸P1的定位,是将该卡定壁83切割成在平面视图中大致呈直角等腰三角形状而形成的。
如图1、图2、图6~图10及图18~图22所示,上述第2齿支架9由合成树脂成型为一体,具备:保持齿7的支架主体91;和由上述轴4能够转动地支撑该支架主体91的轴承部92。上述第2齿支架9具备在相向面分别具有定位面96的成对的轴承部92,在第1齿支架8的轴承部92的两侧配置有第2齿支架9的成对的轴承部92,使这些各轴承部92的定位面96彼此滑动接触。上述第2齿支架9没有由第2基座3保持。即,在第2齿支架9的上表面与第2基座3的板部件33的下表面之间,形成有朝向前方逐渐扩开的间隙13。
接下来,使用图18~图22对该装订用具1的工作进行说明。
首先,图18所示,在待机位置(F),通过设置于第1基座2与第2基座3之间的未图示的复位弹簧的作用,成为第1基座2与第2基座3的基端部2b、3b彼此最接近的状态。其结果是,在操作把手51向上方跳起了的状态下,按压部件53拼接于弹性反弹部件52的上表面。在该状态下,第1齿6及第2齿7的齿顶6b、7b彼此保持为相互分离的状态。
在以上那样的待机位置(F),将层叠的多张用纸P1插入到在上述第1齿6与第2齿7之间形成的用纸插入用间隙12,在抵接于上述卡定壁83的位置进行定位。
然后,若向下方转动操作上述操作把手51,则直到上述第2齿7抵接于用纸P1为止的期间,副轴10以按压部件53为支点而向上运动,第2基座3受该副轴10的向上运动施力而如图19所示那样转动。其结果是,用纸P1被夹持于上述第1齿6与第2齿7之间。
若从该状态起进一步施加操作力,则如图20及图21所示,上述按压部件53在上述弹性反弹部件52的上表面向后方移动并且向下方按压,而且上述第2齿7被向第1齿6方向施加强力,使用纸P1被夹压。从用纸P1被压缩到接近极限的阶段到图22所示那样将操作把手51进一步转动操作到最终位置(L)的阶段,上述按压部件53专门使弹性反弹部件52弹性变形并且向下方移动。因此,逐渐提高齿6、7针对用纸P1的夹压力并且允许操作把手51的转动。
受到这样的夹压力的用纸P1伴随着用纸原料的伸长而压缩变形为截面波形。此时,在第1齿6的倾斜面部62与第2齿7的倾斜面部72面对的区域,最强的压缩力被施加于用纸P1,主要在该部分发挥上述的锚紧效应及氢键效应,多张用纸P1被相互装订。
接下来,使用图24对于用该装订用具1的齿6、7将用纸P1装订起来了的上述的实施例1、2、3及比较例的结果进行说明。
在图24中,所谓“保持力”,是表示使用例如装订用具1以上述两齿6、7所产生的夹压力变为150kg前后的一定值的状态将与A4纸相当的再生复印纸P1的长边方向一端侧装订起来,并将上述复印纸P1的另一端侧翻起时的剥落难易度的指标。此处,所谓保持力”不行”说的是翻起时冲压部P2轻易剥落、不能供实用的状态。所谓保持力“可以”说的是翻起时冲压部P2不会轻易剥落的状态。所谓保持力“良好”说的是翻起时冲压部P2被牢固地装订起来、足以供实用的状态。将其结果记录如下。另外,保持力根据所装订的用纸的质量、装订用纸的空间的温度和/或湿度等而变化,所以不表示保持力的具体数值。
在实施例1中,得到了装订2张及4张时的保持力都为“良好”这一结果。在实施例2中,得到了装订2张时的保持力为“良好”而装订4张时的保持力为“可以”这一结果。在实施例3中,得到了在4张的情况下保持力稍差、但在2张的情况下保持力为“良好”这一结果。
根据以上结果可知:对于实施例1、2、3可得到实用的保持力,但对于比较例,装订2张及4张时的任一情况下保持力都弱、不能供实用。
根据这样的实验结果可以认为:若上述倾斜角度A1、A2的绝对值变大则难以得到上述锚紧效应,另外,因为力不集中于上述倾斜面部62、72所以上述氢键效应难以发挥,难以得到实用的保持力。另外,可以认为:若上述倾斜面部62、72彼此面对的部分的长度、即两倾斜面部62、72的主要压接区域的与上述法线正交的方向上的长度L4变大,则压缩面积会变大,因为力不集中于上述倾斜面部62、72所以上述氢键效应难以发挥,难以得到实用的保持力。进一步,可以认为:若上述用纸原料的伸长率变小,则不能使用于进行上述氢键的用纸原料大量露出,上述氢键效应难以发挥,难以得到实用的保持力。
但是,上述的上述倾斜角度A1、A2的绝对值、上述两倾斜面部62、72的主要压接区域的与上述法线正交的方向上的长度L4和上述用纸原料的伸长率,能够分别独立地给上述锚紧效应及/或上述氢键效应带来影响,但是可以认为它们互相没有联动关系。
另外,如果在上述的实施例中取代通常的复印纸而对再生复印纸P1实施装订,则可以期待得到比上述的保持力大的保持力。
接下来,使用图25对于与上述的冲压部P2的长度尺寸L8有关的参考例1、2、3、4、5进行说明。这些参考例1、2、3、4、5中,1个间距(pitch)(1个波峰)的量的齿的形状与上述的实施例1相同,通过变更波峰的数量而将长度尺寸L8分别设定为5mm、8mm、10mm、15mm、20mm。
图25表示进行使用这些参考例1~5的齿进行了与对实施例1~3及比较例所进行的保持力的实验相同的实验所得的结果,对于保持力所涉及的“不行”、“可以”、及“良好”的指标也与上述指标同样。
对于参考例2,装订2张及4张时的任一保持力都是“可以”,对于参考例3及参考例4,得到了装订2张及4张时的任一保持力都是“良好”这一结果。另一方面,对于参考例1及参考例5,装订2张及4张时的任一保持力都是“不行”。
根据这样的实验结果可以说:冲压部P2的长度尺寸L8(及与其对应的齿6、7的长边尺寸)优选为8mm~15mm。即,在上述冲压部P2的长度尺寸L8比8mm小的情况下,因为在整个齿6、7中上述倾斜面部62、72彼此面对的面积的合计小、从冲压部P2整体观察到的用纸P1的被压缩的部位过少,所以不能充分发挥氢键效应。另一方面,在上述冲压部P2的长度尺寸L8大于等于20mm的情况下,因在整个齿6、7中上述倾斜面部62、72彼此的面对的面积的合计变大,每单位面积的载荷会减小。可以认为:这是因为施加于齿6、7的力不集中所以上述氢键效应难以发挥所致的。
另外,在该实验中,参考例1及参考例5的保持力成为不优选的结果,但通过使齿6、7的夹压力稍稍增大,有时也可得到能够供实用的保持力。
以下,叙述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装订用具1的效果。
本实施方式的装订用具1,在沿一定方向接近分离的成对的齿6、7上分别设置有相对于该接近分离方向成预定的倾斜角度A1、A2的倾斜面部62、72,能够通过用上述成对的齿6、7的倾斜面部62、72对在该齿6、7之间层叠多张而配置的用纸P1的一部分进行伴有用纸原料的伸长的压接由此对这些纸P1进行装订,上述倾斜面部62、72相对于齿6、7的接近分离方向的上述倾斜角度A1、A2的绝对值低于38°,在使上述成对的齿6、7接近使得与上述成对的齿6、7的上述倾斜面部62、72彼此的最短距离相对应的法线的长度L3变为0.09mm的状态下,上述两倾斜面部62、72的主要压接区域的与上述法线正交的方向上的长度L4低于0.18mm,上述用纸原料的伸长率大于1.32且小于等于1.60。
即,设定为,在上述倾斜面部62、72的面对距离变为0.09时,倾斜面部62、72彼此面对的部分的长度L4低于0.18mm,因此能够保持伸长率大于1.32且小于等于1.60的状态并且用比较小的操作力对用纸P1进行装订,能够在该装订了的状态下维持实用的保持力。
另外,上述各齿6、7具备:形成齿6、7的波峰的多个波峰侧曲面部61、71;形成齿6、7的波谷的多个波谷侧曲面部63、73;和在这些波峰侧曲面部61、71的端部611、711与波谷侧曲面部63、73的端部631、731之间分别连续而形成的多个上述倾斜面部62、72,由这些波峰侧曲面部61、71、波谷侧曲面部63、73及倾斜面部62、72形成截面成为波形的齿面6c、7c,因此能够比较简单地形成齿面6c、7c。另外,因为由这些齿6、7形成的冲压部P2具有方向性,所以对于与冲压部P2的长边方向正交的方向的用纸P1的翻动能够以比较强的力予以抗衡。
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倾斜面部62、72相对于齿6、7的接近分离方向的上述倾斜角度A1、A2的绝对值大于等于25°且小于38°,因此能够抑制由于齿6、7的倾斜角度A1、A2过小即齿6、7的倾斜过陡而使上述冲压部P2的由上述倾斜面部62、72按压的部分、即倾斜压缩部P22破损。如果换言之,则能够消除因为若使角度变陡那么齿6、7向用纸P1的咬入会变深所以用纸P1不能忍耐从齿6、7受到的力而破损这一问题。并且,能够抑制由于齿6、7的倾斜角度A1、A2过大即齿6、7的倾斜过缓而使上述用纸P1被压缩的面积变大而力被分散这一不良情况。因此,能够有效地发挥上述锚紧效应及上述氢键效应。
另外,在使上述成对的齿6、7接近使得与上述成对的齿6、7的上述倾斜面部62、72彼此的最短距离相对应的法线的长度L3变为0.09mm的的状态下,上述两倾斜面部62、72的主要压接区域的与上述法线正交的方向上的长度L4超过0mm且小于0.18mm,因此能够使力集中于比较小的面积,能够充分发挥上述氢键效应。
进一步,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用纸原料的伸长率大于等于1.36且小于等于1.47,因此能够抑制由于伸长率过大而使用纸P1破损的情况,并且能够消除由于伸长率过小而不能增大应该压缩的用纸原料的表面积、难以充分发挥上述氢键效应这一问题。
另外,上述波峰侧曲面部61、71的沿着上述波形的长度的一半L11、L21在上述倾斜面部62、72的沿着上述波形的长度L12、L22以上,因此与波峰侧曲面部61、71的沿着波形的长度的一半L11、L21比上述倾斜面部62、72的沿着波形的长度L12、L22小的情况相比,能够通过压缩使用纸P1更大地变形。
特别是,本实施方式的齿6、7,其上述波峰侧曲面部61、71的沿着上述波形的长度的一半L11、L21与上述倾斜面部62、72的沿着上述波形的长度L12、L22相等,因此能够抑制用纸P1的过度拉伸和/或负载施加于用纸P1的一部分的情况。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装订用具1,在沿一定方向接近分离的成对的齿6、7之间配置有多张层叠的用纸P1,能够用上述两齿6、7夹压上述用纸P1而对这些用纸P1进行装订,并具备:用于沿夹压方向对第1齿6施力的第1基座2;用于沿夹压方向对第2齿7施力的第2基座3;用于通过将这些第1、第2基座2、3的预定部位彼此推宽而向上述两齿6、7付与夹压力的施力机构5,该施力机构5具备:设置于第2基座3的操作把手51;设置于上述第1基座2的弹性反弹部件52;和按压部件53,其为轴状,设置于上述操作把手51使得外周面531与该弹性反弹部件52相接,伴随着该操作把手51的操作而经由上述弹性反弹部件52沿从第2基座3的预定部位离开的方向按压上述第1基座2的预定部位。该装订用具的构造并不限定于与本实施方式的其他构成要素的组合,也可以另行构成独立的发明。
即,以往的装订用具,存在下述问题:为了对用纸进行压缩以发挥一定以上的保持力,向操作把手施加的操作力变得过大。如果换言之,则在实用的操作力的范围内操作了操作把手的情况下,就存在用纸彼此的保持力不会变为实用的保持力这一问题。这样的不良情况并不限定于手动操作操作把手的装订用具,在以电动使其工作的情况下也需要大电容的致动器。但是,如果是本实施方式这样的装订用具,则能够提供将操作所需的能量抑制得低并且所装订的用纸P1能够确保一定以上的保持力的装订用具1。即,上述按压部件53为轴状,因此能够使外周面531在上述弹性反弹部件52上平滑地移动。另外,轴状的按压部件53,并不仅是如本实施方式那样不能旋转地安装于上述操作把手51的部件,也可以是能够旋转动作地安装于上述操作把手51的部件。
更具体地说,该装订用具1,在沿一定方向接近分离的成对的齿6、7之间配置有多张层叠的用纸P1,能够用上述两齿6、7夹压上述用纸P1而对这些用纸P1进行装订,并具备:用于在顶端部沿夹压方向对第1齿6施力的第1基座2;用于在顶端部沿夹压方向对第2齿7施力的第2基座3;将这些两基座2、3在顶端附近部2a、3a枢接的主轴4;和用于通过将上述第1、第2基座3的基端部2b、3b相互推宽而向上述两齿6、7付与夹压力的施力机构5,该施力机构5具备:设置于第2基座3的操作把手51;设置于上述第1基座2的弹性反弹部件52;和按压部件53,其为轴状,设置于上述操作把手51使得外周面531与该弹性反弹部件52相接,伴随着该操作把手51的操作而经由上述弹性反弹部件52沿从第2基座3的基端部3b离开的方向按压上述第1基座2的基端部2b。因此,能够使按压部件53的外周面531在上述弹性反弹部件52上平滑地移动,能够将操作所需的能量抑制得低。该装订用具的构造并不限定于与本实施方式的其他构成要素的组合,也可以另行构成独立的发明。
另外,上述施力机构5是在第2基座3的基端部3b经由副轴10枢接有操作把手51,在该操作把手51的从上述副轴10偏心的位置止动附着有上述按压部件53的机构,构成为,通过使上述操作把手51向第1、第2基座2、3的顶端2c、3c侧转动而使上述按压部件53受弹性反弹部件52压接并且向基端2d、3d侧移动,因此能够消除为了装订实用张数的用纸P1而使操作把手51与基座2、3的大小变得不平衡、装订用具1整体的平衡变差、并且/或者导致装订用具1整体的大型化这一不良情况。
进一步,上述施力机构5设定为,在将上述操作把手51操作到了最终位置(L)的状态下,上述按压部件53位于比配置应该装订的用纸的假想基准面11靠第1基座2侧的位置,并且上述副轴10位于比上述假想基准面11靠第2基座3侧的位置。即,因为能够跨过上述假想基准面11地配置上述按压部件53与上述副轴10,所以能够使装订用具1整体紧凑。此处,假想基准面11只要是配置应该装订的用纸P1的面即可,是什么样的面都可以,也可以不齿的齿顶和/或主轴的轴心未配置于其上的面。
更具体地说,本实施方式的装订用具1,沿着配置应该装订的用纸P1的假想基准面11配置有第1齿6的齿顶6b及主轴4的轴心4a,设定为,在上述施力机构5将上述操作把手51操作到了最终位置(L)的状态下,上述按压部件53位于比上述假想基准面11靠第1基座2侧的位置,并且上述副轴10位于比上述假想基准面11靠第2基座3侧的位置,因此能够使装订用具1整体紧凑。
投影距离L5与投影距离L6的比为1:1~1:6.2,因此能够将装订用具1整体保持为适当的平衡,其中,该投影距离L5是从上述齿6、7的齿顶6b、7b到上述主轴4的轴心4a相对于上述假想基准面11的投影距离,该投影距离L6是从上述主轴4的轴心4a到上述副轴10的轴心10a相对于上述假想基准面11的投影距离。即,在本实施方式的装订用具1中,若X超过6.2,则将把手上拉到极限也不能在上下齿6、7之间插入5张用纸P1。但是,若变更主轴4与副轴10间的距离和/或、上述轴4、10所呈的角度或、弹性反弹部件52的厚度尺寸等,则并不限定于此。另一方面,若X低于1,则用于配置零件的物理空间消失。另外,本实施方式的装订用具1将X大约设定为4.5,若X比其小,则基座2、3和/或其他部件相对于操作把手51变得过大,若X比其大,则操作把手51相对于基座2、3变得过大。因此,如果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将X设定为4.5左右,则作为手动操作的装订用具1能够使使用感良好,能够使装订用具1整体的尺寸平衡最合适。
上述操作把手51在两侧具有侧壁512且横截面呈コ形,构成为在将上述操作把手51操作到了最终位置(L)的状态下外嵌于第2基座3,因此能够在将操作把手51操作到了最终位置(L)的状态下变得紧凑。
另外,上述第2基座3在两侧具有侧壁36d且横截面呈コ形,上述侧壁36具备缺口部361,在上述操作把手51未操作的状态下在该操作把手51设置的按压部件53进入该缺口部361,因此能够将上述副轴10、上述按压部件53及上述主轴4配置得接近上述假想基准面11。因此,能够使装订用具1整体上变得紧凑。
进一步,本实施方式的装订用具1的齿6、7用在在沿一定方向接近分离的成对的齿6、7之间配置有多张层叠的用纸P1并能够用上述两齿6、7夹压上述用纸P1而对这些用纸P1进行装订的装订用具1中,并具备:在齿顶6b、7b具有波峰与波谷且截面成为波形的齿面6c、7c;和用于在齿顶6b、7b的前面侧的边缘部将用纸P1导向用纸插入用间隙12的倾斜引导部66、76,上述倾斜引导部66、76位于比上述波谷靠齿顶6b、7b侧的位置。该齿的构造并不限定于与本实施方式的其他构成要素的组合,也可以另行构成独立的发明。
即,以往的装订用具,在各齿的齿顶在金属原料的厚度方向两侧设有倒角部,各倒角部的倒角深度都设定为比上述各齿的波谷的深度大。若是这样的装订用具,则在倒角部形成后进行波谷的研磨加工等而在上述波谷部分的端部出现了毛刺的情况下,呈弯曲形状的波谷部分有可能在上述倒角部露出。在该状态下,若要将用纸插入到在成对的齿之间形成的用纸插入用间隙,则会出现用纸的边缘部刮到将上述用纸插入的一侧的面、即在位于前面侧的倒角部露出的波谷部分这一不良情况。但是,如果是本实施方式那样的装订用具1,则能够尽可能地抑制将用纸P1插入时该用纸P1刮到齿6、7上的情况。另外,具备这样的倾斜引导部66、76的齿6、7既可以是通过切削加工形成的齿,也可以是通过冲压加工形成的齿。作为切削加工的具体例,可以考虑手工作业或机械加工。
另外,上述倾斜引导部66、76设定为比上述波谷靠齿顶6b、7b侧,因此能够将用纸插入侧的倒角部65、75的倾斜设置为不会导致用纸P1破损的程度的平缓的倾斜,能够抑制在对用纸P1进行压缩后冲压部P2中的用纸P1的反端边侧的长边方向端部与未被冲压的部分的边界部分P24的破损。如果详细叙述,则由装订用具1的前侧(齿顶6b、7b的前边缘部分)形成的上述边界部分P24位于所装订的册子P的主体侧。若冲压部P2设定于用纸P1的端部,则使用者在翻动用纸P1时多从册子P的主体侧开始翻动。因此,和用纸P1的端边P11侧的长边方向端部与未被冲压的部分的边界部分P25相比,将用纸P1彼此剥离的方向的力多施加于上述主体侧的上述边界部分P24。因此,优选在该边界部分P24尽可能不出现破损。
另外,上述各齿6、7是通过金属原料60的由冲压所实现的冲切成形而制作的,在上述齿顶6b、7b在金属原料60的厚度方向两侧通过冲压加工而设有倒角部64、65、74、75,上述一方的倒角部65、75的一部分形成上述倾斜引导部66、76,因此能够通过冲压加工简单地形成各齿6、7,并且上述倾斜引导部66、76也能够通过冲压加工而简单地形成。即,通过在仅由冲压加工构成的多工位加工中进行流水线作业,能够比较抑制成本地形成齿6、7。
特别是,一方的倒角部64、74设定为比另一方的倒角部65、75大,因此能够确保用于压缩用纸P1的齿面6c、7c的大小并且抑制用纸P1的破损。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各齿6、7用在在沿一定方向接近分离的成对的齿6、7之间配置有多张层叠的用纸P1、能够用上述两齿6、7夹压上述用纸P1而对这些用纸P1进行装订的装订用具1中,是通过金属原料60的由冲压所实现的冲切成形而制作的,在齿顶6b、7b在金属原料60的厚度方向两侧通过冲压加工而设有倒角部64、65、74、75。该齿的构造并不限定于与本实施方式的其他构成要素的组合,也可以另行构成独立的发明。
即,以往的装订用具,各齿是通过对金属原料实施比较花费工时的研磨加工而制作的,这样的通过手工作业和/或机械加工等切削加工而形成的齿并不适于大量生成。然而,如果是本实施方式那样的装订用具,则能够仅通过按压而进行冲切加工及倒角加工,能够抑制生成成本并且比较简单地成形装订用具1用的齿6、7。另外,各齿6、7的齿面6c、7c并不限定于波状可以进行各种变更,进一步,各齿6、7的波谷可以与倒角部的下端部为大致同一高度,也可以位于比倒角部的下端部靠齿顶侧的位置和/或位于比倒角部的下端部靠齿的基端侧的位置。另外,一方的倒角部的大小与另一方的倒角部的大小也可以相互不同。作为具体的一例,可以列举仅通过按压而形成的齿,该齿中一方的倒角部与另一方的倒角部设定为相互不同的大小,齿的波谷位于比两侧的倒角部的下端部及倾斜引导部的下端部靠齿的齿顶侧的位置。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各齿6、7用在在沿一定方向接近分离的成对的齿6、7之间配置有多张层叠的用纸P1、能够用上述两齿6、7夹压上述用纸P1而对这些纸P1进行装订的装订用具1中,其特征在于:在用纸插入方向的前后两边缘具备倒角部64、65、74、75,将用纸插入侧的倒角部65、75的倾斜设定为比相反侧的倒角部64、74的倾斜平缓。此处,所谓“倾斜”说的是相对于配置应该装订的用纸的假想基准面的角度。该齿的构造并不限定于与本实施方式的其他构成要素的组合,也可以另行构成独立的发明。
如果是本实施方式那样的装订用具,则用纸插入侧的倒角部65、75的倾斜设定得平缓,因此能够抑制在对用纸P1进行压缩后冲压部P2中的用纸P1的反端边侧的长边方向端部与未被冲压的部分的边界部分P24破损。另外,为了尽可能地减少用纸的破损,可以考虑使两侧的倒角部的倾斜平缓,但变得难以确保对用纸进行压缩的部分的面积。但是,如果是本实施方式的装订用具,则仅使与特别要求强度的边界部分P24相对应的用纸插入侧的倒角部65、75的倾斜平缓,因此能够确保齿6、7整体上进行压缩的部分的面积并且还抑制用纸P1的破损。进一步,如果是这样的装订用具,则也可得到能够容易地将用纸P1插入到用纸插入用间隙12这一效果。
另外,这样的用纸插入侧的倒角部的倾斜设定为比相反侧的倒角部的倾斜平缓的齿,其上述倒角部可以是通过切削加工而形成的,也可以是通过冲压加工而形成的。作为切削加工的具体例,可以考虑手工作业或机械加工。
另外,倒角部的下端部可以位于下述任一位置:比齿的波谷靠齿顶侧的位置;与齿的波谷位于同一高度的位置;和比齿的波谷靠基端侧的位置,等等。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优选的方式,构成为,用纸插入侧的倒角部65、75的倾斜平缓,但也可以采用这些倒角部65、75的倾斜不平缓的方式。
进一步,本实施方式的装订用具1,在沿一定方向接近分离的成对的齿6、7之间配置有多张层叠的用纸P1,能够用上述两齿6、7夹压上述用纸P1而对这些用纸P1进行装订,其特征在于,具备:用于沿夹压方向对第1齿6施力的第1基座2;用于沿夹压方向对第2齿7施力的第2基座3;保持第1齿6的第1齿支架8;保持第2齿7的第2齿支架9;和对这些第1、第2齿支架8、9彼此进行定位使得它们能够进行一定的相对动作的定位单元。该装订用具的构造并不限定于与本实施方式的其他构成要素的组合,也可以另行构成独立的发明。此处,所谓定位单元是使第1、第2齿支架完全连结的单元和/或将第1、第2齿支架嵌合而定位的单元等,可以进行各种变更。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上述定位单元,使第1、第2齿支架8、9相对于操作把手51、及安装有该操作把手51的第2基座3独立。
以往的装订用具,保持第1齿的第1齿支架固定于第1基座并且保持第2齿的第2齿支架固定于第2基座,在该第2基座上枢接有操作把手。因此,需要非常正确地设定齿支架相对于基座的位置,使得在转动操作了操作把手时第1齿与第2齿在适当的位置啮合。如果换言之则存在下述问题:即使齿彼此的位置由于零件彼此的大小误差和/或齿支架向基座的安装位置的错位,而稍稍错位,也不能发挥所希望的夹压力。然而,如果是本实施方式那样的装订用具,则第1、第2基座2、3与齿支架8、9被分别定位,因此与基座2、3的精度如何无关都能够使齿6、7彼此的精度提升。因此,能够提供所装订的用纸P1能够确保一定以上的保持力的装订用具1。另外,与基座2、3的精度如何无关,因此作为基座2、3也可以应用上述那样的钣金原料。另外,上述定位单元,只要至少支撑第1、第2齿支架9即可,并不限定于也枢接于上述第1、第2基座2、3的主轴4。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第2齿支架8、9设定为相对于上述第2基座3独立,但各齿支架8、9可以相对于第1基座2独立,也可以相对于两基座2、3独立。另外,第1、第2齿支架8、9彼此的一定的相对动作并不限定于旋转动作,可以是直线动作等其他各种变更形式。
上述第1齿6及第2齿7具有沿一定方向延伸的形状,上述定位单元具备:用于进行上述齿6、7的短边方向的相对定位的短边方向定位要素;和用于进行上述齿6、7的长边方向的相对定位的长边方向定位要素,因此能够使齿6、7相对于用纸P1的位置适当。
上述短边方向定位要素是沿齿6、7的接近分离方向支撑上述第1、第2齿支架8、9的共用的轴4,因此能够用轴4的直径来限制上述齿支架8、9的转动动作。
进一步,上述短边方向定位要素是将第1基座2与第2基座3轴连结的主轴4,因此能够抑制齿支架8、9相对于基座2、3在前后方向上的错位。
上述长边方向定位要素是在上述第1齿支架8及第2齿支架9设置的定位面86、96,该定位面86、96用于相互滑动接触而进行这些两齿支架8、9在上述齿6、7的长边方向上的定位,因此能够防止齿支架8、9彼此的左右方向上的错位。
上述各齿支架8、9具备:保持齿6、7的支架主体81、91;将该支架主体81、91能够转动地支撑于上述短尺寸方向定位要素的轴承部82、92,因此能够用上述支架主体81、91适当地保持齿6、7,并且通过由贯通上述轴承部82、92的作为短尺寸方向定位要素的共用的轴4进行支撑而使齿6、7彼此的位置适当。
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第1齿支架8具备在两侧具有定位面86的单一的轴承部82,上述第2齿支架9具备在相向面分别具有定位面96的成对的轴承部92,在第1齿支架8的轴承部82的两侧配置有第2齿支架9的成对的轴承部92,使这些各轴承部82、92的定位面86、96彼此滑动接触,因此能够用简单的构造来进行左右方向上的定位,并且组装作业容易进行。
另外,第1齿支架8及第2齿支架9是分别一体成形的支架,因此能够牢固地确定轴承部82、92与齿支架8、9的位置关系,容易确保齿6、7彼此的精度。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第1齿支架8及第2齿支架9是分别通过合成树脂一体成型的支架,所以即使是比较复杂的形状也没有关系,也能够将上述精度保持为一定。
进一步,上述第1齿支架8由第1基座2保持,第2齿支架9未由第2基座3保持,因此在向上述操作把手51施加了操作力时不会向上述定位面86、96施加不合理的力。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装订用具1,在沿一定方向接近分离的成对的齿6、7之间配置有多张层叠的用纸P1,能够用上述两齿6、7夹压上述用纸P1而对这些用纸P1进行装订,并具备:用于沿夹压方向对第1齿6施力的第1基座2;用于沿夹压方向对第2齿7施力的第2基座3;将这些两基座2、3在顶端附近部2a、3a枢接的主轴4;用于通过将上述第1、第2基座3的基端部2b、3b相互推宽而向上述两齿6、7付与夹压力的施力机构5;由上述主轴4直接支撑且能够转动并保持第1齿6的第1齿支架8;和由上述主轴4直接支撑且能够转动并保持第2齿7的第2齿支架9。如果是这样的装订用具,则第1、第2基座2、3仅沿夹压方向进行按压即可,齿6、7的定位如果由第1、第2齿支架8、9彼此来进行也可以。
另外,上述第1基座2及第2基座3分别具备:由上述主轴4支撑的基座主体21、31;和由该基座主体21、31保持并沿夹压方向按压相对应的齿6、7的基端6a、7a的硬质的齿座部件22、32,因此能够使由于上述第1、第2齿6、7彼此的夹压力而施加于齿6、7的基端6a、7a侧的大的力分散在上述齿座部件22、32上,以防止上述基座2、3变形。
接下来,参照附图对该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对于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的部位相对应的各部位标注同一名称及符号。
如图26~图37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装订用具X1,在沿一定方向接近分离的成对的齿6、7之间配置有多张层叠的用纸,能够用上述两齿6、7夹压上述用纸而对这些用纸进行装订,并具备:用于沿夹压方向对第1齿6施力的第1基座2;用于沿夹压方向对第2齿7施力的第2基座3;将这些两基座2、3在顶端附近部2a、3a枢接的主轴4;用于通过将上述第1、第2基座2、3的基端部2b、3b相互推宽而向上述两齿6、7付与夹压力的施力机构5;保持第1齿6的第1齿支架8;和保持第2齿7的第2齿支架9。
如图26~图29及图33所示,上述第1基座2用于在顶端附近部2a沿夹压方向对第1齿6施力。上述第1基座2具备:由主轴4支撑的基座主体21;和拼接于该基座主体21的上表面的板部件23。
如图26、图28、图29及图33所示,上述基座主体21具有底板24、从上述底板24的两侧边缘立起的成对的侧壁26、及从上述底板24的前端向上方延伸的前壁25,上述基座主体21是通过对钣金原料实施冲切及折弯加工而一体地制作的钣金制的部件。另外,在基座主体21的后部固定设置有后基座28,该后基座28具有底板28a、从底板28a的两侧边缘立起的成对的侧壁28b、及从上述底板28a的后端向上方延伸的后壁28c。在该后基座28的侧壁28b设置有防脱突起28d,该防脱突起28d用于防止后述的弹性反弹部件52的橡胶压板522的向上方的脱离。该后基座28也是通过向钣金原料实施冲切及折弯加工而一体地制作的钣金制的部件,通过焊接等不能相对移动地固定于基座主体21。在上述基座主体21的侧壁26的前端附近部,设置有用于供上述主轴4贯通的轴孔261。为了在组装完成状态下不给齿6、7彼此的啮合带来障碍,该轴孔261与上述主轴4之间的间隙设定为极小。另外,在前壁25的前方固定设置有托架251,该托架251具备用于安装后述的孔盖M及导向部件G的阴螺纹孔251a。而且,在上述底板24的前部的上面设置有半冲切加工等所得的未图示的定位突起,在使该定位突起卡合于在上述板部件23设置的定位孔的状态下使上述板部件23拼接于该基座主体21的上表面。
如图26、图28、图29及图33所示,上述板部件23是介于上述基座主体21与上述第1齿6之间的板状的部件。另外,在该板部件23设置有设置于第1齿支架8的定位突起8a能够插入的定位孔23a。
如图26~图29及图33所示,上述第2基座3用于在顶端附近部3a沿夹压方向对第2齿7施力。上述第2基座3具备:由主轴4支撑的基座主体31;和拼接于该基座主体31的下表面的板部件33。
如图26~图29及图33所示,上述基座主体31具备:顶板34;从该顶板34的两侧边缘垂下的成对的侧壁36;从上述顶板34的前端向下方延伸的前壁35;和从上述顶板34的后端向下方延伸的后壁37,上述基座主体31是通过对钣金原料实施冲切加工及折弯加工而一体地成形的钣金制的部件。即,上述基座主体31在两侧具有侧壁36且横截面呈コ形。上述侧壁36具备缺口部361,在后述的操作把手51未被操作的状态下,设置于该操作把手51的后述的按压部件53进入该缺口部361。在上述侧壁36的前端附近部设置有用于供上述主轴4贯通的轴孔362。为了在组装完成状态下不给齿6、7彼此的啮合带来障碍,该轴孔362与上述主轴4之间的间隙设为极小。另外,在上述侧壁36的后端附近部,设置有用于供后述的副轴10贯通的轴孔363。而且,在上述顶板34的前部的下表面设置有半冲切加工等所得的未图示的定位突起,在使该定位突起卡合于在上述板部件33设置的定位孔的状态下使上述板部件33拼接于该基座主体31的下面。
如图26、图28、图29及图33所示,上述板部件33是介于上述基座主体31与上述第2齿7之间的板状的部件。另外,在该板部件33设置有设置于第2齿支架9的定位突起9a能够插入的定位孔33a。
另外,图26、图28、图29及图33所示,由基座盖20及中间盖30覆盖这些第1基座2及第2基座3。
上述基座盖20是合成树脂制的部件,如图26、图28、图29及图33所示,配置于上述基座主体21的外侧且固定于上述第1基座2,呈能够从下方、前方、后方及两侧方覆盖上述基座主体21的形状。
上述中间盖30是合成树脂制的部件,如图26、图28、图29及图33所示,配置于上述基座主体31的前部的外侧且固定于上述基座盖20,呈能够从上方、前方及两侧方覆盖上述基座主体31的前部的形状。
进一步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上述基座盖20及上述中间盖30的前端部分安装有合成树脂制的孔盖M。如图26、图28、图29及图33所示,该孔盖M是具备用于将用纸插入的用纸插入口M1的喙状部件,在下部具备安装部M2,该安装部M2具有带锪孔的小螺钉插通孔M2a。该孔盖M的用纸插入口M1与形成于齿6、7之间的用纸插入空间S相连通。
而且,如图26~图29及图33所示,在该孔盖M的用纸插入口M1与第1齿6之间设置有导向部件G,该导向部件G用于将从用纸插入口M1插入的用纸向形成于齿6、7之间的用纸插入空间S引导。该导向部件G具备:对用纸的下表面进行引导的薄板状的导向部G0;和与该导向部G0的基端部一体地连接且在下表面侧具有小螺钉插通孔G1a的安装部G1。
而且,图26~图29及图33所示,通过将穿过了上述小螺钉插通孔M2a、G1a的小螺钉252紧固附着于上述托架251的阴螺纹孔251a,由此将这些孔盖M及导向部件G一起紧固固定于上述第1基座2的基座主体21。
如图26~图30、图33及图34所示,上述主轴4将上述第1、第2基座2、3在顶端附近部2a、3a枢接,上述两基座2、3以该主轴4为轴而转动,由此使得上述两齿6、7接近分离。
如图26~图29、图33及图35所示,上述施力机构5用于通过将上述第1、第2基座2、3的预定部位彼此推宽而向上述两齿6、7付与夹压力,更具体地说,用于通过将上述第1、第2基座2、3的基端部2b、3b相互推宽而向上述第1齿6及第2齿7付与夹压力。上述施力机构5具备:设置于第2基座3的操作把手51;设置于上述第1基座2的弹性反弹部件52;按压部件53,其为轴状,设置于上述操作把手51使得外周面与该弹性反弹部件52相切,伴随着该操作把手51的操作而经由上述弹性反弹部件52沿从第2基座3的预定部位离开的方向按压上述第1基座2的预定部位;和沿齿6、7彼此分离的方向对上述第1齿支架8与上述第2齿支架9施力的复位用的拉伸弹簧54。
上述操作把手51能够在从图26及图28所示的待机位置(F)到图27及图29所示的最终位置(L)之间转动。如图26~图29及图33所示,该操作把手51具备:具有顶板511及从该顶板511的两侧边缘垂下的侧壁512且横截面呈コ形的把手主体51a;和从上方及侧方覆盖该把手主体51a的把手盖51b。上述把手主体51a构成为,在操作到了最终位置(L)的状态下外嵌于第2基座3。即,上述把手主体51a的两侧壁512拼接于上述第2基座3的基座主体31的侧壁36的外表面,将操作把手51的基端部的两侧壁512经由副轴10能够转动地枢接于上述第2基座3的基端部3b的两侧壁36。在上述侧壁512的后端附近部设置有用于供上述副轴10贯通的轴孔513。另外,在上述侧壁512上在从上述轴孔513所贯通的部位偏心的位置,设置有用于架设上述按压部件53的孔514。
如图28、图29、图33及图35所示,上述按压部件53具备:按压轴53a,作为架设于上述操作把手51的侧板512间的轴状的部件;和配置于该按压轴53a的周围的套环53b,该按压部件53的外周面531即套环(collar)53b的外周面与上述弹性反弹部件52相接。另外,该按压部件53是伴随着该操作把手51的操作而经由上述弹性反弹部件52沿从第2基座3的基端部3b离开的方向对上述第1基座2的基端部2b进行按压的部件。
如图28、图29、图33及图35所示,上述弹性反弹部件52具备:橡胶制的部件主体521;和设置于该部件主体521的上表面的金属制的橡胶压板522。该弹性反弹部件52,在操作把手51从待机位置(F)到达最终位置(L)的期间,由上述按压部件53仅压缩预定的行程。
上述部件主体521安装于第1基座2的基端部2b的上表面。另外,上述部件主体521在上表面的前后方向中间部具有倾斜部521b。该倾斜部521b具有随着从前方朝向后方逐渐上升的倾斜。而且,部件主体521的上表面中的低位部分521a以及高位部分521c都是水平的,低位部分521a位于比高位部分521c低的位置,其中,该低位部分521a是上述倾斜部521b的前侧即主轴4侧的部位,该高位部分521c是上述倾斜部521b的后侧即与主轴4相反侧的部位。另外,在该部件主体521的上后部设置有向下方逐渐降下的缺口521d。通过设置该缺口521d,得以抑制该部件主体521的弹性反弹力相对于移位的变动。例如,在部件主体521的最大高度尺寸为10mm、宽度尺寸为14mm、前后的进深尺寸为20mm的情况下,缺口521d的形状设定为侧视呈等边尺寸为4mm左右的直角等腰三角形状,上述高位部分521c的前后尺寸设定为6mm左右。
上述橡胶压板522具备:用于将来自按压部件53的载荷分散地向部件主体521传递的顶板部523;从该顶板部523的两侧边缘、前边缘及后边缘分别向下方垂下的防错位用的侧限制板部524a、前限制板部524b及后限制板部524c;和从前限制板部524b的下端伸向前方的防脱部525。上述顶板部523也在上表面的前后方向中间部具有倾斜部523b,该倾斜部523b具有随着朝向后方而逐渐上升的倾斜。上述顶板部523的上表面的其他部位是水平的,比上述倾斜部523b靠前方的部位即低位部分523a位于比比该倾斜部523b靠后方的部位即高位部分523c低的位置。后限制板部524c能够与第1基座2的后壁28c面接触。另一方面,上述防脱部525与上述后基座28的防脱突起28d相向。该橡胶压板522配置于部件主体521的上方,而且,能够通过使部件主体521弹性变形并且使上述防脱部525潜入上述防脱突起28d的下方而安装到部件主体521上。
但是,如图26~图29及图33所示,上述施力机构5,其上述副轴10与上述按压部件53的位置关系设定为,通过使上述操作把手51的自由端侧向第1、第2基座2、3转动,由此上述按压部件53与弹性反弹部件52的橡胶压板522的顶板部523滑动接触并且从该顶板部523的上述低位部分523a经过上述倾斜部523b向上述高位部分523c移动。
以下,对于第1齿6进行说明。
上述第1齿6除以下叙述的点以外,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齿同样的构成。以下,仅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齿的不同点进行说明。
上述第1齿6在左右两侧边缘部具有缺口,但省略了图示。另外,一方的侧边缘部,其缺口的上方与缺口的下方相比较按预定距离配置于内侧,但省略了图示。即,该第1齿6整体上具有左右不对称的形状,通过嵌件成形手法而一体地组装于上述第1齿支架8。
接下来,对于第2齿7进行说明。
上述第2齿7也是除以下叙述的点以外,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齿同样的构成。以下,仅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齿的不同点进行说明。
如图31及图32所示,上述第2齿7具备:通过钣金加工而形成的齿主体7x;和一体卷绕安装于该齿主体7x的高度方向中间部的周围的树脂制的带7y。
如图31及图32所示,上述齿主体7x在左右两侧边缘部具有缺口7x1。另外,在一方的侧边缘部,缺口7x1的上方7x2与缺口的下方7x3相比较按预定距离配置于外侧。即,齿主体7x整体上具有左右不对称的形状。进一步,在齿主体7x的一方的面上,通过刻印等而设置有用于与另一方的面加以区别的显示部7x4。
如上所述,上述带7y在上述齿主体7x的高度方向中间部的周围作为嵌件部件通过合成树脂一体成型有上述齿主体7x。另外,在该带7y设置有用于确定向第2齿支架9插入时的朝向的突起7y1。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齿7在组装前与第2齿支架9分体,在组装途中通过粘接剂而定位固定于上述第2齿支架9。即,如图30及图34所示,第2齿7插入到第2齿支架9的后述的齿插入孔91a,在啮合于第1齿6的状态下通过粘接剂而定位固定于第2齿支架9。
接下来,对于齿支架8、9进行说明。
如图30所示,上述第1齿支架8及第2齿支架9分别具备定位面86、96,该定位面86、96用于相互滑动接触而进行这些两齿支架8、9在轴4的轴心方向上的定位。
如图30所示,上述第1齿支架8,作为嵌件部件通过合成树脂一体成型有第1齿6。该第1齿支架8一体地具备:保持上述第1齿6的支架主体81;和形成于该支架主体81的后方的单一的轴插通部82。上述第1齿支架8由第1基座2保持为定位状态。具体地说,将该第1齿支架8经由上述板部件23安装于上述基座主体21的构造,如以下这样。该齿支架8在下表面具有向下方突出的定位突起8a,该定位突起8a插入到上述板部件23的定位孔23a。如果更详细叙述,则该定位突起8a呈锥状,并压入到上述板部件23的定位孔23a。另外,在该齿支架8设置有贯通上述定位突起8a的螺纹孔8x。而且,将小螺钉85从下方插通于在第1基座2的基座主体21及板部件23分别设置的螺纹插通孔,并将其螺合附着于上述螺纹孔8x。另外,上述基座主体21与上述板部件23,通过如上所述未图示的定位突起与未图示的定位孔的卡合而相互定位。
进一步,上述第1齿支架8在成为形成于上述齿6、7之间的用纸插入空间S的结束端的部位具备卡定壁83。在该卡定壁83的中央部具备定位部84,该定位部84用于通过使插入到上述用纸插入空间S的用纸的角部与之抵接而进行该用纸的定位,是将该卡定壁83切割成平面视图中大致呈直角等腰三角形状而形成的。
在上述轴插通部82具备轴插通孔82a,该轴插通孔82a用于在上述轴插通部82与主轴4之间确保比较大的间隙C并且供该主轴4插通。而且,在该轴插通部82的后端附近设置有用于与上述拉伸弹簧54的一端部连接的缺口8b。
如图30所示,上述第2齿支架9是通过合成树脂一体成型的,一体地具备:保持齿7的支架主体91;和形成于该支架主体91的后方的轴插通部92。上述第2齿支架9具备在相向面分别具有定位面96的成对的上述轴插通部92,在第1齿支架8的轴插通部82的两侧配置有第2齿支架9的成对的上述轴插通部92,使这些各轴插通部82、92的定位面86、96彼此滑动接触。第2齿支架9以定位状态由第2基座3保持。具体地说,将该第2齿支架9经由上述板部件33安装于上述基座主体31的构造是以下这样的装订用具。该齿支架9在上表面具有向上方突出的定位突起9a,该定位突起9a插入到上述板部件33的定位孔33a。如果更详细叙述,则该定位突起9a呈锥状,得以压入于上述板部件33的定位孔33a。另外,在该齿支架9设置有贯通上述定位突起9a的螺纹孔9x。而且,将小螺钉95从上方插通于在第2基座3的基座主体31及板部件33分别设置的螺纹插通孔,并将其螺合附着于上述螺纹孔9x。另外,上述基座主体31与上述板部件33,如上所述通过未图示的定位突起与未图示的定位孔的卡合而相互定位。
如图30及图34所示,在上述支架主体91设置有供上述第2齿7插入的齿插入孔91a。该齿插入孔91a的内部尺寸比上述第2齿7的带7y的外部尺寸稍大。该齿支架9与上述第2齿7之间的定位,在使操作把手51成为上述待机位置(F)的状态下将上述第2齿7插入到上述齿插入孔91a后,如以下这样进行。即,在使操作把手51从上述待机位置(F)移动到上述最终位置(L)并使第1齿6与第2齿7啮合后,通过粘接剂等将第2齿7与第2齿支架9的齿插入孔91a之间的间隙粘接起来,并固定这些第2齿7与第2齿支架9。
在上述轴插通部92具备轴插通孔92a,该轴插通孔92a用于在上述轴插通部92与主轴4之间确保比较大的间隙C并且供该主轴4插通。而且,在该轴插通部92的后端附近设置有用于与上述拉伸弹簧54的另一端部连接的缺口9b。
进一步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上述第2基座3的基座主体31的后部的上面设置有操作完成检测部件39。如图36及图37所示,该操作完成检测部件39具备:用于安装于上述基座主体31的上表面的基台391;和与该基台391设为一体且能够弹性变形的爪部392。上述爪部392具有:突出部392a,位于长边方向中间部,在操作把手51到达上述最终位置(L)时上表面碰撞操作把手51的顶板511;和爪392b,位于顶端部,如图37所示在操作把手51到达上述最终位置(L)时越过上述基台391的突起391a而向下方移动。
接下来,使用图28、图29及图33对该装订用具X1的工作进行说明。
首先,如图28所示,在待机位置(F),通过设置于第1齿支架8与第2齿支架9之间的拉伸弹簧54的作用,第1基座2与第2基座3的基端部2b、3b彼此成为最接近的状态。其结果是,在操作把手51向上方跳起的状态下,套环53b拼接于弹性反弹部件52的上述顶板部523的低位部分523a。在该状态下,第1齿6及第2齿7的齿顶6b、7b彼此保持为相互分离的状态。
在以上这样的待机位置(F),将层叠的多张用纸插入到形成于上述第1齿6与第2齿7之间的用纸插入用间隙S中,在抵接于上述卡定壁83的位置进行定位。
然后,若向下方转动操作上述操作把手51,则在上述第2齿7抵接于用纸为止的期间,副轴10以按压部件53为支点向上运动,第2基座3受该副轴10的向上运动施力而转动。其结果是,用纸被夹持于上述第1齿6与第2齿7之间。
若从该状态起进一步施加操作力,则如图33所示,上述按压部件53在上述橡胶压板522的顶板部523的上表面向后方移动并且向下方按压,而且上述第2齿7被向第1齿6方向施加强力,而使用纸被夹压。在该移动中,上述按压部件53与上述顶板部523的上表面滑动接触并且从上述低位部分523a越过倾斜部523b向高位部分523c移动。在从用纸被压缩到接近极限的阶段起,如图29所示那样的将操作把手51进一步转动操作到最终位置(L)的阶段,上述按压部件53专门使弹性反弹部件52弹性变形并且向下方移动。因此,提高齿6、7针对用纸的夹压力并且允许操作把手51的转动。此处,伴随着上述按压部件53的向下方的移动及弹性反弹部件52的部件主体521的弹性变形,上述橡胶压板522的后限制板部524c相对于第1基座2的后壁28c滑动接触,可谋求该橡胶压板522的升降移动的圆滑化。
受到了这样的夹压力的用纸,伴随着用纸原料的伸长而压缩变形为截面呈波形。此时,在第1齿6的倾斜面部与第2齿7的倾斜面部面对的区域,最强的压缩力被施加到用纸上,主要在该部分,发挥上述的锚紧效应及氢键效应,多张用纸被相互装订起来。
而且,如图29及图37所示,若操作把手51到达最终位置(L)附近,则操作完成检测部件39的爪392b越过突起391a向下方移动,给操作者以点击感并且发出点击音。
另外,作为用纸的接合部位的冲压部的宽度尺寸,优选设定为小于0.6~4.0mm。更优选将上述宽度尺寸设定为约1.4mm或约1.6mm。
即使采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装订用具X1的构成,因为齿6、7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装订用具1中的齿同样的构成,所以也能够同样地得到由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齿6、7的构成带来的效果。
另外,通过采用本实施方式的装订用具X1的构成,能够得到以下所述的那样的效果。即,在第2基座3的基座主体31的上表面设置有具备用于安装于上述基座主体31的上表面的基台391和与该基台391一体地设置并能够弹性变形的爪部392的操作完成检测部件39,上述爪部392在其顶端具有爪392b,在操作把手51到达上述最终位置(L)时上述爪392b越过上述基台391的突起391a而向下方移动,此时发出点击音,并且在操作把手51到达了上述最终位置(L)时给使用者以点击感。因此,能够使操作者明确地识别到操作把手51的最终位置(L),能够有效地抑制夹压力不足引起的装订不良等的出现。
在操作把手51位于待机位置(F)的情况下按压部件53碰撞弹性反弹部件52的位置低,即、在上述部件主体521设置有低位部分521a进一步在上述橡胶压板522的顶板部523也设置有上述低位部分523a,因此能够将待机位置(F)的高度设定得比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待机位置(F)的高度小。因此,与手的大小无关都能够容易地握持该装订用具X1。
橡胶压板522的后端面即上述后限制板部524c的后面能够与第1基座2的后壁28c面接触,因此能够使上述后限制板部524c相对于上述后壁28c滑动。因此,能够使橡胶压板522圆滑地升降。其结果是,尽管在橡胶压板522的顶板部523设置有倾斜部523b,但仍能够降低上述橡胶压板522的后端刮到第1基座2上的可能性,能够提高工作的可靠性。
主轴4与第1及第2基座2、3的轴孔261、362之间的间隙设定得比主轴4与第1及第2齿支架8、9之间的间隙C小,因此由主轴4进行第1及第2基座2、3的定位。因此,在组装途中,主要通过装配找正利用粘接剂将第2齿7粘接于第2齿支架9,第1齿6与第2齿7就一直正确地啮合。特别是,在齿支架8、9设置有呈锥状的定位突起8a、9a,这些定位突起8a、9a压入于基座2、3的板部件23、33的定位孔23a、33a,因此能够将保持齿6、7的齿支架8、9以正确地定位的状态固定于基座2、3。因此,齿6、7一直正确地固定于承受基座2、3,能够长期持续维持该正确的啮合状态。
而且,第2齿7具备:通过钣金加工而形成的齿主体7x;和一体卷染安装于该齿主体7x的高度方向中间部周围的树脂制的带7y,因此能够经由粘接剂同样在树脂制的齿支架9粘接树脂制的带7y,能够将第2齿7更牢固地安装于第2齿支架9。
在弹性反弹部件52的部件主体521的后上部设置有缺口521d,因此能够解决以下这样的课题。即,在将部件主体521的形状设为长方体的情况下,在应该装订的用纸的张数增加且部件主体521被更多地压入时,存在从部件主体521经橡胶压板522、按压部件53向第2齿7传递的反作用力与应该装订的用纸的张数少的情况相比极端变大这一特性,但通过在部件主体521的后上部设置缺口521d,能够抑制应该装订的纸片类的张数增大时上述反作用力的急剧增大。
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以上叙述的实施方式。
例如,设置于用纸的冲压部的位置并不限定于沿着用纸的纸边的位置,也可以是用纸的角部。进一步,冲压部相对于册子并不限定于1个,也可以具有多个冲压部。
以下,使用图38~图41,对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图38~图41中,对于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标注同一附图标记,将详细的说明省略。另外,为了方便,在波峰状变形部P21的顶点与波谷状变形部P23的波谷底的中间地点标上线。另外,用于制作后述的册子P的装订用具,只要是与上述的实施方式同样地,能够通过在沿一定方向接近分离的成对的齿之间配置有多张层叠的用纸并用上述两齿夹压上述用纸而对这些用纸进行装订从而将这些多张用纸相互装订而制作册子P的装订用具,则是什么样的装订用具都可以,但是并未图示。
例如,图38所示的册子P是捆束多张用纸P1而成的,这些用纸P1在设定于角部P12的一处冲压部P2相互接合。更具体地说,上述冲压部P2是跨过用纸P1的一个端边P13和与该端边P13相邻的另一个端边P14而形成的,在平面视图中呈梯形状。如果详细叙述,则冲压部P2的长边方向的端部与未被按压的部分的边界部分P24、P25形成为相对于用纸P1倾斜。另一方面,冲压部P2的短边方向的端部不存在于用纸P1上,因此用纸P1的端边P13、P14侧视呈波状。
如果是这样的装订用具,则在翻动了用纸P1时,用纸P1以与相比于短边方向的端部更发挥阻力的长边方向的端部的边界部分P24为支点而移动,因此能够产生保持力。即,在上述的实施方式所示那样的与用纸P1的端边P11平行地配置有冲压部P2的装订用具中,要考虑翻动用纸P1的方向以上述冲压部P2的长边方向的端部的边界部分P24、P25为支点的情况和以上述冲压部P2的短边方向的端部的边界部分P26为支点的情况这二种情况。若是前一种情况则能够产生保持力,但若是后一种情况,则会出现因为用纸P1被沿着冲压部P2的波状翻动所以不能产生保持力这一不良情况。但是,如果是本变形例那样的装订用具,则因为使用者能够唯一地确定翻动用纸P1的方向,所以能够得到期待的保持力。而且,若沿着本变形例那样的用纸P1的端边P13、P14形成由上述冲压部P2所产生的波状,则因为难以从冲压部P2的短边侧翻动用纸P1,所以能够牢固地将用纸P1装订起来。另外,冲压部P2也可以涉及用纸P1的端边P13、P14中至少一方而形成。如果详细叙述,则也可以形成冲压部P2使得短边方向的一方的端部存在于用纸P1上并且短边方向的另一方的端部不存在于用纸P1上。
另外,图39所示的册子P是捆束多张用纸P1而成的,这些用纸P1在设定于端边P11的一处冲压部P2相互接合。更具体地说,上述冲压部P2是沿着用纸P1的端边P11的边缘部而形成的,在平面视图中呈矩形状。如果详细叙述,则冲压部P2的长边方向的一方的端部与未被按压的部分的边界部分P24形成为相对于用纸P1平行。另一方面,因为冲压部P2的长边方向的另一方的端部不存在于用纸P1上,所以用纸P1的端边P11侧视呈波状。
如果是这样的装订用具,则沿着用纸P1的端边P11形成有由上述冲压部P2所产生的波状,因此能够牢固地将用纸P1装订起来。
另外,图40所示的册子P是捆束多张用纸P1而成的,这些用纸P1在设定于端边P11的一处冲压部P2相互接合,并且在上述冲压部P2的附近具体地说是在冲压部P2的长边方向端部侧设置有折线P3。上述冲压部P2,与上述的实施方式同样,以从用纸P1的边缘部分离开一定距离的状态形成于该用纸P1的端边P11,在平面视图中呈矩形状。上述折线P3设置为相对于上述冲压部P2的长边方向平行,形成在上述冲压部P2中从用纸P1的反端边侧的长边部分与未被按压的部分的边界部分P24离开预定距离的位置。另外,上述预定距离也可以为0。即,上述折线P3也可以与上述边界部分P24相接。
如果是这样的装订用具,则在翻动了用纸P1时,用纸P1先以上述折线P3后以长边方向的端部的边界部分P24为支点而移动,因此能够产生上述冲压部P2的保持力。另外,如果是本变形例那样的装订用具,则因为使用者能够唯一地确定翻动用纸P1的方向所以能够得到期待的保持力。这样的折线P3是用于使翻动用纸P1时施加于上述冲压部P2的力降低的退避部的一例。另外,上述折线P3可以是用与形成上述冲压部P2的装订用具相同的装订用具1形成的,也可以是使用不同于冲压部P2的形成的工具形成的。另外,除折线P3以外,也可以是骑缝线状的线。进一步,这些退避部并不限定于直线状。
另外,图41所示的册子P是捆束多张用纸P1而成的,这些用纸P1在设定于端边P11的一处冲压部P2相互接合,并且在上述冲压部P2的附近具体地说是在冲压部P2的周围放射状设置有槽P4。更具体地说,上述冲压部P2是与上述的实施方式同样的冲压部,以从用纸P1的边缘部分离开一定距离的状态形成于该用纸P1的端边P11,在平面视图中呈矩形状。上述槽P4形成于从上述冲压部P2的长边方向端部与短边部分端部交叉的角部P27离开预定距离的位置。另外,上述预定距离也可以为0。即,上述槽P4也可以与上述角部P27相接。
如果是这样的装订用具,则在对重合的用纸P1进行装订时,具体地说是在用纸P1的一部分变形为波形而形成冲压部P2时,能够缓和冲压部P2的周边的用纸P1的拉伸阻力。另外,上述槽P4是用于是在用纸P1上形成冲压部P2时施加于上述冲压部P2周边的力降低的退避部的另一例。另外,上述槽P4可以是用与形成上述冲压部P2的装订用具相同的装订用具1形成的,也可以是用不同于冲压部P2的形成的工具形成的。形成该槽P4的位置和/或形状等也并不限定于图示的情况,可以进行各种变更。
另外,各齿的形状并不限定于上述的波状,可以进行各种变更。作为一例,也可以是沿长边方向间隔地设置有齿顶向顶端逐渐缩径的多个锥(cone)状即圆锥状的齿面的形状。如果是这样的齿,则冲压部就具备沿长边方向间隔地形成的圆形状的压缩部。另外,即使是波状的齿,与给用纸的压缩造成大的影响的波峰侧曲面部和/或倾斜面部的形状相比,给用纸的压缩造成的影响少的波谷侧曲面部的形状,也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形状,可以进行各种变更。
进一步,倾斜面部并不限定于上述那样的平的面状,例如可以呈平缓的弯曲形状等,可以进行各种变更。作为具体的一例,如图42及图43所示,一种装订用具1,其中,在沿一定方向接近分离的成对的齿6、7分别设置有相对于该接近分离方向成预定的倾斜角度A1、A2的倾斜面部62、72,通过用上述成对的齿6、7的倾斜面部62、72对多张层叠地配置于该齿6、7之间的用纸P1的一部分进行伴有用纸原料的伸长的压接,由此能够对这些用纸P1进行装订,该装订用具1中,在使上述成对的齿6、7接近使得与上述成对的齿6、7的上述倾斜面部62、72彼此的最短距离相对应的法线的长度L3至少变为0.09mm的状态下,上述两倾斜面部62、72的主要压接区域的与上述法线正交的方向上的长度L4低于0.18mm,在本实施方式中,特别图示了在接近使得上述法线的长度L3变为0.09mm的状态下上述长度L4大致为0mm的成为线接触状的装订用具1。具体地说,各齿6、7的至少一方,在形成齿6、7的波峰的多个波峰侧曲面部61、71与形成齿6、7的波谷的多个波谷侧曲面部63、73之间形成有具有突出部分67的倾斜面部62、72,更具体地说,第1齿6在波峰侧曲面部61与波谷侧曲面部63之间具备沿宽度方向延伸的肋状的突出部分67。即,第1齿6具备不平的倾斜面部62,在第1齿6的倾斜面部62中面向第2齿7的倾斜面部72的部分形成有上述突出部分67,第1齿6的倾斜面部62的突出部分67与第2齿7的倾斜面部72线状形成主要压接区域,并且在主要压接区域及该区域附近对用纸进行压接。
如果是这样的装订用具,则能够通过上述突出部分67和面向该突出部分67的齿面7c之间来夹压用纸P1。因此,能够得到以上述的实施方式为准的效果。另外,倾斜面部的突出部分可以设置于第2齿,也可以设置于第1齿及第2齿这两方。另外,突出部分的形状并不限定于图示的形状,例如,也可以是在接近使得与上述成对的齿6、7的上述倾斜面部62、72彼此的最短距离相对应的法线的长度L3变为0.09mm的状态下、上述两倾斜面部62、72的主要压接区域的与上述法线正交的方向上的长度L4大致为0mm的成为线接触状的装订用具,即线状形成主要压接区域并且在主要压接区域及该区域附近对用纸进行压接。另外,突出部分可以沿齿的宽度(短边)方向间隔设置而点状形成主要压接区域。另外,突出部分也可以与齿分体形成。
本发明的装订用具,如果满足下述三个条件中的至少一个,就能够将操作所需的能量抑制为低并且所装订的用纸确保一定以上的保持力,这三个条件是:(1)上述倾斜面部相对于齿的接近分离方向的上述倾斜角度的绝对值低于38°;(2)在使上述成对的齿接近使得与上述成对的齿的上述倾斜面部彼此的最短距离相对应的法线的长度变为0.09mm的状态下、上述两倾斜面部的主要压接区域的与上述法线正交的方向上的长度低于0.18mm;(3)上述用纸原料的伸长率大于1.32且小于等于1.60。即,除如上述的实施方式那样满足全部条件(1)、(2)、(3)的装订用具之外,当然也可以是仅满足条件(1)、(2)或(3)的装订用具、满足条件(1)及(2)的装订用具、满足条件(2)及(3)的装订用具、满足条件(1)及(3)的装订用具。
本发明的装订用具,不仅作为将第1基座配置于桌上的固定类型而使用,也作为将手搭在第1基座及操作把手而使用的轻便类型而使用。另外,此时,当然也可以使第1基座位于上侧并且使操作把手位于下侧地使上下方向与上述的实施方式反向而使用。
另外,本发明的装订用具并不限定于装订2张~5张左右用纸的装订用具,只要是装订例如6张以上的用纸等多张用纸的装订用具则是什么样的都可以。
用纸,只要是片状则可以是纸制或塑料制等的,可以进行各种变更。另外,如果装订由同质的材料制作的多张片体,则能够进一步减少分别废弃时的工时。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手动操作操作把手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通过电动使其工作。即使在该情况下,也不需要施加大的操作力,能够得到能够用小电容的致动器进行应对这一效果。即,在使用电机等机械地施加操作力的情况下,相对于以往的情况而言所需的能量变小。因此,能够用比较小的电机使其驱动,能够有助于装订用具的小型化。
操作把手并不限定于本实施方式所示的往复转动的杆,例如也可以向一方向转动的拨盘式的把手和/或、直线工作的滑块式的把手等。
另外,也可以具备用于使各零件复位到初始状态的复位机构。例如,作为复位机构,只要是配置有使第2基座向上方移动的螺旋弹簧的机构,操作把手就会伴随着第2基座的向上运动而复位到初始位置。
加之,在齿顶在金属原料的厚度方向两侧形成的倒角部的角度,也可以不是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的角度那样的40°~60°,而设定为更小的角度例如20°~30°。
也可以在齿的波谷设置倾斜,也可以对齿的波谷的两端进行倒角。
也可以将齿整体设为随着从基端朝向顶端厚度尺寸逐渐变小的锥状。
也可以使齿的表面的平滑性在波峰与波谷不同。更详细地说,优选将波谷部分的表面形成得比波峰部分的表面更平滑。
而且,在上述的实施方式的说明中,使用了“上下”、“左右”及“前后”这样的表达,但这些方向是为了方便而设定的,当然,部件的设置方向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方向。
除此之外,也可以在无损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
附图标记说明
P1…用纸
1…装订用具
6、7…齿
61、71…波峰侧曲面部
611、711…端部
62、72…倾斜面部
63、73…波谷侧曲面部
631、731…端部
66、76…倾斜引导部
A1、A2…倾斜角度
L11、L21…波峰侧曲面部的沿着波形的长度的一半
L12、L22…倾斜面部的沿着波形的长度
L3…与齿的上述倾斜面部彼此的最短距离相对应的法线的长度
L4…两倾斜面部的主要压接区域的与上述法线正交的方向上的长度

Claims (7)

1.一种装订用具,在沿一定方向接近分离的成对的齿上分别设置有相对于该接近分离方向呈预定的倾斜角度的倾斜面部,通过用所述成对的齿的倾斜面部对在该齿之间多张层叠地配置的用纸的一部分进行伴有用纸原料的伸长的压接,由此能够对这些用纸进行装订,所述装订用具的特征在于,满足下述三条中的至少一个条件:
所述倾斜面部的相对于齿的接近分离方向的所述倾斜角度的绝对值低于38°;
在使所述成对的齿接近使得与所述成对的齿的所述倾斜面部彼此的最短距离相对应的法线的长度成为0.09mm的状态下,所述两倾斜面部压接的主要压接区域的与所述法线正交的方向上的长度低于0.18mm;以及
所述用纸原料的伸长率大于1.32且小于等于1.60。
2.根据权利要求1上述的装订用具,其中:
所述各齿具备:形成齿的波峰的多个波峰侧曲面部;形成齿的波谷的多个波谷侧曲面部;和在这些波峰侧曲面部的端部与波谷侧曲面部的端部之间分别连续而形成的多个所述倾斜面部,由这些波峰侧曲面部、波谷侧曲面部及倾斜面部形成截面成为波形的齿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订用具,其中:
所述倾斜面部的相对于齿的接近分离方向的所述倾斜角度的绝对值大于等于25°且小于38°。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装订用具,其中:
在使所述成对的齿接近使得与所述成对的齿的所述倾斜面部彼此的最短距离相对应的法线的长度变为0.09mm的状态下,所述两倾斜面部的主要压接区域的与所述法线正交的方向上的长度超过0mm且小于0.18mm。
5.根据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装订用具,其中:
所述用纸原料的伸长率大于等于1.36且小于等于1.47。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订用具,其中:
所述波峰侧曲面部的沿着所述波形的长度的一半在所述倾斜面部的沿着所述波形的长度以上。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订用具,其中:
所述波峰侧曲面部的沿着所述波形的长度的一半与所述倾斜面部的沿着所述波形的长度相等。
CN201480036546.0A 2013-06-26 2014-05-26 装订用具 Active CN10539263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33909 2013-06-26
JP2013-133909 2013-06-26
PCT/JP2014/063800 WO2014208237A1 (ja) 2013-06-26 2014-05-26 綴じ具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92636A true CN105392636A (zh) 2016-03-09
CN105392636B CN105392636B (zh) 2017-09-15

Family

ID=521415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36546.0A Active CN105392636B (zh) 2013-06-26 2014-05-26 装订用具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168146B2 (zh)
CN (1) CN105392636B (zh)
WO (1) WO2014208237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34892A (zh) * 2016-03-29 2017-10-10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装订处理设备和图像形成系统
CN108472977A (zh) * 2016-03-31 2018-08-31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装订部件、装订处理装置和图像处理装置
CN108472976A (zh) * 2016-03-31 2018-08-31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装订部件、装订处理装置和图像处理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815720B2 (ja) * 2014-07-03 2021-01-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WO2017169793A1 (ja) * 2016-03-31 2017-10-05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綴じ部材、綴じ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装置
JP6880787B2 (ja) 2016-03-31 2021-06-02 富士フイルムビジネ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綴じ部材、綴じ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装置
JP6763314B2 (ja) 2016-03-31 2020-09-30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綴じ部材、綴じ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装置
WO2017169791A1 (ja) * 2016-03-31 2017-10-05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綴じ部材、綴じ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装置
WO2017169792A1 (ja) * 2016-03-31 2017-10-05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綴じ部材、綴じ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装置
WO2017169794A1 (ja) * 2016-03-31 2017-10-05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綴じ部材、綴じ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装置
JP2017213787A (ja) * 2016-05-31 2017-12-07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歯部、綴じ具、用紙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6988968B2 (ja) * 2016-05-31 2022-01-05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歯部、綴じ具、用紙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7047296B2 (ja) * 2017-09-20 2022-04-05 富士フイルムビジネ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綴じ部材、記録材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2022079862A (ja) * 2020-11-17 2022-05-27 富士フイルムビジネ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針なし綴じ部の製造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106139A (en) * 1961-09-25 1963-10-08 Leopoldi Norbert Sheet crimping device
JP2010274623A (ja) * 2009-06-01 2010-12-09 Canon Inc シート綴じ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20100308526A1 (en) * 2009-06-05 2010-12-0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heet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2596583A (zh) * 2009-08-12 2012-07-18 森昭平 纸的合订用金属模组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3613206Y1 (zh) * 1958-12-24 1961-05-24
JP6095496B2 (ja) * 2012-06-29 2017-03-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106139A (en) * 1961-09-25 1963-10-08 Leopoldi Norbert Sheet crimping device
JP2010274623A (ja) * 2009-06-01 2010-12-09 Canon Inc シート綴じ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20100308526A1 (en) * 2009-06-05 2010-12-0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heet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2596583A (zh) * 2009-08-12 2012-07-18 森昭平 纸的合订用金属模组件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406843B2 (en) 2016-03-20 2019-09-10 Fuji Xerox Co., Ltd. Binding member, binding device, and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CN107234892A (zh) * 2016-03-29 2017-10-10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装订处理设备和图像形成系统
CN108472977A (zh) * 2016-03-31 2018-08-31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装订部件、装订处理装置和图像处理装置
CN108472976A (zh) * 2016-03-31 2018-08-31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装订部件、装订处理装置和图像处理装置
US10543655B2 (en) 2016-03-31 2020-01-28 Fuji Xerox Co., Ltd. Binding member, binding device, and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4208237A1 (ja) 2017-02-23
WO2014208237A1 (ja) 2014-12-31
CN105392636B (zh) 2017-09-15
JP6168146B2 (ja) 2017-07-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92636A (zh) 装订用具
TWM427348U (en) Freight fastening buckle with positioning function
WO2011052150A1 (ja) 紙綴じ具
US20140042203A1 (en) Fastening device
US20100135712A1 (en) Binder
US20120024931A1 (en) Saddle stapler
US6981626B1 (en) Stapler with a leg-cutting device
SE534656C2 (sv) Bockstansarrangemang
JP4296793B2 (ja) バインダー
CN103434293A (zh) 一种多功能装订机
EP1369259B1 (en) Bookbinding device for comb binding
EP3412463B1 (en) Ink cartridge
JP4300814B2 (ja) バインダー
JP4899413B2 (ja) 挟持片を用いた展示用ボード
JP3185021U (ja) 製本用治具
CN220640533U (zh) 刀卡组件及刀卡
JP6581421B2 (ja) シートカッター
CN218313852U (zh) 一种印刷切口机
JP2671255B2 (ja) ステープラー
WO2014196110A1 (ja) 複数のシートを綴じる方法、複数のシートおよび工具
JP2019142536A (ja) トレイ
CN103201075B (zh) 订书机
EP1346848A1 (en) Dividing sheet for spiral notebook or ring binder
CN217228336U (zh) 一种压线板包装盒及使用其的压线板
CN210477098U (zh) 财务装订机刀垫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