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92199A - 时隙配比自适应方法、控制器及基站 - Google Patents

时隙配比自适应方法、控制器及基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92199A
CN105392199A CN201410393607.0A CN201410393607A CN105392199A CN 105392199 A CN105392199 A CN 105392199A CN 201410393607 A CN201410393607 A CN 201410393607A CN 105392199 A CN105392199 A CN 10539219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ty
proportioning
time slot
candidate
slot pro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39360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392199B (zh
Inventor
陈卫华
陈卫民
张伟
刘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393607.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392199B/zh
Priority to PCT/CN2015/086527 priority patent/WO2016023452A1/zh
Publication of CN1053921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921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3921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9219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时隙配比自适应方法、控制器及基站。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时隙配比自适应方法,包括:接收第一基站发送的第一候选配比,接收第二基站发送的第二候选配比,该第一候选配比包括该第一基站根据第一小区的上下行信息确定的至少一个时隙配比,该第二候选配比包括该第二基站根据第二小区的上下行信息所确定的至少一个时隙配比;根据该第一候选配比及该第二候选配比采用交叉子帧最小原则,确定该第一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及该第二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将该第一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发送至该第一基站,将该第二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发送至该第二基站。本发明实施例可减轻相邻小区的交叉时隙干扰,提升小区的吞吐量。

Description

时隙配比自适应方法、控制器及基站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时隙配比自适应方法、控制器及基站。
背景技术
长期演进(LongTermEvolution,简称LTE)系统作为第三代(3rd-Generation,简称3G)移动通信系统与其未来移动通信系统之间的过渡,主要包括时分双工(TimeDivisionDuplexing,简称TDD)LTE与频分双工(FrequencyDivisionDuplexing,简称FDD)LTE两种模式的系统。时分长期演进(TimeDivision-LongTermEvolution,简称TD-LTE)系统便属于一种TDDLTE系统。
现有技术中,对于TD-LTE系统中的每个小区均可根据自己的业务情况选择合适的配比,若相邻小区根据采用不同的时隙配比会存在“交叉时隙干扰”。图1为采用现有技术传输上下行信息的网络示意图。如图1所示,当一个小区采用一个时隙传输上行信号,而另一小区使用同一时隙传输下行信号,那么该两个小区的基站与基站之间、用户设备(UserEquipment,简称UE)与UE之间均存在干扰信号。
采用现有技术的时隙配比自适应方案,单纯考虑本小区自己的业务情况虽可提高本小区的吞吐量,由于相邻小区之间的“交叉时隙干扰”的加重,反而制约该本小区吞吐量的提升,从而影响系统的整体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时隙配比自适应方法、控制器及基站,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相邻小区的交叉时隙干扰,对小区吞吐量的提升造成制约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时隙配比自适应方法,包括:
控制器接收第一基站发送的第一候选配比,接收第二基站发送的第二候选配比;其中,所述第一候选配比包括所述第一基站根据第一小区的上下行信息确定的至少一个时隙配比;所述第二候选配比包括:所述第二基站根据第二小区的上下行信息所确定的至少一个时隙配比;所述第二小区包括所述第一小区的任一相邻小区;
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一候选配比及所述第二候选配比,采用交叉子帧最小原则,确定所述第一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及所述第二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
所述控制器将所述第一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发送至所述第一基站,将所述第二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发送至所述第二基站。
根据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一候选配比及第二候选配比,采用交叉子帧最小原则,确定所述第一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及所述第二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包括:
所述控制器根据预设的至少两种候选配比两两组合具有的最少交叉子帧个数,确定所述两两组合对应的最优时隙配比;其中,所述至少两种候选配比包括:所述第一候选配比及所述第二候选配比;
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两两组合对应的最优时隙配比,生成配比映射表;
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一候选配比、所述第二候选配比及所述配比映射表,确定所述第一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及所述第二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
根据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在第二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控制器根据预设的至少两种候选配比两两组合具有的最少交叉子帧个数,确定所述两两组合对应的最优时隙配比之前,还包括:
所述控制器计算当前系统的所有时隙配比的上下行比值,并根据所述所有时隙配比的上下行比值大小,获得至少9种上下行比值区间;
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至少9种上下行比值区间,确定至少9种候选配比;其中,每种候选配比包括至少一个时隙配比;
所述控制器根据预设的配比子帧表,获得所述至少9种候选配比两两组合具有的最少交叉子帧个数;其中,所述配比子帧表包括不同时隙配比的交叉子帧个数。
根据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实现的方式,在第三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控制器根据预设的配比子帧表,获得所述9种候选配比两两组合具有的最少交叉子帧个数之前,还包括:
所述控制器将所述所有时隙配比按照两两组合的方式,分别确定不同时隙配比具有的交叉子帧个数;
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不同时隙配比具有的交叉子帧个数,生成所述配比子帧表。
根据第一方面至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任一一种,在第四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控制器为当前网络中除所述第一基站外的其他基站,对应的,所述控制器接收第一基站发送的第一候选配比包括:
所述控制器接收所述第一基站通过X2接口发送的所述第一候选配比。
根据第一方面至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任一一种,在第五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控制器为当前网络中任一小区基站的上级网络节点;
对应的,所述控制器接收第一小区基站发送的第一候选配比包括:
所述控制器接收所述第一小区基站通过S1接口发送的所述第一候选配比。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时隙配比自适应方法,包括:
第一基站根据第一小区的上下行信息确定第一候选配比;所述第一候选配比包括至少一个时隙配比;
所述第一基站将所述第一候选配比发送至控制器,以使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一候选配比及第二候选配比,采用交叉子帧最小原则,确定所述第一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其中,所述第二候选配比包括第二基站根据第二小区的上下行信息所确定的至少一个时隙配比;所述第二小区包括所述第一小区的任一相邻小区;
所述第一基站接收所述控制器发送的所述第一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
根据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第一基站根据第一小区的上下行信息确定第一候选配比,包括:
所述第一基站根据所述第一小区的上下行信息,计算所述第一小区的上下行比值;
所述第一基站根据所述第一小区的上下行比值及预设的候选配比表,确定所述第一候选配比;所述候选配比表包括:上下行比值区间对应的候选配比。
根据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在第二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第一基站根据所述第一小区的上下行比值及预设的候选配比表,确定所述第一候选配比包括:
所述第一基站计算当前系统的所有时隙配比的上下行比值,并根据所述所有时隙配比的上下行比值大小,获得至少9种上下行比值区间;
所述第一基站根据所述至少9种上下行比值区间,确定至少9种候选配比;每种候选配比包括至少一个时隙配比;
所述第一基站根据所述至少9种候选配比,生成所述候选配比表。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时隙配比自适应方法,包括:
控制器根据第一小区的负载及预设负载阈值,判断所述第一小区的负载是否超限;
若所述第一小区的负载未超限,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一小区的上下行信息及第二小区的上下行信息,分别确定所述第一小区的第一候选配比及所述第二小区的第二候选配比;其中,所述第二小区包括所述第一小区的任一相邻小区;所述第一候选配比包括至少一个时隙配比,所述第二候选配比包括至少一个时隙配比;
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一候选配比及所述第二候选配比,采用交叉子帧最小原则,确定所述第一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及所述第二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
所述控制器将所述第一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发送至第一基站,将所述第二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发送至第二基站。
根据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一小区的负载及预设负载阈值,判断所述第一小区的负载是否超限之前,还包括:
所述控制器接收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的所述第一小区的上下行信息,接收所述第二基站发送的所述第二小区的上下行信息;
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一小区的上下行信息确定所述第一小区的负载,根据所述第二小区的上下行信息确定所述第二小区的负载。
根据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在第二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一候选配比及所述第二候选配比,采用交叉子帧最小原则,确定所述第一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及所述第二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包括:
所述控制器根据预设的至少两种候选配比两两组合具有的最少交叉子帧个数,确定所述两两组合对应的最优时隙配比;其中,所述至少两种候选配比包括:所述第一候选配比及所述第二候选配比;
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两两组合对应的最优时隙配比,生成配比映射表;
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一候选配比、所述第二候选配比及所述配比映射表,确定所述第一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及所述第二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
根据第三方面的第二种可能实现的方式,在第三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控制器根据预设的至少两种候选配比两两组合具有的最少交叉子帧个数,确定所述两两组合对应的最优时隙配比之前,还包括:
所述控制器计算当前系统的所有时隙配比的上下行比值,并根据所述所有时隙配比的上下行比值大小,获得至少9种上下行比值区间;
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至少9种上下行比值区间,确定至少9种候选配比;其中,每种候选配比包括至少一个时隙配比;
所述控制器根据预设的配比子帧表,获得所述至少9种候选配比两两组合具有的最少交叉子帧个数;其中,所述配比子帧表包括不同时隙配比的交叉子帧个数。
根据第三方面的第三种可能实现的方式,在第四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控制器根据预设的配比子帧表,获得所述至少9种候选配比两两组合具有的最少交叉子帧个数之前,还包括:
所述控制器将所述所有时隙配比按照两两组合的方式,分别确定不同时隙配比具有的交叉子帧个数;
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不同时隙配比具有的交叉子帧个数,生成所述配比子帧表。
根据第三方面至第三方面的第四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任一一种,在第五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控制器将所述第一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发送至第一基站,将所述第二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发送至第二基站包括:
所述控制器将所述第一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通过单播方式发送至所述第一基站,将所述第二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通过单播方式发送至所述第二基站。
根据第三方面至第三方面的第五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任一一种,在第六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第一小区的负载超限,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一小区的上下行信息确定所述第一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所述第二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为所述第一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
对应的,所述控制器将所述第一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发送至第一基站,将所述第二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发送至第二基站包括:
所述控制器将所述第一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通过广播方式发送至所述第一基站及所述第二基站。
根据第三方面至第三方面的第六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任一一种,在第七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在所述控制器根据第一小区的负载及预设负载阈值,判断所述第一小区的负载是否超限,包括:
所述控制器通过比较所述第一小区的负载与所述第二小区的负载的大小,判断所述第一小区的负载是否最大;
若所述第一小区的负载最大,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一小区的负载及所述第二小区的负载,确定总小区负载;
所述控制器获得所述第一小区的负载占所述总小区负载的比例,并判断所述第一小区的负载占所述总小区负载的比例与所述负载阈值的大小;
若所述第一小区的负载占所述总小区负载的比例大于所述负载阈值,所述控制器确定所述第一小区的负载超限。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时隙配比自适应方法,包括:
第一基站向控制器发送第一小区的上下行信息;
所述第一基站接收所述控制器发送的所述第一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
根据第四方面,在第四方面的第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若所述第一小区的负载未超限,所述第一小区的最优配比为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一小区的上下行信息及第二小区的上下行信息,分别确定第一候选配比及第二候选配比,并根据所述第一候选配比及所述第二候选配比采用交叉子帧最小原则,所确定的时隙配比;
其中,所述第一候选配比为所述第一小区的候选配比,包括至少一个时隙配比,所述第二候选配比为所述第二小区的候选配比,包括至少一个时隙配比;其中,所述第二小区包括所述第一小区的任一相邻小区。
根据第四方面或第四方面的第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在第二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第一基站接收所述控制器发送的所述第一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包括:
所述第一基站接收所述控制器,通过单播方式发送的所述第一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
根据第四方面至第四方面的第二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任一一种,在第三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若所述第一小区的负载超限,所述第一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为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一小区的上下行信息所确定的时隙配比。
根据第四方面的第二种可能实现的方式,在第四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第一基站接收所述控制器发送的所述第一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包括:
所述第一基站接收所述控制器,通过广播方式发送的所述第一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
第五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控制器,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基站发送的第一候选配比,接收第二基站发送的第二候选配比;其中,所述第一候选配比包括所述第一基站根据第一小区的上下行信息确定的至少一个时隙配比;所述第二候选配比包括:所述第二基站根据第二小区的上下行信息所确定的至少一个时隙配比;所述第二小区包括所述第一小区的任一相邻小区;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候选配比及所述第二候选配比,采用交叉子帧最小原则,确定所述第一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及所述第二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
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发送至所述第一基站,将所述第二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发送至所述第二基站。
根据第五方面,在第五方面的第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确定模块,包括: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预设的至少两种候选配比两两组合具有的最少交叉子帧个数,确定所述两两组合对应的最优时隙配比;其中,所述至少两种候选配比包括:所述第一候选配比及所述第二候选配比;
生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两两组合对应的最优时隙配比,生成配比映射表;
所述确定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候选配比、所述第二候选配比及所述配比映射表,确定所述第一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及所述第二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
根据第五方面的第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在第二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确定模块,还包括:
计算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确定单元根据所述预设的至少两种候选配比两两组合具有的最少交叉子帧个数,确定所述两两组合对应的最优时隙配比之前,计算当前系统的所有时隙配比的上下行比值;
获取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所有时隙配比的上下行比值大小,获得至少9种上下行比值区间;
所述确定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至少9种上下行比值区间,确定至少9种候选配比;其中,每种候选配比包括至少一个时隙配比;
所述获取单元,还用于根据预设的配比子帧表,获得所述至少9种候选配比两两组合具有的最少交叉子帧个数;其中,所述配比子帧表包括不同时隙配比的交叉子帧个数。
根据第五方面的第二种可能实现的方式,在第三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确定单元,还用于在所述获取单元根据所述预设的配比子帧表,获得所述9种候选配比两两组合具有的最少交叉子帧个数之前,将所述所有时隙配比按照两两组合的方式,分别确定不同时隙配比具有的交叉子帧个数;
所述生成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不同时隙配比具有的交叉子帧个数,生成所述配比子帧表。
根据第五方面至第五方面的第三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任一一种,在第四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控制器为当前网络中除所述第一基站外的其他基站;
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一基站通过X2接口发送的所述第一候选配比。
根据第五方面至第五方面的第三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任一一种,在第五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控制器为当前网络中任一小区基站的上级网络节点;
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一小区基站通过S1接口发送的所述第一候选配比。
第六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站,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第一小区的上下行信息确定第一候选配比;所述第一候选配比包括至少一个时隙配比;
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候选配比发送至控制器,以使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一候选配比及第二候选配比,采用交叉子帧最小原则,确定所述第一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其中,所述第二候选配比包括第二基站根据第二小区的上下行信息所确定的至少一个时隙配比;所述第二小区包括所述第一小区的任一相邻小区;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控制器发送的所述第一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
根据第六方面,在第六方面的第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确定模块包括:
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小区的上下行信息,计算所述第一小区的上下行比值;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小区的上下行比值及预设的候选配比表,确定所述第一候选配比;所述候选配比表包括:上下行比值区间对应的候选配比。
根据第六方面的第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在第二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计算单元,还用于计算当前系统的所有时隙配比的上下行比值;
所述确定模块,还包括:获取单元及生成单元;
其中,所述获取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所有时隙配比的上下行比值大小,获得至少9种上下行比值区间;
所述确定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至少9种上下行比值区间,确定至少9种候选配比;每种候选配比包括至少一个时隙配比;
所述生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至少9种候选配比,生成所述候选配比表。
第七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控制器,包括:
判断模块,用于根据第一小区的负载及预设负载阈值,判断所述第一小区的负载是否超限;
确定模块,用于若所述第一小区的负载未超限,根据所述第一小区的上下行信息及第二小区的上下行信息,分别确定所述第一小区的第一候选配比及所述第二小区的第二候选配比,根据所述第一候选配比及所述第二候选配比采用交叉子帧最小原则,确定所述第一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及所述第二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其中,所述第二小区包括所述第一小区的任一相邻小区;所述第一候选配比包括至少一个时隙配比,所述第二候选配比包括至少一个时隙配比;
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发送至第一基站,将所述第二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发送至第二基站。
根据第七方面,在第七方面的第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控制器,还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在所述判断模块根据所述第一小区的负载及所述预设负载阈值,判断所述第一小区的负载是否超限之前,接收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的所述第一小区的上下行信息,接收所述第二基站发送的所述第二小区的上下行信息;
所述确定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小区的上下行信息确定所述第一小区的负载,根据所述第二小区的上下行信息确定所述第二小区的负载。
根据第七方面或第七方面的第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在第二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确定模块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根据预设的至少两种候选配比两两组合具有的最少交叉子帧个数,确定所述两两组合对应的最优时隙配比;其中,所述至少两种候选配比包括:所述第一候选配比及所述第二候选配比;
生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两两组合对应的最优时隙配比,生成配比映射表;
所述第一确定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候选配比、所述第二候选配比及所述配比映射表,确定所述第一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及所述第二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
根据第七方面的第二种可能实现的方式,在第三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确定模块,还包括:
计算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确定单元根据所述预设的至少两种候选配比两两组合具有的最少交叉子帧个数,确定所述两两组合对应的最优时隙配比之前,计算当前系统的所有时隙配比的上下行比值;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所有时隙配比的上下行比值大小,获得至少9种上下行比值区间;
所述第一确定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至少9种上下行比值区间,确定至少9种候选配比;其中,每种候选配比包括至少一个时隙配比;
所述第一获取单元,还用于根据预设的配比子帧表,获得所述至少9种候选配比两两组合具有的最少交叉子帧个数;其中,所述配比子帧表包括不同时隙配比的交叉子帧个数。
根据第七方面的第三种可能实现的方式,在第四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第一确定单元,还用于在所述第一获取单元根据所述预设的配比子帧表,获得所述至少9种候选配比两两组合具有的最少交叉子帧个数之前,将所述所有时隙配比按照两两组合的方式,分别确定不同时隙配比具有的交叉子帧个数;
所述生成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不同时隙配比具有的交叉子帧个数,生成所述配比子帧表。
根据第七方面至第七方面的第四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任一一种,在第五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将所述第一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通过单播方式发送至所述第一基站,将所述第二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通过单播方式发送至所述第二基站。
根据第七方面至第七方面的第五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任一一种,在第六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确定模块,还用于若所述第一小区的负载超限,根据所述第一小区的上下行信息确定所述第一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所述第二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为所述第一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将所述第一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通过广播方式发送至所述第一基站及所述第二基站。
根据第七方面至第七方面的第六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任一一种,在第七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判断模块,包括:
判断单元,用于通过比较所述第一小区的负载与所述第二小区的负载的大小,判断所述第一小区的负载是否最大;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若所述第一小区的负载最大,根据所述第一小区的负载及所述第二小区的负载确定总小区负载;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获得所述第一小区的负载占所述总小区负载的比例;
所述判断单元,还用于判断所述第一小区的负载占所述总小区负载的比例与所述负载阈值的大小;
所述第二确定单元,还用于若所述第一小区的负载占所述总小区负载的比例大于所述负载阈值,确定所述第一小区的负载超限。
第八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站,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向控制器发送第一小区的上下行信息;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控制器发送的所述第一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
根据第八方面,在第八方面的第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若所述第一小区的负载未超限,所述第一小区的最优配比为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一小区的上下行信息及第二小区的上下行信息,分别确定第一候选配比及第二候选配比,并根据所述第一候选配比及所述第二候选配比采用交叉子帧最小原则,所确定的时隙配比;
其中,所述第一候选配比为所述第一小区的候选配比,包括至少一个时隙配比,所述第二候选配比为所述第二小区的候选配比,包括至少一个时隙配比;其中,所述第二小区包括所述第一小区的任一相邻小区。
根据第八方面或第八方面的第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在第二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控制器通过单播方式发送的所述第一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
根据第八方面或第八方面的第二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任一一种,在第三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第一小区的负载超限,所述第一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为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一小区的上下行信息所确定的时隙配比。
根据第八方面的第三种可能实现的方式,在第四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控制器通过广播方式发送的所述第一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
本发明实施例的时隙配比自适应方法、控制器及基站,通过该控制器根据该第一小区的第一候选配比及该第二小区的第二候选配比,采用交叉子帧最小原则,确定该第一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可降低该第一小区与相邻小区的“交叉时隙干扰”,从而更好地保证该第一小区的吞吐量,提升系统的整体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采用现有技术传输上下行信息的网络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所提供的时隙配比自适应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所提供的时隙配比自适应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所提供的时隙配比自适应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所提供的时隙配比自适应方法的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五所提供的时隙配比自适应方法的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六所提供的时隙配比自适应方法的流程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六所提供的另一时隙配比自适应方法的流程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七所提供的时隙配比自适应方法的流程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八所提供的时隙配比自适应方法的流程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九所提供的时隙配比自适应方法的流程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十所提供的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十一所提供的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十二所提供的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十三所提供的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所提供的时隙配比自适应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由控制器执行,该控制器通常以硬件和/或软件的方式来实现,集成在小区基站或该小区基站的上级节点设备中。该小区可以为预设地域范围内的任一小区。本实施例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201、控制器接收第一基站发送的第一候选配比,接收第二基站发送的第二候选配比。
该第一候选配比包括该第一基站根据第一小区的上下行信息确定的至少一个时隙配比。该第二候选配比包括:该第二基站根据第二小区的上下行信息所确定的至少一个时隙配比;该第二小区包括该第一小区的任一相邻小区。
具体地,该第一小区的上下行信息可表示该第一小区的业务需求。该第一小区的上下行信息例如可包括:该第一基站与该第一小区内UE所传输的上下行信息所对应的数据量,如上下行流量。该第一候选配比包括的时隙配比为该第一基站确定的该第一小区传输上行信息,及下行信息的时隙分配。对应的,该第二小区的上下行信息可表示该第二小区的业务需求。该第二小区的上下行信息例如可包括:该第二基站与该第二小区内UE所传输的上下行信息所对应的数据量,如上下行流量。该第二候选配比包括的时隙配比为该第二基站确定的该第二小区传输上行信息,及下行信息的时隙分配。
在TD-LTE系统中,无线帧长度为10ms,由两个长度为5ms的半帧组成。每个半帧由5个长度为1ms的子帧组成,其中有4个普通子帧和1个特殊子帧。一个无线帧也可理解为10个长度为1ms的子帧。由于每个子帧具有一定的时间长度,因而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候选配比包括的时隙配比,还可以为该第一基站确定的传输上行信息及下行信息的子帧个数分配。
该第一基站根据该第一小区的上下行信息确定时隙配比,可以是根据该第一小区的上下行信息计算下行信息与上行信息的比值,与当前通信系统的所有时隙配比进行比较,将与该第一小区下行信息与上行信息的比值接近的至少一个时隙配比作为该第一小区的候选配比,即该第一候选配比。
假设,当前通信系统中具有7中不同的时隙配比,其时隙配比的编号分别为0~6。表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所示的时隙配比与上下行子帧的对应关系表。
表1
如表1所示,D为下行子帧,U为上行子帧,S为特殊子帧。在本实施例中,可将该特殊子帧认为下行子帧。因而,根据该表1可获得各配比编号对应的上下行时隙比值。在本实施例中,该上下行时隙比值还可以通过上下行子帧个数的比值表示。表2为本实施例一所示的不同时隙配比对应的上下行比值的对应关系表。
配比编号 #0 #1 #2 #3 #4 #5 #6
上下行比值 4:6 6:4 8:2 7:3 8:2 9:1 5:5
表2
在本实施例中,以该上下行比值为下行子帧数与上行子帧数的比值进行举例说明。根据上述表1可知,对于配比编号为0的时隙配比,其下行子帧数为4,其中包括2个特殊子帧,上行子帧数为6,因而,下行子帧数与上行子帧数的比值即为4:6。对于,其余编号的时隙配比,也可以是根据类似的方法获得对应的上下行子帧个数比,在此不再赘述。
若该第一小区的上行信息为5500,该第一小区的下行信息为4500,那么该第一小区下行信息与上行信息的比值为4.5/5.5。因而,根据该比值4.5/5.5,与当前通信系统的所有的时隙配比进行比较,分别计算其差值,并按照该差值绝对值从小到大的优先级,将各时隙配比进行排序。差值最小,表明该比值与该时隙配比最接近,优先级则最高。该时隙配比按照从高至低的优先级依次为#0、#6、#1、#3、#2、#4、#5。该第一基站可确定该#0及#6,两个时隙配比,作为该第一候选配比。
需要说明的是,在此仅以该第一基站为该第一小区确定2个时隙配比为例进行举例说明。该第一基站还可以确定大于两个的时隙配比,作为该第一候选配比。
虽然本实施例中以下行信息与上行信息的比值作为上下行比值进行举例说明,然,该上下行比值还可以根据上行信息与下行信息的比值可以获得。若该上下行比值为上行信息与该下行信息的比值进行确定,对应的各时隙配比对应的上下行比值即为上行子帧数与下行子帧数的比值。若时隙配比对应的上下行比值为上行子帧数与下行子帧数的比值,可以是根据该上行信息与该下行信息的比值,与各时隙配比的差值绝对值从小到大的优先级进行选择。
步骤202、该控制器根据该第一候选配比及该第二候选配比,采用交叉子帧最小原则,确定该第一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及该第二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
在本实施例方案中,该控制器至少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确定该第一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及该第二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
在第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该控制器可以将该第一候选配比中的各时隙配比依次与该第二候选配比中的各时隙配比进行两两对比确定对应的交叉子帧个数,并将与该第二候选配比中的各时隙配比交叉子帧个数最少的时隙配比确定为该第一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该控制器确定该第一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的同时,还确定该第二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该控制器可将该第一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所对应的该第二候选配比中时隙配比确定为该第二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若该第一候选配比的时隙配比中上行子帧的位置,对应该第二候选配比的时隙配比中下行子帧的位置,则可确定该第一候选配比的时隙配比,与该第二候选配比的时隙配比存在交叉子帧。
在第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该控制器可以根据该第一候选配比及该第二候选配比,通过查询预设的配比映射表,获得该第一最优时隙配比及该第二候选配比相对应的最优时隙配比,其中,包括该第一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及该第二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该配比映射表可以是根据不同候选配比的最少交叉子帧个数,所确定的。该不同候选配比至少包括该第一候选配比及该第二候选配比。
步骤203、该控制器将该第一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发送至该第一基站,将该第二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发送至该第二基站。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步骤201中该控制器可以接收该第一基站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发送的该第一候选配比。若该控制器接收该第一基站通过有线方式发送的该第一候选配比,则该控制器通过与该第一基站对应的有线接口接收;若该控制器接收该第一基站通过无线方式发送的该第一候选配比,则该控制器通过与该第一基站对应的无线空口接收。该控制器也通过类似的接收方式接收该第二基站发送的该第二候选配比。
本实施例方案,通过该控制器根据该第一小区的第一候选配比及该第二小区的第二候选配比,采用交叉子帧最小原则,确定该第一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及该第二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及第二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可降低该第一小区与相邻小区的“交叉时隙干扰”,从而更好地保证小区的吞吐量,提升系统的整体性能。
实施例二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时隙配比自适应方法。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所提供的时隙配比自适应方法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该方案在如上所述方案的基础上,其中步骤202该控制器根据该第一候选配比及第二候选配比,采用交叉子帧最小原则,确定该第一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及该第二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具体包括:
步骤301、该控制器根据预设的至少两种候选配比两两组合具有的最少交叉子帧个数,确定该两两组合对应的最优时隙配比;其中,该至少两种候选配比包括:该第一候选配比及该第二候选配比。
该至少两种候选配比可以包括不同上下行比值区间所对应的当前系统中的时隙配比,或根据灵活子帧技术所获得对应时隙配比。在本实施例中,根据该灵活子帧技术获得该时隙配比,可以通过特殊子帧作为桥梁,将原时隙配比中上行子帧转换为下行子帧,或将下行子帧转换为上行子帧,所获得时隙配比。需要说明是的,无论是当前系统中的时隙配比还是根据灵活子帧技术所获得时隙配比,每种候选配比包括的时隙配比的上下行比值位于同一上下行比值区间内。也就是说,每种候选配比中的时隙配比的上下行比值比较接近,可应用于相同或类似的业务。
步骤302、该控制器根据该两两组合对应的最优时隙配比,生成配比映射表。
步骤303、该控制器根据该第一候选配比、该第二候选配比及该配比映射表,确定该第一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及该第二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
由于该至少两种候选配比包括该第一候选配比及该第二候选配比,那么该配比映射表至少包括该第一候选配比与该第二候选配比对应的最优时隙配比。因而,该控制器可根据该配比映射表获得该第一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
进一步地,在上述方案中步骤301中该控制器根据预设的至少两种候选配比两两组合具有的最少交叉子帧个数,确定该两两组合对应的最优时隙配比之前,该方法还包括:
步骤3011、该控制器计算当前系统的所有时隙配比的上下行比值,并根据该所有时隙配比的上下行比值大小,获得至少9种上下行比值区间。
当前系统所有时隙配比例如可以包括上述表1所示的#0~#6的时隙配比,还可包括其他的时隙配比。若当前系统的时隙配比数为7,则根据该所有时隙配比的上下行比值可以为获得9种上下行比值区间;若当前系统的时隙配比数大于7,则根据该所有时隙配比的上下行比值可以为获得大于9种的上下行比值区间。
该控制器计算当前系统的所有时隙配比的上下行比值,可以将时隙配比中下行子帧个数,除以该时隙配比中上行子帧个数获得。
举例来说,若当前系统的时隙配比数为7,该所有时隙配比的上下行比值例如可以为上述表2所述。根据如上表2可知,该所有时隙配比的上下行比值,根据时隙配比的编号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可以为4:6、6:4、8:2、7:3、8:2、9:1、5:5。该所有时隙配比的上下行比值,按照比值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可以为4:6、5:5、6:4、7:3、8:2、8:2、9:1。
根据该所有时隙配比的上下行比值,可获得比值区间(0,2/3],(2/3,1],(1,3/2],(3/2,7/3],(7/3,4],(7/3,4],(4,9],(4,9],(9,+∞)。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不同时隙配比的上下行比值可能相同,根据该所有时隙配比的上下行比值,所获得该上下行比值区间包括相同的比值区间。
步骤3012、该控制器根据该至少9种上下行比值区间,确定至少9种候选配比;其中,每种候选配比包括至少一个时隙配比。
以当前系统的时隙配比数为7进行说明,该控制器根据该至少9种上下行比值区间所确定的该至少9种候选配比,例如为如下表3所示。表3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所提供的上下行比值区间与候选配比的对应关系表。
表3
步骤3013、该控制器根据预设的配比子帧表,获得该至少9种候选配比两两组合具有的最少交叉子帧个数;其中,该配比子帧表包括不同时隙配比的交叉子帧个数。
由于每种候选配比包括至少一种时隙配比。该控制器根据预设的配比子帧表,依次查询该至少9种候选配比中每种候选配比的时隙配比,与任一其他候选配比的各时隙配比的交叉子帧个数,并确定该每种候选配比的时隙配比,与该其他候选配比的各时隙配比的最少交叉子帧个数,从而获取该至少9种候选配比两两组合就具有的最少交叉子帧个数。
由于不同时隙配比与同一时隙配比可能具有相同的交叉子帧个数,因而,该每种候选配比的时隙配比,与该其他候选配比的各时隙配比的最少交叉子帧个数,可能具有多种不同的组合方式。也就是说,根据该至少9种候选配比两两组合就具有的最少交叉子帧个数,确定的该两两组合的最优时隙配比,可能为一组最优时隙配比,也可能为多组最优时隙配比,其中,每组最优时隙配比包括2个时隙配比。表4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所提供的配比映射表。
表4
举例来说,若该第一候选配比包括#0,#6两个时隙配比,该第二候选配比包括#3,#2两个时隙配比,根据该第一时隙配比、该第二时隙配比及该配比映射表可获得该第一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为#6对应的时隙配比,对应的,该第二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则为#3对应的时隙配比。
若该第一候选配比包括#6,#1两个时隙配比,该第二候选配比包括#3,#2两个时隙配比,根据该第一时隙配比、该第二时隙配比及该配比映射表可获得该第一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为#6对应的时隙配比,对应的,该第二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则为#3对应的时隙配比。该第一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还可以为#1的时隙配比,对应的,该第二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则为#2的时隙配比。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在步骤3013中该控制器根据预设的配比子帧表,获得该至少9种候选配比两两组合具有的最少交叉子帧个数之前,该方法还包括:
该控制器将该所有时隙配比按照两两组合的方式,分别确定不同时隙配比具有的交叉子帧个数;
该控制器根据该不同时隙配比具有的交叉子帧个数,生成该配比子帧表。
具体地,确定不同时隙配比具有的交叉子帧个数,实际为确定一个时隙配比与其他时隙配比,相同位置,也就是相同子帧编号对应的位置,的子帧分配是否不同,该具有不同子帧分配的位置的个数即为交叉子帧个数。也就是说,若一个时隙配比的#4子帧为上行子帧,而另一个时隙配比的#4子帧为下行子帧,则该子帧即为交叉子帧。
举例来说,该时隙配比例如可以为上述表1所示的时隙配比。#0的时隙配比,与#1的时隙配比存在2个交叉子帧;#0的时隙配比与#2的时隙配比存在4个交叉子帧。同理,获得其他不同子帧两两组合的交叉子帧个数,如表5所述。表5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所述的配比子帧表。
表5
在上述实施例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该控制器可以为当前网络中任一小区基站。
若该控制器为当前网络中除该第一基站外的其他基站,对应的,上述步骤201该控制器接收第一基站发送的第一候选配比包括:
该控制器接收该第一基站通过X2接口发送的该第一候选配比。
可选的,该控制器还可以为当前网络中任一小区基站的上级网络节点。
对应的,上述步骤201该控制器接收第一基站发送的第一候选配比包括:
该控制器接收该第一基站通过S1接口发送的该第一候选配比。
本实施例方案,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提供多种优选的可实现方案,以降低该第一小区与相邻小区的“交叉时隙干扰”,从而更好地保证该第一小区的吞吐量,提升系统的整体性能。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时隙配比自适应方法。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所提供的时隙配比自适应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由该第一基站执行。如图4所述,该方法具体包括:
步骤401、第一基站根据第一小区的上下行信息确定第一候选配比;该第一候选配比包括至少一个时隙配比。
步骤402、该第一基站将该第一候选配比发送至控制器,以使该控制器根据该第一候选配比及第二候选配比,采用交叉子帧最小原则,确定该第一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
其中,该二候选配比包括第二基站根据第二小区的上下行信息所确定的至少一个时隙配比;该第二小区包括该第一小区的任一相邻小区。
步骤403、该第一基站接收该控制器发送的该第一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
本实施例方案为与上述实施例一所述的控制器执行的时隙配比自适应方案所对应的,该第一基站执行的方案,其有益效果与上述实施例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时隙配比自适应方法。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所提供的时隙配比自适应方法的流程图。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其中步骤401第一基站根据第一小区的上下行信息确定第一候选配比,具体包括:
步骤501、该第一基站根据该第一小区的上下行信息,计算该第一小区的上下行比值。
步骤502、第一基站根据该第一小区的上下行比值及预设的候选配比表,确定该第一候选配比;该候选配比表包括:上下行比值区间对应的候选配比。
具体地,该第一小区的上下行比值可以为下行信息与上行信息的比值,也可以为上行信息与下行信息的比值。若该第一小区的上下行比值为下行信息与上行信息的比值,则该候选配比中的上下行比值区间,可以为下行子帧数与上行子帧数的比值的区间。该第一基站根据该第一小区的上下行比值及该候选配比表确定该第一候选配比,例如可以是通过该第一小区的上下行比值确定该候选配比表中对应的上下行比值区间,继而确定该上下行比值区间对应的候选配比。
进一步地,上述步骤502该第一基站根据该第一小区的上下行比值及预设的候选配比表,确定该第一候选配比,具体包括:
该第一基站计算当前系统的所有时隙配比的上下行比值,并根据该所有时隙配比的上下行比值大小,获得至少9种上下行比值区间;
该第一基站根据该至少9种上下行比值区间,确定至少9种候选配比;每种候选配比包括至少一个时隙配比;
该第一基站根据该至少9种候选配比,生成该候选配比表。
具体地,该第一基站获得该至少9种上下行比值区间的具体过程,可以是类似,上述实施例中该控制器获得该至少9种上下行比值区间的过程类似。区别仅在于,该第一基站根据该至少9种上下行比值区间生成该候选配比表,而上述实施例中该控制器根据该至少9种上下行比值区间生产配比映射表。
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方案的基础上,通过多种具体优选方案对该第一基站获取该第一候选配比的进行进一步说明,保证该第一候选配比与上下行信息的对应性,从而提高小区吞吐量。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时隙配比自适应方法。该实施例方案可由控制器执行。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五所提供的时隙配比自适应方法的流程图。如图6所述,该方法具体包括如下:
步骤601、控制器根据第一小区的负载及预设负载阈值,判断该第一小区的负载是否超限。
具体地,该负载阈值可以为负载大小的阈值,也可以为负载比例阈值。若该负载阈值为负载大小的阈值,该控制器可通过判断该第一小区的负载,与该负载阈值的大小,判断该第一小区的负载是否超限。若该第一小区的负载大于该负载阈值,则该控制器可确定该第一小区的负载超限;对应的,若该第一小区的负载小于或等于该负载阈值,则该控制器可确定该第一小区的负载未超限。
若该负载阈值为负载比例阈值,该控制器可通过判断该第一小区的负载,占总小区负载的比例,与该负载阈值的大小,判断该第一小区的负载是否超限。若该第一小区的负载占总小区负载的比例,大于该负载阈值,则该控制器可确定该第一小区的负载超限;对应的,若该第一小区的负载占总小区负载的比例小于或等于该负载阈值,则该控制器可确定该第一小区的负载未超限。
步骤602、若该第一小区的负载未超限,该控制器根据该第一小区的上下行信息及第二小区的上下行信息,分别确定该第一小区的第一候选配比及该第二小区的第二候选配比。
其中,该第二小区包括该第一小区的任一相邻小区;该第一候选配比包括至少一个时隙配比;该第二候选配比包括至少一个时隙配比。
步骤603、该控制器根据该第一候选配比及该第二候选配比,采用交叉子帧最小原则,确定该第一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及该第二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
具体地,该第一小区的负载未超限的情况下,该控制器确定该第一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及该第二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的实现方案,与上述实施例中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604、该控制器将该第一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发送至第一基站,将该第二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发送至第二基站。
本实施例方案中,该控制器通过判断该第一小区的负载是否超限,若未超限则根据该第一候选配比及该第二候选配比,采用交叉子帧最小原则,确定该第一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及该第二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可降低相邻小区的“交叉时隙干扰”,保证小区的吞吐量,同时还避免对高负载小区的吞吐量提升造成制约,从而更好地保证系统的整体性能。
实施例六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时隙配比自适应方法。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六所提供的时隙配比自适应方法的流程图。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地,上述步骤601中该控制器根据该第一小区的负载及预设负载阈值,判断该第一小区的负载是否超限之前,还包括:
步骤701、该控制器接收该第一基站发送的该第一小区的上下行信息,接收该第二基站发送的该第二小区的上下行信息。
步骤702、该控制器根据该第一小区的上下行信息确定该第一小区的负载,根据该第二小区的上下行信息确定该第二小区的负载。
若该第一小区及该第二小区的上下行信息可通过上下行流量表示。举例来说,该第一小区的下行流量为4500,上行流量为5500。该第一小区的负载可以为该第一小区上下行流量之和,即10000。该第二小区的下行流量为5000,上行流量为3000,该第二小区的负载可以为该第二小区的上下行流量之和,即8000。
优选的,在上述步骤603中该控制器根据该第一候选配比及该第二候选配比,采用交叉子帧最小原则,确定该第一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及该第二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包括:
步骤703、该控制器根据预设的至少两种候选配比两两组合具有的最少交叉子帧个数,确定该两两组合对应的最优时隙配比。
其中,该至少两种候选配比包括:该第一候选配比及该第二候选配比。
步骤704、该控制器根据该两两组合对应的最优时隙配比,生成配比映射表。
步骤705、该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一候选配比、该第二候选配比及该配比映射表,确定该第一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及该第二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
进一步地,在上述方案中步骤703该控制器根据预设的至少两种候选配比两两组合具有的最少交叉子帧个数,确定该两两组合对应的最优时隙配比之前,还包括:
步骤7031、该控制器计算当前系统的所有时隙配比的上下行比值,并根据该所有时隙配比的上下行比值大小,获得至少9种上下行比值区间。
步骤7032、该控制器根据该至少9种上下行比值区间,确定至少9种候选配比;其中,每种候选配比包括至少一个时隙配比。
步骤7033、该控制器根据预设的配比子帧表,获得该至少9种候选配比两两组合具有的最少交叉子帧个数;其中,该配比子帧表包括不同时隙配比的交叉子帧个数。
优选的,上述步骤7033该控制器根据预设的配比子帧表,获得该至少9种候选配比两两组合具有的最少交叉子帧个数之前,还包括:
该控制器将该所有时隙配比按照两两组合的方式,分别确定不同时隙配比具有的交叉子帧个数;
该控制器根据该不同时隙配比具有的交叉子帧个数,生成该配比子帧表。
具体地,该第一小区的负载未超限的情况下,该控制器确定该第一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方案,其具体实现过程及有益效果,与上述实施例中控制器确定该第一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的方案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该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时隙配比自适应方案。可选的,在上述实施例方案的基础上,还包括:
若该第一小区的负载超限,该控制器根据该第一小区的上下行信息确定该第一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
具体地,该控制器根据该第一小区的上下行信息确定该第一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可以是根据该上下行信息获得该第一小区的上下行比值,同时计算当前系统中的所有的时隙配比的上下行比值。该控制器通过比较该第一小区的上下行比值与所有时隙配比的上下行比值进行比较,选择与该第一小区的上下行比值最接近的一个时隙配比,作为该第一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
若该第一小区的上下行信息通过上下行流量表示。该第一小区的下行流量为4500,上行流量为5500。该第一小区的负载可以为该第一小区上下行流量之和,即10000。假设该第一小区的负载为10000时,已超限。根据该第一小区的上下行信息确定该第一小区的上下行比值为4500/5500。当前系统中的所有的时隙配比的上下行比值可以如上表2所示,通过比较该第一小区的上下行比值与所有时隙配比的上下行比值进行比较,选择与该第一小区的上下行比值最接近的一个时隙配比,即#0对应的时隙配比作为该第一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若该第一小区的负载未超限,上述步骤604该控制器将该第一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发送至该第一基站,将该第二小区的候选配比发送至第二基站包括:
该控制器将该第一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通过单播方式发送至该第一基站,将该第二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通过单播方式发送至该第二基站。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该方法还包括:
若该第一小区的负载超限,该控制器根据该第一小区的上下行信息确定该第一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
该第二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为该第一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
具体地,若该第一小区的负载超限,该控制器还将该第一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发送至该第二小区,使得该第二小区与该第一小区应用相同的时隙配比,优先保证高负载小区,即该第一小区的吞吐量的同时,避免小区之间的交叉时隙干扰。
也就是说,若上述控制器根据该第一小区的上下行信息确定该第一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为#0对应的时隙配比,该控制器还将该#0对应的时隙配比发送至该第二基站。
对应的上述步骤605该控制器将该第一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发送至该第一基站,将该第二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发送至第二基站包括:
该控制器将该第一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通过广播方式发送至该第一基站及该第二基站。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控制器可以为上述实施例所述的任一控制器,可以为任一小区基站或该小区基站的上级网络节点。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时隙配比自适应方法。该方法具体对该控制器判断该第一小区的负载知否超限进行说明。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六所提供的另一时隙配比自适应方法的流程图。如图8所述,该方法在上述任一方案的基础上,步骤602该控制器根据该第一小区的负载及预设负载阈值,判断该第一小区的负载是否超限,包括:
步骤801、该控制器通过比较该第一小区的负载及该第二小区的负载,判断该第一小区的负载是否最大。
若该第一小区的负载为10000,该第二小区的负载为8000,那么该控制器比较该第一小区的负载及该第二小区的负载,可知该第一小区的负载最大。
步骤802、若该第一小区的负载最大,该控制器根据该第一小区的负载及所述第二小区的负载,确定总小区负载。
该总小区负载可以为该第一小区的负载与该第二小区之和,可以为18000。
步骤803、该控制器根据该第一小区的负载及该第二小区的负载,确定该第一小区的负载占总小区负载的比例。
若该第一小区的负载为10000,该总小区负载为18000,若该第一小区的负载占该总小区负载的比例通过λ表示,那么该λ=10000/18000=55.56%。
步骤804、若该第一小区的负载占该总小区负载的比例大于该负载阈值,该控制器确定该第一小区的负载超限。
假设该第一小区的负载占该总小区负载的比例λ为55.56%,若负载阈值T为60%,则该λ<T,也就是说,该第一小区的负载未超限;若该第一小区的负载占该总小区负载的比例λ为61%,则该λ>T,也就是说,该第一小区的负载超限。
该实施例方案,分别针对该第一小区的不同负载情况,该第一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进行确定的方案,及该第一小区的负载判断方案,可降低该第一小区与相邻小区的“交叉时隙干扰”,保证该第一小区的吞吐量,同时还避免对高负载小区的吞吐量提升造成制约,从而更好地保证系统的整体性能。
实施例七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时隙配比自适应方法。该实施例可由该第一基站执行。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七所提供的时隙配比自适应方法的流程图。如图9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901、第一基站向控制器发送第一小区的上下行信息。
步骤902、该第一基站接收该控制器发送的该第一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
优选的,若该第一小区的负载未超限,该第一小区的最优配比为该控制器根据该第一小区的上下行信息及第二小区的上下行信息,分别确定第一候选配比及第二候选配比,并根据该第一候选配比及该第二候选配比采用交叉子帧最小原则,所确定的时隙配比。
其中,该第一候选配比为该第一小区的候选配比,包括至少一个时隙配比,该第二候选配比为该第二小区的候选配比,包括至少一个时隙配比;其中,该第二小区包括该第一小区的任一相邻小区。
进一步地,上述步骤902中该第一基站接收该控制器发送的该第一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包括:
该第一基站接收该控制器,通过单播方式发送的该第一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
可选的,若该第一小区的负载超限,该第一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为该控制器根据该第一小区的上下行信息所确定的时隙配比。
进一步地,上述步骤902中该第一基站接收该控制器发送的该第一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包括:
该第一基站接收该控制器,通过广播方式发送的该第一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
本实施例为与上述实施例五至七所述方案对应的第一基站执行的方案,其有益效果与上述实施例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八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时隙配比自适应方法。该实施例通过具体的实例对上述实施例一至实施例四进行解释说明。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八所提供的时隙配比自适应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0所示,该方法具体包括:
步骤1001、第一基站根据第一小区的上下行信息确定至少一个时隙配比,作为第一候选配比,并将该第一候选配比发送至控制器。
假设,该第一小区的下行流量为4500,上行流量为5500,那么该第一小区的上下行比值为4.5/5.5。当前系统中的所有的时隙配比的上下行比值可以如上表2所示,通过比较该第一小区的上下行比值与所有时隙配比的上下行比值进行比较,选择与该第一小区的上下行比值最接近的2个时隙配比,即#0及#6对应的时隙配比作为该第一小区的候选配比。也就是说,该第一候选配比包括#0及#6对应的时隙配比。
步骤1002、第二基站根据第二小区的上下行信息确定至少一个时隙配比,作为第二候选配比,并将该第二候选配比发送至控制器。
假设,该第二小区的下行流量为9500,上行流量为1000,那么该第二小区的上下行比值为9.5/1。当前系统中的所有的时隙配比的上下行比值可以如上表2所示,通过比较该第二小区的上下行比值与所有时隙配比的上下行比值进行比较,选择与该第二小区的上下行比值最接近的1个时隙配比,即#5对应的时隙配比作为该第二小区的候选配比。也就是说,该第二候选配比包括#5对应的时隙配比。
步骤1003、该控制器计算当前系统的所有时隙配比的上下行比值,并根据该所有时隙配比的上下行比值大小,获得至少9种上下行比值区间。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1001、步骤1002及步骤1003并未绝对的时序关系,步骤1001可以与步骤1002及步骤1003同时执行,也可先后执行,本发明不以此为限。
步骤1004、该控制器根据该至少9种上下行比值区间,确定至少9种候选配比;其中,每种候选配比包括至少一个时隙配比。
步骤1005、该控制器将该所有时隙配比按照两两组合的方式,分别确定不同时隙配比具有的交叉子帧个数。
步骤1006、该控制器根据该不同时隙配比具有的交叉子帧个数,生成该配比子帧表。
该配比子帧表可以为与上述表5类似。
步骤1007、该控制器根据该配比子帧表,获得该至少9种候选配比两两组合具有的最少交叉子帧个数;其中,该配比子帧表包括不同时隙配比的交叉子帧个数。
步骤1008、该控制器根据该至少9种候选配比两两组合具有的最少交叉子帧个数,确定该两两组合对应的最优时隙配比;其中,该至少两种候选配比包括:该第一候选配比及该第二候选配比。
步骤1009、该控制器根据该两两组合对应的最优时隙配比,生成配比映射表。
该配比映射表可以与上述表4类似。
步骤1010、该控制器根据该第一候选配比、该第二候选配比及该配比映射表,确定该第一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及该第二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
该第一候选配比包括#0及#6对应的时隙配比,该第二候选配比包括#5对应的时隙配比,根据该配比映射表可获得该第一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为#0对应的时隙配比,该第二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为#5对应的时隙配比。
步骤1011、该控制器将该第一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发送至该第一基站,将该第二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发送至该第二基站。
本实施例通过具体的实例对上述实施例一至实施例四所述的方案进行具体说明,其有益效果与上述实施例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九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时隙配比自适应方法。该实施例通过具体的实例对上述实施例五至实施例七进行解释说明。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九所提供的时隙配比自适应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1所示,该方法具体包括:
步骤1101、第一基站向控制器发送第一小区的上下行信息,第二基站向该控制器发送第二小区的上下行信息。
假设,该第一小区的上下行信息,其中下行流量为4500,上行流量为5500。该第二小区的上下行信息,其中下行流量为5000,上行流量为3000。
步骤1102、该控制器根据该第一小区的上下行信息确定该第一小区的负载,根据该第二小区的上下行信息确定该第二小区的负载。
该第一小区的负载可以为该第一小区上下行流量之和,即10000。该第二小区的负载可以为该第二小区的上下行流量之和,即8000。
步骤1103、该控制器比较该第一小区的负载及该第二小区的负载,判断该第一小区的负载是否最大。
该第一小区的负载为10000,该第二小区的负载为8000。通过比较可知,该第一小区的负载最大。
步骤1104、若该第一小区的负载最大,该控制器根据该第一小区的负载及所述第二小区的负载,确定总小区负载。
该第一小区的负载为10000,该第二小区的负载为8000,则可确定总小区负载为18000。
步骤1105、该控制器根据该第一小区的负载及该第二小区的负载,确定该第一小区的负载占总小区负载的比例。
该第一小区的负载为10000,该总小区负载为18000,则该第一小区的负载占总小区负载的比例通过λ表示,该λ为10000/18000=55.56%。
步骤1106、该控制器根据该第一小区的负载占总小区负载的比例,及预设负载阈值,判断该第一小区的负载是否超限。
若是,则执行步骤1107、步骤1108;若否,则执行步骤1109-1116。
假设该负载阈值T为60%,则该第一小区的负载占总小区负载的比例λ<T,则该控制器可确定该第一小区的负载未超限。
步骤1107、若该第一小区的负载超限,该控制器根据该第一小区的上下行信息确定该第一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
步骤1108、该控制器将该第一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通过广播方式发送至该第一基站及该第二基站。
步骤1109、若该第一小区的负载未超限,该控制器根据该第一小区的上下行信息确定第一候选配比,根据该第二小区的上下行信息确定第二候选配比。
该第一候选配比及该第二候选配比均包括至少一个时隙配比。
若该第一小区的上下行信息,其中下行流量为4500,上行流量为5500。该第二小区的上下行信息,其中下行流量为5000,上行流量为3000。
该控制器根据该第一小区的上下行信息确定该第一候选配比可以包括#0及#6对应的时隙配比。该控制器可根据该第二小区的上下行信息确定该第二候选配比包括#1及#3对应的时隙配比。
步骤1110、该控制器计算当前系统的所有时隙配比的上下行比值,并根据该所有时隙配比的上下行比值大小,获得至少9种上下行比值区间。
需要说明的是,该步骤1109和该步骤1110并未绝对的时序关系,该步骤1109可以与该步骤1110同时执行,也可先后执行,本发明不以此为限。
步骤1111、该控制器根据该至少9种上下行比值区间,确定至少9种候选配比;其中,每种候选配比包括至少一个时隙配比。
步骤1112、该控制器根据预设的配比子帧表,获得该至少9种候选配比两两组合具有的最少交叉子帧个数。
其中,该配比子帧表包括不同时隙配比的交叉子帧个数。
步骤1113、该控制器根据该至少9种候选配比两两组合具有的最少交叉子帧个数,确定该两两组合对应的最优时隙配比。
其中,该至少两种候选配比包括:该第一候选配比及该第二候选配比。
步骤1114、该控制器根据该两两组合对应的最优时隙配比,生成配比映射表。
该配比映射表可以与上述表4类似。
步骤1115、该控制器根据该第一候选配比、该第二候选配比及该配比映射表,确定该第一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及该第二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
该第一候选配比可以包括#0及#6对应的时隙配比,该第二候选配比包括#1及#3对应的时隙配比,该控制器可根据该配比映射表,确定#6对应的时隙配比作为该第一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确定#1对应的时隙配比作为该第二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
步骤1116、该控制器通过单播方式将该第一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发送至该第一基站,将该第二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发送至该第二基站。
本实施例通过具体的实例对上述实施例五至实施例七所述的方案进行具体说明,其有益效果与上述实施例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十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控制器。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十所提供的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2所示,该控制器1200包括:
接收模块1201,用于接收第一基站发送的第一候选配比,接收第二基站发送的第二候选配比。其中,该第一候选配比包括该第一基站根据第一小区的上下行信息确定的至少一个时隙配比;该第二候选配比包括:该第二基站根据第二小区的上下行信息所确定的至少一个时隙配比;该第二小区包括所述第一小区的任一相邻小区。
确定模块1202,用于根据该第一候选配比及该第二候选配比,采用交叉子帧最小原则,确定该第一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及该第二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
发送模块1203,用于将该第一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发送至该第一基站,将该第二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发送至该第二基站。
进一步地,确定模块1202,包括: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预设的至少两种候选配比两两组合具有的最少交叉子帧个数,确定该两两组合对应的最优时隙配比;其中,该至少两种候选配比包括:该第一候选配比及该第二候选配比。
生成单元,用于根据该两两组合对应的最优时隙配比,生成配比映射表。
该确定单元,还用于根据该第一候选配比、该第二候选配比及该配比映射表,确定该第一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及该第二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
可选的,确定模块1202,还包括:
计算单元,用于在该第一确定单元根据该预设的至少两种候选配比两两组合具有的最少交叉子帧个数,确定该两两组合对应的最优时隙配比之前,计算当前系统的所有时隙配比的上下行比值。
获取单元,用于根据该所有时隙配比的上下行比值大小,获得至少9种上下行比值区间。
该确定单元,还用于根据该至少9种上下行比值区间,确定至少9种候选配比;其中,每种候选配比包括至少一个时隙配比。
该获取单元,还用于根据预设的配比子帧表,获得该至少9种候选配比两两组合具有的最少交叉子帧个数;其中,该配比子帧表包括不同时隙配比的交叉子帧个数。
在上述实施例方案的基础上,其中,该确定单元,还用于在该获取单元根据该预设的配比子帧表,获得该9种候选配比两两组合具有的最少交叉子帧个数之前,将该所有时隙配比按照两两组合的方式,分别确定不同时隙配比具有的交叉子帧个数。
该生成单元,还用于根据该不同时隙配比具有的交叉子帧个数,生成该配比子帧表。
在可选的,如上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方案中吗,该控制器可以为当前网络中除该第一基站外的其他基站。
接收模块1201,还用于接收该第一基站通过X2接口发送的该第一候选配比。
可替代地,上述方案中的该控制器还可以为当前网络中任一小区基站的上级网络节点;
接收模块1201,还用于接收该第一小区基站通过S1接口发送的该第一候选配比。
本实施例方案所提供的控制器,可执行上述实施例一、实施例二所述的控制器执行的时隙配比自适应方法,其有益效果与上述实施例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十一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基站。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十一所提供的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3所示,该基站1300包括:
确定模块1301,用于根据第一小区的上下行信息确定第一候选配比;该第一候选配比包括至少一个时隙配比。
发送模块1302,用于将该第一候选配比发送至控制器,以使该控制器根据该第一候选配比及第二候选配比,采用交叉子帧最小原则,确定该第一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其中,该第二候选配比包括第二基站根据第二小区的上下行信息所确定的至少一个时隙配比;该第二小区包括所述第一小区的任一相邻小区。
接收模块1303,用于接收该控制器发送的该第一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
进一步地,上述方案中的确定模块1301包括:
计算单元,用于根据该第一小区的上下行信息,计算该第一小区的上下行比值。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该第一小区的上下行比值及预设的候选配比表,确定该第一候选配比;该候选配比表包括:上下行比值区间对应的候选配比。
可选的,该计算单元,还用于计算当前系统的所有时隙配比的上下行比值。
确定模块1301,还包括:获取单元及生成单元。
其中,该获取单元,用于根据该所有时隙配比的上下行比值大小,获得至少9种上下行比值区间。
该确定单元,还用于根据该至少9种上下行比值区间,确定至少9种候选配比;每种候选配比包括至少一个时隙配比。
该生成单元,用于根据该至少9种候选配比,生成该候选配比表。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基站可执行上述实施例三、实施例四所述的控制器执行的时隙配比自适应方法,还可与上实施例十提供的控制器配合实施上述实施例八所提供的方案,其有益效果与上述实施例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十二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控制器。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十二所提供的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4所示,该控制器1400包括:
判断模块1401,用于根据第一小区的负载及预设负载阈值,判断该第一小区的负载是否超限。
确定模块1402,用于若该第一小区的负载未超限,根据该第一小区的上下行信息及第二小区的上下行信息,分别确定该第一小区的第一候选配比及该第二小区的第二候选配比,根据该第一候选配比及该第二候选配比采用交叉子帧最小原则,确定所述第一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及所述第二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
其中,该第二小区包括该第一小区的任一相邻小区;该第一候选配比包括至少一个时隙配比,该第二候选配比包括至少一个时隙配比。
发送模块1403,用于将该第一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发送至第一基站,将该第二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发送至第二基站。
进一步地,控制器1400还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在判断模块1401根据该第一小区的负载及该预设负载阈值,判断该第一小区的负载是否超限之前,接收该第一基站发送的该第一小区的上下行信息,接收该第二基站发送的该第二小区的上下行信息。
确定模块1402,还用于根据该第一小区的上下行信息确定该第一小区的负载,根据该第二小区的上下行信息确定该第二小区的负载。
可选的,上述实施例方案中的确定模块1402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根据预设的至少两种候选配比两两组合具有的最少交叉子帧个数,确定该两两组合对应的最优时隙配比。其中,该至少两种候选配比包括:该第一候选配比及该第二候选配比。
生成单元,用于根据该两两组合对应的最优时隙配比,生成配比映射表。
该第一确定单元,还用于根据该第一候选配比、该第二候选配比及该配比映射表,确定该第一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及该第二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
如上所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确定模块1402,还包括:
计算单元,用于在该第一确定单元根据该预设的至少两种候选配比两两组合具有的最少交叉子帧个数,确定该两两组合对应的最优时隙配比之前,计算当前系统的所有时隙配比的上下行比值。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根据该所有时隙配比的上下行比值大小,获得至少9种上下行比值区间。
该第一确定单元,还用于根据该至少9种上下行比值区间,确定至少9种候选配比。其中,每种候选配比包括至少一个时隙配比。
该第一获取单元,还用于根据预设的配比子帧表,获得该至少9种候选配比两两组合具有的最少交叉子帧个数。其中,该配比子帧表包括不同时隙配比的交叉子帧个数。
如上所述实施例方案中,进一步地,该第一确定单元,还用于在该第一获取单元根据该预设的配比子帧表,获得该至少9种候选配比两两组合具有的最少交叉子帧个数之前,将该所有时隙配比按照两两组合的方式,分别确定不同时隙配比具有的交叉子帧个数。
该生成单元,还用于根据该不同时隙配比具有的交叉子帧个数,生成该配比子帧表。
可选的,该实施例方案中发送模块1403,还用于将该第一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通过单播方式发送至该第一基站,将该第二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通过单播方式发送至该第二基站。
可替代地,确定模块1402,还用于若该第一小区的负载超限,根据该第一小区的上下行信息确定该第一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该第二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为该第一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
发送模块1403,还用于将该第一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通过广播方式发送至该第一基站及该第二基站。
如上实施例所述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其中判断模块1401,包括:
判断单元,用于通过比较该第一小区的负载与该第二小区的负载的大小,判断该第一小区的负载是否最大。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若该第一小区的负载最大,根据该第一小区的负载及该第二小区的负载确定总小区负载。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获得该第一小区的负载占该总小区负载的比例。
该判断单元,还用于判断该第一小区的负载占该总小区负载的比例与该负载阈值的大小。
该第二确定单元,还用于若该第一小区的负载占该总小区负载的比例大于该负载阈值,确定该第一小区的负载超限。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控制器可执行实施例五、六任一所述的方案,其有益效果与上述实施例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十三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基站。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十三所提供的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5所示,该基站1500包括:
发送模块1501,用于向控制器发送第一小区的上下行信息;
接收模块1502,用于接收所述控制器发送的所述第一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
进一步地,上述实施例方案中若该第一小区的负载未超限,该第一小区的最优配比为该控制器根据该第一小区的上下行信息及第二小区的上下行信息,分别确定第一候选配比及第二候选配比,并根据该第一候选配比及该第二候选配比采用交叉子帧最小原则,所确定的时隙配比。
其中,该第一候选配比为该第一小区的候选配比,包括至少一个时隙配比,该第二候选配比为该第二小区的候选配比,包括至少一个时隙配比;该第二小区包括该第一小区的任一相邻小区。
可选的,上述方案中,接收模块1502,还用于接收该控制器通过单播方式发送的该第一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
可替代地,如上所示实施例方案中,若该第一小区的负载超限,该第一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为该控制器根据该第一小区的上下行信息所确定的时隙配比。
进一步地,接收模块1502,还用于接收该控制器通过广播方式发送的该第一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站可执行实施例七所述的方案,还可与上述实施例十二所提供的控制器配合实施上实施例九所提供的方案,其有益效果与上述实施例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44)

1.一种时隙配比自适应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控制器接收第一基站发送的第一候选配比,接收第二基站发送的第二候选配比;其中,所述第一候选配比包括所述第一基站根据第一小区的上下行信息确定的至少一个时隙配比;所述第二候选配比包括:所述第二基站根据第二小区的上下行信息所确定的至少一个时隙配比;所述第二小区包括所述第一小区的任一相邻小区;
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一候选配比及所述第二候选配比,采用交叉子帧最小原则,确定所述第一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及所述第二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
所述控制器将所述第一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发送至所述第一基站,将所述第二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发送至所述第二基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一候选配比及第二候选配比,采用交叉子帧最小原则,确定所述第一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及所述第二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包括:
所述控制器根据预设的至少两种候选配比两两组合具有的最少交叉子帧个数,确定所述两两组合对应的最优时隙配比;其中,所述至少两种候选配比包括:所述第一候选配比及所述第二候选配比;
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两两组合对应的最优时隙配比,生成配比映射表;
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一候选配比、所述第二候选配比及所述配比映射表,确定所述第一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及所述第二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根据预设的至少两种候选配比两两组合具有的最少交叉子帧个数,确定所述两两组合对应的最优时隙配比之前,还包括:
所述控制器计算当前系统的所有时隙配比的上下行比值,并根据所述所有时隙配比的上下行比值大小,获得至少9种上下行比值区间;
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至少9种上下行比值区间,确定至少9种候选配比;其中,每种候选配比包括至少一个时隙配比;
所述控制器根据预设的配比子帧表,获得所述至少9种候选配比两两组合具有的最少交叉子帧个数;其中,所述配比子帧表包括不同时隙配比的交叉子帧个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根据预设的配比子帧表,获得所述9种候选配比两两组合具有的最少交叉子帧个数之前,还包括:
所述控制器将所述所有时隙配比按照两两组合的方式,分别确定不同时隙配比具有的交叉子帧个数;
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不同时隙配比具有的交叉子帧个数,生成所述配比子帧表。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为当前网络中除所述第一基站外的其他基站,对应的,所述控制器接收第一基站发送的第一候选配比包括:
所述控制器接收所述第一基站通过X2接口发送的所述第一候选配比。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为当前网络中任一小区基站的上级网络节点;
对应的,所述控制器接收第一小区基站发送的第一候选配比包括:
所述控制器接收所述第一小区基站通过S1接口发送的所述第一候选配比。
7.一种时隙配比自适应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基站根据第一小区的上下行信息确定第一候选配比;所述第一候选配比包括至少一个时隙配比;
所述第一基站将所述第一候选配比发送至控制器,以使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一候选配比及第二候选配比,采用交叉子帧最小原则,确定所述第一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其中,所述第二候选配比包括第二基站根据第二小区的上下行信息所确定的至少一个时隙配比;所述第二小区包括所述第一小区的任一相邻小区;
所述第一基站接收所述控制器发送的所述第一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站根据第一小区的上下行信息确定第一候选配比,包括:
所述第一基站根据所述第一小区的上下行信息,计算所述第一小区的上下行比值;
所述第一基站根据所述第一小区的上下行比值及预设的候选配比表,确定所述第一候选配比;所述候选配比表包括:上下行比值区间对应的候选配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站根据所述第一小区的上下行比值及预设的候选配比表,确定所述第一候选配比包括:
所述第一基站计算当前系统的所有时隙配比的上下行比值,并根据所述所有时隙配比的上下行比值大小,获得至少9种上下行比值区间;
所述第一基站根据所述至少9种上下行比值区间,确定至少9种候选配比;每种候选配比包括至少一个时隙配比;
所述第一基站根据所述至少9种候选配比,生成所述候选配比表。
10.一种时隙配比自适应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控制器根据第一小区的负载及预设负载阈值,判断所述第一小区的负载是否超限;
若所述第一小区的负载未超限,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一小区的上下行信息及第二小区的上下行信息,分别确定所述第一小区的第一候选配比及所述第二小区的第二候选配比;其中,所述第二小区包括所述第一小区的任一相邻小区;所述第一候选配比包括至少一个时隙配比,所述第二候选配比包括至少一个时隙配比;
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一候选配比及所述第二候选配比,采用交叉子帧最小原则,确定所述第一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及所述第二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
所述控制器将所述第一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发送至第一基站,将所述第二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发送至第二基站。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一小区的负载及预设负载阈值,判断所述第一小区的负载是否超限之前,还包括:
所述控制器接收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的所述第一小区的上下行信息,接收所述第二基站发送的所述第二小区的上下行信息;
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一小区的上下行信息确定所述第一小区的负载,根据所述第二小区的上下行信息确定所述第二小区的负载。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一候选配比及所述第二候选配比,采用交叉子帧最小原则,确定所述第一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及所述第二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包括:
所述控制器根据预设的至少两种候选配比两两组合具有的最少交叉子帧个数,确定所述两两组合对应的最优时隙配比;其中,所述至少两种候选配比包括:所述第一候选配比及所述第二候选配比;
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两两组合对应的最优时隙配比,生成配比映射表;
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一候选配比、所述第二候选配比及所述配比映射表,确定所述第一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及所述第二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根据预设的至少两种候选配比两两组合具有的最少交叉子帧个数,确定所述两两组合对应的最优时隙配比之前,还包括:
所述控制器计算当前系统的所有时隙配比的上下行比值,并根据所述所有时隙配比的上下行比值大小,获得至少9种上下行比值区间;
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至少9种上下行比值区间,确定至少9种候选配比;其中,每种候选配比包括至少一个时隙配比;
所述控制器根据预设的配比子帧表,获得所述至少9种候选配比两两组合具有的最少交叉子帧个数;其中,所述配比子帧表包括不同时隙配比的交叉子帧个数。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根据预设的配比子帧表,获得所述至少9种候选配比两两组合具有的最少交叉子帧个数之前,还包括:
所述控制器将所述所有时隙配比按照两两组合的方式,分别确定不同时隙配比具有的交叉子帧个数;
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不同时隙配比具有的交叉子帧个数,生成所述配比子帧表。
15.根据权利要求10-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将所述第一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发送至第一基站,将所述第二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发送至第二基站包括:
所述控制器将所述第一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通过单播方式发送至所述第一基站,将所述第二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通过单播方式发送至所述第二基站。
16.根据权利要求10-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第一小区的负载超限,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一小区的上下行信息确定所述第一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所述第二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为所述第一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
对应的,所述控制器将所述第一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发送至第一基站,将所述第二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发送至第二基站包括:
所述控制器将所述第一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通过广播方式发送至所述第一基站及所述第二基站。
17.根据权利要求10-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控制器根据第一小区的负载及预设负载阈值,判断所述第一小区的负载是否超限,包括:
所述控制器通过比较所述第一小区的负载与所述第二小区的负载的大小,判断所述第一小区的负载是否最大;
若所述第一小区的负载最大,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一小区的负载及所述第二小区的负载,确定总小区负载;
所述控制器获得所述第一小区的负载占所述总小区负载的比例,并判断所述第一小区的负载占所述总小区负载的比例与所述负载阈值的大小;
若所述第一小区的负载占所述总小区负载的比例大于所述负载阈值,所述控制器确定所述第一小区的负载超限。
18.一种时隙配比自适应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基站向控制器发送第一小区的上下行信息;
所述第一基站接收所述控制器发送的所述第一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若所述第一小区的负载未超限,所述第一小区的最优配比为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一小区的上下行信息及第二小区的上下行信息,分别确定第一候选配比及第二候选配比,并根据所述第一候选配比及所述第二候选配比采用交叉子帧最小原则,所确定的时隙配比;
其中,所述第一候选配比为所述第一小区的候选配比,包括至少一个时隙配比,所述第二候选配比为所述第二小区的候选配比,包括至少一个时隙配比;其中,所述第二小区包括所述第一小区的任一相邻小区。
20.根据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基站接收所述控制器发送的所述第一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包括:
所述第一基站接收所述控制器,通过单播方式发送的所述第一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
21.根据权利要求18-2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若所述第一小区的负载超限,所述第一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为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一小区的上下行信息所确定的时隙配比。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站接收所述控制器发送的所述第一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包括:
所述第一基站接收所述控制器,通过广播方式发送的所述第一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
23.一种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基站发送的第一候选配比,接收第二基站发送的第二候选配比;其中,所述第一候选配比包括所述第一基站根据第一小区的上下行信息确定的至少一个时隙配比;所述第二候选配比包括:所述第二基站根据第二小区的上下行信息所确定的至少一个时隙配比;所述第二小区包括所述第一小区的任一相邻小区;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候选配比及所述第二候选配比,采用交叉子帧最小原则,确定所述第一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及所述第二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
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发送至所述第一基站,将所述第二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发送至所述第二基站。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包括: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预设的至少两种候选配比两两组合具有的最少交叉子帧个数,确定所述两两组合对应的最优时隙配比;其中,所述至少两种候选配比包括:所述第一候选配比及所述第二候选配比;
生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两两组合对应的最优时隙配比,生成配比映射表;
所述确定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候选配比、所述第二候选配比及所述配比映射表,确定所述第一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及所述第二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还包括:
计算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确定单元根据所述预设的至少两种候选配比两两组合具有的最少交叉子帧个数,确定所述两两组合对应的最优时隙配比之前,计算当前系统的所有时隙配比的上下行比值;
获取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所有时隙配比的上下行比值大小,获得至少9种上下行比值区间;
所述确定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至少9种上下行比值区间,确定至少9种候选配比;其中,每种候选配比包括至少一个时隙配比;
所述获取单元,还用于根据预设的配比子帧表,获得所述至少9种候选配比两两组合具有的最少交叉子帧个数;其中,所述配比子帧表包括不同时隙配比的交叉子帧个数。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确定单元,还用于在所述获取单元根据所述预设的配比子帧表,获得所述9种候选配比两两组合具有的最少交叉子帧个数之前,将所述所有时隙配比按照两两组合的方式,分别确定不同时隙配比具有的交叉子帧个数;
所述生成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不同时隙配比具有的交叉子帧个数,生成所述配比子帧表。
27.根据权利要求23-26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为当前网络中除所述第一基站外的其他基站;
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一基站通过X2接口发送的所述第一候选配比。
28.根据权利要求23-26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为当前网络中任一小区基站的上级网络节点;
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一小区基站通过S1接口发送的所述第一候选配比。
29.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第一小区的上下行信息确定第一候选配比;所述第一候选配比包括至少一个时隙配比;
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候选配比发送至控制器,以使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一候选配比及第二候选配比,采用交叉子帧最小原则,确定所述第一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其中,所述第二候选配比包括第二基站根据第二小区的上下行信息所确定的至少一个时隙配比;所述第二小区包括所述第一小区的任一相邻小区;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控制器发送的所述第一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包括:
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小区的上下行信息,计算所述第一小区的上下行比值;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小区的上下行比值及预设的候选配比表,确定所述第一候选配比;所述候选配比表包括:上下行比值区间对应的候选配比。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计算单元,还用于计算当前系统的所有时隙配比的上下行比值;
所述确定模块,还包括:获取单元及生成单元;
其中,所述获取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所有时隙配比的上下行比值大小,获得至少9种上下行比值区间;
所述确定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至少9种上下行比值区间,确定至少9种候选配比;每种候选配比包括至少一个时隙配比;
所述生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至少9种候选配比,生成所述候选配比表。
32.一种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判断模块,用于根据第一小区的负载及预设负载阈值,判断所述第一小区的负载是否超限;
确定模块,用于若所述第一小区的负载未超限,根据所述第一小区的上下行信息及第二小区的上下行信息,分别确定所述第一小区的第一候选配比及所述第二小区的第二候选配比,根据所述第一候选配比及所述第二候选配比采用交叉子帧最小原则,确定所述第一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及所述第二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其中,所述第二小区包括所述第一小区的任一相邻小区;所述第一候选配比包括至少一个时隙配比,所述第二候选配比包括至少一个时隙配比;
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发送至第一基站,将所述第二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发送至第二基站。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还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在所述判断模块根据所述第一小区的负载及所述预设负载阈值,判断所述第一小区的负载是否超限之前,接收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的所述第一小区的上下行信息,接收所述第二基站发送的所述第二小区的上下行信息;
所述确定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小区的上下行信息确定所述第一小区的负载,根据所述第二小区的上下行信息确定所述第二小区的负载。
34.根据权利要求32或33所述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根据预设的至少两种候选配比两两组合具有的最少交叉子帧个数,确定所述两两组合对应的最优时隙配比;其中,所述至少两种候选配比包括:所述第一候选配比及所述第二候选配比;
生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两两组合对应的最优时隙配比,生成配比映射表;
所述第一确定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候选配比、所述第二候选配比及所述配比映射表,确定所述第一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及所述第二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还包括:
计算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确定单元根据所述预设的至少两种候选配比两两组合具有的最少交叉子帧个数,确定所述两两组合对应的最优时隙配比之前,计算当前系统的所有时隙配比的上下行比值;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所有时隙配比的上下行比值大小,获得至少9种上下行比值区间;
所述第一确定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至少9种上下行比值区间,确定至少9种候选配比;其中,每种候选配比包括至少一个时隙配比;
所述第一获取单元,还用于根据预设的配比子帧表,获得所述至少9种候选配比两两组合具有的最少交叉子帧个数;其中,所述配比子帧表包括不同时隙配比的交叉子帧个数。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确定单元,还用于在所述第一获取单元根据所述预设的配比子帧表,获得所述至少9种候选配比两两组合具有的最少交叉子帧个数之前,将所述所有时隙配比按照两两组合的方式,分别确定不同时隙配比具有的交叉子帧个数;
所述生成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不同时隙配比具有的交叉子帧个数,生成所述配比子帧表。
37.根据权利要求32-36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将所述第一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通过单播方式发送至所述第一基站,将所述第二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通过单播方式发送至所述第二基站。
38.根据权利要求32-37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确定模块,还用于若所述第一小区的负载超限,根据所述第一小区的上下行信息确定所述第一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所述第二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为所述第一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将所述第一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通过广播方式发送至所述第一基站及所述第二基站。
39.根据权利要求32-38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模块,包括:
判断单元,用于通过比较所述第一小区的负载与所述第二小区的负载的大小,判断所述第一小区的负载是否最大;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若所述第一小区的负载最大,根据所述第一小区的负载及所述第二小区的负载确定总小区负载;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获得所述第一小区的负载占所述总小区负载的比例;
所述判断单元,还用于判断所述第一小区的负载占所述总小区负载的比例与所述负载阈值的大小;
所述第二确定单元,还用于若所述第一小区的负载占所述总小区负载的比例大于所述负载阈值,确定所述第一小区的负载超限。
40.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向控制器发送第一小区的上下行信息;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控制器发送的所述第一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
41.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第一小区的负载未超限,所述第一小区的最优配比为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一小区的上下行信息及第二小区的上下行信息,分别确定第一候选配比及第二候选配比,并根据所述第一候选配比及所述第二候选配比采用交叉子帧最小原则,所确定的时隙配比;
其中,所述第一候选配比为所述第一小区的候选配比,包括至少一个时隙配比,所述第二候选配比为所述第二小区的候选配比,包括至少一个时隙配比;其中,所述第二小区包括所述第一小区的任一相邻小区。
42.根据权利要求40或41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控制器通过单播方式发送的所述第一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
43.根据权利要求40-42中任一项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若所述第一小区的负载超限,所述第一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为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一小区的上下行信息所确定的时隙配比。
44.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控制器通过广播方式发送的所述第一小区的最优时隙配比。
CN201410393607.0A 2014-08-12 2014-08-12 时隙配比自适应方法、控制器及基站 Active CN10539219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393607.0A CN105392199B (zh) 2014-08-12 2014-08-12 时隙配比自适应方法、控制器及基站
PCT/CN2015/086527 WO2016023452A1 (zh) 2014-08-12 2015-08-10 时隙配比自适应方法、控制器及基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393607.0A CN105392199B (zh) 2014-08-12 2014-08-12 时隙配比自适应方法、控制器及基站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92199A true CN105392199A (zh) 2016-03-09
CN105392199B CN105392199B (zh) 2019-02-01

Family

ID=553038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393607.0A Active CN105392199B (zh) 2014-08-12 2014-08-12 时隙配比自适应方法、控制器及基站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5392199B (zh)
WO (1) WO2016023452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71199A (zh) * 2016-12-31 2018-07-10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四川有限公司 调整小区上下行资源配比的方法及装置
CN109041230A (zh) * 2018-07-06 2018-12-18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研究所 一种基于受限优先的逐轮递增式时隙分配方法
CN110089182A (zh) * 2017-03-17 2019-08-02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灵活双工中的跨链路干扰减轻技术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122531B2 (en) 2016-06-09 2021-09-14 Google Llc Mitigating interference between neighboring cellular communications
CN109819518B (zh) * 2017-11-20 2023-04-07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山东有限公司 一种上下行信道动态转换方法及基站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47414A (zh) * 2003-12-05 2004-11-17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时分双工移动通信系统中上下行资源的分配方法和装置
EP1841266A2 (en) * 2006-03-31 2007-10-0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allocating resources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179322A (zh) * 2007-11-30 2008-05-14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 上下行时隙分配代价、交叉时隙代价的量化方法及设备
CN102215534A (zh) * 2011-05-31 2011-10-12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tdd小区间子帧配置协调方法及其装置
CN103200577A (zh) * 2013-03-26 2013-07-10 东莞宇龙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Tdd交叉干扰的分组管理方法和基站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57972B (zh) * 2010-11-01 2014-06-25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不同时隙配比的同频组网方法及装置
CN102149099B (zh) * 2011-04-08 2014-02-12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进行小区间干扰协调的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47414A (zh) * 2003-12-05 2004-11-17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时分双工移动通信系统中上下行资源的分配方法和装置
EP1841266A2 (en) * 2006-03-31 2007-10-0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allocating resources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179322A (zh) * 2007-11-30 2008-05-14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 上下行时隙分配代价、交叉时隙代价的量化方法及设备
CN102215534A (zh) * 2011-05-31 2011-10-12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tdd小区间子帧配置协调方法及其装置
CN103200577A (zh) * 2013-03-26 2013-07-10 东莞宇龙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Tdd交叉干扰的分组管理方法和基站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71199A (zh) * 2016-12-31 2018-07-10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四川有限公司 调整小区上下行资源配比的方法及装置
CN108271199B (zh) * 2016-12-31 2021-10-29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四川有限公司 调整小区上下行资源配比的方法及装置
CN110089182A (zh) * 2017-03-17 2019-08-02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灵活双工中的跨链路干扰减轻技术
CN109041230A (zh) * 2018-07-06 2018-12-18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研究所 一种基于受限优先的逐轮递增式时隙分配方法
CN109041230B (zh) * 2018-07-06 2022-03-18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研究所 一种基于受限优先的逐轮递增式时隙分配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92199B (zh) 2019-02-01
WO2016023452A1 (zh) 2016-02-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697622B2 (ja)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及びそのリモート無線ユニットクラスタリング方法
CN102164416B (zh)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CN101998327B (zh) 传输方案和/或反馈模式的配置方法和设备
CN105392199A (zh) 时隙配比自适应方法、控制器及基站
CN101583194B (zh) 基于虚拟小区的基站间协作的资源分配方法及其系统
EP2672643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it-level pdsch muting and/or receiver puncturing in lte-advanced heterogeneous networks
CN102823189A (zh) 用于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的静音方案及其信令
CN103391174A (zh) Csi反馈信令的指示配置方法及基站
CN103298118B (zh) 一种时频资源的指示及确认方法和装置
CN103546233A (zh) 一种盲检方式确定方法、盲检方法及装置
CN103517435A (zh) 处理下链路控制资讯的方法及其通信装置
CN103974434B (zh) 一种用户调度方法及系统
CN102754475B (zh) 确定协同多点传输的协作集的方法、装置
CN105228234A (zh) 干扰控制方法和设备、基站
CN102065534B (zh) 功率调整方法及装置
CN104023382A (zh) 同频全双工系统中的功率控制方法及基站
CN103249134A (zh) 小区间上行干扰的协调方法及系统
CN103517432A (zh) 信道资源指示方法及设备
CN108377541A (zh) 处理小区的通信运作的方法及相关的通信装置
KR101775303B1 (ko) Lte-tdd 시스템 중의 유연성 서브 프레임 유형을 확정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N102821470A (zh) 一种物理下行控制信道资源分配方法及装置
CN105553527A (zh) 用于无线通信的装置和方法
CN103209472A (zh) 一种进行协作调度小区间上行干扰协调的方法及系统
US20190349779A1 (en) Resource configu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verage enhancement
CN105247937A (zh) 下行信道聚合级别的确定方法、设备和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