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91767A - 文件送达状态的提示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文件送达状态的提示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91767A
CN105391767A CN201510665868.8A CN201510665868A CN105391767A CN 105391767 A CN105391767 A CN 105391767A CN 201510665868 A CN201510665868 A CN 201510665868A CN 105391767 A CN105391767 A CN 10539176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e
state
targeted customer
operation behavior
se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66586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董光倩
季宏祥
万佳保
陈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ibaba Group Hold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Alibaba Group Hold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ibaba Group Holding Ltd filed Critical Alibaba Group Hold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665868.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391767A/zh
Publication of CN1053917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91767A/zh
Priority to HK16110066.0A priority patent/HK1222053A1/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06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file transfer, e.g. file transfer protocol [FTP]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文件送达状态的提示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可以包括:将通讯消息发送至目标用户;获取所述目标用户对与所述通讯消息相关的文件的操作行为;根据所述操作行为确定所述文件的送达状态;向所述通讯消息的发送方用户提醒所述送达状态。通过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可以使通讯消息的发送方用户及时、准确地了解文件实际上的送达情况,避免影响相关事件的处理。

Description

文件送达状态的提示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文件送达状态的提示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当用户A向用户B发送通讯消息时,用户B可以直接查看到该通讯消息中包含的文字内容;但是,若该通讯消息中还包含文件,则用户B需要对该文件执行进一步的操作后,才能够查看到该文件的内容。
然而,在相关技术中,用户A必须向用户B询问后,才能够了解用户B是否已经查看了该文件,但实际上用户A由于各种原因往往并不方便向用户B进行询问,并且用户B的回答也可能并不可信。
此外,由于文件的大小往往远大于文字内容,很可能在传输过程中发生传输失败等情况,导致用户B可能根本没有接收到该文件,而用户A也只能够单独向用户B进行询问后才会了解相应情况。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文件送达状态的提示方法及装置,可以使通讯消息的发送方用户及时、准确地了解文件实际上的送达情况,避免影响相关事件的处理。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技术方案如下:
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文件送达状态的提示方法,包括:
将通讯消息发送至目标用户;
获取所述目标用户对与所述通讯消息相关的文件的操作行为;
根据所述操作行为确定所述文件的送达状态;
向所述通讯消息的发送方用户提醒所述送达状态。
根据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文件送达状态的提示装置,包括:
发送单元,将通讯消息发送至目标用户;
获取单元,获取所述目标用户对与所述通讯消息相关的文件的操作行为;
确定单元,根据所述操作行为确定所述文件的送达状态;
提醒单元,向所述通讯消息的发送方用户提醒所述送达状态。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见,本申请通过获取目标用户对文件的操作行为,可以及时、准确地了解该文件的送达状态,无需对目标用户单独进行询问,避免文件在传输过程中发生意外、文件被目标用户忽略或目标用户做出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回答等情况,有助于发送方用户对相关事件的处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文件送达状态的提示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提示文件送达状态的交互流程图;
图3A-3D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即时通讯场景下的界面示意图;
图4A-4D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即时通讯场景下的界面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提示文件送达状态的交互流程图;
图6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邮件场景下的界面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提示文件送达状态的交互流程图;
图8A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即时通讯场景下的界面示意图;
图8B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展示送达状态的界面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文件送达状态的提示装置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说明,提供下列实施例:
图1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文件送达状态的提示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2,将通讯消息发送至目标用户。
在本实施例中,通讯消息可以为任意类型,比如即时通讯消息或电子邮件等,本申请并不对此进行限制。
其中,目标用户可以为发送方用户的好友,比如目标用户的联系人信息存在于发送方用户的联系人列表中,即两者之间的通讯为“熟人社交”或“熟人通讯”;或者,目标用户与发送方用户之间可以为陌生人关系,即两者之间的通讯为“陌生人社交”或“陌生人通讯”;当然,本申请对于发送方用户与目标用户之间的关系并不进行限制。
步骤104,获取所述目标用户对与所述通讯消息相关的文件的操作行为。
在本实施例中,操作行为可以为目标用户对文件的下载、预览等操作,这些操作需要服务器的参与,因而可以由服务器进行监测后告知发送方用户;或者,操作行为可以为目标用户的本地操作,比如打开文件等,这些操作可以由目标用户(使用的电子设备)主动告知发送方用户。
步骤106,根据所述操作行为确定所述文件的送达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目标用户往往会由于各种原因而主动或被动忽略通讯消息中的文件,而发送方用户除了主动询问目标用户之外,无法确定目标用户是否忽略该文件,因而无法确定文件是否实际上被送达该目标用户。
因此,根据目标用户实际采用的操作行为,使得发送方用户可以准确了解其对于文件的具体操作,从而确定该文件被忽略还是已经送达该目标用户,而无需发送方用户单独询问目标用户。
步骤108,向所述通讯消息的发送方用户提醒所述送达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向发送方用户示出相应的送达状态,实现对该送达状态的提醒;当然,除了“示出”或相关的视觉提醒方式之外,显然也可以通过诸如“蜂鸣”或相关的听觉提醒方式、“振动”或相关的触觉提醒方式等,或者多种方式的结合,均可以向发送方用户提醒该送达状态,本申请并不对此进行限制。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见,本申请通过获取目标用户对文件的操作行为,可以及时、准确地了解该文件的送达状态,无需对目标用户单独进行询问,避免文件在传输过程中发生意外、文件被目标用户忽略或目标用户做出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回答等情况,有助于发送方用户对相关事件的处理。
下面结合具体的交互过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作为一示例性实施例,图1所示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发送方用户处,即应用于该发送方用户实现通讯过程的电子设备。
举例而言,假定设备1为发送方用户使用的电子设备、设备2为目标用户使用的电子设备,针对设备1与设备2之间的通讯过程,下面结合图2对上述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其中,图2中仅示出了设备1与设备2之间的交互过程,可以理解为:一种情况下,设备1与设备2之间可以实现点对点通信,即设备1与设备2之间直接实现消息传输;或者,另一种情况下,虽然设备1与设备2之间通过服务器实现消息转发和传输,但由于图1所示的技术方案应用于用户A的设备1处,因而略去服务器的处理过程。
因此,如图2所示,上述实施例的交互过程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2,设备1生成通讯消息。
在本实施例中,通讯消息中可以包含文件,该文件可以包括多种格式,比如音频文件、图片文件、文本文件等,区分于用户直接输入的文字或字符形式的消息内容。
步骤204,设备1向设备2发送通讯消息。
在本实施例中,基于发送方用户采用的通讯工具,存在多种发送通讯消息的方式。举例而言,当通讯工具为即时通讯应用时,通讯消息可以为即时通讯消息;或者,当通讯工具为邮箱时,通讯消息可以为邮件;当然,也可以通过将邮箱的功能集成于即时通讯应用中,从而通过即时通讯应用发送邮件形式的上述通讯消息。
步骤206,设备2监测自身的操作行为。
在本实施例中,设备2可以通过诸如读取操作日志等方式,监测自身的操作行为(即目标用户对文件的操作行为);当然,本申请并不对此进行限制。
步骤208,设备1接收到设备2发送的自身的操作行为。
步骤210,设备1根据接收到的操作行为,确定通讯消息中文件的送达状态。
1、实施方式一
1)方案描述
在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操作行为包括:目标用户是否执行针对文件的预设操作;因而,当确定目标用户针对文件执行了该预设操作时,确定文件的送达状态为已送达。
举例而言,该预设操作可以为:针对文件的点击操作。假定通讯消息为即时通讯消息,而文件为该即时通讯消息中包含的音频数据,比如图3A所示,该音频数据可以为发送方用户“小黑”向目标用户“小白”发送的语音信息;其中,图3A为发送方用户“小黑”的通讯界面。那么,当发送方用户“小黑”向目标用户“小白”发送该语音信息后,必然希望确定目标用户“小白”是否已经接收并收听该语音信息。
2)有益效果
在相关技术中,对于图3A所示的发送方用户的通讯界面,并不会针对语音信息或其他文件的送达状态进行提示;而正如图3A所示,相关技术中存在对文本内容的阅读状态的提示手段,即“那当然了!”左侧和“那就下班后吧?”右侧显示的“已读”标记。然而,由于文本内容的读取方式的特点,即只要该文本内容位于设备显示屏中,用户就可以直接查看而无需对该文本内容执行任何操作,因而以“小白”发送的文本内容“那就下班后吧?”为例,只要设备1保持图3A所示的对通讯界面的显示状态,均认为该文本内容“那就下班后吧?”的阅读状态为“已读”,而无论(实际上是因为无法准确地确定)“小黑”是否真的已经阅读了该文本内容;可见,按照相关技术中对文本内容的阅读状态的提示手段,显然无法准确地确定文件的送达状态,很可能导致目标用户“小白”实际上并未收听音频信息,而发送方用户“小黑”却误以为目标用户“小白”已经收听,从而给用户造成困扰和麻烦。
而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以预设操作为“针对文件的点击操作”为例,如果目标用户“小白”针对接收到的音频信息执行了点击操作,则完成了对该音频消息的触发,从而必然播放并收听了该音频信息。所以,通过获取目标用户“小白”的操作行为,可以准确地了解音频信息被收听,从而向发送方用户“小黑”告知该音频信息的送达状态。比如图3A所示,虽然发送方用户“小黑”先后向目标用户“小白”发送了两条音频信息,但由于目标用户“小白”仅针对第一条音频信息执行了点击操作,因而第一条音频信息被标记为“已送达”,而第二条音频信息则标记为“未送达”。
3)状态标示
当然,对于送达状态的标示,除了图3A所示的“已送达”、“未送达”之外,还可以采用其他任意方式。举例而言,如图3B所示,可以通过“√”来表示“已送达”的含义,而通过“●”来表示“未送达”的含义。或者,如图3C所示,由于文件为音频信息,因而可以采用更加贴切的描述方式,例如通过“已收听”、“未收听”来表达“已送达”、“未送达”的含义。
4)状态类型
文件的送达状态与目标用户对该文件执行的操作行为相关,而基于不同的操作时间点,送达状态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A、目标用户对文件执行操作行为后的结果状态。
B、目标用户对文件执行操作行为时的过程状态。
如图3D所示,对于发送方用户“小黑”发送的第一条音频信息,由于目标用户“小白”已经完成了对该音频信息的收听,因而显示为“已收听”,对应于上述的类型A;而对于发送方用户“小黑”发送的第二条音频信息,目标用户“小白”正在执行对该音频信息的收听,因而显示为“正在收听”,对应于上述的类型B。
可见,通过将送达状态进一步细分为过程状态和结果状态,可使发送方用户进一步了解目标用户对文件的操作情况,以便于相关事件的处理。
5)其他场景
此外,除了图3A-3C所示的实施例,即文件类型为音频消息之外,正如上文所述,本申请中的文件还可以包含其他各种类型。举例而言,如图4A所示,假定文件为发送方用户“小黑”向目标用户“小白”发送的“日志1.doc”、“日志2.doc”等文本文件,则当目标用户“小白”针对接收到的“日志1.doc”或“日志2.doc”执行了预设操作时,比如点击了文件“日志1.doc”,则表明该文件已送达(即成功发送且已被查看)至目标用户“小白”,而对于未点击的“日志2.doc”,则表明该文件未送达(即未成功发送,或者成功发送但未被查看)至目标用户“小白”。
2、实施方式二
1)方案描述
在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操作行为包括:目标用户执行的针对文件的操作类型;因而,可以根据操作类型,以及预定义的操作类型与送达状态的类型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该文件的送达状态的类型,以向发送方用户进行示出。
举例而言,以文本文件为例,如图4B所示,操作类型可以包括:预览、下载、转发等。进一步地,当目标用户“小白”对文件“日志1.doc”执行了图4B所示的“下载”操作时,如图4C所示,可以将该文件“日志1.doc”标示为“已下载”的送达状态类型;而当目标用户“小白”对文件“日志2.doc”执行了图4B所示的“预览”操作时,如图4C所示,可以将该文件“日志2.doc”标示为“已预览”的送达状态类型。
当然,目标用户“小白”可能对同一文件执行多种不同操作。比如当目标用户“小白”在对文件“日志1.doc”执行了“下载”操作后,进一步打开了该文件“日志1.doc”,则如图4D所示,可以将该文件“日志1.doc”标示为“已下载且查看”的送达状态类型,更为精细地标注出文件自身的送达情况,即目标用户对接收到的该文件的操作情况。
此外,与图3D相类似地,除了上述的“已下载”、“已预览”等结果状态类型的送达状态之外,如图4D所示,对于文件“日志2.doc”,若确定目标用户“小白”正在下载该文件且尚未完成,则可以显示为“正在下载”的过程状态,帮助发送方用户“小黑”了解该文件的送达状态的实时情况和变化过程。
2)有益效果
通过将图4C(或图4D)与图4A比较可知,实施方式二相比于实施方式一而言,可以实现更为细致的状态标注,有助于发送方用户更为具体地掌握文件的送达情况,即目标用户对文件的操作情况,以便及时、准确地掌握事态进展状况,有助于相关事件的处理。
3)其他场景
在图4C和图4D中,仅以文本文件为例,对文件的送达状态的详细标注进行举例说明。实际上,当存在多种类型的文件时,比如文本文件、图片、音频等,各个类型的文件存在不同的操作类型,因此可以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结合对文件类型的考虑。具体地:可以根据操作类型和文件的类型,以及预定义的操作类型、文件类型与送达状态的类型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文件的送达状态的类型。
那么,由于文件的类型为文本类型,因而如图4B所示,对该文本类型的操作类型已经预先确定为“预览”、“下载”、“转发”等;而对于其他类型的文件,比如图3C所示的音频文件,由于其操作类型本身仅为“收听”,因此相应的送达状态仅包括“已收听”、“未收听”,即图3C实际上也可以认为是采用了此处的处理方案。
步骤212,设备1示出确定的送达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虽然图3A-4D中,都将送达状态显示于文件旁边,但此处仅用于举例说明;实际上,显然也可以将送达状态显示于设备屏幕上的其他位置,或者通过向发送方用户传送专门的通知消息,告知其文件的送达状态,只要能够表达出该送达状态及其与相应文件之间的对应关系即可。
同时,除了“示出”或相关的视觉提醒方式之外,显然也可以通过诸如“蜂鸣”或相关的听觉提醒方式、“振动”或相关的触觉提醒方式等,或者多种方式的结合,均可以向发送方用户提醒该送达状态,本申请并不对此进行限制。
实施例二
作为另一示例性实施例,图1所示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发送方用户处,即应用于该发送方用户实现通讯过程的电子设备;同时,由服务器协助该电子设备获取目标用户的操作行为。
举例而言,假定设备1为发送方用户使用的电子设备、设备2为目标用户使用的电子设备,针对设备1与设备2之间的通讯过程,下面结合图5对上述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如图5所示,上述实施例的交互过程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502,设备1生成通讯消息。
步骤504,设备1发送通讯消息,并由服务器据此向设备2发送其中的文字内容及文件通知消息。
在本实施例中,文件通知消息用于告知目标用户关于该文件的基本情况。比如对于文本文件,文件通知消息中可以包含该文本文件的名称、大小和格式等;或者对于图片,文件通知消息中可以包含该图片的名称、大小、格式和缩略图等。
步骤506,设备2从服务器处下载文件。
在本实施例中,当目标用户对文件感兴趣时,才从服务器上下载该文件,该机制有助于减少设备2与服务器的交互、降低设备2的流量开销。
步骤508A,服务器监测设备2的第一操作行为。
在本实施例中,目标用户对文件的操作行为可以包括从通讯消息的接收页面,对文件执行的第一操作行为。举例而言,当目标用户从设备2上的通讯消息接收页面点击文件时,设备2从服务器上下载相应文件;同时,该第一操作行为表明目标用户对文件执行了“下载”操作,则服务器可以记录下该第一操作行为,并告知设备1。
步骤508B,设备2监测自身的第二操作行为,并发送至服务器。
在本实施例中,与图2所示的步骤206相类似,在设备2将文件下载至本地后,由设备2通过诸如读取操作日志等方式,监测自身的第二操作行为(即目标用户对文件的操作行为);当然,本申请并不对此进行限制。
步骤510,设备1接收服务器发送的设备2的操作行为。
在本实施例中,设备1接收到的操作行为中,既包含服务器自行监测到的第一操作行为(对应于步骤508A),也包含设备2对自身监测后告知服务器的第二操作行为(对应于步骤508B)。由于步骤508A与步骤508B可能存在一定的时间差,因而服务器在获得任何的操作行为后,可以及时发送至设备1,并在后续获得其他操作行为时,再次发生至设备1。
举例而言,图6示出了邮件场景下对文件的送达状态进行提示。如图6所示,在发送方用户“小黑”的“已发送”邮件中,可以看到已经发送给目标用户“小白”的邮件,该邮件的附件中包含两个文件,分别为“日志1.doc”和“日志2.doc”。
当目标用户“小白”接收到该邮件,并下载了相应附件时,服务器可以监测到相应的下载行为,从而获知目标用户“小白”的第一操作行为。其中,目标用户“小白”可以选择分别下载其中的任一文件,也可以选择同时下载所有文件。相应地,如图6所示,假定目标用户“小白”分别或同时下载了“日志1.doc”和“日志2.doc”,则设备1在接收到服务器告知的第一操作行为后,可以根据该第一操作行为的类型,将两个文件均标示为“已下载”(当然,如果不考虑操作行为的类型,也可以直接标示为“已送达”)。
同时,当目标用户“小白”完成文件下载后,进一步打开了“日志1.doc”,则设备2可以监测到相应的打开操作,并告知服务器该第二操作行为;然后,服务器将该第二操作行为告知设备1,由设备1可以根据该第二操作行为的类型,将“日志1.doc”标示为“已下载且查看”,而“日志2.doc”仍然标示为“已下载”。
需要说明的是:
步骤508A与步骤508B可以同时存在,从而达到图6中对“日志1.doc”实现的更为精细的状态标记;或者,也可以仅采用步骤508A与步骤508B中的任一方案,也可以准确标示出目标用户对文件的操作行为,以及该文件的送达状态。
步骤512,设备1确定文件的送达状态。
步骤514,设备1示出文件的送达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步骤512-514相当于图2所示的步骤210-212,此处不再赘述。
实施例三
作为又一示例性实施例,图1所示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服务器处。举例而言,假定设备1为发送方用户使用的电子设备、设备2和设备3均为目标用户使用的电子设备,则服务器通过将来自设备1的通讯消息发送至设备2、设备3,并获得目标用户对设备2、设备3的操作行为,确定通讯消息中文件的送达状态,从而将该送达状态告知设备1,以由设备1示出该送达状态。
同时,除了将上述技术方案应用于服务器处之外,此处还针对同一文件被同时发送至多个目标用户的情况进行了描述;当然,对于同一文件被同时发至多个目标用户的场景,显然也适用于图2和图5所示的实施例,而并不限制于该实施例。
针对设备1、服务器与设备2之间的通讯过程,下面结合图7对上述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如图7所示,上述实施例的交互过程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702,服务器接收设备1生成并发送的通讯消息。
步骤704,服务器向设备2、设备3分别发送通讯消息中的文字内容及文件通知消息。
在本实施例中,以同时存在两个目标用户为例,则存在相应的设备2、设备3;实际上,显然还可以存在更多数量的目标用户,以及更多数量的相应设备。
步骤706,设备2、设备3从服务器处下载文件。
步骤708A,针对每个目标用户在相应设备上的通讯消息接收界面上的操作,由服务器主动监测相应的第一操作行为。
步骤708B,设备2、设备3分别主动监测目标用户的第二操作行为。
步骤710,服务器接收设备2、设备3等各个设备发送的相应目标用户的第二操作行为。
步骤712,服务器根据获得的各个操作行为,确定文件在各个目标用户处的送达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由服务器根据自行监测(即步骤708A)或目标用户的设备告知(即步骤708B)的操作行为,确定各个目标用户对文件的操作状况,即文件在各个目标用户处的送达状态,而无需设备1参与,设备1只需要最终展示出该送达状态即可。
步骤714,服务器将文件在各个目标用户处的送达状态发送至设备1。
步骤716,设备1示出送达状态。
在一种情况下,可以对文件在各个目标用户处的送达状态进行汇总展示,比如图8A所示,通过示出“3人已送达”、“2人未送达”,表明在总数为5个人的目标用户中,并非所有用户均查阅了发送的文件。
另一种情况下,设备1可以具体展示出每个目标用户对应的文件送达状态。比如发送方用户可以通过点击图8A所示的“3人已送达”、“2人未送达”处,转入图8B所示的“送达状态汇总”界面(当然,也可以通过其他入口进入该界面)。举例而言,假定发送方用户“小黑”设定“下载且查看”时才属于“已送达”,则目标用户“小白”未下载文件、目标用户“白白”已下载但并未查看文件,均属于“未送达”的目标用户。
图9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示意结构图。请参考图9,在硬件层面,该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内部总线、网络接口、内存以及非易失性存储器,当然还可能包括其他业务所需要的硬件。处理器从非易失性存储器中读取对应的计算机程序到内存中然后运行,在逻辑层面上形成文件送达状态的提示装置。当然,除了软件实现方式之外,本申请并不排除其他实现方式,比如逻辑器件抑或软硬件结合的方式等等,也就是说以下处理流程的执行主体并不限定于各个逻辑单元,也可以是硬件或逻辑器件。
请参考图10,在软件实施方式中,该文件送达状态的提示装置可以包括发送单元、获取单元、确定单元和显示单元。其中:
发送单元,将通讯消息发送至目标用户;
获取单元,获取所述目标用户对与所述通讯消息相关的文件的操作行为;
确定单元,根据所述操作行为确定所述文件的送达状态;
提醒单元,向所述通讯消息的发送方用户提醒所述送达状态。
可选的,所述操作行为包括:所述目标用户是否执行针对所述文件的预设操作;以及,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当确定所述目标用户针对所述文件执行了所述预设操作时,确定所述文件的送达状态为已送达。
可选的,所述操作行为包括:所述目标用户执行的针对所述文件的操作类型;以及,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操作类型,以及预定义的操作类型与送达状态的类型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文件的送达状态的类型。
可选的,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操作类型和所述文件的类型,以及预定义的操作类型、文件类型与送达状态的类型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文件的送达状态的类型。
可选的,所述操作行为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在所述通讯消息的接收页面中,所述目标用户对所述文件执行的第一操作行为;
在将所述文件下载至本地后,所述目标用户对所述文件执行的第二操作行为。
可选的,所述提醒单元具体用于:
在所述通讯消息的发送页面中,示出所述送达状态;
或者,向所述发送方用户发送通知消息,所述通知消息中包含所述送达状态。
可选的,所述提醒单元具体用于:
当存在多个目标用户时,分别提醒每一目标用户对应的送达状态。
可选的,所述通讯消息为即时通讯消息或电子邮件。
可选的,所述送达状态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所述目标用户对所述文件执行所述操作行为时的过程状态;
所述目标用户对所述文件执行所述操作行为后的结果状态。
在一个典型的配置中,计算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CPU)、输入/输出接口、网络接口和内存。
内存可能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非永久性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非易失性内存等形式,如只读存储器(ROM)或闪存(flashRAM)。内存是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
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带磁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按照本文中的界定,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暂存电脑可读媒体(transitorymedia),如调制的数据信号和载波。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8)

1.一种文件送达状态的提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通讯消息发送至目标用户;
获取所述目标用户对与所述通讯消息相关的文件的操作行为;
根据所述操作行为确定所述文件的送达状态;
向所述通讯消息的发送方用户提醒所述送达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行为包括:所述目标用户是否执行针对所述文件的预设操作;以及,所述根据所述操作行为确定所述文件的送达状态,包括:
当确定所述目标用户针对所述文件执行了所述预设操作时,确定所述文件的送达状态为已送达。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行为包括:所述目标用户执行的针对所述文件的操作类型;以及,所述根据所述操作行为确定所述文件的送达状态,包括:
根据所述操作类型,以及预定义的操作类型与送达状态的类型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文件的送达状态的类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操作行为确定所述文件的送达状态,包括:
根据所述操作类型和所述文件的类型,以及预定义的操作类型、文件类型与送达状态的类型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文件的送达状态的类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行为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在所述通讯消息的接收页面中,所述目标用户对所述文件执行的第一操作行为;
在将所述文件下载至本地后,所述目标用户对所述文件执行的第二操作行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所述通讯消息的发送方用户提醒所述送达状态,包括:
在所述通讯消息的发送页面中,示出所述送达状态;
或者,向所述发送方用户发送通知消息,所述通知消息中包含所述送达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所述通讯消息的发送方用户提醒所述送达状态,包括:
当存在多个目标用户时,分别提醒每一目标用户对应的送达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讯消息为即时通讯消息或电子邮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送达状态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所述目标用户对所述文件执行所述操作行为时的过程状态;
所述目标用户对所述文件执行所述操作行为后的结果状态。
10.一种文件送达状态的提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送单元,将通讯消息发送至目标用户;
获取单元,获取所述目标用户对与所述通讯消息相关的文件的操作行为;
确定单元,根据所述操作行为确定所述文件的送达状态;
提醒单元,向所述通讯消息的发送方用户提醒所述送达状态。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行为包括:所述目标用户是否执行针对所述文件的预设操作;以及,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当确定所述目标用户针对所述文件执行了所述预设操作时,确定所述文件的送达状态为已送达。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行为包括:所述目标用户执行的针对所述文件的操作类型;以及,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操作类型,以及预定义的操作类型与送达状态的类型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文件的送达状态的类型。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操作类型和所述文件的类型,以及预定义的操作类型、文件类型与送达状态的类型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文件的送达状态的类型。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行为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在所述通讯消息的接收页面中,所述目标用户对所述文件执行的第一操作行为;
在将所述文件下载至本地后,所述目标用户对所述文件执行的第二操作行为。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提醒单元具体用于:
在所述通讯消息的发送页面中,示出所述送达状态;
或者,向所述发送方用户发送通知消息,所述通知消息中包含所述送达状态。
16.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提醒单元具体用于:
当存在多个目标用户时,分别提醒每一目标用户对应的送达状态。
17.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讯消息为即时通讯消息或电子邮件。
18.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达状态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所述目标用户对所述文件执行所述操作行为时的过程状态;
所述目标用户对所述文件执行所述操作行为后的结果状态。
CN201510665868.8A 2015-10-15 2015-10-15 文件送达状态的提示方法及装置 Pending CN10539176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665868.8A CN105391767A (zh) 2015-10-15 2015-10-15 文件送达状态的提示方法及装置
HK16110066.0A HK1222053A1 (zh) 2015-10-15 2016-08-24 文件送達狀態的提示方法及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665868.8A CN105391767A (zh) 2015-10-15 2015-10-15 文件送达状态的提示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91767A true CN105391767A (zh) 2016-03-09

Family

ID=554235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665868.8A Pending CN105391767A (zh) 2015-10-15 2015-10-15 文件送达状态的提示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5391767A (zh)
HK (1) HK1222053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41298A (zh) * 2021-05-14 2021-07-20 网易(杭州)网络有限公司 消息处理方法、消息处理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14454B1 (en) * 1998-07-01 2001-11-06 Sony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ertified electronic mail messages
CN101179520A (zh) * 2006-12-28 2008-05-14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感知邮件状态的方法及系统
CN101442720A (zh) * 2008-12-26 2009-05-27 深圳华为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终端以及消息的自动回执方法
CN102932237A (zh) * 2012-10-15 2013-02-13 北京推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信息状态的方法、服务器端、客户端及系统
CN103841272A (zh) * 2014-03-25 2014-06-04 浙江翼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发送语音消息的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14454B1 (en) * 1998-07-01 2001-11-06 Sony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ertified electronic mail messages
CN101179520A (zh) * 2006-12-28 2008-05-14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感知邮件状态的方法及系统
CN101442720A (zh) * 2008-12-26 2009-05-27 深圳华为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终端以及消息的自动回执方法
CN102932237A (zh) * 2012-10-15 2013-02-13 北京推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信息状态的方法、服务器端、客户端及系统
CN103841272A (zh) * 2014-03-25 2014-06-04 浙江翼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发送语音消息的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41298A (zh) * 2021-05-14 2021-07-20 网易(杭州)网络有限公司 消息处理方法、消息处理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HK1222053A1 (zh) 2017-06-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30082879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oviding a two-way, intelligent text messaging platform
US10999225B2 (en) Ensuring that all users of a group message receive a response to the group message
US9009240B2 (en) Dynamic control of an electronic message system
US20090106365A1 (en) Conditional reminders for conveyed electronic messages
US8645814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displaying status of electronic messages
US20160227387A1 (en) System and method of enterprise mobile message
US9659089B2 (en) Prioritizing work and personal items from various data sources using a user profile
WO2017041655A1 (zh) 即时消息的提醒方法和装置
CN105812237A (zh) 快速添加提醒对象的方法及装置
US20140156763A1 (en) Person centric feeds and direct messaging in business systems
CN105227444A (zh) 基于即时通信的消息通知方法及装置
US8775527B2 (en) Collaborative email filtering
US20160277330A1 (en) Action assignment and tracking functionality for email
CN109743246B (zh) 消息加急提醒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US20190325156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motely deleting data from a client device
Akbal et al. Forensic analysis of BiP Messenger on android smartphones
US20070106948A1 (en) Improving message reply function in electronic devices
US20180352428A1 (en) Reporting service hybrid web/mobile application platform system and methods
CN110912807A (zh) 信息提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5391767A (zh) 文件送达状态的提示方法及装置
CN106161565B (zh) 消息推送方法及装置
US20130054710A1 (en) Categorizing email recipients into logical groups when sending a mass email
CN113709299B (zh) 消息提示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20230291704A1 (en) Method for managing the transmission of a message from a first device to a second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the receipt of such a message
US20200186959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facilitating communication based on user interests and loc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222053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309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WD

Ref document number: 1222053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