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91482A - 天线分集接收机和跳频通信系统中操作其和发射机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天线分集接收机和跳频通信系统中操作其和发射机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91482A
CN105391482A CN201510542717.3A CN201510542717A CN105391482A CN 105391482 A CN105391482 A CN 105391482A CN 201510542717 A CN201510542717 A CN 201510542717A CN 105391482 A CN105391482 A CN 1053914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tenna
channel
receiver
data
transmit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54271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391482B (zh
Inventor
勒兹万-图多尔·斯特内斯库
弗洛林-克特林·托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XP USA Inc
Original Assignee
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 filed Critical 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
Publication of CN1053914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914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3914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9148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election
    • H04B7/080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election with single receiver and antenna switching
    • H04B7/081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election with single receiver and antenna switching based on current reception conditions, e.g. switching to different antenna when signal level is below threshol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election
    • H04B7/080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election with single receiver and antenna switching
    • H04B7/08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election with single receiver and antenna switching comparing all antennas before reception
    • H04B7/0811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election with single receiver and antenna switching comparing all antennas before reception during preamble or gap perio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69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 H04B1/713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using frequency hopp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69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 H04B1/713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using frequency hopping
    • H04B1/7156Arrangements for sequence synchronis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20Monitoring; Testing of receivers
    • H04B17/29Performance tes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12Frequency divers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69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 H04B1/713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using frequency hopping
    • H04B1/7156Arrangements for sequence synchronisation
    • H04B2001/71563Acquisi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公开了天线分集接收机和跳频通信系统中操作其和发射机的方法。在跳频通信系统中天线分集接收机从发射机接收数据单元。跳频系统具有包括两个或更多信道的信道集合,信道集合包括两个或更多通告信道的集合以及两个或更多数据信道的集合,接收机包括包含两个或更多天线的天线集合。发射机具有通告模式,其中发射机发射通告信号并根据通告间隔的序列从一个通告信道转换到另一个通告信道。接收机具有天线采样模式,其中接收机通过使用相应天线,为所述天线集合的天线和所述通告信道集合的通告信道的每个组合在相应通告信道上相继接收一个或多个通告分组并确定对应的信号质量值,以及基于所确定的信号质量值对于每个数据信道选择天线集合中的相应天线。

Description

天线分集接收机和跳频通信系统中操作其和发射机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天线分集接收机以及跳频通信系统中操作天线分集接收机和发射机的方法。
背景技术
支持天线分集的跳频通信系统,例如蓝牙或IEEE082.15.4e-2012兼容系统,通常使用天线选择方案,在该方案中,活动天线被选择用于每个新数据分组。更具体地说,可以在接收上述数据分组的前导的同时对来自多个天线的信号质量值采样。为此,多个天线中的每个可以操作以接收前导的至少一部分,并且对应的信号质量值可以被确定。然后具有最佳信号质量值的天线可以被选为用于接收剩余数据分组的活动天线,尤其用于接收数据分组的有效负载。这种方法要求前导足够长以允许在接收前导期间选择活动天线。如果前导太短就可能失败。
发明内容
正如所附权利要求中所描述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接收机、一种跳频系统以及一种方法。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在从属权利要求中被陈述。
根据下文中描述的实施例,本发明的这些或其它方面将会很明显并且被阐述。
附图说明
根据附图,仅仅通过举例的方式,本发明的进一步细节、方面和实施例将被描述。在附图中,相似的参考符号被用于表示相同或功能相似的元素。为了简便以及清晰,附图中的元素不一定按比例绘制。
图1示意性地显示了跳频通信系统的实施例的一个例子的方框图。
图2示意性地显示了天线分集接收机的一个例子的方框图。
图3示意性地显示了通告单元序列的一个例子的时序图。
图4示意性地显示了天线采样模式的实施例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图5示意性地显示了通告分组序列的一个例子的时序图。
图6示意性地显示了天线采样模式的实施例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图7示意性地显示了通告单元序列和对应的天线切换序列(togglingsequence)的一个例子的时序图。
图8示意性地显示了天线采样模式的实施例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图9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信道和天线测量的RSSI值的三维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意性地显示了跳频通信系统10,例如蓝牙或IEEE082.15.4e-2012兼容系统的一个例子。该系统包括发射机12和接收机14。通信系统10可能包括另外的发射机和另外的接收机(未显示)。在操作中,发射机12发射射频(RF)信号16,此信号16被接收机14接收。接收机14转而可能发射射频信号18,此信号被发射机12接收。RF信号16和18可以是窄带信号,其频率是根据跳频方案而改变的。例如,RF信号16的载波频率可以周期性地从一个值改变到另一个不同的值。与其它电子设备(例如,在通信系统10之外的设备)干扰的风险因此可以被降低。
在跳频方案的一个例子中,发射机12以被调制在RF信号16的载波上的分组的形式发射信息。可以以规则或不规则间隔,即,随着每个新间隔的开始,而将RF信号16的载波频率设定为新值,即,设定为不同于当前频率值的频率值。例如,跳频方案可能具有固定的可以配置的信道集合。该信道集合可能包括两个或更多个信道,其中每个信道具有它自身不同的载波频率。因此,跳频可以相当于从信道集合的一个信道转换到另一个信道。
接收机14可以是天线分集接收机。天线分集接收机具有多个天线,即,两个或更多个天线,和用于选择天线之一作为活动天线的开关,以及仅仅有效利用活动天线作为接收天线的电路。也就是说,仅仅使用来自活动天线的输出,而忽略来自接收机的一个或多个其它天线的输出。根据特定的实现方案,用于选择活动天线的开关可以被布置在接收路径的多种位置。例如,开关可能具有直接连接到多个天线的多个输入和连接到例如下变频器,例如混合器的输出。在另一个例子中,接收机包括每个天线一个下变频器,并且开关位于多个下变频器的下游。
在跳频通信系统10的例子中,发射机12具有数据传输模式,在其中RF信号16在多个数据信道上执行跳频的同时传送数据分组的序列。数据分组也被称为数据单元、协议数据单元或有效负载数据单元。每个数据分组可能包括前导和有效负载。前导例如可以使得接收机14能够与发射机12同步,或者识别每个新接收数据分组的开始。有效负载可能包括实际数据,所述实际数据被发射到接收机14,并且其可以预期被进一步处理、存储、分析或以其它方式被使用。
图2显示了可以被用于跳频通信系统中的接收机14。如图2的例子中所示,接收机14可能包括天线集合20,22、天线开关24、收发信机单元26和控制单元28。虽然在下文中接收机14被描述为具有所有这些元件,很明显,接收机可以仅仅使用一部分元件来实现,例如不存在天线集合和/或天线开关24,但却可以连接到那里。如图所示,接收机14可能还包括给接收机14供电的电源管理单元30或其组件。
在操作中,收发信机单元26可以交替地作为接收机单元和发射机单元来操作。换句话说,收发信机单元26可能具有:第一操作模式,在该模式中,它经由开关24从天线20、22之一接收射频信号;以及第二操作模式,在该模式中,收发信机单元26经由开关24驱动天线20、22之一以发射射频信号,例如给发射机单元12。这两种操作模式分别被叫做接收模式和发射模式。
控制单元28,例如,微控制器或其它类型的微处理器,可以被布置成控制开关24,以便选择天线20和22之一作为活动天线。更具体地说,开关24可以被布置成将所选择的天线连接到收发信机单元26,以及将其它天线例如天线22从收发信机单元26断开。取决于对于每个信道的每个天线单独测量的信号质量值,活动天线可以被例如控制单元28选择。例如,对于特定信道当天线20产生了比天线22更好的信号质量时,控制单元28可能借助于开关24而选择天线20作为活动天线。在本例子的变型(未显示)中,天线集合包括多于两个天线。
向接收机单元14发射的发射机,例如,图1中显示的发射机12,可能具有通告模式和数据传输模式。在通告模式中,发射机可能发射通告信号,用于使其环境中的设备能够检测到它的存在,并且用于使它们能够根据通信协议,例如,蓝牙而与发射机单元建立通信链路。虽然通信链路可以是无线电链路,但是在发射机和接收机之间建立通信链路的过程也被称为将接收机连接到发射机。当发射机12在通告模式中时,接收机14可能因此例如通过根据通信协议交换信息而连接到发射机12。这种用于将接收机连接到发射机的信息交换被称为握手(handshake)。
当接收机14已经连接到发射机12时,发射机12可能从通告模式转换到其数据传输模式。在数据传输模式中,发射机12可能将数据信号发射到接收机单元14。数据信号可能包括有效负载数据。在两种模式中,即在通告模式中以及在数据传输模式中,发射机12可能执行跳频。也就是说,发射机12可能在特定时间改变其载波频率,例如,周期性地或在发射一定数目的比特之后。换句话说,发射机可以被布置成根据信道使用间隔的序列而从一个信道转换到另一个信道。信道使用间隔也被称为停顿时间或简称为间隔,它是发射机停留在特定信道上的时间段。信道使用间隔可能都具有相同的长度。根据该实施方案,这个长度可以是相应信道使用间隔的持续时间,或者是包含在信道使用间隔中的比特或分组的数目。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一些间隔可以比其它的更长或更短。
由于对用于接收数据分组的天线的选择是基于在更早阶段期间,即在先于数据传输阶段的通告阶段期间所确定的信号质量值,因此可以消除与选择天线相关联的、基于相同数据分组的前导来测试可用天线的挑战,正如通过额外参考图3-图9将被更加详细地阐述的那样。
图3示意性地说明了通告阶段的第一个例子,在其中发射机12发射通告信号。在这个例子中,发射机12在编号为0至P-1的通告信道上相继地发射。P是用于跳频方案的这个例子中的通告信道的总数目。在通告间隔Adv0期间,发射机可能在通告信道0上发射。在下一个通告间隔Adv1期间,发射机12可能在通告信道1上发射,以此类推。在通告间隔Advp-1之后可以跟随有通告间隔Advp(未显示),在此期间发射机12再次在通告信道0上发射。换句话说,被发射机12使用的通告信道的序列可以是周期性的。然而,也可能使用非周期性方案(未显示)。非周期性方案可能提供更高水平的数据安全性,因为对第三方来说它们可能使发射的信号更加难以解码。
每个通告间隔Advi(i=0,1,2,…)可能包括一个或多个通告分组。通告分组可以是有限比特序列,即比特串,它不包含任何有效负载数据,但是可能用作将发射机的存在通告给其它设备,例如,给接收机14。例如,通告分组可能包括关于发射机12的信息,例如,发射机12的标识符或一种类型的设备的规格。每个通告间隔可能精确地包括M个通告分组。每个通告分组可能具有持续时间t0。每个通告间隔的持续时间可能因此是T0=M*t0。在所显示的例子中,M=N,即每个通告间隔中的通告分组数目可能与天线的数目相匹配。这可以例如依据来自接收机14的控制信号通过适当地配置发射机而被实现。例如,发射机12可以被布置成响应于来自接收机14的请求,将在每个通告间隔中发射的通告分组M的总数目设定为等于接收机14的可用天线N的总数目。替代地,用户(未显示)可能将发射机12配置成使得每个通告间隔的通告分组数目与天线数目N相匹配。在M=N的情况下,可以获得特别简单并且容易实现的天线采样方案。
当发射机12处于通告模式中时,接收机14可以操作在天线采样模式中,在该模式中,接收机14针对其天线集合中的天线和P个通告信道中的通告信道的每个组合,相继接收一个或多个通告分组,以确定对应的信号质量值。更具体地说,天线n可以被选择用于接收通告间隔p的通告分组m,并且对应的信号质量值Q(n,p)可以被确定,其中n从1运行到N,并且p从0运行到P-1。
参照图3描述的上述方法的工作流程的一个例子被表示在图4中。在这个例子中,n是天线数目,即天线标识符,N是天线总数目,m是在通告间隔中的分组数目,M是在通告间隔中的分组总数目,p是当前信道数目,并且P是通告信道的总数目。该方法可能从激活第一天线开始,即天线数目n=1并且操作第一天线以在通告间隔中接收第一分组(m=1)(4.1,4.2,4.3)。对应的信号质量值,例如RSSI水平,例如通过控制单元28(参见图2),可以被确定并且被存储(4.4)。如果n<N,那么n和m每个可以递增1,并且天线编号n可以被切换,例如,被激活(4.2)。通告分组m可以被接收(4.3)并且对应的信号质量水平可以被确定(4.4)并且被存储(4.4)。但是,如果n≥N(4.5)并且如果p<P,则p可以递增1(4.7)并且处理流程可能回到框4.1。但是如果p≥P(4.6),则可以进行天线分集判定。
天线分集判定可能包括,基于在通告阶段期间所确定的信号质量值,将天线集合中的一个天线指配到信道集合中的每个数据信道。为此,如果数据信道与通告信道之一不是相同的,那么为通告信道而确定的信号质量值可以被外推,以生成用于数据信道的外推信号质量值。替代地,对于与通告信道之一不是相同的数据信道,可以基于与相应数据信道的频率最接近的通告信道的信号质量值来选择天线。例如,如果在所有通告信道中通告信道编号3与数据信道编号5的频率最接近,并且在所有天线中天线编号2对于通告信道3具有最佳信号质量值,那么天线编号2可以被指配到数据信道编号5。
现在参照图5,描述了天线采样方案的另一个例子。当可用天线N的总数目大于在单一通告间隔中能够容纳的通告分组的最大数目时,这个方案可以特别适合。N个可用天线可以在N个测试阶段的序列中一个接一个地被测试。在每个测试阶段,可用天线中的另一个可以被选择为活动天线,用于接收P个相继通告间隔的序列。对于每个通告间隔p,可以根据由活动天线n传递的信号来确定对应的信号质量值Q(n,p),例如RSSI水平,并且将其存储。在P个相继通告间隔的序列之后,当针对活动天线的P个通告信道中的每个已经确定了信号质量值时,活动天线可以被去激活,并且天线中的另一个在下一个P个连续通告间隔中可以被激活。N*P个信号质量值Q(n,p)的集合,即每个信道每个天线一个信号质量值,可以因此从N*P个相继通告间隔来得出。
图6进一步说明了参照图5描述的上述方法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在流程图中,n是天线数目,N是天线总数目,p是当前信道数目,并且P是通告信道的总数目。这种方法可能从设定p=1(6.1)开始。当前活动天线然后可能从发射机12接收通告分组(6.2)。接收机14然后可能确定并且存储对应的信号质量值,例如,RSSI水平(6.3)。如果p<P(6.4),那么接收机12可能设定p=P+1(6.5)并且返回到块6.2以接收下一个通告分组。但是如果p≥P,那么接收机可能设定n=n+1(6.6)并且如果n≤N(6.7),那么切换天线编号n(6.8),因此将当前活动天线去激活,并且激活天线n。过程6.1至6.8可以然后以p=1和新激活的天线n进行重复。但是如果n≤N(6.7),则可以针对每个数据信道做出天线分集判定(6.9),以在基于所接收的通告分组而确定的信号质量值的基础上,将天线中的一个指配到相应的数据信道。考虑到一个通告分组足以确定信号质量值,如果在每个通告间隔中只有一个通告分组的情况下,那么这种方法可以特别有效。基于和参照图3和图4在上面描述的相同方式所确定的用于接收通告信道的信号质量值,天线可以被指配到数据信道。甚至当数据信道不同于通告信道时,这种方法也可以因此被使用。
图7示意性地说明了一个例子,在该例子中,天线分集接收机12仅仅具有两个天线可供选择,例如,第一天线20和第二天线22(参见图2)。在这个例子中,通告间隔包括第一通告分组和随后的第二通告分组。第一天线(ANTA,n=1)可以被激活以接收第一通告分组,并且接收机可能确定并且存储对应的信号质量值Q(1,1)。第二天线(ANTB,n=2)可以然后被激活以接收第二通告分组,并且接收机可能确定并且存储对应的信号质量值Q(2,1)。在下一个通告间隔中,这些操作可以被类似地重复,以针对下一个通告间隔(p=2)的通告信道,确定用于两个天线的信号质量值Q(1,2),Q(2,2)。
图8进一步说明了参照图7描述的上述方法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在通过当前活动天线接收通告分组(8.2)之后,天线(例如天线A和B)可以被切换,即活动天线可以被去激活,并且非活动天线可以被激活(8.1)。对于每个接收的通告分组,可以确定对应的信号质量值。当针对天线(n)和通告信道(p)的每个可能对(n,p)已经确定了信号质量值Q(n,p)(形成总数为2*P个信号质量值)时,给定通告信道的信号质量值可以被比较(8.3)并且两个天线之一可以对应地被指配到相应通告信道。例如,假定对于给定通告信道,天线A具有更好的信号质量值,例如,更高的RSSI水平(8.4),那么天线A可以被指配到相应的通告信道(8.5)或者被指配到与相应通告信道频率接近的数据信道。同样,如果对于相应通告信道,天线B具有更好的信号质量值(8.4),那么天线B可以被指配到相应通告信道(8.6)或者被指配到与相应通告信道频率接近的数据信道。
图9中的图表说明了N*P个RSSI水平集合的一个例子,其中N=3并且P=10。对于天线值n和信道值p的每个组合,对应的RSSI水平RSSI(n,p)由垂直偏移来表示。
在前面的说明中,参照本发明实施例的特定例子已经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然而,很明显各种修改和变化可以在不脱离附属权利要求中所陈述的本发明的宽范围精神及范围的情况下被做出。
本发明所讨论的连接可以是任何类型的连接。该连接适于将信号从或传输到相应节点、单元或设备,例如通过穿孔中间设备。因此,除非暗示或说明,连接,例如,可能是直接连接或间接连接。连接可以被说明或描述,涉及到是单一连接、多个连接、单向连接、或双向连接。然而,不同实施例可能改变连接的实现。例如,可以使用单独单向连接而不是双向连接,反之亦然。此外,多个连接可以被替换为连续地或以时间多路复用方式传输多个信号的单一连接。同样地,携带多个信号的单一连接可以被分离成各种不同的携带这些信号的子集的连接。因此,存在传输信号的许多选项。
本发明所描述的每个信号可以被设计为正逻辑或负逻辑。在负逻辑信号的情况下,所述逻辑真状态相当于逻辑电平0的地方所述信号是低活性。在正逻辑信号的情况下,所述逻辑真状态相当于逻辑电平1的地方所述信号是高活性。注意,本发明说所描述的任何信号可以被设计为负逻辑信号或正逻辑信号。因此,在替代实施例中,那些被描述为正逻辑信号的信号可以被实施为负逻辑信号,以及那些被描述为负逻辑信号的信号可以被实施为正逻辑信号。
当将信号、状态位、或类似的集分别变为其逻辑真或逻辑假状态时,术语“明确肯定”或“设置”以及“否定”(或“非明确肯定”或“清除”)在本发明中被使用。如果逻辑真状态是逻辑电平“1”,逻辑假状态是逻辑电平“0”。如果逻辑真状态是逻辑电平“0”,逻辑假状态是逻辑电平“1”。
本领域所属技术人员将认识到逻辑块之间的界限仅仅是说明性的并且替代实施例可能合并逻辑块或电路元素或在各种逻辑块或电路元素上强加替代的分解功能。因此,应了解本发明描述的架构仅仅是示范的,并且事实上实现相同功能的很多其它架构可以被实现。例如,控制单元28和收发信机单元26可以被合并。
为实现相同功能的任何元件的布置是有效地“关联”以便所需的功能得以实现。因此,为实现特定功能,本发明中结合在一起的任何两个元件可以被看作彼此“相关联”以便所需的功能得以实现,不论架构还是中间元件。同样地,如此关联的任何两个元件还可以被认为是彼此被“可操作连接”或“可操作耦合”以实现所需的功能。
此外,本领域所属技术人员将认识到上述描述的操作功能之间的界限只是说明性的。所述多个操作可以组合成单一的操作,单一的操作可以分布在附加操作中以及操作可以在至少部分重叠的时间内被执行。而且,替代实施例可能包括特定操作的多个实例,并且操作的顺序在各种其它实施例中会改变。例如,每次信号质量值之一被更新,天线分集确定可以被做出。
又如,在一个实施例中,说明的例子可以被作为位于单一集成电路上的电路或在相同设备内的电路被实现。例如,开关24、收发信机单元26和微控制器单元28可以作为单一集成电路被实现。或者,所述例子可以作为任何数目的单独集成电路或以一种合适的方式彼此相联接的单独设备被实现。例如,收发信机单元26和微控制器单元28可以作为单独集成电路被实现。
然而,其它修改、变化和替代也是可能的。说明书和附图对应地被认为是从说明性的而不是严格意义上来讲的。
在权利要求中,放置在括号之间的任何参考符号不得被解释为限定权利要求。单词“包括”不排除其它元素或随后在权力要求中列出的那些步骤的存在。此外,本发明所用的“a”或“an”被定义为一个或多个。并且,在权利要求中所用词语如“至少一个”以及“一个或多个”不应该被解释以暗示通过不定冠词“a”或“an”引入的其它权利要求元素限定任何其它特定权利要求。所述特定权利要求包括这些所介绍的对发明的权利元素,所述权利元素不仅仅包括这样的元素。即使当同一权利要求中包括介绍性短语“一个或多个”或“至少一个”以及不定冠词,例如“a”或“an”。使用定冠词也是如此。除非另有说明,使用术语如“第一”以及“第二”是用于任意区分这些术语描述的元素的。因此,这些术语不一定表示时间或这些元素的其它优先次序。某些措施在相互不同的权利要求中被列举的事实并且不表示这些措施的组合不能被用于获取优势。

Claims (15)

1.一种用于在跳频通信系统中从发射机接收数据单元的天线分集接收机,所述跳频通信系统具有信道集合,所述信道集合包括两个或更多信道,每个信道具有其自身的频率范围,所述发射机具有通告模式,在所述通告模式中所述发射机发射通告信号并且根据通告间隔的序列从一个通告信道转换到另一个通告信道,每个通告间隔包括一个或多个通告分组;以及,所述信道集合包括两个或更多通告信道的集合以及两个或更多数据信道的集合,
所述接收机被连接到包括两个或更多天线的天线集合;
所述接收机具有天线采样模式,在所述天线采样模式中,所述接收机通过使用相应天线,对于所述天线集合中的天线与所述通告信道集合中的通告信道的每个组合,在所述相应通告信道上相继地接收一个或多个通告分组,并确定对应的信号质量值;
以及其中,所述接收机被布置成:基于所确定的信号质量值,对于每个数据信道,选择相应的天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收机,其中所述发射机具有数据传输模式,在所述数据传输模式中,所述发射机发射数据信号并且根据数据间隔的序列从一个数据信道转换到另一个数据信道,其中每个数据间隔包括一个或多个数据分组,以及其中,所述接收机具有数据接收模式,在所述数据接收模式中,所述接收机通过为每个数据间隔选择被指配给所述对应数据信道的所述天线,来接收所述数据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接收机,其中当在所述天线采样模式中时,所述接收机被布置成转换到具有每个通告分组的另一个天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收机,其中,每个通告间隔包括每个通告间隔总数为M的通告分组,其中M等于或大于所述天线集合中天线的总数N。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收机,其中,当在所述天线采样模式中时,所述接收机被布置成:转换到第一天线,并且在转换到下一个天线之前,基于第一通告间隔序列来确定所述第一天线的第一集合信号质量值。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接收机,其中所述第一通告间隔序列包括每个通告信道的通告间隔,并且所述第一集合信号质量值包括每个通告信道的信号质量值。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接收机,其中在每个通告间隔中的通告分组的总数M小于所述天线集合中天线的总数N。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接收机,其中所述通告信道集合和所述数据信道集合是不相交的、重叠的或相同的。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接收机,对于每个数据信道,被布置成执行选择天线的行为是通过以下方式进行的:
基于与所述相应数据信道的频率最近的通告信道的所述信号质量值,选择所述天线。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接收机,其中所述信号质量值是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SSI水平。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接收机,被布置成:当终止所述天线采样模式时,提示所述发射机转换到所述数据传输模式。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接收机,被布置成:响应于在所述数据接收模式中检测到所述数据信道天线中的一个或多个具有不足的RSSI水平,提示所述发射机转换到所述通告模式。
1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接收机,其中所述通信系统是蓝牙系统或者符合IEEE标准802.15.4e-2012。
14.一种在跳频通信系统中操作天线分集接收机和发射机的方法,所述跳频通信系统具有信道集合,所述信道集合包括两个或更多信道,其中每个信道具有其自身的频率范围,所述信道集合包括两个或更多通告信道的集合以及两个或更多数据信道的集合,所述接收机包括天线集合,所述天线集合包括两个或更多天线,所述方法包括:
在通告模式中操作所述发射机,在所述通告模式中,所述发射机发射通告信号并且根据通告间隔的序列从一个通告信道转换到另一个通告信道,每个通告间隔包括一个或多个通告分组;
在天线采样模式中操作所述接收机,在所述天线采样模式中,所述接收机通过使用相应天线,对于所述天线和通告信道当中的来自所述天线集合中的天线与所述通告信道集合中的通告信道的每个组合,在所述相应通告信道上相继地接收一个或多个通告分组,并确定对应的信号质量值;以及
操作所述接收机,以基于所确定的信号质量值,为每个数据信道从所述天线集合中选择相应天线。
15.一种跳频系统,包括:
信道集合,所述信道集合包括两个或更多信道,每个信道具有其自身的频率范围,所述信道集合包括两个或更多通告信道的集合以及两个或更多数据信道的集合;
发射机,所述发射机具有通告模式,在所述通告模式中,所述发射机发射通告信号并且根据通告间隔的序列从一个通告信道转换到另一个通告信道,每个通告间隔包括一个或多个通告分组;以及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13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接收机。
CN201510542717.3A 2014-08-29 2015-08-28 天线分集接收机和跳频通信系统中操作其和发射机的方法 Active CN10539148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ROA201400661 2014-08-29
RO201400661 2014-08-2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91482A true CN105391482A (zh) 2016-03-09
CN105391482B CN105391482B (zh) 2020-09-15

Family

ID=546954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542717.3A Active CN105391482B (zh) 2014-08-29 2015-08-28 天线分集接收机和跳频通信系统中操作其和发射机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344180B2 (zh)
EP (1) EP2991239B1 (zh)
CN (1) CN105391482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91296A (zh) * 2021-08-23 2021-11-23 合肥中感微电子有限公司 天线切换方法、装置以及无线跳频通信设备
CN116865790A (zh) * 2023-07-06 2023-10-10 福建新大陆自动识别技术有限公司 Rfid盲区跳频方法及识读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007370B2 (en) 2013-11-27 2021-05-18 Pacesetter, Inc. System and methods for establishing a communication session between an implantable medical device and an external device
US10681479B2 (en) 2015-01-30 2020-06-09 Cassia Networks Inc. Methods, devices and systems for bluetooth audio transmission
US10178494B2 (en) 2015-01-30 2019-01-08 Cassia Networks Inc. Bluetooth transparent relay
US9769594B2 (en) 2015-01-30 2017-09-19 Cassia Networks Inc. Methods, devices and systems for increas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range
US10225098B2 (en) 2015-01-30 2019-03-05 Cassia Networks Inc. Methods, devices and systems for support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9844676B2 (en) * 2015-08-27 2017-12-19 Medtronic, Inc. Systems, apparatus and methods facilitating communication between an implantable device and an external device
KR102429965B1 (ko) 2016-02-19 2022-08-0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사용자 단말의 수신 안테나 선택 방법 및 그 장치
US9736794B1 (en) * 2016-03-30 2017-08-15 T-Mobile Usa, Inc. Dynamic antenna reference signal transmission
CN105897304B (zh) * 2016-05-31 2018-02-06 西安空间无线电技术研究所 一种跳频通信系统的快速同步方法
CN108112021B (zh) * 2016-11-24 2021-01-22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射频通道检测数据的回传方法及设备
CN107733449B (zh) * 2017-09-04 2019-11-19 深圳市盛路物联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天线的接收灵敏度切换接收频段的方法及终端设备
US10785720B2 (en) 2019-01-23 2020-09-22 Pacesetter, Inc. Medical device with control circuitry to improve communication quality
DE102019201262A1 (de) * 2019-01-31 2020-08-06 Fraunhofer-Gesellschaft zur Förderung der angewandten Forschung e.V. Teilnehmer eines Kommunikationssystems mit einer magnetischen Antenne
US10911129B1 (en) * 2019-12-12 2021-02-02 Silicon Laboratories Inc. System,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erforming antenna diversity selection based on multi-symbol correlations
US11437867B2 (en) * 2020-01-03 2022-09-06 Nucurrent,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wireless power and data transfer utilizing multiple antenna receivers
CN113472391B (zh) * 2021-09-03 2021-11-23 北京中天星控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跳频通信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接收机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27683A (zh) * 1996-06-18 1999-09-01 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发射机分集装置及用于无线电发射机的有关方法
CN1675853A (zh) * 2002-06-24 2005-09-28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Mimo ofdm通信系统的分集传输模式
CN101222268A (zh) * 2007-01-08 2008-07-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连续频分多址系统跳频发射机、接收机装置及其跳频方法
US20090010311A1 (en) * 2005-09-26 2009-01-08 Cambridge Silicon Radio Limited Antenna Diversity
CN103220015A (zh) * 2013-04-18 2013-07-24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导频叠加的快跳频发射机、接收机、系统及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0016411D0 (en) 2000-07-05 2000-08-23 Konink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Antenna diversity receiver
TW545003B (en) 2001-01-16 2003-08-0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Antenna diversity communications device
GB0113271D0 (en) 2001-06-01 2001-07-25 Konink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Antenna diversity arrangement
CN105306119B (zh) 2004-09-10 2019-09-27 美商内数位科技公司 在无线通信中交换天线能力信息的第一站台及方法
CN101933251B (zh) * 2008-02-01 2014-09-03 马维尔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用于mimo系统中天线选择的信道探测和估计策略
US8306473B2 (en) * 2008-02-15 2012-11-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having different polarization
US7933363B2 (en) 2008-04-18 2011-04-26 Cambridge Silicon Radio Limited Polarization diversity
US8428538B2 (en) * 2008-07-09 2013-04-23 Intel Mobile Communications GmbH Channel estimator
KR100957603B1 (ko) * 2009-07-17 2010-05-13 동국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다중 입출력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비트 할당 방법 및 그를 위한 프로그램을 기록한 기록 매체
US8824526B2 (en) * 2010-02-18 2014-09-02 Intel Mobile Communications GmbH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ntenna diversity reception
TWI452861B (zh) * 2010-10-08 2014-09-11 Realtek Semiconductor Corp 天線分集裝置與天線分集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27683A (zh) * 1996-06-18 1999-09-01 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发射机分集装置及用于无线电发射机的有关方法
CN1675853A (zh) * 2002-06-24 2005-09-28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Mimo ofdm通信系统的分集传输模式
US20090010311A1 (en) * 2005-09-26 2009-01-08 Cambridge Silicon Radio Limited Antenna Diversity
CN101222268A (zh) * 2007-01-08 2008-07-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连续频分多址系统跳频发射机、接收机装置及其跳频方法
CN103220015A (zh) * 2013-04-18 2013-07-24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导频叠加的快跳频发射机、接收机、系统及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91296A (zh) * 2021-08-23 2021-11-23 合肥中感微电子有限公司 天线切换方法、装置以及无线跳频通信设备
CN116865790A (zh) * 2023-07-06 2023-10-10 福建新大陆自动识别技术有限公司 Rfid盲区跳频方法及识读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991239A1 (en) 2016-03-02
US20160065295A1 (en) 2016-03-03
EP2991239B1 (en) 2017-10-11
CN105391482B (zh) 2020-09-15
US9344180B2 (en) 2016-05-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91482A (zh) 天线分集接收机和跳频通信系统中操作其和发射机的方法
CN101123552B (zh) 一种接入点以及用于该接入点的无线扫描方法
CN101355466B (zh) 连续性检查消息报文的传输方法和装置
WO2011005576A4 (en) Method for performing antenna mangement in lte-a communication systems and corresponding apparatus
CN111132173B (zh) 上行信号的传输方法及终端、网络设备
CN110651495A (zh) 一种通信方法和装置
CN104780544A (zh) 一种利用非授权频谱的通信方法和装置
CN102282884A (zh) 用于无线网络管理的方法和系统
CN103222333A (zh) 用于在通信网络中确定操作信道的方法、能量受限设备及代理设备
JP6768794B2 (ja) 低出力無線周波数(rf)データパケット信号送受信機を試験する方法
CN108135030B (zh) 传输物理控制信道的指示方法及其装置
CN102857960A (zh) 移动通信终端测试装置及移动通信终端测试方法
CN105554809A (zh) 无线通信装置以及无线通信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02006107A (zh) 一种发送和接收sr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02075298B (zh) 一种用户设备ue发送探测信号的方法、用户设备、基站
CN102217209A (zh) 信息发送和获取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0521266A (zh) 非授权频谱上的bwp切换指示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2377464A (zh) 下行信道状态测量参考信号的发送方法及装置
CN105429647B (zh) 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01588633A (zh) 消息传输方法、装置及通信系统
JP2012075043A (ja) 無線通信方法及び無線装置
CN105517187A (zh) 使无线传感器与接入点控制面板配对的系统和方法
CN111344753A (zh) 用于多个车辆收发器及无线密钥收发器的通信方法以及用于车辆的通信系统
CN102316508B (zh) 信息发送和获取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3095424A (zh) 一种控制信令传输方法、基站、终端和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228

Address after: texas

Applicant after: NXP America Co Ltd

Address before: Texas in the United States

Applicant before: Fisical Semiconductor Inc.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