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06107A - 一种发送和接收sr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发送和接收sr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06107A
CN102006107A CN2009100922624A CN200910092262A CN102006107A CN 102006107 A CN102006107 A CN 102006107A CN 2009100922624 A CN2009100922624 A CN 2009100922624A CN 200910092262 A CN200910092262 A CN 200910092262A CN 102006107 A CN102006107 A CN 1020061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channel
uplink control
frequency expansion
expansion sequence
channel resour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09226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06107B (zh
Inventor
林亚男
沈祖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910092262.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006107B/zh
Publication of CN1020061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061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061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0610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无线通信技术,特别涉及一种发送SR的方法、系统和装置,用以在基站和具有多个发射天线的用户终端之间传输SR。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包括:用户终端在收到来自网络侧的采用发射分集传输SR的通知后,确定传输SR中参考符号RS的天线端口和传输SR中数据符号的天线端口,其中传输RS的天线端口和传输数据符号的天线端口是不同的天线端口;所述用户终端利用网络侧配置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承载所述SR,并通过对应的天线端口传输RS,以及利用网络侧配置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承载所述数据符号,并通过对应的天线端口传输数据符号。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能够提高系统中调度请求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一种发送和接收SR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特别涉及一种发送和接收SR(SchedulingRequset,上行调度请求)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背景技术
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系统中,上行调度请求使用PUCCH(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物理上行控制信道)format 1的格式,周期性的在上行控制信道中进行反馈。
PUCCH format 1中,信息使用BPSK(Binary Phase Shift Keying,二进制差分相移键控)调制,且每次只能传输一个调制符号。不同UE(用户终端)的反馈信息通过码分的方式在一个RB(资源块)中同时传输。
基站固定在每个周期内的子帧内检测用户终端是否发起了SR。若检测到对应上行信道中有信号传输,则认为UE发了调度请求;若信道中没有信号传输,则终端无调度请求。
目前的LTE-A(Long Term Evolution-Advanced,长期演进升级)系统,为支持比LTE系统更高的可靠性及传输速率,对于高等级的UE将配置多个发射天线,以支持上行SIMO(Single Input Multiple Output,单入多出)、发射分集等多种传输模式。但是还没有一种基站和具有多个发射天线的UE之间传输SR的方案。
综上所述,目前还没有基站和具有多个发射天线的UE之间传输SR的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发送和接收SR的方法、系统和装置,用以在基站和具有多个发射天线的用户终端之间传输SR。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送上行调度请求SR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用户终端在收到来自网络侧的采用发射分集传输SR的通知后,确定传输SR中参考符号RS的天线端口和传输SR中数据符号的天线端口,其中传输RS的天线端口和传输数据符号的天线端口是不同的天线端口;
所述用户终端根据收到的来自网络侧的资源指示信息,确定所述网络侧配置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利用确定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承载所述SR,并通过对应的天线端口传输RS,以及利用确定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承载所述数据符号,并通过对应的天线端口传输数据符号。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收上行调度请求SR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网络侧通知用户终端采用发射分集传输SR,并向所述用户终端发送为所述用户终端配置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的资源指示信息;
所述网络侧采用分集接收方式接收来自所述用户终端的SR。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送上行调度请求SR的系统,该系统包括:
网络侧设备,用于通知用户终端采用发射分集传输SR,并向所述用户终端发送为所述用户终端配置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的资源指示信息,并采用分集接收方式接收来自所述用户终端的SR;
用户终端,用于在收到采用发射分集传输SR的通知后,确定传输SR中参考符号RS的天线端口和传输SR中数据符号的天线端口,其中传输RS的天线端口和传输数据符号的天线端口是不同的天线端口,根据收到所述资源指示信息,确定所述网络侧配置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利用确定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承载所述SR,并通过对应的天线端口传输RS,以及利用确定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承载所述数据符号,并通过对应的天线端口传输数据符号。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测设备,该网络侧设备包括:
通知模块,用于通知用户终端采用发射分集传输SR;
资源配置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用户终端发送为所述用户终端配置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的资源指示信息;
接收模块,用于采用分集接收方式接收来自所述用户终端的SR。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户终端,该用户终端包括:
端口确定模块,用于在收到来自网络侧的采用发射分集传输SR的通知后,确定传输SR中参考符号RS的天线端口和传输SR中数据符号的天线端口,其中传输RS的天线端口和传输数据符号的天线端口是不同的天线端口;
发送模块,用于根据收到的来自网络侧的资源指示信息,确定所述网络侧配置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利用确定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承载所述SR,并通过对应的天线端口传输RS,以及利用确定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承载所述数据符号,并通过对应的天线端口传输数据符号。
本发明实施例用户终端在收到来自网络侧的采用发射分集传输SR的通知后,确定传输SR中RS的天线端口和传输SR中数据符号的天线端口,其中传输RS的天线端口和传输数据符号的天线端口是不同的天线端口;通过网络侧配置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承载SR,并通过对应的天线端口传输RS,通过网络侧配置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承载数据符号,并通过对应的天线端口传输数据符号。由于本发明实施例能够实现基站和具有多个发射天线的用户终端之间传输SR,从而提高了系统中调度请求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发送SR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2天线的用户终端分集传输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4天线的用户终端分集传输示意图;
图4A为本发明实施例第一种天线结构示意图;
图4B为本发明实施例第二种天线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明实施例两个用户终端共享资源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扩频序列和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对应关系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网络侧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用户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发送SR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接收SR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传输SR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用户终端在收到来自网络侧的采用发射分集传输SR的通知后,确定传输SR中RS的天线端口和传输SR中数据符号的天线端口,其中传输RS的天线端口和传输数据符号的天线端口是不同的天线端口;利用网络侧配置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承载SR,并通过对应的天线端口传输RS,以及利用网络侧配置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承载数据符号,并通过对应的天线端口传输数据符号。由于本发明实施例能够实现基站和具有多个发射天线的用户终端之间传输SR,从而提高了系统中调度请求的可靠性。
本发明实施例适用于LTE-A(Long Term Evolution-Advanced,长期演进升级)FDD(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频分双工)系统和TDD(Time divisionduplex,时分双工)系统。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发送SR的系统包括:网络侧设备10和用户终端20。
网络侧设备10,用于通知用户终端20采用发射分集传输SR,并向用户终端20发送为用户终端20配置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的资源指示信息,并采用分集接收方式接收来自用户终端20的SR。
用户终端20,用于在收到来自网络侧设备10的采用发射分集传输SR的通知后,确定传输SR中RS的天线端口和传输SR中数据符号的天线端口,根据收到来自网络侧设备10的资源指示信息,确定网络侧设备10配置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利用确定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承载SR,并通过对应的天线端口传输RS,以及利用确定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承载数据符号,并通过对应的天线端口传输数据符号;
其中,传输RS的天线端口和传输数据符号的天线端口是不同的天线端口。
由于SR的接收只需要判断其对应的信道中是否有信号传输,而不需要解调出具体的信号值,因此网络侧设备10不需要进行信道估计的处理。对于format 1来说,RS与数据符号扩频之前的数据源都是b(0)=1,因此可以将RS看作为普通的数据符号,而不是进行信道估计使用的参考符号。基于上述原因,考虑对format 1采用如下的处理,以得到分集增益:
如图2所示,对于具有2个发射天线的用户终端20,可以使用不同的天线分别发射RS和数据符号,即图中的Tx0用于发送RS,Tx1用于发送数据符号。
如图3所示,对于具有4个发射天线的用户终端20,可以使用天线虚拟化的方法,分别使用2个天线发射RS和数据符号,即图中的Tx0和Tx1用于发送RS,Tx2和Tx3用于发送数据符号。所谓天线虚拟化就是使用2根物理天线发送1个天线端口(每个天线端口对应一个信道资源)上的信息,且该虚拟化过程对于基站是透明的,即基站不需要知道发射端使用了1天线还是2天线发送即可完成接收。
两个时隙中,RS和数据符号可以使用相同天线结构进行传输(如图4A所示),也可以使用不同的天线结构进行传输(如图4B所示)。通信系统中可固定只支持一种天线结构,也可以同时支持两种不同的结构。
也就是说,两个相邻时隙中,前一个时隙中用于传输RS的天线,在后一个时隙中用于传输数据符号,以及前一个时隙中用于传输数据符号的天线,在后一个时隙中用于传输RS。
其中,用于终端20可以自己决定采用图4A还是图4B的方式传输,也可以由网络侧设备10指示用户终端20采用哪种方式。
网络侧设备10对来自不同发射天线的数据进行分集接收后进行合并,即可得到空间分集增益。
其中,网络侧设备10可以根据信道条件判断用户终端20是否需要使用发射分级传输SR;
如果是,则配置用户终端20传输SR所使用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
如果不是,则按照LTE Rel-8中定义的方式为用户终端分配资源;相应的,用户终端20按照LTE Rel-8中定义的方式传输SR,网络侧设备10按照LTE Rel-8中定义的方式接收。
有多种方式可以根据信道条件判断用户终端20是否需要使用发射分级传输SR:
比如在接收信噪比参数低于设定门限或用户处于小区边缘时,可以确定当前的信道条件较差,传输信号的可靠性较低,从而确定用户终端20需要使用发射分级传输SR。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并不局限于上述判断信道条件的方式,其他能够判断信道条件的方式同样适用本发明实施例。
网络侧设备10根据配置给用户终端的上行控制信道的资源,确定第一扩频序列和第二扩频序列分别对应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将确定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置于资源指示信息,向用户终端20发送;
其中,第一扩频序列是用户终端20对SR中的RS进行扩频时使用的扩频序列,第二扩频序列是用户终端20对SR中的数据符号进行扩频时使用的扩频序列。
相应的,用户终端20根据第一扩频序列对应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确定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传输RS,以及根据第二扩频序列对应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确定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传输数据符号。
具体的,用户终端20根据收到的资源指示信息中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确定第一扩频序列和第二扩频序列对应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根据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确定用于承载RS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和用于承载数据符号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根据第一扩频序列对RS进行扩频,以及根据第二扩频序列对数据符号进行扩频;通过对应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承载扩频后的RS,并利用对应的天线端口传输,以及通过对应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承载扩频后的数据符号,并利用对应的天线端口传输。
每个上行控制信道都有唯一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网络侧设备10根据配置给用户终端20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可以确定第一扩频序列和第二扩频序列对应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
网络侧设备10可以将确定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置于RRC(RadioResource Control,无线资源控制)信令中,向用户终端20发送。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并不局限于用RRC信令发送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的方式,其他能够将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发送给用户终端20的方式都是用本发明实施例。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网络侧设备10确定的第一扩频序列和第二扩频序列分别对应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下面分别进行说明。
方式一、第一扩频序列和第二扩频序列对应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相同。
这种方式下由于第一扩频序列和第二扩频序列对应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相同,所以网络侧设备10将确定的一个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置于资源指示信息,向用户终端20发送;
相应的,用户终端20在收到的资源指示信息中包含一个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就知道第一扩频序列和第二扩频序列对应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相同,即将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作为第一扩频序列和第二扩频序列对应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
方式二、第一扩频序列和第二扩频序列对应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不同。
这种方式下由于第一扩频序列和第二扩频序列对应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相同,所以网络侧设备10需要将确定的两个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置于资源指示信息向用户终端20发送,并且还要通知用户终端20每个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与第一扩频序列的对应关系,以及每个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与第二扩频序列的对应关系。
相应的,用户终端20在收到的资源指示信息中包含多个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以及收到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与第一扩频序列的对应关系,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与第二扩频序列的对应关系时,根据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与第一扩频序列的对应关系,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与第二扩频序列的对应关系,确定第一扩频序列和第二扩频序列对应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
比如在通知了两个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后,可以用下行控制信令通知用户终端20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和第一扩频序列对应关系,以及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和第二扩频序列对应关系。
进一步的,可以通过指示比特信息通知用户终端20每个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对应的扩频序列,指示比特信息可以是1bit,即“0”或“1”,
其中“0”表示数据使用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较小的信道资源所对应的扩频序列(即第二扩频序列对应较小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RS使用编号较大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所对应的扩频序列(即第一扩频序列对应较大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1”表示数据使用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较大的信道资源所对应的扩频序列,RS使用编号较小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所对应的扩频序列。
具体“0”和“1”代表什么含义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定。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并不局限于通过下行控制信令中的指示比特信息方式通知用户终端20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对应的扩频序列的方式,其他能够将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对应的扩频序列通知用户终端20的方式同样适用本发明实施例,比如直接将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和扩频序列的对应关系通知用户终端20等。
对于方式二还有一种特殊情况,在相邻两个时隙中,第一扩频序列对应不同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且第二扩频序列对应不同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具体如图6所示,前一个时隙中,第一扩频序列对应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A,第二扩频序列对应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B;后一个时隙中,第一扩频序列对应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B,第二扩频序列对应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A。
这种特殊方式下,网络侧设备10需要通知用户终端20,在前一个时隙中每个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和第一扩频序列的对应关系,每个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和第二扩频序列的对应关系;以及在后一个时隙中,每个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和第一扩频序列的对应关系,每个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和第二扩频序列的对应关系。
具体的,可以通过下行控制信令中的指示比特信息方式通知用户终端20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对应的扩频序列,但是需要至少2bit。
假设还按照上面“0”和“1”的含义,则指示比特信息是“01”或“10”。
“01”的含义是,“前一个时隙中,数据使用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较小的信道资源所对应的扩频序列,RS使用编号较大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所对应的扩频序列(即上面“0”的含义);后一个时隙中,数据使用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较大的信道资源所对应的扩频序列,RS使用编号较小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所对应的扩频序列(即上面“1”的含义)。
“10”的含义与“01”的含义正好相反,在此不再赘述。
方式二中,网络侧设备10可以在配置时将不同的PRB(物理资源块)作为两个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对应的信道资源,这样可以获得额外的频率分集增益。
为了提高系统效率,对于方式二两个用户终端中,网络侧设备10可给每个用户终端配置两个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在同一个时隙内,同一信道资源编号所对应的RS和数据符号分别被不同的用户终端使用,具体可以参见图5。
图5中,RB n、RB m、RB n′和RB m′为4个不相同的RB。也就是说数据符号与RS是在不同的RB上传输的
UE 0的第二扩频序列对应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为A,第一扩频序列对应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为B;
UE 1的第一扩频序列对应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为A,第二扩频序列对应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为B。
也就是说,在同一个时隙中,用户终端20的第一扩频序列和第二扩频序列对应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分别是另一个用户终端的第二扩频序列和第一扩频序列对应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
由于方式一比方式二的传输数据量和操作复杂度小;方式二比方式一能够获得额外的频率分集增益,所以具体采用哪种方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定。
对于用户终端20在收到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后:
1、用户终端20确定传输RS的天线端口和传输数据符号的天线端口,以及根据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确定传输RS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和传输数据符号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其中传输RS的天线和传输数据符号的天线是不同的天线。
2、用户终端20根据第一扩频序列对RS进行扩频,以及根据第二扩频序列对数据符号进行扩频。
3、用户终端20通过对应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承载扩频后的RS,并利用对应的天线传输,以及通过对应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承载扩频后的数据符号,并利用对应的天线传输。
本发明实施例的网络侧设备10可以是基站、RN(中继节点)设备、网络侧的其他设备;也可以网络侧新的设备。
如图7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网络侧设备包括:通知模块100、资源配置发送模块110和接收模块120。
通知模块100,用于通知用户终端采用发射分集传输SR。
资源配置发送模块110,用于向用户终端发送为用户终端配置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的资源指示信息。
接收模块120,用于采用分集接收方式接收来自用户终端的SR。
其中,资源配置发送模块110根据配置给用户终端的上行控制信道的资源,确定第一扩频序列和第二扩频序列分别对应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其中第一扩频序列是用户终端对SR中的参考符号RS进行扩频时使用的扩频序列,第二扩频序列是用户终端对SR中的数据符号进行扩频时使用的扩频序列,将确定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置于资源指示信息,向用户终端发送。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资源配置发送模块110确定的第一扩频序列和第二扩频序列分别对应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方式一、在第一扩频序列和第二扩频序列对应相同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时,资源配置发送模块110将确定的一个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置于资源指示信息,向用户终端发送。
方式二、在第一扩频序列和第二扩频序列对应不同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时,资源配置发送模块110将确定的两个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置于资源指示信息,向用户终端发送,并通知用户终端每个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和第一扩频序列的对应关系,以及每个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和第二扩频序列的对应关系。
对于方式二,在相邻两个时隙中,第一扩频序列对应不同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且第二扩频序列对应不同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时,资源配置发送模块110通知用户终端在前一个时隙中每个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和第一扩频序列的对应关系,每个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和第二扩频序列的对应关系;以及在后一个时隙中,每个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和第一扩频序列的对应关系,每个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和第二扩频序列的对应关系。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资源配置发送模块110可以用下行控制信令通知用户终端20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和第一扩频序列对应关系,以及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和第二扩频序列对应关系。
如图8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用户终端包括:端口确定模块200和发送模块210。
端口确定模块200,用于在收到来自网络侧的采用发射分集传输SR的通知后,确定传输SR中RS的天线端口和传输SR中数据符号的天线端口,其中传输RS的天线端口和传输数据符号的天线端口是不同的天线端口。
发送模块210,用于根据收到的来自网络侧的资源指示信息,确定网络侧配置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利用确定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承载SR,并通过对应的天线端口传输RS,以及利用确定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承载数据符号,并通过对应的天线端口传输数据符号。
其中,本发明实施例的用户终端还可以进一步包括:资源确定模块220。
资源确定模块220,用于根据收到的来自网络侧的资源指示信息中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确定第一扩频序列和第二扩频序列对应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其中第一扩频序列是用户终端对SR中的RS进行扩频时使用的扩频序列,第二扩频序列是用户终端对SR中的数据符号进行扩频时使用的扩频序列;根据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确定用于承载RS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和用于承载数据符号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
相应的,发送模块210根据第一扩频序列对RS进行扩频,以及根据第二扩频序列对数据符号进行扩频;通过对应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承载扩频后的RS,并利用对应的天线端口传输,以及通过对应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承载扩频后的数据符号,并利用对应的天线端口传输。
如果资源确定模块220收到的资源指示信息中包含一个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则确定第一扩频序列和第二扩频序列对应一个相同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将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作为第一扩频序列和第二扩频序列对应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
如果资源确定模块220收到的资源指示信息中包含多个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以及收到来自网络侧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与第一扩频序列和第二扩频序列的对应关系(比如指示比特信息)时,根据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与第一扩频序列和第二扩频序列的对应关系,确定第一扩频序列和第二扩频序列对应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
如图9所示,本发明实施例发送SR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步骤901、用户终端在收到来自网络侧的采用发射分集传输SR的通知后,确定传输SR中RS的天线端口和传输SR中数据符号的天线端口,其中传输RS的天线端口和传输数据符号的天线端口是不同的天线端口。
步骤902、用户终端根据收到来自网络侧的资源指示信息,确定网络侧配置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利用确定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承载SR,并通过对应的天线端口传输RS,以及利用确定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承载数据符号,并通过对应的天线端口传输数据符号。
由于SR的接收只需要判断其对应的信道中是否有信号传输,而不需要解调出具体的信号值,因此网络侧不需要进行信道估计的处理。对于format 1来说,RS与数据符号扩频之前的数据源都是b(0)=1,因此可以将RS看作为普通的数据符号,而不是进行信道估计使用的参考符号。基于上述原因,考虑对format 1采用图2和图3的处理方式,以得到分集增益:
具体处理方式与本发明实施例发送SR的系统中对图2和图3描述的方式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两个时隙中,RS和数据符号可以使用相同天线结构进行传输(如图4A所示),也可以使用不同的天线结构进行传输(如图4B所示)。通信系统中可固定只支持一种天线结构,也可以同时支持两种不同的结构。
也就是说,两个相邻时隙中,前一个时隙中用于传输RS的天线,在后一个时隙中用于传输数据符号,以及前一个时隙中用于传输数据符号的天线,在后一个时隙中用于传输RS。
其中,用于终端可以自己决定采用图4A还是图4B的方式传输,也可以由网络侧指示用户终端采用哪种方式。
其中,步骤901中,用户终端还可以根据收到的来自网络侧的资源指示信息中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确定第一扩频序列和第二扩频序列对应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其中第一扩频序列是用户终端对SR中的RS进行扩频时使用的扩频序列,第二扩频序列是用户终端对SR中的数据符号进行扩频时使用的扩频序列;
用户终端根据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确定用于承载RS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和用于承载数据符号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
相应的,步骤902中,用户终端根据第一扩频序列对RS进行扩频,以及根据第二扩频序列对数据符号进行扩频;
用户终端通过对应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承载扩频后的RS,并利用对应的天线端口传输,以及通过对应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承载扩频后的数据符号,并利用对应的天线端口传输。
步骤901中,用户终端在收到的资源指示信息中包含一个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后,就知道第一扩频序列和第二扩频序列对应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相同,即将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作为第一扩频序列和第二扩频序列对应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
用户终端在收到的资源指示信息中包含多个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以及收到来自网络侧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与第一扩频序列的对应关系、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与第二扩频序列的对应关系时,根据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与第一扩频序列的对应关系,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与第二扩频序列的对应关系,确定第一扩频序列和第二扩频序列对应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
如图10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接收SR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步骤1010、网络侧通知用户终端采用发射分集传输SR,并向用户终端发送为用户终端配置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的资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用户终端分别将承载SR中的RS和数据符号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通过不同的天线端口发送。
步骤1020、网络侧采用分集接收方式接收来自用户终端的SR。
具体的,网络侧对来自不同发射天线的数据进行分集接收后进行合并,即可得到空间分集增益。
步骤1010中,网络侧可以根据信道条件判断用户终端是否需要使用发射分级传输SR;
如果是,则配置用户终端传输SR所使用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然后根据确定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确定第一扩频序列和第二扩频序列分别对应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
如果不是,则按照LTE Rel-8中定义的方式为用户终端分配资源;相应的,用户终端按照LTE Rel-8中定义的方式传输SR,网络侧按照LTE Rel-8中定义的方式接收。
有多种方式可以根据信道条件判断用户终端是否需要使用发射分级传输SR:
比如在接收信噪比参数低于设定门限或用户处于小区边缘时,可以确定当前的信道条件较差,传输信号的可靠性较低,从而确定用户终端20需要使用发射分级传输SR。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并不局限于上述判断信道条件的方式,其他能够判断信道条件的方式同样适用本发明实施例。
步骤1010中,网络侧根据配置给用户终端的上行控制信道的资源,确定第一扩频序列和第二扩频序列分别对应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并将确定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置于资源指示信息,向用户终端发送;
其中,第一扩频序列是用户终端对SR中的RS进行扩频时使用的扩频序列,第二扩频序列是用户终端对SR中的数据符号进行扩频时使用的扩频序列。
每个上行控制信道都有唯一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网络侧根据配置给用户终端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可以确定第一扩频序列和第二扩频序列对应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
网络侧可以将确定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置于RRC信令中,向用户终端发送。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并不局限于用RRC信令发送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的方式,其他能够将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发送给用户终端20的方式都是用本发明实施例。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网络侧确定的第一扩频序列和第二扩频序列分别对应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下面分别进行说明。
方式一、第一扩频序列和第二扩频序列对应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相同。
这种方式下由于第一扩频序列和第二扩频序列对应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相同,所以步骤1010中网络侧将确定的一个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置于资源指示信息,向用户终端20发送。
方式二、第一扩频序列和第二扩频序列对应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不同。
这种方式下由于第一扩频序列和第二扩频序列对应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相同,所以步骤1010中网络侧需要将确定的两个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置于资源指示信息向用户终端发送,并且还要通知用户终端每个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与第一扩频序列的对应关系,以及每个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与第二扩频序列的对应关系。
比如网络侧在通知了两个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后,可以用下行控制信令通知用户终端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和第一扩频序列对应关系,以及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和第二扩频序列对应关系。
进一步的,可以通过指示比特信息通知用户终端20每个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对应的扩频序列,指示比特信息可以是1bit,即“0”或“1”,
其中“0”表示数据使用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较小的信道资源所对应的扩频序列(即第二扩频序列对应较小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RS使用编号较大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所对应的扩频序列(即第一扩频序列对应较大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1”表示数据使用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较大的信道资源所对应的扩频序列,RS使用编号较小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所对应的扩频序列。
具体“0”和“1”代表什么含义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定。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并不局限于通过下行控制信令中的指示比特信息方式通知用户终端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对应的扩频序列的方式,其他能够将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对应的扩频序列通知用户终端的方式同样适用本发明实施例,比如直接将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和扩频序列的对应关系通知用户终端等。
对于方式二还有一种特殊情况,在相邻两个时隙中,第一扩频序列对应不同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且第二扩频序列对应不同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具体如图6所示。
这种特殊方式下,步骤1010中网络侧需要通知用户终端,在前一个时隙中每个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和第一扩频序列的对应关系,每个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和第二扩频序列的对应关系;以及在后一个时隙中,每个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和第一扩频序列的对应关系,每个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和第二扩频序列的对应关系。
具体的,可以通过下行控制信令中的指示比特信息方式通知用户终端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对应的扩频序列,但是需要至少2bit。
假设还按照上面“0”和“1”的含义,则指示比特信息是“01”或“10”。
“01”的含义是,“前一个时隙中,数据使用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较小的信道资源所对应的扩频序列,RS使用编号较大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所对应的扩频序列(即上面“0”的含义);后一个时隙中,数据使用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较大的信道资源所对应的扩频序列,RS使用编号较小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所对应的扩频序列(即上面“1”的含义)。
“10”的含义与“01”的含义正好相反,在此不再赘述。
方式二中,网络侧可以在配置时将不同的PRB作为两个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对应的信道资源,这样可以获得额外的频率分集增益。
为了提高系统效率,对于方式二两个用户终端中,网络侧可给每个用户终端配置两个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在同一个时隙内,同一信道资源编号所对应的RS和数据符号分别被不同的用户终端使用,具体可以参见图5。
也就是说,在同一个时隙中,用户终端的第一扩频序列和第二扩频序列对应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分别是另一个用户终端的第二扩频序列和第一扩频序列对应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
由于方式一比方式二的传输数据量和操作复杂度小;方式二比方式一能够获得额外的频率分集增益,所以具体采用哪种方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定。
本发明实施例的网络侧的执行主体可以是基站、RN设备、网络侧的其他设备;也可以网络侧新的设备。
如图1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传输SR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步骤1110、网络侧通知用户终端采用发射分集传输SR,并向用户终端发送为用户终端配置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的资源指示信息。
步骤1120、用户终端在收到来自网络侧的采用发射分集传输SR的通知后,确定传输SR中RS的天线端口和传输SR中数据符号的天线端口,其中传输RS的天线端口和传输数据符号的天线端口是不同的天线端口。
步骤1130、用户终端根据收到的资源指示信息,确定网络侧配置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利用确定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承载SR,并通过对应的天线端口传输RS,以及利用确定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承载数据符号,并通过对应的天线端口传输数据符号。
步骤1140、网络侧采用分集接收方式接收来自用户终端的SR。
从上述实施例中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用户终端在收到来自网络侧的采用发射分集传输SR的通知后,确定传输SR中参考符号RS的天线端口和传输SR中数据符号的天线端口,其中传输RS的天线端口和传输数据符号的天线端口是不同的天线端口;用户终端根据收到的来自网络侧的资源指示信息,确定网络侧配置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利用确定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承载SR,并通过对应的天线端口传输RS,以及利用确定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承载数据符号,并通过对应的天线端口传输数据符号。
由于本发明实施例能够实现基站和具有多个发射天线的用户终端之间传输SR,从而提高了系统中调度请求的可靠性。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26)

1.一种发送上行调度请求SR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用户终端在收到来自网络侧的采用发射分集传输SR的通知后,确定传输SR中参考符号RS的天线端口和传输SR中数据符号的天线端口,其中传输RS的天线端口和传输数据符号的天线端口是不同的天线端口;
所述用户终端根据收到的来自网络侧的资源指示信息,确定所述网络侧配置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利用确定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承载所述SR,并通过对应的天线端口传输RS,以及利用确定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承载所述数据符号,并通过对应的天线端口传输数据符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终端通过对应的天线端口传输RS,通过对应的天线端口传输数据符号之前还包括:
所述用户终端根据收到的来自所述网络侧的资源指示信息中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确定第一扩频序列和第二扩频序列对应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其中所述第一扩频序列是用户终端对SR中的RS进行扩频时使用的扩频序列,所述第二扩频序列是用户终端对SR中的数据符号进行扩频时使用的扩频序列;
所述用户终端根据所述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确定用于承载RS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和用于承载数据符号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
所述用户终端传输RS和数据符号包括:
所述用户终端根据所述第一扩频序列对所述RS进行扩频,以及根据所述第二扩频序列对所述数据符号进行扩频;
所述用户终端通过对应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承载扩频后的RS,并利用对应的天线端口传输,以及通过对应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承载扩频后的数据符号,并利用对应的天线端口传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终端确定第一扩频序列和第二扩频序列对应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包括:
所述用户终端在收到的资源指示信息中包含一个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时,将所述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作为所述第一扩频序列和所述第二扩频序列对应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
所述用户终端在收到的资源指示信息中包含多个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以及收到来自所述网络侧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与所述第一扩频序列和所述第二扩频序列的对应关系时,根据所述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与所述第一扩频序列和所述第二扩频序列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一扩频序列和所述第二扩频序列对应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两个相邻时隙中,前一个时隙中用于传输RS的天线端口,在后一个时隙中用于传输数据符号,以及前一个时隙中用于传输数据符号的天线端口,在后一个时隙中用于传输RS。
5.一种接收上行调度请求SR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网络侧通知用户终端采用发射分集传输SR,并向所述用户终端发送为所述用户终端配置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的资源指示信息;
所述网络侧采用分集接收方式接收来自所述用户终端的SR。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侧所述用户终端配置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包括:
所述网络侧根据配置给用户终端的上行控制信道的资源,确定第一扩频序列和第二扩频序列分别对应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其中所述第一扩频序列是用户终端对SR中的参考符号RS进行扩频时使用的扩频序列,所述第二扩频序列是用户终端对SR中的数据符号进行扩频时使用的扩频序列;
所述网络侧将确定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置于资源指示信息,向所述用户终端发送。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扩频序列和所述第二扩频序列对应相同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
所述网络侧将确定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置于资源指示信息,向所述用户终端发送包括:
所述网络侧将确定的一个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置于资源指示信息,向所述用户终端发送。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扩频序列和所述第二扩频序列对应不同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
所述网络侧将确定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置于资源指示信息,向所述用户终端发送包括:
所述网络侧将确定的两个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置于资源指示信息,向所述用户终端发送,并通知所述用户终端每个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与所述第一扩频序列和所述第二扩频序列的对应关系。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相邻两个时隙中,所述第一扩频序列对应不同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且所述第二扩频序列对应不同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
所述网络侧通知所述用户终端每个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对应的扩频序列包括:
所述网络侧通知所述用户终端在前一个时隙中每个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与所述第一扩频序列和所述第二扩频序列的对应关系,以及在后一个时隙中每个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与所述第一扩频序列和所述第二扩频序列的对应关系。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同一个时隙中,所述用户终端的第一扩频序列和第二扩频序列对应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分别是另一个用户终端的第二扩频序列和第一扩频序列对应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
11.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侧通过下行控制信令通知所述用户终端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与所述第一扩频序列和所述第二扩频序列的对应关系。
12.一种传输上行调度请求SR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
网络侧设备,用于通知用户终端采用发射分集传输SR,并向所述用户终端发送为所述用户终端配置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的资源指示信息,并采用分集接收方式接收来自所述用户终端的SR;
用户终端,用于在收到采用发射分集传输SR的通知后,确定传输SR中参考符号RS的天线端口和传输SR中数据符号的天线端口,其中传输RS的天线端口和传输数据符号的天线端口是不同的天线端口,根据收到所述资源指示信息,确定所述网络侧配置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利用确定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承载所述SR,并通过对应的天线端口传输RS,以及利用确定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承载所述数据符号,并通过对应的天线端口传输数据符号。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侧设备还用于:
根据配置给所述用户终端的上行控制信道的资源,确定第一扩频序列和第二扩频序列分别对应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其中所述第一扩频序列是用户终端对SR中的参考符号RS进行扩频时使用的扩频序列,所述第二扩频序列是用户终端对SR中的数据符号进行扩频时使用的扩频序列;将确定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置于资源指示信息,向所述用户终端发送;
所述用户终还用于:
根据收到的资源指示信息中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确定第一扩频序列和第二扩频序列对应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根据所述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确定用于承载RS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和用于承载数据符号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根据所述第一扩频序列对所述RS进行扩频,以及根据所述第二扩频序列对所述数据符号进行扩频;通过对应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承载扩频后的RS,并利用对应的天线端口传输,以及通过对应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承载扩频后的数据符号,并利用对应的天线端口传输。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侧设备还用于:
在所述第一扩频序列和所述第二扩频序列对应相同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时,将确定的一个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置于资源指示信息,向所述用户终端发送;
所述用户终端还用于:
在收到的资源指示信息中包含一个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时,将所述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作为所述第一扩频序列和所述第二扩频序列对应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侧设备还用于:
在所述第一扩频序列和所述第二扩频序列对应不同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时,将确定的两个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置于资源指示信息,向所述用户终端发送,并通知所述用户终端每个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与所述第一扩频序列和所述第二扩频序列的对应关系;
所述用户终端还用于:
在收到的资源指示信息中包含多个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以及收到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与所述第一扩频序列和所述第二扩频序列的对应关系时,根据所述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与所述第一扩频序列和所述第二扩频序列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一扩频序列和所述第二扩频序列对应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侧设备还用于:
在相邻两个时隙中,所述第一扩频序列对应不同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且所述第二扩频序列对应不同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时,通知所述用户终端在前一个时隙中每个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与所述第一扩频序列和所述第二扩频序列的对应关系,以及在后一个时隙中每个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与所述第一扩频序列和所述第二扩频序列的对应关系。
17.如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侧设备还用于:
通过下行控制信令通知所述用户终端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与所述第一扩频序列和所述第二扩频序列的对应关系。
18.一种网络测设备,其特征在于,该网络侧设备包括:
通知模块,用于通知用户终端采用发射分集传输SR;
资源配置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用户终端发送为所述用户终端配置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的资源指示信息;
接收模块,用于采用分集接收方式接收来自所述用户终端的SR。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网络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资源配置发送模块用于:
根据配置给用户终端的上行控制信道的资源,确定第一扩频序列和第二扩频序列分别对应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其中所述第一扩频序列是用户终端对SR中的参考符号RS进行扩频时使用的扩频序列,所述第二扩频序列是用户终端对SR中的数据符号进行扩频时使用的扩频序列,将确定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置于资源指示信息,向所述用户终端发送。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网络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资源配置发送模块还用于:
在所述第一扩频序列和所述第二扩频序列对应相同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时,将确定的一个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置于资源指示信息,向所述用户终端发送。
21.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网络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资源配置发送模块还用于:
在所述第一扩频序列和所述第二扩频序列对应不同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时,将确定的两个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置于资源指示信息,向所述用户终端发送,并通知所述用户终端每个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与所述第一扩频序列和所述第二扩频序列的对应关系。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网络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资源配置发送模块还用于:
在相邻两个时隙中,所述第一扩频序列对应不同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且所述第二扩频序列对应不同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时,通知所述用户终端在前一个时隙中每个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与所述第一扩频序列和所述第二扩频序列的对应关系,以及在后一个时隙中每个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与所述第一扩频序列和所述第二扩频序列的对应关系。
23.如权利要求21或22所述的网络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资源配置发送模块还用于:
通过下行控制信令通知所述用户终端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与所述第一扩频序列和所述第二扩频序列的对应关系。
24.一种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该用户终端包括:
端口确定模块,用于在收到来自网络侧的采用发射分集传输SR的通知后,确定传输SR中参考符号RS的天线端口和传输SR中数据符号的天线端口,其中传输RS的天线端口和传输数据符号的天线端口是不同的天线端口;
发送模块,用于根据收到的来自网络侧的资源指示信息,确定所述网络侧配置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利用确定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承载所述SR,并通过对应的天线端口传输RS,以及利用确定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承载所述数据符号,并通过对应的天线端口传输数据符号。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终端还包括:
资源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收到的来自所述网络侧的资源指示信息中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确定第一扩频序列和第二扩频序列对应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其中所述第一扩频序列是用户终端对SR中的RS进行扩频时使用的扩频序列,所述第二扩频序列是用户终端对SR中的数据符号进行扩频时使用的扩频序列;根据所述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确定用于承载RS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和用于承载数据符号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
所述发送模块用于:
根据所述第一扩频序列对所述RS进行扩频,以及根据所述第二扩频序列对所述数据符号进行扩频;通过对应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承载扩频后的RS,并利用对应的天线端口传输,以及通过对应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承载扩频后的数据符号,并利用对应的天线端口传输。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资源确定模块还用于:
在收到的资源指示信息中包含一个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时,将所述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作为所述第一扩频序列和所述第二扩频序列对应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
在收到的资源指示信息中包含多个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以及收到来自所述网络侧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与所述第一扩频序列和所述第二扩频序列的对应关系时,根据所述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与所述第一扩频序列和所述第二扩频序列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一扩频序列和所述第二扩频序列对应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
CN200910092262.4A 2009-09-03 2009-09-03 一种发送和接收sr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Active CN10200610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092262.4A CN102006107B (zh) 2009-09-03 2009-09-03 一种发送和接收sr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092262.4A CN102006107B (zh) 2009-09-03 2009-09-03 一种发送和接收sr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06107A true CN102006107A (zh) 2011-04-06
CN102006107B CN102006107B (zh) 2014-12-03

Family

ID=438132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092262.4A Active CN102006107B (zh) 2009-09-03 2009-09-03 一种发送和接收sr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006107B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20029A (zh) * 2012-01-21 2013-07-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3765971A (zh) * 2013-10-18 2014-04-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调度请求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5812023A (zh) * 2014-12-30 2016-07-27 弥亚微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基于序列互相关特性的扩频调制和解扩解调方法及装置
CN107135058A (zh) * 2012-09-06 2017-09-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设备间d2d通信中传输参考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CN108347777A (zh) * 2017-01-25 2018-07-3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发送方法、装置、网络侧和终端
CN109088711A (zh) * 2012-03-16 2018-12-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信道资源传输方法、用户设备及基站
CN109150371A (zh) * 2017-06-14 2019-01-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控制信息传输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通信系统
WO2020034196A1 (zh) * 2018-08-17 2020-02-20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调度请求传输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1132318A (zh) * 2018-10-31 2020-05-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调度方法和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59787A (zh) * 2006-03-28 2006-11-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站址选择下行分集的发射方法
WO2007075851A2 (en) * 2005-12-22 2007-07-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reporting and/or using control information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7075851A2 (en) * 2005-12-22 2007-07-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reporting and/or using control information
CN1859787A (zh) * 2006-03-28 2006-11-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站址选择下行分集的发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SHARP: "LTE-A transmit diversity schemes for PUCCH format 1/1a/1b", 《R1-091136》 *

Cited By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107411A1 (zh) * 2012-01-21 2013-07-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US9306652B2 (en) 2012-01-21 2016-04-05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data
CN103220029A (zh) * 2012-01-21 2013-07-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US11038561B2 (en) 2012-01-21 2021-06-15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data
US10659111B2 (en) 2012-01-21 2020-05-19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data
US10079624B2 (en) 2012-01-21 2018-09-18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data
CN109088711B (zh) * 2012-03-16 2023-10-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信道资源传输方法、用户设备及基站
CN109088711A (zh) * 2012-03-16 2018-12-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信道资源传输方法、用户设备及基站
US10630439B2 (en) 2012-09-06 2020-04-21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reference signal in device-to-device (D2D) communication
US11451354B2 (en) 2012-09-06 2022-09-20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reference signal in device-to-device (D2D) communication
CN107135058A (zh) * 2012-09-06 2017-09-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设备间d2d通信中传输参考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CN107135058B (zh) * 2012-09-06 2021-01-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设备间d2d通信中传输参考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CN103765971B (zh) * 2013-10-18 2018-02-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调度请求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3765971A (zh) * 2013-10-18 2014-04-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调度请求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5812023B (zh) * 2014-12-30 2018-05-04 弥亚微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基于序列互相关特性的扩频调制和解扩解调方法及装置
CN105812023A (zh) * 2014-12-30 2016-07-27 弥亚微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基于序列互相关特性的扩频调制和解扩解调方法及装置
WO2018137401A1 (zh) * 2017-01-25 2018-08-0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发送方法、装置、网络侧设备、终端和存储介质
CN108347777A (zh) * 2017-01-25 2018-07-3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发送方法、装置、网络侧和终端
CN108347777B (zh) * 2017-01-25 2023-08-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发送方法、装置、网络侧和终端
CN109150371A (zh) * 2017-06-14 2019-01-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控制信息传输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通信系统
CN109150371B (zh) * 2017-06-14 2021-08-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控制信息传输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通信系统
US11184910B2 (en) 2017-06-14 2021-11-23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Control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terminal device, network side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s system
WO2020034196A1 (zh) * 2018-08-17 2020-02-20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调度请求传输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US11678322B2 (en) 2018-08-17 2023-06-13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Scheduling request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CN111132318A (zh) * 2018-10-31 2020-05-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调度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06107B (zh) 2014-12-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06107B (zh) 一种发送和接收sr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09391986B (zh) 一种辅小区激活方法、接入网设备、通信装置以及系统
EP3751891A1 (en) Method, terminal and base st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supporting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drx
CN109391962B (zh) 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
US9002394B2 (en) Method, mobile and base station for direct mobile to mobile communication
CN101989873B (zh) 上行控制信道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KR101387857B1 (ko) 무선 통신 장치, 기지국 및 그것의 안테나 포트 모드 및 송신 모드 이행을 위한 방법
KR20190128176A (ko) 무선 통신 네트워크 상에서의 랜덤 액세스를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KR101603204B1 (ko) 자원들의 할당
CN102668437A (zh) 探测参考信号配置
CN102045862A (zh) 一种载波聚合实现方法、装置与系统
CN104780549A (zh) 物理信道配置方法以及基站和用户设备
CN108811137B (zh) 一种信息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CN113228780A (zh) 一种上行控制信道传输方法、用户设备及网络设备
CN104811283A (zh) 物理上行链路信道配置方法以及基站和用户设备
CN103155506A (zh) 参考信号的传输
WO2011128879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condary bandwidth detection and allocation
US11729653B2 (en)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SI) measurement and report outside active downlink (DL) bandwidth part (BWP)
CN103002579A (zh) 传输控制信息的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JP2020508016A (ja) 通信方法、ネットワーク装置及び端末
US9496933B2 (en) Base station simultaneously servicing legacy cellular and massive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CN102082643A (zh) 一种发送反馈信息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US9063216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location based servic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U2017265226A1 (en)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and burst transmission in a high frequency system
EP2374224B1 (e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pilot allocation information to user equipment in a multi-user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INST OF TELECOMMUNIC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GOY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10425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100083 NO. 29, XUEYUAN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TO: 100191 NO. 40, XUEYUAN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10425

Address after: 100191 Haidian District, Xueyuan Road, No. 40,

Applicant after: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Address before: 100083 Haidian District, Xueyuan Road, No. 29,

Applicant before: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after: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Address before: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befor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602

Address after: 100085 1st floor, building 1, yard 5, Shangdi East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befor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