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87170B - 一种轴向柱塞式汽车四驱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轴向柱塞式汽车四驱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87170B
CN105387170B CN201510812115.5A CN201510812115A CN105387170B CN 105387170 B CN105387170 B CN 105387170B CN 201510812115 A CN201510812115 A CN 201510812115A CN 105387170 B CN105387170 B CN 10538717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wheel
disk
differential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81211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387170A (zh
Inventor
王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510812115.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387170B/zh
Publication of CN1053871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871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3871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8717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48/00Differential gearings
    • F16H48/06Differential gearings with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1/00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 F16H61/38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 F16H61/40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hydrostatic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3/00Control outputs from the control unit to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or to other devices than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
    • F16H63/02Final output mechanisms therefor; Actuating means for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s
    • F16H63/30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s
    • F16H63/32Gear shift yokes, e.g. shift fork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200/00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 F16H2200/0017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specially adapted for four-wheel-driven vehicl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200/00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 F16H2200/20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 F16H2200/2002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sets of orbital gears
    • F16H2200/2007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sets of orbital gears with two sets of orbital gea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Retard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轴向柱塞式汽车四驱系统,包括可调差速器和差速分配器,所述可调差速器包括壳体、左输出轴、右输出轴、中央隔盘,滑环、拨叉、第一调节杆、第二调节杆、第一滑动组件和第二滑动组件,所述左行星轮系由左内齿圈、左行星架、左行星轮和左太阳轮组成,所述右行星轮系由右内齿圈、右行星架、右行星轮和右太阳轮组成,所述第一滑动组件包括位于所述第一通孔内的第一单向阀和第一单向恒流阀,所述第二滑动组件包括位于所述第二通孔内的第二单向阀和第二单向恒流阀,所述差速分配器包括主摆连杆、减速组件、第一差速连杆、左伸缩杆和右伸缩杆。本发明所述的轴向柱塞式汽车四驱系统可使车轮在转弯时以不同转速转动,同时仍能传递扭矩防止车轮打滑。

Description

一种轴向柱塞式汽车四驱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技术传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轴向柱塞式汽车四驱系统。
背景技术
汽车的四驱系统就是讲发动机的动力通过一系列零部件分别传递给四个车轮,为此,在汽车行驶时,需要协调左、右车轮之间的轮速差,同时还需要协调前、后轴之间的转速差,现有技术中通常会使用差速器实现左、右车轮在转弯时以不同转速转动,且要实现四驱,需要同时轮间差速技术和轴间差速技术,其中,轮间差速技术中一般使用差速锁、机械限滑、电子限滑、多片离合器等技术,轴间差速技术中一般可使用中央差速锁、多片离合器、粘性联轴节、Torsen差速器(托森式差速器),但现有技术,存在结构复杂、干扰转向、增加油耗等多种问题,无法真正解决在遇到湿滑或其他复杂路面时,只要有一个车轮打滑,所有的动力都会传递给这个车轮,使得汽车无法正常行驶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轴向柱塞式汽车四驱系统,可使车轮在转弯时以不同转速转动,同时仍能传递扭矩防止车轮打滑。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手段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轴向柱塞式汽车四驱系统,包括可调差速器和差速分配器,
所述可调差速器包括:壳体、左输出轴、右输出轴、中央隔盘,滑环、拨叉、第一调节杆、第二调节杆、第一滑动组件和第二滑动组件,所述左输出轴和所述右输出轴分别穿设于所述壳体的左端和右端,所述左输出轴位于所述壳体内的一端设有左行星轮系,所述右输出轴位于所述壳体内的一端设有右行星轮系,所述中央隔盘设于所述壳体内的中间位置,所述中央隔盘上沿周向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滑动组件设于所述第一通孔内,所述第二滑动组件设于所述第二通孔内,所述第一调节杆和所述第二调节杆分别从两侧垂直穿入所述中央隔盘,所述第一调节杆位于所述壳体外的一端设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二调节杆位于所述壳体外的一端设有第二齿轮,所述滑环包括并排可滑动的套设于所述壳体外的左环体和右环体,所述左环体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的左齿条,所述右环体上设有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的右齿条;
所述左行星轮系由左内齿圈、左行星架、左行星轮和左太阳轮组成,所述左内齿圈设于所述左输出轴位于所述壳体内的一端,所述左太阳轮靠近所述中央隔盘的一端设有左转盘,所述左转盘靠近所述中央隔盘的表面为斜面,所述左转盘的斜面上与所述第一通孔对应的位置设有左滑靴,所述左滑靴具有左凹槽;所述右行星轮系由右内齿圈、右行星架、右行星轮和右太阳轮组成,所述右内齿圈设于所述右输出轴位于所述壳体内的一端,所述右太阳轮靠近所述中央隔盘的一端设有右转盘,所述右转盘靠近所述中央隔盘的表面为斜面,所述右转盘的斜面上与所述第二通孔对应的位置设有右滑靴,所述右滑靴具有右凹槽;
所述第一滑动组件包括位于所述第一通孔左侧的第一单向阀和位于所述第一通孔右侧的第一单向恒流阀,所述第一单向阀包括第一阀壳、第一弹簧和第一阀芯,所述第一阀壳可滑动的设于所述第一通孔内,所述第一阀壳靠近所述左转盘的斜面的一端设有左球头,所述左球头配合设于所述左凹槽内,所述第一阀壳上设有左进油口,所述第一阀芯和所述第一弹簧均设于所述第一阀壳内,所述第一单向恒流阀包括右阀壳、第一动阀芯、第一静阀芯、第二动阀芯、第二静阀芯和右弹簧,所述右阀壳设于所述第一通孔内部右侧,所述第一动阀芯贴合所述第一静阀芯的左侧,且所述第一动阀芯和所述第一静阀芯上均设有轴向的通孔,所述第二静阀芯设于所述右阀壳内位于第一静阀芯左侧的位置,所述第二动阀芯位于所述第二静阀芯内,且所述第二动阀芯通过所述右弹簧与所述第一动阀芯连接,所述第二静阀芯上设有缺口,所述第二静阀芯通过第一复位弹簧与所述第一阀壳连接,所述中央隔盘内部的右侧沿轴向穿设有右转轴,所述右转轴的左端通过右锥齿轮组与所述第一调节杆连接,所述右转轴的右端套设有右旋转架,所述右旋转架周缘设有右拉杆,所述右拉杆端部设有右摆臂,所述右摆臂上通过右连接轴与所述第一动阀芯连接;
所述第二滑动组件包括位于所述第二通孔右侧的第二单向阀和位于所述第二通孔右侧的第二单向恒流阀,所述第二单向阀包括第二阀壳、第二弹簧和第二阀芯,所述第二阀壳可滑动的设于所述第二通孔内,所述第二阀壳靠近所述右转盘的斜面的一端设有右球头,所述右球头配合设于所述右凹槽内,所述第二阀壳上设有右进油口,所述第二阀芯和所述第二弹簧均设于所述第二阀壳内,所述第二单向恒流阀包括左阀壳、第三动阀芯、第三静阀芯、第四动阀芯、第四静阀芯和左弹簧,所述左阀壳设于所述第二通孔内部左侧,所述第三动阀芯贴合所述第三静阀芯的左侧,且所述第三动阀芯和所述第三静阀芯上均设有轴向的通孔,所述第四静阀芯设于所述左阀壳内位于第三静阀芯右侧的位置,所述第四动阀芯位于所述第四静阀芯内,且所述第三动阀芯通过所述左弹簧与所述第四动阀芯连接,所述第四静阀芯上设有缺口,所述第四静阀芯通过第二复位弹簧与所述第二阀壳连接,所述中央隔盘内部的左侧沿轴向穿设有左转轴,所述左转轴的左端通过左锥齿轮组与所述第二调节杆连接,所述左转轴的左端套设有左旋转架,所述左旋转架周缘设有左拉杆,所述左拉杆端部设有左摆臂,所述左摆臂上通过左连接轴与所述第三动阀芯连接;
所述差速分配器包括:主摆连杆、减速组件、第一差速连杆、左伸缩杆和右伸缩杆,所述主摆连杆通过减速组件与汽车的方向盘轴连接,所述左伸缩杆的一端铰接于所述主摆连杆的左端,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差速连杆铰接,所述右伸缩杆的一端铰接于所述主摆连杆的右端,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差速连杆铰接,所述第一差速连杆的两端分别通过钢索与所述拨叉连接,当所述方向盘转动时,可通过所述钢索拉动所述拨叉移动,所述拨叉可推动所述左环体或所述右环体沿所述壳体的轴向移动。
进一步,所述可调差速器有两个,包括第一可调差速器和第二可调差速器,所述第一可调差速器的左输出轴和右输出轴分别于与汽车前轮的左半轴和右半轴一一对应连接,所述第二可调差速器的左输出轴和右输出轴分别于与汽车后轮的左半轴和右半轴一一对应连接,所述第一差速连杆的两端分别通过钢索与第一可调差速器的左环体和右环体一一对应连接,所述差速分配器还包括第二差速连杆、第三差速连杆和两个传动连杆,所述第二差速连杆一端与所述第三差速连杆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二差速连杆另一端通过钢索与所述第二可调差速器的左环体连接,所述第三差速连杆的另一端通过钢索与所述第二可调差速器的右环体连接。
进一步,所述可调差速器还包括拨叉座,所述拨叉座与轴承座连接,所述拨叉与所述拨叉座滑动连接。
进一步,所述减速组件包括行星减速器,所述方向盘轴通过所述行星减速器与所述主摆连杆连接。
进一步,所述壳体包括依次对接的左端盖、左壳体、右壳体和右端盖。
进一步,所述第一调节杆和所述第二调节杆均通过密封螺丝与所述中央隔盘连接。
进一步,所述差速分配还包括外壳,所述主摆连杆、所述第一差速连杆、所述左伸缩杆和所述右伸缩杆均设于所述外壳内,所述钢索穿出所述外壳,且所述钢索外套设有护套。
进一步,所述左内齿圈所述左输出轴一体成型,所述左太阳轮和所述左转盘一体成型。
进一步,所述右内齿圈所述右输出轴一体成型,所述右太阳轮和所述右转盘一体成型。
本发明提供的轴向柱塞式汽车四驱系统,在汽车左转向时,所述方向盘轴左转,可带动所述主摆连杆转动,通过所述左伸缩杆和所述第一差速连杆传动可使所述钢索拉动所述拨叉移动,所述拨叉可推动所述左环体移动,所述左环体带动所述左齿条和第一齿轮相对移动,从而带动所述第一调节杆转动,所述第一调节杆通过右锥齿轮组驱动所述右连接轴旋转,使所述第一动阀芯和所述第一静阀芯的通孔对齐,所述第二动阀芯移动,从而在第一单向阀和所述第一单向恒流阀间形成一条油路,所述第一通孔内的液压油流出所述第一单向恒流阀,所述第一单向阀的第一阀壳沿所述第一通孔轴向移动,所述左球头推挤所述左滑靴,在此过程中,由于所述左滑靴位于所述左转盘的斜面上,所述左转盘转动时的斜面相对于所述中央隔盘距离不断交替,使得所述左滑靴相对于所述中央隔盘的距离也不断交替变化,从而使第一阀壳在所述第一通孔内轴向移动,产生压力,带动所述左转盘和所述左太阳轮同步旋转,进而通过所述左行星架带动所述左内齿圈和所述左输出轴旋转,所述左输出轴用于带动汽车左半轴旋转,使得所述壳体与所述左半轴之间产生了转速差,从而可现实左侧车轮转速减少,便于汽车转弯,在以上过程中,通过所述第一复位弹簧可使所述第一阀壳往移动后及时复位,且通过所述第一单向阀和所述第一复位弹簧的配合,使所述第一通孔内部交替产生正压、负压,从而不断吸油、压油,在转弯时可持续工作,当汽车直行时,方向盘复位,所述第一动阀芯和所述第一静阀芯的通孔错开,油路被关闭,所述第一阀壳的伸缩运动停止,使得所述左转盘斜面而无法转动,最终使得所述左输出轴停转,从而使与所述左输出轴连接的车轮的左半轴停转,最终使所述壳体与所述左半轴之间的转速差消失,防止车轮打滑,当汽车右转时的原理参考以上原理,在此不再赘述,由此,可通过转向半径内侧车轮减少转速,让最外侧的车轮保持输出转速的方式,实现四驱,并可使车轮在转弯时以不同转速转动,同时仍能传递扭矩防止车轮打滑。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发明的轴向柱塞式汽车四驱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轴向柱塞式汽车四驱系统的可调差速器的爆炸图;
图3为本发明的轴向柱塞式汽车四驱系统的可调差速器的截面图;
图4为图3中A部的局部视图;
图5为图3中B部的局部视图;
图6为本发明的轴向柱塞式汽车四驱系统的差速分配器的示意图一;
图7为本发明的轴向柱塞式汽车四驱系统的差速分配器的示意图二。
附图标记说明:
1-可调差速器,100-壳体,1001-左端盖,1002-左壳体,1003-右壳体,1004-右端盖,101-左输出轴,102-右输出轴,103-中央隔盘,104-滑环,1041-左环体,1042-右环体,105-拨叉,1051-固定轴,106-第一调节杆,107-第二调节杆,108-第一滑动组件,1081-第一单向阀,10811-第一阀壳,10812-第一弹簧,10813-第一阀芯,10814-左球头,1082-第一单向恒流阀,10821-右阀壳,10822-第一动阀芯,10823-第一静阀芯,10824-第二动阀芯,10825-第二静阀芯,10826-右弹簧,109-第二滑动组件,1091-第二单向阀1091,10911-第二阀壳,10912-第二弹簧,10913-第二阀芯,11914-右球头,1092-第二单向恒流阀,10921-左阀壳,10922-第三动阀芯,10923-第三静阀芯,10924-第四动阀芯、10925-第四静阀芯,10926-左弹簧,110-左行星轮系,1101-左内齿圈,1102-左行星架,1103-左行星轮,1104-左太阳轮,1105-左转盘,1106-左滑靴,111-右行星轮系,1111-右内齿圈,1112-右行星架,1113-右行星轮,1114-右太阳轮,1115-右转盘,1116-右滑靴,112-拨叉座,2-差速分配器,200-主摆连杆,201-减速组件,2011-行星减速器,2012-第一减速齿轮,2013-第二减速齿轮,202-第一差速连杆、203-左伸缩杆,204-右伸缩杆,210-第二差速连杆,211-第三差速连杆,212-传动连杆,220-外壳,221-上外壳,222-下外壳,223-盖板,3-第一齿轮,4-第二齿轮,5-左齿条,6-右齿条,7-第一复位弹簧,8-右转轴,81-右锥齿轮组,9-右旋转架,10-右拉杆,11-右摆臂,12-右连接轴,13-第二复位弹簧,14-左转轴,141-左锥齿轮组,15-左旋转架,16-左拉杆,17-左摆臂,18-左连接轴,19-钢索,20-密封螺丝,21-护套。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轴向柱塞式汽车四驱系统,包括可调差速器1和差速分配器2,
所述可调差速器1包括:壳体100、左输出轴101、右输出轴102、中央隔盘103,滑环104、拨叉105、第一调节杆106、第二调节杆107、第一滑动组件108和第二滑动组件109,所述左输出轴101和所述有输出轴102分别穿设于所述壳体100的左端和右端,所述左输出轴101位于所述壳体100内的一端设有左行星轮系110,所述有输出轴102位于所述壳体100内的一端设有右行星轮系111,所述中央隔盘103设于所述壳体100内的中间位置,所述中央隔盘103上沿周向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滑动组件108设于所述第一通孔内,所述第二滑动组件109设于所述第二通孔内,所述第一调节杆106和所述第二调节杆107分别从两侧垂直穿入所述中央隔盘103,所述第一调节杆106位于所述壳体100外的一端设有第一齿轮3,所述第二调节杆107位于所述壳体100外的一端设有第二齿轮4,所述滑环104包括并排可滑动的套设于所述壳体100外的左环体1041和右环体1042,所述左环体1041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齿轮3啮合的左齿条5,所述右环体1042上设有与所述第二齿轮4啮合的右齿条6;
所述左行星轮系110由左内齿圈1101、左行星架1102、左行星轮1103和左太阳轮1104组成,所述左内齿圈1101设于所述左输出轴101位于所述壳体100内的一端,所述左太阳轮1104靠近所述中央隔盘103的一端设有左转盘1105,所述左转盘1105靠近所述中央隔盘103的表面为斜面,所述左转盘1105的斜面上与所述第一通孔对应的位置设有左滑靴1106,所述左滑靴1106具有左凹槽;所述右行星轮系111由右内齿圈1111、右行星架1112、右行星轮1113和右太阳轮1114组成,所述右内齿圈1111设于所述有输出轴102位于所述壳体100内的一端,所述右太阳轮1114靠近所述中央隔盘103的一端设有右转盘1115,所述右转盘1115靠近所述中央隔盘103的表面为斜面,所述右转盘1115的斜面上与所述第二通孔对应的位置设有右滑靴1116,所述右滑靴1116具有右凹槽;
所述第一滑动组件108包括位于所述第一通孔左侧的第一单向阀1081和位于所述第一通孔右侧的第一单向恒流阀1082,所述第一单向阀1081包括第一阀壳10811、第一弹簧10812和第一阀芯10813,所述第一阀壳10811可滑动的设于所述第一通孔内,所述第一阀壳10811靠近所述左转盘的斜面的一端设有左球头10814,所述左球头10814配合设于所述左凹槽内,所述第一阀壳10811上设有左进油口,所述第一阀芯10813和所述第一弹簧10812均设于所述第一阀壳10811内,所述第一单向恒流阀1082包括右阀壳10821、第一动阀芯10822、第一静阀芯10823、第二动阀芯10824、第二静阀芯10825和右弹簧10826,所述右阀壳10821设于所述第一通孔内部右侧,所述第一动阀芯10822贴合所述第一静阀芯10823的左侧,且所述第一动阀芯10822和所述第一静阀芯10823上均设有轴向的通孔,所述第二静阀芯10825设于所述右阀壳10821内位于第一静阀芯10823左侧的位置,所述第二动阀芯10824位于所述第二静阀芯10825内,且所述第二动阀芯10824通过所述右弹簧10826与所述第一动阀芯10822连接,所述第二静阀芯10825上设有缺口,所述第二静阀芯10825通过第一复位弹簧7与所述第一阀壳10811连接,所述中央隔盘103内部的右侧沿轴向穿设有右转轴8,所述右转轴8的左端通过右锥齿轮组81与所述第一调节杆106连接,所述右转轴8的右端套设有右旋转架9,所述右旋转架9周缘设有右拉杆10,所述右拉杆10端部设有右摆臂11,所述右摆臂11上通过右连接轴12与所述第一动阀芯10822连接;
所述第二滑动组件109包括位于所述第二通孔右侧的第二单向阀1091和位于所述第二通孔右侧的第二单向恒流阀1092,所述第二单向阀1091包括第二阀壳10911、第二弹簧10912和第二阀芯10913,所述第二阀壳10911可滑动的设于所述第二通孔内,所述第二阀壳10911靠近所述右转盘1115的斜面的一端设有右球头11914,所述右球头11914配合设于所述右凹槽内,所述第二阀壳10911上设有右进油口,所述第二阀芯10913和所述第二弹簧10912均设于所述第二阀壳10911内,所述第二单向恒流阀1092包括左阀壳10921、第三动阀芯10922、第三静阀芯10923、第四动阀芯10924、第四静阀芯10925和左弹簧10926,所述左阀壳10921设于所述第二通孔内部左侧,所述第三动阀芯10922贴合所述第三静阀芯10923的左侧,且所述第三动阀芯10922和所述第三静阀芯10923上均设有轴向的通孔,所述第四静阀芯10925设于所述左阀壳10921内位于第三静阀芯10923右侧的位置,所述第四动阀芯10924位于所述第四静阀芯10925内,且所述第三动阀芯10922通过所述左弹簧10926与所述第四动阀芯10924连接,所述第四静阀芯10925上设有缺口,所述第四静阀芯10925通过第二复位弹簧13与所述第二阀壳10911连接,所述中央隔盘103内部的左侧沿轴向穿设有左转轴14,所述左转轴14的左端通过左锥齿轮组141与所述第二调节杆107连接,所述左转轴14的左端套设有左旋转架15,所述左旋转架15周缘设有左拉杆16,所述左拉杆16端部设有左摆臂17,所述左摆臂17上通过左连接轴18与所述第三动阀芯10922连接;
所述差速分配器2包括:主摆连杆200、减速组件201、第一差速连杆202、左伸缩杆203和右伸缩杆204,所述主摆连杆200通过减速组件201与汽车的方向盘轴连接,所述左伸缩杆203的一端铰接于所述主摆连杆200的左端,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差速连杆202铰接,所述右伸缩杆204的一端铰接于所述主摆连杆200的右端,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差速连杆202铰接,所述第一差速连杆202的两端分别通过钢索19与所述拨叉105连接,当所述方向盘转动时,可通过所述钢索19拉动所述拨叉105移动,所述拨叉105可推动所述左环体1041或所述右环体1042沿所述壳体100的径向移动。
在汽车左转向时,所述方向盘轴左转,可带动所述主摆连杆200转动,通过所述左伸缩杆203和所述第一差速连杆202传动可使所述钢索19拉动所述拨叉105移动,所述拨叉105可推动所述左环体1041移动,所述左环体1041带动所述左齿条5和第一齿轮3相对移动,从而带动所述第一调节杆106转动,所述第一调节杆106通过右锥齿轮组81驱动所述右连接轴12旋转,使所述第一动阀芯10822和所述第一静阀芯10823的通孔对齐,所述第二动阀芯10824移动,从而在第一单向阀1081和所述第一单向恒流阀1082间形成一条油路,所述第一通孔内的液压油流出所述第一单向恒流阀1082,所述第一单向阀1081的第一阀壳10811沿所述第一通孔轴向移动,所述左球头10814推挤所述左滑靴1106,在此过程中,由于所述左滑靴1106位于所述左转盘1105的斜面上,所述左转盘1105转动时的斜面相对于所述中央隔盘103距离不断交替,使得所述左滑靴1106相对于所述中央隔盘103的距离也不断交替变化,从而使第一阀壳10811在所述第一通孔内轴向移动,第一阀壳10811相当于一个可往复移动的柱塞,从而产生压力,带动所述左转盘1105和所述左太阳轮1104同步旋转,进而通过所述左行星架1102带动所述左内齿圈1101和所述左输出轴101旋转,所述左输出轴101用于带动汽车左半轴旋转,使得所述壳体与所述左半轴之间产生了转速差,从而可现实左侧车轮转速减少,便于汽车转弯,在以上过程中,通过所述第一复位弹簧7可使所述第一阀壳10811往移动后及时复位,且通过所述第一单向阀1081和所述第一复位弹簧7的配合,使所述第一通孔内部交替产生正压、负压,从而不断吸油、压油,在转弯时可持续工作,当汽车直行时,方向盘复位,所述第一动阀芯10822和所述第一静阀芯10823的通孔错开,油路被关闭,所述第一阀壳10811的伸缩运动停止,使得所述左转盘1105失去动力而无法转动,最终使得所述左输出轴101停转,从而使与所述左输出轴101连接的车轮的左半轴停转,最终使所述壳体100与所述左半轴之间的转速差消失,防止车轮打滑,当汽车右转时的原理参考以上原理,在此不再赘述,由此,可通过转向半径内侧车轮减少转速,让最外侧的车轮保持输出转速的方式,实现四驱,并可使车轮在转弯时以不同转速转动,同时仍能传递扭矩防止车轮打滑。
为了便于同时控制汽车前、后车轮,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可调差速器1有两个,包括第一可调差速器和第二可调差速器,所述第一可调差速器的左输出轴101和右输出轴102分别于与汽车前轮的左半轴和右半轴一一对应连接,所述第二可调差速器的左输出轴101和右输出轴102分别于与汽车后轮的左半轴和右半轴一一对应连接,所述第一差速连杆202的两端分别通过钢索19与第一可调差速器的左环体1041和右环体1042一一对应连接,所述差速分配器2还包括第二差速连杆210、第三差速连杆211和两个传动连杆212,所述第二差速连杆210一端与所述第三差速连杆211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二差速连杆210另一端通过钢索12与所述第二可调差速器2的左环体1041连接,所述第三差速连杆211的另一端通过钢索19与所述第二可调差速器的右环体1042连接。
拨叉105上设有两个固定轴1051,两个固定轴上均设有螺纹孔,钢索12末端设有螺丝,钢索19设有螺丝的一端一一对应的穿入所述螺纹孔,且通过螺纹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可调差速器1还包括拨叉座112,所述拨叉座112与轴承座连接,所述轴承座可设于所述壳体100上,所述拨叉105与所述拨叉座112滑动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减速组件201包括行星减速器2011、第一减速齿轮2012和第二减速齿轮2013,第一减速齿轮2012反向盘轴连接,第二减速齿轮2013与行星减速器2011的输入轴连接,并与第一减速齿轮2012啮合,从而使所述方向盘轴通过所述行星减速器2011与所述主摆连杆200连接,可降低第一调节杆106和第二调节杆107速度过高。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壳体100包括依次对接的左端盖1001、左壳体1002、右壳体1003和右端盖1004,从而便于安装和拆卸。
为了进一步提高密封性,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调节杆106和所述第二调节杆107均通过密封螺丝20与所述中央隔盘103连接,从而防止液压油泄漏,也避免外界杂质和水进入壳体100内,有利于延长使用寿命。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差速分配器2还包括外壳220,外壳220由上外壳221、下外壳222和盖板223组成,所述主摆连杆200、所述第一差速连杆202、所述左伸缩杆203和所述右伸缩杆204均设于所述外壳220内,所述钢索19穿出所述外壳220,且所述钢索19套设有护套21,使得差速分配器2的外壳220内的零部件与外界隔离,避免外界的杂质和水的侵蚀,延长使用寿命。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左内齿圈1101所述左输出轴101一体成型,所述左太阳轮1104和所述左转盘1105一体成型,有利于简化结构,便于安装。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右内齿圈所述有输出轴102一体成型,所述右太阳轮1114和所述右转盘1115一体成型,进一步有利于简化结构,便于安装。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9)

1.一种轴向柱塞式汽车四驱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可调差速器和差速分配器,
所述可调差速器包括:壳体、左输出轴、右输出轴、中央隔盘,滑环、拨叉、第一调节杆、第二调节杆、第一滑动组件和第二滑动组件,所述左输出轴和所述右输出轴分别穿设于所述壳体的左端和右端,所述左输出轴位于所述壳体内的一端设有左行星轮系,所述右输出轴位于所述壳体内的一端设有右行星轮系,所述中央隔盘设于所述壳体内的中间位置,所述中央隔盘上沿周向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滑动组件设于所述第一通孔内,所述第二滑动组件设于所述第二通孔内,所述第一调节杆和所述第二调节杆分别从两侧垂直穿入所述中央隔盘,所述第一调节杆位于所述壳体外的一端设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二调节杆位于所述壳体外的一端设有第二齿轮,所述滑环包括并排可滑动的套设于所述壳体外的左环体和右环体,所述左环体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的左齿条,所述右环体上设有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的右齿条;
所述左行星轮系由左内齿圈、左行星架、左行星轮和左太阳轮组成,所述左内齿圈设于所述左输出轴位于所述壳体内的一端,所述左太阳轮靠近所述中央隔盘的一端设有左转盘,所述左转盘靠近所述中央隔盘的表面为斜面,所述左转盘的斜面上与所述第一通孔对应的位置设有左滑靴,所述左滑靴具有左凹槽;所述右行星轮系由右内齿圈、右行星架、右行星轮和右太阳轮组成,所述右内齿圈设于所述右输出轴位于所述壳体内的一端,所述右太阳轮靠近所述中央隔盘的一端设有右转盘,所述右转盘靠近所述中央隔盘的表面为斜面,所述右转盘的斜面上与所述第二通孔对应的位置设有右滑靴,所述右滑靴具有右凹槽;
所述第一滑动组件包括位于所述第一通孔左侧的第一单向阀和位于所述第一通孔右侧的第一单向恒流阀,所述第一单向阀包括第一阀壳、第一弹簧和第一阀芯,所述第一阀壳可滑动的设于所述第一通孔内,所述第一阀壳靠近所述左转盘的斜面的一端设有左球头,所述左球头配合设于所述左凹槽内,所述第一阀壳上设有左进油口,所述第一阀芯和所述第一弹簧均设于所述第一阀壳内,所述第一单向恒流阀包括右阀壳、第一动阀芯、第一静阀芯、第二动阀芯、第二静阀芯和右弹簧,所述右阀壳设于所述第一通孔内部右侧,所述第一动阀芯贴合所述第一静阀芯的左侧,且所述第一动阀芯和所述第一静阀芯上均设有轴向的通孔,所述第二静阀芯设于所述右阀壳内位于第一静阀芯左侧的位置,所述第二动阀芯位于所述第二静阀芯内,且所述第二动阀芯通过所述右弹簧与所述第一动阀芯连接,所述第二静阀芯上设有缺口,所述第二静阀芯通过第一复位弹簧与所述第一阀壳连接,所述中央隔盘内部的右侧沿轴向穿设有右转轴,所述右转轴的左端通过右锥齿轮组与所述第一调节杆连接,所述右转轴的右端套设有右旋转架,所述右旋转架周缘设有右拉杆,所述右拉杆端部设有右摆臂,所述右摆臂通过右连接轴与所述第一动阀芯连接;
所述第二滑动组件包括位于所述第二通孔右侧的第二单向阀和位于所述第二通孔左侧的第二单向恒流阀,所述第二单向阀包括第二阀壳、第二弹簧和第二阀芯,所述第二阀壳可滑动的设于所述第二通孔内,所述第二阀壳靠近所述右转盘的斜面的一端设有右球头,所述右球头配合设于所述右凹槽内,所述第二阀壳上设有右进油口,所述第二阀芯和所述第二弹簧均设于所述第二阀壳内,所述第二单向恒流阀包括左阀壳、第三动阀芯、第三静阀芯、第四动阀芯、第四静阀芯和左弹簧,所述左阀壳设于所述第二通孔内部左侧,所述第三动阀芯贴合所述第三静阀芯的左侧,且所述第三动阀芯和所述第三静阀芯上均设有轴向的通孔,所述第四静阀芯设于所述左阀壳内位于第三静阀芯右侧的位置,所述第四动阀芯位于所述第四静阀芯内,且所述第三动阀芯通过所述左弹簧与所述第四动阀芯连接,所述第四静阀芯上设有缺口,所述第四静阀芯通过第二复位弹簧与所述第二阀壳连接,所述中央隔盘内部的左侧沿轴向穿设有左转轴,所述左转轴的左端通过左锥齿轮组与所述第二调节杆连接,所述左转轴的左端套设有左旋转架,所述左旋转架周缘设有左拉杆,所述左拉杆端部设有左摆臂,所述左摆臂上通过左连接轴与所述第三动阀芯连接;
所述差速分配器包括:主摆连杆、减速组件、第一差速连杆、左伸缩杆和右伸缩杆,所述主摆连杆通过减速组件与汽车的方向盘轴连接,所述左伸缩杆的一端铰接于所述主摆连杆的左端,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差速连杆铰接,所述右伸缩杆的一端铰接于所述主摆连杆的右端,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差速连杆铰接,所述第一差速连杆的两端分别通过钢索与所述拨叉连接,当所述方向盘转动时,可通过所述钢索拉动所述拨叉移动,所述拨叉可推动所述左环体或所述右环体沿所述壳体的轴向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向柱塞式汽车四驱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差速器有两个,包括第一可调差速器和第二可调差速器,所述第一可调差速器的左输出轴和右输出轴分别与汽车前轮的左半轴和右半轴一一对应连接,所述第二可调差速器的左输出轴和右输出轴分别与汽车后轮左半轴和右半轴一一对应连接,所述第一差速连杆的两端分别通过钢索与第一可调差速器的左环体和右环体一一对应连接,所述差速分配器还包括第二差速连杆、第三差速连杆和两个传动连杆,所述第二差速连杆一端与所述第三差速连杆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二差速连杆另一端通过钢索与所述第二可调差速器的左环体连接,所述第三差速连杆的另一端通过钢索与所述第二可调差速器的右环体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向柱塞式汽车四驱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差速器还包括拨叉座,所述拨叉座与轴承座连接,所述拨叉与所述拨叉座滑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轴向柱塞式汽车四驱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组件包括行星减速器,所述方向盘轴通过所述行星减速器与所述主摆连杆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轴向柱塞式汽车四驱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依次对接的左端盖、左壳体、右壳体和右端盖。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向柱塞式汽车四驱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杆和所述第二调节杆均通过密封螺丝与所述中央隔盘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轴向柱塞式汽车四驱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差速分配还包括外壳,所述主摆连杆、所述第一差速连杆、所述左伸缩杆和所述右伸缩杆均设于所述外壳内,所述钢索穿出所述外壳,且所述钢索外部设有护套。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向柱塞式汽车四驱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内齿圈和所述左输出轴一体成型,所述左太阳轮和所述左转盘一体成型。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向柱塞式汽车四驱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右内齿圈和所述右输出轴一体成型,所述右太阳轮和所述右转盘一体成型。
CN201510812115.5A 2015-11-20 2015-11-20 一种轴向柱塞式汽车四驱系统 Active CN10538717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812115.5A CN105387170B (zh) 2015-11-20 2015-11-20 一种轴向柱塞式汽车四驱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812115.5A CN105387170B (zh) 2015-11-20 2015-11-20 一种轴向柱塞式汽车四驱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87170A CN105387170A (zh) 2016-03-09
CN105387170B true CN105387170B (zh) 2018-01-02

Family

ID=554197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812115.5A Active CN105387170B (zh) 2015-11-20 2015-11-20 一种轴向柱塞式汽车四驱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38717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01671B (zh) * 2017-11-08 2019-11-15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金城南京机电液压工程研究中心 一种飞机前轮转弯作动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007391B2 (en) * 2007-05-15 2011-08-30 Fuji Jukogyo Kabushiki Kaisha Differential apparatus for vehicle
CN203297549U (zh) * 2013-05-16 2013-11-20 杨洋 一种主动差速机构
CN103912636A (zh) * 2014-03-28 2014-07-09 南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 轮边减速装置
CN104088979A (zh) * 2014-07-25 2014-10-08 湖南农业大学 行星齿轮式四轮驱动车辆用轴间差速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399350B2 (ja) * 2004-07-30 2010-01-1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四輪駆動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007391B2 (en) * 2007-05-15 2011-08-30 Fuji Jukogyo Kabushiki Kaisha Differential apparatus for vehicle
CN203297549U (zh) * 2013-05-16 2013-11-20 杨洋 一种主动差速机构
CN103912636A (zh) * 2014-03-28 2014-07-09 南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 轮边减速装置
CN104088979A (zh) * 2014-07-25 2014-10-08 湖南农业大学 行星齿轮式四轮驱动车辆用轴间差速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87170A (zh) 2016-03-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10359B (zh) 用于车辆的模块化动力传递单元组件
CN102678877B (zh) 转盘限滑差速器
AU2016210754B2 (en) Axle assembly having a clutch collar actuator mechanism
CN106489044B (zh) 动力传递装置
CN104854377B (zh) 离合器冷却系统
CN107191553A (zh) 具有分离双级减速行星系的双速电动全轮驱动
CN106246815A (zh) 双速主动分动箱
CN106114203A (zh) 空心轴同转臂式自动三速纯电动动力系统
CN105387171B (zh) 一种轴向凸轮式汽车四驱系统
US20160167432A1 (en) Axle carrier housing with a swept support rib
CN104251289A (zh) 用于牵引车辆的驱动轴的润滑装置
CN105387170B (zh) 一种轴向柱塞式汽车四驱系统
CN103192660B (zh) 一种可张开式车轮及具有该车轮的水陆汽车
CN203557951U (zh) 具有两挡自动变速能力的纯电动汽车专用驱动系统
CN105480086B (zh) 一种径向柱塞式汽车四驱系统
CN106091010A (zh) 一种发动机燃烧室双油路喷嘴活门
CN205089932U (zh) 一种整体式轴间差速锁
CN106224486A (zh) 基于涡轮的阻尼差速器
CN103697139A (zh) 直齿孔销式液压自动限滑差速器
US2722140A (en) Pressure actuated hydraulic differential control mechanism
CN203835845U (zh) 一种低速大扭矩柱塞液压马达的变量机构
US20150219170A1 (en) Hydraulic modular power transfer unit assembly including a disconnect mechanism using automatic transmission line pressure
CN203714126U (zh) 一种无链条自行车、电动车齿轮传动装置
CN204186976U (zh) 一种双油泵分动箱
CN102943860B (zh) 一种滑动齿轮式差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