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76066A - 串口通信的验证方法及验证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串口通信的验证方法及验证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76066A
CN105376066A CN201510934952.5A CN201510934952A CN105376066A CN 105376066 A CN105376066 A CN 105376066A CN 201510934952 A CN201510934952 A CN 201510934952A CN 105376066 A CN105376066 A CN 10537606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cessor
preset time
time
normal
communi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93495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376066B (zh
Inventor
裴志刚
韩子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Zhongdian Huaan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Feixun Data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Feixun Data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Feixun Data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934952.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376066B/zh
Publication of CN1053760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760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3760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7606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 Maintenance And Management Of Digital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串口通信的验证方法及验证系统,所述串口通信的验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第一处理器与第二处理器之间设置相同的波特率;由第二处理器发送预设帧长的检验码至一处理器;第一处理器将接收到的所述预设帧长的检验码反馈至第二处理器;所述第二处理器将第一处理器反馈的检验码与发送的检验码进行比对以判定通信是否正常;当判定结果为通信异常时,调整第一处理器与第二处理器间进行通信的数据帧内字节的传输延时。本发明串口通信的验证方法及验证系统,能够在不改变通信波特率的前提下,实现两个MCU之间通信的最大数据流量无误码传输,不仅提高了数据流量的传输精度,而且还提高了数据的传输效率。

Description

串口通信的验证方法及验证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串口通信的验证方法及验证系统。
背景技术
由于串口所具备的通信线路简单等特点,通信常常会被用于MCU(微型处理器)之间的通信以。为了保证MCU之间大量数据稳定可靠的传输,需要使用标准串口通信协议。现有的串口通信协议包括波特率都是MCU内部分频实现,不同的MCU时钟差异会导致波特率频偏,通信线路硬件匹配度不好、衰减大,以及MCU对接收大数据量的串口数据处理能力有限,都会极大的影响大数据量的可靠传输。
现有技术中,当串口通信不稳定时,通过降低波特率来减小误码概率,但是这种方案并不能规避串口传输数据的丢失和错误;况且降低波特率也影响通信速率,不适合两个MCU之间大数据的通信需求。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串口通信的验证方法及验证系统,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利用串口通信协议进行数据传输时容易造成数据丢失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串口通信的验证方法,所述串口通信的验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第一处理器与第二处理器之间设置相同的波特率;由第二处理器发送预设帧长的检验码至一处理器;第一处理器将接收到的所述预设帧长的检验码反馈至第二处理器;所述第二处理器将第一处理器反馈的检验码与发送的检验码进行比对以判定通信是否正常;当判定结果为通信异常时,调整第一处理器与第二处理器间进行通信的数据帧内字节的传输延时。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预设帧长的检验码为16进制ASCII校验码。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通过二分法来调整第一处理器与第二处理器间进行通信的数据帧内字节的传输延时。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通过二分法来调整第一处理器与第二处理器间进行通信的数据帧内字节的传输延时的步骤包括:将传输延时的时间设定为第一预设时间;按照第一预设时间传输数据帧内的字节;判断第一处理器与第二处理器之间的通信是否正常;若正常,将传输延时的时间设定为第二预设时间,所述第二预设时间小于所述第一预设时间;按照第二预设时间传输数据帧内的字节;判断第一处理器与第二处理器之间的通信是否正常;若异常,将传输延时的时间设定为第三预设时间;所述第三预设时间为所述第一预设时间与第二预设时间的平均值;按照第三预设时间传输数据帧内的字节;重复执行判断第一处理器与第二处理器之间的通信是否正常的步骤以及将传输延时的时间进行设定的步骤直到在通信正常时,所述传输处理的时间设定为最小值。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通过二分法来调整第一处理器与第二处理器间进行通信的数据帧内字节的传输延时的步骤包括:将传输延时的时间设定为第一预设时间;按照第一预设时间传输数据帧内的字节;判断第一处理器与第二处理器之间的通信是否正常;若异常常,将传输延时的时间设定为第四预设时间,所述第四预设时间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时间;按照第四预设时间传输数据帧内的字节;判断第一处理器与第二处理器之间的通信是否正常;若正常,将传输延时的时间设定为第五预设时间;所述第五预设时间为所述第一预设时间与第四预设时间的平均值;按照第五预设时间传输数据帧内的字节;重复执行判断第一处理器与第二处理器之间的通信是否正常的步骤以及将传输延时的时间进行设定的步骤直到在通信正常时,所述传输处理的时间设定为最小值。
本发明提供一种串口通信的验证系统所述串口通信的验证系统包括:波特率设置模块、第一处理器、第二处理器、调整模块;所述波特率设置模块用于在第一处理器与第二处理器之间设置相同的波特率;所述第二处理器用于发送预设帧长的检验码至一处理器;所述第一处理器用于将接收到的所述预设帧长的检验码反馈至第二处理器;所述第二处理器还用于将第一处理器反馈的检验码与发送的检验码进行比对以判定通信是否正常;所述调整模块用于当判定结果为通信异常时,调整第一处理器与第二处理器间进行通信的数据帧内字节的传输延时。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预设帧长的检验码为16进制ASCII校验码。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调整模块通过二分法来调整第一处理器与第二处理器间进行通信的数据帧内字节的传输延时。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调整模块包括:预设单元,用于将传输延时的时间设定为第一预设时间;所述第二处理器按照第一预设时间传输数据帧内的字节至第一处理器;所述第二处理器判断第一处理器与第二处理器之间的通信是否正常;所述预设单元还用于在通信正常时,将传输延时的时间设定为第二预设时间,所述第二预设时间小于所述第一预设时间;所述第二处理器按照第二预设时间传输数据帧内的字节至第一处理器;所述第二处理器判断第一处理器与第二处理器之间的通信是否正常;所述预设单元还用于在通信异常,将传输延时的时间设定为第三预设时间;所述第三预设时间为所述第一预设时间与第二预设时间的平均值;所述第二处理器按照第三预设时间传输数据帧内的字节;所述第二处理器重复执行判断第一处理器与第二处理器之间的通信是否正常的步骤以及所述预设单元重复将传输延时的时间进行设定的步骤直到在通信正常时,所述传输处理的时间设定为最小值。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调整模块包括:预设单元,用于将传输延时的时间设定为第一预设时间;所述第二处理器按照第一预设时间传输数据帧内的字节至第一处理器;所述第二处理器判断第一处理器与第二处理器之间的通信是否正常;所述预设单元还用于在通信正常时,将传输延时的时间设定为第四预设时间,所述第四预设时间小于所述第一预设时间;所述第二处理器按照第四预设时间传输数据帧内的字节至第一处理器;所述第二处理器判断第一处理器与第二处理器之间的通信是否正常;所述预设单元还用于在通信异常,将传输延时的时间设定为第五预设时间;所述第五预设时间为所述第一预设时间与第四预设时间的平均值;所述第二处理器按照第五预设时间传输数据帧内的字节;所述第二处理器重复执行判断第一处理器与第二处理器之间的通信是否正常的步骤以及所述预设单元重复将传输延时的时间进行设定的步骤直到在通信正常时,所述传输处理的时间设定为最小值。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串口通信的验证方法及验证系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串口通信的验证方法及验证系统,能够在不改变通信波特率的前提下,实现两个MCU之间通信的最大数据流量无误码传输,不仅提高了数据流量的传输精度,而且还提高了数据的传输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本发明串口通信的验证方法于一实施例中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显示为本发明检验码的格式示意图。
图3显示为本发明数据传输过程中数据丢失的示意图。
图4显示为本发明串口通信的验证系统于一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元件标号说明
2串口通信的验证系统
21波特率设置模块
22第一处理器
23第二处理器
24调整模块
S11~S15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发明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构想,遂图式中仅显示与本发明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请参阅图1,本发明提供一种串口通信的验证方法,所述串口通信的验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1,在第一处理器与第二处理器之间设置相同的波特率;
S12,由第二处理器发送预设帧长的检验码至一处理器;
S13,第一处理器将接收到的所述预设帧长的检验码反馈至第二处理器;
S14,所述第二处理器将第一处理器反馈的检验码与发送的检验码进行比对以判定通信是否正常;
S15,当判定结果为通信异常时,调整第一处理器与第二处理器间进行通信的数据帧内字节的传输延时。
本实施例中,所述预设帧长的检验码为16进制ASCII校验码。
具体地,所述通过二分法来调整第一处理器与第二处理器间进行通信的数据帧内字节的传输延时的步骤包括:将传输延时的时间设定为第一预设时间;按照第一预设时间传输数据帧内的字节;判断第一处理器与第二处理器之间的通信是否正常;若正常,将传输延时的时间设定为第二预设时间,所述第二预设时间小于所述第一预设时间;按照第二预设时间传输数据帧内的字节;判断第一处理器与第二处理器之间的通信是否正常;若异常,将传输延时的时间设定为第三预设时间;所述第三预设时间为所述第一预设时间与第二预设时间的平均值;按照第三预设时间传输数据帧内的字节;重复执行判断第一处理器与第二处理器之间的通信是否正常的步骤以及将传输延时的时间进行设定的步骤直到在通信正常时,所述传输处理的时间设定为最小值。
应当理解的是,所述通过二分法来调整第一处理器与第二处理器间进行通信的数据帧内字节的传输延时的步骤还可以包括:将传输延时的时间设定为第一预设时间;按照第一预设时间传输数据帧内的字节;判断第一处理器与第二处理器之间的通信是否正常;若异常常,将传输延时的时间设定为第四预设时间,所述第四预设时间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时间;按照第四预设时间传输数据帧内的字节;判断第一处理器与第二处理器之间的通信是否正常;若正常,将传输延时的时间设定为第五预设时间;所述第五预设时间为所述第一预设时间与第四预设时间的平均值;按照第五预设时间传输数据帧内的字节;重复执行判断第一处理器与第二处理器之间的通信是否正常的步骤以及将传输延时的时间进行设定的步骤直到在通信正常时,所述传输处理的时间设定为最小值。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例对上述验证过程以及二分法做详细说明。
首先,对两个MCU软件设置相同的波特率,建立串口通信;
第一处理器(MCU1)收到来自第二处理器(MCU2)的校验帧数据:一串16进制ASCII校验码。该16进制ASCII校验码设计采用数据头、字长、数据校验随机码和数据尾的结构方式,以区分正常通信的数据格式。
检验码格式可参考图2,数据头是两个16进制字,用于本帧数据的识别类型为校验专用数据的开始(如图2中所示的第一个字45)。字长用于表示本帧数据的16进制数字的字节数量,(如图2中所示的第一个16进制字64,换算成10进制为100,即该帧长100个字节)。数据校验随机码用于模拟串口通信中一连串的大数据流量。
数据尾跟数据头的功能类似,也是两个16进制字,用于本帧数据的识别类型为校验专用数据的结束(如图2中的最后一个字54)。
接着,MCU1将收到的帧数据透传返回给MCU2,MCU2的中央处理器通过对比原发送给MCU1的帧和收到MCU1返回的帧。若,对比结果没有数据丢失,也没有数据误码时,表明通信正常,MCU1和MCU2可正常收、发数据。若对比结果不一致,出现数据丢失或者误码。如图3所示,图中的灰色部分表示丢失的数据。
那么,则利用用二分法,调整数据帧内各字节之间的传输延时。也就是说,MCU2原设计的数据都是基于正常波特率无延时传输,现改变数据传输的速率,即在每两个字节之间增加一段延时。延时的时间通过二分法决定,例如,假设需要增加延时的初始值为10mS,最小值1mS,最大值1秒,二分法运算10次。
下面再详细描述本发明中二分法的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延时为10mS时,MCU2的中央处理器通过对比发送给MCU1的帧和收到MCU1返回的帧仍有数据丢失或者误码,则将延时增加到上限值100mS,若在上限值仍然有数据丢失或者误码,则断定系统硬件问题,串口通信中断。
若延时增加到100mS时,数据不出现丢失或者误码,则依二分法原理减少延时到50mS;
若延时减少到50mS时,数据不出现丢失或者误码,则依二分法原理减少延时到25mS;
若延时减少到25mS时,数据不出现丢失或者误码,则依二分法原理减少延时到12.5mS;
若延时减少到12.5mS时,数据出现丢失或者误码,则依二分法原理增加延时到18.75mS;
以此类推,通过二分法找到不出现数据丢失的最小延时时间,以获取最大的数据量传输速率,以上方法保证串口通信正常。
反之,若延时为10mS时,MCU2的中央处理器通过对比发送给MCU1的帧和收到MCU1返回的帧没有数据丢失或者误码,则将延时减小到1mS。
若延时减小到1mS时,数据出现丢失或者误码,则依二分法原理增加延时5mS;
若延时增加到5mS时,数据出现丢失或者误码,则依二分法原理增加延时7.5mS;
若延时增加到7.5mS时,数据不出现丢失或者误码,则依二分法原理减少延时到6.25mS;
若延时增加到6.25mS时,数据不出现丢失或者误码,则依二分法原理减少延时到5.625mS;
以此类推,通过二分法找到不出现数据丢失的最小延时时间,以获取最大的数据量传输速率,以上方法保证串口通信正常。
本实施例中,在不改变通信波特率的前提下,实现两个处理器(MCU)之间通信的最大数据流量无误码传输。首先通过两个MCU软件设置相同的波特率建立串口通信,MCU1(第一处理器)收到来自MCU2(第二处理器)的校验帧数据,该帧数据是1组可定义帧长的一串16进制ASCII校验码,用于检验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是否有数据丢失、误码。
MCU1将收到的帧数据透传返回给MCU2,MCU2的中央处理器通过对比发送给MCU1的帧和收到MCU1返回的帧,判定是否有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或者MCU1的透传处理过程中丢失或者误码,以此确认是否出现通信异常。出现数据丢失或者误码时,通过调整数据帧内各字节之间的传输延时来解决。延时时间通过二分法自动调整,得出最为恰当的一组延时时间。
本实施例的串口通信的验证方法,在不改变波特率的情况下,提高了数据传输的精度,大大提高了整体性能。
参考图4,本发明提供一种串口通信的验证系统;所述串口通信的验证系统2包括:波特率设置模块21、第一处理器22、第二处理器23、调整模块24;
所述波特率设置模块用于在第一处理器与第二处理器之间设置相同的波特率;所述第二处理器用于发送预设帧长的检验码至一处理器;所述第一处理器用于将接收到的所述预设帧长的检验码反馈至第二处理器;所述第二处理器还用于将第一处理器反馈的检验码与发送的检验码进行比对以判定通信是否正常;所述调整模块用于当判定结果为通信异常时,调整第一处理器与第二处理器间进行通信的数据帧内字节的传输延时。
所述预设帧长的检验码为16进制ASCII校验码。
所述调整模块通过二分法来调整第一处理器与第二处理器间进行通信的数据帧内字节的传输延时。
具体地,所述调整模块24包括:预设单元(图中未示出),用于将传输延时的时间设定为第一预设时间;所述第二处理器按照第一预设时间传输数据帧内的字节至第一处理器;所述第二处理器判断第一处理器与第二处理器之间的通信是否正常;所述预设单元还用于在通信正常时,将传输延时的时间设定为第二预设时间,所述第二预设时间小于所述第一预设时间;所述第二处理器按照第二预设时间传输数据帧内的字节至第一处理器;所述第二处理器判断第一处理器与第二处理器之间的通信是否正常;所述预设单元还用于在通信异常,将传输延时的时间设定为第三预设时间;所述第三预设时间为所述第一预设时间与第二预设时间的平均值;所述第二处理器按照第三预设时间传输数据帧内的字节;所述第二处理器重复执行判断第一处理器与第二处理器之间的通信是否正常的步骤以及所述预设单元重复将传输延时的时间进行设定的步骤直到在通信正常时,所述传输处理的时间设定为最小值。
应当理解的是,所述调整模块24包括:预设单元(图中未示出),用于将传输延时的时间设定为第一预设时间;所述第二处理器按照第一预设时间传输数据帧内的字节至第一处理器;所述第二处理器判断第一处理器与第二处理器之间的通信是否正常;所述预设单元还用于在通信正常时,将传输延时的时间设定为第四预设时间,所述第四预设时间小于所述第一预设时间;所述第二处理器按照第四预设时间传输数据帧内的字节至第一处理器;所述第二处理器判断第一处理器与第二处理器之间的通信是否正常;所述预设单元还用于在通信异常,将传输延时的时间设定为第五预设时间;所述第五预设时间为所述第一预设时间与第四预设时间的平均值;所述第二处理器按照第五预设时间传输数据帧内的字节;所述第二处理器重复执行判断第一处理器与第二处理器之间的通信是否正常的步骤以及所述预设单元重复将传输延时的时间进行设定的步骤直到在通信正常时,所述传输处理的时间设定为最小值。
本实施例的串口通信的验证系统的具体实现过程可参考前述关于串口通信的验证方法的详细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本发明串口通信的验证方法及验证系统,不仅提高了数据传输的精准度,而且还保证了数据的传输速率,从而大大提高了系统的性能。所以,本发明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0)

1.一种串口通信的验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串口通信的验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第一处理器与第二处理器之间设置相同的波特率;
由第二处理器发送预设帧长的检验码至一处理器;
第一处理器将接收到的所述预设帧长的检验码反馈至第二处理器;
所述第二处理器将第一处理器反馈的检验码与发送的检验码进行比对以判定通信是否正常;
当判定结果为通信异常时,调整第一处理器与第二处理器间进行通信的数据帧内字节的传输延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串口通信的验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帧长的检验码为16进制ASCII校验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串口通信的验证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二分法来调整第一处理器与第二处理器间进行通信的数据帧内字节的传输延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串口通信的验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二分法来调整第一处理器与第二处理器间进行通信的数据帧内字节的传输延时的步骤包括:
将传输延时的时间设定为第一预设时间;
按照第一预设时间传输数据帧内的字节;
判断第一处理器与第二处理器之间的通信是否正常;
若正常,将传输延时的时间设定为第二预设时间,所述第二预设时间小于所述第一预设时间;
按照第二预设时间传输数据帧内的字节;
判断第一处理器与第二处理器之间的通信是否正常;
若异常,将传输延时的时间设定为第三预设时间;所述第三预设时间为所述第一预设时间与第二预设时间的平均值;
按照第三预设时间传输数据帧内的字节;
重复执行判断第一处理器与第二处理器之间的通信是否正常的步骤以及将传输延时的时间进行设定的步骤直到在通信正常时,所述传输处理的时间设定为最小值。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串口通信的验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二分法来调整第一处理器与第二处理器间进行通信的数据帧内字节的传输延时的步骤包括:
将传输延时的时间设定为第一预设时间;
按照第一预设时间传输数据帧内的字节;
判断第一处理器与第二处理器之间的通信是否正常;
若异常常,将传输延时的时间设定为第四预设时间,所述第四预设时间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时间;
按照第四预设时间传输数据帧内的字节;
判断第一处理器与第二处理器之间的通信是否正常;
若正常,将传输延时的时间设定为第五预设时间;所述第五预设时间为所述第一预设时间与第四预设时间的平均值;
按照第五预设时间传输数据帧内的字节;
重复执行判断第一处理器与第二处理器之间的通信是否正常的步骤以及将传输延时的时间进行设定的步骤直到在通信正常时,所述传输处理的时间设定为最小值。
6.一种串口通信的验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串口通信的验证系统包括:波特率设置模块、第一处理器、第二处理器、调整模块;
所述波特率设置模块用于在第一处理器与第二处理器之间设置相同的波特率;
所述第二处理器用于发送预设帧长的检验码至一处理器;所述第一处理器用于将接收到的所述预设帧长的检验码反馈至第二处理器;所述第二处理器还用于将第一处理器反馈的检验码与发送的检验码进行比对以判定通信是否正常;
所述调整模块用于当判定结果为通信异常时,调整第一处理器与第二处理器间进行通信的数据帧内字节的传输延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串口通信的验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帧长的检验码为16进制ASCII校验码。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串口通信的验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模块通过二分法来调整第一处理器与第二处理器间进行通信的数据帧内字节的传输延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串口通信的验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模块包括:预设单元,用于将传输延时的时间设定为第一预设时间;
所述第二处理器按照第一预设时间传输数据帧内的字节至第一处理器;
所述第二处理器判断第一处理器与第二处理器之间的通信是否正常;
所述预设单元还用于在通信正常时,将传输延时的时间设定为第二预设时间,所述第二预设时间小于所述第一预设时间;
所述第二处理器按照第二预设时间传输数据帧内的字节至第一处理器;
所述第二处理器判断第一处理器与第二处理器之间的通信是否正常;
所述预设单元还用于在通信异常,将传输延时的时间设定为第三预设时间;所述第三预设时间为所述第一预设时间与第二预设时间的平均值;
所述第二处理器按照第三预设时间传输数据帧内的字节;
所述第二处理器重复执行判断第一处理器与第二处理器之间的通信是否正常的步骤以及所述预设单元重复将传输延时的时间进行设定的步骤直到在通信正常时,所述传输处理的时间设定为最小值。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串口通信的验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模块包括:预设单元,用于将传输延时的时间设定为第一预设时间;
所述第二处理器按照第一预设时间传输数据帧内的字节至第一处理器;
所述第二处理器判断第一处理器与第二处理器之间的通信是否正常;
所述预设单元还用于在通信正常时,将传输延时的时间设定为第四预设时间,所述第四预设时间小于所述第一预设时间;
所述第二处理器按照第四预设时间传输数据帧内的字节至第一处理器;
所述第二处理器判断第一处理器与第二处理器之间的通信是否正常;
所述预设单元还用于在通信异常,将传输延时的时间设定为第五预设时间;所述第五预设时间为所述第一预设时间与第四预设时间的平均值;
所述第二处理器按照第五预设时间传输数据帧内的字节;
所述第二处理器重复执行判断第一处理器与第二处理器之间的通信是否正常的步骤以及所述预设单元重复将传输延时的时间进行设定的步骤直到在通信正常时,所述传输处理的时间设定为最小值。
CN201510934952.5A 2015-12-15 2015-12-15 串口通信的验证方法及验证系统 Active CN10537606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934952.5A CN105376066B (zh) 2015-12-15 2015-12-15 串口通信的验证方法及验证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934952.5A CN105376066B (zh) 2015-12-15 2015-12-15 串口通信的验证方法及验证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76066A true CN105376066A (zh) 2016-03-02
CN105376066B CN105376066B (zh) 2018-09-28

Family

ID=553778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934952.5A Active CN105376066B (zh) 2015-12-15 2015-12-15 串口通信的验证方法及验证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376066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22069A (zh) * 2020-12-31 2021-05-18 广东大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098764B2 (en) * 2007-08-07 2012-01-17 Trex Enterprises Corp. Millimeter wave radio with phase modulation
CN103051414A (zh) * 2012-04-27 2013-04-17 深圳市正弦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串行通信纠错方法和系统
CN103389960A (zh) * 2013-07-26 2013-11-13 山东康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电力监控领域实现波特率自适应的方法及装置
US20140071954A1 (en) * 2012-09-12 2014-03-13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Adaptive 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 (TTI) Structure
CN104038316A (zh) * 2014-06-06 2014-09-10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空间相机高可靠高时效异步串行通讯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098764B2 (en) * 2007-08-07 2012-01-17 Trex Enterprises Corp. Millimeter wave radio with phase modulation
CN103051414A (zh) * 2012-04-27 2013-04-17 深圳市正弦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串行通信纠错方法和系统
US20140071954A1 (en) * 2012-09-12 2014-03-13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Adaptive 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 (TTI) Structure
CN103389960A (zh) * 2013-07-26 2013-11-13 山东康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电力监控领域实现波特率自适应的方法及装置
CN104038316A (zh) * 2014-06-06 2014-09-10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空间相机高可靠高时效异步串行通讯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22069A (zh) * 2020-12-31 2021-05-18 广东大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76066B (zh) 2018-09-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656600A (zh) 一种从站自适应两种通信协议的通信方法
CN108809791B (zh) 一种多设备环形结构通信方法及系统
CN105354020A (zh) 一种Json格式数据解析方法及数据接收端
CN103716118A (zh) 一种自适应多速率的数据发送和接收方法及装置
CN107276711A (zh) EtherCAT主站装置
CN105635176A (zh) 一种基于RapidIO的网络数据传输方法
EP3021541B1 (en) Chip-based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and computer storage medium
CN105376066A (zh) 串口通信的验证方法及验证系统
CN103577378A (zh) 一种全双工异步串行通信方法
CN111736866A (zh) 兼容一对一和一对多的在线升级方法及终端设备
US10649947B2 (en) Stack timing adjustment for serial communications
CN103297384A (zh) 协议转换的通信方法及系统
CN104660372A (zh) 一种基于单片机异步串行端口多通道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CN105307282A (zh) 一种防止多用户终端接入冲突的方法及装置
CN110912841B (zh) 面向128bit位宽的SRIO协议控制字符与数据包分离系统
CN105159653A (zh) 随机数后处理电路及方法
CN107608711A (zh) 升级方法、装置、系统和电子设备
CN108092746A (zh) 一种串口通信方法及系统
US11704266B2 (en) Control method and device for bidirectional communication
WO2022213719A1 (zh) 链路状态测试方法及其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1902436A (zh) 板间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1557275B (zh) 互连应用中流控信息传递的方法及装置
US7460035B1 (en) Balanced code with opportunistically reduced transitions
CN1581126A (zh) Iic总线控制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CN106933774B (zh) 一种jesd204b协议中解帧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103

Address after: 318015 no.2-3167, zone a, Nonggang City, no.2388, Donghuan Avenue, Hongjia street, Jiaojiang District, Tai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Taizhou Jiji Intellectual Property Oper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201616 Shanghai city Songjiang District Sixian Road No. 3666

Patentee before: Phicomm (Shanghai)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426

Address after: Room 156, Room 101, 1st to 4th floors, Building 8, No. 12 Changsheng Roa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Changping District, Beijing, 102200

Patentee after: Beijing Zhongdian Huaan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318015 no.2-3167, area a, nonggangcheng, 2388 Donghuan Avenue, Hongjia street, Jiaojiang District, Tai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Taizhou Jiji Intellectual Property Operation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