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75962B - 一种发送和接收参考信号的方法和通信节点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发送和接收参考信号的方法和通信节点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75962B
CN105375962B CN201410422875.0A CN201410422875A CN105375962B CN 105375962 B CN105375962 B CN 105375962B CN 201410422875 A CN201410422875 A CN 201410422875A CN 105375962 B CN105375962 B CN 10537596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ference signal
communication node
terminal
feedback information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42287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375962A (zh
Inventor
鲁照华
陈艺戬
李儒岳
郁光辉
赵晶
肖华华
陈宪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410422875.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375962B/zh
Priority to US15/506,258 priority patent/US20170302420A1/en
Priority to PCT/CN2015/075863 priority patent/WO2015184918A1/zh
Publication of CN1053759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759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3759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7596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7/00Digital computing or data processing equipment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functions
    • G06F17/10Complex mathematical operations
    • G06F17/14Fourier, Walsh or analogous domain transformations, e.g. Laplace, Hilbert, Karhunen-Loeve, transforms
    • G06F17/141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22Site diversity; Macro-diversity
    • H04B7/024Co-operative use of antennas of several sites, e.g. in co-ordinated multipoint or co-operative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for beam form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03Configuration setting
    • H04L41/0823Configuration set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s of a change of settings, e.g. optimising configuration for enhancing reliabil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26Division using four or more dimens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2Indication of how the channel is divid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7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between access poi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2Distributed allocation, i.e. involving a plurality of allocating devices, each making partial allocation
    • H04L5/0035Resource allocation in a cooperative multipoint environ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8Allocation criteria
    • H04L5/006Quality of the received signal, e.g. BER, SNR, water fill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lgebra (AREA)
  • Discrete Mathematics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发送和接收参考信号的方法,包括:第一通信节点向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第一参考信号和第二参考信号,第一参考信号不同于第二参考信号。通过本发明的方案,在第二通信节点无法成功接收第一参考信号时,第二通信节点通过不同于第一参考信号的第二参考信号来获取信道状态质量。

Description

一种发送和接收参考信号的方法和通信节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尤指一种发送和接收参考信号的方法和通信节点。
背景技术
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智能终端的出现,导致了无线通信网络数据应用业务的蓬勃发展,如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手机视频电话、手机视频会议、在线游戏、在线视频、在线音乐、图片下载、微博、社区等,也带动了无线通信网络用户的大规模增加,导致无线数据业务的爆炸式增长。根据权威机构预测,未来10年,无线数据业务将增长500~1000倍,平均每年增长1.6~2倍,这对无线通信系统的容量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提升无线网络容量的方法有多种,常用的有:(1)增加频谱带宽;(2)加强业务分流;(3)提高网络密度;(4)提升频谱效率。要应用好这些方法,很关键的一个环节是如何通过参考信号获取准确的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RS,Reference Signal),通常也称为导频信号,是由发射方提供给接收方用于信道测量估计的一种已知信号。
多天线技术的性能增益对参考信号依赖性非常强,下面以多天线技术为例说明目前长期演进(LTE,Long Term Evolution)系统的参考信号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同样其他技术也会对参考信号提出新的要求,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多天线技术从单用户多入多出(SU-MIMO,Signal-User Multiple-InputMultiple-Output)演进到多用户多入多出(MU-MIMO,Multi-User Multiple-InputMultiple-Output),再发展为协作多点传输技术(COMP,Coordinated Multiple Points),发展思路是从提高单链路的稳定性和峰值流量到提高系统整体流量。但是,COMP在实现中,由于种种困难(比如,测量信道、数据交互等带来的资源开销,以及多路径功率的不平衡等)导致性能并不理想,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在这种背景之下,基于大规模天线阵列(LSAS,Large Scale Antenna System)或者大规模多入多出(Massive MIMO,Massive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的通信技术被提出来,它是MIMO技术的扩展和延伸,其基本原理是在基站侧配置数量众多的天线阵列(从几十至几千),利用空分多址(SDMA,Space Division Multiple Address)原理,同时服务于多个用户。由于大规模天线阵列带来的巨大阵列增益和干扰抑制增益,使得小区总的频谱效率和边缘用户的频谱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大规模天线阵列通信系统在实际应用时,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参考信号开销问题,按照LTE现有的参考信号设计思路,每个天线端口都需要发送专有的参考信号以让终端获取对应天线端口的信道状态信息,随着天线端口数的增多,参考信号开销将线性增长,越来越多的系统资源将被参考信号的传输占用,导致了系统可用资源的减少,进而造成了系统整体性能的下降。以大规模天线阵列通信系统为例,假设基站包含128根物理天线,按照LTE现有的导频设计方式,在一个物理资源块(包含84个物理子载波)内,系统至少需要12个物理子载波发送四个天线端口上的参考信号来让终端进行信道估计,以此类推,128根天线需要12*128/4=384个物理子载波,这远远超出了一个物理资源块的大小,也就是说所有的子载波资源都用来发送导频信号也不够。
为降低参考信号开销,引入新的参考信号设计方法,例如基于预编码的波束导频、基于压缩感知技术的非波束导频等,不同方法适用于不同的场景。
现有的发送参考信号的方法中,如果终端无法成功接收参考信号,那么终端无法获取信道状态质量。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发送和接收参考信号的方法和通信节点,在第二通信节点无法成功接收第一参考信号时,第二通信节点能够通过不同于第一参考信号的第二参考信号来获取信道状态质量。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发送参考信号的方法,包括:
第一通信节点向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第一参考信号和第二参考信号,第一参考信号不同于第二参考信号。
优选地,还包括:
所述第一通信节点接收来自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反馈信息;
所述第一通信节点根据接收到的反馈信息向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发送业务数据。
优选地,第一通信节点根据接收到的来自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生成方式信息确定向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发送业务数据的方式;
其中,所述生成方式信息包含所述反馈信息是基于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生成的、或是基于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生成、或是基于所述第一参考信号和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生成的信息。
优选地,生成方式信息是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在所述反馈信息中或除所述反馈信息之外的其他信令中携带的;
或者所述生成方式信息是所述第一通信节点通过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发送所述反馈信息使用的信道标识、和/或时频资源、和/或扰码、和/或扩频码字获取的。
优选地,第一通信节点在向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发送所述第一参考信号时,或者在接收到来自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第二参考信号发送请求后,向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发送所述第二参考信号,或者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在接收到来自第三通信节点的第二参考信号发送请求后,向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发送所述第二参考信号。
优选地,第一参考信号为基于预编码技术实现的波束参考信号,所述第二参考信号为所述第一通信节点从Y个天线端口中选择X个天线端口向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非波束参考信号;其中,Y为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天线端口总数,X小于或等于Y。
或者,所述第一参考信号为所述第一通信节点从Y个天线端口中选择X个天线端口向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非波束参考信号,所述第二参考信号为基于预编码技术实现的波束参考信号;其中,Y为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天线端口总数,X小于或等于Y。
优选地,预编码技术中采用的预编码矢量为离散傅里叶变换矩阵的行或列。
优选地,第一参考信号是周期或非周期发送的,所述第二参考信号是周期或非周期发送的。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接收参考信号的方法,包括:
第二通信节点接收来自第一通信节点的第一参考信号、和/或第二参考信号。
优选地,若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成功接收来自所述第一参考信号,或者接收质量大于或等于特定阈值,则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接收或不接收所述第二参考信号。
优选地,若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未成功接收所述第一参考信号,或接收质量小于特定阈值,则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接收所述第二参考信号,或者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向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第二参考信号发送请求,或者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向第三通信节点发送所述第二参考信号发送请求。
优选地,还包括:
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基于所述第一参考信号和/或所述第二参考信号获得的信道状态信息生成反馈信息,并向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生成的反馈信息。
优选地,第二通信节点接收所述第二参考信号后,还包括:
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基于所述第二参考信号获得的信道状态信息生成所述反馈信息,并向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生成的反馈信息。
优选地,还包括:
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向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发送反馈信息对应的生成方式信息;所述生成方式信息包含所述反馈信息是基于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生成的、或是基于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生成、或是基于所述第一参考信号和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生成的信息。
优选地,生成方式信息是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在所述反馈信息中或除所述反馈信息之外的其他信令中携带的;
或者所述生成方式信息是所述第一通信节点通过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发送反馈信息使用的信道标识、和/或时频资源、和/或扰码、和/或扩频码字获取的。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通信节点,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向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第一参考信号和第二参考信号,第一参考信号不同于第二参考信号。
优选地,还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反馈信息;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
根据接收到的反馈信息向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发送业务数据。
优选地,接收模块还用于:
接收来自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生成方式信息;
所述通信节点还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来自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生成方式信息确定向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发送业务数据的方式;
其中,所述生成方式信息包含所述反馈信息是基于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生成的、或是基于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生成、或是基于所述第一参考信号和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生成的信息。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通信节点,至少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第一通信节点的第一参考信号、和/或第二参考信号。
优选地,接收模块具体用于:
若成功接收来自所述第一参考信号,或者接收质量大于或等于特定阈值,则接收或不接收所述第二参考信号。
优选地,接收模块还用于:
未成功接收所述第一参考信号,或接收质量小于特定阈值,接收所述第二参考信号;
或者,所述通信节点还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在所述接收模块未成功接收所述第一参考信号,或接收质量小于特定阈值时,向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第二参考信号发送请求,或者向第三通信节点发送所述第二参考信号发送请求。
优选地,还包括:
生成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一参考信号和/或所述第二参考信号获得的信道状态信息生成反馈信息;
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生成的反馈信息。
优选地,通信节点还包括:
生成模块,用于在所述接收模块接收所述第二参考信号后,基于所述第二参考信号获得的信道状态信息生成反馈信息;
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生成的反馈信息。
优选地,还包括:发送模块,用于:或者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
向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发送反馈信息对应的生成方式信息;所述生成方式信息包含所述反馈信息是基于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生成的、或是基于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生成、或是基于所述第一参考信号和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生成的信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包括:第一通信节点向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第一参考信号和第二参考信号,第一参考信号不同于所述第二参考信号。通过本发明的方案,在第二通信节点无法成功接收第一参考信号时,第二通信节点通过不同于第一参考信号的第二参考信号来获取信道状态质量。
附图说明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进行说明,实施例中的附图是用于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图1为本发明的发送参考信号的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的接收参考信号的方法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的通信节点的结构组成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另一种通信节点的结构组成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并不能用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参见图1,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发送参考信号的方法,包括:
步骤100、第一通信节点向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第一参考信号和第二参考信号,第一参考信号不同于第二参考信号。
本步骤中,第一通信节点可以是基站,第二通信节点可以是终端。
本步骤中,第一通信节点在向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第一参考信号时,或者在接收到来自第二通信节点的第二参考信号发送请求后,向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第二参考信号,或者第一通信节点在接收到来自第三通信节点的第二参考信号发送请求后,向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第二参考信号。
本步骤中,第一参考信号不同于第二参考信号,可以是指第一参考信号和第二参考信号的密度不同,或生成第一参考信号和第二参考信号的方法不同,或第一参考信号和第二参考信号的周期不同,或基于第一参考信号和第二参考信号恢复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不同,或根据第一参考信号和第二参考信号获取信道状态信息的不同特征。
其中,第一参考信号为基于预编码技术实现的波束参考信号,第二参考信号为第一通信节点从Y个天线端口中选择X个天线端口向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非波束参考信号;其中,Y为第一通信节点的天线端口总数,X小于或等于Y。
或者,第一参考信号为第一通信节点从Y个天线端口中选择X个天线端口向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非波束参考信号,第二参考信号为基于预编码技术实现的波束参考信号;其中,Y为第一通信节点的天线端口总数,X小于或等于Y。
其中,预编码技术中采用的预编码矢量为离散傅里叶变换矩阵的行或列。
本步骤中,第一参考信号可以是周期或非周期发送的,第二参考信号可以是周期或非周期发送的。
本发明的发送参考信号的方法还包括:
步骤101、第一通信节点接收来自第二通信节点的反馈信息。
本步骤中,反馈信息携带有信道状态信息。
步骤102、第一通信节点根据接收到的反馈信息向第二通信节点发送业务数据。
本步骤中,第一通信节点接收到来自第二通信节点的反馈信息的生成方式信息,根据接收到的生成方式信息确定向第二通信节点发送业务数据的方式。其中,第一通信节点可以采用确定的方式向第二通信节点发送业务数据。
其中,生成方式信息包含反馈信息是基于第一参考信号生成的、或是基于第二参考信号生成、或是基于第一参考信号和第二参考信号生成的信息。
其中,反馈信息的生成方式信息是第二通信节点通过显式或隐式方式向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的。显式方式是指第二通信节点在反馈信息中或除反馈信息之外的其他信令中携带生成方式信息;隐式方式是指第一通信节点通过第二通信节点发送反馈信息使用的信道标识、和/或时频资源、和/或扰码、和/或扩频码字获取生成方式信息。
参见图2,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接收参考信号的方法,包括:
步骤200、第二通信节点接收来自第一通信节点的第一参考信号、和/或第二参考信号。
本步骤中,若第二通信节点成功接收来自第一通信节点的第一参考信号,或者接收质量大于或等于特定阈值,第二通信节点接收或不接收第二参考信号。其中,接收质量可以是指信号强度、或信噪比等。
若第二通信节点未成功接收第一参考信号,或接收质量小于特定阈值,则第二通信节点接收第二参考信号,或者第二通信节点向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第二参考信号发送请求,或者第二通信节点向第三通信节点发送第二参考信号发送请求。
其中,第二通信节点成功或未成功接收来自第一通信节点的第一参考信号是指第二通信节点能够或不能根据第一参考信号有效地获取信道状态信息。
本发明的接收参考信号的方法还包括:
步骤201、第二通信节点基于接收到的第一参考信号、和/或第二参考信号生成反馈信息。
本步骤中,若第二通信节点成功接收来自第一通信节点的第一参考信号,或者接收质量大于或等于特定阈值时,第二通信节点基于第一参考信号和/或第二参考信号获得的信道状态信息生成反馈信息。
本步骤中,若第二通信节点未成功接收第一参考信号,或接收质量小于特定阈值,则第二通信节点接收第二参考信号,并基于第二参考信号获得的信道状态信息生成反馈信息,或者第二通信节点向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第二参考信号发送请求,或者第二通信节点向第三通信节点发送第二参考信号发送请求。
其中,特定阈值由第二通信节点自行配置、或由标准缺省配置、或由第一通信节点和第二通信节点协商确定。
步骤202、第二通信节点向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生成的反馈信息。
本发明的接收参考信号的方法还包括:
第二通信节点通过显式或隐式方式向第一通信节点发送反馈信息对应的生成方式信息。其中,生成方式信息包含反馈信息是基于第一参考信号生成的、或是基于第二参考信号生成、或是基于第一参考信号和第二参考信号生成的信息。
其中,显式方式是指第二通信节点在反馈信息中或除反馈信息之外的其他信令中携带生成方式信息;隐式方式是指第一通信节点通过第二通信节点发送反馈信息使用的信道标识、和/或时频资源、和/或扰码、和/或扩频码字获取生成方式信息。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方法进行详细描述。
第一实施例,基站向终端发送第一参考信号和第二参考信号。
终端接收第一参考信号,若接收成功或接收质量大于或等于特定阈值,则终端基于第一参考信号获得的信道状态信息生成反馈信息;若未接收成功接收第一参考信号或接收质量小于特定阈值,则终端接收第二参考信号,并基于第二参考信号获得的信道状态信息生成反馈信息。
其中,特定阈值可由终端自行配置,或由标准缺省配置,或由基站和终端协商确定。
第一实施例中,基站可以周期性向终端发送第一参考信号和第二参考信号。
第一实施例中,基站可以周期性向终端发送第一参考信号和第二参考信号,且第二参考信号的发送周期大于第一参考信号的发送周期。
第二实施例,基站向终端发送第一参考信号和第二参考信号。
终端接收第一参考信号,若接收成功或接收质量大于或等于特定阈值,则终端基于第一参考信号获得的信道状态信息生成反馈信息;若未接收成功或接收质量小于特定阈值,则终端接收第二参考信号,并基于第二参考信号获得的信道状态信息生成反馈信息。
其中,特定阈值可由终端自行配置,或由标准缺省配置,或由基站和终端协商确定。
其中,反馈信息中还包含生成方式信息,该生成方式信息描述反馈信息中携带的信道状态信息是基于第一参考信号还是第二参考信号生成的。
第二实施例中,基站可以周期性向终端发送第一参考信号和第二参考信号。
第二实施例中,基站可以周期性向终端发送第一参考信号和第二参考信号,且第二参考信号的发送周期大于第一参考信号的发送周期。
第三实施例,基站向终端发送第一参考信号和第二参考信号。
终端接收第一参考信号,若接收成功或接收质量大于或等于特定阈值,则终端基于第一参考信号获得的信道状态信息生成反馈信息;若未接收成功或接收质量小于特定阈值,则终端接收第二参考信号,并基于第二参考信号获得的信道状态信息生成反馈信息。其中,特定阈值可由终端自行配置,或由标准缺省配置,或由基站和终端协商确定。
其中,描述反馈信息中携带的信道状态信息是基于第一参考信号还是第二参考信号生成的生成方式信息是终端通过除反馈信息之外的其他信令通知基站的,不包含在反馈信息中。
第三实施例中,基站可以周期性向终端发送第一参考信号和第二参考信号。
第三实施例中,基站可以周期性向终端发送第一参考信号和第二参考信号,且第二参考信号的发送周期大于第一参考信号的发送周期。
第四实施例,基站向终端发送第一参考信号和第二参考信号。
终端接收第一参考信号,若接收成功或接收质量大于或等于特定阈值,则终端基于第一参考信号获得的信道状态信息生成反馈信息;若未接收成功或接收质量小于特定阈值,则终端接收第二参考信号,并基于第二参考信号获得的信道状态信息生成反馈信息。
其中,特定阈值可由终端自行配置,或由标准缺省配置,或由基站和终端协商确定。
其中,描述反馈信息中携带的信道状态信息是基于第一参考信号还是第二参考信号生成的生成方式信息是基站通过终端发送反馈信息时所使用的信道标识、和/或时频资源、和/或扰码、和/或扩频码字获取的。
第四实施例中,基站可以周期性向终端发送第一参考信号和第二参考信号。
第四实施例中,基站可以周期性向终端发送第一参考信号和第二参考信号,且第二参考信号的发送周期大于第一参考信号的发送周期。
第五实施例,基站向终端发送第一参考信号。
终端接收第一参考信号,若接收成功或接收质量大于或等于特定阈值,则终端基于第一参考信号获得的信道状态信息生成反馈信息;若未接收成功或接收质量小于特定阈值,则终端向基站发送第二参考信号发送请求。其中,特定阈值可由终端自行配置,或由标准缺省配置,或由基站和终端协商确定。
基站接收到第二参考信号发送请求后,向终端发送第二参考信号。
终端接收第二参考信号,并基于第二参考信号获得的信道状态信息生成反馈信息。
第六实施例,基站周期向终端发送第一参考信号。
终端接收第一参考信号,若接收成功或接收质量大于或等于特定阈值,则终端基于第一参考信号获得的信道状态信息生成反馈信息;若未接收成功或接收质量小于特定阈值,则终端向基站发送第二参考信号发送请求。其中,特定阈值可由终端自行配置,或由标准缺省配置,或由基站和终端协商确定。
基站接收到第二参考信号发送请求后,周期或即时向终端发送第二参考信号。
终端接收第二参考信号,并基于第二参考信号获得的信道状态信息生成反馈信息。
第七实施例,基站向终端发送第一参考信号。
终端接收第一参考信号,若接收成功或接收质量大于或等于特定阈值,则终端基于第一参考信号获得的信道状态信息生成反馈信息;若未接收成功或接收质量小于特定阈值,则终端向基站发送第二参考信号发送请求。其中,特定阈值可由终端自行配置,或由标准缺省配置,或由基站和终端协商确定。
基站收到第二参考信号发送请求后,向终端发送第二参考信号。
终端接收第二参考信号,并基于第二参考信号获得的信道状态信息生成反馈信息。其中,反馈信息包含生成方式信息,该生成方式信息描述反馈信息中携带的信道状态信息是基于第一参考信号还是第二参考信号生成的。
第八实施例,基站向终端发送第一参考信号。
终端接收第一参考信号,若接收成功或接收质量大于或等于特定阈值,则终端基于第一参考信号获得的信道状态信息生成反馈信息;若未接收成功或接收质量小于特定阈值,则终端向基站发送第二参考信号发送请求。其中,特定阈值可由终端自行配置,或由标准缺省配置,或由基站和终端协商确定。
基站收到第二参考信号发送请求后,周期或即时向终端发送第二参考信号。
终端接收第二参考信号,并基于第二参考信号获得的信道状态信息生成反馈信息。其中,反馈信息包含生成方式信息,该生成方式信息描述反馈信息中携带的信道状态信息是基于第一参考信号还是第二参考信号生成的。
第九实施例,基站向终端发送第一参考信号。
终端接收第一参考信号,若接收成功或接收质量大于或等于特定阈值,则终端基于第一参考信号获得的信道状态信息生成反馈信息;若未接收成功或接收质量小于特定阈值,则终端发送第二参考信号发送请求给基站。其中,特定阈值可由终端自行配置,或由标准缺省配置,或由基站和终端协商确定。
基站收到第二参考信号发送请求后,向终端发送第二参考信号。
终端接收第二参考信号,并基于第二参考信号获得的信道状态信息生成反馈信息。其中,描述反馈信息中携带的信道状态信息是基于第一参考信号还是第二参考信号生成的生成方式信息是终端通过除反馈信息之外的其他信令通知基站的,不包含在反馈信息中。
第十实施例,基站向终端发送第一参考信号。
终端接收第一参考信号,若接收成功或接收质量大于或等于特定阈值,则终端基于第一参考信号获得的信道状态信息生成反馈信息;若未接收成功或接收质量小于特定阈值,则终端发送第二参考信号发送请求给基站。其中,特定阈值可由终端自行配置,或由标准缺省配置,或由基站和终端协商确定。
基站收到第二参考信号发送请求后,周期或即时向终端发送第二参考信号。
终端接收第二参考信号,并基于第二参考信号获得的信道状态信息生成反馈信息。其中,描述反馈信息中携带的信道状态信息是基于第一参考信号还是第二参考信号生成的生成方式信息是终端通过除反馈信息之外的其他信令通知基站的,不包含在反馈信息中。
第九实施例或第十实施例中,生成方式信息还可以是基站通过反馈信息使用的信道标识、和./或时频资源、和/或扰码、和/或扩频码字获取的。
第十一实施例,基站向终端发送第一参考信号和第二参考信号。
终端接收第一参考信号和第二参考信号。
终端选择基于第一参考信号和/或第二参考信号生成的反馈信息发送给基站。
第十一实施例中,基站可以周期向终端发送第一参考信号和第二参考信号。
第十一实施例中,基站可以周期向终端发送第一参考信号和第二参考信号,并且第二参考信号的发送周期大于第一参考信号的发送周期。
第十二实施例,基站向终端发送第一参考信号和第二参考信号。
终端接收第一参考信号和第二参考信号。
终端选择基于第一参考信号和/或第二参考信号生成的反馈信息,并向基站发送生成的反馈信息。其中,反馈信息包含生成方式信息,该生成方式信息描述反馈信息中携带的信道状态信息是基于第一参考信号还是第二参考信号生成的。
第十二实施例中,基站可以周期向终端发送第一参考信号和第二参考信号。
第十二实施例中,基站可以周期向终端发送第一参考信号和第二参考信号,并且第二参考信号的发送周期大于第一参考信号的发送周期。
第十三实施例,基站向终端发送第一参考信号和第二参考信号。
终端接收第一参考信号和第二参考信号。
终端选择基于第一参考信号和/或第二参考信号生成的反馈信息,并向基站发送生成的反馈。
描述反馈信息中携带的信道状态信息是基于第一参考信号还是第二参考信号生成的生成方式信息是终端通过除反馈信息之外的其他信令通知基站的,不包含在反馈信息中。
第十三实施例中,基站可以周期向终端发送第一参考信号和第二参考信号。
第十三实施例中,基站可以周期向终端发送第一参考信号和第二参考信号,并且第二参考信号的发送周期大于第一参考信号的发送周期。
第十四实施例,基站向终端发送第一参考信号和第二参考信号。
终端接收第一参考信号和第二参考信号。
终端选择基于第一参考信号和/或第二参考信号生成的反馈信息,并向基站发送生成的反馈信息。
描述反馈信息中携带的信道状态信息是基于第一参考信号还是第二参考信号生成的生成方式信息是基站通过反馈信息使用的信道标识、和./或时频资源、和/或扰码、和/或扩频码字获取的。
第十四实施例中,基站可以周期向终端发送第一参考信号和第二参考信号。
第十四实施例中,基站可以周期向终端发送第一参考信号和第二参考信号,并且第二参考信号的发送周期大于第一参考信号的发送周期。
第十五实施例,基站向终端A发送第一参考信号。
终端A接收第一参考信号,若接收成功或接收质量大于或等于特定阈值,则终端A基于第一参考信号获得的信道状态信息生成反馈信息;若未接收成功或接收质量小于特定阈值,则终端A发送第二参考信号发送请求给终端B,优选地,终端B位于终端A附近,可以成功和基站进行通信。其中,特定阈值可由终端自行配置,或由标准缺省配置,或由基站和终端协商确定。
终端B接收到来自终端A的第二参考信号发送请求后,向基站发送第二参考信号发送请求。
基站接收到来自终端B的第二参考信号发送请求后,向终端A发送第二参考信号。
终端A接收第二参考信号,并基于第二参考信号获得的信道状态信息生成反馈信息。
第十六实施例,基站周期向终端A发送第一参考信号。
终端A接收第一参考信号,若接收成功或接收质量大于或等于特定阈值,则终端A基于第一参考信号获得的信道状态信息生成反馈信息;若未接收成功或接收质量小于特定阈值,则终端A发送第二参考信号发送请求给终端B,优选地,终端B位于终端A附近,可以成功和基站进行通信。其中,特定阈值可由终端自行配置,或由标准缺省配置,或由基站和终端协商确定。
终端B接收到来自终端A的第二参考信号发送请求后,向基站发送第二参考信号发送请求。
基站接收到来自终端B的第二参考信号发送请求后,周期向终端A发送第二参考信号。
终端A接收第二参考信号,并基于第二参考信号获得的信道状态信息生成反馈信息。
第十七实施例,基站周期向终端A发送第一参考信号。
终端A接收第一参考信号,若接收成功或接收质量大于或等于特定阈值,则终端A基于第一参考信号获得的信道状态信息生成反馈信息;若未接收成功或接收质量小于特定阈值,则终端A发送第二参考信号发送请求给终端B,优选地,终端B位于终端A附近,可以成功和基站进行通信。其中,特定阈值可由终端自行配置,或由标准缺省配置,或由基站和终端协商确定。
终端B接收到来自终端A的第二参考信号发送请求后,向基站发送第二参考信号发送请求。
基站接收到来自终端B的第二参考信号发送请求后,向终端A发送第二参考信号。
终端A接收第二参考信号,并基于第二参考信号获得的信道状态信息生成反馈信息。
第十八实施例,基站向终端A发送第一参考信号。
终端A接收第一参考信号,若接收成功或接收质量大于或等于特定阈值,则终端A基于第一参考信号获得的信道状态信息生成反馈信息;若未接收成功或接收质量小于特定阈值,则终端A发送第二参考信号发送请求给终端B,优选地,终端B位于终端A附近,可以成功和基站进行通信。其中,特定阈值可由终端自行配置,或由标准缺省配置,或由基站和终端协商确定。
终端B接收到来自终端A的第二参考信号发送请求后,向基站发送第二参考信号发送请求。
基站接收到来自终端B的第二参考信号发送请求后,向终端A发送第二参考信号。
终端A接收第二参考信号,并基于第二参考信号获得的信道状态信息生成反馈信息。其中,反馈信息包含生成方式信息,该生成方式信息描述反馈信息中携带的信道状态信息是基于第一参考信号还是第二参考信号生成的。
第十九实施例,基站周期向终端A发送第一参考信号。
终端A接收第一参考信号,若接收成功或接收质量大于或等于特定阈值,则终端A基于第一参考信号获得的信道状态信息生成反馈信息;若未接收成功或接收质量小于特定阈值,则终端A发送第二参考信号发送请求给终端B,优选地,终端B位于终端A附近,可以成功和基站进行通信。其中,特定阈值可由终端自行配置,或由标准缺省配置,或由基站和终端协商确定。
终端B接收到来自终端A的第二参考信号发送请求后,向基站发送第二参考信号发送请求。
基站接收到来自终端B的第二参考信号发送请求后,周期向终端A发送第二参考信号。
终端A接收第二参考信号,并基于第二参考信号获得的信道状态信息生成反馈信息。其中,反馈信息包含生成方式信息,该生成方式信息描述反馈信息中携带的信道状态信息是基于第一参考信号还是第二参考信号生成的。
第二十实施例,基站周期向终端A发送第一参考信号。
终端A接收第一参考信号,若接收成功或接收质量大于或等于特定阈值,则终端A基于第一参考信号获得的信道状态信息生成反馈信息;若未接收成功或接收质量小于特定阈值,则终端A发送第二参考信号发送请求给终端B,优选地,终端B位于终端A附近,可以成功和基站进行通信。其中,特定阈值可由终端自行配置,或由标准缺省配置,或由基站和终端协商确定。
终端B接收到来自终端A的第二参考信号发送请求后,向基站发送第二参考信号发送请求。
基站接收到来自终端B的第二参考信号发送请求后,向终端A发送第二参考信号。
终端A接收第二参考信号,并基于第二参考信号获得的信道状态信息生成反馈信息。其中,反馈信息包含生成方式信息,该生成方式信息描述反馈信息中携带的信道状态信息是基于第一参考信号还是第二参考信号生成的。
第二十一实施例,基站向终端A发送第一参考信号。
终端A接收第一参考信号,若接收成功或接收质量大于或等于特定阈值,则终端A基于第一参考信号获得的信道状态信息生成反馈信息;若未接收成功或接收质量小于特定阈值,则终端A发送第二参考信号发送请求给终端B,优选地,终端B位于终端A附近,可以成功和基站进行通信。其中,特定阈值可由终端自行配置,或由标准缺省配置,或由基站和终端协商确定。
终端B接收到来自终端A的第二参考信号发送请求后,向基站发送第二参考信号发送请求。
基站接收到来自终端B的第二参考信号发送请求后,向终端A发送第二参考信号。
终端A接收第二参考信号,并基于第二参考信号获得的信道状态信息生成反馈信息。
描述反馈信息中携带的信道状态信息是基于第一参考信号还是第二参考信号生成的生成方式信息是终端A通过除反馈信息之外的其他信令通知基站的,不包含在反馈信息中。
第二十二实施例,基站周期向终端A发送第一参考信号。
终端A接收第一参考信号,若接收成功或接收质量大于或等于特定阈值,则终端A基于第一参考信号获得的信道状态信息生成反馈信息;若未接收成功或接收质量小于特定阈值,则终端A发送第二参考信号发送请求给终端B,优选地,终端B位于终端A附近,可以成功和基站进行通信。其中,特定阈值可由终端自行配置,或由标准缺省配置,或由基站和终端协商确定。
终端B接收到来自终端A的第二参考信号发送请求后,向基站发送第二参考信号发送请求。
基站接收到来自终端B的第二参考信号发送请求后,周期向终端A发送第二参考信号。
终端A接收第二参考信号,并基于第二参考信号获得的信道状态信息生成反馈信息。
描述反馈信息中携带的信道状态信息是基于第一参考信号还是第二参考信号生成的生成方式信息是终端A通过除反馈信息之外的其他信令通知基站的,不包含在反馈信息中。
第二十三实施例,基站周期向终端A发送第一参考信号。
终端A接收第一参考信号,若接收成功或接收质量大于或等于特定阈值,则终端A基于第一参考信号获得的信道状态信息生成反馈信息;若未接收成功或接收质量小于特定阈值,则终端A发送第二参考信号发送请求给终端B,优选地,终端B位于终端A附近,可以成功和基站进行通信。其中,特定阈值可由终端自行配置,或由标准缺省配置,或由基站和终端协商确定。
终端B接收到来自终端A的第二参考信号发送请求后,向基站发送第二参考信号发送请求。
基站接收到来自终端B的第二参考信号发送请求后,向终端A发送第二参考信号。
终端A接收第二参考信号,并基于第二参考信号获得的信道状态信息生成反馈信息。
描述反馈信息中携带的信道状态信息是基于第一参考信号还是第二参考信号生成的生成方式信息是终端A通过除反馈信息之外的其他信令通知基站的,不包含在反馈信息中。
第二十一实施例,或第二十二实施例,或第二十三实施例中,描述反馈信息中携带的信道状态信息是基于第一参考信号还是第二参考信号生成的生成方式信息还可以是基站通过反馈信息使用的信道标识、和/或时频资源、和/或扰码、和/或扩频码字获取的。
第二十四实施例,终端接收第一参考信号,若接收成功或接收质量大于或等于特定阈值,则终端基于第一参考信号获得的信道状态信息生成反馈信息;若未接收成功或接收质量小于特定阈值,则终端接收第二参考信号,并基于第二参考信号获得的信道状态信息生成反馈信息。其中,特定阈值可由终端自行配置,或由标准缺省配置,或由基站和终端协商确定。
第二十四实施例中,反馈信息中可以包含生成方式信息,该生成方式信息描述反馈信息中携带的信道状态信息是基于第一参考信号还是第二参考信号生成。
第二十四实施例中,描述反馈信息中携带的信道状态信息是基于第一参考信号还是第二参考信号生成的生成方式信息还可以是终端通过除反馈信息之外的其他信令通知基站的,不包含在反馈信息中。
第二十四实施例中,描述反馈信息中携带的信道状态信息是基于第一参考信号还是第二参考信号生成的生成方式信息还可以是基站通过反馈信息使用的信道标识、和/或时频资源、和/或扰码、和/或扩频码字获取的。
第二十四实施例中,基站收到终端发送的生成方式信息后,根据生成方式信息确定给终端发送业务数据的方式。
第二十五实施例,终端接收第一参考信号,若接收成功或接收质量大于或等于特定阈值,则终端基于第一参考信号获得的信道状态信息生成反馈信息;若未接收成功或接收质量小于特定阈值,则终端向基站发送第二参考信号发送请求。其中,特定阈值可由终端自行配置,或由标准约定,或由基站和终端协商确定。
基站收到第二参考信号发送请求后,向终端发送第二参考信号。
终端接收第二参考信号,并基于第二参考信号获得的信道状态信息生成反馈信息。
第二十五实施例中,反馈信息中可以包含生成方式信息,该生成方式信息描述反馈信息中携带的信道状态信息是基于第一参考信号还是第二参考信号生成。
第二十五实施例中,描述反馈信息中携带的信道状态信息是基于第一参考信号还是第二参考信号生成的生成方式信息还可以是终端通过除反馈信息之外的其他信令通知基站的,不包含在反馈信息中。
第二十五实施例中,描述反馈信息中携带的信道状态信息是基于第一参考信号还是第二参考信号生成的生成方式信息还可以是基站通过反馈信息使用的信道标识、和/或时频资源、和/或扰码、和/或扩频码字获取的。
第二十五实施例中,基站收到终端发送的生成方式信息后,根据生成方式信息确定给终端发送业务数据的方式。
第二十六实施例,终端接收第一参考信号和第二参考信号。
终端选择基于第一参考信号和/或第二参考信号生成的反馈信息发送给基站。
第二十六实施例中,反馈信息中可以包含生成方式信息,该生成方式信息描述反馈信息中携带的信道状态信息是基于第一参考信号还是第二参考信号生成。
第二十六实施例中,描述反馈信息中携带的信道状态信息是基于第一参考信号还是第二参考信号生成的生成方式信息还可以是终端通过除反馈信息之外的其他信令通知基站的,不包含在反馈信息中。
第二十六实施例中,描述反馈信息中携带的信道状态信息是基于第一参考信号还是第二参考信号生成的生成方式信息还可以是基站通过反馈信息使用的信道标识、和/或时频资源、和/或扰码、和/或扩频码字获取的。
第二十六实施例中,基站收到终端发送的生成方式信息后,根据生成方式信息确定给终端发送业务数据的方式。
第二十七实施例,终端A接收第一参考信号,若接收成功或接收质量大于或等于特定阈值,则终端A基于第一参考信号获得的信道状态信息生成反馈信息;若未接收成功或接收质量小于特定阈值,则终端A发送第二参考信号发送请求给终端B,优选地,终端B位于终端A附近,可以成功和基站进行通信。其中,特定阈值可由终端自行配置,或由标准约定,或由基站和终端协商确定。
终端B收到终端A发送的第二参考信号发送请求后,发送第二参考信号发送请求给基站。
基站收到终端B发送的第二参考信号发送请求后,向终端A发送第二参考信号。
终端A接收第二参考信号,并基于第二参考信号获得的信道状态信息生成反馈信息。
第二十七实施例中,反馈信息中可以包含生成方式信息,该生成方式信息描述反馈信息中携带的信道状态信息是基于第一参考信号还是第二参考信号生成。
第二十七实施例中,描述反馈信息中携带的信道状态信息是基于第一参考信号还是第二参考信号生成的生成方式信息还可以是终端通过除反馈信息之外的其他信令通知基站的,不包含在反馈信息中。
第二十七实施例中,描述反馈信息中携带的信道状态信息是基于第一参考信号还是第二参考信号生成的生成方式信息还可以是基站通过反馈信息使用的信道标识、和/或时频资源、和/或扰码、和/或扩频码字获取的。
第二十七实施例中,基站收到终端A发送的生成方式信息后,根据生成方式信息确定给终端发送业务数据的方式。
参见图3,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通信节点,至少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向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第一参考信号和第二参考信号,第一参考信号不同于第二参考信号。
本发明的通信节点中,还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第二通信节点的反馈信息;
发送模块还用于:
根据接收到的反馈信息向第二通信节点发送业务数据。
本发明的通信节点中,接收模块还用于:
接收来自第二通信节点的生成方式信息;
通信节点还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来自第二通信节点的生成方式信息确定向第二通信节点发送业务数据的方式;
其中,生成方式信息包含反馈信息是基于第一参考信号生成的、或是基于第二参考信号生成、或是基于第一参考信号和第二参考信号生成的信息。
参见图4,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通信节点,至少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第一通信节点的第一参考信号、和/或第二参考信号。
本发明的通信节点中,接收模块具体用于:
若成功接收来自第一参考信号,或者接收质量大于或等于特定阈值,则接收或不接收第二参考信号。
本发明的通信节点中,还包括:
生成模块,用于基于第一参考信号和/或第二参考信号获得的信道状态信息生成反馈信息;
发送模块,用于向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生成的反馈信息。
本发明的通信节点中,接收模块还用于:
未成功接收第一参考信号,或接收质量小于特定阈值,接收第二参考信号;
或者,通信节点还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在接收模块未成功接收所述第一参考信号,或接收质量小于特定阈值时,向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第二参考信号发送请求,或者向第三通信节点发送第二参考信号发送请求。
本发明的通信节点中,通信节点还包括:
生成模块,用于在接收模块接收第二参考信号后,基于第二参考信号获得的信道状态信息生成反馈信息;
发送模块,用于向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生成的反馈信息。
本发明的通信节点中,还包括:发送模块,用于:或者发送模块还用于:
向第一通信节点发送反馈信息对应的生成方式信息;生成方式信息包含反馈信息是基于第一参考信号生成的、或是基于第二参考信号生成、或是基于第一参考信号和第二参考信号生成的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是为了便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发明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发明所做出的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和改进等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1)

1.一种发送参考信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通信节点向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第一参考信号和第二参考信号,第一参考信号不同于第二参考信号;
所述第一通信节点是基站,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是终端;
若第二通信节点未成功接收所述第一参考信号,或接收质量小于特定阈值时,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在接收到来自第三通信节点的第二参考信号发送请求后,向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发送所述第二参考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第一通信节点接收来自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反馈信息;
所述第一通信节点根据接收到的反馈信息向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发送业务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节点根据接收到的来自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生成方式信息确定向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发送业务数据的方式;
其中,所述生成方式信息包含所述反馈信息是基于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生成的、或是基于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生成、或是基于所述第一参考信号和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生成的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成方式信息是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在所述反馈信息中或除所述反馈信息之外的其他信令中携带的;
或者所述生成方式信息是所述第一通信节点通过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发送所述反馈信息使用的信道标识、和/或时频资源、和/或扰码、和/或扩频码字获取的。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参考信号为基于预编码技术实现的波束参考信号,所述第二参考信号为所述第一通信节点从Y个天线端口中选择X个天线端口向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非波束参考信号;其中,Y为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天线端口总数,X小于或等于Y;
或者,所述第一参考信号为所述第一通信节点从Y个天线端口中选择X个天线端口向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非波束参考信号,所述第二参考信号为基于预编码技术实现的波束参考信号;其中,Y为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天线端口总数,X小于或等于Y。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编码技术中采用的预编码矢量为离散傅里叶变换矩阵的行或列。
7.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参考信号是周期或非周期发送的,所述第二参考信号是周期或非周期发送的。
8.一种接收参考信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通信节点接收来自第一通信节点的第一参考信号和第二参考信号;
所述第一通信节点是基站,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是终端;
若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未成功接收所述第一参考信号,或接收质量小于特定阈值,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向第三通信节点发送所述第二参考信号发送请求,之后接收所述第二参考信号。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成功接收来自所述第一参考信号,或者接收质量大于或等于特定阈值,则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接收或不接收所述第二参考信号。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基于所述第一参考信号和/或所述第二参考信号获得的信道状态信息生成反馈信息,并向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生成的反馈信息。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接收所述第二参考信号后,还包括:
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基于所述第二参考信号获得的信道状态信息生成所述反馈信息,并向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生成的反馈信息。
12.根据权利要求8~11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向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发送反馈信息对应的生成方式信息;所述生成方式信息包含所述反馈信息是基于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生成的、或是基于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生成、或是基于所述第一参考信号和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生成的信息。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成方式信息是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在所述反馈信息中或除所述反馈信息之外的其他信令中携带的;
或者所述生成方式信息是所述第一通信节点通过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发送反馈信息使用的信道标识、和/或时频资源、和/或扰码、和/或扩频码字获取的。
14.一种通信节点,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向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第一参考信号和第二参考信号,第一参考信号不同于第二参考信号;具体用于若第二通信节点未成功接收所述第一参考信号,或接收质量小于特定阈值时,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在接收到来自第三通信节点的第二参考信号发送请求后,向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发送所述第二参考信号;
其中,所述通信节点是基站,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是终端。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通信节点,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反馈信息;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
根据接收到的反馈信息向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发送业务数据。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通信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
接收来自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生成方式信息;
所述通信节点还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来自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生成方式信息确定向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发送业务数据的方式;
其中,所述生成方式信息包含所述反馈信息是基于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生成的、或是基于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生成、或是基于所述第一参考信号和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生成的信息。
17.一种通信节点,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第一通信节点的第一参考信号和第二参考信号;
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
未成功接收所述第一参考信号,或接收质量小于特定阈值,接收所述第二参考信号;
所述通信节点还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在所述接收模块未成功接收所述第一参考信号,或接收质量小于特定阈值时,向第三通信节点发送所述第二参考信号发送请求;
其中,所述第一通信节点是基站,所述通信节点是终端。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通信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模块具体用于:
若成功接收来自所述第一参考信号,或者接收质量大于或等于特定阈值,则接收或不接收所述第二参考信号。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通信节点,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生成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一参考信号和/或所述第二参考信号获得的信道状态信息生成反馈信息;
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生成的反馈信息。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通信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节点还包括:
生成模块,用于在所述接收模块接收所述第二参考信号后,基于所述第二参考信号获得的信道状态信息生成反馈信息;
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生成的反馈信息。
21.根据权利要求17~20任意一项所述的通信节点,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发送模块,用于:或者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
向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发送反馈信息对应的生成方式信息;所述生成方式信息包含所述反馈信息是基于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生成的、或是基于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生成、或是基于所述第一参考信号和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生成的信息。
CN201410422875.0A 2014-08-25 2014-08-25 一种发送和接收参考信号的方法和通信节点 Active CN10537596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422875.0A CN105375962B (zh) 2014-08-25 2014-08-25 一种发送和接收参考信号的方法和通信节点
US15/506,258 US20170302420A1 (en) 2014-08-25 2015-04-03 Method for Sending and Receiving Reference Signal, and Communication Node
PCT/CN2015/075863 WO2015184918A1 (zh) 2014-08-25 2015-04-03 一种发送和接收参考信号的方法和通信节点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422875.0A CN105375962B (zh) 2014-08-25 2014-08-25 一种发送和接收参考信号的方法和通信节点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75962A CN105375962A (zh) 2016-03-02
CN105375962B true CN105375962B (zh) 2019-04-26

Family

ID=547661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422875.0A Active CN105375962B (zh) 2014-08-25 2014-08-25 一种发送和接收参考信号的方法和通信节点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70302420A1 (zh)
CN (1) CN105375962B (zh)
WO (1) WO201518491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69931A (zh) * 2014-11-05 2015-03-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定位增强的方法及设备
CN109196791B (zh) * 2016-03-07 2022-02-15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支持ue的方法和接入节点、ue和由ue执行的方法
CN111342870B (zh) * 2016-11-04 2021-04-27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信道反馈的ue、基站中的方法和装置
WO2018209552A1 (en) * 2017-05-16 2018-11-22 Zte Corporation Feedback mechanism for broadcasting
CN109391434B (zh) * 2017-08-11 2021-11-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信号的配置方法及装置
CN109660943B (zh) * 2019-01-16 2020-10-16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自适应的物联网数据传输方法
WO2020164126A1 (en) * 2019-02-15 2020-08-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Two stage cross-link interference transmission and measurement
CN112398620B (zh) * 2019-08-16 2022-04-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参考信号的指示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24495A (zh) * 2011-01-30 2012-08-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中参考信号配置信息的处理方法及基站、终端
CN102761401A (zh) * 2011-04-29 2012-10-31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反馈信道信息的方法
CN102845009A (zh) * 2010-01-14 2012-12-26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参考信号的信道反馈
CN102938688A (zh) * 2011-08-15 2013-02-20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多维天线阵列的信道测量和反馈的方法和设备
CN103141052A (zh) * 2010-08-24 2013-06-05 阿尔卡特朗讯 用于适应重叠参考信号图案的方法
CN103765794A (zh) * 2011-09-01 2014-04-30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系统中选择最佳波束的装置和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45009A (zh) * 2010-01-14 2012-12-26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参考信号的信道反馈
CN103141052A (zh) * 2010-08-24 2013-06-05 阿尔卡特朗讯 用于适应重叠参考信号图案的方法
CN102624495A (zh) * 2011-01-30 2012-08-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中参考信号配置信息的处理方法及基站、终端
CN102761401A (zh) * 2011-04-29 2012-10-31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反馈信道信息的方法
CN102938688A (zh) * 2011-08-15 2013-02-20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多维天线阵列的信道测量和反馈的方法和设备
CN103765794A (zh) * 2011-09-01 2014-04-30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系统中选择最佳波束的装置和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5184918A1 (zh) 2015-12-10
CN105375962A (zh) 2016-03-02
US20170302420A1 (en) 2017-10-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75962B (zh) 一种发送和接收参考信号的方法和通信节点
JP7216088B2 (ja) 通信方法、通信装置、およびシステム
US9313007B2 (en) Wireless apparatus and training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WO2019137058A1 (zh) 资源指示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05812033B (zh) 信道状态信息反馈的方法和系统
WO2020071999A1 (e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for channel estimation
KR20130018856A (ko) 채널 상태 정보 피드백 방법 및 그의 시스템
CN113747485A (zh) 多ap协作传输的信道探测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07154814B (zh) 联合用户分组与预编码的方法以及使用所述方法的基站
CN110139366A (zh) 一种确定天线端口的方法和终端侧设备
CN106160990B (zh) 一种解调参考信号dmrs资源配置的方法及装置
CN114520683A (zh) 无线局域网系统中的上行链路波束成形的设备和方法
EP3240343A1 (en) Channel acquisition signal configuring and channel acquisition signal generating method and device
CN110557348B (zh) 用于解调数据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08600125B (zh) 一种基于迭代的信道估计方法
CN104753573B (zh) 一种实现空分复用的方法、系统、基站及终端
CN103312401B (zh) 一种增强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预编码方法及装置
CN107645737A (zh) 一种信道测量的方法、无线通信装置及设备
Nam Fundamental limits in correlated fading MIMO broadcast channels: Benefits of transmit correlation diversity
CN108667490B (zh)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及装置
US10097248B2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1834651B (zh) 多用户多数据流mimo系统的数据信息线性预处理方法
CN112054831B (zh) 信道状态信息的反馈方法及装置
CN108418615B (zh) 一种基于mu-mimo有限反馈系统的用户调度方法
CN107925991A (zh) 一种参考信号配置方法及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