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61975A - 一种疝气补片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疝气补片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61975A
CN105361975A CN201410424238.7A CN201410424238A CN105361975A CN 105361975 A CN105361975 A CN 105361975A CN 201410424238 A CN201410424238 A CN 201410424238A CN 105361975 A CN105361975 A CN 10536197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ing feet
hernia
patch body
hook
micro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42423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361975B (zh
Inventor
陈大凯
丁峰
奚敏敏
杜广武
罗七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Maitong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Microport Medical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Microport Medical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Microport Medical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424238.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361975B/zh
Publication of CN1053619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619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3619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6197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疝气补片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疝气补片包括补片主体及固定脚,所述固定脚与所述补片主体的周向边缘相连接并自所述周向边缘向外伸出。本发明提供的疝气补片,通过在所述补片主体的周向边缘向外伸出设置固定脚,进行疝修补手术时,将补片放置到适当的位置后,通过固定脚固定补片,舍弃了缝线的使用,采用了较宽的固定脚代替了细的缝线,避免了用缝线进行缝合时造成的可能伤及神经分支、出现术后疼痛、对组织可能产生切割而失去有效的固定、甚至出现疝复发或其它严重并发症等问题;而且使得手术操作时间更短,补片固定更牢固。

Description

一种疝气补片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疝气补片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疝气,即人体组织或器官一部分离开了原来的部位,通过人体间隙缺损或薄弱部位进入另一部位。传统的疝气治疗方法是对缺损部位的组织进行缝合修补,这种方法缝合较多,术后复发率高、疼痛严重、恢复慢。用聚丙烯材料制成的补片进行无张力疝修补术是目前常见的手术方式。该方法由于操作简单而被广泛应用。目前,疝修补产品有平片、网塞、二合一、三合一疝修补装置等。治疗腹股沟疝的疝气补片通常是需要缝线缝合固定。但是,过多的缝合可能伤及神经分支出现术后疼痛;缝线对组织可能产生切割而失去有效的固定,甚至会出现疝复发或其它严重并发症。
目前,对补片缝合时缝线产生的问题,解决的方法是尽量少使用缝线或者是不使用缝线,但是同时带来固定不可靠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疝气补片及其制备方法,能够有效避免使用缝线带来的问题,且能牢固固定补片。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疝气补片,包括补片主体,还包括固定脚,与所述补片主体的周向边缘相连接并自所述周向边缘向外伸出。
上述的疝气补片,其中,所述固定脚的数量为多个,所述多个固定脚沿着所述补片主体的所述周向边缘均匀分布。
上述的疝气补片,其中,所述多个固定脚中至少形成一对固定脚,所述每对固定脚包括第一固定脚和第二固定脚,所述第一固定脚和第二固定脚相邻设置。
上述的疝气补片,其中,所述第一固定脚的一部分与所述第二固定脚的一部分交叉重叠。
上述的疝气补片,其中,所述固定脚呈条带状,所述第一固定脚和所述主体补片一体切割形成,所述第二固定脚通过粘贴、缝合或焊接连接到所述补片主体上。
上述的疝气补片,其中,所述第一固定脚和第二固定脚均通过粘贴、缝合或焊接连接到所述补片主体上。
上述的疝气补片,其中,所述第一固定脚和所述第二固定脚为同一个部件一体形成,所述同一个部件的中间部分连接在所述补片主体的所述周向边缘上,从而形成所述第一固定脚和所述第二固定脚。
上述的疝气补片,其中,所述第一固定脚和所述第二固定脚为管状或条带状。
上述的疝气补片,其中,所述固定脚的宽度为0.5cm~3cm,所述固定脚向外伸出所述补片主体的所述周向边缘的长度为1cm~10cm。
上述的疝气补片,其中,所述补片主体的形状为椭圆形或圆形。
上述的疝气补片,其中,所述补片主体由聚丙烯、聚酯或膨化聚四氟乙烯制成。
上述的疝气补片,其中,所述固定脚由聚丙烯纱线、聚酯纱线或膨化聚四氟乙烯纱线编织形成。
上述的疝气补片,其中,所述固定脚的外表面分布有突出的微钩,所述固定脚上形成有供所述微钩插入的网孔。
上述的疝气补片,其中,所述固定脚和所述微钩由纺织经编织造而成,其中所述微钩由衬纬组织形成。
上述的疝气补片,其中,所述衬纬组织由单丝纱线编织而成,所述单丝纱线为聚乙醇酸单丝纱线、聚乳酸单丝纱线、聚己内酯单丝纱线或聚对二氧环己酮单丝纱线。
上述的疝气补片,其中,所述单丝纱线的直径为0.10-0.18mm。
上述的疝气补片,其中,所述固定脚的外表面分布有至少一对对称突出的所述微钩。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采用的另一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疝气补片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制备疝气补片主体;以及b)在所述所述补片主体的周向边缘制备固定脚,使得所述固定脚与所述补片主体的周向边缘相连接并向外伸出形成固定脚。
上述的疝气补片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补片主体由聚丙烯纱线、聚酯纱线或膨化聚四氟乙烯纱线针织制成。
上述的疝气补片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步骤b)中所述固定脚的制备方法包括:在切割形成所述补片主体时,同时切割形成所述固定脚,使得所述补片主体及所述固定脚一体形成。
上述的疝气补片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步骤b)中所述固定脚通过粘贴、缝合或焊接连接到所述补片主体的周向边缘上。
上述的疝气补片的制备方法,其中,还包括在所述固定脚的外表面形成微钩。
上述的疝气补片的制备方法,其中,还包括:通过纺织经编织造制备所述补片主体、所述固定脚与所述微钩,其中所述补片主体及所述固定脚由口编链组织、经绒组织及衬纬组织编制而成,所述微钩通过拉断所述衬纬组织形成。
本发明对比现有技术有如下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的疝气补片及其制备方法,通过在所述补片主体的周向边缘向外伸出设有固定脚,进行疝修补手术时,将补片放置到适当的位置后,通过固定脚来固定补片,固定脚舍弃了缝线的使用,采用了较宽的固定脚代替了细的缝线,避免了用缝线进行缝合时造成的可能伤及神经分支、出现术后疼痛、对组织可能产生切割而失去有效的固定、甚至出现疝复发或其它严重并发症等问题;而且使得手术操作时间更短,补片固定更牢固。特别是在固定脚的一侧外表面形成微钩,微钩相互插入固定脚的网孔中并与组织接触,使补片固定更牢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较佳实施方式中带条状固定脚的疝气补片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第二较佳实施方式中带管状固定脚的疝气补片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第三较佳实施方式中带微钩固定脚的疝气补片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的带微钩固定脚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制作图3中的带微钩固定脚的经编结构示意图。
图中:
1补片主体2固定脚21第一固定脚22第二固定脚
23、23’微钩3口编链组织4经绒组织5衬纬组织
6第一断点7第二断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较佳实施方式中带条状固定脚的疝气补片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的第二较佳实施方式中带管状固定脚的疝气补片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的第三较佳实施方式中带微钩固定脚的疝气补片结构示意图。
请参见图1,第二较佳实施方式提供的疝气补片包括补片主体1,补片主体1的周向边缘向外伸出设有固定脚2。补片主体1优选为椭圆形或圆形补片,所述圆形的直径、椭圆的长轴或短轴尺寸大小为12cm~45cm。较佳地,补片主体1由聚丙烯纱线、聚酯纱线或膨化聚四氟乙烯纱线针织而成;补片主体1的周向边缘连有4~10个类似爪子的固定脚2,多个固定脚2沿着补片主体1的周向边缘均匀分布,多个固定脚2可以单独设置也可以成对设置,较佳地,成对设置的固定脚2包括第一固定脚21和第二固定脚22,第一固定脚21和第二固定脚22的形状大小大致相同且部分交叉重叠设置在一起。
在第一较佳实施方式中,固定脚2的形状可以为条带状,请参见图1所示,固定脚2的宽度为0.5cm~3cm,固定脚2向外伸出补片主体1周向边缘的长度为1cm~10cm。固定脚2为编织的平片,第一固定脚21在所述补片切割成型时和主体补片1连在一起切割形成,第二固定脚22通过粘贴、缝合或焊接连接到补片主体1上。当然,在其它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两片固定脚即第一固定脚21和第二固定脚22均是通过粘贴、缝合或焊接连接到补片主体上,且固定脚2的形状不仅仅为条带状。
请参加图2,第二较佳实施例方式中的疝气补片大致与第一较佳实施方式中的疝气补片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固定脚2为管状,优选地,固定脚2的管子直径为0.5cm~3cm,固定脚2向外伸出补片主体1周向边缘的长度为1cm~10cm。第一固定脚21和第二固定脚22可以由同一根管件沿着长度方向在中间部分对称折叠后,将所述中间部分通过粘贴、缝合或焊接的方式连接在补片主体1上,第一固定脚21和第二固定脚22各有一端自补片主体1的周向边缘向外伸出,一端向内与补片主体1的周向边缘相连接。当然,第一固定脚21和第二固定脚22也可以为两根不同的管件。较佳地,管状固定脚2可以为梭织管,可以由聚丙烯纱线经过络筒、加捻、蒸纱、整经、穿综等一系列准备工序,最终在梭织机上完成无缝编织。梭织管2可采用1+1平纹组织。补片形状如图2所示。
进行疝修补手术时,将补片放置到适当的位置后,将每一组中的第一固定脚21穿过预先在腹壁的肌肉组织切割的一条缝隙,穿出来的第一固定脚21和第二固定脚22打结固定,或者将每一组的两根固定脚(第一固定脚21和第二固定脚22)均穿过肌肉组织的缝隙进行对折即可。
请参加图3和图4,第三较佳实施例方式中的疝气补片大致与第一较佳实施方式中的疝气补片相同,不同之处在于,为了使得补片固定更牢固,可以在固定脚2的一侧外表面分布有突出翘起的微钩23,固定脚2上形成有供所述微钩23插入的网孔。微钩23朝着补片主体1突出翘起,在进行疝修补手术时,将补片放置到适当的位置,将固定脚上带有微钩23的部分穿过预先在腹壁的肌肉组织上割开的一条缝隙,穿出来的固定脚部分和剩下的固定脚部分对折,两个部分相互贴合,从而使得微钩插入固定脚的网孔,并且与人体组织接触,产生一定摩擦力,使得补片不易发生左右晃动,从而使得补片与人体组织贴合固定。
较佳地,固定脚2可设置至少一对突出的微钩23、23’,相互对称地分布于固定脚上,从而使得固定脚对折后,对称的微钩23、23’可以交叉地插入对折的固定脚的网孔中,另外,也可以设置多个不对称的微钩,只要在固定脚对折后,这些微钩可以交互插入固定脚的网孔中即可。相较于仅单一微钩的方式,设置多个微钩的方式,可以将固定脚更为牢固地固定到人体组织上。
设置有微钩23的固定脚2的形状为条带状或管状均可,优选条带状,厚度较薄的条带状固定脚更易于微钩23穿过条带,接触人体组织。较佳地,所述一对微钩为一体成型,条带状固定脚2的一面分布有很多突出的微钩23,该微钩23可以和人体组织紧密贴合。
请参考图5,较佳地,固定脚2和微钩23、23’可以由纺织经编技术织造而成。图5中所示的固定脚2和微钩23是由开口编链组织3(沿着纵向编织的成圈纱线,最细的双实线)、经绒组织4(有之字形延展线的成圈纱线,较粗的双实线)和衬纬组织5(之字形黑色单根粗实线)编织而成。其中开口编链组织3和经绒组织4形成固定脚2,作为完整的力学支持结构,衬纬组织5由拉毛机割断,获得钩状的断丝及微钩23,赋予整个经编结构粘合力。具体地,可以将衬纬组织5在第一断点6及第二断点7处割断,第一断点6及第二断点分布于衬纬组织5与开口编链组织3和经绒组织4连接处的两端,从而形成对称的一对微钩。
钩状断丝应具有一定的硬挺度,故优选用刚度较大的单丝纱线编织,单丝纱线直径优选为0.10-0.18mm,当然也可以用多根丝捻合形成一股丝,但是单丝纱线的硬挺度更高些。固定脚2可选用不可降解材料或可降解材料,不可降解材料优选由聚丙烯、聚酯、膨体聚四氟乙烯编织而成,微钩23可采用可降解材料如聚乙醇酸、聚乳酸、聚己内酯、聚对二氧环己酮等,当肌肉组织长入补片后,补片无需再借助微钩23进行固定,微钩23可进行降解。
当然,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固定脚21和第二固定脚22也可以具有不同的长度、形状或材质;每组固定脚既可以包括2个以上相邻设置的固定脚,也可以仅有一根固定脚,当仅有一根固定脚时,可以将一根固定脚穿过肌肉组织后,再与自身打结固定,也可以采用设置微钩方式贴合固定;更进一步地,在其它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使用其它材料来替代较佳实施方式中的固定脚,实现固定的目的,该些材料可以通过针织、无纺编织或吹塑等方式得到,本发明对此不做限制。
实施例1:
疝气补片主体为聚丙烯材料针织而成,形状为椭圆形,椭圆的长轴和短轴分别为15cm和12cm。补片的周向边缘均匀分布有8组条带状固定脚。固定脚的宽度为1cm,固定脚向外伸出补片主体周向边缘的长度为3cm。每组固定脚中的第一固定脚是和补片主体为一体切割形成。第二固定脚是通过缝线缝在补片主体的边缘。第二固定脚也是针织的平片织物,手术时,补片放置好位置后,将每组中的第一固定脚穿过预先在腹壁的肌肉组织切割的缝隙,穿出来的第一固定脚对折,第二固定脚也穿过肌肉组织的缝隙对折。
实施例2:
疝气补片主体为聚酯材料针织而成,形状为圆形,圆形直径为30cm。补片的边缘均匀分布有6组条带状固定脚。固定脚的宽度为1.5cm,固定脚向外伸出补片主体周向边缘的长度为5cm。每组中的两根固定脚即第一固定脚和第二固定脚均是针织的平片织物。第一固定脚和第二固定脚均是用超声波焊接机将其一端焊接在补片主体上。手术时,补片放置好位置后,将每组的第一固定脚穿过腹壁的肌肉组织的缝隙,穿出来的头端和第二固定脚打结固定。
实施例3:
疝气补片主体材料为聚丙烯,形状为椭圆形。椭圆的长轴和短轴分别为15cm和12cm。补片主体的边缘均匀分布有8组管状固定脚,管状固定脚为梭织管,梭织管的管子直径为1cm,伸出补片主体的周向边缘的长度为3cm。第一梭织管和第二梭织管是由超声波焊接把同一根梭织管的中间部分焊接在补片主体的边缘形成。手术时,补片放置好位置后,将每组的其中一根梭织管(第一梭织管)穿过预先在腹壁的肌肉组织切割的缝隙,穿出来的梭织管对折,另一根梭织管(第二梭织管)也穿过肌肉组织的缝隙对折。
实施例4:
疝气补片主体材料为聚酯,形状为圆形。圆形直径为30cm。补片主体1的边缘均匀分布有6组管状固定脚,管状固定脚为梭织管。梭织管的管子直径为1.5cm,伸出补片主体的周向边缘的长度为5cm。第一梭织管和第二梭织管是由缝线把同一根梭织管的中间部分缝在补片主体的边缘形成。手术时,补片放置好位置后,将每组的其中一根梭织管(第一梭织管)穿过腹壁的肌肉组织的缝隙,穿出来的头端和另外的一根梭织管(第二梭织管)打结固定。
实施例5:
疝气补片主体为聚丙烯纱线针织而成,形状为椭圆形。椭圆的长轴和短轴分别为15cm和12cm。补片的边缘均匀分布有8组条带状固定脚。固定脚的宽度为1cm,伸出补片主体的周向边缘的长度为3cm。固定脚是用缝线将其一端缝合在补片的主体上的。固定脚材料为聚丙烯,固定脚上面的微钩为聚乳酸材料。手术时,补片放置好位置后,将每根固定脚穿过预先在腹壁的肌肉组织切割的一条缝隙,带微钩的一面向上,穿出来的条带部分和剩下的条带部分对折,使得有微钩的两个面贴合,微钩相互插入条带的网孔与组织贴合固定。
实施例6:
疝气补片主体为聚酯纱线针织而成,形状为圆形。圆形直径为30cm。补片的边缘均匀分布有6组条带状固定脚。固定脚的宽度为1.5cm,伸出补片主体的周向边缘的长度为5cm。条带是用超声波焊接机将其一端焊接在补片的主体上的。固定脚的材料为聚丙烯,固定脚上面的微钩为可降解的聚对二氧环己酮材料。手术时,补片放置好位置后,将每根固定脚穿过预先在腹壁的肌肉组织切割的一条缝隙,带微钩的一面向上,穿出来的固定脚部分和剩下的固定脚部分对折,使得有微钩的两个面贴合,微钩相互插入固定脚的网孔与组织贴合固定。
本发明提供的疝气补片,通过在所述补片主体的周向边缘向外伸出设有固定脚,进行疝修补手术时,将补片放置到适当的位置后,通过固定脚来固定补片,舍弃了缝线的使用,采用了较宽的固定脚代替了细的缝线,避免了用缝线进行缝合时造成的可能伤及神经分支、出现术后疼痛、对组织可能产生切割而失去有效的固定、甚至出现疝复发或其它严重并发症等问题;而且使得手术操作时间更短,补片固定更牢固。特别是在固定脚的一侧外表面形成微钩,微钩相互插入固定脚的网孔与组织贴合固定,使补片固定更牢固。
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修改和完善,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以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为准。

Claims (23)

1.一种疝气补片,包括补片主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脚,与所述补片主体的周向边缘相连接并自所述周向边缘向外伸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疝气补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脚的数量为多个,所述多个固定脚沿着所述补片主体的所述周向边缘均匀分布。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疝气补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固定脚中至少形成一对固定脚,所述每对固定脚包括第一固定脚和第二固定脚,所述第一固定脚和第二固定脚相邻设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疝气补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脚的一部分与所述第二固定脚的一部分交叉重叠。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疝气补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脚呈条带状,所述第一固定脚和所述主体补片一体形成,所述第二固定脚通过粘贴、缝合或焊接连接到所述补片主体上。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疝气补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脚和第二固定脚均通过粘贴、缝合或焊接连接到所述补片主体上。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疝气补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脚和所述第二固定脚由同一个部件一体形成,所述同一个部件的中间部分连接在所述补片主体的所述周向边缘上,从而形成所述第一固定脚和所述第二固定脚。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疝气补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脚和所述第二固定脚为管状或条带状。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疝气补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脚的宽度为0.5cm~3cm,所述固定脚向外伸出所述补片主体的所述周向边缘的长度为1cm~10cm。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疝气补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补片主体的形状为椭圆形或圆形。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疝气补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补片主体由聚丙烯、聚酯或膨化聚四氟乙烯制成。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疝气补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脚由聚丙烯纱线、聚酯纱线或膨化聚四氟乙烯纱线编织形成。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疝气补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脚的外表面具有突出的微钩,所述固定脚上形成有供所述微钩插入的网孔。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疝气补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脚和所述微钩由纺织经编织造而成;其中所述微钩由衬纬组织形成。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疝气补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衬纬组织由单丝纱线编织而成,所述单丝纱线为聚乙醇酸单丝纱线、聚乳酸单丝纱线、聚己内酯单丝纱线或聚对二氧环己酮单丝纱线。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疝气补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单丝纱线的直径为0.10-0.18mm。
17.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疝气补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脚的外表面分布有至少一对对称突出的所述微钩。
18.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疝气补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制备所述补片主体;以及
b)在所述所述补片主体的周向边缘制备所述固定脚,使得所述固定脚与所述补片主体的周向边缘相连接并向外伸出。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疝气补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补片主体由聚丙烯纱线、聚酯纱线或膨化聚四氟乙烯纱线针织制成。
20.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疝气补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所述固定脚的制备方法包括:在切割形成所述补片主体时,同时切割形成所述固定脚,使得所述补片主体及所述固定脚一体形成。
21.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疝气补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所述固定脚通过粘贴、缝合或焊接连接到所述补片主体的周向边缘上。
22.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疝气补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所述固定脚的外表面形成微钩。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疝气补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通过纺织经编织造制备所述补片主体、所述固定脚与所述微钩,其中所述补片主体及所述固定脚由口编链组织、经绒组织及衬纬组织编制而成,所述微钩通过拉断所述衬纬组织形成。
CN201410424238.7A 2014-08-26 2014-08-26 一种疝气补片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0536197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424238.7A CN105361975B (zh) 2014-08-26 2014-08-26 一种疝气补片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424238.7A CN105361975B (zh) 2014-08-26 2014-08-26 一种疝气补片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61975A true CN105361975A (zh) 2016-03-02
CN105361975B CN105361975B (zh) 2017-09-12

Family

ID=553649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424238.7A Active CN105361975B (zh) 2014-08-26 2014-08-26 一种疝气补片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361975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103494A1 (en) * 2001-01-31 2002-08-01 Pacey John Allen Percutaneous cannula delvery system for hernia patch
CN201441507U (zh) * 2009-07-28 2010-04-28 刘强 婴儿脐疝治疗带
CN102772271A (zh) * 2012-07-11 2012-11-14 北京天助畅运医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自固定组织补片
CN202801862U (zh) * 2012-06-01 2013-03-20 北京天助畅运医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疝修补片
CN202843850U (zh) * 2012-10-19 2013-04-03 武汉蓝普医品有限公司 一种腹膜前间隙疝修补片
WO2013148839A1 (en) * 2012-03-27 2013-10-03 Atrium Medical Corporation Removable deployment device, system, and method for implantable prostheses
US20130261594A1 (en) * 2012-03-30 2013-10-03 Covidien Lp Implantable Devices Including A Mesh And An Extendable Film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103494A1 (en) * 2001-01-31 2002-08-01 Pacey John Allen Percutaneous cannula delvery system for hernia patch
CN201441507U (zh) * 2009-07-28 2010-04-28 刘强 婴儿脐疝治疗带
WO2013148839A1 (en) * 2012-03-27 2013-10-03 Atrium Medical Corporation Removable deployment device, system, and method for implantable prostheses
US20130261594A1 (en) * 2012-03-30 2013-10-03 Covidien Lp Implantable Devices Including A Mesh And An Extendable Film
CN202801862U (zh) * 2012-06-01 2013-03-20 北京天助畅运医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疝修补片
CN102772271A (zh) * 2012-07-11 2012-11-14 北京天助畅运医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自固定组织补片
CN202843850U (zh) * 2012-10-19 2013-04-03 武汉蓝普医品有限公司 一种腹膜前间隙疝修补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61975B (zh) 2017-09-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12360851B2 (en) Knit with strips without barbs, method of making same and prostheses made from said knit
US10195011B2 (en) Knit with zones without barbs, method of making same and prostheses obtained therefrom
US11351022B2 (en) Implantable mesh and method of use
CN103654891A (zh) 用于穿缝合线的方法和装置
US11696819B2 (en) Method for forming a mesh having a barbed suture attached thereto and the mesh thus obtained
JP7008302B2 (ja) 紡績繊維および医療用途向けたて編生地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190105041A1 (en) Method for forming a barbed suture and the barbed suture thus obtained
CN108796805B (zh) 双面夹持式编织物
CN105361975A (zh) 一种疝气补片及其制备方法
CN204049930U (zh) 一种疝气补片
CN204049931U (zh) 一种疝气补片
CN115737894A (zh) 具有负泊松比效应的医用缝合线
JP6578314B2 (ja) レース編地
JPH09308635A (ja) 縫合補綴材
WO2014099895A1 (en) Medical textile and methods of making the same
JPH05161664A (ja) 人工血管
JP2015058161A (ja) 自動縫合器用縫合補綴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524

Address after: Room 197, Building 1, 3339 Linggongtang Road, Nanhu District, Jiaxing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14000

Patentee after: MAITONG MEDICAL TECHNOLOGY (JIAX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201203, 501, Newton Road, Zhangjiang hi tech park, Shanghai, Pudong New Area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MICROPORT MEDICAL (GROUP)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314006 2nd floor, building 5, No.1303, Asia Pacific Road, Nanhu District, Jiaxing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Maitong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197, Building 1, 3339 Linggongtang Road, Nanhu District, Jiaxing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14000

Patentee before: MAITONG MEDICAL TECHNOLOGY (JIAXING)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