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56573A - 多能互补发电系统及供电分配方法 - Google Patents

多能互补发电系统及供电分配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56573A
CN105356573A CN201510907931.4A CN201510907931A CN105356573A CN 105356573 A CN105356573 A CN 105356573A CN 201510907931 A CN201510907931 A CN 201510907931A CN 105356573 A CN105356573 A CN 1053565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al
power supply
discontinuous
power
inver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90793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356573B (zh
Inventor
包春光
杨辰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somil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Langxi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Langxi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Langxi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907931.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356573B/zh
Publication of CN1053565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565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3565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5657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34Parallel operation in networks using both storage and other dc sources, e.g. providing buffer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SSOLAR HEAT COLLECTORS; SOLAR HEAT SYSTEMS
    • F24S10/00Solar heat collectors using working fluid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38Arrangements for parallely feeding a single network by two or more generators, converters or transformers
    • H02J3/46Controlling of the sharing of output between the generators, converters, or transform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34Parallel operation in networks using both storage and other dc sources, e.g. providing buffering
    • H02J7/35Parallel operation in networks using both storage and other dc sources, e.g. providing buffering with light sensitive cel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40Solar thermal energy, e.g. solar towers
    • Y02E10/44Heat exchange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能互补发电系统及供电分配方法,所述多能互补发电系统包括连续发电机组和不连续发电机组,连续发电机组就是传统的利用发电机发电的系统,不连续发电机组为利用各种可再生资源发电的系统,连续发电机组和不连续发电机组互补工作,提供稳定持续的供电。本发明所述方法优先利用不连续发电机组即当地可再生能源产生的电力输出,在不连续发电机组不发电或者发电不足时,由连续发电机组补充,具备在线UPS功能,大大降低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Description

多能互补发电系统及供电分配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能互补发电系统及供电分配方法,属于电力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在一些不能被电网覆盖的地区,即没有电网或者电网不足以满足用电需求的地区,如偏远农村、旅游景点、海岛、边防哨所等,对中小功率发电系统的需求巨大。在这些区域铺设电网工程建设投资巨大,采用传统方式例如柴油机发电,电力生产成本太高。充分利用这些区域的各种可再生能源并与传统能源(例如:柴油,天然气,液化气等)相结合,生产电力的同时将发电余热回收利用,这无疑是最经济最迅速的能源建设方案。
“不连续电力”指的是利用可再生能源进行发电的系统,例如太阳能光伏电池、风力发电机、波浪能发电、水利发电等,这些能源通常的缺点就是不稳定以及不连续。现有利用模式:一种是直接将不连续电力输送到电网;另外是利用蓄电池储存,一般包含一个直流蓄电池和一个双向的电能转换器。该转换器可将蓄电池、发电机和电网连起来,以便于电流在发电机、电网和蓄电池之间流通。那些不连续电力直接连在蓄电池上,由不连续能源产生的电能通过蓄电池也可以供应到用户负载上。现有利用模式的主要缺陷为:不连续电力直接上网仍然是“垃圾电”;如不上网只能通过蓄电池才能供应到用户端,无法形成多能互补的稳定能源保障系统,且需要较多的蓄电池,造价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公开一种多能互补发电系统及供电分配方法,能够利用非连续性能源和传统能源互补产生电能和热能,提高能源利用率,并通过供电分配方法,优先使用不连续电力即可再生能源,避免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并且克服不连续电力不稳定、不连续的缺陷,稳定地为负载和电网供电。
为了解决所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能互补发电系统,包括连续发电机组和不连续发电机组,所述连续发电机组包括发电机、驱动发电机的发动机、第一逆变器、第二逆变器和蓄电装置,第一逆变器连接于发电机和蓄电装置之间,用于电能在发电机和蓄电装置之间流动,第二逆变器连接于蓄电装置与电网、用电负载之间,使电能流入或者流出电网以及为用电负载供电;所述不连续发电机组包括使用各种不连续能源发电的发电单元以及分别连接在各发电单元后面的第三逆变器,第三逆变器的输出端连接电网和用电负载,用于为电网和用电负载供电,还包括电力控制系统,所述电力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和电量测量装置,所述电量测量装置分别连接于第二、第三逆变器的后端以及用户负载的前端,用于测量连续发电机组的供电量PG、不连续发电机组的供电量PS以及用户负载的用电量PL,控制器与电量测量装置、连续发电机组控制连接,根据电量测量装置测得的数据控制连续发电机组的工作。
进一步的,所述不连续发电机组包括太阳能发电机组、风能发电机组、潮汐发电机组、波浪能发电机组和水利发电机组中的一个或多种。
进一步的,所述发动机连接有热交换器,热交换器连接内部有载热流体循环的液压回路。热交换器回收利用发动机产生的热能,可从排放的高温气体或者发动机缸体冷却液吸收热能,同时也可从发电机吸收热能,利用这些热能来加热通过热交换器的在液压油路中循环的载热流体。该热可根据用户需求得到利用,例如制取热水、蒸汽、除湿或者驱动吸收式空调等。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系统还包括远程传输模块,远程传输模块将控制器采集并分析处理的数据远程传输至能效评估平台,以实现对发电系统的实时监测和远程控制。
进一步的,每个不连续发电机组的回路上连接电能供应计量表,以测量不连续电力所产生的电量。
进一步的,所述蓄电装置连接其他蓄能装置,所述其他蓄能装置为海水淡化装置、制氢储存装置或者冰蓄冷装置中的一种或多种。可将富裕的电能尤其是可再生能源产生的电能由于海水淡化、制氢等。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基于上述发电系统的供电分配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包括以下步骤:1)、连接于第二、第三逆变器后端以及用户负载前端的电量测量装置测量连续发电机组的供电量PG、不连续发电机组的供电量PS以及用户负载的用电量PL,并将测得的数据回传至控制器;2)、控制器判断不连续发电机组的供电量PS能否满足电力负载,发电系统与电网、用电负载的平衡公式为:PS+PG+PN_out=PL+PN_in(1-1),公式中PN_out是指电网的净交流电供电量,该值一般都是0,因为根据发电系统的设计宗旨,除了满足电力负载的需求以外,还需要向电网供电,而不是取电,PN_in为发电系统向电网的供电量,控制器判断不连续发电机组的供电量PS的大小,若PS≥PL+PN_in,即不连续发电机组的供电量PS可以充分地满足电力负载,则控制器控制连续发电机组保持关闭状态,不连续发电机组向负载和电网供电;3)、若供电量PS不足以满足负载需求,即PS<PL+PN_in,控制器控制第一逆变器(14)从蓄电装置(13)中提取电能到发电机(11),瞬间驱动发电机旋转,从而立刻启动发动机(12),并且控制第二逆变器(15)从蓄电装置(13)取足够的电能PG来立刻满足用电需求PL+PN_in,发动机(12)达到了一个最小的稳定工作速度后,控制器控制第一逆变器(14)产生一个与之前相反的直流电,该直流电通过第二逆变器(15)开始供应电能PG,并为蓄电装置充电,此时不连续发电机组和连续发电机组同时向负载和电网供电;4)、若不连续发电机组的供电量PS加上连续发电机组的供电量PG还不能达到电力负载的需求,即当电能PG达到了最大值PGmax的时候,不能满足负载用电量PL的需求,也没有电能可以输送到电网中去,即PN_in=0,此时,控制器控制发电系统从电网中获取交流电以满足负载需求,此时的电量平衡公式为PS+PGmax+PN_out=P,不连续发电机组、连续发电机组和电网同时为负载供电。
本发明所述多能互补发电系统的供电分配方法,电网不能正常工作或者不存在时,PN_out和PN_in为0,因此电量平衡公式1-1被简化为:PS+PG=PL(1-2),发电系统的供电分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连接于第二、第三逆变器后端以及用户负载前端的电量测量装置测量连续发电机组的供电量PG、不连续发电机组的供电量PS以及用户负载的用电量PL,并将测得的数据回传至控制器;2)、控制器判断不连续发电机组的供电量PS能否满足电力负载,根据公式1-2,若PS≥PL,即不连续发电机组的供电量PS可以充分地满足电力负载,则控制器控制连续发电机组保持关闭状态,不连续发电机组向负载;3)、若供电量PS不足以满足负载需求,即PS<PL,则控制器控制第一逆变器(14)从蓄电装置(13)中提取电能到发电机(11),瞬间驱动发电机旋转,从而立刻启动发动机(12),并且控制第二逆变器(15)从蓄电装置(13)取足够的电能PG来立刻满足用电需求PL,发动机(12)达到了一个最小的稳定工作速度后,控制器控制第一逆变器(14)产生一个与之前相反的直流电,该直流电通过第二逆变器(15)开始供应电能PG,不连续发电机组和连续发电机组同时为负载供电。
本发明所述多能互补发电系统的供电分配方法,在步骤2中,控制器根据电量测量装置测得的不连续发电机组供电量PS和负载用电量PL的数值,调节发动机燃料供应和控制发动机的转速来实现发电系统与需求侧的用电平衡,即调节连续发电机组发电量PG的大小以满足电量平衡公式。
本发明所述多能互补发电系统的供电分配方法,安装于第二逆变器后面的电量测量装置测得电网缺失的情况下,控制系统自动切断与外网的连接,以保证电网维修人员的安全。
本发明所述多能互补发电系统的供电分配方法,当发电系统在电网存在的情况下出现故障时,控制系统针对故障信息进行报警,同时通过控制蓄电装置平稳过渡到仅用电网供电。
本发明所述多能互补发电系统的供电分配方法,当发电系统在电网缺失的情况下出现故障时,控制系统针对故障信息进行报警,并在蓄电装置的能量储备低到总蓄电量的20%时,自动切断除蓄电装置与控制器之外的其他连接,进入超低耗能状态;故障排查后,控制系统控制开启蓄电装置与连续发电机组之间的连接,并通过蓄电装置瞬间启动发电机,发电机发电稳定后,控制系统控制开启与电力负载之间的连接。
本发明所述多能互补发电系统的供电分配方法,控制系统对电量测量装置测得的数据采集、分析处理后传送至能效评估平台,使得可通过网络实时读取系统运行状况参数,并对发电系统进行远程控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所述多能互补发电系统利用不连续电力即太阳能、风能、波浪能、小型水利等可再生资源发电与传统发动机发电相结合,为电网无法满足电量供应的偏远缺电地区提供稳定的电力供应,为完全孤立的海岛提供电力微网。所述不连续发电机组不通过蓄电池直接将其产生的电能传送至负载和电网,保证了优先使用可再生资源产生的电能,并减少了蓄电池的用量,在不连续发电机组不发电或者发电不足时,控制系统启动连续发电机组发电以补充电量需求,保证了为负载提供稳定可靠的电力输出。发动机连接热交换器和液压回路,可将发动机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回收利用,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本发明所述多能互补发电系统的供电分配方法优先利用不连续发电机组即当地可再生能源产生的电力输出,在不连续发电机组不发电或者发电不足时,由连续发电机组补充,具备在线UPS功能,大大降低对传统能源的依赖。所述方法具有防孤岛和故障报警功能,并在出现故障时,控制系统控制发电系统动作,保证负载用电和连续发电机组的稳定工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原理图;
图中:1、发电系统,2、电网,3、用电负载,4、连续发电机组,5、不连续发电机组,6、第三逆变器,7、电量测量装置,10、不连续电能供应计量表,11、发电机,12、发动机,13、蓄电装置,14、第一逆变器,15、第二逆变器,16、热交换器,17、液压回路,18、控制器,19、其他蓄能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和限定。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为该发电系统在电网存在时的原理图,发电系统1连接到电网2和用电负载3,该电网2根据给定的频率F提供三相交流电,用电负载端3包括一个或多个用户,使用频率为F的三相交流电。
所述多能互补发电系统1包括连续发电机组4和不连续发电机组,所述连续发电机组4包括发电机11、驱动发电机11的发动机12、第一逆变器14、第二逆变器15和蓄电装置13,所述蓄能装置13即为蓄电池,例如一定数量的铅蓄电池,用于存储直流电能,第一逆变器11连接于发电机11和蓄电装置13之间,用于电能在发电机11和蓄电装置13之间流动,第二逆变器14连接于蓄电装置13与电网2、用电负载3之间,使电能流入或者流出电网2以及为用电负载3供电;所述不连续发电机组包括使用各种不连续能源发电的不连续发电机组5以及分别连接在各不连续发电机组5后面的第三逆变器6,第三逆变器6的输出端连接电网2和用电负载3,用于为电网2和用电负载3供电,还包括电力控制系统,所述电力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18和电量测量装置7,所述电量测量装置7分别连接于第二、第三逆变器的后端以及用户负载2的前端,用于测量连续发电机组4的供电量PG、不连续发电机组的供电量PS以及用户负载的用电量PL,控制器18与电量测量装置7、连续发电机组4控制连接,控制器18根据电量测量装置7测得的数据控制连续发电机组4的工作。
本实施例中,所述不连续发电机组5包括太阳能发电机组、风能发电机组、潮汐发电机组、波浪能发电机组和水利发电机组中的一个或多种。
本实施例中,所述发动机12连接有热交换器16,热交换器16连接内部有载热流体循环的液压回路17。热交换器16回收利用发动机12产生的热能,可从排放的高温气体或者发动机缸体冷却液吸收热能,同时也可从发电机吸收热能,利用这些热能来加热通过热交换器的在液压油路17中循环的载热流体。该热可根据用户需求得到利用,例如制取热水、蒸汽、除湿或者驱动吸收式空调等。
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系统还包括远程传输模块,远程传输模块将控制器采集并分析处理的数据远程传输至能效评估平台,以实现对发电系统的实时监测和远程控制。
本实施例中,每个不连续发电机组的回路上连接不连续电能供应计量表10,以测量不连续电力所产生的电量。
本实施例中,所述蓄电装置13连接其他蓄能装置19,所述其他蓄能装置19为海水淡化装置、制氢储存装置或者冰蓄冷装置中的一种或多种。可将富裕的电能尤其是可再生能源产生的电能由于海水淡化、制氢等。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基于上述发电系统的供电分配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1)、连接于第二、第三逆变器后端以及用户负载前端的电量测量装置测量7连续发电机组的供电量PG、不连续发电机组的供电量PS以及用户负载的用电量PL,并将测得的数据回传至控制器18;
2)、控制器18判断不连续发电机组的供电量PS能否满足用电需求,发电系统1与电网2、用电负载3的平衡公式为:PS+PG+PN_out=PL+PN_in(1-1),公式中PN_out是指电网2的净交流电供电量,该值一般都是0,因为根据发电系统1的设计宗旨,除了满足电力负载3的需求以外,还需要向电网2供电,而不是取电,PN_in为发电系统向电网的供电量,由于连续发电机组和不连续发电机组是优先给用户负载供电,有多余的电量时,再像电网供电,连续发电机组的供电量PG可以由控制系统控制大小,但是不连续发电机组的供电量却没办法控制器大小,因为在满足负载用电PL的情况下,向电网输出的电量PN_in为一个变量,同时,该变量也会随着PL的变化而变化,控制器18判断不连续发电机组供电量PS与用电需求(PL+PN_in)的大小时,先默认PN_in为零,控制器18判断不连续发电机组的供电量PS的大小,若PS≥PL+PN_in,即不连续发电机组的供电量PS可以充分地满足用电需求,则控制器18控制连续发电机组4保持关闭状态,不连续发电机组向用电负载3和电网2供电;
3)、若供电量PS不足以满足负载需求,即PS<PL+PN_in,控制器18控制第一逆变器14从蓄电装置13中提取电能到发电机11,瞬间驱动发电机11旋转,从而立刻启动发动机12,并且控制第二逆变器15从蓄电装置13取足够的电能PG来立刻满足用电需求PL+PN_in,发动机12达到了一个最小的稳定工作速度后,控制器18控制第一逆变器14产生一个与之前相反的直流电,该直流电通过第二逆变器15开始供应电能PG,并为蓄电装置13充电,此时不连续发电机组和连续发电机组4同时向用电负载3和电网2供电;
4)、若不连续发电机组的供电量PS加上连续发电机组的供电量PG还不能达到用电需求,即当电能PG达到了最大值PGmax的时候,不能满足负载用电量PL的需求,也没有电能可以输送到电网中去,即PN_in=0,此时,控制器18控制发电系统1从电网2中获取交流电以满足负载需求,此时的电量平衡公式为PS+PGmax+PN_out=P,不连续发电机组、连续发电机组4和电网2同时为用电负载3供电。
本实施例中,控制器18根据电量测量装置7测得的不连续发电机组供电量PS和负载用电量PL的数值,调节发动机12燃料供应和控制发动机12的转速来实现发电系统与需求侧的用电平衡,即调节连续发电机组发电量PG的大小以满足电量平衡公式。由于电能需求PL和电能PS都存在变化的特性,偶尔会出现相对的高电能需求峰值,第二逆变器15在此时也会从蓄电装置13中获取电能满足调峰使用。
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系统具有防孤岛功能,即当安装于第二逆变器15后面的电量测量装置7测得电网2突然缺失的情况下,控制系统自动切断与电网2的连接,以保证电网2维修人员的安全。防孤岛功能可根据不同的需求开启或者关闭。
本实施例中。当发电系统1出现故障时,控制系统针对故障信息进行报警,同时通过控制蓄电装置13平稳过渡到仅用电网2供电。控制系统对电量测量装置7测得的数据采集、分析处理后传送至能效评估平台,使得可通过网络实时读取系统运行状况参数,并对发电系统进行远程控制。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中,所述发电系统1在离网状态下运行,即电网不存在。所述发电系统与实施例1中相同,不做累述。
所述多能互补发电系统的供电优化分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连接于第二、第三逆变器后端以及用户负载前端的电量测量装置7测量连续发电机组的供电量PG、不连续发电机组的供电量PS以及用户负载的用电量PL,并将测得的数据回传至控制器18;
2)、控制器判断不连续发电机组的供电量PS能否满足用电负载3,电网不存在时,PN_out和PN_in为0,因此电量平衡公式1-1被简化为:PS+PG=PL(1-2),根据公式1-2,若PS≥PL,即不连续发电机组的供电量PS可以充分地满足电力负载3,则控制器18控制连续发电机组4保持关闭状态,不连续发电机组向用电负载3供电;
3)、若供电量PS不足以满足用电负载3,即PS<PL,则控制器18控制第一逆变器14从蓄电装置13中提取电能到发电机11,瞬间驱动发电机11旋转,从而立刻启动发动机12,并且控制第二逆变器15从蓄电装置13取足够的电能PG来立刻满足用电需求PL,发动机12达到了一个最小的稳定工作速度后,控制器18控制第一逆变器14产生一个与之前相反的直流电,该直流电通过第二逆变器15开始供应电能PG,不连续发电机组和连续发电机组4同时为负载供电。
由于电能PS和PL一直在变化,电能需求PL也在变化,控制根据PS和PL的变化通过调节燃料供应和控制发动机12的转速来实现发电侧与需求侧的即时响应。由于电能需求PL和电能PS都存在变化的特性,偶尔会出现相对的高电能需求峰值,第二逆变器15在此时也会从蓄电装置13中获取电能满足高峰使用。
本实施例中,当发电系统1出现故障时,控制系统针对故障信息进行报警,并在蓄电装置13的能量储备低到最高蓄电量20%以内(该数值可根据不同机组的大小及配备的蓄电池数量做调整),自动切断除蓄电装置13与控制器18之外的其他连接,进入超低耗能状态;故障排查后,控制系统控制开启蓄电装置13与连续发电机组4之间的连接,并通过蓄电装置13瞬间启动发电机11,发电机11发电稳定后,控制系统控制开启与电力负载3之间的连接。控制系统对电量测量装置7测得的数据采集、分析处理后传送至能效评估平台,使得可通过网络实时读取系统运行状况参数,并对发电系统进行远程控制。
以上描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优选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针对本发明作出的改进和替换,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3)

1.一种多能互补发电系统,包括连续发电机组和不连续发电机组,所述连续发电机组包括发电机、驱动发电机的发动机、第一逆变器、第二逆变器和蓄电装置,第一逆变器连接于发电机和蓄电装置之间,用于电能在发电机和蓄电装置之间流动,第二逆变器连接于蓄电装置与电网、用电负载之间,使电能流入或者流出电网以及为用电负载供电;所述不连续发电机组包括使用各种可再生资源发电的发电单元以及分别连接在各发电单元后面的第三逆变器,第三逆变器的输出端连接电网和用电负载,用于为电网和用电负载供电,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力控制系统,所述电力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和电量测量装置,所述电量测量装置分别连接于第二、第三逆变器的后端以及用户负载的前端,用于测量连续发电机组的供电量PG、不连续发电机组的供电量PS以及用户负载的用电量PL,控制器与电量测量装置、连续发电机组控制连接,根据电量测量装置测得的数据控制连续发电机组的工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能互补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不连续发电机组包括太阳能发电机组、风能发电机组、潮汐发电机组、波浪能发电机组和水利发电机组中的一个或多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能互补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连接有热交换器,热交换器连接内部有载热流体循环的液压回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能互补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系统还包括远程传输模块,远程传输模块将电量测量装置采集的数据分析处理后远程传输至能效评估平台,以实现对发电系统的实时监测和远程控制。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能互补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不连续发电机组的回路上连接电能供应计量表,以测量不连续电力所产生的电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能互补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电装置连接其他蓄能装置,所述其他蓄能装置为海水淡化装置、制氢储存装置或者冰蓄冷装置中的一种或多种。
7.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所述发电系统的供电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连接于第二、第三逆变器后端以及用户负载前端的电量测量装置测量连续发电机组的供电量PG、不连续发电机组的供电量PS以及用户负载的用电量PL,并将测得的数据回传至控制器;2)、控制器判断不连续发电机组的供电量PS能否满足用电需求,发电系统与电网、用电负载的平衡公式为:PS+PG+PN_out=PL+PN_in(1-1),公式中PN_out是指电网的净交流电供电量,该值一般都是0,因为根据发电系统的设计宗旨,除了满足电力负载的需求以外,还需要向电网供电,而不是取电,PN_in为发电系统向电网的供电量,控制器判断不连续发电机组的供电量PS的大小,若PS≥PL+PN_in,即不连续发电机组的供电量PS可以充分地满足用电需求,则控制器控制连续发电机组保持关闭状态,不连续发电机组向负载和电网供电;3)、若供电量PS不足以满足用电需求,即PS<PL+PN_in,控制器控制第一逆变器从蓄电装置中提取电能到发电机,瞬间驱动发电机旋转,从而立刻启动发动机,并且控制第二逆变器从蓄电装置取足够的电能PG来立刻满足用电需求PL+PN_in,发动机达到了一个最小的稳定工作速度后,控制器控制第一逆变器产生一个与之前相反的直流电,该直流电通过第二逆变器开始供应电能PG,并为蓄电装置充电,此时不连续发电机组和连续发电机组同时向负载和电网供电;4)、若不连续发电机组的供电量PS加上连续发电机组的供电量PG还不能达到电力需求,即当电能PG达到了最大值PGmax的时候,不能满足负载用电量PL的需求,也没有电能可以输送到电网中去,即PN_in=0,此时,控制器控制发电系统从电网中获取交流电以满足负载需求,此时的电量平衡公式为PS+PGmax+PN_out=P,不连续发电机组、连续发电机组和电网同时为负载供电。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能互补发电系统的供电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电网不能正常工作或者不存在时,PN_out和PN_in为0,因此电量平衡公式1-1被简化为:PS+PG=PL(1-2),发电系统的供电分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连接于第二、第三逆变器后端以及用户负载前端的电量测量装置测量连续发电机组的供电量PG、不连续发电机组的供电量PS以及用户负载的用电量PL,并将测得的数据回传至控制器;2)、控制器判断不连续发电机组的供电量PS能否满足电力负载,根据公式1-2,若PS≥PL,即不连续发电机组的供电量PS可以充分地满足电力负载,则控制器控制连续发电机组保持关闭状态,不连续发电机组向负载;3)、若供电量PS不足以满足负载需求,即PS<PL,则控制器控制第一逆变器从蓄电装置中提取电能到发电机,瞬间驱动发电机旋转,从而立刻启动发动机,并且控制第二逆变器从蓄电装置取足够的电能PG来立刻满足用电需求PL,发动机达到了一个最小的稳定工作速度后,控制器控制第一逆变器产生一个与之前相反的直流电,该直流电通过第二逆变器开始供应电能PG,不连续发电机组和连续发电机组同时为负载供电。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多能互补发电系统的供电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控制器根据电量测量装置测得的不连续发电机组供电量PS和负载用电量PL的数值,调节发动机燃料供应和控制发动机的转速来实现发电系统与需求侧的用电平衡,即调节连续发电机组发电量PG的大小以满足电量平衡公式。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能互补发电系统的供电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安装于第二逆变器后面的电量测量装置测得电网缺失的情况下,控制系统自动切断与电网的连接,以保证电网维修人员的安全。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能互补发电系统的供电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控制系统在发电系统出现故障时针对故障信息进行报警,同时通过控制蓄电装置平稳过渡到仅用电网供电。
12.根据权利要去8所述的多能互补发电系统的供电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控制系统在发电系统出现故障时针对故障信息进行报警,并在蓄电装置的能量储备低到最高蓄电量的20%时,自动切断除蓄电装置与控制器之外的其他连接,进入超低耗能状态;故障排查后,控制系统控制开启蓄电装置与连续发电机组之间的连接,并通过蓄电装置瞬间启动发电机,发电机发电稳定后,控制系统控制开启与电力负载之间的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能互补发电系统的供电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控制系统对电量测量装置测得的数据采集、分析处理后传送至能效评估平台,使得可通过网络实时读取系统运行状况参数,并对发电系统进行远程控制。
CN201510907931.4A 2015-12-10 2015-12-10 多能互补发电系统及供电分配方法 Active CN10535657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907931.4A CN105356573B (zh) 2015-12-10 2015-12-10 多能互补发电系统及供电分配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907931.4A CN105356573B (zh) 2015-12-10 2015-12-10 多能互补发电系统及供电分配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56573A true CN105356573A (zh) 2016-02-24
CN105356573B CN105356573B (zh) 2018-02-06

Family

ID=553324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907931.4A Active CN105356573B (zh) 2015-12-10 2015-12-10 多能互补发电系统及供电分配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356573B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72546A (zh) * 2017-03-20 2017-07-21 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嘉兴供电公司 一种虚拟电厂电能智能调配方法
CN106981886A (zh) * 2017-03-20 2017-07-25 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嘉兴供电公司 一种虚拟电厂电能优化选取调度方法
CN106981887A (zh) * 2017-03-20 2017-07-25 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嘉兴供电公司 一种虚拟电厂基于相似日的智能调配方法
CN107016494A (zh) * 2017-03-20 2017-08-04 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嘉兴供电公司 一种虚拟电厂基于用电端负荷的智能调配方法
CN109194283A (zh) * 2018-10-23 2019-01-11 哈尔滨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离网型风光储多能互补电热水气联供系统
CN109193783A (zh) * 2018-10-23 2019-01-11 哈尔滨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离网型风光储多能互补电热水气联供方法
CN110565108A (zh) * 2019-10-10 2019-12-13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风光水联合制氢系统及制氢方法
CN112653201A (zh) * 2020-12-02 2021-04-13 浙江中新电力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智慧园区多能互补的供能方案配置系统及其方法
WO2021113953A1 (en) * 2019-12-09 2021-06-17 Westgen Technologies Inc. Engineered power on demand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09017A (zh) * 2008-07-11 2008-11-19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一种基于超级电容器蓄电池混合储能的风力发电、光伏发电互补供电系统
CN101436785A (zh) * 2008-12-12 2009-05-20 无锡开普动力有限公司 通信基站用混合直流供电电源控制系统
CN102364805A (zh) * 2011-10-13 2012-02-29 东北大学 一种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并网控制器及其转换开关投切方法
CN102624312A (zh) * 2011-01-27 2012-08-01 创科户外产品技术有限公司 混合变频发电机
CN204046193U (zh) * 2014-08-29 2014-12-24 深圳市汇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混合型微电网系统
CN205178621U (zh) * 2015-12-10 2016-04-20 青岛浪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多能互补发电系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09017A (zh) * 2008-07-11 2008-11-19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一种基于超级电容器蓄电池混合储能的风力发电、光伏发电互补供电系统
CN101436785A (zh) * 2008-12-12 2009-05-20 无锡开普动力有限公司 通信基站用混合直流供电电源控制系统
CN102624312A (zh) * 2011-01-27 2012-08-01 创科户外产品技术有限公司 混合变频发电机
CN102364805A (zh) * 2011-10-13 2012-02-29 东北大学 一种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并网控制器及其转换开关投切方法
CN204046193U (zh) * 2014-08-29 2014-12-24 深圳市汇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混合型微电网系统
CN205178621U (zh) * 2015-12-10 2016-04-20 青岛浪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多能互补发电系统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72546A (zh) * 2017-03-20 2017-07-21 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嘉兴供电公司 一种虚拟电厂电能智能调配方法
CN106981886A (zh) * 2017-03-20 2017-07-25 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嘉兴供电公司 一种虚拟电厂电能优化选取调度方法
CN106981887A (zh) * 2017-03-20 2017-07-25 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嘉兴供电公司 一种虚拟电厂基于相似日的智能调配方法
CN107016494A (zh) * 2017-03-20 2017-08-04 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嘉兴供电公司 一种虚拟电厂基于用电端负荷的智能调配方法
CN109194283A (zh) * 2018-10-23 2019-01-11 哈尔滨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离网型风光储多能互补电热水气联供系统
CN109193783A (zh) * 2018-10-23 2019-01-11 哈尔滨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离网型风光储多能互补电热水气联供方法
CN109193783B (zh) * 2018-10-23 2021-08-24 哈尔滨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离网型风光储多能互补电热水气联供方法
CN110565108A (zh) * 2019-10-10 2019-12-13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风光水联合制氢系统及制氢方法
WO2021113953A1 (en) * 2019-12-09 2021-06-17 Westgen Technologies Inc. Engineered power on demand
CN112653201A (zh) * 2020-12-02 2021-04-13 浙江中新电力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智慧园区多能互补的供能方案配置系统及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56573B (zh) 2018-02-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56573B (zh) 多能互补发电系统及供电分配方法
CN104242337B (zh) 光伏微网系统的实时协调控制方法
CN104836254B (zh) 一种电网黑启动系统和光伏电站参与电网黑启动的方法
CN104716644B (zh) 一种可再生能源冷热电微网系统及控制方法
CN201323453Y (zh) 一种可再生能源微型电网
CN102545255A (zh) 光伏与微型燃气轮机混合微网协调运行控制方法
CN103683272B (zh) 一种独立直流微电网系统及其能量平衡控制方法
CN105186569B (zh) 一种风电场参与电网黑启动时选择恢复路径的方法
CN103051002A (zh) 一种光储联合并网发电协调控制方法
CN107294201A (zh) 一种同步发电机和储能变流器并联模拟平台
CN105932704A (zh) 一种基于光伏直流侧储能的电网智能调控系统
CN104806454A (zh) 风电、光热和介质储热联合供能系统
US11264826B2 (en) Energy storage management device,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and power distribution method based on blockchain technology
CN108683212A (zh) 一种基于功率解耦的混合储能型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方法
CN204458210U (zh) 风电、光热和介质储热联合供能系统
CN109636254B (zh) 一种考虑短时供电需求的微电网优化调度方法
CN205178621U (zh) 多能互补发电系统
CN107612029A (zh) 一种供电系统
CN108736518B (zh) 一种城市综合体及大型公共建筑群的综合供能系统及方法
CN208386227U (zh) 风光储多能互补系统
CN204407890U (zh) 一种可再生能源冷热电微网系统
CN110365040A (zh) 一种水光蓄系统控制方法
CN104348207A (zh) 一种互联型分布式风光互补发电系统
CN110460092A (zh) 一种微电网及微电网供电、并网性能研究方法
CN206894253U (zh) 一种基于光伏直流侧储能的电网智能调控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1226

Address after: 266071 Zone C, 23rd floor, Huanhai building, No. 2, Donghai Middle Road, Shinan District, Qingdao,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Qingdao somil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266114 entrepreneurship center of hi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Shandong, Qingdao province 145-E

Patentee before: QINGDAO LANGXI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