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178621U - 多能互补发电系统 - Google Patents

多能互补发电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178621U
CN205178621U CN201521019781.5U CN201521019781U CN205178621U CN 205178621 U CN205178621 U CN 205178621U CN 201521019781 U CN201521019781 U CN 201521019781U CN 205178621 U CN205178621 U CN 2051786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nerating set
discontinuous
power generation
energy
electr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101978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包春光
杨辰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somil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Langxi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Langxi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Langxi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101978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17862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1786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17862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40Solar thermal energy, e.g. solar towers
    • Y02E10/44Heat exchange systems

Landscapes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能互补发电系统,所述发电系统包括连续发电机组和不连续发电机组,连续发电机组利用发电机发电,不连续发电机组利用不连续的可再生资源发电,连续发电机组优先给负载供电,在不连续发电机组不稳定或者不工作时由连续发电机组工作,即连续发电机组和不连续发电机组互补工作为用电负载提供连续稳定的供电,并且连续发电机组连接热交换器和液压回路,可将发动机的余热回收利用,用于制取热水、蒸汽、除湿等,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本实用新型为电网无法满足电量供应的偏远缺电地区提供稳定的电力供应,为完全孤立的海岛提供电力微网。

Description

多能互补发电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能互补发电系统,属于电力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在一些不能被电网覆盖的地区,即没有电网或者电网不足以满足用电需求的地区,如偏远农村、旅游景点、海岛、边防哨所等,对中小功率发电系统的需求巨大。在这些区域铺设电网工程建设投资巨大,采用传统方式例如柴油机发电,电力生产成本太高。充分利用这些区域的各种可再生能源并与传统能源(例如:柴油,天然气,液化气等)相结合,生产电力的同时将发电余热回收利用,这无疑是最经济最迅速的能源建设方案。
“不连续电力”指的是利用可再生能源进行发电的系统,例如太阳能光伏电池、风力发电机、波浪能发电、水利发电等,这些能源通常的缺点就是不稳定以及不连续。现有利用模式:一种是直接将不连续电力输送到电网;另外是利用蓄电池储存,一般包含一个直流蓄电池和一个双向的电能转换器。该转换器可将蓄电池、发电机和电网连起来,以便于电流在发电机、电网和蓄电池之间流通。那些不连续电力直接连在蓄电池上,由不连续能源产生的电能通过蓄电池也可以供应到用户负载上。现有利用模式的主要缺陷为:不连续电力直接上网仍然是“垃圾电”;如不上网只能通过蓄电池才能供应到用户端,无法形成多能互补的稳定能源保障系统,且需要较多的蓄电池,造价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多能互补发电系统,能够利用非连续性能源和传统能源互补产生电能和热能,提高能源利用率,优先使用不连续电力即可再生能源,避免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并且克服不连续电力不稳定、不连续的缺陷,稳定地为负载和电网供电。
为了解决所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能互补发电系统,包括连续发电机组和不连续发电机组,所述连续发电机组包括发电机、驱动发电机的发动机、第一逆变器、第二逆变器和蓄电装置,第一逆变器连接于发电机和蓄电装置之间,用于电能在发电机和蓄电装置之间流动,第二逆变器连接于蓄电装置与电网、用电负载之间,使电能流入或者流出电网以及为用电负载供电;所述不连续发电机组包括使用各种不连续能源发电的发电单元以及分别连接在各发电单元后面的第三逆变器,第三逆变器的输出端连接电网和用电负载,用于为电网和用电负载供电,还包括电力控制系统,所述电力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和电量测量装置,所述电量测量装置分别连接于第二、第三逆变器的后端以及用户负载的前端,用于测量连续发电机组的供电量PG、不连续发电机组的供电量PS以及用户负载的用电量PL,控制器与电量测量装置、连续发电机组控制连接,根据电量测量装置测得的数据控制连续发电机组的工作。
进一步的,所述不连续发电机组包括太阳能发电机组、风能发电机组、潮汐发电机组、波浪能发电机组和水利发电机组中的一个或多种。
进一步的,所述发动机连接有热交换器,热交换器连接内部有载热流体循环的液压回路。热交换器回收利用发动机产生的热能,可从排放的高温气体或者发动机缸体冷却液吸收热能,同时也可从发电机吸收热能,利用这些热能来加热通过热交换器的在液压油路中循环的载热流体。该热可根据用户需求得到利用,例如制取热水、蒸汽、除湿或者驱动吸收式空调等。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系统还包括远程传输模块,远程传输模块将控制器采集并分析处理的数据远程传输至能效评估平台,以实现对发电系统的实时监测和远程控制。
进一步的,每个不连续发电机组的回路上连接电能供应计量表,以测量不连续电力所产生的电量。
进一步的,所述蓄电装置连接其他蓄能装置,所述其他蓄能装置为海水淡化装置、制氢储存装置或者冰蓄冷装置中的一种或多种。可将富裕的电能尤其是可再生能源产生的电能由于海水淡化、制氢等。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所述多能互补发电系统利用不连续电力即太阳能、风能、波浪能、小型水利等可再生资源发电与传统发动机发电相结合,为电网无法满足电量供应的偏远缺电地区提供稳定的电力供应,为完全孤立的海岛提供电力微网。所述不连续发电机组不通过蓄电池直接将其产生的电能传送至负载和电网,保证了优先使用可再生资源产生的电能,并减少了蓄电池的用量,在不连续发电机组不发电或者发电不足时,控制系统启动连续发电机组发电以补充电量需求,保证了为负载提供稳定可靠的电力输出。发动机连接热交换器和液压回路,可将发动机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回收利用,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图;
图中:1、发电系统,2、电网,3、用电负载,4、连续发电机组,5、不连续发电机组,6、第三逆变器,7、电量测量装置,10、不连续电能供应计量表,11、发电机,12、发动机,13、蓄电装置,14、第一逆变器,15、第二逆变器,16、热交换器,17、液压回路,18、控制器,19、其他蓄能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和限定。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为该发电系统在电网存在时的原理图,发电系统1连接到电网2和用电负载3,该电网2根据给定的频率F提供三相交流电,用电负载端3包括一个或多个用户,使用频率为F的三相交流电。
所述多能互补发电系统1包括连续发电机组4和不连续发电机组,所述连续发电机组4包括发电机11、驱动发电机11的发动机12、第一逆变器14、第二逆变器15和蓄电装置13,所述蓄能装置13即为蓄电池,例如一定数量的铅蓄电池,用于存储直流电能,第一逆变器11连接于发电机11和蓄电装置13之间,用于电能在发电机11和蓄电装置13之间流动,第二逆变器14连接于蓄电装置13与电网2、用电负载3之间,使电能流入或者流出电网2以及为用电负载3供电;所述不连续发电机组包括使用各种不连续能源发电的不连续发电机组5以及分别连接在各不连续发电机组5后面的第三逆变器6,第三逆变器6的输出端连接电网2和用电负载3,用于为电网2和用电负载3供电,还包括电力控制系统,所述电力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18和电量测量装置7,所述电量测量装置7分别连接于第二、第三逆变器的后端以及用户负载2的前端,用于测量连续发电机组4的供电量PG、不连续发电机组的供电量PS以及用户负载的用电量PL,控制器18与电量测量装置7、连续发电机组4控制连接,控制器18根据电量测量装置7测得的数据控制连续发电机组4的工作。
本实施例中,所述不连续发电机组5包括太阳能发电机组、风能发电机组、潮汐发电机组、波浪能发电机组和水利发电机组中的一个或多种。
本实施例中,所述发动机12连接有热交换器16,热交换器16连接内部有载热流体循环的液压回路17。热交换器16回收利用发动机12产生的热能,可从排放的高温气体或者发动机缸体冷却液吸收热能,同时也可从发电机吸收热能,利用这些热能来加热通过热交换器的在液压油路17中循环的载热流体。该热可根据用户需求得到利用,例如制取热水、蒸汽、除湿或者驱动吸收式空调等。
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系统还包括远程传输模块,远程传输模块将控制器采集并分析处理的数据远程传输至能效评估平台,以实现对发电系统的实时监测和远程控制。
本实施例中,每个不连续发电机组的回路上连接不连续电能供应计量表10,以测量不连续电力所产生的电量。
本实施例中,所述蓄电装置13连接其他蓄能装置19,所述其他蓄能装置19为海水淡化装置、制氢储存装置或者冰蓄冷装置中的一种或多种。可将富裕的电能尤其是可再生能源产生的电能由于海水淡化、制氢等。
以上描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优选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针对本实用新型作出的改进和替换,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多能互补发电系统,包括连续发电机组和不连续发电机组,所述连续发电机组包括发电机、驱动发电机的发动机、第一逆变器、第二逆变器和蓄电装置,第一逆变器连接于发电机和蓄电装置之间,用于电能在发电机和蓄电装置之间流动,第二逆变器连接于蓄电装置与电网、用电负载之间,使电能流入或者流出电网以及为用电负载供电;所述不连续发电机组包括使用各种可再生资源发电的发电单元以及分别连接在各发电单元后面的第三逆变器,第三逆变器的输出端连接电网和用电负载,用于为电网和用电负载供电,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力控制系统,所述电力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和电量测量装置,所述电量测量装置分别连接于第二、第三逆变器的后端以及用户负载的前端,用于测量连续发电机组的供电量PG、不连续发电机组的供电量PS以及用户负载的用电量PL,控制器与电量测量装置、连续发电机组控制连接,根据电量测量装置测得的数据控制连续发电机组的工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能互补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不连续发电机组包括太阳能发电机组、风能发电机组、潮汐发电机组、波浪能发电机组和水利发电机组中的一个或多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能互补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连接有热交换器,热交换器连接内部有载热流体循环的液压回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能互补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系统还包括远程传输模块,远程传输模块将电量测量装置采集的数据分析处理后远程传输至能效评估平台,以实现对发电系统的实时监测和远程控制。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能互补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不连续发电机组的回路上连接电能供应计量表,以测量不连续电力所产生的电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能互补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电装置连接其他蓄能装置,所述其他蓄能装置为海水淡化装置、制氢储存装置或者冰蓄冷装置中的一种或多种。
CN201521019781.5U 2015-12-10 2015-12-10 多能互补发电系统 Active CN20517862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1019781.5U CN205178621U (zh) 2015-12-10 2015-12-10 多能互补发电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1019781.5U CN205178621U (zh) 2015-12-10 2015-12-10 多能互补发电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178621U true CN205178621U (zh) 2016-04-20

Family

ID=557425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1019781.5U Active CN205178621U (zh) 2015-12-10 2015-12-10 多能互补发电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178621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56573A (zh) * 2015-12-10 2016-02-24 青岛浪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多能互补发电系统及供电分配方法
CN107769193A (zh) * 2017-10-13 2018-03-06 北京科诺伟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能互补系统通用型运行方法
CN111077879A (zh) * 2019-12-23 2020-04-28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绿色节能的发电机组测试控制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56573A (zh) * 2015-12-10 2016-02-24 青岛浪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多能互补发电系统及供电分配方法
CN107769193A (zh) * 2017-10-13 2018-03-06 北京科诺伟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能互补系统通用型运行方法
CN111077879A (zh) * 2019-12-23 2020-04-28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绿色节能的发电机组测试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56573B (zh) 多能互补发电系统及供电分配方法
CN204254930U (zh) 耦合多种可再生能源的城市污水冷热电联供系统
CN202255002U (zh) 一种双罐熔融盐储热系统
CN104716644A (zh) 一种可再生能源冷热电微网系统及控制方法
CN204597821U (zh) 温差发电系统
CN202210708U (zh) 一种供电系统
CN104806454A (zh) 风电、光热和介质储热联合供能系统
CN205178621U (zh) 多能互补发电系统
CN105429173A (zh) 一种基于燃料电池与风能的分布式能源系统
CN211372826U (zh) 一种新型pvt综合能源供给系统
CN204458210U (zh) 风电、光热和介质储热联合供能系统
CN206860366U (zh) 一种风电热储能系统
CN206023657U (zh) 具有实时控制系统的移动式多能源耦合热电复合型能源站
CN204407890U (zh) 一种可再生能源冷热电微网系统
CN207570388U (zh) 熔盐蓄热储能发电系统及包含其的储能电站
CN204212934U (zh) 聚光太阳能蓄电发电装置
CN206073213U (zh) 一种热电储能分布式供热系统
CN108387013A (zh) 天然气-地热能-太阳能耦合的多能源互补系统
CN202002397U (zh) 一种独立发电式多能互补风源热泵系统
CN202451379U (zh) 一种光热、光伏发电站整体化利用装置
CN104348207A (zh) 一种互联型分布式风光互补发电系统
CN217816970U (zh) 一种多能互补绿色能源热网首站
CN204494868U (zh) 一种太阳能热电联产联供系统
CN203180547U (zh) 一种基于燃料电池、风能、太阳能的风光氢互补并网型电站
CN116031934A (zh) 一种核基多能互补综合能源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103

Address after: 266071 Zone C, 23rd floor, Huanhai building, No. 2, Donghai Middle Road, Shinan District, Qingdao,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Qingdao somil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266114 Qingdao hi tech industry development center, Qingdao, Shandong, 145-E

Patentee before: QINGDAO LANGXI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