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56570A - 一种移动终端自充电方法及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移动终端自充电方法及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56570A
CN105356570A CN201510868371.6A CN201510868371A CN105356570A CN 105356570 A CN105356570 A CN 105356570A CN 201510868371 A CN201510868371 A CN 201510868371A CN 105356570 A CN105356570 A CN 1053565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bile terminal
work
course
heat energy
h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86837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356570B (zh
Inventor
杨志豪
薛江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Geniu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510868371.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356570B/zh
Priority to PCT/CN2016/072005 priority patent/WO2017092170A1/zh
Publication of CN1053565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565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3565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5657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3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for charging batteries from a charging set comprising a non-electric prime mover rotating at constant speed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40/00Technologies aiming at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home appliances, e.g. induction cooking or efficient technologies for refrigerators, freezers or dish wash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移动终端自充电方法及移动终端,其中,上述移动终端自充电方法包括:获取移动终端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能;将获取的热能转换为电能;利用转换得到的电能为所述移动终端的蓄电池充电。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提高移动终端的续航能力。

Description

一种移动终端自充电方法及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终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移动终端自充电方法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目前的移动终端(例如手机、可穿戴智能设备等)已拥有非常强大的功能,其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内容。
移动终端大都具有体积小的特点,以方便用户随时携带,然而,由于移动终端体积小的限制,使得移动终端的电池的体积也相应受到了限制,而通常电池的体积越小,电池的蓄电能力也越弱,故目前小体积的移动终端普遍存在续航能力低的缺陷。
目前并没有相关技术方案能够解决小体积的移动终端续航能力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移动终端自充电方法及移动终端,用于提高移动终端的续航能力。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移动终端自充电方法,包括:
获取移动终端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能;
将获取的热能转换为电能;
利用转换得到的电能为所述移动终端的蓄电池充电。
基于本发明第一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获取移动终端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能,包括:
吸收所述移动终端的处理器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以此获得所述移动终端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能。
基于本发明第一方面,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通过导热材料获取移动终端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能包括:
吸收所述移动终端的主板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以此获得所述移动终端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能。
或者本发明第一方面,或者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者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将获取的热能转换为电能,具体为:
基于赛贝克效应,将获取的热能转换为电能。
或者本发明第一方面,或者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者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获取移动终端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能,具体为:在移动终端未接入外部电源进行充电时,获取所述移动终端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能。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
热能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移动终端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能;
热电转换模块,用于将所述热能获取模块获取到的热能转换为电能;
充电模块,用于利用所述热电转换模块转换得到的电能为所述移动终端的蓄电池充电。
基于本发明第二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热能获取模块与所述移动终端的处理器连接;
所述热能获取模块具体用于:吸收所述移动终端的处理器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以此获得所述移动终端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能。
基于本发明第二方面,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热能获取模块与所述移动终端的主板连接;
所述热能获取模块具体用于:吸收所述移动终端的主板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以此获得所述移动终端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能。
基于本发明第二方面,或者本发明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者本发明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热电转换模块具体用于:基于赛贝克效应,将获取的热能转换为电能。
基于本发明第二方面,或者本发明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者本发明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热能获取模块具体用于:在移动终端未接入外部电源进行充电时,获取所述移动终端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能。
由上可见,本发明通过对移动终端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能进行回收,并将回收的热能转换为电能后对该移动终端的电池进行充电,既降低了能量浪费,又提高了移动终端电池的续航能力,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同时,通过对移动终端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能的回收,能够避免因移动终端机体温度过高而带来的隐患。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自充电方法一个实施例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一个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得本发明的发明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研究发现,目前移动终端(例如手机、可穿戴智能设备等)在工作时(特别是用户通过移动终端播放视频、玩游戏时),移动终端内部核心功耗很高,而高功耗产生的热量也使得移动终端机体的温度偏高。因此,若能对移动终端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能进行回收并转换为能够为移动终端的蓄电池进行充电的电能,则既能避免移动终端机体温度过高,又能提高移动终端的续航能力,一举两得。基于上述思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自充电方法和移动终端。
下面以一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自充电方法进行描述,请参阅图1,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自充电方法包括:
101、获取移动终端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能;
本发明实施例中,可在移动终端设置集热储热部件,通过该集热储热部件吸收和储存移动终端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能。
由于处理器为移动终端的核心器件,也是移动终端在工作过程中最容易发热的部件,因此,在一种应用场景中,可以通过吸收移动终端的处理器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以此获得上述移动终端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能。具体地,可将上述集热储热部件与移动终端的处理器连接,通过上述集热储热部件吸收移动终端的处理器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
另外,移动终端主板也是移动终端的一大发热源,因此,在另一种应用场景中,可以通过吸收移动终端的主板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以此获得上述移动终端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能。具体地,可将上述集热储热部件与移动终端的主板连接,通过上述集热储热部件吸收移动终端的处理器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
当然,本发明实施例中,也可以同时吸收移动终端的处理器和主板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以此获得上述移动终端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能。或者,也可以通过其它方式(例如通过吸收移动终端的其它易发热部件)来获取移动终端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能,此处不作限定。
102、将获取的热能转换为电能;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移动终端内部设置热电转换部件,该热电转换部件用于将获取的热能转换为电能。
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中,基于赛贝克效应将获取的热能转换为电能,上述赛贝克效应又称作第一热电效应,它是指由于两种不同电导体或半导体的温度差异而引起两种物质间的电压差的热电现象。具体地,热电转换部件存在两输入端,将其中一输入端(由导热材料制成)通过导热材料与上述集热储热部件连接,从而使得热电转换部件的两输入端出现温度差异进而形成电压差。其中,上述导热材料包括但不限于:铜箔、铝箔、导热硅胶、石墨片、纳米碳、导热凝胶、液态金属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结合。
当然,本发明实施例中,移动终端也可以基于其他热电转换原理,将获取的热能转换为电能,此次不作限定。
103、利用转换得到的电能为上述移动终端的蓄电池充电。
本发明实施例中,将转换得到的电能作为移动终端的充电电源,为上述移动终端的蓄电池充电。必要时,可以先对转换得到的电能进行处理(例如滤波处理、稳压处理等),再将处理后的电能作为移动终端的充电电源,为上述移动终端的蓄电池充电。
由于移动终端接入外部电源进行充电时,无需考虑续航能力的问题,因此,图1所示实施例中只在移动终端未接入外部电源进行充电时执行,即步骤101具体为:在移动终端未接入外部电源进行充电时,获取所述移动终端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能。具体的,由于移动终端都配置有用于接入外部电源的充电接口,因此,移动终端可以通过检测该充电接口的状态来检测该移动终端是否有外部电源接入。进一步,可以将用于获取移动终端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能的部件(如上述集热储热部件)通过电子开关与移动终端的处理器、主板或其它易发热部件连接,当检测到该移动终端有外部电源接入时,驱动该电子开关,以断开上述集热储热部件与移动终端的易发热部件的连接,当检测到该移动终端移除外部电源的接入时,驱动该电子开关,重新建立上述集热储热部件与移动终端的易发热部件的连接,以获取移动终端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能。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包括但不限于:智能手机、可穿戴智能设备、平板电脑。
由上可见,本发明通过对移动终端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能进行回收,并将回收的热能转换为电能后对该移动终端的电池进行充电,既降低了能量浪费,又提高了移动终端电池的续航能力,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同时,通过对移动终端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能的回收,能够避免因移动终端机体温度过高而带来的隐患。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进行描述,请参阅图2,移动终端200包括:热能获取模块201、热电转换模块202和充电模块203。
其中,热能获取模块201用于获取移动终端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能,具体地,热能获取模块201可以如图1所示实施例中的集热储热部件。
热电转换模块202用于将热能获取模块201获取到的热能转换为电能。
充电模块203,用于利用热电转换模块202转换得到的电能为移动终端200的蓄电池充电。
由于处理器为移动终端的核心器件,也是移动终端在工作过程中最容易发热的部件,因此,可选的,将热能获取模块201与移动终端200的处理器连接;热能获取模块201具体用于:吸收移动终端200的处理器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以此获得移动终端200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能。
另外,移动终端主板也是移动终端的一大发热源可选的,因此,可选的,将热能获取模块201与移动终端200的主板连接;热能获取模块201具体用于:吸收移动终端200的主板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以此获得移动终端200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能。
当然,本发明实施例中,热能获取模块201也可以与移动终端200的处理器和主板连接,同时吸收移动终端的处理器和主板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以此获得上述移动终端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能。或者,热能获取模块201也可以通过其它方式(例如与移动终端的其它易发热部件连接)来获取移动终端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能,此处不作限定。
可选的,热电转换模块202具体用于:基于赛贝克效应,将获取的热能转换为电能。上述赛贝克效应又称作第一热电效应,它是指由于两种不同电导体或半导体的温度差异而引起两种物质间的电压差的热电现象。具体地,热电转换模块202存在两输入端,将其中一输入端(由导热材料制成)通过导热材料与热能获取模块201连接,从而使得热电转换模块202的两输入端出现温度差异进而形成电压差。其中,上述导热材料包括但不限于:铜箔、铝箔、导热硅胶、石墨片、纳米碳、导热凝胶、液态金属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结合。
可选的,热能获取模块201具体用于:在移动终端200未接入外部电源进行充电上,获取移动终端200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能。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包括但不限于:智能手机、可穿戴智能设备、平板电脑。
应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可以如图1所示方法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可以用于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全部技术方案,其具体实现过程可参照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由上可见,本发明移动终端通过对自身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能进行回收,并将回收的热能转换为电能后对该移动终端的电池进行充电,既降低了能量浪费,又提高了移动终端电池的续航能力,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同时,通过对移动终端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能的回收,能够避免因移动终端机体温度过高而带来的隐患。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以上为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自充电方法及移动终端的描述,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移动终端自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移动终端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能;
将获取的热能转换为电能;
利用转换得到的电能为所述移动终端的蓄电池充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移动终端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能,包括:
吸收所述移动终端的处理器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以此获得所述移动终端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导热材料获取移动终端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能包括:
吸收所述移动终端的主板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以此获得所述移动终端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能。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获取的热能转换为电能,具体为:
基于赛贝克效应,将获取的热能转换为电能。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移动终端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能,具体为:在移动终端未接入外部电源进行充电时,获取所述移动终端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能。
6.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热能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移动终端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能;
热电转换模块,用于将所述热能获取模块获取到的热能转换为电能;
充电模块,用于利用所述热电转换模块转换得到的电能为所述移动终端的蓄电池充电。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热能获取模块与所述移动终端的处理器连接;
所述热能获取模块具体用于:吸收所述移动终端的处理器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以此获得所述移动终端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能。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热能获取模块与所述移动终端的主板连接;
所述热能获取模块具体用于:吸收所述移动终端的主板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以此获得所述移动终端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能。
9.根据权利要求6至8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电转换模块具体用于:基于赛贝克效应,将获取的热能转换为电能。
10.根据权利要求6至8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热能获取模块具体用于:在移动终端未接入外部电源进行充电上,获取所述移动终端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能。
CN201510868371.6A 2015-11-30 2015-11-30 一种移动终端自充电方法及移动终端 Active CN10535657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868371.6A CN105356570B (zh) 2015-11-30 2015-11-30 一种移动终端自充电方法及移动终端
PCT/CN2016/072005 WO2017092170A1 (zh) 2015-11-30 2016-01-25 一种移动终端自充电方法及移动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868371.6A CN105356570B (zh) 2015-11-30 2015-11-30 一种移动终端自充电方法及移动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56570A true CN105356570A (zh) 2016-02-24
CN105356570B CN105356570B (zh) 2018-04-03

Family

ID=553324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868371.6A Active CN105356570B (zh) 2015-11-30 2015-11-30 一种移动终端自充电方法及移动终端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5356570B (zh)
WO (1) WO2017092170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26328A (zh) * 2016-05-27 2016-10-12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的充电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10768350A (zh) * 2018-07-25 2020-02-0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充电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908960A2 (en) * 1997-10-07 1999-04-14 Seiko Instruments Inc. Electronic equipment power charging system
CN203225684U (zh) * 2013-04-24 2013-10-02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
CN204205694U (zh) * 2014-11-28 2015-03-11 三星电子(中国)研发中心 一种设置于移动终端内的温差充电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4836318A (zh) * 2015-05-28 2015-08-12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温差发电的电子设备及其充电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88318A (zh) * 2006-11-15 2008-05-28 乐金电子(昆山)电脑有限公司 移动设备的充电装置
CN101667738A (zh) * 2008-09-01 2010-03-10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充电装置及充电方法
CN103701186B (zh) * 2013-12-19 2015-08-12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移动通信终端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908960A2 (en) * 1997-10-07 1999-04-14 Seiko Instruments Inc. Electronic equipment power charging system
CN203225684U (zh) * 2013-04-24 2013-10-02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
CN204205694U (zh) * 2014-11-28 2015-03-11 三星电子(中国)研发中心 一种设置于移动终端内的温差充电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4836318A (zh) * 2015-05-28 2015-08-12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温差发电的电子设备及其充电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26328A (zh) * 2016-05-27 2016-10-12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的充电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10768350A (zh) * 2018-07-25 2020-02-0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充电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CN110768350B (zh) * 2018-07-25 2021-06-2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充电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7092170A1 (zh) 2017-06-08
CN105356570B (zh) 2018-04-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225684U (zh) 一种移动终端
CN203934244U (zh) 电子设备
CN204205694U (zh) 一种设置于移动终端内的温差充电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3247823A (zh) 全固态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203261265U (zh) 余热发电装置
CN206602470U (zh) 一种具有温差发电功能的笔记本电脑
CN105827003A (zh) 一种利用自身功耗发热进行充电的移动终端
CN105356570A (zh) 一种移动终端自充电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4717871A (zh) 终端散热系统及方法
CN105186634B (zh) 一种充电电路及移动终端
CN204408400U (zh) 一种手机
CN204481554U (zh) 手机热能充电装置
CN102437614A (zh) 节能型便携式电子设备及基于该设备实现能量再利用的方法
CN203119517U (zh) 一种移动终端及其充电装置
CN204633096U (zh) 多功能快速充电及数据传输线
CN105306627A (zh) 利用手机自热充电的手机壳
CN215419617U (zh) 一种将手机热能转化为电能的电路结构及手机
CN104333069A (zh) 用于移动终端的自热充电系统
CN204257776U (zh) 一种具有WiFi功能的电池
CN205050562U (zh) 一种带移动电源的移动硬盘
CN208226192U (zh) 一种可移动的电子连接器
CN203707820U (zh) 多功能小型热电转换装置
CN205901408U (zh) 一种利用自身功耗发热进行充电的移动终端
CN206611225U (zh) 一种基于温差发电的锂电池充电装置
CN207652122U (zh) 便捷式充电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529

Address after: 523860 No. 168 Dongmen Middle Road, Xiaobian Community, Chang'an Town,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Xiaotiancai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523000 Second Floor, 126 Wushabugao Avenue, Chang'an Town,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i Panpan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