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86634B - 一种充电电路及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充电电路及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186634B
CN105186634B CN201510705938.8A CN201510705938A CN105186634B CN 105186634 B CN105186634 B CN 105186634B CN 201510705938 A CN201510705938 A CN 201510705938A CN 105186634 B CN105186634 B CN 10518663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charging
temperature
integrated circuit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70593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186634A (zh
Inventor
丁志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705938.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186634B/zh
Publication of CN1051866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866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1866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8663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40/00Technologies aiming at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home appliances, e.g. induction cooking or efficient technologies for refrigerators, freezers or dish washer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充电电路及移动终端,涉及电子领域,解决现有技术中锂电池在低温环境下正常充电会降低电池循环寿命,而目前的解决方案不适用于移动终端的问题。该充电电路包括: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电池的温度;第一充电模块,用于在所述电池的温度大于或等于一预设值时,采用第一电流对所述电池进行充电;第二充电模块,用于在所述电池的温度小于所述预设值时,采用第二电流对所述电池进行充电;其中,所述第一电流小于所述第二电流。本发明的方案有效解决了如锂电池等在低温环境下不能正常充电的问题,保证了电池充电效率和电池循环寿命,且能有效适用于便携式的终端应用环境。

Description

一种充电电路及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充电电路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无记忆效应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但是由于锂离子电池的一些特性限制,使用户在对具有锂离子电池的移动终端充电的时候要求比较严格。尤其是在低温环境下,锂离子的活性很低,如果采用与常温下同样的充电电流(如0.5C充电),容易在负极石墨沉积形成金属锂,使得电池的循环寿命降低,膨胀率也会增加。因此,为保证电池的循环寿命,在低温环境下充电时需要降低充电电流,但是降低充电电流之后又会带来充电完成时间的增加。
目前解决锂电池低温充电的方法一般为在电池外部增加加热装置,当检测到环境温度不满足锂电池充电的要求之后,就启动外部加热装置给电池加热,当电池温度升高之后再启动充电。虽然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锂电池低温充电的问题,但这种方式不适合应用于移动终端,主要原因是移动终端属于便携式产品,增加加热装置会增加移动终端的体积,影响外观。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充电电路及移动终端,解决现有技术中锂电池在低温环境下采用正常充电电流会降低电池循环寿命,而目前的解决方案不适用于移动终端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充电电路,所述充电电路包括:
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电池的温度;
第一充电模块,用于在所述电池的温度大于或等于一预设值时,采用第一电流对所述电池进行充电;
第二充电模块,用于在所述电池的温度小于所述预设值时,采用第二电流对所述电池进行充电,所述第一电流小于所述第二电流;
其中,所述第一充电模块包括连接于所述检测模块与所述电池之间的第一集成电路,所述第一充电模块通过所述第一集成电路在所述电池的温度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值时,采用所述第一电流对所述电池进行充电;所述第二充电模块包括所述第一集成电路和与所述第一集成电路连接的第二集成电路,其中所述第二集成电路上设置有加热元件,所述第二充电模块通过所述第一集成电路和所述第二集成电路组成的电路在所述电池的温度小于所述预设值时,采用所述第二电流对所述电池进行充电;或者
所述第一充电模块包括连接于所述检测模块与所述电池之间的第三集成电路,所述第一充电模块通过所述第三集成电路在所述电池的温度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值时,采用所述第一电流对所述电池进行充电;所述第二充电模块包括连接于所述检测模块与所述电池之间的第四集成电路,所述第二充电模块通过所述第四集成电路在所述电池的温度小于所述预设值时,采用所述第二电流对所述电池进行充电。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如上所述的充电电路。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实施例的充电电路,首先通过检测模块检测电池的温度;然后在电池的温度大于或等于一预设值时,通过第一充电模块采用第一电流对电池进行充电;在电池的温度小于该预设值时,通过第二充电模块采用第二电流对电池进行充电;其中,第一电流小于第二电流。该充电电路在低温环境下采用高产热模式对电池进行充电,能增加电池的温度,以使电池温度达到正常充电要求,有效解决了如锂电池等在低温环境下不能正常充电的问题,保证了电池充电效率和电池循环寿命;且该充电电路能有效适用于便携式的终端应用环境,不会增加终端体积,也不会影响外观,提高了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充电电路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充电电路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充电电路第二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4为本发明充电电路第二实施例具体实现的结构图;
图5为图4所示结构的工作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充电电路第三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7为本发明充电电路第三实施例具体实现的结构图;
图8为图7所示结构的工作流程图;
图9为本发明充电电路第四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10为本发明充电电路第四实施例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本发明实施例的充电电路及移动终端,在不增加终端体积、不影响外观的前提下,有效解决了电池在低温环境下充电会降低循环寿命的问题,保证了电池的充电效率和使用寿命,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和实用价值。
第一实施例
请参见图1-2,其示出了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充电电路的结构图,该充电电路可以包括:
检测模块101,用于检测电池的温度。
这里,通过检测模块101检测电池的温度,为后续根据电池的温度进行充电模式的转换提供了数据支持。
第一充电模块102,用于在所述电池的温度大于或等于一预设值时,采用第一电流对所述电池104进行充电。
这里,在电池的温度大于或等于一预设值时,通过第一充电模块102采用第一电流对电池104进行充电,可保证电池104的充电效率,其中,该预设值是正常充电要求的电池温度的门限值。
第二充电模块103,用于在所述电池的温度小于所述预设值时,采用第二电流对所述电池104进行充电,所述第一电流小于所述第二电流。
这里,第一电流小于第二电流,使得在单位时间内,第二充电模块103的充电过程所产生热能大于第一充电模块102的充电过程所产生热能。
其中,所述第一充电模块102包括连接于所述检测模块101与所述电池104之间的第一集成电路105,所述第一充电模块102通过所述第一集成电路105在所述电池的温度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值时,采用所述第一电流对所述电池104进行充电;所述第二充电模块103包括所述第一集成电路105和与所述第一集成电路105连接的第二集成电路106,其中所述第二集成电路106上设置有加热元件,所述第二充电模块103通过所述第一集成电路105和所述第二集成电路106组成的电路在所述电池的温度小于所述预设值时,采用所述第二电流对所述电池104进行充电;或者
所述第一充电模块102包括连接于所述检测模块101与所述电池104之间的第三集成电路107,所述第一充电模块102通过所述第三集成电路107在所述电池的温度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值时,采用所述第一电流对所述电池104进行充电;所述第二充电模块103包括连接于所述检测模块101与所述电池104之间的第四集成电路108,所述第二充电模块103通过所述第四集成电路108在所述电池的温度小于所述预设值时,采用所述第二电流对所述电池104进行充电。
这里,通过在第二集成电路106上增加加热元件,降低第二充电模块103的充电效率,或者使用比第三集成电路107产热多的第四集成电路108,使得第一充电模块102的充电电流(第一电流)小于第二充电模块103的充电电流(第二电流),从而在单位时间内,第二充电模块103的充电过程所产生热能大于第一充电模块102的充电过程所产生热能。
因此,在电池的温度小于该预设值时,通过第二充电模块103采用第二电流对电池104进行充电,可增加产热,提高电池温度,以使电池温度达到正常充电要求,避免低温环境下充电影响电池循环寿命的问题,从而提高了电池104的使用寿命。
具体的,可通过热管、PGS(Pyrolytic Graphite Sheet,石墨散热片)等将充电模块产生的热量传导给电池,以提高电池温度。
优选的,所述检测模块101可包括设置于所述电池104上的热敏电阻。该热敏电阻如可为设置于电池104内部的NTC(Nega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
此时,通过设置于电池104上的热敏电阻可准确检测到电池104的温度,为后续根据电池104的温度进行充电模式的选择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
综上,本发明实施例的充电电路,首先通过检测模块101检测电池的温度;然后在电池的温度大于或等于一预设值时,通过第一充电模块102采用第一电流对电池104进行充电;在电池的温度小于该预设值时,通过第二充电模块103采用第二电流对电池104进行充电;其中,第一电流小于第二电流,使得在单位时间内,第二充电模块103的充电过程所产生热能大于第一充电模块102的充电过程所产生热能。该充电电路在低温环境下采用高产热模式对电池进行充电,能增加电池的温度,以使电池温度达到正常充电要求,有效解决了如锂电池等在低温环境下不能正常充电的问题,保证了电池充电效率和电池循环寿命;且该充电电路能有效适用于便携式的终端应用环境,不会增加终端体积,也不会影响外观,提高了实用性。
第二实施例
请参见图3,其示出了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充电电路的结构图,该充电电路可以包括:
检测模块301,用于检测电池的温度。
这里,通过检测模块301检测电池的温度,为后续根据电池的温度进行充电模式的转换提供了数据支持。
第一充电模块302,用于在电池的温度大于或等于一预设值时,采用第一电流对所述电池304进行充电。具体的,所述第一充电模块302包括连接于所述检测模块301与所述电池304之间的第一集成电路305。优选的,所述第一集成电路305包括第一直流转直流DC-DC充电集成电路307。
这里,由于第一DC-DC充电集成电路307在正常工作状态下采用开关充电模式,具有较高的充电效率,因此在电池的温度大于或等于一预设值时,通过第一DC-DC充电集成电路307采用第一电流对电池304进行充电,可保证电池304的充电效率,其中,该预设值是正常充电要求的电池温度的门限值。
第二充电模块303,用于在所述电池的温度小于所述预设值时,对所述电池304进行充电。具体的,所述第二充电模块303包括所述第一集成电路305和与所述第一集成电路305连接的第二集成电路306,其中所述第二集成电路306上设置有加热元件。优选的,所述第二集成电路306连接于所述第一DC-DC充电集成电路307与所述电池304之间,或者所述第二集成电路306的一端与所述第一DC-DC充电集成电路307连接,另一端接地。第二集成电路306与第一DC-DC充电集成电路307的连接方式可根据需求进行设定。
其中,由于第二充电模块303在第一充电模块302的基础上增加了加热元件,降低了第二充电模块303的第一DC-DC充电集成电路307的充电效率,因此第一电流小于第二电流,使得在单位时间内,第二充电模块303的充电过程所产生热能大于第一充电模块302的充电过程所产生热能。
这里,在电池的温度小于该预设值时,通过第一DC-DC充电集成电路307与第二集成电路306组合的电路对电池304进行充电,可增加产热,提高电池温度,以使电池温度达到正常充电要求,避免低温环境下充电影响电池循环寿命的问题,从而提高了电池304的使用寿命。
优选的,所述第二集成电路306上还设置有与所述加热元件连接的控制开关,当所述电池的温度小于所述预设值时,所述控制开关打开。
此时,第二集成电路的加热元件通过该控制开关与第一充电集成电路连接。当电池的温度小于预设值时,控制开关打开,加热元件接入第一DC-DC充电集成电路,有效降低了第一DC-DC充电集成电路的充电效率,增加了第一DC-DC充电集成电路的产热量。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开关包括一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MOSFET管;所述加热元件包括一加热电容。
此时,在电池温度小于预设值时,MOSFET管打开,将加热电热接入第一DC-DC充电集成电路,有效降低了第一DC-DC充电集成电路的充电效率,增大了充电电流,从而增加了第一DC-DC充电集成电路的产热量。
综上,本发明实施例的充电电路,首先通过检测模块301检测电池的温度;然后在电池的温度大于或等于一预设值时,通过第一充电模块302的第一DC-DC充电集成电路307,采用第一电流对电池304进行充电;在电池的温度小于该预设值时,通过第二充电模块303的第一DC-DC充电集成电路307与第二集成电路306组合的电路,采用第二电流对电池进行充电;其中,由于第二充电模块303在第一充电模块302的基础上增加了加热元件,因此第一电流小于第二电流,使得在单位时间内,第二充电模块303的充电过程所产生热能大于第一充电模块302的充电过程所产生热能。该充电电路在低温环境下采用高产热模式对电池进行充电,能增加电池的温度,以使电池温度达到正常充电要求,有效解决了如锂电池等在低温环境下不能正常充电的问题,保证了电池充电效率和电池循环寿命;且该充电电路能有效适用于便携式的终端应用环境,不会增加终端体积,也不会影响外观,提高了实用性。
请参见图4,其示出了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充电电路具体实现的结构图,该充电电路包括连接于检测模块与电池之间的第一DC-DC充电IC(Iintegrated Circuit,集成电路)。该第一DC-DC充电IC的VBUS(Voltage BUS,电压总线)引脚与输入电源Vin连接。在输入电源Vin与第一DC-DC充电IC之间连接有一输入电容CIN,该输入电容CIN的一端与该输入电源Vin连接,另一端接地。该第一DC-DC充电IC的SW(Switch,开关)引脚通过一输出电感LO与电池包PACK的正极电压VBAT连接。在输出电感LO与电池之间还连接有一输出电容CO1,该输出电容CO1的一端与该输出电感LO连接,另一端接地。该输入电容CIN、第一DC-DC充电IC、输出电感LO及输出电容CO1组成了第一集成电路。在第一DC-DC充电IC与该输出电感LO之间还连接有一MOSFET管Q1及一加热电容Ca,该加热电容Ca的一端与MOSFET管Q1连接,另一端接地,该MOSFET管Q1及加热电容Ca组成了第二集成电路。
请参见图5,其示出了图4所示的结构的工作流程图,包括:
步骤501,充电器插入。
本步骤中,充电器插入后,充电电路接入电源,控制相关模块开启。
步骤502,检测模块检测电池的温度。
本步骤中,充电电路接入电源后,控制检测模块检测电池的温度。
步骤503,判断电池的温度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值。
本步骤中,通过判断电池的温度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值,可判断电池所在环境温度是否满足正常充电要求的温度,以通过后续步骤避免低温充电产生的问题。
步骤504,在上述步骤503的判断结果为是时,即电池的温度大于或等于预设值时,关闭MOSFET管Q1,直到充电完成。
本步骤中,若电池的温度大于或等于预设值,则关闭MOSFET管Q1,使第一DC-DC充电IC通过第一集成电路,采用第一电流对电池进行充电,保证了第一DC-DC充电IC的充电效率。
步骤505,在上述步骤503的判断结果为否时,即电池的温度小于预设值时,打开MOSFET管Q1。
本步骤中,若电池的温度小于预设值,则打开MOSFET管Q1,将加热电容Ca接入第一DC-DC充电IC,使第一DC-DC充电IC通过第一集成电路与第二集成电路组成的电路对电池进行充电。对于第一DC-DC充电IC的开关充电模式,加热电容Ca增加了第一DC-DC充电IC的开关损耗,降低了第一DC-DC充电IC的充电效率,增大了充电电流,从而增加了第一DC-DC充电IC的发热量。
可通过热管、PGS(Pyrolytic Graphite Sheet,石墨散热片)等将第一DC-DC充电IC产生的热量传导给电池,以提高电池的温度。有效避免了低温环境下对电池采用正常模式充电影响电池循环寿命的问题。
步骤506,继续判断电池的温度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值,并在判断结果为否时,返回步骤505。
本步骤中,通过继续判断电池的温度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值,可在电池温度满足正常充电要求时,及时将充电模式切换为正常充电模式,以保证充电效率。
步骤507,在上述步骤506判断结果为是时,关闭MOSFET管Q1,直到充电完成。
本步骤中,在电池温度满足正常充电要求时,及时将充电模式切换为正常充电模式,提高了充电效率。
步骤508,结束。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应用本发明实施例的充电电路,在不增加终端体积、不影响外观的前提下,有效解决了如锂电池等在低温环境下充电会降低循环寿命及充电电流有限制的问题,保证了电池的充电效率和使用寿命,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和实用价值。
第三实施例
请参见图6,其示出了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供的充电电路的结构图,该充电电路可以包括:
检测模块601,用于检测电池的温度。
这里,通过检测模块601检测电池的温度,为后续根据电池的温度进行充电模式的转换提供了数据支持。
第一充电模块602,用于在所述电池的温度大于或等于一预设值时,采用第一电流对所述电池604进行充电。具体的,所述第一充电模块602包括连接于所述检测模块601与所述电池604之间的第三集成电路605。优选的,所述第三集成电路605包括第二直流转直流DC-DC充电集成电路607。
这里,在电池的温度大于或等于一预设值时,通过第一充电模块602的第二DC-DC充电集成电路607,采用第一电流对电池604进行充电,可保证电池204的充电效率,其中,该预设值是正常充电要求的电池温度的门限值。
第二充电模块603,用于在所述电池的温度小于所述预设值时,采用第二电流对所述电池604进行充电。具体的,所述第二充电模块603包括连接于所述检测模块601与所述电池604之间的第四集成电路606。优选的,所述第四集成电路606包括线性充电集成电路608。
其中,相较于第二DC-DC充电集成电路607采用开关充电模式,线性充电集成电路608采用线性充电模式更易产生热量,因此第一电流小于第二电流,使得在单位时间内,第二充电模块603的充电过程所产生热能大于第一充电模块602的充电过程所产生热能。
这里,在电池的温度小于该预设值时,通过第二充电模块603的线性充电集成电路608,采用第二电流对电池604进行充电,可增加产热,提高电池温度,以使电池温度达到正常充电要求,避免低温环境下充电影响电池循环寿命的问题,从而提高了电池604的使用寿命。
综上,本发明实施例的充电电路,首先通过检测模块601检测电池的温度;然后在电池的温度大于或等于一预设值时,通过第一充电模块602的第二DC-DC充电集成电路607,采用第一电流对电池604进行充电;在电池的温度小于该预设值时,通过第二充电模块603的线性充电集成电路605,采用第二电流对电池604进行充电;其中,由于线性充电集成电路相较于DC-DC充电集成电路更易产热,因此第一电流小于第二电流,使得在单位时间内,第二充电模块603的充电过程所产生热能大于第一充电模块602的充电过程所产生热能。该充电电路在低温环境下采用高产热模式对电池进行充电,能增加电池的温度,以使电池温度达到正常充电要求,有效解决了如锂电池等在低温环境下不能正常充电的问题,保证了电池充电效率和电池循环寿命;且该充电电路能有效适用于便携式的终端应用环境,不会增加终端体积,也不会影响外观,提高了实用性。
请参见图7,其示出了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供的充电电路具体实现的结构图,该充电电路包括连接于检测模块与电池之间的第二DC-DC充电IC及线性充电IC。该第二DC-DC充电IC的VBUS引脚及该线性充电IC的VBUS引脚分别与输入电源Vin连接。在输入电源Vin与两个充电IC之间连接有一输入电容CIN,该输入电容CIN的一端与该输入电源Vin连接,另一端接地。该第二DC-DC充电IC的SW引脚通过一输出电感LO与电池包PACK的正极电压VBAT连接,在输出电感LO与电池之间还连接有一输出电容CO1,该输出电容CO1的一端与该输出电感LO连接,另一端接地。该输入电容CIN、第二DC-DC充电IC、输出电感LO及输出电容CO1组成了第三集成电路。该线性充电IC的电压输出VOUT引脚也与电池包PACK的正极电压VBAT连接,该输入电容CIN与线性充电IC组成了第四集成电路。
请参见图8,其示出了图7所示的结构的工作流程图,包括:
步骤801,充电器插入。
本步骤中,充电器插入后,充电电路接入电源,控制相关模块开启。
步骤802,检测模块检测电池的温度。
本步骤中,充电电路接入电源后,控制检测模块检测电池的温度。
步骤803,判断电池的温度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值。
本步骤中,通过判断电池的温度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值,可判断电池所在环境温度是否满足正常充电要求的温度,以通过后续步骤避免低温充电产生的问题。
步骤804,在上述步骤803的判断结果为是时,即电池的温度大于或等于预设值时,启动第二DC-DC充电IC采用第一电流对电池进行充电,直到充电完成。
本步骤中,若电池的温度大于或等于预设值,则通过第二DC-DC充电IC采用第一电流对电池进行充电,保证了电池充电效率。
步骤805,在上述步骤803的判断结果为否时,即电池的温度小于预设值时,启动线性充电IC采用第二电流对电池进行充电。
本步骤中,若电池的温度小于预设值,则通过线性充电IC对电池进行充电,增大了充电电流,从而增加了充电IC的产热量。
可通过热管、PGS(Pyrolytic Graphite Sheet,石墨散热片)等将线性充电IC产生的热量传导给电池,以提高电池的温度。有效避免了低温环境下对电池采用正常模式充电影响电池循环寿命的问题。
步骤806,继续判断电池的温度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值,并在判断结果为否时,返回步骤805。
本步骤中,通过继续判断电池的温度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值,可在电池温度满足正常充电要求时,及时将充电模式切换为正常充电模式,以保证充电效率。
步骤807,在上述步骤806判断结果为是时,切换到第二DC-DC充电IC对电池进行充电,直到充电完成。
本步骤中,在电池温度满足正常充电要求时,及时将充电模式切换为正常充电模式,提高了充电效率。
步骤808,结束。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应用本发明实施例的充电电路,在不增加终端体积、不影响外观的前提下,有效解决了如锂电池等在低温环境下充电会降低循环寿命及充电电流有限制的问题,保证了电池的充电效率和使用寿命,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和实用价值。
第四实施例
请参见图9-10,其示出了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提供的充电电路的结构图,该充电电路可以包括:
检测模块901,用于检测电池的温度。
这里,通过检测模块901检测电池的温度,为后续根据电池的温度进行充电模式的转换提供了数据支持。
第一充电模块902,用于在所述电池的温度大于或等于一预设值时,采用第一电流对所述电池904进行充电。
这里,在电池的温度大于或等于一预设值时,通过第一充电模块902采用第一电流对电池904进行充电,可保证电池904的充电效率,其中,该预设值是正常充电要求的电池温度的门限值。
第二充电模块903,用于在所述电池的温度小于所述预设值时,采用第二电流对所述电池904进行充电,所述第一电流小于所述第二电流。
这里,第一电流小于第二电流,使得在单位时间内,第二充电模块903的充电过程所产生热能大于第一充电模块902的充电过程所产生热能。
其中,所述第一充电模块902包括连接于所述检测模块901与所述电池904之间的第一集成电路905,所述第一充电模块902通过所述第一集成电路905在所述电池的温度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值时,采用所述第一电流对所述电池904进行充电;所述第二充电模块903包括所述第一集成电路905和与所述第一集成电路905连接的第二集成电路906,其中所述第二集成电路906上设置有加热元件,所述第二充电模块903通过所述第一集成电路905和所述第二集成电路906组成的电路在所述电池的温度小于所述预设值时,采用所述第二电流对所述电池904进行充电;或者
所述第一充电模块902包括连接于所述检测模块901与所述电池904之间的第三集成电路907,所述第一充电模块902通过所述第三集成电路907在所述电池的温度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值时,采用所述第一电流对所述电池904进行充电;所述第二充电模块903包括连接于所述检测模块901与所述电池904之间的第四集成电路908,所述第二充电模块903通过所述第四集成电路908在所述电池的温度小于所述预设值时,采用所述第二电流对所述电池904进行充电。
这里,通过在第二集成电路906上增加加热元件,降低第二充电模块903的充电效率,或者使用比第三集成电路907产热多的第四集成电路908,使得第一充电模块902的充电电流(第一电流)小于第二充电模块903的充电电流(第二电流),从而在单位时间内,第二充电模块903的充电过程所产生热能大于第一充电模块902的充电过程所产生热能。
因此,在电池的温度小于该预设值时,通过第二充电模块903采用第二电流对电池904进行充电,可增加产热,提高电池温度,以使电池温度达到正常充电要求,避免低温环境下充电影响电池循环寿命的问题,从而提高了电池904的使用寿命。
分别与所述检测模块901及预定外设单元910连接的重载模块909,用于在所述电池的温度小于所述预设值时,控制所述预定外设单元910进入重载工作模式。
优选的,所述预定外设单元910包括中央处理器CPU、电源管理单元及背光集成电路中的一种或几种。
此时,在电池的温度小于预设值时,通过控制中央处理器CPU、电源管理单元PMU及背光IC等预定外设单元910进入重载工作模式,进一步增加了终端产热量,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电池904的温度。
综上,本发明实施例的充电电路,首先通过检测模块901检测电池的温度;然后在电池的温度大于或等于一预设值时,通过第一充电模块902采用第一电流对电池904进行充电;在电池的温度小于该预设值时,通过第二充电模块903采用第二电流对电池904进行充电,并通过重载模块909控制预定外设单元910进入重载工作模式,增加预定外设单元910的产热量;其中,第一电流小于第二电流,使得在单位时间内,第二充电模块903的充电过程所产生热能大于第一充电模块902的充电过程所产生热能。该充电电路在低温环境下采用高产热模式对电池进行充电,并增加预定外设单元的产热量,能提高电池的温度,以使电池温度达到正常充电要求,有效解决了如锂电池等在低温环境下不能正常充电的问题,保证了电池充电效率和电池循环寿命;且该充电电路能有效适用于便携式的终端应用环境,不会增加终端体积,也不会影响外观,提高了实用性。
由于本发明实施例的充电电路应用于移动终端,因此,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如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充电电路。其中,上述充电电路的所述实现实施例均适用于该移动终端的实施例中,也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
本发明的移动终端如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个人电脑、笔记本等各种移动电子设备。
优选的,所述移动终端还可以包括:
设置于所述充电电路外部,且与所述电池相接触的热传导模块,用于将所述充电电路产生的热能传导给所述电池。
优选的,所述热传导模块可以包括热管及石墨散热片PGS,所述热管设置于所述充电电路外部,并通过所述PGS与所述电池相接触。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1)

1.一种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电路包括:
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电池的温度;
第一充电模块,用于在所述电池的温度大于或等于一预设值时,采用第一电流对所述电池进行充电;该预设值是正常充电要求的电池温度的门限值;
第二充电模块,用于在所述电池的温度小于所述预设值时,采用第二电流对所述电池进行充电,所述第一电流小于所述第二电流;
其中,所述第一充电模块包括连接于所述检测模块与所述电池之间的第一集成电路,所述第一充电模块通过所述第一集成电路在所述电池的温度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值时,采用所述第一电流对所述电池进行充电;所述第二充电模块包括所述第一集成电路和与所述第一集成电路连接的第二集成电路,其中所述第二集成电路上设置有加热元件,所述第二充电模块通过所述第一集成电路和所述第二集成电路组成的电路在所述电池的温度小于所述预设值时,采用所述第二电流对所述电池进行充电;或者
所述第一充电模块包括连接于所述检测模块与所述电池之间的第三集成电路,所述第一充电模块通过所述第三集成电路在所述电池的温度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值时,采用所述第一电流对所述电池进行充电;所述第二充电模块包括连接于所述检测模块与所述电池之间的第四集成电路,所述第二充电模块通过所述第四集成电路在所述电池的温度小于所述预设值时,采用所述第二电流对所述电池进行充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成电路包括第一直流转直流DC-DC充电集成电路,所述第二集成电路连接于所述第一DC-DC充电集成电路与所述电池之间,或者所述第二集成电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一DC-DC充电集成电路连接,另一端接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集成电路上还设置有与所述加热元件连接的控制开关,当所述电池的温度小于所述预设值时,所述控制开关打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开关包括一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MOSFET管;所述加热元件包括一加热电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集成电路包括第二DC-DC充电集成电路;所述第四集成电路包括线性充电集成电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电路还包括:
分别与所述检测模块及预定外设单元连接的重载模块,用于在所述电池的温度小于所述预设值时,控制所述预定外设单元进入重载工作模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外设单元包括中央处理器CPU、电源管理单元及背光集成电路中的一种或几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模块包括设置于所述电池上的热敏电阻。
9.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充电电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
设置于所述充电电路外部,且与所述电池相接触的热传导模块,用于将所述充电电路产生的热能传导给所述电池。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传导模块包括热管及石墨散热片PGS,所述热管设置于所述充电电路外部,并通过所述PGS与所述电池相接触。
CN201510705938.8A 2015-10-26 2015-10-26 一种充电电路及移动终端 Active CN10518663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705938.8A CN105186634B (zh) 2015-10-26 2015-10-26 一种充电电路及移动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705938.8A CN105186634B (zh) 2015-10-26 2015-10-26 一种充电电路及移动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86634A CN105186634A (zh) 2015-12-23
CN105186634B true CN105186634B (zh) 2017-11-28

Family

ID=549085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705938.8A Active CN105186634B (zh) 2015-10-26 2015-10-26 一种充电电路及移动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18663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78113A (zh) * 2016-07-28 2016-09-2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电路、其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9378873B (zh) * 2018-11-02 2022-05-31 上海芯凌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充电系统及充电方法
CN111404247B (zh) * 2020-06-04 2020-10-23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能量处理装置、方法及车辆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269871B2 (ja) * 2003-10-03 2009-05-27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バッテリー充電装置
JP5853696B2 (ja) * 2009-08-05 2016-02-09 株式会社Gsユアサ 電池システム
CN102088116B (zh) * 2010-07-30 2012-11-21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的加热电路
CN103326405A (zh) * 2012-03-20 2013-09-25 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电动车低温加热充电方法和加热充电装置
US9467002B2 (en) * 2012-07-19 2016-10-11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Vehicle charging system
CN204029954U (zh) * 2014-07-30 2014-12-17 惠州比亚迪电池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供电系统及电池加热装置
CN104578295B (zh) * 2014-12-31 2017-06-27 普天新能源车辆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车用动力电池低温充电加热系统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86634A (zh) 2015-12-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610257U (zh) 一种移动终端的加热控制电路及移动终端
Lei et al. Improving temperature uniformity of a lithium-ion battery by intermittent heating method in cold climate
CN203934244U (zh) 电子设备
CN105186634B (zh) 一种充电电路及移动终端
CN101710631A (zh) 一种锂离子动力电池加热装置
CN106025440A (zh) 一种加热控制电路、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12186305B (zh) 一种低温电池混合自加热装置及基于其的自加热方法
Srivastava et al. Thermal runaway management of Li ion battery using PCM: A parametric study
CN104423510A (zh) 一种可节省电池电量的笔记本电脑散热装置
Zhang et al. Numerical investigation on the thermal behavior of cylindrical lithium-ion batteries based on the electrochemical-thermal coupling model
Luo et al. Fast self-preheating system and energy conversion model for lithium-ion batteries under low-temperature conditions
Yang et al. Thermal-electrical characteristics of lithium-ion battery module in series connection with a hybrid cooling
Shin et al. Thermal management of batteries using supercapacitor hybrid architecture with idle period insertion strategy
Cai et al. A rapid self-heating strategy of lithium-ion battery at low temperatures based on bidirectional pulse current without external power
CN204156553U (zh) 充电电路、电芯和移动终端
Chen et al. Simulation study o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battery module and busbar under typical driving conditions of electric vehicles
Zhu et al. Internal heating techniques for lithium-ion batteries at cold climates: An overview for automotive applications
Shin et al. Thermal management of batteries using a hybrid supercapacitor architecture
CN204316106U (zh) 充电电路、电芯和移动终端
Dong et al. Optimization on charging of the direct hybrid lithium-ion battery and supercapacitor for high power application through resistance balancing
CN104242388A (zh) 充电电路、电芯和移动终端
CN106849256A (zh) 一种电池低温充电的控制系统
CN106708126A (zh) 充电温度调节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4410141A (zh) 一种对发热体降温并回收发热体能源的方法
Pattnaik et al. A review on characterization of supercapacitors and its efficiency analysis for different charging methods and application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