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53796A - 制冷设备及其压缩机的加热控制电路及加热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制冷设备及其压缩机的加热控制电路及加热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53796A
CN105353796A CN201510840713.3A CN201510840713A CN105353796A CN 105353796 A CN105353796 A CN 105353796A CN 201510840713 A CN201510840713 A CN 201510840713A CN 105353796 A CN105353796 A CN 1053537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hase winding
current
driver element
electric current
he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84071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353796B (zh
Inventor
刘文斌
孙泉良
孙丰涛
王衍绪
黄银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1510840713.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353796B/zh
Publication of CN1053537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537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3537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5379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Ac Motor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为制冷设备及其压缩机的加热控制电路及加热控制方法。一种加热控制电路,用于控制制冷设备的压缩机进行加热。所述加热控制电路包括驱动单元及供电模块。所述驱动单元用于在所述制冷设备处于待机状态且接收到加热信号时,控制所述供电模块依次给所述压缩机的绕组单元中的两相绕组供电,以使所述绕组单元发热,从而对所述压缩机进行加热。本发明还提供应用所述加热控制电路的制冷设备及加热控制方法。上述制冷设备及其加热控制电路及加热控制方法能控制压缩机进行加热且加热效率高。

Description

制冷设备及其压缩机的加热控制电路及加热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冷设备,特别涉及一种具有控制压缩机进行加热的加热控制电路的制冷设备及加热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当空调在低温状态下待机时,为了防止空调压缩机内部的润滑油和冷媒凝固,通常需要给压缩机加热。现有的压缩机加热技术是采用继电器控制贴在压缩机外表面的电加热带来加热压缩机外壳,再通过热传递由外而内的给压缩机内部的润滑油和冷媒加热。
然而,使用贴在压缩机外表面的电加热带进行加热时,电加热带产生的热量很大一部分会被外界环境吸收,造成压缩机外部温度较高,而其内部温度较低,从而使得加热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内容,有必要提供一种用于控制压缩机进行加热且加热效率高的加热控制电路。
还有必要提供一种用于控制制冷设备中的压缩机进行加热且加热效率高的加热控制方法。
还有必要提供一种应用所述加热控制电路的制冷设备。
一种加热控制电路,用于控制制冷设备的压缩机进行加热,所述加热控制电路包括驱动单元及供电模块,所述驱动单元用于在所述制冷设备处于待机状态且接收到加热信号时,控制所述供电模块依次给所述压缩机的绕组单元中的两相绕组供电,以使所述绕组单元发热,从而对所述压缩机进行加热。
一种加热控制方法,用于控制制冷设备中的压缩机进行加热,所述加热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当所述制冷设备处于待机状态,判断是否接收到加热信号;
b.当接收到加热信号时,控制供电模块依次给所述压缩机的绕组单元中的两相绕组供电并调整当前供电的两相绕组中的电流,以使所述绕组单元发热。
一种制冷设备,包括压缩机以及如上所述的用于控制所述压缩机进行加热的加热控制电路。
进一步的,所述加热控制电路包括驱动单元及供电模块,所述供电模块包括智能功率模块以及交流-直流转换单元,所述交流-直流转换单元包括用于输出所述直流电的第一输出端及第二输出端,所述第二输出端接地,所述智能功率模块包括逆变单元及电流采样单元,所述逆变单元与所述压缩机的绕组单元相连,所述逆变单元包括并联的第一至第三桥臂,所述第一桥臂包括串联于所述交流-直流转换单元的第一输出端及第二输出端之间的第一、第二半导体开关,所述第二桥臂包括串联于所述交流-直流转换单元的第一输出端及第二输出端之间的第三、第四半导体开关,所述第三桥臂包括串联于所述交流-直流转换单元的第一输出端及第二输出端之间的第五、第六半导体开关,所述驱动单元与所述第一至第六半导体开关相连,以控制所述第一至第六半导体开关的导通或截止,所述绕组单元包括第一至第三相绕组,所述第一相绕组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及第二半导体开关之间的节点相连,所述第二相绕组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及第四半导体开关之间的节点相连,所述第三相绕组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五及第六半导体开关之间的节点相连,所述第一相绕组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相绕组的第二端及所述第三相绕组的第二端相互连接,所述驱动单元通过控制所述第一至第六半导体开关导通或截止,来控制所述逆变单元依次给所述绕组单元中的第一及第二相绕组、第二及第三相绕组、第三及第一相绕组供电,所述电流采样单元包括第一至第三采样电阻,所述第一采样电阻连接在所述第二半导体开关与所述第二输出端之间,所述第二采样电阻连接在所述第四半导体开关与所述第二输出端之间,所述第三采样电阻连接在所述第六半导体开关与所述第二输出端之间,所述驱动单元通过采集所述第二采样电阻的电流来获取所述第一相绕组及所述第二相绕组的电流,所述驱动单元通过采集所述第三采样电阻的电流来获取所述第二相绕组及所述第三相绕组的电流,所述驱动单元通过采集所述第一采样电阻的电流来获取所述第三相绕组及所述第一相绕组的电流。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单元将获取的所述第一相绕组及所述第二相绕组的电流与所述参考电流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调整输出给所述第一半导体开关的脉冲宽度调制形式的控制信号的占空比,以调整所述逆变单元输出给所述第一相绕组及所述第二相绕组的电流,从而使所述第一相绕组及所述第二相绕组的电流与所述参考电流相等;所述驱动单元将获取的所述第二相绕组及所述第三相绕组的电流与所述参考电流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调整输出给所述第三半导体开关的脉冲宽度调制形式的控制信号的占空比,以调整所述逆变单元输出给所述第二相绕组及所述第三相绕组的电流,从而使所述第二相绕组及所述第三相绕组的电流与所述参考电流相等;所述驱动单元将获取的所述第三相绕组及所述第一相绕组的电流与所述参考电流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调整输出给所述第五半导体开关的脉冲宽度调制形式的控制信号的占空比,以调整所述逆变单元输出给所述第三相绕组及所述第一相绕组的电流,从而使所述第三相绕组及所述第一相绕组的电流与所述参考电流相等。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通过所述驱动单元在所述制冷设备处于待机状态且接收到加热信号时,控制所述供电模块依次给所述压缩机的绕组单元中的两相绕组供电,以使所述绕组单元发热,从而对所述压缩机中冷媒及润滑油加热,以防止所述冷媒及所述润滑油在低温时凝固,进而保证了所述压缩机在低温状态下的正常运行。另外,本发明利用所述压缩机中的绕组单元直接对所述压缩机中冷媒及润滑油加热,加热效率较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的制冷设备的原理框图。
图2为图1的电路图。
图3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的加热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图3中步骤S32的子流程图。
图5为图4中步骤S42的子流程图。
图6为图4中步骤S43的子流程图。
图7为图4中步骤S44的子流程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制冷设备 10
加热控制电路 100
驱动单元 110
智能功率模块 120
逆变单元 126
电流采样单元 128
交流-直流转换单元 130
滤波单元 132
第一输出端 133
第二输出端 135
限流保护单元 136
直流整形单元 138
交流电源 140
供电模块 160
主控单元 180
压缩机 200
电机 210
绕组单元 212
冷媒 220
润滑油 230
温度感测单元 250
电容 C1、C2
第一端 C11、C21、X11、X21、X31
第二端 C12、C22、X12、X22、X32
单刀双掷开关 K1
静触点 B1
动触点 T1、T2
半导体开关 Q1-Q6
采样电阻 R1-R3
限流电阻 R4
控制信号 S1-S6
节点 P1、P2、P3
第一相输入端 U
第二相输入端 V
第三相输入端 W
第一相绕组 X1
第二相绕组 X2
第三相绕组 X3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中,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与另一个组件“相连”时,它可以是与另一个组件直接相连,也可以是通过居中组件与另一个组件间接相连。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
请参阅图1,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的制冷设备10的原理框图。所述制冷设备10包括加热控制电路100及压缩机200。所述加热控制电路100用于当所述制冷设备10在低温状态下待机时,控制所述压缩机200进行加热。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制冷设备10可以为空调、冰箱等具有制冷功能的电子设备。
所述加热控制电路100包括驱动单元110及供电模块160。所述压缩机200包括电机210、冷媒220、以及润滑油230。所述电机210包括绕组单元212。其中,所述电机210还包括定子(图中未示)与转子(图中未示),所述绕组单元212绕设于所述定子上。所述驱动单元110在所述制冷设备10处于待机状态且接收到加热信号时,控制所述供电模块160依次给所述压缩机200的绕组单元212中的两相绕组供电,以使所述绕组单元212发热,从而对所述压缩机200进行加热。
所述供电模块160包括智能功率模块(IntelligentPowerModule,IPM)120以及交流-直流转换单元130。所述智能功率模块120耦接于所述绕组单元212以及所述交流-直流转换单元130之间。所述交流-直流转换单元130还与交流电源140耦接,用于将所述交流电源140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并将所述直流电提供给所述智能功率模块120。所述驱动单元110与所述智能功率模块120连接,用于通过控制智能功率模块120工作而实现所述供电模块160依次给所述压缩机200的绕组单元212中的两相绕组供电。
当所述智能功率模块120在驱动单元110的控制下工作时,所述智能功率模块120将所述交流-直流转换单元130输出的直流电转换成交流电,并将所述交流电输出给所述绕组单元212,以使所述绕组单元212通电发热,从而对压缩机200中的冷媒220、润滑油230等进行加热。因此,本发明通过所述绕组单元212发热而对所述压缩机200中的冷媒220、润滑油230等进行加热,无需额外的加热带,节省了成本,且由于所述绕组单元212置于压缩机200的内部,也提高了加热效率。
如图1所示,所述加热控制电路100还包括主控单元180以及温度感测单元250。所述主控单元180与所述驱动单元110通讯。具体的,所述主控单元180与驱动单元110之间通讯的方式为隔离通讯。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主控单元180与所述驱动单元110之间通过光电耦合的方式进行隔离通讯;所述驱动单元110及所述主控单元180均为MCU(MicroControllerunit,微控制单元)或单片机;所述交流电源140为市电电源,例如为120V(伏)、220V等市电电源。
所述温度感测单元250设置于所述压缩机200内,用于感测压缩机200内的温度。所述主控单元180与所述温度感测单元250相连,用于获取所述压缩机200内的温度,并根据所述压缩机200内的温度决定是否输出加热信号至所述驱动单元110。所述驱动单元110在接收到所述加热信号且判断所述制冷设备10处于待机状态时,控制所述智能功率模块120工作,以使所述智能功率模块120给所述绕组单元212供电,从而使所述绕组单元212发热,进而对所述冷媒220及所述润滑油230进行加热。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主控单元180中预存有一参考温度,所述参考温度略高于所述冷媒220及所述润滑油230凝固温度,例如比所述冷媒220及所述润滑油230凝固温度高2摄氏度。为了防止所述冷媒220及所述润滑油230凝固,所述主控单元180将所述压缩机200内的温度与所述参考温度比较,并在所述压缩机200内的温度低于或等于所述参考温度时,发送所述加热信号给所述驱动单元110。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加热信号包括加热标志及加热档位信息。所述主控单元180根据所述压缩机200内的温度与所述参考温度的差值来确定所述加热档位的档位,即,所述压缩机200内的温度与所述参考温度的差值越大,所述加热档位的档位越高;所述压缩机200内的温度与所述参考温度的差值越小,所述加热档位的档位越低。
所述驱动单元110根据所述加热档位确定一对应的参考电流,并控制所述供电模块160调整提供给正在供电的两相绕组的电流,以使正在供电的两相绕组的电流与所述参考电流相等,从而使得绕组单元212以对应的加热档位进行加热。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加热档位的档位越高,其对应的参考电流越大,所述绕组单元212发热越多。
如图1所示,所述供电模块160还包括滤波单元132、限流保护单元136以及直流整形单元138。所述滤波单元132与所述限流保护单元136依次耦接于所述交流电源140与所述交流-直流转换单元130之间。所述滤波单元132用于对所述交流电源140输出的交流电进行滤波。所述驱动单元110还与所述限流保护单元136连接,用于在所述交流电源140刚接入的预定时间内,控制所述限流保护单元136进行限流保护。所述直流整形单元138耦接于所述交流-直流转换单元130与所述智能功率模块120之间。所述直流整形单元138用于将所述交流-直流转换单元130输出的直流电整形为平直的直流电,并将整形后的直流电输出给所述智能功率模块120。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直流整形单元138用于将所述交流-直流转换单元130输出的脉动直流电(例如马鞍波形的直流电)整形为平直的直流电。
请参阅图2,图2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的制冷设备10的电路图。所述交流-直流转换单元130包括第一输出端133及第二输出端135,所述第二输出端135接地。所述智能功率模块120包括逆变单元126。所述逆变单元126包括并联的第一至第三桥臂QB1、QB2、QB3,每一桥臂上包括串联于所述交流-直流转换单元130的第一输出端133及第二输出端135之间的两个半导体开关。
具体的,所述第一桥臂QB1包括串联于所述第一输出端133及所述第二输出端135之间的两个半导体开关Q1、Q2。所述第二桥臂QB2包括串联于所述第一输出端133及所述第二输出端135之间的两个半导体开关Q3、Q4。所述第三桥臂QB3包括串联于所述第一输出端133及所述第二输出端135之间的两个半导体开关Q5、Q6。所述半导体开关Q1-Q6还均与所述驱动单元110相连,以接收所述驱动单元110输出的控制信号S1-S6,而相应处于导通或截止的状态。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半导体开关Q1-Q6均为IGBT(InsulatedGateBipolarTransistor,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所述半导体开关Q1-Q6可为双极型三极管、场效应晶体管及其它具有相似功能的半导体开关,且所述半导体开关Q1-Q6可相同或不同。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半导体开关Q1-Q6为高电平导通开关,即,当所述半导体开关Q1-Q6接收到高电平控制信号时,所述半导体开关Q1-Q6导通;当所述半导体开关Q1-Q6接收到低电平控制信号时,所述半导体开关Q1-Q6截止。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所述半导体开关Q1-Q6也可为低电平导通开关,即,当所述半导体开关Q1-Q6收到低电平控制信号时,所述半导体开关Q1-Q6导通;当所述半导体开关Q1-Q6接收到高电平控制信号时,所述半导体开关Q1-Q6截止。
所述智能功率模块120还包括电流采样单元128。所述电流采样单元128包括三个采样电阻R1-R3,每一采样电阻分别位于一个桥臂上,用于采集电流。具体的,所述采样电阻R1连接在所述半导体开关Q2与所述第二输出端135之间,所述采样电阻R2连接在所述半导体开关Q4与所述第二输出端135之间,所述采样电阻R3连接在所述半导体开关Q6与所述第二输出端135之间。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机210为三相电机,所述电机210包括第一相输入端U、第二相输入端V及第三相输入端W。所述绕组单元212包括第一相绕组X1、第二相绕组X2及第三相绕组X3。所述第一相绕组X1的第一端X11通过所述第一相输入端U与所述半导体开关Q1、Q2之间的节点P1相连。所述第二相绕组X2的第一端X21通过所述第二相输入端V与所述半导体开关Q3、Q4之间的节点P2相连。所述第三相绕组X3的第一端X31通过所述第三相输入端W与所述半导体开关Q5、Q6之间的节点P3相连。所述第一相绕组X1的第二端X12、所述第二相绕组X2的第二端X22及所述第三相绕组X3的第二端X32相互连接。
所述限流保护单元136包括单刀双掷开关K1及限流电阻R4。所述单刀双掷开关K1包括一静触点B1以及两个动触点T1、T2。所述静触点B1与所述交流电源140相连,所述动触点T1通过所述限流电阻R4与所述交流-直流转换单元130相连,所述动触点T2与所述交流-直流转换单元130相连。所述单刀双掷开关K1在所述驱动单元110的控制下可使所述静触点B1与所述动触点T1连通,或使所述静触点B1与所述动触点T2连通。当所述静触点B1与所述动触点T1连通时,所述交流电源140接入的交流电通过所述限流电阻R4才提供给所述交流-直流转换单元130。由于所述限流电阻R4的存在,提供给所述交流-直流转换单元130的交流电的电流被降低至一预定值而实现限流。
所述直流整形单元138包括两个电容C1及C2。所述电容C1的第一端C11及所述电容C2的第一端C21均与所述第一输出端133相连,所述电容C1的第二端C12及所述电容C2的第二端C22均与所述第二输出端135相连。所述驱动单元110还与所述电容C1的第一端C11及所述电容C2的第一端C21相连。
下面将对本发明制冷设备10的中加热控制电路100控制所述压缩机200进行加热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
在低温状态下且所述制冷设备10处于待机状态时,所述温度感测单元250感测所述压缩机200内的温度,并将感测到的所述压缩机200内的温度输出给所述主控单元180。所述主控单元180将所述压缩机200内的温度与所述参考温度比较。当所述压缩机200内的温度小于或等于所述参考温度时,所述主控单元180输出包括加热标志及加热档位信息的加热信号给所述驱动单元110。
当所述驱动单元110接收到所述加热信号时,所述驱动单元110控制所述智能功率模块120工作,并确定所述加热档位所对应的参考电流。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单元110中预存有加热档位与参考电流的对应关系(例如,加热档位与参考电流的查询表),且所述加热档位的档位越高,其对应的参考电流越大。所述驱动单元110根据加热档位与参考电流的对应关系来确定所述加热信号中的加热档位所对应的参考电流。
所述驱动单元110控制所述智能功率模块120工作的过程如下:所述驱动单元110输出所述控制信号S1-S6给所述半导体开关Q1-Q6,以控制相应的半导体开关导通或截止,从而使所述逆变单元126依次给所述三相绕组X1-X3中的两相绕组供电,并调整正在供电的两相绕组的电流,以使正在供电的两相绕组的电流与所述参考电流相等。具体过程如下:所述驱动单元110在第一预设时间内,控制所述逆变单元126给所述第一相绕组X1及所述第二相绕组X2供电,并调整所述第一相绕组X1及所述第二相绕组X2的电流,以使所述第一相绕组X1及所述第二相绕组X2的电流与所述参考电流相等;所述驱动单元110在第二预设时间内,控制所述逆变单元126给所述第二相绕组X2及所述第三相绕组X3供电,并调整所述第二相绕组X2及所述第三相绕组X3的电流,以使所述第二相绕组X2及所述第三相绕组X3中的电流与所述参考电流相等;所述驱动单元110在第三预设时间内,控制所述逆变单元126给所述第三相绕组X3及所述第一相绕组X1供电,并调整所述第三相绕组X3及所述第一相绕组X1的电流,以使所述第三相绕组X3及所述第一相绕组X1的电流与所述参考电流相等。
其中,所述驱动单元110控制所述逆变单元126给所述第一相绕组X1及所述第二相绕组X2供电的过程包括:所述驱动单元110输出PWM(Pulse-WidthModulation,脉冲宽度调制)形式的控制信号S1至半导体开关Q1,以控制所述半导体开关Q1周期性的导通及截止,输出高电平形式的控制信号S4至所述半导体开关Q4,以使所述半导体开关Q4导通,以及输出低电平形式的控制信号S2、S3、S5、S6及至半导体开关Q2、Q3、Q5、Q6,以控制半导体开关Q2、Q3、Q5、Q6截止。此时,所述第一相绕组X1、第二相绕组X2通过所述半导体开关Q1、所述半导体开关Q4、所述采样电阻R2与所述交流-直流转换单元130的第一输出端133、第二输出端135建立电连接而构成电流回路。所述第一相绕组X1、所述第二相绕组X2及所述电阻R2上有电流流过,所述第一相绕组X1及所述第二相绕组X2发热,以给所述冷媒220及所述润滑油230加热。
所述驱动单元110调整所述第一相绕组X1及所述第二相绕组X2的电流,以使所述第一相绕组X1及所述第二相绕组X2的电流与所述参考电流相等的过程包括:所述驱动单元110通过采集所述采样电阻R2的电流来获取所述第一相绕组X1及所述第二相绕组X2的电流,并将所述第一相绕组X1及所述第二相绕组X2的电流与所述参考电流比较,且对比较结果进行PID(ProportionIntegrationDifferentiation,比例积分微分)控制,以调整所述控制信号S1的占空比,从而调整所述第一相绕组X1及所述第二相绕组X2中流过的电流,直到所述第一相绕组X1及所述第二相绕组X2的电流与所述参考值相等。
当所述驱动单元110控制所述逆变单元126给所述第一相绕组X1及所述第二相绕组X2供电的持续时间达到第一预设时间时,所述驱动单元110控制所述逆变单元126给所述第二相绕组X2及所述第三相绕组X3供电。
所述驱动单元110控制所述逆变单元126给所述第二相绕组X2及所述第三相绕组X3供电的过程包括:所述驱动单元110输出PWM(Pulse-WidthModulation,脉冲宽度调制)形式的控制信号S3至半导体开关Q3,以控制所述半导体开关Q3周期性的导通及截止,输出高电平形式的控制信号S6至所述半导体开关Q6,以使所述半导体开关Q6导通,以及输出低电平形式的控制信号S1、S2、S4、S5及至半导体开关Q1、Q2、Q4、Q5,以控制半导体开关Q1、Q2、Q4、Q5截止。此时,所述第二相绕组X2、第三相绕组X3通过所述半导体开关Q3、所述半导体开关Q6、所述采样电阻R3与所述交流-直流转换单元130的第一输出端133、第二输出端135建立电连接而构成电流回路。所述第二相绕组X2、所述第三相绕组X3及所述电阻R3上有电流流过,所述第二相绕组X2及所述第三相绕组X3发热,以给所述冷媒220及所述润滑油230加热。
所述驱动单元110调整所述第二相绕组X2及所述第三相绕组X3的电流,以使所述第二相绕组X2及所述第三相绕组X3的电流与所述参考电流相等的过程包括:所述驱动单元110通过采集所述采样电阻R3的电流来获取所述第二相绕组X2及所述第三相绕组X3的电流,并将所述第二相绕组X2及所述第三相绕组X3与所述参考电流比较,且对比较结果进行PID(ProportionIntegrationDifferentiation,比例积分微分)控制,以调整所述控制信号S1的占空比,从而调整所述第二相绕组X2及所述第三相绕组X3中流过的电流,直到所述第二相绕组X2及所述第三相绕组X3的电流与所述参考电流相等。
当所述驱动单元110控制所述逆变单元126给所述第二相绕组X2及所述第三相绕组X3供电的持续时间达到第二预设时间时,所述驱动单元110控制所述逆变单元126给所述第三相绕组X3及所述第一相绕组X1供电。
所述驱动单元110控制所述逆变单元126给所述第三相绕组X3及所述第一相绕组X1供电的过程包括:所述驱动单元110输出PWM(Pulse-WidthModulation,脉冲宽度调制)形式的控制信号S5至半导体开关Q5,以控制所述半导体开关Q5周期性的导通及截止,输出高电平形式的控制信号S2至所述半导体开关Q2,以使所述半导体开关Q2导通,以及输出低电平形式的控制信号S1、S3、S4、S6及至半导体开关Q1、Q3、Q4、Q6,以控制半导体开关Q1、Q3、Q4、Q6截止。此时,所述第三相绕组X3及所述第一相绕组X1通过所述半导体开关Q5、所述半导体开关Q2、所述采样电阻R1与所述交流-直流转换单元130的第一输出端133及第二输出端135建立电连接而构成电流回路。所述第三相绕组X3、所述第一相绕组X1及所述电阻R2上有电流流过,所述第三相绕组X3及所述第一相绕组X1发热,以给所述冷媒220及所述润滑油230加热。
所述驱动单元110调整所述第三相绕组X3及所述第一相绕组X1的电流,以使所述第三相绕组X3及所述第一相绕组X1的电流与所述参考电流相等的过程包括:所述驱动单元110通过采集所述采样电阻R1的电流来获取所述第三相绕组X3及所述第一相绕组X1的电流,并将所述第三相绕组X3及所述第一相绕组X1的电流与所述参考电流比较,且对比较结果进行PID(ProportionIntegrationDifferentiation,比例积分微分)控制,以调整所述控制信号S1的占空比,从而调整所述第三相绕组X3及所述第一相绕组X1中流过的电流,直到所述第三相绕组X3及所述第一相绕组X1的电流与所述参考值相等。
当所述驱动单元110控制所述逆变单元126给所述第三相绕组X3及所述第一相绕组X1供电的持续时间达到第三预设时间时,所述驱动单元110控制所述逆变单元126完成了一个周期的依次给所述三相绕组X1-X3中的两相绕组供电过程。
由此可知,本发明中,每次都对串联的两相绕组进行供电,从而使得两相绕组进行发热,其绕组电阻更大,加热速率更快。此外,本发明中,通过轮流选择三相绕组中的两相绕组进行加热,使得所述三相绕组X1-X3均能进行发热,进一步提高了加热效率。
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一预设时间、第二预设时间、第三预设时间大致相等,从而保证每个半导体开关的工作时间相当,每个半导体开关所承受的应力和疲劳度相当,保证整个系统的可靠性。
当所述制冷设备10处于待机状态且所述驱动单元110未接收到所述加热信号时,所述驱动单元110控制所述智能功率模块120不工作,即,所述驱动单元110控制所述半导体开关Q1-Q6截止。所述逆变单元126断开所述交流-直流转换单元130与所述压缩机200的绕组单元212的连接,所述交流-直流转换单元130不能通过所述逆变单元126给所述压缩机200的绕组单元212供电,从而停止加热。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电容C1及C2充电时的初始电压为0且初始电流很大。在充电过程中,所述电容C1及C2的电流会随所述电容C1及C2的电压增加而减小。为了防止所述电容C1及C2充电初期产生的大电流对电子元件的损坏,所述限流保护单元136单刀双掷开关K1的默认状态是所述静触点B1与所述动触点T1连通,以利用所述限流电阻R4对所述交流-直流转换单元130的交流电的电流进行限流。
当所述单刀双掷开关K1的静触点B1与动触点T1连通时,所述交流电源140通过所述滤波单元132、所述静触点B1、所述动触点T1及所述限流电阻R4给所述交流-直流转换单元130供电。所述交流-直流转换单元130将所述交流电源140提供的交流电转换成直流电,并用所述直流电给所述电容C1及C2充电。
所述驱动单元110侦测所述电容C1及C2的电压,并将侦测到的所述电容C1及C2的电压与一参考电压比较。当所述第一及第二电容C1及C2的电压小于或等于所述参考电压时,所述驱动单元110控制所述单刀双掷开关K1的静触点B1与第一动触点T1连通,所述交流电源140通过所述滤波单元132、所述静触点B1、所述第一动触点T1及所述限流电阻R4给所述交流-直流转换单元130供电;当从所述电容C1及C2的电压大于所述参考电压时,所述驱动单元110控制所述单刀双掷开关K1的静触点B1与动触点T2连通。所述交流电源140通过所述滤波单元132、所述静触点B1及所述动触点T2给所述交流-直流转换单元130供电。
当所述第一输出端133输出的电压大于所述电容C1及C2的电压时,所述电容C1及C2充电;当所述第一输出端133输出的电压小于所述电容C1及C2的电压时,所述电容C1及C2放电。所述直流整形单元138利用所述控制电容C1及C2的充电及放电,以将所述交流-直流转换单元130输出的脉动直流电整形为平直的直流电,并将所述平直的直流电输出给所述智能功率模块120。
可以理解,在其它实施方式中,当所述交流-直流转换单元130输出的直流电为平直的直流电时,所述直流整形单元138可以省略,所述限流保护单元136也可以省略。当所述交流电源140中的杂讯较少或所述交流-直流转换单元130具有滤波功能时,所述滤波单元132可以省略。
可以理解,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所述供电模块160可以还包括电池及开关,所述电池的正极通过所述开关与三相输入端U、V、W中的一相输入端(如第一相输入端U)相连,所述电池的负极与三相输入端U、V、W中的另一相输入端(如第二相输入端V)相连。所述驱动单元110与所述开关相连,以通过控制所述开关来控制所述电池给所述绕组单元212供电,从而使所述绕组单元212发热。
可以理解,在本实施方式中,当所述制冷设备10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如制冷)时,所述驱动单元110控制所述供电模块160给所述压缩机200供电,所述压缩机200将电能转换为磁能以驱动所述电机210的转子转动,进而压缩所述冷媒220做功。即,当所述制冷设备10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如制冷)时,所述压缩机200将电能转化为动能。当所述制冷设备10处于待机状态且所述驱动单元110接收到所述加热信号时,所述驱动单元110控制所述供电模块160给所述绕组单元212中的两相绕组供电,以使所述绕组单元212发热,所述电机210的转子不转动,从而不会压缩所述冷媒220做功。即,当所述制冷设备10处于待机状态且所述加热控制电路100控制所述压缩机200进行加热时,所述压缩机200将电能转化为热能。
请参阅图3,图3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的加热控制方法的流程图。根据不同的需求,该流程图中步骤的顺序可以改变,某些步骤可以省略。所述加热控制方法用于控制对所述制冷设备10中的压缩机200进行加热,且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31,所述驱动单元110判断所述制冷设备10是否处于待机状态。当所述制冷设备10处于待机状态时,执行步骤S32,当所述制冷设备10未处于待机状态(即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时,执行步骤S31。
步骤S32,所述驱动单元110判断是否接收到所述主控单元180输出的加热信号。当接收到所述主控单元180输出的加热信号时,执行步骤S33。当未接收到所述主控单元180输出的加热信号时,执行步骤S32。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加热信号包括加热标志及加热档位信息。
步骤S33,所述驱动单元110控制所述供电模块160依次给所述压缩机200的绕组单元212中的两相绕组供电,并调整当前供电的两相绕组中的电流,以使所述绕组单元212发热,从而给所述冷媒220及所述润滑油230加热,且执行步骤S32。
请参阅图4,图4为图3中步骤S33的子流程图,根据不同的需求,该子流程图中步骤的顺序可以改变,某些步骤可以省略。“所述驱动单元110控制所述供电模块160依次给所述压缩机200的绕组单元212中的两相绕组供电,并调整当前供电的两相绕组中的电流”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41,所述驱动单元110确定所述加热信号中加热档位所对应的参考电流。
步骤S42,所述驱动单元110控制所述智能功率模块120中的逆变单元126给所述绕组单元212中的第一及第二相绕组X1及X2供电,并调整所述逆变单元126输出给所述第一及第二相绕组X1的电流,以使所述第一及第二相绕组X1及X2与所述参考电流相等;
步骤S43,所述驱动单元110控制所述逆变单元126给所述绕组单元212中的第二及第三相绕组X2及X3供电,并调整所述逆变单元126输出给所述第二及第三相绕组X2及X3电压,以使所述第二及第三相绕组X2及X3的电流与所述参考电流相等;
步骤S44,所述驱动单元110控制所述逆变单元126给所述绕组单元212中的第三及第一相绕组X3及X1供电,并调整所述逆变单元126输出给所述第三及第一相绕组X3及X1的电压,以使所述第三及第一相绕组X3及X1的电流与所述参考电流相等。
请参阅图5,图5为图4中步骤S42的子流程图,根据不同的需求,该子流程图中步骤的顺序可以改变,某些步骤可以省略。步骤S42包括以下子步骤:
步骤S51,所述驱动单元110控制所述逆变单元126给所述第一相绕组X1及所述第二相绕组X2供电,并开始第一次计时。
步骤S52,所述驱动单元110获取所述第一相绕组X1及所述第二相绕组X2的电流。
步骤S53,所述驱动单元110将所述第一相绕组X1及所述第二相绕组X2的电流与所述参考电流比较,且对比较结果进行PID控制,以调整所述逆变单元126输出给所述第一相绕组X1及所述第二相绕组X2的电流,从而使所述第一相绕组X1及所述第二相绕组X2的电流与所述参考电流相等。
步骤S54,所述驱动单元110判断第一次计时时间是否等于所述第一预设时间。当所述第一次计时时间等于所述第一预设时间时,执行步骤S55,当所述第一次计时时间小于所述第一预设时间时,执行步骤S52。
步骤S55,所述驱动单元110控制所述逆变单元126停止给所述第一相绕组X1及所述第二相绕组X2供电,并将所述第一次计时时间清零。
请参阅图6,图6为图4中步骤S43的子流程图,根据不同的需求,该子流程图中步骤的顺序可以改变,某些步骤可以省略。步骤S43包括以下子步骤:
步骤S61,所述驱动单元110控制所述逆变单元126给所述第二相绕组X2及所述第三相绕组X3供电,并开始第二次计时。
步骤S62,所述驱动单元110获取所述第二相绕组X2及所述第三相绕组X3的电流。
步骤S63,所述驱动单元110将所述第二相绕组X2及所述第三相绕组X3的电流与所述参考电流比较,且对比较结果进行PID控制,以调整所述逆变单元126输出给所述第二相绕组X2及所述第三相绕组X3的电流,进而使所述第二相绕组X2及所述第三相绕组X3的电流与所述参考电流相等。
步骤S64,所述驱动单元110判断第二次计时时间是否等于所述第二预设时间。当所述第二次计时时间等于所述第二预设时间时,执行步骤S65,当所述第二次计时时间小于所述第二预设时间时,执行步骤S62。
步骤S330,所述驱动单元110控制所述逆变单元126停止给所述第二相绕组X2及所述第三相绕组X3供电,并将所述第二计时时间清零。
请参阅图7,图7为图4中步骤S44的子流程图,根据不同的需求,该子流程图中步骤的顺序可以改变,某些步骤可以省略。步骤S44包括以下子步骤:
步骤S71,所述驱动单元110控制所述逆变单元126给所述第三相绕组X3及所述第一相绕组X1供电,并开始第三次计时。
步骤S72,所述驱动单元110获取所述第三相绕组X3及所述第一相绕组X1的电流。
步骤S73,所述驱动单元110将所述第三相绕组X3及所述第一相绕组X1的电流与所述参考电流比较,且对比较结果进行PID控制,以调整所述逆变单元126输出给所述第三相绕组X3及所述第一相绕组X1的电流,进而使所述第三相绕组X3及所述第一相绕组X1的电流与所述参考电流相等。
步骤S74,所述驱动单元110判断第三次计时时间是否等于所述第三预设时间。当所述第三次计时时间等于所述第三预设时间时,执行步骤S75;当所述第三次计时时间小于所述第三预设时间时,执行步骤S72。
步骤S75,所述驱动单元110控制所述逆变单元126停止给所述第三相绕组X3及所述第一相绕组X1供电,并将所述第三次计时时间清零。
本发明制冷设备10及其加热控制电路100及加热控制方法,通过所述驱动单元110在所述制冷设备10处于待机状态且接收到加热信号时,控制所述逆变单元126依次给所述压缩机200的绕组单元212中的两相绕组供电,以使所述绕组单元212发热,从而对所述压缩机200中冷媒220及润滑油230加热,以防止所述冷媒220及所述润滑油230在低温时凝固,进而保证了所述压缩机200在低温状态下的正常运行。另外,本发明是利用所述压缩机200中的绕组单元212直接对所述冷媒220及所述润滑油230加热的,因此,加热效率较高。
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以上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都不应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24)

1.一种加热控制电路,用于控制制冷设备的压缩机进行加热,所述加热控制电路包括驱动单元及供电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单元用于在所述制冷设备处于待机状态且接收到加热信号时,控制所述供电模块依次给所述压缩机的绕组单元中的两相绕组供电,以使所述绕组单元发热,从而对所述压缩机进行加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信号包括加热档位信息,所述驱动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加热档位确定一对应的参考电流,并控制所述供电模块调整提供给正在供电的两相绕组的电流,以使正在供电的两相绕组的电流与所述参考电流相等。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模块包括智能功率模块以及交流-直流转换单元,所述交流-直流转换单元用于耦接交流电源并将所述交流电源提供的交流电转换成直流电而提供给所述智能功率模块,所述驱动单元控制所述智能功率模块将所述交流-直流转换单元提供的直流电转换成交流电,并用所述转换出的交流电给所述压缩机的绕组单元供电。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热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流-直流转换单元包括用于输出所述直流电的第一输出端及第二输出端,所述第二输出端接地,所述智能功率模块包括逆变单元,所述逆变单元包括并联的第一至第三桥臂,所述第一桥臂包括串联于所述交流-直流转换单元的第一输出端及第二输出端之间的第一、第二半导体开关,所述第二桥臂包括串联于所述交流-直流转换单元的第一输出端及第二输出端之间的第三、第四半导体开关,所述第三桥臂包括串联于所述交流-直流转换单元的第一输出端及第二输出端之间的第五、第六半导体开关,所述驱动单元与所述第一至第六半导体开关相连,以控制所述第一至第六半导体开关的导通或截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热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组单元包括第一至第三相绕组,所述第一相绕组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及第二半导体开关之间的节点相连,所述第二相绕组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及第四半导体开关之间的节点相连,所述第三相绕组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五及第六半导体开关之间的节点相连,所述第一相绕组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相绕组的第二端及所述第三相绕组的第二端相互连接,所述驱动单元通过控制所述第一至第六半导体开关导通或截止,来控制所述逆变单元依次给所述绕组单元中的第一及第二相绕组、第二及第三相绕组、第三及第一相绕组供电。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加热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单元控制所述逆变单元给所述第一及第二相绕组供电包括:所述驱动单元输出脉冲宽度调制形式的控制信号至所述第一半导体开关,以控制所述第一半导体开关周期性的导通及截止,所述驱动单元控制所述第一半导体开关导通,并控制所述第二、第三、第五及第六半导体开关截止,所述第一相绕组、所述第二相绕组通过所述第一半导体开关及所述第四半导体开关与所述交流-直流转换单元的第一输出端、第二输出端建立电连接而构成电流回路,所述第一相绕组及所述第二相绕组上有电流流过,所述第一相绕组及所述第二相绕组发热。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加热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单元控制所述逆变单元给所述第二及第三相绕组供电包括:所述驱动单元输出脉冲宽度调制形式的控制信号至所述第三半导体开关,以控制所述第三半导体开关周期性的导通及截止,所述驱动单元控制所述第六半导体开关导通,并控制所述第一、第二、第四及第五半导体开关截止,所述第二相绕组、所述第三相绕组通过所述第三半导体开关及所述第六半导体开关与所述交流-直流转换单元的第一输出端、第二输出端建立电连接而构成电流回路,所述第二相绕组及所述第三相绕组上有电流流过,所述第二相绕组及所述第三相绕组发热。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加热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单元控制所述逆变单元给所述第三及第一相绕组供电包括:所述驱动单元输出脉冲宽度调制形式的控制信号至所述第五半导体开关,以控制所述第一半导体开关周期性的导通及截止,所述驱动单元控制所述第二半导体开关导通,并控制所述第一、第三、第四及第六半导体开关截止,所述第三相绕组、所述第一相绕组通过所述第五半导体开关及所述第二半导体开关与所述交流-直流转换单元的第一输出端、第二输出端建立电连接而构成电流回路,所述第三相绕组及所述第一相绕组上有电流流过,所述第三相绕组及所述第一相绕组发热。
9.如权利要求5-8任一条所述的加热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功率模块还包括电流采样单元,所述电流采样单元包括第一至第三采样电阻,所述第一采样电阻连接在所述第二半导体开关与所述第二输出端之间,所述第二采样电阻连接在所述第四半导体开关与所述第二输出端之间,所述第三采样电阻连接在所述第六半导体开关与所述第二输出端之间,所述驱动单元通过采集所述第二采样电阻的电流来获取所述第一相绕组及所述第二相绕组的电流,所述驱动单元通过采集所述第三采样电阻的电流来获取所述第二相绕组及所述第三相绕组的电流,所述驱动单元通过采集所述第一采样电阻的电流来获取所述第三相绕组及所述第一相绕组的电流。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加热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单元将获取的所述第一相绕组及所述第二相绕组的电流与所述参考电流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调整输出给所述第一半导体开关的脉冲宽度调制形式的控制信号的占空比,以调整所述逆变单元输出给所述第一相绕组及所述第二相绕组的电流,从而使所述第一相绕组及所述第二相绕组的电流与所述参考电流相等;所述驱动单元将获取的所述第二相绕组及所述第三相绕组的电流与所述参考电流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调整输出给所述第三半导体开关的脉冲宽度调制形式的控制信号的占空比,以调整所述逆变单元输出给所述第二相绕组及所述第三相绕组的电流,从而使所述第二相绕组及所述第三相绕组的电流与所述参考电流相等;所述驱动单元将获取的所述第三相绕组及所述第一相绕组的电流与所述参考电流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调整输出给所述第五半导体开关的脉冲宽度调制形式的控制信号的占空比,以调整所述逆变单元输出给所述第三相绕组及所述第一相绕组的电流,从而使所述第三相绕组及所述第一相绕组的电流与所述参考电流相等。
11.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加热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驱动单元控制所述逆变单元给所述第一及第二相绕组供电的时间到达第一预设时间时,所述驱动单元控制所述逆变单元给所述第二及第三相绕组供电;当所述驱动单元控制所述逆变单元给所述第二及第三相绕组供电的时间到达第二预设时间时,所述驱动单元控制所述逆变单元给所述第三及第一相绕组供电;当所述驱动单元控制所述逆变单元给所述第三及第一相绕组供电的时间到达第三预设时间时,所述驱动单元控制所述逆变单元完成一个周期的依次给所述绕组单元中的第一及第二相绕组、第二及第三相绕组、第三及第一相绕组供电。
12.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热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模块还包括直流整形单元,所述交流-直流转换单元通过所述直流整形单元与所述功率智能模块相连,所述直流整形单元用于将所述交流-直流转换单元输出的直流电整形为平直的直流电,并将所述平直的直流电输出给所述功率智能模块。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加热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整形单元包括第一电容及第二电容,所述交流-直流转换单元包括第一输出端及第二输出端,所述第一电容及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均与所述第一输出端及所述驱动单元相连,所述第一电容及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均与所述第二输出端相连,所述第二输出端接地。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加热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模块还包括限流保护单元,所述限流保护单元包括单刀双掷开关及限流电阻,所述单刀双掷开关包括静触点、第一动触点及第二动触点,所述静触点与所述交流电源相连,所述第一动触点通过所述限流电阻与所述交流-直流转换单元相连,所述第二动触点与所述交流-直流转换单元相连,所述单刀双掷开关在所述驱动单元的控制下使所述静触点与所述第一动触点连通,或使所述静触点与所述第二动触点连通。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加热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流-直流转换单元将所述交流电源提供的交流电转换成直流电,并用所述直流电给所述第一及第二电容充电,所述驱动单元侦测所述第一及第二电容的电压,并将侦测到的所述第一及第二电容的电压与一参考电压比较,当所述第一及第二电容的电压小于或等于所述参考电压时,所述驱动单元控制所述单刀双掷开关的静触点与第一动触点连通,所述交流电源通过所述静触点、所述第一动触点及所述限流电阻给所述交流-直流转换单元供电;当所述第一及第二电容的电压大于所述参考电压时,所述驱动单元控制所述单刀双掷开关的静触点与第二动触点连通,所述交流电源通过所述静触点及所述第二动触点给所述交流-直流转换单元供电。
1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控制电路还包括主控单元及温度感测单元,所述温度感测单元位于所述压缩机内并与所述主控单元相连,所述主控单元与所述驱动单元通讯,所述主控单元将所述温度感测单元感测到的所述压缩机内的温度与参考温度进行比较,当所述压缩机内的温度低于或等于所述参考温度时,所述主控单元发送所述加热信号给所述驱动单元。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加热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单元根据所述压缩机内的温度与所述参考温度的差值来确定所述加热档位的档位,当所述压缩机内的温度与所述参考温度的差值越大时,所述加热档位的档位越高,所述加热档位所对应的参考电流越大。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加热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单元与驱动单元之间通讯的方式为隔离通讯。
19.一种加热控制方法,用于控制制冷设备中的压缩机进行加热,所述加热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当所述制冷设备处于待机状态,判断是否接收到加热信号;
b.当接收到加热信号时,控制供电模块依次给所述压缩机的绕组单元中的两相绕组供电并调整当前供电的两相绕组中的电流,以使所述绕组单元发热。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加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控制供电模块依次给所述压缩机的绕组单元中的两相绕组供电并调整当前供电的两相绕组中的电流”包括:
b1.确定所述加热信号中加热档位所对应的参考电流;
b2.控制所述供电模块中的智能功率模块中的逆变单元给所述绕组单元中的第一及第二相绕组供电,并调整所述逆变单元输出给所述第一及第二相绕组的电流,以使所述第一及第二相绕组的电流与所述参考电流相等;
b3.控制所述逆变单元给所述绕组单元中的第二及第三相绕组供电,并调整所述逆变单元输出给所述第二及第三相绕组的电流,以使所述第二及第三相绕组的电流与所述参考电流相等;
b4.控制所述逆变单元给所述绕组单元中的第三及第一相绕组供电,并调整所述逆变单元输出给所述第三及第一相绕组的电流,以使所述第三及第一相绕组的电流与所述参考电流相等。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加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2包括:
控制所述逆变单元给所述第一相绕组及所述第二相绕组供电,并开始第一次计时;
获取所述第一相绕组及所述第二相绕组的电流;
将所述第一相绕组及所述第二相绕组的电流与所述参考电流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调整所述逆变单元输出给所述第一相绕组及所述第二相绕组的电流,以使所述第一相绕组及所述第二相绕组的电流与所述参考电流相等;
判断第一次计时时间是否等于第一预设时间;
当所述第一次计时时间等于所述第一预设时间时,控制所述逆变单元停止给所述第一相绕组及所述第二相绕组供电,并将所述第一次计时时间清零。
22.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加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3包括:
控制所述逆变单元给所述第二相绕组及所述第三相绕组供电,并开始第二次计时;
获取所述第二相绕组及所述第三相绕组的电流;
将所述第二相绕组及所述第三相绕组的电流与所述参考电流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调整所述逆变单元输出给所述第二相绕组及所述第三相绕组的电流,以使所述第二相绕组及所述第三相绕组的电流与所述参考电流相等;
判断第二次计时时间是否等于第二预设时间;
当所述第二次计时时间等于所述第二预设时间时,控制所述逆变单元停止给所述第二相绕组及所述第三相绕组供电,并将所述第二次计时时间清零。
23.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加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4包括:
控制所述逆变单元给所述第三相绕组及所述第一相绕组供电,并开始第三次计时;
获取所述第三相绕组及所述第一相绕组的电流;
将所述第三相绕组及所述第一相绕组的电流与所述参考电流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调整所述逆变单元输出给所述第三相绕组及所述第一相绕组的电流,以使所述第三相绕组及所述第一相绕组的电流与所述参考电流相等;
判断第三次计时时间是否等于第三预设时间;
当所述第三次计时时间等于所述第三预设时间时,控制所述逆变单元停止给所述第三相绕组及所述第一相绕组供电,并将所述第三次计时时间清零。
24.一种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设备包括压缩机以及如权利要求1~18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控制所述压缩机进行加热的加热控制电路。
CN201510840713.3A 2015-11-27 2015-11-27 制冷设备及其压缩机的加热控制电路及加热控制方法 Active CN10535379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840713.3A CN105353796B (zh) 2015-11-27 2015-11-27 制冷设备及其压缩机的加热控制电路及加热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840713.3A CN105353796B (zh) 2015-11-27 2015-11-27 制冷设备及其压缩机的加热控制电路及加热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53796A true CN105353796A (zh) 2016-02-24
CN105353796B CN105353796B (zh) 2017-12-22

Family

ID=553297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840713.3A Active CN105353796B (zh) 2015-11-27 2015-11-27 制冷设备及其压缩机的加热控制电路及加热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353796B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44910A (zh) * 2016-10-26 2017-02-22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设备的散热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0360713A (zh) * 2018-04-09 2019-10-2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天气的空调控制方法、装置和空调
CN110541810A (zh) * 2019-09-10 2019-12-06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压缩机驱动电路、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空调
CN111463979A (zh) * 2020-04-10 2020-07-28 儒竞艾默生环境优化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压缩机的预加热方法、预加热装置及系统
CN111884553A (zh) * 2020-08-04 2020-11-03 儒竞艾默生环境优化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压缩机预加热的电流矢量控制方法、介质、设备及系统
CN112197408A (zh) * 2020-10-13 2021-01-08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压缩机绕组的加热控制方法、空调控制方法、系统和设备
CN112901454A (zh) * 2019-12-03 2021-06-04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三相压缩机的双相绕组通电加热方法
WO2022160286A1 (zh) * 2021-01-29 2022-08-04 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机控制器、动力总成、控制方法及电动车辆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010414A1 (en) * 2008-07-23 2010-01-28 Carrier Corporatio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compressor operation
CN102661267A (zh) * 2012-05-02 2012-09-12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空调器中压缩机电加热带的控制方法和控制系统
CN103089598A (zh) * 2013-01-27 2013-05-08 宁波奥克斯空调有限公司 空调压缩机的控制方法
CN103743059A (zh) * 2013-12-23 2014-04-23 广东美芝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压缩机的预加热控制方法、装置
CN203745936U (zh) * 2014-03-19 2014-07-30 浙江商业机械厂 制冷压缩机智能综合保护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010414A1 (en) * 2008-07-23 2010-01-28 Carrier Corporatio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compressor operation
CN102661267A (zh) * 2012-05-02 2012-09-12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空调器中压缩机电加热带的控制方法和控制系统
CN103089598A (zh) * 2013-01-27 2013-05-08 宁波奥克斯空调有限公司 空调压缩机的控制方法
CN103743059A (zh) * 2013-12-23 2014-04-23 广东美芝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压缩机的预加热控制方法、装置
CN203745936U (zh) * 2014-03-19 2014-07-30 浙江商业机械厂 制冷压缩机智能综合保护器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44910B (zh) * 2016-10-26 2019-01-18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设备的散热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6444910A (zh) * 2016-10-26 2017-02-22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设备的散热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0360713B (zh) * 2018-04-09 2020-06-1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天气的空调控制方法、装置和空调
CN110360713A (zh) * 2018-04-09 2019-10-2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天气的空调控制方法、装置和空调
CN110541810B (zh) * 2019-09-10 2020-09-25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压缩机驱动电路、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空调
CN110541810A (zh) * 2019-09-10 2019-12-06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压缩机驱动电路、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空调
CN112901454A (zh) * 2019-12-03 2021-06-04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三相压缩机的双相绕组通电加热方法
WO2021109898A1 (zh) * 2019-12-03 2021-06-10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三相压缩机的双相绕组通电加热方法
CN112901454B (zh) * 2019-12-03 2022-08-19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三相压缩机的双相绕组通电加热方法
CN111463979A (zh) * 2020-04-10 2020-07-28 儒竞艾默生环境优化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压缩机的预加热方法、预加热装置及系统
CN111884553A (zh) * 2020-08-04 2020-11-03 儒竞艾默生环境优化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压缩机预加热的电流矢量控制方法、介质、设备及系统
CN112197408A (zh) * 2020-10-13 2021-01-08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压缩机绕组的加热控制方法、空调控制方法、系统和设备
CN112197408B (zh) * 2020-10-13 2022-04-01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压缩机绕组的加热控制方法、空调控制方法、系统和设备
WO2022160286A1 (zh) * 2021-01-29 2022-08-04 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机控制器、动力总成、控制方法及电动车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53796B (zh) 2017-12-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53796A (zh) 制冷设备及其压缩机的加热控制电路及加热控制方法
KR101386939B1 (ko) 가변 버스 전압에 의한 역률 보정
US9800188B2 (en) Hybrid drive circuit for variable speed induction motor
CN204334356U (zh) 直流电源装置、电动机驱动装置、空调机和冰箱
CN107276388B (zh) Pfc电路及变频空调器
CN104901576B (zh) 逆变器装置以及空调机
CN107218711A (zh) 一种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8718152A (zh) 交错式pfc控制电路及电机驱动电路
CN102545746B (zh) 一种新型汽车空调风机调速器及其工作方法
CN102597643A (zh) 空气调节器
US20160197566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control a single-phase induction motor
CN108233785A (zh) 电动工具
CN105580233A (zh) 冲击电流限制电路及功率转换装置
CN107168448A (zh) 太阳能空调器控制装置、太阳能空调器及控制方法
CN102916627B (zh) 一种变频启动方法、变频启动装置以及蓄电池电源
CN201075821Y (zh) 变频空调用功率因数校正装置
CN103973134B (zh) 直流电源装置及提高其功率因数的pwm脉冲控制方法
CN104362717B (zh) 一种蓄电池充电系统
CN1987259B (zh) 变频式空调器的驱动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206364731U (zh) 无刷智能电机软起动器
CN102966583B (zh) 一种交流风扇变频调速的装置和方法
CN205725549U (zh) 一种具有电流型和电压型一体化变频系统
KR20200007417A (ko) 전력 변환 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홈 어플라이언스
CN109981007A (zh) 直流电机的驱动控制系统与压缩式制冷系统
CN208078935U (zh) 一种电机及其驱动控制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