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37979B - 确定重鉴权时间间隔的方法和系统、重鉴权的方法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确定重鉴权时间间隔的方法和系统、重鉴权的方法和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337979B CN105337979B CN201510792642.4A CN201510792642A CN105337979B CN 105337979 B CN105337979 B CN 105337979B CN 201510792642 A CN201510792642 A CN 201510792642A CN 105337979 B CN105337979 B CN 10533797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ime interval
- discrimination weight
- signaling
- weight time
- parallel flow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3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7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5303 weighing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0000006855 network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40000002853 Nelumbo nucifer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6508 Nelumbo nucifer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6510 Nelumbo pentapetal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77 initi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1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controlling access to devices or network resources
- H04L63/10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controlling access to devices or network resources when the policy decisions are valid for a limited amount of tim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5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ine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low power modes or reduced link rat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确定重鉴权时间间隔的方法,包括下述步骤:检测网络的信令并行流量;根据所检测到的信令并行流量,确定重鉴权时间间隔。本发明提供一种重鉴权的方法,包括下述步骤:基于前述确定重鉴权时间间隔的方法而确定重鉴权时间间隔;基于所确定的重鉴权时间间隔而对所接入的终端进行重鉴权。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确定重鉴权时间间隔的系统,以及一种重鉴权的系统。本发明提供的确定重鉴权时间间隔的方法和系统、以及重鉴权的方法和系统,能够动态地对重鉴权时间间隔进行合理调整,灵活地适应诸如物联网等网络的业务环境变化,且能在保证终端用户的体验及认证计费精确度等服务功能及质量的情况下,有效地减少网络中的信令并行流量消耗。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确定重鉴权时间间隔的方法及系统,同时还涉及一种重鉴权的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物联网业务中,为了保证用户通信的安全以及运营商的管理,需要对接入网络的终端进行鉴权,只有在鉴权通过后,用户才能进行数据传输。伴随着物联网业务的发展,鉴权技术也在不断地进步。
目前,重鉴权方法是一种应用得较广的鉴权方法,其主要思想是:终端接入网络时,首先对其进行初鉴权,并在通过初鉴权后,每隔一段固定的时间,对该终端重新进行一次鉴权。尽管重鉴权方法目前被广泛应用,但是其存在交互信息多、重鉴权速度慢、且占用较宽的信道等问题,这样,一旦接入的终端数量过多且重鉴权频率较高,则服务器将会承受非常大的压力,信道占用情况也会非常严重,且较高的重鉴权频率也将直接导致终端的稳定性下降;而如果使重鉴权的频率过低,虽然减小了服务器的压力,但是计费服务的精度又将大大降低。
为此,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更改重鉴权的发起方式而提出了一种快速重鉴权方法,其主要思想是:在初鉴权的基础上,通过简化重鉴权的流程来解决重鉴权过程中的速度慢、运行不稳定、信令占用信道过宽的问题。尽管快速重鉴权方法相对于普通重鉴权方法有了很多改进,但是其仍然不可避免地存在下述问题:因快速重鉴权的时间间隔是固定的,若将该时间间隔设置得较短,在接入的终端数量较多的情况下,则会使信令的传输直接影响用户数据的传输。
鉴于此,目前亟需一种能够灵活确定重鉴权时间间隔的方法,以灵活地适应物联网业务环境变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出了一种确定重鉴权时间间隔的方法和系统,以及一种重鉴权的方法和系统,能够灵活的适应物联网业务环境的变化,有效的减少多用户接入时的信令流量消耗,以提高服务质量。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而提供一种确定重鉴权时间间隔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下述步骤:检测网络的信令并行流量;根据所检测到的信令并行流量,确定重鉴权时间间隔。
作为另一个技术方案,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确定重鉴权时间间隔的系统,其包括信令并行流量检测单元和重鉴权时间间隔确定单元,其中,该信令并行流量检测单元用于检测网络的信令并行流量;该重鉴权时间间隔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检测到的信令并行流量,确定重鉴权时间间隔。
作为又一个技术方案,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重鉴权的方法,其包括下述步骤:确定重鉴权时间间隔的步骤,即,可以采用本发明任一实施例提供的确定重鉴权时间间隔的方法来确定重鉴权时间间隔;以及重鉴权步骤,即,基于所确定的重鉴权时间间隔而对所接入的终端进行重鉴权。
作为再一个技术方案,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重鉴权的系统,其包括:确定重鉴权时间间隔的子系统和鉴权单元。其中,该子系统可被配置为本发明任一实施例提供的确定重鉴权时间间隔的系统所述的形式,并用于确定重鉴权时间间隔;该鉴权单元,用于在终端接入到网络时对其进行初始鉴权,以及用于在初始鉴权之后,基于所确定的重鉴权时间间隔而对所接入的终端进行重鉴权。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确定重鉴权时间间隔的方法和系统,基于网络的信令并行流量而确定重鉴权时所需的重鉴权时间间隔。由于网络中的信令并行流量是动态变化的且能反映出当前网络的数据传输载荷情况,因此基于该信令并行流量所确定的重鉴权时间间隔也是动态变化的且能适应于当前网络的数据传输载荷情况,而不是像现有技术那样将重鉴权时间间隔设定为一个无法伴随网络当前的流量载荷变化而变化的固定数值。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确定重鉴权时间间隔的方法和系统,能够动态地对重鉴权时间间隔进行合理调整,以灵活地适应诸如物联网等网络的业务环境的变化,能够在保证终端用户的体验及认证计费精确度等服务功能及质量的情况下,有效地减少网络中的信令并行流量消耗。
类似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重鉴权的方法和系统,由于其采用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确定重鉴权时间间隔的方法或系统来确定重鉴权时间间隔,因此,其同样能够动态地对重鉴权时间间隔进行合理调整,以灵活地适应诸如物联网等网络的业务环境的变化,能够在保证终端用户的体验及认证计费精确度等服务功能及质量的情况下,有效地减少网络中的信令并行流量消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确定重鉴权时间间隔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确定重鉴权时间间隔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重鉴权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重鉴权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供的重鉴权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提供的重鉴权的方法的流程图;以及
图7为本发明一个具体实施例提供的确定重鉴权时间间隔的系统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提供的确定重鉴权时间间隔的方法和系统以及重鉴权的方法和系统进行详细描述。
首先,对本发明中的几个术语予以特别说明。“重鉴权”指的是:接入到网络中的终端在完成初始鉴权之后所进行的各次鉴权的统称。“重鉴权时间间隔”指的是:两次重鉴权之间的时间间隔,其可以是在上次鉴权周期中基于当时的信令并行流量所确定,也可以是在本次鉴权周期中基于当前的信令并行流量所确定。“重鉴权时间间隔的预定初始值”指的是:接入网络的终端完成初始鉴权后,进行第一次重鉴权时所采用的预先给定的重鉴权时间间隔的数值,其可以根据历史数据而确定。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确定重鉴权时间间隔的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以应用于物联网。如图1所示,该方法具体包括下述步骤:
步骤110,检测网络的信令并行流量。
本步骤中,检测该物联网的信令并行流量,以便基于所检测到的信令并行流量而确定重鉴权时间间隔。其中,信令并行流量的检测方法可以采用现有的各种可适用的检测方法,在此不予赘述。
步骤120,根据所检测到的信令并行流量,确定重鉴权时间间隔。
本步骤中,基于所检测到的信令并行流量的数值而确定重鉴权时间间隔。具体地,如果所检测到的信令并行流量的数值较大,则表示该网络的并行流量负载过大,需要降低重鉴权的频率,以减小重鉴权所带来的流量负载,此时,可以适当地延长重鉴权时间间隔;如果所检测到的信令并行流量的数值较小,则表示该网络的并行流量负载较小,可以适当地提高重鉴权的频率,以提高终端用户的体验及认证计费精确度等服务功能,此时,可以适当地缩短重鉴权时间间隔;如果所检测到的信令并行流量的数值适中,则表示该网络的并行流量负载适中,该网络当前的运行状态能够在并行流量负载和服务功能之间寻求较好的平衡,此时,可以保持原有重鉴权时间间隔的数值不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确定重鉴权时间间隔的方法,基于所检测到网络中的信令并行流量的数值而确定重鉴权时所需的重鉴权时间间隔。由于网络中的信令并行流量是动态变化的且能反映出当前网络的数据传输载荷情况,因此基于该信令并行流量所确定的重鉴权时间间隔也是动态变化的且能适应于当前网络的数据传输载荷情况,而不是像现有技术那样将重鉴权时间间隔设定为一个无法伴随网络当前的流量载荷变化而变化的固定数值。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确定重鉴权时间间隔的方法,能够动态地对重鉴权时间间隔进行合理调整,以灵活地适应物联网业务环境的变化,在保证终端用户的体验及认证计费精确度等服务功能的情况下,能够有效地减少网络中的信令并行流量,特别是当多用户接入时,能够有效减小信令流量消耗,并能提高服务质量。
图2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确定重鉴权时间间隔的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以应用于物联网。如图2所示,该方法具体包括下述步骤:
步骤210,检测网络的信令并行流量。
本步骤中,可以采用现有的各种可适用的流量检测方法来检测该物联网的信令并行流量,在此不予赘述。
步骤220,判断所检测到的信令并行流量是否大于信令并行流量第一阈值,若是,则转到步骤230;若否,则转到步骤240继续进行下一个判断。
本步骤中,将所检测到的信令并行流量与其第一阈值进行比较,若前者大于后者,则表示该网络的并行流量负载过大,应降低重鉴权的频率,以减小重鉴权所带来的流量负载,于是该方法跳转到步骤230,以对重鉴权时间间隔进行调整;否则,跳转到步骤240进行下一级判断。
步骤230,将重鉴权时间间隔设置为大于上次重鉴权时间间隔。
本步骤中,为降低重鉴权的频率、减小重鉴权所带来的流量负载,而延长重鉴权时间间隔,即,将重鉴权时间间隔调整为大于上次重鉴权时间间隔。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采用下述方法延长重鉴权时间间隔:
方法一,根据下述公式1确定重鉴权时间间隔:
t=Atpre 公式1
其中,t为重鉴权时间间隔,A为大于1的常数,tpre为上次重鉴权时间间隔。
方法二,根据下述公式2确定重鉴权时间间隔:
公式2
其中,t为重鉴权时间间隔,W为所检测到的信令并行流量,Wth1为信令并行流量第一阈值,tpre为上次重鉴权时间间隔。
步骤240,判断所检测到的信令并行流量是否小于信令并行流量第二阈值,若是,则转到步骤250;若否,则转到步骤260。
本步骤中,将所检测到的信令并行流量与其第二阈值进行比较,若前者小于后者,则表示该网络的并行流量负载较小,可以适当提高重鉴权的频率,以提高终端用户的体验及认证计费精确度等服务功能,于是该方法跳转到步骤250,以对重鉴权时间间隔进行调整;否则,转到步骤260。
步骤250,将重鉴权时间间隔设置为重鉴权时间间隔的预定初始值。
本步骤中,为提高重鉴权的频率、提高终端用户的体验及认证计费精确度等服务功能,而缩短重鉴权时间间隔,即,将重鉴权时间间隔调整为重鉴权时间间隔的预定初始值。
步骤260,将重鉴权时间间隔设置为与上次重鉴权时间间隔相等。
本步骤中,在所检测到的信令并行流量介于信令并行流量第一阈值和信令并行流量第二阈值之间的情况下,将重鉴权时间间隔设置为与上次重鉴权时间间隔相等,即,使重鉴权时间间隔保持不变。
需要说明的是,信令并行流量第一阈值与第二阈值之间的区间如果设置的太窄或有偏离,将会导致虚警,使物联网业务平台不停地调整重鉴权时间间隔。并且,如果信令并行流量第一阈值设置得过高,和/或第二阈值设置得过低,则物联网业务平台不能较好地在并行流量负载和服务功能之间进行平衡,此时往往无法保证认证、计费的精度,并出现性能告警的漏报。为此,在实际应用中,信令并行流量第一阈值的取值范围可以为网络所承受的最大信令并行流量的60%~80%,例如,可以根据历史经验数据,将该第一阈值具体设定为网络所承受的最大信令并行流量的60%、65%、70%、75%、78%、80%等。信令并行流量第二阈值的取值范围可以为网络所承受的最大信令并行流量的20%~40%,例如,可以根据历史经验数据,将该第二阈值具体设定为网络所承受的最大信令并行流量的20%、25%、30%、35%、38%、40%等,以便较好地在网络的并行流量负载和服务功能之间进行平衡。所谓服务功能包括终端的用户体验、认证计费精确度等。
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将信令并行流量与其预设阈值进行比较,并基于比较结果而对重鉴权时间间隔进行不同方向的调整:即,将重鉴权时间间隔增大至大于上次重鉴权时间间隔,或将重鉴权时间间隔减小至其预定初始值,或保持重鉴权时间间隔不变;能够动态地对重鉴权时间间隔进行合理调整,使重鉴权时间间隔能随着网络流量载荷的变化而变化,从而灵活地适应物联网业务环境的变化,进而能够在保证终端用户的体验及认证计费精确度等服务功能的情况下,有效地减少网络中的信令并行流量,特别是当多用户接入时,仍然能够有效减小信令流量消耗,并能提高服务质量。
作为另一个技术方案,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重鉴权的方法,其可以应用于物联网中。在该方法中,可以根据本发明前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确定重鉴权时间间隔的方法,确定重鉴权时间间隔;并基于所确定的重鉴权时间间隔而对所接入的终端进行重鉴权。
图3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重鉴权的方法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该方法具体包括下述步骤:
步骤310,对终端进行初始鉴权,并使重鉴权时间间隔t=tini。
本步骤中,当各终端接入物联网后,服务器对全部终端进行初始鉴权。只有当所接入终端通过鉴权后,该物联网才为其提供服务。并且,在完成初始鉴权后,为了后续对终端进行重鉴权,则可根据经验值而设置重鉴权时间间隔t的数值,例如,使重鉴权时间间隔t=tini,其中,t为变量,表示重鉴权时间间隔;tini为常量,表示重鉴权时间间隔的预定初始值。
步骤320,经过重鉴权时间间隔t后,对所接入终端进行重鉴权。
本步骤中,自上次鉴权后再经过重鉴权时间间隔t后,服务器对所接入终端进行重鉴权,以保证终端当前仍然有权限从该物联网中获取服务。
步骤330,检测当前网络的信令并行流量。
本步骤中,检测该物联网当前的信令并行流量,以便基于当前的信令并行流量而确定下次的重鉴权时间间隔。其中,信令并行流量的检测方法可以采用现有的各种可适用的检测方法,在此不予赘述。
步骤340,判断信令并行流量是否大于其第一阈值,若是,则转到步骤350;若否,则转到步骤360。
本步骤中,将当前信令并行流量与其第一阈值进行比较,若前者大于后者,即表示该网络的并行流量负载过大,应延长重鉴权时间间隔,降低重鉴权频率,以减小重鉴权所带来的流量负载。
步骤350,延长重鉴权时间间隔,使t=Atpre。
本步骤中,为了减小后续重鉴权所带来的流量负载,将重鉴权时间间隔延长至原重鉴权时间间隔的A倍,即,使t=Atpre,其中A为大于1的常数,tpre表示重鉴权时间间隔的原有数值。随后,该方法跳转至步骤320,以继续对所接入终端进行重鉴权。
步骤360,判断信令并行流量是否小于其第二阈值,若是,则转到步骤370;若否,则转到步骤380。
本步骤中,将当前信令并行流量与其第二阈值进行比较,若前者小于后者,即表示该网络的并行流量负载非常小,可以适当缩短重鉴权时间间隔,加大重鉴权频率,以提高终端用户的体验及认证计费精确度等服务功能。
步骤370,将重鉴权时间间隔设置为重鉴权时间间隔的预定初始值,使t=tini。
本步骤中,鉴于当前网络的信令并行流量较小,为提高终端用户的体验以及提高认证计费精确度等服务功能,可以适当提升重鉴权频率,例如,可以将重鉴权时间间隔设置为重鉴权时间间隔的预定初始值,即,使t=tini。随后,该方法跳转至步骤320,以继续对所接入终端进行重鉴权。
步骤380,保持重鉴权时间间隔不变,使t=tpre。
本步骤中,鉴于当前网络的信令并行流量介于其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之间,当前网络能够在终端用户的体验及认证计费精确度的服务功能和负载流量之间寻求到较好的平衡,因此,无需对重鉴权时间间隔进行调整,即,使重鉴权时间间隔保持其原有数值不变,使t=tpre。随后,该方法跳转至步骤320,以继续对所接入终端进行重鉴权。
图4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重鉴权的方法的流程图。如图4所示,该方法具体包括下述步骤:
步骤410,对终端进行初始鉴权,并使重鉴权时间间隔t=tini。
本步骤的具体工作过程类似于前述图3中的步骤310,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420,经过重鉴权时间间隔t后,检测当前网络的信令并行流量。
本步骤中,检测该物联网当前的信令并行流量,以便基于当前的信令并行流量而确定重鉴权时间间隔。其中,信令并行流量的检测方法可以采用现有的各种可适用的检测方法,在此不予赘述。
步骤430,对所接入终端进行重鉴权。
本步骤中,物联网的服务器对所接入终端进行重鉴权,以保证终端当前仍然有权限从该物联网中获取服务。
步骤440,判断信令并行流量是否大于其第一阈值,若是,则转到步骤450;若否,则转到步骤460。
本步骤中的工作过程类似于前述图3中的步骤340,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450,延长重鉴权时间间隔,使t=Atpre。
本步骤中,为了减小后续重鉴权所带来的流量负载,将重鉴权时间间隔延长至原重鉴权时间间隔的A倍,即,使t=Atpre,其中A为大于1的常数,tpre表示重鉴权时间间隔的原有数值。随后,该方法跳转至步骤420,以继续对所接入终端进行重鉴权。
步骤460,判断信令并行流量是否小于其第二阈值,若是,则转到步骤470;若否,则转到步骤480。
本步骤中的工作过程类似于前述图3中的步骤360,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470,将重鉴权时间间隔设置为重鉴权时间间隔的预定初始值,使t=tini。
本步骤中,鉴于当前网络的信令并行流量较小,为提高终端用户的体验以及提高认证计费精确度等服务功能,可以适当提升重鉴权频率,例如,可以将重鉴权时间间隔设置为重鉴权时间间隔的预定初始值,即,使t=tini。随后,该方法跳转至步骤420,以继续对所接入终端进行重鉴权。
步骤480,保持重鉴权时间间隔不变,使t=tpre。
本步骤中,鉴于当前网络的信令并行流量介于其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之间,当前网络能够在终端用户的体验及认证计费精确度的服务功能和负载流量之间寻求到较好的平衡,因此,无需对重鉴权时间间隔进行调整,即,使重鉴权时间间隔保持其原有数值不变,使t=tpre。随后,该方法跳转至步骤420,以继续对所接入终端进行重鉴权。
由上述描述可知,本实施例与前述图3所示第一实施例的区别仅在于:本实施例中,经过重鉴权时间间隔t后,先检测当前网络的信令并行流量,然后再对终端进行重鉴权;而在第二实施例中,经过重鉴权时间间隔t后,先对终端进行重鉴权,然后再检测当前网络的信令并行流量。
需要指出的是,在前述图3和图4所示实施例中,可在特定时点对当前网络的信令并行流量进行检测,例如,经过重鉴权时间间隔t后对当前网络的信令并行流量,或者经过重鉴权时间间隔t后对终端重鉴权后再对当前网络的信令并行流量,而无需一直对网络的信令并行流量进行检测。因此,图3和图4所示实施例,可以进一步减小因检测网络的信令并行流量及后续处理所带来的网络负荷。
图5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供的重鉴权的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为前述图4所示第二实施例的一个变型实施例,二者的差别仅在于步骤520和530同步骤420和430,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待初始鉴权通过后,网络业务平台一直监测当前网络的信令并行流量,并在自上次鉴权后又经过重鉴权时间间隔t所表示的时长后,以信令并行流量的监测数据中的当前检测值(当前所检测到的数值)作为当前网络的信令并行流量,基于该信令并行流量而确定重鉴权时间间隔的数值,并在对所接入终端进行重鉴权后,基于上述信令并行流量的当前检测值而确定下次重鉴权时间间隔。而在图4所示第二实施例中,待初始鉴权通过后,网络业务平台无需始终监测当前网络的信令并行流量,而是可以仅在自上次鉴权后又经过重鉴权时间间隔t所表示的时长后,才对当前网络的信令并行流量进行检测,并在对所接入终端进行重鉴权后,基于上述所检测到信令并行流量数值而确定下次重鉴权时间间隔。
至于图5中的其他步骤的工作过程和方法,均类似于前述图4中的相应步骤,在此不再赘述。
图6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提供的重鉴权的方法的流程图。如图6所示,该方法具体包括下述步骤:
步骤610,对终端进行初始鉴权,并使重鉴权时间间隔t=tiin。
本步骤的具体工作过程类似于前述图3中的步骤310,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620,监测当前网络的信令并行流量。
本步骤中,网络业务平台一直监测当前网络的信令并行流量,其监测方法可以采用现有的各种可适用的检测方法,在此不予赘述。
步骤630,判断信令并行流量是否大于其第一阈值,若是,则转到步骤640;若否,则转到步骤650。
本步骤中,将当前信令并行流量与其第一阈值进行比较,若前者大于后者,即表示该网络的并行流量负载过大,需要延长重鉴权时间间隔,降低重鉴权频率,以减小重鉴权所带来的流量负载。
步骤640,延长重鉴权时间间隔,使t=Atpre,然后转到步骤680。
本步骤中,为了减小后续重鉴权所带来的流量负载,将重鉴权时间间隔延长至原重鉴权时间间隔的A倍,即,使t=Atpre,其中A为大于1的常数。随后,该方法跳转至步骤680,以继续进行下一级判断。
步骤650,判断信令并行流量是否小于其第二阈值,若是,则转到步骤660;若否,则转到步骤670。
本步骤中,将当前信令并行流量与其第二阈值进行比较,若前者小于后者,即表示该网络的并行流量负载非常小,可以适当缩短重鉴权时间间隔,加大重鉴权频率,以提高终端用户的体验以及提高认证计费精确度等服务功能。
步骤660,将重鉴权时间间隔设置为重鉴权时间间隔的预定初始值,使t=tini,然后转到步骤680。
本步骤中,鉴于当前网络的信令并行流量较小,为提高终端用户的体验以及提高认证计费精确度等,可以适当加大重鉴权频率,例如可以将重鉴权时间间隔设置为初始重鉴权时间间隔,即,使t=tini。随后,该方法跳转至步骤680,以继续进行下一级判断。
步骤670,保持重鉴权时间间隔不变,使t=tpre。
本步骤中,鉴于当前网络的信令并行流量介于其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之间,为了平衡终端用户的体验以及认证计费精确度和负载流量,无需重鉴权时间间隔进行调整,使下次重鉴权时间间隔保持不变,即t=tpre。
步骤680,判断Tcur-Tpre是否小于重鉴权时间间隔t,若是,则转到步骤690;若否,则转到步骤700。
本步骤中,首先计算当前时刻Tcur与上次鉴权时刻Tpre之间的时间差,然后判断该时间差是否小于重鉴权时间间隔t,也就是判断当前时刻是否到达了需要重鉴权的时刻,若该时间差小于重鉴权时间间隔t,则表示已到达需要重鉴权的时刻;若该时间差大于等于重鉴权时间间隔t,则表示尚未到达需要重鉴权的时刻。
步骤690,立即对终端进行重鉴权。
本步骤中,鉴于该时间差Tcur-Tpre小于重鉴权时间间隔t,已到达需要重鉴权的时刻,则立即启动对所接入终端的重鉴权。随后,该方法跳转至步骤620,以继续对所接入终端进行重鉴权。
步骤700,经过t-(Tcur-Tpre)时间段后,对终端进行重鉴权。
本步骤中,自步骤680后需要再等待t-(Tcur-Tpre)时间段才能达到需要重鉴权的时刻,并在到达需要重鉴权的时刻时,启动对终端的重鉴权。随后,该方法跳转至步骤620,以继续对所接入终端进行重鉴权。
在本实施例中,基于本次鉴权周期中的当前信令并行流量确定重鉴权时间间隔,故所确定的重鉴权时间间隔更能够适应于当前的网路负荷,也就是说,本实施例能够更为及时其真实地调整重鉴权时间间隔。并且,将当前时刻Tcur与上次鉴权时刻Tpre之间的时间差与重鉴权时间间隔t进行比较而确定启动重鉴权的时刻,则能够更及时地对所接入终端进行重鉴权,从而及时制止当前已无权限的终端再接受相应服务。
由上可知,本发明上述各实施例提供的重鉴权的方法,由于其采用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确定重鉴权时间间隔的方法来确定重鉴权时间间隔,因此,其同样能够动态地对重鉴权时间间隔进行合理调整,以灵活地适应诸如物联网等网络的业务环境的变化,能够在保证终端用户的体验及认证计费精确度等服务功能及质量的情况下,有效地减少网络中的信令并行流量消耗。
作为又一个技术方案,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确定重鉴权时间间隔的系统,其可应用物联网。请参阅图7,其中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具体实施例提供的确定重鉴权时间间隔的系统。该确定重鉴权时间间隔的系统包括:信令并行流量检测单元710,用于检测网络的信令并行流量;以及重鉴权时间间隔确定单720元,用于根据所检测到的信令并行流量,确定重鉴权时间间隔。
其中,重鉴权时间间隔确定单元720进一步包括:比较模块721和设置模块722。该比较模块721用于将所检测到的信令并行流量与信令并行流量第一阈值和信令并行流量第二阈值进行比较,并将比较结果传递至设置模块722。该设置模块722用于根据比较模块721的比较结果对重鉴权时间间隔进行设置,其中:在比较模块721比较出所检测到的信令并行流量大于信令并行流量第一阈值的情况下,该设置模块722将重鉴权时间间隔设置为大于上次重鉴权时间间隔;在比较模块721比较出所检测到的信令并行流量小于信令并行流量第二阈值的情况下,该设置模块722将重鉴权时间间隔设置为其预定初始值;在比较模块721比较出所检测到的信令并行流量介于信令并行流量第一阈值和信令并行流量第二阈值之间的情况下,该设置模块722将重鉴权时间间隔设置为与上次重鉴权时间间隔相等。
进一步地,在所检测到的信令并行流量大于信令并行流量第一阈值的情况下,该设置模块722可以采用下述方法而确定并设置重鉴权时间间隔。
方法一,根据公式1确定并设置重鉴权时间间隔:
t=Atpre 公式1
其中,t为重鉴权时间间隔,A为大于1的常数,tpre为上次重鉴权时间间隔。
方法二,根据公式2确定并设置重鉴权时间间隔:
公式2
其中,t为重鉴权时间间隔,W为所检测到的信令并行流量,Wth1为信令并行流量第一阈值,tpre为上次重鉴权时间间隔。
需要说明的是,类似于前述针对图2所做描述中对信令并行流量第一阈值和信令并行流量第二阈值取值范围的说明,该信令并行流量第一阈值的取值范围可以为网络所承受的最大信令并行流量的60%~80%,该信令并行流量第二阈值的取值范围可以为网络所承受的最大信令并行流量的20%~40%。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历史经验数据,将在其中选取适当的数值点,以便较好地在网络的并行流量负载和服务功能之间进行平衡。
作为再一个技术方案,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重鉴权的系统,其可应用于物联网。该重鉴权的系统包括:确定重鉴权时间间隔的子系统和鉴权单元。
其中,确定重鉴权时间间隔的子系统可以被配置为前述各实施例提供的确定重鉴权时间间隔的系统的任意形式,并用于确定重鉴权时间间隔。
鉴权单元用于对接入该物联网的终端进行鉴权,只有当所接入终端通过鉴权后,该物联网才为其提供服务。在此,所述鉴权包括:在终端接入到网络时对终端进行的初始鉴权;以及在初始鉴权之后,基于所确定的重鉴权时间间隔对所接入的终端进行的重鉴权。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重鉴权的系统,由于其采用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确定重鉴权时间间隔的系统来确定重鉴权时间间隔,因此,其同样能够动态地对重鉴权时间间隔进行合理调整,以灵活地适应诸如物联网等网络的业务环境的变化,能够在保证终端用户的体验及认证计费精确度等服务功能及质量的情况下,有效地减少网络中的信令并行流量消耗。
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前述实施例提供的确定重鉴权时间间隔的方法和系统、以及重鉴权的方法和系统,特别适用于物联网。通常,物联网所接入终端的数目是海量的,且部署在非常广阔的区域内,完全靠人工现场管理是不现实的,这就需要各终端支持远程在线管理,而且物联网还存在窄带宽、低功耗的特点,为此就要尽量减少其网络流量,避免不必要的流量消耗。而本发明前述实施例提供的各方法和系统,能够在网络的流量负载和服务功能之间寻求平衡,即,当所接入的终端数量较少时,能够保证认证、计费等服务功能;当所接入的终端数量较多时,能够在保证终端基本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减少信令的传输,避免不必要的流量消耗,从而保证所接入终端数据传输所需的带宽。
下面以一个具体应用实例来说明本发明各实施例提供的重鉴权时间间隔确定方法和系统、重鉴权方法和系统的实用性及实际意义。
在本应用实例中,物联网具体化为车联网,并且该车联网可以采用本发明前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重鉴权时间间隔确定方法和系统来确定重鉴权时间间隔,且可以采用本发明前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重鉴权方法和系统进行重鉴权。
其中,具备感知功能的车辆通过3G网络接入到车联网业务平台。首先,车联网业务平台对接入到平台中的所有车辆进行初始鉴权;之后,车联网业务平台对通过初始鉴权的车辆提供主动轨迹跟踪、故障查询等管理服务,同时车联网业务平台对接入到平台中的所有车辆进行流量检测;然后,基于所检测到的车辆进行流量确定重鉴权时间间隔,具体地,当车联网业务平台所检测到的车辆并行流量W大于该平台预先设定的上限阈值Wth1时,车联网业务平台对所接入的所有车辆的重鉴权时间间隔进行延长,将重鉴权时间间隔t设置为上次重鉴权时间间隔tpre的A倍,即,t=Atpre,其中,A为大于1的常数。当车联网业务平台所检测的车辆并行流量W低于该平台预先设定的下限阈值Wth2时,车联网业务平台将所接入的所有车辆的重鉴权时间间隔恢复至重鉴权时间间隔的预定初始值tini;当车联网业务平台所检测到的车辆并行流量不高于上限阈值,也不低于下限阈值时,车联网业务平台将所接入的所有车辆的重鉴权时间间隔保持为原重鉴权时间间隔不变;之后,基于所确定的重鉴权时间间隔对所有接入车辆进行重鉴权,以保证所有车辆当前仍然具有接受该车辆网服务的权限。在该车联网业务平台正常运行期间,始终重复下述操作:监测车辆并行流量,并基于车辆并行流量确定重鉴权时间间隔,并对所有接入车辆进行重鉴权,以保证车联网业务平台向有权限的车辆提供各种服务。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发明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型和改进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确定重鉴权时间间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
检测网络的信令并行流量;
根据所检测到的信令并行流量,确定重鉴权时间间隔;
其中,所述根据所检测到的信令并行流量,确定重鉴权时间间隔,包括:
若所检测到的信令并行流量大于信令并行流量第一阈值,则将所述重鉴权时间间隔调整至大于上次重鉴权时间间隔;
若所检测到的信令并行流量小于信令并行流量第二阈值,则将所述重鉴权时间间隔设置为其预定初始值,所述信令并行流量第二阈值小于所述信令并行流量第一阈值;并且
若所检测到的信令并行流量介于所述信令并行流量第一阈值和信令并行流量第二阈值之间,则将所述重鉴权时间间隔设置为与上次重鉴权时间间隔相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确定重鉴权时间间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所检测到的信令并行流量大于信令并行流量第一阈值,则将所述重鉴权时间间隔调整至大于上次重鉴权时间间隔,包括:
根据公式1确定所述重鉴权时间间隔:
t=Atpre 公式1
其中,t为重鉴权时间间隔,A为大于1的常数,tpre为上次重鉴权时间间隔;
或者
根据公式2确定所述重鉴权时间间隔:
其中,t为重鉴权时间间隔,W为所检测到的信令并行流量,Wth1为信令并行流量第一阈值,tpre为上次重鉴权时间间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确定重鉴权时间间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令并行流量第一阈值的取值范围为网络所承受的最大信令并行流量的60%~80%;所述信令并行流量第二阈值的取值范围为网络所承受的最大信令并行流量的20%~40%。
4.一种重鉴权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
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确定重鉴权时间间隔的方法,确定重鉴权时间间隔;
基于所确定的重鉴权时间间隔而对所接入的终端进行重鉴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重鉴权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于所确定的重鉴权时间间隔而对所接入的终端进行重鉴权,包括:自上次鉴权后再经过所述重鉴权时间间隔所代表的时长后,对所接入的终端进行重鉴权;其中
所述重鉴权时间间隔是基于上次鉴权周期中的信令并行流量而确定的重鉴权时间间隔;或者,所述重鉴权时间间隔是是基于本次鉴权周期中的信令并行流量而确定的重鉴权时间间隔。
6.一种确定重鉴权时间间隔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信令并行流量检测单元,用于检测网络的信令并行流量;
重鉴权时间间隔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检测到的信令并行流量,确定重鉴权时间间隔;
其中,所述重鉴权时间间隔确定单元进一步包括:
比较模块,用于将所检测到的信令并行流量与信令并行流量第一阈值和信令并行流量第二阈值进行比较;
设置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比较模块的比较结果对所述重鉴权时间间隔进行设置;
其中,若所检测到的信令并行流量大于所述信令并行流量第一阈值,则所述设置模块将所述重鉴权时间间隔设置为大于上次重鉴权时间间隔;
若所检测到的信令并行流量小于所述信令并行流量第二阈值,则所述设置模块将所述重鉴权时间间隔设置为预定初始值;
若所检测到的信令并行流量介于所述信令并行流量第一阈值和信令并行流量第二阈值之间,则将所述重鉴权时间间隔设置为与上次重鉴权时间间隔相等。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确定重鉴权时间间隔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令并行流量第一阈值的取值范围为网络所承受的最大信令并行流量的60%~80%;
所述信令并行流量第二阈值的取值范围为网络所承受的最大信令并行流量的20%~4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确定重鉴权时间间隔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检测到的信令并行流量大于信令并行流量第一阈值的情况下,所述设置模块基于下述公式而确定并设置所述重鉴权时间间隔:
根据公式1确定所述重鉴权时间间隔:
t=Atpre 公式1
其中,t为重鉴权时间间隔,A为大于1的常数,tpre为上次重鉴权时间间隔;
或者
根据公式2确定并设置所述重鉴权时间间隔:
其中,t为重鉴权时间间隔,W为所检测到的信令并行流量,Wth1为信令并行流量第一阈值,tpre为上次重鉴权时间间隔。
9.一种重鉴权的系统,应用于物联网,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重鉴权时间间隔的子系统,其被配置为如权利要求6-8中任一项所述的确定重鉴权时间间隔的系统,并用于确定重鉴权时间间隔;以及
鉴权单元,用于在终端接入到网络时对其进行初始鉴权;以及在初始鉴权之后,基于所确定的重鉴权时间间隔而对所接入的终端进行重鉴权。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792642.4A CN105337979B (zh) | 2015-11-17 | 2015-11-17 | 确定重鉴权时间间隔的方法和系统、重鉴权的方法和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792642.4A CN105337979B (zh) | 2015-11-17 | 2015-11-17 | 确定重鉴权时间间隔的方法和系统、重鉴权的方法和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337979A CN105337979A (zh) | 2016-02-17 |
CN105337979B true CN105337979B (zh) | 2018-11-02 |
Family
ID=552882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792642.4A Active CN105337979B (zh) | 2015-11-17 | 2015-11-17 | 确定重鉴权时间间隔的方法和系统、重鉴权的方法和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5337979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093195B (zh) * | 2019-11-29 | 2023-05-26 | 北京长焜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鉴权策略控制的方法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706207A (zh) * | 2002-03-28 | 2005-12-07 | 诺基亚公司 | 在ip多媒体核心网络系统(ims)中重新鉴权的方法和系统 |
CN101626569A (zh) * | 2009-08-12 | 2010-01-1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对终端进行重鉴权的方法和装置 |
CN101647026A (zh) * | 2007-03-30 | 2010-02-10 |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 用户认证控制设备、用户认证设备、数据处理设备及用户认证控制方法等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9027119B2 (en) * | 2007-11-19 | 2015-05-05 | Avaya Inc. | Authentication frequency and challenge type based on application usage |
-
2015
- 2015-11-17 CN CN201510792642.4A patent/CN105337979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706207A (zh) * | 2002-03-28 | 2005-12-07 | 诺基亚公司 | 在ip多媒体核心网络系统(ims)中重新鉴权的方法和系统 |
CN101647026A (zh) * | 2007-03-30 | 2010-02-10 |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 用户认证控制设备、用户认证设备、数据处理设备及用户认证控制方法等 |
CN101626569A (zh) * | 2009-08-12 | 2010-01-1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对终端进行重鉴权的方法和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337979A (zh) | 2016-02-1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9749888B1 (en) | System for network characteristic assessment | |
US8555343B2 (en) | Managing resource allocations based on traffic patterns | |
CN105657660B (zh) | 基站巡检终端的接入方法、巡检终端、服务器及基站 | |
CN109586952B (zh) | 服务器扩容方法、装置 | |
CN111817974B (zh) | 基于令牌桶的接口限流方法、装置、系统及可读存储介质 | |
CN109167812B (zh) | 评估服务质量、确定调整策略的方法、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 |
US10652807B2 (en) | Voting to connect to a wireless network | |
WO2015041663A1 (en) | Selective utilization of consumer shared access points to facilitate optimiz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 |
US20140143777A1 (en) | Resource Scheduling Method and Device | |
EP3499818B1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load processing | |
CN105760230A (zh) | 一种自动调整云主机运行的方法及装置 | |
CN112015557A (zh) | 资源调整方法、装置和服务器 | |
CN104412642B (zh) | 用于支持空闲模式负载均衡的设备、方法及存储介质 | |
US9235492B2 (en) | Control policy adjusting apparatus, method of adjusting control policy, and program | |
CN110650042A (zh) | 电力通信网健康度评价方法及终端设备 | |
CN105577958B (zh) | 用于调整分流策略和分流用户请求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 |
CN106900009A (zh) | 负荷均衡的方法及装置 | |
CN105337979B (zh) | 确定重鉴权时间间隔的方法和系统、重鉴权的方法和系统 | |
US9323271B2 (en) | Electricity management apparatus and electricity management method | |
CN114071547B (zh) | QoE测量配置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
CN114301760A (zh) | 一种测试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7956429A (zh) | 一种用于自动驾驶车辆的通信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
CN105530219B (zh) | 一种连接检测方法及装置 | |
CN110351345B (zh) | 用于业务请求处理的方法及装置 | |
CN110515782A (zh) | 服务器的测试方法、测试装置及测试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