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35343A - 文本编辑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文本编辑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35343A
CN105335343A CN201410359715.6A CN201410359715A CN105335343A CN 105335343 A CN105335343 A CN 105335343A CN 201410359715 A CN201410359715 A CN 201410359715A CN 105335343 A CN105335343 A CN 10533534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riting style
text
targeted customer
user
current tex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35971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韩文静
朱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Samsung Telecom R&D Center
Beijing Samsung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Research Co Ltd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Samsung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Research Co Ltd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Samsung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Research Co Ltd,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Samsung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Resear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359715.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335343A/zh
Priority to CN202111089820.9A priority patent/CN113761848A/zh
Priority to EP15824623.1A priority patent/EP3173939A4/en
Priority to PCT/KR2015/007763 priority patent/WO2016013913A1/ko
Priority to KR1020150105219A priority patent/KR102581452B1/ko
Priority to US15/325,952 priority patent/US10878180B2/en
Publication of CN1053353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35343A/zh
Priority to US17/107,143 priority patent/US11790156B2/en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40/00Handling natural language data
    • G06F40/10Text processing
    • G06F40/166Editing, e.g. inserting or delet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3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unstructured textual data
    • G06F16/33Querying
    • G06F16/332Query formulation
    • G06F16/3329Natural language query formulation or dialogue system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40/00Handling natural language data
    • G06F40/20Natural language analysis
    • G06F40/253Grammatical analysis; Style critiqu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40/00Handling natural language data
    • G06F40/20Natural language analysis
    • G06F40/274Converting codes to words; Guess-ahead of partial word inpu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40/00Handling natural language data
    • G06F40/30Semantic analysi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04Real-time or near real-time messaging, e.g. instant messaging [IM]
    • H04L51/046Interoperability with other network applications or ser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21Monitoring or handling of messages
    • H04L51/216Handling conversation history, e.g. grouping of messages in sessions or thread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12Messaging; Mailboxes; Announc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udiology, Speech & Language Pathology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achine Translation (AREA)
  • Information Retrieval, Db Structures And Fs Structures Therefor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文本编辑方法和装置。所述方法的一具体实施方式包括:获取处于编辑状态的当前文本;确定所述当前文本的目标文风;根据所述目标文风对所述当前文本进行文风转换。该实施方式实现了对文本文风的转换,提高了文本表达的恰当性。

Description

文本编辑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自然语言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文本编辑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在人们日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常常需要通过电子邮件、即时通讯工具和社交网站等虚拟平台进行大量的信息交互,而这些信息都是以文本为载体进行传播的,因此,文本交互在当今的人际交往中扮演了前所未有的重要角色,这也使得人们提升文本表达水平的需求越发迫切。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文本编辑方法和装置。
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文本编辑方法,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处于编辑状态的当前文本;确定所述当前文本的目标文风;根据所述目标文风对所述当前文本进行文风转换。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文风包括:语言类型、多种语言类型混用时的混杂程度、惯用文档结构、惯用句型、惯用语句和礼貌用语。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语言类型包括世界语言类型和地方语言类型。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确定所述当前文本的目标文风包括:根据目标用户的文风、当前用户预设的文风、所述当前用户与目标用户的社会关系和当前流行文风中的至少一个,确定所述当前文本的目标文风。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根据目标用户的文风、当前用户预设的文风、所述当前用户与目标用户的社会关系和当前流行文风中的至少一个,确定所述当前文本的目标文风包括:将所述目标用户的文风作为目标文风。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在将所述目标用户的文风作为目标文风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当所述目标用户为单个用户时,根据所述当前用户与所述目标用户进行交互的历史文本,获取所述目标用户的文风;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当所述目标用户为不特定的多个用户时,将所述当前流行文风作为所述目标用户的文风;当所述目标用户为特定的多个用户时,确定所述特定的多个用户中的关键用户,并将所述关键用户的文风作为所述目标用户的文风。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确定所述特定的多个用户中的关键用户包括:根据所述当前文本在起始位置处的称呼用语,确定所述关键用户;或根据所述特定的多个用户之间的社会关系,确定所述关键用户;或根据所述特定的多个用户的属性信息,确定所述关键用户。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属性信息包括自然属性信息和社会属性信息。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根据目标用户的文风、当前用户预设的文风、所述当前用户与目标用户的社会关系和当前流行文风中的至少一个,确定所述当前文本的目标文风包括:根据目标用户的文风以及所述当前用户与目标用户的社会关系,确定所述当前文本的目标文风。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根据目标用户的文风以及当前用户与所述目标用户的社会关系,确定所述当前文本的目标文风包括:当所述目标用户的社会地位不高于所述当前用户的社会地位时,根据所述目标用户使用的礼貌用语确定所述目标文风的礼貌用语;当所述目标用户的社会地位高于所述当前用户的社会地位时,根据所述目标用户的社会地位,确定所述目标文风的礼貌用语。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目标文风对所述当前文本进行文风转换包括:若所述当前文本的语言类型与所述目标文风的语言类型不一致,则将所述当前文本的语言类型转换为所述目标文风的语言类型;若所述当前文本中多种语言类型的混杂程度与所述目标文风中多种语言类型的混杂程度不一致,则根据所述目标文风中多种语言类型混杂时各语言类型的惯用语句,对所述当前文本进行文风转换。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目标文风对所述当前文本进行文风转换包括:根据所述目标文风的惯用文档结构调整所述当前文本的文档结构;根据所述目标文风的惯用句型修改所述当前文本的相应句型;根据所述目标文风的惯用语句修改所述当前文本的相应语句;根据所述目标文风的礼貌用语修改所述当前文本的礼貌用语。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兴趣话题;将所述兴趣话题提供给当前用户以编辑所述当前文本。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获取兴趣话题包括:根据当前用户与目标用户进行交互的历史文本获取兴趣话题;或获取热点话题,并将所述热点话题作为兴趣话题。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根据当前用户与目标用户进行交互的历史文本获取兴趣话题包括:统计当前用户与目标用户进行交互的历史文本中话题的出现频率;若所述话题的出现频率大于预设频率,则将所述话题作为兴趣话题。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与所述当前文本相关的文本模板;将所述文本模板提供给当前用户以编辑所述当前文本。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获取与所述当前文本相关的文本模板包括:根据所述当前用户的搜索请求,获取与所述搜索请求对应的文本模板;或若所述当前文本为进行回复的文本,则将相应的回复模板作为所述文本模板。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对所述当前文本进行错误修正。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对所述当前文本进行错误修正包括:对所述当前文本进行逻辑错误修正;对所述当前文本进行常识错误修正;对所述当前文本进行语法错误和拼写错误修正。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文本编辑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文本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处于编辑状态的当前文本;文风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当前文本的目标文风;文风转换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文风对所述当前文本进行文风转换。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文风包括:语言类型、多种语言类型混用时的混杂程度、惯用文档结构、惯用句型、惯用语句和礼貌用语。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语言类型包括世界语言类型和地方语言类型。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文风包括:语言类型、多种语言类型混所述文风确定模块包括:文风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目标用户的文风、当前用户预设的文风、所述当前用户与目标用户的社会关系和当前流行文风中的至少一个,确定所述当前文本的目标文风。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文风确定子模块包括:目标文风确定单元,用于将所述目标用户的文风作为目标文风。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文风确定子模块还包括:单用户文风单元,用于当所述目标用户为单个用户时,根据所述当前用户与所述目标用户进行交互的历史文本,获取所述目标用户的文风;多用户文风单元,用于当所述目标用户为不特定的多个用户时,将所述当前流行文风作为所述目标用户的文风;关键用户文风单元,用于当所述目标用户为特定的多个用户时,确定所述特定的多个用户中的关键用户,并将所述关键用户的文风作为所述目标用户的文风。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关键用户文风单元包括:称呼确定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当前文本在起始位置处的称呼用语,确定所述关键用户;关系确定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特定的多个用户之间的社会关系,确定所述关键用户;属性确定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特定的多个用户的属性信息,确定所述关键用户。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属性信息包括自然属性信息和社会属性信息。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文风确定子模块包括:关系文风确定单元,用于根据目标用户的文风以及所述当前用户与目标用户的社会关系,确定所述当前文本的目标文风。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关系文风确定单元包括:第一礼貌程度子单元,用于当所述目标用户的社会地位不高于所述当前用户的社会地位时,根据所述目标用户使用的礼貌用语确定所述目标文风的礼貌用语;第二礼貌程度子单元,用于当所述目标用户的社会地位高于所述当前用户的社会地位时,根据所述目标用户的社会地位,确定所述目标文风的礼貌用语。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文风转换模块包括:语言类型转换子模块,用于当所述当前文本的语言类型与所述目标文风的语言类型不一致时,将所述当前文本的语言类型转换为所述目标文风的语言类型;语言混杂转换子模块,用于当所述当前文本中多种语言类型的混杂程度与所述目标文风中多种语言类型的混杂程度不一致时,根据所述目标文风中多种语言类型混杂时各语言类型的惯用语句,对所述当前文本进行文风转换。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文风转换模块包括:文档结构转换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文风的惯用文档结构调整所述当前文本的文档结构;惯用句型转换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文风的惯用句型修改所述当前文本的相应句型;惯用语句转换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文风的惯用语句修改所述当前文本的相应语句;礼貌用语转换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文风的礼貌用语修改所述当前文本的礼貌用语。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兴趣话题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兴趣话题;兴趣话题提供模块,用于将所述兴趣话题提供给当前用户以编辑所述当前文本。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兴趣话题获取模块包括:历史话题获取子模块,用于根据当前用户与目标用户进行交互的历史文本获取兴趣话题;热点话题获取子模块,用于获取热点话题,并将所述热点话题作为兴趣话题。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历史话题获取子模块包括:频率统计单元,用于统计当前用户与目标用户进行交互的历史文本中话题的出现频率;话题获取单元,用于当所述话题的出现频率大于预设频率时,将所述话题作为兴趣话题。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模板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与所述当前文本相关的文本模板;模板提供模块,用于将所述文本模板提供给当前用户以编辑所述当前文本。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模板获取模块包括:搜索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当前用户的搜索请求,获取与所述搜索请求对应的文本模板;回复子模块,用于当所述当前文本为进行回复的文本时,将相应的回复模板作为所述文本模板。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错误修正模块,用于对所述当前文本进行错误修正。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错误修正模块包括:逻辑修正子模块,用于对所述当前文本进行逻辑错误修正;常识修正子模块,用于对所述当前文本进行常识错误修正;文法修正子模块,用于对所述当前文本进行语法错误和拼写错误修正。
本申请提供的文本编辑方法和装置,通过获取处于编辑状态的当前文本,而后确定所述当前文本的目标文风,最后根据所述目标文风对所述当前文本进行文风转换,实现了自动改变当前编辑文本文风的目的,从而提高了文本表达的恰当性。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是本申请文本编辑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一个应用场景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文本编辑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4是本申请文本编辑方法的再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5是是图4所示实施例的一个应用场景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文本编辑方法的又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7是本申请文本编辑方法的又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8是图7所示实施例的一个应用场景的示意图;
图9是图7所示实施例的另一个应用场景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文本编辑方法的又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11是本申请文本编辑方法的又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12是是图11所示实施例的一个应用场景的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文本编辑方法的又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14是本申请文本编辑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申请文本编辑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申请文风确定子模块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申请关键用户文风单元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申请文风确定子模块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申请文风转换模块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本申请文本编辑装置的再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1是本申请兴趣话题获取模块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2是本申请历史话题获取子模块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3是本申请文本编辑装置的又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4是本申请模板获取模块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5是本申请文本编辑装置的又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6是本申请错误修正模块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有关发明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请参考图1,其示出了文本编辑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100。本实施例主要以该方法应用于各类终端中来举例说明,该终端可以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阅读器、MP4(MovingPictureExpertsGroupAudioLayerIV,动态影像专家压缩标准音频层面3)播放器、膝上型便携计算机和台式计算机等等。所述文本编辑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获取处于编辑状态的当前文本。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首先获取上述终端中处于活动状态的窗口内正在进行编辑的文本内容,也就是当前文本的文本内容。其中,所述编辑可以包括新建、修改、回复和转发等针对文本的具体操作动作,所述文本可以是在专业的文字处理应用中进行编辑的文本,如微软办公软件中的Word文档;也可以是在文本交互应用中生成的文本,如在邮件或即时通讯软件中进行传递的文本消息;还可以是在公众网络平台中生成的文本,如在微博或网络社区中发表的文字消息。
当获取处于编辑状态的当前文本时,可以获取到所述当前文本的文字内容,即具体的字符和段落排列,如果所述当前文本进行编辑的目的是发送给其他用户,那么还可以获取到编辑当前文本的当前用户(即文本发送方)和/或目标用户(即文本接收方)的用户标识信息,其中,所述用户标识信息可以是用户的姓名、邮箱地址或电话号码等信息。
步骤102、确定所述当前文本的目标文风。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根据上述获取到的文字内容,来确定所述当前文本的目标文风。其中,所述文风是指文字表达风格,可以用于代表文本的行文特点。具体来说,所述文风可以包括语言类型、多种语言类型混用时的混杂程度、惯用文档结构、惯用句型、惯用语句和礼貌用语等内容。
其中,所述语言类型是指依据语言语音、词汇、语法规则之间的对应关系,将语言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与本实施例的文本编辑方法相关的语言类型主要包括世界语言类型和地方语言类型,其中,所述世界语言类型主要是指世界上不同国家或区域所使用的不同语言类型,例如中文、英文或日文等;所述地方语言类型主要是指在一个世界语言类型内,进一步根据不同地区所使用的语言特点对语言进行的分类,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方言,例如中文中的粤语或闽南语等,需要说明的是,在引入方言概念时,所述中文特指普通话。
所述多种语言类型混用时的混杂程度可以是指当上述多种语言类型被混杂使用时,各种语言类型所占的比例,其中,所述混杂可以是所述世界语言类型间的混杂,例如中文和英文的混用;也可以是所述地方语言类型间的混杂,例如闽南语和粤语的混用;还可以是所述世界语言类型和所述地方语言类型间的混杂,例如英文、普通话和粤语三者的混用。而所述混杂程度主要根据混用的各语言类型所占的比例来确定,例如,当中英文混用时,如果只是在中文中零星地夹杂个别英文单词,那么中文的混杂程度就会明显高于英文的混杂程度;如果中英文各占一半,那么就可以认为中英文的混杂程度相当。
所述惯用文档结构可以是指常用的文档布局结构,例如文本中段落的构成可以是总分总结构(总起,分述,总结)、分总结构(分述,总结)或总分结构(总起,分述)。
所述惯用句型可以是文本中常用的语句结构,同一个文本内容可以使用不同的句型进行表达,例如“今天下午三点在第一会议室开会”还可以被表述为“今天开会的时间是下午三点,地点在第一会议室”。
所述惯用语句是指文本中常用的词语和句子,由于在上述各语言类型中都会有不同的词语或句子来表示相同或相近的意思,例如每次表示给他人造成不便时都使用“打搅”而非“打扰”,那么“打搅”就是惯用语句,并且用户在使用不同的上述各语言类型都有不同的惯用语句。
所述礼貌用语是指在语言交流中使用具有尊重与友好含义的词语,例如“谢谢”、“您”和“请”等,也可以包括一些自谦语,例如“在下”。
步骤103、根据所述目标文风对所述当前文本进行文风转换。
在本实施例中,根据获取自步骤102的目标文风,可以进一步对所述当前文本进行文风转换。在进行所述文风转换的时候,可以直接修改不符合目标文风的词语或句子,也可以将不符合目标文风的词语或句子进行特殊标记,并提供候选词语或句子以供当前用户选择。所述文风转换的时机,可以在编辑所述当前文本的同时进行文风转换,每当用户输入一个词语或句子就对其进行文风转换;也可以在文本都撰写完毕后,对整篇文档进行文风转换。最终使得所述当前文本的文风符合所述目标文风的要求。
对于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应用的场景可以为,当前用户需要以公司行政管理部的名义写一份公司年会临时延期的紧急通知,图2给出了用户撰写的通知的部分内容。如果所述当前用户启用了文风转换功能,则首先可以获取处于编辑状态的当前文本,即图2中正在编辑的紧急通知,然后根据所述紧急通知的内容,确定这是一个公司部门的通知文本,因此确定该紧急通知的目标文风应该符合行文规范,语气正式的要求,最后根据所述目标文风对所述当前文本进行文风转换,如图2所示,可以提示用户是否将不符合所述目标文风的句子“亲爱的同事们注意了”替换为符合所述目标文风的句子“各位同事请注意”,以使得所述当前文本的文风更符合当前场景的使用需求。
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方法通过获取处于编辑状态的当前文本,而后确定所述当前文本的目标文风,最后根据所述目标文风对所述当前文本进行文风转换,实现了自动改变当前编辑文本文风的目的,从而提高了文本表达的恰当性。
进一步参考图3,其示出了文本编辑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流程300。该文本编辑方法的流程300,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01、获取处于编辑状态的当前文本。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首先获取终端中处于活动状态的窗口内正在进行编辑的文本内容,也就是当前文本的文本内容。当获取处于编辑状态的当前文本时,不但可以获取到所述当前文本的文字内容,还可以获取到编辑当前文本的当前用户(即文本发送方)和/或目标用户(即文本接收方)的用户信息。
步骤302、根据目标用户的文风、当前用户预设的文风、所述当前用户与目标用户的社会关系和当前流行文风中的至少一个,确定所述当前文本的目标文风。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目标用户的文风是指文本接收方所惯用的文字表达风格;所述当前用户预设的文风是指用户在编辑当前文本之前已经设置好的文字表达风格;所述社会关系是指人们在生产和共同生活过程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述当前用户与目标用户的社会关系是指文本交互双方的人际交往关系,例如工作中的上下级关系、学校里的师生关系或生活中的平辈朋友关系等;所述当前流行文风可以包括在当前网络平台中被广泛使用的句型或词汇,例如在网络中流行使用字符“囧”来表示尴尬、郁闷、悲伤、无奈之意。
在本实施例中,在根据目标用户的文风、当前用户预设的文风、所述当前用户与目标用户的社会关系和当前流行文风中的至少一个,确定所述当前文本的目标文风时,可以将所述当前用户预设的文风作为所述目标文风,其中,所述当前用户预设的文风可以是用户根据具体的文本需求,在编辑所述当前文本之前就已经设置好的,例如,在进行公文发送时可以预先设置一个语句严谨,语气正式的公文文风作为所述当前用户预设的文风;也可以从当前用户已经发送的历史文本中提取出所述当前用户的常用文风,并作为所述当前用户预设的文风,例如,可以获取用户之前发送给某位特定联系人的历史邮件,然后对这些历史邮件进行分析并从中提取出用户给该联系人发送邮件时的特定文风,当所述当前用户需要再次给该联系人发送邮件时,就可以将所述特定文风作为所述当前用户预设的文风,也就是所述目标文风,从而使得所述目标文风更容易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在确定所述当前文本的目标文风时,还可以综合考虑所述目标用户的文风和当前流行文风,例如可以在所述目标用户的文风中添加一些所述当前流行文风中包括的流行语句作为目标文风,使得所述目标文风更具有时效性;还可以将目标用户的文风和当前用户预设文风结合起来,来综合确定目标文风,例如,可以将所述目标用户的文风中的惯用文档结构作为所述目标文风的文档结构,并将所述预设文风中的礼貌用语作为所述目标文风的礼貌用语,以使得所述目标文风不但符合目标用户的行文习惯,还确保礼貌程度能够满足当前用户的预先设置。
步骤303、根据所述目标文风对所述当前文本进行文风转换。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根据上述当前用户预设的文风,对所述当前文本进行文风转换。由于所述当前用户预设的文风是用户自主设定的,可以认为其完全符合用户的文风需求,因此可以在编辑所述当前文本的同时进行文风转换,并且在进行文风转换时可以直接修改不符合所述当前用户预设的文风的词句。
从图3中可以看出,与图1对应的实施例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文本编辑方法的流程300中的步骤302在确定所述当前文本的目标文风时,可以根据目标用户的文风、当前用户预设的文风、所述当前用户与目标用户的社会关系和当前流行文风中的至少一个来确定,从而使得本实施例描述的方案可以在不同应用场合下得到风格不同的文本,提高了文本编辑方法的灵活性。
进一步参考图4,其示出了文本编辑方法的再一个实施例的流程400。该文本编辑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401、获取处于编辑状态的当前文本。
在本实施例中,当获取处于编辑状态的当前文本时,不但可以获取到所述当前文本的文字内容,即具体的字符和段落排列,还可以获取到编辑当前文本的当前用户(即文本发送方)和目标用户(即文本接收方)的用户信息。
步骤402、将所述目标用户的文风作为目标文风。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在步骤401中已经获得到了目标用户(即文本接收方)的用户信息,从而可以进一步获取所述目标用户的文风,并且编辑所述当前文本的目的就是将其发送给所述目标用户,为了使所述当前文本更符合所述目标用户的文字表达风格,从而使得所述目标用户更容易认同所述当前文本的内容,可以直接将所述目标用户的文风作为目标文风。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现方式中,当所述目标用户为单个用户时,可以根据所述当前用户与所述目标用户进行交互的历史文本,获取所述目标用户的文风。也就是说,如果所述当前文本发送的目标用户只有一个时,此目标用户的文风就是所述当前文本的目标文风。在获取所述目标文风时,可以首先根据所述目标用户的用户信息,获取所述目标用户与所述当前用户之间进行文字交流的历史记录,这些历史记录中不但记录了双方交流的时间等信息,也记录了历史文本的具体内容,因此,可以通过对所述目标用户发送的历史文本进行语言模型统计的方式,获取所述目标用户的文风。例如,当所述当前用户需要发送一封邮件给一位特定的联系人时,如果在撰写邮件时启用了文风转换功能,就可以获取所述当前用户之前接收的所有来自这位联系人的历史邮件,然后通过对这些历史邮件进行语言模型统计,就可以得到此联系人的文风特点。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当所述当前用户是第一次发送文本消息给所述目标用户时,就无法从双方的历史交互文本中提取出所述目标用户的文风,此时可以直接将所述当前用户预设的文风作为所述目标文风,也可以将所述当前用户预设的文风和所述当前流行文风相结合作为所述目标文风。例如,当用户需要发送一封自荐信给某公司时,在此之前用户与该公司的负责人并没有任何邮件往来,因此也无法获知该公司负责人的文风特点,此时用户就可以将预设的公文风格的文风作为目标文风。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现方式中,当所述目标用户为不特定的多个用户时,将所述当前流行文风作为所述目标用户的文风。其中,所述不特定的多个用户可以是各种网络社区中的不特定用户,例如,用户当前需要在个人的社区主页中发送一条文字消息,此时这条文字消息的目标用户可以是当前用户的好友,也可能是浏览到当前用户主页的其他社区用户,因此所述目标用户是不特定的多个用户。此时如果启用文风转换功能,就可以获取到在这个网络社区中的流行文风或者在整个互联网领域中广泛使用的流行文风,然后将所述流行文风作为所述目标文风,例如,如果用户想发一条微博,就可以收集微博中流行的各种文风,然后将当前使用率最高的文风作为所述目标文风。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现方式中,当所述目标用户为特定的多个用户时,确定所述特定的多个用户中的关键用户,并将所述关键用户的文风作为所述目标用户的文风。其中,当所述目标用户为特定的多个用户时,可以是指用户需要在某个特定的社交群中发送的文本消息,所述特定的多个用户就是在这个社交群中的所有用户;也可以是用户发送邮件时指定了多个收件人,那么这些收件人就是所述特定的多个用户。由于所述特定的多个用户中,每个用户都有各自独特的文风,因此在确定目标文风时,首先要确定所述特定的多个用户中哪个用户是最重要的,是所述当前文本的主要目标,那么这个用户就是所述特定的多个用户中的关键用户,此时就可以将所述关键用户的文风作为所述目标用户的文风,也就是所述目标文风。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现方式中,可以根据所述当前文本在起始位置处的称呼用语,确定所述关键用户。在某些情况下,即使当前用户选择了特定的多个用户作为所述目标用户,但是所述当前文本仍然是可以是针对某个特定用户撰写,例如,所述当前用户在发送邮件时选择了多个收件人,但是该邮件内容实际上只针对一个收件人,而其他收件人只是需要了解邮件内容,在这种情况下,所述当前用户通常会在邮件的起始位置写上一个具体的称呼,用于表明该邮件是发送给某一位收件人的,此时所述称呼代表的用户就是所述关键用户,因此就可以首先获取所述当前文本在起始位置处的称呼用语,然后根据所述称呼用语的具体内容确定所述关键用户。当然,如果用户发邮件时选择了一个收件用户,同时选择了多个抄送用户,那么根据邮件的特点,虽然当前用户选择了多个目标用户,但是该邮件的实际目标用户只有一个,就是收件用户,因此可以直接将所述收件用户作为所述关键用户。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现方式中,可以根据所述特定的多个用户之间的社会关系,确定所述关键用户。在某些情况下,当前用户选择了特定的多个用户作为所述目标用户,并且所述当前文本也是是针对所述特定的多个用户撰写的,例如,所述当前用户需要发送一封有关会议通知的邮件,其选择的收件人都是要参加会议的人员,此时所有的收件人都是目标用户,那么可以首先获取这些收件人的社会关系,然后根据所述社会关系选择目标文风。例如,可以将多个收件人中社会地位最高的收件人作为所述关键用户。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现方式中,可以根据所述特定的多个用户的属性信息,确定所述关键用户,也就是可以根据用户本身的一些特点来确定关键用户,其中,所述属性信息包括自然属性信息和社会属性信息。所述自然属性信息可以包括用户的年龄、性别等信息;所述社会属性信息可以包括用户的国籍、母语、宗教、职业、工作地点、工作职位等信息。在根据所述特定的多个用户的属性信息确定所述关键用户时,需要首先获取每个用户的属性信息,而在获取所述属性信息时,可以从预存的信息库中获取所述属性信息,例如,公司通常会对每个员工的个人基本情况和职位相关信息进行统计并保存为一个信息库,因此可以从这个信息库中获取所述属性信息;也可以从用户收发的历史文本中提取出所述属性信息,例如,根据用户收到的生日祝福信息可以确定他的出生日期和年龄;还可以通过网络搜索获取所述属性信息,例如,将所述用户的姓名作为关键词在网络中搜索,如果这个用户具有一定的社会成就,那么很可能可以搜索到他的个人介绍信息,包括工作单位和职务等信息。在根据用户的自然属性确定关键用户时,可以根据长者优先的原则,将年龄最大的用户作为所述关键用户;在根据用户的社会属性确定关键用户时,既可以根据照顾外籍用户的原则,将国籍非本国的用户作为所述关键用户,也可以根据职位优先的原则,将工作职位最高的用户作为所述关键用户。
在确定了关键用户之后,就可以直接将所述关键用户的文风作为所述目标文风。
步骤403、根据所述目标文风对所述当前文本进行文风转换。
在本实施例中,根据获取自步骤402的目标文风,可以进一步对所述当前文本进行文风转换。在进行所述文风转换的时候,可以直接修改不符合目标文风的词语或句子,也可以将不符合目标文风的词语或句子进行特殊标记,并提供候选词语或句子以供当前用户选择。最终使得所述当前文本的文风符合所述目标文风的要求。
对于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应用的场景可以为,当前用户X需要在终端上编辑一封邮件同时发送给用户A、B、C,如果所述当前用户X启用了文风转换功能,则首先可以获取处于编辑状态的当前邮件,如图5所示给出了用户撰写的邮件的部分内容501,然后根据所述邮件的收件人信息,获取该邮件的目标用户包括用户A、用户B和用户C。由于此时有特定的多个用户作为目标用户,因此在确定关键用户时,可以首先获取当前用户X以及用户A、用户B和用户C的属性信息502,然后分析所述属性信息可以发现,用户X和用户C是同学关系,而用户A和用户B是前述两位同学的外语老师,根据尊敬师长的原则,可以从用户A和用户B中确定一位作为关键用户,因此进一步对用户A和用户B的属性信息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用户A是男性,用户B是女性,并且用户A的年龄要长于用户B。此时,可以根据长者优先的原则,将用户A作为所述关键用户,也可以根据女士优先的原则,将用户B作为所述关键用户。当将用户A作为所述关键用户时,用户A的文风就是目标文风。在获取用户A的文风时,可以首先获取用户X的邮箱中保存的与用户A之间交互的历史邮件,然后对用户A之前发送的邮件进行语言模型的统计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发现用户A在邮件的结尾通常使用“YoursSincerely”这种较正式的用语,因此在根据所述用户A的文风对所述当前文本进行文风转换时,如图5所示,可以提示用户是否将“Bestandthanks”替换为“YoursSincerely”,以使得所述当前文本的文风更符合所述用户A的文风特点。
从图4中可以看出,与图1对应的实施例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文本编辑方法的流程400的步骤402将所述目标用户的文风作为目标文风。通过步骤402,本实施例表述的方案实现了直接将当前文本的文风转换为目标用户的文风,从而使得文风的转换更有针对性,有助于实现更优的文字表达效果。
进一步参考图6,其示出了文本编辑方法的又一个实施例的流程600。该文本编辑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601、获取处于编辑状态的当前文本。
步骤602、根据目标用户的文风以及所述当前用户与目标用户的社会关系,确定所述当前文本的目标文风。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首先根据目标用户的用户标识信息和/或目标用户发送的历史文本来获取目标用户的文风,然后根据所述当前用户与目标用户的社会关系来确定当前文本的目标文风。在获取目标用户的文风时,可以先从所述目标用户发送的历史文本中提取出所述目标用户的文风,然后将目标用户的文风和目标用户的用户标识信息保存在一起,下次通过直接查找用户标识信息就可以得到用户的文风;也可以每次都根据所述目标用户发送的历史文本获取目标用户的文风。在获取到目标用户的文风之后,可以根据所述当前用户与目标用户的社会关系来确定当前文本的目标文风。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现方式中,当所述目标用户的社会地位不高于所述当前用户的社会地位时,可以根据所述目标用户使用的礼貌用语确定所述目标文风的礼貌用语。由于所述目标用户与所述当前用户的社会地位相当或者更低一些,因此不需要所述当前用户表现出更多的敬意,可以直接将所述目标用户的礼貌用语作为所述当前文本的礼貌用语。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现方式中,当所述目标用户的社会地位高于所述当前用户的社会地位时,可以根据所述目标用户的社会地位,确定所述目标文风的礼貌用语。由于所述目标用户的社会地位更高,这就意味着当前用户在给目标用户发送文本时,最好表现出谦卑和尊敬的意思,以便在礼貌上获取对方的认可。因此,所述当前用户的礼貌程度必须要高于目标用户的礼貌程度,也就是说,可以通过所述目标用户使用的礼貌用语确定所述目标文风的礼貌用语,例如,如果目标用户在表示感谢时使用的是“谢谢”,那当前文本在表示感谢时就应该使用“十分感谢”;如果目标用户在使用的是“十分感谢”,那当前文本就应该使用“非常感谢您的帮助”这类用语。
步骤603、根据所述目标文风对所述当前文本进行文风转换。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实现流程中的步骤601和步骤603分别与前述实施例中的步骤101和步骤103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从图6中可以看出,与图1对应的实施例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文本编辑方法的流程600的步骤602根据目标用户的文风以及所述当前用户与目标用户的社会关系,确定所述当前文本的目标文风。通过步骤602,本实施例表述的方案在进行文风转换时,充分考虑了目标用户的文风特点以及当前用户与目标用户的社会关系,从而使得当前文本的语气和措辞更能体现出用户的身份特点,优化了当前文本的礼貌程度。
进一步参考图7,其示出了文本编辑方法的又一个实施例的流程700。该文本编辑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701、获取处于编辑状态的当前文本。
步骤702、确定所述当前文本的目标文风。
步骤703、若所述当前文本的语言类型与所述目标文风的语言类型不一致,则将所述当前文本的语言类型转换为所述目标文风的语言类型。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语言类型包括世界语言类型和地方语言类型,当所述当前文本的语言类型与所述目标文风的语言类型不一致时,可以直接将所述当前文本的语言类型转换为所述目标文风的语言类型,例如,用户使用中文写了一封信要发送给一个美国人,而这个美国人使用的语言类型为英文,在启用文风转换功能后,就可以自动地将中文邮件翻译成中文。
如图8所示为本实施例的一个应用场景,当前用户正通过即时通信软件与目标用户聊天,此时当前用户想要赞美一下目标用户,因此输入“你很漂亮”这句话,当文风转换功能获取到所述目标用户之前的文本都是用粤语进行撰写时,就进行文风转换,将“你很漂亮”转换为“你好靓”,然后再进行发送。
步骤704、若所述当前文本中多种语言类型的混杂程度与所述目标文风中多种语言类型的混杂程度不一致,则根据所述目标文风中多种语言类型混杂时各语言类型的惯用语句,对所述当前文本进行文风转换。
在本实施例中,当所述当前文本中有多种语言混用时,可以根据目标文风中多种语言混用的情况,对所述当前文本进行文风转换。如果当前文本中混用了普通话、粤语和英文三种语言类型,而目标文风中只混用了普通话和粤语两种语言类型,并且普通话所占的使用比例最高,那么在进行文风转换时就可以将当前文本中的英文转换为中文普通话,并且在转换时,使用目标文风的惯用中文语句来替换当前文本中的英文语句。如果当前文本和目标文风中都混用了中文和英文两种语言类型,但是当前文本中中文和英文几乎各占一半,而目标文风中只在大段的英文中加入了少量的中文词汇,那么在对当前文本进行文风转换时,就可以只保留中文中与上述中文词汇相同的词汇,然后将其余中文转换为英文,并且在转换时,使用目标文风的惯用英文语句来替换当前文本中的中文语句。
如图9所示为本实施例的一个应用场景,当前用户正通过即时通信软件与目标用户聊天,此时当前用户习惯中英文混用,因此输入“我需要follow当前项目的进展,以便今后我们更好地cooperation”这句话,当文风转换功能获取到所述目标用户之前的文本都是用中文进行撰写时,就进行文风转换,将上述输入的文本转换为“我需要跟进当前项目的进展,以便今后我们更好地合作”,然后再进行发送,其中,用来替换英文单词的“跟进”和“合作”都是目标用户在使用中文时的惯用词语。
步骤705、根据所述目标文风的惯用文档结构调整所述当前文本的文档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首先获取目标文风的惯用文档结构,然后对所述目标文风的惯用文档结构和所述当前文本的文档结构进行比较,如果二者不一致,则可以将所述当前文本的文档结构修改为所述目标文风的惯用文档结构。例如,用户A在给用户B发邮件时,通常先简单介绍文本的总体内容,然后再分类进行详细介绍,而用户B通常习惯先分类详细介绍文本内容,最后进行总结性描述,因此为了使用户B能够快速、轻松的理解用户A发送的文本,可以将用户A撰写的文本进行文档结构调整。
步骤706、根据所述目标文风的惯用句型修改所述当前文本的相应句型。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首先获取目标文风的惯用句型,然后对所述目标文风的惯用句型和所述当前文本中表示同一意思的句型进行比较,如果二者不一致,则可以将所述当前文本的句型修改为所述目标文风的惯用句型。例如,目标用户习在描述时间地点时的惯用句型为:“今天下午三点在第一会议室开会”,而当前用户发送给目标用户的邮件中的句型为“今天开会的时间是下午三点,地点在第一会议室”,因此在进行文风转换时,可以对当前用户发送的邮件进行句型修正。
步骤707、根据所述目标文风的惯用语句修改所述当前文本的相应语句。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首先获取目标文风的惯用语句,然后对所述目标文风的惯用语句和所述当前文本中表示同一意思的语句进行比较,如果二者不一致,则可以将所述当前文本的语句修改为所述目标文风的惯用语句。例如,目标用户经常在英文信件中用“yourslovingly”来做结尾,而当前用户写给目标用户的英文信的结尾为“Lotsoflove”,因此在进行文风转换时,可以将“Lotsoflove”修为“yourslovingly”。
步骤708、根据所述目标文风的礼貌用语修改所述当前文本的礼貌用语。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首先获取目标文风的礼貌用语,然后对所述目标文风的礼貌用语和所述当前文本中表示同一意思的礼貌用语进行比较,如果二者不一致,则可以将所述当前文本的礼貌用语修改为所述目标文风的礼貌用语。例如,目标用户经常在使用“非常感谢您的理解与帮助”来表达感谢的意思,而当前用户写给目标用户的邮件中值使用了简单的“谢谢”,因此在进行文风转换时,可以将“谢谢”修改为“非常感谢您的理解与帮助”。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实现流程中的步骤701和步骤702分别与前述实施例中的步骤101和步骤102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从图7中可以看出,与图1对应的实施例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文本编辑方法的流程700多出了步骤703-708,并且步骤703-708中详细记录了对当前文本进行文风转换的具体方式,包括对语言类型、文档结构、惯用句型、惯用语句和礼貌用语的修改。通过步骤703-708,本实施例表述的方案在对当前文本进行文风转换时,可以从文本的布局、句型的使用,词汇的选择等多个方面,全方位地优化所述当前文本的文风,从而使得当前文本的文风可以与所述目标文风完全匹配,提高了文风转换的精确度。
进一步参考图10,其示出了文本编辑方法的又一个实施例的流程1000。该文本编辑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01、获取处于编辑状态的当前文本。
步骤1002、获取兴趣话题。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兴趣话题是指目标用户感兴趣的话题,或者交互双方都感兴趣的话题。在获取兴趣话题时,既可以根据当前用户与目标用户进行交互的历史文本获取兴趣话题,例如,当前用户与目标用户在最近一周内进行交互的文本主题都是有关于旅行的,那么旅行必然是双方都感兴趣的话题,因此可以将与旅行相关的景点介绍、交通情况和住宿信息都作为所述兴趣话题;也可以获取热点话题,并将所述热点话题作为兴趣话题,通过搜集网络上的各类信息并进行分析后可以获取当前的热点话题,例如,在世界杯举办期间,有关世界杯的话题在网络上大量存在,因此确认世界杯是当前热门话题,然后就可以将与世界杯相关的赛程安排、球星介绍等作为兴趣话题。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现方式中,当根据当前用户与目标用户进行交互的历史文本获取兴趣话题时,可以首先统计当前用户与目标用户进行交互的历史文本中话题的出现频率,也就是某一个话题出现的次数与所有话题出现的次数之比,如果某个话题的出现频率大于预设频率,就说明交互双方经常讨论到这个话题,也就可以认为交互双方对这个话题有兴趣,那么就可以将这个话题作为兴趣话题。
步骤1003、将所述兴趣话题提供给当前用户以编辑所述当前文本。
在本实施例中,在将所述兴趣话题提供给当前用户时,可以提供兴趣话题本身的信息,也可以提供和兴趣话题有关的扩展信息给当前用户,并且可以将多个兴趣话题同时提供给当前用户,以便用户从中选择一个或多个兴趣话题来充实所述当前文本的内容。
步骤1004、确定所述当前文本的目标文风。
步骤1005、根据所述目标文风对所述当前文本进行文风转换。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实现流程中的步骤1001、步骤1004和步骤1005分别与前述实施例中的步骤101、步骤102和步骤103相同,在此不再赘述。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步骤1004和步骤1005并不是必须要执行的,本实施例所述的文本编辑方法只执行步骤1001-1003就可以实现为用户提供兴趣话题的目的。
从图10中可以看出,与图1对应的实施例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文本编辑方法的流程1000多出了向当前用户提供兴趣话题的步骤1002和步骤1003。通过新增的步骤1002和步骤1003,本实施例表述的方案在对当前文本进行编辑时,可以提供兴趣话题用于编辑文本,丰富了文风编辑的内容。
进一步参考图11,其示出了文本编辑方法的又一个实施例的流程1100。该文本编辑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101、获取处于编辑状态的当前文本。
步骤1102、获取与所述当前文本相关的文本模板。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文本模板是根据不同应用场景和不同主题预先建立的文本模板,所述文本模板中已经包括了文本内容的基本框架和常用语句,只需要用户在关键位置输入合适的信息就可以得到一篇完整的文档。在获取与所述当前文本相关的文本模板时,可以根据当前文本的主题来获取相应的文本模板。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现方式中,可以根据所述当前用户的搜索请求,获取与所述搜索请求对应的文本模板。例如,当前用户需要写一封英文的邀请函,来邀请一位外国参加生日聚会,那么就可以将“英文生日邀请函”作为搜索的关键字,在预设的文本模板库中进行搜索,然后从所述模板库中获取相应的文本模板,例如图12中示出的英文生日邀请函模板,就是从所述模板库中搜索出来的。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现方式中,当所述当前文本为进行回复的文本,则将相应的回复模板作为所述文本模板。例如,如当前用户在回复一封邮件时,可以根据之前邮件的内容,自动的在回复邮件正文的开始处加入收件人的姓名,并在结尾处写入结束语、发件人姓名以及当前日期等信息,进一步地,还可以根据之前邮件的正文,在进行回复的邮件正文中加入相关内容,例如,当用户需要回复一封邀请信时,可以同时为用户提供接受邀请和拒绝邀请的两个文本模板,以便用户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使用。
步骤1103、将所述文本模板提供给当前用户以编辑所述当前文本。
在本实施例中,在将所述文本模板提供给当前用户时,可以直接将所述文本模板插入正处于编辑状态的当前文本,也可以显示多个文本模板供用户选择,当选定模板后,用户只要进行简单的输入就可以获得完整的文本。例如,当前用户只要在如图12所示的文本模板的相应位置处填上目标用户的姓名,生日聚会的时间及地点,就可以得到一份完整的邀请函以将其发送给目标用户
步骤1104、确定所述当前文本的目标文风。
步骤1105、根据所述目标文风对所述当前文本进行文风转换。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实现流程中的步骤1101、步骤1104和步骤1105分别与前述实施例中的步骤101、步骤102和步骤103相同,在此不再赘述。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步骤1104和步骤1105并不是必须要执行的,本实施例所述的文本编辑方法只执行步骤1101-1103就可以实现为用户提供文本模板的目的。
从图11中可以看出,与图1对应的实施例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文本编辑方法的流程1100多出了向当前用户提供文本模板的步骤1102和步骤1103。通过新增的步骤1102和步骤1103,本实施例表述的方案在对当前文本进行编辑时,可以提供话题模板用于编辑文本,提高了文风编辑的效率。
进一步参考图13,其示出了文本编辑方法的又一个实施例的流程1300。该文本编辑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301、获取处于编辑状态的当前文本。
步骤1302、确定所述当前文本的目标文风。
步骤1303、根据所述目标文风对所述当前文本进行文风转换。
步骤1304、对所述当前文本进行错误修正。
在本实施例中,在对所述当前文本进行错误修正时,首先要对所述当前文本进行错误检测,如果发现有任何错误的地方,则进一步进行错误修正。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现方式中,所述错误修正可以是对所述当前文本进行逻辑错误修正,例如,当前文本中约定将要聚会的时间为2014年7月9日,而当前时间2014年7月10日,此时就可以提示用户对文本中出现逻辑错误需要进行修正。所述错误修正还可以是对所述当前文本进行常识错误修正,例如,当前文本中提到“澳大利亚的首都悉尼”,这是一个明显的常识错误,就可以直接进行常识错误修正,将“悉尼”修改为“堪培拉”。所述错误修正也可以是对所述当前文本进行语法错误和拼写错误修正,例如,当前文本中提到“Lotsoflave”,这是一个明显的拼写错误,就可以直接进行拼写错误修正,将“lave”修改为“love”。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实现流程中的步骤1301、步骤1302和步骤1303分别与前述实施例中的步骤101、步骤102和步骤103相同,在此不再赘述。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步骤1302和步骤1303并不是必须要执行的,本实施例所述的文本编辑方法只执行步骤1301和步骤1304就可以实现对文本进行错误修正的目的。
从图13中可以看出,与图1对应的实施例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文本编辑方法的流程1300多出了进行错误修正的步骤1304。通过新增的步骤1304,本实施例表述的方案在对当前文本进行编辑时,可以避免当前文本中的各种“低级”错误,进一步确保了当前文本的逻辑性和合理性。
进一步参考图14,其示出了文本编辑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文本编辑装置1400包括:文本获取模块1410,文风确定模块1420和文风转换模块1430。其中,文本获取模块1410,用于获取处于编辑状态的当前文本;文风确定模块1420,用于确定所述文本获取模块1410获取的当前文本的目标文风;文风确定模块1430,用于根据所述文本获取模块1410获取的目标文风对所述文本获取模块1410获取的当前文本进行文风转换。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装置1400的文本获取模块1410可以首先获取上述终端中处于活动状态的窗口内正在进行编辑的文本内容,也就是当前文本的文本内容。其中,所述编辑可以包括新建、修改、回复和转发等针对文本的具体操作动作,所述文本的可以是在专业的文字处理应用中进行编辑的文本,如微软办公软件中的Word文档;也可以是在文本交互应用中生成的文本,如在邮件或即时通讯软件中进行传递的文本消息;还可以是在公众网络平台中生成的文本,如在微博或网络社区中发表的文字消息。
上述文本获取模块1410在获取处于编辑状态的当前文本时,不但可以获取到所述当前文本的文字内容,即具体的字符和段落排列,还可以获取承载当前文本的具体应用程序的相关信息,如果所述当前文本进行编辑的目的是发送给其他用户,那么还可以获取到编辑当前文本的当前用户(即文本发送方)和/或目标用户(即文本接收方)的用户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装置1400的文风确定模块1420可以根据上述文本获取模块1410获取到的文字内容,来确定所述当前文本的目标文风,其中,所述文风是指文字表达风格,可以用于代表文本的行文特点。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文风可以包括语言类型、多种语言类型混用时的混杂程度、惯用文档结构、惯用句型、惯用语句和礼貌用语,其中所述语言类型可以包括世界语言类型和地方语言类型。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装置1400的文风转换模块1430可以根据获取自文风确定模块1420的目标文风,进一步对获取自所述文本获取模块1410的当前文本进行文风转换。在进行所述文风转换的时候,可以直接修改不符合目标文风的词语或句子,也可以将不符合目标文风的词语或句子进行特殊标记,并提供候选词语或句子以供当前用户选择。所述文风转换的时机,可以在编辑所述当前文本的同时进行文风转换,每当用户输入一个词语或句子就对其进行文风转换;也可以在文本都撰写完毕后,对整篇文档进行文风转换。最终使得所述当前文本的文风符合所述目标文风的要求。
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装置通过文本获取模块获取处于编辑状态的当前文本,而后文风确定模块确定所述当前文本的目标文风,最后文风转换模块根据所述目标文风对所述当前文本进行文风转换,实现了自动改变当前编辑文本文风的目的,从而提高了文本表达的恰当性。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现方式中,如图15所示,上述文风确定模块1420进一步包括文风确定子模块1421,用于根据目标用户的文风、当前用户预设的文风、所述当前用户与目标用户的社会关系和当前流行文风中的至少一个,确定所述当前文本的目标文风。
本实施例中的文本编辑装置中的文风确定子模块1421,可以根据目标用户的文风、当前用户预设的文风、所述当前用户与目标用户的社会关系和当前流行文风中的至少一个来确定,从而使得本实施例描述的方案可以在不同应用场合下得到风格不同的文本,提高了文本编辑方法的灵活性。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现方式中,如图16所示,上述文风确定子模块1421进一步包括:
单用户文风单元1421A,用于当所述目标用户为单个用户时,根据所述当前用户与所述目标用户进行交互的历史文本,获取所述目标用户的文风。
多用户文风单元1421B,用于当所述目标用户为不特定的多个用户时,将所述当前流行文风作为所述目标用户的文风。
关键用户文风单元1421C,用于当所述目标用户为特定的多个用户时,确定所述特定的多个用户中的关键用户,并将所述关键用户的文风作为所述目标用户的文风。
目标文风确定单元1421D,用于将所述单用户文风单元1421A、多用户文风单元1421B或关键用户文风单元1421C获取的目标用户的文风作为目标文风。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现方式中,如图17所示,上述关键用户文风单元1421C包括:
称呼确定子单元1421C1,用于根据所述当前文本在起始位置处的称呼用语,确定所述关键用户。
关系确定子单元1421C2,用于根据所述特定的多个用户之间的社会关系,确定所述关键用户。
属性确定子单元1421C3,用于根据所述特定的多个用户的属性信息,确定所述关键用户,其中,所述属性信息包括自然属性信息和社会属性信息。
本实施例中的文本编辑装置通过上述各文风单元来确定目标用户的文风,从而使得文风的转换更有针对性,有助于实现更优的文字表达效果。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现方式中,如图18所示,上述文风确定子模块1421包括:
关系文风确定单元1421E,用于根据目标用户的文风以及所述当前用户与目标用户的社会关系,确定所述当前文本的目标文风。
上述关系文风确定单元1421E包括:
第一礼貌程度子单元(图中未示出),用于当所述目标用户的社会地位不高于所述当前用户的社会地位时,根据所述目标用户使用的礼貌用语确定所述目标文风的礼貌用语。
第二礼貌程度子单元(图中未示出),用于当所述目标用户的社会地位高于所述当前用户的社会地位时,根据所述目标用户的社会地位,确定所述目标文风的礼貌用语。
本实施例中的文本编辑装置通过关系文风确定单元确定所述当前文本的目标文风,充分考虑了目标用户的文风特点以及当前用户与目标用户的社会关系,从而使得当前文本的语气和措辞更能体现出用户的身份特点,优化了当前文本的礼貌程度。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现方式中,如图19所示,上述文风转换模块1430包括:
语言类型转换子模块1431,用于当所述当前文本的语言类型与所述目标文风的语言类型不一致时,将所述当前文本的语言类型转换为所述目标文风的语言类型。
语言混杂转换子模块1432,用于当所述当前文本中多种语言类型的混杂程度与所述目标文风中多种语言类型的混杂程度不一致时,根据所述目标文风中多种语言类型混杂时各语言类型的惯用语句,对所述当前文本进行文风转换。
文档结构转换子模块1433,用于根据所述目标文风的惯用文档结构调整所述当前文本的文档结构。
惯用句型转换子模块1434,用于根据所述目标文风的惯用句型修改所述当前文本的相应句型。
惯用语句转换子模块1435,用于根据所述目标文风的惯用语句修改所述当前文本的相应语句。
礼貌用语转换子模块1436,用于根据所述目标文风的礼貌用语修改所述当前文本的礼貌用语。
本实施例中的文本编辑装置通过上述各转换子模块可以从文本的布局、句型的使用,词汇的选择等多个方面,全方位地优化所述当前文本的文风,从而使得当前文本的文风可以与所述目标文风完全匹配,提高了文风转换的精确度。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现方式中,如图20所示,上述装置1400还包括:
兴趣话题获取模块1440,用于获取兴趣话题。
兴趣话题提供模块1450,用于将所述兴趣话题获取模块1440获取的兴趣话题提供给当前用户以编辑所述当前文本。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现方式中,如图21所示,上述兴趣话题获取模块1440还包括:
历史话题获取子模块1441,用于根据当前用户与目标用户进行交互的历史文本获取兴趣话题。
热点话题获取子模块1442,用于获取热点话题,并将所述热点话题作为兴趣话题。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现方式中,如图22所示,上述历史话题获取子模块1441包括:
频率统计单元1441A,用于统计当前用户与目标用户进行交互的历史文本中话题的出现频率。
话题获取单元1441B,用于当所述频率统计单元1441A统计的话题的出现频率大于预设频率时,将所述话题作为兴趣话题。
本实施例中的文本编辑装置通过兴趣话题获取模块和兴趣话题提供模块,提供兴趣话题用于编辑文本,丰富了文风编辑的内容。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现方式中,如图23所示,上述装置1400还包括:
模板获取模块1460,用于获取与所述当前文本相关的文本模板。
模板提供模块1470,用于将所述模板提供模块1470获取的文本模板提供给当前用户以编辑所述当前文本。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现方式中,如图24所示,上述所述模板获取模块1460包括:
搜索子模块1461,用于根据所述当前用户的搜索请求,获取与所述搜索请求对应的文本模板。
回复子模块1462,用于当所述当前文本为进行回复的文本时,将相应的回复模板作为所述文本模板。
本实施例中的文本编辑装置通过模板获取模块和模板提供模块,提供话题模板用于编辑文本,提高了文风编辑的效率。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现方式中,如图25所示,上述装置1400还包括:
错误修正模块1480,用于对所述当前文本进行错误修正。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现方式中,如图26所示,上述错误修正模块1480包括:
逻辑修正子模块1481,用于对所述当前文本进行逻辑错误修正。
常识修正子模块1482,用于对所述当前文本进行常识错误修正。
文法修正子模块1483,用于对所述当前文本进行语法错误和拼写错误修正。
本实施例中的文本编辑装置通过错误修正模块避免当前文本中的各种“低级”错误,进一步确保了当前文本的逻辑性和合理性。
描述于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涉及到的模块可以通过软件的方式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的方式来实现。所描述的模块也可以设置在处理器中,例如,可以描述为:一种处理器包括文本获取模块,文风确定模块和文风转换模块。其中,这些模块的名称在某种情况下并不构成对该模块本身的限定,例如,文本获取模块还可以被描述为“用于获取处于编辑状态的当前文本的模块”。
作为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上述实施例中所述装置中所包含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也可以是单独存在,未装配入终端中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程序,所述程序被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的处理器用来执行描述于本申请的文本编辑方法。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Claims (38)

1.一种文本编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处于编辑状态的当前文本;
确定所述当前文本的目标文风;
根据所述目标文风对所述当前文本进行文风转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文本编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文风包括:语言类型、多种语言类型混用时的混杂程度、惯用文档结构、惯用句型、惯用语句和礼貌用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文本编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语言类型包括世界语言类型和地方语言类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文本编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当前文本的目标文风包括:
根据目标用户的文风、当前用户预设的文风、所述当前用户与目标用户的社会关系和当前流行文风中的至少一个,确定所述当前文本的目标文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文本编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目标用户的文风、当前用户预设的文风、所述当前用户与目标用户的社会关系和当前流行文风中的至少一个,确定所述当前文本的目标文风包括:
将所述目标用户的文风作为目标文风。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文本编辑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目标用户的文风作为目标文风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目标用户为单个用户时,根据所述当前用户与所述目标用户进行交互的历史文本,获取所述目标用户的文风;
当所述目标用户为不特定的多个用户时,将所述当前流行文风作为所述目标用户的文风;
当所述目标用户为特定的多个用户时,确定所述特定的多个用户中的关键用户,并将所述关键用户的文风作为所述目标用户的文风。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文本编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特定的多个用户中的关键用户包括:
根据所述当前文本在起始位置处的称呼用语,确定所述关键用户;
或根据所述特定的多个用户之间的社会关系,确定所述关键用户;
或根据所述特定的多个用户的属性信息,确定所述关键用户。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文本编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属性信息包括自然属性信息和社会属性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文本编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目标用户的文风、当前用户预设的文风、所述当前用户与目标用户的社会关系和当前流行文风中的至少一个,确定所述当前文本的目标文风包括:
根据目标用户的文风以及所述当前用户与目标用户的社会关系,确定所述当前文本的目标文风。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文本编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目标用户的文风以及当前用户与所述目标用户的社会关系,确定所述当前文本的目标文风包括:
当所述目标用户的社会地位不高于所述当前用户的社会地位时,根据所述目标用户使用的礼貌用语确定所述目标文风的礼貌用语;
当所述目标用户的社会地位高于所述当前用户的社会地位时,根据所述目标用户的社会地位,确定所述目标文风的礼貌用语。
11.根据权利要求2-10之一所述的文本编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目标文风对所述当前文本进行文风转换包括:
若所述当前文本的语言类型与所述目标文风的语言类型不一致,则将所述当前文本的语言类型转换为所述目标文风的语言类型;
若所述当前文本中多种语言类型的混杂程度与所述目标文风中多种语言类型的混杂程度不一致,则根据所述目标文风中多种语言类型混杂时各语言类型的惯用语句,对所述当前文本进行文风转换。
12.根据权利要求2-10之一所述的文本编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目标文风对所述当前文本进行文风转换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文风的惯用文档结构调整所述当前文本的文档结构;
根据所述目标文风的惯用句型修改所述当前文本的相应句型;
根据所述目标文风的惯用语句修改所述当前文本的相应语句;
根据所述目标文风的礼貌用语修改所述当前文本的礼貌用语。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文本编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兴趣话题;
将所述兴趣话题提供给当前用户以编辑所述当前文本。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文本编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兴趣话题包括:
根据当前用户与目标用户进行交互的历史文本获取兴趣话题;
或获取热点话题,并将所述热点话题作为兴趣话题。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文本编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当前用户与目标用户进行交互的历史文本获取兴趣话题包括:
统计当前用户与目标用户进行交互的历史文本中话题的出现频率;
若所述话题的出现频率大于预设频率,则将所述话题作为兴趣话题。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文本编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与所述当前文本相关的文本模板;
将所述文本模板提供给当前用户以编辑所述当前文本。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文本编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与所述当前文本相关的文本模板包括:
根据所述当前用户的搜索请求,获取与所述搜索请求对应的文本模板;
或若所述当前文本为进行回复的文本,则将相应的回复模板作为所述文本模板。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文本编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所述当前文本进行错误修正。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文本编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当前文本进行错误修正包括:
对所述当前文本进行逻辑错误修正;
对所述当前文本进行常识错误修正;
对所述当前文本进行语法错误和拼写错误修正。
20.一种文本编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文本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处于编辑状态的当前文本;
文风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当前文本的目标文风;
文风转换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文风对所述当前文本进行文风转换。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文本编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文风包括:语言类型、多种语言类型混用时的混杂程度、惯用文档结构、惯用句型、惯用语句和礼貌用语。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文本编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语言类型包括世界语言类型和地方语言类型。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文本编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文风确定模块包括:
文风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目标用户的文风、当前用户预设的文风、所述当前用户与目标用户的社会关系和当前流行文风中的至少一个,确定所述当前文本的目标文风。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文本编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文风确定子模块包括:
目标文风确定单元,用于将所述目标用户的文风作为目标文风。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文本编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文风确定子模块还包括:
单用户文风单元,用于当所述目标用户为单个用户时,根据所述当前用户与所述目标用户进行交互的历史文本,获取所述目标用户的文风;
多用户文风单元,用于当所述目标用户为不特定的多个用户时,将所述当前流行文风作为所述目标用户的文风;
关键用户文风单元,用于当所述目标用户为特定的多个用户时,确定所述特定的多个用户中的关键用户,并将所述关键用户的文风作为所述目标用户的文风。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文本编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关键用户文风单元包括:
称呼确定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当前文本在起始位置处的称呼用语,确定所述关键用户;
关系确定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特定的多个用户之间的社会关系,确定所述关键用户;
属性确定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特定的多个用户的属性信息,确定所述关键用户。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文本编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属性信息包括自然属性信息和社会属性信息。
28.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文本编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文风确定子模块包括:
关系文风确定单元,用于根据目标用户的文风以及所述当前用户与目标用户的社会关系,确定所述当前文本的目标文风。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文本编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关系文风确定单元包括:
第一礼貌程度子单元,用于当所述目标用户的社会地位不高于所述当前用户的社会地位时,根据所述目标用户使用的礼貌用语确定所述目标文风的礼貌用语;
第二礼貌程度子单元,用于当所述目标用户的社会地位高于所述当前用户的社会地位时,根据所述目标用户的社会地位,确定所述目标文风的礼貌用语。
30.根据权利要求21-29之一所述的文本编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文风转换模块包括:
语言类型转换子模块,用于当所述当前文本的语言类型与所述目标文风的语言类型不一致时,将所述当前文本的语言类型转换为所述目标文风的语言类型;
语言混杂转换子模块,用于当所述当前文本中多种语言类型的混杂程度与所述目标文风中多种语言类型的混杂程度不一致时,根据所述目标文风中多种语言类型混杂时各语言类型的惯用语句,对所述当前文本进行文风转换。
31.根据权利要求21-29之一所述的文本编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文风转换模块包括:
文档结构转换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文风的惯用文档结构调整所述当前文本的文档结构;
惯用句型转换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文风的惯用句型修改所述当前文本的相应句型;
惯用语句转换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文风的惯用语句修改所述当前文本的相应语句;
礼貌用语转换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文风的礼貌用语修改所述当前文本的礼貌用语。
3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文本编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兴趣话题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兴趣话题;
兴趣话题提供模块,用于将所述兴趣话题提供给当前用户以编辑所述当前文本。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文本编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兴趣话题获取模块包括:
历史话题获取子模块,用于根据当前用户与目标用户进行交互的历史文本获取兴趣话题;
热点话题获取子模块,用于获取热点话题,并将所述热点话题作为兴趣话题。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文本编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历史话题获取子模块包括:
频率统计单元,用于统计当前用户与目标用户进行交互的历史文本中话题的出现频率;
话题获取单元,用于当所述话题的出现频率大于预设频率时,将所述话题作为兴趣话题。
35.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文本编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模板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与所述当前文本相关的文本模板;
模板提供模块,用于将所述文本模板提供给当前用户以编辑所述当前文本。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文本编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获取模块包括:
搜索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当前用户的搜索请求,获取与所述搜索请求对应的文本模板;
回复子模块,用于当所述当前文本为进行回复的文本时,将相应的回复模板作为所述文本模板。
37.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文本编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错误修正模块,用于对所述当前文本进行错误修正。
38.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文本编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错误修正模块包括:
逻辑修正子模块,用于对所述当前文本进行逻辑错误修正;
常识修正子模块,用于对所述当前文本进行常识错误修正;
文法修正子模块,用于对所述当前文本进行语法错误和拼写错误修正。
CN201410359715.6A 2014-07-25 2014-07-25 文本编辑方法和装置 Pending CN10533534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359715.6A CN105335343A (zh) 2014-07-25 2014-07-25 文本编辑方法和装置
CN202111089820.9A CN113761848A (zh) 2014-07-25 2014-07-25 文本编辑方法和装置
EP15824623.1A EP3173939A4 (en) 2014-07-25 2015-07-24 Text editing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supporting same
PCT/KR2015/007763 WO2016013913A1 (ko) 2014-07-25 2015-07-24 텍스트를 편집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지원하는 전자장치
KR1020150105219A KR102581452B1 (ko) 2014-07-25 2015-07-24 텍스트를 편집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지원하는 전자장치
US15/325,952 US10878180B2 (en) 2014-07-25 2015-07-24 Text editing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supporting same
US17/107,143 US11790156B2 (en) 2014-07-25 2020-11-30 Text editing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supporting sam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359715.6A CN105335343A (zh) 2014-07-25 2014-07-25 文本编辑方法和装置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089820.9A Division CN113761848A (zh) 2014-07-25 2014-07-25 文本编辑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35343A true CN105335343A (zh) 2016-02-17

Family

ID=55285888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359715.6A Pending CN105335343A (zh) 2014-07-25 2014-07-25 文本编辑方法和装置
CN202111089820.9A Pending CN113761848A (zh) 2014-07-25 2014-07-25 文本编辑方法和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089820.9A Pending CN113761848A (zh) 2014-07-25 2014-07-25 文本编辑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2) US10878180B2 (zh)
EP (1) EP3173939A4 (zh)
KR (1) KR102581452B1 (zh)
CN (2) CN105335343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43794A (zh) * 2016-03-21 2016-08-10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适应性聊天方法及装置
CN109710945A (zh) * 2018-12-29 2019-05-03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数据生成文本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WO2020078078A1 (zh) * 2018-10-17 2020-04-23 北京达佳互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即时通信的通知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0124458A1 (zh) * 2018-12-19 2020-06-25 深圳市欢太科技有限公司 语句处理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3676394A (zh) * 2021-08-19 2021-11-19 维沃移动通信(杭州)有限公司 信息处理方法和信息处理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712180B1 (ko) * 2015-12-29 2017-03-06 라인 가부시키가이샤 메시지를 송수신하기 위한 컴퓨터로 읽을 수 있는 기록매체에 저장된 프로그램, 방법 및 장치
KR101852774B1 (ko) * 2017-01-16 2018-06-07 주식회사 유비케어 처방전 인식 오류 보정 방법 및 처방전 인식 오류 보정 시스템
US11475223B2 (en) * 2019-07-30 2022-10-18 Adobe Inc. Converting tone of digital con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313534A1 (en) * 2005-01-07 2008-12-18 At&T Corp. System and method for text translations and annotation in an instant messaging session
CN102262624A (zh) * 2011-08-08 2011-11-30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基于多模态辅助的实现跨语言沟通系统及方法
CN102323920A (zh) * 2011-06-24 2012-01-18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短信编辑修饰方法
CN102737014A (zh) * 2011-04-04 2012-10-17 陈本东 一种多语言用户在线交流方法以及系统和用户界面

Family Cites Families (4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932897B1 (en) * 1997-06-26 2003-10-08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A machine-organized method and a device for translating a word-organized source text into a word-organized target text
US20080195379A1 (en) 1999-12-02 2008-08-14 Vanderwold Linda B Style-check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usiness writing
JP2002222145A (ja) * 2001-01-26 2002-08-09 Fujitsu Ltd 電子メール送信方法、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US7350145B2 (en) 2001-04-30 2008-03-25 Multiworks, In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providing technology-assisted content development
US7260773B2 (en) * 2002-03-28 2007-08-21 Uri Zernik Device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document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US7788327B2 (en) 2002-11-28 2010-08-31 Panasonic Corporation Device, program and method for assisting in preparing email
US8392173B2 (en) * 2003-02-10 2013-03-05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Message translations
US7412385B2 (en) 2003-11-12 2008-08-12 Microsoft Corporation System for identifying paraphrases using machine translation
JP2007518164A (ja) * 2004-01-06 2007-07-05 イン−ソプ リ 自動翻訳装置及びその自動翻訳装置を利用した自動翻訳方法並びにその自動翻訳装置が記録された記録媒体
WO2006012565A2 (en) * 2004-07-22 2006-02-02 Leapfrog Enterprises, Inc. Interactive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device and method
US20060069728A1 (en) * 2004-08-31 2006-03-30 Motorola, Inc. System and process for transforming a style of a message
US7908132B2 (en) 2005-09-29 2011-03-15 Microsoft Corporation Writing assistance using machine translation techniques
GB2433403B (en) * 2005-12-16 2009-06-24 Emil Ltd A text edi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JP4488010B2 (ja) * 2007-02-16 2010-06-23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機械翻訳装置とその翻訳方法、及びその機械翻訳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憶媒体
US8959011B2 (en) 2007-03-22 2015-02-17 Abbyy Infopoisk Llc Indicating and correcting errors in machine translation systems
US20080312927A1 (en) 2007-06-14 2008-12-18 Regina Constantin Computer assisted interactive writing instruction method
US8140528B2 (en) 2008-02-06 2012-03-20 Disney Enterprises,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managing discourse in a virtual community
JP4630909B2 (ja) 2008-03-11 2011-02-09 京セラ株式会社 携帯通信端末
CN102016831A (zh) 2008-08-18 2011-04-13 东北大学兴科中小企业服务中心 文字输入时的自动文字翻译
US20100082751A1 (en) * 2008-09-29 2010-04-01 Microsoft Corporation User perception of electronic messaging
CN101639826B (zh) * 2009-09-01 2012-07-04 西北大学 一种基于中文句式模板变换的文本隐藏方法
US8479094B2 (en) 2009-09-08 2013-07-02 Kenneth Peyton Fouts Interactive writing aid to assist a user in finding information and incorporating information correctly into a written work
US8588825B2 (en) 2010-05-25 2013-11-19 Sony Corporation Text enhancement
CN102541514B (zh) * 2010-12-09 2014-07-23 沈阳高精数控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将结构文本语言转换为梯形图语言的方法
US8856004B2 (en) 2011-05-13 2014-10-07 Nuance Communications, Inc. Text processing using natural language understanding
US8538742B2 (en) * 2011-05-20 2013-09-17 Google Inc. Feed translation for a social network
US9059954B1 (en) * 2011-08-03 2015-06-16 Hunter C. Cohen Extracting indirect relational information from email correspondence
WO2013110286A1 (en) * 2012-01-23 2013-08-01 Microsoft Corporation Paragraph property detection and style reconstruction engine
US9311286B2 (en) 2012-01-25 2016-04-12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Intelligent automatic expansion/contraction of abbreviations in text-based electronic communications
US8886735B1 (en) * 2012-02-09 2014-11-11 Google Inc. Electronic messages using predefined templates
US20130268332A1 (en) * 2012-04-04 2013-10-10 American Express Travel Related Services Company,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nhancing customer service
KR101694286B1 (ko) 2012-05-02 2017-01-09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양방향 자동 통역 및 번역 서비스 제공 장치 및 그 방법
KR20130123038A (ko) 2012-05-02 2013-11-12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자동 번역을 위한 존대 표현 생성 장치 및 그 방법
US8972509B2 (en) * 2012-07-27 2015-03-03 Adobe Systems Incorporated Automated rich-content messaging
US20140059141A1 (en) * 2012-08-23 2014-02-27 Linkedln Corporation Electronic messaging system utilizing social classification rules
US20140120961A1 (en) * 2012-10-26 2014-05-01 Lookout,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secure message composition of security messages
US9031829B2 (en) * 2013-02-08 2015-05-12 Machine Zone,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ulti-user multi-lingual communications
US10216749B2 (en) * 2013-03-28 2019-02-26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Performing actions associated with positive feedback events
JP6175900B2 (ja) * 2013-05-23 2017-08-09 富士通株式会社 翻訳装置、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10050926B2 (en) * 2014-02-05 2018-08-14 Facebook, Inc. Ideograms based on sentiment analysis
US11438294B2 (en) * 2014-09-24 2022-09-06 Yahoo Assets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auto-formatting messages based on learned message template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313534A1 (en) * 2005-01-07 2008-12-18 At&T Corp. System and method for text translations and annotation in an instant messaging session
CN102737014A (zh) * 2011-04-04 2012-10-17 陈本东 一种多语言用户在线交流方法以及系统和用户界面
CN102323920A (zh) * 2011-06-24 2012-01-18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短信编辑修饰方法
CN102262624A (zh) * 2011-08-08 2011-11-30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基于多模态辅助的实现跨语言沟通系统及方法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43794A (zh) * 2016-03-21 2016-08-10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适应性聊天方法及装置
WO2020078078A1 (zh) * 2018-10-17 2020-04-23 北京达佳互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即时通信的通知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0124458A1 (zh) * 2018-12-19 2020-06-25 深圳市欢太科技有限公司 语句处理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2840307A (zh) * 2018-12-19 2021-05-25 深圳市欢太科技有限公司 语句处理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2840307B (zh) * 2018-12-19 2024-04-19 深圳市欢太科技有限公司 语句处理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09710945A (zh) * 2018-12-29 2019-05-03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数据生成文本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9710945B (zh) * 2018-12-29 2022-11-18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数据生成文本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676394A (zh) * 2021-08-19 2021-11-19 维沃移动通信(杭州)有限公司 信息处理方法和信息处理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10081599A1 (en) 2021-03-18
KR102581452B1 (ko) 2023-09-21
US20170161245A1 (en) 2017-06-08
EP3173939A1 (en) 2017-05-31
US10878180B2 (en) 2020-12-29
KR20160012965A (ko) 2016-02-03
CN113761848A (zh) 2021-12-07
US11790156B2 (en) 2023-10-17
EP3173939A4 (en) 2018-01-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35343A (zh) 文本编辑方法和装置
EP3467822B1 (en) Speech-to-text conversion for interactive whiteboard appliances in multi-language electronic meetings
EP3467821B1 (en) Selection of transcription and translation services and generation of combined results
Fotis The Use of social media and its impacts on consumer behaviour: the context of holiday travel.
Tagg Heteroglossia in text‐messaging: Performing identity and negotiating relationships in a digital space
Chen et al. Exploring user behaviour of emoticon use among Chinese youth
Cassidy Gay men, social media and self-presentation: Managing identities in Gaydar, Facebook and beyond
Vermeulen et al. Shall I call, text, post it online or just tell it face-to-face? How and why Flemish adolescents choose to share their emotions on-or offline
Shao et al. The potential of a mobile group blog to support cultural learning among overseas students
JP2021506034A (ja) ソーシャルネットワークの管理を支援するサーバ及びユーザ端末
Haggis et al. Epistles to emails: Letters, relationship building and the virtual age
Oviedo et al. Meeting by text or video-chat: Effects on confidence and performance
Tsarwe Mobile phones and a million chatter: Performed inclusivity and silenced voices in Zimbabwean talk radio
Koester Why face-to-face communication matters: A comparison of face-to-face and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
Tang et al. (Mis) communication through stickers in online group discussions: A multiple-case study
Fountaine et al. Across the great divide: gender, Twitter, and elections in New Zealand and the United Kingdom
Bidwell et al. Dilemmas in situating participation in rural ways of saying
Kacane et al. Social Connection when Physically Isolated: Family Experiences in Using Video Calls
Brown et al. The elementary forms of digital communication
Liu Minority youth, mobile phones and language use: Wa migrant workers’ engagements with networked sociality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 in urban China
Clark et al. Receivers' expectations for abstract versus concrete construal: conversational relevance as a determinant of construal level
Spilioti The language of social media
KR20040063006A (ko) 캐릭터 채팅 서비스 제공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Karjanto et al. Young love in contemporary China: Attitudes and behaviors in romantic relationships
Kim The quest for the ‘best’language for modern Xinjiang: language ideologies of practicality and aesthetic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217